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10古诗三首学情分析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 古诗三首:竹石|部编版
《竹石》一、教材分析《竹石》这首诗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二、学生分析六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古诗的方法,借助工具书或注释能理解古诗的意思,所以在教学中可以采用让学生自学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能从表面上理解诗意,但要从作者的内心世界获得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和审美取向是一个难点。
要解决这个难点,需要从作者的资料、时代背景入手,感悟诗人的人格魅力和高尚情操,逐步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体会古诗词的魅力和文化蕴涵,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目标第三学段古诗词的教学目标是: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所描述的意境,体会是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所以本节课我定的教学目标是:1.学习《竹石》,理解诗中“咬定、青山、立根、原、破岩、千磨万击、坚劲、任尔”等词。
2.能用自己的话解释《竹石》,体会竹子立场坚定、决不动摇、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
3.了解诗人郑燮,体会诗中表露的诗人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坚忍不拔、刚毅正直的胸襟。
重点:体会竹子立场坚定、决不动摇、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
难点:体会诗中表露的诗人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坚忍不拔、刚毅正直的胸襟。
教学过程:(我校高效课堂的五环教学法:趣、放、展、升、拓,还请各位专家多多指教!谢谢!)一、情景导入:(趣)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竹子吗?你们还记得关于“竹”的有关成语故事吗?2、品味“胸有成竹”的故事。
北宋画家文同,字与可。
他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
文同画竹的妙诀在哪里呢?原来,文同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晴风雨,他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每当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铺纸研墨,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
日积月累,竹子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时辰的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只要凝神提笔,在画纸前一站,平日观察到的各种形态的竹子立刻浮现在眼前。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 古诗三首:竹石|部编版 (4)
《竹石》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竹石教材分析:《竹石》一诗表面写竹,实则写人,是清朝诗人郑燮借赞美竹子的坚定、顽强,表达做人要有坚韧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和绝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
学情分析:这是一首借物言志的古诗,在引导学生吟诵的过程中,把诗歌中物的形象和所蕴含的精神融合起来,并适当向学生介绍诗人的生平事迹和历史背景,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秀的人文精神的教育,使学生充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学习《竹石》,指导学生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了解竹石的特点。
3.知人论诗,体会诗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及抒发作者对当时黑暗势力不妥协在斗争意志和高尚节操。
教学重点:在了解整首诗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诗句,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情感,并背诵。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崇高志向和节操,学习诗人的高贵品质和高尚的人生追求。
教学准备:1.ppt演示文稿。
2.相关音频、视频。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古诗,导入新课1. 同学们,我们在上节课中学习了第一首古诗《石灰吟》,大家都会背了吗?师:男同学一起来读一读(男生齐读),简单点评(流利、有感情)师:女同学一起来读读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这样的思想感情(女生齐读)【评测一】:男生背《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请把在人间。
女生读《石灰吟》这首诗的思想感情----全诗表达了诗人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2.师小结:是的,诗人借石灰不怕在烈火中的焚烧来表达了他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节操。
这种把物比作人的写诗手法,我们把它叫做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另一首借物喻人的古诗------《竹石》(板书:竹石)【设计意图】:通过检查复习第一首古诗的背诵来衔接导入新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了解诗人,赏图入文1.过渡: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预设学生回答-----郑夑),对!他是清代诗人----郑夑(点击课件1:作者简介)郑夑(1693---1765)清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
部编版(新教材)六年级下册小学语文 第10课 古诗三首(教案+反思)
10.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写4个生字,理解“焚烧、千锤万凿、粉骨碎身”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竹石》。
3.借助注释和诗歌背景,了解诗的主要内容,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
4.了解诗人的崇高志向和节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以及坚韧不拔、不怕牺牲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了解诗的主要内容,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课件出示马图)马,在中国古代具有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战场上,都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唐代有一位诗人生平写了几十首有关马的诗歌作品,马对他来说有着怎样的特殊意义呢?今天我们就通过一首古诗,去探索李贺的精神世界。
(板书课题:马诗)二、简介作者李贺(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字长吉,是“长吉体诗歌开创者”。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并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
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诗鬼”。
李贺因长期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在元和八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时英年早逝。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通诗句。
2.谁来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教师随机指导,出示诗的朗读节奏)3.指名再读,评价。
4.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最后全班齐读一遍。
5.通过刚才的朗读,请大家思考:诗题中的“马”是指哪种马?(战马)6.从哪里能看出这是一匹战马?(大漠、金络脑)7.理解字词。
大漠:广大的沙漠。
燕山:指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
这里借指边塞。
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何当:何时将要。
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踏:跑。
此处有“奔驰”之意。
师小结:通过了解字词的意思,我们可以判断这是一首边塞诗。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围绕“革命理想”这一主题,安排了《古诗三首》《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金色的鱼钩》四篇课文。
《古诗三首》用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表达了诗人们的抱负和志向;《十六年前的回忆》通过作者的回忆,描写了革命先驱李大钊同志牺牲的经过;《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为纪念张思德同志所写的一篇演讲稿;《金色的鱼钩》讲述了发生在红军过草地时的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内容课时教学要点古诗三首 21.会写并掌握26个生字,正确读写62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品质。
3.学习并背诵《古诗三首》,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学习《十六年前的回忆》,了解前后照应的写法,关注人物神态、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革命先驱李大钊同志的高贵品质;学习《为人民服务》,初步感知议论文的写作方法,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学习《金色的鱼钩》,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无私奉献的品质。
十六年前的回忆 2 为人民服务 2 金色的鱼钩 1 口语交际 11.选择生活中的某一场合,进行即兴发言。
2.理清思路,注意说话的场合和对象。
习作 2 1.选择恰当的素材表达你的心愿,再根据心愿选择适合的表达方式。
2.用修改符号修改文章,使语言更加通顺流畅,意思更加清楚、明白。
语文园地 2 1.学习文章开头与结尾的表达方法及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学习通过外貌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3.学习并积累事物被赋予人的品格和志向的古诗。
10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读准“燕、劲”等字的读音,会写“络、锤”等字,默写《竹石》。
2.结合注释、查阅资料,加深对古诗的理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诗人的情感及诗人所咏事物背后抒发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含义,背诵古诗,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
?教学策略1.指导朗读古诗大多讲究押韵,这一特点体现在朗读上就表现为朗朗上口,有鲜明的节奏感且韵味十足。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0古诗三首教案+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0古诗三首教案+教学反思第四单元10古诗三首马诗/(唐)李贺课前:同学们准备好了吗?好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一、导入:1.师:今天张老师和同学们共同上一节语文课,高兴吗?看到大家这么精神,老师决定给大家画一幅画,想知道是什么吗?(师画马)认真看黑板,对了是马。
没等老师画完,就看出来了,好眼力。
喜欢马吗?你们对马有哪些了解?谁来说说?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2师:马是六畜之首。
是吉祥、幸福、成功的象征。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古代战马的唐诗,板书《马诗》让我们有气势地读一遍题目。
二、初读古诗,感悟大意1.师:诗人李贺被称作“诗鬼”,他才华横溢,壮志凌云却遭小人迫害,只当过九品小官。
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课本63页,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并标出节奏。
(生自由读)师板书全诗。
2.师:因为这是一首五言诗,所以节奏应为二三停顿,谁愿意来读一读.3.想听听老师读吗?端好书:范读。
4.谁还愿意读一读?让我们有气势的读一遍吧!三、理解诗句,体会情感(一)前两句诗1.师:我们先来看古诗的第前两句,(幻灯)谁愿意来读一读。
2.出示幻灯,师:知道感悟故事的几种方法吗?(借助注释、插图、查找资料。
反复诵读)3.下面就请同学们选择一种你们喜欢的方法理解一下这两句诗的大意?(生汇报)4.师:同学们在汇报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加强,能基本弄懂古诗的诗面含义,但还需更深的挖掘课本,理解诗意。
5.幻灯师:(幻灯片)是啊,这默默旷野,沙石像雪一样的晶莹洁白,燕山顶托着一弯金钩似的新月。
6.师画7.:“沙如雪”“月似钩”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边画)比喻的修辞手法,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8.出示图师:“大漠”“燕山”是古时候边塞之地,那里曾有过无数的战争,也曾有过无数征人的生命与鲜血在这里挥洒。
所以这行诗给人一种清冷而且悲凉的感觉,你能通过朗读读出这种感觉吗?(找六名学生)指导朗读(二)后两句诗1.师:如果有一匹矫健的骏马能在这样秋高气爽的疆场上,纵横腾跃,那该多么威武豪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的三首古诗均与我国传统节日习俗或传说有关。
《寒食》和《十五夜望月》分别描写了我国传统的寒食节和中秋节的习俗。
《迢迢牵牛星》借牛郎织女的传说抒发了诗人的忧思。
【学情分析】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悟能力,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感悟,而且能将自己的感受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成为备课的重点。
【教学目标】1. 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 能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的情感。
3. 能了解诗中涉及的节日习俗或传说,感受诗中体现的传统文化内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1. 能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 能了解诗中所涉及的节日习俗或传说,感受诗中所体现的传统文化内涵。
【教学时间】2 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寒食》《十五夜望月》两首诗,背诵两首古诗。
2.借助注释理解古诗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3.了解诗中所涉及的节日习俗,感受诗中体现的传统文化内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借助注释理解古诗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了解诗中所涉及的节日习俗,感受诗中体现的传统文化内涵。
【教学步骤】一、开课。
1.同学们前两天我们已经学了第一单元民风民俗的两篇课文,《北京的春节》和《腊八粥》,今天我们要接着学习第三课。
(板题)2.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寒食》和《十五夜望月》。
(板题,读题)3.从诗题上你能猜到这两首诗和哪两个传统节日有关吗?二、学习《寒食》1.现在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寒食节(出示动画)。
2.认识诗人:唐朝有很多描写寒食节的诗歌,其中韩翃写的也就是我们马上要读到的这首,是最为出名的。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韩翃。
(出示韩翃资料)3.初读古诗:(1)诗人,我们了解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著名的诗吧。
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古诗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 《石灰吟》说课稿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石灰吟》说课稿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学习语文的宝贵资源。
而在六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中,我们学习了一首名为《石灰吟》的古诗。
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述这首古诗的魅力所在,并通过适当的解读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欣赏这首古诗。
《石灰吟》是唐代杨炯所作,是一首咏史古诗。
通过描绘中国古代石灰烧制的情景,展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这首古诗共有十四首,其中包含了许多描述性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使得整首诗生动而有趣。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首诗《石灰吟·千古寒灰》。
这首诗以“千古寒灰”,描绘了石灰经历了多年的风雨洗礼,依然保持着久远的历史痕迹。
通过这样的描写方式,诗人表达了对古人辛勤劳动的敬意和对历史的思考。
诗中还用到了“焰尽而灰寒未冷”这样的形象语言,形容了石灰的持久性和不易磨灭的特点,使得诗歌更具感染力。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第二首诗《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
这首诗以“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开头,以一种铿锵有力的语言,展现了制作石灰的艰苦过程。
通过重复的声音效果和精准的押韵,使得整首诗字字珠玑,读来声情并茂,既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又有烈火熊熊的气势。
这首诗通过描写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表达了为了生活奋斗不息的精神。
最后,让我们共同走进第三首诗《石灰吟·我生活在东方,你不必因此认为我不幸》。
这首诗通过对东方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生活状态的自豪和坚守。
诗中用到了“我生活在东方,你不必因此认为我不幸”这样的直接语言来表达自己对东方文化与生活方式的认同,使得诗歌充满了青春与朝气。
这首诗以独特的写法,发掘了东方文化的瑰宝,展示了东方人民坚守传统,勇敢创新的精神。
通过对以上三首诗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出《石灰吟》这首古诗的艺术魅力和特点所在。
首先,在形式上,诗人运用了生动的描写手法和押韵来使诗句更加优美动听;其次,在内容上,诗人借助古人石灰烧制的历史典故,表达了对劳动人民智慧和勤劳的赞美,并以东方文化为背景,传达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10.古诗三首》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10.古诗三首》教案设计第一课时一、课题引入1、(出示图片)同学们,看!这是什么?(马)你们都知道有关马的哪些知识呢?同学们说得真好,那你们喜欢马吗?(喜欢)是呀,不但同学们喜欢马,古代人也很喜欢马,他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歌咏马,赞美马。
其中在众多歌咏马的名篇中,有一首诗独树一帜,千古流传,表达了许多人的共同愿望,你们想知道是哪首诗吗?(想)好,今天,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首诗。
2、板书课题——马诗3、齐读课题:马诗二、学习新课(一)回忆一下,学习古诗的方法有哪些?1.学生汇报:①看诗题明对象;②看作者知背景;③看诗文解大意;④看资料(注释)悟诗情;⑤反复诵读入诗境。
2.师:好,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学习《马诗》。
好,我们再次齐读诗题——《马诗》。
同学们,通过看诗题,我们知道,这首诗,诗人描写的对象是什么?(马)3.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那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指名(李贺)课前,老师让大家预习这首古诗,现在,谁来汇报一下,你们收集的有关李贺的资料?4.学生汇报。
(出示幻灯片)教师补充(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师:我们已经明确了这首诗的描写对象,又知道了诗人的背景,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一起看看古诗写了什么。
首先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古诗,注意听清每个字的读音。
2.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边读边把本课的生字圈出来,加上拼音,不熟的地方多读几遍。
3.圈好生字了吗?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一记这些生字,然后把你的识字方法和同桌说一说。
4.本课的生字你们都认识了吗?老师把这些生字请到大屏幕上来,你们还能认识他们吗?(课件出示)(络锤凿焚)指名读,齐读。
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每个字各笔画在虚宫格中的位置,然后工工整整地写一遍,展示作业。
这是***写的字,看他写得多好,我们要向他学习,也把字写得这样好。
下面,谁能为这些生字组词呢?同桌之间比一比,赛一赛,看谁组的词语多。
5.我们再把这些生字带到古诗中读一读好吗?课件出示,指名读。
10《古诗三首》石灰吟(教学设计)语文六年级下册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之《石灰吟》教学设计【设计依据】1.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
教师切忌用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遵循这一理念,我充分利用本课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读懂重点词、句,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精神品质和远大志向。
2.教材分析《石灰吟》是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中的第二首古诗,作者是明朝大臣、军事家于谦。
这是一首典型的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赞颂了石灰坚贞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3.学情分析在教授《石灰吟》时,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从年龄和认知水平来看,学生们正处于好奇心旺盛、求知欲强烈的阶段,但他们的古诗鉴赏能力尚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和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到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如生僻字的理解、诗句的赏析等,并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顺利掌握这首古诗的精髓。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石灰吟》。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诗人的生平资料,体会诗人的精神品质和远大志向。
【教学重难点】(1)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能联系诗人的生平资料,体会诗人的精神品质和远大志向。
【教学方法】教法:讲授法谈话法启发引导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
(2)搜集诗人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温习旧知(1)学生集体复习背诵《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马诗》。
(2)师:“诗鬼”李贺借“马”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像这样通过一个事物来表达自己志向的写法,我们称为“托物言志”。
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运用托物言志表现手法的古诗《石灰吟》。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十课《古诗三首》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十课《古诗三首》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古诗三首》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十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出塞》、《登高》和《望庐山瀑布》三首古诗的学习和模仿。
三首诗都具有浓郁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对自然的崇敬,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知识点。
一、《出塞》《出塞》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代表作品,描绘了士兵离家出征的场景,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情厚爱。
这首诗也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十六课学习的内容之一。
《出塞》的课文首先讲述了士兵出征的情景,并重点分析了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的寓意和修辞手法。
学生可以通过理解黄河和孤城的象征意义,感受到作者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同时也了解到修辞手法中顺口溜和增词法的运用。
二、《登高》《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代表作品,内容表达了诗人的游山玩水之情,以及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和反思。
这首诗的学习主要集中在课文中分析诗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和文学技巧。
《登高》的课文中列出了重要诗句,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等,学生可以通过理解这些诗句的意义,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和文学技巧。
同时,在学习中也可以了解到修辞手法中拟人和比喻的运用。
三、《望庐山瀑布》《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名作,描绘了作者骑马游览庐山时眼前所见的美丽景色,并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
《望庐山瀑布》的学习主要集中在课文中分析诗句,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文学技巧。
学生可以通过理解诗句“庐山谷中道士,鹤笔翰如浆”、“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等,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的崇敬和对祖国的赞美。
同时,在学习中也可以了解到修辞手法中拟物和对仗的运用。
总之,《古诗三首》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重要内容之一,学习这些古诗不仅可以增进对文学的了解和欣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并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
四、古诗三首的文学特点1.《出塞》《出塞》是一首爱国主义诗歌,描写了士兵离家出征的情景,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情厚爱。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讲解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讲解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本文将对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进行详细解读与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古代诗歌作品。
第一首古诗《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
整首诗描绘了大自然在清晨的美丽景色,展现了春天的鲜花和生机勃勃的景象。
首先,诗中的“春眠不觉晓”一句用“春眠”来比喻冬眠,形象地描绘了冬天的沉睡。
“处处闻啼鸟”则表达了春天来临时鸟儿的欢唱,使人感受到了春天的活力和希望。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孟浩然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春天的称颂。
第二首古诗《静夜思》由唐代诗人李白创作。
这首诗以诗人在深夜思念远方的家乡为主题。
开头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描绘了一个安静的夜晚,月光映照在床前,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两句意味深长,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李白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安宁夜晚的喜爱之情。
第三首古诗《静夜思·床前明月光》也是明代文学家杨慎所作。
这首诗的前四句与李白的《静夜思》相同,但接下来杨慎有所创新。
他在《静夜思·床前明月光》中加入了“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句子,使全诗更加具体生动。
这首诗通过对月亮和故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不同于李白的情感和思考。
它展示了杨慎对月亮的敬畏和对远方故乡的思恋之情。
通过对这三首古诗的讲解,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古诗不仅仅是一种文字游戏,更是人们对于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和表达。
通过欣赏古诗,我们可以体味到古人的智慧和感悟,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
古诗的美不仅在于其中的内容,还在于它们的艺术形式。
古诗的格律严谨,押韵和平仄的运用让诗歌更加韵味悠长。
它们以简洁、凝练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无穷的意境和情感。
阅读古诗时,我们需要注重节奏感和韵律感的体会,这样才能更好地领会到古诗的美妙。
古诗也是一个时代的镜子。
通过阅读古诗,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与教学反思)
10.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写“络、锤”等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
默写《竹石》。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了解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表达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特点。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含义,背诵古诗,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
【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马诗》,读准“燕”字的读音,会写“络”字,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了解古诗大意,并在此基础上背诵古诗;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和渴望立功报国的志向。
3.以《马诗》为例,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看!这些马漂亮吧,神气吧?你们都知道哪些有关马的知识呢?(播放视频)2.原来古代人也很喜欢马,他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歌咏马,赞美马。
其中在众多歌咏马的名篇中,有一首诗独树一帜,千古流传,表达了许多人的共同愿望,你们想知道是哪首诗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第一首古诗《马诗》。
(板书课题:马诗)3.了解作者,感知背景作者简介:李贺(约790—约816),字长吉,唐代诗人。
我国文学史上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有“诗鬼”之称。
主要作品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马诗二十三首》。
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作者不得志之时。
而“燕山”一带又是藩镇割据、战乱频繁的地方。
本诗正是当时所写的。
二、初读古诗,读出节奏1.自由朗读《马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再读古诗,注意节奏,读流利。
3.教师范读,明确停顿。
(1)教师范读,学生标注停顿。
(2)指名学生读,交流停顿。
课件出示: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4.书写指导:(“络”字左窄右宽。
“各”第一撇较短,横撇和捺宜伸展。
)5.学生齐读古诗。
三、再读古诗,理解大意1.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
一看诗题明对象,二看作者知背景,三看诗文解大意,四看资料悟诗情,插图注释也要看,反复诵读入诗境。
2.借助课文注释,同桌相互交流古诗大意。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教学反思在教学《古诗三首》这一课时中,我采用了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的教材。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反思。
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古诗的特点、欣赏古诗的韵味以及理解古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准备在教学准备上,我先阅读了本课的教学内容,熟悉了每首古诗的背景和意境,然后准备了相应的教学资源,包括PPT、课件、录音等。
我还准备了一些与古诗相关的图片和视频,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在导入环节中,我通过展示一些古代文人的画像和诗句等,引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 学习古诗我通过课件的展示,依次向学生介绍了本课的三首古诗《竹里馆》、《山村咏怀》和《夜书所见》。
我带领学生朗读每首古诗,并解读了其中的意境和情感,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内涵。
3. 感受古诗在这个环节,我播放了相关的音频和视频,让学生感受古诗中的音乐美和意境美。
通过听音乐和观看画面,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古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4. 分组讨论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交流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合作。
5. 总结归纳在本节课的最后,我对学生进行了知识点的总结归纳,并重点强调了古诗的特点和欣赏方法。
同时,我也鼓励学生多读、多写古诗,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四、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导读法、互动讨论法和案例分析法等。
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我提高了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以下几个值得改进的地方:首先,我在教学准备方面还可以更加充分。
虽然我准备了教学资源,但对于古诗的背景和意境了解还不够深入,导致在课堂上的解读不够准确和深入。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第4单元10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生字要结合易混字多读多写。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熟读课文,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读好诗句,整体把握,诵读赏析,领悟情感,拓展延伸。
3.情感与价值通过朗读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和渴望立志报国的赤子之心。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整体把握,诵读赏析,感受诗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前查阅一下关于这三位诗人的资料——他们生活时代的情况,他们写的其他豪情壮志、立志报国的诗篇等。
【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国是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其中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读诗可以使人灵秀,读诗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
同学们学过很多古诗,谁愿意来展示一下?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首好诗。
(大屏幕出示:《马诗》)2.朗读指导。
(1)自由读古诗。
(2)指名读古诗。
(教师点评)(3)齐读古诗。
(古诗不仅要读得准确、读得响亮,还要读出韵味)(4)学生用“/”划分朗读节奏。
(5)听了大家的朗读,老师也忍不住想读这首诗了。
(教师范读,学生再齐读)3.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的作品吗?(李贺)有谁了解李贺吗?4.简介作者。
(课件展示)5.自学古诗。
二、自读古诗,分析古诗1.学生自学古诗,出示学习要求。
2.(生合作学习,师巡视指导)很多同学都有很好的学习习惯,能在书上批注,古人就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
3.汇报交流,告诉大家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4.讲读第一、二句。
(1)解词。
大漠:广阔无边的沙漠。
燕山:指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
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2)指导朗读。
(3)学习“燕、钩”。
燕:多音字,本课读yān,指燕然山。
先查部首灬,再查12画,上中下结构。
钩(gōu):先查部首钅,再查4画,左右结构。
字义:用来悬挂或探取东西的器具,形状弯曲;形状像钩子的;汉字的一种笔画;用钩状物探取;一种缝纫法,用带钩的针编织。
10 古诗三首 石灰吟(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0.古诗三首:石灰吟》一、教材分析《石灰吟》作为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首经典古诗,其教学价值不仅在于让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更在于通过这首诗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与志向,以及诗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首先,从文学角度来看,《石灰吟》是一首托物言志的咏物诗,作者于谦以石灰为喻,表达了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坚定信念和高洁情操。
这种借物抒怀的手法,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也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诗歌的深层含义。
其次,从教育意义上看,《石灰吟》的教学过程也是一次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
二、学情分析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石灰吟》这首古诗既有一定的挑战性,也有很大的收获空间。
一方面,由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有限,他们可能难以直接理解诗中的深层含义和诗人的复杂情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如讲解背景知识、引导学生联想想象、组织小组讨论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诗歌。
另一方面,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他们喜欢听故事、看图片、做游戏等生动有趣的活动。
因此,在《石灰吟》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特点,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教学环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此外,学情分析还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不同学生在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同时,也需要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设计思路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了解到于谦这位民族英雄的生平事迹,感受他为国为民的崇高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感。
同时,诗中所体现的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也是对学生品格教育的重要内容。
此外,教材在编排上也注重了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通过《石灰吟》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对古诗的理解能力,提高阅读鉴赏水平,并为后续学习其他咏物诗打下坚实的基础。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马诗》说课稿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马诗》说课稿XXX《马诗》说课稿一、说教材《马诗》是六年级下册中的一首咏物言志五言诗。
是对该单元“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表达方法的迁移和深化,诗歌通过描写清冷大气的场面,勾勒出静态中马的苍劲有力,通过“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的慨叹,流露出了诗人想要报效国家及施展才华的渴望,但又不遇于时的感慨、愤懑、矛盾心理。
XXX的《马诗》可以说是写马诗里的压卷之作。
二、说学情六年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分析理解能力,课读通古诗可以做到,但古诗语句简练,情感丰沛,现代小学生对马在古代人生产生活中的作用,没有认识,因此难于理解作者借物喻人的心理,同时文为心声,作者的人生经历幻化成的人生感悟超越了小学生的理解领悟能力,因此光是理解诗表达的文字意思不难,记住古诗也不难,但要让学生真正理解作者想要报效国家及施展才华的渴望,但又不遇于时的感慨、愤懑、矛盾心理是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1、能精确、流利、有豪情地朗诵、背诵诗句。
2、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理解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古诗意思,背诵积累古诗。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说教学进程1、引入。
(不仅做到了成语的积累复,并且让学生感触感染到马在古代人们生活中所发挥的重要感化)(一)成语导入激发乐趣一()当先()到成功老()识途千军万()万()奔腾快()加鞭(二)理解意象出示古诗通过一组图片初步认识马的形象。
二、研究新课(一)回忆一下,研究古诗的方法一般是什么?(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先出示方法,然后进行方法的渗透)1、学生齐读:一看诗题明对象,二看做者知背景,三看诗文解大意,四看资料(解释)悟诗情,反复诵读入诗境。
(四看诵读法)2、明确这首诗,诗人描写的对象是什么?(马)(看诗题明对象)3、课前,老师让大家预这首古诗,现在,谁来汇报一下,你收集的有关作者XXX的资料?(二)简介作者酝酿情感。
六年级语文古诗三首学情分析方案
1.自主学习“络、凿”等四个生字。
教学目标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会默写《竹石》。
3.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大意,了解三首古诗分别表达诗人怎样的志向,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学习难点
理解三首古诗中诗人表达的志向,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10.古诗三首》学情分析方案
基本信息
县(市、区)
学校
姓名
学科
语文
能力维度
√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 □学法指导 □学业评价
所属环境
√多媒体教学环境 □混合学习环境 □智慧学习环境
微能力点
A1 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
教学环境
智慧学习环境
教学主题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0.古诗三首》
教学对象
教学后,认真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评价,并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制定改进措施。
自评等级
□优秀 □合格 □不合格
第10课《古诗三首》。在过去五年的学习中,学生已基本掌握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大多数学生对于古诗的学习较感兴趣,懂得理解古诗的基本方法,能够借助课文注释、查阅资料等理解古诗的大意。一部分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运用学过的古诗。对于三首古诗所运用的“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学生们似懂非懂,在教学中有待进一步指导理解。
实践方案
2.利用信息技术扩大学情分析范围、丰富学情分析形式、提升学情分析效率。
教学前,通过问卷星进行调查,学生对问卷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问题逐一回答,老师根据问卷结
果获取学生对本课的认知情况,并根据了解到的学情,调整后续的教学活动。
六年级语文《古诗三首》学情分析方案
《古诗三首》学情分析方案
教学主题: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3课《古诗三首》
教学对象:六年级学生
教学重点: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想象画面,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目的:
本次教学的对象是六年级学生。
由于是新接班学生,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都不太了解。
本课是六年级上册的第三篇课文,经过之前两课的教学,发现学生掌握了一定预习课文的方法,能够在预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同时,他们也能在家长的帮助下,较为熟练地操作出口成章、钉钉等软件,具备完成课前预习反馈的能力。
本课的学习,要借助这些信息技术手段,了解学习古诗学习的能力与已有的水平。
学情分析方法与工具:
我安排在课前以及上课过程中实时进行学情分析,从而对课程内容进行灵活调整,本节课主要使用以下三种方法及工具进行学情分析:(1)借助微信小程序“出口成章”的功能,布置学生进行朗读任务,检测学生古诗词朗读水平,决定课堂中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起点及过程。
(2)通过钉钉家校本日常作业的功能设计任务,了解学生预习时遇到的难点,并以此作为教学设计的依据,在此基础上进行备课,开展后续教学。
(3)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希沃白板的“神奇移动”功能,了解学生学习效果,实时调整教学进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下册10古诗三首学情分析六年级下册10古诗三首学情分析第1 篇教学目标:1.会认2个字,会写5个字,其中重点认识“屠”字,重点指导书写“屠”、“符”字,并注意“屠”字是半包围结构。
并正确读写“屠苏、瞳瞳”词语,尤其是“曈曈”注意是左边是日字。
2.背诵课文3.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这首诗写了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诵读导入,重视积累让学生诵读《元日》等诗。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春节的诗。
师:你知道“元”有哪些意思吗?知道“元日”是什么意思吗?师:对,元日就是新年的第一天,农历正月初一,也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春节。
(扩词:元宵、元日。
拓展“元”的理解,夯实语言基础)【设计意图:自主朗读、深思……每一名学生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感受、理解、体会这首诗。
只有这样的多样性才会使课堂更精彩,让中年级感受领悟到学习古诗的方法。
】二、初读古诗,解疑释难1.利用课件检查生字新词,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教师重点指导“屠”字。
师:请大家伸出手来,跟老师一起书空这个字。
(一边书写一边说明:半包围结构)2.师:学习生字后,相信大家一定能把古诗读好。
尝试读出诗的节奏。
(指名学生读古诗——范读古诗——齐读)3.师:通过预习和初读,我们知道词语的意思,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字词吗?(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指导并总结)【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在学生与文本、教师和同学之间的对话交流中,学习古诗,完成理解、积累语言,并适时地内化到自己的语言图式中,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交流。
】三、研读古诗,理解诗意1.师:学习古诗不仅要把诗句读正确、读流利,还要根据诗句的意思展开丰富的想象。
古诗的每一句话都描绘了一幅画面。
请同学们把对字词的理解带到诗句中,练习说说每一句诗的意思。
2.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句,同桌互相交流说说展现在自己眼前的是一幅幅怎样的画面呢。
在学生理解“岁”字时,教师补充“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诗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岁”的含义。
)3.交流、评议、完善。
师:如果说“爆竹……”让我们感到了热闹、兴奋,还有一句会让我们感到温暖、幸福,那就是——4.练习说话师:你为什么从“屠苏”感受到快乐呢?在这万家团圆的时刻,大家迎着和煦的春风,一边喝酒一边说着祝福的话语,身上暖暖的,心中更是暖暖的。
师:谁能把这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师:你能把这份快乐,这份温暖读出来吗?师:刚才我们一边读诗句,一边想画面。
(多媒体出示)看,五彩缤纷的礼花在天空中绽放;闻,到处都飘散着爆竹的硝烟味;听,到处都洋溢着欢声笑语。
置身在这样的情景中,你的心情会如何?是啊!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多喜庆啊!下面请大家继续用一边读诗句,一边想画面的方法读后两句。
我们和王安石在隆隆的鞭炮声中“来到”大街上,又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课件出示)这里的“新桃”和“旧符”都是指“桃符”。
你知道桃符指什么吗?(桃符就是春联)简介“桃符”。
【设计意图:走近历史,才能走进诗句,才能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因此,这一环节适时适量地引导学生了解王安石写这首诗时的历史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
】四、品读古诗,体悟情感1.师:默读全诗,想一想全诗描写了哪些场景。
2.师:放爆竹、饮屠苏、换桃符几个典型的画面,寥寥数语,就给我们勾画出欢度新年的喜庆景象。
时至今日,人们每到辞旧迎新之时,都会情不自禁地吟诵起王安石的这首《元日》。
3.师:孩子们,在诗人眼中换去的只是旧桃符吗?他笔下仅仅是一幅其乐融融的春节图吗?课件出示:当时的宋朝,百姓过着贫穷的生活。
年轻的王安石看到了百姓的疾苦,立志要为人民造福。
在49岁时,王安石做了宰相,他积极进行改革、推行新政,希望国家繁荣富强。
就在这一年春节,他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元日》。
现在,你觉得王安石仅仅是在写春节时热闹欢乐的场面吗?他还期望什么呢?用一个成语来表示(辞旧迎新、除旧革新)。
请你再来读读这首诗,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4.指导朗读。
五、补充诗句,拓展延伸诵读王安石的另一首诗《梅花》板书设计:元日燃放爆竹喝屠苏酒新——旧六年级下册10古诗三首学情分析第2 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昼、耘、供”3个生字,理解字义,正确认读课文中“耘田”“绩麻”词语,掌握“供”这个多音字,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等活动,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发现古诗词的美,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激发其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会认“昼,耘”两个生字。
掌握“供”这个多音字,理解诗词大意。
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话语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发现古诗词的美。
三、教学准备PPT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小导游”导入,激发兴趣1.趣味导入师:身处童年的我们,身上总会发生这样或那样有趣的故事,比如偷用妈妈的化妆品等等这些故事饱含着我们儿时的快乐。
那么你们猜猜古代儿童的童年生活是怎么样的呢?预设: 生1:农作生2:放风筝师: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猜想,那么就请我们的小导游——范成大来带领我们去了解一下吧!2.了解作者师:在小导游带领我们之前,我们先把小导游的身份揭示一下作者:范成大字致能,号: 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先请学生回答,后揭示)出生地: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
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
地位:南宋四大诗人之一,分别是杨万里、陆游、尤袤(mao)也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师:)师:好,我们已经知道“小导游”的信息了,我们的小导游就是我们所要学习的这首诗的作者。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三首》真实地再现了古代儿童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ー)通过学习,了解发生在古代儿童身上的趣事。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ー)。
借助拼音学会生字,要求:①读准字音。
②把诗句读通顺。
2.教师诵读,学生标记不认识生字的字音。
师:听到同学们绘声绘色的朗读,老师也不禁被你们感染了,现在老师朗读这首古诗,同学们就标识自己不会的字音。
注意读准“昼zhou、耘yun、解jiě、耕gēng、傍bang”的读音。
指导读准多音字“供”([gong]作动词时(四声)——准备着东西给需要的人应用:供应、供求、供需、提供、供不应求。
[gōng]作名词时(一声)奉献:供养、供献、供奉、供佛、上供:被审问时在法庭上述说事实:招供、口供、供状、供认、供词。
)——在诗中读四声。
3.自主探究师:课文中的生字和多音字我们已经解决了,那么现在我们一起穿越千年去浏览田园风光,同时去看看古代儿童的童年乐趣。
师:同学们,你们可以通过查字典、问同学、问老师等方式,结合课文注释,和文中的图片。
理解诗句中词语的意思,在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大体写了什么?(2分钟)抽生: 生1:农作生2:当家(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1.再读古诗,教师讲解师:同学们都理解得很棒,那么现在我们一起来进入这首诗,看一下这首诗到底写了什么?读题解说:①诗题讲解教师范读课题,《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师:有同学可以告诉老师,这里的四时是什么意思呢?抽生师:有同学答对了,四时——表示的是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农民们一年四季都在勤劳的劳动着。
师:那杂兴呢?抽生回答一下,也可以积极发言杂兴——在四个季节当中会有不同的兴致。
各种兴致师:同学们看一下这首诗是其中的第几首啊?有人知道一共有多少首诗吗?师:没错,一共有60首诗,而这首诗其中的第31首。
②逐字讲解先读第一句诗师:在第一句帮我找出两个字。
这两个字呢是指示时间的关键字。
——昼夜(提醒学生做笔记。
)记得把这个两个字圈出来一一解释(可看注释)昼:白昼。
耘田:在田间除草。
绩麻:把麻搓成线。
(搓麻绳)③翻译句子昼出耘田夜绩麻,(白天出去给田里锄草,到了夜晚回家搓麻绳。
) 村庄儿女各当家。
(农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
)④出示填空题考学生。
白天(在田间锄草)夜晚(把麻搓成线)师:老师这里有一道题,哪位同学要来回答这个问题呢?答对了就有小星星奖励。
⑤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句诗的意思。
(说的好的,便有星星。
)(四)小小总结家(赢星活动)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这首诗的一部分,那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呢?下面我们进入我们小小总结家环节来说一下自己的收获。
生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学会了注意读准“昼、耘、解、耕、傍”的读音。
生2:“供”([gong](四声)作动词时——准备着东西给需要的人应用:供应、供求、供需、提供、供不应求。
[gōng](一声)做名词时——奉献:供养、供献、供奉、供佛、上供:被审问时在法庭上述说事实:招供、口供、供状、供认、供词。
)在诗中读四声。
生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会翻译了第一句的古诗意思。
昼出耘田夜绩麻,(白天出去给田里锄草,到了夜晚回家搓麻绳。
) 村庄儿女各当家。
(农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
)生4: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诗人范成大的生活经历是比较艰苦的,但是他最后还是成功了,所以我要学习他那种刻苦的精神。
生5: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南宋四大诗人分别是,杨万里、陆游、尤袤(mao)也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2.师小结:我们的同学们都总结的很棒,下面我把小星星送给我们这四位同学。
特别是我们第一次为同学总结的很好,这一点我们其他同学都没有想到范成大他的生活虽然很艰苦,但是他最后还是成功了。
作业1.将课文中的生字词抄写一遍2.翻译后句诗板书设计昼耘田农事繁忙夜绩麻六年级下册10古诗三首学情分析第3 篇教学目的:人教版小学语文《古诗三首》教案1.读懂诗句,理解内容,体会大自然的美丽景色,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美。
2.通过诗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背诵课文。
默写《独坐敬亭山》《舟夜书所见》。
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导人新课。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吟诵对理解和继承古代优秀文化,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都有积极的作用。
今天,我们再学习三首古诗。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独坐敬亭山》。
1.读课文。
2.学习生字。
亭:上下结构,把“亮”字下面的“几”换成“丁”,就是“亭”。
3.理解古诗。
(1)“敬亭山”在哪儿?这首诗题目的意思是什么?(今安徽省宣城县北,宣城是六朝以来江南名郡,风景优美。
独自坐在敬亭山,李白一生曾七游宣城。
)(2)读第一句诗,说说“众鸟”“孤云”“闲”的意思?(成群的鸟儿;仅有的一片云;云彩飘来飘去悠闲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