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一日》PPT课件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 下册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22 太空一日课件(共43张PPT)
仙女座星系与银河系40亿年后相撞
世界最大射电天文望远镜--中国“天眼”
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
第一宇宙速度7.9 km/s 第二宇宙速度11.2km/s
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采用改装的P-7洲际导弹把世界 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
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首先将载有世界上第一名宇航 员尤里·加加林的"东方1号"宇宙飞船送入离地面181~327 千米的空间轨道。
思考与探究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杨利伟在太空中都看到了什么? 课后习题
从载人飞船上看到的地球,并非呈现球状,而只
是一段弧;在太空中,我们可以准确判断地球上
各大洲和各个国家的方位;他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在太空中,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作者、“神舟五号”飞船及“神舟”系列飞 船的有关情况;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积累字词句。 过程与方法 学习本文生动传神的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环境 描写;了解“神舟五号”飞船升空、遨游太空、回归地球的不 凡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热爱航天事业、热爱科学、热爱 祖国的情感,学习作者沉着果敢、不怕牺牲的精神;关注祖国 的航天事业,增强民族白豪感,激发对科学、对祖国的热爱。
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叙述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 舟五号”飞船在“太空一日”的经历,表现 了作者沉着果断、不怕牺牲、勇于克服困难 的精神品质,说明了航天员工作的危险性、 艰巨性,抒发了作者热爱航天事业、热爱祖 国的感情及胜利归来的自豪之情。
思考与探究
1.从课文中找出杨利伟在太空中都看到了什么? 2.找出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情况? 3.“神舟五号”飞船升空时,“我”的心理有哪 些变化?写这些变化有什么作用? 4.试着在文中找一些例子,体会航天员严谨、科 学的态度。 5.试分析15段运用的描写方式及其作用。 6.为什么要写在飞船上看不到长城?写这表现了 杨利伟的什么精神品质? 7. 你认为“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及返回对我 国有怎样的重大的意义?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太空一日》PPT教学课件
火箭起飞:心情紧张,出现共振——危险
太 看到什么:地球上的景致,类似棉絮状的物体——激动 空 一 神秘声音:克服困难,无法确认的声音——顽强,严谨 日
返航过程:紧张至惊慌——惊心动魄
对航天事业的热爱 身为航天员的自豪
作者通过对自己进入太空的所见、所闻、所感的 描述,体现了中国航天工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抒 发了自己作为中国航天员的自豪之情。
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课文。注意借助各部分的小标题,把 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篇由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耗时两年亲笔写成 的自传(节选),描写了他首次乘坐我国自己研制 的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飞入太空的情景,首 度揭示了中国人飞天梦背后生死时速的秘密。
细读感悟
1.太空一日,充满紧张和意外。阅读课文,找找看, 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情况?他相应地又有怎样的 心理活动或举动?
杨利伟耗时两年写成的自传《天地九重》,由20万字和 150幅珍贵图片组成。作者以坦率而真挚的方式,讲述 了自己的成长,回顾了一个小城少年如何成为军人、成 为一名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如何通过艰难的、接近完 美的训练,终于成就了自己见证和创造奇迹的人生。课 文便节选自杨利伟的自传《天地九重》。
字词注音
22 太空一日
散 文
在茫茫的太空呆一天,会是什么样的感觉?相信我们 每一个人都很神往,因为我们没有这个经历,现在,我们 就走进杨利伟的《太空一日》,与他一同分享在太空的生 活。
1. 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重点) 2. 品味作者语言,学习小标题结构方法。(难点)
3. 学习杨利伟不怕困难,以及他为国争光的精神。 (重点)
意外情况
火箭和飞船急剧抖 动,产生共振
心理活动
痛苦
举动
人教部编版语文科七年级下册第22课《太空一日》课件(25PPT)
(3)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 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 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
——客观的描述
(4)但是,我没有看到长城。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5)在太空中,我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 小的如米粒,大的如指甲盖,听不到什么声音,也感觉不 到这些东西的任何撞击。
——细致的观察,详尽的描述。
4、文本链接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简称“神 五”,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五艘飞船,也是中华人民共 和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飞船搭载航天员杨利伟于北京 时间2003年10月1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次日返回,降落 于四子王旗着陆场。它的成功发射与返回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 第三个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
2、2016年10月17日,早晨7时30分 28秒,搭载着航天员景海鹏、陈冬的神舟十 一号载人飞船正式点火发射。二十分钟之后,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总指挥张又侠宣布, 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景海鹏在“如果没 有梦想,灵魂就会失重”一文提到“每一次 飞天,都是一场寂寞的坚守。但我和我的战 友们都很享受这份坚守,愿意为这份年复一 年、日复一日的坚守付出所有。”陈冬说: “坚定为梦想努力的决心”。
欣喜、激动;关切之情
(2)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 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 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 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对祖国的爱,对亲人战友的爱
(3)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 叫的声音,手电的光束从舷窗上模 糊地透进来。我知道:他们找到飞 船了,外边来人了!
——急切、激动的心情
第22课 太空一日
语文R版阔,中国酒泉卫 星发射中心秋色斑斓。待发的“神舟 五号”载人飞船静默在发射塔架。全 世界的目光,都跨洋过海穿山越岭, 投注在中国西北部这片大漠深处,聚 焦在广袤旷野中这巍峨耸立的塔架上。 接着,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 杨利伟来为我们讲述我国第一次载人 航天飞行的情况。
第23课《太空一日》课件(共36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
一目了然 一眼就能看清楚。
近义词:繁密 反义词:稀疏
稠密
多而密。
惊心动魄 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用于形容人的才干,含褒义。
应付自如 指处理事情得心应手,从容不迫。
一般用于贬义。
比喻把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 本末倒置 面和次要方面弄颠倒了。文中指颠倒。
本末倒置:把主次的位置颠倒。
舍本逐末:舍弃事物的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 节,指轻重倒置。
第一次
意外
共振叠加,五脏六腑 要碎了。
心理或举动
以为要牺牲了, 顽强忍受。
第二次
产生“本末倒置”的 错觉,倒着飞很难受, 靠意志克服,最 容易诱发空间运动病。 终得以适应。
意外
心理或举动
第三次 出现神秘的敲击声。
很紧张,边听边看, 冷静观察。
第四次
返程时舷窗出现裂纹。
紧张、担心,通过 观察判断应该没事。
作者通过观察,认为在太空看不到长城; 不仅自己观察,还叮嘱后来上太 空的航天员仔细观察,并 询问国际上的很多航天员 是否看到单体建筑物。
对太空中敲击声 的确认也非常严谨, 试听一年多,总觉得 不像,所以就一直未 签字确认。
此外作者在叙述 中,对时间、数据等 都表述得详细、准确, 也反映了航天员严谨、 科学的态度。
深入探究
将《太空一日》与《伟大的悲剧》进行比较阅读,
体会其异同。
相同点
《太空一日》
《伟大的悲剧》
均属于科学探险类文章;都突出了对极端环境中人物所体现出来的性
格特点和精神品质的重点描摹和刻画;语言均平实简练、科学严谨,
有丰富的情感。
文体 带有自传性质,兼有“报告”成分。 历史类纪传文体,属于他传。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太空一日》PPT优秀课件
的觉
以适应
时不时出现敲击声
很紧张,边听边看, 冷静观察
返程时舷窗出现裂纹
紧张、担心通过观察 判断应该没事
抛伞时飞船晃动很大, 让人不知道是怎么回
折磨人
事,感到紧张
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
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约 75秒钟,突然爆炸,七名航天员全部遇难,这次事故 是航天史上的最大事故,造成了重大损失。
• 这种错觉很难受,明明是朝上坐的,却感觉脑袋冲下。如果 不消除这种倒悬的错觉,就会觉得自己一直在倒着飞,很难 受。
• 没别的办法,只有完全靠意志力克服这种错觉。想像自己在 地面训练的情景,眼睛闭着猛想,不停地想,给身体一个适 应过程。几十分钟后,我终于调整过来了。
研读课文
• 第四部分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
• 层次清楚,结构鲜明; •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感知课文
研读课文
研读课文
• 第一部分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1、在这一部分中出现了什么意外?
• “在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 急剧抖动,产生了共振。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
• “共振以曲线形式变化着,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 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难以承受,觉得自己快不 行了。”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 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 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2014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在北京 闭幕,杨利伟被授予列昂诺夫奖。
2004年十大感动中国人物
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觉到 他注视地球的眼睛。他承载着中华民族 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 成功。作为中华飞天的第一人,作为中 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 被历史铭记。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 训练中的坚韧执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 成功后的理智平和。而这也正是几代中 国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 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 美好的梦想。
《太空一日》PPT优秀课件
第六单元
太空一日
-.
语文 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
设计说明
《太空一日》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述了“神舟五号”载人 航天飞船航天员杨利伟的亲身经历。文章语言亲切真实,能极 大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学习 《太空一日》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的航天事业,还可以启 发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懈探索,追求真知。需要领会运用心 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同时感受航天员 尊重科学的求实精神及坚韧严谨的探索精神,激发对科学、对 祖国的热爱,形成勇于追求理想的奋斗精神。
kuò chì
轮廓 炽热
chóu
yú
稠密 无虞
zhuó
záo
烧灼 确凿
áo
遨游
xián
舷窗
kàn
俯瞰
jǐn
严谨
hè
赫兹
bǐng
屏息凝神
预习检查
【释然】 形容疑虑、嫌隙等消释而心中平静。 【本末倒置】 比喻把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和
次要方面弄颠倒了。 【耐人寻味】 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 【惊心动魄】 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屏息凝神】 暂时抑制呼吸,聚集精神,形容高度集中注意力。
第四次:返程时舷窗出现裂纹。(紧张、担心,通过观察判 断应该无大碍。)
第五次:抛伞开伞时飞船晃动很大,折磨人。(让人不知道 怎么回事,感到紧张,重视这个过程。)
学习任务二:精读思考
1.试在文中找一些例子,体会航天员严谨的科学态度。 (1)那种共振持续26秒钟后,慢慢减轻。
时间精确到“秒”,并且飞行回来后,他详细描述了这个 难受的过程,可见杨利伟是多么的严谨。
杨利伟平安回到地球、回到祖国,喜不自禁,悬在心上的大石 头终于落地。表达出杨利伟回到地面踏实且喜悦、激动的心情。
太空一日
-.
语文 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
设计说明
《太空一日》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述了“神舟五号”载人 航天飞船航天员杨利伟的亲身经历。文章语言亲切真实,能极 大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学习 《太空一日》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的航天事业,还可以启 发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懈探索,追求真知。需要领会运用心 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同时感受航天员 尊重科学的求实精神及坚韧严谨的探索精神,激发对科学、对 祖国的热爱,形成勇于追求理想的奋斗精神。
kuò chì
轮廓 炽热
chóu
yú
稠密 无虞
zhuó
záo
烧灼 确凿
áo
遨游
xián
舷窗
kàn
俯瞰
jǐn
严谨
hè
赫兹
bǐng
屏息凝神
预习检查
【释然】 形容疑虑、嫌隙等消释而心中平静。 【本末倒置】 比喻把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和
次要方面弄颠倒了。 【耐人寻味】 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 【惊心动魄】 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屏息凝神】 暂时抑制呼吸,聚集精神,形容高度集中注意力。
第四次:返程时舷窗出现裂纹。(紧张、担心,通过观察判 断应该无大碍。)
第五次:抛伞开伞时飞船晃动很大,折磨人。(让人不知道 怎么回事,感到紧张,重视这个过程。)
学习任务二:精读思考
1.试在文中找一些例子,体会航天员严谨的科学态度。 (1)那种共振持续26秒钟后,慢慢减轻。
时间精确到“秒”,并且飞行回来后,他详细描述了这个 难受的过程,可见杨利伟是多么的严谨。
杨利伟平安回到地球、回到祖国,喜不自禁,悬在心上的大石 头终于落地。表达出杨利伟回到地面踏实且喜悦、激动的心情。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太空一日》PPT精品课件
【稠密】 多而密。 【应付自如】 形容处理问题很有办法,不费力气。 【瞬间】 转眼之间。 【概率】 某种事件在同一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 表示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量叫作概率。 【烧灼】 烧、烫,使受伤。 【黑障区】 当飞船、卫星等以高速返回大气层时,在一定 高度区域,与地面的通信联系会中断,这个区域被称为 “黑障区”。 【屏息凝神】 暂时抑止呼吸,聚集精神,形容高度集中注 意力。屏,抑止(呼吸)。 【无虞】 不用忧虑。虞,忧虑。
发射升空
太 空
太空所见
一
日 突发情况
归途惊心
遭遇意外,以为要牺牲 俯瞰祖国,未见长城 倒置错觉,神秘声音 舷窗裂纹,抛伞落地
严勇 谨于 、探 科索 学的 的精 态神 度
主旨归纳
文章通过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 坦率而真挚的叙述,真实生动地展现了太空旅行的 惊险、美妙和神奇,赞扬了人类勇于探索太空的精 神和我国科研人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示例一:曾经流传甚广的说法是航天员在太空唯一能看 到的建筑就是长城,但作者没有看到,所以他坚定地说 “我没有看到长城”,并叮嘱“神六”“神七”的航天 员仔细看看,还向国际上的很多航天员求证过。这体现 了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示例二:为了弄清神秘的敲 击声来自哪里,技术人员利 用各种方法反复模拟,但因 为不是当时的声音,杨利伟 就不签字,所以就让他反复 听,“断断续续听了一年 多”,但是“直到现在也没 有确认”,可见杨利伟严谨、 科学的态度。
答案:B 点拨:刹—chà。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严谨 负荷 千均重负 B.模拟 屏幕 耐人寻味 C.无虞 敏感 惊心动魄 D.遨游 漫长 应付自如
答案:A 点拨:均—钧。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太空一日》PPT课件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 下册
“每当响声传来的时候,我就 趴在舷窗那里,边听边看”。
意外3:飞船返回时舷窗出现裂纹
心理活动:
“恐惧”,联想到美国失事的 “哥伦比亚号”,看到左边舷窗也出 现了裂纹,“我” “放心一点了:哦, 可能没什么大问题!因为如果故障,重 复出现的概率并不高”。
2、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最 基本的要求是严谨”。试着在文中找 一些例子,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 态度。
太空中还有许多奥秘需要人们继 续去探索。
5、“本末倒置”是怎样一种错觉?
明明是正着坐的,却感觉脑袋冲下。
6、“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 升空时,怎样帮助宇航员克服“本末 倒置”错觉的?
飞船舱体经过了改进,内壁上下 刷着不同的颜色,天花板是白色的, 地板是褐色的。
自主学习3 1、技术员让“我”反复听,断断续续听了
读准字音
模拟nǐ 俯瞰kàn 逃逸yì 遨áo游 烧灼zhuó 船舷xián 确凿záo 千钧jūn重负
炽chì热 严谨jǐn 稠chóu密 瞬shùn间 概gài率 轮廓kuò 无虞yú 屏bǐng息凝视
多音字
zǎi 三年五载 lǜ
概率
载
率
zài 载重
shuài 率领
学习词语
炽热chì rè①温度极高,极热; ②感 情和情绪热烈。
【3】减速伞让飞船减速下落,16 秒之后再把主伞带出来。
7、详细记录飞船落地的时间, 有什么意义?
“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 并成功返回地球,象征着中国太空事 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 作用。
小结
1、小标题式结构。作者以时间为 顺序再辅以小标题的方式使全文思路 清晰而各有侧重,于平实的记叙中既 让我们了解太空一日为人所不知的细 节,也让我们有惊心动魄之处,达到 了引人入胜的效果。
意外3:飞船返回时舷窗出现裂纹
心理活动:
“恐惧”,联想到美国失事的 “哥伦比亚号”,看到左边舷窗也出 现了裂纹,“我” “放心一点了:哦, 可能没什么大问题!因为如果故障,重 复出现的概率并不高”。
2、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最 基本的要求是严谨”。试着在文中找 一些例子,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 态度。
太空中还有许多奥秘需要人们继 续去探索。
5、“本末倒置”是怎样一种错觉?
明明是正着坐的,却感觉脑袋冲下。
6、“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 升空时,怎样帮助宇航员克服“本末 倒置”错觉的?
飞船舱体经过了改进,内壁上下 刷着不同的颜色,天花板是白色的, 地板是褐色的。
自主学习3 1、技术员让“我”反复听,断断续续听了
读准字音
模拟nǐ 俯瞰kàn 逃逸yì 遨áo游 烧灼zhuó 船舷xián 确凿záo 千钧jūn重负
炽chì热 严谨jǐn 稠chóu密 瞬shùn间 概gài率 轮廓kuò 无虞yú 屏bǐng息凝视
多音字
zǎi 三年五载 lǜ
概率
载
率
zài 载重
shuài 率领
学习词语
炽热chì rè①温度极高,极热; ②感 情和情绪热烈。
【3】减速伞让飞船减速下落,16 秒之后再把主伞带出来。
7、详细记录飞船落地的时间, 有什么意义?
“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 并成功返回地球,象征着中国太空事 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 作用。
小结
1、小标题式结构。作者以时间为 顺序再辅以小标题的方式使全文思路 清晰而各有侧重,于平实的记叙中既 让我们了解太空一日为人所不知的细 节,也让我们有惊心动魄之处,达到 了引人入胜的效果。
第23课《太空一日》课件(共26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产生“本末倒置”的 错觉,倒着飞很难受
靠意志克服 眼睛闭着猛想
听到神秘敲击声 舷窗玻璃出现裂缝
很紧张
趴听看找
紧张恐惧 看到左边舷窗出现 裂纹,放心一点儿
抛伞时飞船剧烈晃荡 不知道怎么回事, 重视这个过程 紧张
2.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 谨”。试着在文中找一些例子,体会航天员严谨、科 学的态度。
小标题有内在关联
一、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二、我看到了什么 三、神秘的敲击声 四、归途如此惊心动魄
写飞船升空 在太空飞行 写飞船返航
整体感知
借助各部分的小标题,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描写了杨利伟首次乘坐我国自己研制的 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飞入太空的情景,首度揭 示了中国人飞天梦背后生死时速的秘密。
“右边的舷窗开始出现裂纹”“让我紧张以至惊 慌”,抛伞时“飞船晃荡得很厉害,让人不知道是怎 么回事”,我“怀抱着操作盒,屏息凝神地等待着配 合程序:到哪里该做什么,该发什么指令,判断和操 作都必须准确无误”,最终飞船“嗵”的一声落地了。
此外作者在叙述中,对时间、数据等都表述得详 细、准确,也反映了航天员严謹、科学的态度。
22 太空一日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杨利伟,1965年6月21日 出生,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 县人,特级航天员。2003年 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 伟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首次进入太空,成为中国进 入太空的第一人。著有《天 地九重》一书。
《天地九重》
《天地九重》是“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亲笔 写作出版的书,由20万字和150幅珍贵图片组成。对 于进入太空的所经、所历、所见、所感,杨利伟不遗 余力地在书中作了迄今为止最为全面和详尽的描述。 他在书中感念国家和人民的厚戴,感恩师长、战友和 亲人的关爱。杨利伟在书中告诉我们:成功之路并非 一飞冲天,而是一步一步、不懈不怠的结果。
23 《太空一日》课件(共35张PPT).ppt
⑥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不是当时的声音,我就不能签字, 所以就让我反复听,断断续续听了一年多。但是直到现在也没有确 认,那个神秘的声音也没有在我耳边准确地再现过。
——实事求是, 体现了杨利伟严谨、科学的态度。
⑦6时4分,飞船飞行至距离地面100公里,逐渐进入稠密大气层。 ——准确的记录体现的是科学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2)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 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 人。
分辨不清的灰白,以及夜晚的红晕,是祖国的首都,是自己 的战友和亲人所在的地方,是自己登上太空后非常挂念的地方。 深沉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
思考探究:
结合课文,体会下列语句蕴含的情感。
(3)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音,手电的光束从舷 窗上模糊地透进来。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外边来人了!
课后拓展:
中国航天发展有四大里程碑
(2)东方红一号——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1970 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 号”成功升空!
成为了中国航天发展史上第二个里程碑。 (3) 载人航天
2003 年10 月15 日,中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 表明中国掌握载人航天技术,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 上的第三个里程碑。
【无虞】 不用忧虑。 【千钧重负】 比喻很沉重的负担或非常重大的责任。
整体探究:
浏览课文,用自己的话把此故事的大致内容讲给大家听。
第一部分: 火箭起飞时火箭和飞船急剧抖动产生的共振让“我”感 起飞阶段 到非常痛苦及地面的工作人员对“我”的担心。
第二部分: 飞行阶段
“我”在飞船上看到的地球及太空中的东西。
心理活动:很紧张,边听边看,冷静观察。
但是自己很紧张,因为第一次飞行,生怕哪里出 了问题。(37) 我就趴在舷窗那里,边听边看。(3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部分(40——67):作者具体描述 飞船返回地面的经过。
自主学习1
1、第一段运用具体数据有何作用?
“数百吨”“八台”“几秒 钟”“上千吨”,准确地说明了火箭 发射的巨大威力和壮观场面。
2、“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缩 得像一块铁。”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 作用是什么?
【1】比喻; 【2】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火箭起飞 时“我”紧张的程度。
间。
释然shì rán疑虑消除。 急剧jí jù快而剧烈;急速。 敏感mǐn gǎn感觉敏锐。 预定yù dìng意为:在事前筹错。
一目了然yī mù liǎo rán一眼就看得 很清楚。
轮廓lún kuò轮廓,指边缘;物体的 外周或图形的外框。引申为事情的概 略。
辨别biàn bié指对不同的事物在认识 上加以区别。
3、“但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 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 产生了共振。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 这句话中的“这”指什么?
火箭和飞船急剧抖动产生的共振。
4、“我几乎难以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 了。”一句中,“几乎”一词能否删 去?为什么?
【1】不能。
【2】“几乎”表达无法承受的程度, 去掉后就变成了“无法承受”的意思, 不符合实际,因此不能删去。体现了 语言的准确性。
读准字音
模拟nǐ 俯瞰kàn 逃逸yì 遨áo游 烧灼zhuó 船舷xián 确凿záo 千钧jūn重负
炽chì热 严谨jǐn 稠chóu密 瞬shùn间 概gài率 轮廓kuò 无虞yú 屏bǐng息凝视
多音字
zǎi 三年五载 lǜ
概率
载
率
zài 载重
shuài 率领
学习词语
炽热chì rè①温度极高,极热; ②感 情和情绪热烈。
【3】减速伞让飞船减速下落,16 秒之后再把主伞带出来。
7、详细记录飞船落地的时间, 有什么意义?
“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 并成功返回地球,象征着中国太空事 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 作用。
小结
1、小标题式结构。作者以时间为 顺序再辅以小标题的方式使全文思路 清晰而各有侧重,于平实的记叙中既 让我们了解太空一日为人所不知的细 节,也让我们有惊心动魄之处,达到 了引人入胜的效果。
【2】在映红的舷窗外,有红的白 的碎片不停划过;
【3】右边的舷窗开始裂纹。
4、“窗外烧得跟炼钢炉一样,玻 璃窗开始出现裂纹,那种纹路就跟强 化玻璃被打碎之后那种小碎纹一样, 这种细细的碎纹,眼看着越来越 多……”这句话有何表达效果?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 地写出了舷窗在高温下出现裂纹的情 形。
7、“我”在太空中看到地球是 什么形状的?为什么?
【1】是一段弧;
【2】因为地球的半径有6000多公里, 而飞船的飞行轨道距离地面的高度是 343公里左右。
自主学习2
1、我”在太空中如何判断所经过 的方位?
实时标注飞船位置,有图可依。 从山脉的轮廓,海岸线的走向与河流 的形成来判断。
2、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 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色, 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 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这句话包含 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杨利伟做为中国太空第一人, 具有敢于探索、不怕牺牲的勇气;
【3】他还具有实事求是、实话实 说的勇气。
【4】杨利伟是一个有着顽强的毅 力,认真求实的科学精神,严谨的科 学态度和大公无私的高贵品质的人。
【5】 战友评价杨利伟:爱钻研肯 奉献。
中心思想
作者通过叙述乘“神州五号”宇 宙飞船到太空遨游一日的观察与体验, 表现了可贵的探险精神与实事求是的 科学精神与严谨的科学态度。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写飞船起 飞的过程及作者的感受,小标题就吸 引眼球,“意外出现了”,不仅让 “作者几乎难以承受”,让“地面的 工作人员也陷入了空前的紧张中”, 也让读者为之揪心。“我看到了什 么”,既写见到了什么,也写没有见 到了长城,表现了作者的科学精神。 “神秘的敲击声”写出了船行过程中 的未解之谜。“归途如此惊心动魄” 写出回归过程的惊险。
【1】“我”详细地描述了这种难 受的过程。
【2】“我”没有看到长城。
【3】仔细辨听神秘的敲击声,没 有确认就不签字。
【4】在飞船中按照指令准确地操
3、结合课文,体会下面语句蕴含 的情感。
【1】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 声喊道:“快看啊,他扎眼了,利伟 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表现大家时刻关注着“我”, 担心“我”的安危,看到“我”安 然无恙后都非常激动、兴奋,表现 出深厚的战友情。
“每当响声传来的时候,我就 趴在舷窗那里,边听边看”。
意外3:飞船返回时舷窗出现裂纹
心理活动:
“恐惧”,联想到美国失事的 “哥伦比亚号”,看到左边舷窗也出 现了裂纹,“我” “放心一点了:哦, 可能没什么大问题!因为如果故障,重 复出现的概率并不高”。
2、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最 基本的要求是严谨”。试着在文中找 一些例子,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 态度。
5、“我”为什么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飞船起飞阶段产生的共振,让“我” 非常痛苦,感动难以忍受。
6、“26秒钟”和“特别长”矛盾 吗?为什么?
【1】不矛盾。
【2】26秒的时间段虽然很短,但 巨大的痛苦让“我”难以承受,“整 个人一动不动,眼睛也不眨”足以表 现当时的痛苦之状。因此,“我”感 到“特别长”。
感动中国2003颁奖词
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 觉到他注视地球的目光。他承载着中 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 向太空的成功。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 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 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
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 坚韧执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 后的理智平和。而这也是几代中国航 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 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 美好的梦想。
5、“我”为什么想到美国的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呢?
因为当时舷窗出现裂纹,我不知 道这是正常现象,联想到美国的“哥 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是因为一个防热 板先出现一个裂缝,然后高热就使航 天器解体,增加了“我”的紧张感。
6、飞船抛伞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抛开降落伞盖,迅速带出引导 伞;
【2】引导伞出来后,紧跟着把减速 伞带出来;
对祖国的热爱、对亲人的思念和 飞上太空的自豪之情。
3、有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航天 员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建筑物是长城。 这个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1】不正确;
【2】作者想验证这个说法,没有 看到。“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 飞行的航天员们也没有看到长城。
4、作者在太空中看到一些类似棉 絮状的物体,至今还没弄清那到底是 些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蕴含着巨大的喜悦之情:“我” 安全返回地球了,我国首次载人航 天飞行成功了!
4、通过学习课文,你明白杨利伟为什么 被称为“航天英雄”了吧。假如杨利 伟到你们学校和大家交流,你会向他 提什么问题呢?
示例:杨利伟叔叔,你是我国 第一位登上太空的航天英雄,你的 文章《太空一日》令我震撼,假如 有第二次登太空的机会,你还会去 吗?
一年多,也没有个结果。这样做有必要吗? 为什么?
【1】有必要;
【2】因为对宇航员最基本的要求 是严谨,科学容不得半点儿马虎。
2、15、40——44段中,具体的时间和数字 有何作用?
具体介绍了飞船返回的过程,增加 了文章的准确性。
3、结合上下文说说让“我”紧张 以致惊慌的另有原因是哪些?
【1】飞船与大气摩擦,产生的高 温把船舱外面烧得一片通红;
22、太空一日
杨利伟
文体:传记
学习目标
1、积累字词,了解与作者相关的 常识;
2、体会宇航员杨利伟首次太空飞 行的经历;
3、学习作者运用小标题组织内容 的写作方法;
4、学习航天员勇于探索的精神和 严谨科学的态度。
作者简介
杨利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 第一人。男,汉族,1965年出 生。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 大学文化程度,中国共产党党 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 特级航天员。他历任中国航天 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载人 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 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副主任。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 代航天员,在中共十七大上当 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期待qī dài期盼,等待。
俯瞰fǔ kàn指俯视,从高处往下看。
分辨fēn
biàn区分辨别。
呈现chéng xiàn展示出。
视野shì yě空间范围或见识 。
验证yàn zhèng检验或测验精确性或 准确性。
确凿què záo真实,确实。
本末倒置běn mò dào zhì比喻把 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
巩固练习
1、太空一日,充满紧张和意外。阅读课 文,找找看,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 情况?他相应地又有怎样的心理活动 或举动?
意外1:飞船起飞时发生共振
心理活动:“觉得自己快不行 了”“以为飞船起飞时就是这样 的”“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舒 服”“如同一次重生”。
意外2:神秘的敲击声 举动:
“我并没有向地面报告这一情 况”
2、以第一人称叙事。作为自传, 本文采用了第一人称叙事的方式,边 叙述火箭升空,航行和归程的过程, 边融合描绘自己的身心感受,所见、 所闻、所感融于一体,增强了叙述内 容的真切感,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 受。
启示
【1】作者的叙述虽然平实,但写 出了鲜为人知的内容,又写出了自己 细致的观察、真切的体验,具有很强 的可读性;
【2】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 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 夜晚则是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 和亲人。
“我”在遥的太空,俯瞰祖 国,为伟大的祖国感到自豪;对战 友、对亲人的深情牵挂。
【3】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 的声音,手电的光束从舷窗上模糊地 透进来。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 外边来人了!
自主学习1
1、第一段运用具体数据有何作用?
“数百吨”“八台”“几秒 钟”“上千吨”,准确地说明了火箭 发射的巨大威力和壮观场面。
2、“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缩 得像一块铁。”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 作用是什么?
【1】比喻; 【2】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火箭起飞 时“我”紧张的程度。
间。
释然shì rán疑虑消除。 急剧jí jù快而剧烈;急速。 敏感mǐn gǎn感觉敏锐。 预定yù dìng意为:在事前筹错。
一目了然yī mù liǎo rán一眼就看得 很清楚。
轮廓lún kuò轮廓,指边缘;物体的 外周或图形的外框。引申为事情的概 略。
辨别biàn bié指对不同的事物在认识 上加以区别。
3、“但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 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 产生了共振。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 这句话中的“这”指什么?
火箭和飞船急剧抖动产生的共振。
4、“我几乎难以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 了。”一句中,“几乎”一词能否删 去?为什么?
【1】不能。
【2】“几乎”表达无法承受的程度, 去掉后就变成了“无法承受”的意思, 不符合实际,因此不能删去。体现了 语言的准确性。
读准字音
模拟nǐ 俯瞰kàn 逃逸yì 遨áo游 烧灼zhuó 船舷xián 确凿záo 千钧jūn重负
炽chì热 严谨jǐn 稠chóu密 瞬shùn间 概gài率 轮廓kuò 无虞yú 屏bǐng息凝视
多音字
zǎi 三年五载 lǜ
概率
载
率
zài 载重
shuài 率领
学习词语
炽热chì rè①温度极高,极热; ②感 情和情绪热烈。
【3】减速伞让飞船减速下落,16 秒之后再把主伞带出来。
7、详细记录飞船落地的时间, 有什么意义?
“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 并成功返回地球,象征着中国太空事 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 作用。
小结
1、小标题式结构。作者以时间为 顺序再辅以小标题的方式使全文思路 清晰而各有侧重,于平实的记叙中既 让我们了解太空一日为人所不知的细 节,也让我们有惊心动魄之处,达到 了引人入胜的效果。
【2】在映红的舷窗外,有红的白 的碎片不停划过;
【3】右边的舷窗开始裂纹。
4、“窗外烧得跟炼钢炉一样,玻 璃窗开始出现裂纹,那种纹路就跟强 化玻璃被打碎之后那种小碎纹一样, 这种细细的碎纹,眼看着越来越 多……”这句话有何表达效果?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 地写出了舷窗在高温下出现裂纹的情 形。
7、“我”在太空中看到地球是 什么形状的?为什么?
【1】是一段弧;
【2】因为地球的半径有6000多公里, 而飞船的飞行轨道距离地面的高度是 343公里左右。
自主学习2
1、我”在太空中如何判断所经过 的方位?
实时标注飞船位置,有图可依。 从山脉的轮廓,海岸线的走向与河流 的形成来判断。
2、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 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色, 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 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这句话包含 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杨利伟做为中国太空第一人, 具有敢于探索、不怕牺牲的勇气;
【3】他还具有实事求是、实话实 说的勇气。
【4】杨利伟是一个有着顽强的毅 力,认真求实的科学精神,严谨的科 学态度和大公无私的高贵品质的人。
【5】 战友评价杨利伟:爱钻研肯 奉献。
中心思想
作者通过叙述乘“神州五号”宇 宙飞船到太空遨游一日的观察与体验, 表现了可贵的探险精神与实事求是的 科学精神与严谨的科学态度。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写飞船起 飞的过程及作者的感受,小标题就吸 引眼球,“意外出现了”,不仅让 “作者几乎难以承受”,让“地面的 工作人员也陷入了空前的紧张中”, 也让读者为之揪心。“我看到了什 么”,既写见到了什么,也写没有见 到了长城,表现了作者的科学精神。 “神秘的敲击声”写出了船行过程中 的未解之谜。“归途如此惊心动魄” 写出回归过程的惊险。
【1】“我”详细地描述了这种难 受的过程。
【2】“我”没有看到长城。
【3】仔细辨听神秘的敲击声,没 有确认就不签字。
【4】在飞船中按照指令准确地操
3、结合课文,体会下面语句蕴含 的情感。
【1】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 声喊道:“快看啊,他扎眼了,利伟 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表现大家时刻关注着“我”, 担心“我”的安危,看到“我”安 然无恙后都非常激动、兴奋,表现 出深厚的战友情。
“每当响声传来的时候,我就 趴在舷窗那里,边听边看”。
意外3:飞船返回时舷窗出现裂纹
心理活动:
“恐惧”,联想到美国失事的 “哥伦比亚号”,看到左边舷窗也出 现了裂纹,“我” “放心一点了:哦, 可能没什么大问题!因为如果故障,重 复出现的概率并不高”。
2、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最 基本的要求是严谨”。试着在文中找 一些例子,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 态度。
5、“我”为什么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飞船起飞阶段产生的共振,让“我” 非常痛苦,感动难以忍受。
6、“26秒钟”和“特别长”矛盾 吗?为什么?
【1】不矛盾。
【2】26秒的时间段虽然很短,但 巨大的痛苦让“我”难以承受,“整 个人一动不动,眼睛也不眨”足以表 现当时的痛苦之状。因此,“我”感 到“特别长”。
感动中国2003颁奖词
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 觉到他注视地球的目光。他承载着中 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 向太空的成功。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 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 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
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 坚韧执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 后的理智平和。而这也是几代中国航 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 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 美好的梦想。
5、“我”为什么想到美国的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呢?
因为当时舷窗出现裂纹,我不知 道这是正常现象,联想到美国的“哥 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是因为一个防热 板先出现一个裂缝,然后高热就使航 天器解体,增加了“我”的紧张感。
6、飞船抛伞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抛开降落伞盖,迅速带出引导 伞;
【2】引导伞出来后,紧跟着把减速 伞带出来;
对祖国的热爱、对亲人的思念和 飞上太空的自豪之情。
3、有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航天 员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建筑物是长城。 这个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1】不正确;
【2】作者想验证这个说法,没有 看到。“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 飞行的航天员们也没有看到长城。
4、作者在太空中看到一些类似棉 絮状的物体,至今还没弄清那到底是 些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蕴含着巨大的喜悦之情:“我” 安全返回地球了,我国首次载人航 天飞行成功了!
4、通过学习课文,你明白杨利伟为什么 被称为“航天英雄”了吧。假如杨利 伟到你们学校和大家交流,你会向他 提什么问题呢?
示例:杨利伟叔叔,你是我国 第一位登上太空的航天英雄,你的 文章《太空一日》令我震撼,假如 有第二次登太空的机会,你还会去 吗?
一年多,也没有个结果。这样做有必要吗? 为什么?
【1】有必要;
【2】因为对宇航员最基本的要求 是严谨,科学容不得半点儿马虎。
2、15、40——44段中,具体的时间和数字 有何作用?
具体介绍了飞船返回的过程,增加 了文章的准确性。
3、结合上下文说说让“我”紧张 以致惊慌的另有原因是哪些?
【1】飞船与大气摩擦,产生的高 温把船舱外面烧得一片通红;
22、太空一日
杨利伟
文体:传记
学习目标
1、积累字词,了解与作者相关的 常识;
2、体会宇航员杨利伟首次太空飞 行的经历;
3、学习作者运用小标题组织内容 的写作方法;
4、学习航天员勇于探索的精神和 严谨科学的态度。
作者简介
杨利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 第一人。男,汉族,1965年出 生。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 大学文化程度,中国共产党党 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 特级航天员。他历任中国航天 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载人 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 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副主任。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 代航天员,在中共十七大上当 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期待qī dài期盼,等待。
俯瞰fǔ kàn指俯视,从高处往下看。
分辨fēn
biàn区分辨别。
呈现chéng xiàn展示出。
视野shì yě空间范围或见识 。
验证yàn zhèng检验或测验精确性或 准确性。
确凿què záo真实,确实。
本末倒置běn mò dào zhì比喻把 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
巩固练习
1、太空一日,充满紧张和意外。阅读课 文,找找看,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 情况?他相应地又有怎样的心理活动 或举动?
意外1:飞船起飞时发生共振
心理活动:“觉得自己快不行 了”“以为飞船起飞时就是这样 的”“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舒 服”“如同一次重生”。
意外2:神秘的敲击声 举动:
“我并没有向地面报告这一情 况”
2、以第一人称叙事。作为自传, 本文采用了第一人称叙事的方式,边 叙述火箭升空,航行和归程的过程, 边融合描绘自己的身心感受,所见、 所闻、所感融于一体,增强了叙述内 容的真切感,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 受。
启示
【1】作者的叙述虽然平实,但写 出了鲜为人知的内容,又写出了自己 细致的观察、真切的体验,具有很强 的可读性;
【2】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 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 夜晚则是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 和亲人。
“我”在遥的太空,俯瞰祖 国,为伟大的祖国感到自豪;对战 友、对亲人的深情牵挂。
【3】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 的声音,手电的光束从舷窗上模糊地 透进来。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 外边来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