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常见的动物教案及反思15
2024年初中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24常见的动物教案
2024年初中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24常见的动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初中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24章《常见的动物》。
教学内容包括:认识不同类群的动物,了解它们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和分类特征;详细内容涉及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分类,以及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代表性动物。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动物分类的基本原则,认识不同类群动物的特征,并能够识别常见的动物。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动物形态结构的能力,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动物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动物分类原则及各类群动物的特征。
难点:理解并掌握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分类依据。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动物图片、模型、PPT课件。
学具: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常见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动物之间的相似与差异,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动物分类的基本原则,讲解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分类依据。
3. 新课讲解:a. 无脊椎动物:以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为例,讲解其特征。
b. 脊椎动物:分别介绍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特征。
4.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动物,分析其特征,并确定其分类。
5.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动物分类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动物分类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动物分类a. 无脊椎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b. 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分类依据,并举例说明。
2. 答案: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分类依据主要是体内有无脊椎。
例如,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属于脊椎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动物分类的兴趣浓厚,但部分学生对某些动物类群的特征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小学科学新大象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常见的动物》教案(2024秋)
2.常见的动物【教学目标】[科学观念]认识周边常见的动物,能简单描述其主要特征。
[科学思维]知道观察动物的构成要素,尝试从不同角度、方式认识常见的动物。
[探究实践]能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提问,初步养成爱探究的习惯。
[态度责任]愿意倾听他人想法,能有依据地质疑别人的观点。
【教学重点】认识周边常见的动物,能简单描述其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知道观察动物的构成要素,尝试从不同角度、方式认识常见的动物。
【教学准备】[教师]动物教学挂图、动物扑克。
[学生]白纸。
【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5分钟)1.情境引入师:小朋友们,大家喜欢小动物吗?我们都认识哪些动物呢?生:牛、马、羊、蝴蝶、蚯蚓、蜗牛、乌龟、鲫鱼……师: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动物。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几种常见的动物。
(板书课题:常见的动物)[设计意图]该环节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激活他们对于动物形态特征的前概念,为后续的观察和描述打下基础。
二、探究与结论(30分钟)师:大家可以从这4种动物中挑一种你最喜欢或者最熟悉的动物,跟大家分享一下它的特征,比一比谁描述的更详细。
(提示:引导学生从外形、食物、运动、生活方式等多个方面来描述)生1:牛有四条腿,头上有两个角,长着一条长尾巴,喜欢吃草。
生2:蜗牛背着一个螺旋形的外壳,爬得很慢。
生3:蝴蝶有两对翅膀,翅膀上有漂亮的花纹。
生4:鱼儿摆着尾巴在水里游。
师:小朋友们描述的真详细!回想一下,大家刚刚都从哪些方面介绍了这些动物呢?生:我们从长什么样、吃什么、怎样运动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师:看来咱们在描述动物的特征时,不仅可以从外形,还可以从喜欢的食物、生活方式等多个角度进行描述。
老师还带来了一段介绍它们的视频,请大家仔细观看,说说你又有哪些新发现?(播放动物的视频)生1:蜗牛喜欢吃水果。
生2:蝴蝶的颜色可真多啊!师:是啊,我们周围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动物,它们有着不同的特征。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玩个小游戏,名字叫:我是动物小博士。
《第4节 常见的动物》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4-2025学年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常见的动物》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识别常见的动物种类,如猫、狗、鱼、鸟等。
2. 了解动物的习性、特征和生活环境。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动物图片,描述动物的特征,并尝试总结动物的分类。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动物的特征与生活环境相联系,并尝试诠释动物分类的原因。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各类动物的图片和相关介绍,包括猫、狗、鱼、鸟、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等。
2. 准备一些动物的实物或模型。
3. 准备一些与动物相关的趣味性问题,供教室讨论。
4. 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供课后作业和反思。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观看动物视频,猜一猜都是哪些动物?2. 老师出示部分动物的图片,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
3. 引出课题:《常见的动物》4. 学生齐读课题(二)探究新知1. 常见动物的特征(1)教师出示各种动物图片,请学生观察并说出各种动物的特征。
要求:用“有的……也有的……”来描述。
(教师板书:头、身体、尾巴、腿)(2)小组活动:选取一种动物进行观察,了解其特征,并用各种方法记录下来。
要求:A. 要认真观察动物,不能凭想象描述。
B. 可以根据记录表,完成统计工作。
(3)集体交流反馈,师生共同小结常见动物的特征。
常见动物的共同特征:体表覆盖毛皮,用肺呼吸,心脏和血液里有丰富的养料和氧气。
有的有足,有的无足;有的有脊椎骨,有的无脊椎骨;有的生活在水里,有的生活在陆地上。
它们能走、跑、跳、游、爬等。
通过描述、观察,学生学会描述动物的外形特征。
并能简单了解不同动物的栖息环境。
2. 常见动物的种类及特点(1)讨论常见动物的种类,老师小结出主要的几大类。
并简要介绍无脊椎动物的特点:生在身体内支持身体的骨架是外壳膜或变成的外骨骼,作用是珍爱和防止水分蒸发。
为脊椎动物的共同特征的有脑、心脏、血管等。
(PPT出示并放大展示不同动物骨骼和内部器官图。
常见的动物的教案
常见的动物的教案动物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常见的动物,培养对动物的兴趣,提高观察和分类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常见的动物种类及其特征:猫、狗、鸟、鱼、蛇、乌龟等。
2. 动物的食物与生活习性。
3. 动物的外貌特征、身体结构及功能。
三、教学步骤:1. 导入(约5分钟):- 引入问题:“大家小时候养过宠物吗?”- 学生回答,教师鼓励学生分享养宠物的经历,引出今天的主题。
2. 学习动物种类及其特征(约10分钟):- 介绍常见的动物种类,如猫、狗、鸟、鱼、蛇、乌龟等。
- 通过图片、实物等展示不同动物的外貌。
- 请学生进行分类,将动物分为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等。
3. 探究动物的食物与生活习性(约15分钟):- 介绍不同动物的食物来源和饮食习惯,如猫吃肉类、鸟吃谷物和昆虫等。
-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动物生活的环境和地点,如狗生活在家中、鱼生活在水中等。
4. 认识动物的外貌特征、身体结构及功能(约20分钟):- 介绍动物不同的外貌特征,如猫有长长的胡须、鸟有羽毛等。
-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动物身体结构的不同,如狗有四条腿、鱼有鳞片等。
- 讲解动物身体结构与其生活习性之间的关系,如鹰有锐利的爪子捕猎、乌龟有坚硬的外壳保护自己等。
5. 总结与拓展(约10分钟):- 小结所学的动物种类及其特征、食物和生活习性、外貌特征、身体结构及功能。
- 提出问题:“你最喜欢哪种动物?为什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展开讨论。
四、教学资源:1. 图片、实物等展示不同动物的外貌。
2. PPT或黑板、白板进行教学展示。
五、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对学生的回答和观察力进行评估。
2. 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
六、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设计海报或绘画,展示自己所喜欢的动物及其特征。
2. 实地参观动物园或农场,观察不同动物的生活环境和行为习性。
通过这样一堂常见动物的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动物的基本分类、特征和习性,培养对动物的兴趣,提高观察和分类的能力。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24常见的动物优质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24 常见动物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常见动物》。
具体内容包括动物分类、特征以及生活习性。
我们将重点学习第24节,通过对几种常见动物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观察,让学生解动物界多样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动物分类特征。
2. 使学生解各种动物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动物分类特征、生活习性及适应环境能力。
难点:如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动物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展示(如蜗牛、鱼、青蛙等)、显微镜。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实物(蜗牛、鱼、青蛙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知识讲解(10分钟)利用PPT,详细讲解动物分类、特征以及生活习性,让学生对常见动物有更深入解。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例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判断动物分类。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1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动物分类2. 常见动物特征及生活习性3. 动物适应能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本节课所学三种动物,描述它们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谈谈你对动物适应环境理解。
2. 答案:(1)蜗牛:属于软体动物,有硬壳保护,生活在潮湿环境中。
鱼:属于鱼类,有鳞片保护,生活在水中,用鳃吸。
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可生活在陆地和水中,用肺吸。
(2)动物通过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改变,以适应不同生活环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常见动物分类和特征有更深入解,但在讨论动物适应环境问题时,部分学生表达不够清晰。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观察身边动物,解它们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能力,以加深对动物界认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1. 这些动物外形有哪些特点?2. 它们生活在什样环境中?3. 你认为这些特点如何帮助它们适应生活环境?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从外观和生活习性两个方面去观察和思考,为后续知识讲解打下基础。
三年级科学《常见的动物》教案
三年级科学《常见的动物》教案教学背景分析:学生在语文课中曾学过《小蝌蚪找妈妈》一课,对青蛙的外部形态构造、生活环境、生长发育过程等已有一些初步的感性认识。
两栖动物的概念是建立在对青蛙、蟾蜍等动物生长发育过程的认识基础上的,因此,指导学生养蝌蚪,并观察青蛙的一生变化是上好本课的关键。
通过对青蛙、蟾蜍的比较,找出它们生长发育的共同特点,从而抽象、概括出两栖动物的概念,这是本课的主要教学目的。
同时继续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和演绎推理能力。
教学思路:首先观察、比较蟾蜍与青蛙在外形、繁殖、生长发育方面的相同点,然后归纳概括出两栖动物的共同特征,最后根据这些共同特征再指导学生认识几种两栖动物。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两栖类动物的外形和生长发育的共同特征,形成两栖动物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和归纳、概括、实验操作及创新能力;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物与图片的对比,归纳青蛙和蟾蜍在外形方面的共同特征,从而以点概面的总结出两栖动物的共同特点是——身体表面裸露,用卵繁殖后代,发育经过变态,小时候生活在水里,长大以后大多生活在陆地。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们知道“科学发展依赖于人类的实践,依赖于科学工作者献身精神”的道理;在协作学习中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团队精神;同时向学生们渗透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重点:归纳概括两栖动物在外形和生长发育方向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利用所学的知识判断某些动物是否为两栖类动物。
教学准备:青蛙、蟾蜍的实物;图片资料:青蛙、蟾蜍、青蛙的生长发育、蟾蜍的生长发育、家燕、金鱼、兔;乌龟、螃蟹;大鲵、牛蛙、蝾螈。
动画资料:《小蝌蚪找妈妈》动画板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猜谜语:身穿绿大衣,挺着白肚皮,鼓着大眼睛,呱呱呱呱叫不停。
(猜一种动物)演示:青蛙的图片和叫声。
问:有一种动物与青蛙非常相似,你知道是什么动物吗?谈话:在神奇的大自然里,还有一种动物和青蛙非常相似。
常见的动物教案一年级科学下册
常见的动物教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标题:常见的动物教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目标:1. 让学生了解常见的动物种类。
2.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类动物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1. 识别和分类不同的动物。
2. 了解不同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3. 培养学生对动物的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1. 图片或卡片,展示不同的动物。
2. 视频或图片资源,展示不同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3. 学生练习册或工作纸。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图片或卡片展示一些常见的动物,如狗、猫、鸟、鱼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动物的外貌特征,并进行简单的描述。
探究活动:1. 给学生展示一段关于不同动物的视频或图片资源,让学生观察并发现不同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不同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不同动物的分类方法,如按照生活环境、食物习性等分类。
知识拓展:1. 给学生提供一些常见的动物图片,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分类方法,将这些动物进行分类。
2. 学生进行小组展示,让其他同学猜测他们分类的依据。
巩固练习:1. 学生在练习册或工作纸上完成一些关于动物分类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检查学生的答案,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反馈。
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观察周围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环境和习性。
2. 鼓励学生进行小型研究项目,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动物,了解它们的习性和保护措施,并进行展示。
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动物的分类方法和特征。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保护动物,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研究更多的动物来扩展自己的动物知识。
2. 学生可以进行一些有关动物保护的讨论或写作活动,加深对动物保护的理解和重视。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观察动物特征和分类的能力,参与讨论的积极性等。
《第4节__常见的动物》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4-2025学年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常见的动物》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识别常见的动物种类,如猫、狗、鱼、鸟等。
2. 了解动物的分类和基本特征。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常见动物的名称和基本特征。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动物,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常见的动物图片或模型,以便在教室上展示。
2. 准备一些动物名称的卡片,以便随机提问。
3. 准备一些有关动物的小问题,用于教室互动。
4. 准备一些动物相关的书籍或视频,供学生课后阅读或观看。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动物王国美丽的景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同时引出课题:常见的动物。
(二)动物特征探究1. 动物外形特点观察a. 学生通过观察动物图片,说出动物外形特点,并尝试总结。
b.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动物外形特点的一般规律,如:昆虫多为对称的几何形,鸟类多为流线型,哺乳动物多为圆形或椭圆形等。
c. 让学生尝试根据总结规律,判断未知动物所属类别。
2. 动物生活习性了解a. 教师介绍常见动物的习性,如:猫科动物的捕食习惯,鸟类的飞行高度和速度等。
b. 学生分组,通过互联网、书籍等途径搜集一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并进行分享。
3. 动物分类整理a. 学生根据动物外形和生活习性的特点,将动物进行分类整理。
b. 教师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完善分类标准,并补充一些常见的动物种类。
(三)教室互动1. 问答环节:教师提出一些与动物相关的问题,学生回答。
例如: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是什么?鸟类有哪些共同特点?昆虫有哪些共同特点?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动物与环境的干系,以及动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3. 分享环节: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效果,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点评和补充。
(四)小结作业1. 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动物的重要性和多样性。
2. 作业:学生回家后继续搜集有关动物的资料,并思考如何珍爱动物和它们的栖息地。
2.4常见的动物教案及反思15
课题常见的动物日期] 执教人教学目标1、理解分类在生活中存在的广泛性,简单的会对身边的事情进行分类。
2、理解“分类必须依据一定的特征逐级进行”这一分类策略。
3、说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分类标准及相关的代表动物的名称。
4、说出五大类脊椎动物的分类标准及相关的代表动物名称。
5、看到动物,会根据分类标准进行归类。
重点难分析1、贯穿这堂课的是分类的思想,让学生带着这个思想去学习脊椎动物的分类,是本堂课的重点。
2、脊椎动物的逐级分类通过学生按兴趣进行小组研究,然后班级交流的形式进行归纳,老师把握主线的方法进行学习。
3、难点在于学生能否把五大类脊椎动物的特点转化为一种逻辑判断的依据,有条理的去理解动物的分类。
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课件的收集和制作,视频的效果会比图片更好。
游戏的改编,游戏在全班进行,那种是或不是的异口同声的效果更有玩头。
分类方法的突出和强调,中西方对于分类思维的差异的介绍。
教学预设调控对策【引入】生活中的分类思想: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把整个自然界进行了分类,分成了生物和非生物。
那么分类到底是什么概念,在我们的生活中哪里需要让我们去分类呢?先来看一个例子:无论是逛超市还是逛商场,我们总能很快的找到自己想要买的东西。
除了指示的标志外,对于商品的分类也是非常重要的,请尝试对以下商品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名称以及分类的理由。
SONY摄象机、PARK钢笔、奥迪四驱车、德芙巧克力、飘柔洗发水、雅戈尔西服、舒肤佳香皂、长虹彩电、罗蒙衬衫、LG冰箱、电子狗、阿咪奶糖、FUJI数码相机、广博笔记本学生思考个别补充回答完成。
分类思想不仅仅在学习过程中用到,在生活,也到处存在,这里从身边的分类引入,让学生更亲密的感受分类思想。
一些商品原本是洋品牌,考虑到支持国货,改成了国产品牌。
问: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要进行分类?根据什么进行分类呢?如:交通工具,人,我们课桌里面的东西……等等,似乎所有的东西都需要分类,都已经被我们根据事物的特征分类过了。
常见的动物教学反思(通用20篇)
常见的动物教学反思常见的动物教学反思(通用20篇)常见的动物教学反思篇1《动物聚会》这一课的一个难点是体验、比较和区分一个乘法算式在不同情境中所表示的不同含义。
上本课之前,我就进行了充分备课,发现学生如果能自己动脑、自己动手、自己动口将会很大的提高他们学习的效率,有助于他们理解算式所表达的不同含义。
因此一开始,我就给孩子铺设了非常吸引他们的情境:“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它们住在大森林里,这一天,为了庆祝动物界的胜利召开,它们特别举行了一次盛大的聚会,小动物们从四面八方赶来,瞧!小鸟飞来了,落在枝头上欢快地唱着歌;小松鼠、小白兔和小猴都来了,它们还带来了许多好吃的,同学们,你们愿意来参加吗?但大会的组织者说,这次聚会是聪明者的聚会,只有够聪明的人才能参加,在这次聚会的场面中有很多数学问题,谁能找出数学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参加。
你们想试一试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多孩子为了成为聪明者努力的观察情境图,想找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孩子们那努力的姿态真可爱。
在后面的活动中我让学生尽量自己动脑去想、动手去做、动口去说,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但在小组活动中,由于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出现能力强的学生代替能力弱的`学生表达意愿的现象,这实际剥夺了接受能力弱的学生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
没有体现学习面前,机会均等的教学原则。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是应该多鼓励能力弱的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争取做到全班同学共同掌握新知。
常见的动物教学反思篇2《可爱的动物》是一节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纸卡完成动物的立体造型的手工制作课。
平面粘贴动物学生很有经验,但是要从平面转到立体表现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却困难重重。
尤其是要让学生能够设计制作自己喜欢的动物,如果他们不懂一些必要的制作技巧就根本无从下手。
这些制作技巧要怎样来传授呢?我想新课程倡导的是学生自主学习,只有他们自己通过探究得到的知识、技能才能转化为能力,为以后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学科学_常见的动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常见的动物教学目标:1、能说出常见动物的名称,初步意识到要抓住动物的典型特征来认识动物。
2、在对动物进行特征描述的过程中增加对动物的了解。
3、促进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形成。
教学重点:识别常见动物,能用多种感官观察动物的外部形态特征,了解动物的生活环境。
教学准备:真实小动物,小动物模型、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特别好听的儿歌,你想听吗?学生:回答。
(想)师:在听之前老师安排大家一个小任务,认真看视频观察这首儿歌里面有哪些小动物。
好吗?(好)我们一起老欣赏。
师:一首优美的儿歌听完之后,谁愿意给大家说说你都看到了哪些小动物呀?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那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你最喜欢的又是什么动物?谁愿意来告诉大家?学生汇报。
师:通过刚才的汇报我发现大家不仅认识很多动物,而且还非常喜欢小动物。
其实,自然界中动物的种类有很多,大约有150多万种。
今天你愿意和老师一起走进动物的王国,与我们身边最常见的动物交个朋友吗?学生回答。
(想)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常见的动物这一课,老师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案(一)通过观察动物认识动物的不同特征1、比一比,看图说名称。
大家喜欢比赛吗?学生回答。
下面我们就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同学认识的动物多,好吗?课件出示多幅动物图片(出示:燕子、蝴蝶、熊猫、金鱼、青蛙、小猫、小狗、小兔子)2、仔细观察,找动物特点。
师:看来同学们知道的还真多!下面我要给大家增加难度,考一考你的观察力。
老师给每个小组带来了几种不同的小动物,同学们可以选择你手中的小动物也可以选择图片中的小动物进行观察,找出它有什么特点,你有没信心来比一比,看谁的发现多?学生回答。
(有)师:大家的信心很足,老师为你们爱学习、敢挑战的精神而自豪!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在观察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观察要求。
(课件出示)温馨提示:(1)注意观察某一个小动物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
如:从头到尾或从尾到头;也可以从整体到局部(2)观察完后组长填写好观察记录单。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科学阅读二:常见的动物》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科学阅读二:常见的动物》教案一. 教材分析《科学阅读二:常见的动物》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动物,如猫、狗、鱼、鸟等,通过阅读这些动物的特点,使学生了解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外部特征。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观察动物、了解动物的习惯。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动物充满好奇,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但还需要在阅读理解、词汇积累等方面加强培养。
在导入环节,我会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他们谈谈自己喜欢的动物,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认识几种常见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外部特征。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观察、讨论等方式,培养观察动物、了解动物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正确认读和理解几种常见动物的名称及特点。
2.难点: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外部特征。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动物的特点。
3.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动物的图片、实物等教具。
2.准备课件,展示课文内容。
3.准备课堂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我会让学生谈谈自己喜欢的动物,让学生说说它们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课文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几种常见动物的名称和特点。
同时,我会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外部特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动物,分析其生活习性和外部特征。
然后,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课堂作业。
2024年七年级科学上册《常见的动物》教案10浙教版
2024年七年级科学上册《常见的动物》教案10 浙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七年级科学上册浙教版第七章《生物的多样性》第三节《常见的动物》。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常见的动物,了解它们的分类特征;掌握环节动物、节肢动物、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学会运用观察、比较、分类等方法研究动物。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常见动物的分类特征,掌握环节动物、节肢动物、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能运用观察、比较、分类等方法研究动物。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途径,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动手操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环节动物、节肢动物、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动物分类的依据及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模型、显微镜等。
学具:观察盒、镊子、放大镜、白纸、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PPT,呈现各种动物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动物有什么共同特征?如何对它们进行分类?2. 讲解新课:(1)环节动物:以蚯蚓为例,讲解环节动物的特征,如身体分节、体表有刚毛等。
(2)节肢动物:以蝗虫为例,讲解节肢动物的特征,如身体分节、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等。
(3)软体动物:以河蚌为例,讲解软体动物的特征,如身体柔软、有外套膜、有贝壳等。
3. 实践活动:分组观察实物模型,让学生动手操作,对动物进行分类。
4. 例题讲解:讲解与动物分类相关的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与动物分类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常见动物的分类环节动物:身体分节、体表有刚毛节肢动物:身体分节、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软体动物:身体柔软、有外套膜、有贝壳2. 动物分类的依据和方法七、作业设计(1)蚯蚓(2)蝗虫(3)河蚌(4)蝴蝶(5)鱼2. 答案:见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动物分类的兴趣浓厚,能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第4节 常见的动物》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常见的动物》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识别常见的动物种类,如猫、狗、鱼、鸟等。
2. 了解动物的习性、特征和生活环境。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动物图片,描述动物的特征,并讨论动物的习性。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让他们能够自主识别更多的动物种类。
三、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常见的动物图片,如猫、狗、鱼、鸟、兔子、乌龟等。
2. 准备一些动物生活环境的图片或视频,如森林、海洋、草原等。
3. 准备一些动物玩具,让学生在教室上可以触摸和感受。
4. 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视频展示:播放一些常见动物的视频,让学生识别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2. 知识回顾: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动物名称,如猫、狗、兔子等。
3. 引出课题:教师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常见的动物,并提出问题:“常见的动物有哪些?它们有哪些特点?”(二)新课展示1. 动物分类:教师引导学生将常见的动物按照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鱼类等分类,并说明分类的依据。
2. 动物特点展示: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各种常见动物的特点,如狗的嗅觉、猫的捕猎能力、蛇的毒性等。
3. 学生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己喜欢的动物及其特点,鼓励学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动物的习性。
4. 小组展示:各小组选派代表向全班展示本组讨论结果,其他小组可以提问或补充。
5. 教师点评和总结:教师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总结常见的动物及其特点,鼓励学生关注动物珍爱和生态环境。
(三)教室互动1. 互动问答:教师提出一些与动物相关的问题,如“为什么狗会摇尾巴?”“蛇是如何捕食的?”等,引导学生回答。
2. 互动游戏:组织学生参与“找动物”游戏,通过寻找教室内的动物模型或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常见动物的形态和生活环境。
(四)安置作业1. 要求学生通过书籍、网络等途径搜集更多的常见动物名称和特点,并整理成笔记。
《常见的动物》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2020)
《常见的动物》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2020)【学习目标】1、学会区分生物与非生物、动物与植物。
2、学会列分类检索表对动植物进行分类。
3、对动植物中各类的特征进行知识点的梳理和复习。
【教学流程】(引入)播放(保护藏羚羊)(师)上课,首先让我们观看一段视频,从这段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藏羚羊濒危灭绝,那么我们对于濒危物种的最好的保护措施是什么呢?(生)建立自然保护区(师)对。
那么在我们磐安也有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学们知道吗?(生)不知道。
(师)不知道。
那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播放大盘山自然保护区的图组最后出现大盘山自然保护区的牌匾)。
就是大盘山自然保护区。
同学们有没有去过。
(生)没有。
(师)今天就让老师带着大家一起走进大盘山去认识一下那里的动植物资源。
(师)大盘山的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老师今天罗列了一些。
(南方红豆杉、小野菊、千年紫藤王、柳杉、石斑鱼、平胸龟、井栏边草、地钱、金钱豹、黑麂、长叶榧、铁线蕨、棕头鸦雀、葫芦藓、蜈蚣、红嘴蓝鹊、水绵、百足虫、华南兔、田螺、树蛙、蚯蚓、蝗虫、水杉、蝴蝶、银杏、野猪、五步蛇。
)(任务一:生物分类)(师)先,想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的知识将这些生物分分类。
课前同学们都已经做预习了,那么在预习中有没有哪一种或哪几种是有困难呢?现在提出来我们一起来解决。
(生)提出疑难问题(师)让其他学生解决。
(千年紫藤王、井栏边草、地钱、黑麂、长叶榧、磐安樱图片)(师)好的。
同学们在预习过程中碰到的疑难我们都已经解决了,接下来哪位同学能给我们展示一个较为完整的分类呢?(生)学生回答分类结果。
(师)教师根据学生的分类结果,点评并小结(任务二:列检索表)(师)我们已经将所列的生物进行了一个很完整的分类。
同学们能不能根据刚才的分类依据列出一张生物二歧检索表呢?哪位同学来说一下应该怎么列这张表。
(生)…………………………………………….(师)这位同学列的对不对/ (生)对(任务三:知识点梳理)(师)非常好.我们可以根据以上的分类依据列出一张二歧分类检索表.然后再利用这张检索表对我们学过的各类动植物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复习.(师)好接下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梳理.先给大家5分钟时间小组内准备一下.(生)小组准备(生)小组展示(师)评价、小结、学生互相评价。
【新】青岛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常见的动物》附反思含板书设计和记录表
引导: ⑴通过观察烟的流动来体会空气的流动情况。
⑵通过吹点燃的三支蜡烛火焰的变化,观察空气的流动。
师:每组选择你们喜欢的实验去研究,有观察就要有记录的,把你观察 的现象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师:我们开始吧! (师巡视指导)
师:通过研究我们观察到了空气的流动现象,我们身边的空气一直都在 流动着,因为它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是透明的气体,所以我 们平时看不到,但是我们可以感受的到,也可以借助别的物体观察到空气 的流动。
(三)、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到的知识。 学生回答。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一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
《常见的动物》》板书 说一说它们的名称,找一找它们的特征
大熊猫 小鸟
金鱼 蝴蝶 青蛙
兔子、蝗虫、麻雀:地上 说一说,这些动物生活在哪里
鱼、虾、海豚:水中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八、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前前后后的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的过程,我收益非浅, 也深刻认识到了在教学中及时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会使我逐渐形成自我反 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 ,我将通过不断反思和努力学习的态度,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
二、说学情
一年级学生对于动物的认识仅限于知道名称、了解大体的外部特征, 但是不能系统的认识,活动的经验基础和团队意识薄弱,思考问题的逻 辑性和全面性有待提升,但是他们对科学探究欲望十分强烈,并能积极 参与到探究之中。在老师的细心引导下,学生能够展开对常见动物特征 的探究。
初中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2.4常见的动物 教案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能说出五大类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描述其形态和生活习性;学会使用简单的动物检索表,并练习编制简单的检索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生物的形态构造与它的功能、生活环境相适应,感悟动物的进化方向。
2、过程与方法:从学生熟悉的动物着手通过讨论归纳五大类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通过猜游戏活动和检索表的学习,领悟逐级分类的思想,培养学生敢于提问、猜测、推理、交流和归纳的能力,逐步形成质疑、反思的科学思维习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活动中,一方面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保持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培养学生敢于依据客观事实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听取和分析不同的意见,并能根据事实修正自己的观点,初步养成善于与人交流,分享与协作的习惯,形成尊重他人的意识。
2学情分析课标要求,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原有知识、经历及心理、生理特点。
初一的学生虽对动物世界感兴趣,喜欢表现自我;但好动,注意力易分散。
通过前面的学习虽对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有所了解,但要完全内化成自己的东西,还有一段距离。
考虑到学生根底可能不错,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更为了表达生物形态构造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在本节课中补充了变态发育,双重呼吸的教学。
3重点难点理解区分五大类脊椎动物的主要分类特征。
能自制和利用简单的检索表。
4教学过程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一〕、出示鲫鱼、青蛙、乌龟、鸽子、兔子五张图片教师:问题一你所熟悉的这五种动物有哪些共同特征?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脊椎动物。
问题二请你从生活环境、体表特征、运动器官、呼吸器官、体温是否恒定、生殖发育等方面去分析这五种动物的不同点?学生可结合书本,分组〔课前事先分好〕讨论并填写在任务单上。
〔约5分钟〕〔二〕学生分组答复,呈现成果〔约20分钟〕生:第一组选一名同学归纳鲫鱼的特征。
师:具有像鲫鱼这种特征的动物称为鱼类。
师:请同组同学答复以下问题一:鱼类有哪些形态构造特征是与它的水生生活相适应的?为什么这样认为?问题二:你还知道哪些鱼?问题三:请举知名字里没有鱼却属于鱼类的动物,名字中带有鱼而不是鱼类的动物。
常见的动物教学反思
常见的动物教学反思在教学常见的动物这一课程后,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
这一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各种不同的动物,培养他们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通过这次教学实践,我发现了一些成功之处,也意识到了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成功的方面在于教学内容的设计。
我选择了多样化的动物作为教学对象,包括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昆虫等,让学生能够接触到广泛的动物类型,拓宽了他们的视野。
在介绍每种动物时,不仅讲解了动物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还融入了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和实例,使得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图片展示、视频播放、实物模型等多种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动物的特点。
例如,在讲解鸟类的羽毛时,我展示了不同鸟类的羽毛标本,让学生亲手触摸,感受其质地和结构。
这种直观的体验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
同时,我还组织了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们分享自己对动物的观察和了解。
通过交流,学生们能够从彼此的经验中学习,培养了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然而,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是在时间分配上不够合理。
某些动物的讲解过于详细,导致后面的部分内容匆忙带过,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消化和思考。
例如,在讲解哺乳动物时,花费了过多的时间介绍大型哺乳动物,而对于小型哺乳动物如仓鼠、兔子等只是简单提及,使得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
二是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不够。
在课堂提问和讨论中,积极参与的总是那几个学生,而一些性格内向或者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参与度较低。
我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导致这部分学生可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掉队。
三是教学评价不够全面。
主要以课堂提问和作业的方式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小组合作的情况以及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评价不够重视。
针对以上问题,我制定了以下改进措施。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精心地规划教学时间,确保每个知识点都能得到恰当的分配。
常见的动物幼儿园教案反思
常见的动物幼儿园教案反思动物是幼儿园中常见的主题之一,通过动物主题的教学,可以帮助幼儿了解不同的动物,培养亲近自然的兴趣。
在动物主题的教学中,教案的设计至关重要,下面我将对几种常见的动物幼儿园教案进行反思。
1.狗狗是最好的朋友教案的内容有狗的基本特征、习性、喜欢的食物等。
通过观看图片、听教师讲解和唱儿歌等方式进行教学。
反思:这个教案的内容基本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但在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兴趣上,可以更加多元化一些。
可以增加一些游戏环节,比如通过模仿狗的叫声、跳跳舞,让幼儿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狗狗的特点。
2.小猫爱吃鱼教案的内容主要是介绍猫的特点、喜欢的食物、生活习性等。
通过观察图片、听教师讲解和观看小猫的视频等方式进行教学。
反思:这个教案的内容基本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但在教学方法上可以更具体一些。
可以请来一只真实的小猫,让幼儿亲眼看到小猫的行为,用手摸摸小猫的毛发,感受小猫的温暖。
这样可以更直观地引起幼儿的兴趣,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进来。
3.小鸟会飞教案的内容主要是介绍鸟的特点、飞行方式、生活习性等。
通过听教师讲解、观察图片和观看小鸟的视频等方式进行教学。
反思:这个教案的内容比较单一,可以更加多元化一些。
可以设计一些手工制作活动,比如让幼儿用彩纸剪成小鸟的形状,然后用线串起来,做成一个小鸟的挂饰。
这样既可以增加幼儿的动手能力,又可以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小鸟。
4.大象的鼻子很长教案的内容主要是介绍大象的特点、生活习性、鼻子的作用等。
通过观察图片、听教师讲解和观看大象的视频等方式进行教学。
反思:这个教案的内容比较少,可以进一步丰富一些。
可以设计一些与大象相关的游戏,比如模仿大象的走路姿势、用身体动作模仿大象的鼻子等。
这样可以增加幼儿的参与度,让他们更加活动起来。
总结起来,常见的动物幼儿园教案在内容上可以更加多元化一些,可以通过增加游戏环节、手工制作活动等方式让幼儿更加主动地参与进来。
在教学方法上,可以使用真实的动物或者模仿动物的行为,让幼儿更有体验感,更加深入地了解动物的特点。
常见的动物幼儿园教案反思
常见的动物幼儿园教案反思1. 熊猫教学目标1.认识熊猫的外貌特征。
2.学习熊猫的生活习性。
3.培养对熊猫的爱护意识。
教学过程1.观看熊猫的图片和短视频。
2.教师介绍熊猫的外貌特征,并指导幼儿把熊猫的形象用简笔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3.教师介绍熊猫的生活习性,如吃竹子、睡觉等,并引导幼儿模仿熊猫的动作和发出的声音。
4.组织幼儿进行制作熊猫手工活动,如画熊猫手绢、做熊猫面具等。
5.最后进行简单的反思和评价。
教学反思这个教案的教学过程相对单一,并缺乏实际观察与体验的机会。
下一步可以引导幼儿到动物园、野生动物保护区等地,现场观察熊猫,以更生动的方式让幼儿理解熊猫的生活习性,并加深对熊猫的认知。
2. 爪哇犀牛教学目标1.认识爪哇犀牛的外貌特征。
2.学习爪哇犀牛的生活习性。
3.培养对野生动物的爱护意识。
教学过程1.观看爪哇犀牛的图片和短视频。
2.教师介绍爪哇犀牛的外貌特征,并指导幼儿把爪哇犀牛的形象用简笔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3.教师介绍爪哇犀牛的生活习性,如喜欢吃草、它们场地很大、喜欢在沼泽地和草地上活动等,并引导幼儿模仿爪哇犀牛的动作和发出的声音。
4.分组让幼儿制作有关爪哇犀牛的手工活动,如剪纸、小风筝等。
5.最后进行简单的反思和评价。
教学反思这个教案缺乏更具有挑战性的活动,不能够完全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兴趣。
可以组织幼儿运用所学知识,自由地创造属于自己的爪哇犀牛世界,如搭建一个爪哇犀牛的家庭、制作更大且形态多样的手工等。
3. 象教学目标1.认识象的外貌特征。
2.学习象的生活习性。
3.培养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
教学过程1.观看象的图片和短视频。
2.教师介绍象的外貌特征,并指导幼儿把象的形象用简笔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3.教师介绍象的生活习性,如象的肌肉和肚皮是做为保护和维持降温的、喜欢吃不同种类的植物等,并引导幼儿模仿象的动作和发出的声音。
4.分组让幼儿制作象的手工活动,如彩泥象、画象等。
5.最后进行简单的反思和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常见的动物日期] 执教人
教学目标1、理解分类在生活中存在的广泛性,简单的会对身边的事情进行分类。
2、理解“分类必须依据一定的特征逐级进行”这一分类策略。
3、说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分类标准及相关的代表动物的名称。
4、说出五大类脊椎动物的分类标准及相关的代表动物名称。
5、看到动物,会根据分类标准进行归类。
重点难分析1、贯穿这堂课的是分类的思想,让学生带着这个思想去学习脊椎动物的分类,是本堂
课的重点。
2、脊椎动物的逐级分类通过学生按兴趣进行小组研究,然后班级交流的形式进行归纳,
老师把握主线的方法进行学习。
3、难点在于学生能否把五大类脊椎动物的特点转化为一种逻辑判断的依据,有条理的
去理解动物的分类。
课程
资源的准备与开发课件的收集和制作,视频的效果会比图片更好。
游戏的改编,游戏在全班进行,那种是或不是的异口同声的效果更有玩头。
分类方法的突出和强调,中西方对于分类思维的差异的介绍。
教学预设调控对策
【引入】生活中的分类思想:
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把整个自然界进行了分类,分成了生物和非生物。
那么分类到底是什么概念,在我们的生活中哪里需要让我们去分类呢?先来看一个例子:
无论是逛超市还是逛商场,我们总能很快的找到自己想要买的东西。
除了指示的标志外,对于商品的分类也是非常重要的,请尝试对以下商品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名称以及分类的理由。
SONY摄象机、PARK钢笔、奥迪四驱车、德芙巧克力、飘柔洗发水、雅戈尔西服、舒肤佳香皂、长虹彩电、罗蒙衬衫、LG冰箱、电子狗、阿咪奶糖、FUJI数码相机、广博笔记本
学生思考个别补充回答完成。
分类思想不仅仅在学习过程中用到,在生活,也到处存在,这里从身边的分类引入,让学生更亲密的感受分类思想。
一些商品原本是洋品牌,考虑到支持国货,改成了国产品牌。
问: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要进行分类?根据什么进行分类呢?
如:交通工具,人,我们课桌里面的东西……等等,似乎所有
的东西都需要分类,都已经被我们根据事物的特征分类过了。
问:那既然分类在我的生活中应用这么广泛,我们分类的意义
是什么呢?
答:让我们的生活变的更有条理,更容易认识、发现、研究事物等等。
同样在生物界里面,在动物界里面,我们也都要进行分类,这样我们才能更容易,更好的认识动物世界。
但在分类之前,我们先得进行仔细的观察和研究,了解动物具有什么特征,再根据这些特征进行分类。
一、动物的分类:
1、看课件,仔细观察,并思考这四种动物分别具有什么特征?
看哪组观察的仔细,想到的多。
2、举例:根据水生还是陆生,分为水生动物和陆生动物;根
据有没有羽毛,分为有羽毛的动物和没有羽毛的动物。
3、学生举例,说出分类的理由,并对这种分类方法进行命名。
(逐级分法在讨论时进行引导,分两级)
大家都有自己的各种不同的分法,也就是说,分类的标准不一样,分类的结果也不一样。
我们前面学过,人们为了统一的认识这个世界,设立了各种标准,同样,我们的分类也有标准——林耐分类法。
根据体内有无脊椎骨,可以将所有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那这堂课先来研究一下脊椎动物。
【补充】
说明中西方对于分类的思维差异,激励更仔细的观察,更深入的去思考。
二、脊椎动物的分类:对于人的分类,学生可以很好的进行。
分类的意义学生可以很容易的得出。
从生活自然地引入到学习动物分类。
通过视频观察,让学生对这四种动物有更形象的认识,因此对于按特征逐级进行分类,能提出更多的观点。
强调“标准”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性。
中西方文化差异课堂上没有引出,有争议。
原意是想让学生能对思维方式有个感性的反思。
在讲脊椎动物分类的时候,因为教材内容较多,而且很多都可以通过自己看书得出一些动物的分类特征,加上理科创新班的学生的素质,就采用了“框架式教学”从课堂的效果看,学生
读P36图,观察分析四种动物的脊椎骨和脊柱(由脊椎骨组成),然后摸自己背后的脊柱,感受小块的脊椎骨——>>我们人也是脊椎动物。
列举更多的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站起来分别回答)
脊椎动物根据它们的形态特征不同,可以分成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等几大类。
下面,大家就一起一边看书,一边来研究一下各种脊椎动物的形态特征有什么特点。
全班分成6个小组,其中5个小组来研究5种脊椎动物,另一组统观全局,把各种脊椎动物联系起来,分析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最后的讨论交流中进行补充。
在观察的过程中,各小组要完成各类动物页面上的问题和思考题,小结的时候先说明特点,然后交流问题。
(同时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
5分钟后,开始交流。
第一组讲鱼类,第二组讲两栖类,第六组归纳前两组的共同点;第三组讲爬行类,第六组归纳前三组;第四组讲鸟类,第六组归纳前四组;第五组讲哺乳类,大家一起归纳脊椎动物的特点。
(这里在分组的时候可以随意一点,完全可以按照学生的兴趣体电让他们自己进行选择搭配。
但考虑到课堂不至于太乱,还是以附近为主。
)
老师逐级分析框架图,强调按特征逐级分类的特点。
然后给时间让学生对这个框架图进行认真的分析,完成前面本小组没有参与的其他类的思考题和讨论题。
三、一起猜:你最喜爱的脊椎动物
P42。
找出一种你最习惯的脊椎动物,然后归纳这种动物的特征。
然后请小组里的同学向你提5个问题,如图2-18,看提问的同学能不能猜到你最喜欢的动物。
然后派几名代表上来,下面同学说出一种动物,然后写在黑板上,上来的同学面对大家,问大家问题,大家只能回答是或不是,有或没有,对或不对。
看上来的同学能不能猜出。
通过自己选择、讨论,然后小组交流,提问的过程后,对于脊椎动物分类特征的接受还是可以的。
尤其是提问的时候擦出很多火花。
同时老师牵着主线,让学生感受到逐级分类的原因和意义。
从课堂情况看,这个游戏是有趣,这里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要求较高,如果这个游戏能放在下节课,效果应该会更好一点。
这个游戏可以作为课堂的一个小结,看看是否已经建立了一个比较清晰的结构图。
从生活引入,然后再让学生走向生活,经常的提醒对生活的观察,学生会有课堂上没有的收获。
老师在一边提醒,从脊椎动物按特征逐级进行分类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逻辑的思维推断。
四、课后练习
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你能看出它怎么进行分类的吗?你可以提出更好的分类方案,让它对我们的生活更有帮助吗?
作业本相关题目,对于班级学生的分类,可以找时间进行统一的调查。
轶事记录本堂课有三个最亮点:
1、学生在对人进行分类的时候,此起彼伏,能从性别、年龄、高矮、胖瘦、戴不戴眼
镜等等进行分类,进行了彻底的自由发挥。
2、学生在讨论后进行全班交流时,不同小组提出的问题很多,更精彩的是回答的同学
表现更出色,他们的课外知识甚至超过了老师。
3、在做游戏时,全班的氛围非常好,下课铃响了,学生还要再来一次。
课后反思
课前,通过网络参考了不少国外的教学模式,对于生活中的分类思想的教育,汲取了一些想法。
同时结合脊椎动物分类这个重点,运用框架式教学,基本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因为是理科创新班,学生的学习态度好,能很好的配合老师,如果换成其他班级,那本节课的教学肯定要进行不小的调整。
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老师引导在本节课中充分的反应了出来。
但由于内容教学,时间比较紧张,课后需要学生花时间对脊椎动物的分类进行巩固。
最后要求学生将观察生活坚持到底,做到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