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门氏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控, 如闭合素、闭合带Ⅰ、联接黏附分子等
20
1.3沙门氏菌感染途径和机制
沙门氏菌可经口感染、粪-口途径传播, 可通过被感染畜 禽和啮齿类动物携带、排泄, 污染环境、水源、饲料、 食品, 造成流行和传播。沙门氏菌感染后引发人的食物 中毒、疾病和动物疫病的发生。
其致病机理: 在自然条件下,人和动物经消化道感染。急 性经过时, 病原菌经肠道进入血液循环, 引发急性败血症 变化, 亚急性和慢性型多由急性转变而来。
12
新发现的SP Is
SP I-6 (59kb ) 编码safA -D 和tcsA -R, 引导伴侣蛋白调控 菌毛操纵子; SP I-7 (134 kb) 编码V i 生物合成基因、sopE原噬菌体和 ⅣB 型菌毛操纵子; SP I-8 (6. 8 kb) 编码2种细菌素的伪基因(STY3280 和 STY3282) 及整合酶的基因; SP I-9 (16 kb) , 如同SP I-4, 编码Ⅰ 型分泌系统和独立的 RTX-样蛋白(STY2875) ; SP I-10 ( 33kb) 编码噬菌体和sefA -R 引导伴侣蛋白菌毛 操纵子。 除上述较大的毒力岛外, 还有很多较小的基因插入小区 和与致病性有关的基因 此外还有一些沙门氏菌所特有的致病岛,如主要致病岛 PAI是伤寒沙门氏菌特有的
2. 3.
沙门氏菌对宿主的致病性
影响沙门氏菌感染发病的因素
17
1.1侵袭性沙门氏菌的侵入
在肠道黏膜表面派伊尔氏结(PP) 上的滤泡上皮细
胞, 被认为是沙门氏菌入侵的最佳起始部位。滤泡 上皮中稀疏分布着捕获抗原的微皱褶细胞(m icrofo ld cell, M 细胞) ,M 细胞被肠上皮细胞所包围。M 细胞的基顶面有短而不规则的微绒毛及微褶, 是其 胞饮的部位。
一群符合肠杆菌科定义,并与 其血清学相关的G-、兼性厌 氧、无芽孢杆菌。本菌属种类 繁多, 抗原结构复杂, 现已发现
2300 多个血清型, 我国已发现
血清型近200个,是最常见的 食源性细菌病原体。
3
பைடு நூலகம்
沙门氏菌
1
毒力岛
毒素
2
3
致病机制
4
沙门氏菌的毒力岛
细菌的毒力岛(pathogen icity island)
15
肠毒素
在沙门氏菌属的鼠伤寒沙门氏菌中有发现一 种热敏的、细胞结合型的霍乱毒素样肠毒素, 此外还发现另一种肠毒素,可引起CHO细 胞伸长,并致兔肠积液,但它不耐热,在 100℃,10min即被破坏
16
沙门氏菌的致病性
1.
沙门氏菌感染途径和致病机制
侵袭性沙门氏菌的侵入 非侵袭性沙门氏菌的摄入 沙门氏菌感染途径和机制
编码细菌毒力的基因簇分子量较大的染色体DNA 片段, 通 常位于细菌染色体tRNA 位点上, 其基因产物多为分泌性蛋 白或细菌表面蛋白。一种病原菌往往具有1 个或多个毒力 岛。
沙门氏菌岛( salmonella pathogen icity island , SPI)
指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主要决定其致病作用的基因组区 域,它位于细菌的染色体上。决定沙门氏菌全部毒力的基 因一部分位于质粒上,大多数由染色体上的致病岛编码
18
沙门氏菌具有2 个侵袭途径:
1 通过PP 上M 细胞进入上皮下组织; 2 直接侵袭M 细胞进入上皮下组织, 而且侵袭是通 过细胞的基顶面来进行的。 当沙门氏菌黏附到M 细胞或上皮细胞顶部后, 利用Ⅲ 型 分泌系统将效应蛋白分泌到胞外并易位于宿主细胞, 从 而诱导宿主细胞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重排。这时细胞质 形成一个向外突起将细菌包裹在细胞膜内, 以细胞摄粒 的作用进入细胞
5
各毒力岛的各种毒力基因均受调节基因 的调节, 若将这些基因敲除, 可使细 菌的毒力降低
6
SP I 至少由60 个基因组构成
SP I-2 B
SP I-1
A
已鉴定5 个 毒力岛
C
SP I-3
SP I-5
E
D
SP I-4
www.themegallery.com
LOGO
7
SP I-1
是40 kb 的DNA 片段, 位于鼠伤寒沙门氏菌染色 体63 m in 处, 其两侧为fh lA t 和m u tS, G+C 含 量为42% , 含有inv、h il、o rg、sp t、spa、sip、 iag、iac、p rg、sic 等基因, 编码Ⅲ型分泌系统 的各种成分(调节子和分泌性效应蛋白)。另外, 在61 m in 处还有一个单独存在的sopE 基因, 其 产物当被带入宿主细胞后, 可直接激活Cdc42 和 Rac 两GTP 酶, 使肌动蛋白发生重排和产生细胞 因子, 其主要致病作用是侵袭细胞, 导致巨噬细 胞坏死和炎症反应
23
24
19
1.2非侵袭性沙门氏菌的摄入
肠黏膜组织中的树突状细胞(DC) 对沙门氏菌的摄入。 在PP 中,DC 与M 细胞接触较紧密。DC 可打开上皮细
胞间的紧密联接, 从上皮细胞间伸出树突, 直接将肠腔
中的细菌摄入。在这一过程中, 肠上皮屏障依然保持完 整, 其中的分子机制是DC 对紧密联接蛋白的表达和调
8
SP I-2 长25. 3 kb, 位于鼠伤寒沙门氏菌染色体30. 7 m in 处, 至少含32 个基因, 组成4 个操纵子 (ssa、ssr、ssc、sse ) , 它两侧是pyykF 和valV tRNA基因。据报道,该岛可控制沙门氏菌在 吞噬细胞和上皮细胞内复制, 并使沙门氏菌逃 逸巨噬细胞辅酶Ⅱ 依赖的杀伤。还报道, SP I-2 对犊牛全身性和肠道沙门氏菌病的发生有 重要作用。SP I-2 编码一个双组分调节系统, 该系统调节在巨噬细胞内复制和系统感染的 Ⅲ 型分泌系统。
9
SP I-3 长17 kb, 位于染色体81 m in 处selC tRNA 位点下游, 含有10 个开放阅读框, 构成6 个转录单位。这些转录单元包含m gtCB 操纵子, 编码高亲和力M g2+ 传输蛋白质 和M gtC。其中m gtCBR 的基因产物可介 导细菌在巨噬细胞和低M g2+ 环境中存 活。
22
3影响沙门氏菌感染发病的因素
影响沙门氏菌感染发病的因素不外乎2 个方面: ①细菌 本身的因素; ②宿主因素。沙门氏菌的种类和感染数量 不同, 从而导致其致病性不同。沙门氏菌毒力岛与细菌 的致病作用有关, 沙门氏菌释放出内毒素可刺激免疫活 性细胞产生诱生细胞因子, 进而可引发宿主全身性炎症。 宿主胃酸及小肠液pH 高低可影响沙门氏菌的存活, 宿主 肠道淋巴样组织可抵抗入侵细菌,机体内的一系列免疫 反应可杀伤细菌, 也可致病。CD4+ T 细胞在免疫防御中 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功能减弱, 可引发严重的沙门氏菌感 染。
10
SP I-4
长25 kb, 位于鼠伤寒沙门氏菌染色体 下游92 m in 处, 含有18 个开放阅读框, 可能由1 个操纵子组成。其两侧为ssb 和soxSR , 编码介导毒素分泌Ⅰ型分 泌系统, 并参与调节细菌适应巨噬细 胞内环境, 其主要功能尚不清楚。
11
SP I-5
长7 kb, 位于S d ublin 染色体25 m in 处,两侧为serT 和copS/copR 位点, G+ C 含量约为43. 6%, 含有sop、sig、p ip 基因, 编码参与肠粘膜液体分泌和 炎症反应的相关蛋白
21
2沙门氏菌对宿主的致病性
沙门氏菌在自然界分布广, 对人、动物均可引起疾病。 它对幼年动物的危害大, 而对成年动物危害相对较小。
沙门氏菌对宿主有嗜好性。对宿主有偏嗜性的沙门氏菌 型, 只对特定的宿主致病; 对宿主广泛的沙门氏菌型, 可 引起人类及各种畜禽的疾病。试验动物豚鼠、小白鼠和 家兔对沙门氏菌敏感
13
沙门氏菌毒素
沙门氏菌不产生外毒素,但许多能产 生毒力较强的内毒素和肠毒素.
14
内毒素
沙门氏菌的中毒主要是菌体内毒素的作用。许多血清型 沙门氏菌都能产生内毒素,尤其是肠沙门氏菌、鼠伤寒 沙门氏菌和猪霍乱沙门氏菌。其产生的内毒素是一种多 糖、类脂、蛋白质化合物。内毒素具有耐热能力,75℃ 经1 h后仍有毒力,可使人发生食物中毒
美国人生吃西红柿“中毒”事
生吃西红柿等新鲜的时蔬水果是再平常 不过的事了,然而,在美国中西部和南 部30个州,2008年却有数百人因生食了 从超市或是餐馆购买的新鲜西红柿而出 现发烧、腹泻、腹痛等症状,这些西红 柿进口自墨西哥。有几十人因病情严重 需住院,甚至已有重症病人死亡。
2
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Salmonella)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