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早搏(行业调研)

合集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频发室性早搏1例报告

中西医结合治疗频发室性早搏1例报告

中西医结合治疗频发室性早搏1例报告【摘要】:频发室性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本文报道了一例患者,在中西医结合治疗下频发室性早搏明显减轻,心功能明显改善的病例。

1. 介绍频发室性早搏是指自窦性搏动后0.6s内出现的室性搏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

患者可出现心悸、胸闷、乏力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心源性猝死。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药物控制和射频消融。

在本例中,患者采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2. 病例报告患者陈某,男,45岁,因频发室性早搏伴有心悸、乏力等症状入院就诊。

患者既往体健,无明显诱因出现频发室性早搏,行心电图检查显示频发室性早搏,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显示室性早搏发作频繁,心功能降低。

入院后给予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但效果不佳。

3. 治疗过程针对患者病情,我们采用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

西医方面,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抗心律失常、改善心功能的药物治疗,并定期进行心电图和心功能检查。

中医方面,根据患者的中医辩证,采用中药调理患者的气血,改善心脏功能。

4. 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心电图检查显示室性早搏发作减少,心功能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在6个月的随访周期中,患者未发现室性早搏的发作,心功能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5. 讨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频发室性早搏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西医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心律失常,改善心功能;而中医药可以调理患者的气血,增强心脏功能。

在临床实践中,中西医结合治疗频发室性早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

6.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频发室性早搏具有显著的疗效,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这种治疗方法,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室性早搏定位诊断

室性早搏定位诊断
准确性。
个体化诊断策略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临床表现 ,制定个体化的诊断策略,选择
最合适的定位方法。
诊断与治疗相结合
在定位诊断的同时,考虑治疗措 施的选择和实施,为患者的治疗
提供全面的支持。
05 鉴别诊断与误区 警示
鉴别诊断思路及要点
病史采集
体格检查
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包括症状、既往病史 、家族史等,以排除其他可能导致室性早 搏的疾病。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年 龄、性别等因素,制定个 体化的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方案选择
β受体阻滞剂
通过阻断β受体,降低 心肌收缩力和心率,减 少室性早搏的发生。常 用药物如美托洛尔、比 索洛尔等。
钙通道阻滞剂
抑制钙离子内流,降低 心肌细胞兴奋性,减少 室性早搏。常用药物如 维拉帕米、地尔硫䓬等 。
室性早搏定位诊断方法
通过心电图、心音图、心脏超声等多种手段,结 合患者病史和临床表现,对室性早搏进行定位诊 断。
诊断准确率提高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室性早搏定位诊断的 准确率不断提高,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治疗方 案。
临床应用价值
室性早搏定位诊断对于指导治疗、评估预后具有 重要意义,尤其在心脏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 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抗心律失常药物
针对室性早搏的发病机 制,选择适当的抗心律 失常药物,如胺碘酮、 普罗帕酮等。
非药物治疗方法探讨
导管消融术
通过导管将射频能量传递至心脏特定部位,破坏异常兴奋灶,达到根治室性早搏的目的。适用于药物 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的患者。
起搏器治疗
对于合并心动过缓或长间歇依赖的室性早搏患者,可考虑植入起搏器进行心率调节。
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室性早搏

室性早搏

室性早搏室性早搏(或室性期前收缩),简称室早,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心律失常,指在窦房结冲动尚未抵达心室之前,由心室中的任何一个部位或室间隔的异位节律点提前发出电冲动引起心室的除极。

病因病理正常人与各种心脏病均可发生室早。

正常人发生室早的机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心肌炎、缺血、缺氧、麻醉、手术和左室假腱索等均可使心肌受到机械、电、化学性刺激而发生室早。

洋地黄、奎尼丁、三环抗抑郁药中毒发生严重心律失常之前常先有室早出现。

电解质紊乱、精神不安、过量烟、酒、咖啡亦能诱发室早。

室早常见于冠心病、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与二尖瓣脱垂病人。

疾病分类(1)良性室性早搏:指经各种检查找不到心脏病证据的室性早搏,临床十分常见,对健康不产生太大影响。

大量饮酒、吸烟、喝浓茶、咖啡、着急、紧张、睡眠不好等可诱发。

治疗上可选用安定,心率快时选用倍他乐克。

不主张用太多抗心律失常药物,以免发生较严重的副作用。

(2)有预后意义的室性早搏:是指在器质性心脏病基础上出现的室性早搏,最常见的是冠心病和心肌病。

除了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外,还应针对以下诱发原因进行治疗,如心肌缺血、心衰、低血钾、低血镁等。

临床表现最常见的症状是心悸。

类似电梯快速升降的失重感或代偿间歇后有力的心脏搏动,有时会有心前区重击感及头晕等感觉。

如果触发其它快速性心律失常则可出现黑蒙及晕厥症状。

听诊时,室性期前收缩后出现较长的停歇,仅能听到第一心音,第二心音微弱,或者听不到。

如果每次正常心搏后均随一个室性早搏,则形成二联律,多见于洋地黄中毒。

心电图特征:(一) 提前发生的QRS波群,时限通常超过0.12s、宽阔畸形,ST段与T波的方向与QRS 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二) 室早与其前面的窦性搏动之间期(称为配对间期)恒定。

(三) 室早很少能逆传心房,提前激动窦房结,故窦房结冲动发放未受干扰,室早后出现完全性代偿间歇,即包含室早在内的两个下传的窦性搏动之间期,等于两个窦性RR间期之和。

体检项目异常指标解析心电结果中的室性早搏解读与意义分析

体检项目异常指标解析心电结果中的室性早搏解读与意义分析

体检项目异常指标解析心电结果中的室性早搏解读与意义分析心电图是用于检测心脏电活动的重要工具,它可以揭示心脏的功能状态,辅助诊断心血管疾病等。

在心电图结果中,室性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电活动异常指标。

本文将对室性早搏进行解读,并分析其意义和可能的影响。

室性早搏是指心室提前搏动,跳过了正常心电图序列中的一个或多个收缩周期。

它的出现意味着心脏电活动发生了异常,可能是由于心室电活动的异常传导引起的。

室性早搏可以在心电图中通过以下特征来判断:QRS波群宽大畸形,形态与窦性搏动不同,常伴有早搏后代偿间歇。

当室性早搏的出现频率较高时,可能会对心脏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室性早搏的出现不一定表示存在心脏疾病,但在某些情况下,它可能与心脏功能异常有关。

首先,室性早搏的出现可能是正常人群中的一种生理现象,尤其在情绪激动、体力活动或胃肠道刺激等情况下更为常见。

此外,室性早搏也可以是心肌缺血、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变等心脏疾病的表现。

因此,在对室性早搏进行解读时,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对于患有室性早搏的患者,应该关注其心脏功能状态和是否存在其他心脏疾病。

一方面,室性早搏可以导致心脏有效收缩的减少,进而降低心输出量,影响心功能。

此外,室性早搏还可能诱发心室颤动,进一步危及生命。

另一方面,患有室性早搏的患者在进行体育运动、高强度工作或情绪激动时,可能会产生更频繁的室性早搏,从而增加了心脏病发作的风险。

因此,对于室性早搏的患者,建议密切关注心脏功能变化,并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除了对患有室性早搏的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外,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预防和减少室性早搏的发生。

首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情绪稳定对于减少室性早搏的发生有着积极的影响。

其次,避免过度疲劳和体力过度劳累也可以减少室性早搏的发生。

此外,戒烟、限制咖啡因摄入以及合理饮食也有助于防止室性早搏的发生。

综上所述,室性早搏是心电图结果中的一种常见异常指标,它可能与心脏功能异常有关。

分析更年期妇女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

分析更年期妇女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

分析更年期妇女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目的:研究分析更年期妇女室性早博临床症状的特点,进一步探索更年期妇女室性早博与心肌缺血的关系。

方法:选择231例更年期妇女,分为缺血组,可疑缺血组及无缺血组。

采用美国飞利浦动态心电图机(DCG)进行24 h连续监测,采用自动分析以及人工确定分析。

结果:缺血组多源性室性早搏检出率(17.35% )明显高于无缺血组(10.7% );缺血组室速的发生率(8.26% )明显高于无缺血组(1.78% );缺血组R-ON-T的发生率为(6.66% )高于无缺血组(1.78% );缺血组比无缺血组更多出现多源性室早、室速和R-ON-T现象(P <0.01)。

结论:临床上应高度重视动态心电图这一检测方法,其检测结果是更年期妇女心律失常及其症状性质确诊的重要依据。

标签:动态心电图更年期妇女室早室性早博(或室性期前收缩),简称室早,是临床比较常见的心律失常。

室性早博发生率与检测方法和研究人群有关。

普通心电图检出率为5%,而24 h动态心电图(DCG)检测室性早博的检出率为70%。

室性早博的发生率与年龄的增长有一定的关系,更年期妇女由于心脏电生理发生改变、心肌退行性变以及缺血性改变,导致心肌兴奋的不平衡,易引起室性早博。

本文通过动态心电图对231例更年期妇女室性早博以及ST-T改变的分析,探讨更年期妇女室性早博出现的特点以及室早与缺血的关系,为临床提供诊断信息和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文收集2011年5月~2013年5月住院和门诊符合条件患者231例。

多因阵发性心慌、心悸或胸痛就诊。

年龄44~56岁,平均(50.6)岁,根据病史、体征、常规心电图检查、心脏B超,临床诊断等分为缺血组121例、可疑缺血组为54例,无缺血组为56例。

1.2 方法全部病例均采用动态心电图监测系统进行检测,并嘱患者记录生活日志,记录结果经计算机分析处理和专业医师诊断分析。

1.3 评价标准室性早搏按Lown标准0级:无室性早博;1级:偶发的、单个室性早博,30个/h;3级:多源室性早博;4A级:连发成对室性早博;4B级:连发3次以上的室性早博(短阵室性心动过速);5级:RonT。

中西医结合治疗频发室性早搏1例报告

中西医结合治疗频发室性早搏1例报告

中西医结合治疗频发室性早搏1例报告【摘要】:频发室性早搏(PVC)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困扰。

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文报告了一例频发室性早搏患者的病例,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一、引言频发室性早搏(PVC)是指心室在心律规则的基础上不时地出现一次或多次过早的心室搏动,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心律失常。

PVC的发生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心脏疾病、心理因素、药物因素等。

PVC一般不危及生命,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为β受体阻滞剂和抗心律失常药物,但疗效有限,且不少患者难以耐受药物的副作用。

最近几年,中西医结合治疗PVC逐渐引起了医学界的重视,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本文报告了一例PVC患者的病例,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二、病例报告患者,男,32岁,主因“心搏过速、不规则2年余”,近期复查心电图示“频发室早”,遂于我院门诊就诊。

患者自述2年前在工作中突感胸闷、心悸,伴咳嗽一周余始缓解,复查心电图示“呈不规则心室节律”,为他医诊断为“继发性心律失常”,给予地特雷尔(Mexiletine)治疗,效果欠佳。

患者有饮酒20年余史,戒烟史20年,否认患高血压病、糖尿病史,无心脏病、风湿病史及过敏病史,体格检查未见异常,病理生化检查、24小时动态心电图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未见异常,门诊拟诊断为“室性早搏”,并拟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三、讨论本例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获得良好的疗效。

中医辨证治疗以清肝疏肝为主,具有疏肝和理气的作用,逍遥散具有抑制心肌过早兴奋的作用。

而西医治疗则通过利多卡因片的口服来达到防治室性早搏的作用。

综合两种治疗方法,通过治疗肝火上炎之本,清除疾病之根,遂可专心致志调理心脏之气,致使心脏得厥明,以康復其旧之小康之象。

据报道,中医治疗对心脏疾病的疗效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证实。

柴胡疏肝丸有明显的抗心律失常效果,逍遥散较好地镇静心脏神经,利多卡因片具有抑制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频发室性早搏1例报告

中西医结合治疗频发室性早搏1例报告

中西医结合治疗频发室性早搏1例报告摘要:频发室性早搏(PVCs)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可以导致心脏功能异常。

本报告介绍了一例中西医结合治疗频发室性早搏的患者,通过中药调理和西药治疗,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

引言:室性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它的出现可以导致心脏功能异常,严重时还会引发严重的心血管事件。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使用西药或进行消除性导管消融术,然而这些方法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风险。

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为了一种新的治疗方式。

病例报告:患者,男性,51岁,主诉频发室性早搏已有3个月,经常出现心慌、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

患者在第一次就诊时进行了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心电图显示频发室性早搏,心脏彩超没有发现明显异常。

患者之前使用过西药治疗,但效果不佳。

治疗:中医辨证分型后,给予患者中草药调理治疗。

方剂成分包括:黄连、当归、枳壳等。

患者每天服用2次,每次10克。

患者也坚持进行中医推拿按摩治疗。

西医方面,根据患者的心电图和症状,给予β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治疗。

初始剂量为每天5mg,逐渐增加到每天20mg。

患者还进行了心理治疗和饮食调理。

讨论:中药调理和西药治疗的结合,可以综合利用中西医的优势,对频发室性早搏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

中药调理可以改善患者的脾胃功能,同时具有镇定作用。

西药治疗可以减少心脏的过度兴奋,从而减少室性早搏的发作。

心理治疗和饮食调理则可以帮助患者放松情绪,改善心脏功能。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频发室性早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通过中药调理和西药治疗,可以减少症状的发作,并改善心脏功能。

对于频发室性早搏的治疗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以期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室性早搏中西医研究现状

室性早搏中西医研究现状

室性早搏中西医研究现状摘要:本文整理了室性早搏的分类与临床治疗的文献,为室性早搏的临床治疗策略提供参考。

关键词:室性早搏;分类;治疗1.室性早搏室性早搏,亦称室性期前收缩,是由起源于His束及其分支以下的心室肌早期去极化而产生,引起心悸、胸闷、晕厥先兆、晕厥和心力衰竭等症状,患病率与年龄相关[1]。

1.1室性早搏的分类室性早搏分为功能性与病理性两种,根据病因分类:功能性室早:不良生活方式、精神不安、激素水平变化[2]、进食过饱、过量的烟、酒、咖啡以及自主神经功能失衡[3]等均可诱发室性期前收缩。

病理性室早: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二尖瓣脱垂、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等。

根据心电图特征分类:功能性室早:偶发,<1 次 /分。

Ⅱ、Ⅲ、avF 导联,QRS 振幅高(>2.0mV),时限窄(<0.14 秒),光滑无切迹或顿挫,ST段与 T 波连续,中间无等电位线,T 波呈非对称性。

胸导呈 LBBB 型,肢导呈电轴右偏(多见于女性)。

胸导呈 RBBB 型,肢导呈电轴左偏(多见于男性)。

病理性室早:频发,>6 次 / 分。

QRS 波时限>0.16 秒,QRS波振幅<1.0 mV,宽大畸形或呈明显切迹,伴ST-T 明显改变,冠状 T 波,存在等电位线。

呈多源性、成对、成串、二联律和(或)三联律。

R 波落在前一个窦性激动的 T 波上[4]。

起源部位:功能性室早多发生于右心室,病理性室早多发生于左心室及心尖部。

2.室性早搏的临床治疗现代医学对室性早搏的治疗包括药物与非药物治疗。

2.1室性早搏的药物治疗2.1.1美托洛尔美托洛尔为选择性的β1受体拮抗药,无ISA和MSA,阻断β1受体后的效应为负性变时、变力及变传导。

负性变时指减慢心率,心室舒张期相对延长,心室充盈量增加,心脏储备功能增加。

负性变力指降低心肌收缩力,随之减少心排血量、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运动耐量 [5],负性变传导指延迟窦房结和房室结的传导,有效不应期延长,消除自律性与折返激动[6]。

频发室性早搏病例讨论范文

频发室性早搏病例讨论范文

频发室性早搏病例讨论范文一、病例介绍。

咱们今天来讨论一个挺有趣的病例,是一位45岁的男性患者,姓李吧。

李先生呢,最近老是感觉心慌、心悸,就像心里揣了个小兔子似的,扑通扑通乱跳。

他自己一开始也没太当回事儿,以为就是最近工作压力大,休息不好闹的。

可是这症状越来越明显,有时候还会觉得胸闷,就像有块大石头压在胸口上一样,可难受了。

李先生来到咱们医院后,一检查,发现是频发室性早搏。

这就好比是心脏这个乐队里,有个鼓手突然开始乱敲鼓点了,原本整齐的节奏被打乱了。

他的心电图显示,室性早搏是每小时超过30次呢,这可不是个小数字啊。

二、病因探讨。

# (一)生理性因素。

1. 压力与情绪。

咱先说说这个压力的事儿。

现在的人啊,工作压力都不小,像李先生这种情况,工作忙起来没日没夜的。

长期处于这种高压状态下,身体里的神经就像绷紧的橡皮筋一样,交感神经兴奋得不行。

这交感神经一兴奋,就容易引起心脏的电活动紊乱,就像电路出故障了似的,然后就出现室性早搏了。

还有情绪方面呢。

李先生说他最近因为工作上的一些事情,老是焦虑、烦躁。

这种不良情绪啊,对心脏的影响也很大。

你想啊,心情一直不好,就像乌云一直笼罩着心脏这个小天地,心脏也会跟着“闹情绪”,也可能是导致他频发室性早搏的一个原因。

2. 生活习惯。

这李先生的生活习惯也有点问题。

他特别爱喝咖啡,一天好几杯。

咖啡里的咖啡因可是个刺激心脏的小能手啊,就像给心脏打兴奋剂一样。

而且他晚上还经常熬夜,睡眠不足。

咱们的心脏在夜间也是需要休息的呀,就像咱们人白天工作了一天晚上得睡觉一样。

长期睡眠不足,心脏得不到很好的恢复,也容易出现这种早搏的情况。

# (二)病理性因素。

1. 心脏本身疾病。

那我们肯定得考虑心脏本身有没有毛病。

比如说心肌病,像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这些病会让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

心脏的肌肉不正常了,电活动也会跟着不正常,就像房子的结构坏了,里面的电线也容易出问题一样。

还有冠心病,冠状动脉堵塞了,心肌缺血缺氧,心脏细胞就会“喊救命”,这时候心脏的电活动也会乱套,可能就引发室性早搏了。

室性早搏再评价范文

室性早搏再评价范文

室性早搏再评价范文室性早搏是指心脏的室壁肌肉组织在心电激动开始前提前兴奋,并在心电激动过程中触发室性心搏。

室性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一般情况下对患者的健康影响较小,但在一些情况下可能引起严重的心律失常或心血管疾病。

室性早搏的发生机制主要包括心肌缺血、心脏病变、电解质紊乱等。

心肌缺血是引起室性早搏最常见的原因,因为缺血部分的心肌组织容易异常兴奋。

此外,心脏病变如心肌病、心脏肥厚等也会导致室性早搏的发生。

电解质紊乱如血钾水平异常升高或降低,同样会引发室性早搏。

室性早搏的临床表现是心跳不齐或心悸感,并伴有胸闷、疲劳、头晕等症状。

在心电图上,室性早搏表现为室性早搏复合波出现在窦性搏动之前,复合波形态与窦性搏动不同且QRS波宽大于0.12秒。

当室性早搏的频率超过100次/分钟时,可能会导致室速心律失常或室颤,这时就需要及时处理。

室性早搏的诊断主要依靠心电图,结合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在日常的临床实践中,可进一步进行Holter监测或运动负荷试验以评估患者的心电变化情况。

对于室性早搏的治疗主要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个方面。

非药物治疗包括改变生活习惯如避免过度劳累、减少咖啡因、戒烟和控制情绪等,同时还可以通过心理疗法来减轻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情绪。

药物治疗主要是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胺碘酮等来控制早搏发作的频率和减少症状。

对于一些病因特定的室性早搏,如心肌缺血、心脏病变等,还需要针对原发病的治疗。

总体来说,室性早搏在大多数情况下对患者的健康影响较小,不需要过多的治疗措施。

然而,在一些情况下室性早搏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心律失常或引起其他心血管疾病,需要及时处理。

因此,如果患者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以减轻症状并降低可能的风险。

因此,要全面评价室性早搏的重要性,仍需通过长期、大样本的研究来进一步了解其机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并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治疗策略,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血管健康水平。

《益气养阴法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观察及QT离散度的影响》

《益气养阴法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观察及QT离散度的影响》

《益气养阴法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观察及QT离散度的影响》摘要:本文旨在探讨益气养阴法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对QT离散度的影响。

通过临床观察及数据统计,得出益气养阴法在改善患者症状、降低室性早搏发生率及QT离散度方面的积极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一、引言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室性早搏是其常见的心律失常表现。

益气养阴法是中医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本文通过临床观察,分析益气养阴法在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QT离散度的影响。

二、方法1. 研究对象选取近两年内于我院就诊的冠心病室性早搏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

2. 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益气养阴法进行治疗,包括中药汤剂、针灸等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

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室性早搏次数、症状改善情况及QT离散度变化。

三、结果1. 室性早搏次数及症状改善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室性早搏次数及症状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室性早搏次数明显减少,胸闷、心悸等症状得到显著改善。

2. QT离散度变化治疗组患者治疗后QT离散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对照组患者QT离散度变化不明显。

这表明益气养阴法在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的同时,能够有效地降低QT离散度。

四、讨论益气养阴法作为中医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从中医角度来看,冠心病室性早搏多因心气不足、阴虚火旺所致,益气养阴法能够通过补益心气、滋阴降火等作用,改善患者症状,降低室性早搏发生率。

同时,本研宄发现,益气养阴法还能够降低QT离散度。

QT离散度是反映心脏复极化异常的指标之一,其升高与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

因此,降低QT离散度对于预防和治疗心律失常具有重要意义。

五、结论通过对120例冠心病室性早搏患者的临床观察,发现益气养阴法在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改善患者症状,降低室性早搏发生率及QT离散度。

室性早搏的定位诊断

室性早搏的定位诊断

室性早搏的定位诊断室性早搏(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VPB),又称室性期前收缩(ventricular extrasy stole)、室性过早收缩(ventircular premature contraction,VPC)等,然而,室性早搏一词则是广为通用的术语。

起源于希氏束部位以下过早发生的单个或成对、无保护机制的心搏,称为室性早搏。

希氏束电图示V前无H波,为肌性室性早搏;V前有H波,H-V间期缩短者,为分支性室性早搏。

根据起源部位不同而分类:(1)、室间隔早搏(2)、右室肌性早搏:右室流出道早搏,右室心尖部早搏等。

(3)、右束支性早搏(4)、左束支性早搏(5)、左前分支性早搏(6)、左后分支性阻搏(7)、左室肌性早搏(8)、心室前壁早搏(9)、心室后壁早搏(见表—1)表—1 室性早搏定位诊断: ———————————————————————————————————————I、aVL II、III、aVF V1 V5 心电图表现———————————————————————————————————————右室上部上下上类似RBBB下部下下上类似LBBB右束支上上下上呈L BBB左束支主干上上上上呈RBBB左前分支上下上上RBBB+LPH左左后分支下上上上RBBB+LAH前壁下下室后壁上上侧壁上下室间隔与窦性QRS—T波形大同小异———————————————————————————————————————注:上:指QRS主波向上下:指QRS主波向下现将发自心室不同部位早搏的心电图特征、产生原机制、诊断与鉴别诊断介绍如下:一、室间隔早搏早搏起自室间隔上、中、下部,位置越高QRS形态越接近室上性QRS波群。

(一)心电图特征1、窦性心律窦性节律、房性节律或交界性节律下传QRS—T波形、振幅及时间均正常,而伴发的早搏形状与室上性QRS—T波形大同小异,QRS时间小于110ms。

室性早搏实验报告

室性早搏实验报告

室性早搏实验报告室性早搏实验报告引言:室性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特点是心脏突然发生一次早搏,产生一个早于正常心搏的心电图波形。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室性早搏的观察和分析,探讨其发生机制和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择10名年龄在20岁至40岁之间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实验对象。

2. 实验设备:心电图仪、心电图导联电极。

3. 实验过程:将心电图导联电极粘贴在实验对象的胸部,通过心电图仪记录心电图信号,并进行实时监测。

实验结果:通过对10名实验对象进行心电图监测,我们观察到了室性早搏的出现。

室性早搏的心电图波形呈现出与正常心搏不同的特征,早搏的QRS波群宽度增大,形态变异明显。

此外,室性早搏的出现也伴随着心率的突然加快和节律的紊乱。

讨论与分析:1. 室性早搏的发生机制:室性早搏通常由心脏内部的异常电活动引起。

可能的原因包括心室肌细胞的异常自律性增高、传导组织的异常传导、电解质紊乱等。

这些因素导致了心脏节律的紊乱,从而产生了室性早搏。

2. 室性早搏对心脏功能的影响:室性早搏会引起心脏节律的不规则,导致心脏的有效收缩和排血量减少。

长期存在的室性早搏可能会导致心脏功能的恶化,增加心衰、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等疾病的风险。

3. 室性早搏的诊断与治疗:通过心电图监测可以初步诊断室性早搏,进一步的诊断需要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

对于无症状的室性早搏,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

对于症状明显或频繁发作的室性早搏,可以考虑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或进行射频消融治疗。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室性早搏的特点、发生机制和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室性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对心脏健康具有一定的威胁。

及早发现和诊断室性早搏,对于预防心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我们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室性早搏的治疗方法,以提高心脏疾病的防治水平。

参考文献:1. Zipes DP, Camm AJ, Borggrefe M, et al. ACC/AHA/ESC 2006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and the Prevention of Sudden Cardiac Death: 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and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Committee for Practice Guidelines (Writing Committee to Develop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and the Prevention of Sudden Cardiac Death). J Am Coll Cardiol. 2006;48(5):e247-e346.2. Al-Khatib SM, Stevenson WG, Ackerman MJ, et al. 2017 AHA/ACC/HRS Guideline for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and the Prevention of Sudden Cardiac Death: Executive Summary: 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and the Heart Rhythm Society. J Am Coll Cardiol.2018;72(14):1677-1749.。

室性早搏应注意什么

室性早搏应注意什么

室性早搏应注意什么室性早搏是一种心律失常,它是由室性心脏起搏点提前兴奋引起的。

在正常情况下,心脏的起搏点是窦房结,它会以合适的频率发放电信号来控制心脏的收缩。

但是,当室性早搏发生时,心脏的起搏点位于心室,导致心室提前搏动。

虽然室性早搏本身并不一定是致命的,但在特定情况下,它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导致心脏骤停。

因此,对室性早搏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了解室性早搏的症状。

室性早搏可能没有任何症状,或者会产生类似于心悸、胸闷、呼吸困难、头晕、乏力等症状。

有些患者可能会在室性早搏发生时感到心悸,而有部分患者甚至感觉到心脏跳动中断,出现了心脏停搏的错觉。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就应该及时就医,进行相关的心电图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室性早搏。

其次,注意寻找室性早搏的诱发因素。

室性早搏可能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神经精神因素、药物和刺激等。

因此,尽量避免这些可能诱发室性早搏的因素,如戒烟、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减少精神压力,不服用可能导致心律失常的药物等。

第三,注意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

合理的饮食和生活方式能够帮助减少室性早搏的发生。

保持健康均衡的饮食,减少咖啡因和酒精等刺激性物质的摄入,适量进行体育锻炼,保持充足的睡眠,以及避免过度疲劳等,都是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方面。

第四,如果出现室性早搏,要保持心态稳定。

焦虑、紧张和恐惧等情绪会增加心脏负荷,而这可能导致室性早搏的频率增加。

因此,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非常重要。

可以采取一些放松的方法,如深呼吸、冥想、听音乐等来缓解心理压力和焦虑。

第五,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是否需要治疗。

大多数情况下,室性早搏是无害的,无需特别的治疗。

但对于那些频繁出现室性早搏、症状明显且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可能需要采取药物治疗或其他干预措施来控制室性早搏的发作。

最后,进行定期的复查。

对于已经发现患有室性早搏的患者,定期的复查非常重要。

室性早搏诊断详述

室性早搏诊断详述

室性早搏诊断详述*导读:室性早搏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一、诊断:1、临床表现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表现取决于早搏及原发疾病两方面。

部分偶发性室性期前收缩无明显不适或仅有原发疾病的症状。

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则多有心悸、心跳停顿、咽喉牵拉不适等。

此外,长期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可引起心脏扩大和心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即所谓的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如活动性胸闷憋气,腹胀及双下肢水肿等。

心脏听诊可闻及提前出现的心搏,第一心音增强,并伴以长间歇。

室性期前收缩引起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2、辅助检查根据症状和心脏听诊可拟诊室性期前收缩,心电图表现是确诊依据。

其体表心电图的典型特征为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时限多超过0.12秒,其前没有相关的P波,ST段和T波常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代偿间歇完全(图1)。

部分偶发或间断发作的室性期前收缩,需记录动态心电图以协助诊断。

动态心电图可客观评价室性期前收缩的数量、表现形式,是否触发心动过速,以及与患者临床症状的关系。

必要时可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排除心脏的其他病变。

3、鉴别诊断典型的室性期前收缩诊断不难,但需与以下两种宽QRS心律失常进行鉴别(1)、房性期前收缩伴室内差异性传导其宽大畸形的QRS 波前有异位房性P波, PR间期应大于0.12s;而室性期前收缩与P波无关,P波在其QRS波之前、之后或重叠在QRS-T波群中均可。

此外,室性期前收缩代偿间歇常为完全性,而房性期前收缩伴室内差异性传导代偿间歇则多为不完全性。

(2)、房室交界区期前收缩伴室内差异性传导房室交界区期前收缩伴室内差异性传导时,如逆行至心房产生P波:PR间期0.12s则可确诊;而室性期前收缩无此特点。

若未逆传到心房则畸形宽大的QRS波前无逆行P波,此时鉴别有一定困难。

二、预防对室性期前收缩的预防措施主要是对原发病因进行积极干预及治疗,如积极改善心肌缺血,纠正器质性心脏病的异常结构,纠正水及电解质代谢紊乱等。

室性早搏(2024)

室性早搏(2024)
4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室性早搏的临床表现因个体差异而异,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而另一些患 者可能出现心悸、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情况下,室性早搏可能导致心律失 常、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诊断依据
室性早搏的诊断主要依据心电图检查。在心电图上,室性早搏表现为提前出现 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其前无P波,代偿间歇完全。此外,24小时动态心电 图监测对于发现偶发或无症状的室性早搏具有重要价值。
2024/1/28
19
动态心电图监测技术应用前景
2024/1/28
• 方便性:随着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动态心电图监 测技术逐渐实现便携化,方便患者随时随地进行 自我监测。
20
动态心电图监测技术应用前景
2024/1/28
成本较高
动态心电图监测技术需要使用专业设 备,费用相对较高。
数据解读难度
大量连续的心电数据需要专业医生进 行解读和分析,对数据解读能力要求 较高。
室性早搏
2024/1/28
1
contents
目录
2024/1/28
• 室性早搏基本概念与分类 • 室性早搏发生机制探讨 • 危险因素评估与预测模型建立 • 诊断方法比较与选择策略制定 • 治疗方案制定及效果评估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建议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2
01
室性早搏基本概念与分类
搏产生的焦虑、抑郁等不良
指导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当
运动等,以改善自主神经功能,减少室性早搏的发作。
家属参与心理支持
03
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心理支持工作,提供情感支持和理解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频发室性早搏病例讨论范文

频发室性早搏病例讨论范文

频发室性早搏病例讨论范文一、病例介绍。

咱今儿个来讨论一个挺有意思的病例,是个频发室性早搏的患者。

这位患者是个[具体年龄]岁的大哥,平时身体还凑合,就是工作压力比较大,经常加班熬夜。

他来就诊的时候呢,就说自己最近老是感觉心慌得很,就像心里揣了个小兔子,扑通扑通乱跳,有时候还感觉胸口闷闷的,像被一块大石头压着似的。

咱们给他做了个心电图,好家伙,这频发室性早搏就明晃晃地摆在那儿了。

心电图上那室性早搏就像调皮捣蛋的小怪兽,时不时地冒出来打乱正常的心跳节奏。

二、病因分析。

1. 生活习惯方面。

首先得说说他那糟糕的生活习惯。

熬夜加压力大,这就像两颗定时炸弹。

咱都知道啊,心脏就像一个勤劳的小水泵,它也需要规律的休息时间。

这大哥老是熬夜,心脏得不到好好的休息,就容易出乱子。

就好比一个人一直干活不让休息,他能不出错吗?这心脏也一样,长期处于这种疲劳状态,心肌细胞的电生理活动就不稳定了,于是就容易引发室性早搏。

2. 其他可能因素。

我们还得考虑一下他有没有其他的基础疾病。

比如说有没有高血压,就像水管里的压力太大了,对心脏这个水泵也会有影响。

虽然大哥说自己血压以前没发现有问题,但咱们还是给他量了量,还好血压基本正常。

还有就是有没有心肌缺血的情况呢?这就好比给心脏供血的道路堵塞了一部分,心肌细胞饿着肚子,也可能会引起电活动异常,导致早搏。

我们给他做了个心脏超声,看看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有没有问题,还好心脏结构没发现啥大毛病。

三、治疗方案讨论。

1. 生活方式调整。

第一步肯定是让他改变生活方式。

就像修理机器得先把外部环境搞好一样。

让他尽量规律作息,别再熬夜了。

我就跟他说:“大哥,您这心脏就像个小闹钟,您得给它定个规律的时间表,不能想啥时候休息就啥时候休息。

”每天保证足够的睡眠,这是让心脏恢复正常节奏的基础。

然后就是减轻工作压力。

我建议他适当放松一下,比如周末出去钓钓鱼啊,或者去公园散散步啥的。

毕竟心情放松了,对心脏也好。

这就好比给心脏松松绑,让它能轻松点工作。

早搏疾病研究报告

早搏疾病研究报告

早搏疾病研究报告疾病别名:过早搏动所属部位:胸部就诊科室:心脑血管,心胸外科病症体征:猝死,QRS波宽大畸形,频发房性早搏,心搏漏跳,心悸,心律失常,心前区隐痛,心脏“偷停”感疾病介绍:早搏是怎么回事?早搏是一种提早的异位心搏,按起源部位可分为窦性,房性,房室交接处性和室性四种,其中以室性最多见,其次为房性,窦性过早搏动罕见,过早搏动是常见的异位心律,可发生在窦性或异位性(如心房颤动)心律的基础上,可偶发或频发,可以不规则或规则地在每一个或每数个正常搏动后发生,形成二联律或联律性过早搏动症状体征:早搏有哪些症状?早搏可无症状,亦可有心悸或心跳暂停感。

频发的过早搏动可致(因心排血量减少引起)乏力、头晕等症状,原有心脏病者可因此而诱发或加重心绞痛或心力衰竭。

听诊可发现心律不规则,早搏后有较长的代偿间歇。

早搏的第一心音多增强,第二心音多减弱或消失。

早搏呈二或三联律时,可听到每两或三次心搏后有长间歇。

早搏插入两次正规心搏间,可表现为三次心搏连续。

脉搏触诊可发现脉搏间歇。

早搏可见于正常人,或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常见于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等。

早搏亦可见于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洋地黄或锑剂中毒;血钾过低;心脏手术或心导管检查时对心脏的机械刺激等。

化验检查:早搏要做哪些检查?体检可发现在基本心律间夹有提前搏动,其后有一较长间歇。

房性早搏的心音和基本心律类似。

房性早搏的第一心音多增强或减轻,第二心音可听不到,早搏引起的桡动脉搏动较弱或扪不到,形成漏脉。

早搏呈二联或三联律时,可听到每2或3次心搏后有一次间歇。

早搏插入在两个基本心搏之间,称插入性早搏,听诊可为连接三次较基本心搏为快的心搏。

心电图:一、房性早搏。

二、房室交界处性早搏。

三、室性早搏。

有过早出现的QRS波群,其形态异常,时间大多0.12秒,T波与QRS波群主波方面相反,S-T段随T波方向移位,其前无相关的P波,有完全性代偿间歇。

室性早搏可发生在两次窦性心搏之间,形成插入性室性早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现; • V 级,Ro n T 现象。
学习研究
10
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
一种可以长时间连续记录并编辑分析人体心脏在 活动和安静状态下心电图变化的方法。于24小时内可 连续记录多达10万次左右的心电信号。可以提高对非 持续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
可确定病人的心悸、头晕、 昏厥等症状是否与 心律失常有关,如极度心动过缓、心脏停搏、传导阻 滞、室性心动过速等,这是目前holter最重要、应用 最广泛的情况之一。holter也是监测心肌缺血的标准 化方法之一。
多源性室早: 同一导联,2种
以上形态、联律间 距不等。
9
室早的分级
• 1971年国外学者Lown首先根据24 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 对室性早搏进行了分级: • 0级, 无早搏; • I 级, 偶发室性早搏, 每小时少于30次, 或每分钟少于6 次; • II级, 频发室性早搏, 每小时大于30 次, 或每分钟大于6 次; • lII级, 多源、多形性室性早搏; • VI A 级, 成对的室性早搏, 反复出现; VI B 级,成串的室性早搏(3 个或3 个以上室性早搏) 反复
门诊病历
• 患者郭某某,女性,因“阵发性心悸20余天”来我院门诊就诊,诉20多天 前开始出现劳累后心悸,伴气促,呈阵发性,每次持续数秒钟至三分钟。症 状于劳累、熬夜、饮用咖啡后明显,休息可缓解。查体:血压110/78mmHg, 双肺无异常,心率100次/分,可及偶发心律不齐。
学习研究
1
第三章
第五节
体阻滞剂。
学习研究
15
治疗
(二)急性心肌缺血
以前观点:AMI早期如出现室性期前收缩(提示室颤发生可能性高), 应予治疗:(可选用利多卡因)。由于溶栓及冠脉介入治疗普及,室颤 的发生已经大大下降,故不再主张预防性使用。若AMI发生窦速与室性期 前收缩,早期选用β受体阻滞剂静注能有效减少心室颤动的发生。
学习研究
7
室A 性 期B 前 收 缩C 的 类 型D
学习研究
二联律
(bigeminy)
三联律
(trigeminy)
成对室早
(Conjugate pvb)
室性心动过速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8
单源、多源性室早
学习研究
单源性室早: 起源于同一个起
搏点;形态、联律 间距相同。
心脏传导系统
• 希氏束分叉以下部位过早发生的,提前使 心肌除极来自心博。学习研究3
病因 etiology
1. 功能性:正常人、精神刺激、烟、酒、咖啡。 2. 器质性心脏病: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与
二尖瓣脱垂。 3. 药物:洋地黄、奎尼丁,三环类抗抑郁药。 4. 其他:电解质紊乱,缺血、缺氧、左室假腱索、麻醉和手术。
急性肺水肿或严重心力衰竭合并室性早搏,治疗应针对改善血流动 力学障碍,同时注意有无洋地黄中毒或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镁)。
学习研究
16
治疗
(三)慢性心脏病变 心肌梗死后或心肌病患者并发室性早搏,有很高的心脏性猝死危险性, 尤其是LVEF明显减少时。
β受体阻滞剂对室性早搏的疗效不显著,但可降低MI后猝死发生率;
14
治疗
应对患者室早的类型、症状及其原有心脏病作全面的了解;然后,根据不 同的临床决定是否给予治疗,及采取何种方法治疗。
(一) 无器质性心脏病 1. 室性期前收缩不会增加此类患者心脏性死亡的危险,如无明显症状,无需
药物治疗。 2. 如症状明显,治疗以消除症状为目的。 3. 减轻患者焦虑与不安,去除诱因如吸烟、咖啡、应激等,药物宜选用β受
室性期前收缩
Premature ventricular beat (PVB)
学习研究
2
定义definition
正常心电冲动起源: 窦房结
•心脏传导系统: • 结间束(Knot bundle) • 房室结( Atrioventricular node) • 希氏束 (His bundle) • 左右束支 (Left and right bundles) • 浦肯野纤维(Purkinje fibers)
死亡率增加
研究
荟萃分析
临床试验
β-受体阻断剂
Ⅱ类
英卡胺、氟卡胺、莫雷西嗪
Ⅰc类
抑制室早的作用并不强,但在心肌 梗死和心衰患者,可以改善预后, 特别是能减少猝死的发生率。
抑制了室早的情况下却使长期死亡 率较对照组成倍的增加。
临床试验 CAST试验
Epstein A E, Bigger J T, Wyse D G, et al. Events in the Cardiac Arrhythmia Suppression Trial (CAST): mortality in the entire population enrolled[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1991, 18(1): 14-19.
学习研究
4
室早的流行病学 epidemiology
学习研究
5
临床表现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1. 症状:无症状或心悸(palpitation),
心脏停搏感、落空感,或代偿间歇
(compensatory pause)后有力地心脏
搏动。
2. 体征:脉搏减弱、脱漏、提前的心脏
搏动后有一长的间歇,第二心音减弱。
低剂量的胺碘酮对MI后合并CHF伴有室性早搏者,能有效减少心律失常 及心脏性死亡率。
学习研究
17
预后
室早本身并不会造成死亡。主要的关切之点是室早的预后意义。CAST试验以后,人们已经认识 到,抑制室早并不总是能够减少随访中的死亡。
药物
胺碘酮
索他洛尔
抗心律失常药分类
Ⅲ类抗心律失常药
Ⅲ类
作用
不减少死亡率,荟萃分析还证实可 降低死亡的危险。
学习研究
11
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
学习研究
12
心电监护仪
心电监护仪是医院实用的精密医 学仪器,能同时监护病人的动态实用 的精密医学仪器。该设备具有心电信 息的采集、存储、智能分析预警等功 能。并具备精准监测、触屏操控、简 单便捷等特点。
学习研究
13
讨论:这是什么心电图?
学习研究
答案:心脏按压波
颈静脉可见正常或巨大的a波。
( 思考:还有什么时候可见a波? 什么时候a波消失)
学习研究
6
心电图检查
1、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时限常≥0.12秒;ST段与T波的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2、室性期前收缩与其前窦性搏动之间期(称为配对间期)恒定。 3、室性期前收缩很少能逆传心房,提前激动窦房结,故窦房结冲动发放未受干扰,室性期前收缩后 出现完全性代偿间歇,即包含室性期前收缩在内前后两个下传的窦性搏动之间期,等于两个窦性RR 间期之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