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语文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专题四 实用类文本阅读
现代文阅读之实用类文本
开头:引导读者更好地掌握全篇的精神实质或一段的主 要意思;
篇末段末: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或事件的深刻意义。
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1、内容上,消息简略单纯,通讯详细丰富。 2、形式上,消息程式性强,通讯创造性强。 3、在写作技巧 上,消息手法简单,通讯手法多 样。这里所说的写作技巧,含义较广,包括虚 实相衬、对比烘托、铺垫弄引、设置悬念、欲 擒故纵、欲露先藏、欲扬先抑、曲径通幽、断 续反 跌等多种表现手法,也包括比喻、对偶、 排比、夸张、比拟、起兴、象征等多种修辞手 法。这些手法,消息也是要运用的。但是,由 于消息简洁朴实的文体本性所限制,消息对这 些手 法是在合适的地方偶尔一用。通讯则不然, 为了能够加强作品的感染力和生动性,它常常 综合使用以上多种写作技巧。 4、风格上,消息朴实,通讯富有文采。
3) 注释性背景材料:往往对产品(物品)的性能特点、科技成果、技术性 问题、名词术语、文史知识、风俗人情等进行注释、介绍,以帮助受众掌
握消息内容、增长知识和见闻。
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表现 事物的完整性和逻辑的严密性。紧扣 主题的抒情议论,突出和深化主题, 语言较为精练。有的消息,事实说清 楚了,就不需要结尾。 可对全文内容作概括性小结;可用
解析:文章选取了“闹学堂,怒砸虎头牌”、“借酒性,撰反清 檄文”、“谈胡适,嘲笑白话文”、“率其性,拒佩校徽出入”、 “穿着怪,耍大牌脾气”、“严治学,不轻易为文,言发现”等几 个片段, 叙写了一位颇具个性的学者,反映了晚清、民国间的 学者风貌,并为黄侃这类旧文化学者正名。在叙写过程中,文章通 过两个结构性的句子,将这几个片段缀连了起来。第一句在第⑤ 段段首:“黄侃不仅有革命之壮行,亦多名士之趣行。”这一过渡 答案:“革命之壮行”(志士之狂):怒砸虎头牌(大闹 句提示读者,上文写的是“革命之壮行”,接下来要写的是“名士 之趣行”。而相应的事例则分别是:“闹学堂,怒砸虎头牌”、 学堂;撰写革命檄文) “借酒性,撰反清檄文”;“谈胡适,嘲笑白话文”、“率其性, “名士之趣行”(名士之狷;率性之真):拒佩校徽(穿 拒佩校徽出入”、“穿着怪,耍大牌脾气”。第二句在第⑦段的段 着古怪;耍大牌脾气;嘲笑白话文;在中央大学中的行为举止) 首:“志士之狂,名士之狷,当然不是黄侃的全貌,他对学术的谨 严与虔敬,恐怕才是其性情的根本。”这也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句子, “学术严谨”:读书非常认真,绝不轻易写文章、说发现 它提示读者,下文要写的是“治学严谨”;而相应的事例则是接下 (反复阅读书籍,但却绝不轻易写文章、说发现) 来所写的“严治学,不轻易为文”。
高考语文复习 现代文阅读理解之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 课件(23张PPT)
➢ 题型4 简答题:分析原因类
1.常见题型
2.解题方法 (1)多因意识。在分析事物的原因时,要具备多因意识,内因 与外因、主要原因与次要原因、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表层原 因与深层原因等方面都需要考虑。 (2)全局意识。在分析材料时,要兼顾多则材料,既要重点关 注某一特定区域的材料,也要关照其他材料所涉及的内容。可 以从现实问题的重要性上,分析其地位、作用、意义等,也可 以从行为主体的必要性上,分析行为主体(党、政府、国家、 企业、个人)这样做的原理依据。
12
3.答题步骤
(1)审准题意,明确问题。快速审阅 题干,抓住题干的关键词语,知悉答题 的方向与范围,以准确回归文本。
(2)精准定位,找准区间。在阅读中 圈定每个选项的岀处,锁定核心语句或 者关键词语。
(3)仔细比对,细心排查。仔细比较 选项和原文的差别,严格排查四个选项 ,确定正确答案。
13
➢ 题型1 选择题:理解分析类
14
➢ 题型2 简答题:概括整合类
1.常见题型
2.解题方法 (1)摘录组合法 (2)化具体为抽象法 (3)合理推导法
3.答题步骤 (1)审清题干,明确指向。 (2)理清思路,定向区间。 (3)检索提炼,整合要点。
15
➢ 题型3 简答题:比较异同类
1.常见题型
16
➢ 题型3 简答题:比较异同类
2.解题方法 (1)立足整体,全面分析。 (2)分层梳理,归纳概括。 (3)寻找角度,细致比较。 常见的比较角度有:①比较新闻事件的陈述,看内容侧重点的异同;②比较作者评 述性强的句子,看作者的观点倾向和目的;③比较数据的异同,分析作者列举数据的意图 ;④比较新闻陈述主体某方面的不同;⑤比较事件的组织者、参与者、主动者、被动者等 。在角度的寻找过程中,要根据题干要求从不同角度出发,进行全面、细致比较,一一 对比,深入分析。 (4)提取要点,精细加工。答案要点的提取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摘取法”,即从 材料中找到关键词语、语句,直接摘取,并进行加工;二是“概括法”,即从具体事例 的表象中进行归纳概括,提取比较的切入点。答题时要做到分条列举和先总后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复习
2. 分析综合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重点考查辨别、筛选并整合重要信息的能力。重要信息包括 文章的基本观点,以及最能表达文章主旨和作者写作意图的 语句等。 (2)分析文章结构, 把握文章思路 文章结构就是文章思路的具体展现。重点考查把握段落之间 的相互联系,以及把握文段内部层次的能力。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要求归纳某一片段的思想内容或整篇文章的中心。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作者的观点态度,有的直接表述,有的间接表述;有的集中, 有的分散;有的明朗,有的含蓄。要求能够筛选和辨析,并 加以分析概括。
2. 下列有关杨守敬舆地学研究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杨守敬的《水经注疏》,是在全面总结明清两代《水经注》 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完成的。
B. 运用当时地理学的新知识,是杨守敬《水经注》研究取得成 功的基础。
C. 在杨守敬留下的83种著作中,有一部分是中国传统地理学方 面的研究成果。
D. 杨守敬对《水经注》记载的1 200多条水道进行了详尽考证, 还编制了《水经注图》。
【例1】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晚清学人
杨守敬 杨守敬(1839—1915),湖北宜都人。少年时代聪明好学,刻 苦用功。青年时代有两件事对他影响很大:19岁时,听谭大勋 讲授汪中的《述学》,开始接触乾嘉考据之学;20岁那年,偶 然得见清人六严缩摹的《舆地图》。便借来临摹,这成为他研究 历史地理学的开端。 杨守敬曾经热衷科举,25岁起先后六次赴京参加会试。虽然 名落孙山,但因此结识了许多名流学人,大大拓展了学术视野。 42岁时,他作为清政府外交官的随员前往日本,这成为他学术 生涯的转折点。在日本四年,他搜访阙佚,爬罗剔抉,收集到我 国大量的古籍珍本,并将它们影印摹刻为《留真谱》。日本人森 立之所撰的《清客笔话》,翔实记载了他在日本访书之事,杨守 敬自己也写了《日本访书志》。清政府出使日本大臣黎庶昌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四 传记、新闻与科普阅读 1 从命题角度把握复习方向
考纲要求: 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 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 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 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 括中心意思 (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 值和影响 (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①“定和是个音乐迷”,这句话从亲友口中说出时,包含了一种温 暖的爱,而且说明定和为人与他一群姐妹兄弟性情癖好的稍稍游离。
②我初次见定和还是民国二十年以前。他正在美专学习图案画, 对于照相特别发生兴趣。可是图案画在中国,提倡者既不知从中国 的铜玉木石和丝毛织物艺术品参考取法,又缺少用欧美精美图案作 底子,且当时作用仅限于供应上海商业市场商品标志的需要,无前 途可想而知。照相又只是从光影分配布置中见巧的艺术,其艺虽巧, 学成亦不甚困难。
一 二 三 答题感受
定和却刚好买来一个廉价收音机,又借来个留声机,把两种刺激 耳膜的玩意儿,终日轮流开放,闹得个神经质的朋友简直要神经衰 弱。最不能使洋先生原谅的,也许还是定和午夜以后还在窗边手舞 足蹈的狂态:一脑子古怪欲迸而未迸的狂态。这个有修养的老洋人 真上了火,皱了个八字眉摇头说:“嗐,艺术家,你难道当真已经和地 球那边有些人一样,为音乐着了迷吗?”过不久,他们在法租界的小饭 馆同吃饭时,偶然有了说话的机会,一谈天,才知道定和原来当真是 个音乐迷。肖邦、巴赫、莫扎特,或这位或那位,总之,凡是地球另 外一边那些会用五线谱先迷住了自己一生,又迷住了世界一世纪半 世纪的人物,早已把定和征服了。他的可爱处就是那点狂与痴混合 作成的无可比拟的忠诚,简直是病入膏肓,不可救药。这位久住中 国的洋先生说:“这性格太可爱了。我就想不到十五岁就玩政治、 二十岁就吃政治饭的早熟的中国青年中,还有你这么一个天真烂漫 的人!”从此他们成了好朋友。
江苏语文高考试题及答案
江苏语文高考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1-3题。
文本内容(此处应为一篇论述类文章,由于篇幅限制,不具体展开)1. 文章主要讨论了什么主题?答案:文章主要讨论了(文章主题)。
2. 作者对于(文章中提及的概念或问题)的观点是什么?答案:作者认为(作者的观点)。
3. 文章中提到的(关键信息或数据)是如何支持作者观点的?答案:文章通过(分析方法或数据说明)来支持作者的观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4-6题。
文本内容(此处应为一篇实用类文章,如新闻报道、说明文等)4. 文章中提到的(事件或现象)有什么特点?答案:(事件或现象的特点描述)。
5. 文章是如何说明(文章中的关键信息或数据)的?答案:(说明方式,如举例、比较、数据支持等)。
6. 根据文章内容,(提出的问题或需要解决的问题)的解决方法是什么?答案:(文章中提出的解决方法或建议)。
二、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题。
文言文内容(此处应为一段文言文,由于篇幅限制,不具体展开)7.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答案:(翻译内容)。
8. 文中提到的(人物或事件)有什么特点?答案:(人物或事件的特点描述)。
9. 作者通过(文中的某个部分或事件)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或情感?答案:(表达的思想或情感)。
(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0-12题。
诗歌内容(此处应为一首古代诗歌)10. 诗歌中描绘了哪些景象?答案:(描绘的景象描述)。
11. 诗歌中的(关键词或意象)有什么象征意义?答案:(象征意义的解释)。
12. 诗人在诗歌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案:(表达的情感描述)。
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词语运用13. 根据题目要求,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答案:(填空答案)。
(二)句式变换14. 将下列句子改为被动句。
答案:(被动句答案)。
(三)病句修改15.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病句,并给出修改建议。
答案:(病句及修改建议)。
全国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
全国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
全国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通常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 文学类文本阅读:包括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以及对作者情感、语言特点等方面的理解。
2. 论述类文本阅读:包括议论文、说明文等论述性文章,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以及对作者观点、论证方法等方面的把握。
3. 实用类文本阅读:包括新闻报道、访谈、调查报告等实用性文章,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以及对信息筛选、概括和推断等方面的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如寻找中心思想、识别重要细节、理解作者意图等。
同时,还需要了解不同文体的特点、语言特点和写作技巧等方面的知识。
为了提高现代文阅读能力,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的阅读训练,并注重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同时,还需要注重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不同类型的现代文阅读材料。
高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
问题
• (1)“再去那荷田,就只剩下一旋儿叹息 不同: 了”和“残荷老了……忏悔与叹息了吧”两 A、错过了赏花佳期 句中,①其中两个“叹息”的内容是否相同? ②含义是什么? B、人们认为荷花叹息 • 答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己老了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荷花老了 ②展示生存的睿智 • (2)“那几茎残荷……向我传递最后的信息 了”一句中,这“最后的信息”指的是什么? ③残荷是最富有的
的思维活动。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新颖而有价值的、非传统的 具有高度的机动性和坚持性,并且能清楚地勾 画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
俄罗斯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内有个“普希金之家”,是珍藏俄 国古典文学大师们遗物的小型博物馆。在这里我大吃一惊:原来 我所崇敬的那些文学大师,几乎都能画一手好画。此前,我只知 道普希金喜欢画画,这次却看到莱蒙托夫、果戈里、屠格涅夫、
你可能看不懂但必须看懂的句子
实践操作
下面一段文字的关键语句是( ) ①有的同志担心,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会削弱理论的指导意义。②这种担心是多余的。③凡 是科学的真科学、伪理 论现出原形,从而捍卫真正的科学与理论。 A.①句 B.②句 C.③句 D.④句
现代文阅读复习
《考试说明》规定内容: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说、散文)
(二)实用类(包括论述类)文本阅读
人物通讯、新闻消息、人物评论、人 物传记、人物访谈、工程设计、调查 报告、自然科学说明文、社会科学论 文等都属于实用类文本
一、实用类文本高考考点展示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重要句子的含义 2、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3、语言特色分析,文章结构把握,中心意思概括 4、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分析 5、文本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评价 6、对文本所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的评价 7、对文本某种特色的深度思考和判断 8、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 时代精神的发掘 9、对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的探讨 10、对文本中某些问题的探究
2015届江苏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第4章论述类、实用类文体阅读2
1.【试题精解】本题考查了通过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 息,在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基础上,归纳 内容要点的能力。概括段落的主要内容,某种意义上 就是归纳内容要点。一般来说,从几个方面来思考: 一看表达方式,如果一个段落里有叙事,有抒情,有 议论,一般来说,议论的句子可能就是该段落的主要 内容;二看段内文句之间是否存在总分关系,总说或 总结的句子自然提示了本段的主要内容;如果是较长 的段落,再看可以分成几个层次,概括、归纳各层次 的要点即可;
两个分论点分别是:纸上,却可以在人们 心中唤起强烈的动感”;“简单的书写或皴擦、普通 的黑白两色,竟然以简驭繁、以静寓动,胜过了许多 复杂的艺术”。再考虑论证方法,懂得引用是为了论 证观点、见解的,答案就豁然开朗了。需要做的还有 归纳、概括,不要照抄原文。
还可以把该段落放在全文中观察,特别是观察其与上 下文之间的关系,或许上文的结尾或下文的起首归纳 了该段的主要内容。如果纯属叙事、说明、抒情的段 落,其主要内容的概括另当别论。本题第②段是一个 议论性段落,一共四句。第一句是引论,第二句提出 观点,三、四句分论,从墨色、笔的造型、墨与水的 调和、宣纸等方面分论为什么“毛笔是中国书画成为 艺术的关键因素之一”。另外,第①段的最后一句对 本段的内容也有提示作用。
【参考答案】两处引用阐明了笔墨艺术的魅力。引用 沈尹默的话阐明笔墨艺术可以在人们心中唤起强烈的 动感,引用宗白华的话阐明笔墨艺术胜过许多复杂的 艺术。
3.【试题精解】本题考查的是通过对词语的理解、文 章思路的把握,进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 能力。从全文看,本段文字谈笔墨的“超越”主要是 在后半部分,即第⑤段至结尾。这一部分又可以分为 三层,即⑤~⑥、⑦~⑧、⑨。根据语句之间的关系, 可以圈定三个中心句:“笔墨超越了物质的限制,而 成为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外化”;“笔墨的训练转化为 道德人格的修炼”;“笔墨的艺术成为精神逍遥、心 灵栖居的园地”。解题方法是从结构入手,把握层次, 筛选信息,归纳要点。
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复习
三、解题思路与规律指津
⑵如何探究、评价人物 ——运用辩证分析的方法 ①主观思想——客观成就 ②先天禀赋——后天历练 ③个人——时代(集体、国家) ④平凡人生(不拔高)——伟大人格(不溢 美)
其次,要理解关系网中的传主。传主 的人际交往是影响他也是组成他人生 经历的重要方面,通过传主与他人的 关系去把握传主是阅读传记的一条通 道。 这类题目通常是简答题,要注意筛选 出文章的主要信息归纳出观点,并举 出文中的具体例子加以分析论证。
(二)如何分析传记的语言特色、文本基本
特征和表现手法 首先明确传记类别,了解不同类别传记具有 的不同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文本加以 辨别分析。如,自传采用第一人称,语言或 自然亲切或幽默调侃,通常以记叙为主,兼 有描写抒情。他传采用第三人称,语言或朴 实自然或文采斐然。
二、传记阅读主要题型
1.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主人公? 2.主人公具有什么思想、精神、品质或特 征? 3.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4.怎样评价主人公? 5.文章在材料的选择与运用上有何特点? 6.文章写作上有何技巧?表达上有何特色? 效果如何? „„
三、解题思路与规律指津
1.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与小说阅读相似) ⑴简要分析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征。 ⑵揭示人物的典型意义。 2.塑造形象的常用方法(写作技巧): ⑴描写方法:正面描写(肖像、行动、语言、 心理、细节),侧面描写(环境、场面„„) ⑵表达技巧:对比、衬托、首尾呼用、巧用修 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衬、引用 ⑶选材组材:材料典型、构思巧妙、矛盾冲突 激烈、以小见大„„
一、知识清单——文体常识
人物传记常识
1.基本特点: ⑴真实性(史实性)。真实可靠,即使文学性传 记也要保证基本事实和骨干情节真实。 ⑵文学性(生动性、艺术性)。运用艺术手法, 典型材料,叙行录言,刻画鲜活典型形象。 2.种类及具体特征 ⑴种类: ①自传——自述人生经历,抒写人生感悟。 ②他传(评传)——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 格,评论人物思想、作用、地位。
高考现代文阅读之《实用类文本阅读》
高考现代文阅读之《实用类文本阅读》杨妙新一、传记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
传记可以分为以下几类:①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自传和他传。
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如:鲁迅的《鲁迅自传》,沈从文的《沈从文自传》。
后者是他人撰写的,如《华罗庚》、《我的父亲邓小平》等。
②从表达方式看,有的传记,一面记述人物的经历,一面加以评论,这种传记则被称为“评传”。
如卞毓方的《留取丹心照汗青》,朱志敏的《铁肩担道义》。
③从篇幅的长短来说,它可以分为大传和小传。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传记是这样要求的:“阅读古今中外的人物传记、回忆录等作品,能把握基本事实,了解传主的人生轨迹,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并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认识传记作品的基本特征,尝试人物传记的写作。
”要做到能“把握作品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情节理解作者对传主及相关事实所作的评价,并形成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那么,我们如何阅读传记呢?(一)整体感知,把握作品的主题。
传记属于纪实类作品,真实性、概括性和文学性是传记的基本特征。
真实性、概括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
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
它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内;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斯蒂芬·茨威格我那时大约二十五岁,在巴黎研究与写作。
许多人都已称赞我发表过的文章,有些我自己也喜欢。
但是,我心里深深感到我还能写得更好,虽然我不能断定那症结的所在。
于是,一个伟大的人给了我一个伟大的启示。
那件仿佛微乎其微的事,竟成为我一生的关键。
有一晚,在比利时名作家魏尔哈仑家里,一位年长的画家慨叹着雕塑美术的衰落。
我年轻而好饶舌,热炽地反对他的意见。
现代文阅读Ⅰ专题练习一--2020-2024五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参考答案)
现代文阅读Ⅰ专题练习一(五年高考真题)参考答案与解析目录现代文阅读Ⅰ专题练习一(高考真题) (1)参考答案与解析 (1)一、2024全国甲卷(论述类文本) (2)二、2024全国甲卷(实用类文本) (3)三、2024新课标Ⅰ卷(信息类文本) (4)四、2024新课标Ⅱ卷(信息类文本) (6)五、2023全国甲卷(论述类文本) (9)六、2023全国甲卷(实用类文本) (9)七、2023全国乙卷(论述类文本) (11)八、2023全国乙卷(实用类文本) (12)九、2023新高考Ⅰ卷(信息类文本) (13)十、2023新高考Ⅱ卷(信息类文本) (14)十一、2022全国甲卷(论述类文本) (16)十二、2022全国甲卷(实用类文本) (17)十三、2022全国乙卷(论述类文本) (18)十四、2022全国乙卷(实用类文本) (19)十五、2022新高考Ⅰ卷(信息类文本) (19)十六、2022新高考Ⅱ卷(信息类文本) (21)十七、2021全国甲卷(论述类文本) (22)十八、2021全国甲卷(实用类文本) (23)十九、2021全国乙卷(论述类文本) (24)二十、2021全国乙卷(实用类文本) (25)二十一、2021新高考Ⅰ卷(信息类文本) (26)二十二、2021新高考Ⅱ卷(信息类文本) (28)二十三、2020全国Ⅰ卷(论述类文本) (30)二十四、2020全国Ⅰ卷(实用类文本) (31)二十五、2020全国Ⅱ卷(论述类文本) (32)二十六、2020全国Ⅱ卷(实用类文本) (33)二十七、2020全国Ⅲ卷(论述类文本) (35)二十八、2020全国Ⅲ卷(实用类文本) (35)二十九、2020新课标Ⅰ卷(信息类文本) (37)三十、2020新课标Ⅱ卷(信息类文本) (38)一、2024全国甲卷(论述类文本)(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1.(3分)C2.(3分)D3.(3分)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高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之实用类文本阅读课件
命题情势
命题情势 概括转述类 图表分析类 评析推断类
选项特点
此类选项是对文中相关信息的概括与转述,所表述的信息在原文中都有明 显的相关表述。 此类选项是对非连续性文本材料中图表的分析与评述,通常是通过对图表 中的数据及其比值的分析得出某种结论。 此类选项一般是直接针对文中的表述对象发表评析性的结论,或由某种前 提推出某种评析性的问题。
选项在原文找不到根据或没有
祝:诸君学而有成
by qian an
真 有理有据,用事实说话
特
新 内容新颖,从新角度说话
点 快 时效性强,用速度说话
短 篇幅短小,用重点说话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新闻 ●消息 ●通讯 ●特写
基本结构:标题、消息头、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其中标题、导语、主体必不可少,背景、结语有时在主体里面,结语有时忽略。
标题:有单行与多行标题之分,多行标题包括: a.引题(引标题),重在烘托气氛、说明背景等; b.正题(主标题),重在对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 c.副题(副标题),往往是重要事实、结果的提要。
常见陷阱
常见陷阱 以偏概全
因果混乱 混淆时态
混淆是非 偷换概念
张冠李戴 无中生有
分析
将个别说成全体,将局部说成整体,将特殊说 成一般,或相反 强加因果或者因果颠倒
将“未然”说成“已然”,“或然”说成“必然”,或者相 反 将对的说成错的,将错的说成对的
暗中将两个概念的内涵,如属性、作用、发展 趋势等进行了调换、改变或混淆 将此事说成他事,将此人说成他人
性质并列式:按照新闻事实各个侧面之间的关系来安排材料
结
横式结构
构
群像并列式:按照不同人物及其事迹组织材料
对照式:将正反人物或事物进时间跨度大、空间跨度广的通讯
【公开课教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科普文章的特色考法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Ⅰ信息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科普文章的特色考法教学目标把握科普类文章的特色及考法,准确阅读解答科普类文章的各种设题。
教学重点难点探究做题规律,避开设题陷阱,准确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一考情考向近两年来,新高考的信息类阅读主要选择论述类文本为命题对象,但信息类阅读既包括论述类文本阅读,也包括实用类文本阅读,在高考命题日益灵活的当下,实用类文本也应纳入复习备考的范围。
2023年全国甲卷《以考古学构建中国上古史》,《树的秘密生命》,2023年全国乙卷《深时之旅》就分别选自社科类和自科类文章,科普类文章作为轮考点,不应被忽略。
科普类文章的选择题跟论述类做题思路是一致的,这里重点针对科普类文本的主要文体知识及常考主观题目进行概括梳理分析。
二科普文类文章的特点科普文是一种以科学技术知识为题材,用文艺性笔调写成的文章。
就其内容看,一般是对科学知识的讲解,对新兴学科的介绍,对某种规律的阐述,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说明,它兼有说明文和散文的特征。
就其写作看,主要是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兼以或形象生动,或通俗易懂,或亦庄亦谐的语言来展示科普知识。
1.结构形式科普文作为典型的说明文,其常见的结构形式有总分式(从“概说”到“分说”)、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
2.写作顺序有时空顺序和逻辑顺序两大类。
其中逻辑顺序包括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从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等。
3.写作方法主要是说明。
常见的说明方法包括下定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列图表、作比较、打比方、引用、作诠释等。
近三年高考题对科普文的考查,2020年新高考全国Ⅱ卷《我包罗万象》的第2题和2021年全国甲卷《水的密码》的第5题都考到了科普文的文本特色,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的,一般表述为“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是”,涉及的考查点有:概括内容、行文方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说明观点、表达效果。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专项训练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专项训练作者:王华薇来源:《高考进行时·高三语文》2013年第08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徐志摩:一个精心打造的天才韩石山一个著名的诗人,一个优秀的男人,这样理解徐志摩,还远远不够,深入研究,你会发现,他的形象,比我们原来的了解要伟岸得多,也光辉得多。
几乎可以说,毕其一生,他的志向和努力,都在改良中国的社会,尽快地走向民主。
然而,这样一个天才人物,却不是天然生成的,而是他的父亲,一位精明的中国商人精心打造成的。
小学毕业,为了让儿子的毛笔字有所长进,父亲领着儿子到上海,投师于名声最响的书法家郑孝胥名下。
上大学上了北京大学,为了儿子将来能跻身上流社会,又以一千大洋的贽礼,让儿子拜在梁启超门下,成为声名显赫的梁任公的入室弟子。
初到美国,入克拉克大学历史学系,继而入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系,获硕士学位。
旋即渡海赴英,在伦敦大学混了半年,进入剑桥大学王家学院,研习政治经济学。
课余时间,还参加英国工党的选举活动。
在英国两年,上的是一流大学,结交的也都是一流的人物,罗素,哈代,曼斯菲尔德,狄更生。
长袖善舞,多财善贾,加上天生的聪明伶俐,不长的时间,这个中国年轻的留学生,便成为剑桥大学的名人。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新文化运动如火如荼地发展。
一九二二年十月,徐志摩回到上海。
一九二三年首倡成立新月社。
一九二七年,多数成员啸聚上海,成立新月书店,创办《新月》月刊,形成了中国文化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新月派”。
这期间,最具风采,最见业绩的,是徐志摩个人的南征北战,东拼西杀。
算学事件,圈点事件,观剧事件,音乐事件,一个接一个的论战。
一个年轻人,回国不到十年的时间,接连几起婚恋风波,已经闹得沸沸扬扬,却还能闹中取静,静中发力,跃马挥枪,几个回合下来,把自己打造成一个顶级的诗人,又是几个回合,便组建起一个功绩卓著的文学社团,开书店,办刊物,形成一个影响深远的文学流派。
这样的人,不是上苍着意怜爱的天才,又是什么?天才云云,不过是一种极而言之的说法。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四(含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共5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知识付费目前主要指知识的接收者为所阅览知识付出资金的现象。
知识付费让知识的获得者间接向知识的传播者与筛选者给予报酬,而不是让参与知识传播链条的人通过流量或广告等其它方式获得收益。
知识付费的本质,就是把知识变成产品或服务,以实现商业价值。
知识付费有利于人们高效筛选信息,付费的同时也激励优质内容的生产。
某种意义上,正是糟糕的免费内容太多、太杂乱,反而增强了人们对精品内容付费的意愿。
知识付费让知识的接收者为所获得的知识付出金钱,有利于补偿知识传播与筛选的成本,并给予知识产生——筛选——传播链条的参与者以经济报偿,利于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知识的传播过程中。
选择太多,用户自己选择的时间成本增加,愿意通过付费来代替个人搜寻选择,这使知识付费成为可能。
你没看过《欢乐颂》,但是看过几篇有关《欢乐颂》的文章,你就有了和别人聊天谈话的话语权;你没读过《必然》,但是你买了,遇到这个话题你就可以插嘴聊两句;你没看过《大鱼海棠》,但是看了别人的影评,你就敢像看过一样说这是一部好片。
用户愿意为内容买单,内容实际有效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马云、柳传志、雷军推荐了,你看了就会有成功人士的感觉,你和别人聊天就会有话题。
(摘编自“百度百科”《知识付费时代,你为你的智商交了多少钱?》等)材料二:大数据分析报告指出,超过五成的网民有过不同形式的知识付费行为。
一些人在报刊上撰文疾呼,“不管你是否接受,知识付费时代已经到来。
”实际上,知识付费时代的到来是一个伪命题。
将为获得知识而付出费用视为一种新的现象,显然是经不起考量的。
人们为获得知识而付出费用,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传统。
《论语·述而》曾这样记载:“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如果有主动送给孔子十条干肉的,他就愿意收做学生。
这里的干肉就可以视为弟子为获得知识而向孔子支付的费用。
至于在现实生活中,为了获得知识而上学,参加培训、课程、讲座,以及购买图书、报刊资料、音像制品等等,无不属于知识付费的范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果这六个要素。 3.“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即领悟文章的脉络、顺序,目的是理清作者
的行文思路,借此可准确地划分全文的段落层次。 4.“挖中心主旨”,理解文本所要表达的主旨,仔细揣摩作者在文本中所要表达
的思想和情感。 5.“析表现手法”,一般可以从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对比、衬
访谈是因为某个人、事件、特定问题去访问专家或知情者,请他们对提出的问题 进行解答,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报道的文章。这里要注意以下要点:访谈的目的 性非常强:就某一特定人、事、问题;访谈的对象有很强的限定:专家或知情者。通 常以答记者问、采访纪实、访谈录、对话录等形式出现。
四、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对某项工作、某个事件、某个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后,将调查
展道路;就必须“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我们要进一步
发挥好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和制度供给的双重作用,通过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
不断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通过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公正、
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
(摘编自社论《播撒创新种子,守护创新中国
——写在2018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
类传记则记叙与评论各半,叫评传。评传是人物传记夹杂着作者评述的一种带有文学 评论色彩的体裁。“传中有评,评中有传,评传结合”是其特点。
2.传记属应用文体,同时兼具真实性和文学性这两个特点。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 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它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内;它通过作者的 选择、剪辑、组合,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 的目的。
再阅读访谈对象的文字,对其回答的内容进行重点圈画。 3.精读一些关键问题的回答,通过阅读被访者的回答,归纳出其主要观点、立场、
态度;并以此了解被访者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他对某个问题的建议主张。
四、阅读调查报告的方法 1.迅速准确阅读文章第一段(开头部分),把握调查的对象、内容。 2.阅读全文,了解清楚事件的起因、发展和结果。注意事件的细节。 3.重点精读一些调查者总结收集的数据,调查者发表议论的部分,深入研究其
进行定位阅读,截取关键性文字,筛选出有用的信息,寻找答案。
(2018·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各题。
材料一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知识产权是加快动能转换、结构优化的重要支撑。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
力的攻关期。要顺利跨越这个关口,就必须激发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走创新驱动发
(摘编自胡罡等《地方研究院: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新探索》)
第一步:看清材料数量,明确图文分配 本题的文本共有________则材料,________个图表,其中图表在第________则材料中。 第二步:抓住记叙要素,了解图文大意 材料一:该材料的主要话题是________,是从什么角度来阐明话题的。 材料二:图表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比较了 2011~2016年遭遇过专利侵权的比例,从各方面侵权比例是否逐年递减? 材料三:本段材料涉及知识产权的什么话题?该话题涉及社会哪些相关方? 材料四:本段从________方的角度谈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障碍问题。问题表现在 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方面。
托、渲染、抑扬、以小见大、以点见面、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等艺术手法,主 次、详略、繁简等材料安排,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几个角度去考虑。
三、阅读访谈的方法 1.通读全文,整体把握讨论话题和关键内容,明白它写什么人,叙述什么事,分
几个部分,作者的写作意图基本倾向是怎样的。 2.将访问者和访问对象的文字分开,先读提问者的问题,掌握主要有哪些问题,
3.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哪些相关方协作?简述各方所起的作用。(6分) 解析 从材料二、三里很容易就找到“高校”“企业”这两方,而结合材料一和材 料三可知还有一个重要的“相关方”,即“政府”。回到原文,找到与三方作用相 关的表述,并进行归纳整合,形成答案要点。根据材料三“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工作 偏重……转化成市场价值”等,可知高校拥有丰富的人才和知识储备,较强的研究 和开发能力,是相关科技成果的创造者和提供方;根据材料三“成功转让给一家科 技公司,许可使用费超过1亿元”等,可知企业是科技成果的需求方,可以提供较 为充裕的转化资金;根据材料一“通过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公正、 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和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产 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可知政府具有较强的组织调控能力,可以创造良好的转化 环境,给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坚实的政策动力。
核心内容。 4.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与其他类型的文章分析方法
一样。
五、阅读科普文章的方法 1.通读原文,了解大意,包括说明对象和特征,说明的方法和顺序,各段之间的
联系,这是形成正确完整答案的前提。 2.审清题干,发掘和把握试题中有效的提示性信息,找准解题的定向,即确认命
题的角度、阅读范围和答题方式。 3.定位阅读,强化对应意识。在提取题干的主要信息之后,对应到相应的语段,
(摘编自王康等《创新为市场,转化显效益》, 《中国知识产权报》2017年9月29日)
材料四 在科技成果转化的实际过程中,高校普遍遇到了一些障碍。首先,科技成果与企
业需求脱钩的矛盾长期存在。大学科研工作与企业技术创新在目标、路径、组织方式、 评价标准及环境要求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因此高校的成果很难直接转化成适应 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其次,成果转化的机制不畅。高校传统体系是为了适应 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而设计制订的,对于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等社会服务方面 的需求,现有体系在机构设置、管理制度、激励机制等方面匹配性不足。
二、新闻 1.新闻,指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人和事实的简要而迅速的报道。 2.一篇完整的新闻有五部分构成: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3.新闻的语言要求:准确,注意词义差别,要推敲词语的感情色彩,要讲究“立言
得体”;具体、清晰,通过阅读新闻,读者的头脑中应该形成对于事实的图像;生动, 要尽力寻找有特色的字眼,注意长短句搭配,有节奏感,要多使用形象化语言。 三、访谈
专题四 实用类文本阅读
——侧重于题型研究的阅读实践
文体精要 整体读文
实用类文本阅读主要包括传记、新闻、访谈、调查报告、科普文章等。从考查 角度上讲,多集中在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方面,有时也考查对句子含意的 理解和对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偶尔涉及对表达技巧的考查。
一、传记 1.传记是记录人的生活历程和生命轨迹的文体。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一
第三步:结合试题信息,深度感知文本 选择题第一题,涉及第________则材料,考查读图能力。选择题第二题考查________。 主观题要结合文本材料________和材料________找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方。 【答案】第一步:四 一 二 第二步:(材料一)知识产权,发挥知识产权的意义、作用 (材料二)企业 高校 科研单位 个人 总体 否 (材料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高 校 企业 政府 (材料四)高校 与企业需求脱钩 转化的机制不畅 第三步:二 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三四
解析 B项,“2015年企业和高校遭遇侵权的比例较之以往四年有所提高”错,根 据图标可以看出,2015年比2013和2014年提高,比2011和2012降低。 答案 B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只有大力倡导创新文化,提高全社会的创新意识,增加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才 能够向,充分考虑、合理安排成果转化中企业方的 利益诉求,这样才能体现出大学科研工作的价值。 C.随着高校的科研团队与企业共同合作的创新路径日益受到重视,一些科技成果正 被逐渐转化为可以实现市场价值的高质量专利。 D.高校在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的管理制度、评价标准等方面的不足,导致科研成果 无法直接转化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技术和新产品。
主的人生与事业发展的脉络清晰地呈现出来。 4.通“情”达“理”——明情理。即要清楚作者在文本中借助对传主事迹的记叙,
对传主是如何评价的,表达了什么情感态度。 5.把握手法——抓“特色”。即要把握人物传记通过了哪些表现手法来塑造人物,
如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实写和虚写等。
二、阅读新闻的方法 1.“看标题信息”,了解该文的记叙对象,是人物新闻还是事件新闻,是消息还
启动之际》,《中国知识产权报》2018年4月20日)
材料二
2011~2016年遭遇过专利侵权的比例(单位:%) (摘编自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
研究中心《2017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
材料三 继山东理工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相继取得突破后,近日,中南大
学冶金与环境学院科研团队的“电化学脱嵌法从盐湖卤水提锂”技术专利,成功转让 给一家科技公司,许可使用费超过1亿元。双方将共同组建平台公司,由平台公司具体 负责专利的产业化。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工作偏重基础理论研究,拥有深厚 研发创新能力的科研人才未能将智力资源转化成市场价值。根据市场发展趋势探寻科 技创新方向、不断更新升级科技创新思路,正是提升专利质量、实现专利市场价值的 核心之义。201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打破高科技成果转 化藩篱,鼓励高校对持有的科研成果采取转让、许可等方式进行转移转化、对高校以 实践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解析 A项,“大力倡导创新文化,提高全社会的创新意识,增加知识产权的技术供 给”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条件,与“形成全民尊重知识、诚信守法的社会风尚”关系 不大。B项,“这样才能”不对,“根据市场……充分考虑、合理安排成果转化中企 业方的利益诉求”可以“体现出大学科研工作的价值”,但大学科研工作的价值并不 仅仅体现于此。D项,“科研成果无法直接转化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技术和新产品” 的原因,不是“高校在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的管理制度、评价标准等方面的不足”, 原文是“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脱钩的矛盾……成果转化的机制不畅……机构设置、管 理制度、激励机制等方面匹配性不足”。 答案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