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透明和不透明》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11透明不透明(教案)
小学科学11透明不透明(教案)【教案】小学科学11透明不透明【引言】透明和不透明是小学科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会了解透明和不透明的区别,并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探索光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方式,进一步加深对透明和不透明的理解。
同时,通过互动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观察、推理和团队合作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掌握透明和不透明的定义和特点;2. 了解光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方式;3. 发展观察、实验和推理能力;4. 培养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向学生展示几个透明的和不透明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并与伙伴讨论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2. 引导学生回忆并简要总结透明和不透明的含义和特点。
二、探究(20分钟)1. 给每个小组发放一些不同的物体,如透明的玻璃杯、塑料袋,不透明的铁块、木块等。
让学生观察并分类,找出透明和不透明的物体,并记录下来。
2. 让学生依次将透明和不透明的物体放在光源旁边,并观察物体内部及周围的光线变化。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的物体能透过光,有的物体却不能。
3. 进一步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探索光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方式。
例如:用不同颜色的过滤纸对光线进行过滤,观察光线变化。
三、总结(10分钟)1. 引导学生共同总结透明和不透明的特点,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两个概念。
2. 引导学生总结光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方式,如在透明物体中直线传播,在不透明物体中反射或被吸收等。
四、拓展(10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透明和不透明物体,并思考光在这些物体中的传播方式。
2. 引导学生设计其他实验,进一步探究光在不同条件下的传播方式,如:不同介质中的光传播速度等。
五、应用(15分钟)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 学生互相批改答案,并给出解析。
3. 教师梳理学生的整体表现,针对性回顾和澄清易错点。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小学科学《透明与不透明》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小学科学《透明与不透明》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奇妙的光第11课《透明与不透明》,主要内容是关于光的透明和不透明性质的知识。
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将了解物体的透明与不透明的特点,探索光在物体中的传播方式。
也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究其他物体的透明与不透明特性,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进行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确保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的特点。
- 掌握光在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中的传播方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观察和实验过程。
-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促进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 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 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的特点。
- 光在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中的传播方式。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光在物体中的传播方式。
-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基础的科学知识,对光的一些基本特性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具有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能够通过简单的实验来获取信息。
但是,他们在理解光在物体中的传播方式和透明与不透明的特点方面可能存在困难。
五、教学过程:1. 新课导入- 教师展示一些透明和不透明物体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物体的注意和思考。
例如,教师可以展示图片上的玻璃、水杯、石头和木块,然后提问学生:这些物体有什么特点?你们知道光在这些物体中是怎样传播的吗?2. 观察实验-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将学生分成小组。
每组选择一个透明物体(如玻璃、水杯)和一个不透明物体(如石头、木块)。
- 学生用手遮挡住光源,观察光在物体中的传播情况,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 学生可以讨论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的特点,并思考光在这些物体中的传播方式。
3. 实验结果分享和总结- 学生小组之间分享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可以通过口头交流或展示实验记录。
4.11《透明与不透明》(教学设计)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
2.多元化教学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教学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操作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3.加强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透明与不透明物质的应用,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0.透明与不透明物质在科学实验中的应用:透明物质常用于观察实验现象,不透明物质常用于遮挡实验现象。
课后作业
1.请用透明和不透明物质的特点,解释生活中常见物品的用途。例如,为什么窗户使用玻璃而不是木头?
2.请列举五种透明物质和五种不透明物质,并简要说明它们的特点。
3.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不同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对光线的透过情况,并记录实验结果。
2.鼓励学生分享学习透明与不透明物质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1.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透明与不透明物质的内容,强调透明与不透明物质的重点和难点。
2.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1.根据本节课学习的透明与不透明物质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2.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1.介绍与透明与不透明物质相关的拓展知识,如透明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
2.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如新型透明材料的研究。
情感升华:
1.结合透明与不透明物质的学习,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板书设计
①透明物质的特点:光线能够完全穿透,如玻璃、水、空气等。
二年级上册科学《透明与不透明》教案
二年级上册科学《透明与不透明》教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1、透明与不透明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一些典型的物体,发现光可以透过某些物体或材料,知道物体分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种。
2、联系生活实际,了解不同透明程度材料的作用与运用。
3、体会科技产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教学重点:知道有些物体分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种,并能分别说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材料的特点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了解光照到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上,分别会产生什么现象。
教学准备:透明玻璃片、毛玻璃片、瓷砖片、不同透明度的灯泡以及线路和其他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的物体。
预习要求:观察生活中哪些物体是透明的,哪些物体是半透明的,还有哪些物体是不透明的。
这些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的物体各有什么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玻璃、毛玻璃和瓷砖。
)同学们,这三种物体大家认识吗?大家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2、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在这三种物体中,玻璃是透亮的,毛玻璃是半透亮的,而瓷砖是不透亮的。
3、引导学生了解什么叫透明,什么叫不透明?像玻璃这种物体,能透光的,可以透过玻璃看到外面的,我们称之为透明物体。
而不透光的物体,就叫不透明物体。
介于透明和不透明之间的物体,我们称之为半透明物体。
4、教师小结: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有的是透明的,有的是半透明的,有些却是不透明的。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第11课——透明与不透明。
研究这些透明和不透明的物体。
5、板书课题:11、透明与不透明学生齐读课题。
二、根据透明与不透明的标准给物体分类1、同学们,课前老师布置大家带一些东西到学校来,大家带来了吗?学生把自己从家里带来的各种各样的东西拿出来,摆放在桌子上。
2、大家带来的这些物体,有的是透明的,有的是不透明的,下面请大家来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用透亮与不透亮的标准,给这些物体分分类,看看哪些物体可以归为透亮的一类,哪些物体可以归为不透亮的一类,而哪些物体介于透亮与不透亮之间,归为半透亮的一类。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11课 《透明与不透明》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11课《透明与不透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透明与不透明》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11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认识和区分透明和不透明物体,了解它们的特征和性质。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透明与不透明的定义及特征2.透明与不透明物体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探究活动:观察和实验,区分透明和不透明物体4.拓展练习:设计一个透明和不透明的物体组合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生活中的物体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对透明与不透明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透明与不透明的定义,识别透明和不透明物体,掌握它们的特征和性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学会在生活中发现和探究科学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透明与不透明的概念及特征。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等活动,深入理解透明与不透明物体的性质,并将所学应用于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情境教学: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知和理解透明与不透明物体。
3.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4.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团队合作,提高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透明和不透明物体实物或图片,实验器材(如透明塑料袋、玻璃杯等)。
2.学具:学生实验器材,记录表格,画图工具等。
3.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透明与不透明物体的图片和实验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透明和不透明物体,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物体,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物体有什么特点吗?它们是透明还是不透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11课 《透明与不透明》教学设计8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11课《透明与不透明》教学设计8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11课《透明与不透明》。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和区分透明与不透明的物体,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中体验和理解这一概念。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实践性。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事物充满好奇。
但是,对于透明与不透明的概念,学生可能还没有明确的认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这一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和区分透明与不透明的物体。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让学生体验和理解透明与不透明的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和区分透明与不透明的物体。
2.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和理解透明与不透明的概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透明与不透明的概念。
2.观察法: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和总结透明与不透明的特点。
3.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增强实践体验。
4.交流讨论法: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分享各自的发现和心得。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生活中的透明和不透明物品,如玻璃、塑料、纸张等。
2.学生准备:学生自带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杯子、玩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透明和不透明物品,如玻璃、塑料、纸张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物品有什么特点?你们能找出透明和不透明的物品吗?2.呈现(10分钟)教师让学生自带的物品进行观察和分类,将透明和不透明的物品分开。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进行指导和讲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用自带的物品进行透明与不透明的实验,如透过玻璃看字、透过塑料变形等。
11.透明与不透明-苏教2017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11.透明与不透明-苏教2017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透明和不透明。
2.能够将物品按照透明和不透明进行分类。
3.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深入了解透明和不透明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1.区分透明和不透明的物品。
2.分类透明和不透明的物品。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a. 教学内容1.透明和不透明的定义及区别;2.物品的透明和不透明性质;3.透明和不透明的物品的实际应用。
b.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利用各种透明、不透明物品的例子来让学生认识这两种物品及其特点;2.观察实验法: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通过观察透明和不透明物品在不同情况下的表现来深入了解其特性;3.分组讨论法:学生根据自身的经验和认识,分组讨论透明、不透明的物品及其应用,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两种物品的区别和差异。
四、教学过程安排时间教学内容方法5分钟导入教师利用各种透明、不透明物品,为学生展示透明和不透明的差异;10分钟概念讲解通过差异性语言、图片内容来分别阐述透明和不透明的定义与区别;20分钟实验讨论小组分别进行透明、不透明物品相关实验,观察实验结果,讨论两种物品的特性;10分钟总结整体回顾学习的内容,加深学生对透明、不透明的认识,拓宽学生的应用思考;5分钟作业布置发放作业,并且要求学生下节课认真回答作业问题;五、教学评估1.学生进行实验时是否能清楚分辨透明、不透明的物品;2.学生能否根据自身的认知,对透明、不透明物品做出简单的分类讨论;3.学生是否能够根据自身的认知,认真回答作业和课堂提问。
六、教学环节延伸1.视频观看:让学生观看与透明、不透明物品相关的视频,加深对其特性的理解;2.实地观察:带学生出校进行透明、不透明物品的实地考察,并记录物品的相关特点;3.艺术创作:让学生绘制透明、不透明物品的图像,以了解它们的不同之处。
11.透明与不透明-苏教2017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11.透明与不透明-苏教2017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透明和不透明的基本概念。
2.掌握几种常见的透明和不透明物体。
3.学生能够准确归纳透明和不透明物体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透明和不透明的基本概念,能够掌握几种常见的透明和不透明物体。
2.教学难点:让学生准确归纳透明和不透明物体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教师问答的方式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听说过‘透明’和‘不透明’这两个词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个知识点。
”2. 学习透明和不透明的概念教师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解:“透明是指通过它可以看见背后的物体;而不透明是指看不见背后的物体。
”3. 分类讲解教师用课件或实物,介绍几种常见的透明和不透明物体。
(1) 透明物体教师示范:拿起瓶子给学生看,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吗?我举起瓶子,你们看见了我的手后面吗?”此时,学生会回答看见了。
那么老师就可以向学生解释:“这个瓶子是透明的,我们可以通过它看到瓶子背后的物体。
”接着,教师可以拿起其它透明物品,如一张塑料薄膜、一块玻璃等,向学生展示。
(2) 不透明物体教师可以拿起不透明物品,如一个盒子、一个铅笔等,向学生展示,“同学们,你们看到了吗?我举起了这个盒子,你们还能看到里面是什么吗?”此时,学生会回答看不到。
4. 比较透明和不透明物体教师将两个玻璃瓶放在桌子上,“同学们,你们看,这两个瓶子中的哪个是透明的,哪个是不透明的呢?为什么呢?”等学生回答完,教师再引导学生总结透明和不透明物体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例如:1.透明物体可以看到背后的物体,而不透明物体不能看到。
2.透明物体可以让光线透过,而不透明物体不可以。
3.透明物体通常会感觉轻,而不透明物体则有重量。
5. 小结和评价教师让学生通过游戏和讨论巩固今天的学习内容,并总结今天的学习收获和体会。
四、教学心得本节课主要介绍了透明和不透明的概念和分类,并通过实际情境的展示,帮助学生了解透明和不透明是如何产生的。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1《透明和不透明》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1《透明和不透明》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透明和不透明》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和区分透明和不透明的物体。
教材以生活中的实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和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但由于年龄特点,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对透明和不透明的物体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透明和不透明的特点,并能正确区分。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交流等途径,培养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增强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透明和不透明的特点,并能正确区分。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观察和描述透明和不透明的物体。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验法、交流分享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实验材料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透明和不透明的物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透明和不透明: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实验,探究透明和不透明的特点。
3.交流分享:学生汇报观察和实验结果,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和补充。
4.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透明和不透明的特点,并强调在生活中要注意观察和思考。
5.拓展延伸:学生进行课堂小实验,进一步巩固对透明和不透明的认识。
6.课堂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观察和实验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透明和不透明•特点:透明物体能让光线通过,不透明物体不能让光线通过。
小学科学11《透明与不透明》(教案)
小学科学11《透明与不透明》(教案)透明与不透明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物体的透明和不透明是指光线是否能穿透物体。
2. 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不同物体的透明和不透明的特征。
3. 学生能够使用不透明材料遮挡光线,探索光线穿透的条件。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透明杯、玻璃板、纸板、不透明杯、手电筒、不透明物体等。
2. 实验材料:水、油、砂糖等。
教学步骤:引入:1.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透明杯和一个不透明杯,并询问学生这两个杯子有什么不同。
2. 学生观察后,提出透明杯可以看见里面的物体,而不透明杯则看不见。
实验一:透明杯和不透明杯1. 教师给每组学生发放一个透明杯和一个不透明杯。
2.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透明杯和不透明杯的特点,完成以下实验要求:a) 描述透明杯和不透明杯的外观特征。
b) 用手电筒照射透明杯和不透明杯的底部,观察光线的穿透情况。
c) 总结透明杯和不透明杯的区别,以及光线在其中的表现。
实验二:探究不同材料的透明和不透明1. 教师展示一些材料,如玻璃板、纸板、塑料袋等,并询问学生这些材料是不是透明的。
2.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描述以下材料的透明和不透明特征:a) 透明材料(如玻璃板、塑料袋等):能否看见通过它的物体。
b) 透明材料里放置不同物体时,观察其对光线的影响程度。
c) 不透明材料(如纸板、木块等):能否看见通过它的物体。
实验三:探究物体透明的条件1. 教师给每组学生发放一个不透明物体,如砂糖、酱油瓶等。
2.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描述不透明物体对光线的遮挡情况,并思考以下问题:a) 不透明物体遮挡光线的效果如何?b) 如果在透明物体(如透明杯)里放入不透明物体,会发生什么变化?教学总结:1.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透明和不透明的概念,并回顾实验的观察结果。
2. 引导学生思考光线在透明和不透明物体中的表现,以及物体透明的条件。
3. 鼓励学生提出更多问题,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与探索。
拓展思考:1. 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更多的透明和不透明物体,并总结不同物体的特点。
二年级上册科学《透明与不透明物质》教案
二年级上册科学《透明与不透明物质》教
案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透明物质和不透明物质的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类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准备
1. PPT幻灯片;
2. 实验材料:透明和不透明的物品(如玻璃杯、纸张、塑料袋等);
3. 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1. 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不同的物体,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们认为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点和区别?
探究(15分钟)
1. 分组实验:每组选取一个透明物质和一个不透明物质进行观察;
2. 指导学生观察物质的外观、光线透过程度等特点;
3. 让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思考为什么有些物质透明而有些物质不透明。
认识理论(10分钟)
1.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2. 讲解透明物质和不透明物质的定义;
3. 讲解透明物质和不透明物质的特点。
拓展应用(20分钟)
1. 在PPT幻灯片上展示不同的物体,让学生用手举起来判断是透明还是不透明;
2. 引导学生思考透明物质和不透明物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
总结归纳(5分钟)
1. 回顾课程的内容,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2. 提出问题:你们能用透明物质和不透明物质的特点解释一些日常现象吗?
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对实验的参与程度和结果记录的准确性;
2. 针对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情况进行评价。
设计者
XXX(您的姓名)
日期:XXX-XX-XX。
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第11课《透明与不透明》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第11课《透明与不透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物体,知道物体分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种,能够区分透明、半透明与不透明物体。
2.通过实验观察,知道透明、半透明与不透明三种物体透光能力的不同。
3.通过联系生活,了解不同透明度材料的作用,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4.通过了解不同透明度材料制作的产品,体会科技产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教学重点】1.知道透明、半透明与不透明三种物体透光能力的不同。
2.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运用透明、半透明与不透明三种物体。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运用透明、半透明与不透明三种物体。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实验视频、礼物箱。
学生材料:(1)手电筒、透明板、磨砂板、不透明板、实验板。
(2)小纸箱(书房模型)、透明纸、彩色玻璃纸、彩色不透明纸、半透明纸。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神秘的礼物,想要吗?那就请你来猜一猜它是什么,猜对了,老师就把它送给你。
2.(出示礼物)黑盖子:能看见吗?磨砂盖:你能看见了吗?看得清楚吗?透明盖:现在,看清楚了吗?3.为什么前两次大家都没猜中,直到这次才猜中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透明与不透明(揭示课题)[设计意图:通过猜礼物的游戏,充分调动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
同时礼物盒盖子的透明度也直接关系到能不能看得清楚礼物、猜不猜得对,进而更激发起孩子们学习透明相关知识的好奇心,为接下来的内容奠定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认识透明、半透明及不透明物体及透光性的不同(-)认识透明、半透明及不透明物体1.(出示粉笔及黑塑料片)透过它,你能看见背面的粉笔吗?2•像这样的,透过它看不见背面东西的我们就把它称为不透明的。
(出示透明片)透过它,不仅能看见背面的粉笔而且看得很清楚,我们就称它为透明的。
(出示磨砂片)像这个,介于两者之间,可以看见但是看得不是很清楚,我们就称作半透明。
透明与不透明教学设计
13、在探究不同物体的透明程度时我们刚刚用的方法是“对比”方法,也是实验中常用的方法哟。你们学会判断了吗?那老师考考你们!
生:1号是透明的,2号是半透明/不透明的
生:1■号灯很亮,2号灯不怎么亮!
通过实验设计让学生更清楚的明确透明的概念
三、应用
1、是的,我们选择透光性更强的透明手电筒。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究物体的透明与不透明。(板书课题)
7、判断物体的透明程度除了这样的方式外,我们还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来帮助我们判断,比如这个有颜色的正方体小木块。
8、我们把小木块放在杯子的后面,保持一定的距离,依次透过不同的杯子观察小木块,看不见的就是不透明的物体,看不清的就是半透明物体,看清楚的就是透明物体。
9、小朋友的猜测有否正确,我们把它点亮看一看。
10、请小朋友说说你观察到2种手电筒的光线特点?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6、11、小结:1号是透明的,透光能力很强,2号是半透明的,透光能力没有1号强,这是为什么呢?2号灯是半透明的,透光能力减弱,因为有一些光线被挡住了。因此,相同材料做成的不同物品,它们的透明程度也存在差异,并且物体不同的透明程度会影响透过光的强弱。
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性质后明确生活物品选择材料的原因。
四、总结与作业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2、老师考考你们掌握了没有?(基
础性练习)
3、看来今天的知识同学们掌握的
为下节课作铺垫
很好了!老师要加大难度了,请同学们回家照着老师的做一做,找3个相同的透明水瓶,在2个的表层分别做下面的处理,一个加上半透明材料,一个加上不透明材料,同时放在太阳下晒相同时间,观察水瓶中水的温度变化。
5、看来小朋友们已经能很好的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了。小姜最近也遇到了困难,她的家里最近正在装修,有些拿不定主意,想要小朋友们帮忙选一选哪种透明程度的门比较合适?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11课 《透明与不透明》教学设计7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11课《透明与不透明》教学设计7一. 教材分析《透明与不透明》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11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透明和不透明的物体,了解它们的特性,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对身边的物体充满好奇,喜欢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探索问题。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透明和不透明这两个概念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透明和不透明的物体,了解它们的特性。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交流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透明和不透明的物体,了解它们的特性。
2.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运用观察法和实验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认识透明和不透明的物体。
3.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透明和不透明的物品若干,如玻璃球、塑料瓶、木块等。
2.实验材料:水、杯子、筷子等。
3.教学课件或黑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透明和不透明的物品,如玻璃球和塑料瓶,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的这些物品有什么区别?能说出来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物品有些是透明的,有些是不透明的。
接下来,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中有一杯水和一只筷子,提问:“如果把筷子放入水中,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透明与不透明》。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PPT或黑板,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透明和不透明的定义、特性以及生活中的实例。
小学科学411《透明与不透明》(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411《透明与不透明》(教学设计)透明与不透明:探索光的奥秘一、引言科学是一门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学科,它帮助我们理解自然界的规律。
透明与不透明是小学科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它关乎光的传播和物体的性质。
通过本篇教学设计,我们将通过多种任务和实验活动,帮助学生探索光的行为和物体的透明性相关概念。
这将引导学生走进光的世界,理解光的传播与物体透明性的原理。
二、学习目标1. 学生能够描述什么是透明、什么是不透明,并了解两者之间的区别。
2. 学生了解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对光的穿透性的差异。
3. 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分辨不同物体的透明性,并解释原因。
4.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透明性的结论。
三、教学步骤1. 了解透明与不透明任务1:观察物体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一些物体,将它们分为透明和不透明两组,并解释选择的原因。
然后,请学生讨论透明和不透明的共同特征和不同之处。
2. 探讨透明性任务2:制作透明度阶梯为了更好地了解透明度的不同级别,让学生小组合作制作一个透明度阶梯。
首先,提供一些不同透明度的物体,如玻璃、纸张、塑料袋、金属板等,然后,请学生按照透明度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这些物体,并用数字标记。
最后,请学生对透明度的概念进行讨论和总结。
任务3:探索玻璃学生将进行一系列实验,以探索玻璃这种常见的透明物体。
他们可以观察、感受、测量和比较玻璃窗、眼镜、瓶子等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玻璃样本。
通过实验,学生将思考玻璃为何透明,是如何让光线穿过的。
3. 理解不透明性任务4:探究不透明物体学生将进行实验,观察不透明物体对光的穿透情况。
请学生选择几个不透明的物体,如黑板、玩具块等,并用橡皮泥或纸板遮挡其中一部分,将受遮挡和未受遮挡的部分置于光源下,观察两者的差异。
学生需要思考为什么不透明物体不会让光线穿过。
任务5:造一个山洞学生将在教室内制造一个简单的山洞。
请学生使用废纸堆或其他可以堆积的材料堆积成山形,然后在山洞后方放置一个光源。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1.透明与不透明》说课稿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1.透明与不透明》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1.透明与不透明》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透明和不透明的特点;二是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辨生活中的透明和不透明物体。
教材内容以探究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观察、实验、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动手能力,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
但在科学探究方面,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还不够成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
在《11.透明与不透明》这一课的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透明和不透明的特点,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辨生活中的透明和不透明物体。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透明和不透明的特点,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辨生活中的透明和不透明物体。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交流等探究活动,培养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环保意识,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透明和不透明的特点。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辨生活中的透明和不透明物体。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引导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交流等探究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培养探究能力。
2.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体验透明和不透明的特点。
3.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透明和不透明的物体,增强学生的感知和理解。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透明和不透明物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实验,探究透明和不透明的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3.交流分享:各小组汇报探究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透明与不透明》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奇妙的光第二课透明与不透明一、目标制定的依据课标要求:1.科学知识目标:没有对应的学段目标。
2.科学探究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在教师指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在教师指导下,能依据已有的经验,对问题作出简单猜想。
3.科学态度目标:能如实讲述事实,当发现事实与自己原有的想法不同时,能尊重事实,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苏教版小学科学第四单元《奇妙的光》,第二课《透明与不透明》。
在课标中虽然没有对应学段的知识要求,但这节课从辨别透明物体与不透明物体开始,让学生直观感受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的区别之处,进而讨论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透明材质的物体,哪些地方用不透明的材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分析:光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非常熟悉的,但却也是抽象的、不具体的。
上节课学生知道了光可以让人看到物体。
这节课让学生知道有透明、不透明、半透明这三种材质的物体,它们透光效果不同,导致看到东西的效果不同。
通过大量的对比、分析,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能够准确分辨透明物体、半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
2.通过观察与比较,能够说出生活中不同情况下为什么用透明材质或者不透明材质。
三、学习重点:1.通过实验,能够准确分辨透明物体、半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
2.通过观察与比较,能够说出生活中不同情况下为什么用透明材质或者不透明材质。
四、学习难点:通过观察与比较,能够说出生活中不同情况下为什么用透明材质或者不透明材质。
五、教学准备:教材、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课件、每小组一张练字纸、一张卡纸、一个透明塑料袋、每小组一个透明灯泡,一个磨砂灯泡六、学习过程:。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1《透明和不透明》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1《透明和不透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1《透明和不透明》是一节探究性的科学课。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类,让学生认识和理解透明和不透明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表达能力,但对于透明和不透明的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在生活实践中认识和理解这些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和理解透明和不透明的概念。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和理解透明和不透明的概念。
2.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品,发现透明和不透明的特点。
2.分类法:让学生对物品进行分类,巩固对透明和不透明概念的理解。
3.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
六. 教学准备1.透明和不透明的物品:玻璃、塑料、纸、木头等。
2.分类标签。
3.计时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透明和不透明的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品中,哪些是透明的,哪些是不透明的吗?”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将透明和不透明的物品放在投影仪上,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然后,教师将物品分成两组,让学生尝试对这些物品进行分类。
3.操练(10分钟)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观察和分类教师提供的物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几名学生上台,演示如何正确地对物品进行分类。
然后,教师进行小结,再次强调透明和不透明的概念。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是透明或不透明的呢?”让学生思考并发表意见。
透明与不透明教学设计(一)
透明与不透明教学设计(一)透明与不透明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1(通过“光能透过哪些物体”的实验活动,启发学生根据材料透光性质不同,将物体分为透明、半透明与不透明三种。
2(培养学生关心人们是如何运用各种材料的透光性改善生活的。
3(“影子”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当光照射在不透明物体上,会成影子。
4(让学生通过亲自实验发现影子的形状随着光源与物体之间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实验了解一些材料的性质,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光源与物体之间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教学过程一、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物体时会怎么样,先观察,说出图中的三种物体有什么不同(生答)看得见,看不见,透明与不透明象这种玻璃物体,透过面的,而且可以从玻璃里看到外面的,我们把它称为透明物体。
不透光的叫不透明物体。
(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透明与不透明的知识。
二、物体的透光程度进行分类1(分组讨论,光能透过哪些物体,2(确定你们组的研究问题,怎样研究,3(小组同学如何分工,请大家思考。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内评论,老师到小组间听取大家的意见。
)师:看来不少小组已经有研究方案了,哪个小组先来汇报, 4(交流研究结果用玻璃镜子,说出玻璃是透明的物体。
一同学将一张白纸立在桌子当屏幕,另一个同学拿着手电筒。
说出透光的情况。
让学生说出这是半透明的物体。
拿一张不透光的纸牌。
让学生说出这是不透明的物体。
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采用不同透光的程度材料。
(P26)在家庭装修过程中,玻璃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材质。
除了居室门窗的运用之外,玻璃开始广泛用于居室的墙壁、地面、屋顶及隔断的空间装饰。
玻璃装饰图案设计的多样性,使居室更加富有个性,或玲珑剔透,或富丽堂皇,或典雅甚至神秘。
三、实验“影子”观察光照在不透明物体上时会有什么现象,四、小结通过学习交流,我们知道透明的物体能让光通过,半透明的物体只能让部分的光通过,不透明物体不能让光通过。
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使用材料,以便接收到想要的或需要的光线数量。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学习教案-透明与不透明
01
1课时
故事导入,认识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
(一)听故事,寻找水。
1.前两天运动会刚刚结束,我们学校的海娃、盐娃也参加了此次活动,它们长跑之后感到非常口渴,开始找水喝,当它们来到饮品区一看,纳闷了“哪一杯是水呢?”海盐娃娃思考着……
2.老师:(出示两杯饮品)小朋友们,你能帮海盐娃娃找到哪一杯是水吗?你是怎么找到的?
不同透明度的物体在生活中的用途
1.谈话:刚才我们知道,透明的物体透光效果好,透过来的光线比较强,那么,今天这种情况(大晴天)你会选择哪把伞?说说为什么?
(出示图片1)
如果是下雨天,你想选择哪一把伞?说说为什么。
2.小结:原来不同的透明度,有不同的作用,以下这些物品分别使用了不同透明度的材料制作,想一想什么情况下你会选择它们?
故事导入,认识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
认识半透明
的,我们把物体的这个特性称为透明度(板书:透明度)。
[设计意图:运动会故事引入贴近生活,利用透明塑料杯和不透明纸杯很容易帮助学生认识“透明”与“不透明”,利用毛玻璃杯,引导学生发现通过这种材料可以看到物品,但又不是很清楚,让学生领会“半透明”。]
辨别物体的透明度
3.出示图片,学生交流。
图1:透明包书皮和纸质不透明包书皮
图2:透明储物箱和不透明储物箱
图3:纸质不透明鞋盒和透明塑料鞋盒
不同透明度的物体在生活中的用途
4.小结:不同透明度的物品有不同的作用,我们往往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相应的物品。
[设计意图:通过一组透明、不透明物品的具体场景的运用,让学生知道需要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物品,体会到这些产品的实用性与创意性。]
03
活动1:了解科学教室
活动1:了解科学教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透明和不透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一些典型的物体,发现光可以透过某些物体或材料,知道物体分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种。
2.联系生活实际,了解不同透明程度材料的作用与运用。
3.学会选择不同的材料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
知道有些物体分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种,并能分别说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材料的特点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区分透明与不透明,说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材料的特点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三个不同透明程度的盒子,不同透明度的灯泡(含点亮装置)、透明垫纸板,半透明垫纸板,不透明卡纸,可视和不可视的储物箱,透明和不透明伞。
学生分组材料:(1)透明垫纸板,半透明垫纸板,不透明卡纸。
一垫纸板、一袋空气、练习本、硫酸纸、透明玻璃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游戏引入
1.拷贝纸画小猪佩奇
2.卡纸画小猪佩奇
3.学生交流感受,引出课题《透明与不透明》
二、小组探究、合作学习
活动一:辨一辨认识透明、半透明与不透明
1.让学生交流,卡纸、拷贝纸是透明还是不透明?
2.引导学生了解什么叫透明,什么叫不透明,什么叫半透明?同时知道如何辨别物体的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
3.教师小结: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有的是透明的,有的是半透明的,有些却是不透明的。
活动二:分一分根据透明与不透明的标准给物体分类
1.展示五种材料:垫纸板、一袋空气、练习本、硫酸纸、透明玻璃杯。
请学生猜一猜哪些是透明,哪些是不透明?给这些物体分分类,同时告诉老师分类的理由。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五种物体分类。
并交流展示。
3.教师总结
活动三:选一选透明、半透明、不透明材料的特点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情景故事:小明的故事
1.小明家的灯坏了
我们的好朋友小明,晚上在家做作业,突然灯坏了,小明的爸爸在家里找到这两个灯泡,你们看一看这两个灯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这两个灯泡发出的光一样吗?如果不一样,不一样在什么地方?
2.收拾家务
小明做完作业,妈妈跟小明说:小明你长了,自己的东西自己收拾,你把你的玩具收拾一下吧。
妈妈给小明两个收纳箱,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样选择箱子来装你的玩具呢。
3.下雨了
小明醒来发现外面下雨了,赶紧从家里的柜子里拿出伞,小明发现柜子里有两把伞,一把是透明的,一把是不透明,如果你是小明,你会选择哪一把伞。
4.书皮怎么不一样?
小明顺利到达教室,可是却发现小红和小芳的书皮不一样,为什么小红和小芳选择的材料不一样呢?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哪一种来包书皮。
学生分小组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
三、拓展:装修我的小书房
我们帮小明解决了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如果你有一间小书房,你会选择什么材料来制作书房门、书柜门、窗帘呢?请你们来说一说你的理由。
并完成设计图。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透明与不透明,了解了生活当中的透明的、半透明和不透明的材料,并且认识了这些材料各自的特点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相信对以后生活中遇到需要选择透明材料,半透明材料以及不透明材料的时候有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