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重重叠叠》教案

合集下载

第2课 《重重叠叠》(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二年级下册

第2课 《重重叠叠》(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二年级下册

教案:《重重叠叠》课程:人教版美术二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重重叠叠”的概念,并能运用到绘画中。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学生运用重叠手法表现画面空间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让学生理解“重重叠叠”的概念。

2. 引导学生运用重叠手法进行绘画。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掌握重叠手法的运用。

2. 引导学生观察并表现画面空间。

教学准备:1. 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材料。

2. 图片或实物,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创作。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或校园中的景物,让学生发现其中的重叠现象。

2. 引导学生讨论并分享他们对“重重叠叠”的理解。

二、讲解与示范1. 讲解“重重叠叠”的概念,通过图片或实物进行示范。

2. 示范如何运用重叠手法进行绘画,强调重叠的顺序和空间表现。

三、学生练习1. 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尝试运用重叠手法进行绘画。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并给予建议。

四、分享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努力和创造力。

五、总结与拓展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回顾“重重叠叠”的概念和运用。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并运用重叠手法进行绘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创作,使学生理解了“重重叠叠”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绘画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创作空间和指导。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展示优秀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创作思路,引导他们观察更多的重叠现象,并尝试运用不同的绘画材料和技术,表现更加丰富多彩的画面。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共同创作大幅画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造力。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学会了运用重叠手法进行绘画,还培养了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教师应继续关注学生的进步,给予他们更多的创作机会和挑战,帮助他们不断提高绘画水平,展现自己的独特才华。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2课《重重叠叠》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2课《重重叠叠》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2课《重重叠叠》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重叠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新能力。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表现重叠现象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造型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重叠现象,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重叠现象的概念和特点。

2. 重叠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如何表现重叠现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重叠现象的概念和特点,学会表现重叠现象。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表现重叠现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造型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PPT、图片、范画等。

2. 学具:画纸、铅笔、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重叠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重叠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重叠现象的概念、特点和表现方法,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重叠现象。

3. 实践操作: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重叠现象的表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造型能力。

4. 作品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师评,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新能力。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重叠现象,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重重叠叠2. 重叠现象的概念和特点3. 重叠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4. 如何表现重叠现象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重叠现象,进行绘画表现。

2. 让学生收集一些重叠现象的图片,进行欣赏和分析。

八、课后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教学过程是否合理。

2.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得到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否得到提高。

3. 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恰当,是否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4. 如何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表现重叠现象,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重叠现象的概念和特点,学会表现重叠现象。

二年级美术下册《重重叠叠》优秀教学案例

二年级美术下册《重重叠叠》优秀教学案例
五、案例亮点
1.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本案例以生活中的重叠现象为切入点,创设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通过展示生活图片、动画短片等,让学生在感受重叠艺术魅力的同时,激发他们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2.以问题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本案例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重叠技巧,还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三)小组合作
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我将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在明确任务和要求后,共同讨论、实践,完成作品。在合作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提高绘画水平。同时,小组间的竞争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四)反思与评价
在教学活动的最后,我将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首先,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思考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总结经验教训。其次,组织学生进行互评,让他们在欣赏他人作品的同时,学会尊重、理解和欣赏他人的创作思路。最后,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指导学生进一步提高。
(2)色彩搭配原则:介绍邻近色、对比色等概念,引导学生掌握色彩搭配的基本原则,使作品更具视觉冲击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讲授新知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成员针对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看法和心得。讨论主题如下:
1.你对重叠有什么新的认识?
2.你认为如何运用重叠技巧使画面更具层次感?
3.在创作过程中,如何进行色彩搭配?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针对课程内容,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你们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重叠的现象?”“重叠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视觉感受?”“如何运用重叠技巧使我们的作品更具层次感?”等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们在探索中掌握重叠技巧。

第2课重重叠叠(教案)人教版(2023)美术二年级下册

第2课重重叠叠(教案)人教版(2023)美术二年级下册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重重叠叠》这节课后,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整体来看,学生们对重叠的概念和运用重叠法表现画面层次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关于理论讲授部分,我发现在解释重叠概念时,有些学生难以理解。今后,我可以通过更多的生活实例和简单的图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同时,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重重叠叠》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物体之间重叠的现象?”比如,当我们看到树木和房屋在一起时,会发现有的部分被遮挡住了。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重叠的奥秘。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绘画作品。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重叠在实际绘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引导学生运用重叠法创作一幅以“重重叠叠”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4.教学内容:
-图形的重叠:学习图形的前后、远近关系,运用重叠法进行创作。
-景物的重叠:观察自然景物中的重叠现象,运用重叠法表现景物。
举例: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可提供一些实际场景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其中的重叠关系。同时,通过示范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以下细节:

二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第2课 重重叠叠》教学设计人教版

二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第2课 重重叠叠》教学设计人教版

二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第2课重重叠叠》教学设计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重重叠叠”的概念,并能通过绘画表现。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重重叠叠”的概念介绍。

2. 通过观察图片,让学生了解“重重叠叠”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学生通过绘画,表现“重重叠叠”的效果。

4. 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重重叠叠”的概念,并能通过绘画表现。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重重叠叠”的视觉效果,以及如何运用绘画技巧表现。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素材,绘画工具。

2. 学具:绘画纸,铅笔,彩色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重重叠叠”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概念。

2. 观察: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重重叠叠”现象,并分享观察结果。

3. 绘画:学生根据观察和理解,进行绘画创作。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反馈。

1. 《第2课重重叠叠》2. 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1. 让学生根据课堂所学,自己创作一幅“重重叠叠”的画作。

2. 要求:画作需体现“重重叠叠”的视觉效果,色彩丰富,构图合理。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表现“重重叠叠”的概念,提高了他们的空间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创作,体验到艺术的美。

同时,我也发现一些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对于色彩的运用和构图的设计还有待提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这些方面的指导。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学生从理解概念到创作实践的整个学习过程,是教学设计的核心部分。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兴趣,建立新旧知识联系的重要步骤。

在本课中,教师可以通过PPT展示一系列“重重叠叠”的图片,如山峦重叠的风景画、层层叠叠的云彩、建筑物错落有致的街景等,让学生直观感受“重重叠叠”的视觉效果。

二年级下美术教案-重重叠叠-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美术教案-重重叠叠-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美术教案-重重叠叠-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重叠现象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力和创造力。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美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3.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重重叠叠的概念及其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2. 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重叠现象,学会运用重叠手法进行美术创作。

3. 重重叠叠作品的欣赏与评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重叠现象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力和创造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美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图片素材、示范作品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重叠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了解重叠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介绍重叠现象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重叠技巧。

3. 示范与讲解:教师示范如何运用重叠手法进行美术创作,并讲解创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 学生实践: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美术创作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叠现象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二年级下美术教案-重重叠叠-人教新课标2. 重点内容:重叠现象的概念、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创作技巧等。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运用重叠手法,创作一幅美术作品。

2. 要求:作品主题鲜明,构图合理,色彩搭配和谐,具有一定的创意。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指导。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3. 注重课堂小结,让学生明确本节课所学内容,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第2课 重重叠叠(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二年级下册

第2课 重重叠叠(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二年级下册

第2课重重叠叠(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理解“重叠”的概念2.掌握“重叠”的表达方式(前后、上下、左右、大小)3.运用“重叠”表现画面层次感和透视感4.培养学生观察和绘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理解“重叠”的概念2.掌握“重叠”的表达方式3.运用“重叠”表现画面层次感和透视感难点:1.运用“重叠”表现画面层次感和透视感2.培养学生观察和绘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三、教学资源1.教师准备:画图板、绘画工具(颜料、水彩笔、铅笔等)2.学生准备:画图板、绘画工具(颜料、水彩笔、铅笔等)四、教学活动与时间安排活动1:导入(5分钟)1.让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找到对象中的“重叠”现象2.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发现的“重叠”现象活动2:讲解(15分钟)1.通过图例和课件介绍“重叠”的概念和表达方式2.分别介绍前后、上下、左右、大小等“重叠”的表达方式,并演示一些例子活动3:示范(20分钟)1.让学生模仿老师在画纸上画出简单的画面,如叠杯子、叠盆子等2.强调画面表达方式中的“重叠”部分,让学生重点体会活动4:绘画实践(40分钟)1.在画纸上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绘画,针对每一层都在绘画的过程中先画底层,再向上逐渐增加画面层数2.帮助学生正确调配颜色、控制画笔压力和角度,让画面更加自然和逼真活动5:展示与点评(20分钟)1.让学生相互欣赏绘画成果,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感受2.对优秀的画作进行点评,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经验和灵感五、教学评价1.通过观察学生的绘画作品,了解学生对“重叠”概念和表达方式的掌握情况2.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程度和课堂效果的评价六、拓展和应用1.让学生自己选择一个主题进行绘画,并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表达方式,画出更加自然、真实的画面2.进一步拓展“重叠”的概念,引导学生尝试用光影的“重叠”表达画面的层次感和透视感。

第2课 重重叠叠(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二年级下册

第2课 重重叠叠(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二年级下册

第2课重重叠叠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重叠的概念,能够运用重叠手法进行绘画创作。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重重叠叠的概念和特点。

2. 重重叠叠在绘画中的应用。

3. 重重叠叠的绘画创作。

教学重点:重叠概念的理解和绘画创作。

教学难点:重叠手法的运用和创新。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发现重叠的现象。

2.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重叠的物体?二、新课讲解1. 讲解重叠的概念和特点。

2. 展示重叠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3. 讲解重叠在绘画中的应用,如远近关系、大小变化等。

三、示范讲解1. 示范如何运用重叠手法进行绘画创作。

2. 讲解绘画步骤和注意事项。

四、学生练习1. 分发绘画材料,让学生独立进行绘画创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和评价。

2.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六、总结与拓展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叠手法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运用重叠手法,创作一幅以大自然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练习和评价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重叠的概念和绘画技巧。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重叠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将重叠手法运用到绘画创作中,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重叠手法的应用范围,如摄影、设计等领域。

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其他艺术手法,如对比、对称等,丰富他们的艺术表现力。

总之,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让他们在绘画创作中运用重叠手法,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美景的感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欣赏和创作美术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

重点关注的细节:重叠手法的运用和创新在美术教学中,重叠手法的运用和创新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重重叠叠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重重叠叠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重重叠叠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重叠现象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学会利用重叠关系表现物体的空间感和层次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学生能够运用重叠技巧创作出自己的美术作品,提高观察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生活中美的事物的感知和欣赏。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重重叠叠”这一主题展开,包括:1. 重叠现象的观察与认识: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重叠现象,了解重叠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2. 重叠技巧的学习与实践:学习如何运用重叠技巧表现物体的空间感和层次感,进行实践操作。

3. 美术作品的创作与展示:学生运用所学的重叠技巧,创作出自己的美术作品,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重叠技巧的掌握:学生需要学会如何运用重叠技巧表现物体的空间感和层次感。

美术作品的创作: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重叠技巧,创作出自己的美术作品。

难点重叠关系的处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需要处理好物体之间的重叠关系,避免画面显得杂乱无章。

空间感和层次感的营造:学生需要通过重叠技巧的运用,营造出物体的空间感和层次感。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物模型、图片素材、多媒体设备等。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重叠现象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重叠现象的认识和兴趣。

2. 观察与讨论:让学生观察一些美术作品中的重叠现象,讨论如何运用重叠技巧表现物体的空间感和层次感。

3. 示范与讲解:教师进行示范,讲解重叠技巧的运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4. 实践操作: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运用所学的重叠技巧进行美术创作。

板书设计重重叠叠提纲:重叠现象的观察与认识重叠技巧的学习与实践美术作品的创作与展示作业设计个人作业:学生运用所学的重叠技巧,创作一幅美术作品。

小组作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创作一幅以“重重叠叠”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重重叠叠-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重重叠叠-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重重叠叠-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重重叠叠”的概念,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生活中的重叠现象。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能够准确地表现物体的前后、上下、里外等空间关系。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能够运用重叠的手法,创作出有趣、美观的作品。

教学内容1. 重重叠叠的概念:介绍“重重叠叠”的含义,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生活中的重叠现象。

2. 重叠的技巧:讲解如何通过重叠的手法,表现出物体的前后、上下、里外等空间关系。

3. 重叠的应用:引导学生运用重叠的技巧,创作出有趣、美观的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重重叠叠”的概念,掌握重叠的技巧,能够运用重叠的手法创作作品。

2.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地表现物体的前后、上下、里外等空间关系,如何运用重叠的手法创作出有趣、美观的作品。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实物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重叠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重重叠叠”的概念。

2. 讲解:讲解重叠的技巧,如何通过重叠的手法,表现出物体的前后、上下、里外等空间关系。

3. 示范:示范如何运用重叠的技巧,创作出有趣、美观的作品。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践,运用重叠的技巧,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重叠叠”的概念和重叠的技巧。

板书设计1.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重重叠叠-人教新课标2. 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展示与评价、总结。

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运用重叠的技巧,创作一幅有趣、美观的作品。

2. 作业要求:作品要准确地表现出物体的前后、上下、里外等空间关系,要有趣、美观。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实践、展示与评价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重重叠叠”的概念和重叠的技巧。

二年级下美术教学设计-重重叠叠-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美术教学设计-重重叠叠-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美术教学设计重重叠叠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重叠”这一美术表现手法,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使他们能够准确地表达出物体的前后、远近关系。

3. 通过对“重叠”这一美术表现手法的学习和实践,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和审美水平。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让他们在合作中共同完成作品,体验美术创作的乐趣。

教学内容1. 基本概念讲解:介绍“重叠”的概念,让学生明白什么是重叠,以及它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

2. 作品欣赏:展示一些运用了重叠手法的美术作品,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重叠的艺术效果。

3. 技巧讲解:讲解如何运用重叠手法,包括如何选择重叠的对象,如何处理重叠部分的关系等。

4. 实践操作: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运用重叠手法进行创作。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重叠这一美术表现手法,并能将其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重叠手法的运用,以及如何处理重叠部分的关系。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作品展示板、示范用的画具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运用了重叠手法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重叠的艺术效果。

2. 基本概念讲解:介绍“重叠”的概念,让学生明白什么是重叠,以及它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

3. 作品欣赏:展示一些运用了重叠手法的美术作品,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重叠的艺术效果。

4. 技巧讲解:讲解如何运用重叠手法,包括如何选择重叠的对象,如何处理重叠部分的关系等。

5. 实践操作: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运用重叠手法进行创作。

6. 作品展示与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自评和互评。

板书设计1. 板书重重叠叠——二年级下美术教学设计2. 板书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等。

作业设计1. 让学生运用重叠手法,创作一幅美术作品。

《重重叠叠》 二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人教版

《重重叠叠》 二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人教版

2《重重叠叠》一.教学目标:1.观察生活中的重叠现象,了解重叠后产生的遮挡现象和透叠现象。

2.掌握遮挡或透叠的表现方法,尝试用重重叠叠的方法画或粘贴一幅画。

3.理解生活中的重叠现象,感受重重叠叠的独特美感,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观察并能用粘贴或绘画的方式表现具有重叠效果的作品。

教学难点:表现重叠时的遮挡效果和透叠效果。

三.教学准备:教师:课件、范作。

学生:纸工工具、卡纸或绘画工具、A4纸。

四.教学过程:(一)欣赏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带来了两个不同颜色的苹果,将他们慢慢移动,现在绿色的苹果到了红色苹果的前面,红色苹果有一部分怎样了?生:被挡住了。

师:没错,这就产生了重叠。

接下来,老师把它们换个位置,它们仍然有一部分是重叠的。

所以说,一样物体在另一样物体的前面就会产生重叠。

其实,在我们美术的世界里,重叠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法师,它能把周围的一切变得与众不同,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跟重叠交个朋友。

出示课题:《重重叠叠》板书:重重叠叠。

(二)探究体验先出示生活中重叠的图片,再请学生回答问题。

师:重叠的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想一想,你还见过哪些呢?生:树叶、鱼鳞、钟表的指针、站队时的同学们等等。

师:同学们在平时非常注意观察和收集生活中一些美的画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感受重叠带给我们的美。

教师出示具有重叠形状的风景图片。

师:走进大自然,大家有什么感受呢?【蔚蓝的天空中,大雁排着整齐的队伍自由地飞翔,整齐秩序的美构成了有规律的重叠;校园里小树的叶子正在茂密的生长着,这种重叠具有随意的美;五颜六色的鱼儿在海底欢快地游来游去,有种参差不齐的美。

】总之,把大小、形状相同或者不同的图案物体进行重叠排列后,我们的大自然就有了不同的美。

师:看了这么多重叠的美景,接下来大家想不想发挥聪明才智,动手摆一摆重叠的形状呢?同桌讨论,并用老师发给大家的图形卡合作摆出重叠的形状。

学生动手尝试。

尝试摆出重叠的效果同学们把提前准备好的材料摆放好。

2《重重叠叠》(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二年级下册

2《重重叠叠》(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二年级下册

2《重重叠叠》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分析,学生能够理解“重叠”的概念,并能在绘画中运用重叠技巧表现远近关系。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培养观察、分析、表现的能力,发展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会运用重叠技巧表现远近关系。

难点:如何运用重叠技巧创作出富有创意和美感的作品。

教学方法-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重叠现象,理解重叠的概念。

-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观察和思考的结果。

- 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运用重叠技巧进行绘画创作。

教学过程1. 导入:-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重叠现象,如树木、房屋、人群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都是生活中的重叠现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在绘画中运用重叠技巧。

”2. 新授:- 出示教材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图片中的重叠现象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重叠可以表现出远近关系,使画面更加立体和丰富。

”- 讲解重叠技巧的基本方法,如先画近处的物体,再画远处的物体,用颜色和线条的粗细表现远近关系等。

3. 实践:-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公园里的重叠”、“街上的重叠”等,进行绘画创作。

-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运用重叠技巧表现远近关系。

4. 展示与评价:-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给出建议和鼓励。

-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叠技巧在绘画中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并运用重叠技巧表现远近关系,创作出富有创意和美感的作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重叠现象,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环保意识。

重点细节:重叠技巧的实践应用补充和说明在《重重叠叠》的教学过程中,重叠技巧的实践应用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2 重重叠叠(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二年级下册

2 重重叠叠(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二年级下册

2重重叠叠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重叠的绘画技法,能够运用重叠手法进行创作。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1. 掌握重叠的绘画技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运用重叠手法进行创作。

2. 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准备:1. 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材料。

2. 重叠的绘画作品案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重叠现象,如树木的叶子、人群的背影等。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重叠现象,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课主题。

二、新授1. 教师讲解重叠的绘画技法,示范如何运用重叠手法进行创作。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尝试运用重叠手法进行绘画。

三、实践1. 学生自主选择绘画主题,运用重叠手法进行创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

四、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和教师给予评价和建议。

2.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回家后,运用重叠手法绘制一幅自己喜欢的画作。

2. 家长签字确认,下次课带来学校展示。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掌握了重叠的绘画技法,提高了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实践环节,学生能够自主选择绘画主题,运用重叠手法进行创作,展示了自己的个性和才华。

在展示与评价环节,学生能够积极展示自己的作品,接受他人的评价和建议,体现了良好的学习态度。

总体来说,本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部分学生在运用重叠手法时,画面过于杂乱,缺乏整体感。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引导他们更好地运用重叠手法,提高画面的整体效果。

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更多地引入生活中的重叠现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重叠的绘画技法,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2课《重重叠叠》(教学设计)人教版(2012)美术二年级下册

2课《重重叠叠》(教学设计)人教版(2012)美术二年级下册

2课《重重叠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重叠”的概念,能够运用重叠的手法创作出具有层次感的美术作品。

-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学生能够提高观察力、表达力和创造力,培养艺术感知和审美能力。

-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美术创作,学生能够增强对生活中美的感知,培养对美术的热爱和追求,激发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 重叠的概念:介绍“重叠”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在美术创作中,重叠手法可以增加作品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 重叠的应用:通过观察和分析,让学生了解重叠手法在不同艺术作品中的应用,如绘画、雕塑等。

- 重叠的实践:引导学生运用重叠手法进行美术创作,创作出具有个人风格和创意的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重叠的概念和运用重叠手法进行美术创作。

-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重叠手法创作出具有层次感和立体感的作品,以及如何表达个人风格和创意。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PPT、图片、实例作品等。

- 学具:画纸、颜料、画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运用重叠手法的艺术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课的主题。

2. 讲解:讲解重叠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重叠手法进行美术创作。

3. 观察: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一些实例作品,让学生了解重叠手法在不同艺术作品中的应用。

4. 实践:引导学生运用重叠手法进行美术创作,创作出具有个人风格和创意的作品。

5. 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6. 总结: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叠手法的重要性和应用。

板书设计- 板书《重重叠叠》- 板书内容:重叠的概念、重叠的应用、重叠的实践、学生作品展示等。

作业设计- 作业内容:运用重叠手法创作一幅美术作品,要求具有层次感和立体感,能够表达个人风格和创意。

- 作业提交:将作品拍照上传至学习平台,进行线上展示和评价。

课后反思- 教学效果: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重叠的概念和运用重叠手法进行美术创作,创作出具有个人风格和创意的作品。

二年级下美术教案-重重叠叠-人教新课标版

二年级下美术教案-重重叠叠-人教新课标版

二年级下美术教案-重重叠叠-人教新课标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重重叠叠”的概念,并能运用到绘画中。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手工制作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内容1. “重重叠叠”的概念讲解。

2. 观察和分析“重重叠叠”的实物和图片。

3. 学生进行“重重叠叠”的绘画创作。

4. 学生进行“重重叠叠”的手工制作。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让学生理解“重重叠叠”的概念。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难点:1. 如何让学生将“重重叠叠”的概念应用到绘画和手工制作中。

2. 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实物和图片素材,绘画工具,手工制作材料。

2. 学生准备:绘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重重叠叠”的概念。

2. 观察:学生观察实物和图片,分析“重重叠叠”的特点。

3. 绘画:学生进行“重重叠叠”的绘画创作,教师进行指导。

4. 手工制作:学生进行“重重叠叠”的手工制作,教师进行指导。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评价和总结。

板书设计1. 二年级下美术教案-重重叠叠-人教新课标版2. 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作业设计、课后反思。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周围的环境,找出“重重叠叠”的例子,并尝试用绘画表现出来。

2. 让学生尝试用手工制作的方式,制作出“重重叠叠”的物品。

课后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了“重重叠叠”的概念。

2. 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进行了评价和总结。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整个教学活动的实施步骤,包括学生的参与、教师的指导、互动方式以及作品的创作和评价。

以下是对“教学过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过程1. 导入- 教师通过展示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重重叠叠”的概念。

二年级美术下册《重重叠叠》教案、教学设计

二年级美术下册《重重叠叠》教案、教学设计
3.合作探究,共同成长:采用分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多元评价,激发潜能: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提高自信心。
5.拓展延伸,提高素养: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发现更多重叠现象,将所学技巧运用到其他美术创作中,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3.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相互学习、交流,共同提高绘画技巧。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邀请几名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其他同学欣赏并评价。
2.学生从自评、互评和师评中,总结自己在绘画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3.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叠技巧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并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观察、实践。
5.家长参与评价,鼓励家长欣赏孩子的作品,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建议,促进家校共育。
作业要求:
1.作业完成时间为一周,请同学们合理安排时间,保证作业质量。
2.作业提交时,请附上创作思路、绘画步骤和心得体会,以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
3.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不断提高。
2.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相互交流想法,共同确定创作主题和表现手法。
3.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讨论,给予建议和指导,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课堂练习,500字
1.学生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开始进行绘画创作。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前后、远近关系的处理,鼓励他们大胆尝试。
2.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个别指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具有重叠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重叠关系,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学习:教师示范如何运用重叠技巧表现画面空间感,讲解前后、远近关系的处理方法,并指导学生进行实践。

二年级下美术教案-重重叠叠-人教新课标秋

二年级下美术教案-重重叠叠-人教新课标秋

二年级下美术教案-重重叠叠-人教新课标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并运用“重叠”的概念,在绘画中创造出层次丰富的视觉效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学生能够掌握在二维平面上表现三维空间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和创造美的欲望。

教学内容1. 基础概念:介绍“重叠”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物体在空间中的相互关系。

2. 观察与讨论:通过观察现实生活中的重叠现象,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在绘画中表现。

3. 实践操作:学生进行绘画实践,尝试运用重叠技巧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生掌握重叠技巧,能在绘画中创造出层次丰富的视觉效果。

- 难点:如何在二维平面上准确地表现三维空间中的重叠关系。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PPT、图片、实物模型等。

- 学具:绘画纸、铅笔、彩色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重叠现象,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观察与讨论: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品,讨论如何在绘画中表现重叠关系。

3. 示范与讲解:教师进行现场示范,讲解重叠技巧的具体应用。

4. 实践操作:学生进行绘画实践,尝试运用重叠技巧。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

板书设计- 重重叠叠- 提纲:1. 基础概念;2. 观察与讨论;3. 实践操作;4. 展示与评价。

作业设计- 内容:运用重叠技巧,绘制一幅表现秋天的画面。

- 要求:作品需包含至少三个不同层次的物体,每个物体都要有明显的重叠关系。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重叠技巧,还在实践中学会了如何运用这一技巧来增强作品的空间感和层次感。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重叠现象,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同时,也要鼓励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此文档共计约500字,若需进一步扩展至2000字,可以在每个部分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和细化,例如在教学内容中增加更多关于重叠技巧的细节,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入更多互动环节和学生的创作思路,以及课后反思中可以加入对学生作品的具体分析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建议等。

人教版二年级美术下册《重重叠叠》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美术下册《重重叠叠》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美术下册《重重叠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重重叠叠》是人教版二年级美术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掌握物体叠放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观察不同物体叠放的画面,分析物体的前后、上下、左右等空间关系;通过绘画和制作,实践物体叠放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表达能力,但对物体叠放的空间关系理解尚浅。

本课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践,逐步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此外,学生对绘画和制作活动感兴趣,通过实践活动,可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物体叠放的空间关系,提高空间想象力。

2.培养学生通过绘画和制作表现物体叠放关系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物体叠放的空间关系,能用绘画和制作表现出来。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践,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五. 教学方法1.观察分析: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不同物体叠放的画面,理解物体叠放的空间关系。

2.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绘画和制作,实践物体叠放的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3.合作交流: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交流,分享创作心得,提高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

2.绘画和制作材料(如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3.范例作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不同物体叠放的画面,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提出问题:“这些物体是如何叠放的?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范例作品,让学生观察、分析,引导学生认识物体叠放的空间关系。

同时,教师进行讲解,阐述物体叠放的方法和技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绘画和制作活动,实践物体叠放的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提高动手能力。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交流创作心得,分享物体叠放的空间关系。

第2课 重重叠叠(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二年级下册

第2课 重重叠叠(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二年级下册

第2课重重叠叠(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二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重叠”这一绘画表现手法,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他们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3. 引导学生欣赏和发现生活中的重叠现象,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重叠的概念和表现手法2. 重叠在绘画中的应用3. 重叠作品的欣赏和分析【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重叠的绘画表现手法,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表现生活中的重叠现象,以及如何运用重叠手法创作出有创意的作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图片或实物导入,让学生观察并发现重叠现象。

2. 引导学生讨论和分享他们对重叠的理解和感受。

二、新课内容1. 讲解重叠的概念和表现手法,结合具体作品进行分析。

2. 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一些运用重叠手法的绘画作品,让他们了解重叠在绘画中的应用和效果。

3. 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重叠练习,让他们亲身体验和掌握重叠的绘画技巧。

三、实践环节1. 给学生发放绘画材料,让他们自由创作一幅以“重叠”为主题的作品。

2. 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并给予适当的建议和鼓励。

3. 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展示和交流,让他们相互欣赏和学习。

四、总结与拓展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叠在绘画中的重要作用和应用价值。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重叠现象,并将它们运用到自己的绘画创作中。

3. 提醒学生注意保护自己的作品,以及正确使用绘画材料。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实践和总结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了重叠的概念和表现手法,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引导他们发现和表现生活中的重叠现象。

同时,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创作过程,给予他们适当的指导和建议,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和创新。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重叠的应用领域,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绘画表现手法,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和创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激趣导入, 了解重叠的概念:
(1、本节课的导入我让几条小鱼来参与其中,同时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多动脑的习惯,也要注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这一环节,要解决本节课的知识点之一: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前面就产生了重叠)
师:在蔚蓝的大海深处,是小鱼的家园。

这不可爱的小鱼们看见同学们在这里上课,他们也想来跟同学们一起玩耍,大家欢迎吗?
师:小鱼们争先恐后的来了。

这么多漂亮的小鱼,你觉得谁游的最快,离我们最近呢?可是他们又为谁离同学们近争论起来了,同学们来评评理,到底哪条小鱼离你们近?
同学们观察并回答。

师:看来大家的意见不太统一标准啊!按我们平时的习惯,在上面的小鱼离我们远。

小鱼们不同意,它们说不能这样评。

这样吧,我们让他们排好队,再来比一比,看谁站在最前面,好吗?
师:请同学们说说,是谁离我们最近呢?理由是什么?
生回答问题.
师:教师在小鱼的身上写上序号,并标出重叠的部分。

3、总结
同学们观察的非常仔细,相信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一个善于观察的人。

刚才我们观察到的这种情况在美术术语中我们叫“重叠”(板书:重叠)
二、生活与理论相结合,了解重叠
师:其实只要细心观察你会发现,重叠,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不信,你来看(幻灯出示:广阔的海底世界,美丽的花丛,漂亮的村庄,以及瓜果飘香的果园,成群结队的动物)这些图片美吗?这就是重叠产生的效果.想不想让你的画像这些图片一样漂亮?下面老师就先来试一试好吗?那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1、实际操作与理论及生活的结合:美丽的树林
师:小树我们经常画,小树林还真没多少同学能画好的。

今天咱们就试着用重叠的方法来画出一片树林怎么样?
师:请同学们睁大眼睛,仔细看好老师是怎么制作的?你觉得老师的画怎么样?
教师利用重叠的方法,在制作时要从前往后摆一个错误的不美的树林,静待同学们的纠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对这部分内容的掌握。

师:谢谢这位同学的帮忙,( )相信我们下面的同学也都学会这种方法了是吗?方法是----从前往后
我想考考同学们,如果我想要许多个同样的形状,你有什么好办法吗?(回顾已有知识)
生:(1)剪:把彩纸折叠多次,在彩纸上画出一个基本形,剪下,就能一次剪出多个同样的图形。

(2)画一个基本形,再一个一个重叠的画。

师:同学们真棒,方法可真多呀!但为了表现遮挡关系,就要先把前边的东西画好,后边的东西露出多少就画多少,被遮挡的部分不画,。

2、绘画与理论的结合
刚才我们是利用剪贴的形式利用前后重叠来制作了一幅作品,如果是绘画也要先画后面的物品,再画前面的物品吗?
教师示范绘画方法(花海)
小结:刚才我们利用剪贴、绘画结合前后重叠的方法完成了两幅作品。

可是重叠除了前后重叠外还有上下重叠、左右重叠,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两种重叠方法。

五、学习上下重叠
(课件出示上下重叠有关的图片―――两个正方体。

理解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上面,也能产生重叠)。

师:这是两个正方体,我们一起来数数每个正方体能看到几个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把两个不同色的正方体上下摞在一起,观察他们的变化)
生:下面的能看到两个面,上面的能看到三个面。

师:下面的怎么少了一个面,那个面哪去了?
生:被上面的正方体挡住了。

师:如果把这个正方体再挪到左边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老师再接着挪动变成左右重叠。

老师这里有一些上下重叠的例子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课件出示)在生活中你遇到上下重叠的情况吗/
其实在生活中重叠的现象很多很多,你能举个例子吗?
老师这里有一些图片,同学们来欣赏一下其中有哪些重叠的地方?
师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重叠,并欣赏了重叠产生的美,相信同
学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想亲自动手体验重叠的效果了。

别着急我们先
来欣赏其它同学们的作品。

四、学生作业
1、指导学生选择重叠的形状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同学们的作品,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看能不能给你一些启发。

(课件出示含有多种形状的学生作品:形状简洁大方,选择多种
形状,排列方式多样。

2、绘画
想好你要用什么方法来完成本次的作业吗?下面请认真听好老
师的要求:1、你可以选择你喜欢的剪贴或绘画的方法来作业,这决
定了你是要画在彩纸上还是作业纸上。

2、图形可以是一样或多种。

3、设计图形的时间是一分钟的时间。

4、形状不能太小气。

同学们
都听清楚了吗?计时开始。

3、学生制作
还记得我们在组合重叠图案的时候利用剪贴的方法要注意什么吗?(先帖后面的再帖前面的)绘画时要先画――――前面的,再画后面的。

(老师示范两种方法:选择剪帖方法的同学要注意,粘贴时在图形的一角少抹点胶,这样也便于调整前后关系。

)老师也要规定时间,时间是15分钟。

我宣布――――开始
五、展评与整理
1、交流各自的作品和绘画制作的体会,对重叠的形状有一定的认识。

评选自己喜欢的作品。

思考:还可以用什么形状来做呢?除了剪、画,你还能想出什么好的方法呢?
2、整理和收拾绘画工具
3、在今后的绘画学习中,希望同学们能利用上我们今天所学的重叠方法,让我们的作品更加美观,好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