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学第七章习题答案
有色冶金原理(傅崇说版)部分课后习题解答7
有色冶金原理(傅崇说版)部分课后习题解答7第七章习题与思考题1.计算下列反应的ΔG θ 值:(1)MnO2+2Fe 2+ +4H + =Mn 2+ +2Fe 3+ +2H2O(2)Fe(OH)2+2H + +2e=Fe+2H2O(3)Fe(OH)2+2H + =Fe 2+ +2H2O2. 当Zn(OH)2与纯水接触时,它将溶解到一定程度,并电离成离子,试推倒当温度为298K时锌离子水解沉淀的平衡条件。
若 aZn 2+ =1,溶液的 PH=5.8 时,锌稳定存在是什么形态?3.当温度为 298K 时,反应Fe3++Ag=Fe2+Ag+的平衡常数K=0.531,ε θ Fe 3+ /Fe 2+ =0.771V,试求ε θ Ag+/Ag?4. 金溶解于氰化物溶液中,形成稳定的Au(CN)2-配合离子,其反应:Au(CN)2 - +e=Au+2(CN) -已知ε θ Au + /Au=1.68V,Au(CN)2-的 Kd=10 -38 ,试求 298K 时的ε θ Au(CN)2 - /Au?解答:1.解:(1)( ) KJ G G G G G G rG H Fe MnO O H Fe Mn496 . 118 )0 4 ) 977 . 84 ( 2 534 . 430 ( ) 191 . 237 ( 2 ) 586 . 10 ( 2 43 . 223 4 2 2 2 2 2 2 3 2 298 - ′ + ′ + - - - ′ + - ′ + - = D + D + D - D + D + D = D + ++ + q (2) +D - D - D + D = D H OH Fe O H Fe G G G G G 2 2 2 2 ) ( 298 q =0+2×(-237.191)-(-483.921)-2×0 =9.539KJ(3) +D - D - D + D = D + H OH Fe O H Fe G G G G G 2 2 2 2 ) ( 2 298 q =-84.977+2×(-237.191)-(-483.921)-2×0 =-75.438KJ2.解:Zn(OH)2=Zn 2+ +2OH- K sp =[Zn 2+ ][OH - ] 2 =4.5×10 -17 H 2O=H + +OH - Kw=10-14 (1) [Zn 2+ ][OH - ] 2 =K sp =4.5×10-17 [H + ][OH - ]=Kw=10-14 pH=-lg[H + ]三式联立,得 Zn 2+ 开始沉淀的临界(平衡)pH 值为pH=1/2lgK sp -lgKw-1/2loga Zn2+=5.83- 1/2loga Zn2+(2) pH=5.8 时,水解反应达到平衡 Zn 2+ 、Zn(OH)2 共存。
金属学原理习题及答案
[311];b)六方晶系(2-1-11),(1-101),(3-2-12),[2-1-11],[1-213]。 5. 试计算面心立方晶体的(100),(110),(111),等晶面的面间距和面致密度,并
12. 如图所示,在相距为 h 的滑移面上有两个相互平行的同号刃型位错 A、B。 试求出位错 B 滑移通过位错 A 上面所需的切应力表达式。
13. 图所示某晶体滑移面上有一柏氏矢量为 b 的位错环并受到一均匀切应力 的 作用,a)分析各段位错线所受力的大小并确定其方向;b)在 作用下,若要 使它在晶体中稳定不动,其最小半径为多大?
9. Ag冷加工后位错密度为 1012/cm2,设再结晶晶核自大角度晶界向变形基体移 动,求晶界弓出的最小曲率半径(Ag: G=30GPa, b=0.3nm,r=0.4J/m2)。
10. 有一 70MPa应力作用在fcc晶体的[001]方向上,求作用在(111) 和(111)
滑移系上的分切应力。 11.简要分析加工硬化、细晶强化、固熔强化及弥散强化在本质上有何异同。 12.为细化某纯铝件晶粒,将其冷变形 5%后于 650℃退火 1 h,组织反而粗化;
试求出位错 B 滑移通过位错 A 上面所需的切应力表达式。 6. 两根刃位错显得 b 大小相等且相互垂直(如图 3-4 所示),计算位错 2 从其滑移
面上 x<=0 处移至 x=a 处所需的能量。 7. 在同一滑移面上有两根平行的位错线,其柏氏矢量大小相等且相交能量角度考虑 Φ 在什么 只是两根位错线相吸或相斥。 8. 图 3-6 所示某晶体位错面上有一柏氏矢量为 b 的位错环并收到一均匀切应力 τ 的作用,a)分析各段位错线所受力的大小并确定其方向;b)在 τ 作用下,若要 使它在晶体中稳定不动,其最小半径为多大?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后习题答案(崔忠圻版) 7 10章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后习题答案(崔忠圻版) 7 10章金属学与热处理课后习题答案(崔忠圻版)-7-10章金属学和热处理课后练习答案(崔中琦版)第十章钢的热处理工艺10-1什么是钢的退火?退火的类型和用途是什么?答:钢的退火:退火是将钢加热至临界点ac1以上或以下温度,保温一定时间以后随炉缓慢冷却以获得近于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退火类型:根据加热温度,可分为高于或低于临界温度AC1的退火。
前者包括完全退火、不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和均匀化退火,后者包括再结晶退火和消除应力退火。
按冷却方式可分为等温退火和连续冷却退火。
退火用途:1.完全退火:完全退火是一种热处理工艺,将钢加热到高于AC3的20-30℃,持续足够长的时间,使结构完全奥氏体化,然后用炉缓慢冷却,以获得接近平衡的结构。
它主要用于亚共析钢。
其目的是细化晶粒,消除内应力和加工硬化,提高塑性韧性,均匀钢的化学成分和组织,提高钢的可加工性,消除中碳结构钢中的魏氏组织和带状组织等缺陷。
2、不完全退火:不完全退火是将钢加热至ac1-ac3(亚共析钢)或ac1-accm(过共析钢)之间,保温一定时间以后随炉缓慢冷却以获得近于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对于亚共析钢,如果钢的原始组织分布合适,则可采用不完全退火代替完全退火达到消除内应力、降低硬度的目的。
对于过共析钢,不完全退火主要是为了获得球状珠光体组织,以消除内应力、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3.球化退火:球化退火是将钢中的碳化物球化并获得粒状珠光体的热处理工艺。
主要用于共析钢、过共析钢和合金工具钢。
其目的是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均匀组织、为淬火做组织准备。
4.均匀化退火:也称为扩散退火,是一种热处理工艺,将铸锭、铸造或锻造坯料加热至略低于固相线的温度,并持续很长时间,然后缓慢冷却至室温。
目的是消除铸锭或铸件凝固过程中产生的枝晶偏析和区域偏析,使成分和组织均匀化。
5、再结晶退火:将冷变形后的金属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上保持适当时间,然后缓慢冷却至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后答案完整版.docx
第一章金属的晶体结构1-1作图表示出立方晶系( 1 2 3[-2 1 1]、[3 4 6]等晶向。
)、(0 -1 -2)、(4 2 1)等晶面和[-1 0 2]、答:1-2 立方晶系的 {1 1 1}晶面构成一个八面体,试作图画出该八面体,并注明各晶面的晶面指数。
答:{1 1 1} 晶面共包括(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四个晶面,在一个立方晶系中画出上述四个晶面。
1-3某晶体的原子位于正方晶格的节点上,其晶格常数为a=b≠ c,c=2/3a 。
今有一晶面在 X、Y、Z 坐标轴上的结局分别为 5 个原子间距、 2 个原子间距和 3个原子间距,求该晶面的晶面指数。
答:由题述可得: X 方向的截距为×2a/3=2a 。
取截距的倒数,分别为1/5a ,1/2a ,1/2a5a, Y 方向的截距为2a,Z 方向截距为3c=3化为最小简单整数分别为故该晶面的晶面指数为(2,5,5 255 )1-4 体心立方晶格的晶格常数为a,试求出( 1 0 0 )、( 1 1 0 )、(1 1 1 )晶面的面间距大小,并指出面间距最大的晶面。
答:H( 1 0 0) ==a/2 H( 1 1 0) ==√2a/2H)==√3a/6(111面间距最大的晶面为( 1 1 0 )1-5 面心立方晶格的晶格常数为a,试求出( 1 0 0 )、( 1 1 0 )、(1 1 1 )晶面的面间距大小,并指出面间距最大的晶面。
答:H( 1 0 0) ==a/2H( 1 1 0) ==√2a/4H( 1 1 1) ==√3a/3面间距最大的晶面为( 1 1 1 )注意:体心立方晶格和面心立方晶格晶面间距的计算方法是:1、体心立方晶格晶面间距:当指数和为奇数是H=,当指数和为偶数时 H=2、面心立方晶格晶面间距:当指数不全为奇数是H=,当指数全为奇数是H=。
1-6 试从面心立方晶格中绘出体心正方晶胞,并求出它的晶格常数。
金属材料学第7-11章课后习题答案
金属材料学习题与思考题第七章铸铁1、铸铁与碳钢相比,在成分、组织和性能上有什么区别?(1)白口铸铁:含碳量约2.5%,硅在1%以下白口铸铁中的碳全部以渗透碳体(Fe3c)形式存在,因断口呈亮白色。
故称白口铸铁,由于有大量硬而脆的Fe3c,白口铸铁硬度高、脆性大、很难加工。
因此,在工业应用方面很少直接使用,只用于少数要求耐磨而不受冲击的制件,如拔丝模、球磨机铁球等。
大多用作炼钢和可锻铸铁的坯料(2)灰口铸铁;含碳量大于4.3%,铸铁中的碳大部或全部以自由状态片状石墨存在。
断口呈灰色。
它具有良好铸造性能、切削加工性好,减磨性,耐磨性好、加上它熔化配料简单,成本低、广泛用于制造结构复杂铸件和耐磨件。
(3)钢的成分要复杂的多,而且性能也是各不相同钢是含碳量在0.04%-2.3%之间的铁碳合金。
我们通常将其与铁合称为钢铁,为了保证其韧性和塑性,含碳量一般不超过1.7%。
钢的主要元素除铁、碳外,还有硅、锰、硫、磷等,而且钢还根据品质分类为①普通钢(P≤0.045%,S≤0.050%)②优质钢(P、S均≤0.035%)③高级优质钢(P≤0.035%,S≤0.030%)按照化学成分又分①碳素钢:.低碳钢(C≤0.25%).中碳钢(C≤0.25~0.60%).高碳钢(C≤0.60%)。
②合金钢:低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5%).中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5~10%).高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10%)。
2、C、Si、Mn、P、S元素对铸铁石墨化有什么影响?为什么三低(C、Si、Mn低)一高(S高)的铸铁易出现白口?(1)合金元素可以分为促进石墨化元素和阻碍石墨化元素,顺序为:Al、C、Si、Ti、Ni、P、Co、Zr、Nb、W、Mn、S、Cr、V、Fe、Mg、Ce、B等。
其中,Nb为中性元素,向左促进程度加强,向右阻碍程度加强。
C和Si是铸铁中主要的强烈促进石墨化元素,为综合考虑它们的影响,引入碳当量CE = C% + 1/3Si%,一般CE≈4%,接近共晶点。
金属工艺学各章节习题测试题含答案
金属工艺学各章节习题测试题含答案第一部分章节习题第一章金属的力学性能一、填空题1、金属工艺学是研究工程上常用材料性能和___________的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基础课。
2、金属材料的性能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叫_____________,反映材料在使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性,另一类叫__________,反映材料在加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性。
3、金属在力作用下所显示与弹性和非弹性反应相关或涉及力—应变关系的性能,叫做金属________。
4、金属抵抗永久变形和断裂的能力称为强度,常用的强度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断裂前金属发生不可逆永久变形的能力成为塑性,常用的塑性判断依据是________和_________。
6、常用的硬度表示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维氏硬度。
二、单项选择题7、下列不是金属力学性能的是()A、强度B、硬度C、韧性D、压力加工性能8、根据拉伸实验过程中拉伸实验力和伸长量关系,画出的力——伸长曲线(拉伸图)可以确定出金属的()A、强度和硬度B、强度和塑性C、强度和韧性D、塑性和韧性9、试样拉断前所承受的最大标称拉应力为()A、抗压强度B、屈服强度C、疲劳强度D、抗拉强度10、拉伸实验中,试样所受的力为()A、冲击B、多次冲击C、交变载荷D、静态力11、属于材料物理性能的是()A、强度B、硬度C、热膨胀性D、耐腐蚀性12、常用的塑性判断依据是()A、断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B、塑性和韧性C、断面收缩率和塑性D、断后伸长率和塑性13、工程上所用的材料,一般要求其屈强比()A、越大越好B、越小越好C、大些,但不可过大D、小些,但不可过小14、工程上一般规定,塑性材料的δ为()A、≥1%B、≥5%C、≥10%D、≥15%15、适于测试硬质合金、表面淬火刚及薄片金属的硬度的测试方法是()A、布氏硬度B、洛氏硬度C、维氏硬度D、以上方法都可以16、不宜用于成品与表面薄层硬度测试方法()A、布氏硬度B、洛氏硬度C、维氏硬度D、以上方法都不宜17、用金刚石圆锥体作为压头可以用来测试()A、布氏硬度B、洛氏硬度C、维氏硬度D、以上都可以18、金属的韧性通常随加载速度提高、温度降低、应力集中程度加剧而()A、变好B、变差C、无影响D、难以判断19、判断韧性的依据是()A、强度和塑性B、冲击韧度和塑性C、冲击韧度和多冲抗力D、冲击韧度和强度20、金属疲劳的判断依据是()A、强度B、塑性C、抗拉强度D、疲劳强度21、材料的冲击韧度越大,其韧性就()A、越好B、越差C、无影响D、难以确定三、简答题22、什么叫金属的力学性能?常用的金属力学性能有哪些?23、什么是疲劳断裂?如何提高零件的疲劳强度?四、计算题24、测定某种钢的力学性能时,已知试棒的直径是10mm,其标距长度是直径的五倍,Fb=33.81KN,Fs=20.68KN,拉断后的标距长度是65mm。
金属学及热处理2011习题与思考题
第一章习题与思考题1、常见的金属晶格类型有哪些?试绘图说明其特征。
2、实际金属中有哪些晶体缺陷?晶体缺陷对金属的性能有何影响?3、为什么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而多晶体在一般情况下不显示各向异性?4、试计算面心立方晶格的致密度。
5、什么是位错?位错密度的大小对金属强度有何影响?6、晶体在结晶时,晶核形成种类有几种?什么是变质处理?7、置换固溶体中,被置换的溶剂原子哪里去了?8、间隙固溶体和间隙化合物在晶体结构与性能上区别何在?举例说明之。
9、解释下列名词:晶格、晶胞、晶体、晶面、晶向、晶粒、点缺陷、面缺陷、线缺陷、相、固溶强化、金属化合物、固溶体第二章习题与思考题1、什么叫结晶、过冷现象、过冷度?过冷度与冷却速度有何关系?2、金属的晶粒大小对力学性能有何影响?控制金属晶粒大小的方法有哪些?3、如果其它条件相同,试比较下列铸造条件下,铸件晶粒的大小:(1)金属型浇注与砂型浇注;(2)浇注温度高与浇注温度低;(3)铸成薄壁件与铸成厚壁件;(4)厚大铸件的表面部分与中心部分;(5)浇注时采用振动与不采用振动。
4、金属铸锭通常由哪几个晶区组成?它们的组织和性能有何特点?第三章习题与思考题1、现有A、B两元素组成如图3.1所示的二元匀晶相图,试分析以下几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1)形成二元匀晶相图的A与B两个相元的晶格类型可以不同,但是原子大小一定相等。
(2)K合金结晶过程中,由于固相成分随固相线变化,故已结晶出来的固溶体中含B量总是高于原液相中含B量。
(3)固溶体合金按匀晶相图进行结晶时,由于不同温度下结晶出来的固溶体成分和剩余液相成分都不相同,故在平衡状态下固溶体的成分是不均匀的。
图3.1 题1 图2、共晶部分的Mg-Cu相图如图3.2所示:(1)填入各区域的组织组成物和相组成物。
在各区域中是否会有纯Mg相存在?为什么?(2)求出20%Cu合金冷却到500℃、400℃时各相的成分和重量百分比。
(3)画出20%Cu合金自液相冷到室温的却曲线,并注明各阶段的相与相变过程。
材料化学-第七章金属习题及答案
1、 名词解释: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合金,组元及相。
(20分)黑色金属: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主 要是铁碳合金(钢铁) 。
有色金属:通常是指钢铁之外的所有金属。
黑色金属常作为结构材料使用,而有色金属多作为功能材料来使用。
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元素组成,具有金属的特征。
金属在熔化状态时可以相互溶解或相互混合形成合金。
组元:组成合金的最基本的独立物质叫组元,根据组成合金组元的数目多少,可将合金分为二元合金、三元合金和多元合金。
相:合金中具有同一化学成分且结构相同的均匀部分叫相。
2、 详述超耐热合金组成及提高超耐热合金性能的途径。
(15分)超耐热合金定义:能在700~1200℃高温下仍能长时间保持所需力学性能,具抗氧化、抗腐蚀能力,且能满意工作的金属材料通称超耐热合金。
主要包括Ⅴ-Ⅶ副族元素和第Ⅷ族元素形成的合金,这是由于原子中未成对的价电子数很多——强化学键;原子半径较小——晶格结点上粒子间的距离短,相互作用力大。
超耐热合金主要分为三类:(1) 铁基超耐热合金基于奥氏体不锈钢,中温(600~800℃)条件下使用(2) 镍基超耐热合金镍含量一般>50%,在650~1000℃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抗氧化、抗燃气腐蚀能力(3) 钴基超耐热合金含钴量40~65%的奥氏体高温合金,在730~1100℃下 ,具有一定的高温强度、良好的抗热腐蚀和抗氧化能力。
提高超耐热合金性能的途径:(1) 改变合金的组织结构① 在钢中加入对氧的亲和力比铁强的Cr 、Si 、Al 等,可以优先形成稳定、致密的Cr2O3、Al2O3或SiO2等氧化物保护膜,成为提高耐热钢高温抗腐蚀的主要措施。
② 为了增强金属材料的耐高温蠕变性能,可以加入一些旨在提高其再结晶温度的合金元素,例如高熔点的合金元素W 、Mo 、V 等。
③ 钢的组织状态对其抗热性也有影响,奥氏体组织的钢比铁素体组织的钢耐热性高。
Ni 、Mn 、N 的加入能扩大和稳定奥氏体面心立方结构(2) 采用特种工艺技术① 定向凝固:叶片旋转时,所受的拉力和热应力,平行于叶片纵轴,定向凝固工艺形成沿纵轴方向的柱状晶粒,消除垂直于应力方向的晶界,从而可以使得热疲劳寿命提高10倍以上。
金属学与热处理第七章 金属及合金的回复与再结晶
五、亚晶粒尺寸
在回复阶段的前期,亚晶粒尺寸变化不大,但在 后期,尤其在接近再结晶温度时,亚晶粒尺寸显著增 大。
第二节 回 复
一、退火温度和时间对回复过程的影响
回复是指冷塑性变形的金属在加热时,在光学 显微组织发生改变前(即在再结晶晶粒形成前)所 产生的某些亚结构和性能的变化过程。通常指冷塑 性变形金属在退火处理时,其组织和性能变化的早 期阶段。
回复机制
冷变形后,晶体中同号的刃型位错处在同一滑移 面时它们的应变能是相加的,可能导致晶格弯曲(见 图7-5a);而多边化后,上下相邻的两个同号刃型位 错之间的区域内,上面位错的拉应变场正好与下面位 错的压应变场相叠加,互相部分地抵消,从而降低了 系统的应变能(见图7-5b)。
图7-5 多边化前、后刃型位错的排列情况 a)多边化前 b)多边化后
回复机制
图7-6 刃型位错的攀移和 滑移示意图 图7-7 刃型位错攀移示意图
三、亚结构的变化
金属材料经多滑移变形后形成胞状亚结构,胞内位 错密度较低,胞壁处集中着缠结位错,位错密度很高。 在回复退火阶段,当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其显微组织时, 看不到有明显的变化。但当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时,则可 看到胞状亚结构发生了显著地变化。图7-8为纯铝多晶 体进行回复退火时亚结构变化的电镜照片。
第七章 金属及合金的回复与再结晶
第一节 形变金属与合金在退火过程 中的变化
第二节 回 复 第三节 再 结 晶 第四节 晶粒长大 第五节 金属的热加工
第一节 程
形变金属与合金在退火过
中的变化
一、显微组织的变化
将塑性变形后的金属材料加热到0.5Tm温度附近,
进行保温,随着时间的延长,金属的组织将发生一系 列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如图7-1所示。
金属材料学(第二版)课后答案 主编戴启勋
第一章钢的合金化原理1.名词解释1)合金元素: 特别添加到钢中为了保证获得所要求的组织结构从而得到一定的物理、化学或机械性能的化学元素。
(常用M来表示)2)微合金元素: 有些合金元素如V,Nb,Ti, Zr和B等,当其含量只在0.1%左右(如B 0.001%,V 0.2 %)时,会显着地影响钢的组织与性能,将这种化学元素称为微合金元素。
3)奥氏体形成元素:在γ-Fe中有较大的溶解度,且能稳定γ相;如Mn, Ni, Co, C, N, Cu;4)铁素体形成元素: 在α-Fe中有较大的溶解度,且能稳定α相。
如:V,Nb, Ti 等。
5)原位析出: 元素向渗碳体富集,当其浓度超过在合金渗碳体中的溶解度时, 合金渗碳体就在原位转变成特殊碳化物如Cr钢中的Cr:ε-FexC→Fe3C→(Fe, Cr)3C→(Cr, Fe)7C3→(Cr, Fe)23C66)离位析出: 在回火过程中直接从α相中析出特殊碳化物,同时伴随着渗碳体的溶解,可使HRC和强度提高(二次硬化效应)。
如V,Nb, Ti等都属于此类型。
2.合金元素V、Cr、W、Mo、Mn、Co、Ni、Cu、Ti、Al中哪些是铁素体形成元素?哪些是奥氏体形成元素?哪些能在a-Fe中形成无限固溶体?哪些能在g-Fe 中形成无限固溶体?答:铁素体形成元素:V、Cr、W、Mo、Ti、Al;奥氏体形成元素:Mn、Co、Ni、Cu能在a-Fe中形成无限固溶体:V、Cr;能在g-Fe 中形成无限固溶体:Mn、Co、Ni3.简述合金元素对扩大或缩小γ相区的影响,并说明利用此原理在生产中有何意义?答:(1)扩大γ相区:使A3降低,A4升高一般为奥氏体形成元素分为两类:a.开启γ相区:Mn, Ni, Co 与γ-Fe无限互溶.b.扩大γ相区:有C,N,Cu等。
如Fe-C相图,形成的扩大的γ相区,构成了钢的热处理的基础。
(2)缩小γ相区:使A3升高,A4降低。
一般为铁素体形成元素分为两类:a.封闭γ相区:使相图中γ区缩小到一个很小的面积形成γ圈,其结果使δ相区与α相区连成一片。
金属工艺学各章节习题、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金属工艺学各章节习题、综合测试题(含答案)金属工艺学各章节习题、综合测试题(含答案)第一章力学性能及工艺性能习题答案1.何谓金属的力学性能?金属的力学性能包括那些?答:力学性能又称机械性能,是指金属材料在外力(载荷)作用下所表现出的抵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
常用的力学性能有强度、塑性、硬度、冲击韧性和疲劳强度等。
2.何谓强度?衡量强度的常用指标有那些?各用什么符号表示?答: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永久变形和断裂的能力,称为强度。
工程上常用的强度指标有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
屈服强度σs和抗拉强度σb3.何谓塑性?衡量塑性的指标有哪些?各用什么符号表示?答:塑性是指断裂前材料产生永久变形的能力。
常用的塑性指标是断后伸长率δ和断面收缩率Ψ。
4.某厂购进出一批40钢材,按国家标准规定,其力学性能指标应不低于下列数值:σS =340MPa,σb=540MPa,δ=19%,ψ=45%。
验收时,用该材料制成d=1×10-2m的短试样(原始标距为5×10-2m)作拉伸试验:当载荷达到28260N 时,试样产生屈服现象;载荷加至45530N时,试样发生缩颈现象,然后被拉断。
拉断后标距长为6.05×10-2m,断裂处直径为7.3×10-3m。
试计算这批钢材是否合格。
答;实际σs = 360MPa >国家标准规定σS=340MPa实际σb = 580MPa>国家标准规定σ=540MPab实际δ=21%>国家标准规定δ=19%实际ψ= 46.8%>国家标准规定ψ=45%因此,这批40钢材合格5.何谓硬度?常用的硬度指标有哪三种?各用什么符号表示?HB与HRB有什么区别?答:硬度是指材料表面上抵抗局部变形或破坏的能力。
常用的硬度指标有布氏硬度、洛氏硬度和维氏硬度。
布氏硬度HB,洛氏硬度HR,维氏硬度HV。
HB 是布氏硬度指标HRB洛氏硬度。
6.何谓疲劳破坏?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答:材料在循环应力和应变作用下,在一处或几处产生局部永久性累积损伤,经一定循环次数后产生裂纹或突然发生完全断裂的过程称为疲劳破坏。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后习题答案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后习题答案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第七章金属及合金的回复和再结晶7-1 用冷拔铜丝线制作导线,冷拔之后应如何如理,为什么答:应采取回复退火(去应力退火)处理:即将冷变形金属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下某一温度,并保温足够时间,然后缓慢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原因:铜丝冷拔属于再结晶温度以下的冷变形加工,冷塑性变形会使铜丝产生加工硬化和残留内应力,该残留内应力的存在容易导致铜丝在使用过程中断裂。
因此,应当采用去应力退火使冷拔铜丝在基本上保持加工硬化的条件下降低其内应力(主要是第一类内应力),改善其塑性和韧性,提高其在使用过程的安全性。
7-2 一块厚纯金属板经冷弯并再结晶退火后,试画出截面上的显微组织示意图。
答:解答此题就是画出金属冷变形后晶粒回复、再结晶和晶粒长大过程示意图(可参考教材P195,图7-1)7-3 已知W、Fe、Cu的熔点分别为3399℃、1538℃和1083℃,试估算其再结晶温度。
答:再结晶温度:通常把经过严重冷变形(变形度在70%以上)的金属,在约1h的保温时间内能够完成超过95%再结晶转变量的温度作为再结晶温度。
≈δTm,对于工业纯1、金属的最低再结晶温度与其熔点之间存在一经验关系式:T再金属来说:δ值为,取计算。
2、应当指出,为了消除冷塑性变形加工硬化现象,再结晶退火温度通常要比其最低再结晶温度高出100-200℃。
=,可得:如上所述取T再W=3399×=℃再=1538×=℃Fe再Cu=1083×=℃再7-4 说明以下概念的本质区别:1、一次再结晶和二次在结晶。
2、再结晶时晶核长大和再结晶后的晶粒长大。
答:1、一次再结晶和二次在结晶。
定义一次再结晶:冷变形后的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足够时间后,在原来的变形组织中产生了无畸变的新的等轴晶粒,位错密度显着下降,性能发生显着变化恢复到冷变形前的水平,称为(一次)再结晶。
金属学第七章第九章答案
9-4 试比较贝氏体转变与珠光体转变和马氏体转变的异同。
答:贝氏体转变:是在珠光体转变温度以下马氏体转变温度以上过冷奥氏体所发生的中温转变。
与珠光体转变的异同点:相同点:相变都有碳的扩散现象;相变产物都是铁素体+碳化物的机械混合物不同点:贝氏体相变奥氏体晶格向铁素体晶格改组是通过切变完成的,珠光体相变是通过扩散完成的。
与马氏体转变的异同点(可扩展):相同点:晶格改组都是通过切变完成的;新相和母相之间存在一定的晶体学位相关系。
不同点:贝氏体是两相组织,马氏体是单相组织;贝氏体相变有扩散现象,可以发生碳化物沉淀,而马氏体相变无碳的扩散现象。
9-5 简述钢中板条马氏体和片状马氏体的形貌特征和亚结构,并说明它们在性能上的差异。
答:板条马氏体的形貌特征:其显微组织是由成群的板条组成。
一个奥氏体晶粒可以形成几个位向不同的板条群,板条群由板条束组成,而一个板条束内包含很多近乎平行排列的细长的马氏体板条。
每一个板条马氏体为一个单晶体,其立体形态为扁条状。
在这些密集的板条之间通常由含碳量较高的残余奥氏体分割开。
板条马氏体的亚结构:高密度的位错,这些位错分布不均匀,形成胞状亚结构,称为位错胞。
片状马氏体的形貌特征:片状马氏体的空间形态呈凸透镜状,由于试样磨面与其相截,因此在光学显微镜下呈针状或竹叶状,而且马氏体片互相不平行,大小不一,越是后形成的马氏体片尺寸越小。
片状马氏体周围通常存在残留奥氏体。
片状马氏体的亚结构:主要为孪晶,分布在马氏体片的中部,在马氏体片边缘区的亚结构为高密度的位错。
板条马氏体与片状马氏体性能上的差异: 马氏体的强度取决于马氏体板条或马氏体片的尺寸,尺寸越小,强度越高,这是由于相界面阻碍位错运动造成的。
马氏体的硬度主要取决于其含碳量。
马氏体的塑性和韧性主要取决于马氏体的亚结构。
差异性:片状马氏体强度高、塑性韧性差,其性能特点是硬而脆。
板条马氏体同时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塑韧性,并且具有韧脆转变温度低、缺口敏感性和过载敏感性小等优点。
金属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金属学课后答案第一章1.为什么说钢中的S、P杂质元素在一般情况下总是有害的?答:S、P会导致钢的热脆和冷脆,并且容易在晶界偏聚,导致合金钢的第二类高温回火脆性,高温蠕变时的晶界脆断。
S能形成FeS,其熔点为989℃,钢件在大于1000℃的热加工温度时FeS会熔化,所以易产生热脆;P能形成Fe3P,性质硬而脆,在冷加工时产生应力集中,易产生裂纹而形成冷脆。
2.钢中的碳化物按点阵结构分为哪两大类?各有什么特点?答:简单点阵结构和复杂点阵结构简单点阵结构的特点:硬度较高、熔点较高、稳定性较好;复杂点阵结构的特点:硬度较低、熔点较低、稳定性较差。
3.简述合金钢中碳化物形成规律。
答:①当rC/rM>0.59时,形成复杂点阵结构;当rC/rM<0.59时,形成简单点阵结构;②相似者相溶:完全互溶:原子尺寸、电化学因素均相似;有限溶解:一般K都能溶解其它元素,形成复合碳化物。
③NM/NC比值决定了碳化物类型④碳化物稳定性越好,溶解越难,析出难越,聚集长大也越难;⑤强碳化物形成元素优先与碳结合形成碳化物。
4.合金元素对Fe-C相图的S、E点有什么影响?这种影响意味着什么?答:A形成元素均使S、E点向_____移动,F形成元素使S、E点向_____移动。
S点左移意味着_____减小,E点左移意味着出现_______降低。
(左下方;左上方)(共析碳量;莱氏体的C量)5.试述钢在退火态、淬火态及淬火-回火态下,不同合金元素的分布状况。
答:退火态:非碳化物形成元素绝大多数固溶于基体中,而碳化物形成元素视C和本身量多少而定。
优先形成碳化物,余量溶入基体。
淬火态:合金元素的分布与淬火工艺有关。
溶入A体的因素淬火后存在于M、B中或残余A中,未溶者仍在K中。
回火态:低温回火,置换式合金元素基本上不发生重新分布;>400℃,Me开始重新分布。
非K形成元素仍在基体中,K形成元素逐步进入析出的K中,其程度取决于回火温度和时间。
金属学与热处理第七章 扩散习题与思考题
第七章扩散习题与思考题
(一)选择题
1.菲克第一定律描述了稳态扩散的特征,即浓度不随( )变化
A 距离
B 时间
C 温度
2 原子扩散的驱动力是( )
A 组元的浓度梯度
B 组元的化学势梯度
C 温度梯度
(二)问答题
1 何谓扩散,固态扩散有哪些种类?
2 何谓上坡扩散和下坡扩散?试举几个实例说明之。
3 扩散系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影响因素有哪些?
4 固态金属中要发生扩散必须满足哪些条件。
5 铸造合金均匀化退火前的冷塑性变形对均匀化过程有何影响?是加速还是减缓? 为什么。
6 巳知铜在铝中的扩散常数D0=0.84×10-5m2/s,Q=136×103J/mol,试计算在477℃和
497℃时铜在铝中的扩散系数。
7 有一铝—铜合金铸锭,内部存在枝晶偏析,二次枝晶轴间距为0.01cm,试计算该铸锭
在477℃和497℃均匀化退火时使成分偏析振幅降低到1%所需的保温时间。
8 可否用铅代替铅锡合金作对铁进行钎焊的材料,试分析说明之。
9 铜的熔点为1083℃,银的熔点为962℃,若将质量相同的一块纯铜板和一块纯银板紧密
地压合在一起,置于900℃炉中长期加热,问将出现什么样的变化,冷至室温后会得到什么样的组织(图8-37为Cu-Ag相图)。
10 渗碳是将零件置于渗碳介质中使碳原子进入工件表面,然后以下坡扩散的方式使碳原子
从表层向内部扩散的热处理方法。
试问:
(1) 温度高低对渗碳速度有何影响?
(2) 渗碳应当在r-Fe中进行还是应当在α-Fe中进行?
(3)空位密度、位错密度和晶粒大小对渗碳速度有何影响?。
金属学与热处理第七章回复与再结晶
•(e)580ºC保温15分后的金相组织。晶粒已有所长大。 •(f)在700ºC保温10分后晶粒长大的情形。
• 退火时,由于温度升高原子的能动性增加,即原子的扩散能力提
高,而回复阶段只是消除了由于冷加工应变能产生的残余内应力, 大部分应变能仍然存在,变形的晶粒仍未恢复原状。
• 所以,随着保温时间加长,新的晶粒核心便开始形成并长大成小的 等轴晶粒,这就是再结晶(recrystallization)的开始。随着保温时 间的加长或温度的升高,再结晶部分愈来愈多,直到原来的晶粒全 部被新的小晶粒所代替。
恢复再结晶的驱动力:塑性变形后的储存能
7-1 冷变形金属在加热时的组织和性能变 化
随加热温度的提高,冷变形金属发生变化为:回复、再结晶、晶粒长大。 回复(recovery)—在较低加热温度时,变形后金属的光学显微组织
发生改变前,所产生的某些亚结构和性能的变化过程。 再结晶(recrystallization)—经回复后的变形金属,在加热时,纤
一些金属的再结晶温度
(三) 影响再结晶温度的因素
1.变形程度:变形度增大、开始TR下降,等温退火再结晶速度越快; 而大到一定程度,TR趋于稳定。(储存能高)。变形量小到一定程 度不发生再结晶。
2.原始晶粒尺寸:其它条件相同时,金属原始晶粒细小,则TR越低, 同时形核率和长大速度均增加,有利于再结晶。(晶粒越细小,变形
4.变形温度:变形T升高,回复程度越大,变形储存能越低, 晶粒粗化。
5.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加热温度越高、保温时间越长,晶粒 越大。
加热温度与晶粒尺寸
7-4. 晶粒长大
再结晶结束后,材料的晶粒一般比较细小(等轴晶),若继续 升温或延长保温时间,晶粒会继续长大。晶粒长大是一个自 发过程。晶粒长大的驱动力来自总的界面能的降低。
金属材料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金属材料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安徽工业大学材料学院金属材料学复习题一、必考题1、金属材料学的研究思路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答:使用条件→性能要求→组织结构→化学成分↑生产工艺举例略二、名词解释1、合金元素:添加到钢中为了保证获得所要求的组织结构从而得到一定的物理、化学或机械性能的含量在一定范围内的化学元素。
(常用M来表示)2、微合金元素:有些合金元素如V,Nb,Ti, Zr和B等,当其含量只在%左右(如B %,V %)时,会显著地影响钢的组织与性能,将这些化学元素称为微合金元素。
3、奥氏体形成元素:使A3温度下降,A4温度上升,扩大γ相区的合金元素4、铁素体形成元素:使A3温度上升,A4温度下降,缩小γ相区的合金元素。
5、原位析出:回火时碳化物形成元素在渗碳体中富集,当浓度超过溶解度后,合金渗碳体在原位转变为特殊碳化物。
6、离位析出:回火时直接从过饱和α相中析出特殊碳化物,同时伴随有渗碳体的溶解。
7、二次硬化:在含有Mo、W、V等较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含量较高的高合金钢淬火后回火,硬度不是随回火温度的升高而单调降低,而是在500-600℃回火时的硬度反而高于在较低温度下回火硬度的现象。
8、二次淬火:在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含量较高的合金钢中淬火后残余奥氏体十分稳定,甚至加热到500-600℃回火时仍不转变,而是在回火冷却时部分转变成马氏体,使钢的硬度提高的现象。
9、液析碳化物:钢液在凝固时产生严重枝晶偏析,使局部地区达到共晶成分。
当共晶液量很少时,产生离异共晶,粗大的共晶碳化物从共晶组织中离异出来,经轧制后被拉成条带状。
由于是由液态共晶反应形成的,故称液析碳化物。
10、网状碳化物:过共析钢在热轧(锻)后缓慢冷却过程中,二次碳化物沿奥氏体晶界析出呈网状分布,称为网状碳化物。
11、水韧处理:将高锰钢加热到高温奥氏体区,使碳化物充分溶入奥氏体中,并在此温度迅速水冷,得到韧性好的单相奥氏体组织的工艺方式。
《金属学及热处理》复习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金属及合金的晶体结构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晶体:原子(分子、离子或原子集团)在三维空间做有规则的周期性重复排列的物质。
2.非晶体:指原子呈不规则排列的固态物质。
3.空间点阵:描述晶体中原子(离子、分子或原子集团)规律排列的空间格架称为空间点阵。
4.晶格:一个能反映原子排列规律的空间格架。
5.晶胞:构成晶格的最基本单元。
6.晶界:晶粒和晶粒之间的界面。
7.单晶体:只有一个晶粒组成的晶体。
8.多晶体:由许多取向不同,形状和大小甚至成分不同的单晶体(晶粒)通过晶界结合在一起的聚合体。
9.晶粒:组成多晶体的各个小单晶体的外形一般为不规则的颗粒状,故通常称之为晶粒。
10.合金:是以一种金属为基础,加入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经过熔合而获得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
11.组元:组成合金最基本的、独立的物质称为组元。
12.相:金属中具有同一化学成分、同一晶格形式并以界面分开的各个均匀组成部分称为相。
13.组织:用肉眼观察到或借助于放大镜、显微镜观察到的相的形态及分布的图象统称为组织。
14.固熔体:合金组元通过溶解形成成分和性能均匀的、结构上与组元之一相同的固相。
二、填空题1.晶体与非晶体的根本区别在于原子的排列是否规则。
2.常见金属的晶体结构有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密排六方晶格三种。
3.实际金属的晶体缺陷有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体缺陷。
4.根据溶质原子在溶剂晶格中占据的位置不同,固溶体可分为置换固溶体和间隙固溶体两种。
5.置换固溶体按照溶解度不同,又分为无限固溶体和有限固溶体。
6.合金相的种类繁多,根据相的晶体结构特点可将其分为固溶体和金属化合物两种。
7.同非金属相比,金属的主要特征是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良好的塑性,不透明,有光泽,正的电阻温度系数。
8.晶体与非晶体最根本的区别是原子(分子、离子或原子集团)在三维空间做有规则的周期性重复排列的物质,而非晶体则不是。
9.金属晶体中最主要的面缺陷是晶界和亚晶界。
金属学与热处理原理(第三版)课后答案 全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后答案第一章金属键?并用其解释金属的特性答:金属键就是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可以决定金属的很多物理性质。
金属的延展性就是由于在金属被锻造的时候,只是引起了金属阳离子的重新排布,而由于自由电子可以在整块金属内自由流动,金属键并未被破坏。
再如由于自由电子的存在使金属很容易吸收光子而发生跃迁,发出特定波长的光波,因而金属往往有特定的金属光泽。
金属中的自由电子沿着电场定向运动,导电性;自由电子的运动及正离子的震动,使之具有导热性;温度升高,正离子或原子本身振动的幅度加大,阻碍电子的通过,使电阻升高,具有正的电阻温度系数用双原子模型说明金属中原子为什么会呈现周期性规则排列,并趋于紧密排列答:当大量金属原子结合成固体时,为使体系能量最低,以保持其稳定,原子间必须保持一定的平衡距离,因此固态金属中的原子趋于周期性规则排列。
原子周围最近邻的原子数越多,原子间的结合能越低(因为结合能是负值),把某个原子从平衡位置拿走,克服周围原子对它的作用力所需做的功越大,因此固态金属中的原子总是自发地趋于紧密排列。
3.填表:晶格类型原子数原子半径配位数致密度间隙类型间隙半径间隙数目举例原子堆垛方式体心立方2a438 68% 八面体 a 18 α—Fe ABABAB四面体 a 24面心立方4a4212 74% 八面体 a 13 γ—Fe ABCABC四面体 a 8密排六方6a2112 74% 八面体 a 6 Mg ABABAB四面体8a 194什么是晶体结构?什么是晶格?什么是晶胞?答:晶体结构:指晶体中原子(离子,原子,分子集团)的具体的排列情况,也就是指晶体中这些质点在三维空间内有规律的周期性重复排列;晶格:将阵点用一系列平行的直线连接起来构成的空间格架。
晶胞:构成点阵的最基本单元。
5、作图表示出立方晶系(1 2 3)、(0 -1 -2)、(4 2 1)等晶面和[-1 0 2]、[-2 1 1]、[3 4 6] 等晶向6立方晶系的{1 1 1}晶面构成一个八面体,试作图画出该八面体,并注明各晶面的晶面指数。
金属材料学第7-11章课后习题答案电子教案
金属材料学第7-11章课后习题答案金属材料学习题与思考题第七章铸铁1、铸铁与碳钢相比,在成分、组织和性能上有什么区别?(1)白口铸铁:含碳量约2.5%,硅在1%以下白口铸铁中的碳全部以渗透碳体(Fe3c)形式存在,因断口呈亮白色。
故称白口铸铁,由于有大量硬而脆的Fe3c,白口铸铁硬度高、脆性大、很难加工。
因此,在工业应用方面很少直接使用,只用于少数要求耐磨而不受冲击的制件,如拔丝模、球磨机铁球等。
大多用作炼钢和可锻铸铁的坯料(2)灰口铸铁;含碳量大于4.3%,铸铁中的碳大部或全部以自由状态片状石墨存在。
断口呈灰色。
它具有良好铸造性能、切削加工性好,减磨性,耐磨性好、加上它熔化配料简单,成本低、广泛用于制造结构复杂铸件和耐磨件。
(3)钢的成分要复杂的多,而且性能也是各不相同钢是含碳量在0.04%-2.3%之间的铁碳合金。
我们通常将其与铁合称为钢铁,为了保证其韧性和塑性,含碳量一般不超过1.7%。
钢的主要元素除铁、碳外,还有硅、锰、硫、磷等,而且钢还根据品质分类为①普通钢(P≤0.045%,S≤0.050%)②优质钢(P、S均≤0.035%)③高级优质钢(P≤0.035%,S≤0.030%)按照化学成分又分①碳素钢:.低碳钢(C≤0.25%).中碳钢(C≤0.25~0.60%).高碳钢(C≤0.60%)。
②合金钢:低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5%).中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5~10%).高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10%)。
2、C、Si、Mn、P、S元素对铸铁石墨化有什么影响?为什么三低(C、Si、Mn低)一高(S高)的铸铁易出现白口?(1)合金元素可以分为促进石墨化元素和阻碍石墨化元素,顺序为:Al、C、Si、Ti、Ni、P、Co、Zr、Nb、W、Mn、S、Cr、V、Fe、Mg、Ce、B等。
其中,Nb为中性元素,向左促进程度加强,向右阻碍程度加强。
C和Si是铸铁中主要的强烈促进石墨化元素,为综合考虑它们的影响,引入碳当量CE = C% + 1/3Si%,一般CE≈4%,接近共晶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题与习题1.何谓焊接?它有哪些特点?主要分为哪几类?答:焊接是现代工业生产和工程建设中连接金属构件的重要方法。
它是通过加热或加压(或两者并用),以及用或不用填充材料,使被焊金属原子之间相互溶解与扩散,从而实现连接的加工方法。
焊接的主要特点(1)节省材料,减轻重量焊接的金属结构件可比铆接件节省材料10%~25%;采用点焊的飞行器结构,重量明显减轻,油耗降低,运载能力提高。
(2)简化复杂零件和大型零件的制造过程焊接方法灵活,可化大为小,以简拼繁,加工快,工时少,生产周期短。
许多结构都以铸焊、锻焊的形式组合,简化了加工工艺。
(3)适应性强多样的焊接方法几乎可焊接所有的金属材料和部分非金属材料,可焊范围较广,而且连接性能较好。
焊接接头可达到与工件金属等强度或相应的特殊性能。
(4)满足特殊连接要求不同材料焊接在一起,能使零件的不同部分或不同位置具备不同的性能,达到使用要求,如防腐容器的双金属筒体的焊接、钻头工作部分与柄的焊接、水轮机叶片耐磨表面堆焊等。
尽管如此,焊接加工在应用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不同焊接方法的焊接性能有较大差别,焊接接头的组织不均匀,焊接过程所造成的结构应力与变形以及各种裂纹问题等,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焊接方法的种类很多,按焊接过程的特点,可归纳为三大类,即熔焊、压焊和钎焊。
2.什么叫焊接电弧?焊接电弧基本构造及温度、热量分布怎样?答:焊接电弧是电极与工件之间的强烈而持久的气体放电现象。
焊接电弧由阴极区、阳极区和弧柱区三部分组成。
弧柱区温度最高,其中心温度可达5700℃以上。
使用直流电源焊接时,阴极区放出的热量约占电弧总热量的38%,阳极区放出的热量约占电弧总热量的42%,弧柱区放出的热量约占电弧总热量的20%。
3.什么是直流弧焊机的正接法、反接法?应如何选用?答:用直流电焊机焊接时,由于正极和负极上的热量不同,有正接和反接两种接线方法。
若把阳极接在工件上,阴极接在焊条上,则电弧热量大部分集中在工件上,使工件熔化,适于厚板焊接,称为正接法。
反之,称为反接法,适于薄板和有色金属的焊接。
但在使用碱性焊条时,均采用直流反接。
4.焊芯的作用是什么?焊条药皮有哪些作用?答:焊芯是焊条中被药皮包覆的金属芯,主要作用是导电,产生电弧,提供焊接电源;作为焊缝的填充金属,与熔化的母材共同形成焊缝。
焊芯在焊缝中约占50%~70%,焊芯的化学成分和杂质直接影响到焊缝的质量。
药皮是压涂在焊芯表面的涂料层,由矿石粉和铁合金粉等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
它的作用是利用渣、气对焊接熔池起机械保护作用;进行物理和化学反应去除杂质,补充有益元素,保证焊缝的成分和力学性能;具有良好的工艺性能,能稳定燃烧、飞溅少、焊缝成形好、易脱渣等。
5.下列电焊条的型号或牌号的含义是什么?E4303 E5015 J423 J506 E308答:E4303:E表示焊条;43表示熔敷金属抗拉强度的最小值为430Mpa;0表示焊条属于全方位焊接;03表示焊接电流种类及药皮类型。
E5015:E表示焊条;50表示熔敷金属抗拉强度的最小值为490Mpa;1表示焊条属于全方位焊接;15表示焊条药皮为低氢钠型,并可采用直流反接焊接。
J423:J表示结构钢焊条;42表示焊缝金属抗拉强度≥420 Mpa;3表示钛铁矿型药皮,采用交流或直流反接。
J506:J表示结构钢焊条;50表示焊缝金属抗拉强度≥490 Mpa;6表示焊条药皮为低氢钾型,采用交流或直流反接。
E308:E表示焊条;308表示熔敷金属化学成分分类代号。
6.什么叫热影响区?低碳钢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与性能如何?答:焊接热影响区是母材因受热的影响(但未溶化)而发生在金相组织和机械性能变化的区域。
低碳钢是亚共析钢,在焊接熔池冷却凝固的一次结晶完成后,在一定温度下将发生二次结晶即固态相变,这时的组织应该是铁素体加少量珠光体。
其组织质量分数的不同和性能的不同取决于冷却速度,即冷却速度越大,铁素体含量越少,珠光体越高,硬度、强度也随之增高,且组织细小。
反之,则组织变粗,铁素体越多,珠光体越少,硬度和强度降低。
需要注意的是铁素体的形态,在不同冷却速度下也是不同的,且对性能有影响。
7.影响焊接接头性能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答:影响因素有很多,像焊接方法、焊材选用、工艺参数(电压、电流、焊速)、操作技能、焊接环境(风速、空气湿度)等等都会影响焊接接头的质量。
8.怎样正确选择焊接规范?答:焊条电弧焊的焊接参数包括焊条直径、焊接电流、焊接电压、焊接速度和电弧长度等,其中焊条直径和焊接电流为主要参数。
为了保证焊接质量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选择合理的焊接规范。
1)焊条直径主要取决于被焊工件的厚度。
2)焊接电流的大小是影响焊缝质量和焊接生产率的主要因素。
3)电弧长度一般不超过2 mm~4mm。
焊接速度以保证焊缝尺寸符合设计图样要求为准。
9.什么是金属材料的焊接性?低碳钢的焊接性如何?答:焊接性是指金属材料在一定焊接工艺条件下,获得优质焊接接头的难易程度,也是指金属材料对焊接加工的适应性。
它包括焊接接头的接合性能和使用性能两方面的内容。
接合性能是指在一定焊接工艺条件下,形成焊接缺陷的敏感性,尤其是出现裂纹的可能性;使用性能是指在一定的焊接工艺条件下,焊接接头对使用要求的适应性,包括力学性能以及耐热、耐蚀等特殊性能。
对于低碳钢的焊接,在简单工艺条件下,应用任意一种焊接方法都能获得良好的焊接接头,说明低碳钢的焊接性好。
10.埋弧焊与焊条电弧焊相比具有哪些特点?埋弧焊为什么不能代替焊条电弧焊?答:埋弧自动焊与焊条电弧焊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生产率高埋弧焊采用大电流焊接(焊接电流可达800~1000A),电弧热量集中,焊缝的熔深大,较厚的工件不开坡口也能焊透,不需换焊条,生产效率高。
(2)焊接质量好熔池、焊缝受到焊剂和渣壳的可靠保护,焊接热量集中,焊接速度快,焊件变形小,因而焊缝质量和性能得到提高,焊缝表面成形美观,工件变形小。
(3)节省金属材料与电能焊缝可以不开或少开坡口,因此可节省填充金属。
另外,由于热量损失、金属烧损和飞溅都少,节省了电能的消耗。
(4)改善了工人的劳动条件埋弧自动焊焊接过程的机械化,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且埋弧自动焊是在焊剂层下燃烧,无弧光,放出的气体少,劳动条件得到很大改善。
埋弧自动焊缺点是:对于短焊缝、曲折焊缝及薄板焊接困难;设备费用较贵;焊接过程看不到电弧,不能及时发现问题。
埋弧自动焊常用于成批生产,焊缝在水平位置上,被焊工件厚度为6~60mm的长直焊缝及较大直径的环形焊缝。
在桥梁、造船、锅炉、压力容器、冶金机械制造等工业中广泛应用。
11.常见焊接缺陷有哪些?采用什么方法克服?答:常见焊接缺陷有以下几种:(1)未焊透与未熔合未焊透是指焊接时接头根部未完全焊透的现象。
未熔合是指熔焊时,焊缝与母材之间或焊缝与焊缝之间未完全熔化结合的现象。
产生的主要原因有:焊接电流过小;焊接速度过快;未开坡口或坡口角度太小;钝边太厚,间隙过窄;焊条直径选择不当,焊条角度不对等。
(2)气孔与夹渣气孔是指焊接时,熔池中的气泡在凝固时没能逸出而残留下来所形成的空穴。
夹渣是指焊后残留在焊缝中的焊渣。
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有:被焊工件焊前清理不干净;焊接材料化学成分不对;焊接速度过快、电流过小;操作不当等。
(3)咬边咬边是指沿焊趾的母材部位产生的沟槽或凹陷。
咬边减弱了母材的有效承载截面,并且在咬边处形成应力集中。
产生的主要原因有:焊接电流过大,焊接速度太快,运条方法不当;焊条角度不对,电弧长度不合适。
(4)裂纹焊接裂纹是危害最大的缺陷,分为热裂纹和冷裂纹。
热裂纹是指冷却到固相线附近在高温时产生的裂纹,裂纹有氧化色泽,一般发生在焊缝,有时也发生在焊缝附近的热影响区。
冷裂纹是指在焊接接头冷却到200℃~300℃以下形成的裂纹。
产生的主要原因有:焊接材料化学成分不当,工件含碳、硫、磷较高;焊接措施和顺序不正确;熔化金属冷却速度过快;被焊工件设计不合理,焊缝过于集中,焊接应力过大等。
(5)烧穿烧穿是指焊接过程中,熔化金属自坡口背面流出,形成穿孔的缺陷。
产生的主要原因有:焊接电流过大;电弧在焊缝某处停留时间过长;焊接速度过慢;被焊工件间隙大,操作不当等。
(6)焊瘤焊瘤是指焊接过程中,熔化金属流淌到焊缝之外未熔化的母材上所形成的金属瘤。
产生的主要原因有:电弧过长;操作不熟练,运条不当;立焊时,焊接电流过大等。
12.如何选择焊接方法?下列情况应选用什么焊接方法?并简述理由。
(1)低碳钢桁架结构,如厂房屋架;(2)纯铝低压容器;(3)低碳钢薄板(厚1mm)皮带罩;(4)供水管道维修。
答:焊接方法的选择:(1)焊条电弧焊:原理:用手工操作焊条进行焊接的电弧焊方法。
利用焊条与焊件之间建立起来的稳定燃烧的电弧,使焊条和焊件熔化,从而获得牢固的焊接接头,属气-渣联合保护。
主要特点:操作灵活;待焊接头装配要求低;可焊金属材料广;焊接生产率低;焊缝质量依赖性强(依赖于焊工的操作技能及现场发挥)。
应用:广泛用于造船、锅炉及压力容器、机械制造、建筑结构、化工设备等制造维修行业中。
适用于(上述行业中)各种金属材料、各种厚度、各种结构形状的焊接。
(2)埋弧焊(自动焊):原理:电弧在焊剂层下燃烧,利用焊丝和焊件之间燃烧的电弧产生的热量,熔化焊丝、焊剂和母材(焊件)而形成焊缝,属渣保护。
主要特点:焊接生产率高;焊缝质量好;焊接成本低;劳动条件好;难以在空间位置施焊;对焊件装配质量要求高;不适合焊接薄板(焊接电流小于100A时,电弧稳定性不好)和短焊缝。
应用:广泛用于造船、锅炉、桥梁、起重机械及冶金机械制造业中。
凡是焊缝可以保持在水平位置或倾斜角不大的焊件,均可用埋弧焊。
板厚需大于5毫米(防烧穿)。
焊接碳素结构钢、低合金结构钢、不锈钢、耐热钢、复合钢材等。
(3)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自动或半自动焊):原理:利用二氧化碳作为保护气体的熔化极电弧焊方法,属气保护。
主要特点:焊接生产率高;焊接成本低;焊接变形小(电弧加热集中);焊接质量高;操作简单;飞溅率大;很难用交流电源焊接;抗风能力差;不能焊接易氧化的有色金色。
应用:主要焊接低碳钢及低合金钢。
适于各种厚度。
广泛用于汽车制造、机车和车辆制造、化工机械、农业机械、矿山机械等部门。
(4)MIG/MAG焊(熔化极惰性气体保护焊):原理:采用惰性气体作为保护气,使用焊丝作为熔化电极的一种电弧焊方法。
保护气通常是氩气或氦气或它们的混合气。
MIG用惰性气体,MAG在惰性气体中加入少量活性气体,如氧气、二氧化碳气等。
主要特点:焊接质量好;焊接生产率高;无脱氧去氢反应(易形成焊接缺陷,对焊接材料表面清理要求特别严格);抗风能力差;焊接设备复杂。
应用:几乎能焊所有的金属材料,主要用于有色金属及其合金,不锈钢及某些合金钢(太贵)的焊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