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教案公开课教案优质课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上册《望天门山》优质课教学设计
优质课教学设计——《望天门山》一、教学目标1.了解《望天门山》这首诗歌的背景、作者和主题;2.掌握生僻字“碧”、“琳”、“落”、“川”、“峦”的读音及意义;3.通过阅读和分析诗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欣赏能力;4.提高学生朗读诗歌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诵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望天门山》的背景、作者及主题并分析诗歌结构;2.难点:掌握生僻字的发音和意义。
三、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教师用幻灯片展示《望天门山》的全文,引导学生从标题和字词中了解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2. 了解背景和作者(10分钟)教师通过图文并茂的幻灯片,向学生介绍《望天门山》的作者李白、写作背景等相关知识。
学生分组阅读、理解并展示幻灯片上相关的历史及文学背景信息。
3. 学习生字(10分钟)教师鼓励学生勇敢尝试学习生僻字,掌握生字发音和意义。
提示学生掌握好相关的技巧,包括: * 判断生字的部首及其位置; * 细品生字的结构和意义。
学生通过组内或个人学习方式完成相关练习,鼓励个人表演及组间比拼。
4. 分析诗歌结构(15分钟)教师给出每个篇章的大意,让学生先自主阅读了解,发现每章最后一句都是什么?学生自主分组对每一章节进行诗歌梳理、分析和解读呈现。
梳理后的幻灯片展示。
5. 朗读诗歌(10分钟)教师通过讲授韵律及配合课件对每个篇章的韵律进行分析,让学生掌握韵律及诗歌节奏。
激发学生的朗诵兴趣,让学生诵读《望天门山》的每一个篇章,关注节奏和声音,加深诗歌的理解和自然朗读的水平提升。
6. 诗歌图像创作(10分钟)学生自由选择一篇小练习,利用素材学会利用诗歌语言表达图像概念。
画出自己对于诗歌的感悟和对图像的自然表达。
7. 课堂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方式,发问学生是什么让自己感到最有所收获,哪些部分感到最困难,以及希望在之后的教学中能有哪些改进。
四、教学手段1.幻灯片;2.课件;3.组内或个人学习方式完成相关练习;4.朗读、对话、互动形式;5.诗歌图像视频创作。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望天门山》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望天门山》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教学目标1,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智能目标).2,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情感目标).3,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读懂诗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4,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三,四为技能目标)二、教案设计(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让学生自由诵读已学过的古诗,说说认识的诗人.这样可为后续学习营造氛围,激发学习的积极性.2,简介作者李白(著名诗人),导入新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二)明确目标,尝试学习.1,尝试学习,开动脑子积极思维,理解能独立学懂的知识,并发现疑难.2,展开想像与联想,会把文字信息转化为画面,初步进入意境,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三)引导学生逐词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A—扶学生学习第一句,初步掌握学习方法.1,先运用不同手段突破断,开,回,出,来这几个难懂词的意思.(注:断,开,回,出,来联系实际,展开想象法.)2,指导学生串讲句意:天门山被长江撞断,浩浩荡荡向东流去.3,教师指导学生想象——天门中断楚江开写出了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长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在作者笔下,长江仿佛是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破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4,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句意.(这样扶着学生,其目的是为了在方法上教学生如何学.)B—半扶半放引导学生学习第二句.1,指导学生看教学图,启发想象,训练回这个教学难点.2,让学生试着自己串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3,指导学生开拓想象——碧水东流至此回又反过来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长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汹涌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一个回字,翻滚抛掷,变化无穷境界全出.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C—放手让学生自学三,四句.1,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学习,然后汇报,2,教师了解反馈,及时纠正.3,再一次提示学生展开联想——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远望天门两山所见的雄姿,下句则点明望的立脚点和诗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是日边来的一片孤帆.一个出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当孤舟顺流而下,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舟行过程中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诗人的喜悦之感.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远客自当更加兴味十足.孤帆一片日边来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D—串讲全诗意思,进一步加深理解诗句的.意思.《望天门山》一句一个画面.在诗人笔下,山,灵秀;水,矫健;帆,潇洒,无须刻意修饰,全天然巧成.这种白描的手法使这首诗清新,明丽.更令人称奇的是此诗题为望天门山,而在诗中却无一个望字.但你去慢慢揣摩,细细体味,就会发现每句诗中都隐含望的神韵.(四)品味想象,欣赏意境.(欣赏意境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1.紧扣词句.让学生读全诗,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提供像,简直等词帮助学生描述.)2.想象画面法.提示:在舟中望天门山.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进一步强化了词义句意的理解,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让学生在品味词句,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五)指导诵读诗句.1,学生尝试,获取体验.(读读看,语句这么美,怎样才能读得美呢)2,学生汇报,教师归纳,教给方法:a—读出节奏感.b—分辨重音区别语调划分节奏3.改变形式,反复诵读.(范读—→齐读—→个别读—→小组读—→背诵)2、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望天门山》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自读自悟、小组合作,体会诗句含义。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上册《17 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优质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36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上册《17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
案
【名师授课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书写“断、楚”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诗句中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
默写《望天门山》。
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是体会诗文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1课时
【课时目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教学设计4.听师范读,关注“楚江开”“日边来”压ɑi韵。
5.学生各种形式的练读。
(1)做手势读(2)叠读(3)男女生读一句,全班齐读。
还要读出它的韵律美。
4.教师范读。
引导学生关注“楚江开”“日边来”压ɑi韵。
5.学生各种形式地练读。
(1)教师用手势提示诗句的节奏起伏,学生做手势读。
(2)叠读,感受古诗的韵味。
提示:读古诗的方式有很多种,今天,我们来尝试叠读,怎么读呢?就是你们每读一句,老师重复后面的三个字。
(3)男女生各读一句,全班齐读后两句。
好停顿。
能运用多种形式的读好古诗活动意图说明:优秀诗作是文化经典,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血液。
学习古诗,首先必须会读。
朗读先于义理,需要放声读。
熟读成诵,是习得古诗之道,是培养、呵护民族精神之道。
环节三:借助注释读,抓关键字词想象画面(指向目标1,2)1.默读古诗,用笔圈出每一句都写了什么景?预设圈画: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2.结合注释,了解“天门”“青山”都是指“天门山”,“楚江”“碧水”都是指“长江”。
3.学生思考:眼中的天门山是怎样的山?眼中的楚江又是怎样的江?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学生汇报4.根据“断”,想象天门山是怎样被分开的?说说脑海里出现的画面。
预设:天门山被江水的气势给冲断了,被像刀子、像斧子的波涛给冲断了。
1.理清景物,整体感知。
(1)同学们,一首诗就像一幅画。
如果这是一幅画,那画里画了什么呢?现在请大家默读,找一找每一句都写了什么景,用你的笔圈出来。
(2)结合注释,了解“天门”“青山”和“楚江”“碧水”各指什么?2.抓关键字词想象画面。
(1)引导:同学们,前三句诗从不同的角度写了天门山、楚江,你眼中的天门山是怎样的山?你眼中的楚江又是怎样的江?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2)聚焦“断”“开”想象画面。
①根据“断”的构字特点想象画面。
这是“断”字的小篆,左边是一把刀把两束丝完全剪断,右边是一把锋利的斧子。
三年级《望天门山》教学设计(通用11篇)
三年级《望天门山》教学设计三年级《望天门山》教学设计(通用11篇)《望天门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年)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望天门山》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参考!三年级《望天门山》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情感朗读,感悟诗境。
教学准备:自制演示文稿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出示各种字体的“山”及《望天门山》的草书作品,初步感知书法魅力。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你们爱游山玩水吗?都去过哪些山?2、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祖国大好河山看不完、道不尽。
有一位唐代诗人,他游历了许多名山古川,写下了千余首流传千古的诗歌,被人们称为“诗仙”,又被称为“游侠”。
他就是——李白。
(板书)3、出示课件(《望庐山瀑布》《游泰山》),读后揭题:他还去过一座山,山名就在刚才那幅字里,看得出是去哪座山吗?(师板书:天门山)4、今天,就让我们随大诗人李白去望天门山。
(师板题)释题:“望”就是看,那么李白在这儿望到了什么,又是在什么位置望的?让我们去诗中寻找答案吧!二、读通诗文,初悟诗意1、学生自读古诗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正音,强调:“中”是个多音字,“中断”就是“中间断开”的意思,因此在诗中读第一声。
3、教师范读,学生评议。
4、学生自由练读,读出节奏。
5、指名读。
6、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
如果说这首诗是一幅画,画里都有些什么呢?7、再读诗,画出诗中写景的词语。
8、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天门、楚江、孤帆、日。
)三、绘画想象,感悟诗境1、请同学们再去读读诗句,想象这些画面。
2、谁愿意用朗读和大家分享自己想象的画面?3、诗画诗画,诗画不分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当一回小画家,把诗人所看到的景象画下来。
首先,你认为天门山是怎样的山?你是如何感受到的?4、是啊,名为天门,必为天之门户也。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公开课教案第【1】篇〗一、课前:读有关长江的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唐杜甫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明杨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宋苏轼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唐白居易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宋辛弃疾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宋柳永这些诗有什么特点?通过读诗,长江在你的眼里是怎样的?二、开课:1、书法欣赏(课件出示《望天门山》书法作品)2、让学生猜是哪一首诗?3、这幅书法作品好不好?三、默写古诗〈望天门山〉1、师生同默;2、简介李白;3、结合诗歌的注释,读诗,问:你读懂了什么?4、再读,问:这首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四、评读1、课件出示世人对这首诗的评价;2、诗里哪些地方表现了这种气势?3、指导学生读出这种气势。
五、品读1、由乾隆皇帝的评价引入。
2、“碧”的品读;3、“孤帆”的品读,插入《李白是个怎样的人》材料六、拓读李白的诗〈天门山〉和文〈天门山铭〉〖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公开课教案第【2】篇〗课前唱《赶海》。
师:同学们《赶海》唱得非常动听,我想请同学背首诗怎么样?谁会背杜甫的《绝句》?(许多学生表示不会背,最后一名女生完整背出。
)师:真不错。
咱们学了古诗就要记住它。
师:咱们做个游戏,刚才咱们唱了《赶海》,我们现在把诗的词填到旋律中去。
谁能用《绝句》的词来唱唱《赶海》会吗?生:不会。
师:那你来唱《赶海》,我来唱《绝句》。
(学生唱一句《赶海》,老师唱一句《绝句》)师:有意思吗?我们会不会唱《让我们荡起双浆》?(师生一起唱。
)师:用这首歌咱们来填填词,我们一起把《绝句》的词填到这首歌里面,老师开头,你们慢慢跟着哼。
(师生一起唱)师:有意思吧!好!,我们下课再来。
[有新意!不但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情绪,拉近了师生距离,还让学生明白了古诗不但能吟诵还能唱。
]一、导入1.引出课题,板书课堂,理解课题。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优秀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优秀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优秀教案第【1】篇〗一、教材简介本课文是三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古诗,李白的《望天门山》,我略去其中的写字和识字环节,和大家探讨的是如何更好地学习古诗。
我确定本首诗的教学目标是: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感情,热爱祖国河山2、能正确朗读、会背诵3、感受语言,积累语言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法如下:二、层层深入,图文结合(教法)我把学习由浅入深,板画与古诗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真正领略古诗的风采。
学生该如何有效学习呢,可以概括为三、读中感悟,感悟促读(学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边读边感悟,感受到的内容用读来表达。
具体该如何操作呢?下面我简介教学流程(一) 导入(背景导入)我觉得这样可以更好的理解诗的内容。
我这样给学生介绍,李白25岁时,离开四川去洞庭湖游览,接着他乘船顺江向东,在经过安徽省涂县的东西梁山时,看到滚滚的长江时,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李白当时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呢?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李白的这首《望天门山》此时板书课题(二)层层深入展开教学(1)读熟扫除障碍首先,让学生把诗读正确、流利,扫除生字障碍。
师:我们用两分钟的时间把这首诗读熟,放手让学生自由读,在读熟时,我接着引导学生读懂(2)读懂理解诗句意思在理解诗句意思时,学生读一句,教师板画一处,诗图结合,诗句的意思全在图中,一目了然。
这时再引导学生读诗,这次学生的感受一定和第一次不一样。
师:同学们看这首诗的四行两句,谁能读出不同语气,在学生的朗读中就会体验到第一句中长江的雄浑、辽阔、汹涌。
也体验到了第二句中那撒满夕阳的辽阔的长江中,那孤帆一点的绮丽、洒脱。
引导学生用各种形式朗读。
(3)品读感受语言的奇妙这是教学的难点,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很高的要求,我觉得这么好的语文素材,这么优秀的文化瑰宝,如果不利用好,太可惜了,但又不能强加给学生。
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是这样设计的,我让学生在不同的字下点上重音,然后朗读体会,谈自己的感受。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教学设计第1篇】知识目标:1、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能力目标:1、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的能力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感悟品味诗中表达的意境。
教具准备:《望天门山》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了解诗人,导入课题1、同学们,你们知道诗人李白吗?你会背诵他的哪些诗呢?(指名背诵)2、看来,大家都很喜欢李白。
那你对他有多少了解呢?(学生根据课前查找的资料回答),师出示课件1。
3、这节课我们再学习他写的一首诗歌:《望天门山》》。
当年25岁的诗人李白朝气蓬勃,乘舟沿江而下,欣赏到天门山雄奇秀丽的景色,诗性大发,作下了流传千古的《望天门山》一诗。
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同学们跟随大诗人李白一起去游览长江,欣赏天门山那美丽的景色吧!(板书课题)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播放朗读课件,听诗歌朗读。
2、多媒体显示自学要求(齐读):(1)把诗读正确、流利。
(2)结合注释,了解诗意。
(3)提出自己的疑问。
3、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4、小组里交流、讨论疑难问题。
5、展示学习成果。
(1)谁来读读这首诗?(2)说说你在刚才的学习中知道了什么?(学生汇报)(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教师通过点拨、提示、借助课件等方式引导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三、朗读古诗,品味诗境,体会诗情师:理解了这首诗的内容,我们怎样去有感情的朗读呢?(生自由发言)师归纳:这首诗应该用高昂、奔放的情感去读,才能读出天门山的豪迈气势。
(播放《望天门山》朗读课件)师: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的朗读,在朗读中品味诗的意境,体会诗的情感。
生:齐读—→个别读—→小组读—→扮演角色读(模仿古人诵读古诗)—→配乐朗读师:这么美的古诗,你们能背一背吗?(学生背诵古诗)四、课时小结,课外拓展1、诗配画: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情感朗读,感悟诗境。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你们爱游山玩水吗?(生激情高昂的说太爱爬山了)都去过哪些山?(指生说:泰山,梁山,赤眉山,黄山,五莲山......)2.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祖国大好河山看不完、道不尽。
有一位唐代诗人,他游历了许多名山古川,写下了千余首流传千古的诗歌,被人们称为“诗仙”,又被称为“游侠”。
他就是——李白。
(板书)指生介绍李白,然后出示资料。
3.他还去过一座山,看得出是去哪座山吗?(师板书:天门山)介绍天门山。
4.今天,就让我们随大诗人李白去望天门山。
(师板题)释题:“望”就是看,那么李白在这儿望到了什么,又是在什么位置望的?让我们去诗中寻找答案吧!同学们,请问你们知道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吗?出示资料。
二、读通诗文,初悟诗意1.学生自读古诗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正音,强调:“中”是个多音字,“中断”就是“中间断开”的意思,因此在诗中读第一声。
3.教师范读,学生评议。
4.学生自由练读,读出节奏。
5.指名读。
6.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
如果说这首诗是一幅画,画里都有些什么呢?7.再读诗,画出诗中写景的词语。
8.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天门、楚江、孤帆、日。
)三、绘画想象,感悟诗境1.请同学们再去读读诗句,想象这些画面。
2.谁愿意用朗读和大家分享自己想象的画面?3.诗画诗画,诗画不分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当一回小画家,把诗人所看到的景象画下来。
首先,你认为天门山是怎样的山?你是如何感受到的?4.是啊,名为天门,必为天之门户也。
(师板画天门山。
)诗中哪一句写到这天门山?(出示第一句)5.传说中这天门原是闭合的,只因一把利剑以不可抵挡之势将它劈开。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望天门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望天门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课题17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课时学校授课班级授课教师学习目标1.认识“亦、宜"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抹、磨”,会写“断、楚"等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望天门山》。
3.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学习重难点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对于韵文的学习有一定难度,但他们有了一定的学诗经验,会对本诗的学习、理解起到极大的作用。
儿童特有的表现欲望、探究需要、被认可的需要,教师应充分尊重并利用。
教学辅助1.多媒体课件。
2.学习任务单。
教学过程学习任务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语文要素1.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祖国河山”。
本单元围绕“祖国河山"这一主题编排了4篇课文:有描写山水美景的古诗《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望洞庭》;有表现海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富饶的西山群岛》;有描绘南国美丽风光的《海滨小城》;还有展现北国四季迷人景色的《美丽的小兴安岭》。
本单元旨在让学生领略祖国各地美丽的风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和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篇章页上呈现了诗歌形式的人文导语,饱含着对祖国的赞美与深情,配合表现壮美景色的插图,能引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
2.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关键句在文中一般起总起、过渡、总结的作用,多出现在一段话的开头、中间或结尾。
借助关键句,能帮助我们理解一段话的大意。
本单元的习作要素是“写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
这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一阅读方法在习作中的运用,形成了“由读到写"的学习路径。
3.新课导入。
中国是诗的国度,古诗作为我国悠久文化的宝贵遗产,深受大家的喜爱。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三首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古诗。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优秀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过程与方法: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读诗的兴趣,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情感朗读,感悟诗境。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朗读感悟法教学过程配乐,课前欣赏祖国山河美景。
一、问题导入,释题。
1. 孩子们,你们喜欢游山玩水吗都去过哪些风景优美的地方2.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祖国处处都有迷人的风光,三清山令人神往,长江风光无限旖旎,庐山瀑布气势磅礴,黄山云海云雾缭绕……祖国大好河山看不完、道不尽。
有一位唐代诗人,他也游历了许多名山古川,写下了千余首流传千古的诗歌,被人们称为“诗仙”,他就是——李白。
(板书)4.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他写的一首山水名诗——望天门山(教师板题,望天门山)就让我们跟随大诗人李白去望天门山,欣赏山水美景。
(教师板书:望)5.释题:“望”就是远远地看,那么李白在这儿望到了哪些美景呢让我们去诗中寻找答案吧!二、合作探究1.请同学们看清要求,自由读读古诗两遍。
(课件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谁来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读,正音。
3.初步指导读出诗的节奏。
4.根据手势,标画节奏。
5.师生合作叠读诗歌,体会诗歌一唱三叹之美。
三、展示交流1.感受诗歌的景美。
这诗中有歌,诗中还有画呢。
《望天门山》这首诗一句一景,就像一幅水墨画。
下面我们静静地默读一下,找一找每一句都有哪些景物,拿起笔圈画下来。
(课件出示要求:学生默读诗,边读遍圈。
)(指名汇报)2.巍巍天门山,滔滔楚江水,还有孤帆红日,这么美的景物,谁来读一读诗文3.学习第一、二句。
课件出示: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这句诗中哪个字最让你感受到天门山的气势(抓住断字感受江水的气势)当李白看到浩荡的楚江水劈山而去,不禁发出这样的吟诵(生读,读出气势)4.这样汹涌的江水,这样的气势,谁来读。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望天门山》公开课 教学设计 (部编版)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望天门山》,使学生掌握生字词,理解诗意,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培养朗读和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朗读、讨论、绘画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望天门山》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增强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1. 生字词学习:指导学生认读生字词,理解字词在诗句中的含义。
2. 诗意理解:引导学生理解《望天门山》的诗意,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3. 朗读与表达:指导学生朗读诗句,注意停顿、语气、节奏等,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4. 诗歌欣赏:引导学生从诗中描绘的景色中感受大自然的壮丽,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诗意,培养朗读和表达能力。
2. 难点:诗句的理解,诗歌情感的把握。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诗句、图片、视频等。
2. 学具:课本、笔、绘画用品。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大自然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生字词学习:指导学生认读生字词,理解字词在诗句中的含义。
3. 诗意理解: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形式理解《望天门山》的诗意。
4. 朗读与表达:指导学生朗读诗句,注意停顿、语气、节奏等,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5. 诗歌欣赏:引导学生从诗中描绘的景色中感受大自然的壮丽,培养审美情趣。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板书设计1. 课题:《望天门山》2. 生字词:天门山、楚江、断、开、流等。
3. 诗意理解: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4. 朗读与表达:注意停顿、语气、节奏等。
作业设计1. 朗读练习:家长监督孩子朗读《望天门山》,注意停顿、语气、节奏等。
2. 诗句理解:家长引导孩子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诗人的情感。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教学设计第1篇】1.学会本课1个生字2.了解每首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意境,和诗人思想感情,激发对祖国山河喜爱之情。
3.背诵第一首诗《望天门山》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诗中重点词语“断、开、流、回”2.体会诗中描绘的雄奇景象、3.背诵教学过程:一、指导预习(一)复习引入1.我们学过了许多古诗,谁能背诵一首你已学过的。
2.读一读《望天门山》这首诗,读准字音3.想一想哪些词语和诗句读懂了,哪些还不懂,把不懂的划下来。
(二)学生按要求自读(三)检查预习1.指名读《望天门山》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留给你的初步印象。
(感觉到这首诗描写了雄伟的长江,有一种豪放之情融入其中。
给人历历如眼前的感觉)(四)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如果较容易的问题,可以让其他同学回答,较难的重点的可以留在讲读时再解决)二、简介作者,理解诗题1.知诗人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幼年随父迁居绵州昌隆青莲乡,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和蔑视权贵的诗歌,现存近千首诗,他的诗歌色彩瑰丽,大胆想象,被称为“诗仙”。
2.解诗题望:看,往远处看。
天门山:今安徽和县与当涂西南的长江两岸。
望天门山:往远处看天门山。
三、朗读《望天门山》,理解诗句大意,在此基础上背诵下来。
1.先理解字、词意思,再讲诗句的意思,(抓字眼,明大意)(1)学习第1,2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天门:指点天门山。
中断:从中间割断。
至此回:到这里回旋。
(2)学生根据注释讨论句意(3)指名说句意(4)教师小结句意:天门山从中间割断,是因为奔腾的长江水从这里通过,清清的江水奔腾东流,在这里被峭壁阻隔而回旋激荡。
(5)学习第3、4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出:耸出来。
孤帆:单独一只船。
帆:船上风帆,这里代指船。
(6)学生根据注释讨论句意雄奇秀丽的天门以夹江对峙,拔地而起,在铺满红光的江面上,帆船轻捷而来。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望天门山》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望天门山》。
2. 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关键字词,如“断"、“楚”、“至"、“孤”、“帆"等。
3. 通过学习,了解并认识多音字“亦”、“抹"、“宜”等的读音和用法。
(二)过程与方法1.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讨论,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探索,理解诗歌内容,领会诗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 体会诗人李白的豪迈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中的关键字词,理解诗歌的意境。
2. 通过朗读和讨论,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培养学生的语感。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中的生僻字词和多音字的正确读音及用法。
2. 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深层含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激发兴趣与背景介绍通过媒体展示天门山的自然风光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其壮丽景色,激发他们对诗歌内容的好奇心。
简要介绍李白,强调其“诗仙"的美誉,以及《望天门山》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为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做情感铺垫。
2. 诗歌朗读与感受教师首先以饱满的情感朗读整首诗,注意语调和停顿,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邀请学生跟读,逐句模仿,教师及时纠正发音,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正确、流利地朗读。
3. 诗歌内容初步探讨提出开放性问题,如“你们看到了哪些景物?”“诗中的‘天门中断楚江开’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自由发言,鼓励他们表达对诗歌的初步理解。
教师点评学生的回答,适时引入诗歌的背景和李白的创作情感,为深入学习诗歌内容做铺垫。
4. 诗歌结构与意象分析引导学生注意诗歌的结构,如四句诗的布局,每句诗的节奏和韵律。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上册《17 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优质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03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上册《17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
案
【名师授课教案】
【课时目标】
1.会写“断、楚”等5个生字,正确读写诗句中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理解词义句意,掌握
古诗的学习方法,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3.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理解诗意,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4.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
意境。
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希沃白板【教学过程】。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上册《17 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优质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30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上册《17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
案
【名师授课教案】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词能力。
能联系上下文和结合注释图画,推想文中有诗句意思。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地朗读诗文。
能够在诵读中展开想象,领悟诗文的大意。
2.教材分析
三年级上册教材的第六组课文以“祖国河山”为专题,安排了相关4篇课文作为教学内容。
本单元旨在让学生领略祖国各地美丽的风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古诗词三首《望天门山》这篇古诗呈现了诗歌形式的人文导语,饱含着祖国的赞美与深情,配合着表现壮美景色的插图,能够激发孩子们的爱国情感。
3.学情分析。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上册《17 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优质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07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上册《17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
案
【名师授课教案】
【设计理念】
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在教学中本着“举字造形,读为主线想象画面、链接资料、文言共生、设境激趣。
”设计理念。
运用多媒体课件,使课堂充满灵动的气韵和优美的意境,让学生感知学习古诗的方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特体验,注重学生对古诗的积累,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及大好山河的热爱。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会写“断、楚”等5个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3、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读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能力目标:。
17《望天门山》(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17《望天门山》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望天门山》,理解并背诵诗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诗句的品读、想象、体会,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内容1. 作者背景:介绍诗人李白的生平及其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诗歌解析:解读《望天门山》的诗句,分析其意境、情感、修辞手法等。
3. 文化拓展:引导学生了解与《望天门山》相关的历史典故和文化背景。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正确朗读并理解《望天门山》的诗句,感受其意境和情感。
2. 难点:品味诗句中的意象,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录音、PPT、黑板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望天门山》的朗诵录音,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新授:结合PPT,逐句解读诗句,分析其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3. 互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
4. 练习:指导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望天门山》的艺术特色。
板书设计- 《望天门山》- 作者:李白- 诗句解析:逐句解读,标注重点字词- 意境与情感:描述诗歌描绘的景象,表达的情感作业设计1. 必做题:背诵《望天门山》,并默写诗句。
2. 选做题:结合诗句,画一幅描绘天门山的画作。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课堂上的互动和练习,观察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朗读水平。
2.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增加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注:本教案为简化版,实际教学过程中需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的核心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有效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以下是对“教学过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过程1. 导入- 情境创设:利用多媒体展示天门山的壮丽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为学生创造一个直观的感知环境。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优秀教案(精推2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优秀教案(精推2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优秀教案第【1】篇〗活动目标:1. 通过欣赏,让幼儿学会这首古诗,感受诗中的意境。
2. 培养幼儿对古诗文的兴趣。
活动准备:,音乐,图卡。
活动过程:一、导入,引出古诗1.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幅图,请小朋友看一看,图上画了些什么?2. 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你想到了什么。
?3. 从前李白老爷爷也到过这个地方,还写了一首诗,我们一起来听听好吗?4. 教师朗诵古诗。
二、结合理解古诗1. 你听到了什么?(幼儿说一句,师出示)2. 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懂呢?教师解释难解词。
三、学习古诗1. 跟着,变换多种形式朗诵古诗。
2. 幼儿人手一份。
3. 老师想考考小朋友,教师念一句,请你们找出相应的卡片。
4. 变换形式,可以找个好朋友玩这个游戏。
四、听音乐吟唱古诗,结束活动。
老师这儿还有一段很好听的音乐,我们跟着音乐来念这首诗,也可以跟着它一起唱,好吗?活动反思:本次教学活动中有三个环节我都运用到了,因为幼儿都是形象思维占主导。
活动开始我运用导入,很成功的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把幼儿导入到古诗的教学中去。
在幼儿理解诗歌的环节中,我利用四幅图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古诗内容,让幼儿能比较轻松的理解了古诗的含义,有了深刻的感悟,有感情地朗读便水到渠成了。
最后加入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环节,借助于让幼儿巩固朗诵诗歌,为最后的古诗吟唱打好基础。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优秀教案第【2】篇〗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神奇壮丽,感受作者豪迈的情感。
2.会读,会背两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含义以及诗中的字词。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包含的哲理。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目标1.会读会默写《望天门山》,了解古诗的大意。
2.让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神奇壮丽,感受作者豪迈的思想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1.引出课题,板书课堂,理解课题。
师:咱们先来认一个字,有点难度,因为是甲骨文。
知道什么是甲骨文吗?出示甲骨文天,门,山还有望的甲骨文,让学生边观察边猜。
2.学生齐读课题《望天门山》。
一块儿读课题。
(学生读课题。
)
读出向远处看的感觉。
(学生再读课题。
)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读古诗。
李白的《望天门山》描写了怎样的景物呢?翻开课本,自由读几遍。
注意字音读准确,节奏读清楚,读完了结合下面的注释和课文的插图想一想诗的意思。
读自己的。
(学生自读诗句,教师巡视。
)
指名读诗,纠正读音,找学生点评。
强调“至”是翘舌音,“此”是平舌音。
(学生跟老师学读“中断”、“至此回”)3.初步指导读诗。
谁再来读读这首诗?我们要听听字音读准了没有,节奏读清楚了没有。
指名读,指导学生朗读诗的方法
读得再慢一点,跟着老师的手势来。
(学生看老师的手势读古诗第一句。
)
我们一起看老师的手势读后三句,感受一下诗的节奏。
注意不要跑到老师手势的前面。
(全班学生看老师的手势读诗句。
齐读,读出节奏。
4.初步了解诗的内容。
下面我们静静地默读一下,找一找每一句都有哪些景物,拿起笔圈画下来。
(学生默读诗,边读遍圈。
)(指名汇报)
楚江、碧水、青山、孤帆、天门、日边。
诗中就是写了这些景物,“天门、青山”写的都是天门山,“楚江、碧水”写的都是楚江,前三句从不同视角反复写了天门山、楚江,最后一句写了远处的“孤帆、
日”,现在我们都是李白,让我们一起乘着小船去“望天门山”。
三、精读感悟。
1.学习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
(学生齐读古诗第一句。
)从中间断了。
就是从中间断了。
那我们一起来看看“断”的小篆写法。
(教师出示“断”的小篆写法)
中间是一把刀把两束丝全都剪断了,右边是一把锋利的斧头,就这个“断”字,你知道天门山是怎么断的吗?
在出示小篆“开”字
楚江把山都冲开了,你们感觉楚江怎么样?“汹涌”。
这样汹涌的江水,这样的气势,谁来读。
(指名读,再读,男生读,全班读。
)
2.学习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
“回”字非常有意思,它是象形字,在甲骨文里就是一个旋转的漩涡,它在字典里面有三种意思。
(教师翻开字典。
)谁给大家读一读?
一回旋2、二回转改变方向3、三返回。
回字在这里应该取第几种解释
对,是流到这儿改变方向。
你们知道天门山相聚有多远吗?老师告诉你们,据记载这两山相聚数公里,也就是江面宽十几里,这么宽的江面,这么汹涌浩荡的江水。
这天门山硬生生地让它们掉了个头,你觉得天门山怎么样?(雄伟)
3.学习第三句“两岸青山相对出”。
什么叫相对呢?(教师利用绘画帮助学生理解。
)
为什么是“相对出”呢?你们坐过船、坐过车没有?你想想车在路上开,两边的树、两边的景怎么样?同学讨论讨论。
我们一起来想象,这就是眼前的青山……(教师画图,帮助学生想象。
)
很高很高把后面的山都挡到了。
船行到这儿眼前一亮,啊!这两边的山景又扑入眼中,这就是“相对出”。
一个“相对出”化静为动。
李白就是远客,远客和青山四目相对。
你觉得李白这时的心情是怎样的?(高兴、激动)。
我见青山多妩媚。
来读出里面的激动。
(学生读本句。
)
这么高兴,这么激动的李白。
船行到这儿,他想对青山说什么?学生自由表达。
齐读,读出喜悦
3:孤帆一片日边来。
“日边”指的是什么地方?太阳快落山的时候。
太阳照在水面上什么感觉?
让我们合作读一读。
两岸青山相对出……生:孤帆一片日边来。
师:相对出。
生:日边来。
李白的心和山水融在了一起。
你认为此时的李白心情怎样?
愉快、激动、欣喜、兴奋。
让我们激动中带着欣喜再来读一读。
(学生齐读后两句诗。
)
配乐朗读,感悟情感
播放《望天门山》的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感受节奏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指名读,读出感情,读出韵律
全班齐读
拓展延伸
让我们一起当一回小画家,把诗人所看到的景象画下来(画中景物有青山、碧水、太阳帆船)。
2、背诵古诗。
搜集李白的其他古诗,阅读积累。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配乐诵读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