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彰显特色办学之道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突出实践能力培养
在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探索创建过程中,我们以“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实训(验)实习基地建设为重点;以实现“二层深入”实践环节为目标进行教学改革。而要达到以上目的就必须具备以下两点:第一,校内应有设备、设施完善的实训(验)室以及生产性实训基地,使学生在校内通过培训能熟练的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本技能以及职业岗位所要求的职业技能。第二,校外应有稳定的实的不足,同时也为学生的零距离就业奠定了基础。
一、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改革与创新,创建了“三线并行,二层深入”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人才培养新模式见下图)。所谓“三线并行”即职业课程、实践模块、职业证书三条线同步发展,“二层深入”即校内实训(验)、校外实习二个实践环节层层递进,逐步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和职业岗位能力,并据此继续加强和深入“以校内实验实训为基础,以校外实习培训为主线,以实际工程训练为依托”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融“教、学、做”为一体,进一步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与人共处能力、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吸取知识和持续发展能力、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高质量就业和开拓创业能力都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培养的学生更能够适应制冷与空调行业的人才需求。
(4)小型制冷装置售后服务类,如众联冷气公司等。
(5)中小型制冷与空调工程公司,如凌丰冷气公司等。
以上实习基地涵盖制冷与空调专业的主要岗位,为学生强化专业知识与职业能力,了解企业,认识社会,发现并改进了自己的不足,提供了条件。
四、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组织与管理
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实验、实训、参观、见习、实习、社会调查与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等多项内容。实验、实训基本上在校内完成,参观见习一般穿插在专业课中间,目的在于使学生对专业、对未来的去向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和基本的了解。社会调查与社会实践则是利用假期等课余时间让学生主动走进社会、走进企业。了解专业新方向,收集社会信息,感受社会脉搏,接受新的理念。
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理念与实践
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理念与实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创新越来越成为当代社会的主题。
而在创新之中,人才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因此,本文将探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理念与实践。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指根据当代社会需求,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达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贡献于社会进步的目的。
其理念包括:1. 个性化培养创新人才的培养应该遵循个性化培养的理念。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兴趣、特长和擅长领域,因此在培养过程中应该强调人的独特性,因材施教,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个性优势。
2. 融合型培养创新的本质是跨越不同学科和领域,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融合。
因此,在创新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应该推崇融合型的培养计划,让学生在不同领域进行交叉学习,打破学科和专业的界限。
3. 实践型培养创新本身是一种实践活动。
因此,在创新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重要的是实践型培养。
学生应该有充分的机会参与实践性课程和项目,提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理念需要在实践中得到落实。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实践:1. 学校为主体,多元化教育学校应该以教育为主体,推动多元化的教育合作。
多个学校可以合作开办跨校学科研究项目和教育计划,共同培养跨学科、融会贯通的创新人才。
2. 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创业意识创新是一个动态的、实践性的过程,因此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比如创业项目、社会实践项目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和提高创业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合作为主体,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合作是创新人才培育的重要过程。
学校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团队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互相协作、互相学习、互相支持,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4. 科技为主体,培养科技创新能力科技是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
学校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技创新活动,鼓励学生动手制作、实验探索等,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创新人才培养路径
创新人才培养路径
随着时代的发展,创新已经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而创新人才的培养也成为了各个领域的重要任务。
那么,如何培养创新人才呢?下面就来探讨一下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
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从教育入手。
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够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因此,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对创新教育的投入,推动创新教育的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注重实践。
创新不是空中楼阁,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实践。
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知识,培养创新能力。
同时,企业也应该加强与学校的合作,提供实践机会和实践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
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注重团队合作。
创新不是一个人的事情,需要团队的协作和合作。
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团队合作教育,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能力。
同时,企业也应该加强团队合作,建立创新团队,让员工在团队中相互协作,共同推动企业的创新发展。
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注重终身学习。
创新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
因此,学校和企业应该加强终身学习教育,让学生和员工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从教育入手,注重实践、团队合作和终身学习。
只有通过这些路径,才能够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推动社会的创新发展。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为了适应快速变革的时代,培养创新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讨一种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分析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一、背景介绍在当前高速发展和不断变革的社会环境下,培养创新人才成为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然而,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考试成绩的评价,忽视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因此,我们需要一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要素1. 多元化课程设置传统教育模式的课程设置相对单一,主要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
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应该针对不同的专业领域,设计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和实践课程。
例如,开设创新创业、科学研究和艺术设计等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实践能力。
2. 导师制度的创新传统的导师制度往往是一种单向的知识传授,学生缺乏与导师进行深入交流和思想碰撞的机会。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导师应该成为学生创新的引领者和良师益友。
导师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探索解决方案,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
3. 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学校应该与企业、科研院所等机构合作,开展实践项目和创新实验。
通过参与实际项目,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并培养解决问题、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4. 团队合作与交流平台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一种良好的团队合作和交流平台。
学校应该鼓励学生组建团队,并提供相应的场地和资源支持。
同时,学校还应定期组织学术交流会议、创新展示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创新成果和交流经验。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效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具有显著效果。
首先,多元化课程设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其次,创新导师的指导和支持能够有效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再次,实践项目和创新实验的参与可以锻炼学生的解决问题和实践能力。
创新育人模式突出办学特色
创新育人模式突出办学特色创新育人模式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是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种教育模式。
在当今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中,创新已变得至关重要,因此教育机构应该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在这种背景下,一些学校开始尝试创新育人模式,通过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实践活动等多种途径,突出办学特色,使学生能够在学校中得到全面发展和提升。
一、提倡多元化教学方法创新育人模式突出的第一点是提倡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而创新育人模式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他们通过小组合作、研讨会、案例分析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创新育人模式突出的第二点是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是检验理论的最好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校可以通过实践教学、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学习和应用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重视跨学科教育创新育人模式突出的第三点是重视跨学科教育。
跨学科教育是指在教学中突破学科隔离,融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
跨学科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四、打造创新创业平台创新育人模式突出的第四点是打造创新创业平台。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组织创业比赛、设立创业基金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创新创业实践机会,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通过创新创业平台的建设,学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竞争力。
总之,创新育人模式通过提倡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重视跨学科教育和打造创新创业平台等方式,突出办学特色,使学生在学校中得到全面发展和提升。
人才培养机制因材施教个性化发展之道
人才培养机制因材施教个性化发展之道人才培养一直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为了确保人才的全面发展和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个性化的培养模式备受关注。
本文将重点讨论人才培养机制因材施教的个性化发展之道。
一、背景介绍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中,普遍采用大规模标准化的培养方式,忽视了个体差异和潜能的发掘。
但是,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天赋和优势。
因此,个性化的培养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
二、定制化培养计划个性化的培养首先需要制定定制化的培养计划。
这个计划应该根据每个人的兴趣、能力和潜力来制定。
学校和企业可以通过与学生和员工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职业规划以及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为他们提供量身定制的培养方案。
三、职业生涯规划个性化的培养还需要注重职业生涯规划。
通过对个体的职业兴趣和职业规划进行评估,可以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并确定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学校和企业可以提供职业咨询和指导,帮助个体了解自己的能力和兴趣所适合的职业领域,并提供相关培训和实践机会。
四、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个性化的培养需要采用多元化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考试成绩的评价,忽视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个性化的培养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通过项目学习、实习、实践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导师制度的建立个性化的培养还需要引入导师制度。
导师作为学生个人成长的指导者和支持者,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潜力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导师制度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身潜力。
六、信息化的培养方式在信息时代,个性化的培养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来实现。
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和人工智能的应用,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和员工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需求,为他们提供精准的培养方案。
同时,信息化技术还可以提供在线学习和远程教育的机会,提供更加灵活和便捷的学习方式。
七、评价指标的个性化个性化的培养需要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
创新人才培养的内涵特征类型及因素
创新人才培养的内涵特征类型及因素一、创新人才培养的内涵1.强调创新精神:创新人才培养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具备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知识与能力的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注重知识与能力的融合,既注重学生的学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又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3.践行创新教育的原则:创新人才培养要践行创新教育的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实践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创新人才培养的特征1.个性化定制:创新人才培养注重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进行个性化定制,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目标,提供合适的培养方案和资源。
2.实践导向:创新人才培养强调实践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跨学科交叉融合:创新人才培养鼓励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和合作,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创新设计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三、创新人才培养的类型1.创业型人才:培养学生具备创新创业的能力和精神,使其成为创新创业的实践者和领导者。
2.科研型人才:培养学生具备科学研究的能力和素养,使其成为科研领域的专家和学术带头人。
3.引领型人才:培养学生具备引领行业发展的能力和视野,使其成为行业领军人物和创新的引领者。
四、影响创新人才培养的因素影响创新人才培养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环境:教育环境包括教育资源和教育方式。
优质的教育资源和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能够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
2.师资力量:优秀的教师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
师资力量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
3.创新文化建设:创新文化的建设能够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氛围和动力。
创新文化强调创新思维和创新行为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和表达。
4.社会支持:社会对创新人才的认可和支持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因素。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是培养国家未来发展所需人才的关键环节,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
为了适应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高校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人才。
本文将从产学研结合、多元化培养模式以及创新创业教育三个方面来讨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一、产学研结合合理结合产学研,将实践应用与理论研究相结合,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在高等教育中,学校可以积极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合作,建立起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与企业合作,高校可以了解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使教育内容更切合实际。
同时,学校也可以与科研机构合作,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多元化培养模式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从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中解放出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学校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开设社团组织、实习实训、志愿服务等项目。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锻炼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此外,高校还可以开设跨学科课程,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
高校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创新,并为他们提供相关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和平台。
学校可以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组织创新创业竞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业实践。
同时,学校还应该积极连接创新创业资源,与创业企业、投资机构等建立联系,为学生的创业提供支持和帮助。
总结起来,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
通过产学研结合、多元化培养模式和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更多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人才。
高校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发展贡献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全国各所大学校训
全国各所大学校训湖南科技大学:大学将进一步更新观念,锐意进取,坚持“改革、提高、质量、特色”的八字方针,即深化改革、着力提高、狠抓质量、彰显特色,以“提高”总揽学校工作全局,努力提高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增强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实现“省属一流、国内知名、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南京师范大学:坚持实施“厚生育才”战略,营造良好育人环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坚持实施“顶天立地”战略,发挥科技引领和辐射作用,努力提高社会贡献率。
坚持实施“国际化”战略,带动学校办学水平提升,扩大国际知名度。
我们一定能把南京师范大学建设成为综合性强、办学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长安大学:经过长期的办学实践,学校形成了“自强不息、求真务实、团结奋进、追求卓越”的精神,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在新的历史阶段,学校坚持高举____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依法治校、人才强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谐发展之路,全面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着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面向知识经济和数字化时代,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继往开来,创新图强,为把学校建成一所特色鲜明、研究型、开放式,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而不懈奋斗!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将锐意改革,开拓创新,为建设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西北工业大学坐落于古都西安,是我国唯一一所以同时发展航空、航天、航海工程教育和科学研究为特色,以工理为主,管、文、经、法协调发展的研究型、多科性和开放式的科学技术大学,隶属工业和信息化部。
西安理工大学:建校于1949年,其前身是北京机械学院和陕西工业大学,两校于1972年合并建立陕西机械学院,1994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西安理工大学。
学校现已成为以工学为主,兼有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等学科门类,具有较强办学实力和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人才培养特色和亮点
人才培养特色和亮点人才培养一直是教育领域的重要任务,而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如何培养具有特色和亮点的人才更是一项关键性工作。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人才培养的特色和亮点,旨在启迪读者对于培养有创新思维和优势技能的人才更深入的了解。
一、强调全面发展人才培养的特色之一是强调全面发展。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偏重于知识的灌输和应试训练,忽略了学生个性的培养。
而现代的人才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素素质,包括智力、情感、创造力等方面。
强调全面发展可以让学生在各个方向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兼具扎实的学术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二、注重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被认为是培养具有特色和亮点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传统的理论课堂教学往往脱离实际,使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
而现代教育更加注重实践教学,通过实践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运用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高校开设实验课程、实习项目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
三、倡导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培养特色和亮点人才的关键。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追求固定的解决方法,忽略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而现代人才培养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挑战传统观念,勇于创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质疑,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潜能。
四、强化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人才培养的亮点之一是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实践和理论往往被割裂开来,学生很难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现代的人才培养中,实践和理论相结合,互为补充。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巩固并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从而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五、推动跨学科发展当今社会,各个领域的知识相互渗透,跨学科能力已成为培养特色人才的必备素质。
在人才培养中,推动跨学科发展是一种重要的亮点。
高校可以开设跨学科课程,打破学科壁垒,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此外,跨学科研究项目的开展也能够促进学生的跨学科交流与合作,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措施及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措施及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教育界必须进行深入的改革和创新。
本文将探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措施以及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措施1、实施通识教育通识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通过设置跨学科的课程,学生可以拓宽知识面,增强综合素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识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长远发展。
2、推行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
通过实验、实习、项目合作等方式,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同时,实践教学也有利于学生了解社会需求,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3、开展合作教育合作教育是将学校、企业和科研机构的教育资源整合在一起,通过合作培养人才的一种模式。
这种模式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知识和资源,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1、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实施通识教育、推行实践教学和开展合作教育,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显著提高。
学生不仅具备了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具备了广阔的视野、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这些改革措施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推动了学校的课程改革为了适应新的社会需求,学校需要不断进行课程改革。
通过实施通识教育、推行实践教学和开展合作教育,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需求和学生需求,从而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使课程更加符合社会实际需求。
3、增强了学校的竞争力通过进行深入的教学改革,学校可以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提高学校的竞争力。
这些改革措施也可以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报考该校,进一步增强学校的竞争力。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措施和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对于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我们需要继续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人才培养方案特色与创新(精选8篇)
人才培养方案特色与创新(精选8篇)人才培养方案特色与创新篇1(一)我国部分地区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分析。
通过分析可看出,这些高校将培养目标定位于体育教学、社会科研、社会体育咨询指导、经营开发管理等技能指导型人才,同时强调群众体育活动,对体育俱乐部的经营、管理、开发等原发性创业能力的培养也作了强调,但是却缺乏对大型赛事的组织管理人才的培养,在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中过多强调体育教育专业。
(二)我国部分地方高校社会体育专业课时情况分析。
可以看出:8所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培养方案总学时平均为2691.9学时,总学分平均为173.1学分;对比可发现,在学时上除西安体育学院和凯里学院低于或高于《专业规范》的要求外,其他6所高校均在规范内上下起伏;在学分上凯里学院和湖南文理学院均高于规范中的要求,其余的则在规范值内。
(三)我国部分地方高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分析。
经调查:发现,各地方性院校开办的主干课程相对类似,而专业性极强的主干课程缺相差很大,特别是学科课程,种类繁多,八所院校完全不同,这当中既有像体育社会学和社会体育学这种及其容易混淆的课程,也有像体育经济学与体育产业经济学、体育管理学、社会体育管理学这种上下位的课程,又有传统课程又有体育休闲娱乐导论、健康保健等新兴课程。
(四)我国部分地方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专业方向设置分析。
八所院校中只有四所院校将体育教学方向归入其专业方向当中。
社会体育专业的办学方向要以市场做为主导,将体育、健身等产业对专业人才的需要性和未来职业中的发展作为重要的依据,加快专业性建设,加强社会体育专业中现有的专业基础,更好的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而服务,作为培养人才的目标,社会化、大众化、专业化。
摘要:中等卫生职业学校临床教师扮演着教师和医生两个角色,不仅要传授学生专业技能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在教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作为临床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运用古今中外医学界优秀人物,传播正能量,为学生树立榜样;同时对学生进行闪光点教育,从而实现在临床教学中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教育部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教育部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是教育部一直以来关注和重视的重要工作之一。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教育部积极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以培养更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教育部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举措和意义。
一、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需要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部鼓励高校实施全面素质教育,以培养具有较强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在学科知识教育的基础上,高校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团队合作能力等非学科性素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
二、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学效果教育部着力推进高校课程改革,加强对教学内容和方式的优化。
一方面,教育部鼓励高校开展跨学科课程的设计和教学,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跨领域进行综合学习。
另一方面,教育部还推动高校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通过课程改革,高校能够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三、加强实习实训,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教育部积极推动高校加强实习实训的力度,以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通过与企业合作,高校能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应用专业知识。
教育部还鼓励高校积极推行“产学研”融合发展模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科研项目和创新实践,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建立个性化培养机制,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高校人才培养应该注重个性化发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教育部鼓励高校建立个性化培养机制,通过多元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兴趣特长,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和发展空间。
个性化培养机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教师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教育部致力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能力。
教育部将制定并推动教师培训规划,提供更多优质的教师培训资源,培养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创新_蒋萌
,
端 倪 多 渠 道 多 样化 办 学走 出 了 第
、
一
步 中 等技 术 人 才 培 养 和
。
反映了各
点
“
自
所 持 的 不 同 立 场和 倾 向 却 始 终 离 不 开 人 的根 本
,
技 术工 人 农 民 培 训 发 挥 了 不 可 低 估 的 历 史作 用
、
但 是 处 在社
。
人是
一
切社会 关 系 的 总 和
。
个 历 史 丰碑 其
课 程 安 排 教 学 方式 等 方 面 向 内 涵 式 发 展 方 向 转 变 赋 予 人 才 培
养 的 新 内 涵 与 新 形 式 走 出 职教 人 才 培 养 自 主 创 新发 展 的 道 路
、
,
“
化 机 制 推 进 质 量 提 升 品 质 策 略 旨 在 为 体 系 构 建提 供 理 论 支 撑 助 力 职 业 教 育 又 快 又 好地 发 展
,
”
、
,
,
。
关 键 词 职 业 教育 作 者简介 蒋 萌
常州
(
人才 培养 模 式
男
,
历 史反 思
,
发展 趋 势
创新策略
, ,
江 苏常 州 人
,
常 州 信 息 职 业 技术 学 院 馆 员 研 究 方 向 为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与 图 书 情报 管 理
。
”
,
也 是 改造 世 界 的 决定 因 素 和 推
。
会 变革 与 新 旧 交 替 之 际 的 中 国 当 代 职业 教育 也面 临 初 创 期 的 理
论 薄 弱 与 认识局 限
。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及发展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及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才已经成为了国家和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但是,有一个问题摆在我们面前,那就是常规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
因此,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社会背景,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人才培养模式。
一、开放式培养模式开放式培养模式是一种基于开放性和创新性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它通过开放的平台和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这种模式的核心在于思维的自由,学习的自我导向,与教师和同学共同合作,实践解决问题。
这种模式注重的是激发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自主创新意识,不再将知识灌输到学生脑海中,而是让学生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来解决问题。
这样培养的人才更具有开放性、创新性和积极性,更适合适应市场被快速变化的需求。
二、产学研结合模式产学研结合是指把教学、科研和生产三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走向实践,在实践中探究科学,并在创新过程中促进生产和财务收益。
这种模式的核心是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使学生不仅可以获得理论知识,还可以掌握实际技能,进一步将渡河上下游的创新力量实现结合。
这种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既要有理论基础,更要有实践经验。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并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实际竞争力,以便为更多的就业机会铺平道路。
三、大数据人才培养模式现在,随着科技的不断革新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与大数据相关的岗位已经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
因此,大数据人才已成为人力资源市场的热门。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将被教授如何采集、分析和处理大数据,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实际竞争力。
利用大量的数据进行学习和实践,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衡量市场需求、选择最佳战略、制定最佳决策的方法。
总结: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及其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是一个必经之路。
随着市场和社会背景的变化,需要不断地创新和发展人才培养模式,适应人才需求的变化。
以国际化办学为平台创新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以国际化办学为平台创新本科人才培养模式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全球教育的国际化趋势日益加剧,各国高校纷纷加强对国际化办学的重视和实践。
在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文化多样化的大背景下,国际化办学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对提升学校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高校开始不断探索如何通过国际化办学来创新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全球化时代对人才的需求。
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对高素质的本科人才需求日益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借助国际化办学的优势资源和教育理念,创新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成为当前高等教育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以国际化办学为平台,创新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和方法,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1.2 问题提出在当前大背景下,本科教育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包括培养模式陈旧、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学生就业压力持续增加等问题。
在传统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下,学校往往缺乏国际化的视野和全球化的竞争力,无法有效适应当今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如何通过国际化办学为平台,创新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面对当前的问题,如何利用国际化办学为平台创新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如何更好地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背景的本科人才?如何使学生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具备较强的综合素养和国际视野?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只有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让本科人才培养更符合时代需求,更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3 研究意义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化办学已经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趋势和方向。
随着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日益深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竞争力的优秀人才已经成为各国高校的重要任务。
探讨以国际化办学为平台创新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以国际化办学为平台创新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提升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浅析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浅析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对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至关重要。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内涵和特点出发,浅析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一、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内涵和特点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熟悉国际前沿科技动态、具有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能够在多样化环境中适应和创新的人才。
与传统的培养模式相比,创新型人才培养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跨学科知识结构以及国际化视野。
创新型人才培养强调创新能力。
创新型人才要求学生具有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能够在面对问题时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并且有能力将想法转化为实际的成果。
创新型人才培养注重团队合作能力。
在当今社会,很少有一个人能够独立完成一项重要的工作,团队合作已成为创新的重要保障。
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能够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协作完成任务。
创新型人才培养强调跨学科知识结构。
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各个领域的知识也在不断融合和交叉。
创新型人才需要具有跨学科的知识结构,能够跨越学科边界,有能力解决多学科综合性问题。
创新型人才培养突出国际化视野。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国际化视野已成为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素质。
创新型人才需要了解国际前沿科技动态,能够参与国际合作和交流,具有面向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和死记硬背,人才培养的重点更加倾向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忽略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跨学科能力和国际化视野。
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更能适应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于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重构优化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重构优化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的创新与特色李轲一、优化课程体系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中等职业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受传统办学模式和思维的影响,传统的“知识本位”人才培养模式和“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段式课程体系,使我国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
纵观世界职业教育发展历史,无论是德国的“双元制”教育,还是英国的“三明治教育”,还是美国的“合作教育”。
凡是成功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多都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成功教育范例。
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不同地域的中职学校服务的对象和行业情况有很大差异。
这就决定了各地各区域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也必定有所区别,以适应当地经济的发展要求。
中职人才培养模式采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模式,建立“以强化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的中职课程体系,是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
二、理论依据2000年3月21日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的通知(教职成[2000]2号)中对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进行了明确的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
”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号文件】关于改革培养模式明确提出: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重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和学习能力培养。
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密切与企业等用人单位的联系,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
立足校企资源共享、互利共盈,促进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紧密结合,促进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和职业鉴定等功能的整合,推动教、学、做的统一,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四位一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四位一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四位一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大学教育中,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学科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这种培养模式旨在打破传统教育的壁垒,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
本文将探讨四位一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实施策略和效果评估。
四位一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积累,缺乏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无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位一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实践与学习的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四位一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的人文关怀和道德教育。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激发他们为社会和人民的利益服务的情感和责任感。
再者,创新创业教育帮助学生创造价值和寻找就业机会,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最后,四位一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提高大学教育的质量和社会效益,使高等教育更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实施四位一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
首先,高校应当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比如实习、社会实践、创新创业项目等。
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学科教育也需要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还可以开设跨学科的课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不同学科的知识。
此外,创新创业教育也要贴近实际,提供实用的创业技能和专业知识。
最后,学校还应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对四位一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通过实施四位一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首先,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他们具备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能力为社会和人民的利益做出贡献。
其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得到了增强,他们具备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能够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人才培养方案特色与创新
人才培养方案特色与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是一个组织机构或教育机构为了培养人才,提供系统的培训和教育的计划。
为了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和挑战,人才培养方案需要具备一定的特色与创新。
对于人才培养方案的特色与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人才培养方案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传统的培养方案往往只注重学生的学科知识,使学生过多地追求高分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发展。
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需要人才具备广泛的知识和技能,具备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因此,人才培养方案可以通过设计多样化的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其综合能力。
其次,人才培养方案可以注重培养创新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变革,人才需要具备创新的能力来应对新的挑战和需求。
传统的培养方案往往只强调知识的灌输和应试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创新潜力。
而现代的人才培养方案可以通过项目式学习、实践性教学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
再次,人才培养方案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传统的培养方案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
然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人才培养方案可以通过实习、实训等方式,提供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人才培养方案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流和合作已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
因此,人才需要具备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人才培养方案可以通过提供跨文化教育和交流项目,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使其具备在不同文化环境下工作和交流的能力。
总之,人才培养方案的特色与创新主要体现在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跨文化能力。
通过设计多样化的课程、项目式学习、实习实训等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跨文化能力。
这样的人才培养方案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和挑战,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彰显特色办学之道
——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特色教育巡礼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航空乘务专业的学生还未毕业离校就被用人单位定购一空,动漫创意专业学生在国家和省市各类大赛中频频获奖,演艺传媒专业学生参加各类大型社会演出博彩众多……诸如此类关于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的新闻不断出现,各种媒体聚焦争相报道。
经过十年的办学发展,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现今已有八届毕业生,向国家输送了上万名人才,遍及长三角地区和周边各地,成为文化艺术领域内的主力军,在社会上形成了良好的口碑。
“动手能力过硬,实践经验丰富,创新意识强。
”用人单位在评价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毕业学子时,都不约而同地竖起了大拇指:“我们所需要的,就是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培养的这种高技能型专业人才。
”前不久,学院03级校友返校,也都感言江影教学模式得法、毕业后好就业、工作上手快。
而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的就业之所以得到用人单位和校友们的一致好评,则正是源自于学院独创的特色育人模式。
特色理念:顺时应势谋发展
办学理念是学院发展的灵魂。
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高职院校也必然发生一场根本性变革。
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作为一所专门培养文化艺术人才的高校,审时度势,大胆创新,积极向实践学习,扎实推进教学改革。
利用民办院校办学机制灵活自主的优越性,在能力型应用人才的培养模式问题上作出不懈的探索和努力,形成一套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打造中国最具特色专科院校。
2012年12月25日,教育部相关部门领导亲临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授予“全国特色教育示范单位”殊荣。
特色教学:专业门类凸亮点
学院秉承“品质+能力”的育人宗旨,依据能力型应用人才的教学目标,把培养“集导编演管能力于一体的演艺人才”、培养“集采编播制能力于一体的传媒人才”、培养“集语言形体礼仪服务规范于一体的航空旅游人才”、培养“集创
意设计制作营销能力于一体的动漫和设计人才”作为教学定位,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出发,构建与岗位需求和专业特色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各院系在教学改革中总结出了不少典型经验和亮点:
●表演类专业实行“院团合一”的教学模式。
以演艺学院为主体成立新星
艺术团、大学生合唱团等演艺团体,在校内外开展和承办多项大型演出
活动,将课堂教学同节目排练有机结合,让学生们在排练和登台中获取
艺术知识,得到锻炼和提高。
●传媒类专业设计了“四个一”的教学实践模式,即办好一个电视台、一
本杂志、一张报纸、一个工作室。
江影电视台、江影广播站、校报和杂
志等均由学生自己管理和运营。
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锻炼动手能
力。
●主持播音专业实行“学生与主持人面对面”的教学模式。
中央电视台著
名节目主持人赵忠祥、陈铎曾来院讲学,东方卫视李菡、江苏卫视张小
北、江苏教育电视台傅国等主持新秀均在学院任教,让学生切身感受名
家主持人的正能量,促进其快速成才。
●数字艺术类专业推行把“课堂搬进企业、把项目带进课堂”教学模式。
在全国60多家动漫创意企业设立教学基地,组成动画产学研联合体,实
行联合创意和制作项目的合作。
学生通过参与项目策划和节目制作,大
大提高了创作水平和动手能力。
●航空乘务类专业实行“模块教学”和顶岗实训。
“模块教学”集中学习语
言、形体、礼仪等某种课程或技能,而更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和行为
习惯的养成。
让学生定期定批前往服务类企业顶岗实习,直接观察学习
待人接物的各种礼仪,强化了学生的真实能力。
特色实践:校企项目显成效
职业教育的核心就是就业教育。
为了更好地对学生的就业提供能力保障,采用了目前领先的以项目教学实训模式,学院鼓励学生拿实际项目进行研究实践。
为此,学院与全国特别是长三角地区数百家名企和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结成文化艺术人才培养联盟。
其中与全国最大的中央直属企业——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联手培养演艺人才,建立了演艺人才培养基地;与清华大学签署了“清华大学江南影视艺术学院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书”,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和共建文化艺术科技园;
与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无锡市动漫行业协会等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共建人才培养联合体,共同肩负人才培养和使用责任;与中国地市报新闻摄影学会、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上海经济区协作会等各大电视媒体、网络媒体、平面媒体等建立产学合作基地,全面培养和输送人才等。
学院所构建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体系,实施“一年级打基础,二年级学专业、三年级进企业”的教学时段安排模式。
在校企合作项目的考验中,各类项目流程被真实设定,学生学习热情被充分激发,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有效提高,突出了“从做中学、从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
如在参与制作的动漫作品《九华山小和尚》和《马可·波罗》,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业内同行和专家的较高评价。
学生从封闭的教室和宿舍纷纷走向开放的产学研实训基地,在大学文化中融入企业精神。
每到毕业季,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的学生都是企业争抢的对象。
特色创业:模拟企业助梦圆
随着教学创新模式的推进,学院举办者策划制定了一个“用五年时间注资1000万元打造100名大学生创业者(大学生老板)”的大学生创业实验计划,注册成立了一系列大学生教学模拟企业,免费为学生提供创业场所,打造具有江影特色的创业工程。
此举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被誉为“开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工作新思路的创新工程、领航工程。
”
⏹无锡源典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2010年注册成立,是学院创建的第一个大
学生教学模拟企业,设立了10个工作室(项目部),用于校内实习实训。
使学生成为了创业的主人,“将课堂的作业转变为作品再转变为产品”,
成为了教学产业链的核心内容。
⏹“花园一号”养生餐饮有限公司诞生于2011年6月,位于梅园公园原
荣氏古宅。
“花园一号”工作人员中大学生占了70%,从经理到收银到
主管到服务员,都由学生担任。
为大学生搭建了实践和创业的平台,真
正成为了公益企业和创业者的孵化基地。
⏹江南影视艺术指导站 2013年6月正式挂牌,由大学生亲自操刀运作
的大学生模拟企业。
学院牵头相关中小学幼儿园,开展艺术素质教学研
究和艺术辅导。
⏹“江影东方演艺无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6月,集文艺演出、幼
儿歌舞、视频拍摄、白领礼仪等多项服务为一体的演艺机构。
面向校内
外招收演职人员,首期推出的有舞台剧演出、数字电影和微电影的拍摄
等。
……
除此,学校还扶持学生建立项目部,成功者正式注册公司营业,不成功者不承担已经造成的经济风险,使许多学生脱颖而出,其中特别是音乐表演、钢琴调律、摄影摄像、影视动画、服装设计、形象设计等专业,自主创业率特别高。
学院所资助的09级动画专业庞春林创业团队,正在打造中国第一个以动画形式呈现的童话故事网,把书本上的读童话变成看动画。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当其他院校的学生轻松地享受大学生活时,江影的学生们或在校内实训楼、或在合作实训基地、或在大学生模拟企业,脚踏实地的辛勤耕耘着。
全新的项目实践育人模式,让江影学生在校期间就掌握了为社会服务的技能,模拟实战培养了一批“眼低手高”的实用型人才。
高质量的教学得到了满意的回报,出现了学校、学生、家长、企业四方满意的喜人格局。
学院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走特色发展之路,使“特色更特,优势更优”,努力把江影建成全国知名的品牌专科院校。
一则广告:(通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