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萨缪尔森的经济思想
萨缪尔森经济学原理
萨缪尔森经济学原理萨缪尔森经济学原理是经济学教科书中的经典之作,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Paul A. Samuelson)撰写。
这本教科书系统地介绍了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成为了许多经济学学生的必读教材。
本文将围绕萨缪尔森经济学原理展开讨论,探究其中的重要观点和理论。
萨缪尔森经济学原理强调了需求和供给的关系。
需求和供给是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两个概念,也是决定价格和数量的关键因素。
萨缪尔森指出,需求和供给的平衡决定了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需求的增加会导致价格上涨,而供给的增加则会导致价格下跌。
通过需求和供给的相互作用,市场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萨缪尔森经济学原理提出了边际效应的概念。
边际效应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产品或服务所带来的额外效果。
萨缪尔森认为,人们在决策时通常会考虑边际效应。
例如,当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会考虑到每个额外单位的满足程度是否与价格相匹配。
而生产者在决定生产数量时,也会权衡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
通过考虑边际效应,人们可以做出更明智的经济决策。
萨缪尔森经济学原理还强调了政府在市场中的作用。
虽然市场机制可以有效配置资源,但也存在市场失灵的情况。
萨缪尔森提出了市场失灵的几种情况,例如外部性和公共物品。
外部性是指市场交易对非参与者产生的影响,可能是正面的(正外部性)或负面的(负外部性)。
公共物品则是指一种无法排除非付费人员使用并且一个人的使用不会减少他人使用的商品或服务。
在这些情况下,政府可以通过干预来纠正市场失灵,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萨缪尔森经济学原理关注宏观经济学的问题。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经济体的总体表现和宏观经济变量的相互关系。
萨缪尔森提出了凯恩斯经济学的观点,认为政府应该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稳定经济。
他强调了总需求对经济活动的影响,认为当总需求不足时,应该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或降低利率来刺激经济增长。
此外,萨缪尔森还提出了“菲利普斯曲线”的概念,该曲线描述了通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关系。
经济学 萨廖尔森 读后感
经济学萨廖尔森读后感篇一经济学萨廖尔森读后感最近读了萨廖尔森的《经济学》,我滴个神呀,这可真是让我脑袋转了好几个圈!一开始,我觉得这书里的概念和理论简直就是外星语言,什么供求关系、边际效应,听得我一愣一愣的。
也许对于那些经济学大神来说,这些都是小菜一碟,可对于我这个小白,那简直就是挑战极限。
但是,读着读着,我发现这书还挺有意思的。
就像萨廖尔森说的,经济学可不是只在书本里的死知识,它就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啊!比如说,我们买东西的时候会考虑价格,这可不就是供求关系在起作用嘛!我突然觉得,哎呀,原来经济学离我也不远啊!不过呢,我也有困惑的时候。
有时候看着那些复杂的图表和公式,我就在想,这真的能完全解释现实中的经济现象吗?可能是我太笨,也许是这世界太复杂,反正我觉得没那么简单。
萨廖尔森的观点有些我很认同,可有些我又觉得不太对劲儿。
比如说,他强调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可我觉得有时候政府也得插手管管呀,不然那些大企业还不得无法无天啦?读完这本书,我觉得自己好像懂了点经济学,又好像还是一知半解。
这感觉,就像走在一条雾蒙蒙的路上,前面有点亮光,可又看不太清楚。
但不管怎么说,这一路读下来,还是挺有收获的,不是吗?篇二经济学萨廖尔森读后感嘿,朋友们!今天我要跟你们唠唠我读萨廖尔森的《经济学》的那些事儿。
刚开始翻开这本书,我心里直犯嘀咕:“这能看懂吗?”结果不出所料,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和让人头大的图表,差点把我给劝退了。
我就寻思着,这经济学咋就这么难搞呢?不过,坚持读下去之后,我发现还真有点意思。
萨廖尔森讲的那些例子,就好像是我们生活中的家常事儿。
比如说,为啥苹果手机卖得那么贵还有人抢着买?这背后不就是供求关系在捣鬼嘛!但我也在想,萨廖尔森说的就全对吗?也许在他那个年代是对的,可现在社会变化这么快,有些理论是不是过时了呢?我觉得吧,经济学不能死搬硬套,得灵活点儿。
还有啊,书里说的宏观经济政策,政府一会儿要刺激经济,一会儿又要控制通胀,这可把我给绕晕了。
论萨缪尔森经济思想
《西方经济思想史》课程论文论文题目浅论萨缪尔森的经济思想所在院系法商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任课教师提交日期2012-5-14浅论萨缪尔森的经济思想摘要:保罗·A·萨缪尔森是当今世界经济学界的巨匠之一, 他所研究的容几乎涉及经济学的各个主要领域, 且在很多方面都有所创新,是世界上罕见的多能学者。
萨缪尔森在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新古典综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等领域做出了诸多贡献,本文就以萨缪尔森的生平与学术成就为主, 介绍其在经济学界的主要学术理论。
关键词:萨缪尔森经济学凯恩思主义新古典综合萨缪尔森是当代西方著名的经济学家,后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综合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经济学家。
他在经济学领域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被称为经济学界的最后一个通才。
一萨缪尔森的生平保罗·萨缪尔森1915年5月15日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加里(Gary)城的一个波兰犹太移民家庭,其父亲法兰克·萨缪尔森是一名药剂师,1923年其家搬到芝加哥居住。
1935年获芝加哥大学文学学士学位,1936年获芝加哥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41年获的哈佛大学理学博士学位。
在哈佛就读期间,师从约瑟夫·熊彼特、华西里·列昂惕夫、哥特弗里德·哈伯勒和有“美国的凯恩斯”之称的阿尔文·汉森研究经济学。
1947年获第一届克拉克奖。
萨缪尔森担任美国计量经济学会会长,美国经济学会会长,国际经济学会会长和终身荣誉会长,并在一系列政府机构和公司任经济顾问和研究员。
1970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1971年,他获得了美国国家科学院授予的爱因斯坦奖。
2009年12月13日,美国经济学泰斗保罗·萨缪尔森十三日在其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家中逝世,享年九十四岁。
二萨缪尔森与新古典综合“新古典综合”一词是由该学派最主要的代表萨缪尔森创造出来的。
他用该名词来说明自己学派的特色。
萨廖尔森经济学
萨廖尔森经济学
萨缪尔森的经济学研究涉及经济理论的诸多领域,例如一般均衡论、福利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等。
他的经典著作《经济学》以四十多种语言在全球销售超过四百万册,是全世界最畅销的教科书,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他的最大贡献是将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学派中的微观经济学部分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理论相结合,发展为主流经济学,取代了传统经济学理论在经济学上的霸主地位。
萨缪尔森的经济理论有以下特点:
1.在经济制度上,他提倡私营经济和公共控制混为一体的混合经济制度。
2.在经济政策上,他主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松紧结合。
3.在经济理论上,他倡导新古典微观经济学与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相结合的新古典综合,但由于该理论无法解决滞胀这一顽疾,萨缪尔森又被迫吸收货币主义、供给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等主流理论,对原有体系进行“现代主流经济学的新综合”。
此外,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具有开创性的特点。
他建立了经济学的基本学科叙述体系,全书共7个单元,包括基本概念、微观经济学、要素市场、应用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经济发展、经济增长
与全球经济,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政策。
他还把数学模型大规模地引入经济学体系中。
保罗·萨缪尔森财政思想综述与评析
保罗·萨缪尔森财政思想综述与评析作者:杜鑫来源:《中国·东盟博览》2013年第01期【摘要】保罗·萨缪尔森是新古典综合派的集大成者,他主张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以解决公平、效率与稳定的矛盾。
他所提出的财政理论在继承凯恩斯理论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成为救治美国经济的重要人物。
本文在概述其财政思想的基础上,站在中国角度对其进行评析,以求从中找出适合中国财政改革的法宝。
【关键词】萨缪尔森;政府干预;赤字财政;公债文章编号:1673-0380(2013)01-0078-01保罗·萨缪尔森是美国新古典综合派的代表人物,所谓的新古典综合就是把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与凯恩斯的经济学理论加以综合,即把微观经济理论与宏观经济理论加以综合,因其秉承了凯恩斯主义的主要思想,因此又被称为后凯恩斯主流学家。
萨缪尔森的研究涉及经济理论的诸多领域,例如一般均衡理论、福利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等。
其经典著作《经济学》以四十多种语言在全球畅销超过四百万册,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书中的税收理论也成为救治美国经济萧条的一剂良方。
一、萨缪尔森财政思想概述(一)萨缪尔森的政府观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延续了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理论。
认为市场经济的单独运行会出现市场失灵,从而造成经济的低效率和不公平,因为政府不能仅作为守夜人,而应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市场加以调节,以保证私人经济的充分发展。
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就是解决效率与公平问题的关键。
通过纠正市场失灵提高效率,再利用收入的二次分配及三次分配提高公平。
但过多的政府干预也会造成经济上的低效率,因此按萨缪尔森的观点是:当仅仅依靠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时,政府应当发挥作用;在政府的参与下,市场已经回归正轨时,政府则需要自动退出。
(二)乘数——加速数原理凯恩斯在其所著的《就业、货币和利息通论》一书中,提出了“投资乘数”及“就业乘数”,但其中存在明显的缺陷。
萨缪尔森法则
萨缪尔森法则1. 引言萨缪尔森法则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于1954年提出。
它描述了一个经济学原理,即在某个特定时间点上,个人或企业的消费支出取决于其可支配收入。
萨缪尔森法则对经济学理论和政策制定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萨缪尔森法则的内容萨缪尔森法则表达了一个简单而重要的经济学观点:个人或企业的消费支出取决于其可支配收入。
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或企业在扣除所需的生活费用和税收后剩余的收入。
根据萨缪尔森法则,可支配收入越高,消费支出就越高。
这个法则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数学公式来表示:C = a + bY其中,C表示消费支出,Y表示可支配收入,a表示消费的固定支出,b表示可支配收入的边际倾向消费率。
边际倾向消费率是指每增加一单位可支配收入时,消费支出的增加量。
萨缪尔森法则的基本假设是人们追求最大化效用,即在给定可支配收入的情况下,个人或企业会尽可能地将其资源用于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欲望。
因此,当可支配收入增加时,个人或企业会增加消费支出,以满足更多的需求和欲望。
3. 萨缪尔森法则的解释萨缪尔森法则可以通过两个方面的解释来理解。
首先,从个人的角度来看,萨缪尔森法则说明了一个人的消费行为与其收入水平密切相关。
当一个人的收入增加时,他们有更多的可支配收入可以用于消费。
根据萨缪尔森法则,他们会增加消费支出,购买更多的商品和服务。
这种消费行为反过来又刺激了经济增长,促进了就业和产业发展。
其次,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萨缪尔森法则说明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根据萨缪尔森法则,消费支出是经济中最重要的需求组成部分之一。
当人们增加消费支出时,需求增加,企业的销售额增加,从而刺激了生产和就业。
这进一步增加了人们的收入,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4. 萨缪尔森法则的应用萨缪尔森法则在经济学和政策制定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首先,萨缪尔森法则可以用来解释个人消费行为的变化。
当个人的可支配收入发生变化时,他们的消费行为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萨缪尔森经济学-思想要点
• 利润最大的一阶条件:
dTP/dQ = 0
•即
MR = MC
20
利润最大化条件图示
P, C 利润 MC
价格
AC
平均
成本
DD
边际收益=边际成本
MR
Q
21
不完全竞争的效率损失
D 价 格 、 成 本
无谓的损失
B E
A MR
MC D
产出
22
说明
• 用图中三角形面积量度净福利损 失(无谓的损失)应满足以下条件: • 没有外部性; • 人们的货币开支是合理的; • 其他行业是完全竞争的。
平均成本 边际收益=价格
销售量
35
企业的供给曲线
供给曲线
价 格 、 成 本
AC AVC
停产点
数量
36
0-利润的长期均衡
自由进入
完全竞争 行业
自由退出
价格=边际成本 =最低平均成本
37
要素投入水平的确定
38
问题的意义
• 产品配置和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并不意味着 社会资源配置的有效性。
• 因为社会还存在一个人们愿意花费多少时 间工作的问题。
• 要解决以上问题,可以使用“市场价格机 制”、“混合经济机制”或“计划经济机 制”。
4
价格机制
• 市场经济的基本问题都通过价格配给来决 定的,或者说,市场经济是通过价格来引 导资源配置的。
•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的稀缺性和有效 性问题的分析可以归结为收益和成本的分 析。
5
市场效率
6
社会的收益和成本
MU1 MU2 L MUn
p1
p2
pn
28
萨缪尔森_现代产业体系
一、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产业体系的发展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在其著作《经济学》中,对现代产业体系进行了深入探讨。
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对萨缪尔森现代产业体系进行梳理和分析。
二、萨缪尔森现代产业体系的理论基础1. 马克思主义产业理论萨缪尔森的现代产业体系理论深受马克思主义产业理论的影响。
他认为,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本细胞,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经济发展的关键。
马克思主义产业理论强调生产力的决定作用,萨缪尔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2. 产业结构理论萨缪尔森认为,产业结构是国民经济中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产业结构理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产业结构会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而变化,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知识经济时代,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2)产业结构优化标准:产业结构优化应遵循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3)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政府应通过政策引导,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 产业组织理论萨缪尔森认为,产业组织是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
产业组织理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市场结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和完全垄断等类型。
(2)市场效率:市场效率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包括资源配置效率和生产效率。
(3)产业政策:产业政策旨在通过政府干预,促进产业组织的优化。
三、萨缪尔森现代产业体系的实践探索1. 产业结构调整萨缪尔森认为,产业结构调整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践案例:(1)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降低传统产业比重。
(2)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发展具有竞争力的产业。
2. 产业组织优化萨缪尔森认为,产业组织优化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关键。
萨缪尔森经济学的主要观点
萨缪尔森经济学的主要观点保罗·萨缪尔森是经济学领域的一位巨匠,他的经济学理论和观点对现代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萨缪尔森强调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社会如何利用稀缺资源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在不同人群中进行分配的科学。
他认为资源的稀缺性是经济学存在的根本原因。
因为资源有限,而人类的欲望无穷,所以如何做出最优的选择和决策,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就成为了经济学的核心问题。
在微观经济学方面,萨缪尔森主张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消费者追求自身的效用最大化,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通过价格机制的调节,市场能够实现供求平衡和资源的有效配置。
但他也指出,市场并非完美无缺,存在着市场失灵的情况,比如外部性、公共物品、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需要适当干预经济,以纠正市场失灵,提高经济效率。
萨缪尔森对于宏观经济学的贡献更是不可忽视。
他构建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将国民收入的决定作为核心问题进行研究。
他认为,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国民收入的水平和经济的运行状况。
在总需求方面,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是四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萨缪尔森强调了消费函数的重要性,认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受到收入、利率、物价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投资则受到利率、预期收益、资本边际效率等因素的制约。
在经济增长理论方面,萨缪尔森认为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和劳动力增加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他强调了技术创新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作用。
萨缪尔森还关注了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领域。
他认为自由贸易能够促进各国发挥比较优势,提高全球的经济福利。
但同时,他也认识到国际贸易可能会导致一些行业和工人受到冲击,需要政府采取适当的政策来减轻这种负面影响。
在经济政策方面,萨缪尔森主张政府应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灵活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等目标。
在经济衰退时期,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增加总需求,刺激经济复苏;在经济过热时期,则可以采取紧缩性的政策,抑制总需求,防止通货膨胀。
萨缪尔森经济学的主要观点(3篇)
第1篇保罗·萨缪尔森是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被誉为“现代经济学之父”。
他的经济学理论对20世纪以及21世纪的经济政策和学术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萨缪尔森经济学的主要观点:一、福利经济学1. 效率与公平的权衡:萨缪尔森认为,在经济学中,效率与公平是两个重要的目标。
效率指资源的有效配置,公平指收入分配的合理。
在实际经济活动中,两者往往存在矛盾,需要权衡。
2. 帕累托最优:萨缪尔森提出了帕累托最优的概念,即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使得每个人的效用达到最大化。
他认为,帕累托最优是评价经济政策的重要标准。
3.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萨缪尔森认为,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具有效率,但在某些情况下,市场会失灵,如公共物品、外部效应等。
这时,政府需要介入,通过税收、补贴、公共投资等手段,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
二、宏观经济学1. 总需求与总供给:萨缪尔森提出了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用以分析经济波动。
总需求指在一定时期内,各种价格水平下,经济主体愿意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总量。
总供给指在一定时期内,各种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出售的商品和服务的总量。
2.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萨缪尔森认为,政府可以通过货币政策(如调整利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财政政策(如税收、政府支出)来影响总需求,从而实现经济增长、就业和物价稳定等目标。
3. 经济周期:萨缪尔森提出了经济周期的理论,认为经济波动是由总需求的波动引起的。
经济周期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
三、微观经济学1. 市场竞争与垄断:萨缪尔森分析了市场竞争与垄断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他认为,在完全竞争市场中,资源配置效率较高,而在垄断市场中,资源配置效率较低。
2. 消费者行为:萨缪尔森提出了消费者行为理论,认为消费者在预算约束下,追求效用最大化。
他提出了“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等概念,用以分析消费者选择。
3. 生产者行为:萨缪尔森分析了生产者行为,认为生产者在成本约束下,追求利润最大化。
从萨缪尔森的经济学论经济学理论发展的范式逻辑
从萨缪尔森的经济学论经济学理论发展的范式逻辑(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码: ___________)摘要本文通过对萨缪尔森经济学理论特点的分析探讨了经济学理论发展中综合创新这一范式逻辑运动的形式,提出“综合”是沟通旧理论和新理论的桥梁之一,新理论完全可以从旧理论的“综合”中创造出来,经济思想史上经济学范式的运动和发展也必然会表现为综合创新这一运动形式。
“综合”创新还是经济学家构建自己新理论体系的一种重要方法。
关键词萨缪尔森综合创新经济学范式逻辑经济学范式意指经济学这一学科被普遍接受、使用并作为交流思想的一套概念体系和分析方法。
一部经济学说史,就是一部经济学范式不断革命与完善的发展史。
经济学发展的历史逻辑具体就表现为经济学范式与范式的转换。
经济学范式的转换,除以学派竞争为表现形式的批判与继承的扬弃外,还表现为经济学的综合,即对经济学科内部不同学派之间的分歧采取兼收并蓄的办法,使各学派的观点融入一个统一的经济学框架体系之内,这也构成了经济学理论创新的一种方法。
这是因为历史上任何理论学说要发展和创新都要吸收和借鉴前人的思想成果,都要有其理论的渊源。
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和创新也不例外,也会表现出一定的连续性,“综合”正是沟通旧理论和新理论的桥梁之一。
因此,经济思想史上经济学范式的运动和发展也必然会表现为这一运动形式。
本文以萨缪尔森为例,对经济学理论发展中的综合创新的研究范式进行论述,并以此纪念这位著名经济学家的去世。
一、萨缪尔森与他的《经济学》萨缪尔森1915年出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加里市,1935年毕业于芝加哥大学,1941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同年加入麻省理工学院执教,并成为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生部的创始人。
2009年12月13日萨缪尔森在马塞诸塞州的家中辞世,享年94岁。
由于在麻省理工学院执教数十载,萨缪尔森桃李满天下。
对于他的辞世,他的学生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本伯南克评价说,萨缪尔森是“一个道路开拓者、多产的经济学理论家、所知的最伟大的经济学教师之一”。
保罗萨缪尔森的宏观经济学理论
保罗萨缪尔森的宏观经济学理论保罗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是20世纪最著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对宏观经济学的贡献被广泛认可。
他的宏观经济学理论在经济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对世界各国的经济政策制定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保罗萨缪尔森的宏观经济学理论进行探讨和分析。
1. 介绍保罗萨缪尔森保罗萨缪尔森(1915-2009),美国经济学家和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他是现代宏观经济学奠基人之一,被许多经济学家认为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
他出版的《经济学原理》是世界上最畅销、最广泛使用的经济学教科书。
2. 宏观经济学理论的基本原理保罗萨缪尔森的宏观经济学理论基于凯恩斯经济学的思想,强调总需求对经济增长和稳定的重要性。
他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广泛影响的理论和模型,包括支出-产出模型、IS-LM模型和AD-AS模型。
2.1 支出-产出模型支出-产出模型是萨缪尔森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该模型描述了总需求、总产出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总需求的增加将促使企业增加生产和雇佣更多的劳动力,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2.2 IS-LM模型IS-LM模型是描述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之间相互作用的模型。
该模型帮助我们理解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萨缪尔森认为,通过操纵货币供应和利率,政府可以刺激或抑制总需求,从而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
2.3 AD-AS模型AD-AS模型是描述总需求和总供给之间的关系的模型。
该模型包括成本推动型通胀和需求拉动型通胀两种类型的通胀方式。
萨缪尔森的AD-AS模型对经济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指导,帮助他们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保持通胀的稳定。
3. 宏观经济学政策的应用保罗萨缪尔森的宏观经济学理论在政府经济政策制定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他的理论和模型为政府部门提供了科学的方法来制定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3.1 货币政策根据IS-LM模型,保罗萨缪尔森认为,通过调整货币供应和利率,政府可以刺激或抑制总需求。
萨缪尔森经济学方法论.
萨缪尔森经济学方法论经济学方法论是指经济理论分析所运用的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的规律或规则的学问,是经济科学发展演化的重要基础和衡量尺度。
自19世纪以来,西方经济学家几乎没有中断过关于经济学方法论的探索和争论。
保罗·萨缪尔森作为西方经济学的集大成者,十分重视经济学方法论的研究,为提高西方经济理论的分析水平和规范化程度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里将通过对萨缪尔森经济学方法论的深入研究和剖析,试图从一定角度说明经济学方法论与西方经济学发展的关系,对经济学方法论在经济学发展中的作用进行评价,以便丰富和完善中国经济学研究的工具箱。
萨缪尔森的经济哲学经济学方法论可以分为最高层次的具有哲学意味的(即经济哲学)和反映经济科学本身性质和特点的具体方法论两个层次。
经济哲学一般是指经济学者在理论分析中所体现出来的哲学思想或见解,有很高的抽象意味。
经济哲学作为经济学方法论的一个组成部分,处于较高层次,通常对经济分析的具体方法起决定作用。
萨缪尔森的经济哲学主要有以下特点:(一)经历了从操作主义到描述主义的转化布里奇曼在1936年发表的《物理学理论的性质》一文中,正式创立了操作主义,认为科学知识是操作的知识(包括实验室或仪器等工具操作、纸笔或语言等精神操作),没有操作意义的概念,应从科学中排除出去。
经济分析工具在布里奇曼的著作发表一年后,萨缪尔森以“经济分析的基础”为主标题,“经济学理论的操作意义”为副标题撰写博士论文,试图将操作主义从物理学领域扩展到经济学领域,以推导出经济学中“有操作意义的定理”。
但是,萨缪尔森所说的“有操作意义的定理”,指的是在理想条件下可反驳的经济事实假设,也就是说,定理是否具有操作意义决定于它在一定条件下是否具有可反驳性,这与布里奇曼所说的操作(主要指实验室或仪器操作)不尽相同。
萨缪尔森所说的操作意义,实际上接近于波普尔的证伪主义。
对此,马克卢普尖锐地指出,如果“有操作意义的定理”指的是一种可以证伪的理论,那么没有给经济学方法论带来什么突破。
萨缪尔森经济学原理
萨缪尔森经济学原理萨缪尔森经济学原理是指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在他的经济学教材《经济学原理》中提出的一系列经济学理论和原则。
这些原理涵盖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各个方面,为人们理解和分析经济现象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基础。
萨缪尔森经济学原理的第一部分是关于微观经济学的原理。
其中包括了供求关系、市场均衡、消费者行为等方面的原理。
供求关系原理指出,市场上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是由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决定的。
市场均衡原理指出,在竞争市场中,供给和需求会自动调整,最终达到市场均衡。
消费者行为原理研究了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的决策过程,包括效用最大化、边际效用递减等。
萨缪尔森经济学原理的第二部分是关于宏观经济学的原理。
其中包括了国民收入、就业、通货膨胀、货币市场等方面的原理。
国民收入原理研究了经济中的总产出和总收入的关系,包括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等指标的计算和解释。
就业原理研究了劳动市场上的就业和失业问题,包括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失业率的测算等。
通货膨胀原理研究了货币供应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包括通货膨胀的原因和影响因素等。
货币市场原理研究了货币的供求关系和利率的形成机制,包括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等。
除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原理外,萨缪尔森经济学原理还包括了一些跨学科的原理。
比如,公共物品原理研究了公共物品的供给和需求问题,包括公共物品的特点和政府在公共物品提供中的作用。
外部性原理研究了市场交易对非参与者的影响,包括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的概念及其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收入分配原理研究了收入在经济中的分配问题,包括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差距和政府在收入分配中的作用。
萨缪尔森经济学原理的核心思想是理性行为和市场机制。
理性行为指的是经济主体在做出决策时会根据自己的利益进行选择,追求效用最大化。
市场机制指的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的自动调节和协调作用。
萨缪尔森经济学原理通过这些基本原理和假设,帮助人们理解经济现象,预测经济变动,并提出政策建议。
萨缪尔森 经济学原理
萨缪尔森经济学原理一、萨缪尔森及其经济学原理简介1.1 萨缪尔森的背景和贡献1.2 经济学原理的定义和作用二、经济学原理的三大基本问题2.1 什么是经济学原理2.2 经济学原理的三大基本问题1.稀缺性和选择2.机会成本3.边际分析三、经济学原理的供求理论3.1 供求关系的基本概念1.需求的定义和特征2.供给的定义和特征3.市场均衡的概念和条件3.2 供求曲线的解释和分析1.需求曲线的形状和影响因素2.供给曲线的形状和影响因素3.供求曲线的相互作用和市场调节四、经济学原理的成本理论4.1 生产成本的分类和计算方法1.总成本和平均成本2.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3.边际成本和边际效益4.2 成本理论在决策中的应用1.成本与收益的权衡2.边际分析在决策中的作用3.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比较五、经济学原理的市场结构理论5.1 市场结构的分类和特征1.完全竞争市场2.垄断市场3.寡头垄断市场4.垄断竞争市场5.不完全竞争市场5.2 市场结构对资源配置的影响1.价格和数量的决定2.供给者和需求者的利益分配3.市场效率和社会福利六、经济学原理的宏观经济学理论6.1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指标1.国内生产总值(GDP)和经济增长2.通货膨胀和物价水平3.失业率和就业问题6.2 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和调控1.财政政策的作用和工具2.货币政策的作用和工具3.国际贸易政策的影响和调整七、经济学原理的应用和发展7.1 经济学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个人理财和投资决策2.企业经营和市场竞争3.政府决策和公共政策7.2 经济学原理的发展和趋势1.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2.环境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3.数量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结论通过对萨缪尔森经济学原理的全面探讨,我们了解了经济学原理的基本概念、三大基本问题、供求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结构理论、宏观经济学理论以及应用和发展。
经济学原理不仅在理论层面上对经济现象进行解释和分析,还在实际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和指导作用。
萨缪尔森经济学的主要观点
萨缪尔森经济学的主要观点你要问萨缪尔森这个名字能不能唤起大家什么特别的感觉?别说,可能很多人听到这个名字,第一反应会是:“哎呀,这是不是那个经济学的大神?”你要是去问大街上的普通人,能不能准确地回答萨缪尔森的经济学观点,估计大部分人可能会露出迷茫的眼神。
这位大佬的经济学思想,可是个头头是道的东西,对不对?虽然说他写的《经济学》教材被翻了多少遍,卖了多少版,但要真把他写的内容从头到尾给消化了,哇,还是得下点功夫。
咱们先说说什么叫“市场经济”。
很多人听过这个词吧,但可能没想过这么简单的问题:市场真的是万能的吗?萨缪尔森认为,市场虽然可以通过供求关系自动调节资源的配置,减少浪费,但它也有不小的缺陷。
他形容市场像是一个懒散的个体,有时能自发调节出好的结果,有时却又会像个懒得动弹的家伙,做出不合理的决策。
就比如股市,大家都知道股市涨得飞起时,人们很乐意在里面搏一搏,可一旦突然跌个跟头,很多人又哭得一塌糊涂。
这个时候,市场的“看得见的手”往往就会变成“看不见的手”,搞得整个经济失衡。
萨缪尔森的经济学,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观点,就是“相关部门的作用”。
这可不是说相关部门能一手遮天,而是说相关部门的存在是为了解决市场可能出问题的地方。
比方说环境污染,资源浪费,贫富差距过大这些问题,市场根本就管不到。
很多时候,相关部门的干预能起到关键作用,能弥补市场失灵的不足。
大家想想,如果不管环境问题,哪怕市场运转再好,咱们的空气污染、水污染、垃圾堆积,也得让人头疼。
到整个社会得不偿失。
所以,相关部门在其中扮演着调节的角色,简直就是“火车头”啊,不得不说。
萨缪尔森还特别强调了“国际贸易”的重要性。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一个小小的国家,能够依靠贸易和别的国家搞合作,过得比自己不做生意强呢?他说啊,国家之间的贸易,简直就像是那种“互帮互助”的好兄弟。
比如说,中国就是典型的例子,生产商品的成本相对便宜,结果就能把这些商品卖给其他国家。
其他国家要是能够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大家一块合作,各自分工,不但提高了生产效率,大家日子也能过得更好。
萨缪尔森 经济学原理
萨缪尔森经济学原理
摘要:
1.萨缪尔森及其对经济学的贡献
2.《经济学原理》的主要内容
3.《经济学原理》在我国的影响和应用
正文:
1.萨缪尔森及其对经济学的贡献
保罗·萨缪尔森(Paul A.Samuelson)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1936 年,他发表了《经济学原理》一书,对现代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萨缪尔森被认为是新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理论观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经济学研究的发展。
2.《经济学原理》的主要内容
《经济学原理》是萨缪尔森的代表作,全书分为三部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
(1)微观经济学:这部分主要讨论了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包括消费者、企业和市场。
萨缪尔森在书中详细阐述了需求、供给、价格、生产等基本概念,为经济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2)宏观经济学:这部分关注的是整个经济体系,如国家的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等问题。
萨缪尔森提出了著名的“加速原理”、“乘数原理”等理论,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3)国际经济学:这部分主要讨论了国际贸易、汇率、国际金融等问题。
萨缪尔森通过分析比较优势、贸易制度等概念,揭示了国际经济关系的内在规
律。
3.《经济学原理》在我国的影响和应用
自20 世纪中后期以来,《经济学原理》在我国经济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方面,该书为我国经济学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另一方面,书中的许多观点和政策建议,如市场化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都为我国政府的经济决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同时,《经济学原理》也被广泛应用于我国经济学教育和人才培养,对我国经济学人才的培养产生了重要影响。
读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有感.
读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有感前言:被称为经济学界最后一个通才的萨缪尔森大师,他提出的很多著名理论,为后人留下了思考的空间,值得后人认真揣摩学习,其中他的不朽巨著《经济学》理论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
萨缪尔森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混合经济”,由私人经济和公共经济两部分构成,前者可以用微观经济加以分析,而后者则可以用宏观经济进行论证。
但值得思考的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尽管萨缪尔森造诣深厚影响巨大,但其书中某些观点并非不存在需要质疑和反思的地方,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既要认真学习前人的理论学说,更要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进行思考辩证。
本文主要是读了此书后就其几点理论进行思考。
关键词:萨缪尔森经济学供求收入分配宏观经济经济危机在“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里,一个国家要增强综合国力,要提高国民生活水平,要增强人民的幸福感,必定要提高经济发展水平,而且需要经济学理论的指引和帮助我们基于正确合理的经济原则来设计经济政策。
保罗.萨缪尔森似乎天生就是一个为经济学而生的人,他作为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学综合的代表人物,其理论观点在经济学领域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在书中他用浅显易懂的文字表达原本复杂的经济学原理,让我们更容易明白隐藏在生活中惊人的经济学原理。
经济学是一门帮助人们增强洞察力和保障选择效率的学问。
经济学的定义有很多,什么是经济学?萨缪尔森说,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分配给不同的个人。
也就是说物品是稀缺的,社会必须有效地利用它们的资源。
他认为如果所有的物品都是免费的,这时物品是有限的,而需求却无限,就现在的生产能力来看,物品和劳务是无法满足每个人的消费欲望。
基于物品的稀缺性和欲望的无限性,就要最好的利用有限的资源。
但是,在生活中物品固然是有限的,需要质疑的是,物品的需求是无限的吗?我认为物品的需求并不是无限增长的。
对于有些人以拥有更多的物品为荣的社会风气来说,需求的确是无限的,但是也有一些智慧者或选择了与人为善的积极态度,又或选择了与世无争的消极态度,其共同点都是知足常乐,心态平和。
萨缪尔森经济学方法论
萨缪尔森经济学方法论萨缪尔森经济学方法论经济学方法论是指经济理论分析所运用的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的规律或规则的学问,是经济科学发展演化的重要基础和衡量尺度。
自19世纪以来,西方经济学家几乎没有中断过关于经济学方法论的探索和争论。
保罗·萨缪尔森作为西方经济学的集大成者,十分重视经济学方法论的研究,为提高西方经济理论的分析水平和规范化程度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里将通过对萨缪尔森经济学方法论的深入研究和剖析,试图从一定角度说明经济学方法论与西方经济学发展的关系,对经济学方法论在经济学发展中的作用进行评价,以便丰富和完善中国经济学研究的工具箱。
萨缪尔森的经济哲学经济学方法论可以分为最高层次的具有哲学意味的(即经济哲学)和反映经济科学本身性质和特点的具体方法论两个层次。
经济哲学一般是指经济学者在理论分析中所体现出来的哲学思想或见解,有很高的抽象意味。
经济哲学作为经济学方法论的一个组成部分,处于较高层次,通常对经济分析的具体方法起决定作用。
萨缪尔森的经济哲学主要有以下特点:(一)经历了从操作主义到描述主义的转化布里奇曼在1936年发表的《物理学理论的性质》一文中,正式创立了操作主义,认为科学知识是操作的知识(包括实验室或仪器等工具操作、纸笔或语言等精神操作),没有操作意义的概念,应从科学中排除出去。
经济分析工具在布里奇曼的著作发表一年后,萨缪尔森以“经济分析的基础”为主标题,“经济学理论的操作意义”为副标题撰写博士论文,试图将操作主义从物理学领域扩展到经济学领域,以推导出经济学中“有操作意义的定理”。
但是,萨缪尔森所说的“有操作意义的定理”,指的是在理想条件下可反驳的经济事实假设,也就是说,定理是否具有操作意义决定于它在一定条件下是否具有可反驳性,这与布里奇曼所说的操作(主要指实验室或仪器操作)不尽相同。
萨缪尔森所说的操作意义,实际上接近于波普尔的证伪主义。
对此,马克卢普尖锐地指出,如果“有操作意义的定理”指的是一种可以证伪的理论,那么没有给经济学方法论带来什么突破。
经济学原理萨缪尔森
经济学原理萨缪尔森经济学原理是经济学的基础,也是经济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
而保罗·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原理》无疑是这一领域的经典教材之一。
这本教材以其清晰的逻辑、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案例,深受学生和教师的喜爱。
在本文中,我们将简要介绍《经济学原理》这本教材,并分析其中一些重要的经济学原理。
首先,萨缪尔森在《经济学原理》中系统地介绍了供求理论。
供求理论是经济学中的基础理论之一,它解释了市场价格形成的机制。
通过对供求曲线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价格是如何在市场中形成的,以及价格变动对供求关系的影响。
这一部分的内容,不仅帮助学生理解市场运行的基本规律,也为他们后续学习更深入的微观经济学理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萨缪尔森在教材中详细介绍了边际分析原理。
边际分析原理是现代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它解释了个体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做出最优决策。
通过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的比较,个体可以确定最优的生产和消费水平,从而最大化效用或利润。
这一部分的内容,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个体决策的基本原理,也为他们后续学习更深入的微观经济学理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萨缪尔森在《经济学原理》中介绍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运行规律的学科,它关注的是国民经济的总体运行状况和调控政策。
在这一部分的内容中,萨缪尔森详细介绍了国民生产总值、通货膨胀、失业率等宏观经济指标的含义和计算方法,以及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这些内容不仅帮助学生理解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原理,也为他们后续学习更深入的宏观经济学理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经济学原理》是一本经典的经济学教材,它系统地介绍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为学生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通过学习这本教材,学生不仅可以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也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因此,我强烈推荐这本教材给所有对经济学感兴趣的学生和爱好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经济思想史》课程论文论文题目浅论萨缪尔森的经济思想所在院系法商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任课教师提交日期 2012-5-14浅论萨缪尔森的经济思想摘要:保罗·A·萨缪尔森是当今世界经济学界的巨匠之一, 他所研究的内容几乎涉及经济学的各个主要领域, 且在很多方面都有所创新,是世界上罕见的多能学者。
萨缪尔森在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新古典综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等领域做出了诸多贡献,本文就以萨缪尔森的生平与学术成就为主, 介绍其在经济学界的主要学术理论。
关键词:萨缪尔森经济学凯恩思主义新古典综合萨缪尔森是当代西方著名的经济学家,后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综合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经济学家。
他在经济学领域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被称为经济学界的最后一个通才。
一萨缪尔森的生平保罗·萨缪尔森1915年5月15日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加里(Gary)城的一个波兰犹太移民家庭,其父亲法兰克·萨缪尔森是一名药剂师,1923年其家搬到芝加哥居住。
1935年获芝加哥大学文学学士学位,1936年获芝加哥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41年获的哈佛大学理学博士学位。
在哈佛就读期间,师从约瑟夫·熊彼特、华西里·列昂惕夫、哥特弗里德·哈伯勒和有“美国的凯恩斯”之称的阿尔文·汉森研究经济学。
1947年获第一届克拉克奖。
萨缪尔森担任美国计量经济学会会长,美国经济学会会长,国际经济学会会长和终身荣誉会长,并在一系列政府机构和公司任经济顾问和研究员。
1970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1971年,他获得了美国国家科学院授予的爱因斯坦奖。
2009年12月13日,美国经济学泰斗保罗·萨缪尔森十三日在其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家中逝世,享年九十四岁。
二萨缪尔森与新古典综合“新古典综合”一词是由该学派最主要的代表萨缪尔森创造出来的。
他用该名词来说明自己学派的特色。
所谓: “新古典综合”就是把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同以马歇尔为集大成者的新古典经济理论加以综合。
这种综合的实质, 就是把凯恩斯所倡导的国家干预和新古典学派坚持的自由放任结合起来, 形成一个既强调国家干预又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新的经济理论体系。
对于这种综合, 萨缪尔森自己曾声明: “星期一、三、五, 我可以是一名萨伊定律的侍从, 而星期二、四、六, 我却可以是一名凯恩斯分子。
”这正表明了“新古典综合”的实质。
西方某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对此评论道, 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体系有两个“祖师爷”, 一个是马歇尔, 一个是凯恩斯。
萨缪尔森等人把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理论同新古典学派的自由市场机制理论结合起来, 一方面是因为,在理论上, 强调市场自动调节作用的新古典理论和强调国家干预的凯恩斯理论“这两种观点都太简单化了, 都不应当毫无保留地予以接受, 二者都有合理之处”。
因而有加以综合的必要。
另一方面, 在实践上, 标准的凯思斯理论在调节资本主义经济上逐渐失灵, 因而促使他们不得从新古典学派的理论中寻求出路。
萨缪尔森提出的新古典综合从理论上弥补了总量宏观经济学与传统微观经济学之间的鸿沟,完成了新古典的经济“均衡”理论与凯恩斯的经济“不均衡”论的对接,其最终的目的在于运用凯恩斯所提出的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使资本主义经济免受经济周期和失业的困扰,从而实现微观经济理论所说的资本主义这一美妙的机器正常运行。
新古典综合派是从“混合经济”理论出发, 将国家干预理论与自由市场机制理论综合起来的, 他们把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看作是一种“混合经济”。
在这种混合经济中, 只要按照凯恩斯的收入决定理论, 通过宏观需求管理弥补了私人有效需求的不足, 充分就业就成为经济现实而不再是一种虚构, 此时, 市场机制就可以发挥自动调节作用。
必须指出, 自称为后凯恩斯主流的新古典综合派, 继承了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的衣钵, 因而, 国家干预与市场机制在其“综合”的理论体系中并非平分秋色的杂烩, 而是以国家干预这只手为主, 以市场机制这只手为辅。
三萨缪尔森的乘数—加速原理(一)理论产生针对凯恩斯在《通论》中提出的“投资乘数论”和“就业乘数论”,汉森认为,乘数论不足以说明问题,原因是乘数论没有说明一定量的投资如何引起收入和就业的增加,也没有明确收入(或消费)的变化如何引起投资的变动。
因而只有把加速原理(关于收入或消费量的变化如何导致投资量变动的理论)和乘数论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充分估计乘数的作用,并解释经济增长中的周期波动现象。
萨缪尔森注意到了乘数论和加速原理相互作用的关系,他在导师的提示下巧妙地把两者合为一体,于1939年发表了他的处女作《乘数分析与加速原理的相互作用》,并首创经济波动的模型,指出政府开支对国民收入的重大作用。
西方经济学界认为,这一开创性的研究是他在经济周期理论方面的重要贡献之一。
(二)理论内容乘数-加速原理相互作用理论:是把投资水平和国民收入变化率联系起来解释国民收入周期波动的一种理论,是最具影响的内生经济周期理论。
乘数一加速原理相互作用理论是凯恩斯主义者提出的。
凯恩斯主义认为引起经济周期的因素是总需求,在总需求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投资。
这种理论正是把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结合起来说明投资如何自发地引起周期性经济波动。
经济学家认为,经济中之所以会发生周期性波动其根源正在于乘数原理与加速原理的相互作用。
乘数-加速数理论是萨缪尔森在西方宏观经济学领域较有影响的研究成果,是塞缪尔森对国民收入理论的一个较大贡献。
1939年,萨缪尔森在导师汉森的指导下,在不考虑微观基础的前提下,将乘数理论与加速数理论综合起来,提出了经济周期波动的的数学模型,使经济周期的分析进一步的系统化。
萨缪尔森得出结论,乘数与加速数相互作用会造成经济的周期运动,即使乘数和加速数保持不变,只要存在加数原理,经济也会出现周期性波动。
总的来说,萨缪尔森的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拓展的西方经济理论研的视野,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四萨缪尔森的税收思想萨缪尔森认为当代西方经济是一种混合经济,政府的经济作用正在增长。
政府在现代混合经济中,通过扩大财政支出的规模,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和直接地调节经济生活三个方面在起着重大的调节作用。
财政税收是政府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萨缪尔森的主要税收思想有:(1)税收原则。
萨缪尔森认为当前有代表性的赋税原则有两大类:①利益原则。
他认为一个公平的赋税应使每一个纳税者的贡献同其从公共服务中获得的利益相一致;②牺牲原则(再分配原则)。
他认为人们应按理想的“牺牲”方式交税,使社会收入的再分配做到“公平合理”。
所谓“公平合理”是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来解释,即再增加1元钱给一个人带来的满足是递减的,那么向百万富翁征收1元钱的税款,把它给予中等收入或低收入的人时,所增加的效用应比减去的多。
不同的个人效用加在一起形成社会总效用,通过赋税可以使社会效用达到最大化。
(2)税收作用。
萨缪尔森指出,赋税是政府购买公有物品的资金来源,也是改变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
他还强调财政政策对付萧条和通货膨胀的作用。
当经济萧条、失业增加时,政府应增加支出和减税,以扩大需求,增加就业和国民收入。
当出现通货膨胀时,政府必须减少支出和增加来减少社会需求,从而消除因过多的通货膨胀带来的价格增长。
对于在如何利用税收调节经济政策方面,萨缪尔森更侧重于减税,主张大胆实行“增长性赤字财政政策”。
认为减税能够增加人们可支配的收入,增加消费和投资,从而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加国民收入。
他认为税收不仅是政府利用来调节经济的手段,而且还是安装在经济内部的自动控制的“内在稳定器”。
由于公司税和个人所得税采用累进税率,使它们具有自动调节的性能。
但是,税收“内在稳定器”的作用只能缓冲经济波动的振幅,而不能百分之百地消除。
这样就需要用“相机抉择”的财政、税收和货币政策来对付经济波动。
(3)通过变动税率来控制经济周期波动。
即根据经济周期的情况来改变税率,当出现短期的经济衰退时,可以暂时降低所得税率,来避免可支配收入的下降,从而避免衰退的扩大;在通货膨胀时,可以通过提高所得税税率来减少可支配收入,从而减轻通货膨胀的压力。
五萨缪尔森的主要著作1《经济分析基础》(1947)《经济分析基础》以数学为工具,使各种理论和方法获得基本统一的表述,并以此总结了新古典经济学的主要成就。
这本书把最大化原理和均衡原理结合在一起。
使新古典经济学的主体内容有了经典的数学表述形式。
2 《经济学》(1948)萨缪尔森的巨著《经济学》流传颇广,被翻译成日、德、意、匈、葡、俄等多种文字,据报道销售量已达1000多万册,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制订经济政策的理论根据。
现在,许多国家的高等学校将《经济学》作为专业教科书。
该书对经济学中的三大部分——政治经济学、部门经济学、技术经济学都有专门的论述,读过这本书的人都看到他从宏观经济学到微观经济学,从生产到消费,从经济思想史到经济制度都比前人有新的创见。
3《线性规划与经济分析》(1958)1958年,萨缪尔森与R·索洛和R·多夫曼合著了《线性规划与经济分析》一书,为经济学界新诞生的经济计量学做出了贡献。
这部书成功地把价格理论、线性规划和增长理论结合起来。
六结语萨缪尔森是当代伟大的经济学家,他对当代西方经济学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萨缪尔森的论著繁多,研究领域宽广,在此只是对萨缪尔森的论著进行浅论介绍。
一代经济学界的伟人虽然逝去了,但是他给我们后人留下来的思想理论会一直值得我们去深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