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复习资料2018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

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和社会、人类思维

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

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

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2.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是其三个基

本组成部分

3.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诞生在欧洲,产生于19世

纪40年代,以《共产党宣言》(1848年2月)的发表为标志。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

思想渊源。

4.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

性,这些鲜明的特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使命,也展现出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象。

5.恩格斯: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

存在的关系问题。

6.宁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

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

额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7.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从客观存在着的物质世界中抽象出了万

事万物的共同特性---客观实在性

8.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9.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总特征

10.联系和发展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和条件性

11.联系的含义:从哲学上讲,联系是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及其

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

互渗透、相互转化的关系。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不是事物之间

个别的、暂时的现象,而是事物之间普遍的和永恒的现象。12.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

物的灭亡。

13.内容与形式、本质与现象、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现实与可

能构成了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14.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

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

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15.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

展的前提;第二,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

在相互作用中得到各自的发展;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

可能性和发展的趋势。

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

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为事物的转化和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推动事物质变的决定力量。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着事物的

发展。

16.矛盾普遍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有两重含义:其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

过程中,即事事有矛盾;其二,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

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及每一侧面各有其特点。矛

盾的特殊性,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是世界

上的事物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或根据。

矛盾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一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

点。客观物质世界矛盾运动形式是无限多样的,因而不同事物

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二是指同一事物的矛盾在发展的不同

过程个阶段上各有不同的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

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

是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17.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是: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第

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量

变质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18.否定之否定规律: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

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

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就

事物才能相信事物转变。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

的。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19.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

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三个基本特征

20.实践的主题、客体和中介是实践活动的三项基本要素,三者有

机统一构成实践的基本结构

21.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认

识的目的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2.感性认识理性认识辩证关系

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

基础。坚持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的依赖关系,就是坚持了认识

论的唯物论。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论认识。

只有使感性认识上升到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满

足实践的需要。坚持了这一点,就是坚持了认识论的辩证法。

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的区分

是相对的,人们不应当也不可能把它们截然分开。

23.认识到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一、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

造世界;二、认识的真理性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

24.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

畴,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5.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

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自然地理环境和人口

因素。

26.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辨证

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

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27.文化是社会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思

想保证;二、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三、文化为社会

发展提供凝聚力量;四、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28.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

力状况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9.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

影响自然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它是人类社会生活和

全部历史的基础。它具有客观显示性和社会历史性。生产关系

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

系。

30.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及其意义:①生产力决定生

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决

定生产关系的变革。②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

作用。即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时,它对生产力发展起推

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时,它会阻碍生产力的

发展。两者的相互作用是一个过程,表现为二者的矛盾运动。

这种矛盾运动中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就是生产关

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31.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a.人民群众的社会物

质财富的创造者。b.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c.人

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d.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32.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商品是用来交换、

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

素或两种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33.抽象劳动“制造”价值、具体劳动“制造”使用价值

34.货币有五大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

段和世界货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