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采区设计大学论文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毕业论文)

题目: XXX煤矿开采设计说明书专业:采矿工程本科生:指导老师:摘要:本设计所做只考虑甘肃靖远煤业集团XXXX煤矿一号煤层。
该井田地质条件较复杂,地质资源储量2.1亿吨,可采储量1。
21亿吨,设计生产能力150万t/a,服务年限57a。
矿井瓦斯涌出量较高,为高瓦斯矿井.矿井采用双斜井开拓。
初期开凿有主斜井、副斜井和回风立井.采用单一走向长壁后退式开采,综合机械放顶煤采煤。
分区域通风方式,抽出式通风。
关键词:综合机械化放顶采煤法服务年限生产能力通风设计类型:模拟型AbstractThe design is about the exploitation design of 1coal seam of Dashuitou coal mine inGansu Province 。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 of coal mine is complexity. The workable mine reserves is 216Mt and the designed mine capbility is1.2Mt/a , so the mime serveice life is 72years. The mine gas emission is higher,so it is highly gassy mine well。
Mine with double shafts development。
The initial digging in inclined,deputy shafts and return air shaft。
By using single longwall mining to back type, comprehensive mechanical top coal caving mining。
Points area,drew the ventilation type .Keywords:Mechanized caving mining method serveice life production capacity ventilationPaper type:Simulation type前言毕业设计是采矿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中最后一个,也是最关键、最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是教学时间最长(14~16周),参与教师最多,学生独立学习量最大,教育任务最重的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
神木张家峁煤矿开采设计论文

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毕业论文论文题目神木张家峁矿井开采设计专业采矿工程专业年级姓名杜鹏雄学号指导老师2016年11月10日论文题目:神木张家峁矿井开采设计专业:采矿工程毕业生:杜鹏雄(签名)指导老师:(签名)摘要张家峁矿井井田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东北部,行政区划隶属于神木县店塔乡管辖。
井田南距神木县城31km,榆林130km,延安410km,西安850km,北距内蒙古东胜市185km,包头市300km,东距山西阳方口180km。
海拔高度一般在1100-1300m。
本区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基本特征为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炎热干旱,春季风沙频繁,昼夜温差悬殊,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地下水补给贫乏,岩层富水性弱,无较大的地表水系。
本设计针对井田5-2煤层的开采进行设计,5-2煤层地质储量为27965万吨,设计可采储量为20714.84万吨,倾角1~2°,平均煤厚6.29m。
井田构造简单,瓦斯含量低,开采技术条件较好,有利于综合机械化开采。
结合资料对本矿的开拓提出两个方案进行比较,最后得出采用斜井开拓方式较合理,采用双斜井开拓。
设一个开采水平,初期开凿两条斜井和一条立井,其中一条主斜井,一条副斜井和一号回风立井。
井下通风方式为抽出式,初期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系统,后期在井田南部布置一个立井,作为二号回风立井,形成混合式通风。
井田共布置五个盘区,回采5-2煤层。
年产量为2.4Mt/a,服务年限62a。
采用了综采后退式放顶煤一次采全高全部垮落倾斜长壁采煤法。
辅助运输采用无轨胶轮车运输,实现从地面到井下的连续运输,从而实现系统简单化。
关键词:张家峁矿井;斜井开拓方式;混合式通风;综采放顶煤一次采全高后退式全部垮落倾斜长壁采煤法;无轨胶轮车Thesis: Zhangjiamaounderground mining design Profession: Mining EngineeringGraduates: Pengxiong Du (Signed)Instructor: (Signed)ABSTRACTZhangjiamao coal mine is located in the Yulin city in Shanxi Province,Shenmu northeast,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under the jurisdiction of the rural Shenmu Dianta. Ida north of Shenmu county 31km, Yulin 130km, Yan'an 410km, Xi'an 850km, south of city in Inner Mongolia 185km, Baotou City, 300km, east Shanxi Yang Fang mouth 180km. Altitude is generally 1100-1300m. The area belongs to the temperate continental climate,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long, cold winter, hot summer droughts, frequent sandstorms in spring, day and night temperature and the poor,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are simple.Groundwater recharge is meager, water yield property of weak, climate drought little rain, no large surface water.The design for the Ida 5-2 mining design of 5-2seam, geological reserves 279650000 tons, design recoverable reserves of 207148400 tons, angle 1 ~ 2 °, the average coal thickness 6.29m. Ida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low gas content, good mining condition, is conducive to thecomprehensive mechanization mining. Combined with the data of the mine development puts forward two schemes were compared, finally obtains the Inclined to explore ways is reasonable, the pair of Inclined to explore. Set a mining level, initial cut two inclined and an shafts, one main shaft, an auxiliary shaft and number one return air shaft. Underground ventilation mode is withdrawable, the initial parallel with the central ventilation system, the late Ida southern arranged a shaft, as the number two return air shaft, forming hybrid ventilation. Ida arranged a total of five panels, coal mining 5-2. The annual output of 2.4Mt / a, length of service 62a. Using a mechanized caving mining overall height retreating longwall caving all mining method.Auxiliary transport using Trackless rubber tire vehicle transportation, realize from ground to underground continuous transport, thus realizing the system simplification.Key words: coal mine Zhangjiamao; Inclined to explore of development; hybrid ventilation;a mechanized caving mining overall height retreating longwall caving all mining method; Trackless rubber tire vehicle目录摘要 ........................................................................................................... I I 目录 .. (5)第1章矿(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7)1.1 矿(井)田概况 (7)1.1.1位置及交通 (7)1.1.2 地形地貌 (7)1.1.3 气象及水文情况 (7)1.1.4 矿区概况 (8)1.2 矿(井)田地质特征 (10)1.2.1地层 (10)1.2.2地质构造 (11)1.3 矿体赋存特征及开采技术条件 (14)1.3.1 煤层及煤质 (14)1.3.2 瓦斯赋存状况、煤尘爆炸危险性、煤的自燃性及地温情况 (18)1.3.3 水文地质 (19)1.4 矿(井)田勘探类型及勘探程度评价 (20)第2章井田开拓 (21)2.1 矿(井)田境界及储量 (21)2.1.1井田境界 (21)2.1.2资源/储量 (21)2.2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22)2.2.1矿井工作制度 (22)2.2.2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22)2.2.3矿井设计服务年限 (23)2.3井田开拓 (23)2.3.1工业场地及井口位置选择 (23)2.3.2井筒形式的确定 (1)2.3.3 井筒数目的确定 (2)2.3.4井田内划分及开采顺序 (2)2.3.5 开采水平的划分及水平标高确定 (3)2.3.6 阶段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的布置 (3)2.4 开拓方案比较确定 (3)2.4.1 设计任务 (3)2.4.2 要求 (4)2.4.3 注意问题 (4)2.5 井筒 (6)2.5.1 井筒断面设计 (6)2.5.2 井筒参数确定 (8)2.6 井底车场 (9)2.6.1 井底车场形式选择及硐室布置 (9)2.6.2 井底车场线路设计 (9)2.6.3 井底车场通过能力计算 (9)2.6.4 井底车场巷道断面选择和工程量计算 (9)第3章大巷运输及设备 (10)3.1大巷运输方式选择 (10)3.1.1大巷煤炭运输方式选择 (10)3.1.2大巷辅助运输方式选择 (11)3.2矿车 (12)3.2.1矿井车辆配备 (12)3.2.2井巷铺轨 (13)3.3运输设备选型 (13)3.3.1主运输设备选型 (13)3.3.2辅助运输设备选型 (14)第4章采(盘)区布置及装备 (74)4.1 采(盘)区布置 (74)4.1.1. 移交生产和达到设计能力时的盘区数目及位置 (74)4.1.2 采区巷道布置 (74)4.2 采矿(煤)方法 (75)4.2.1 采煤方法选择 (75)4.2.2 采煤工艺 (75)4.2.3 工作面设备确定 (76)4.2.4 工作面劳动组织能 (78)4.3 巷道掘进 (79)4.4 技术经济指标分析 (81)参考文献 (82)致谢 (84)第1章矿(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1.1 矿(井)田概况1.1.1位置及交通张家峁井田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北部,井田距神木县约36km。
长治市襄垣县东里煤矿一采区3#煤开采设计论文_本科论文

前言一、概述东里煤矿位于襄垣县城西南5km,地域属长治市襄垣县古韩镇管辖,隶属襄五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原崔家庄煤矿东里矿井)襄垣县古韩镇华能焦化有限公司。
东里煤矿井田系东里村安全煤柱的一部分,位于潞安煤业(集团)公司五阳煤矿井田范围内,是沁水煤田长治勘探区的一部分,井田面积0.775km2,开采3号煤层,该煤层平均厚度6.39m,倾角一般小于15°,煤层结构简单,顶底板岩性良好,地质构造简单,属不易自燃煤层。
根据相邻五阳煤矿资料,与本井田相邻采区瓦斯涌出量为6.5m3/t。
井田内3号煤层能利用储量6690kt,实际可采储量4716kt。
3号煤层为低灰—中灰、特低硫—低硫、中热值—特高发热值瘦煤(SM),主要用作炼焦配煤,动力及民用煤,主供焦化厂。
焦煤和配焦煤是煤炭市场紧缺煤种,目前市场缺口很大,供不应求,即使在前几年煤炭市场持续疲软的情况下,也一直是卖方市场。
随着我国化工、冶金工业对此煤种需求量的日益增大,本矿3号煤层市场优势和价格优势将会进一步体现出来,其市场潜力巨大。
二、编制依据1.襄五煤业有限公司(原崔家庄煤矿东里矿井)关于委托我公司编制东里煤矿初步设计的“委托书”。
2.山西省煤炭工业局晋煤行便字(2004)第14号文《关于襄垣县人民政府移村办矿请示的意见书》。
3.襄垣县人民政府襄政函(2004)第10号文《关于移村办矿建小康的建议函》。
4.潞安煤业(集团)公司潞矿办字(2004)第108号文件《关于襄垣县人民政府移村办矿的请示》。
5.潞安煤业(集团)公司五阳煤矿潞矿五办字(2004)第27号文件《关于<襄垣县人民政府关于移村办矿建小康建议函>的请示。
6.山西煤田地质勘探114队编制的《山西省襄五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东里煤矿3号煤层地质报告》。
7.《襄垣县古韩镇东里村移村办矿创建小康村协议》;8.《关于襄五煤业公司占地意向的协议》。
9.《东里煤矿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设计的指导思想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加大矿井设计改革的力度,在保证矿井规模和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尽量简化环节,减少行政福利设施。
采矿专业论文

毕业设计设计(论文)题目:兴隆煤矿北一采区专业班级:采矿专业1759级学生姓名:宋聪指导教师:设计时间: 2012年5月6日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目录第一章矿井概况............................................. - 3 -第一节地理位置与交通..................................................................................................... - 3 -第二节地质特征................................................................................................................. - 3 -第三节矿井开拓方式......................................................................................................... - 7 -第四节矿井通风方式........................................................................................................... - 7 -第二章设计采区地质情况..................................... - 8 -第一节采区相对位置........................................................................................................... - 8 -第二节地质构造情况........................................................................................................... - 8 -第三节采区煤层及顶底板情况........................................................................................... - 8 -第四节采区煤层瓦斯与地质构造关系............................................................................... - 9 -第三章设计采区储量与生产能力............................... - 9 -第一节采区储量................................................................................................................... - 9 -第二节采区生产能力服务年限......................................................................................... - 10 -第四章采区方案设计........................................ - 12 -第一节采区巷道布置方案............................................................................................... - 12 -第二节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 - 12 -第三节方案选择................................................................................................................. - 15 -第五章采煤工艺............................................ - 16 -第一节采煤工艺................................................................................................................. - 16 -第二节落煤......................................................................................................................... - 16 -第三节装煤及运煤............................................................................................................. - 17 -第四节工作面设备配备................................................................................................... - 17 -第五节工作面顶板管理..................................................................................................... - 18 -第六节采煤工作面生产技术管理..................................................................................... - 23 -第六章采区生产系统........................................ - 25 -第一节采区工作面运输系统............................................................................................. - 25 -第二节采区工作面通风系统............................................................................................. - 26 -第三节采区工作面排水系统........................................................................................... - 28 -第四节采区工作面液压系统............................................................................................. - 29 -第五节采煤工作面检测监控系统..................................................................................... - 29 -第六节防尘管路系统....................................................................................................... - 30 -第七节供电和通信系统................................................................................................... - 30 -第七章采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 31 -第一节采煤工作面技术经济指标................................................................................. - 31 -第二节采区技术经济指标表7-1-2................................................................................ - 32 -第八章主要安全技术措施.................................... - 32 -第一节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措施......................................................................................... - 32 -第二节预防瓦斯爆炸措施................................................................................................. - 33 -第三节防煤尘爆炸措施................................................................................................... - 34 -第四节顶板管理................................................................................................................. - 34 -第五节防水措施................................................................................................................. - 35 -第六节防灭火措施............................................................................................................. - 35 -第七节放炮技术安全措施................................................................................................. - 36 -第八节其它安全技术措施................................................................................................. - 38 -参考文献................................................... - 39 -第一章矿井概况第一节地理位置与交通一、地理位置兴隆矿井位于重庆市万盛经济开发区西南的关坝镇,距区政府所在地万盛29km。
煤矿采区设计毕业论文

煤矿采区设计毕业论文第一章矿井概况1.1 井田位置、围、自然地理及交通条件1.1.1 井田位置、围跃进煤矿位于义马市南部,地理坐标为东径111°50′37″~111°56′15″,北纬34°39′00″~34°43′13″。
西部与千秋矿相邻,浅部以F断层为界;深部以35线西275m3-3为人为边界;北部与千秋矿浅部相邻,30线以西大体以涧岸为界,30线以东以陇海铁路为界;东部与常村矿相邻,2-3煤层底板等断层为界,高线+250m以上以下磨矿井田边界为界,+250~-50m以F8F断层以东以-50m底板等高线为界,深部以18线西300m为界;8逆断层为界,井田面积约22.3km2。
井田边界拐点坐标见南以F16表1-1-1及采矿许可证。
表1-1-1 跃进煤矿井田围拐点坐标一览表1.1.2 自然地理井田浅部发育有一条自西向东的季节性河流南涧河,该河发源于陕县观音堂、英豪麓一带,向东流经新安县,至汇入洛河,井田以上流域面积约576km2。
该河流量0~10.10m3/s,为一季节性河流。
井田所有冲沟干旱季节大多为干沟,雨季则排泄地表,并流入南涧河。
气候:井田位于豫西半干旱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变化较大。
年平均降雨量631.3mm,蒸发量1940.5mm;最大积雪深度300mm,最大冻土深度310mm;结冻期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年平均气温13.4℃,最高为41.6℃,最低为-14.3℃。
见表1-1-2。
表1-1-2 义马矿区主要气候特征值一览表风向:每年5~9月以东~东南风为主,10月至翌年4月以西 ~西北风为主,一般风速2~4m/s,最大风速20 m/s,全年以西西北风频率较高,对本区气候影响较大。
地震:本区处于岸上断层、坡头断层与前宫断层等活动断层的三角地带,地震频度较高。
据收集地震局资料:义马市属5级地震区,震中烈度为6 ~ 7度。
采矿工程采煤课程设计毕业毕业论文

采煤课程设计目录第一章井田概况21.矿井煤层赋存条件22.瓦斯和水文条件23.开拓方式3第二章井田开拓31井田准备方式选择的原则32井田准备方式的选择:3第三章采煤方法41采煤方法的选择42采煤工艺43、工作面设备选型与配套54.工作面回采工艺75.工作面劳动组织76、确定采区工作面数目与接替顺序8第四章井底车场91选择井底车场形式的原则92设计依据93井底车场线路布置104存车线长度的计算115井底车场线路的坡度与闭合计算126、通过能力计算12五章采区的井巷布置151采区多煤层联合准备方式152煤层群区段集中平巷的布置163采区车场布置174采区煤仓形式175采区回采和准备巷道断面选型17备注:参考资料22第一章井田概况1.矿井煤层赋存条件拟设计矿井井田可采煤层总计3层,煤层倾角20°,根据煤层埋藏深度自上而下分别为Ml、M2和M3煤层,煤层厚度、层间距与顶底板岩性见综合柱状图。
设计采(带)区走向东西,长度3000m,倾斜长度900m,采(带)区各煤层赋存稳定,地质构造简单,无断层,M1煤层属简单结构煤层,普氏系数f=2,M2和M3煤层属中硬煤层。
设计矿井生产能力为120万t/a,生产布局为一井一面高产高效格局。
设计采(带)区综合柱状图2.瓦斯和水文条件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较8.49m3/t,绝对瓦斯涌出量为26.50m3/min,有自然发火倾向性(发火期为1a)。
开采水平正常涌水量为118.8m3/h,最大涌水量为142.6m3/h。
3.开拓方式矿井采用立井开拓,通风方式为中央分列机械抽出式通风,主井采用箕斗提升,副井采用罐笼提升,井下大巷煤炭采用3t底卸式矿车运煤,辅助运输为1.5t固定式矿车,10t架线式电机车牵引,矸石量占矿井产量的5%,掘进煤量占10%。
第二章井田开拓1 井田准备方式选择的原则准备方式是否适当,直接关系到工作面和矿井的生产效率,正确合理的准备方式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有利于矿井合理集中生产,使采准巷道系统有合理的生产能力和增产潜力;2)保证具备完善的生产系统,有利于充分发挥机电设备的效能,并为采用新技术、发展综合机械化和自动化创造条件;3)力求在技术和经济上合理,尽量简化巷道系统,减少巷道掘进与维护工程量,减少设备占用台数和生产费用,便于采掘衔接;4)煤炭损失少,有利于提高采出率;5)安全生产条件好符合《煤矿安全规程》。
煤矿开采专业毕业设计论文(DOC 80页)

目录第一章矿井概述 -------------------------第2页第二章采区地质概况 --------------------第23页第三章采区储量与生产能力 --------------第26页第四章采区巷道布置方案的选取 ----------第26页第五章采煤工艺设计 --------------------第51页第六章采煤工作面生产技术管理 ----------第67页第七章安全技术措施 --------------------第57页第一章矿井概况第一节矿井位置1.1.1 矿区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峰峰集团薛村矿位于河北省邯郸市西南部,峰峰矿区大社镇。
薛村矿地处鼓山东麓,区内有公路与主干道相通,向北22.5km到邯郸市与107国道和京沈公路接壤,并向北15km与309国道相连,向南10km到峰峰集团公司。
有运煤专用铁路自本矿储煤厂经牛儿庄矿、羊渠河矿到新坡编组后,到马头站与新线接轨。
交通四通八达,十分便利。
附矿井交通位置图1-1。
1.1.2 矿区地形特点峰峰矿区位于河北省南部,太行山余脉鼓山之东翼为平缓丘陵,地带为黄土台地。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惊天最高海拔314.0m最低178.9m,比高139.1m。
地形由西向东倾斜坡度约16.7%东西高差48m,为第四系黄土覆盖。
南北长40km,东西宽25km。
为NNE向较狭长隆起地带,区内地层除鼓山西侧及局部地区叫陡,倾角高达60度左右,大部分地区地层倾斜较缓,一般在7—15度之间。
1.1.3 矿分布及建材矿区内煤、水、电峰峰矿区位于邯郸市南部,面积为353.0km2,东西窄,南北宽呈长条形。
建材:矿区内盛产料石、水泥及钢铁等建筑材料,运输距离均不超过25km。
电源:本矿井采用电源,一是由牛二庄输送的电荷,二是本矿矸石发电厂输送的电荷。
水源:本井田内的冲积层及井田周围的冲积层及奥陶纪灰岩中均含丰富的水源。
1.1.4 矿区气候条件薛村矿井田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每年11月至次年3月为冬季,寒冷干旱,多刮西北风,二月至九月为雨季,多刮南风与东南风。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东曲矿150万吨矿井设计

摘要本设计是东曲矿150万吨矿井设计。
东曲矿区位于山西省古交市汾河南岸,由井田到太原公路42km,铁路距省城太原56km。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
井田走向最大为5000 m,最小2650 m,平均大约4500 m。
倾斜长最大为3900 m,最小1850 km,平均大约3087 m。
井田面积13.89 km2。
主采煤层为4、8、9号煤,平均倾角4°,平均厚度分别为5.40m、2.52m、3.66m。
煤层赋存稳定,倾角平均2.56°为近水平煤层。
井田工业储量28266.25万吨,可采储量24386.513万吨。
矿井服务年限为67.74a。
矿井正常涌水量15.8 m3/h,最大涌水量75.8m3/h。
矿井瓦斯相对涌出量为0.95~3.48m3/t,属低瓦斯矿井。
东曲煤矿设计年生产能力为150万t/a,矿井年工作日为330d,工作制度为“三八”制。
矿井的采煤方法主要为倾斜长壁后退综合机械化一次采全高开采。
矿井的开拓方式为双斜井两水平开拓方式,一水平布置在+695 m,二水平布置在+620 m。
主斜井用来提煤,副斜井用来提升设备和人员。
矿井采用一矿一面的高效作业方式,另外设一备用面。
工作面的长度为180m。
运输大巷采用胶带运输机运煤,辅助运输采用电机车牵引矿车。
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分列式。
本设计共包括10章:1矿区概况及井田地质特征;2 井田境界和储量;3 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4 井田开拓;5 准备方式;6 采煤方法;7 井下运输;8 矿井提升;9 矿井通风及安全技术;10 设计矿井基本技术经济指标。
关键词:新井设计;工业储量;斜井开拓;采煤方法;通风方式目录1 矿井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 (7)1.1矿区概况 (7)1.1.1交通位置 (7)1.1.2地理位置 (8)1.1.3地形地貌 (8)1.1.4水文情况 (8)1.1.5气候条件 (8)1.1.6地震资料 (8)1.2井田地质特征 (8)1.2.1煤田地层概述 (8)1.2.2含煤地层概述 (10)1.2.3地质构造 (11)1.3煤层特征 (14)1.3.1煤层赋存情况 (14)1.3.2煤质 (14)1.3.3顶底板条件 (16)1.3.4瓦斯、煤尘、煤的自燃 (17)2 井田境界和储量 (18)2.1井田境界 (18)2.1.1井田境界 (18)2.1.2井田特征 (19)2.2矿井工业储量 (19)2.2.1矿井工业储量 (19)2.2.2矿井可采储量 (20)3 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25)3.1矿井工作制度 (25)3.2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26)3.2.1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的确定 (26)3.2.2井型校核 (26)3.2.3矿井的服务年限 (27)4 井田开拓 (28)4.1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 (28)4.1.1井筒形式的选择 (28)4.1.2水平的选择 (30)4.1.3井筒位置的选择 (31)4.1.4大巷形式的选择 (34)4.1.5大巷方位的选择 (35)4.1.6开拓方案和综合经济比较 (35)4.1.7工业广场的位置、形状和面积的确定 (41)4.2矿井基本巷道 (41)4.2.1井筒 (41)4.2.2井底车场 (45)4.2.3主要开拓巷道 (46)5 准备方式——带区巷道布置 (49)5.1煤层的地质特征 (49)5.2带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 (49)5.2.1确定带区的倾斜长度(推进长度) (49)5.2.2带区煤柱的确定 (49)5.2.3工作面的长度和数目的确定 (49)5.2.4带区内煤层的开采顺序 (50)5.2.5带区巷道布置 (50)5.2.6生产系统 (50)5.2.7确定带区各种巷道的尺寸、支护方式及通风方式 (51)5.2.8带区内部巷道的掘进方法 (51)5.2.9带区生产能力的确定 (52)5.3带区车场选型设计 (54)5.3.1确定带区车场的形式 (54)5.3.2带区主要硐室布置 (54)6 采煤方法 (56)6.1采煤工艺方式 (56)6.1.1采煤方法的确定 (56)6.1.2回采工艺 (56)6.1.3工作面设备布置图见设计图纸 (67)6.1.4劳动组织和循环作业 (67)6.1.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68)6.2回采巷道布置 (70)6.2.1带区巷道布置 (70)6.2.2保护煤柱尺寸的确定 (71)7 井下运输 (73)7.1概述 (73)7.1.1井下运输设计的原始条件和数据 (73)7.1.2矿井运输系统 (73)7.2带区运输设备选择 (73)7.2.1工作面及分带斜巷运输设备的选择 (73)7.2.2带区辅助运输设备的选择 (74)7.3大巷运输设备选择 (75)7.3.1轨道大巷运输设备的选择 (75)7.3.2运输大巷运输设备的选择 (77)8 矿井提升 (80)8.1概述 (80)8.2主副斜井提升 (80)8.2.1主斜井提升 (80)8.2.2副斜井提升 (80)9 矿井通风设计 (81)9.1选择矿井通风系统 (81)9.1.1矿井概况 (81)9.1.2矿井通风系统的基本要求 (81)9.1.3矿井的通风方式方案的提出 (83)9.1.4通风方式方案的技术比较 (84)9.1.5通风方案的经济比较 (85)9.1.6矿井主扇工作方法的选择 (87)9.1.7带区内通风系统 (88)9.2全矿风量的计算与分配 (89)9.2.1确定带区及矿井所需风量 (89)9.2.2确定带区、全矿的风量分配及矿井所需的总风量 (92)9.2.3风速验算 (92)9.3全矿井巷通风阻力 (93)9.3.1通风容易时期和通风困难时期最大阻力路线的确定 (93)9.3.2矿井摩擦阻力及通风阻力计算 (95)9.3.3矿井总风阻及总等积孔的计算 (97)9.4矿井通风设备的选型 (98)9.4.1确定风机设计工况点 (98)9.4.2矿井主扇选择 (99)9.4.3电动机的选择 (99)9.4.4对矿井通风设备要求: (100)9.4.5反风、风硐的基本要求 (101)9.5防止特殊灾害的安全措施 (101)9.5.1瓦斯管理措施 (101)9.5.2煤尘的防治 (101)9.5.3防火 (102)9.5.4防水 (102)9.5.5其他安全措施 (102)9.5.6避灾线路 (102)10 矿井基本技术经济指标 (103)11 结束语 (106)参考文献 (107)致谢 (109)1 矿井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1.1 矿区概况1.1.1 交通位置东曲矿位于山西省古交市境内,市区北10 km 处。
毕业设计采区设计

毕业设计采区设计毕业设计采区设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毕业设计已经成为大学生们完成学业的重要一环。
而在工程类专业中,毕业设计采区设计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毕业设计采区设计是指对一个特定区域进行勘探、设计和规划,以确定最佳的采矿方案。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毕业设计采区设计的重要性、方法和挑战。
首先,毕业设计采区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采区设计是矿山开采的基础,直接影响着矿山的开采效率和经济效益。
一个合理的采区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矿石的回收率,降低开采成本。
同时,采区设计还需要考虑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等因素,确保矿山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毕业设计采区设计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其次,毕业设计采区设计的方法多种多样。
在进行采区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条件、矿石性质、开采技术和经济因素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常用的方法包括地质勘探、地质建模、数值模拟和经济评价等。
地质勘探是采区设计的基础,通过对地质条件的详细调查和分析,确定矿石的分布和性质。
地质建模则是将勘探数据转化为三维模型,为后续的数值模拟和经济评价提供依据。
数值模拟是通过数学模型模拟采矿过程,评估不同开采方案的效果。
经济评价则是对不同开采方案进行经济性分析,确定最佳的采矿方案。
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可以得出一个合理的采区设计方案。
然而,毕业设计采区设计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地质条件的复杂性使得采区设计变得困难。
地质条件的差异会导致矿石的分布和性质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这给采区设计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其次,开采技术的不断更新也对采区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的开采技术需要与传统的采区设计方法相结合,才能更好地适应矿山的实际情况。
此外,经济因素的变化也会对采区设计产生影响。
矿价的波动和市场需求的变化都会对采区设计方案的选择产生影响。
面对这些挑战,毕业设计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创新的思维能力,以应对复杂的采区设计问题。
综上所述,毕业设计采区设计是工程类专业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它不仅关系到矿山的开采效率和经济效益,还涉及到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等方面。
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毕业论文--采区设计

目录第一章采区地质概况第一节采区概况第二节地质情况第二章采区储量与生产能力第一节采区储量第二节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第三章采取方案设计第一节采煤方法的选择第二节采区巷道布置第四章采取生产系统第一节采区运输系统第二节采区排水系统第三节采区供电系统第四节采取通风防尘系统第五节采区管路系统第六节采区照明系统摘要采煤作业规程是煤矿生产基本法律文件,是进行各项工作的依据。
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理论上科学严谨。
编写前要进行大量的调查、数据收集整理工作,并且反复论证,改动修正要符合实际。
既要考虑到整个矿井的运送、供电、通风能力,也要考虑工作面自身的特点。
做到科学、可行、安全。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每一采煤工作面在回采前,必须编写作业规程,由矿技术部门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会审,报矿总工程师批准。
如果情况发生变化,必须及时修改作业规程或补充安全措施,并报矿总工程师批准。
”综采煤工作面由于机械、电器设备多,个头大、功率大、摊子大,质量和安全性要求很高。
要编制一套符合实际的综采作业规程,比炮采和普采工作面具有更大的难度和严肃性。
它是组织生产的基础,是安全生产、高产高效的保证,是综采工作面各项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它应包括下列九项内容:(1)采煤工作面范围内的地质构造:煤层结构、厚度、倾角、硬度、品种、可采储量、水文地质、顶底板岩石性质、结构、层节理、强度及分类。
各种气体的含量分析。
(2)采煤工艺流程:工作面长度,采高,截深的确定、采煤机型号的选择、液压支架的选择;高压电缆的选择;控制台和乳化液泵站的选择;进回风巷道的布置等。
(3)顶板管理方法:工作面顶板支护、初次放顶、回柱方法、端头支护、移架方法等。
(4)采煤工作面的风压、风速、通风设施、通风监测等及通风系统图。
各种气体的抽排办法。
(5)运煤、运料的设备核定及其系统运行图(6)供电设施、电缆、设备负荷及供电系统图。
(7)照明设施及其布置等管路系统图。
(8)安全技术措施、五大灾害防治避灾路线。
采矿工程毕业论文

采矿⼯程毕业论⽂采矿⼯程毕业论⽂(精选8篇) ⾯对现如今的资源短缺和安全问题的出现,采矿⼯程专业的发展趋势呈现出既有困难⼜有机遇的发展趋势;毕业⽣可从事煤矿、铁矿、⾦矿、⽯膏矿以及铁路等设计和改造管理,也可以到冶⾦、有⾊、化⼯、核⼯业、⾮⾦属和煤炭等六类矿业和⽔利、铁道、地下、⼯程和环保部门的⽣产开发、科学研究和教学⼯作。
以下是⼩编整理的采矿⼯程毕业论⽂(精选8篇),仅供参考,⼤家⼀起来看看吧。
采矿⼯程毕业论⽂篇1 摘要:本设计详细介绍开拓⽴式煤矿井的概况特征,经过⼀系列的⽅案论证⽐较,选择了适合⽴式矿井的开拓⽅式、采煤⽅法和各⽣产系统。
井⽥内地质构造⽐较简单,主要为纵贯井⽥东西的天仓向斜,对第⼀⽔平选择了⽴井开拓⽅案,⾸采区的采煤⽅法采⽤倾斜长壁采煤法,综合机械化回采⼯艺。
辅助运输系统与主运输系统相分离,其中辅助运输系统采⽤了国际上先进的辅助运输设备单轨吊,可满⾜⼈员、机械设备、材料和矸⽯的运输,⽆需中间转载,可从井底车场直达⼯作⾯。
矿井⼀⽔平采⽤两翼对⾓式通风系统。
⽴井开拓;条带式;单⼀倾斜长壁采煤法;综合机械化采煤;两翼对⾓式通风。
第⼀章:概述矿井开采 在地底下开采的矿⼭。
有时把矿⼭地下开拓中的斜井、竖井、平硐等也称为矿井。
矿井开拓对⾦属矿⼭或采煤矿井的⽣产建设的全局有重⼤⽽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关系矿井的基建⼯程量,初期投资和建井速度,更重要的是将长期决定矿井的⽣产条件、技术经济指标。
矿井开拓即从地⾯向地下开掘⼀系列井巷,通⾄采区。
矿井开拓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正确划分井⽥,选择合理的开拓⽅式,确定矿井的⽣产能⼒,按标⾼划分开采技术分类,选择适当的通风⽅式,进⾏采区部署以及决定采区开采的顺序等。
矿井开拓通常以井筒的形式分为平硐开拓、斜井开拓和⽴井开拓。
采⽤合理的采矿⽅法是搞好矿井⽣产的关键。
煤层在形成时,⼀般都是⽔平或者近⽔平的,在⼀定范围内是连续完整的。
但是,在后来的长期的地质历史中,地壳发⽣了各种运动,是煤层的空间形态发⽣了变化,形成了单斜构造、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等地质构造。
煤矿采区设计范文

煤矿采区设计范文煤矿采区设计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是煤层地质条件。
煤层的厚度、倾角、赋存形式等影响了开采方法和设备的选择,需要进行先期的地质勘察和详细的地质勘探。
对于倾斜煤层,可采用长壁采场或短壁联采的方式进行开采;对于厚煤层,可采用分层开采或综放开采的方式进行开采。
其次,煤矿采区设计还要考虑矿井布置。
矿井的布置应尽量满足煤层开采的要求,同时与地面交通和运输条件相协调,减少开采成本和安全风险。
一般可采用垂直井和斜井相结合的方式,垂直井用于主要出、入口,斜井用于矿井内部巷道和煤层工作面的开挖。
矿井布置还要考虑矿井的井筒及安全设施的设置,确保井口周围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此外,煤矿采区设计还要考虑矿井巷道的设计。
巷道的设计包括巷道的断面尺寸、巷道间距、巷道支护形式等。
巷道一般包括主辅运输巷道、通风巷道、供水排水巷道等。
巷道的断面尺寸决定了能够通过的设备和物资的尺寸,巷道间距决定了巷道的开挖工序和巷道的支护形式。
煤矿采区设计还要考虑工作面的设计。
工作面是煤矿开采的主体,是矿井生产能力的直接体现。
工作面的设计一般包括工作面长度、工作面设计厚度、工作面支护形式、工作面设备等。
工作面的长度和设计厚度决定了工作面的生产能力和生产周期,工作面的支护形式决定了工作面的安全和支护成本,工作面的设备决定了煤矿的开采效率和安全性。
在煤矿采区设计中,还要考虑爆破、通风、排水、供电等方面的设施和设备的布置。
爆破设施和设备的布置要合理安全,以提高爆破作业的效率和安全性;通风设施和设备的布置要保证矿井空气的流通,为矿工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排水设施和设备的布置要保证井下水的及时排出,确保矿井的安全运营;供电设施和设备的布置要满足井下设备和照明的用电需求。
总之,煤矿采区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设计,需要考虑地质条件、矿井布置、巷道设计、工作面设计和设施设备的布置等多个方面的因素,以实现高效、安全、经济的煤矿开采目标。
通过合理规划和布置,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煤矿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保证矿井的安全运营。
煤矿采区设计毕业论文

煤矿采区设计毕业论文第一章矿井概况1.1 井田位置、围、自然地理及交通条件1.1.1 井田位置、围跃进煤矿位于义马市南部,地理坐标为东径111°50′37″~111°56′15″,北纬34°39′00″~34°43′13″。
西部与千秋矿相邻,浅部以F断层为界;深部以35线西275m3-3为人为边界;北部与千秋矿浅部相邻,30线以西大体以涧岸为界,30线以东以陇海铁路为界;东部与常村矿相邻,2-3煤层底板等断层为界,高线+250m以上以下磨矿井田边界为界,+250~-50m以F8F断层以东以-50m底板等高线为界,深部以18线西300m为界;8逆断层为界,井田面积约22.3km2。
井田边界拐点坐标见南以F16表1-1-1及采矿许可证。
表1-1-1 跃进煤矿井田围拐点坐标一览表1.1.2 自然地理井田浅部发育有一条自西向东的季节性河流南涧河,该河发源于陕县观音堂、英豪麓一带,向东流经新安县,至汇入洛河,井田以上流域面积约576km2。
该河流量0~10.10m3/s,为一季节性河流。
井田所有冲沟干旱季节大多为干沟,雨季则排泄地表,并流入南涧河。
气候:井田位于豫西半干旱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变化较大。
年平均降雨量631.3mm,蒸发量1940.5mm;最大积雪深度300mm,最大冻土深度310mm;结冻期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年平均气温13.4℃,最高为41.6℃,最低为-14.3℃。
见表1-1-2。
表1-1-2 义马矿区主要气候特征值一览表风向:每年5~9月以东~东南风为主,10月至翌年4月以西 ~西北风为主,一般风速2~4m/s,最大风速20 m/s,全年以西西北风频率较高,对本区气候影响较大。
地震:本区处于岸上断层、坡头断层与前宫断层等活动断层的三角地带,地震频度较高。
据收集地震局资料:义马市属5级地震区,震中烈度为6 ~ 7度。
煤矿单一煤层采区设计论文

⒈矿井概况与采区特征⒈1概况⒈⒈1矿井概况:平远矿井隶属冀中能源张矿集团怀来矿业有限公司。
1995年开始筹建,2000年正式建井,2004年底通过省局安全设施和生产许可证验收,投入试生产。
设计生产能力90万吨,服务年限为64.3年。
矿井共有煤层2层。
即1号、2号煤层,其中主采煤层为1号煤层;矿井地质储量为一亿二千八百万吨,可采储量8682万吨。
矿井采矿许可证、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和矿长资格证、矿长安全技术资格证齐全。
开拓方式本井田地形北高南低,呈东西走向,地面平均标高+900m;井田内大部分范围内属平原,地势开阔、平坦,就井下条件而言,井田内1个可采煤层埋藏标高均在+110m~+390m之间,埋藏深度均在700m以上。
因此本设计确定矿井为立井开拓方式。
综合本矿井的开采、通风等条件。
本矿井共开凿2个立井井筒,即:主立井、副立井。
井筒特征:主立井井筒净直径6.0m,净断面为28.3m2,担负全矿井的煤炭提升和矿井进风任务,装备1对12t箕斗,设有玻璃钢梯子间,并敷设通信电缆。
井口坐标径距(Y)为4483810.45,纬距(X)为38620388.55,井口标高为+900m。
副立井井筒净直径6.5m,净断面为33.2m2,担负矿井矸石提升,材料设备下放、人员升及矿井回风任务。
装备一宽一窄1t矿车双层双车罐笼,设有玻璃钢梯子间,并敷设排水、压风、通信电缆。
井口坐标径距(Y)为4483773.38,纬距(X)为38620359.83,井口标高为+900m.水平划分由于本井田内只有一个可采煤层,赋存标高在+110m~+390m之间,所以选用单水平上下山开采。
水平标高为+250m,利用上、下山开采1号煤层。
大巷位臵:考虑到大巷服务于整个水平,服务年限较长。
所以将轨道运输大巷和皮带运输大巷布臵在1号煤底板中,大巷标高为+250m。
矿井各大系统运输系统:⑴煤炭运输综采工作面采用刮板输送机运输,区段运输平巷及下山采用皮带输送机运输,在由+250m皮带大巷运往井底车场,由主井提至地面。
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毕业论文--煤矿开采设计

前言本次设计是根据学院实训基地煤矿模型矿进行的毕业设计,包括矿井生产图纸和资料,进而对矿井进行的初步设计。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是采矿专业全部教学进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
它是我们在完成本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学习内容之后,通过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理论知识,根据某一矿井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的系统化设计,这对提高我们理论分析和解决采矿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有着现实的实践意义,所以这也是采矿专业的核心。
设计是在我们搜集、整理和运用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贯彻执行《矿产资源法》、《煤炭法》、《煤炭工业技术政策》、《煤矿安全规程》、《煤炭工业矿业设计规范》之后,再进行井田开拓、准备方式及采煤方法的选择和矿山运输、提升、排水及通风的设计计算。
所有这些都能培养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撰写技术文件、绘制工程图件的基本技能。
衷心感谢院领导和采矿教研室的老师的帮助和辅导,尤其要感谢我的老师——,在这三个月里,正是他认真、耐心、详细的辅导,才使我能按时、按质的完成毕业设计。
由于本人知识水平和知识范围的限制,设计中难免有不当和错误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摘要本设计是根据学院实训基地煤矿模型矿进行的毕业设计。
设计的井田面积为41平方公里,矿井年产240万吨,井田内煤层赋层较深,倾角不大,平均厚3.83m,瓦斯涌出量相对较小,煤层有自然发火倾向,矿井涌水量一般。
设计采用立井两水平暗斜井延深开采的开拓方式,采用倾斜长壁采煤方法,综合机械化一次采全高的回采工艺,用全部跨落法处理采空区,主要对矿井开拓方式、准备方式、采煤方法进行了初步设计,对矿井运输、通风、排水等生产系统进行了设备选型计算,对矿井各个生产系统的生产过程进行了描述,并对矿井各个生产系统和各生产环节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关系进行了有关说明。
在设计过程中,尽量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矿井全部实现机械化,采用先进技术和借鉴已实现高产高效现代化矿井的经验,实现一矿一面高产高效矿井从而达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毕业论文-金佳煤矿佳竹箐采区设计

贵州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贵州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金佳煤矿佳竹箐采区设计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指导老师:\摘要本设计通过介绍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金佳煤矿佳竹箐采区的井田概况和地质特征,经过一系列的方案论证比较,选择了适合本矿井的开拓方式、采煤方法和各生产系统。
井田内地质构造比较复杂,矿井位于盘关向斜东翼中南段,属于高瓦斯矿井,有煤尘爆炸危险;本井田主要有八层可采煤层,按埋藏深度从浅到深分别为1、3、7、9、10、12、17、18等八层。
经过技术经济比较,煤矿设计生产能力为90万t/a ,对第一水平选择了平硐、斜井联合开拓方案,采煤方法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综合机械化回采工艺。
辅助运输系统与主运输系统相分离,其中辅助运输系统采用了国际上先进的辅助运输设备单轨吊,可满足人员、机械设备、材料和矸石的运输,无需中间转载,可从井底车场直达工作面。
矿井一水平采用分区抽出式通风系统。
总之,通过技术经济等多方面的比较得出本设计的开拓方案、采煤方法等均能满足矿井的开采需求。
关键词:平硐、斜井联合开拓,分区抽出式通风,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综采Pick toThis design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essay plant Co., LTD jinjia mine Qing mining field of bamboo better situati on and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fter a series of project dem on stratio n, choose the suitable for the comparis on of mine, coal mining method and explore ways of product ion system. In the field of geological structure is more complex, mine is located in the east wing to dish off southern, bel ongs to the preve nti on of mine, coal-dust explosi on dan ger; This field, there are mainly eight layer can CaiMeiCeng, press buried depth from shallow to deep of 1,3, 7, and9,10,12,17,18, eight steps. After tech ni cal and econo mic comparis on, coal product ion capacity of 900000 t/a, the first level to choose the flat adit, joint development plan, inclined coal mining methods to long wall type coal mining method, back comprehe nsive mecha ni zed mining process. Assist tran sportati on system and the main transport system, which separateauxiliary transportation system adopted international adva need auxiliary tran sportati on equipme nt mono rail, can meet the crane pers onn el, mecha ni cal equipme nt, materials and the tran sportati on of coal, n eed not use, but from the middle of tram direct face. Mine a level using zoning drawer-type ventilation system.All in all,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the technical and economic aspects of the design of the pion eeri ng scheme that coal mining method, etc, and can meet the dema nd of the mine mining.Keywords: flat adit, joint development, partition inclined to take type ventilation, long wall of fully mechanized coal mining method, and back.目录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地质条件 (4)第一节井田概况 (4)第二节井田及其附近的地质特征 (6)第三节煤层及煤质特征 (18)第二章境界及埋藏量 (33)第一节井田的境界 (33)第二节井田的埋藏量 (33)第三章采区生产能力、服务年限及一般工作制 (37)第一节年产量及服务年限 (37)第二节矿井的一般工作制 (37)第四章井田开拓 (38)第一节井口位置,井筒形式及工业广场位置的选择 (38)第二节开采水平的设计 (41)第三节采区划分及开采顺序 (42)第四节开采水平与井底车场形式的选择 (42)第五节开拓系统综述 (42)第五章开采计划 (43)第一节开采顺序 (43)第二节采准巷道掘进工程排队 (43)第六章矿井生产系统综述 (45)第七章技术经济指标 (47)第一节技术经济分析 (47)第二节全矿部分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列表) (47)结束语 (49)参考文献 (50)学海无涯苦作舟!致~~谢~~词 (5)1第一章井田概述及地质特征第一节井田概述一、概述金佳矿井位于六盘水市盘县红果镇境内,行政区划属盘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前言 (1)第一章采区概况及地质特征 (2)第一节采区概况 (2)第二节地质特征 (2)第二章采区开拓 (5)第一节井田境界及储量 (5)第二节采区设计能力及服务年限 (6)第三节采区开拓 (6)第三章采区布置及装备 (7)第一节采区布置 (7)第二节采煤方法 (8)第三节巷道掘进及工期 (12)第四章矿井(西翼)通风 (14)第一节概述 (14)第二节采区通风 (14)第五章水采工艺系统 (23)第一节概述 (23)第二节高压供水系统 (24)第三节高压供水系统 (26)第四节煤水运输 (27)第六章通风、排水、压风设备 (28)第一节通风设备 (28)第二节排水设备 (29)第三节压风设备 (30)第七章供电与通讯 (30)第一节采区供电系统及变电所位置的确定 (30)第二节采区的设备选型 (33)第三节照明系统 (68)第八章主要安全措施 (71)第一节采区安全监控 (71)第二节防爆措施 (72)第三节瓦斯灾害防治措施及瓦斯抽采设计 (74)第四节防尘措施 (95)第五节防灭火设计 (96)第六节探放水措施 (107)第七节六大系统 (108)第九章经济部分 (119)第一节劳动定员及效率 (119)第二节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20)第三节概算 (121)附图目录前言道清煤矿北斜井位于白山市八道区六道江境内,67年投产,06年通过技改核定矿井生产能力为75万吨,截止2013年尚有煤炭资源储量3456.6万t,设计可采储量989.2万t。
矿井目前生产水平标高为-400~-600m标高及+160~-200m标高复采区,两个采区各有一个水采工作面。
全井共划分为四个开拓水平,三段斜井提升。
第一水平+439~+160m 标高开采完毕,第二水平+160~-200m标高正在复采,第三水平-200~-600m标高为现主要生产水平。
第四水平-600~-770m标高为延深水平。
目前,北斜井三水平-400~-600m标高中央石门区处于收尾阶段,预计2015年4月份开采完毕;-200~-400m标高六道江三区正在准备中,预计2015年4月份出面回采,从掘进过程中实际揭露该区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火层岩侵入严重,造成地质资源储量减少,为保证矿井生产正常接续和均衡生产,决定准备-500/-600m二石门区。
据此,编制本次北斜井接续区(-500~-600m二石门区)采区设计。
一、编制设计依据:1、地质部门提供的-500~-600m二石门区地质说明书2、《煤矿安全规程》3、《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二、设计指导思想:本着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合理集中生产和保证安全生产的原则,认真贯彻执行煤矿安全生产方针,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合理确定生产系统和设备选型,力求使矿井开拓布置合理、生产集中、系统完善、环节畅通。
通过优化设计,来实现投资少、效益好的效果。
三、主要设计原则:1、采区设计能力为37.5万t/a。
2、采煤方法为水力采煤,布置一个水采工作面。
3、水采工艺系统与现生产相同并充分利用原有系统。
四、需要说明的问题:1、掘进和回采期间,要做好地质勘探工作,进一步摸清煤层赋存情况,以指导生产。
2、该区为深部开采,加强矿压观测与瓦斯防治工作,结合实际情况、必要时进行专题研讨,制定和采取专项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第一章采区概况及地质特征第一节采区概况该区位于北斜井井田的东北部,盲斜井筒东翼。
上至-500标高、下止-600标高,西以中央区技术边界为界、东至北斜井井田技术边界。
(地表为小横道河子)全区走向长500米,倾斜长120米。
地表标高+503m,煤层埋藏深度1003~1103m。
第二节地质特征一、含煤地层含煤系地层为石炭二迭系上统太原组和山西组,下伏中石炭系本溪统以及下部奥陶系马家沟统灰岩地层,本溪统平均厚度50-160m。
主要由砂岩、粉砂岩、泥岩及煤层组成,四号煤层发育较好为主采煤层可采煤层特征表二、地质构造该区内可利用钻孔有补XX线的84-4勘探线钻孔。
井下小钻钻孔20个,06-57号孔、06-58号孔、07-10号孔、07-44号孔、08-19号孔。
-600~-770井筒绞车绕道1号、2号、3号孔、-600皮带巷1号、2号、3号孔、以及-60008-16号孔、10-19号孔、东二钻窝1号、2号、3号孔、4号孔、东三钻场1号、2号、3号孔控制该区内煤岩层呈一单斜构造产出,其走向为北东45º左右、向南东倾斜,倾角最大为75º、最小倾角为40º、平均倾角为56º三、煤层及结构根据该区上部(-200~-400)已采区井巷工程控制情况实见,煤层结构十分复杂,煤层中含2-4层透镜状夹石,其岩性以灰黑色砂质页岩、青灰色粗粒砂岩以及灰白色中粒砂岩为主,厚度一般在0-8.5米之间。
本区内赋存一层煤,即四号煤层。
基本上全区发育可采,四号煤层最大厚度12.12米,最小厚度0.2米,平均厚度3.88米,结构十分复杂。
另外从该区上部已采区开采情况看煤层稳定性差,呈连藕状产出,无论从走向上还是从倾向上厚度变化较大,给生产带来一定困难。
顶底板特征(附煤层综合柱状图)四、水文地质-200~-50区段采完后采区老巷水现从-200东三石门小峒室流出,最大流量40.3mз/小时,最小流量12.40mз/小时。
-400m标高平均涌水量30 mз/小时.在生产过程中要采取必要的防排水、探放水措施以确保安全生产。
预计平均涌水量(富水系数法):22.2 mз/h五、瓦斯、地温等情况本区绝对瓦斯涌出量:14.36 mз/ min,煤尘爆炸指数:24.08,自然发火期:7个月,地温:17º。
第二章采区开拓第一节井田境界及储量一、采区范围该区位于北斜井井田的东北部,盲斜井筒东翼。
上至-500标高、下止-600标高,西以中央区技术边界为界、东至北斜井井田技术边界。
全区走向长500米,倾斜长120米二、采区储量1、该采区范围内尚有地质资源/储量为[122b]30.7万t2、设计可采储量设计可采储量=工业资源/储量×回采率=30.7×70%=21.5万t注:该矿井厚煤层水力采煤,根据《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水采矿井厚煤层采区回采率为70%。
第二节采区设计能力及服务年限一、工作制度采区工作制度与矿井同,即设计年工作日为330d,每天按三班作业,每班8h,每天净提升时间为16h。
二、设计能力与服务年限该采区设计能力为37.5万t,采区范围内可采储量为21.5万t,采区服务年限按下式计算:T=Zk/A×B式中:T—采区服务年限 aZk—可采储量74 万吨A—年生产能力37.5 万吨B—1.1T=Zk/A×B=21.5/(37.5×1.1)=0.52a第三节采区开拓矿井开拓方式为阶段斜井,现有三段开拓:一段由地表~+160m标高;二段由+160m~-200m标高;三段由-200m~-600m标高。
本接续区位于三段-500m~-600m标高。
本设计接续采区(-500~-600m二石门)的开拓,是利用-200/-600m 暗盲斜、-600m标高东大巷来开拓接续采区,阶段高度为100m,阶段布置与其相邻采区(-400~-600m东翼一石门区)相同。
接续采区的大巷运输方式不变,煤炭运输直接通过溜煤井运送到-600底卸坑,辅助运输采用1t矿车(包括材料车、平板车)运输。
第三章采区布置及装备第一节采区布置该矿井为水力采煤,根据接续采区走向长度(平均500米左右),在靠近采区中央位置布置两条集中上山,其中一条行人、运料辅助上山、一条溜煤上山。
辅助上山坡度25°,长度190米,该上山负担采区的材料运送、人员行走及通风。
溜煤上山坡度25°,长度为190米,该上山做为集中溜煤道。
采区内通过-500m标高底板巷石门进入煤层,采区内共设计1个阶段。
两条集中上山与上石门贯通后沿煤层走向回采小阶段分层顺槽,坡度8°,小阶段分层顺槽高度10米。
分层顺槽内每隔50米掘一联络巷与上分层贯通,直至边界。
在-600标高对应采区两条集中上山位置布置采区煤水小硐室,小硐室包括煤水泵泵房与配电室、煤水仓,刮板捞坑,筛机道及斜井块煤仓。
煤水小硐室处布置一个斜井块煤仓,工作面煤水经溜煤道至捞坑分级,筛上品经刮板筛机载入斜井块煤仓后直接进入-600卸载坑;筛下品由采区煤水泵经转排站排至地面洗煤厂。
采区及回采工作面为负压通风,在回采工作面配备一台15kw×2对旋风机正压供风;掘进工作面采用11kw×2对旋风机正压供风。
新鲜风流由-600m标高运输大巷入,经-600m下石门、溜煤、辅助上山,分层顺槽、-500回风石门、-500底板巷、原-200~-600皮带道、排入箕斗井。
采区涌水量不大,预计平均涌水量Q=22.2M³/h采区排水方式为自然排泄,即采区内的涌水经巷道流至-600运输大巷,沿大巷水沟流入-600中央水仓。
第二节采煤方法一、采煤方法:该区为倾斜煤层,煤层倾角75~40°,平均56°,煤层厚度不均匀、平均煤厚3.88米,煤层走向变化大。
根据地质情况和北斜井开采技术情况,该采区采用走向小阶段水力采煤法。
开采时按由上至下、由里至外的顺序后退式开采,工作面采用高压水枪水力落煤,顺槽、上山采用煤水自滑的方式运输。
顶板管理方式为全部垮落法。
回采最大冲采角为70°,回采最小退枪步距3.0米。
二、采区装备及支护:本采区内煤层普氏硬度系数f≈1.0(煤层硬度较软,煤层裂隙较发育),选用S-Q型水枪,水枪落煤压力一般为>100Mpa。
考虑到局部煤层硬度的变化因素,并参照以往水采经验水枪落煤压力为10MPa左右,水枪射流量为250m³/h。
水力采煤为工作面无支护落煤,该区巷道采用U型钢、矿工钢及锚网等支护方式。
三、采区生产能力水采工作面生产能力按下式计算A=n×w×h×dA—工作面生产能力万t/an—工作面落煤台枪数台w—台枪小时生产能力th—日生产时间hd—年生产天数 d该区地质条件复杂,煤层厚度变化较大,根据相邻采区的生产实践,此类煤层赋存条件条件下,实际台枪能力在90~110t/h左右(取100t/h),每天开枪时间取10h,则:A采=1×100×10×330=33万t掘进出煤约占15% ,A掘=37.5×15%= 5.6万t年采区生产能力A采+A掘=33+5.6=38.6万t>37.5万t三、走向小阶段水采相关安全技术措施1、本采区内煤层普氏硬度系数f≈1.0(煤层硬度较软,煤层裂隙较发育),选用S-Q型水枪(特殊地段选用YJSQ-3远程监控水枪),水枪落煤压力一般为>100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