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徐志摩
对徐志摩的再认识
对徐志摩的再认识──试论茅盾的《徐志摩论》顾永棣世界上有个徐志摩,到1997年1月15日已经100年了;徐志摩其人在地球上消失也已有65个年头了;他虽仅在人间逗留了35年,而对他的争论却持续了半个多世纪。
现在对他的分歧虽日趋缩小──肯定面日渐大于否定面──但见仁见智,鲜花、石块,依然五彩缤纷;值此志摩百年诞辰之际,对其中一些问题,再进一步研讨或许也是一种纪念的形式。
长期以来,海内外评价徐志摩的文章,数以千百计,在中国大陆则以茅盾的《徐志摩论》(或简称《徐论》)最具影响力,其中不少论点被广泛引用,不少评论文章也常是《徐论》的发展或重复,甚至连我编注的有关徐志摩的书籍,某出版社也以附录《徐志摩论》为条件。
因此,我感到若要对志摩再认识,那必先对《徐志摩论》也来个再认识,才能突破“框架”,留块活动空间。
《徐志摩论》写于1932年12月,距志摩罹难仅一年时间,可谓“近距离观察”,但站得太近了有时“反而看不出等量与均分的要素,容易把偶然或附带的情形看作不变的品性”。
现在,六七十年过去了,时间老人帮忙用筛子筛选了一遍,长浪滚滚,也自有沉浮,至少我们可以平心静气、消除门户之见。
《徐论》中有一个被广泛引用的论点:“志摩是中国布尔乔亚开山的同时又是末代的诗人。
”所谓布尔乔亚即资产阶级;所谓开山,应是佛教用语,原指在荒凉的山上最先修建庙宇的人,引申出来是祖师爷的意思。
先说资产阶级,《辞海》上的定义是:“占有生产资料,依靠剥削雇佣劳动榨取剩余价值的阶级。
”徐志摩一生没有占有生产资料,除了家中有过保姆,他也没有剥削工人剩余劳动。
他的主要收入是在高校教书,靠工薪度日。
他父亲可谓新兴资产阶级,但他们父子间早在1926年就断绝了经济往来,资产阶级怎能与他攀上姻缘的呢?该文后面又提到志摩的资产阶级“心境”。
心境是一种情绪,情绪又怎么开山呢?难道在徐志摩以前的悠悠岁月里,就没有人有过资产阶级“心境”,要他来开山?开山若指世界观、文艺观、价值观诸类,那么我认为太恭维志摩了,由于他死得太年轻,他的这个观那个观都不成体系。
谈徐志摩诗歌的技艺美
谈徐志摩诗歌的技艺美
张 莉 清
( 庆 电 子 工程 职 业 学 院 , 庆 4 13 重 重 0 3 1)
摘 要 : 志摩 的诗歌 在 中 国现 代 白话新诗 领 域取得 了很 高的 艺术成就 。他 的诗 歌之 所 以 受人 瞩 目。 言 徐 语 华 美有 度 、 情 空灵 、 象奇特 、 诗 想 气质 柔美 自不 必说 。 其娴 熟 的 艺术技 巧 的运 用也 是 不可 忽视 的 一个 重要 因素。 他 善 用反 讽 、 比喻 、 象征 等 手 法 . 而使其 诗歌 达 到 情景 交融 、 趣 横 生、 从 情 意境 深 邃 的 审 美境 界 , 大提 高 了诗 大
人 还 在 局 部 语 言 技 巧 上 也 成 功 使 用 了 “ 讽 ” 手 法 诗 反 的
格. 以达 到完 美 的效 果 , 中尤 以反 讽 、 征 , 其 象 比喻手 法 最
为常见 。
1 反 讽
人 们 对 反 讽 的认 识 通 常 停 留在 简 单 的修 辞 的技 巧 上 . 为 它不 过 是通 过 夸 大 叙述 , 话 反 说 , 认 正 以悖 论 或者
徐 志摩 的诗 歌 出现 在百 花齐 放 的现代 诗 坛 .却如 空只 有 短 短 十 年 的 创 作 生
对一个 荒 唐社 会 的否定 《 大帅》 是直 截 了 当地揭 露 了军 阀 的凶残 暴 虐 , 随 更 “ 死 随掩 . 间有 未死 者 . 即被活埋 ” 的残 酷 。 诗人 在 剪取这 样
由衷 的关注 和热烈 的赞 美 . 他在诗 中歌 咏脱离 尘埃气 的大 自然 、 自由纯 真 的爱情 和 一切 美 的东 西 . 因此 他 的诗 始终 笼 罩在爱 与美 的光 环之下 . 营造 出爱 的氛 围 、 的境界 。 美 但
浅谈徐志摩“跑野马”的散文
浅谈徐志摩“跑野马”的散文浅谈徐志摩“跑野马”的散文徐志摩(1897.1.15~1931.11.19),现代诗人、散文家。
汉族,浙江海宁市硖石镇人。
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
徐志摩不仅写诗,同时也写散文,在其全部创作中,其成就和影响更为显著的,除诗歌外,恐怕就要数散文了。
甚至有人认为他的“跑野马”的散文比他的诗好。
徐志摩一共出版过《落叶》、《自剖》、《巴黎的鳞爪》三个散文集和一个单篇散文《秋》,计三十三篇(未收集中还有不少)。
除《秋》篇写于1929年,其余三个集子的大部作品均完成于1925——1926年间。
他的散文内容涉及的范围也较广泛,有对人生理想的漫评,有触及时政的论说;有对往事的怀想和追忆,也对艺术发表见解和评说,有一事一议的小品,也有说长道短的书评。
他的散文表现了很强的个性,他的自我思想感情的剖露,哲理和诗情的融合,散文的诗化,三者合而为一,构成了他的散文的“别一世界”。
第一个散文集《落叶》,完成于他创作的“泛滥”期,共八篇,内容各异,表情达意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谈人生,谈社会,谈政治,谈艺术……不受任何约束。
首篇《落叶》是在1924年秋天,他在北京大学任教授期间,应北京师范大学的邀请,所作的讲演稿。
他企图回答青年学生提出的如何解决生活的枯燥和苦闷的问题。
《落叶》篇贯串其间的是“感情”二字,通篇宣扬人的感情、“真的人情”的重要和作用。
要使生活不痛苦,只有“抽出人道的同情的纤微”来缀补这个破烂社会的大网。
徐志摩正是基于这种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观点,执信人的感情的无限作用,在生活本体与大自然里。
“他认为人若要摆脱人世的苦恼和压迫,就要争得自由发展的“真纯的个性”,最好的途径是到大自然去生活去沐浴。
因此,有人说他“《落叶》诗篇是充满着浪漫蒂克的自白,充满着康桥时代的憧憬。
”(穆木天:《徐志摩论》)继《落叶》之后,在1927年和1928年,徐志摩又相继出版了《巴黎的鳞爪》和《自剖》两个散文集。
对徐志摩的评价
对徐志摩的评价对徐志摩的评价冰心的评价是:志摩死了,利用聪明,在一场不人道不光明的行为之下,仍得到社会一般人的欢迎的人,得到了一个归宿了!我仍是这么一句话,上天生一个天才,真是万难,而聪明人自己的糟踏,看了使人心痛。
志摩的诗,魄力甚好,而情调则处处趋向一个毁灭的结局。
看他《自剖》里的散文,《飞》等等,仿佛就是他将死未绝时的情感,诗中尤其看得出,我不是信预兆,是说他十年来心里的酝酿,与无形中心灵的绝望与寂寞,所形成的必然的结果!人死了什么话都太晚,他生前我对他没有说过一句好话,最后一句话,他对我说的:“我的心肝五脏都坏了,要到你那里圣洁的地方去忏悔!”我没说什么,我和他从来就不是朋友,如今倒怜惜他了,他真辜负了他的一股子劲!谈到女人,究竟是“女人误他”“他误女人”也很难说。
志摩是蝴蝶,而不是蜜蜂,女人的好处就得不着,女人的坏处就使他牺牲了。
——到这里我打住不说了!苏雪林的评价是:徐志摩,这位才气横溢,有如天马行空的诗人;这位活动文坛,不过十年,竟留下许多永难磨灭的瑰丽果实的诗人;这位性情特别温厚,所到处,人们便被他吸引、胶固、凝结在一起,像一块大引铁磁石的诗人,竟于民国20年11月间,以所乘飞机失事,横死于泰山南面开山的高峰下,享年不过36岁。
人物评价徐志摩是一位在中国文坛上曾经活跃一时并有一定影响的作家,他的世界观是没有主导思想的,或者说是个超阶级的“不含党派色彩的诗人”。
他的思想、创作呈现的.面貌,发展的趋势,都说明他是个布尔乔亚诗人。
他的思想的发展变化,他的创作前后期的不同状况,是和当时社会历史特点关联着的。
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
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人们看待徐志摩及其创作总是把他与新月派连在一起的,认定他为新月派的代表作家,称他为新月派的“盟主”,这是因为新月派的形成直至消亡,都与他发生着密切的关系,他参与了新月派的整个活动,他的创作体现了新月流派鲜明特征。
鲁迅先生对徐志摩的评价
鲁迅先生对徐志摩的评价
鲁迅先生对徐志摩非常欣赏,认为他的文字深入人心,具有鲜明的艺术表现力。
鲁迅先生曾说:“徐志摩的水墨画,有着精神上的真切。
”也有一段经典的话:“徐志摩有一杘然的一分钱的灵魂,一火把的文学灵性。
”鲁迅先生对徐志摩谈之有理,在赞赏其文字风格的同时,也指出他在文学创作上作出的重要贡献。
鲁迅先生还曾表示,“徐志摩的作品有着精致而高雅的文风,充满生机和感
染力,使读者着迷不已,令人赞叹,令人叹为观止”。
同时,鲁迅先生也曾赞扬徐志摩“在文学中不知倦勤地尝试与尝鲜,在坚守与改变中不断求索,在有中取法以及改革中无穷潜力。
”他认为徐志摩很有意义,值得学习和赞赏。
浅谈徐志摩是散文家
浅谈徐志摩是散文家浅谈徐志摩是散文家摘要:“爱”是徐志摩诗作的动因和基本主题,他的诗作集中反映了他的罗曼蒂克的思想情调和创作风格,他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诗人、作家。
他的一生是短暂的,文学生涯也是短暂的。
他的思想和艺术比较典型的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思想动向和艺术趣味创作,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艺术风格,犹如矛盾所说:“徐志摩是中国布尔乔亚‘开山’的同时,又是‘末代’的诗人”。
笔者认为,徐志摩不仅是资产阶级的伟大诗人,而且他还是一个优秀的散文家。
诗和散文对徐志摩来说,犹如是鸟的两翼、车之两轮,缺一不成其为徐志摩,因而笔者从徐志摩的散文的内容和风格来洞察徐志摩的思想,以此来说明他不仅是诗人,而且还是一位出色的散文家。
关键词:象征比喻想象爱国散文诅咒(一)徐志摩出生于1896年,死于1931年,时年36 岁,名章序,初字夕森,后更字志摩,****县人,出生于一个封建色彩浓厚的富裕资产阶级家庭。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诗人,作家,他的著作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自剖》、《巴黎的鳞爪》、《秋》,信札日记有《爱眉小札》;小说集有《轮盘》等。
此外还有未收入集子的诗歌和各种形式的散文,散文和诗歌散见在各种报刊杂志上。
徐志摩作为一个诗人,不管对他的评价如何的不同人们都是认同的,但作为一个散文家,在卞之琳的《徐志摩序》中却说还有待确认,其实早在二三十年代,对徐志摩的散文家地位,不仅确认过,而且还把他作为一种散文流派的代表。
《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一集》和一些散文、小品选集、都把他的作品作为一家选进去。
他的散文曾经引起过研究者的普遍注意。
徐志摩在世时就有人说“他的散文和诗歌都已经有一种中国文学里从来不曾有过的风格。
”(陈西滢的作品《闲话》,《现代评论》1926年2月20日)。
“在散文和诗歌方面,所成就的华丽局面,在国内还没有相似的另一人”。
(沈从文的《轮盘的序》)。
谈徐志摩_我眼中的徐志摩作文800字
高中作文谈徐志摩_我眼中的徐志摩作文800字说到一代诗人——徐志摩,我相信大家都不会觉得陌生吧?徐志摩,浙江嘉兴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
他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他的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等等。
我眼中的徐志摩,是一个酷爱书籍的人。
诗人徐志摩的父亲是实业家,他的家庭在当时是远近闻名的硖石首富,他从小就过着舒适、优裕的生活。
但是,他并没有因为家庭的富裕而沾沾自喜,而是努力学习,奋斗向上,他的成绩在班上总是名列前茅,他爱好文学,善于写作,曾在校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论小说与社会之关系》,这也是他人生的第一篇作品。
他对科学也深感兴趣,并发表了《镭锭与地球之历史》等文。
我眼中的徐志摩,是一个爱国诗人。
诗人徐志摩在北方上大学时期,他亲身感受了军阀混战的场景,目睹屠杀无辜的惨象。
因此,他决心到国外留学,寻求改变现实中国的药方,实行他心中的“理想中的革命”。
1919年“五四”革命运动的浪潮波及到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群中,徐志摩也为爱国心所驱使,参加了当地留学生所组织的爱国活动。
我眼中的徐志摩,他是新月派的代表,他的创作、他的诗、他的文学都与新月派密不可分。
新月派的形成直至消亡,都与他发生着密切的关系,他参与了新月派的整个活动,从成立新月社到逐步形成一个文学流派——新月派,大约十年,诗人徐志摩始终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他在我国新诗发展史上曾经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为新诗的发展进行过种种试验和探索。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现在还有一些人称诗人徐志摩为新月派的“盟主”了。
我眼中的徐志摩,他是一个浪漫主义者,这可能正跟他的学习经历有关。
诗人徐志摩在美国的克拉克大学获得学士学位。
他到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读了经济系。
他还到英国去接受教育。
这一系列的出国留学,使他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从而奠定其浪漫主义诗风和思想。
这一点,从徐志摩的诗就足可见一斑了。
另外,从他个人的爱情观,从他不顾一切,追求婚姻恋爱自由,也可以看出诗人徐志摩是一个绝对的浪漫主义者!徐志摩从小酷爱书籍,爱好文学,善于写作、创作诗词。
谈谈徐志摩诗的中国传统诗美
谈谈徐志摩诗的中国传统诗美作者:唐蓉来源:《文教资料》2014年第33期摘要:徐志摩是新月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虽受西方文化影响颇深,但徐诗魅力产生的根源还在于其表现出的对中国古典诗创作传统及鉴赏习惯的一定程度的皈依。
文章就徐志摩诗的中国传统诗美展开论述。
关键词:徐志摩诗歌传统诗新诗诞生于五四文学革命后,为了标榜其彻底的革命性与独立性,早期新诗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与旧诗相比都有了焕然一新的面貌。
散文诗以周作人为代表,抒情诗则以郭沫若为先驱。
诚然,《小河》式的哲理暗示和《女神》式的感情宣泄在新诗坛上的影响极大,尤其是后者,更以狂飙式的气魄引领时代青年。
但当汹涌的革命浪潮逐波退去,人们的情绪逐渐由激动归复于平静时,早期新诗的局限性就愈发显现,新诗只能是思想情感一览无遗的直白倾泻吗?新诗只能是鲜艳的旗帜和嘹亮的号角?新诗诗美又在哪里?于是,以传统诗美为指归的小诗作为对早期诗作的一种反拨蔚然成风。
至于标榜“醇正”和“纯粹”的新月诗人,更在美的形式与真的情感之间大力探索,寻求平衡。
徐志摩是新月诗人的重镇,他的诗作相当具有艺术魅力,不仅在当时,就是在现在也还有广泛影响,许多诗作依然受到人们的喜爱。
自然,徐志摩受西方文化影响颇深,他很崇拜惠特曼、华兹华斯、拜伦、雪莱等西方浪漫主义诗人,诗作技巧特别是形式上也多有借鉴。
然而,徐诗艺术魅力产生的根本之源在于其表现出的对中国古典诗作创作传统及鉴赏习惯的一定程度的皈依,那些脍炙人口的名作佳句,无不闪耀着古典诗美的璀璨光辉。
一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意境。
”境界是中国古典诗学的一个重要审美范畴。
许多优秀的古典诗作之所以能历时久远,经过时代的披沙拣金到现在仍有夺目的艺术光彩,令人百读不厌、熟读成诵,是因为它们往往创造了优美的意境。
如果我们给意境下一个涵括性定义,那就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透发作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
月如无恨月常圆-谈徐志摩的《两个月亮》与林徽因的《那一晚》二诗剖析
月如无恨月常圆-谈徐志摩的《两个月亮》与林徽因的《那一晚》二诗廖锺庆一、1798年10月4日是英国近代文学史非常重要的一个日子,这是诗人华兹华斯与诗人科尔律治的诗歌合集《抒情歌谣集》(Lyrical Ballads)出版的日子。
两年后,1800年诗集再版,华兹华斯加写了一篇《序文》(Preface),这一集一序,开启了英国浪漫主义的来临,并且对英国文学的影响历久不衰。
虽然江山代有才人出,到了20世纪初叶与中叶,现代主义诗人叶慈(W. B. Yeats)与艾略特(T. S. Eliot)出来各领风骚,但是,华兹华斯与柯尔律治所开创的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却依然持续着。
尽管艾略特对华兹华斯诗歌的定义“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
”(The spontaneous overflow of powerful feelings.)与“导源于宁静中回忆所得来的情感。
”(It takes its origin from emotion recollected in tranquillity.)”提出了批评,他认为华兹华斯的说法是“一个不精准的公式”(an inexact formula),进一步,他更指出,诗歌“既不是情感,也不是回忆,更不是(如果不曲解其意义的话)宁静!”诗是什么?艾略特说:“诗是许许多多经验的集中,由于这种集中而造成一件新东西,而对于老练的和积极主动的人来说,这些经验也许根本就不算是什么经验;这种集中的发生,并不是自觉地发生,亦不是经过深思熟虑而发生的。
这些经验并不是‘回忆所得’的,这些经验之所以最终会在一种‘宁静’的氛围中结合起来,只是由于它于事件乃被动参与。
诚然,这并不完全就是这么一回事。
在诗歌创作中,有许多时候是需要自觉和沉思。
”(注一)事实上,艾略特这一整段话对华兹华斯“沉思”理论的批评,严格言之,与其说是对华兹华斯“沉思”理论的批评,倒不如说是对华兹华斯“沉思”理论基本精神的接受。
艾略特摆出这种批评的架式,很可能仅仅反映出他对华兹华斯的一种“影响之焦虑”罢了(注二)。
谈徐志摩
•
在短暂的三十余年生命中,徐志 摩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在 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一席,其中 如《再别康桥》《偶然》等是现代 诗的经典之作,备受人们喜爱。
我将于茫茫人海中 寻找我唯一灵魂之伴侣, 得之,我幸;不得,我 命。 ——致梁启超
悄悄的我走了,正 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 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 彩 ——再别康桥
。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 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这地面上有我方向。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射 在你的波心,不必讶异,更无须 欢喜,淡了; 看着看着就累了,星光也暗了; 听着听着就醒了,开始埋怨了; 回头发现你不见了,突然我乱了 ——走着走着就散了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 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悲哀里心碎。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 个方向吹
谢谢大家!
小时候,有一个名叫 志恢的和尚,替他摩过 头,并预言“此人将来 必成大器”,其父望子 成龙心切,即替他更此 名。于是,一位才气横 溢,有如天马行空的诗人, 诞生了。
作为新月派诗人,徐志摩 无疑是才华横溢,激情飞 扬。他独树一帜的作文风 格,值得人们推崇。
诗人徐志摩
RAIN
• 在北方上大学的两年里,徐志摩的生活增 添了新的内容,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因素。 在校期间,他不仅钻研法学,而且攻读日 文、法文及政治学,并涉猎中外文学,这 又燃起他对文学的兴趣。这一时期他广交 朋友,结识名流,拜梁启超为老师,还举 行了隆重的拜师大礼。
梁实秋 谈徐志摩
梁实秋 谈徐志摩 《谈徐志摩 》,作者是梁实秋 ,传记兼散文 的写作风格,令文坛耳目一新,对于文坛给予的掌声,梁实秋似乎有些不好 意思,那么大家了解哪些信息? 概述/《谈徐志摩》 摩是一个彻底的浪漫主义者。
胡适之先生对于徐志摩的总评是不错的。
胡先 生说:“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 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
他 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会合在一个人生里, 这是他的单纯信仰。
他的一生的 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的实现的历史。
”不过, “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的“单纯信 仰”,如果真正地恰如其分地加以解释,其内容并不简单。
所谓爱,那是 广大无边的,耶稣上十字架是为了爱,圣佛兰亚斯对鸟说教也是为了爱,中古骑 士为了他的情人而赴汤蹈火也是为了爱。
爱的对象、方式、意义,可能有许多的 分别。
至于自由,最高贵的是免于束缚的生活上的自由,放浪形骸之外而高呼 “礼教岂为我辈设哉!”,那也是企求自由。
将到美,一只匀称的希 腊古瓶是美,蒙娜丽莎的微笑也是美,山谷间刈谷者的歌唱是美,平原上拾穗者 的佝偻着身子也是美,乃至于一个字的声音,一朵花的姿态,一滴雾水的闪亮, 无一不是美。
“爱,自由,美,”所包括的东西太多,内涵太富,意 义太复杂,所以也可以说是太隐晦太含糊,令人捉摸不定。
志摩的单纯信仰。
评论/《谈徐志摩》 梁实秋《谈徐志摩》不老理想的退休生活就是真正的退休,完全摆脱赖以糊 口的职务,作自己衷心所愿意作的事。
意义/《谈徐志摩》 梁实秋初抵台湾的前十年,出版的都是翻译小说,中文创作少之又少,充其量是在 1951 年,谣传作家冰心 在大陆因故死亡, 让梁实秋相当伤心, 特地写了一篇“忆冰心”。
月如无恨月常圆-谈徐志摩的《两个月亮》与林徽因的《那一晚》二诗剖析
月如无恨月常圆-谈徐志摩的《两个月亮》与林徽因的《那一晚》二诗廖锺庆一、1798年10月4日是英国近代文学史非常重要的一个日子,这是诗人华兹华斯与诗人科尔律治的诗歌合集《抒情歌谣集》(Lyrical Ballads)出版的日子。
两年后,1800年诗集再版,华兹华斯加写了一篇《序文》(Preface),这一集一序,开启了英国浪漫主义的来临,并且对英国文学的影响历久不衰。
虽然江山代有才人出,到了20世纪初叶与中叶,现代主义诗人叶慈(W. B. Yeats)与艾略特(T. S. Eliot)出来各领风骚,但是,华兹华斯与柯尔律治所开创的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却依然持续着。
尽管艾略特对华兹华斯诗歌的定义“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
”(The spontaneous overflow of powerful feelings.)与“导源于宁静中回忆所得来的情感。
”(It takes its origin from emotion recollected in tranquillity.)”提出了批评,他认为华兹华斯的说法是“一个不精准的公式”(an inexact formula),进一步,他更指出,诗歌“既不是情感,也不是回忆,更不是(如果不曲解其意义的话)宁静!”诗是什么?艾略特说:“诗是许许多多经验的集中,由于这种集中而造成一件新东西,而对于老练的和积极主动的人来说,这些经验也许根本就不算是什么经验;这种集中的发生,并不是自觉地发生,亦不是经过深思熟虑而发生的。
这些经验并不是‘回忆所得’的,这些经验之所以最终会在一种‘宁静’的氛围中结合起来,只是由于它于事件乃被动参与。
诚然,这并不完全就是这么一回事。
在诗歌创作中,有许多时候是需要自觉和沉思。
”(注一)事实上,艾略特这一整段话对华兹华斯“沉思”理论的批评,严格言之,与其说是对华兹华斯“沉思”理论的批评,倒不如说是对华兹华斯“沉思”理论基本精神的接受。
艾略特摆出这种批评的架式,很可能仅仅反映出他对华兹华斯的一种“影响之焦虑”罢了(注二)。
世人对徐志摩的评价
世人对徐志摩的评价1.冰心说徐志摩,“志摩是蝴蝶,而不是蜜蜂,女人好处就得不着,女人的坏处就使他牺牲了。
” 林徽因说,诗人徐志摩的心情是洁净的,头老抬得那么高,胸中老是那么完整的诚挚,臂上老有那么许多不折不挠的勇气。
徐志摩一生为着一个愚诚的倾向,把所感受到的复杂的情绪尝味到的生活,放到自己的理想和信仰的锅炉里烧炼成几句悠扬铿锵的语言,来满足他自己本能的艺术的冲动,为着这情感而发生的冲动更是非实际的——或不全是实际的——追求。
2. 胡适说徐志摩:“为人整个的只是一闭同情心,只是一团爱”。
“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几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 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会合在一个人生里,这是他的单纯信仰。
”胡适又总结说:“单纯的理想主义者徐志摩,他深信理想的人生必须有爱,必须有自由,必须有美;他深信这种三位一体的人生是可以追求的,至少是可以用纯洁的心血培养出来的。
——若以这个观点来观察志摩的一生,他这十年中的一切行为就全可以了解了。
只有从这个观点上才可以了解志摩的行为。
我们必须先认清了他的单纯信仰的人生观,方才认得清志摩的为人。
”3. 郁达夫说:“凡见过他一面的人谁都不容易忘去他的面貌与音容。
”郁达夫具体地描述:“(徐志摩)善于座谈,敏于交际,长于吟诗的种种美德,自然而然地使他成了一个社交的中心。
当时的文人学者、达官丽姝,以及中学时候的倒霉同学,不论长幼、不分贵贱,都在他的客座上可以看得到。
不管你是如何心神不快的时候,只教经他用了他那种浊中带清的洪亮的声音,‘喂!老X,今天怎么样?什么什么怎么样了?’的一问,你就自然会把一切的心事丢开,被他的那种快乐的光耀同化了过去。
”。
月如无恨月常圆_谈徐志摩的《两个月亮》与林徽因的《那一晚》二诗
月如无恨月常圆-谈徐志摩的《两个月亮》与林徽因的《那一晚》二诗廖锺庆一、1798年10月4日是英国近代文学史非常重要的一个日子,这是诗人华兹华斯与诗人科尔律治的诗歌合集《抒情歌谣集》(Lyrical Ballads)出版的日子。
两年后,1800年诗集再版,华兹华斯加写了一篇《序文》(Preface),这一集一序,开启了英国浪漫主义的来临,并且对英国文学的影响历久不衰。
虽然江山代有才人出,到了20世纪初叶与中叶,现代主义诗人叶慈(W. B. Yeats)与艾略特(T. S. Eliot)出来各领风骚,但是,华兹华斯与柯尔律治所开创的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却依然持续着。
尽管艾略特对华兹华斯诗歌的定义“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
”(The spontaneous overflow of powerful feelings.)与“导源于宁静中回忆所得来的情感。
”(It takes its origin from emotion recollected in tranquillity.)”提出了批评,他认为华兹华斯的说法是“一个不精准的公式”(an inexact formula),进一步,他更指出,诗歌“既不是情感,也不是回忆,更不是(如果不曲解其意义的话)宁静!”诗是什么?艾略特说:“诗是许许多多经验的集中,由于这种集中而造成一件新东西,而对于老练的和积极主动的人来说,这些经验也许根本就不算是什么经验;这种集中的发生,并不是自觉地发生,亦不是经过深思熟虑而发生的。
这些经验并不是‘回忆所得’的,这些经验之所以最终会在一种‘宁静’的氛围中结合起来,只是由于它于事件乃被动参与。
诚然,这并不完全就是这么一回事。
在诗歌创作中,有许多时候是需要自觉和沉思。
”(注一)事实上,艾略特这一整段话对华兹华斯“沉思”理论的批评,严格言之,与其说是对华兹华斯“沉思”理论的批评,倒不如说是对华兹华斯“沉思”理论基本精神的接受。
艾略特摆出这种批评的架式,很可能仅仅反映出他对华兹华斯的一种“影响之焦虑”罢了(注二)。
请结合作品谈谈徐志摩诗歌创作的艺术特征,
请结合作品谈谈徐志摩诗歌创作的艺术特征,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真挚地独抒性灵、追求个性解放是徐志摩诗歌的基本艺术个性。
他的诗歌特别是其中影响很大的抒情诗,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其突出特点在于:①构思精巧,意象新颖。
徐志摩常用奇特的想象、比喻,造成新奇、美妙的意象,用暗示委婉含蓄造成新颖、美妙的意象。
在《雪花的快乐》中,诗人以"雪花"自称比那飞扬的雪花的意象,巧妙地传达了执着追求真挚爱情和美好理想的心声。
《她是睡着了》以丰富的想象,描摹意中人的睡态,连续用星光下的"白莲"香炉里的"碧螺烟"喧响的"琴弦"翻飞的"粉蝶"四个富有浓郁诗意的物象,营造出美妙的意境。
《婴儿》用一个行将临盆的产妇对腹中婴儿的企望,象征地表现了作者对资产阶级理想的向往,构思不落俗套。
②韵律和谐,富于音乐美。
他认为"一首诗的秘密也就是它的内含的音节的匀整与流动";音节是诗的血脉。
在他大量的四行一节的抒情诗中,徐志摩常常使用重叠、反复、排比、对偶等手法,《雪花的快乐》里“飞扬、飞扬、飞扬”的连用,造成缠绵中不乏轻快的韵律;在节奏感之外平添了旋律感。
在用韵上,他多方采用西洋诗押韵的方法《先生!先生!》用随韵(AABB),《为要寻一个明星》用抱韵(ABBA),《他怕他说出口》用交韵(ABAB);使诗韵在和谐中显出变化。
③章法整饬,灵活多样。
徐志摩作为新格律派的代表诗人,十分讲究诗形和章法:他的诗虽以四行一节式较多,但从整体上看,节式、章法、句法、韵脚都各有变化,不太拘泥,讲究诗形而能不为其束缚。
整饬中有变化,呈现出灵活多样的体式。
《再别康桥》每节四行,隔行押韵;一、三行稍短,大抵六字,二四行稍长;大抵八字;诗行有规律地长短错落,又大段整齐、匀称。
④词藻华美,风格明丽。
徐志摩的诗富于想像力,自然也容易表现为文词的丰富,词藻的华丽、浓艳。
【课外阅读】来是空言去绝踪-谈徐志摩《云游》与林徽因《你来了》二诗
【课外阅读】来是空言去绝踪- 谈徐志摩《云游》与林徽因《你来了》二诗一、1802年4月15日星期四,诗人华兹华斯与妹妹多罗茜外出访友,他们沿着乌斯瓦特湖(Ullswater)湖畔格林可因湾(Glencoyne Bay)散步回家途中,在高巴罗公园(Gowb arrow park)树林里,看见水边长有几株水仙。
他们想,这一定是湖水把种子漂到岸上,这小小的群体就此繁殖起来了。
可是,当他们再往前走见到却越来越多。
最后,在他们休息的那棵树的树荫下面,他们看见,沿着湖岸约有乡间公路宽的一长条地方,长着他们从所未见过的那么多的美丽水仙。
它们和长满青苔的岩石点缀在一起,有的把花靠在岩石上,仿佛枕着枕头在休息。
有的摇曳、摆动,舞蹈着,就像是迎着从水面上吹来的湖风在欢笑。
它们看起来是那么欢乐,光彩夺目,千姿百态,这里一丛,那里一簇,再高处还有零零落落的几株,不过也只有那么几株,并不破坏那条热闹的大道上的单纯、协调与生机。
路途中,他们休息了几次。
格林可因湾起了风浪,他们听到远远近近以及如大海中央传来的阵阵涛声,此起彼落。
当前的大自然美景深深地触动了诗人华兹华斯的诗心,可是,他却要等待到1804年才把当时所见、所思、所感写出来,这便是英国浪漫派异常著名的一首诗,诗名叫做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水仙花》),诗写成后,还要等待到三年后1 807年才刊布于世。
1921年的四、五月间,正在英国剑桥大学进修的徐志摩,与随着父亲林长民先生到英国上中学的林徽因,他们二人因为受到英国浪漫派诗歌的影响,决定投身于中国新文学的开创,于是,百年多前也在剑桥求学的前驱- 英国浪漫派诗歌的奠基人华兹华斯与柯尔律治这两位诗人便成为了徐林二人的学习模楷,而华兹华斯的这一首名诗《水仙花》中的“云”与“湖水”的关系,更成为了徐林浪漫派诗歌系统的拱心石!这个“云”与“水”的投影关系,首先出现在徐志摩1926年5月所写的《偶然》一诗中。
谈及徐志摩
谈及徐志摩,大多数人脑海中定会先浮现出他那清新温柔的诗篇,不得不说,我们总是会难以自拔的陷入诗句的浪漫中,可见他不愧为一介“诗才”。
生于江南水乡的徐志摩似乎有股与生俱来的温柔,他沉迷于大自然的纯洁美好,深深痛恶着现实生活的黑暗,因此正是这份柔情令他谱下了一篇篇广为流传的诗篇。
但这份柔情无疑是把双刃剑,进而使他走上了这条无比曲折的感情路,倘若不是那一份执着的感情,想必志摩也不会过早的离开人世,遗憾了那个时代。
反观郭沫若,其文学才华更是在多方面向世人一展无遗,无论是脍炙人口的话剧作品,还是激昂奋发的部部诗集,皆是对他文学造诣最好的诠释。
同时也成功立足政坛,大大鼓舞了当代的青年。
但人无完人,郭沫若的感情生活也同徐志摩般曲折丰富,甚至有过之而不及,而其后期自相矛盾的言论也颇让后人诟病,一生难说完美。
不过徐、郭二人最大的共同点定是为中国文学史做出了无法估量的巨大贡献,留下的佳作也深深影响了后人。
虽然在对感情的处理上令世人难以接受,但人品代表不了诗品,其文学上的光辉足以掩盖种种是是非非!。
从文学风格来谈谈徐志摩的灵性
从文学风格来谈谈徐志摩的灵性晏碧荣文学院081班3号【摘要】徐志摩是一位极富灵性的天才诗人。
他追求自由浪漫的气氛禀赋,形成了他那清新自然,整饬华美的创作风格。
本文将从文学风格的三个基本特征[1]即创作个性的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是风格存在的基本条件;语言组织和文体特色是风格呈现的外部特征来探讨徐志摩的灵性。
【关键词】个性风格灵性当创作个性融入文学作品的整体中并通过言语形式表现出来,能够引起读者产生持久的审美的艺术独创性时,便形成了文学风格。
20世纪初,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场震惊中外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伴随着新思潮的涌入,一批热血青年从封建枷锁中挣脱出来。
追求灵性的徐志摩便是其中一根顶梁柱。
以他特有的灵性风格抒写着逝水的一生。
一、个性经审美创造的升华而成风格创作个性是作家气质禀赋,思想水平,审美趣味,艺术才能等主观因素综合而成的习惯行为方式,它是在日常个性的基础上经审美创造的升华而形成的独特的艺术风格。
徐志摩就是在新思潮的滋养下诞生的一位性情青年。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生于浙江海宁县硖石镇的一个颇具影响力的乡绅家里,父亲徐申如是个精明的生意人“他迫切地要将自家的产业尽快开拓出来,他要给儿子最好的教育和发展规划。
[2]童年的徐志摩,念的是私塾,那里也只是耳濡目染老学究的“唱词”,对他的思想并无多大的影响。
14岁进入杭州府学堂,在这里,他能以最大的速度接受新知识,新事物。
1915年从杭州第一中学毕业,随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秋天顺利地转到天津的园立北洋大学,在那里,他曾以英文名字励志: 徐志摩给自己取了一个和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米尔顿一样的名字。
他选了汉米尔顿(Hamidton),因为他很想成为大立法者和经济学家。
[3]可见,当时他志存高远,1918年,拜梁启超为师。
因以为科举制早在辛亥革命时就已推翻,现实出国深造就成为他们寻求进身之阶的一条捷径。
徐申如当然不会错过这一大好机会的,1918年8月徐志摩启程赴美留学。
浅谈徐志摩的爱情
浅谈徐志摩的爱情简介:姓名:徐志摩(1897.1.15~1931.11.19)出生:汉族,浙江海宁市硖石镇人。
职业:现代诗人、散文家。
家庭背景:明正德年间,徐松亭在硖石经商,家居于硖石,为硖石徐氏分支之始祖。
1897 年1月15日,徐志摩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按族谱排列取名徐章垿,字槱森,因其父属猴,名申如,得子亦是属猴,故又取小字幼申。
笔名有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
志摩是在1918年去美国留学时他父亲给另取的名字。
说是小时候,有一个名叫志恢的和尚,替他摩过头,并预言“此人将来必成大器”,其父望子成龙心切,即替他更此名。
徐志摩是徐家的长孙独子,自小过着舒适优裕的公子哥的生活。
沈钧儒是徐志摩的表叔,金庸是徐志摩的姑表弟,琼瑶是徐志摩的表外甥女。
学历: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
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1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
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爱情:1915年,与张幼仪结婚,后于1922年3月在柏林离婚。
与林徽因的感情没有结果,而后遇到了陆小曼。
七夕节是中国的情人节,就在牛郎织女相会的那天,1926年在北京北海公园进行了一场人们议论了很久的婚事。
与陆小曼结婚,胡适做介绍人,梁启超为证婚人。
详细的爱情历程与张幼仪1915年,由政界风云人物张君励为自己的妹妹张幼仪提亲,徐志摩把从未谋面的新娘娶进了门。
张幼仪端庄善良,具有中国传统的妇女美德,尊重丈夫,孝敬公婆,贤淑稳重,善操持家务。
婚后生了两个儿子,能相夫教子。
然而,徐志摩在张幼仪生完第二个儿子正虚弱的时候,递上了离婚协议书。
与林徽因林徽因游历欧洲,在英伦期间,结识了当时正在英国游学的徐志摩。
当时徐志摩已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
徐志摩被林徽因出众的才华与美丽所吸引,苦苦地追求林徽因,并不惜与发妻张幼仪离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着走着,就散了,回忆都淡了; 看着看着,就累了,星光也暗了; 听着听着,就醒了,开始埋怨了; 回头发现,你不见了,突然我乱了。
一个人的漠然加上另一个人的苦衷, 一个人的忠诚加上另一个人的欺骗, 一个人的付出加上另一个人的掠夺, 一个人的笃信加上另一个人的敷衍。 爱情是一个人加上另一个人, 可是,一加一却不等于二, 就像你加上我,也并不等于我们。 这种叫做爱的情啊…… 如果你忘了苏醒,那我宁愿先闭上双眼。
• 1921年秋天,他认识了才女林徽因,并单方面有谈论婚 颗颗是透明的水晶球, 1922年向张幼仪提出离婚,认 嫁之意。于是,徐志摩在 新归来的燕儿 为他们不应该继续没有爱情、没有自由的结婚生活了。 在旧巢里呢喃个不休; 自由离婚,止绝苦痛,始兆幸福,这是徐志摩的单纯的 诗人哟!可不是春至人间 理想主义,他在追求着一种理想的人生。因此他为林徽 还不开放你 因写了诸多像《月夜听琴》、《青年杂咏》、《清风吹 创造的喷泉, 断春朝梦》等表现爱情和人生理想的诗歌,也就构成了 嗤嗤!吐不尽南山北山的璠 他这期诗歌的重要内容。 瑜, • 徐志摩对在英国康桥这段生活分外留恋,他因为对林徽 洒不完东海西海的琼珠, 因的爱不无感慨,大量作诗,他这时诗情汹涌暴发的情 融和琴瑟箫笙的音韵, 景,在他的题为《草上的露珠儿》一首长诗中有所反映。 饮餐星辰日月的光明! 这是迄今为止我们见到的他的最早的一首诗。然而, 这 诗人哟!可不是春在人间, 场所谓的恋爱至始至终都是徐志摩自导自演的。林徽因 还不开放你 经过思索,和父亲一起提前回国了,而且是与多情的徐 创造的喷泉! 志摩不辞而别。
• 1923年春,徐志摩在北京办起了俱乐部,编戏 演戏,逢年过节举行年会、灯会,也有吟诗作 画,徐志摩出于对印度诗人泰戈尔一本诗集 《新月》的兴趣,提名借用“新月”二字为社 名,新月社便因此而得名。同年加入文学研究 会。1926年4月1日,在北京主编《晨报》副刊 《诗镌》,这时,闻一多已由美国回国并参加 了《诗镌》的编撰工作。《诗镌》的撰稿人努 力于中国新格律诗的创作和关于诗艺的探讨, 所以《晨报诗刊》的创办,标志着诗歌流派— —新月诗派的形成。1928年11月6日,作《再 别康桥》。
• 1931年11月19日早8:00时,徐志摩搭乘中国航空公 司“济南号”邮政飞机由南京北上,徐志摩 • 他要参加当天晚上林徽因在北平协和小礼堂为外国 使者举办中国建筑艺术的演讲会。当飞机抵达济南 南部党家庄一带时,飞机撞上开山当即坠入山谷, 机身起火,机上人员(两位机师与徐志摩)全部遇 难。 • 蔡元培为其写挽联:谈话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 径都是诗,诗的意味渗透了,随遇自有乐土;乘船 可死,驱车可死,斗室生卧也可死,死于飞机偶然 者,不必视为畏途。
• 在北方上大学的两年里,徐志摩的生活增添了新的内容, 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因素。在校期间,他不仅钻研法学, 而且攻读日文、法文及政治学,并涉猎中外文学,这又 燃起他对文学的兴趣。这一时期他广交朋友,结识名流, 拜梁启超为老师,还举行了隆重的拜师大礼。 • 可以说,梁启超对徐志摩的一生影响是大的,在徐志摩 的心目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徐梁虽系密切的师徒关 系,但他们二人的思想差别还是存在的。已经接受了资 产阶级民主自由思想的徐志摩,他不顾一切,舍命追求 他的理想的人生,他要争取婚姻恋爱自由。他在北方上 大学时期,亲身感受了军阀混战的场景,目睹屠杀无辜 的惨象。于是,徐志摩决计到国外留学,寻求改变现实 中国的药方,实行他心中的“理想中的革命”。
在最你你你在更你偶我 这好记有我转无不尔是 交你得你相瞬须必投天 《 会忘也的逢间欢讶影空 时掉好,在消喜异在里 徐志摩写给林徽因的那首有名的《偶然》诗, 偶 互,,我黑灭-,你的 体现了徐志摩对林徽因感情的最好直白。 然 的一 放 有夜了- 波片 的 我的踪 》 心云 光 的海影 -, 亮 ,上。 - ! 方, 向 ;
• “再也没有比研究徐志摩更容易的了, 因为他把什么都写了下来;然而,再 也没有比研究徐志摩更难的了,因为 他把什么都写了下来,你还要写什么 呢!” ——韩石山《徐志摩传》
谈徐志摩
RAIN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 年1月15 日),徐志摩出生于浙江省海宁 县硖石镇,按族谱排列取名徐章 垿,而志摩是在1918年去美国留 学时他父亲徐申如给另取的名字。 说是小时候,有一个名叫志恢的 和尚,替他摩过头,并预言“此 人将来必成大器”,其父望子成 龙心切,即替他更此名。于是, 一位才气横溢,有如天马行空的 诗人,诞生了。
• 1910 年,徐志摩满十四岁时,离开了家乡, 来到杭州,考入杭州府中学堂,并在校刊 第一期上发表论文《论小说与社会之关 系》,认为小说裨益于社会,“宜竭力提 倡之”,这是他人生的第一篇作品。 • 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 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 同年(1915年),由政界风云人物张君劢为自己的妹妹 张幼仪提亲,徐志摩把从未谋面的新娘娶进了门。 • 从婚前到婚后,徐志摩是一直是鄙弃张幼仪的。第一次 见到张的照片时,便嘴角往下一撇,用嫌弃的口吻说: “乡下土包子!”婚后从没有正看张幼仪一眼。除了履 行最基本的婚姻义务之外,对其不理不睬。就连履行婚 姻义务这种事,徐志摩也只是遵从父母抱孙子的愿望而 已。 • 难能可贵的是,张幼仪回国后仍照样服侍徐志摩的双亲 (认作义女),精心抚育她和徐志摩的儿子。台湾版的 《徐志摩全集》也是在她的策划下编纂的,为的是让后 人知道徐志摩的著作。可以肯定地说,张幼仪是最爱徐 志摩的,因为她对徐志摩的爱是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 甚至不管徐志摩爱不爱她。
• 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由于狄更生的介绍 和推荐,徐志摩以特别生的资格进了剑桥大学皇家 学院。在剑桥两年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 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开始创作新诗。 • 在这个时期,孕育了他的政治观念和社会理想,胚 胎了他的自我意识——理想主义,他自己要成为一 个“不可教训的个人主义者”。 康桥的环境,不仅 促成并形成了他的社会观和人生观,同时,也触发 了他创作的意念。他开始翻译文学著作,他翻译了 英国作家曼殊斐儿的几个短篇,德国福沟的小说 《涡堤孩》,法国中古时的一篇故事《吴嘉让与倪 阿兰》,意大利作家丹农雪乌的《死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伏尔泰 的《赣第德》。
一个人的世界,很安静, 安静的可以听到自己的呼吸声和心跳声。 冷了,给自己加件外套; 饿了,给自己买个面包; 病了,给自己一份坚强; 失败了,给自己一个目标; 跌倒了,在伤痛中爬起并给自己一个宽容的微笑 是啊,我总是一个人,你从来不曾来过, 我也从来不曾出现在你的世界
•
在短暂的三十余年生命中,徐志摩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在中 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一席,其中如《再别康桥》《偶然》等是现代诗 的经典之作,备受人们喜爱。 作为诗人,徐志摩无疑是才华横溢,激情飞扬,独树一帜的作文 风格,值得人们推崇。 作为文人,徐志摩的做事风格令人不齿。游学欧洲时,原配夫人 大家闺秀张幼仪陪读在侧,两人已育有子女。可是在伦敦,徐志摩一 见到林徽因,就情不由己坠入爱河之中,疯狂地追求林徽因,并且迫 不及待地与张幼仪离婚,最后追林未果。回国后,徐与陆小曼夫妇相 交,陆的前夫是当时军队中的高级将领,到南方处理军务时,将陆小 曼托付给徐志摩照看,没想到这一托付,就将夫人托到徐的怀里,最 终反倒成了徐的妻子。徐志摩与陆小曼这样的爱情故事或许有可歌可 泣的地方,但更多的是可悲。徐志摩违背了做朋友的基本原则:朋友 妻不可欺,也违背了中国人做人的传统道德。 中国的文化人不缺正气凛然之人,德才兼备如闻一多、朱自清等是 道德高尚的代表。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徐志摩是率性之人,不缺才华与激情, 缺的是理性与道德,由此成为文人无德的范例,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 其悲剧性的结局。
• 1922年,徐志摩留学后回到北京,常与朋友王赓相聚。王 赓的妻子陆小曼,对徐志摩影响甚大。徐志摩和陆小曼在 北京交际场相识相爱。在刚结婚的前段日子里,虽然徐父 徐母对陆小曼依然心有不满,但是两人也过得浪漫、惬意。 • 徐志摩死后,陆小曼不再出去交际。她默默忍受着外界对 她的批评和指责。正如她在致志摩挽联中说;“多少前尘 成噩梦,五载哀欢,匆匆永诀,天道复奚论,欲死未能因 母老;万千别恨向谁言,一身愁病,渺渺离魂,人间应不 久,遗文编就答君心。”她怀念志摩,致力于整理出版徐 志摩的遗作,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其中的苦辣酸甜一言难 尽。徐志摩与陆小曼的婚姻是冲破封建束缚的自由结合, 其间虽也曾彼此伤害,但也深深相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