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五教案
高中汉语必修五教案
![高中汉语必修五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291cb0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ab.png)
高中汉语必修五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必修五中的关键词汇和语法点。
2.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
4. 强化学生的写作技巧,提升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单元:古代文学鉴赏1. 引入:通过展示古代诗词名篇,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2. 讲解:系统讲解古代文学的特点,包括诗歌的节奏、韵律和意象。
3. 分析:选取《诗经》、《楚辞》等经典作品,引导学生分析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
4.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词创作,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表达。
第二单元:现代文学探讨1. 引入:介绍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
2. 讲解:详细解读现代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和表现手法。
3. 分析:以鲁迅、茅盾等作家的作品为例,分析现代文学的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
4. 实践:开展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就现代文学中的热点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第三单元:修辞学的应用1. 引入:通过生动的例子展示修辞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
2. 讲解:系统讲解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3. 分析:选取经典文段,指导学生分析作者如何巧妙运用修辞增强表达效果。
4. 实践:布置修辞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写作中运用所学修辞技巧。
三、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 定期组织模拟考试和写作练习,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评价方式-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模拟考试成绩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总结与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高二语文课本必修5教案
![高二语文课本必修5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d587f64a8956bec0975e3cd.png)
高二语文课本必修5教案【篇一: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教案全集】互助民中高中语文集体备课教案人教版必修五授课教师:国彩虹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必修五全册分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5(必修)》,是根据教育部2003年5月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精神编写的,也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全套教科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这套教科书编写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努力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落实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坚持“守正出新”,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教科书内容的综合性;突出“过程和方法”,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良好习惯,使这套教科书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更加符合我国高中语文教育的实际,更加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
在编排体系上,这套教科书按照“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大板块安排相关内容。
阅读鉴赏同前几册一样,本册的“阅读鉴赏”部分也是四个单元,这四个单元的内容依次是小说、古代散文、文艺学论文和自然科学论文。
每个单元有四篇课文,其中前两篇是精读课文,后两篇是略读课文。
教学中如果教师感到课时不够,所选的课文不一定全都要教,可以有选择地灵活处理。
第一单元是小说单元,与这套教科书必修三的小说单元遥相呼应。
所选的课文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装在套子里的人》(契诃夫)、《边城》(沈从文)、《哦,香雪》(铁凝)。
小说作为人生的“百科全书”,深受中学生读者的喜爱。
阅读小说,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性情,提高文化素养及审美能力。
因此,这套教科书共安排了两个小说单元。
作为高中语文教学资源的小说,阅读时要从形象、语言、主题、情节等方面全面把握。
考虑到必修三的小说单元已经重点强调了小说的形象和语言,所以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引导学生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情节。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五《说“木叶”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五《说“木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362b5fb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1b.png)
一、教学目的:
1、锻炼学生提取课文关键信息的才能,总结归纳的才能。
2、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进而进步鉴赏古
典诗歌的才能。
3、理解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相对稳定性特点,进步对古典诗歌
的理解力和领悟力。
4、能运用本科所学知识及获得的才能分析诗歌同类现象。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分析课文、提取关键信息、并进展总结归纳。
些特征.
第三部(7)小结。
三,课文研读:
第一部分:引子——木叶即树叶,但树叶儿子在股市此种出现的
概率却非常低,并非为了洗练-—木叶一再被使用——落木已引
领略古诗词中鲜为人知的微妙吧!
二,整体感知:
1、题解:
A说的对象:木叶。
B引号的作用:特殊含义需要强调.
2、如何“说‘木叶‘"的?
第一部分:(1-—3)例举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现象,就是“木叶"成为诗人笔下钟爱的形象,而“木叶”形象的关键在一个“木”
字。
第二部分(4——6)说明了“木"的两个艺术特征,和为什么有这
2、全文外表是分析古词中“木叶"的艺术特征,但本质是谈诗歌
语言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探究、讲授、分析和归纳等相结合。
四、课时安排:1
教学步骤:
一,导入:在上一篇课文中,我们曾学过朱光潜先生的对待学术一字不肯放松的严谨精神,咬文嚼字本来是个贬义色彩的词却被朱老贬词褒用,彰显了一个做学问的、大智慧的人治学的严谨和对学问研究的精细。在我国古诗词描写中,几乎涵
盖了大自然的万事万物,诗人们都对所描写的自然景物灌注
了深切而细腻的感情。有写梅的、写菊的、写月的、写柳的、写酒的······简直是不胜枚举.在众多事物中,作者敏锐地发现了一个古诗词中差之毫厘却谬以千里的语言使用现象,并以此为切入点,展开了一场精细而又具有深沉文
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精选5篇)
![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7b8b1cf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d8.png)
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精选5篇)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的写作背景和鲁迅关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观点。
了解杂文的文体特征。
2、把握文中的比喻、讽刺、反语和特定语境中词语的含义。
体会鲁迅先生杂文尖锐犀利、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
潜力目标1、揣摩课文中运用比喻、讽刺、反语的表达效果,学会根据语境辨析语意和思想感情的方法。
2、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论证法。
德育目标1、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2、联系实际,深入理解学习*的现实好处。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透过词语表面,分析其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1、联系历史背景,揣摩语言的感情色彩。
2、准确理解文中的概念(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抛来、抛给、送来、送去、拿来、孱头、昏蛋、废物、拿来主义等),明确比喻说理的特点。
教学方法1、问题式教学法。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几个富有启发性的关键问题,如“作者在论述‘拿来主义’之前是怎样揭露和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后果的”又如“作者是怎样揭示‘拿来主义’的基本涵义和具体涵义的”再如“按照作者的观点,‘拿来主义’者对文化遗产到底持什么态度‘拿来’的条件是什么”等,交给学生讨论、交流,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用心性,让学生充分体会*思维的条理性。
2、概念比较法。
可与问题式教学法结合起来,透过概念间的比较,让学生深刻体会作者思维的严密性和形象性。
3、探究拓展法。
以学生自行探究研讨为主,力求从课文资料出发向纵横拓展,力求从学习理解向迁移运用转化,从而到达扩大思维含量,提高思维层次,增强学习潜力,完善学习素养的目标。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录音机、教学磁带。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的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课文资料,初步体会鲁迅先生杂文尖锐犀利、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师生共同研习1~7段,分析作者是如何提出“拿来主义”这一主张的。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作家冯骥才先生到法国访问,在一次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接二连三地向他提问。
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版教案全集
![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版教案全集](https://img.taocdn.com/s3/m/4cbe6d6d3b3567ec112d8a23.png)
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免费版教案全集阅读鉴赏第一单元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及作用,赏析课文中“风雪”的描写。
2.理解林冲性格的转变是怎样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完成的,学习在矛盾斗争过程中刻画人物。
培养学生通过情节、环境、言行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
3.了解封建社会“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事实及其必然性。
4.注意分析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人物的性格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有先天遗传的因素,也有后天的促成因素。
其中后天因素和人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孟母三迁”的故事可以作为一个例证,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所在的《水浒传》更是充分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二、介绍《水浒》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故事前因。
指定同学读课文[预习提示],要求全班同学标出:“《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艺术地概括了历史上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过程。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的重要章节,也是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最典型的例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然后补充介绍如下:《水浒》是一部描写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著名长篇古典小说。
这部章回体小说是在《宣和遗事》、民间故事及话本的基础上,经过元末明初的施耐庵整理加工,进行再创作而完成的。
北宋末年,封建统治者昏聩淫逸,外族入侵,加之连年自然灾害,民不聊生,正如书中所写的:“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家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见《水浒》第十六回)于是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接连地爆发。
《水浒》生动地描写了一支以宋江为首的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军诞生、发展、失败的全部历程;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根源以及起义终于演为悲剧的历史原因;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的黑暗统治,歌颂了农民阶级的革命斗争,塑造了一个个为人民喜爱的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
高二语文必修五《边城》教案【优秀4篇】
![高二语文必修五《边城》教案【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491ccee0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6d.png)
高二语文必修五《边城》教案【优秀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二语文必修五《边城》教案【优秀4篇】《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仅次于鲁迅的《呐喊》。
高二语文必修五教案【8篇】
![高二语文必修五教案【8篇】](https://img.taocdn.com/s3/m/64949b65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a7.png)
高二语文必修五教案【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二语文必修五教案【8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滕王阁序》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滕王阁序》](https://img.taocdn.com/s3/m/976bdcc5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9e.png)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滕王阁序》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语法结构,了解《滕王阁序》的写作背景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文言文阅读技巧,初步了解和欣赏《滕王阁序》的写作特点和艺术风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作者王勃的创作思想和表达方法,以及文章所传递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语法结构,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2.难点:运用文言文阅读技巧,深入理解课文的写作特点和艺术风格。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简单介绍滕王阁的修建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点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语法结构,并通过朗读示范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课文分析:按照课文的顺序,逐步分析《滕王阁序》的内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主题以及其写作特点和艺术风格。
4.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在实际中的应用。
5.练习:布置相应的练习,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6.课堂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讨论、讲解示范等多种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音频和视频等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练习题目:背诵课文、翻译句子、解释重点词汇等;2.作业类型:抄写课文、阅读理解等;3.评价标准:课堂练习和作业的评价标准包括正确性、完整性和创新性等方面。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教学参考书:《高中语文(必修五)教师用书》、《古代汉语词典》等;2.网上资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电子课本、王勃诗词鉴赏等相关网页和视频资源。
七、结论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和背诵《滕王阁序》,掌握其中的重点词汇和语法结构,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写作特点。
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6d11de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0e.png)
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对《红楼梦》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理解小说的结构和主要人物形象;2.掌握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主要思想;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红楼梦》的背景和作者简介;2.小说的结构和主要人物形象;3.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主要思想;4.小说的文学价值和意义。
三、教学重点1.理解小说的结构和主要人物形象;2.掌握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主要思想;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难点1.理解小说的结构和主要人物形象;2.掌握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主要思想;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小说的背景、结构、人物形象、情节和主要思想,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的内涵和外延;2.阅读法:通过阅读小说的片段和章节,帮助学生掌握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主要思想;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小说的文学价值和意义;4.演讲法:通过学生演讲和展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红楼梦》的背景和作者简介;2.小说的结构和主要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1.了解《红楼梦》的背景和作者简介;2.理解小说的结构和主要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1.了解《红楼梦》的背景和作者简介;2.理解小说的结构和主要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1.理解小说的结构和主要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小说的背景、结构和主要人物形象,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的内涵和外延。
教学过程1.介绍《红楼梦》的背景和作者简介;2.分析小说的结构和主要人物形象;3.讲解小说的主要情节和思想;4.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主要思想;2.小说的文学价值和意义。
教学目标1.掌握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主要思想;2.理解小说的文学价值和意义。
教学重点1.掌握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主要思想;2.理解小说的文学价值和意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逍遥游》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逍遥游》](https://img.taocdn.com/s3/m/1481ba6d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59.png)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逍遥游》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逍遥游》中的基本文言文词汇和语法规则,了解古代思想的基本内涵。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文言文阅读技巧,准确理解《逍遥游》表达的思想和意境。
3.情感目标:学生能够体会《逍遥游》所传递的人生哲理,培养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的难懂词汇和文言文语法规则,理解作者的思想表达。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并将其应用于现代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1.导入:从学生熟悉的现代文入手,引导进入《逍遥游》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详细阐述文言文的语法规则和常用词汇,并结合作品具体例子进行解释。
3.阅读分析:带领学生朗读《逍遥游》,并进行分析,深入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逍遥游》中的哲学思想在现代生活中的运用。
5.总结反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反馈,启发学生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在写作中运用古代思想。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和练习来提高教学效果。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室、幻灯片、教学课件等工具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针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随堂练习,及时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2.作业:布置难度适中的作业,及时批改并给出反馈,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课外拓展。
3.评价方式: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等方式来激励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多媒体教室:提供投影仪、音响等多媒体设备,方便展示教学课件和相关资料,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2.工具书:《古代汉语词典》、《庄子注疏》等参考书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逍遥游》中的词汇和古代思想。
七、结论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不仅能够掌握《逍遥游》中的基本文言文语法规则和词汇应用,而且能够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将其应用于现代生活中。
高中语文论雅俗共赏教案语文版必修5
![高中语文论雅俗共赏教案语文版必修5](https://img.taocdn.com/s3/m/c0203c4a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d6.png)
高中语文论雅俗共赏教案语文版必修5目录•课程背景与目标•文本解读与赏析•雅俗文化概念及内涵•文学作品中雅俗共赏体现•跨文化视角下的雅俗共赏•教育实践与应用拓展•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01课程背景与目标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课程改革,着力提升课程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系统性、指导性,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坚持以本为本,推进高中语文课程深层次改革,注重语文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和思想性,使学生掌握语言文化知识,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发展思维品质,增强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基础。
高中语文课程要求VS论雅俗共赏在语文学科中的地位《论雅俗共赏》是高中语文课程中的一篇重要课文,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该课文通过探讨雅俗文学的共赏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文学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培养学生的开放心态和多元文化意识。
同时,《论雅俗共赏》也是高考语文的重要考点之一,要求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知识点和考试技巧。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个人思考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阅读、写作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表达能力。
知识与技能掌握《论雅俗共赏》的基本内容、主要观点和写作特色;了解雅俗文学的概念、特点和代表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文学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培养学生的开放心态和多元文化意识;通过探讨雅俗文学的共赏问题,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目标与任务02文本解读与赏析20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文化处于转型期,雅俗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融合成为时代话题。
社会文化背景作者背景创作背景朱自清,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其散文风格独特,关注社会现实与人生问题。
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7f16df0195f312b3069a511.png)
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篇一:高中语文必修5教案】高中语文必修5教案阅读鉴赏:第一单元1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施耐庵及《水浒传》的有关情况。
2、理清情节,鉴赏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
3、探究林冲性格变化对认识当时社会的意义。
认识封建社会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林冲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及社会意义。
难点: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第1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作者施耐庵及《水浒传》的有关情况。
2、理清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一、导入:二、作家作品简介:1、作者施耐庵:施耐庵(约1296~ 1370),生平事迹缺乏可靠记载,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人,名子安,一说名耳,江苏兴化人。
曾中进士,在钱塘做过两年官,与当道不和,弃官回乡,从事著述。
2、作品《水浒传》:《水浒传》原名《忠义水浒传》,甚至就叫《忠义传》。
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艺术地再现了梁山泊农民起义的产生、发展、经过直至失败的过程,歌颂以宋江为首的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揭露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腐败。
《水浒》最早为100回本,后来出现120回本,明末清初金圣叹腰斩《水浒》,删掉了71回以后的内容,又将第一回改为楔子,成为70回本,这样故事性增强,情节紧张生动,引人入胜,语言简练生动,人物性格鲜明,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水浒》第十回,是最精彩的回目之一。
它具体地向我们展示了在封建统治者一逼、再逼、逼得无路可走的情况下,林冲终于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拔刀而起怒杀仇敌,走向反抗的道路。
三、理清文章思路:1、理清情节。
序幕(1自然段):林教头沧州遇旧知。
开端(2-5 自然段):陆虞候密谋害林冲。
发展(6-9 自然段):林教头接管草料场。
高潮和结局(10-12自然段):林教头山神庙复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课文原文及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课文原文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66d6976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d2.png)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课文原文及教案《谈中国诗》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的一篇课文,以下是该课文的原文及教案。
《谈中国诗》课文原文:中国诗自古以来就享有盛名,并对世界各国的诗歌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中国古代诗歌以五言、七言为主,既有豪放雄浑的作品,也有婉约细腻的作品。
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一首诗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而晚唐诗人杜牧则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到:“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这些诗句无论是从意境还是修辞手法上,都给人以深厚的艺术享受。
中国古代文人酷爱自然,他们喜欢描绘自然的景色,通过自然景观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感情。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运用山、河的景色来抒发自己的豪迈之情,展现了自然景色所具有的壮丽与伟大。
而晚唐诗人杜牧则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首诗中通过写冷月、画屏、流萤等具体景物,表达了自己对宁静与美的追求。
这些诗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起来,给人以思辨和感悟。
中国古代文人不仅注重自然写景,还注重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他们通过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描述,表达出自己对人生、时代和社会的思考与感受。
例如唐代诗人杜牧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到:“月明星稀乌鹊南,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已为佳人瘦,画楼西畔桂堂东。
”这些诗句通过对孤独、寂寞、凄凉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代浮躁、物欲横流的反思。
他们渴望那种宁静、和谐、美好的生活,并通过诗歌来呼唤与追求这种理想生活。
中国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以大胆豪放、婉约细腻的艺术表现方式,给人带来了深厚的艺术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它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抒发情感与思想,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人文情怀和审美追求。
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世界诗歌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谈中国诗》课文教案:一、课文背景介绍:本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影响,并通过具体诗句的分析,让学生感受到其深厚的艺术享受和思辨的空间。
高中语文必修五《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五《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2b9879c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8f.png)
高中语文必修五《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和小说的主题思想。
2.学习小说的情节安排和人物描写技巧。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2.教学难点:掌握小说的情节安排和人物描写技巧。
三、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插图,引导学生关注故事背景。
简要介绍林冲的生平事迹,引发学生对林冲的兴趣。
2.自读课文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
提问:课文讲述了什么故事?林冲在故事中经历了哪些挫折?3.分析人物引导学生关注林冲的性格特点,提问:林冲具有哪些优点和缺点?让学生举例说明林冲的优点和缺点,引导学生深入分析。
提问:林冲在故事中的性格有何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4.理解主题引导学生思考: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支持主题的依据,并进行讨论。
提问:小说通过林冲的形象,传达了哪些人生哲理?5.情节安排与人物描写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的情节安排,提问: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层层推进的?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具体的情节安排,并进行讲解。
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人物描写,提问:小说是如何通过人物描写来展示人物性格的?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具体的描写手法,并进行讲解。
6.课堂小结提问: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悟?7.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林冲的人物分析。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以林冲为主角,创作一篇短篇小说。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五、教学延伸1.让学生观看电影《水浒传》中林冲的相关片段,对比课文与电影的不同之处。
2.组织学生开展关于《水浒传》的阅读分享会,交流阅读心得。
六、教学资源1.课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2.电影《水浒传》片段3.相关文献资料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教师:“同学们,你们认为林冲在故事中最突出的性格特点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继续引导:“那么,这种性格是如何在故事中体现出来的?请大家举例说明。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课文原文及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课文原文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e31e940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e7.png)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课文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谈中国诗》的主要内容,分析作者对中国诗的独到见解。
2.领悟作者的比较方法,学会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评价文学作品。
3.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观点和论述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评价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对中国古典诗词有什么了解?请举例说明。
2.课文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划分段落。
3.课堂讲解(1)分析作者的观点(2)讲解比较分析方法作者在文章中运用了比较分析的方法,将中国诗与外国诗进行对比,以突出中国诗的独特魅力。
请同学们学习这种方法,并尝试运用到其他文学作品的分析中。
4.课堂讨论1.你最喜欢哪一句诗?为什么?2.你认为中国诗与其他国家的诗歌有哪些不同?(2)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5.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写一篇关于中国诗的鉴赏文章。
四、课后作业1.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中国诗的鉴赏文章。
2.收集并整理一首你喜欢的中国古典诗词,分析其艺术特色。
五、教学反思1.对课文内容的讲解要深入浅出,避免过于复杂,以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课堂讨论环节,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课后作业的布置要具有针对性,既要巩固课堂所学,又要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对中国古典诗词有更深的认识,学会运用比较分析方法评价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教师:“同学们,作者提到的‘简洁、含蓄、韵味无穷’,你们能在课文中找到对应的诗句来解释这三个特点吗?”学生:“比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句诗简洁明了,只用几个字就描绘了月光的皎洁。
”教师:“很好,那么含蓄又体现在哪里呢?”学生:“‘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里并没有直接说出愁,但通过景物描写,我们能感受到诗人的愁绪。
高二语文必修五《边城》教案(精选)
![高二语文必修五《边城》教案(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1bc18053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1a.png)
高二语文必修五《边城》教案(精选)教案:高二语文必修五《边城》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高二语文必修五《边城》这一章节。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对小说《边城》的背景介绍、主要情节、人物性格分析以及小说所表现出的乡土情怀和人性美。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小说《边城》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和乡土情怀。
2. 通过对小说人物的分析,培养学生对人性美的认识。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小说《边城》情节的理解和人物性格的分析。
难点:小说所表现的乡土情怀和人性美的内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湘西风光的视频,引导学生对《边城》产生兴趣。
2. 内容回顾:简要回顾小说《边城》的情节,引导学生回忆主要人物和事件。
3. 人物分析: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如翠翠、傩送等,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性格特点。
4. 情节梳理:引导学生梳理小说的情节,理解小说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和乡土情怀。
5. 主题探讨:讨论小说所表现的人性美和乡土情怀,引导学生思考小说背后的深层意义。
6. 实例分析:通过分析小说中的具体情节和人物语言,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写作技巧。
7. 随堂练习:请学生简要描述小说中的一个情节,并分析其中的人物性格和乡土情怀。
六、板书设计1. 《边城》2. 时代背景:湘西风光3. 人物性格:翠翠、傩送等4. 乡土情怀5. 人性美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阅读《边城》全文,并对小说中的人物进行简要介绍。
2. 请学生分析小说《边城》中所反映的乡土情怀和人性美,并结合具体情节进行论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小说《边城》的情节和人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体会到了小说所反映的乡土情怀和人性美。
在课后,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其他相关作品,进一步拓展自己的文学视野,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教师也应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2024版必修五语文《景泰蓝的制作》教案
![2024版必修五语文《景泰蓝的制作》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94568a2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b1.png)
目录•课程介绍与目标•文本解读与赏析•知识拓展与延伸•实践活动与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课程介绍与目标《景泰蓝的制作》是一篇介绍中国传统工艺品景泰蓝的说明文,通过对景泰蓝制作过程的详细描绘,展现了景泰蓝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工艺价值。
作者简介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
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
1918年,发表第一篇个人白话小说《春宴琐谭》。
1928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课文背景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VS0102 03知识与技能了解景泰蓝的工艺特点和制作过程;掌握本文说明事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和默读,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讨论和交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工艺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示范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等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文本解读与赏析详略得当对景泰蓝的制作过程进行了详细描写,从制胎、掐丝、点蓝、烧蓝、打磨到镀金,每一步都写得非常具体,使读者能够清晰了解景泰蓝的制作过程。
总分总结构文章首先总体介绍景泰蓝的制作背景和意义,然后详细阐述其制作工艺流程,最后总结全文,强调景泰蓝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语言生动运用了大量形象生动的词汇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增强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制胎将紫铜片按照设计好的器型敲打成型,形成景泰蓝的胎体。
烧蓝将整个器体放入高温炉中烧制,使色釉与铜丝牢固地结合在一起。
掐丝用镊子将压扁的细紫铜丝掐断成各种精美的图案花纹,再蘸上白芨粘附在铜胎上,然后筛上银焊药粉,经高温焙烧,将铜丝花纹牢牢地焊接在铜胎上。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课文原文及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课文原文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940d74c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e1.png)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课文原文及教案中国诗歌,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从《诗经》的采风之作,到楚辞的浪漫情怀,再到唐诗宋词的辉煌,每一首都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情感。
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谈中国诗》这篇课文,领略中国诗歌的魅力。
一、课文原文中国诗并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
中国诗和西洋诗在形式上、内容上虽有许多不同的地方,但亦有不少相同之处。
例如诗歌的凝练、意象的创造、情感的表达等方面,中国诗与西洋诗都有其独特之处。
中国诗一般篇幅短小,语言简练,却意蕴深远。
诗人常常借助自然景物、人物形象等手法,将情感融入其中,形成意象丰富的诗歌。
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简洁的语句,却传达出深深的思乡之情。
中国诗歌还注重韵律和节奏。
诗人通过押韵、对仗等手法,使诗歌更加和谐悦耳,给人以美的享受。
如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通过对仗工整的句式,展现出春日的生机勃勃。
此外,中国诗歌还常常借助典故、寓言等手法,传达出深刻的人生哲理。
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出诗人对自由、淡泊的追求。
总的来说,中国诗歌以其独特的魅力,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审美追求。
二、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谈中国诗》一文,了解中国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魅力,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诗歌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中国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魅力,理解课文中的意象、情感、韵律等方面的内容。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国诗歌的深刻内涵,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经典的中国诗歌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讨论其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把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同时,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初步感受中国诗歌的魅力。
语文必修五教案
![语文必修五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fe332a9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54.png)
语文必修五教案教案标题:探究古代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并能够分析其价值和意义。
2. 掌握古代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进行批判性思考和评价。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文化自信心。
教学重点:1. 探究古代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2. 分析古代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3. 运用批判性思考和评价古代文化。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教学准备:1. 教材:《语文必修五》第X单元。
2. 多媒体设备。
3. 教学素材:古代文化相关的图片、视频、文章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介绍古代文化的视频,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文化对现代社会有什么影响?二、知识讲解与学习(15分钟)1. 讲解古代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包括文化的内涵、形式和传承方式等。
2. 分析古代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如古代文化在语言、文学、艺术、礼仪等方面的传承和发展。
3. 呈现相关的图片、文章等素材,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古代文化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
三、案例分析与讨论(20分钟)1. 给学生分发几个案例,让他们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案例中古代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2.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讨论结果,归纳古代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四、拓展活动(15分钟)1. 学生自主选择一种古代文化形式(如古代诗词、戏曲、绘画等),进行深入研究和了解。
2. 学生以小组形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分享自己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肯定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思考能力。
2. 强调古代文化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传承。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古代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并能够运用批判性思考和评价古代文化。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427bbc3b4daa58da0114af4.png)
奋斗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努力。
那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在学习中也是需要的。
看到了一道有意思的题,就不惜一切代价攻克它。
为了学习,废寝忘食一点也不是难事,只要你做到了有兴趣。
一起看看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欢迎查阅!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2.了解本文所涉及的生物学知识。
过程与方法3.引导学生通过对本文一些重点问题的讨论提高探究能力;4.通过观看生物资料片、观察一些昆虫的社会行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物学的热爱之情。
6.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品味优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2.了解本文所涉及的生物学知识。
难点:1.引导学生通过对本文一些重点问题的讨论提高探究能力;2.通过观看生物资料片、观察一些昆虫的社会行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情景导入:同学们,每天我们都行色匆匆,你是否低头注意过你脚下的蚂蚁窝?也许在你家的附近就有很多。
你有没有发现,蚂蚁经常成群结队地忙忙碌碌?若是你扔一粒饭到它们的洞口,只要有一只蚂蚁发现,在短短的时间内就会聚集一大群,一下就能把饭粒搬回家。
哪怕是一块大面包,它们也能很快解决。
它们就像一个大家庭,团结一致,努力工作。
同学们,你觉得神奇吗?它们与我们多像,但它们能和我们一样吗?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文章,探讨的就是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作为生物的社会)二、作者:刘易斯?托马斯是美国医学家、科普作家,同时又是美国科学院院士。
他的代表作品是《细胞生命的礼赞》,这部书是一个医学家、生物学家关于生命、人生、社会乃至宇宙的思考。
思想博大而深邃,信息庞杂而新奇,批评文明,嘲弄愚见,开阔眼界、激发思索。
而其文笔又少见的优美、清新、幽默、含蓄,无愧当今科学散文中的大家手笔。
无怪乎自1974年出版后,立即引起美国读书界和评论界的巨大反响和热烈欢呼,获得当年美国国家图书奖,此后18年来由好几家出版社印了二十多版,至今畅行不衰!据说年过花甲的刘易斯?托马斯的名字因这一本小书而家喻户晓,有口皆碑,以至于在他接连抛出后两本书时,书商都不用再作广告,只喊声“《细胞生命的礼赞》一书作者刘易斯?托马斯的新著”就够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破阵子·春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读懂,理解字词句子;2、理解词的情感思想;3、领悟表现手法和基本风格。
二、教学重难点:把握词人的基本风格三、教学方法:诵读探究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词虽然是长短句,但全篇的字数是一定的,词可以分为三类:小令、中调、长调。
五十八字以内的是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字是中调,九十一字以外的是长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晏殊、欧阳修的词。
这节课学习晏殊的《破阵子春景》(二)作者介绍:晏殊,字同叔, 谥元献。
抚州临川人。
是宋代著名的婉约派词人【按照词的风格不同,可以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豪放派的的代表人物是苏轼、辛弃疾;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是李清照、柳永。
显然豪放派的词风给人感觉气魄大、无拘无束;婉约派多属于和顺婉转、多是缠绵闺怨之类的。
这些词人我们在后面会接触到,晏殊也属于婉约派词人。
】景德中赐同进士出身。
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淑密使。
其词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颇受南唐冯延已的影响。
晏词工七巧浓丽、音韵和谐、风流蕴藉、温润秀洁【晏殊的词风】。
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
(三)教学分析:1、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诵这首词,学生整体感知,上片下片分别写了什么?(上片写景,下片写人)(上篇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下篇作者选取了古代女子春天生活的小片段,斗草的生活小片段)2、具体分析:上片:‚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燕子回来的时候正赶上春社热闹的情景,梨花落去后迎来的是清明)‚新社‛:(课后注释②)二十四节气,春分连接清明,正是一年春光最堪留恋的时节。
春已中分,新燕将至,此时恰值社日也将到来,古人称燕子为社燕,以为它常是春社来,秋社去。
词人所说的新社,指的即是春社了。
每年有春秋两个社日,而尤重春社,邻里聚会,酒食分餐,赛会欢腾,非常热闹。
古代女子在社日和清明时节可以停止劳作,做一些斗草、踏青、荡秋千之类的游戏。
(1)这两句首先交代了时间(清明时节),又为我们展现了燕子、梨花这两个意象,那我们来看一下,这两句在句子结构方面是怎样的?(非常对称)这两句又出现在开头,具有什么样的作用?开头这两个对称的句子不仅点出了季节的特征,还为下面人物的出场和斗草做了铺垫,起到了总领全篇的作用。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1)春水池塘边,点缀着三四点青苔,密林深处,不时传来莺儿的歌唱。
柳絮在空中轻盈飞舞,这句写景非常之妙,我们来看看妙在哪里。
A、‚碧苔‛‚黄鹂‛色彩鲜艳、清新明丽,写出了春光的美好。
B、‚碧苔‛写春色之美,‚黄鹂‛写春声之美,‚飞絮‛写春态之美:绘声绘色绘形,营造了一幅清新明丽的图景,充满闲情逸趣。
(2)‚三四点‛‚一两声‛,很容易让人想到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似实实虚的数字运用,都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在这里,经过‚三四‛‚一两‛的点染,整个画面显得浓淡适度,动静有致。
(3)‚日长‛不仅是写白昼转长,其实也反映了生活的悠闲。
总结上片:上片为我们描写了‚燕子‛、‚梨花‛、‚碧苔‛、‚黄鹂‛、‚飞絮‛,看来似乎是春天极其常见的自然景物,经词人稍加点染,宛如一轴初夏风光小幅,特别惹人喜爱。
词人描绘了这样情趣盎然的图画,我们怎么能不喜欢呢?带着这样的喜爱之情呢,我们一起再来把上片读一下,感受这种浓浓的春意。
下片:(1)在这良辰佳节之际,两位少女出现在了词人的笔下。
词的下片刻画了东邻女子,同学们自主学习,词人是从哪几个方面刻画东邻女子的?A表情:笑:巧笑→笑从双脸生。
(第一个笑是笑声,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第二个笑是笑容笑容从脸颊展露出来)B心理描写: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
C场面描写:斗草。
这是一首赞美山歌,赞美的是卫庄公夫人庄姜。
以上文字是赞美她的容貌。
(2)从两个笑,分析东邻女的个性形象是怎样的?活泼天真、纯洁无瑕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
(3)作者有意回避了对于斗草场面的正面描写,而只是写了人物在斗草前后的活动和心理。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者有意回避了对于斗草场面的正面描写,而只写了人物在斗草前后的活动和心理,收到了虽少总多、耐人悬想的效果(给读者以丰富的联想和想像的空间)。
(4)关于‚疑怪‛两句,向来有三解:一是解作斗草姑娘的内心独白,二是解作少女间的对白,三是解作作者本人的猜测。
结合全词谈谈你的个人看法。
一、她突然想起,怪不得昨天晚上做了一个好梦,原来是今天斗草要赢的预兆啊!二、两位采桑女子在桑间小路相遇了。
它们是邻居,彼此很熟悉。
其中一位姑娘笑得很甜美,女伴感到奇怪,猜测她昨晚做了一个与爱情有关的梦。
那姑娘却辩解说是因为今天早上斗草斗赢了。
三、是旁观的作者见到了这群美丽天真活泼的少女脸上绽放的欢笑,不由得露出了公子哥儿们的本相,他心里偷偷打趣他们—我还以为你们昨晚做了什么与白马王子有关的好梦呢,原来是今早斗草赢了,就这么兴高采烈,欢天喜地。
(自圆其说即可)3、再来整体回顾:(1)这首词实写了什么?虚写了什么?表现了怎样的情境?(实写:春天美好的景象;两个少女路上的相遇和对话。
虚写:春梦;斗草的游戏。
反映出少女身上显示的青春活力,展示了少女的纯洁心灵,洋溢着一种欢乐的气氛。
)(2)上片春天的景色和下片人物的活动有怎样的关系?(上片春天的景色形成人物活动的背景;一边是大好春光,一边是充满青春活力的美丽少女,交相映衬。
)4、词文总结:此词通过清明时节的一个生活片断,反映出少女身上显示的青春活力,充满着一种欢乐的气氛。
词人晏殊的风格是温润秀洁的,全词纯用白描,笔调活泼,风格朴实,形象生动,展示了少女的纯洁心灵。
(四)扩展延伸:赏析晏殊:《渔家傲》(采莲女)越女采莲江北岸,轻桡短棹随风便。
人貌与花相斗艳。
流水慢,时时照影看妆面。
莲叶层层张绿伞,莲房个个垂金盏。
一把藕丝牵不断。
红日晚,回头欲去心缭乱。
晏殊擅于描写女性,他的词作中出现了很多女性形象。
此词也不例外,描写了采莲女在江边采莲时优雅的身姿和温婉的风情。
作者从头到尾都没有使用一句俗艳之语,而是运用大量的细节描写,刻画出少女们艳丽的容颜,高尚的情操,以及她们因情爱萌动而产生的不安于烦躁。
整首词并无跌宕起伏的语句和情节,给人一种清新淡雅、宁静闲适之感。
这首词风格清丽,笔法细腻,表达含蓄,是晏殊词风格的真实体现。
上片中作者不仅交代了采莲女的劳动地点,描写了她姣好的容貌,还提到了她闲暇之时对影梳妆的细节。
‚越女采莲江北岸,轻桡短棹随风便‛一句,语言清丽,声调和谐,起首便营造出一种平和雅淡的意境,采莲女的绰约风姿被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紧接着,作者通过‚人貌与花相斗艳‛一句,进一步描摹她们的秀丽容颜,显得水到渠成,毫不突兀。
最后一句‚流水慢,时时照影看妆面‛,则让人感觉少了一分浓艳纤佻,多了一分清丽蕴藉,别具特色。
下片‚莲叶层层‛三句,通过对莲叶、莲房、藕丝等景物进行描写,抒发了两层感情,既写出了采莲女的心境,又反映了作者的心绪。
首先,‚一把藕丝牵不断‛一句,写出了采莲女绵绵无尽、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世界。
通过最后一句‚红日晚,回去欲去心缭乱‛,便能看出她好像是在盼望着某个人出现。
然而,此人并未出现,无尽的思念缠绕着她,心中的苦楚无人倾诉,以至于她思绪繁杂,像‚藕丝牵不断‛。
其次,再来分析一下作者当时的心境。
作者晏殊擅长写一些即景抒情的小词,且多为表达离情别绪的传统题材,记叙一些有关花酒歌愁的事情。
而作者当时在写作这些词的时候,大多结合自己当时的心境,即用词作来反映自己当时的心情。
创作这首词时,作者的心情也同采莲女一样,满怀思念,满腔离愁。
因此,词中采莲女‚藕丝牵不断‛的复杂心情其实也是作者当时心境的真实反映。
(五)板书设计:略(六)布置作业:背诵五、教学反思:今天是清明假期完后上的第一节课。
学生放完假,明显感到上课很吃力,上课提问不太回答我,急得我上课冒汗。
今天上课出了点小差错,名词说成了动词,上完后我才意识到。
不过老师一直说没事没事。
《诗经》的补充部分也是我上完课后老师让我后补充的,这首词重点把握东邻女子的两个笑,所以有必要补充关于《诗经》的知识。
附录——补充资料:破阵子·春景晏殊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一.作者简介: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
是宋代著名的婉约派词人,景德中赐同进士出身。
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淑密使。
谥元献。
其词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颇受南唐冯延已的影响。
晏词造语工七巧浓丽、音韵和谐、风流蕴藉、温润秀洁。
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
二.词文赏析:1.赏析‚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写景之妙。
A‚碧苔‛‚黄鹂‛色彩鲜艳、清新明丽,写出了春光的美好。
B‚碧苔‛写春色之美,‚黄鹂‛写春声之美,‚飞絮‛写春态之美:绘声绘色绘形,营造了一幅清新明丽的图景,充满闲情逸趣。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所谓白描,原来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指不着颜色,也不画背景,只用墨线勾勒人和物的形象的画法。
它重在以形传神,不重形似而求神似。
后来人们把这种写意的技法引进写作。
白描的作品,没有过多的风景描写,没有过长的人物对话。
不抽象地描绘人物的心理,不琐碎地摹写人物的装饰。
对话、心理、环境和服装,都紧扣在人物的行动性格上。
绝对避免浮夸,要求简练。
一切描写叙述都在显示着人物的个性,绝不模糊或遮蔽人物的形象。
同时,从人物情节出发,找到最能表现其个性的行为特征。
这首词的下片从哪几个方面刻画东邻女子的个性的?A表情:笑:巧笑→笑从双脸生。
B心理描写: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
C场面描写:斗草。
东邻女的个性形象是怎样的?活泼天真、纯洁无瑕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
3.作者有意回避了对于斗草场面的正面描写,而只是写了人物在斗草前后的活动和心理。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者有意回避了对于斗草场面的正面描写,而只写了人物在斗草前后的活动和心理,收到了虽少总多、耐人悬想的效果(给读者以丰富的联想和想像的空间)4.关于‚疑怪‛两句,向来有三解:一是解作斗草姑娘的内心独白,二是解作少女间的对白,三是解作作者本人的猜测。
结合全词谈谈你的个人看法。
5.风格:温润秀洁。
6.总结:此词通过清明时节的一个生活片断,反映出少女身上显示的青春活力,充满着一种欢乐的气氛。
全词纯用白描,笔调活泼,风格朴实,形象生动,展示了少女的纯洁心灵。
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