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主要内容1. 简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大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提高其道德品质和法律素养。
本文将介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主要内容。
2. 思想道德修养2.1 伦理道德基本概念思想道德修养课首先会介绍伦理道德的基本概念,包括道德的起源与发展、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等。
通过学习这些基本概念,学生可以了解到道德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以及道德规范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2.2 道德价值观培养本部分主要强调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涵盖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伦理等方面。
学生将学习到坚持诚信正直、尊重他人、关爱环境等基本的道德行为准则,以及如何在不同场合下做出正确的道德抉择。
2.3 人际关系处理人际关系处理是思想道德修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生将学习如何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包括亲密关系、友情关系、同事关系等。
本部分将强调沟通技巧、冲突解决、智慧管理等技巧,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人际关系中的挑战。
3. 法律基础3.1 法律基本概念法律基础课程首先会介绍法律的基本概念、特征和作用。
学生将了解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以及法律对于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维护作用。
3.2 法律体系与法律法规学生将学习国家的法律体系和法律法规,包括宪法、民法、刑法等。
他们将了解到法律的层级关系和种类,以及相关的法律条款和规定。
3.3 法律意识与法律素养本部分将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学生将学习到如何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遵守法律规定,并能够正确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4 法律职业与法治建设最后,课程将介绍法律职业和法治建设。
学生将了解到法律职业的职责与要求,以及法治建设的重要性。
本部分将鼓励学生树立法律意识,积极参与到法治建设中去。
4. 总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旨在培养大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提高其道德品质和法律素养。
课程内容包括了伦理道德基本概念、道德价值观培养、人际关系处理等思想道德修养内容,以及法律基本概念、法律体系与法律法规、法律意识与法律素养等法律基础内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目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绪论一、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一)思想道德和法律的相互关系1、思想道德和法律的共同点2、思想道德和法律的不同点3、思想道德和法律的相互关系(1)思想道德为法律体系提供价值基础(2)法律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三)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1、基本内容2、核心价值观是对建设什么样的国家与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等问题的回答(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支撑2、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神动力3、引导大学生进德修业、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第一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一、理想信念的含义、特征与作用(一)理想的含义与特征(二)信念的含义、特征(三)理想与信念的关系(四)理想信念的作用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一)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是科学性、革命性和崇高性相统一的思想体系(二)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三)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四)马克思主义科学遇见人类社会最终必然实现共产主义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一)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三)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更兴的信心・第二节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一、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一)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1、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2、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和逆境(三)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二、坚持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统一(一)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含义(二)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1、社会理想规定、指引个人理想2、社会理想是对社会成员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一)立志当高远(二)立志做大事(三)立志须躬行(四)伟大出自平凡第二章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第一节中国精神的传承与价值一、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一)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的表现(-)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忠实继承人和坚定弘扬者二、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三、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一)中国精神的基本内容(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含义(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关系(四)大力弘扬中国精神・第二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主精神一、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二)团结统一(三)爱好和平(四)勤劳勇敢(五)自强不息二、爱国主义及其时代价值(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二)爱国主义的特点(三)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四)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三、新时期的爱国主义(一)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二)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三)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四、做忠诚的爱国者(一)推进祖国统一(二)促进民族团结(三)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第三节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一、时代精神及其主要体现(一)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体现二、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一)改革和创新的主要内容(二)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三、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一)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二)培养改革创新的货任感(三)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一、人生与人生观(一)世界观的含义(二)人生观的含义(三)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相互关系二、人生观的主要内容(一)人生目的(三个决定作用)(二)人生态度1、人生态度的含义2、人生态度与人生观的关系3、端正人生态度(三)人生价值1、价值观的含义2、价值观的内容3、社会核心价值体系4、人生价值的内涵和特征三、正确认识人生矛盾(一)树立正确的得失观(二)树立正确的幸福观(三)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四、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第二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一、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一)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二)人生价值的标准1、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2、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普遍标准与基本尺度(三)人生价值的评价(三个价值)二、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三、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一)社会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大学生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的特殊要求・第三节科学对待人生环境一、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一)保持身心健康的关键环节(-)保持身心健康的途径和方法二、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一)个人与他人关系的本质和处理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关键(二)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的原则(三)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三、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一)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二)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三)正确认识个人权利与承担社会责任的统一关系四、促进个人与自然的和谐(一)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三)自觉珍爱自然,保护生态第四章注重道德传承加强道德实践・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一、道德的本质、功能和作用(一)道德的本质(-)道德的功能和作用1、道德功能的含义2、道德的主要功能(认识、规范、调节)3、道德的社会作用(内容、表现、性质)二、道德的历史发展(一)道德有自己的发生发展过程(二)道德发展的规律(三)人类道德进步的主要表现・第二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一、中华传统美德的当代价值(一)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国传统道德的精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重大现实意义二、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一)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二)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三)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妨矜(四)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五)追求精神境界,重视道德需要(六)强调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三、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一)强调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挖掘和阐发(二)用中华传统美德滋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三)以开放的胸怀和视野吸收借鉴人类文明的有益道德成果・第三节继承和发扬中国革命道德一、中国革命道德的形成和发展(一)含义(二)形成与发展(三)中国共产党始终非常重视继承和发扬革命道德传统(四)中国革命道德的重要的作用(五)弘扬中国革命道德,要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二、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三、发扬光大中国革命道德(四个有利于)・第四节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一、着眼“四个方面”战略布局加强道德建设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与原则(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1、道德建设核心问题的实质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原因(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原因2、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三、积极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一)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参加志愿服务和学雷锋活动(三)培养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四)养成节俭节约的良好习惯(五)自觉学习道德模范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高尚品德・第一节社会公德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一)当代公共生活的特征(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社会公德)(一)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1、文明礼貌2、助人为乐3、爱护公务4、保护环境5、遵纪守法(二)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三、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一)网络生活必须遵守道德规范(二)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三)自觉学习和遵守有关互联网的法律规定,坚守底线・第二节职业道德一、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一)爱岗敬业(二)诚实守信(三)办事公道(四)服务群众(五)奉献社会二、大学生的择业和创业(一)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树立正确的创业观三、自觉遵守职业道德・第三节职业道德一、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一)恋爱中的道德规范(-)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规范1、婚姻家庭关系2、大力提倡家庭美德(1)含义(2)重要性(3)主要内容: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谐、勤俭节约、邻里团结二、大学生的恋爱观与婚姻观(一)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树立正确的婚姻观三、弘扬家庭美德(一)认识家庭美德的重要性(二)营造良好家风(三)遵守婚姻家庭法律法规・第四节个人品德一、个人品德及其作用(一)个人品德的含义(-)个人品德的特点(三)个人品德的作用二、加强个人道德修养(一)道德修养的含义(二)个人品德的养成1、提高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2、采取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3、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三、追求崇高道德境界(一)道德境界的含义(-)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对个人道德境界的引领(三)追求崇高的道德境界是每个人都应该树立的人生目标第六章学习宪法法律建设法制体系・第一节法律的概念及发展一、法律的含义(一)“法律” 一词的两种用法(二)法律的含义二、法律的本质和特征(一)法律的本质(二)法律的特征三、法律的演进与发展(一)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恒存在的(二)法律的四种历史演进与发展1、法律的四种历史类型2、不同历史类型法律的特征(1)奴隶制法律的特征(2)封建制法律的特征(3)资本主义法律的特征(4)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第二节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一、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1、从体现的意志看,是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和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是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2、从实质内容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是科学性和先进性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1、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2、体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3、体现结构内在统一而又多层次的国情要求4、体现继承中国法治文化优秀传统和借鉴人类法治文成果的文化要求5、体现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二、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一)指引作用(二)预测作用(三)评价作用(四)强制作用(五)教育作用三、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一)法律制定(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健性环节)1、法律制定的含义2、我国宪法、立法法等法律对法律制定的规定3、我国立法活动必须坚持的原则4、立法活动必须遵循法定程序(二)法律执行1、含义2、行政执法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重要环节3、行政执法的基本原则4、行政执法的主体(三)法律适用(司法)1、含义2、我国的司法机关3、司法机关的职责4、司法的基本要求和原则(四)法律遵守(依法办事即守法)1、含义2、依法办事的两层含义3、在法律运行过程中,守法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第三节我国的宪法与法律部门一、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一)我国宪法的地位(-)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1、党的领导原则2、人民主权原则3、人权保障原则4、法制原则5、民主集中制原则(三)我国宪法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性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权组织形式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四)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政治制度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五)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经济制度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2、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二、我国的实体法律部分(一)宪法相关法(二)民法商法(三)行政法(四)经济法(五)社会法(六)刑法三、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一)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包括诉讼法与非诉讼程序法(二)诉讼法1、刑事诉讼法2、民事诉讼法3、行政诉讼法(三)非诉讼程序法1、仲裁法2、调节法・第四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意义(一)凝聚思想共识的法治航标(-)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三)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工程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内容(一)建设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二)建设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三)建设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四)建设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五)建设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三、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一)科学立法(重要性、目标、要求)(二)严格执法(重要性、目标、要求)(三)公正司法(重要性、目标、要求)(四)全民守法(重要性、目标、要求)第七章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第一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意识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重要性(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内涵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1、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2、人民当家作主是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本质要求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治国方略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一)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地位(共同点、不同点)(-)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作用(共同点、不同点)(三)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实现途径四、加强宪法实施,落实依宪治国(一)深刻认识宪法实施和依宪治国的重大意义(二)全面实施宪法的基本要求(三)准确把握宪法实施的正确方向1、西方国家宪政的主要内容2、我国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与西方宪政的本质区别・第二节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一、法治思维的含义和特征(一)法治思维的含义(二)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区别1、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区别(依据、方式、价值、标准)2、做一个尊法学法用法守法信法的“法制人”二、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一)法律之上(含义、要求、具体表现、意义)(二)权力制约(含义、原因、要求)(三)公平正义(含义、内容、条件、意义)(四)人权保障(宪法、立法、行政、司法、意义)(五)正当程序(重要性、表现)三、培养法制思维的途径(一)学校法律知识(二)掌握法律方法(三)参与法律实践(四)养成依法办事习惯第三节尊重社会主义法律权威尊重法彳:威的重要意义(一)法律权威的含义(二)法律有无权威的基本要素(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应当具有最高的权威(四)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的重大意义二、尊重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一)信仰法律(二)遵守法律(三)服从法律(四)维护法律第八章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第一节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一、法律权利(一)法律权利及其特征1、马克思主义权利观与其他权利观的根本区别2、法律权利的含义3、法律权利的特征(二)法律权利的分类1、基本权利和普通权利2、政治权利、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权利3、一般主体享有的权利和特点主体享有的权利4、实体性权利和程序性权利(三)法律权利与人权1、人权的含义2、在现代法治国家中,人权己经发展成为涉及人类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权利体系3、人权与法律权利的关系4、树立正确的人权观念二、法律义务(一)法律义务的含义(二)法律义务与法律义务相对应(三)履行法律义务的表现形式(四)法律义务具有法定的强制性(五)法律义务的特点三、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一)辩证统一(-)一律平等(三)互利互赢•第二节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一、政治权利与义务(一)含义(二)重要性(三)内容1、选举权利与义务2、表达权利与义务3、民主管理权利与义务4、监督权利与义务二、人生权利与义务(一)含义(二)重要性(三)内容1、生命健康权利与义务2、人生自由权利与义务3、人格尊严权利与义务4、住宅安全权利与义务5、通信自由权利与义务三、财产权利与义务(一)含义(二)重要性(三)内容1、私有财产权利与义务2、继承权利与义务四、社会经济权利与义务(一)含义(二)社会经济权利的核心(三)国家对于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的义务与社会经济权利的内容1、劳动权利与义务2、休息权利与义务3、社会保障权利与义务4、物质帮助权利与义务五、宗教信仰及文化权利与义务(一)含义(二)重要性(三)内容1、宗教信仰权利与义务2、文化教育权利与义务・第三节依法行使权力与履行义务一、依法行使权力(一)符合权利行使的目的(-)符合权利行使的限度(三)符合权利行使的方式(四)符合权利行使的程序二、依法救济权利(一)救济权利的重要性(-)我国公民的权利救济的主要方式(司法、行政、政治与社会、自力)(三)依法维权三、尊重他人权利(一)尊重他人权利是公民权利意识的重要内容(-)尊重他人权利既是一项法律义务,也是一项道德义务(三)不尊重他人权利,就会丧失自己的权利四、依法履行义务(一)法律权利的行使必须伴随着法律义务的履行(二)义务法定(三)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四)公民未能依法履行义务,根据情节轻重,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货任1、民事货任2、行政责任3、刑事责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人类社会一直在不断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直是人们所关注和尊崇的,只有修养良好,法律意识强烈的社会才能稳定和进步。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一、思想道德修养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人人格的形成和完善的过程,其中包括良心、责任感、爱心、正义感等等多种因素。
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可以让人们在遇到困难时更有耐心和勇气去面对挑战,从而取得更好的成就和生活质量。
同时,这也是社会进步和维护和谐的前提之一,因为一个拥有优秀道德品质的群体,能更加注重个人责任和公共利益,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减少欺骗、偷盗、暴力和违反规则的行为。
二、法律基础法律是规范人们行为的一种规则,其主要目的是维护公共秩序和社会安宁。
同时,法律对于保护人权、维护社会正义、预防犯罪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法律也是一个有序的社会运作的一部分,它可以作为一个桥梁,使人们建立信任、尊重他人、维护公共利益。
因此,法律学习和法律意识的树立是非常重要的,它们不仅可以保护我们个人的权益,也可以保护整个社会的健康和稳定。
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关系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之间相辅相成。
首先,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可以使人们的行为更为负责、公正、友好,也能减少违反法律的行为。
因此,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遵守法律,为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力量。
其次,法律的存在和执行需要一定的道德约束,否则的话,一些不良的行为可能会得到故意的纵容和放任。
同时,法律的存在也可能仅仅是约束行为,并不能影响一个人的内心,不能真正诱导人们去遵守道德规范。
因此,思想道德修养也是法律执行的辅助作用,可以起到规范行为的作用,同时,它还能激发人们内心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全面、有针对性地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
总的来说,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在人类社会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个社会既没有得到广泛的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视,又没有得到法律约束和落实,就会出现一些不利于社会发展和稳定的不良现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基本信息课程编码:150101A中文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英文名称:Cultivation of Ethics and Fundamentals of Law课程类别:通识教育课程总学时:36总学分:2适用专业:全校本科各专业先修课程:无二、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任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于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程。
它是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帮助大学生科学认识人生,加强道德修养,树立应有的法治观念,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课程。
作为德育的主渠道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的课程。
本课程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成长为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在课程教学中,需让大学生做到领悟人生真谛,坚定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和改革创新的生力军;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积极投身道德实践,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运行和体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道路的精髓,增进法治意识,养成法治思维,更好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从而具备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帮助和指导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引导大学生努力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从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使命和责任切入,依次以人生选择、理想信念、价值理念、精神状态、道德觉悟、法治素养为基本逻辑,分析探讨大学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对其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的要求,解决大学生在新时代条件下遇到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增强识别和抵制错误思想行为侵袭的能力,教育和激励大学生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问答题
绪论1、为什么要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答: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认识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的一门课程,对于大学生提高自我修养、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什么是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二者的关系如何?答:是体现人们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各种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是非善恶判断能力和行为选择能力,是政治素养、道德品格和法律意识的综合体,决定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动目的和方向。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中国的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其基本内容是: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价值体系的灵魂,解决举什么样的旗,中国社会主义理论基础,居统治地位)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解决走什么样的路,实现什么样目标的问题)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体系精髓,解决应具备什么精神状态和风貌的问题)4.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核心价值体系基础,解决人们行为规范的问题)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答: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的:爱岗,敬业,诚信,友善5、为什么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答:6、如何理解当代大学生担负的历史使命?答: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要完成这一使命,就必须在历史的起点上继往开来,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第一章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1.什么是理想?什么是信念?为什么说它们是联系在一起的?答: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信念是人们的认识、情感、意志的统一体它们是同一种人类精神现象想既信仰的两个侧面,人们对世界和自身及其的把握和相信,就是信念,而他们对自身未来的发展的设想和想象,就是理想,所以它们是联系在一起的。
思想道德修养及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及法律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人们行为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共同构筑起一个人的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
思想道德修养涉及个体的道德规范、价值观和人格塑造,而法律基础则是指法律条文和法律活动的基本认知。
本文将从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概念、关系及重要性三个方面展开探讨。
思想道德修养是指个体在思想上和道德上的自我培养和提高。
它涉及到个体对道德价值观的认同、道德规范的遵循以及人格品质的塑造。
思想道德修养需要个体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品质,它不仅仅是在道德层面上的要求,更是一种人的全面素质的提升。
一个具有良好思想道德修养的人能够正确认识自己,以道德行为约束自己,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与思想道德修养相辅相成的是法律基础。
法律是一套在社会中普遍适用的规则和原则。
它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并且通过特定程序进行法律适用和法律保护。
法律基础是法律体系的根基,体现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权利和义务。
个体必须遵循法律的规定,尊重法律的权威,才能在社会中获得公正与权益的保护。
同时,法律基础也是社会秩序的重要保障,通过法律的执行与适用,维护社会的正常运行。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思想道德修养是法律基础的内在基础。
一个具备良好道德修养的人,会自觉地遵守法律,因为他们明白法律规范的重要性,并能理解自己的行为对社会和他人的影响。
其次,法律基础是思想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
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工具,通过遵循法律规范,个体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义务,表现出良好的道德品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个社会只有人们具备了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建立起和谐、稳定的社会关系。
而法律基础则是调整和保障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依法办事,公平正义。
在实践中,个人应该注重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建设。
首先,要加强自我修养,提升个体道德素质。
这包括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注重人格塑造和品德修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报告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报告(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报告有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报告5篇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它可以让我们更好的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重点内容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1.“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是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自我修养,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课程,对于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正确认识他人、正确认识自己,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大学生活的变化:学习要求的变化,广泛涉猎相关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学阶段学习的重要特点。
生活环境的变化,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既要学会过集体生活,又要学会独立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
社会活动的变化,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爱好、时间和精力,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合理安排课余生活,锻炼组织和交往能力。
3.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树立自立自强自信自律的生活意识;提高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大胆实践,积累生活经验。
4.树立正确学习理念:自主学习的理念;全面学习的理念;创新学习的理念;合作学习的理念;终身学习的理念。
5.确立成才目标: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6.思想道德与法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提供价值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7.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是人们的思想观念、政治立场、价值取向、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素养和能力的综合体现,反映着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风貌。
法律素质是指人们掌握和运用法律的素养和能力。
8.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层面)。
1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总复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总复习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梳理绪论一、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1、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体现着人们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各种问题时表现出来的是非善恶判断能力和行为选择能力,是政治素养、道德品格和法律意识的综合体,决定这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动目的和方向.法律素质是人们学法守法用法护法的素养和能力.基本要素:法律知识,法律观念,用法、护法能力.关系:人生需要道德,也需要法律.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协同发挥作用.A.法律是对人们进行道德教育的有力保证和依靠.B.道德是执行法律的基础.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最根本的是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解决举什么旗的问题,是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础,居于统领地位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解决走什么路、实现什么样的目标的问题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解决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的问题4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解决人们行为规范的问题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3.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第一,继往开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二,勇于创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第三,积极努力,为世界和平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事业做贡献.4、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方法第一,认真学习理论知识;第二,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第三,身体力行,切实践履.第一章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第一节,理想信念及其作用1、理想信念的含义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2、理想信念的基本特点1理想信念具有思想性与实践性;2理想信念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3理想信念具有多样性与共同性.3、理想信念的类型1生活领域的理想信念;2职业领域的理想信念;3道德领域的理想信念;4社会领域的理想信念.4、理想信念在人生中的三个方面的作用1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向导;2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动力;3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第二节科学的理想信念5、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特点1现实性;2科学性;3崇高性.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的基本内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基本要求:1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2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3坚定对党的领导的信任.7、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理想和现实存在着对立的一面.理想受现实的规定和制约,不能脱离现实而幻想未来.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冲突,属于“应然”和“实然”的矛盾.假如理想与现实完全等同,那么理想的存在就没有意义.理想与现实又是统一的.理想之树深深扎根于现实的沃土之中,理想是在对现实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一方面,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孕育着理想的发展,在一定条件下,现实必定要转化为理想.另一方面,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既包含着现实中必然发展的因素,又包含着由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在一定的条件下,理想就可以转化为未来的现实.脱离现实而谈理想,理想就会成为空想.8、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理想境界1共产主义是人类最美好的社会制度;2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有着内在的联系,它们是阶段理想与最终理想的关系.2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建设新时期,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共产主义仍有其现实意义.3我们正处理在社会主初阶段,正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最终将实现共产主义.9、在确立理想信念的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把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结合起来;2把个人的理想信念与社会的理想信念结合起来;3学会对不同的理想信念进行辨别和选择.10、第二章倾注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1、爱国主义的含义爱国主义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热爱、忠诚和报效自己祖国的一种感情、思想和行为.它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重要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是鼓舞和凝聚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2、爱国主义的基本内容1爱国主义最基本的内容是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2热爱故土山河是爱国主义的首要表现3热爱骨肉同胞是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4热爱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5热爱自己的国家是爱国主义的必然政治要求.3、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1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2抵御外来侵略,扞卫国家主权3开发祖国山河,创造中华文明4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4、爱国主义的历史作用1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2爱国主义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3爱国主义是谱写壮丽人生的力量源泉5、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6、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内容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7、爱国主义的时代要求1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2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统一3爱国主义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统一4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的统一5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的统一6爱国主义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一8、民族自尊、民族自信、民族自强的含义民族自尊:一个民族坚决维护本民族荣誉和尊严的强烈情感.民族自信:一个民族对于自己自立于世界之林的能力及其发展前途的坚定信念.民族自强:一个民族在高度自尊、自信的基础上,依靠自身力量实现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的英雄气概和创造精神.第三章科学把握人生的方向和道路1、人的本质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人生观的含义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人生观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决定这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3、人生目的的含义人生目的是指人生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4、人生态度的含义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能促进人生目的的达到、有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能够调整人生道路的方向.5、人生境遇的含义所谓境遇,就是人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具体环境.其中顺利的境遇称为顺境,不顺利的境遇称为逆境.6、人生价值的含义人生价值就是指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他人和自身需要的满足,或对于社会、他人和自身所具有的意义.7、价值观的含义是指人们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8、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人生实践体现出两种价值:一种是人生的社会价值,一种是人生的自我价值.人生的社会价值是指个体的人生活动对他人、社会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个体对他人、社会所做的贡献.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的基础.在创造社会价值中实现自我价值:选择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这是追求人生价值的精神支柱;提高自我素质和能力,这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主观条件;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这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9、可持续发展观的含义利用和改造自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先决条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干涉自然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深.尤其是18世纪的工业革命,揭开了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化石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序幕,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和谐与日俱增.只有把改造自然与保护自然、索取自然与回报自然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平等互动的关系,形成人类以及人类每个个体持续、健康发展的格局.10、成功交往的基本原则第一,平等原则.第二,诚信原则.第三,宽容原则.第四,互助原则.11、身心健康的标准表现在生理方面,要有强壮的体力和体魄,生理功能状态良好,身体发育匀称,能够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抵御各种疾病的侵袭;表现在心理方面,要经常保持愉快的心境,适应能力强,自我评价客观,善于与别人相处,能够较好的完成同龄人一般能够完成的活动,具有自我调节以适应自身及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第四章加强道德理论学习1、道德的含义,道德的科学起源,道德的本质道德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我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道德的科学起源:道德产生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道德的本质: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并为社会经济基础服务.2、道德的主要功能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际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和能力.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和能力.3、道德的社会作用1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2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3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4道德通过调节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生活的稳定,保障人们正常的生活和交往.5道德能够保护或者破坏一定阶级的政治统治.4、道德的发展规律道德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不断进步;道德有其自身发展的相对独立性,道德进步是一个曲折前进的历史过程.5、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含义、主要内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从中华民族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中华民族道德文明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丰富源泉.主要内容:爱国奉献,以天下为己任.勤劳勇敢,追求自由解放.求真务实,敬重诚实守信.乐群贵和,强调人际和谐.励志自强,崇尚精神境界.德性修养,重视躬行慎独.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现实要求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7、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和重点核心:为人民服务人民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原则:集体主义重点:诚实守信8、为人民服务的含义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集中体现,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性质,决定了社会主义道德活动的基本标准和方向.9、集体的含义,集体主义的含义集体是指由于共同利益而联合在一起的生命共同体或利益共同体.集体主义原则的根本思想是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集体主义原则是指导人们行为选择的主导性原则,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以集体主义为原则.10、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基本内涵1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2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3强调重视、保障、发展个人的正当利益和自觉创造精神.11、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道德要求1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一心为公;2先公后私、先人后己;3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12、诚实守信的含义诚是一种真实无妄、表里如一的品格;信是诚实无欺、言行一致、坚守诺言的品格.诚实就是真实无欺,不自欺也不欺人;守信就是信守承诺,讲信誉,守信用.诚实守信是统一的.13、荣辱的含义、荣辱观的含义“荣”和“辱”是两个相对立的道德基本范畴.“荣”,即光荣、荣誉,是指社会对个人履行社会义务之后所给予的褒扬与赞许,以及个人产生的自我肯定性心理体验.“辱”,即耻辱,是指社会对个人不履行社会义务所给予的贬斥与谴责,以及个人所产生的自我否定性心理体验.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基本观点,是一定社会思想道德原则和规范的重要体现,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通俗地说,荣辱观就是怎样看待荣与辱,以做怎样的事为光荣,以做怎样的事为耻辱.14、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含义、“八荣八耻”的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社会中,对什么是光荣、什么耻辱问题的根本看法和基本观点.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不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第五章培养优良道德品质1、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公共生活的含义及特点公共生活是人们在公共领域、公有的环境、公用的场所中,彼此开放透明且相互关联的共同活动.特点: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2交往对象的复杂性;3活动结果的相关性.3、公共秩序的含义公共秩序是由一定的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4、社会公德的含义和特点社会公德是公民在社会交往和社会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特点:基础性、全民性、相对稳定性.5、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文明上网.6、职业和职业道德的含义职业是人们靠劳动以维持生活的一种社会性的位置.简单地说,职业是人们所从事的工作.劳动是职业的基础,职业是劳动分工后的表达形式.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具有规范性和专业性、可操作性和准强制性、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特点.7、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及其重要意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貌的重要手段;是提高从业者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要条件.8、爱情、婚姻的含义爱情是男女双方基于一定的客观现实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最真挚的彼此倾慕、互相爱悦,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的终身伴侣的最强烈持久、纯洁专一的感情.婚姻是指由法律所确认的男女两性的结合及由此产生的夫妻关系.9、恋爱的道德要求真诚负责、平等互尊、文明相爱.10、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11、个人品德的含义个人品德是个人的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倾向和特征.12、个人品德的形成1个人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受历史和现实的社会关系的制约;2个人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依赖于个体的社会实践.3个人品德的形成过程包含多种心理成分的相应发展.13、道德修养的含义道德修养是个体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自觉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进行的自我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革新、自我完善的活动.14、省察克制的含义通过反复检查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中的不良念头和行为上的不良习惯,并坚决将其克服和整治掉.15、慎独的含义慎独是在个人独处、无人监督时,也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对自己的言行,小心谨慎,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第六章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1、依法治国的概念法治即“法的统治”,它是以民主为前提,以严格的依法办事为核心,以确保权力正当运行为重点的社会管理机制,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现代文明的基本标志.依法治国,是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是当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从而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含义及其内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为指导,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共识性、指导行的法治理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从事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经验总结.其内容为:依法治国、执政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3、执法为民的要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着眼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倡导和注重理性文明执法、必须做到便民利民.4、公平正义必须坚持的原则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坚持不偏不倚、不枉不纵、秉公执法原则5、法律思维所谓法律思维,是基于法治的固有特性和对法治的信仰来认识事物、判断是非、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6、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总目标和基本原则意义:1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职要求和重要保障;2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3依法治国事关执政兴国、人民幸福安康和国家长治久安.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7、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2完善立法体制3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4加强重点领域立法8、加快法治政府建设1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2健全依法决策机制3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4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5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6全面推进政务公开9、提高司法公信力1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2优化司法职权配置3推进严格司法4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5加强人权司法保障6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10、推进法治社会建设1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精神2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3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4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11、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1建设高素质法治专门队伍2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3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12、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1坚持依法执政2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3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4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第七章学好法学基础理论1、法的概念及其作用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体系.法的作用:法的作用是指法对人们的行为和社会关系所产生的影响和效果.法的作用可以分为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法的规范作用是指作为一种规范体系对人们行为模式的调整作用.包括:指引、评价、教育、预测、强制五个方面的作用.法的社会作用,指法所具有的维护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作用.2、法律规范的概念、逻辑结构及其种类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具体规定权利、义务及法律后果的行为准则.逻辑结构:假定——法律规范中规定适用这一规则的前提、条件或情况的部分;处理——法律规范中具体规定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禁止做什么等内容的部分,是法律规范的核心部分;制裁——法律规范中对于遵守规则或违反规则的行为予以肯定或否定的规定,也就是法律后果.法律规范的种类:授权性规范——规定人们可以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或者要求他人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义务性规范——规定人们必须作出某种行为或者不作出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包括禁止性规范和命令性规范.复合性规范——授权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相互重合的法律规范,它既授予人们权利,同时也设定义务.3、法律关系概念和特征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在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在人们之间形成的以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特征:首先,法律关系是以法律规范为基础形成的社会关系.其次,法律关系是法律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再次,法律关系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最后,法律关系是受法律保护的社会关系.4、法律关系的构成1法律关系的主体。
考研必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汇总
考研必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汇总绪论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思想道德与法律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二者虽然在调节领域、调节方式、调节目标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和方式存在很大不同,但二者都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服务于经济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法律的关系是:(1)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所体现的价值标准和价值观念为社会主义法律提供了价值准则和道义基础。
具体表现在:①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价值标准,是社会主义法律正义与合法的基础,为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提供价值准则。
②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中的自由、民主、平等、公正、和谐、诚信、友善等价值观念,对于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③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能够促进人们自觉守法、维护法律和严格实施法律,弥补法律不健全时留下的空白,弥补法律在调整社会关系方面的不足,与社会主义法律共同促进良好社会秩序的形成。
(道德是法律的补充)(2)社会主义法律的实施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具体表现在:①社会主义法律是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管理及其他社会管理职能的重要手段。
②法律的公布和实施,有力地传播和实施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
③当把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核心内容吸收在法律中转化为法律原则和法律规范的时候,实际是确认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在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流地位。
思想部分人生观、人生目的与态度:1、世界观和人生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
2、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
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态度,表明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人生价值,判别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
3、正确的态度:人生须认真、人生当务实、人生应乐观、人生要进取。
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反对拜金主义人生观。
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总结
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总结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这门课程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
一、思想道德修养部分1、理想信念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理想信念对人生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2、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指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一种积极和支持的态度,集中表现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为保卫祖国和争取祖国的独立富强而献身的奋斗精神。
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是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自己的国家。
在当代,弘扬爱国主义需要坚持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
3、人生价值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人生价值包括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
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是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4、道德的本质、功能和作用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道德的本质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道德具有认识、规范、调节等功能。
道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道德为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服务,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通用11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一、什么是教案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通用11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1教学主题:善用法律保护自己教学目标:用过教学让学生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能够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
帮助学生树立法律保护意识,增强学生敢于和善于同侵权行为作斗争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点:怎样于侵权行为作斗争。
教学难点: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途径和方法。
学生分析: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部分法律常识,但依法维权意识仍然比较缺乏,面对生活中发生的一些违法侵权行为,不能进行正确的判断,也不能进行坚决有效的斗争。
即使斗争了,也常常因为方法不当或盲目斗争,而使结果适得其反,因此,让学生知道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本领,是非常必要的。
对于初中学生当然不可能学习过多内容、讲得很细,但要让他们懂得遇到法律问题找谁,怎样寻求帮助,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过程:导入第二框题的教学:同学们,通过前边第一框题的学习,我们了解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法律给予特殊的保护。
但是,我们所生活的社会是很复杂的,现实生活中不尊重未成年人、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也是较为普遍的。
因此,我们自己也应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那么,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应该怎样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和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呢?这就是我们第二框题:“善用法律保护自己”将要学习和讨论的内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及答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是中国传统的四个基本道德原则?A. 人际关系和谐B. 诚实守信C. 个人主义D. 专制主义答案:B. 诚实守信2. 以下哪个是法律的基本特征?A. 具有强制性B. 个人意愿约束C. 不受社会制约D. 强调个人自由答案:A. 具有强制性3. 基本国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的条件和制度选取的根本道路和任务,下列哪个不属于基本国策?A. 人民代表制B. 民族团结C. 科教兴国D.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答案:D.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 下列哪个是公民的基本权利?A. 拥有大量财富B. 参与决策C. 贪污受贿D. 随意侵犯他人利益答案:B. 参与决策5. 以下哪个不属于公民的基本义务?A. 遵纪守法B. 尊重他人权益C. 参军D. 积极投票答案:C. 参军二、判断题1. 思想道德修养是个人行为与社会共识之间的统一。
判断对错。
答案:正确2. 法律是社会因循守旧的产物,不需要受到重视。
判断对错。
答案:错误3. 公民的基本权利可以随意侵犯他人的利益。
判断对错。
答案:错误4. 公民的基本义务包括遵纪守法和尊重他人权益。
判断对错。
答案:正确三、简答题1. 请简述思想道德修养的内涵。
答:思想道德修养是指个人通过学习和实践,形成健康、积极的思维方式和道德品质,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和自身发展。
它包括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思想水平,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注重个人品质的塑造和修正,以及遵循社会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等方面。
2. 什么是法律的适用?答:法律的适用是指根据实际情况,将法律规定应用于具体案件或事务的过程。
适用法律需要根据案件的事实和法律规定进行对照,确定具体适用的法律条文,并合理解释、正确判断,以达到公平公正的目的。
3. 请简要介绍一下中国的基本国策。
答:中国的基本国策包括人民代表制、民族团结、科教兴国等。
人民代表制是指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人民享有民主参与的权利。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程的主要内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程的主要内容1. 课程简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重要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以培养合格的公民和社会成员。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知识两部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道德价值观,遵守法律法规,履行公民义务,培养自觉遵守社会规范和法律的良好行为习惯。
2. 思想道德修养2.1 道德概念与基本原则本部分主要介绍道德的概念、特点和作用,探讨道德规范的基本原则,包括公正性、公共性、规范性、自由性等。
学生将了解道德行为的内在动机,理解道德修养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意义。
2.2 个人修养与道德行为在这一部分,学生将学习个人修养与道德行为的关系。
重点介绍礼貌与公德、诚实守信、友善互助等道德行为规范,并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和评价不同行为的道德价值。
2.3 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本部分将重点介绍公民的社会责任,强调个人与社会的互动关系,讲解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的概念和要求。
同时,通过讨论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公民与职业人员的道德职责,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职业操守。
3. 法律基础知识3.1 法律概述在这一部分中,学生将了解法律的定义、特点、作用以及法律的层级和体系结构。
重点介绍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法律文书的区别和功能,使学生对法律体系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2 宪法基本原则与公民权利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本部分将重点介绍宪法的起源、基本原则和保障公民权利的规定。
学生将了解宪法对国家机构、公民权利以及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和约束。
3.3 刑法与民法基础知识刑法和民法是我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部分将介绍刑法和民法的基本原则、基本概念以及常见罪名和民事权益的保护。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将了解刑法和民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4 行政法与劳动法基础知识行政法和劳动法是与公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领域,本部分将介绍行政法和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和规定,包括行政行为、行政许可、劳动关系等。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心得8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心得8篇每一次尝试都是获得心得体会的机会,无论结果如何都是宝贵的经验,当面临挑战时,我们从中汲取心得体会,不断成长进步,下面是作者为您分享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心得8篇,感谢您的参阅。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心得篇1自学院提出要进行教学改革以来,我们部将此事视为教学改革中的一件大事。
全体思政教师对此项工作投入了很大的热情和精力,对我们高职院来说,如果做得好,这是一次颠覆性的改革,是耳目一新的改革,是符合高职教育特色的要求。
经过努力,我们对该门课在总体设计和单元设计上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心得和想法,不知是否妥切,罗列如下请专家吝教!一、应集中全体教研室教师的智慧和力量,群策群力。
经过这半年多的预操作,我们一致认为,进行这一教学改革,一个人的力量是很微小的,一个人的智慧也是有限的,而一门课程的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涉及到教学模块的分割、课程总项目和许多的单元子项目设计,这就需要大家共同来思考、来定夺。
二、在把握了课程的整体内容的基础之上,设计课程的总项目以及各个小项目时,总项目与各个小项目之间要有包容的逻辑关系。
三、对我们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进行项目设计之时,由于这类课程教育内容和教育效果的隐性性质,我们可以运用听、看、想、体验、感悟等手段,让学生通过演讲、辩论、撰写材料、小组研讨、做规划等方式来设计案例,从而实现项目的内容和目标。
四、在设计项目时,要注意可操作性,避免假、大、空。
五、在运用这类教案进行教学时,上课的内容不是灌输,而是通过项目进行引导,让学生自己通过看、听、想对教学内容和能力目标的获得,也就是说老师说的要少,学生应该做的、说的多。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心得篇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以下简称“思修”)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道德和法律教育的主要渠道。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于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是现代社会重要的两个方面,二者之间互相支撑,相互促进,相互关联。
思想道德修养是指个人在思想和道德方面的修养,它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法律基础则是指个人对法律知识的掌握与应用,是构成法治社会的基础。
本文将分别从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个方面阐述它们的重要性和相互关联。
一、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1.个人修养:思想道德修养是个人修养的一部分,它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益于锤炼个人品格和道德素质,提高个人思想修养和文化素质,改善人际关系,并使个人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
2.社会发展:思想道德修养对于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方面,思想道德修养可以提高社会整体的文明程度,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使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和安全;另一方面,思想道德修养可以引导个人崇尚真善美,摒弃假恶丑,积极推动社会道德进步,从而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二、法律基础的重要性1.合法行为:法律基础是个人合法行为的重要基础。
法律规定了人们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个人只有在法律框架内行使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才不会受到法律的惩罚和制裁。
2.社会安全:法律基础对于社会的安全和稳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法律制定了一系列规则和程序,对犯罪行为进行惩罚,维护了社会的公正和正义,保障了人们的安全和财产权益。
三、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关联1.相互促进: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相互促进。
只有当个人拥有一个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时,才能够遵守法律,秉持公正与正义,遵从道德准则和法律法规。
而同样,法律的制定和执行,也起着引导和规范个人思想道德修养的作用。
2.相互融合: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相互融合。
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是社会法治的基础,一个人只有拥有坚守正义和公正的思想与道德,才能更好地理解法律、支持法律。
而法律的制定和执行,也体现了社会的思想道德风尚,通过法律规范行为,引导个人思想道德行为。
总之,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是两个方面密不可分、相互补充,而且作为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不可缺少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需要在自身修养上下功夫,进一步提高对法律的认知和理解,在实践中做到言行一致、秉持公正与正义的思想和行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法律基础篇
刑事诉讼法的程序与制度
刑事诉讼法的程序
包括立案、侦查、起诉、审判和执行等程序。
刑事诉讼法的制度
包括辩护制度、回避制度、陪审制度、上诉制度等。
05
国际法与国际私法
国际法的主要原则与规则
01
02
03
04
主权平等原则
各国在法律上应互相尊重彼此 的主权,平等地处理国际关系
。
不干涉内政原则
各国应尊重彼此的独立和主权 ,不得以任何理由干涉他国内
政。
互不侵犯原则
各国应和平共处,不得以武力 相威胁或侵略他国。
平等互利原则
各国在交往中应平等互利,不 得以损害他国利益的方式获取
自身利益。
国际私法的主要内容与规则
法律冲突
当同一涉外民事关系在不同国家法律之间产 生冲突时,如何确定应适用的法律。
司法管辖
确定涉外民事案件的管辖法院,以及在管辖 法院内的诉讼程序。
为受到违法行政行为侵害的公民、法人或 者其他组织提供法律救济,包括行政复议 、行政诉讼等。
行政行为与行政救济
行政行为
行政救济
行政复议
行政诉讼
行政机关在执行任务、行使权 力时所采取的具体措施或者行 动。
当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 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违法行 政行为的侵害时,可以通过行 政复议、行政诉讼等途径寻求 法律救济。
司法与仲裁的关系
司法和仲裁是解决国际民 事争议的两种主要方式, 各有优缺点,当事人可以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法 律基础篇
目录
• 法律概述 • 宪法与行政法 • 民法与民事诉讼法 • 刑法与刑事诉讼法 • 国际法与国际私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代码03706)第一大题:单项选择题1、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 A.理想以现实为基础• B.理想是未来的现实• C.理想受现实的制约• D.理想与现实是根本对立的2、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A.和平统一• B.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D.实现共产主义3、以享乐为目的,主张人生的全部内容在于满足感官的需求与快乐,这是()人生观的表现。
• A.拜金主义• B.享乐主义• C.个人主义• D.功利主义4、人生的社会价值主要表现为()• A.个人对自己生命存在的肯定• B.个人对自己生命活动需要的满足程度• C.个人对自己的尊重和自我完善• D.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5、被视为做人的最起码的要求并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处于基础层次的是()• A.社会秩序• B.为人民服务• C.集体主义原则• D.社会公德6、“在无人知晓、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因为无人监督而恣意妄为”的加强道德修养的方法是()。
• A.省察克治• B.积善成德• C.慎独自律• D.知行统一7、()是从业者步入职业殿堂的通行证,是每个行业立足的基础。
• A.爱岗敬业• B.诚实守信• C.办事公道• D.服务社会8、人类最高的理想境界是()• A.和平发展• B.社会主义• C.共产主义• D.自由民主9、当代大学生面对人生的态度应是()• A.随遇而安• B.积极进取• C.消极无为• D.得过且过10、道德产生于()• A.神的启示• B.人天生具有的• C.人性中的情感• D.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11、衡量一个社会精神文明发展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是()• A.生产力发展水平• B.综合国力增强• C.社会道德风尚• D.科技文化发展12、人们对于行为准则的是非、善恶及其意义的认识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13、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尊老爱幼、尊重妇女、尊重他人是社会公德中()• A.遵纪守法的要求• B.保护环境的要求• C.诚实守信的要求• D.文明礼貌的要求14、为了引导人们正确的行为,通过法律规范告诉人们可以做什么或有权做什么,这是法律()的体现。
• A.强制作用• B.评价作用• C.指引作用• D.教育作用15、我国宪法规定,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是()• A.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B.中共各级党委• C.国家主席•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16、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 A.一律平等• B.可能因智力状况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C.可能因年龄或智力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D.可能因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区别17、以下属于国家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的是()• A.纪律检查委员会• B.监察局• C.司法局• D.人民检察院18、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其中()是最典型、最完全的物权• A.债权• B.所有权• C.用益物权• D.担保物权19、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刑法所规定的构成犯罪必须具备的各个客观事实特征,其中必不可少的是()。
• A.犯罪的时间和空间• B.犯罪行为• C.危害结果• D.犯罪动机20、《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调整的是()• A.所有的财产关系• B.纵向的财产关系• C.平等主体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D.经济管理关系21、决定一定社会中法律本质的最根本因素是()• A.统治阶级的权力• B.阶级力量对比关系• C.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D.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和地理环境22、现行宪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 A.人民法院• B.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C.人民检察院• D.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23、我国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 A.18周岁• B.16周岁• C.10周岁• D.出生24、下列不属于民事诉讼当事人的是()• A.原告• B.被告• C.第三人• D.律师25、下列属于行政主体的是()• A.公民• B.法人• C.行政机关• D.律师26、()是我们民族进步的灵魂,它居于时代精神的核心地位。
• A.改革创新• B.解放思想• C.实事求是• D.艰苦奋斗27、人生理想的实现就是把理想从观念转变为()• A.态度• B.行动• C.现实• D.结果28、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爱国主义• B.团结统一• C.勤劳勇敢• D.自强不息29、人的本质属性是( )• 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 C.地缘属性• D.业缘属性30、在人际交往中,心胸宽阔、求同存异、相互包容,是()原则的表现。
• A.平等• B.互助• C.宽容• D.尊重31、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是()。
• A.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B.自觉提高自我主体意识• C.选择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 D.进行积极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32、由于人们的立场和观点不同,对人活着的意义的理解不同,存在着各种不同的人生观。
人生观是指()• A.人们对整个世界最根本的看法和态度• B.人们对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C.人们对自然界的本质和发展的规律最根本的观点和看法• D.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最根本的观点和看法33、在与人相处中,要尽量做到替别人着想,力求有利于他人,有利于社会,使自己的行为能够给他人和社会带来有益的结果。
这是()。
• A.小生产者的道德要求• B.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要求• C.合理利已主义的道德要求• D.社会各阶级普遍的道德要求3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 A.个人主义• B.平均主义• C.互助主义• D.集体主义35、为调整和规范人类社会生活三大领域,相应分别形成了()。
• A.生活道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B.生活道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 C.社会公德、生活道德、职业道德• D.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36、中国古代先贤把“在不为人知的情况下,仍能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称之为()。
• A.慎独• B.内向• C.忠诚• D.谦让37、社会主义道德的基础是()• A.职业道德• B.恋爱道德• C.家庭道德• D.社会公德38、人在抉择道德行为时的决心和毅力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39、古人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种修养方法是()• A.省察克治• B.陶冶情操• C.知行统一• D.慎独自律40、人生观的核心是()• A.人生目标• B.人生目的• C.人生价值• D.人生态度41、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 A.勤劳勇敢• B.孝慈友善• C.为人民服务• D.崇尚志向42、被古人视为“进德修业之本”,在今天成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重点的是()• A.爱国守法• B.敬业奉献• C.诚实守信• D.文明礼貌43、劳动者依法享有的休息和休养的权利是一种()• A.人身自由权• B.社会经济权• C.特定主体权• D.平等权44、违法犯罪行为应依法受到制裁和惩罚。
这体现了法律的()• A.指引作用• B.制裁作用• C.教育作用• D.预测作用45、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A.非公有制经济• B.社会主义公有制• C.股份制经济•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46、《民法通则》规定,我国公民从()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 A.年满10岁起• B.年满18岁起• C.年满16岁起• D.出生时起47、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人身自由权,不应包括的是()• A.住宅不受侵犯的权利• B.宗教信仰自由权力• C.人格权• D.通信自由权48、法律主要体现的是()的意志。
• A.全民• B.执政党• C.统治阶级• D.整个社会49、现行宪法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工作。
• A.领导• B.指导• C.监督• D.引导50、下列活动属于立法活动的是()• A.法律整理• B.法律加工• C.法律汇编• D.法律编纂5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
• A.全体公民• B.人民• C.各级人民政府•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52、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 A.政体• B.国体• C.权力机关• D.行政机关5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5条规定:“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这体现的是()。
• A.罪刑法定原则• B.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C.适用刑法一律平等原则• D.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54、最能够反映一个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精神气质的是()• A.文化传统• B.社会风尚• C.民族精神• D.风俗习惯55、通向理想彼岸的桥梁是()• A.实践• B.立志• C.躬行• D.修身56、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是历史的主人。
这种群众史观反映到人生观上必然是()。
• A.为人民服务• B.为个人谋福利• C.人生短暂,及时行乐• D.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57、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应学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不因为自己的优越而轻视他人,这是人际交往的()。
• A.平等原则• B.互助原则• C.宽容原则• D.诚信原则58、人的信念是()的融合和统一。
• A.认知、情感和理想• B.认知、情感和意志• C.认知、态度和意志• D.态度、情感和理想59、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和社会交往中应当遵守的最基本、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
• A.社会公德• B.职业道德• C.家庭道德• D.生活道德60、职业理想是指人们()• A.对未来的物质、精神、文化方面消费性生活的向往• B.对未来工作部门,工作种类及业绩的向往和追求• C.对未来社会制度和政治结构的追求、向往和设想• D.对未来道德关系,道德标准和道德人格的向往61、现价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 A.和平统一•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共产主义社会• D.以经济建设为核心62、人生目的是对()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 A.人是什么• B.人为什么而活着• C.人应当怎样活着• D.人活着的意义63、人生的社会价值就是个体的人生对于()• A.自我与社会的意义• B.自我与家庭的意义• C.自我与他人的意义• D.他人与社会的意义64、人类有道德的第一个社会是()•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65、人们遵循道德原则规范而表现出的外在活动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66、古人语“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这种道德修养方法是()• A.学思明理• B.知行统一• C.积善成德• D.省察克治67、马克思语“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表明人的本质属性是()• 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 C.地缘属性• D.业缘属性68、我们在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时,应当遵循的原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