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和雷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蝙蝠和雷达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蝙蝠和雷达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蝙蝠和雷达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蝙蝠和雷达教案与反思第【1】篇〗《蝙蝠和雷达》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组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篇科普文章介绍了仿生学的应用——蝙蝠夜间是凭什么探路飞行的,飞机靠雷达夜间飞行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

根据大纲的要求本组课文的教学应注意:要在理解词句,练习给课文分段的基础上学习归纳段落大意,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经过分析,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了解蝙蝠夜间飞行的特点,弄清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怎样的启示,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2、学会生字新词,练习给课文分段,学习归纳段意,培养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

3、利用科学家几次进行科学实验的例子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1、学习归纳段意;理解科学家的实验过程。

(重点)2、弄清蝙蝠和雷达各自的探路原理及彼此的联系。

(难点)根据以上的依据,我进行了这样的教学设计,下面我就分五个方面来谈谈。

一、巧设悬念,激趣导入我采用展示图片、设疑激趣的方法导入新课。

一上课,先出示蝙蝠图片,问:“(1)这是什么?它在什么时候才出来活动?(2)在漆黑的晚上,你能安全地进行各种活动吗?那么蝙蝠在夜里是怎样活动的?”然后出示飞机图片问:“它能在夜里飞行吗?靠什么引路?”出示雷达图片问:“它是怎样引路的,它跟蝙蝠有联系吗?”通过层层设疑,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并初步感知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为学习下文打下基础。

二、扫除障碍,理解文意这一节主要完成以下的教学任务:1、通过自学、点拨的方法使学生读准字音、理解生词。

学法指导:读准字音:拼查问:理解生词:查问联系上下文。

2、概括自然段的意思,用归并法给课文分段和归纳段落大意。

这样就使学生通读了课文,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结构,为精读课文打下基础。

同时训练了学生的自学、理解、思维、概括能力。

三、突破重点,弄清联系三次科学实验,蝙蝠、雷达各自的探路原理及彼此间的联系是这一节的教学要点,为达到要求,我采用“设置悬念、讨论探究、方法指导、观察演示、表演解说”等方法引导学生学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蝙蝠和雷达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蝙蝠和雷达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蝙蝠和雷达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蝙蝠和雷达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5个生字。

理解“启示、证明”等词语的意思。

正确区分近义词“敏锐、灵敏”。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说说蝙蝠和雷达之间的科学联系。

3.继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各种途径查阅有关资料。

4.了解飞机靠雷达在夜间飞行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受到的启示,知道事物之间有着普遍联系,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科学家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使飞机能够安全夜航。

教学难点:蝙蝠飞行与飞机夜航之间的内在联系。

课前准备:组织学生从百科全书、词典辞海、互联网络等各种途径查阅、收集有关蝙蝠、雷达的信息资料。

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交流资料,揭示课题。

1.出示“蝙蝠”图,板书:蝙蝠请学生介绍自己课前了解的有关蝙蝠资料。

2.出示“雷达”图,板书:雷达。

请学生介绍自己课前了解的有关雷达资料。

3.板书,齐读课题。

师:这两者毫不相干,课题却用“和”字连接。

这是为什么呢?学习课文后,我们就明白了。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自学要求:(1)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说一说: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3)想一想:你有什么问题?2.小组交流学习。

3.集体汇报学习成果。

(1)字词学习重点指导“辨析组词”:摹幕墓暮慕(2)开火车分节朗读课文,注意字字音准,句句通顺。

(3)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

(学生的回答是多方面的,师注意适当点评,引出重点;同时进行语言规范表达的训练。

(4)提出不懂的问题。

(可能有关于试验方面;关于研究方面;关于仿生学方面;关于语言文字方面等等。

师对学生的问题归类,简单的问题当场予以解决,有的则留待深入学习课文时解决。

)第二课时教学流程:一、深入学习,突破难点。

1.了解三次不同的试验,理解“证明”一词并运用说话。

(1)指读有关句子,理解“证明”一词意思。

(用可靠的事实来表明结论的真实性。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蝙蝠和雷达》第二课时教案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蝙蝠和雷达》第二课时教案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蝙蝠和雷达》第二课时教案教学反思引言本文是针对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的《蝙蝠和雷达》第二课时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蝙蝠通过释放声波来感知周围环境的方式,以及了解雷达的工作原理。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本篇反思将对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提出进一步完善教学的建议。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了解蝙蝠通过释放声波来感知周围环境的方式;2.了解雷达的工作原理;3.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4.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蝙蝠通过释放声波来感知周围环境的方式;2.雷达的工作原理;3.蝙蝠和雷达的相似之处。

针对这些内容,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解法:通过文字和图示向学生讲解蝙蝠和雷达的工作原理;2.实验法:设置小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模拟蝙蝠和雷达的感知过程;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和发现;4.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完成一项任务,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课前准备了一段关于蝙蝠和雷达的视频,让学生观看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我希望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二阶段:知识讲解在这一阶段,我通过文字和图示向学生展示了蝙蝠和雷达的工作原理。

我提供了一些简单的例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第三阶段:实验活动为了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蝙蝠和雷达的工作原理,我设计了一个小组实验活动。

每个小组分别扮演蝙蝠和雷达,通过互相发射声波和接收反射回来的声波,来模拟蝙蝠和雷达的感知过程。

学生们非常积极地参与了实验活动,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第四阶段:小组讨论和分享在实验活动结束后,我组织了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彼此的观点和发现。

这样的活动有助于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四年级语文《蝙蝠和雷达》教学反思优秀5篇

四年级语文《蝙蝠和雷达》教学反思优秀5篇

四年级语文《蝙蝠和雷达》教学反思优秀5篇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本身的课堂阅历,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这次美丽的我为您带来了四班级语文《蝙蝠和雷达》教学反思优秀5篇,希望能够予以您一些参考与帮忙。

四班级语文《蝙蝠和雷达》教学反思篇一上一周,杨主任亲临我们四班级语文备课组听课、评课、引导,使我们收益匪浅。

我准备了《蝙蝠和雷达》一课的。

第二课时的教学,现就教学情况谈一下本身的体会:《蝙蝠和雷达》这一课的教学要点是让同学弄清蝙蝠的嘴和耳朵的作用,初步了解蝙蝠探路的方法,以及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关系。

这既是这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

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为了突破难点,使同学便于领悟把握文中所要说明的道理,我通盘考虑,细心设计如下: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上课伊始,通过蝙蝠夜间飞行的视频,让同学发觉蝙蝠飞行本事超群,于是,人们怀疑它的眼睛特殊敏锐,设下疑问,激发同学探究的欲望。

然后,让同学带着疑问以小组为单位自学4~5节课文,亲自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隐秘。

为了面对大多数,让每个同学得到练习的机会,人人动脑,个个动手,我将印好的小练习纸条发给同学,分小组讨论填写。

试验次序试验方法试验结果试验结论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同学自学后大多数同学得出结论:蝙蝠飞行探路是离不开嘴和耳朵的。

当时吴恺同学提出:蝙蝠是用嘴和耳朵搭配起来探路的。

我接着出示了课件,上面有这样两个句子:1、蝙蝠是用嘴和耳朵探路。

2、蝙蝠是用嘴和耳朵搭配起来探路的。

让同学思索到底谁说得对?同学在下面窃窃私语,看法显现分歧,开始争辩,自觉的形成一种研讨学习的氛围。

最终的出结论:蝙蝠是用嘴和耳朵搭配起来探路的。

而且能够简要地说出原因。

我趁热打铁,接着小结:丢掉“搭配”是不科学的,由于第二次和第三次试验,分别塞住蝙蝠的耳朵和封住蝙蝠的嘴巴,它都无法正常飞行。

那么也就是说:单独将蝙蝠的嘴和耳朵露在外面,蝙蝠就失去了探路的本事,从而说明蝙蝠探路时嘴和耳朵这两样器官在其飞行时必需同时使用,才能发挥作用,所以肯定要说:蝙蝠是用嘴和耳朵搭配起来探路的。

2024年《蝙蝠和雷达》教案反思《蝙蝠和雷达》教案的学情分析优秀

2024年《蝙蝠和雷达》教案反思《蝙蝠和雷达》教案的学情分析优秀

《蝙蝠和雷达》教案反思《蝙蝠和雷达》教案的学情分析优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蝙蝠的回声定位原理及雷达的工作原理。

2.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现象的欲望。

一、学情分析1.学生年龄特点本节课面向的学生为小学四年级,他们好奇心强,对未知事物充满探索欲望。

同时,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学生知识储备学生在生活中对蝙蝠和雷达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其具体原理和作用不够清晰。

学生在之前的课程中已经学习了声音的传播、反射等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3.学生学习需求学生对蝙蝠和雷达有浓厚的兴趣,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它们的原理和应用,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蝙蝠和雷达的图像,引发学生兴趣,提问:“你们知道蝙蝠和雷达有什么特别之处吗?”2.探究蝙蝠的回声定位原理(1)组织学生观看蝙蝠捕食的纪录片,引导学生观察蝙蝠的飞行路线和捕食动作。

(2)讲解蝙蝠的回声定位原理,让学生了解蝙蝠如何利用声波探测周围环境。

(3)设计实验:让学生模仿蝙蝠的回声定位,通过敲击不同物体,感受声音的反射和回声。

3.探究雷达的工作原理(1)讲解雷达的发明背景和工作原理,让学生了解雷达在军事和民用领域的应用。

(2)组织学生观看雷达工作原理的动画,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雷达的工作过程。

(3)设计实验:让学生制作简易的雷达模型,模拟雷达的工作原理。

4.分析蝙蝠和雷达的优缺点(1)引导学生讨论蝙蝠和雷达的优缺点,对比分析它们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性。

(2)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介绍其他利用声波和电磁波的探测技术。

三、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探究蝙蝠的回声定位原理、探究雷达的工作原理、分析蝙蝠和雷达的优缺点等环节,让学生对蝙蝠和雷达有了深入的了解。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蝙蝠和雷达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蝙蝠和雷达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蝙蝠和雷达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蝙蝠和雷达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品味精炼准确的语言。

2、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感悟和体验三次科学试验的过程。

2、理解蝙蝠夜间探路和雷达工作的原理。

三、教学准备:三次试验表、仿生学小资料。

四、课时设计:2课时。

本节为第二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吗?课文主要讲述了科学家通过(),解开了蝙蝠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解决了飞机()的问题。

二、细读第三段,体会蝙蝠灵巧的飞行本领。

过渡语:同学们,连那么先进的飞机都是从蝙蝠的身上得到启示,才解决了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那蝙蝠的本领一定很厉害吧!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画出写蝙蝠飞行本领高超的句子。

2、蝙蝠在夜间是怎样飞行的?(指生汇报)3、边……边……说明什么?你能说个句子吗?4、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蝙蝠也能灵巧地避开。

这里用到即使……也……,你知道它强调了什么吗?你能试着说一句话吗?在说完之后同学们说一说它强调了什么。

(蝙蝠在夜里飞行,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5、指导朗读。

蝙蝠夜行的本领真厉害!我们读的时候,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敬佩、佩服)全班齐读6、读到这里,你心里产生什么疑问了吗?(生说)难道他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三、小组合作,解密科学家的试验过渡:是呀!蝙蝠真是太厉害了!蝙蝠究竟是靠什么来探路的呢?大家拿出上节课的预习作业,把你填好的实验报告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有问题的地方大家再研究。

1.小组讨论并填表(小组自主、合作、探究讨论完成)试验次数试验方式试验结果试验结论3.汇报交流。

(l)第一次试验是如何做的?结果怎样?证明了什么?(用一段连贯的话说一说)(2)第二次、第三次科学家是怎样做试验的?(3)根据表格说一段完整的话,说清楚科学家是如何进行三次试验的。

蝙蝠和雷达的教学反思范文

蝙蝠和雷达的教学反思范文

【教学反思】蝙蝠和雷达一、引言蝙蝠和雷达是生命科学和物理学交叉领域研究的经典案例,在现代科技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教学中将这两个知识点有机结合,既有助于学生从生态、进化等角度深入了解动物世界,也有助于学生从物理学角度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并激发他们的科学创造精神。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

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掌握蝙蝠的生态环境、解剖结构和生活习性;(2)理解蝙蝠利用超声波探测物体的原理和利用超声波制作雷达的技术原理;(3)探究蝙蝠和雷达的应用领域、优缺点及未来发展趋势。

2. 教学过程(1)了解蝙蝠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学特征,介绍它如何利用超声波探测食物和环境。

(2)利用PPT、模型等展示蝙蝠的解剖结构和嗅觉、视觉、听觉等器官的作用,并详细介绍蝙蝠发射超声波的方式。

(3)向学生介绍雷达的基本原理及其结构组成,让学生了解雷达是如何利用超声波进行物体探测的。

(4)请学生团队合作,制作仿制超声波雷达的实验装置。

(5)让学生探究蝙蝠和雷达的应用领域、优缺点及未来发展趋势,从中得出一些科普性结论。

3. 教学评价(1)学生对蝙蝠和雷达的认知有所提升,掌握了相关的基础知识。

(2)学生成功制作了实验装置,并得出了一些科普性结论。

(3)教学设计中缺少一些启发式思考,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究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

三、问题与解决1. 在教学设计中多增加启发式思考的环节,以激发学生创造力和探究能力。

例如,可以设立现实生活中与蝙蝠和雷达有关的问题,PBL 等教学模式也可以引入。

2. 在实验教学中,应该注意学生的安全问题和设备维护问题,确保学生的安全和装置的可靠性,避免时间浪费和不必要的成本。

3. 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学习进步、实验成果以及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进行多元化评价,以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和教学效果。

四、结语在本次蝙蝠和雷达教学中,我认为教学设计总体上还是有些成功的。

但通过反思,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6蝙蝠和雷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6蝙蝠和雷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6蝙蝠和雷达【设计意图:学贵有疑,在阅读教新课 教学 ()分钟 二、细读课文,明白关系 接下来,请大家打开书本,自读第3自然段,看看你能读懂什么?不理解的地方,请在书上做个标记。

(一) 1•学生自学。

2•检查:读读第3自然段。

a 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敏锐) (飞行特点) b 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根据学生回答圈出:还能、无论、即使、也) 3. 这段话该如何把它读好呢?谁来试试,这样吧,我们先练练,待会儿我们来比赛。

学生练习指名两人比赛学生评议 认为自己读得好的同学站起来朗读 4. 同学们,读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怎样探路的) (二)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意大利科学家斯兰瑞尼已经做了很多试验,接下来,请同学们分学习小组根据表格自学第4、5自然段。

把表格补充完整。

1.学生分小组学习。

2•检查:假如你就是意大利的著名科学家,现在请你来介绍一下你的实验过程。

学生代表交流学习情况。

(我是科学家,我在第次实验中是 这样做的) 3. ------------------------------------ 小结:三次试验证明(多媒体出示,学生读)“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请大家把书上的这句话用双横线画出来,然后仔细地读读。

边读边想想你还想知道什么?4.学生自读后提问。

(三)引导学生探究蝙蝠的嘴和耳朵到底是怎样探路的?1.同桌一起自学第七节,找出有关蝙蝠飞行的秘密的句子,闭上眼睛想一想,你能理解它吗?2.同桌自学第7自然段。

3•检查:交流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是什么?一起读第7自然段。

a老师根据回答画出2、4两句。

b请大家自读这两句话,看看你能自己读懂它吗?c学生介绍读懂的地方。

(教师板书:蝙蝠嘴超声波障碍物耳朵)d老师操作课件示意图e请学生上黑板标出超声波传播方向。

(生板演,生简评)4•师生分读第7自然段。

师1、3生2、4。

5•问: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6•赏读:好,那我们再一起来当一回研究成功的科学家,向在座的老师介绍一下蝙蝠探路的秘密吧。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蝙蝠和雷达》第二课时教案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蝙蝠和雷达》第二课时教案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蝙蝠和雷达》第二课时教案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我担任了主讲教师的角色,负责的是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蝙蝠和雷达》第二课时的教学。

在教学之前,我充分准备了教案,并思考了如何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课的内容。

教学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并能够简单地解释雷达的工作原理。

基于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1. 热身:我在黑板上画出了一幅蝙蝠飞行的图像,并向学生提问:蝙蝠在黑暗中是如何找到猎物的?通过观察学生的反应和回答,我让他们逐渐了解到蝙蝠靠声音来寻找食物。

2. 导入:我向学生展示一张雷达的图片,并让他们谈论自己小时候是否见过这种设备。

此时,有些学生报告了自己的经历,并与其它同学展开了讨论。

3. 讲解:接下来,我通过幻灯片向学生讲解雷达的工作原理,并指导他们理解声音波在物体之间反射的过程。

我注重使用生动的动画和图片,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4. 练习: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雷达,我让他们分组制作一个简单的雷达模型。

这个模型能够产生声音,并演示声波反射的现象。

这让学生很兴奋,并带动了课堂气氛。

5. 总结:最后,我向学生总结课程内容,并询问他们对于本节课的收获与体验。

教学反思整堂课下来,学生们表现的还是不错的,她们对于蝙蝠和雷达这个话题比较感兴趣,也能借此有认识到学习科学的重要性,并了解了现代科技的一些成果。

尽管我在教学过程中下意识地提供了大量的解释和范例,但是我也意识到在更深入的探讨方面还需要进行改进。

例如,有些学生可能会因为对雷达技术的缺乏直观感受而不理解雷达的原理。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概念和原理,我觉得我们可以利用更多更实际的场景进行演示。

此外,在选用教材方面,我觉得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尽可能地挑选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教材,以期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

总之,本次教学经验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我认为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我可以更好地运用这次教学的经验和教训,从而提供更好的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蝙蝠和雷达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蝙蝠和雷达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蝙蝠和雷达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蝙蝠和雷达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本课8个生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启示、证明”等词语的意思,并积累。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的内容。

3、了解飞机靠雷达在夜间飞行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受到的启示,知道事物之间有着普遍联系,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科学家是怎样发现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的。

2、理解蝙蝠飞行与飞机夜航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学习1、2节1、(出示飞机夜航的画面)晴朗的夜空出现两个亮点,越来越近,才看清楚是一红一绿的两盏灯。

接着传来了隆隆声,这是一架飞机在夜航。

引发质疑: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2、出示: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板书:蝙蝠(蝙蝠虽然是哺乳动物,但非常爱吃昆虫,所以“蝙”和“蝠”都是虫字旁)3、让我们一起来读读1、2节。

4、飞机是交通工具,蝙蝠是动物,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因为飞机上有——雷达。

板书:雷达(简介雷达)无线电检测和测距,是利用微波波段电磁波探测目标的电子设备。

白天黑夜均能探测远距离的目标,且不受雾、云和雨的阻挡,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的特点,并有一定的穿透能力。

因此,它不仅成为军事上必不可少的电子装备,而且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发展(如气象预报、资源探测、环境监测等)和科学研究。

5、揭示课题:26 蝙蝠和雷达(齐读)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轻声读全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蝙蝠在夜里飞行,不仅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发现(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

科学家摹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

2、指名交流。

3、相机学习生字“蛾”、“摹”摹仿:照某种现成样子学着做。

《蝙蝠和雷达》教案+课后反思

《蝙蝠和雷达》教案+课后反思

《蝙蝠和雷达》教案+课后反思人教版四年级下册11.蝙蝠和雷达(第二课时)安外三条小学徐杰教学目标:1.流利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继续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2.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拓宽视野。

教学重点:1.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继续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2. 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1.了解蝙蝠夜间飞行的原理。

2.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初步感知仿生学知识。

教学过程:一、复习词语,导入课文1. 复习本课重点词语“蝙蝠捕捉敏锐苍蝇荧光屏揭开障碍物”指名读,订正字音,字形,齐读。

2. 导入学习,板书课题(1)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2)提示读音: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1课《蝙蝠和雷达》,注意“蝙蝠”的读音二、初读课文,回顾内容1. 自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请同学们大声的把课文读一遍,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交流反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同学回答,教师相机板书:“飞机夜航,蝙蝠飞行,雷达”(3)这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用原文来回答。

(1)理解“反复”、“一次又一次”和“终于”、“不容易”在文中的作用,体会科学家坚持不懈的精神。

(2)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板书:坚持不懈)四、迁移应用,拓展延伸1. 浏览2-7自然段,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7自然段的意思吗?(科学家通过三次试验,知道了蝙蝠用耳和嘴配合起来飞行的。

)(板书:耳嘴配合)2. 科学家揭开了这个秘密,之后他又做了什么?快速默读第8自然段,找答案。

(利用蝙蝠特点,给飞机装上雷达。

)(板书:装于飞机)雷达在飞机上是怎么工作的?生答,师板书过程。

3.根据课文内容,试着完成下面的填空。

(完成课后填空练习题)4.总结拓展:像这种在自然界中生物身上得到启示,研制出东西造福人类的例子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在生物身上得到启示,来进行发明创造,科学家把它叫做仿生学。

《蝙蝠和雷达》教学反思_2

《蝙蝠和雷达》教学反思_2

《蝙蝠和雷达》教学反思《蝙蝠和雷达》教学反思1今天我讲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尝试用“我是昼伏夜出的蝙蝠”或“我是引导飞机夜间飞行的雷达”的方式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这是源自于我看了《自主课堂100个精彩片段》中的“嗨,我是爬山虎的脚”一文有感而发设计的。

俗话说,“功夫在内”,我们如何在自己有限的时间内设计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这是现今我们每一位老师应该好好思考的问题。

今天,我在这课中尝试让学生用第一人称的方式来介绍学生比较陌生的动物——蝙蝠,以及蕴含高科技知识的雷达,无疑给我们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供一个借鉴。

课堂上,看到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学生们思维活跃,尽展个人风采。

你看,陈杰峰同学展开了翅膀(双手)翩翩起舞地飞来“嗨!还认识我吗?我是大名鼎鼎的蝙蝠,我具有昼伏夜出的本领,我飞行的时候,靠的不是眼睛,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哈哈,我厉害不?”说完,还学着蝙蝠飞行的姿势,扇动一下“翅膀”坐下了。

我相信,在我们这些一线老师的这样长期培养下,孩子们的言语水平一定会提高的很快。

《蝙蝠和雷达》教学反思2今天上了《蝙蝠和雷达》第二课时,上课形式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也就是先让学生自学,然后老师再教。

时间安排是:自学19分钟,小组讨论5分钟,讲授10分钟,当堂测验5分钟,布置作业1分钟。

整个流程的各个环节感觉流畅,学生在整个课堂的学习中,基本能达到预期目标。

但在处理“后教”一环节中,时间把握得不够好,10分钟的讲授感觉有点仓促。

反思原因主要是解决自学部分第1题,“三次试验”填表这一环节中,提问和板书时间过长,提问中学生没有答出标准答案或近似标准答案时出现重复提问;板书时间在备课时就有矛盾:板书详细,花时间;板书简单,可能对学生日后做习题有所影响。

从本当堂测验来看,绝大部分同学达到预期目标,个人感觉本节课教学目的已达到。

其中本节课本人认为最大的亮点是:1、通过学生完成自学任务,迫使每个学生动笔,从而动脑,解决了一般授课形式中部分学生人在心不在的问题;2、老师课堂上讲课时间少,只讲重难点,则有更多的时间对中下生进行即时指导;3、整节课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多,充分体现其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蝙蝠和雷达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蝙蝠和雷达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蝙蝠和雷达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蝙蝠和雷达教案与反思第【1】篇〗《蝙蝠和雷达》这一课的教学要点是让学生弄清蝙蝠的嘴和耳朵的作用,初步了解蝙蝠探路的方法,以及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关系。

这既是这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

为了突破难点,使学生便于领会掌握文中所要说明的道理,我通盘考虑,精心设计如下:一、自主学习《蝙蝠和雷达》是一篇常识性的文章,课文用“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这个设问句开头,引出一百年前科学家所作的试验,从而揭示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

根据文章的内容及写作特点,我通过如下“三步”进行教学。

课文的四、五小节介绍了科学家做的试验,是文章的重点部分,我在第一课时设计了下边的表格,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填写:试验次数试验方法试验结果试验结论通过填表,学生们一下子理解了蝙蝠飞行靠的是嘴和耳朵,而且印象深刻。

学生自学后大多数学生得出结论:蝙蝠飞行探路不是靠眼睛。

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这一部分的学习,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性高,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结论,有一种成就感。

二、突破重点这一课的教学要点是让学生弄清蝙蝠的嘴和耳朵的作用,初步了解蝙蝠探路的方法,以及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关系。

这既是这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

我紧紧围绕科学家的三次试验和由蝙蝠受到的启发,发明雷达入手,反复请同学们采用不同的读书方式读课文,再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收获。

并激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绘制简笔画。

三、注重课外延伸本课第一次让学生接触到仿生学的知识,该科学领域是极其宽广的,因此在教学本文内容后,我让学生交流所收集的有关仿生学的资料。

例如,人们根据乌贼喷水的原理,发明了喷水船;根据海蜇的游动,发明了风暴预测仪;根据蝴蝶的外表特征,发明了迷彩伪装……使学生对人类模仿动物进行创造发明有了更深的了解。

这一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了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蝙蝠和雷达》第二课时教案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蝙蝠和雷达》第二课时教案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蝙蝠和雷达》第二课时教案教学反思背景介绍《蝙蝠和雷达》是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第一单元(生物),第二课时的教材内容。

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蝙蝠依靠声波定位进行飞行的方式,以及现代雷达的使用原理。

课前准备在备课阶段,我进行了以下准备工作:1.通读了教材,理解了教材中的概念和原理。

2.备置了课件资源,包括教材中提供的图片和一些额外的配图。

3.打印了学生课本中的相关知识点,作为备课参考。

4.准备了学生的活动材料,包括填图绘图等。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在教学开始前,我根据课程目标,设计了一个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向学生出示一张黑白图片,让学生猜测照片里是什么。

当学生都猜出图片里的是蝙蝠后,我便向学生介绍了蝙蝠的特性和生活习性。

我告诉学生蝙蝠是唯一有主动飞行能力的哺乳动物,能利用超声波做定位,躲避障碍并捕捉猎物,强化了学生对蝙蝠的认识。

学习阶段接着我向学生出示了教材中的一张图,来为学生展示蝙蝠发出并接受声波的过程。

然后我简单地向学生介绍了声波的概念,以及声波在蝙蝠生态中的重要性。

随后,我放映了一个短片段,展示了科学家如何用声波探测物体,并介绍了现代雷达的原理。

学生在观看短片时表现出了强烈的好奇心,并且期待着接下来的活动。

在学习阶段的后半部分,我引导学生做了一些课堂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声波、蝙蝠等概念。

其中活动包括听声定物、比声音高低、填图绘图等。

这些活动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节课的主题和学习重点。

总结评价环节在课堂尾声,我让学生自由发言,回顾和总结今天所学的知识。

我询问学生有什么收获,并鼓励他们提出他们的观点和想法。

最后,我对学生的集体表现点评,表扬了学生们的积极参与,并指出了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便以后进行更好的改进。

教学反思我认为这一次课的重点还是突出双重关注:一方面要求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本身,理解科学原理。

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探索。

对于此教材,我认为学生的探究兴趣是十分强烈的。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蝙蝠和雷达》 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蝙蝠和雷达》 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教学要求】:1. 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 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懂得课文中总起句的作用,学习先提出问题再逐步解决问题的写作方法。

3. 了解飞机夜间能够安全飞行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

引导学生平时注意观察事物,并从中也得到启示。

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的兴趣。

4.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1.弄清人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才能够让飞机也在夜里安全飞行的。

2.练习归纳段落大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弄清蝙蝠夜间飞行和飞机夜航之间的联系。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分两步出现)1.介绍蝙蝠(播放有关蝙蝠的多媒体资料)2.简介雷达(播放有关雷达的多媒体资料)3.引导学生思考课题:蝙蝠是一种夜间飞行的哺乳动物,雷达却是一种现代化的推测装置,它们是不是同一类事物呢?(不是)课题用一个“和”字把蝙蝠和雷达两种不同的事物联系在一块儿了,为什么会联系在一块呢?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让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来弄清楚这个问题。

二、检查自学生字词情况。

1.多媒体播放生字词,检查学生读音情况,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联系课文上下文理解词义,有困难的可查字典。

2. 讨论记字方法。

例:钟、辟、超,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碍、塞、摹,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

3.用形近字组词的方法来做巩固练习。

(多媒体播放)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竖()即()得()起()坚()既()碍()超()塞()摹()辟()彰()赛()暮()避()障()(三)理解词语。

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例:横七竖八——形容纵横杂乱。

联系上下文,横七竖八本课指科学家在做试验的房间里拉的绳子很多。

3.出示重点词语,让学生巩固练习。

敏锐:感觉灵敏,眼光尖锐。

程克民《蝙蝠和雷达》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程克民《蝙蝠和雷达》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小语四年级下册三单元第11课《蝙蝠和雷达》第二课时教学反思《蝙蝠和雷达》是一篇介绍科学仿生、发明创造的文章。

从教材的内容看,教学的难点是让学生弄清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使得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重点是理解科学家做实验的初衷及经过。

为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我运用现代化的电教媒体,使多样化的信息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创设一个生动具体、新颖活泼的语言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有形可见,有话可说,从而发展和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设计如下:一、表演导入,激趣探究1、指名两位学生上台比赛走路,其中一位学生蒙上眼睛。

比赛后说说自己的内心感受。

2、全班同学谈谈眼睛的用处。

3、谈话导入:人夜间行走,如同被蒙上眼睛一样不方便。

有一种动物,它不仅善于夜间飞行,而且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动物吗?(板书:蝙蝠)蝙蝠在夜里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是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灵巧地避开。

(多媒体演示) 过渡: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们对蝙蝠进行了试验。

(板书:试验)老师想请同学们帮助科学家们完成一个试验报告。

请打开课本第42页,自由朗读课文第4、5、6、7自然段,用笔划出有关的内容。

(多媒体【通过“蒙眼走路”实验表演,明白人的眼睛的作用。

激发探究的兴趣。

引入过渡到学生自由读4、5、6、7自然段】二、切入重点,学习课文第4、5、6、7自然段1、快速阅读4、5、6自然段,划出有关内容。

2、同学们,我们把自己当成小小科学家,分四人一组开始合作探究,讨论三次实验,填写实验报告单。

3、指名回答完成的实验报告。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用多媒体出示答案。

)4、理解“配合起来”。

第二次试验证明蝙蝠靠耳朵探路,第三次试验证明蝙蝠靠嘴巴探路。

到底是靠耳朵,还是靠嘴巴呢?指名回答。

小结:对!这就是我们三次试验所得出的结论。

5、屏示、齐读。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及反思人教版四年级语文《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及反思《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要求:1.了解课文内容,了解蝙蝠夜间飞行的特点以及飞机夜航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理解蝙蝠与雷达之间的关系,进行逻辑思维训练。

3. 学习新字新词,了解“启示、敏锐、模仿、配合、横七竖八”等词语的意思。

4. 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教学重点弄清科学家的试验过程,了解蝙蝠夜间是怎样飞行的;飞机夜航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

教学难点了解蝙蝠与雷达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参与兴趣1、“现在咱们开个小小的招聘会,这里有两积职业供大家选择,一种是记者,一种是科研工作者。

愿意应聘记者的同学站起来,请到左边来。

愿意应聘科研工作者的同学起立,请到右边来,选择自己喜欢的合作伙伴就坐。

”(把学生分成记者和科研工作者,将学生的学习活动置于一定的情景中,学生乐于参与,兴趣浓厚。

)二、自学交流,促进主动发展1、个人自学师:昨天我们已经初步读了课文,知道了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就这件事记者要设计问题采访科学家,科研工作者要准确地条理地回答记者提问。

下面我们先自学课文,记者朋友们把你要提的问题罗列在纸上,科研工作者要把你研究的过程按要点罗列到纸上。

老师愿当好你们的参谋,随叫随到,开始吧!(这样,自学的过程成为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生在自学课文的准备过程中,经历了阅读--思考--文字提炼的过程,完成了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2、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的合作学习方式,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将学习的信息大容量、高频率地在课内互动互补互促中共同提高。

)小组交流时气氛很热烈,有的小组整理问题的类型,有的小组比较哪个问法更恰当,有的小组配合画图,有的'小组整合语言,他们各抒己见,积极探究。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及反思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及反思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蝙、蝠”等11个生字,会写“达、蚊”等1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关系。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索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生字,朗读课文,理解关系。

2.教学难点:激发科学兴趣。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1)展示蝙蝠和飞机的图片,引出课题。

(2)提问学生蝙蝠和飞机有什么联系。

2.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圈出生字。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纠正字音。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3.精读课文
(1)分段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蝙蝠探路的原理和飞机夜间飞行的原理。

(3)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4.拓展延伸
(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仿生学的例子。

(2)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探索自然。

5.书写指导
(1)观察“达、蚊”等字的结构和笔画。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练习书写。

教学反思:图片导入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但在讲解原理时,可以多借助动画等直观的方式。

拓展环节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探究,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与反思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与反思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与反思《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与反思第二课时1、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说说蝙蝠和雷达之间的科学联系。

2、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组织学生从百科全书、词典辞海、互联网络等各种途径查阅、收集有关蝙蝠、雷达的信息资料;并且进一步搜集资料理解什么是仿生学。

3、了解飞机靠雷达在夜间飞行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受到的启示,知道事物之间有着普遍联系,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2、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科学家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使飞机能够安全夜航。

教学难点:蝙蝠飞行与飞机夜航之间的内在联系。

3、教学过程:教学活动一、猜谜语导入师:同学们,上课前老师请同学们猜一个谜语“会飞不是鸟,两翅没羽毛,白天休息晚活动,捕捉害虫本领高。

(打一种动物)”生:蝙蝠。

1、学生分小组学习。

2、检查:假如你就是意大利的著名科学家,现在请你来介绍一下你的实验过程。

学生代表交流学习情况。

(我是科学家--------,我在第---次实验中是这样做的-----------)3、小结:三次试验证明-------(多媒体出示,学生读)“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请大家把书上的这句话用横线划出来,然后仔细地读读。

边读边想想你还想知道什么?4、学生自读后提问。

四、探究原理(一、)揭示蝙蝠飞行的原理1、自学第六自然段,找出有关蝙蝠飞行的秘密的句子。

2、检查:交流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是什么?A、要求学生划出介绍蝙蝠飞行原理的句子。

B、学生齐读这个句子。

C、学生介绍读懂的地方,板书:嘴-超声波-障碍物-耳朵D、老师操作课件示意图E、请学生上黑板标出超声波传播方向。

(二、)揭示雷达的工作原理过渡:科学家揭开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后,就模仿它来发明了雷达(板书:雷达)那么雷达是怎样探路的呢?请用同样的方法自读第7自然段,同时也帮老师设计一个雷达探路示意图的板书。

1、学生自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蝙蝠和雷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一、教学目的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2、借助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达工作原理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语言和思维的训练。

二、重、难点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达的工作原理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要想知道飞机为什么能在夜间完全飞行,首先得揭开蝙蝠夜里飞行的秘密,这节课我们也来当一回科学家,共同揭开蝙蝠飞行的秘密。

2、小组合作,了解试验的过程。

⑴科学家们是怎么做的?课文哪些段落写了这些内容?(4—6小节)快速默读课文,完成表格上的内容,并在小组里进行交流。

目的次序方法结果证明123⑵小组派代表汇报,复述试验过程。

3、学习7、8自然段。

⑴蝙蝠的嘴和耳朵是如何配合起来探路的呢?齐读第7自然段。

⑵用自己的话说说蝙蝠夜间是如何飞行的。

师板书:⑶看着教师的示意图说一说。

⑷自学第8自然段,想想夜航飞机与夜间飞行的蝙蝠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并仿照教师的方法给雷达画一个示意图。

⑸指名一生演板,说一说。

⑹对照两份示意图,说一说蝙蝠夜间探路的方法和雷达的工作原理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

⑺相机出示课后的填空题。

⑻小结:雷达的发明确实的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

这种从研究动物的特别功能后得到启发,发明出科学仪器,机械为人类服务科学叫仿生学。

请大家想想,平时,我们看到的哪些仪器、机械和动物的特有本领有密切的联系?(如乌贼鱼──汽垫船;响尾蛇──空对空导弹;鱼──潜水艇……)4、读写结合,仿写课文1、2、7、8自然段。

来当一回小作家,从中选择潜水艇这一发明,仿照课文1、2、7、8自然段的写法,也来写一篇仿生学的小短文,按照“提出问题──揭开秘密──发明创造”的写作顺序来写一写,写得好的就投稿到我们的校刊上,好吗?(学生练写)5、课外延伸: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会在生物的启示下将会越来越多的发明创造。

课后,大家可以阅读12课中的《大自然的启示》一文,相信将会带给你更多的启发。

板书:【《蝙蝠和雷达》教学反思】本课是一篇科普小短文,课文介绍了科学家们通过对蝙蝠夜间飞行秘密的探究,并从中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

全文条理清晰,逻辑性强。

针对教材特点,我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1、朗读课文,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2、借助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达工作原理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语言和思维的训练。

一、成功之处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入体会课文内容:这是一篇知识性很强的课文,内容相对而言比较枯燥,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我首先创设了让学生来当一回科学家的情境,通过三次试验来探究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和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这是整堂课的第一个环节。

其次,在深入理解课文本内容之后,学生对仿生学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我又鼓励学生当一回作家,仿照课文1、2、7、8自然段的写法,以鱼和潜水艇为题指导学生练笔,按照“提出问题──揭示秘密──发明创造”的顺序,以课文为范例,进行读写的结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2、多层次、多回合、大面积的语言训练,积累和运用课文语言:我班学生思维活跃,阅读面广,在语文课上乐说善思,有强烈的表达欲望。

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让学生大面积的练说,如三次试验的过程,我让学生在默读的基础上,完成表格里的内容,在小组里交流,然后对照屏幕进行复述,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都能说充分。

既注重了面向全体学生,又注意了说的层次性,帮助学生积累课文语言。

3、利用板书,突破重难点: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达的工作原理之间的联系是课文的重点,也是课文的难点所在。

为了突破这一重难点,我采用了简单示意图,直观地显现蝙蝠夜间飞行的特点,然后指导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画出雷达的工作示意图,再借助这两份示意图,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化难为易。

二、不足之处1、在学习科学家三次实验的经过,填写表格这一学习环节没有处理好,因为这一部分内容简单,而花时太多,挤占了后面仿写的时间。

学生在复述这部分内容时,没有很好地运用到课文中的语言,只是用自己的话来组织语言,没有达到目的复述课文的真正用品。

复述完后,如能带领学生再回到课文中读一读,回味课文语言,感情课文语言,体会作者写作思路的缜密,我相信效果会更好。

2、对课文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尽管学生进行了大量的说的训练,但思考和问题过于浅显,对学生的思维素质没有很大的促进和影响,生成性的东西较少,读的训练还显得较为薄弱。

3、这堂课上的读写结合的小练笔本应成为这堂课的亮点,可惜因为时间的原因没能显现出效果,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在教学方法上还是有很强的预设性,未能凸显出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曾有人说,语文课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的确,一堂课下来,既有令我欣慰的地方,也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使我明确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今后,我将再接再厉,不断地探究语文教育教学的艺术和方法,更上一层楼。

〖评课〗罗建萍:作为一名年轻老师,我觉得万老师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最让我受益的是,万老师不是以教给学生多少知识为根本目的,而是注意教给学生一些学习的方法,注重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例如:她在让学生画出雷达工作原理的示意图之前,她先用示意图给学生画出了蝙蝠飞行的原理,再让学生自读第八自然段,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雷达工作原理的示意图,这不但让学生自己动手又动脑了,并且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学的更轻松,更有趣。

李扬:《蝙蝠和雷达》这篇文章是一篇科普文章,这样的课文学生会觉得比较枯燥,而且比较难懂。

而万老师这堂课我们感受到的不是枯燥,而是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发言面广,而且回答很精彩。

这与万老师扎实的教学功底是分不开的。

曾文:万老师执教《蝙蝠和雷达》这一课,让我们感受到了新课程理念下新课堂的精彩,整堂课,教师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引与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积极推行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新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注意了创设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这堂课我还有个不成熟的看法,小练笔《鱼和潜水艇》的仿写,应给予一定的资料,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一科学原理后再仿写,也许学生会写得更好。

张丽娟:阅读教学贵在老师善于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课上老师引导学生采用“读、画、思、议、写”等方法一步步理清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意思。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在于运用语言。

学习课文的方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写一写另一个仿生学的小短文,实现了课内向课外的延伸。

在这样的迁移训练中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激起了学生阅读文本补充文本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习作欲望。

廖海云:语文教学要遵循从“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是正确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

教师从整体入手学习课文,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利用习题及其板书,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印象。

这样让学生饶有兴趣的再次回顾课文,让学生真正在文本里走了个来回。

龚桂华:各类课文的教学,都要加强语言文字和思维能力的训练,这就要求老师根据教材特点,找准训练的突破口。

万老师在理清课文的思路后,让学生练习表达,进行巩固。

这样安排,减少了学习的难度,力求使绝大多数学生均能熟悉课文内容,吸收课文语言。

黄俐文:老师们说的我都很赞同,在这里我有一个疑问,就是科普类的课文除了教给学生需要懂得的知识外,语文学科的特点如何来体现?是不是就不需要语言文字的训练了?这篇课文描写科学家如何做试验的,写得很精炼准确,特别是“横七竖八的拉着绳子,蝙蝠飞了几个钟头,一个铃铛也没碰着”等词语中,我们能够体会到科学家对科学的严谨认真的态度。

等等一些这样类似的词语,我觉得我们还是有必要带着学生品词品句。

李苏慧:听了黄老师的发言,我有同感,《蝙》是一篇科普短文,如何在学生弄懂仿生学初浅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值得大家思考。

万老师在教材的整体把握及重难点的突破上处理比较到位。

如课文第二部分(即科学家的三次试验),万老师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通过填表进行反馈评价,学生能较好把握教材这部分内容的整体,然后抛出问题: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万老师引导学生读、说、画示意图等方法重点学习这部分。

这样的教学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效果明显。

但如果在学生说完后,再指导学生有效地读,体会书本上缜密的精炼的语言。

本堂课的另一特色,即学生的朗读、理解到位,说得准确充分。

这正体现了语文教育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积累运用语言。

虽然,“当小作家”这一环节未能在课堂上充分展现,但通过学生大面积地说,反反复复地说,不难想象,学生写作方向、写作内容,甚至写作方法,都应该是胸有成“文”了。

谈到万老师的学生,这更让我羡慕。

从课堂常规到课外延伸,从学生的合作学习到他们主动探究、大胆表达……无一不体现了万老师对新理念、新课程、新课堂的正确诠释,同时万老师在课堂内外所付出的辛勤劳动。

课堂上,孩子们发言踊跃、准确、声音宏亮……倒如:一学生上台演板并当小老师讲解,书写漂亮、讲解清晰;资料的收集;学生合作时主动参与……教研室田敏老师:万老师在课前认真钻研了教材。

课堂教学语言清晰流利,简练畅达,教态亲切自然,教学过程层次分明,课时任务目标明确,较好地体现了教师的引领作用,整堂课有以下几处亮点:1、注重引导学生积累运用语言:老师们可能都留意到了,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让学生“练说”的环节,如:对照表格说一说科学家做实验的经过,对照示意图说蝙蝠夜间探路的秘密,自己组织语言说一说雷达的工作原理。

学生说的形式有自由练说、小组内说、指名说等,学生“练说”的面广,参与的积极性高,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有效的训练。

2、能准确把握“阶段目标”,落实《课标》的要求:《课标》在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目标中明确提出要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万老师在教学中让学生仔细品味“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一句,在朗读中引导学生思考从“反复、终于”这两个词中,你读出了什么?从而明确:人们从大自然受到启示,有所发明创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往往要付出艰辛的代价,甚至几代人的努力。

这样的教学很好地落实了《课标》中关于“词句理解方面”的要求。

3、加强了课内与课外的联系,拓宽了语文学习的空间:课前,万老师让学生搜集了有关仿生学的课外资料,课堂上学生交流资料,激起了阅读、探究的兴趣,同时巧妙地利用所搜集的资料,让学生仿照课文的表达方式,写一写“人类从大自然中得到启示其他的一些发明创造”,体现了读写的迁移。

同时,我还想和老师们交流一下对这节课自己的一些思考:《蝙蝠和雷达》是一篇老课文,在新课标的实验教材中,新课文令人耳目一新,但教材仍保留了一些“老”课文,这些老课文很好地体现了语文学习综合性、整体性、实践性的特点,堪称经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