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田沉积演化与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分析

合集下载

油气藏地质与储层特征分析

油气藏地质与储层特征分析

油气藏地质与储层特征分析在油气勘探与开发工作中,油气藏地质与储层特征的分析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对油气藏的地质构造和储层条件进行分析,可以为勘探与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勘探与开发效果。

本文将对油气藏地质与储层特征进行详细的分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与应用。

一、地质构造与油气藏地质构造对于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起着重要作用。

常见的油气藏形成方式包括构造油气藏、沉积油气藏和溶蚀油气藏。

构造油气藏主要分布在构造陷落区,沉积油气藏则与特定的沉积环境有关,溶蚀油气藏则形成于溶蚀岩层中。

通过对地质构造的研究,可以确定油气藏的形成机制与分布规律,为油气勘探与开发提供指导。

二、储层特征与油气藏储层特征对于油气藏的形成与储集起着决定性作用。

储层常见的特征包括孔隙度、渗透率、孔喉半径分布等。

孔隙度指的是储层中孔隙的体积占比,渗透率则是储层中流体流动的能力,孔喉半径分布则决定了流体在储层中的运移方式。

储层特征的研究可以帮助确定油气的储集情况和运移规律,为油气勘探与开发提供关键参数。

三、地质与储层特征分析方法地质与储层特征的分析需要借助一系列科学方法。

常见的分析方法包括地震勘探、测井解释、岩心分析等。

地震勘探通过分析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情况,可以探测地下油气藏的分布。

测井解释则通过测量井孔中的电磁、声波等物理性质,获取储层的特征参数。

岩心分析是指对地下取得的岩石样本进行物理、化学等分析,了解储层的组成与特征。

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可以全面地了解地质与储层特征,为油气勘探与开发提供准确的信息。

四、地质与储层特征分析的应用案例地质与储层特征的分析在实际工作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以某油田为例,通过地震勘探探测到该油田上方存在构造油气藏。

通过测井解释和岩心分析,显示该油田具备良好的储层特征,包括较高的孔隙度和渗透率。

基于这些分析结果,该油田成功地实施了钻探开发,在勘探与开发中取得了丰硕成果。

总结:油气藏的地质与储层特征分析对于油气勘探与开发至关重要。

油气储层微观结构特征分析与评价方法研究

油气储层微观结构特征分析与评价方法研究

油气储层微观结构特征分析与评价方法研究油气储层是石油和天然气的储藏区域,对于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了解油气储层的微观结构特征,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开发出了各种评价方法。

首先,我们来看油气储层的微观结构特征。

油气储层是由沉积物构成的,其中包含了孔隙、裂缝等空隙结构。

孔隙是指岩石中的空隙或空洞,它可以储存石油和天然气。

裂缝是指岩石中的裂缝或裂缝网络,它们对于储藏和流动的石油和天然气起着关键作用。

此外,油气储层还包含着致密层和非致密层,它们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有所不同,对开采石油和天然气的效果有所影响。

为了评价油气储层的微观结构特征,科学家们开发了多种方法。

其中较为常用的方法包括孔隙度测定、浸泡法、数字图像分析和核磁共振等。

孔隙度测定是通过测量样品中的孔隙体积与总体积的比值来评估孔隙的分布和大小。

浸泡法是将样品浸泡在染料溶液中,通过观察上色程度来评估孔隙结构的连通性和孔隙径向分布。

数字图像分析是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将样品的图像转化为数字图像,通过分析图像中颜色和形状等特征来评估孔隙度和孔隙结构。

核磁共振则是利用核磁共振技术,通过对样品进行核磁共振扫描,获取样品中的孔隙信息。

除了上述方法外,科学家们还开发了一些新的评价方法,例如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

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更高放大倍数的样品细节,从而进一步了解油气储层的微观结构。

X射线衍射可以分析样品中的晶体结构,从而评估油气储层中矿物颗粒的分布和排列方式。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则可以获得更精细的图像,从而更准确地评估孔隙结构和裂缝的存在与分布。

除了以上方法,还有很多其他评价方法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这些方法多样化,可以相互补充和验证,为油气储层的微观结构特征提供了更全面的分析和评价。

通过这些评价方法,科学家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油气储层的微观结构特征,为开采和利用石油和天然气提供更有效的方法和技术。

总结起来,油气储层的微观结构特征分析与评价方法是研究人员进行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的重要工具。

《致密油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

《致密油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

《致密油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石油工业的不断发展,致密油储层因其具有较高的资源潜力和开发价值,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

致密油储层的开发难度主要源于其复杂的孔隙结构,因此,对致密油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通过对致密油储层孔隙结构的深入研究,揭示其特征和规律,为致密油的有效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区域与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了国内某致密油储层作为研究对象,该地区具有丰富的致密油资源,储层条件复杂多变。

通过地质勘探和岩石物理实验,获取了大量的孔隙结构数据和岩石物理参数,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多种方法对致密油储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研究。

首先,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等方法,对储层的岩性、物性、孔隙类型等进行详细描述。

其次,利用压汞实验、核磁共振实验等手段,对储层的孔隙大小、形态、连通性等特征进行定量分析。

最后,结合地质统计学方法和计算机模拟技术,对储层孔隙结构的分布规律和演化过程进行深入研究。

四、研究结果(一)孔隙类型及分布特征通过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发现致密油储层中主要存在两种孔隙类型: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

原生孔隙主要分布在储层的颗粒间,形态规则,大小均匀;次生孔隙则主要由于成岩作用和溶蚀作用形成,形态复杂多变,大小不一。

在空间分布上,两种孔隙相互交织,形成复杂的孔隙网络。

(二)孔隙大小及形态特征压汞实验和核磁共振实验结果表明,致密油储层孔隙大小以微米级为主,孔隙形态多样,包括圆形、椭圆形、条形等。

此外,孔隙的连通性也具有明显差异,部分孔隙相互连通形成较大的流动通道,而部分孔隙则相互孤立,流动阻力较大。

(三)孔隙结构分布规律和演化过程结合地质统计学方法和计算机模拟技术,研究发现致密油储层孔隙结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在成岩过程中,原生孔隙逐渐被压实,次生孔隙逐渐形成并发育。

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储层经历了一系列的成岩作用和溶蚀作用,导致孔隙结构的不断调整和演化。

《2024年致密油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范文

《2024年致密油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范文

《致密油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篇一一、引言致密油储层作为全球油气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孔隙结构特征的研究对于提高油气开采效率和保障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致密油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的深入研究,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研究区域与目的本文选取某地区致密油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孔隙结构特征的分析,揭示致密油储层的孔隙类型、大小、分布及连通性等特征,为提高该地区致密油开采效率和开发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多种方法综合分析致密油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包括文献调研、野外地质调查、岩心观察、物性测试、压汞实验及图像分析等。

四、致密油储层孔隙类型及特征1. 孔隙类型根据岩心观察和物性测试结果,该地区致密油储层主要发育微孔、纳米孔和微裂缝等孔隙类型。

其中,微孔和纳米孔是主要的储油空间,微裂缝则有利于油气的运移和聚集。

2. 孔隙特征该地区致密油储层孔隙具有以下特征:孔隙度低,渗透率差;孔隙结构复杂,以微孔和纳米孔为主,连通性较差;微裂缝发育,但分布不均。

这些特征使得致密油储层的开采难度较大,需要采取有效的开发措施。

五、致密油储层孔隙结构影响因素分析1. 成岩作用成岩作用对致密油储层孔隙结构具有重要影响。

在成岩过程中,原生矿物颗粒之间的空间逐渐被压实,形成微孔和纳米孔。

同时,成岩作用还会导致微裂缝的产生和扩展,对油气运移和聚集具有重要作用。

2. 沉积环境沉积环境对致密油储层的孔隙结构具有决定性影响。

不同沉积环境下形成的岩石类型、颗粒大小和分选性等均会影响孔隙的发育程度和类型。

因此,在勘探开发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沉积环境对致密油储层孔隙结构的影响。

六、结论与建议通过对该地区致密油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的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该地区致密油储层以微孔和纳米孔为主,连通性较差,需要采取有效的开发措施提高开采效率。

2. 成岩作用和沉积环境是影响致密油储层孔隙结构的重要因素,需要在勘探开发过程中充分考虑。

西峰油田长8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粘土矿物分析

西峰油田长8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粘土矿物分析

≯巅
20

端i
l 5
盘 1 0
4 搴



4 6 8
{ 娃 、 铭: n ) 候 (L 1
图 1 渗透率 在 I X1 m。 O 0 左右 的岩 心样 品喉 道分布规律 ( K单位 :O m。 l )

韶 一

( 7
{: {


图 渗透率在 0 1 m。 右的岩心 样品喉道分布规律 ( 单位 :0 m。 3 . 1 X 0 左 K 1 )
^(
t 【 j



、 、
l :
O O .2 O 4 0 .6 0 .8
l j 孵: 前
( n1 )
图 4 渗 喉 道 分 布 规 律 ( 单 位 :0 m . X1 以 的 K 1 )
小为 0 0 9 .9 m。表 明该 区块属于细喉道和微细喉道
储层, 整体 均 质 系数 较 小 , 道 相 当分 散 , 观 非 均 喉 微 质性 强 。
收稿 日期 :O 8 2 5 2 O —0 —1 作 者简介 : 李大建 (9 9 , 2 0 年 毕业于中 国地质大学( 1 7 一) 男,0 6 北京) 构造地质学专 业硕 士研 究生 , , 现长庆 油 田分公 司油
2 庆油 田公司第二采油厂 , .长 甘肃 庆阳 7 5 0 ) 4 2 0

要: 通过 岩心 室 内实验 , 分析 了西峰 油 田储 层孔 隙结 构参 数 、 喉道峰 值 分 布规律 , 结果表 明储层
空 隙结 构 以细喉 道 和微 细喉道 为主 , 喉道 半 径主 体分 布 在 0 1m~4 m 之 间 , . 其最大 值 为 4 m; 层粘 储

《致密油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

《致密油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

《致密油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篇一一、引言致密油储层作为全球油气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孔隙结构特征的研究对于提高油气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

致密油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直接影响着油气的储集、流动及运移等过程,因此对孔隙结构的深入研究对于开发利用致密油资源具有至关重要的价值。

本文旨在通过对致密油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的深入研究,为提高油气采收率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区域与样品选择本研究选取了国内某致密油储层为研究对象,该区域具有典型的致密油储层特征。

通过对该区域进行地质调查和钻井取样,我们获得了致密油储层的核心样品,用于后续的孔隙结构特征分析。

三、实验方法(一)样品制备:将取得的钻井岩芯样品进行切割、磨光、抛光等处理,制成适用于实验分析的薄片。

(二)实验测试:利用电子显微镜、扫描电镜等手段对岩样进行观察和记录;通过高压压汞仪、氦气吸附法等手段对孔隙结构进行定量分析。

四、孔隙结构特征分析(一)孔隙类型与分布根据实验结果,致密油储层的孔隙类型主要包括微孔、介孔和大孔。

其中,微孔分布广泛,是储层的主要孔隙类型;介孔和大孔相对较少,但对油气的储集和流动具有重要作用。

孔隙的分布受到成岩作用、沉积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二)孔喉特征致密油储层的孔喉特征表现为细小且复杂。

喉道是连接孔隙的重要通道,其大小、形态和连通性对油气的运移具有重要影响。

细小的喉道使得致密油储层的渗透率较低,增加了油气开采的难度。

(三)孔隙度与渗透率致密油储层的孔隙度较低,但孔隙度的大小与油气的储集能力密切相关。

渗透率是衡量储层渗透能力的重要参数,受孔隙结构、喉道特征等多种因素影响。

致密油储层的渗透率通常较低,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开发手段的创新,有望得到提高。

五、结论与建议通过对致密油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的深入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致密油储层的孔隙类型以微孔为主,介孔和大孔相对较少;2. 孔隙和喉道的细小且复杂,导致致密油储层的渗透率和孔隙度较低;3. 孔隙结构特征受成岩作用、沉积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4. 随着技术进步和开发手段的创新,有望提高致密油储层的采收率。

《致密油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

《致密油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

《致密油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石油工业的不断发展,致密油储层因其具有较高的资源潜力和开发价值,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

致密油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是决定其开采效果及产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对致密油储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探讨致密油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致密油储层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二、研究区域与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某地区致密油储层为研究对象,该地区致密油储层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的特点,且储层非均质性强,孔隙结构复杂。

通过对该地区致密油储层进行系统采样,收集了大量岩心、薄片、物性数据等资料,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三、孔隙结构特征分析(一)孔隙类型与分布特征通过对岩心薄片观察和物性分析,发现该地区致密油储层孔隙类型多样,主要包括粒间孔、溶孔、微裂缝等。

其中,粒间孔是主要的储集空间,溶孔对储层渗透性有重要影响,微裂缝则能改善储层的渗流性能。

不同类型孔隙在储层中的分布特征存在差异,受成岩作用、沉积环境等因素影响。

(二)孔喉特征与连通性致密油储层的孔喉特征是决定其渗流性能的关键因素。

通过压汞实验和核磁共振实验,可以分析出储层的孔喉大小、分布及连通性。

实验结果表明,该地区致密油储层孔喉半径较小,分布范围较广,连通性较差。

此外,不同类型孔隙的连通性也存在差异,对储层的整体渗流性能有重要影响。

四、影响因素分析(一)成岩作用对孔隙结构的影响成岩作用是影响致密油储层孔隙结构的重要因素。

在成岩过程中,矿物颗粒的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会导致孔隙度的降低和渗透率的降低。

同时,溶蚀作用和微裂缝的形成则能改善储层的渗流性能。

因此,在研究致密油储层孔隙结构特征时,需充分考虑成岩作用的影响。

(二)沉积环境对孔隙结构的影响沉积环境对致密油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具有重要影响。

不同沉积环境下形成的岩石类型、矿物组成及成岩作用过程存在差异,从而导致孔隙结构特征的差异。

油气储层微观结构与地质特征的综合分析

油气储层微观结构与地质特征的综合分析

油气储层微观结构与地质特征的综合分析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油气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油气,了解油气储层的微观结构和地质特征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从微观层面出发,结合地质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探讨油气储层的构成及影响储集条件的多种因素。

1. 油气储层的结构特征油气储层是一种由孔洞、裂隙和构造空间组成的复杂多层结构。

它的物理特性和运移特性会对油气的储集、输送和采收产生直接的影响。

1.1 孔隙储集孔洞是油气储层中最为主要的储集空间形式,主要包括微孔、介孔和大孔。

这些孔隙根据其尺寸、形状、连接性等不同特征,对于储油气的能力有所不同。

孔隙通常是由细粘土矿物、石英等物组成的。

孔隙空间最终形态的形成是由于岩石物质不断的溶解和蚀变作用。

1.2 裂隙储集裂隙是油气储层中另一种重要的储集空间形式,其包括层理面、节理面、构造面等。

裂隙是岩石层中一种表现形式,对于一些具有较好连通性的裂隙,储层的含油气性也有好的表现。

岩石物质中裂隙的发育程度取决于其泥质含量、成岩压力、岩石稳定性等因素,一些规模较大的裂隙对于储油气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3 构造空间储集构造空间储集是指非均质性储层中具有良好储集条件的,由地质构造和构造构成的储集空间。

构造空间储集可以表现形式各异,包括构造空间缝洞、褶皱、断层、膨胀岩体、岩浆侵入体等。

由于构造空间储集的存在,使得储层具有了较强的非均质性和异质性,从而成为了富含油气的区域。

2. 油气储层的地质特征油气储层的地质特征是影响油气储集和采收的关键。

地质特征包括沉积、岩性、构造、地貌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2.1 沉积条件沉积条件包括硬度、厚度、岩相等多个方面。

这些条件对岩石物质的孔隙发育和油气生成和富集都有直接的影响。

常规油气藏通常形成于具有较好沉积环境条件的沉积盆地中。

而对于非常规油气藏,如页岩气,其则是依靠岩石物质自身富含的有机质经过热解、成熟,从而形成大量的天然气。

2.2 岩性条件岩性条件包括岩石成分、物性特征等。

《2024年致密油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范文

《2024年致密油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范文

《致密油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致密油已成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

致密油储层由于其独特的孔隙结构特征,使得其开发难度相对较大。

因此,对致密油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的研究,对于提高其采收率、优化开发策略和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致密油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致密油储层通常具有较低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这使得其油气采收率受到很大的限制。

为了有效开发致密油储层,必须深入了解其孔隙结构特征。

这些特征包括孔隙大小、形状、连通性以及分布规律等,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油气的储集、运移和采收。

因此,对致密油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采收率,还可以为优化开发策略和指导油气勘探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三、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综述、实验分析、数值模拟等。

首先,通过文献综述了解国内外关于致密油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的研究现状;其次,通过实验分析获取致密油储层的岩心样品,利用先进的实验设备和技术手段,对样品的孔隙结构特征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最后,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进一步验证实验结果,并探讨孔隙结构特征对油气采收率的影响。

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公开的科研数据库和学术期刊;二是实验室获得的岩心样品和实验数据;三是通过合作企业和研究机构获得的实地勘查数据。

四、致密油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分析1. 孔隙大小与分布致密油储层的孔隙大小通常较小,且分布不均匀。

通过实验分析,可以观察到不同尺寸的孔隙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

其中,微米级别的孔隙占比较大,这些孔隙是油气储集的主要场所。

此外,还存在着一些纳米级别的孔隙,这些孔隙对于油气的运移和采收也具有重要意义。

2. 孔隙形状与连通性致密油储层的孔隙形状复杂多样,包括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状等。

这些孔隙的连通性较差,使得油气在储层中的运移受到限制。

然而,一些大型的裂缝和溶洞等特殊类型的孔隙,可以改善储层的连通性,提高油气的采收率。

《低渗透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及应用》范文

《低渗透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及应用》范文

《低渗透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及应用》篇一一、引言随着油气勘探的深入,低渗透储层因其独特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本文旨在探讨低渗透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并分析其在油气开发中的应用,以期为提高油气采收率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低渗透储层的概述低渗透储层是指渗透率较低、孔隙度较小的一类储层,其微观孔隙结构复杂多变。

低渗透储层通常具有较低的油气产能和采收率,是油气开发中需要特别关注的一类储层。

三、低渗透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1. 孔隙类型与分布低渗透储层的孔隙类型多样,主要包括粒间孔、溶洞孔、微裂缝等。

这些孔隙在储层中的分布不均,且往往呈现出连通性差的特点。

2. 孔喉关系与渗流特性低渗透储层的孔喉关系复杂,孔喉比大,导致流体在储层中的渗流阻力增大。

同时,由于孔隙的连通性差,使得流体在储层中的流动呈现出非线性特征。

3. 粘土矿物的影响低渗透储层中常含有大量的粘土矿物,这些矿物对孔隙结构具有一定的填充和支撑作用,同时也影响了流体的渗流特性。

四、低渗透储层研究方法与技术1. 岩石物理实验通过岩石物理实验,可以获取储层的物性参数,如渗透率、孔隙度等,为分析微观孔隙结构特征提供依据。

2. 扫描电镜技术扫描电镜技术可以直观地观察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包括孔隙类型、大小、分布等,为分析孔隙结构提供直观的图像资料。

3. 数值模拟技术通过数值模拟技术,可以模拟流体在低渗透储层中的渗流过程,分析储层的渗流特性及影响因素。

五、低渗透储层的应用1. 开发策略优化通过对低渗透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研究,可以优化开发策略,如采用合适的钻井技术、优化注水方案等,以提高采收率。

2. 增产措施制定针对低渗透储层的特性,可以制定相应的增产措施,如酸化、压裂等,以改善储层的渗流特性,提高油气产能。

3. 地质模型构建结合岩石物理实验、扫描电镜技术及数值模拟技术等手段,可以构建低渗透储层的地质模型,为油气开发提供可靠的依据。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第五章--储层特征研究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第五章--储层特征研究

C) 常见的良好隔层(特征):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
① 岩性:泥岩、泥质粉砂岩、盐岩、膏岩;
② 分布:一般大于砂层分布范围;
③ 微裂缝、小断层不发育。 D) 隔层主要研究内容:
● 隔层的岩石类型:泥岩、粉砂质泥岩、蒸发岩等。
● 隔层在剖面上的分布(位置);
● 隔层厚度及其在平面上的变化:隔层等厚图 表示。 ● 隔层级别:岩性致密、排替压力大、厚度大、平面分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
(一)储层在纵向上分布的复杂程度
1、分层系数 An
--指一套层系内砂层的层数(以平均单井钻遇砂层数表示)
n
nBi
nBi --某井的砂层层数
An
i 1
n
N--统计井数
砂岩总厚度一定时,垂向砂层数越多,隔层越多,越
易产生层间差异--分层系数越大,层间非均质性愈严重
2、砂岩密度 Kn (砂岩厚度系数) --指垂向剖面中砂岩总厚度与地层总厚度之比。
隔层—分隔垂向上不同砂体间非渗透性岩层。 ★
A) 隔层研究意义:对研究上下油层的非连通性、划分 开发层系及在同一开发层系内阻挡流体的垂向渗流 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B) 隔层的确定条件--两个标准: ▲ 物性:20~70MPa,地层不透水;K一般<10×10-3μm2 ▲ 厚度:具备一定厚度,一般>5m。
布稳定,则其封隔能力好;否则,反之。
四个级别:油层组间隔层、 砂层组间隔层、
砂层间隔层、 砂层内薄夹层。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
⑵ 层间差异
① 沉积旋回性--储层层间非均质性的沉积成因。 ② 相关参数计算:分层系数(An),垂向砂岩密度(Kn),
渗透率变异系数、级差、单层突进系数、均质系数 等
③ 主力油层与非主力油层的识别及垂向配置关系: 识别--在平面及层内非均质性研究后,通过各砂层的分布

克拉玛依油田七中东区克下组油藏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分类

克拉玛依油田七中东区克下组油藏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分类

克拉玛依油田七中东区克下组油藏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分类摘要: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常规压汞等技术手段对克拉玛依油田七中东区克下组储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综合研究,认识到本区孔隙类型多样复杂,并互相组合。

以溶蚀粒间孔、剩余粒间孔、溶蚀粒内孔为主要的储集空间。

孔喉分布具较大差异。

在此基础上结合常规压汞参数与孔隙结构参数将本区储层孔隙结构分为四类。

明确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分类,有利于进一步开展储层评价,对油田后期挖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七中东区;常规压汞;孔隙结构特征;分类引言克拉玛依油田七中—七东区克拉玛依组油藏位于克拉玛依市以东约40km,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地区克拉玛依逆掩断裂带上[1]。

储集层以砾岩为主的粗碎屑正旋回沉积,属山麓洪积相和山麓河流相[2][3]。

油层岩性主要以细、小砾岩、中粗砂岩、砂砾岩为主。

该油藏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被发现,60年代陆续投入开发,70年代中期采用注水开发进入高速稳产开采阶段,80年代末开始递减,但自2021 年起,全区年油量绝对递减由2021年的4.8%最大上升到2021 年的11.9%,核实年产油量由2021年的18.79×104t下降至2021 年的13.10×104t,油藏进入加速递减阶段。

弄清水驱后储层微观特征对解决油田后续开发及提高采收率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而储集层岩石的孔隙结构特征是影响储层流体(油、气、水) 的储集能力和开采油、气资源的主要因素[4],弄清水驱后储层微观特征对解决油田后续开发及提高采收率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5]。

1储层基本特征根据研究区466个样品岩心资料统计显示,克拉玛依油田七中—七东区克拉玛依组储层的孔隙度分布最为集中的区间是在8%~22%范围内。

平均值为13.58%。

研究区水平渗透率主要分布在小于10mD 范围内。

属于中孔低渗储层。

研究区主要为以岩屑为主的低成分成熟度砾岩,颗粒分选差,93%的样品属于颗粒支撑,磨圆程度较好,胶结类型为孔隙型。

西南地区油气储层孔隙特征分析与评价

西南地区油气储层孔隙特征分析与评价

西南地区油气储层孔隙特征分析与评价油气储层的孔隙特征是评价该储层储量和可采性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对西南地区油气储层孔隙特征进行分析与评价。

首先,西南地区油气储层的孔隙特征主要受控于地质构造、沉积环境和岩石学特征等因素。

在地质构造方面,断裂、褶皱和岩石变形等现象会对储层的孔隙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沉积环境方面,水动力条件、湖盆或海域的生物作用、物质输入等因素会影响储层的孔隙发育程度和类型。

岩石学特征包括岩石的成分、成分的颗粒大小、胶结物的含量和结合方式等因素,也会对孔隙特征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次,西南地区油气储层常见的孔隙类型有溶蚀孔隙、颗粒孔隙、裂缝孔隙和胶结孔隙等。

溶蚀孔隙主要是由于地下水对含碳酸盐岩或其他可溶性岩石的溶解作用所形成的,具有较大的孔隙连通性和可渗透性。

颗粒孔隙主要是岩石颗粒之间留下的孔隙,具有较好的储集能力。

裂缝孔隙是由地层构造变形或沉积史中的挤压作用而形成的,具有高渗透性。

胶结孔隙主要是由于胶结物填充孔隙空间而形成的,通常具有较低的孔隙度和孔隙连通性。

然后,针对西南地区油气储层的孔隙特征进行评价。

评价的方法包括岩心观察、井测试和地震资料分析等。

岩心观察是通过采集地下岩心样品进行实验室测试,包括孔隙度、孔隙连通性、孔隙类型和孔隙结构等参数的测量。

井测试是通过井筒内的测量装置获取地层参数,如孔隙度、渗透率和饱和度等。

地震资料分析是通过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和反射波形等特征进行识别和解释储层的孔隙分布和类型。

最后,根据对西南地区油气储层孔隙特征的分析与评价,可以确定该储层的储量和可采性。

孔隙度和孔隙连通性是评价储层有效储集空间的重要参数,而孔隙类型和孔隙结构对储层的渗透性和储集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综合岩心观察、井测试和地震资料分析等结果,可以对储层的储量和可采性进行准确评估,为油气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西南地区油气储层孔隙特征的分析与评价是评估储层储量和可采性的重要工作。

通过对地质构造、沉积环境和岩石学特征等因素进行分析,确定了储层的孔隙类型。

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研究

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研究

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研究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研究进展1.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的影响因素和成因分析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受多因素影响,成因分析是储层孔隙结构研究的最基本的内容,它能帮助研究者从深层次准确把握储层孔隙结构的特征,受到研究者的高度重视。

1.1地质作用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的影响储层物性受沉积作用、成岩作用、构造作用的共同控制。

沉积作用对碎屑岩结构、分选、磨圆、杂基含量等起到明显的控制作用,不同的沉积环境对碳酸盐岩的结构组分影响很大。

从沉积物脱离水环境之后,随着埋藏深度的不断加深,一系列的成岩作用使得储层物性进一步复杂化。

一般而言,压实作用、压溶作用、胶结作用对储层物性起破坏性作用;交代作用、重结晶作用、溶蚀作用对储层物性起到建设性作用。

而构造作用产生的裂缝等对物性的改造有较为显著地影响,使储层的非均质性更加明显,而这一点在碳酸盐岩储层中尤为突出。

1.2油气田开发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的影响储层孔隙结构影响着储层的注采开发,同时,随着注水、压裂等一系列油气田开发增产措施的实施,储层孔隙结构也相应发生了变化。

王美娜等研究了注水开发对胜坨油田坨断块沙二段储层性质的影响,发现注水开发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储层孔隙结构。

唐洪明等以辽河高升油田莲花油层为例,研究了蒸汽驱对储层孔隙结构和矿物组成的影响。

结果表明,蒸汽驱导致储层孔隙度、孔隙直径增大,喉道半径、渗透率减小,增强了孔喉分布的非均质性。

2.储层微孔隙结构研究方法2.1成岩作用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各种成岩作用在储层孔隙结构演化中的作用进行梳理,从而了解储层孔隙结构对应发生的变化。

该方法的优点是对孔隙结构的成因可以有比较深入的认识,缺点是偏向于定性分析,难以有效的定量化表征。

刘林玉等对白马南地区长砂岩成岩作用进行了分析,认为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强烈地破坏了砂岩的原生孔隙结构,溶蚀作用和破裂作用则有效地改善了砂岩的孔隙结构。

2.2铸体薄片观察法该方法是将带色的有机玻璃或环氧树脂注入岩石的储集空间中,待树脂凝固后,再将岩心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用以研究岩心薄片中的面孔率、孔喉类型、连通性、孔喉配位数以及碎屑组分等。

吴旗油田长61储层沉积相及孔隙特征研究

吴旗油田长61储层沉积相及孔隙特征研究

关键词
吴旗油 田
沉积微相
孔隙特征
中图法分类号
T E l 2 2 . 1 1 2 ;
文献标志码

吴旗 油 田位 于 陕西 省 吴 旗 县 境 内 , 东起 薜 岔 , 与靖 安 油 田 毗 邻 ; 西到庙 沟 ; 北I 谷城 ; 南 到 金
1 沉积相标志研究
1 . 1 岩性 特征
性 圈闭 。
吴旗 油 田长 6 储 层岩 性 主要为 浅 灰色 、 灰 色细 砂 岩为 主 , 含 有粉 砂 岩 、 灰 绿色 泥 质 粉 砂 岩 与深 灰 、
灰黑色泥岩 、 碳质泥岩等不等厚互层。碎屑岩成分
要为 长石为主 , 平均占4 9 %; 石英次之 , 平均 占 2 2 . 1 %; 岩屑平 均 占 7 . 7 %; 其 它成 分平 均 占 7 . 0 %; 详 见表 1 。
8 . O
5 . 0 5 . 6 5 . ( )
2 8 . 0
2 1 . 7
1 9 . 5
4 . 5 2 . 6 3 . 5 3 . O 2 8
新4 平 均
1 4 . 0 2 2 . 1
3 9 . 0 4 9 . 2
l 2 . O 7 . 0
冗 I 1 5
枯 硝
0 . 0 2 . O 0. O 1 2 O . 5 0. 0
5 0 . 5 4 6 . 7 4 6 . 0
5 4 . 1
5 9 . 0
1 . 8 1 . 3
6 . 0
4 . 0 4 . 8 3 . 5 2 . 0
表 1 吴旗长油 田 6 碎屑成 分含量 表

}l '
2 0 0 0年 前 后 , 通过老井地质资料复查 , 认 为 吴

油气藏分析之储层岩石孔隙度分析课件

油气藏分析之储层岩石孔隙度分析课件

直接测量法
01
02
03
压汞法
通过测量不同压力下汞的 体积变化,计算孔隙度。
气体吸附法
利用气体在孔隙表面的吸 附特性,通过测量气体吸 附量来计算孔隙度。
光学显微镜法
通过观察岩石切片,利用 光学显微镜测量孔隙大小 和分布。
间接测量法
声波测井法
利用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 传播速度差异,通过测量 声波传播时间来推算孔隙 度。
物理意义
孔隙度是评价储层质量的重要参数, 它决定了油气的储量和流动性。孔隙 度越大,储层的有效空间越大,能够 容纳更多的油气。
影响因素
孔隙度的形成和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 影响,如沉积环境、成岩作用、构造 运动等。不同类型和不同成因的岩石 具有不同的孔隙度特征。
孔隙度与油气藏开发的关系
孔隙度与油气储量
孔隙度是决定油气储量的关键因 素之一,孔隙度越大,油气储量
通常越高。
孔隙度与油气流动
孔隙度直接影响油气的流动能力, 孔隙度越大,油气流动性越好,有 利于提高采收率。
孔隙度与开发方案
在制定油气藏开发方案时,孔隙度 是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根据孔隙 度特征可以制定合理的开发策略。
03
储层岩石孔隙度的测量方法
油气藏分析之储层岩石孔隙度分析课 件
目录
• 引言 • 储层岩石孔隙度基础知识 • 储层岩石孔隙度的测量方法 • 储层岩石孔隙度的分析方法 • 储层岩石孔隙度分析在油气藏开发中的应
用 • 案例分析
01
引言
课程背景
油气藏分析在石油工业中的重要性
油气藏分析是石油工业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涉及到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开发、生产和销售。储层 岩石孔隙度分析作为油气藏分析的重要内容,对于了解油气藏的储层特征、提高油气藏的采收率、优 化油气藏的开发方案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致密油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范文

《致密油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范文

《致密油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致密油储层因其丰富的资源潜力而备受关注。

致密油储层的开采与利用,关键在于对其孔隙结构特征的理解与掌握。

本文旨在研究致密油储层孔隙结构的特征,通过对孔隙形态、大小分布及连通性等方面的深入分析,为致密油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二、研究区域与对象本文选择某地区致密油储层为研究对象,该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具有丰富的致密油资源。

通过详细的地质资料和实验数据,对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进行全面分析。

三、研究方法(一)文献综述首先,对国内外关于致密油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的研究进行文献综述,了解当前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

(二)实验方法采用扫描电镜、压汞实验、核磁共振等技术手段,对致密油储层的孔隙形态、大小分布及连通性进行实验分析。

(三)数据处理与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运用图像处理技术、统计分析方法等,对孔隙结构特征进行定量描述和定性分析。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一)孔隙形态特征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致密油储层孔隙形态多样,主要包括圆形、椭圆形、长条形等。

不同形态的孔隙在储层中的分布和比例有所不同,对油气的储集和运移产生影响。

(二)孔隙大小分布特征压汞实验结果表明,致密油储层孔隙大小分布范围较广,以微孔和介孔为主。

不同大小的孔隙对油气的吸附能力和运移速度有重要影响。

通过对孔隙大小分布的定量描述,可以更好地理解储层的储集和运移能力。

(三)孔隙连通性特征核磁共振等实验结果表明,致密油储层孔隙连通性较差,但局部地区存在较好的连通性区域。

连通性好的区域有利于油气的运移和采收。

通过对连通性的分析,可以优化开发方案,提高采收率。

五、结论与建议(一)结论通过对致密油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的深入研究,发现该地区储层孔隙形态多样,以微孔和介孔为主,连通性较差但局部地区存在较好的连通性区域。

这些特征对油气的储集、运移及采收具有重要影响。

(二)建议1. 在开发过程中,应针对不同孔隙形态、大小及连通性的区域制定相应的开发策略,优化开发方案。

油气储集层的孔隙结构

油气储集层的孔隙结构

油气储集层的孔隙结构
油气储集层的孔隙结构是指油气储集层中岩石固体部分和孔隙部分之间的空隙分布特征。

孔隙是岩石中的空隙,是油气储集和运移的通道,直接影响油气的储集和产能。

油气储集层的孔隙结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孔隙形态:孔隙可以分为溶蚀孔隙、裂缝孔隙、颗粒孔隙等,其形态可以是圆形、椭圆形、多角形等。

2. 孔隙大小:孔隙的大小可以分为宏观孔隙和微观孔隙。

宏观孔隙一般指大于几十微米的孔隙,微观孔隙指几微米以下的孔隙。

3. 孔隙连通性:孔隙连通性指孔隙之间是否相连通,孔隙连通性好的油气储集层便于油气的储集和运移。

4. 孔隙度:孔隙度是指储集层中有效孔隙体积与总体积之比,反映了岩石中的孔隙空间占据比例。

5. 孔隙分布:孔隙在储集层中的分布可以是均匀的、集中的或者呈现层状、片状等特殊分布。

油气储集层的孔隙结构是影响油气开发效果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孔隙结构的研究可以评价储集层的储量和产能,并制定合理的开发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气田沉积演化与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分析
油气田储层是油气勘探开发的关键,而储层孔隙结构是影响储层物性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以油气田沉积演化与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分析为主题,探讨油气田储层的形成、演化和孔隙结构特征,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一、油气田沉积演化
油气田的形成离不开地质年代学和沉积学的理论和方法。

沉积演化过程中,岩石的物理、化学和结构特征都在发生变化,直接影响了储层性质和孔隙结构。

油气田的沉积演化可以分为盆地发育、岩石沉积、成岩作用、油气生成和运移等阶段。

在盆地发育过程中,盆地的地貌造成不同的剖面形态和沉积条件,决定了不同区域的岩相类型、沉积速率和流变特征。

岩石沉积阶段可以分为物质输入、物质分散、沉降沉积、作用改造等不同的过程。

成岩作用包括压实、嵌布、碳酸化、泥岩压溶和流体作用等,通过改变岩石物理和化学特征,直接影响了储层孔隙结构和渗透性。

油气生成阶段,有机质经过成熟作用和热解反应释放出烃类物质,被储存在孔隙中。

油气运移和富集阶段,主要是液体和气体在物理和化学条件下的分布和迁移,富集在有效的储层中形成油气藏。

二、储层孔隙结构特征
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直接影响储层性质和储层渗透性,因此是油气田勘探开发中非常重要的因素。

储层孔隙可以分为主孔隙和次生孔隙等,其中主孔隙是沉积过程中原生形成的孔隙,多数情况下是天然形成的,对于储层渗透性的影响最大。

次生孔隙是在成岩变质过程中形成的,对于储层物性的影响较小。

主孔隙结构特征主要包括储层孔隙度、储层孔径和储层孔隙形态等。

储层孔隙度是指储层中孔隙空间的占比例,是指储层孔隙的数量和分布。

孔隙度越大,储层的渗透性越好。

储层孔径是指储层中孔隙的大小分布,大孔径的储层渗透性相对较
好。

储层孔隙形态是指储层中孔隙空间的形态特征,如孔洞口径、孔洞形状、孔壁构造等。

孔洞口径越大,其渗透性能越好。

在储层孔隙结构特征中,孔隙度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孔隙度的大小直接影响
储层孔隙体积和渗透性,其大小的变化,会影响储层物性。

因此,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中,储层孔隙度的测定和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三、结语
本文对油气田沉积演化和储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

储层孔隙结构是油气
田勘探开发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孔隙度大小的变化直接影响储层物质的受储和运移。

因此,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中,需要通过详细的地质勘探和物理测量等手段,对储层孔隙结构进行分析,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