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综合运输结构问题成因分析
当前道路运输行业存在的运力结构问题
当前道路运输行业存在的运力结构问题主要问题:一是运载工具结构不合理,运输车辆性能低、能耗高、动力差、品种杂。
二是运力分配不平均,争热线、弃冷线,运输成本高。
三是各种运输方式不平衡,相互协作配合程度低,各自的经济技术优势不能充分发挥。
四是运输组织手段和方法落后,信息化、智能化程度低。
五是道路运输主体集中度低,运输业主户多分散,平均拥有客运数量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主体相对较少,其主导骨干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铁路改革带来新机遇我国铁路、港口、机场的重点项目建设,投资方式单一,都是有中央政府统一安排,而公路建设,各级政府进行了公路投资融资体制改革,发挥了民间资本。
大交通体制下,民间资本投资铁路成为必然,将来为道路运输企业多了一个发展方向,有利于综合交通体系下的无缝链接。
我国运输资源综合利用体系建立成为必然:当前综合交通体系中,各自发展现象突出,缺乏有效的协调配合,尤其是铁路与其他运输方式间衔接低调,使“一票制”的运输服务难以实现。
运输车辆及设施落后低下,旅客出行难以享受高效、快捷、舒适的服务。
当前道路运输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战略Ø 一是市场主体过多,分散,市场集中度低,竞争力不强;二是市场竞争主体粗放,运输服务质量不高,运输效率效益低下;三是企业组织结构、运力结构、经营结构、运输组织不合理。
Ø 差异化发展战略:在经营区域上,道路客运应以中短途运输和广大的城乡道路运输作为经营的主要区域和重点发展范围。
地级市内的县际、县内客运班线务必保持稳定和努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市际班线应当稳定在地级市间班线客运的同时,重点发展各市至铁路近期内不能到达的县城客运班线;省际班线应将中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和偏离铁路干线的地级市作为发展重点;服务对象上,重点发展普通旅客,自费出行的人员;运输方式上,重点发展旅游客运、包车客运、城市公交等,并探索长途班线和旅游的结合,短途班线和公交的结合;在特定时间上,要重视、精心安排组织好春运、国庆等节假日运输,抓好季节性、突击运输,尤其是针对铁路满员的班线安排机动班次。
我国公路运输存在的问题
我国公路运输存在的问题我国公路交通正处于扩大规模、提高质量的快速发展时期。
但是,由于基础十分薄弱,我国公路建设总体上与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运输服务水平也亟待提升。
随着建设投入的不断增加和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未来我国公路交通设施将向体系化、网络化不断演进,管理水平、服务水平也将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1、线路总量依然不足,路网结构尚不合理,网络衔接不协调,公路线路总量依然不足公路交通基础设施规模总量不足,覆盖面仍偏低。
在高速公路方面,从绝对数量来看,我国高速公路总量仅相当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水平,占公路网的比重远远低于多数发达国家,高速公路总量同我国人口、经济、资源的客观需求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
路网结构尚不合理。
在过去的发展中,公路仍然承当了过多的非经济性运输,主要是承担了过多的超长途运输,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充分发挥自身体系的比较优势。
公路运输网络质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仍不足,且在区域上不平衡。
网络衔接不协调。
如集装箱集疏运系统衔接,多式联运发展等,旅客在不同运输方式间的转换、城乡转换等,存在内部不协调的问题。
2、运输供给结构不合理,运输组织化程度低在车辆供给结构方面,客运车辆高级别程度偏低,车型结构配置有待调整;货运车辆专用化、重型化、厢式化发展进程比较缓慢。
经营主体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不够,个体运输经营户数数量过大,整个道路运输业内部缺乏主导行业发展的大型骨干企业。
在经营业主方面,存在以车队或班组为单位的经营承包、个人单车营收承包、单车风险抵押或租赁经营承包等不同的经营形式,公路运输市场组织结构更趋分散,公路货物运输呈显著的粗放状态,运输的组织化程度低。
3、财政投入有限,融资过度依赖银行信贷,融资成本过高目前,我国公路建设的融资主要是由中央财政投资、地方财政投资、政策性银行贷款、商业性银行贷款、外资贷款、发行股票、转让收费公路经营权等几方面构成。
其中,中央财政投入只占15%~20%,而地方政府、国内商业银行的贷款却占到65%以上,客观上造成了公路建设资金主要采用以国内银行贷款和地方自筹资金为主的资金结构。
我国综合运输发展的影响因素
我国综合运输的影响因素综合交通运输定义:现代交通运输业是由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五种主要运输方式组成的。
每一种运输方式有其特定的运输路线和运输工具,形成了各自的技术运营特点、经济性能和使用范围。
铁路运输能力大、费用低、连续性强,可以全天候运行,是我国运输的主力。
公路运输机动灵活、通用性强、时效性好,能实现“门到门”运输。
水路运输能力大、投资省、费用低、占地少,特别是沿海和长江,即使国内运输干线,又是国际运输重要通道,在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和技术引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航运速度快,舒适性强好,是大城市间及边远地区长途客运的重要力量。
在对外开放的情况下,航空运输作用更为显著。
管道运输能力大、占地少、成本低、石油和天然气的最佳运输方式。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在五中运输方式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
综合运输体系是对单一的运输方式而言,是各种运输方式在社会化的运输范围为和统一的运输过程中,按其技术经济特点组成分工协作、有机结和、联接贯通、布局合理的交通运输综合体,形成统一的运输过程,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我国综合运输的发展:我国综合运输发展有出生、成长、成熟、完善四个阶段。
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末期从前苏联引入综合运输理念后,历经出生和成长阶段,目前正在向成熟阶段过渡。
我国综合运输的阶段变化有以下标志:第一,综合运输已成为运输界以至全社会的共识。
综合运输从小范围应用研究到运输界普遍采用。
通过40年的推广,综合运输理念已经为交通运输业各部门、各机构和众多人士所接受,并已经运用在运输系统的建设之中。
第二,综合运输的实践效果日趋凸现。
综合运输从诞生之日起,就作为一项应用学科直接面向经济建设,并取得了斐然成果。
第三,对综合运输的理论探讨逐步深入。
运输界人士对综合运输提出了系统性、替代性、协调性、综合性、发展性、可持续性等基本理论。
各类交通运输书籍、杂志上综合运输文章也屡见不鲜,充分显示出综合运输理论研究的氛围。
中国综合运输结构体系分析
6、运输智能信息化体系:
加快综合交通运输智能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有助于形成各种运输方式 自成管理体系, 高效运行、优势互补、紧密衔接的格局, 促进各种运 输方式间的信息资源共享, 并进一步改善公众出行信息服务, 提高交 通运输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 综合交通运输智能信息化研究包括智能交通运输技术研发、智能化 应用系统开发两方面。
智能技术通常包括空间信息技术、数字交通标准技术、自动化监 控技术、数据融合采集技术等; 智能化应用系统包括自动收费系统、 出行信息服务系统、紧急事件发布系统、自动驾驶系统等。
智能化应用开发需要明确用户主体、服务主体,明确系统能提供什 么服务, 从而将服务转化为系统功能。
7、运输应急保障体系:
建设综合交通运输应急保障平台是提高突发事件预警、信息传递、 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及善后处理效率, 妥善处置交通中断事件的可靠 保证。 综合交通运输应急保障包括监控预警能力、信息与应急指挥能力、 应急队伍协调快速反应能力、物资保障能力、紧急运输保障能力、 疏通保畅能力、通信保障能力、恢复重建能力、科技支撑能力、培 训和演练体系等方面。 综合交通运输应急分为日常、预警及应急三种状态, 日常状态主要 完成突发事件信息收集、应急预案演练和管理及应急资源管理等工 作, 特别是重大危险源实施常态检查监督管理;预警状态主要完成突发 事件分析评估, 可能事件的动态监控跟踪、预警发布(包括预警信息发 布、舆论引导等) 、资源储备及应急队伍到位等工作; 应急管理状态 主要完成收集各方突发事件信息, 指挥调度、资源调度及事件应急处 理等工作, 确保最大程度降低损失。
5、运输法规标准体系:
构建综合交通运输法规标准体系, 有利于促进综合交通行业和市场规 范化发展, 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 综合运输标准研究主要包括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标准、综合枢纽 内运输方式衔接标准、各种运输方式技术衔接标准、排放标准等。 综合交通运输法规研究主要包括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促进法、交通 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法、交通运输安全法、交通运输法及涉及国家 安全( 领海、航空)、资源使用(如岸线等)和运输企业经营等方面的法 律法规。 完善综合交通运输法规标准体系, 不仅需要健全法规制定机制, 加快 立法步伐, 保证各种交通法规标准有利于向促进综合运输发展方向迈 进, 也要建立独立的监督裁决制度, 确保交通运输法规标准能得到有 效的实施。
综合运输体系建立的难点问题分析与解决对策
综合运输体系建立的难点问题分析与解决对策摘要:我国的综合运输体系在改革开放之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直到今天,我国的综合运输体系建立仍存在较多的难点和障碍,严重影响了交通运输的发展,本文主要对此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解决对策。
关键词:综合运输体系;问题分析;解决措施自古以来,交通运输是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的必要手段,对于社会的进步和人员、货物的流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综合运输体系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在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的作用下产生的一种现代交通运输的组织形式。
这一运输形式的实现将有效的减少客货运输的中间环节,提高运输组织水平,协调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实现合理运输。
目前,综合运输体系的基础设施网络系统框架已经基本形成,系统的通达度明显提高,但是综合运输体系的建立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1综合运输体系的内涵当前,关于综合运输体系的概念,至今未有统一的明确表述,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
但综合运输体系的提法已被官方和非官方较广泛地应用,其中心思想指的是:根据全国或区域经济地理特征和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点,经济合理地发展各种运输方式,并使之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高效的交通运输系统,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我国一些学者提出对综合运输体系概念的论述,主要体现在”无缝”、”连续”、”一体化”、”发挥各自优势,优势互补”上,具体为:基于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建立符合区域经济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各种运输方式优化配置的交通基础网络系统,与现代先进技术进行合理的运输组织和交通管理,在物理上和逻辑上实现交通运输全过程各个环节无缝连接的一体化运行使用系统的有机集成[1]。
2综合运输体系建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运输体系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不管是从量上还是从质上都取得了明显的突破,运输结构也在不断地改善,交通运力不足的问题已经明显缓解,并出现了阶段性供需平衡的良好局面。
我国交通运输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我国交通运输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一、介绍交通运输的重要性交通运输是现代社会连接各个地区、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领域之一。
它对于促进资源流动、扩大市场规模以及实现人口迁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运输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二、中心城市拥堵问题日益严重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中心城市承载了大量人口聚集和就业机会。
这导致了公共交通压力的不断增加以及私家车数量激增,进而引发了交通拥堵问题日趋恶化。
代表性案例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在高峰时段出行困难,给生活带来巨大不便。
针对这个问题,首先应该继续完善公共交通网络和服务质量。
政府可以投放更多资金用于建设地铁线路,并优化线路布局确保覆盖范围更广泛。
其次,在高峰时段提供合理的衔接换乘方案,并通过智能调度系统优化公共交通运行效率。
此外,政府还应加强对私家车的管理措施,如限制购买数量、增加停车费用等。
三、城乡交通不平衡问题仍然突出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了城乡发展差距。
在交通领域,这种差距表现为城市间和农村地区之间的交通不平衡。
尤其是农村地区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出行条件相对较差。
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加大对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包括修建更多道路、桥梁和隧道,改善马路质量以及建立更多公共交通站点等。
同时,政府也应该推动企业提供有竞争力的服务,并通过降低各类税费以及给予优惠支持来吸引企业投资兴办公共交通线路。
四、缺乏综合规划导致项目实施困难由于缺乏综合规划和整体考虑,在一些重要工程项目中存在许多实施困难。
例如,在高速铁路建设中存在线路断裂以及与其他铁路交会的问题,这导致了运输效率低下。
为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应加强对项目规划和实施的协调管理。
各个部门之间需要建立有效沟通机制,并在项目前期进行充分的可行性研究以及环境影响评估。
此外,政府还应鼓励专业机构和企业参与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评估和设计。
五、安全隐患带来严重威胁我国交通系统存在着不少安全隐患,给人们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威胁。
中国运输结构现状分析
中国运输结构现状分析科技进步推动了社会进步,提升了社会和公众对运输的要求,作为现代物流和国民经济发展根基的运输业,到今天,它已发展到了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等多种多样运输部门的社会生产部门。
一、我国运输发展现状:(一)铁路运输:铁路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同时又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
虽然我国铁路运营里程在总量上尚处于短缺状态,路网结构对国土的覆盖性尚有较大的差距,但在各种运输方式组成的交通运输体系中,铁路运输始终处于骨干地位,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持作用。
铁路运输是能源、矿类等重要物资的重要运输方式。
由于我国资源分布不均,产品产地与消费地之间的距离较远,使得许多货物的运输距离较长。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加上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生产布局逐步趋向合理,铁路货运需求的增长相对趋缓、运输压力有所减轻,一些限制口的运输状况也逐渐好转,从而为铁路充分满足影响国民经济大局的煤炭、粮食等物资的运输创造了条件。
长期以来铁路运价偏低,并且承运了大量短途旅客,既挤占了铁路运输能力,又未能取得应有的经济效益,也妨碍了铁路旅客服务质量的提高。
近几年来,随着铁路运输政策及客票价格的调整,相当一部分中、短途客流分流到其它运输方式(主要是公路)上,从而使铁路承运长途旅客比能增大,铁路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二)公路运输:我国公路在客运量、货运量、客运周转量等方面均遥遥领先于其他运输方式的总和。
根据交通部规划,到2010年,公路总里程要达到210万至230万公里,全面建成“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
省级高速公路以及农村公路建设投资会继续快速增长,中部交通运输网络将趋于完善。
近些年来,公路运输发展较快,现已占有重要地位。
主要原因有:一是公路对铁路继续保持在中、短途运输上的分流优势;二是公路运输因高速公路和其它高等级公路的发展而在中、长途运输上逐步获得了市场竞争优势;三是公路运输有小批量、快速、“门到门”运输的优势;四是公路运输能衔接其它运输方式。
综合运输发展问题研究报告
综合运输发展问题研究报告综合运输发展问题研究报告摘要:综合运输发展是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本文以综合运输发展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当前综合运输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旨在推动综合运输发展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运输效率。
一、简介综合运输发展是指在交通运输系统中各种不同的运输方式综合利用,以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减少能源消耗等目标为导向的一种发展模式。
在现代社会中,综合运输发展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然而,目前我国的综合运输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二、现状分析1. 运输方式单一化目前我国的运输体系主要以公路运输为主导,其他运输方式如铁路、航空、水运等运输方式的比例较低。
这造成了运输资源的浪费和交通拥堵的问题。
2. 运输网络不完善目前我国的运输网络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
例如,各个运输方式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和转运设施,导致货物的转运效率较低,增加了货物运输的成本。
3. 缺乏综合运输规划目前我国的运输规划仍以单一运输方式为主导,缺乏对综合运输的整体规划。
这导致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协调不一致,难以形成有机的综合运输网络。
三、存在的问题1. 运输效率低下由于缺乏综合运输规划,各个运输方式之间协同性不足,造成了运输效率的低下。
例如,货物在运输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转运,增加了货物在途中的停留时间,降低了运输效率。
2. 运输成本高昂当前我国的主要运输方式为公路运输,公路运输在运输成本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然而,由于公路运输的依赖度过高,造成了公路设施的频繁维修和堵车问题,进而增加了运输的成本。
3. 能源消耗大运输业是一个能源密集型行业,目前我国的能源消耗主要来自于道路运输。
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的公路运输会增加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对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
四、解决措施1. 加强综合运输规划制定综合运输规划是推动综合运输发展的关键。
应该在国家层面制定相关的政策和规划,明确综合运输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管理体制问题分析
利用铁路、 公路、 水路、 管道和航空等各种运输方式 , 形成技术 先进 、 网络布局和运输结构合理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
2 现行 交通 运 输 管理 体 制存 在 的主 要 问题 . ( ) 制 独立 、各 自为政 。各 种 运输 方 式分 别 由相 互平 1体
缺 综合运输发展的核心问题 , 是如何处理好各种运输 方式 行 的主 管部 门管理 , 少一 个统 一 的 部 门从 宏观 上统 筹和 协
一
交通 运输 管理 体 制现 状 分析
() 2 职责交叉、政出多门。由于交通运输行政管理职能
未 能按 照权 责 一 致 的原 则合 理 划分 事权 , 使交 通行 政 管理 致
1按 照不 同运 输 方式 的 分部 门管理 体 制 .
我 国 不同 的交 通 管理 方 式分 属于 不 同 的管理 部 门 , 道 在 不 同运输 方式 之间 存 在职 能 交叉 、 构 重 叠 、 铁 机 多头 管理 问 部 管辖铁 路 建 设与 运输 ; 原交 通部 管 理 公路 、水路 建设 与 道 题 , 政 效 率低 下 , 行 管理 成 本上 升 。一 方面 , 多个 部 门同 时承 路、 水路 运输 ; 民航 总局 管理 民用航 空运 输 ; 国石 油 天然 气 担某 项 管理 职 能 , 中 有利 的 抢着 管 、 无利 的相 互 推 诱扯 皮 ; 另一 管道 局 管理 管道 运输 : 家综 合经 济 管理 部 门 负责 对全 国交 方面 , 国 各管理部门、 各地方政府制定交通运输政策法规多从本 通运 输业 发 展 的综合 协调 和 重 大 交通 建设 项 目的审 批 ; 安 部 门、 行业 和 地 方利 益 出发 , 互 之 间矛 盾难 以协 调 解决 , 公 本 相 部 、 设部 等其 他 ~些 部 门参 与 交通 运输 一 些特 定 专业 或 特 存在 部 门保 护 、 建 行业 保 护 、 方保 护 的现 象 , 执 行机 构和 管 地 给 定 区域 的 管理 : 交通 运输 管理 还 涉及 到邮政 、 此外 国土 、 业 、 理 对 象 、 务 对象 带 来 不便 。 林 服
我国交通运输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我国交通运输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我国交通运输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交通运输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国家的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提供了基础支持。
然而,我国交通运输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列举我国交通运输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我国交通运输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虽然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国土广阔,仍然存在许多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的问题。
因此,一方面需要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另一方面需要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效益。
其次,我国交通运输领域存在安全问题。
交通事故频发,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屡禁不止,给人民的财产安全和人身安全带来威胁。
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交通安全管理,完善交通法规,并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此外,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也是必要的,提高公众的交通安全意识和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
第三,我国交通运输存在着能源消耗过大的问题。
交通运输是能源消耗的主要领域,而目前我国的交通运输主要依赖于石油能源,这对环境造成了压力。
因此,需要推进交通运输的绿色发展,加大对新能源汽车及相关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并引导公众逐步改变出行方式,鼓励公共交通和非机动交通的使用。
第四,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严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拥堵现象越来越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经济的发展。
因此,需要加强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提高公共交通的覆盖率和效率,引导公众减少私家车的使用。
同时,还可以加强交通出行信息的公开和共享,引导公众合理选择出行路线和时间,缓解交通拥堵。
第五,我国交通运输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虽然我国交通运输的总体水平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在服务质量和便利度等方面仍存在不足。
因此,需要加大对交通运输服务的改善力度,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同时,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合作,推动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无缝对接和互联互通,提升交通运输系统的整体效益。
我国交通运输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我国交通运输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运输成为了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与挑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我国交通运输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1. 主要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在高速铁路、公路等重点领域基础设施建设上投资不足,导致现有基础设施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2. 对策:a) 加大投资力度:政府需要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公共财政支持水平。
b) 积极引入社会资本:通过PPP模式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并全面推行合同管理制度确保项目实施顺利。
三、能源消耗过大1. 主要问题:传统燃油车辆占据了绝大多数市场份额,造成能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严重。
2. 对策:a) 提倡绿色出行:鼓励购买新能源汽车,并加大对充电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
同时,优化公共交通体系,提高车辆运输效率。
b) 加强交通管理:提高对尾气排放标准的监管力度,加大对违法车辆处罚力度,推动绿色低碳交通运输方式发展。
四、安全问题突出1. 主要问题:道路交通事故频发、火车列车防护装置不完善以及飞机维护不到位等导致安全隐患增多。
2. 对策:a) 强化规范与执法:加强道路交通管理部门的执法力度,在关键路段设置摄像头和红绿灯等设备来保证交通秩序。
b) 完善基础设施安全措施:压实铁路公司和航空公司的维修责任,在各个环节都严格遵循相关标准和操作规程。
五、城乡差异明显1. 主要问题:城市与农村地区间的交通供给不平衡,城市人口流入过大导致拥堵加剧,农村地区交通条件相对较差。
2. 对策:a) 加强城市空间规划:合理规划城市交通布局,提高公共交通线路密度,优化交通出行方式。
b) 完善农村交通设施:加大对农村地区道路修建的投入力度,提升农民的出行便利性。
六、人才短缺与技术落后1. 主要问题:我国在航空、铁路等领域的高端人才短缺严重;同时,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存在滞后现象。
综合运输的成因影响因素谈一谈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综合运输
综合运输的成因影响因素谈一谈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综合运输1 综合运输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综合运输的发展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作用。
1.1 促进社会化大生产在社会化大生产背景下,经济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而商品的流通及劳动力的流动,无形中加大了运输需求。
在传统运输中,运输成本高,运输效率低,运输总量小,资源的流通也会受限,大规模的商品流通交换无法实现。
而在综合运输下,运输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运输速度快,运输量大,运输成本反而降低,在此基础上,社会分工更加明确、企业规模以及社会化程度不断增大,国际贸易化程度也不断加深,而各项资源的配置也实现了最优化。
1.2 为商品实现创造了条件商品的生产、销售、交换等过程都与运输有着密切的联系,商品在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的购买需要运输,因为一个地区的资源有限,原材料往往需要从资源丰富的地区购入,而运输在其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商品在完成生产后,将其从生产地运向销售地,同样要通过运输来实现。
由此可以看出,运输为商品实现创造了条件,也是商品实现的重要环节。
交换完的商品,价值得以实现,而社会经济总量因此增加,商品在交换的过程中,市场也在不断扩大,为社会化大生产奠定了基础,为商品生产创造了条件。
在综合运输体系之前,运输服务都是依靠自然力来进行,在有限的运输能力水平下,商品交换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综合运输体系的出现,商品实现的整个过程通过综合运输体系来完成,运输能力大大增强,商品的大规模生产和交换得到了实现,与此同时,商品经济蓬勃发展。
1.3 为生产效益最大化创造条件综合运输对生产效益的最大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首先,在企业的整个经营过程中,运输是必不可少的,而运输成本的高低,以及运输的效率,都对企业效益产生一定影响。
在综合运输体系下,运输方式逐渐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多种方式的组合运输成为企业的首选,这不仅实现了运输方式之间的高效衔接,还实现降本增效的最佳手段;其次,在综合运输体系产生之后,企业运输的降本增效得以实现,而这无形中加速了商品之间的流动,资源得到了最优化的配置,生产效率因此提高;最后,综合运输体系促进商品流动的同时,加速了市场竞争,而对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的创新成为企业所追求的,最终提升生产效率。
关于我国运输结构发展问题的若干思考
1、从我国的国情看
1.1 从我国的国土面积、人口与自 然状况看。我国领土面积大,人 口众多,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 人口主要分布在东、中部地区, 人口密度大大超过工业发达国家 (见下表)
1.2 从能源资源状况看。我国是一 个煤炭资源较多,石油资源相对 少的国家,已探明的人均石油资 源储量只相当于全球人均的1/10
2、这些国家在市场经济的机制下,先后建定了发达的铁路、 公路、航空、水运、管道运输网络,在各种运输方式的激烈 竞争中,造成了一定的资金、资源的浪费
3、七十年代出现的能源危机,以及全球性的资源、环境问题 日益凸现,轨道交通又重新受到了重视,不断采取措施,加 快轨道交通和航运的发展
4、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各国的运输结构状况也不完全一样, 见下表:
——客运结构。汽车运输应承担中短途、城乡间的旅客运输任务, 铁路应承担城市间的中长途的旅客运输任务,民航应承担时效要求快 的城市间的中长途旅客运输任务,在特大、大城市及城市化地带,以 充分发挥以轨道交通为主的公用交通系统的作用
——货运结构。中长途的、大宗的物资运输应以铁路、沿海及内河 水运为主,中短途的、发到点分散的、时效要求高的应以公路为主, 民航更多地承担长途的、高质的、时效要求快的货物,油气运输应充 分利用管道运输
在货物运输中,铁 路比重继续下降,从 1996年51.7%,2005年 下降到49.7%,公路、 管道从1996的19.8%、 2.3%上升到2005年的 20.8%、2.6%
1996-2005年我国运输结构变化图
运输 旅客周转量比重(%)货物周转量比重(%)
方式
1996
2005
1996
2005
铁路 36.5
对大城市和城市化地带来说, 对轨道交通的发展认识不足, 发展缓慢
调整交通运输结构的思路及对策建议
调整交通运输结构的思路及对策建议优化调整交通运输结构,促进“公转铁”对于打赢蓝天保卫战、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高综合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2021年以来,在国家一系列政策推动下,铁路货运止跌回升,“公转铁”。
短期看,行政手段能够起到积极作用,但长期看,调整优化运输结构应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引导市场消费,使被动“公转铁”转变为自愿“公转铁”,营造良性市场竞争格局。
一、我国交通运输结构总体情况(一)我国交通运输结构现状近年来,随着《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国家公路网规划》《全国民用运输机场布局规划》及《“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的实施,我国不同运输方式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内部结构不断优化,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
但是,目前货运市场结构不合理,存在公路对铁路的不合理替代现象,很多本应由铁路运输的大宗货物实际由公路运输。
从货运市场看,2013—2021年,公路、水运、民航、管道的货运量分别增长了28.6%、25.5%、31.7%和37.7%,而铁路只增长了1.5%,其中,2014、2015和2021年三年铁路货运量出现负增长;铁路货运量所占比重由2021年的9.7%降低到2021年的7.8%,公路货运量所占比重由2021年的75.1%增加到2021年的76.8%。
同期,公路、水运、民航、管道的货运周转量分别增长了27.8%、24.7%、54.1%和51.6%,而^路出现负增长为1.2%,其中,2021年比上年降低5.6%,2021年比上年降低13.7%铁路货运周转量所占比重由2021年的17.4% 降低到2021年的14.1%,公路货运周转量所占比重由2021年的33.2% 增加到2021年的34.8%。
其中,铁路货运周转量所占比重低于与我国货运需求特别比较相似的美国(2021年为39.8%)和俄罗斯(2021年为45.8%)。
(二)我国交通运输结构不合理的原因1、不同运输方式基础设施衔接不畅通在某些重要综合交通运输建设上,由于有关的运输方式各自为政、缺乏协同,存在“连而不畅、邻而不接”的问题,跨方式运输衔接不畅。
我国综合运输服务的主要问题及国际经验借鉴
我国综合运输服务的主要问题及国际经验借鉴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综合运输研究所2014年4 月30日一、当前我国综合运输服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总体来说,当前我国综合运输服务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各种运输方式发展不协调,缺乏有效衔接,一体化运输服务水平不高。
客运方面,集中表现为各种运输方式分割、区域分割、城乡分割的“三分”问题。
由于各种运输方式市场化程度不一,运输政策、规划、标准缺乏统一和衔接,导致客运“零换乘”和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联程售票尚未实现。
由于存在区域壁垒,使得都市圈地区、城市内部和城际间普遍存在换乘不便、购票繁琐等现象,增加了交通出行时间、费用,降低了公共交通吸引力。
由于城乡公共客运二元分割,使运输装备、票制票价、财税支持等方面各成体系,导致“公交车不下乡、农村班线不进城” 。
货运方面,集中表现为运输结构不合理和多式联运发展滞后。
由于长期缺乏从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的高度统筹考虑交通运输的发展,使得交通运输资源难以实现优化配臵,各种运输方式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供给短缺与局部过剩并存,铁路、内河水运已经成为制约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薄弱环节,导致干线公路承担了大量煤炭、矿建材料等大宗物资运输,增加了物流成本、能源消耗、交通拥堵、车辆尾气排放和交通安全事故。
另一方面,我国的货物多式联运发展总体较为滞后,目前我国集装箱海铁联运比例仅为2%,远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水平(美国集装箱海铁联运比例为40%、欧洲为30%),造成集装箱铁水联运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由于长期以来铁路运输市场相对封闭、运价由政府控制难以体现市场需求,造成铁水联运缺乏竞争力。
二、国外综合运输服务与管理工作经验(一)美国1. 强调政府和法律在推进交通运输体系发展中的作用运输业与经济市场的关系及其重要的地位决定了运输业的相关政策必须由政府加以规范与引导,美国政府始终依据各种运输方式的发展阶段和经济市场的需要进行相关政策的调整,以促进交通运输体系的快速发展。
我国物流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物流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我国物流业存在的问题1. 运输效率低下:我国物流运输方式仍以公路运输为主,但道路交通拥堵、高速公路收费等问题使得货物运输效率低下。
此外,由于缺乏有效的综合运输网络规划和管理,跨区域货物调配困难,导致长途货运成本高昂。
2. 能力不足与资源浪费:物流企业之间存在着不合理竞争和重复建设现象。
一方面,部分地区或行业的物流服务供应能力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则有些地区或行业的物流资源过剩。
这样既浪费了社会资源,并且也造成了利益损失。
3. 信息化水平相对滞后:许多传统物流企业在信息化上投入较少,在订单处理、库存管理等环节还停留在人工处理阶段。
这导致了信息不畅通,难以实时掌握货物位置与状态,并且影响到整个供应链上下游各环节协同作业。
4. 高成本与绿色发展压力:物流领域能耗大、污染度高是常见问题。
加之勤劳的劳动力成本上升,企业利润空间被挤压。
物流业在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污染排放和实现绿色发展方面面临较大压力。
5. 服务质量亟需提高:在货运过程中,因为信息传递不及时、人员素质与工作态度欠缺等问题,客户体验差,导致投诉率上升。
物流企业需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并优化服务流程以提升整体服务质量。
6. 缺乏标准统一与监管:物流业存在各种产品规格、包装方式、计费模式等不一致现象。
这给行业自身发展和国内外合作带来了困扰。
此外,在监管方面也存在漏洞和政策空白区域,削弱了市场竞争的公平性。
二、解决我国物流业问题的对策1. 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快公路网络建设并加大维护投入是改善运输效率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
同时还应积极推进铁路等其他运输方式的建设,并打通各个节点间供应链,在跨地区货物调配上做到快捷和高效。
2. 加强供需平衡的调控:各级政府和相关行业协会应加强产能规划、市场调节,避免重复建设以及过度投资。
落实物流企业合并重组、推动分区域配送中心等措施,同时鼓励与其他行业进行联运合作,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我国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组成结构及其变化趋势
我国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组成结构及其变化趋势我国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由多个组成部分构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组成结构也在不断变化。
我国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组成结构包括陆路交通、水路交通、航空交通和铁路交通。
陆路交通是最常见和广泛使用的交通方式,包括公路和城市道路交通。
水路交通主要包括河流、湖泊和海洋的航运,是我国重要的物流运输方式之一。
航空交通是最快捷的交通方式,适用于长距离和紧急运输。
铁路交通是我国重要的交通方式之一,具有大运量、高速度和安全性的特点。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我国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组成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一方面,高速公路的建设和改造不断推进,城市道路的拥堵问题得到缓解。
另一方面,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和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陆路交通正朝着绿色、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水路交通方面,我国正在加大内河航道的整治和改造力度,提高水路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航空交通方面,我国正在建设更多的机场和航线,提高航空运输的覆盖范围和服务质量。
铁路交通方面,我国正在推进高铁网络的建设,提高铁路运输的速度和便捷性。
我国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变化趋势还包括多式联运和智能化。
多式联运是指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衔接和协调,通过优化运输组织和信息流动,提高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
智能化是指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实现交通运输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和控制,提高运输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我国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趋势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话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将不断优化和完善,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交通出行的需求,促进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
我国交通运输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我国交通运输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我国交通运输现状分析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然而,我国交通运输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1. 交通拥堵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私家车数量的增加,许多城市面临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
尤其是高峰时段,道路上汽车排队等待成为常态。
这不仅造成了时间和资源的浪费,还给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
2. 公共交通短板:虽然我国在城市建设中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发展公共交通系统,但仍有一些问题存在。
首先,部分地区公共交通线路覆盖率不高,无法满足居民出行需求;其次,公共交通车辆密度不均衡,在高峰期间往往出现挤迫现象;此外,缺乏规范管理导致一些地方公共交通服务质量低下。
3. 铁路建设滞后:在追求高速发展时,我国铁路建设相对滞后。
虽然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铁路建设的投资力度,但高铁线路仍然集中在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其他地区的铁路交通条件相对较差。
这不仅导致了跨区域交通不便,还造成了资源分配不均衡。
4. 安全问题:尽管我国交通运输安全事故数量和死亡率有所下降,但各类交通事故仍时有发生。
其中道路交通事故是主要原因之一。
一方面,有些驾驶员存在违规行为和不文明驾驶现象;另一方面,道路安全设施建设和管理仍需加强。
二、改善我国交通运输的措施为了解决我国交通运输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需要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突出的改革措施。
1. 加大城市规划力度:城市化进程必须与合理规划相结合。
政府应加大城市环境整治力度,提高道路承载能力,并合理布局公共服务设施。
此外,在城市规划中要兼顾新能源车辆推广、步行和骑行等低碳出行方式的发展。
2. 推动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政府应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支持力度,加快公交线路的建设和改善,提高服务质量和覆盖范围。
在城市道路设计上,要优化公共交通专用道和站点设置。
3. 提升铁路建设水平:政府应继续加大对铁路建设的投资,提高新线路的开通速度。
重点是加强中西部地区铁路基础设施建设,以缩小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运输化理论”,对运输化阶段的判断可以从运输结构和运输需求这两个方面进行。运输结构是在社会交通运输中,各种不同运输方式所占的比例,以及各种运输方式基础网络的建设状况。从运输结构的发展来看,完善的铁路网、公路网和港口体系的建成是初步运输化基本实现的标志;而高等级公路网以及航空网的普及则是较完善运输化阶段的体现。从运输需求方面看,初步运输化阶段运输需求的扩大主要体现在数量的急剧增加上;而运输化较完善阶段的运输需求在数量的增长上不再那样突出,却更多地体现在对运输质量和服务的要求上面。从运输需要满足的程度看,初步运输化阶段首先要解决大宗、长途货物的调运;而在运输化较完善阶段,大宗能源和原材料的远距离运输问题已经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主要为高附加值产品提供快捷运输服务,实现综合运输。
在1978~2001年的23年间,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以9.4%的速度递增,而交通基础设施增长相对缓慢,铁路营业里程仅增长35.4%,公路里程仅增长90.7%,内河航道里程反而减少10.7%。我国已有城市近700个,而民航能通航的城市仅128个,不足城市总数的1/5,与经济发展仍不同步。沿海港口结构性矛盾突出,目前我国有大小港口130多个,泊位1400多个,但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仅527个,其中10万吨级以上泊位不足20个,其余多为3.5~5万吨级泊位,由于超大型泊位少,航道和码头前沿水深不足,大型船舶进港靠泊困难,大大增加了运输费用。公路网结构不合理,全国公路主骨架尚未形成,各层次路网规模和其功能、地位相互匹配不够,布局不尽合理,影响整个路网功能和作用的发挥;区域发展不平衡,西部地区公路技术等级低,行车条件差,通达深度低,与东部地区的差距拉大。长期形成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欠帐状况未能得到根本扭转。
6、运力结构调整尚不到位
从不同运输方式来看,运力结构与市场的需求比较仍然不到位。例如:公路运力结构中,车辆总体水平不能适应公路特别是高等级公路的发展。货运车辆以中型普通敞蓬货车为主,高效低耗的重型货车、厢式货车、集装箱拖挂车和各类特种专用汽车所占比重低;高档客车数量少,客运车辆大多技术性能较为落后,经济性、舒适性较差;老旧车辆多,安全性能差;运力布局不合理,农村线路上运力相对缺少,缺乏适合农民出行需要的车辆;车辆使用者随意改装车辆超载运输的现象普遍,严重破坏公路设施,增大了公路交通事故风险。再如:船舶运力结构中,船舶总体技术水平低,船舶老化。国际海运船队中的方便旗船队比重呈上升趋势,国旗船队发展缓慢;船队结构不合理,普通干散货船比重高,液体散货船比重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超大型油轮、液化天然气船(LNG)几乎是空白;船舶大型化发展缓慢,船舶平均载重吨位低;内河运输船舶技术状况十分落后,船型、机型、材质杂乱,能耗大,平均吨位低;海事、救助船舶功率小,船速低,抗风能力弱,船龄老化,难以适应水运事业的发展。
根据我国交通运量结构、运网结构、需求结构和相应的工业化发展阶段来判断,目前中国的运输化仍旧处于需要迅速扩大运输能力的初级阶段向较完善运输化的过渡阶段,这个过程对我们不仅是一个经济发展所不能逾越的阶段,它也同时是一项非常艰巨、必须完成的结构调整任务。
2、从交通运输改革角度分析:体制改革滞后影响了结构调整的进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模虽然得到长足的发展,但作为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现有的交通基础设施还远不能满足需要,运网密度无论按国土面积还是人均水平,在世界上均处于落后地位。铁路、公路、港口泊位、民航机场等主要交通基础设施的总量与平均密度不仅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甚至还低于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目前,我国每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只有铁路69公里,在世界上排在60位以后;如按人均拥有铁路计算,每人仅摊到5.5厘米,在世界上排位100名之后;铁路总长度虽然到1997年底终于超过了印度,但铁路的平均网距我国要比印度大3倍。公路密度平均每百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仅14.6公里,扣除山地面积后也只有18公里;沿海地区公路密度最大,平均每百平方公里拥有公路30公里,也不及印度50公里的全国平均水平。目前我国机场密度为每万平方公里仅有0.15个,而美国为5.98个,我国机场密度仅为美国的1/40,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巴西达1.06个、印度0.72个、巴基斯坦0.43个,我国仅为他们的1/7、1/5和1/3。
5、交通运输的投资结构不尽合理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交通投资建设基本上由国家拨款,国家投资占80%以上,仅有少量的自筹资金。交通运输的所有制结构单一,筹资渠道单一,资金短缺严重。80年代以后,国家投资大部分转为“拨改贷”,并积极引进外资,鼓励地方自筹,逐步放开社会资金进入的条件限制。当然,不同的交通方式的差别也很大。在公路交通系统固定资产投资中,从资金来源的绝对金额看,1985年自筹资金超过国家投资,1986年国内贷款超过国家投资,1993年利用外资超过国家投资,投资主体逐步走向多元化。到2001年我国基本上形成了“国家投资、地方筹资、社会融资、引进外资”的投资多元化格局,全社会、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大办公路交通的积极性已越来越高。应当说,国内贷款和地方自筹资金在我国公路交通系统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中所占比重是比较高的,但是,对于铁路、机场而言,由于市场化改革严重滞后,社会资金进入该领域的壁垒森严,资金来源极为有限,导致投资结构不合理。
我国综合运输结构问题成因分析
--------------------------------------------------------------------------------
日期:2005-8-30 13:58:51 来源: 作者:□ 肖昭升 点击:
交通运输结构是指运输部门内外部相互联系的各个方面的有机比例和构成。在当前的宏观环境下,应抓住机遇,在发展中调整结构,实现交通与经济同步发展,实现交通网络规模结构、区域结构、运力结构、技术结构和投资结构等方面基本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及国防现代化需要的目标。
一、我国交通运输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运输管理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沿海主要港口的管理权下放地方、港航分开、开放水运市场、鼓励公路个体运输、水运和公路运价的管理放宽、发展城市民营小公共汽车和出租车、民航管理权限下放、地方兴办航空公司、大力兴办地方铁路、部分铁路实行特殊运价、民航机场和港口实行属地化管理等等。
目前我国的经济改革是同时处在由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和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面临的主要运输问题还是资源配置问题,必须使国民经济的资源分配适合运输化进程的要求,交通运输业的改革应该使市场能较好实现这种资源配置的需要。目前的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制约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和交通结构的合理调整,必须加以改革。
3、交通基础设施区域结构不合理,难于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建国初期,为改变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偏于东北及沿海一隅的极不合理布局状况,五、六十年代中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重点发展,初步改变了西南、西北等地区交通闭塞、运输困难的状况。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以后,虽然加大了中西部地区交通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加强,但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西部运输网布局不平衡,交通基础设施落后状况仍然突出。目前全国还有1.7%的乡镇、10.5%的行政村不通公路,大部分布在中西部边远地区。以铁路、公路布局来看,到2001年底,占全国国土面积86.5%的中西部地区铁路比重仅占68.8%,公路比重仅占64.6%;而占全国国土面积13.5%的东部地区铁路比重占31.1%,公路比重占35.4%。交通基础设施不足是制约中西部地区,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交通建设和结构调整,我国综合交通网络及基础设施发展登上了一个新台阶,运输能力紧张状况和运输结构失衡状况有所缓解,但在总体上仍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无论在交通基础设施规模、网络结构、运量结构以及技术结构和投资结构等方面都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1、交通基础设施对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制约因素依然存在
2、运输供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构还不能满足运输需求
交通运输供给能力不足仍是当前交通结构调整中突出存在的问题,尤其是铁路干线主要通路,公路国道主要经济干线和沿海主要枢纽港专用泊位能力严重不足。如我国铁路主要繁忙干线客货共线,运输负荷过重,运输能力持续紧张。目前铁路平均每公里运输负荷已达2778万换算吨公里,是美国的3倍,是日本和俄罗斯的2倍。其中京沪、京广、哈大、京沈、陇海五大干线平均每公里运输密度达9660万换算吨公里,为全路平均的3.5倍,能力利用率高达80%以上,实在是超负荷。
4、交通技术结构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总体来说,我国交通基础设施技术装备大大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从各种运输方式内部看,我国铁路密度小,复线率、电气化率低,行车速度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高速铁路还是空白,产业信息化程度也不高,集装箱、冷藏等现代运输发展缓慢,货运重载、客运高速、运营管理自动化等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公路混合交通严重,道路总体技术标准偏低,通行能力差,抗灾能力弱,三级及以下公路比重达86%以上,高等级公路仅占公路总里程13.5%,而等外公路比重高达13%多。内河航道基本上处于自然状态,高等级深水航道比重更小,目前能通行300吨级船舶的五级以上航道里程仅占19.3%,港口大部分装卸设备、工艺、效率落后低下,一些主要海港通海航道水深不足,难以适应船舶大型化、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民航空管、通信导航技术装备落后,不能适应飞机全天候起降的要求。此外,在交通运输工具方面,技术状况参差不齐,运力结构不够合理,运输效率和效益较低,除飞机之外的各类运输工具的技术水平,总体上相当于发达国家70年代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