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考研动机分析与建议
大学生考研动机分析
大学生考研动机分析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本科生选择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学位。
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研)成为众多大学生的重要选择。
那么,大学生考研的动机是什么呢?本文将从多角度进行分析。
一、追求学术兴趣和热情很多大学生选择考研是因为他们对某个专业领域有着浓厚的兴趣,希望通过深入研究获得更多的学术成就。
对于这类学生,研究生学历可以提供更好的学术平台,帮助他们深入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领域。
二、提升就业竞争力在当前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许多大学生为了增加自己的就业竞争力,选择考研来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
研究生学历可以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薪资水平。
三、逃避就业压力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有些大学生选择考研来逃避就业压力。
他们希望通过攻读硕士学位来延长自己的学生生涯,避免进入社会就业。
然而,这种动机可能会导致研究生毕业后就业竞争力不足。
针对以上考研动机,我们可以提出以下解决方案:一、调整学习计划大学生在准备考研的过程中,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这包括定期评估学习进度、调整学习方法、合理分配时间等。
同时,学生应该注重拓宽知识面,提升综合素质,以增加自己的竞争力。
二、增强自我认知大学生应该明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理性评估自己的能力和不足。
在决定考研前,学生应该对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未来职业方向有清晰的认识,避免盲目跟风考研。
三、寻求支持大学生在考研过程中,可以寻求家人、老师、同学的支持和帮助。
家人可以提供物质和精神支持,老师可以提供学术指导,同学可以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和方法。
这些支持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考研过程中的各种挑战。
总之,大学生考研动机多种多样,既有追求学术兴趣和热情,也有提升就业竞争力、逃避就业压力等因素。
在面对考研这一重要决策时,大学生应该理性分析自己的动机和需求,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增强自我认知,寻求必要的社会和学术支持。
通过深入了解和分析自身情况,大学生可以更好地为自己的未来职业规划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于大学生考研动机调研报告范文
关于大学生考研动机调研报告范文不想一无所成的度过大学,想让自己多做点实事,或者想对自己专业有更深层次的研究。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大学生考研动机调研报告,欢迎观看。
大学生考研动机调研报告(一)大学生考研动机调查开题报告组员姓名:贾琦组员学号:1101000003 组员姓名:尚园组员学号:1101000010 指导教师:姜月一、问题的提出研究生教育是在本科教育的基础上对于高等教育的进一步提升,它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创新型实用人才的重任。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考研的人数逐年增加,录取的比例也在增加,这对于我国现有的教育体制和教学资源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要想减少考研带来的负面效应就需要从源头做起,了解大学生考研的真正动机。
而且,研究生就业形式也不十分理想,因此在考研问题上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教育和引导。
二、研究的目的及其意义在渡过大一、大二两年的大学生活之后,很多同学在大三阶段开始为自己的前途担忧,大学毕业后是工作还是考研,同学们开始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力进行着取舍。
随着国家本科生的招收数量逐年递增,给大量的高中生提供了进入大学学习的机会,随之而来的现象是每年都有大量的学生面临着就业问题。
并且近年来,在高等学校本科扩大招生规模的同时,本科生的就业出现一定的困难;加之,高学历人才在社会上的地位呈不断上升趋势,报考研究生的人数逐年递增。
为了真实地了解考研的动机,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和考研心态,提高大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并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考研学习条件,于是有了这次调查。
同时,也希望能够为教育等事业单位的决策提供一些参考,更好地将有限的师资力量、教学场地等教育资源做到合理的分配,为培养出高质量的研究生打好基础。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1、自身因素对大学生考研动机的影响(1)求知进取,自我实现。
大学生成就动机表现在求知欲上也较为强烈,希望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期待在学术上有所建树,因而选择考研。
大学生考研动机分析及建议
大学生考研动机分析与建议摘要: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大学生就业压力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把考研作为人生发展的重要途径。
研究结果表明,考研动机共5大因素:自我提升因素、就业压力因素、家庭因素、群体效应因素和学校氛围因素。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毕业生考研动机的影响因素,同时给出了适当的建议,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业规划,帮助学生了解当前考研现状,分析自身现状,明确方向,做出正确的选择。
关键词:考研动机;因素结构;影响因素;调查分析本科生考研的动机是什么?影响因素有哪些?对不断升温的“考研热”现象进行理性分析和透视是极其必要的。
以下我将把涉及考研动机的五个因素逐个分析,并给出合适的建议、意见。
一、考研动机分析(一)自我提升因素在大学四年当中,同学们能够学到的专业知识并不是很多。
本科阶段并不是要教会同学们多少专业知识,这个阶段的课程大多会比较宽泛,往往是面广而深度不够。
而进入研究生阶段后,主要培养的就是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使他们能在某一个领域或某一个方向深入下去,从而对该方向能有清晰的认识、准确地把握和深刻的理解,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术,并具备进一步技术开发或学术研究的能力并期待在学术上有所建树。
这是研究生的本来含义,也是最原始意义上的考研动机。
大学本科生就业困难重重,尤其是本科专业比较冷门的,毕业之后就业形势更加严峻,甚至无法就业,考研成了仅有的出路最终不得不选择考研。
从每年考研热门专业来看,最热门的报考专业往往不是就业率最好的专业,而是那些就业率不是很高的,各高校开设比较普遍的专业,本科毕业后就业较困难的专业。
可见每年由于就业困难而被迫走上考研道路的考生不在少数。
现阶段在我们的社会中,普遍存在着学历崇拜,市场对高学历者也有着更大的需求,拥有高学历者在现实中更具有竞争力,更容易获得社会的认可。
尤其在就业竞争激励的这个时代,专科生已基本无人问津,本科生就业困难重重,拥有一个研究生学历无疑于在职场中拥有了一把杀手锏。
对考研的看法和建议
对考研的看法和建议近年来,考研已经成为许多大学毕业生选择的一条重要道路。
考研对于个人的学术研究以及职业发展都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它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惑。
本文将就对考研的看法和建议进行探讨,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
1. 对考研的看法考研对于大学毕业生而言,是一个提升学术水平的重要途径。
它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他们在本科阶段所学的知识,并深入研究某个专业领域。
此外,考研还可以提供更多的机会,例如参与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等,有助于个人学术成就的建立。
然而,考研也存在一些困惑和挑战。
首先,考研并非是每个人都适合的选择,它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对于那些对科研并没有浓厚兴趣或者对未来职业规划有其他计划的人来说,可能要重新权衡考研的利弊。
其次,考研的竞争非常激烈,需要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良好的学术能力。
由于名额有限,每年都有大量的考生无法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
2. 对考研的建议考研虽然有一定的困难,但只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做好准备,就有希望取得好的成绩。
以下是一些建议供考生参考:2.1 确定个人目标在考研之前,应该明确自己的目标和动机。
是出于对学术研究的兴趣?还是为了更好的职业发展?或者是为了实现个人价值?只有明确了自己的目标,才能更好地规划学习和准备。
2.2 制定合理的计划考研是一个系统性的学习过程,并不适合临时抱佛脚。
考生应该提前准备,并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时间安排,将复习内容分解成小模块,有计划地进行学习和复习。
2.3 增强基础知识考研对于基础知识的要求比较高,因此,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这包括回顾本科阶段学过的课程内容,以及扩展一些相关的学科知识。
2.4 刷题和做模拟考试考研的过程中,刷题和做模拟考试是非常重要的。
这可以帮助考生熟悉考试的形式和题型,提升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
同时,通过模拟考试,可以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加以改进。
2.5 寻求指导和支持考研的过程中,可以寻求老师、同学和其他考生的帮助和指导。
大学生考研就业意愿与动机研究
大学生考研就业意愿与动机研究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就业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继续深造,参加研究生考试。
然而,大学生考研就业意愿与动机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大学生考研就业意愿和动机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首先,大学生考研就业意愿与动机受到个人因素的影响。
个人因素包括个人的教育经历、家庭背景、性格特点等。
研究表明,拥有更高学历的家庭、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以及具有积极向上的性格特点的学生更可能选择考研。
此外,大学生的专业兴趣也是影响其考研就业意愿的重要因素。
如果一个学生对所学的专业非常热衷,那么他们更有可能选择深造而不是直接就业。
因此,个人因素是大学生考研就业意愿与动机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其次,就业市场状况也是影响大学生考研就业意愿与动机的重要因素。
如果就业市场供求不平衡,就业机会少,那么很多大学生会选择参加研究生考试,以增加自己的竞争力。
此外,一些产业和行业的发展也会影响到大学生的考研就业意愿。
例如,在某些行业,雇主更偏好拥有研究生学历的员工,因此大学生可能更有动力去考研以增加就业机会。
因此,就业市场的状况对大学生考研就业意愿与动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另外,社会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考研就业意愿与动机。
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观念对他们的就业选择产生着重要影响。
家庭、同龄人和老师等社会人际关系的影响,以及社会对研究生学历的价值认可,都会对大学生考研意愿产生一定的影响。
同时,一些重要人物的成功故事和积极激励性的社会氛围也可能促使大学生选择继续深造。
因此,社会因素对大学生考研意愿与动机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
那么,我们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呢?首先,大学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帮助他们合理规划职业发展。
大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就业培训、实习和社会实践等活动,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其次,大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职业技能。
除了传授理论知识,学校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他们在毕业后能够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
大学生考研因素分析
大学生考研因素分析
1.继续深造
希望自己经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后,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从而增加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从目前的大形势来看,随着我们国家的快速发展以及高等教育的普及,社会对个人学识的要求会逐步提高。
因此,读研可以让我们在职场上取得优势,谋得高薪工作或者在专业领域继续深耕,获得非凡的专业成就,以及更大的发展空间。
2.学术追求
对所学专业由入门到入迷,觉得大有继续研究下去的必要,因而考研,期待在学术上有所建树。
这是研究生的本来含义,也是最原始意义上的考研动机。
3.为了争取好的就业机会
专科生供大于求,本科生供需持平,研究生供不应求,这是近几年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
谁都看得出来,如今研究生是人才市场上的香饽饽。
而且,拿到硕士文凭,便等于有了一块进入大城市工作的敲门砖。
为了日后选择工作的自由,牺牲眼前的这点自由算什么?
4.收获更多的能力
毫无疑问,通过考研,我们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写作能力、记忆能力等学习能力都将得到升华;我们抗挫折的能力,看待成败的人生态度,时间规划与管理能力等都将得到极大的提高或转变。
这些能力的提高、态度的端正,对我们今后的人生无疑是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的。
可以说,考研最大的收获,不是一张录取通知
书,而是在考研过程中所获得的能力与收获的良好心态、态度和习惯等。
大学生年度考研总结范文(3篇)
第1篇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转眼间,大学生活即将画上句号,而考研这一重要的人生节点也即将到来。
回首这一年的考研之路,心中充满了感慨与收获。
在此,我将对这一年的考研经历进行总结,以期对未来的自己以及正在备考的学弟学妹们有所启发。
一、考研的初衷与决心回顾考研之路,首先要感谢当初那个毅然决然选择考研的自己。
大学四年,我经历了许多挫折与挑战,但也收获了成长与蜕变。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我深知学历的重要性。
于是,在深思熟虑之后,我决定踏上考研之路,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考研的准备过程1. 明确目标与方向考研的第一步是明确自己的目标院校和专业。
在这一过程中,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咨询了学长学姐的意见,最终确定了适合自己的院校和专业。
明确目标后,我制定了详细的复习计划,确保每一科目都有针对性的复习。
2. 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考研复习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因此制定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至关重要。
我按照考试科目和时间安排,将复习分为三个阶段:基础阶段、强化阶段和冲刺阶段。
在基础阶段,我重点复习了英语和数学这两门基础科目;在强化阶段,我加强了专业课的学习,并开始进行真题练习;在冲刺阶段,我进行了全面的复习,查漏补缺,巩固知识点。
3. 坚持每天的学习考研复习过程中,坚持是成功的关键。
我深知这一点,因此每天都坚持按照计划进行学习。
即使遇到困难,我也从未放弃,而是积极寻找解决办法。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自律,也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4. 寻找合适的复习资料考研复习资料的选择对复习效果有很大影响。
我根据自己所在的专业和目标院校,选择了适合的教材、辅导书和真题。
同时,我还关注了一些优质的在线课程和论坛,以便及时了解考研动态和复习技巧。
三、考研过程中的感悟与体会1. 心态调整的重要性考研过程中,心态的调整至关重要。
我深知自己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因此时刻提醒自己保持冷静,调整心态。
每当遇到困难时,我都会告诉自己:“坚持就是胜利,只要不放弃,就一定能够成功。
考研意愿调研报告
考研意愿调研报告【调研报告】考研意愿调研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大学本科生选择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
因此,了解当前大学生的考研意愿及其动因对于高校招生和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调研旨在分析大学生的考研意愿以及他们选择考研的原因。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法。
通过设计调查问卷,选择大学生作为调研对象,随机抽取若干高校的本科生进行调查,收集他们对考研的态度和看法。
问卷中包括考研意愿、选择考研的原因、对考研的期望等问题。
三、调研结果1. 考研意愿分析调查结果显示,%的大学生有意愿考研,%的大学生没有考研意愿,还有%的大学生表示尚未确定是否考研。
可以看出,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考研持积极态度,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对考研持消极态度或存在犹豫。
2. 考研原因分析对于选择考研的原因,调查结果显示,%的大学生选择考研是为了提高个人学术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大学生选择考研是为了提高就业竞争力,%的大学生选择考研是为了进一步深造和学术追求,%的大学生选择考研是被家人和社会所压力所迫,%的大学生选择考研是为了求得稳定的工作。
四、调研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有一定比例的大学生积极考虑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考研的意愿较强。
2. 大学生选择考研的原因主要包括提高个人学术能力和研究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进一步深造和学术追求以及家庭和社会压力。
3. 学生对考研的期望主要是通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来提高自身素质,并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五、建议基于以上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高校可加强对本科生考研的指导和宣传,帮助他们理性选择,并提供相应的培训和辅导。
2. 政府部门应制定更为完善的奖励机制,鼓励有优秀条件的大学生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
3. 大学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和就业竞争力。
六、结语通过本次的考研意愿调研,我们了解到大学生对于考研的态度和动因,这对于高校和教育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大学生考研动机与备考策略研究
大学生考研动机与备考策略研究考研为什么成为大学生们追求的目标呢?考研动机是什么?备考策略又有哪些呢?本文将对大学生考研动机与备考策略进行深入研究。
一、大学生考研的动机分析1. 就业压力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考研是为了增加就业竞争力。
相较于本科学历,研究生学历在求职市场上更具竞争力,能够获得更多的机会。
2. 学术追求部分大学生考研是出于对学术的追求。
他们对某个特定学科深入研究的兴趣驱使他们投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
3. 提升知识水平考研具有系统、深入地学习的特点,可以帮助大学生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
通过考研,大学生可以在研究生阶段接触到更多的学术资源和学习环境,从而全面提高自己的学习素养。
4. 弥补知识不足大学本科阶段学习时间有限,知识面相对较窄。
一些大学生选择考研是为了弥补自己知识的不足,通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来全面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二、大学生备考策略研究1. 制定合理的备考计划制定一个合理的备考计划是考研成功的重要保障。
首先,需要明确自己的备考目标,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的备考计划,并合理分配时间和任务。
备考计划要有针对性,科学合理,避免盲目备考。
2. 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备考之前,深入理解考研各科目的基础知识是必要的。
通过复习本科阶段的知识,加强对基础概念和基础理论的掌握,打牢知识基础,为深入学习做好准备。
3. 注重解题技巧的训练考研中,解题技巧的掌握与运用至关重要。
熟悉各个学科的题型和解题技巧,能够提高在考试中的得分率。
因此,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做题训练,并结合解题技巧进行练习,提升解题能力。
4. 多做模拟测试模拟测试是考研备考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通过模拟测试,可以提前了解考试规则和考试形式,熟悉考试题型和解题思路,检验自己的备考效果,并及时调整备考策略。
5. 注重健康管理备考期间,身心健康是保证备考效果的重要保障。
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合理安排时间,定期进行适当的休息和放松,避免备考过程中的过度疲劳和压力。
关于大学生考研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考研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考研来提升自己的学历和竞争力。
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考研的现状和趋势,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大学生考研的调查。
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共收集了来自不同高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 500 名大学生的有效数据。
以下是本次调查的主要结果和分析。
一、考研动机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考研的动机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其中,“提升就业竞争力”是最主要的动机,占比达到了 65%。
许多大学生认为,拥有研究生学历可以在求职时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更高的薪资待遇。
其次,“对学术研究感兴趣”也是一个重要的动机,占比为 20%。
这部分学生希望通过深入学习和研究,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取得一定的学术成果。
此外,“逃避就业压力”“随大流”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考研决策,分别占比 10%和 5%。
二、考研准备时间关于考研准备时间,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在大三开始准备考研,占比为 55%。
其次是在大二开始准备的学生,占比为 30%。
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在大一就开始着手准备考研,占比为 10%,而在大四才开始准备考研的学生仅占 5%。
这表明,大多数大学生对于考研都有一定的规划和准备,提前准备的趋势较为明显。
三、考研目标院校和专业在考研目标院校的选择上,多数学生倾向于选择“985”“211”等重点高校,占比达到了 70%。
这反映了大学生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和向往。
在专业选择方面,约60%的学生选择了与本科专业相关的专业,30%的学生选择了跨专业考研。
跨专业考研的学生主要是出于对其他专业的兴趣或者认为跨专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
四、考研信息获取渠道在考研信息获取方面,网络成为了大学生最主要的渠道,占比达到了 75%。
他们通过考研论坛、院校官网、社交媒体等途径获取考研政策、院校招生信息、复习资料等。
其次,学校老师和学长学姐的经验分享也是重要的信息来源,占比为 20%。
大学生考研调查
大学生考研调查在当今社会,考研已经成为众多大学生在毕业时的重要选择之一。
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考研的现状、动机、面临的困难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我们进行了一项广泛而深入的调查。
一、考研动机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考研的动机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首先,提升就业竞争力是最为常见的原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就业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本科毕业生发现仅凭本科学历难以获得理想的工作机会。
研究生学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就业的筹码,使他们在求职中更具优势。
其次,对学术研究的热爱也是一部分学生考研的重要动力。
这些学生渴望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深入探索,追求更高的学术成就,为学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再者,有些学生是为了改变本科专业。
由于高考志愿填报时的盲目或者对专业了解不足,导致在本科阶段学习了不感兴趣或就业前景不佳的专业。
考研为他们提供了重新选择专业的机会,从而开启新的职业道路。
此外,还有部分学生是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如同学、老师和家长的鼓励与支持,从而决定考研。
二、备考情况在备考方面,大多数学生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时间投入上,很多同学从大三甚至更早就开始着手准备考研。
他们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用于复习。
除了正常的上课时间,其余时间几乎都在图书馆、自习室度过。
学习资料的选择上,考研教材、辅导书、网课等成为备考的重要工具。
同学们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和他人的推荐,精心挑选适合自己的资料。
在备考过程中,参加辅导班也成为不少同学的选择。
辅导班能够提供系统的教学、专业的指导和模拟考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应对考试。
然而,备考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许多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包括心理压力和身体压力。
长时间的高强度学习容易导致疲劳、焦虑、失眠等问题。
三、报考院校和专业选择在报考院校和专业的选择上,学生们考虑的因素众多。
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学科排名是重要的参考因素。
一些知名高校和重点学科具有较强的师资力量、科研水平和学术氛围,吸引了大量优秀的考生。
关于大学生考研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考研的调查报告在当今社会,大学生考研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
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考研的现状、动机、面临的困难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我们进行了一项广泛而深入的调查。
一、调查目的本次调查旨在全面了解大学生考研的相关情况,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和教育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我们选取了多所不同类型高校的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涵盖了综合类、理工类、师范类等院校。
采用了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共发放问卷 1000 份,回收有效问卷 850 份,并对 50 名学生进行了深入访谈。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一)考研意愿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有超过60%的学生表示有考研的意愿。
其中,文科类专业的学生考研意愿相对较高,达到了 70%左右;理工类专业的学生考研意愿约为 55%。
(二)考研动机1、提升学历,增加就业竞争力是最主要的动机。
许多学生认为,在当前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高学历能够为自己赢得更多的机会和更好的职业发展前景。
2、对学术研究的兴趣也是一部分学生考研的原因。
他们希望能够在自己喜欢的领域深入学习和探索。
3、还有一些学生是为了逃避就业压力,选择继续留在校园。
(三)备考情况1、大部分准备考研的学生在大三开始备考,每天平均学习时间在6 8 小时左右。
2、报考辅导班的学生约占 40%,他们认为辅导班能够提供系统的复习指导和学习资料。
3、学生获取考研信息的渠道主要有网络、学长学姐的经验分享和学校的讲座等。
(四)选择院校和专业1、学生在选择报考院校时,学校的综合实力和专业排名是首要考虑因素。
2、对于专业的选择,大部分学生倾向于选择与本科专业相关的领域,但也有一部分学生选择跨专业考研,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就业渠道。
(五)面临的困难1、学习压力大是学生普遍面临的问题。
考研内容多、难度大,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2、心理压力也不容忽视。
担心考不上、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等因素常常让学生感到焦虑和不安。
3、经济压力也是一部分学生的困扰,购买学习资料、报考辅导班等都需要一定的费用。
大学生考研动机探析
大学生考研动机探析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本科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考研成为了他们追求更高学历和更好未来的重要途径。
然而,对于这些大学生来说,他们选择考研的动机和原因却各不相同。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析大学生考研的动机。
一、提高学术能力很多大学生在本科阶段发现自己对某个专业或者研究方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选择考研来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不仅可以让这些学生接触到更深入的理论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研究能力,从而提高学术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增加就业竞争力当今社会,就业压力日益增大,拥有更高的学历往往意味着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薪资待遇。
因此,很多大学生选择考研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增加自己在未来职场中的优势。
通过考研,他们可以获得更高的学历背景,拥有更多的专业知识和社会资源,从而在就业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三、改变专业或转行有些大学生在本科阶段可能选择了自己并不喜欢的专业,或者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有了新的认识,因此选择考研来改变专业或者转行。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可以让这些学生接触到更广泛的专业领域,重新选择自己喜欢并且适合自己的专业,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逃避就业压力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有些大学生可能并不是真的想继续深造,而是为了逃避就业压力而选择考研。
他们可能缺乏对未来的规划和信心,希望通过考研来暂时避免就业的压力,但是这种选择往往会对个人未来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大学生考研的动机多种多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和原因。
然而,考研并不是一条简单的道路,它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甚至需要面对挫折和失败。
因此,在选择考研之前,大学生需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标,明确自己的未来规划和职业发展方向,并且积极探索考研信息和资源,制定科学合理的备考计划,从而在研究生阶段实现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热点问题。
许多大学生在毕业后面临着就业压力,而考研则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考研动机调研报告
大学生考研动机调研报告摘要: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 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本科生就业压力骤增。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考研自然成为谋求个人发展的重要选择。
本科生考研的动机是什么? 影响因素有哪些? 对不断升温的“考研热”现象进行理性分析和透视是极其必要的。
本文在此在校园内和在互联网之上发放了一些问卷,以此来对这个现象来进行分析。
关键字:就业考研动机大学生活前言:随着高等教育的日渐普及,很多的适龄年轻人有了进入大学学习的机会,然而当下里摆在他们面前的有这样一个问题,就业还是考研。
2014年考研报考人数为172万,比起2013年的175万相比,人数减少了四万,这也是研究生教育扩招以来的首年在人数上的缩减。
172万当然不是一个小数目,在我们面前有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有这么本科学子纷纷投入到考研大军中去哪?他们的目的是什么?通过此次对于在校大学生考研动机的调研研究,希望对当下的大学生心理、高等学校教育及社会就业环境来进行综合的分析,同时可以对考研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思考。
调研对象:身边的在校大学生调研方法:通过网络社交平台及在本校自习室及图书馆中发放调研问卷调研时间:2014.12.12 ---2014.12.23一、调研数据分析:从这些的调研之前,经过我们的初步调研及对社科书籍的翻阅中发现考研的动机多集中在以下的几种类型:社会经济发展对研究生需求的增加;躲避就业压力;目标模糊,盲目赶潮流。
下面试对调研数据的分析:有20%的被调研者对考研的动机的选择为“深入专业领域的学习,提高专业水平与自身素质”。
58 %的学生为逃避就业受挫窘境,不得不把考研当成学业上的第二次选择,改变自己的就业前景。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加快,经济和科技的发挥是日新月异,中国快速发展的背后是对人才的大量需求,当下中国有众多的劳动力,每年有700百多万的毕业生,但仍存在着这样的一个现象,用工单位努力去各高校招贤纳士,但很难找到优秀的员工。
大学生“考研热”的现状与动因分析
大学生“考研热”的现状与动因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大学生“考研热”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本文旨在深入剖析大学生选择考研的现状及其背后的动因。
通过对考研热现象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当代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学术追求以及社会期待,从而为高等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文章将首先概述考研热的现状,包括考研报名人数、录取比例、热门专业等,然后分析考研热的动因,包括个人职业规划、社会就业压力、家庭期望等。
文章将提出一些建议,以期引导大学生理性对待考研,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需求的和谐统一。
二、大学生考研热的现状分析近年来,大学生考研热持续升温,报考研究生的人数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
这一现象的出现,既反映了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强烈需求,也体现了大学生对自我提升和未来发展的高度期待。
从报考人数来看,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而研究生招生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这使得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继续深造,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同时,考研竞争的激烈程度也逐年上升,一些热门专业和名校的录取率更是低至个位数,显示出考研热的持续高涨。
从考研动机来看,大学生的考研动因多种多样。
一方面,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许多大学生希望通过考研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获取更好的就业机会。
另一方面,一些学生对学术研究有浓厚的兴趣,希望通过考研继续深入探索某一领域的知识。
还有一些学生出于家庭期望、个人规划等原因选择考研。
然而,考研热的现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一方面,考研竞争的激烈导致部分学生过度焦虑和压力过大,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效果。
另一方面,一些学生对考研的认识存在误区,将其视为唯一的出路,忽视了其他可能的职业选择和发展路径。
大学生考研热是当前高等教育发展和社会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
虽然考研为大学生提供了提升自我和拓展未来的机会,但也需要注意其带来的问题和挑战。
因此,我们需要理性看待考研热,引导大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和发展规划做出合理的选择。
考研申请动机
考研申请动机
我申请考研是因为以下几个动机:
1. 提升学术能力:考研是为了在某个专业领域深入学习和研究,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和科研实践提升自己的学术能力。
2. 拓宽职业发展方向:考研可以为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职业选择。
在当前激烈竞争的就业市场中,拥有研究生学历可以给我在求职中带来更多的竞争优势。
3. 实现个人价值:考研是为了追求个人的职业发展和学术成就,对于我个人而言,考研是实现自己价值的一种重要方式。
4. 充实知识储备和学术素养:通过考研,我可以进一步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学术素养,提高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
5. 挑战自我和追求成就感:考研对于我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通过挑战自我并取得优异的成绩能够给我带来满足感和成就感。
总而言之,我申请考研是出于对学术研究和自我发展的追求,希望通过考研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学术能力,实现个人的职业目标和价值。
考研热原因及建议与应对措施
考研热原因及建议与应对措施一、考研热原因1.1 就业压力推动在当今社会,就业压力逐年增大,许多毕业生面临就业难的问题。
为了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许多大学生选择通过考研来规避就业风险,进而推动考研热的形成。
1.2 学术追求驱动一部分学生选择考研是出于对学术研究的热爱和追求。
他们希望通过考研进一步深化专业知识,拓展学术视野,为未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3 社会认可度高社会对高学历的认可度较高,认为高学历代表着高能力。
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许多学生为了获得更好的职业机会和更高的社会地位,选择考研来提升自己的学历水平。
二、建议2.1 提升个人素质考研热现象的背后反映出了学生综合素质的不足。
因此,建议学生在备考过程中注重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英语能力、计算机能力、沟通能力等,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发展需求。
2.2 优化学科设置高校应优化学科设置,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科特点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同时,高校还应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2.3 改革招生制度招生制度对考研热现象也有一定的影响。
建议相关部门改革招生制度,逐步推广研究生招生多元化录取模式,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考察,避免单一的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录取标准。
三、应对措施3.1 强化导师引导在研究生阶段,导师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
因此,应强化导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建立师生互动机制,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研究生生活和学习。
3.2 推进学科交叉融合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创新的需求,学科交叉融合已成为一种趋势。
高校应积极推进学科交叉融合,鼓励学生跨专业、跨学科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高校学生考研动机及影响因素分析
高校学生考研动机及影响因素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考研已成为许多高校学生进一步提升自己的首选之一。
然而,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考研动机和选择考研的原因,同时也会受到影响因素的制约。
一、考研动机1.提高身份和就业竞争力许多高校学生认为,考研可以给自己的学历水平和学术实力增加权威性,更好地参与社会竞争,提高自己的职业竞争力。
在各行业尤其是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行业,学历与职位挂钩的情况非常普遍,因此考研成为了提高身份和就业竞争力的手段之一。
2.实现自我发展另外,一部分学生选择考研是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考研是一个拓宽知识面和思考视野的途径,能够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
学习研究生阶段需要大量阅读和写作,这些过程也可以让学生培养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思考方式,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实现人生理想还有一些学生选择考研是因为他们有着长期的理想追求,如在学术领域深造、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等等。
考研在这种情况下成为了步入人生梦想和由内而外的推动力,学生们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努力,即使到了毕业后仍然会保持这种对自身发展的追求和热情。
二、影响因素1.学校及导师的引导学校和导师对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和升学是有着一定影响力的。
一些学校和导师会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和指导,尤其是特别优秀的学生,从大一开始就会被引导和鼓励去考研。
学校给予学生的资源、机会,以及导师的指引,都会对学生的考研动机产生影响。
2.家庭因素家庭背景也是个人考研决策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些家庭可能比较重视学历和职位的关系,并对子女的成长发展给予了重视和关注,这些家庭更容易对孩子进行大力推动去考研。
而在另外一些家庭中,家长的教育观念会更加注重孩子的个人兴趣和发展,对考研则可能没有过多的干预和考虑。
3.自身素质和兴趣最后,每个学生的个体素质和兴趣也是影响个人考研决策的因素之一。
一些自身较为自信自强和有学习动力的学生更容易选择考研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实力和竞争力。
而对于自身一些兴趣更多地导向实际应用和职业技能方面的学生,则可能更愿意选择直接就业或者进专业性较强的非研究型硕士专业,以获取和其兴趣相关的专业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考研动机分析与建议
摘要: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大学生就业压力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把考研作为人生发展的重要途径。
研究结果表明,考研动机共5大因素:自我提升因素、就业压力因素、家庭因素、群体效应因素和学校氛围因素。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毕业生考研动机的影响因素,同时给出了适当的建议,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业规划,帮助学生了解当前考研现状,分析自身现状,明确方向,做出正确的选择。
关键词:考研动机;因素结构;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本科生考研的动机是什么?影响因素有哪些?对不断升温的“考研热”现象进行理性分析和透视是极其必要的。
以下我将把涉及考研动机的五个因素逐个分析,并给出合适的建议、意见。
一、考研动机分析
(一)自我提升因素
在大学四年当中,同学们能够学到的专业知识并不是很多。
本科阶段并不是要教会同学们多少专业知识,这个阶段的课程大多会比较宽泛,往往是面广而深度不够。
而进入研究生阶段后,主要培养的就是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使他们
能在某一个领域或某一个方向深入下去,从而对该方向能有清晰的认识、准确地把握和深刻的理解,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术,并具备进一步技术开发或学术研究的能力并期待在学术上有所建树。
这是研究生的本来含义,也是最原始意义上的考研动机。
大学本科生就业困难重重,尤其是本科专业比较冷门的,毕业之后就业形势更加严峻,甚至无法就业,考研成了仅有的出路最终不得不选择考研。
从每年考研热门专业来看,最热门的报考专业往往不是就业率最好的专业,而是那些就业率不是很高的,各高校开设比较普遍的专业,本科毕业后就业较困难的专业。
可见每年由于就业困难而被迫走上考研道路的考生不在少数。
现阶段在我们的社会中,普遍存在着学历崇拜,市场对高学历者也有着更大的需求,拥有高学历者在现实中更具有竞争力,更容易获得社会的认可。
尤其在就业竞争激励的这个时代,专科生已基本无人问津,本科生就业困难重重,拥有一个研究生学历无疑于在职场中拥有了一把杀手锏。
在研究生扩招和市场需求的双重刺激下,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获得一个研究生学历来帮助自己更好地就业,还未走出象牙塔的学子们,他们已经感受到了就业压力,拥有高就业期望的他们不满意本科毕业后一两千块的工资收入,尤其是在我们国家研究生教育不断向培养应用型人才发展的趋势下,专
业型硕士、博士的开办,面向市场型的研究生教育,招生规模的扩大,这些刺激了这部分人读研提高就业起点的渴望。
就业型考研者一般对本科毕业后所能找到的工作不尽满意,希望在职场中获得较高的起点。
在本科生就业困难的时代背景下,出于这种目的的考研者人数众多,就不言而喻了,毕竟人人都是希望自己有个更好的前途。
(二)家庭因素
1.父母期望
很多学子在家人的期望之下而选择考研之路。
中国的父母为孩子付出很多,同样也对孩子期望很多。
现在的家庭基本比较富裕了,对于那些本身就拥有较高学历的父母来说,他们当然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超越自己,拥有更高的学历,而对于那些没怎么读过书的父母来说,他们更加希望家里出个硕士博士什么的以光宗耀主。
因此,从家长角度出发,只要家庭条件还行,大多数家长会希望孩子能继续深造。
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中国的大多数孩子是很听话的,所以他们被推上考研这条路。
2.爱情需要
一些本科生在校期间谈恋爱,在毕业时却受到毕业政策的限制,不能双双一起在理想的单位和地区工作,为了爱情,考研变成了“曲线救国”的最好道路。
3.经济许可
一些家庭经济条件优厚,本身年龄不大,家庭对其立即就业的要求不太强烈,反倒希望其在学校进一步接受锻炼。
(三)群体效应因素
群体效应中显著影响考研动机的是从众效应,所谓的从众效应就是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改变自己的观点,在意见和行为上保持与群体其他成员一致的现象。
而这种效应在考研动机中表现为:最初没有考研的意向,但看到周围的同学为了考研而刻苦努力,虽然学习压很大,但生活充实。
而自己由于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压力小,时常感到空虚、无聊,为了面子及能够融入同学之中,而渐生考研意向,反映出一些学生赶时髦、随大流、盲目跟风的心理
二、对毕业生考研的若干建议
(一)高校毕业生应端正态度树立正确的考研观
高校毕业生热衷于考研,既表明社会对知识和高层次人才的重视与尊重,也表明国家经济、文化建设的发展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阶段。
但是,通过调查,我们也必须看到高校生考研动机中的负面因素和某些有悖于高等教育目标的问题。
高校生要正确的认识到考研不是回避就业压力的“绿色通道”,按研究生近几年来招生人数的扩张和这种不断增长的趋势来看,研究生的就业难将很快浮出水面。
考研只能暂时躲避就业的压力,更不是成功的唯一道路,要理性地选择适合自身条件的道路发展,不盲从、不随大流。
(二)学校应该正确引导学生对待考研
高校应重视并指导在校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引导他们做好对未来的规划。
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和环境,对自己的兴趣、专长、性格等方面进行评价与分析,对自己的技能、智商、情商等方面进行测试,对自己思维方式、道德水准进行评估,旨在帮助学生更加客观的了解自己。
在此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将目标落实成行动。
有了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在面临考研与就业问题时,就可以按照自己的发展需要和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选择,不会将考研作为逃避就业和社会压力的手段。
(三)社会用人单位要从实际出发,确立科学的人才使用观
用人单位要实事求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引入人才。
目前,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进行攀比,盲目跟风,而在现实的工作中,用人单从工作内容上来说根本不需要高学历层次的人才,这也间接造成了人才资源的浪费。
用人单位应该端正判断人才的标准,文凭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反映了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和才能,但现实生活中却因种种原因使静态的文凭与实际能力相差悬殊。
学历并不等于能力,更不意味着效率。
用人单位应该理性、务实的择才,走出“重学历、轻能力”的思维误区,根据企业的需要,设立合理的工作岗位,量才适用,不仅可以大大减少自己的人力资源成本,也
可以为社会节约出很多资源。
要按岗选才,量才适用,以利于不同层次毕业生就业。
参考文献:
[1]窦震海.考研VS就业―――浅析当前大学生的考研误区[J].中国大学生,2005(5):26-27.
[2]吕洁.高校考研动机及影响因素分析[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4):79-81
[3]杨永宁、刘玲.考研大学生志愿选择心理调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9):249-250.
[4]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11[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