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期末试题(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卷第1页,总16页
…线…………线……… 历史期末试题(一)
1.六年级(4)班对我国古代民族关系进行了探究学习。下面是他们的活动,请与他们共同去探究。
步骤一:收集分类
以上是小明同学收集到的资料,其中图片 、 与本次探究活动不相符合。(填序号)
步骤二:精选史实
根据步骤二归纳历代政府采取哪些方式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举两种方式即可) 2.材料一农历戊申年,猴年,明朝洪武元年,大明开国。这一年标志着在中国统治近百年的元朝宣告结束。从此大明王朝开始了长达276年的统治时期。
(1)材料一中的“猴年”是哪一年?“洪武”是谁的年号?在同年统治终结的王朝在疆域管辖方面有何创举?
材料二15世纪初, ,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2)材料二中“他在政治、军事等方面对前朝的制度革故鼎新”的措施有哪些?为了监视臣民,该王朝还设置了哪些机构?这些机构的设置说明了什么?
(3)依据材料二,“中国乃至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是什么?促成这一壮举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一隋唐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1)根据材料一,分析科举制度的作用。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唐朝户数在639年(唐太宗贞观13年)达300万户,705年有615万户,740年(唐玄宗开元28年)为841万户,754年有918万户。
(2)据材料二指出该诗人生活在唐朝的什么特殊时代?他的诗被后人称誉为什么? (3)材料二中,639~751年问唐朝的户数数据呈现出怎样的趋势?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唐朝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为起点。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主要是因为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15世纪初的明代,一位中国著名航海家(从刘家港出发)……
(4)据材料三,概括唐朝丝绸之路的特点。唐宋以来海上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越来越重要,明代著名航海家是谁?。请简要分析产生明代航海壮举的社会条件。 4.材料一
试卷第2页,总16页
…
…
…
外
…
…
…
…
○
…
…
…
…
装
※
※
请
※
※
不
※
※
要
…
…
…
内
…
…
…
…
○
…
…
…
…
装
(1)结合所学,将表中内容补充完整。
材料二:中国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各地的地形、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千差万别,造成了地域之间经济文化面貌的巨大差异和发展的不平衡。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人们要分别开发和利用不同的自然资源,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产品也就各有不同,这使得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众多民族和多元文化。不同的地域与文化,既有隔阂的一面,又有互相取长补短,互通有无的需要。因此,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使得自古以来的各地区与民族之间,冲破山河阻隔,一直进行着日益密切的经济交流。
(2)请结合材料二,概括中国民族众多,各民族交往、交流的原因。
材料三
(1)阅读材料三,任选一个地区,概括古代中原王朝对该地区实施的政策与作用。
材料四
(4)有学者概括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显著特点时说:两千多年来,中国古代尽管出现过多次分裂,统一却是中国历史的主流,而且统一的范围越来越大,越来越巩固。你同意此观点吗?请你综合上述四则材料,找到有说服力的依据。
试卷第3页,总16页
…………………○…………………○
5.材料一:
(1)材料一这种行政管理制度创立于哪个朝代?该朝代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推行了什么制度? 材料二:
(2)材料二反映了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什么措施?它采取这一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三:在清朝辽阔的疆土上,生活着汉.满.蒙.回.藏等五十多个少数民族。清朝在边疆地区分设机构,进行有效的管辖……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在边疆地区加强管辖设置的机构(两例)。 6.(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建立大一统王朝的是谁?为巩固大一统,他是如何处理与北部少数民族关系的?
(2)“大一统”一词源于《春秋·公羊传》,在思想上,最早实现大一统的是谁?他实现大一统的关键举措是什么?
(3)明清时期,为维护我国的大一统局面,政府加强了对边疆的管辖,试各举一例说明。
7.材料一大概从公元二百年到五百年之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与以往相比各处都变得更为寒冷,在中国北方地区寒冷气候出现得更早……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大量的北方族群侵入南方……改变了中国本来的人口结构,同样,中国北方原来的人口在骨牌效应下,也一波一波地不断南侵,改变了南方的人口结构。 (1)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人口南迁的两种基本情形及其原因,并指出北民南迁的影响?
材料二海外贸易的兴盛刺激了中国的内部生产,宋代的冶铁数量在当时整个世界应该是数一数二的,其他如制造瓷器、丝绸、茶叶、酒类以及各种工艺品,数量之大、种类之多也是惊人的。也因为这些缘故,宋代面对强大的北方敌国可以用金钱和丝帛换取和平。而在完全失去北方以后,偏安在南边的南宋,地方小了,人口少了,生活条件居然比过去还好。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宋代面对强大的北方敌国可以用金钱和丝帛换取和平”的一个事例,并分析宋代之所以能这样做的原因。 材料三景德镇原称昌南镇,北宋真宗景德年间
因该地出产的御用瓷器底书“景德年制”,故改称景德镇。南宋时,有瓷窑两三百座。来自四方的工匠博来众家之长,创造出青白瓷等新品种,生产出各种各样的精美瓷器。由荷兰人从泉州饭至欧洲的瓷器,售价几乎与黄金相等。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景德镇发展成为瓷都的原因。
8.材料一秦汉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即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合加强,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
材料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西部和北部少数民族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不断内迁,大量南下的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在黄河流域杂居相处,
材料三元朝的统一给各族人民相互交往和学习提供了有利的环境。蒙古等族人民成批迁往内地,汉族人也大量来到边疆,契丹、女真等族人民早已进入黄河流域,。。。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材料四17世纪,漠西蒙古准噶尔部的噶尔丹勾结沙俄,大搞分裂,发动叛乱。康熙帝三次率军亲征,大败噶尔丹。18世纪,回部首领大、小和卓发动叛乱,乾隆帝派兵平息。接着,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整个新疆地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时期“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在北方边境主要与哪个少数民族战争不断?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内迁的各族中哪一民族为革除落后习俗、吸收汉族先进文化而进行了改革?改革的影响如何?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元朝时期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有何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