特色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形式
职业师范特色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以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为个案
收稿日期:2012-09-14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职业师范特色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201036)的结题成果暨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技术师范院校学前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粤财教[2011]473号)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陶红(1963-),女,吉林长春人,博士,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管理。
唐楠(1988-),女,湖南衡阳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管理。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2年第6期Journal of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 No .6,2012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后简称“学院”)1998年从民族学院改制成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后,“面向职教、服务职教、引领职教”的办学定位,要求学院必须开设符合职业师范教育特色的专业,为社会培养具有职业性、技术性、应用性及师范性的特色人才。
正是在这样一个战略的制高点上,学院于2007年开设了学前教育专业。
实践证明,学前教育专业的开设符合社会的发展方向,体现出学院的办学定位,同时也满足了广东省对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层次人才的需求。
该专业立足于为广东省幼儿园、早教机构以及中职学校幼师专业培养学前教育高层次人才,专业定位准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合理,体现出如下特色和优势:1、本专业形成了一支专业背景、学历、年龄、职称等结构合理,科研能力强,发展趋势良好的师资队伍。
2、本专业采用科学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教学管理规范,执行严格,教学效果好。
3、本专业重视学生师范技能训练,构建了5大实训模块。
4、本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学生在实习中获得实习学校的高度评价。
5、本专业重视教研与教学相结合,重视课程建设。
6、本专业秉承学院“面向职教、服务职教、引领职教”的办学理念,突出人才培养的师范性和职业性,学生就业态势良好,2011年首届毕业生100%就业,2012届毕业生更是供不应求。
OBE理念下特殊教育(师范)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以绥化学院特殊教育学院为例
OBE 理念下特殊教育(师范)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摘要:OBE 理念是基于学习产出和目标导向的教育模式,适合于教师教育,可以成为推动高校专业教育质量提升的思想、制度和文化力量。
绥化学院特殊教育教育(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尝试构建以学生学习结果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从产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与评价、毕业要求的制定与分解、课程体系的建立、教学大纲的编制等方面剖析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的思路和要点,总结符合国家标准、师范专业认证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规律,以供同行和兄弟专业借鉴参考。
关键词:OBE 理念;特殊教育(师范)专业;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76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438(2020)04-0115-04(绥化学院特殊教育学院黑龙江绥化152001)引言2018年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这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首个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此标准明确了各专业类的内涵、学科基础、人才培养方向等。
[1]《国标》和《特殊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出台为我国特殊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指出了方向。
特殊教育专业是培养特殊教育教师的摇篮,人才培养的质量关乎到未来特殊教育的质量,因此对照特殊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寻找自身差距,并不断改进完善特殊教育师范生人才培养体系是我校特殊教育专业的生存之道。
绥化学院十分重视特殊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2019年4月该校启动了2019版特殊教育(师范)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
此次修订工作坚持的主要原则是:依据国标和专业认证标准,坚持以产出为导向的OBE 理念,积极构建符合国家标准的专业课程体系。
为完成新一轮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一年多来,认真研读国标和专业认证文件,先后走访到绥化市特殊教育学校、安庆师范大学、北京联合大学、邯郸学院等多所兄弟院校进行人才培养调研,参加学校组织的多场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研讨会,付泽雯徐景俊∗∗∗第40卷第4期绥化学院学报2020年4月Vol.40No.4Journal of Suihua UniversityApr .2020收稿日期:2020-03-23作者简介:付泽雯(1992-),女,吉林通化人,绥化学院专任教师,研究方向:智力障碍儿童心理与教育;徐景俊(1964-),男,绥化学院特殊教育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特殊教育原理、特殊教育政策和发展障碍儿童的康复研究。
师范大学人才培养方案
师范大学人才培养方案一、背景师范大学作为教育学科专门培养高级教育人才的学校,其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师范大学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原则、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评价标准等内容,以确保学生能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求。
二、基本原则1.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具有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注重发展学生的品德、知识、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其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2.个性化培养: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和需求,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进行个性化培养,培养具有个性和特色的优秀人才。
3.导师制度:确立导师制度,由专业教师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
4.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三、培养目标1.专业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能力,使其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育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对教育理论的理解和把握,使其掌握先进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技巧。
3.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4.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公民意识,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伦理素养。
四、课程设置师范大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包括以下主要课程:1.学科基础课程:包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以及学科相关的实践和实验课程。
2.教育理论课程: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学等基本理论课程,以及教育技术和教育法律等实践课程。
3.实习实训课程:包括教育实习、实验教学、实践教学等实践训练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教育实践经验。
4.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和需求,设立选修课程,包括教育专业选修课程、公共选修课程等。
五、评价标准师范大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将根据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1.学科成绩:根据学生的学科考试成绩和课程论文等进行评价,以衡量学生对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2.实践能力:根据学生实习报告、实验报告、教育实习反思等进行评价,以衡量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
学科代码:04
学科门类:教育学
专业代码:040101
专业名称:教育学
二、培养目标
教育学专业培养教育素养比较全面、教育理论基础比较扎实、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旨在为研究生教育提供优质生源、为各级学校和教育科研部门输送教育科研人员、为各类教师教育机构输送教育学类师资、为教育管理部门输送合格后备人才。
2
32
32
32
2
考查
09
专业方向模块课程小计
16
320
128
0
192
144
0
0
6
6
4
4
0
0
82094001
三笔字Ⅰ
2
28
14
14
2
考查
09
82094002
三笔字Ⅱ
2
32
16
16
2
考查
09
专业选修课
82094003
社会心理学
2
32
16
2
考查
09
82094004
管理学基础
2
32
2
考查
09
82094005
课程名称:教育原理课程英文名称:Educational Principle
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学分(学时):3学分(42学时)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课程考核方式及方法:考试
课程功能、目标及主要内容:
《教育原理》课程旨在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教育学的性质、任务、研究范围、发展轨迹、研究方法及发展趋向; 提高学生对教育工作的认识,养成学生热爱教师职业的思想感情,懂得合格教师应具备基本素养。通过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教育教学的基本理念,从而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学生观。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模式,使学生初步形成运用教育基本理论独立地分析教育问题与解决教育问题的基本技能,并能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加以运用。本课程还能增强学生参与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识,激发学生研究教育的兴趣,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教育理论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育学专业的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学专业的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学专业的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决定着教育学专业的教育人才的质量和教育改革的方向。
本文将从实践性、理论性和综合性三个方面来探讨教育学专业的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一、实践性实践性是教育学专业的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参与实践教学活动,如实习、实验、观摩等,以增加他们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实践经验。
实践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实践性还包括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参与教育调研、社区教育服务等,以拓宽他们的视野,增加他们对教育现实问题的认识。
二、理论性教育学专业的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注重理论性。
理论性是培养教育学专业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教育学专业的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如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等。
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学生可以加深对教育学科的理解和认识,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此外,教育学专业的教育人才还需要进行教育实践课程,如教育实习、教育设计等,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
三、综合性教育学专业的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具有综合性。
综合性包括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专业技能培养。
在综合素质培养方面,学生需要进行体育活动、艺术活动等,以提高他们的体魄和审美能力。
此外,学生还需要进行团队合作、沟通表达等训练,以加强他们的人际交往和组织协调能力。
在专业技能培养方面,教育学专业的教育人才需要学习教育技术和教育管理等专业知识,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水平,确保他们能够胜任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
综上所述,教育学专业的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注重实践性、理论性和综合性的有机结合。
只有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培养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才能培养出优秀的教育人才,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
教育学的人才培养
教育学的人才培养教育学是培养和培训教育工作者的学科,旨在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技能。
随着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培养具备适应时代需求的教育学人才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以教育学的人才培养为主题,探讨教育学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培养目标以及培养方法。
一、教育学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教育学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首先,教育学人才作为教育领域的中坚力量,直接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教育学人才具备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研究和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升教育质量,推动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其次,教育学人才的培养有利于提升教育从业者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意识。
教育学人才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研究方法,能够准确把握和分析教育问题,引领教育改革的方向。
通过专业培养,教育从业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学生需求,实施个性化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最后,教育学人才培养也对教育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学人才具备独立的研究与创新能力,能够推动教育学科的前沿探索,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二、教育学人才培养的目标教育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在于培养具备高度教育素养和创新精神的专业人才。
具体而言,教育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
首先,培养教育学人才的基本目标是使其掌握教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体系。
教育学人才需要具备扎实的教育学基础知识,包括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学等,以及相关学科的交叉知识。
通过学科的系统学习,教育学人才能够对教育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其次,教育学人才培养的目标还包括培养其具备一定的教育实践能力。
理论知识的学习只是培养教育学人才的第一步,实践经验的积累同样重要。
通过教育实习和实践活动,教育学人才能够与实际教育工作相结合,增加教育实践的经验和能力。
最后,教育学人才培养的目标还需要注重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育领域需要不断创新的思维和方法,而教育学人才应具备开拓创新的能力。
通过培养创新意识,激发教育学人才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使其在实践中能够提出创新的教育理念和解决方案。
教育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汇报人:日期:CATALOGUE目录•专业培养目标与规格•专业知识体系与课程设置•人才培养实施路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估•人才培养实践案例分享•专业发展趋势与展望01专业培养目标与规格培养具有扎实的教育学基础知识,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技能,能够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科研院所等从事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能够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优秀教育工作者。
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
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掌握科研方法,包括文献综述、调查研究、实验研究等方面的技能。
识和基本技能,包括教育心理学、掌握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技能。
培养特色02专业知识体系与课程设置教育学基础知识教学设计与实施教育技术教育评价与反思专业知识体系课程设置原则030201核心课程选修课程核心课程与选修课程03人才培养实施路径制定科学、系统的教学计划编写合理、严谨的大纲教学计划与大纲制定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VS实践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实践教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04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估03学生学业管理培养过程质量监控01培养计划制定02教学质量监控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毕业生调查设计调查结果分析反馈与改进专业评估与持续改进010203专业评估指标制定专业评估实施持续改进措施05人才培养实践案例分享优秀毕业生展示实践教学成果展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教学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成果评价1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展示23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涵盖了创新思维、创业基础、创新创业实践等多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教育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教育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基本学制:四年。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较高教育理论素养和较强教育实际工作能力,能够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社区教育机构、教育科研机构、文化产业从事教育管理、学科教学、教育科研、心理咨询与辅导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三、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人才培养要达到的基本要求是:、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科学与人文素养,身心健康;、热爱教育事业,品行端正,为人师表,形成一定的职业道德素养;、系统学习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备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系统学习相关的学科专业知识,具备从事教育专业理论教学和从事中小学学科课程设计与管理的基本能力;、系统学习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理论,熟悉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实用方法,具备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的能力;、熟悉我国的教育方针、政策和相关的教育法规,熟悉教育改革的现状、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了解教育科学的前沿理论和方法,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
、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科学技术,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文献检索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能够归纳、整理、分析结果,撰写研究论文,参与学术交流以及具备继续攻读相关学科硕士学位的能力。
四、主干学科、学位课程及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主干学科:教育学、心理学。
、学位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学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教育原理、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学论、课程论、德育原理、教育统计学、教育管理学、教育技术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学年论文、专业考察、专业见习、教育技能训练、专业实习、毕业论文。
五、专业特色坚持教育基本理论学习、教师专业技能训练和教育科研能力培养三者并重,课程设置将理论学习和实践环节紧密结合,教学活动围绕“教、研、训”展开。
特殊教育专业2017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特殊教育专业2017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听障学生)一、专业基本信息专业名称:特殊教育专业代码:040108学科门类:教育学标准学制:四年所在学院:特殊教育学院适用年级:2017级起二、培养目标及规格要求(一)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听障大学生,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丰富的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的教育教学能力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在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或福利院特教班等部门,结合自身艺术特长从事听障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的专业化特殊教育师资。
(二)规格要求知识要求:(1)熟悉特殊教育教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特殊儿童身心发展规律;(2)初步了解基本教育康复技术;(3)关注我国特殊教育与残疾人的政策、法规;(4)了解特殊教育领域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
能力要求:(1)具备良好的师范生基本技能、技巧与沟通技能;能结合自身艺术特长,熟练1—2个艺术技能,掌握特殊儿童艺术教育课堂教学技巧,具备担任1-2门艺术教育课程的能力;(3)能使用常用的现代教育技术和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
素质要求:(1)具备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2)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3)具备良好师德,人本主义情怀,热爱特殊儿童和特殊教育事业的职业情感,愿意长期从事特殊教育相关工作。
三、主干学科及核心课程及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一)主干学科教育学、心理学、医学(二)核心课程教育学基础、大学生心理学、特殊教育导论、人体解剖生理学、聋人与社会、听障儿童发展与教育、中国手语、教学环境创设的理论与实践、特殊儿童艺术治疗、舞蹈类基训、舞蹈编导、剧目排练、素描基础、色彩造型、舞蹈教学法、美术教学法(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师技能训练、见习、试讲试教、教育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实践教学周四、毕业及授位要求本专业学制四年,修业年限3-6年,毕业最低学分181学分;修满规定学分且达到学校有关学习要求的准予毕业。
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科门类教育学二级类教育学类专业代码 040107英文名称 Elementary school Education一、专业培养目旳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具有浓厚旳职业情感, 掌握本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措施和基本技能, 具有良好旳教育理论素养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能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等方面工作旳一专多能型高素质教师。
二、专业培养规格(一)专业理念与师德1.职业理解与认识(1)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 遵守教育法律法规;(2)热爱小学教育事业, 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
2.对小学生旳态度与行为(1)关爱小学生, 重视小学生身心健康, 将保护小学生生命安全放在首位;(2)信任小学生, 尊重个体差异, 积极理解和满足有益于小学生身心发展旳不一样需求。
3.教育教学旳态度与行为(1)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旳理念, 将小学生旳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 重视小学生全面发展;(2)引导小学生体验学习乐趣, 保护小学生旳求知欲和好奇心, 培养小学生旳广泛爱好、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4.个人修养与行为(1)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2)衣着整洁得体, 语言规范健康, 举止文明礼貌。
(二)专业知识1.小学生发展知识(1)理解不一样年龄旳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 掌握保护和增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旳方略与措施;(2)理解不一样年龄小学生学习旳特点, 掌握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旳知识。
2.学科知识(1)适应小学综合性教学旳规定, 理解多学科知识;(2)掌握所教学科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措施。
3.教育教学知识(1)掌握小学教育教学基本理论;(2)掌握不一样年龄小学生旳认知规律和教育心理学旳基本原理和措施;(3)掌握所教学科旳课程原则和教学知识。
4.通识性知识(1)具有对应旳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2)具有对应旳艺术欣赏与体现知识;(3)具有适应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措施现代化旳信息技术知识。
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嘿,朋友们!咱今儿就来聊聊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这档子事儿。
你说教育学专业像不像一个魔法盒子呀?打开它,里面装满了各种奇妙的东西。
想象一下,通过这个专业的培养,就好像给了你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无数知识和技能的大门。
在这个培养方案里呀,课程设置那可是丰富多彩。
有教育心理学,让你懂得孩子们心里都在想啥,就像有了读心术一样!还有教育管理学,嘿,学了这个,说不定你以后就能把一个学校管理得井井有条呢,就跟个大管家似的。
还有教学方法课,哇,这可太重要啦,就像是给你传授武林秘籍,让你知道怎么把知识巧妙地传授给学生。
实践环节也不能少哇!去学校实习,和真正的学生打交道,那感觉,啧啧,可有意思啦。
你能看到各种各样的学生,有的调皮捣蛋,有的乖巧听话,就跟看一部精彩的电视剧似的。
这时候你就得运用你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啦,怎么和他们沟通,怎么引导他们学习,都是学问呢!而且哦,教育学专业还特别注重培养你的综合素质。
比如说沟通能力吧,你得和学生、家长、老师都能聊得来呀,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还有创新能力,教育可不能一成不变呀,得跟上时代的步伐,想出新点子来吸引学生。
你想想看,经过这样的培养,你不就变成一个全能的教育达人啦?以后不管是在学校里当老师,还是去教育机构发挥才能,或者自己搞点教育创新项目,那都不在话下呀!这多棒呀!培养方案里还强调团队合作呢,大家一起讨论教学案例,一起出谋划策,那氛围,可热烈啦!就好像一群小伙伴一起去探险,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哎呀呀,说了这么多,咱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真的是超级重要哇!它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你在教育领域前行的道路。
只要你跟着这个方案认真学,用心实践,还怕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吗?反正我是觉得没问题啦!你呢,是不是也对这个魔法盒子充满了期待呀?。
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
国 内外 研 究现状 分析
高师 教育 学 专业 的人 才 培 养模 式 这 一 课 题 , 众 多研 究 者 从 不 同 的 角度 进 行 了研 究 , 取得 了一 系 并 列 的成果 。马 云鹏 、 曲铁华 在 《 高师 教 育专 业 本科 课
少, 主要 集 中在 研 究 生 培养 模 式 和 高 等教 育 学 人 才 培养模 式 的探 讨 。胡 振 敏 在 《 国 高等 教 育 学 专 业 美 高层次 人才 培养 模式 探讨 》 中提 到 , 国高 等教 育 学 美 专业高 层次 人才 培养 模式 在 教学 内容 方 面 融通 右教 育、 专业 训 练和 职业教 育为 一 体 , 过 设 置八 大 类课 通 程来实 现 培养 目标 。这些 课 程 包 括 基 础 课 、 业 基 专
础 课 、 业课 、 修课 、 习 、 文 、 究 方法 与技 术 、 专 辅 实 论 研 外 语和 计算 机 。 对 于高 等教 育 学 专 业 的人 才 培 养 来 说 , 内外 国 的研究 缺乏 系统 性 , 而且研 究 的形 式 大 多是 论 文 、 短
程体 系和人 才 培养模 式改 革》 中指 出 , 等师 范 院校 高 教育 类本科 专业 课程 结构 与 教学 模 式虽 然 在 不 断改
随着 我 国高等 教 育 规 模 的 迅猛 扩 张 , 等师 范 高 院校 的教 育 学 专业 也 有 了空 前 的 发展 , 学科 建 设 的
总体 规划 已经相 对成 熟 。本 文根 据 我 国师 范 院校 教 育学 专 业 在 人 才培 养 上 存 在 的 主要 问题 , 我 国应 对 用型本科 院校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 重新建构 。
第2 6卷 第 8期 21 0 0年 8月
教育学专业培养方案
教育学专业培养方案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教育学基础知识及教育实践能力的人才,具有较强的教育管理、教学设计、教育评价和教育研究能力,能独立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创新。
二、培养要求:
1. 掌握教育学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熟悉教育法规及教育政策,了解国内外教育发展及相关领域的新动态。
2. 具备教育实践能力,能够设计和实施教育教学方案,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3. 具有较强的教育管理能力,能够从事教育机构的管理和组织工作。
4. 具有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开展教育研究并撰写相关论文。
5. 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能够与教育教学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学者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合作。
三、培养课程:
本专业培养课程包括教育学基础课程、教育管理课程、教育评价课程、教学设计课程、教育研究方法论课程等。
四、培养形式:
本专业采用多种教育教学形式,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等,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五、培养实践:
本专业要求学生在大学期间参加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参与教学、组织活动、开展调查研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六、培养质量:
本专业实行严格的培养质量管理制度,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实践成果、论文质量等进行全面考核,确保学生能够达到培养目标。
同时,本专业通过定期对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继续深造情况等进行跟踪调查,不断改进培养方案,提高培养质量。
以上为教育学专业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份科学、系统、实用的培养方案,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和实践能力。
兰州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兰州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兰州大学教育学专业设置于2002年,依托的学科是教育学院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教育经济与管理二级学科硕士点.目前,该专业有专任教师14名,其中有教授4名,副教授4人,拥有博士学位教师9人.目前,在全国89所高校中设置教育学本科专业,其中有12所“211工程”大学设有该专业,3所“985工程”大学设有教育学专业,兰州大学也是“985工程”大学中唯一设置教育学专业的综合性大学。
兰州大学教育学院的教育学专业的特色是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目的,培养学生具有较好的综合素质.在设置本专业的全国89所院校中,兰州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专业历年来的生源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和较好的智力基础,生源质量列89所院校前茅。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毕业生应具有爱国主义情怀和唯物主义世界观,积极进取的人生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习惯。
有较为宽广的学术视野和知识面,系统扎实的教育学专业知识、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和较强的专业能力和综合工作能力;有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心态和审美观。
该专业的毕业生须通过继续深造,从事教育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直接就业的毕业生可在各行各业从事管理、文案、产业经营等工作。
三、专业基本要求教育学专业本科生专业基本要求包括:1。
具备较为系统的教育学科和心理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与教育学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有较为宽广的知识面;2。
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备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比较熟练地掌握和使用统计分析方法和统计工具,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3。
熟悉我国的教育方针、教育政策和基本教育法规,了解教育科学的理论前沿、教育改革的实际状况和发展趋势;4。
初步具备用教育学视角和多学科视角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流利、严密、丰富的口头表达能力,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自学能力和组织管理、独立生活能力。
教育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置 、 程 结构 、 学方法等方 面进 行了一 系列改革 。 课 教 为 此 , 革 传 统 的 教 育 学 专 业 人 才培 养 模 式 , 新 定 变 重 位 培 养 目标 和 培 养模 式 , 已成 为 势 所 必然 。 笔 者认 为 ,黑龙江省教育学专业应积极 抓住时 机, 立足 于 黑 龙 江 省 教 育 改 革 的实 际 需要 , 培 养 目 对 标 和 培 养 模 式 进 行 改 革 。新 的培 养 目标 要 拓 宽 人 才 的社会 服务范 围, 着力培养在 各级 各类学校 、 育行 教 政 管理机媒体 开发 等部 门从 事教学 、 管理 、 科学 研 究、 编辑 、 育 咨 询 等 工 作 的高 级 专业 人 才 。 具 体 地 教 说 , 是 培 养 教 育 科 学 研 究 人 员 、 育 学及 相 关 学 科 就 教 的教学人 员 、 育 行政管理 人员 、 育新 闻工作 者 、 教 教 教育 咨 询 人 员 、入 力 资 源 开 发 及 管 理 人 员 以 及 信 息 产业 部 门 应 用 性 研 究 与 开 发 工 作 者 等 。根 据 这 样 的 培 养 目标 , 学 生 提 出如 下 的 素 质要 求 : 握 教 育 学 对 掌 科 的 基 本 理 论 、 本 知 识 , 业 基 础 扎 实 , 悉 我 国 基 专 熟 的教 育方 针 、政 策 和 法 规 ,了 解 教 育 科 学 的理 论 前 沿 、 育 改 革 的 实 际 情 况 和 发 展趋 势 ; 教 掌握 教 育 科 学 研 究 的 基 本 方 法 ,具 有 熟 练 运 用 多种 手段 和 方 法 获 取 、 释 、 估 、 理 和 运 用教 育 信 息 的 能 力 , 学 研 解 评 管 科 究 能 力 和 创 新 能 力 较 强 ;具 有 较 强 的计 算 机 应 用 能 力 和 外 语 应 用 能 力 ,能 熟 练 掌 握 基 本 的 计算 机 操 作 技 术 , 阅 读 本 专 业 外 文 书 刊 ; 学和 教 育 管 理 的 实 能 教 践能力较强 , 适应社 会需求和变化的能力 ; 文素 有 人 养 、 学 素 养 深 厚 , 有较 高 的综 合 素 质 。 科 具 在 培 养 模 式 上 , 育学 专 业 应采取 “ 基 础 、 口 教 厚 宽 径、 多样 化 ” 的发 展 思 路 , 应 成 为 教 育 学 的 专 业 特 这 色 。 “ 基础 ”是 依 托 黑 龙 江 省在 入 文 和社 会 科学 研 厚 , 究上 的某 些优 势 ,通过通识教 育使 学生具备扎实 的 文化科学基础 知识、 识性 知识 ; 通 通过专业教育使学 生具备较 为深厚 的教 育学基础 理论知识 ,养成较 高 的教育学专业 素养 。“ 口径”是通过设立教育基本 宽 , 理论研究 、 教师教育 与学校发 展等专业方向 , 实现分
教育学的专业培养模式
教育学的专业培养模式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旨在培养具备教育科学理论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他们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教育学知识,还需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教育学的专业培养模式也在不断地发展与创新。
本文将探讨教育学的专业培养模式及其发展趋势。
一、基于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教育学专业培养模式的核心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相融合。
传统的教育学培养模式更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
然而,单纯的理论学习无法满足现实需求,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教育科学素养。
为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教育学专业培养模式应该重视教育实践环节的设置。
学生在校期间需要参与到实际教学活动中,亲身体验教育过程,了解教育现实中的挑战和问题,形成自己的教育观念和实践能力。
同时,学生还应该被鼓励参与教育研究和实践创新,从而培养出具备研究与创新能力的教育学专业人才。
二、多元化的培养路径教育学专业培养模式应该提供多元化的培养路径,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兴趣和特长,教育学专业不应该将其框架固定在某一特定领域,而是应该提供多样化的选修课程和实践机会,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需求来选择。
此外,教育学专业的培养路径还应该与社会需求相结合。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教育学专业培养模式应该能够紧跟社会需求的变化,注重培养学生应对未来教育挑战的能力,让他们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素养。
三、跨学科的交叉培养教育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与许多学科有着密切的关联。
为了培养具备跨学科能力的教育学专业人才,教育学的专业培养模式应该注重跨学科的交叉培养。
在教育学专业中,学生应该有机会选修其他学科的课程,拓宽自己的学科视野。
例如,学生可以选修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课程,来获取更广泛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跨学科的交叉培养,学生将能够充分利用不同学科的优势,形成自己的专业特长。
四、创新教育模式的引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而教育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是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的关键环节。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调整与完善。
本文将探讨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问题及对应的解决方案。
一、现状分析目前,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分为传统模式和创新模式两种。
传统模式,即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生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获取知识。
这种模式下,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吸收和记忆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并在考试中得到检验。
然而,这种单一的知识传授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过多强调理论教育容易导致学生知识与实际脱节。
其次,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最后,缺少和现实教育环境的紧密结合,无法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教育实际工作。
创新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这种模式下,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通过参与实践活动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同时,创新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项目、论文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种培养模式更加贴近实际教育工作,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教育现实。
二、问题分析然而,当前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传统模式下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育学专业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单纯的理论教育很难满足其要求。
其次,创新模式虽然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但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
学生的实践活动往往零散而缺乏组织,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评价体系,无法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进行全面的评估。
此外,传统模式和创新模式在教师资源利用上存在差异。
传统模式下,教师主要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而创新模式要求教师更加注重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这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解决方案为了改进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优化课程设置。
在传统模式下,可以增加实践课程和案例分析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教育学专业的教育人才培养
教育学专业的教育人才培养教育学专业是培养教育领域专业人才的重要学科,旨在培养具备教学能力和教育管理能力的教育人才。
教育学专业的教育人才培养涉及到教育学知识的传授、教育管理与发展的研究以及教育实践中的操作技能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等角度来探讨教育学专业的教育人才培养。
一、培养目标教育学专业的教育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教育学理论基础的人才。
他们应该具备教育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教育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理论知识解决实际教育问题。
其次,教育学专业的教育人才还应具备较强的组织与管理能力。
在教育实践中,需要他们能够合理安排教学计划,有效管理教学过程,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此外,教育学专业的教育人才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教育情怀,能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
二、课程设置在教育学专业的教育人才培养中,课程设置至关重要。
教育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既要注重理论学习,又要注重实践操作。
主要课程包括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等。
其中,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它使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影响学习的因素,为教学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教育学原理课程则重点培养学生的教育思维和教育方法。
此外,还应设置实践课程,如教育实习、教育技能训练等,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实践教学教育学专业的教育人才培养也需要注重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教学紧密结合,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实践教学可以包括教育实习、教育调研、教学案例分析等形式。
教育实习是教育学专业学生进行实际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习,学生能够亲身感受教学的挑战与乐趣,培养教学技能与经验。
教育调研和教学案例分析则可以帮助学生提升问题解决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总结教育学专业的教育人才培养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学校和教师共同努力。
学校应合理设置教育学专业的课程,注重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的结合。
试析我国教育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姜思宇
( 四川 乐 山师 范学 院
中 图分 类 号 : 6 83 G 5 . 文 献标 识码 : A
四 川 ・ 山 乐
文章 编 号 : 2 7 9 ( 0 】0 0 2 — 2 17 — 8 42 1 2 — 05 0 6 1
摘
要 随 着 知 识 经 济 时代 的 到 来 。我 国高 等 教 育 也 取 得
日益 凸 显 。 为 此 , 文 拟从 教 育 学 的 内涵 入 手 , 点分 析 和 本 重 研 究 当前 我 国教 育 学 专 业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存 在 的 问题 及 其 解
决 对 策 。在 此 抛 砖 引 玉 . 旨在 让 更 多 的有 识 之 士 共 同 参 与 我
国教 育 学专 业人 才培 养 课 题 方 面 的研 究 .促 进 我 国教 育 学 专 业 的发 展 , 高 教 育 学 专 业 人 才 的 专 业 素 质 及 综 合 实 力 . 提 以便 更 好 地 走 向社 会 . 务 社 会 。 服
并 加以解决 ,以此来提高我 国教 育学专业人才在就业 与工
作上 的竞 争优势 , 帮助他们更快 、 更好 地实现 自我价值 。当
前 , 国教 育学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存在 的不足具体表现 在 我
以下几个方面 : 21培养 目标存在的不足 . 纵观我 国教 育学 培养 目标 , 其普遍过于狭 窄 , 也较为 落 后 。如 当前许多高等院校在教育学的实践过程 中, 仍是 以传 授学 习教育理论 知识 、培养各级师 范学 校的教育学师资 为 主要 目标 。然 而 , 目标对应 于当前的教育现状 , 此 问题也 就
Au ho ’ d r s L s a r l Un v ri . 1 0 0 L s a . t rS a d e s e h n No ma ie st 6 4 o e h n y Sc u n C i a ih a , hn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色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形式
一、直面现状,当前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由于培养目标一直是源于原有的带有学术倾向的目标,因此,课程设置方面也不尽合理。
许多学校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以及教育实践类课程这几大类。
这些课程的设置旨在使学生掌握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和形成相应的职业技能,但学校在这些课程设置的比例上不合理。
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的比重过大,且大多数都属于学术性课程,教育实践课程比重过小。
课程设置上的这些问题,必然会造成人才培养的先天营养不良。
(二)人才培养模式单一。
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要求,遵循人自身的发展规律,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范式。
教育学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大多是靠学校的理论教学来实现。
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主要采取理论教学加上教育见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形式。
许多学校不重视实践环节,致使教育实习流于形式。
理论教学主要是教育类的理论知识,缺少学科专业知识,专业没有针对性。
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有玄虚的理论,专业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研究能力和理论指导能力不突出。
我们不难发现,教育学专业发展中的问题源于依据学科标准确定专业地位、以学科体系建立课程内容,专业培养学术化,知识理论的职业性匮乏问题十分突出。
教育学专业要想获得良好发展,应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类人才提出的需求为指针,遵循师范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明确专业方向,提高专业水平,强化专业特色和优势。
二、职业技术师范特色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原则
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是为适应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在20世纪70年代末而出现的一种特殊的高等师范教育类型,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既要求人才培养目标的师范性,又强调专业教育的技术性和职业性。
因此,教育学专业在此背景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坚持职业性、师范性、实用性、适用性和多样性原则。
职业性是指要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培养目标和培养过程以教育学所面向的社会职业分类及岗位类型来设置,以区别于普通学校以学科分类为设置依据。
因此,职业性是指培养目标的职业性和培养过程的职业性。
职业技术师范的师范性和普通高等师范的师范性一样,是由培养合格教师这个目标决定的。
围绕培养师资这个目标进行的各种活动的总和就构成了师范性。
适用性是指要与当下教育发展紧密结合,及时更新办学思想,调整丰富教学内容,培养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实际的教育学方面的专业人才。
多样性体现多层次教育学人才的规格方面。
当前教育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需要多层次的教育学专业人才。
因此,目标定位的多元性和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是其必然的选择。
坚持实用性原则体现在具体的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中。
目前部分技术师范本科高校教育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在某种程度上滞后于现阶段教育的发展,急需调整和改进课程计划,更新教学内容。
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策略
(一)调整教育学专业的培养目标。
在中师被取消或升格的情况下,就业的学生实际上早已突破教育领域,不得不面向更为广泛的就业范围。
因此,教育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在坚持学术性的基础上,侧重应用性。
跳出学科的狭隘范畴,面向市场,细分就业方向。
因此,凡是与教育理论直接相关的领域,都可以成为教育学专业培养目标所涉及的范围。
教育学专业除了为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师资外,还可以为教育行政机构、社会教育机构、新闻媒体机构和各类人力资源机构等行业,培养从事具体教育行政事务、教育经营管理、人力资源开发、教育事务咨询、教育新闻工作、教育培训项目开发等领域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改变以往培养各级师范教育学科师资、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教育科研人员的局面。
(二)改革专业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结构。
要培养合格的教育学专业本科生,就要科学、合理地进行课程设置。
课程内容除全校开设通识教育课程之外,还要开设普通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育专业课程、技能考证课程、教师教育实践课程。
普通教育课程使学生具备从事教育研究或教学工作的教育理论知识。
学科专业课程和教育专业课程根据学生自愿选择,使学生掌握和形成相关的专业能力。
技能考证课程是按照职业技术师范“双师型”人才培养标准,实行双证书教育,为学生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而设置的课程。
教师教育实践课程主要是使学生获得教育教学和教育研究技能和经验。
在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关系上,要加大实践性课程的比重。
教育学专业培养目标的理论性和应用性需要把教育学专业传统的“纯教育理论学习”的课程设置模式转变为应用性和学术性并行的模式。
因此,需要拓展实习空间,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与学校、企业和其他需要具有教育专业素质专门人才的机构建立实习协作关系。
同时,延长实习时间。
使教育学专业培养的人才标准更加符合教育和社会的实际需要。
(三)探寻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传统的培养模式主要是为中等师范教育服务的。
当学生面对广泛的就业需要时,没有相应学科知识的先天不足便凸现出来。
因此,探寻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跨学科院系联合培养和双学位培养这两种模式值得进一步探索。
跨学科院系联合培养是指教育学专业可以与其他学科专业联合培养从教人才或教育科学研究人才,根据学习侧重点不同,实行3+1、2+2或2.5+1.5等模式,以教育学专业学习为主、学科专业学习为辅。
学生毕业后获得有两个专业证明的联合培养的学士学位证书。
双学位培养是指在自愿的原则上,根据今后从事的方向去修第二学位。
利用4年的时间,同时修满教育学专业和其他某学科专业规定的必修学分后,即可获得双学士学位。
四、结语
教育学专业在中国有着不短的历史,但是更应有美好的未来。
因此,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具有职业技术师范特色的教育学专业建设应与时俱进,在改革中寻找自己的制高点。
跳出学科的框框建设专业,真正将专业建设瞄向社会的职业需求,去寻求教育学专业发展更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