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线统计图》教案【优秀7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折线统计图教案优秀7篇
《折线统计图》的优秀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与对比,认识折线统计图区别于条形统计图的特征,体
会折线统计图在表示数据变化趋势方面的作用,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2、结合实例读懂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数据信息及其变化规律,并对
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地分析,能初步进行判断和预测。
3、能根据提供的资料,在网格图中有条理地绘制折线统计图。
4、经历数据的整理、分析与表示的过程,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绘
图品质。
教学重点:
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和初步学会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
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统计图、题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对沙湖有哪些了解?
老师收集了近几年来去沙湖旅游的人数,你想用什么方法把这些数
据更好的呈现出来?
你从条形统计图中了解到了那些信息?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另一种统计图,想看看吗?
这样的统计图见过吗?你在哪见过?
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折线统计图”。
二、探究新知。
1、比较分析,感受两者的相同。
首先请你们仔细观察比较两幅统计图,找一找它们的相同点?
重点: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都能看出数量的多少。
2、深入讨论,认识特征。
那再找找它们的不同点是什么?
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高低来表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是用点的
高低来表示数量的多少。
)
那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比较,它有哪些优势呢?把你的想法和
小组同学一起交流,一起讨论。
行动吧。
讨论好吗?请你们来说一说,它有哪些优势?
(2)折线可以看出人数的变化情况,(你能不能指着图说说哪里的
线段表明人数是增加,哪里的线段表明人数是减少。
)还有什么优势?
(3)角度大的下降快些,角度小的,下降就慢些。
(角度,指线段
斜着角度吗?这叫线段的倾斜程度。
从线段的倾斜程度可以看出什么?
那你们比较这两条线段的倾斜程度,哪一条线段表明人数减少最多?为什么?课件展示线段。
通过比较发现:从折线统计图中每条线段的上升下降就能直观地看出?(数量连续的增减变化)
线段的倾斜程度,就能看出?(数量的变化的幅度。
)
这些是它的优势也是它的特点,大家清楚了吗?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把几位同学的话总结起来,就是折线统计图不但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直接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3、分析信息,回答问题。
请你们按照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再去观察这张图,你得到了那些数学信息?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出示上海市20xx年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统计图,清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从图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2、提出问题并解答。
四、运用新知识。
怎样根据这张统计表画出一张折线统计图呢?愿意试一试吗?
1、尝试绘制。
(1)学生尝试说绘制方法。
(2)课件演示绘制方法。
(3)独立地画一画。
(教师进行指导。
)
画好的同学和同桌一起分析一下这幅折线统计图。
2、展示交流。
这位同学画得怎么样呢?谁来大胆地评价。
你能对自己绘制的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吗?
你有什么想法或建议?
3、联系生活,体验变化。
同学们其实生活中很多数量也呈一定的变化趋势。
想体验这种变化的过程吗?好,请你用手势比划下面这些数量的变化过程。
(1)城关四小近几年来学生人数的变化情况。
(2)一个人从出生到老,牙齿颗数的变化。
(3)从春天到冬天,梧桐树上树叶数量的变化。
五、总结
1、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今天我们学习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数量多少,还能表示数量的变化情况。
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很广泛,希望同学们课下收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数据制作一幅折线统计图,并进行简单的分析,
《折线统计图》教案设计篇二
预设目标:
1、使学生认识复式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初步学会制作复式笔线统计图。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认识复式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难点,学会制作复式笔线统计图。
教学过程:
教师出示复习题:下面某市XX年上半年每月降水量的统计表。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复式折线统计图,并集体指导一遍。
先让学生观察统计表和自己制成的统计图,相互提问和回答问题。
二、新课
1、教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折线统计图。
请大家阅读教科书第63页上统计表中数据。
(1)统计表中年份的表示方式跟前面有什么不同
月份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降水量(毫米)
55
48
35
85
110
135
(2)画统计图时,在水平射线上表示年份应注意什么?
2、做教科书上第106页上“做一做”的题目。
做完后,教师出示图示,让同学集体订正。
三、小结
教师:单式和复式两种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和步骤是一样的,只
是复式统计图要用两条或者两条以上和折线表示。
四、练习二十六页和第4、5题。
折线统计图教案篇三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五年级P104~105的内容。
教学内容分析:
我所上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五年级《折线
统计图的认识》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
活中的意义和作用的基础上认识的一种新的统计图。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一方面在于让学生充分感知折线统计图的2个特点:一是可以用点的高低表示数量的多少,二是还可以通过折线的
升降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另一方面是通过正确地认读统计图,获得分析数据和进行合理推测的初步经验,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
基础。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知道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结构和特点。
2、会看折线统计图,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量变化情况,并能做
简单分析和预测。
3、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体会折线统计
图的作用。
知道折线统计图既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更能反映数量
的增减变化。
4、进一步渗透统计的思想,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1、会看折线统计图,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量变化情况,并能做
简单分析。
2、通过观察和比较,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活经验:
师:前段时间我们泗泾二小如火如荼地开展了读书节的活动,老师
了解到我1
们学校的李丽同学是一个喜欢看书的孩子,下面是有关于她这几年
藏书数量的一些数据。
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李丽同学20xx年——20xx年的藏书数量情况:20xx年
40册,20xx年55册,20xx年55册,20xx年45册,20xx年80册,20xx年90册。
师:用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知识能将这些信息更清楚,更直观地表
示出来?(用统计表(课件演示)、还可以制成条形统计图。
)
师:看来同学们对以前学过的知识掌握得很好。
(课件出示条形统
计图)师:仔细观察这张条形统计图,它由哪些要素组成?(有标题、横轴、纵轴、项目名称、数据刻度、单位、直条)
师:从这幅条形统计图中你又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呢?你是怎么直
观地知道20xx年的藏书量最多的?
师:对啊,条形统计图是通过直条的高低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多少。
这也是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教师板书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数量的变化情况。
师:除去关注数量多少以外,老师还想知道这几年李丽同学藏书的
数量总体是怎么变化的?谁来说一说
(藏书的数量越来越多了。
)
师:是啊,给我们的总体印象确实是藏书的数量在不断地增加。
同
学们再仔细地看一看,每一年的变化情况一样吗?
(不一样。
)
师:你能用手指的动作比划出每一次的变化情况吗?试试看!学生
独立试着比划出每一次的变化情况,请一位同学演示。
师:让我们
一起来比划一下。
(全班一边比划,一边描述:从40册到55册,再到55册,接着到45册,又到80册,再到90册。
)
师:用手指比划变化情况,你感觉怎样?(有意思,好玩)
师:猜想一下,如果老师将我们刚才用手指比划的过程画出来,会
是什么样2
子呢?大家可以闭上眼睛先想象一下,睁开眼睛看看屏幕,是否和
你的想象一样呢?
师:原来,我们画出了一条有起有伏的折线啊!课件以动态的形式
出示折线统计图。
师:你见过这样的统计图吗?我们把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
(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2.引导质疑,激发兴趣。
师:仔细观察,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共同点呢?除了这些,你还想了解折线统计图的哪些知识?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齐走进折线统计图,去研究它。
3.在问题解决中感悟点的含义。
师:在这张统计图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信息,仔细观察,你们有信
心回答下面的问题吗?
(1)横轴表示什么?(年份)纵轴表示什么?(藏书的册数)
每一大格表示多少册?每一小格表示多少册?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
(2)李丽20xx年的藏书册数是多少?
师:你是怎么找的?(先在横轴找到20xx年,再找到20xx年与折
线的交点,最后找到这个交点的纵轴刻度就是20xx年的藏书册数)。
师:谁能根据老师这边的提示,再来说说你找的过程。
(先在横轴找到20xx年,再找到20xx年与折线的交点,最后找到
这个交点的纵轴刻度就是20xx年的藏书册数。
)
师:再找出20xx年的藏书册数。
(20xx年的藏书册数是90册。
)
(3)李丽哪一年的藏书数量最多,是多少册?哪一年的藏书数量最少,是多少册?
(20xx年的藏书量最少,是40册;20xx年的藏书量最多,是90册。
)师:你是怎么找的?
(先找到最高的点,再找到这个点在横轴的年份就是藏书量最多的
年份,最后找到这个点的纵轴刻度就是最多的藏书册数。
同样,先
找到最低的点)
师:看来,通过看点的高低就可以直观地看出数量的多与少。
所以,折线统计图中点的高低就决定了——(数量的多少。
)
4.小组合作探究“折线”的含义
师:折线统计图中的点的高低表示数量的多少,那么点和点之间的
折线又表示什么呢?接下来我们来好好研究这些折线?
师:先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用手势比划着数一数,这里一共有几条
折线?(5条。
)
师:这5条折线都一样吗?有什么不同?这些不同又能反映出什么呢?让我们先从倾斜方向研究起。
接下来请大家带着老师给的2个
问题进行思考。
课件出示问题:
①根据折线的倾斜方向,把这些折线分成了哪几种情况?②这几种
情况分别反映了什么?
小组讨论一下你们的思考结果,我们全班一起来交流一下。
①可以
把折线分成3种:上升的,下降的,平的
②折线上升表示数量增加,折线下降表示数量减少,线段平平的表
示数量不变。
(板书)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找到有3条折线是上升的,那同样都是上升,李丽()年到()年的藏书数量增长的幅度最大呢?
(20xx年到20xx年增长幅度最大。
)
师:介绍一下,你是怎么找的?(我是算出相邻两年之间的藏书数
量的相差数来判断的)
师:有不是用算的方法找出的吗?
(20xx年到20xx年的这条折线最长,并且倾斜得最厉害,说明增
长幅度最大。
)
师:那李丽()年到()年的藏书数量增长的幅度最小呢?(20xx
年到20xx年)
师生总结:在数学中,像这样很陡的上升称为——大幅上升
把这样很平缓的上升称为——缓慢上升
师:跟着老师,我们一起用手势比划一下大幅上升,缓慢上升。
师:那谁再来比划一下大幅下降和缓慢下降?(生演示)
师:老师把刚才我们所接触到的这些折线进行了罗列,他们分别是?(5种折线)
师:在这些折线里,有的比较陡,有的比较平缓,有的是平平的,
当折线越陡时,数量变化得就越怎么样呢?你有什么发现?
(折线越陡,数量变化得越大。
)(板书)
师生总结:通过对以上问题的研究,我们发现折线上升表示数量增加,折线下降表示数量减少,折线平平的,表示数量没有变化。
折
线越陡,变化越大。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那在折线统计图中,
我们是通过什么来反映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的呢?可以通过折线的
升降看出数量增减的变化情况(板书)
5.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
师:刚才我们仔细地研究了李丽20xx——20xx年藏书数量情况的折
线统计图,并知道了点的高低表示数量的多少,折线的升降表示数
量增减变化的情况,那么在生活中你见过什么折线统计图?师:仔
细观察这些折线统计图的横轴,你有什么发现?仔细观察这些折线
统计图横轴上的数据,看看它们都表示什么?
师生总结:折线统计图通常是用来统计随着时间或次序逐渐发生变
化的同一个统计量的统计图。
三、数据分析,实践应用:
1.基本题:P49页书上题目。
接下来,让我们来做一组基本练习,看看大家对刚才所学的知识掌
握得怎样?
2.应用练习:区分在什么实际情况下使用条形与折线统计图。
下面,让我们进入商店的电器销售区去看看,小明是个有心的孩子,他搜集了这个商店2月份部分电器的销售数据。
(出示统计表)
根据这组数据,小明制成了一张条形线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你觉
得哪种统计图比较合适?(先选,选完之后,让学生讨论下)
师:那么你觉得电器商场里怎样的一组数据才比较适合用折线统计
图来进行统计呢?
总结:统计同一种商品随着时间销售量发生变化时,一般用折线统
计图。
师:老师根据这个商场1—6月份空调销售数据,制成了一张
折线统计图。
师:根据图上折线的走势,你能合理地预测下7月份
空调的销售数据吗?师:为什么这么预测?
总结:看来,我们还可以通过折线统计图上折线的走势,合理地进
行预测。
师:根据这张折线统计图所反映出来的信息,假如你是这
个电器销售区的老板,你会怎么做?(搞促销,多进货)师生总结:
我们的数学来源于生活,但更重要的是要让我们学到的数学知识为
我们的生活服务,才能体现出数学的价值。
3.师:你能说一说,折线统计图和以前所学的条形统计图究竟有什
么不同呢?生讨论
师生总结: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都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但条
形统计图中用直条表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用点表示数量的多少,但关键的是折线统计图中折线的升降还能反映数量增减的变化
情况,这是条形统计图所没有的特点,也是折线统计图的优点所在。
师:那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我们什么时候选择用折线统计图来统
计数据呢?
师:表示数量的变化选择使用折线统计图,而只要表示数量的多少
我们就选择使用?
(条形统计图)
师生总结:以后在进行数据统计时,我们就得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
合适的统6
计图。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可以跟同学们分享一下吗?
教后反思: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一课是小学阶段统计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
该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对基本的统计过程
和描述数据的方法有一定的体验的基础上学习折线统计图,从而帮
助学生建立折线统计图的概念,同时更重要的是了解到折线统计图
的特点和作用。
在自己的几次试教过程中,通过不断地磨课,我觉得自己有以下3
点在基于课标的课堂行为改进方面是做得比较成功的:
1、教学中对教学素材的重组。
新的教材观强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这就要求教师既
要潜心“走进教材”,又要善于“走出教材”。
如果学习素材过难,
学生就会有畏难情绪;而学习素材过于简单,学生又会毫无兴趣。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一课教材提供的范例有些细节部分学生在理
解上会存在一些困难(如例题折线统计图中的上升幅度最大的折线,学生很难把2条折线都找出来。
而且这2条上升幅度最大的折线跟
其他几条上升折线的倾斜度也比较接近,学生不大容易分辨)。
因
此通过第一次试教之后,我对教学素材进行了优化重组:通过创设
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学校中举办的“读书节”,其中一名学生近
几年来的。
藏书数量来贯穿整个教学。
学生对数量的上升、下降、
保持不变有着深刻的感受,这也为学生突破折线的作用这一难点提
供了有效的支持和可能。
把原本教材上的例题,选取了其中的一部
分题目放在了本节课的练习部分,教学效果较好。
2.教学中教师要扶、放有度。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的建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地接
受知识,而是由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自己建构知识的体系。
”
对照试教前后的教学设计,第一次试教时对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处理
老师主导的太多,学生被动地、按部就班地学习新知。
而改进后的
教学设计老师先让学生用手比划出每一次的变化情况,再让学生们
想象,最后以动态的形式呈现折线统计图。
这样的设计使得折线统
计图的形成润物无声,水到渠成,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为了突破
重点,让学生深入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我又将感知折线统计图
的过程分为三个层次:
1.通过认识点,让学生知道点的高低表示数量的多少。
2.让学生将折线根据倾斜方向进行分类,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再
小组讨论。
3.引导学生思考:表示数量增加的折线中,又有着怎样的不同,让
学生自主体会缓慢上升、大幅上升以及缓慢下降、大幅下降的特点,并在学生的交流中自然过渡到:折线越陡,数量变化越大。
在教师
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提出适当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把问题逐步引向对所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启发诱导学
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错误的认识、自己去完善片面的认识。
从教学实践来看,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及组织学生深入学习
的效果远比教师一厢情愿地牵着学生鼻子走效果好很多,这样最大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3.注重培养学生数据分析的意识及能力。
本节课的巩固练习部分,我设计了3个层层递进的练习,通过这3个练习,很好地培养了学生数学数据分析的意识和能力。
第一道题是引用教材上例题稍作改编的基本题,看折线统计图回答问题。
第2题采用了选择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本质。
第3道题是在第二道题目的基础上设计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折线的整体走势,对后面未知的数据进行合理地预测。
让学生初步感知折线统计图还有预测的功能。
本节课的练习不是光看折线统计图回答问题,而是在解决这种基本题的基础之上,培养学生看折线统计图主动获取信息并进行合理分析,预测的能力。
并体现“数学从生活中来,并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当然本节课也存在以下不足方面:
1.对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组成要素的理解有偏差,如果研究的深入一些的话,条形统计图中的直条以及折线统计图中的点和折线应该也要算作组成要素。
而我在教学的时候,照搬教参,缺乏深入思考。
2.因为是借班上课,对学生的情况不是特别熟悉,所以在课堂上对后进生缺少关注,大部分的问题都是一些优等生在回应我。
这点在以后的教学中自己要予以重视和改正,让自己的数学课堂能够让每个孩子都参与进来,能够关注到每个孩子的发展。
《折线统计图》教案设计篇四
最近观看了李静老师的《折线统计图》一课。
有几点体会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一下。
整节课看下来,觉得李老师的教学设计过程明确,教态从容不迫,很亲切自然,让孩子能够很顺利的融入到良好的课堂的学习气氛之中。
在引入阶段时引用了学生熟悉的条形统计图,接着再引出本课要学习的《折线统计图》,过渡的很自然,有层次。
通过小组之间的讨论和交流,学生能够比较清楚的阐述了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说出点表示数量,点和点的连线表示数量的变化等知识点。
同时也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让他们能够通过自己
的观察表达出统计图上数量的变化趋势。
现在我们的数学已经越来越接近我们的日常生活,本节课就很好地
体现了这一点。
李老师把生活中的数学有效地引入教学设计中。
在
课上列举的数张折线统计图都是来源于我们的生活,这些生活中的
学习素材是学生在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也是对他们的生活有意思的。
所以学习起来很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与热情,这就是一直在提倡
的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是在数学
与生活中架起一座桥梁。
我自己也上过这节课,但是没有象李老师那样从生活中选取学生感
兴趣的或者是熟悉的素材,只是按照书上的习题进行了讲解,这点
我要向李老师学习的,将数学和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有助于激发
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能够更好的掌握知识。
建议:目标中说到的根据折线统计图提出问题的要求在本节课的过
程中似乎体现的不够明确,大多还是学生根据统计图说出结论,并
没有提出什么问题。
折线统计图教案篇五
教学内容: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材第126 、127 页的内容及第129 一131 页
练习二十五的第1—3 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
析和预测。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归纳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