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分化与统一 精品
公共基础知识题库:马哲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百八十八)
公共基础知识题库:马哲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百八十八)1、多选题下列论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有_____。
A: 自由选择的意志高于一切B: 天命主宰人间世界C: 人为自然界立法D: 存在就是被感知参考答案: ACD本题解释:【答案】ACD。
解析:选项B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2、多选题辩证的否定观认为_____。
A: 肯定不包括否定B: 否定中不包含肯定C: 肯定中包含否定D: 否定是既克服又保留参考答案: CD本题解释:【答案】CD。
解析:辩证的否定观认为,肯定包含否定,否定也是包含肯定的。
因此只有CD两项是应该选择的答案。
3、单选题德国古典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_____。
A: 南希B: 但丁C: 康德D: 南丁格尔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C【解析】德国古典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和费尔巴哈。
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他建立了实质上是先验唯心主义的调和矛盾的哲学体系和不可知论。
费希特从唯心主义立场上继承和批判了康德,建立了彻底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
谢林改造了费希特的主观唯心主义,建立了客观唯心主义的同一哲学,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
他在批判继承前辈哲学家的基础上,创建了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
费尔巴哈从人本主义出发,批判了宗教神学和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地解决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建立了人本学唯物主义。
故本题选C。
4、单选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数百万种。
这一情况说明_____。
A: 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B: 人类通过实践将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C: 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D: 人造物质可以脱离天然物质而存在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
解析:此题是一道事实辨析选择题。
考查的知识点是对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及其关系的确认和理解。
自在世界又称天然的自然界(自在之物),包括人类产生之前的自然界和人类产生后人的活动尚未深入到的自然界,即尚未被人化的自然界。
3 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三章《世界是自然、人、社会的统一》
自在世界与人的世界
• 自在世界(必然王国):在人的活动之
外、尚未纳入人的活动范围的世界。 ——是人类目前无法认识和改造的自然 界,其存在完全是自然的,其运动变化 完全是自发的,一切处于自在的相互作 用之中。
自在世界与人的世界
• 人的世界(自由王国):人的活动现实指向的
对象世界,是作为人的认识和改造的客体的世 界,打上人的意志印记的属人世界。 ——人的世界不可能脱离自在世界而存在,它 以自在世界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自在世界与人的世界的界限不是绝对的。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 主体不能离开客体而存在。没有认识和
改造的对象,人的主体地位无从体现。
• 客体也不能离开主体而存在。 • 一个事物在不同主体那里会成为不同的
客体。
“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 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 也毫无意义,不是对象,因为我的对象 只能是我的一种本质力量的确证,也就 是说,它只能像我的本质力量作为一种 主体能力自为地存在着那样对我存在, 因为任何一个对象对我的意义……都以 我的感觉所及的程度为界限。”
二、劳动是自然、人、社会统一的基础
劳动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自 然与社会矛盾产生的根源,也是解决 这些矛盾的唯一现实途径。
劳动使自然界、人、社会统一在 一起。
一、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 人作为世界中具有自觉意识的存在物,
主动地与外在世界相互作用,从而形成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 主体——是自觉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人。
主体一定是人,但人未必是主体。人要 获得主体资格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客体——是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所 指向的对象。并非自然界的所有部分 都是客体;客体不是凝固不变的,而 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世界是自然,人,社会的统一
劳动在人及社会的形成过程 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自 然事物从自在世界进入人的 世界的过程中也发挥着决定 性的作用。人与世界基本的 关系只有在劳动中才有意义, 离开人的劳动,就不可能把 握人与世界关系的实质
二、劳动是自然、人、社会统一的基础
劳动最终促成了人、社会从自然界中分离出来,并成 为与自然界对立的东西,使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自然 与社会的矛盾具有了不同于自然界内部矛盾的性质。而 这些矛盾的解决也必须通过人类的劳动来完成。
2、人对自然界依赖的表现:
第三,自然界是人类社会产生和发展的条件。 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在一定 意义上说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社会发展离不 开自然界,它以一定得自然条件为前提。社 会发展对自然界的依赖性是间接性,以物质 生产为中介,并且随着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 发展而发生变化。
人的世界
一、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主体
客体
1、主体是自觉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人。
从事现实活动,主动地建构人与世界关系的人就 是主体。主体一定是人,但人未必就是主体。主体 是人在活动中显现出来的自主、自觉存在状态,是 人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所拥有的主动地位。
2、客体是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所指 向的对象。客体不是凝固不变的,它 随着人的活动的深入而不断扩展。
讨论:人真的能自由地支配自己的行 为吗?(漫画:布里丹之驴)
讨论:人也同自在世界中的事物一样 处于因果链条之中?
3)自在世界与人的世界的界限不是绝对 的, 随着人类认识能力和改造能力的提高,以 往不能认识的自在世界得到了认识,以往 不能改造的自在世界得到了改造,于是自 在世界转变为人的世界,人 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4、人的世界与自在世界
《马哲》第二章:世界是自然人、社会的统一
劳动资料 是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 的物质资料或物质条件,是人和劳动对象之 间的媒介体,主要指劳动工具。
第二,自然界是人类劳动的前提和要素。 劳动是人和自然的相互作用,是人以自 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 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 劳动由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构 成。
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 部世界,工人就什么也不能 创造。 ——马 克 思
劳动者 是指具有一定科学知识、生产经验和 劳动技能,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人,包括 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
二、社会是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本身
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没有个人,就没有社会。 社会不是个人的机械相加,而是人们有机结合 起来的整体。 社会在本质上不是由个人组成的实体,而是从 事物质资料生产的现实个人之间的一种关系体 系。其中,生产关系是最主要的关系。 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是统一的。 生产关系总合起来就构成为 所谓社会关系,构成为所谓 社会。——马 克 思
人类产生之前,自然界只是一种自在的存在,不 是客体。
人类产生之后,自在之物转变为为我之物才成为 客体。 客体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相互区别:主体是主动的方面,是认识 和改造活动的施动者;客体是被动的方 面,是主体认识和改造的受动者。 相互依存:主体不能离开客体而存在; 客体也不能离开主体而存在。 相互作用:主体改造客体,自然界具有 了越来越多的“人化”的特点;客体也 反作用于主体,主体也得到了改造。
实践主体客体主体客体化客体主体化主体和客体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旋涡星系太阳系地球物体分子原子宇宙二自在世界和人的世界的关系自在世界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原理专题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B。
解析:此题是一道事实辨析选择题。
考查的知识点是对“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及其关系的确认和理解。
自在世界又称天然的自然界(“自在之物”),包括人类产生之前的自然界和人类产生后人的活动尚未深入到的自然界,即尚未被人化的自然界。
人类世界又称属人世界,是指人改造过的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为我之物”)。
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是对立统一关系,实践是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
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天然自然这个“自在之物”日益转化为体现了人的目的,并能满足人的需要的“为我之物”。
这一过程就是自然“人化”的过程,也就是人类社会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同时,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人类世界又不断地改变自在世界,使天然自然成为人化自然。
这样,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就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分化和统一。
2.【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实践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把握。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决定认识,认识依赖于实践。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回答该题,首先明确“才能”所属的范畴。
才能属于知识、认识范畴。
而作为认识范畴的才能,其高低“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B项)。
它既不“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的程度”(C项),更不“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D项)。
但是,人的才能一定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有关系,而不是没有关联。
由于A、C、D都是错误的选项,因此,答案为B。
3.【答案】B。
解析: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划分二者的唯一标准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凡是认为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属于历史唯物主义,反之属于历史唯心主义。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类只有解决了吃穿住用等基本的物质生活资料的活动后,才能进行其他社会活动。
因此,正确答案为B。
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圣才出
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3章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3.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归纳】考点一: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1.实践的内在矛盾(1)旧哲学对实践的认识表3-1旧哲学对实践的认识(2)旧哲学没有正确解决实践的本质和作用问题的原因旧哲学没有正确解决实践的本质和作用问题,除了唯心主义与旧唯物主义各自的主观原因以外,还有客观原因,这即是实践作为人所特有的活动,本身就具有矛盾的特征。
①实践是人的有目的的活动,它包含着人的主观因素,体现着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②实践又是作为物质实体的人,通过工具等物质手段同物质世界之间进行物质变换的客观过程。
③不能全面深刻地把握实践的内在矛盾,是造成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各执一端、争执不下的认识论根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中找到了把人的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与现实性、客观性、物质性统一起来的基础。
2.实践活动的对象性及其特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首先是指人们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活动,是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
表3-2实践活动的对象性及其特征考点二: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1.人是实践存在物表3-3实践构成了人的存在方式2.实践是客观的、能动的和社会的活动(1)实践的特征表3-4实践的特征(2)实践的基本形式表3-5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考点三:限定中的超越:实践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质人是实践的存在物。
在实践活动中,人把外在的存在变成了自己活动的对象,变成自己的客体,同时,也就使自己成为主体性的存在。
从人的活动的视角来考察人与世界的关系,就出现了主体与客体的哲学范畴。
一般而言,主体指从事着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指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指向的对象。
1.实践主体的能力结构和社会结构表3-6实践主体的能力结构和社会结构2.实践客体的基本特征和内在结构表3-7实践客体的基本特征和内在结构3.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及其实质表3-8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及其实质。
最新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马克思哲学在线测试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马克思哲学课堂练习题第一章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B)。
B、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A、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一般规律C、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D、人类各种知识的总汇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 )。
A、德国古典哲学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D、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D)。
A、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C、整体与部分的关系D、一般与特殊的关系4、判断一种哲学是否是“真正的哲学”取决于它(D )。
A、是否坚持唯物论B、是否坚持唯心论C、是否坚持辩证法D、是否反映了时代精神的精华5、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突出特点是( B)。
A、辩证法B、直观性C、形而上学性D、机械性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1、“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这里指的“真正哲学”(ABDE )。
A、可能是唯物主义哲学B、可能是唯心主义哲学C、专指各种唯物主义哲学D、取决于是否以思想的形式表现了时代的精神E、马克思主义哲学2、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分别是(BD )。
A、《新民主主义论》B、毛泽东思想C、《论持久战》D、邓小平理论E、“一国两制”理论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哲学史上所产生的伟大变革主要表现在(ABCE )。
A、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改变了实践观念在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B、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结合C、实现了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D、实现了科学观和方法论的统一E、实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4、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明显的局限性是(ABCE )。
A、机械性B、形而上学性C、直观性D、思辨性E、不彻底性5、现代西方哲学可分为两股思潮,它们分别是(AC )。
A、人本主义思潮B、存在主义思潮C、科学主义思潮D、实证主义思潮E、唯心主义思潮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哲学单项选择题
《哲学》单项选择题1.哲学是A.时代精神的精华 B.智慧之学C.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研究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运动最一般规律的学问2.宇宙观是A.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B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C.关于宇宙和人生根本道理的学问 D.经逻辑论证而形成的思想体系3. 一个没有正确人生观的人,很难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这一观点主要说明 A.世界观贯彻和体现在人生领域B.人生观反映出一定的世界观C.对人生的观点,态度影响到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D. 一个人只有确立了科学的世界观,才能有正确的人生观4.以哲学化的方式承认“宗教创世说”的世界观属于 A.宗教哲学B.经院哲学C.僧侣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5.从古至今人类根本对立的世界观是A.有神论和无神论B.唯物论和唯心论C.宿命论和唯意志论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6.承认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或一致的 A.只是唯物主义哲学的观点B.只是唯心主义哲学的观点 C.只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D.是一切哲学的观点7.哲学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整体同部分的关系B.共性同个性的关系C.理论同实践的关系D.物质同意识的关系8.”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是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这是指A.什么是本原的,是精神,还是自然界B.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C.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的关系问题D.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问题9.世界是神创造的呢,还足从来就有的?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A.有神论和无神沦的标准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10.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即是否承认 A.世外的运动和发展 B.世界的统一性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中存在是第一性D.世界的可知性1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在于是否承认A. 世界的运动变化 B.世界的存在性C.世界的物质性 D. 意识的能动性12.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解释世界、说明世界,这种观点是A.唯物主义B.唯心主义C.辩证法D形而上学13.唯心主义产生的最初根源在于A.人类及其意识的产生B.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的出现C.产生灵魂不死观念和自然力被人格化D.宗教的出现14. “神即形也,形即神也。
政治必修4唯物论知识点总结
政治必修4唯物论知识点总结政治必修4唯物论知识点总结: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及其意义(1)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它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理论意义:①物质定义指出了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的客观实在,坚持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与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②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可知性,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③指出了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具有最大的普遍性,不仅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而且正确地解决了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关于物质形态、结构和属性的区别和联系。
(3)列宁给物质下定义的方法论原则:是从物质与意识的相互关系界定哲学物质概念的。
政治必修4唯物论知识点总结:物质与运动的关系(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包括简单的位移、过程、人类思维运动。
(2)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关系:①物质都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离不开运动。
②物质是运动的主体,任何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
③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
(3)如果割裂二者的关系: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会陷入形而上学的错误;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会陷入唯心主义。
政治必修4唯物论知识点总结:物质运动与空间、时间的关系时空相对性、可变性;时空的无限性、有限性;(1)空间是物质的广延性或伸张性。
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即具有长、宽、高三度。
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
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的性质。
(2)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离的:一方面,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离开了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时间和空间也离不开物质的运动,离开了物质运动的时间、空间同样是不存在的。
(3)时间、空间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是无限和有限的辩证统一。
无限存在于有限之中,无限的时空是由特定的有限时空构成的;有限包含无限,任何有限的事物都包含无限的结构和层次;有限转化为无限,有限的界限是可以超越的,超越有限即趋向无限。
马原理核心知识点精讲: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分化与统一(原创)
马原理核心知识点精讲: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分化与统一
万学教育海文考研王斌
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物质世界出现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区分。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存在的两种不同形态。
这里说的自然界是指独立于人的活动或未被纳入到人的活动范围内的客观世界,其运动变化是自发的。
人类社会是人们在特定的物质资料生产基础上相互交往、共同活动形成的各种关系的有机系统。
它是在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上随着人类的产生而出现的。
人类社会与人的活动不可分离,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对象化,是人的对象世界。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具有客观实在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前提,是构成人类社会客观现实性的自然基础。
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了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自然界,不断改变着自然界。
因此,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知识点讲解】
1.基本概念或原理分析
对象化,就是指劳动的实现、劳动物化在对象之中,如在建筑楼房的过程中,工人们的智慧和血汗转化成高楼大厦。
2.案例或记忆方法
自然界人与自然的统一:人类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和基础下,通过不断的改造自然界原来的状态,使自然界变的更适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实现了人与自然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 第3章 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圣才出品】
第3章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一、填空题1.在客观物质世界的各种存在形式中,最高级、最复杂的存在形式是______。
【答案】人类社会【解析】社会历史离不开人,社会是人类的社会,历史是追求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人类社会的一切都离不开人的参与。
自然界是物质运动的较低级形式,自然规律也是较低级规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中最高级、最复杂的运动形式,社会规律也是高级运动规律。
2.实践就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______客体的社会性的______活动。
【答案】探索;客观物质【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世界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
具体表现在:①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活动;②实践是自觉的能动活动;③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
二、单项选择题1.实践是()。
A.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一切自觉活动B.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对象性活动C.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的精神活动D.人们适应外界环境的本能活动【答案】B【解析】实践是指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
实践是以感性事物为对象的现实性的物质活动,是主体对于客体的改造,具有感性的性质和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因此,实践是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2.人化自然是指()。
A.自在之物B.被人完全占有的自然C.人本身D.被打上社会烙印的自然【答案】D【解析】人化自然是相对于自在自然而言的。
自在自然是指人类活动尚未作用过的自然界;人化自然是指被人的实践活动改造过的,打上了人的目的和意志烙印的那一部分自然界。
3.人类世界从根本上说()。
A.自然界的产物B.脱离自在世界而存在C.自在之物D.人的实践活动的对象化【答案】D【解析】人类世界和人的活动不可分离。
人类世界的独特性就是它的主体性及其对主体实践活动的依赖性。
从根本上说,,人类世界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对象化,是人的对象世界。
4.人类世界和自在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是()。
A.天然自然B.人化自然C.实践D.自在世界【答案】C【解析】实践是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人化自然与人类社会的统一)分化与统一的基础,实践将人类与自然联系起来,人类通过实践将自在世界转化为人类世界,自在世界通过其强大力量来消除人类世界的痕迹,两者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实践的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社会、精神。
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分化与统一精品
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分化与统1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分化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是两个相对应的概念。
自在世界又称天然自然,这一概念包含着两重含义:首先,自在世界是人类世界产生之前的自然界。
在人类社会产生前,客观的自然界早就独立地存在和发展着了,这是人类世界产生前的先在世界。
其次,自在世界又是人类活动尚未深入到的自然界。
自然界在广度上,深度上都是无阻的,永远存在着人类活动尚未达到的部分,即尚未被人化的部分,世界这一部分仍然属于自在世界。
人类世界又称属人世界,它是指在人类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
所谓人化自然,就是指被人的实践改造过并订上了人的目的和意志烙印的自然。
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都具有客观实在性。
人们并不是在自在世界之外创造人类世界,而是在自在世界所提供的材料的基础上表现自己的本质力量,建造人化自然、人类世界。
但人的实践可不可能消除天然自然或自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
相反,天然自然的客观实在性通过实践延伸到人化自然、人类世界之中。
并构成人类世界客观实在性的自然基础。
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区别在于,自在世界是独立于人的活动或尚未被纳入到人的活动范围内的自然界,其运动变化完全是自发的。
一切都处在盲目的相互作用之中。
人类世界和人的活动不可分离。
人化自然是被人的活动所改造过的自然,它体现人的需要、目的、意志和本质力量,人的社会关系则是人的活动的对象化。
人类世界的独特性就是它的主体性及其对主体实践活动的依赖性。
固然,人类世界不可能脱离自在世界,它要以自在世界为自己存在和发展酌前提,但人类世界毕竟不同于自在世界,也不是自在世界自动延伸的产物。
从根本上说,人类世界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对象化,是人的对象世界。
统一的物质世界本无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之分,只是出现了人及其活动之后,自然之网”才出现了缺口并一分为二,即在自在世界的基础上叠加了一个与它既对立又统一的人类世界。
实践就是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要点精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要点精述1、哲学基本问题(1)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本原的问题,它是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唯一标准。
第二,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或能否彻底认识世界的问题。
这个问题是在认识论上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
第一方面是根本的方面,它的解决制约着第二方面如何解决。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形态(1)唯物主义经历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种形态。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把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原初的物质”作为世界的本原,如水、火、所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具有非科学性、直观性、猜测性的局限性。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把基本粒子的构成、物质结构、物质结构的某种属性作为世界的本质。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解释物质本原问题上具有了科学性和抽象性的特点。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的局限性。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彻底的唯物主义。
(2)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看成是世界的本原;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当成是世界的本原。
二者的区别在于对“精神”本原有不同规定,但它们的实质都是一样的,都是把精神作为世界的本原。
(3)辩证法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古代自发辩证法、近代唯心辩证法、唯物辩证法。
(4)形而上学发展有三种历史形态:古代形而上学、近代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后出现的形而上学。
3、唯心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根源(1)社会历史根源。
唯心主义最初是生产力低下,科学不发展,人类愚昧无知的产物。
阶级的出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裂,是唯心主义产生的前提条件。
从事脑力劳动的剥削者从自己的地位出发,总是片面地夸大精神的作用。
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关系---文本资料
人类世界(属人世界)
人类世界是指在人类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人 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 所谓人化自然,就是指被人的实践改造过 并打上了人的目的和意志烙印的自然界。Βιβλιοθήκη 2、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特征
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都具有客观实在性。 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区别在于 : 自在世界是独立于人的活动或尚未被纳入 到人的活动范围内的自然界,其运动变化 完全是自发的,一切都处于盲目的相互作 用之中。
第三节
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关系
一、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本质和特征
二、实践是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和 统一的基础
一、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本质和特征 1、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本质 自在世界(天然自然) 从时间上看,它指人类产生之前的自然 界,是人类世界产生之前的先在世界;
从空间上看,自在世界是指任何特定历 史时期人类活动尚未扩展和深入到的自然 界,即尚未被人化的自然界。
人类世界的独特性就是它对主体实践活 动的依赖性 人化自然是被人的活动所改造过的自然, 它体现了人的需要、目的、意志和本质力 量; 人的社会关系则是人的活动的对象化。
葛洲坝
宋瓷
河北
赵州桥
铜车马
实践与世界
实践与世界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分化与统一世界统一于物质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石。
人类是伴随着实践产生的,正是实践将人自身从自然界中独立出来,赋予了其主体的意义。
以物质资料的生产为基本形式的实践也带来了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分化和统一。
一、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含义及其属性1.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含义自在世界又称天然自然,包括两重含义,其一从历史的角度看自在世界是人类世界产生之前的自然界(先在世界),其二从现实的角度自在世界是人类活动尚未深入到的自然界。
人类世界又称属人世界,是指在人类实践活动基础上形成的“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
人化自然就是被人实践改造过的打上了人类目的和意志的自然。
2.自我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属性通守上面分析二者的含义可以看出: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最基本的属性就是它们的客观实在性,自在世界是先于人类世界而存在的,它的客观性是容易理解的,人类世界是在人通过实践在自在世界所提供的材料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但在这个创造过程中人不但不能消除天然自然或自在世界的客观性,相反自在世界的客观性通过实践活动延伸到了人化自然,人类世界中,并构成了人类世界客观实在性的自然基础。
二、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关系1.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区别自在世界是独立于人的活动或未被纳入到人的活动范围的自然界,因此它的运动变化是在完全没有人的参与下进行的,是完全自发的,是通过各种盲目的自然力量相互作用的。
而人类世界是被人的实践活动改造过的自然在它身上体现了人的需要,目的意志和本质力量,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人的社会关系则是人活动对象化的产物。
所以从根本上说,人类世界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对象化是人的对象世界。
2.实践是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和统一的基础统一的物质世界在人没有出现以前就无所谓处在世界和人类世界之分,只是世界上出现了人及其活动之后,才在自在世界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与它对立统一的人类世界,因此实践是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具体表现为:第一方面,物质生产实践过程就是“自然人化”的过程,在物质生产实践过程中人把自己活动的目的注入到被改造的对象上,使天然自然这个“自在之物”日益转化成为拿手人的目的,满足人们需要的“为我之物”这个过程就是自然界在人的实践过程中不断获得专人的性质,不断被人改造成为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成为人本质力量的鸪和体现,即“自然人化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分化与统一
1、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分化
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是两个相对应的概念。
自在世界又称天然自然,这一概念包含着两重含义:
首先,自在世界是人类世界产生之前的自然界。
在人类社会产生前,客观的自然界早就独立地存在和发展着了,这是人类世界产生前的先在世界。
其次,自在世界又是人类活动尚未深入到的自然界。
自然界在广度上,深度上都是无阻的,永远存在着人类活动尚未达到的部分,即尚未被人化的部分,世界这一部分仍然属于自在世界。
人类世界又称属人世界,它是指在人类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
所谓人化自然,就是指被人的实践改造过并订上了人的目的和意志烙印的自然。
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都具有客观实在性。
人们并不是在自在世界之外创造人类世界,而是在自在世界所提供的材料的基础上表现自己的本质力量,建造人化自然、人类世界。
但人的实践可不可能消除天然自然或自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
相反,天然自然的客观实在性通过实践延伸到人化自然、人类世界之中。
并构成人类世界客观实在性的自然基础。
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区别在于,自在世界是独立于人的活动或尚未被纳入到人的活动范围内的自然界,其运动变化完全是自发的。
一切都处在盲目的相互作用之中。
人类世界和人的活动不可分离。
人化自然是被人的活动所改造过的自然,它体现人的需要、目的、意志和本质力量,人的社会关系则是人的活动的对象化。
人类世界的独特性就是它的主体性及其对主体实践活动的依赖性。
固然,人类世界不可能脱离自在世界,它要以自在世界为自己存在和发展酌前提,但人类世界毕竟不同于自在世界,也不是自在世界自动延伸的产物。
从根本上说,人类世界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对象化,是人的对象世界。
统一的物质世界本无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之分,只是出现了人及其活动之后,“自然之网”才出现了缺口并一分为二,即在自在世界的基础上叠加了一个与它既对立又统一的人类世界。
实践就是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
如前所述,物质生产实践不仅使天然自然发生形态的改变,同时还把人的目的性因素注入到自然界的因果链条当中,使自然界的因果链条按同样客观的“人类本性”发生运转。
物质生产实践虽然不能使自然物的本性和规律发生变化,但却能把人的内在尺度运用到物质对象上去,技人的方式来规范物质转换活动的方向和过程,改变物质的自在存在形式。
在实践中,天然自然这个“自存之物”日益转化为体现了人的目的、并能满足人的需要的“为我之物”。
这一过程就是自然“人化”的过程,其结果是从天然自然中分比出人化自然。
“自然的人化”强调的是“自然界对人说来的生成过程”,换言之、“自然的人化”强调的不是自然界的变化,而是
自然界在人的实践过程中不断获得属人的性质,不断地被改造为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认和展现。
“人化自然”“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是“人类学的自然界”。
自然的“人化”过程同时就是人类社会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人们在从事物质生产、改造自然的同时,又形成、改造和创造着自己的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
没有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也就不可能有人与自然的现实关系。
—切的生产都是个人在一定社会形式中并借这种社会形式而进行的对自然的占有。
”这就是说,自然的“人化”是在社会之中而不是在社会之外实现的。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指出:“自然界的同人的本质只有对社会的人来说
才是存在着的,”“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才表现为他自己的属人的存在的基础”。
在人的实践活动中生成的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及其统一,构成了人类世界。
2、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统一
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在自在世界的基础上建造了属人的世界,从而使世界二重化为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
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又具有内在联系。
这种内在联系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自在世界构成了人类世界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基础,人在实践活动中把天然自然同化于自身,转化为自己的本质力量,同时又把这种本质力量对象化于人类世界中;人类世界形成之后又反过来制约天然自然,不断地改变自在世界的界限。
在实践活动中,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这两方面是密切相联的;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
第二、天然自然通过人的实践活动转化为人化自然,并在人化自然、人类世界中延续自己的存在;同时,人化自然不可避免地要参与到整个大自然的运动过程,或者说,仍然要加入到由自然规律支配的自在世界的运动过程中。
这里会出现两种情况:
自在世界的运动以其强大的力量强行铲除人化自然的痕迹,使人的活动成果趋于淡化和消失;
人化自然改变自然规律起作用的范围和结果,改变了各种自然过程,特别是生物圈内物质、能量的流通与变换。
这就可能产生对人并非有利的负面效应,如今出现的生态失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