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_《社会问题概论》汇总
《社会学》概论知识点名词解释期末
《社会学》概论知识点第一章导论1、社会学:社会学是从改动的社会整体出发,经过人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构造和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社会科学2、社会学的功能:描绘、解说、展望、规范功能3、xx 对社会学的贡献:马克思没有明确地提出社会学看法,可是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马克思用辩证唯心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研究社会,将社会学的研究成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以唯物史观为基础解说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表此刻毛泽东思想上,比方《湖南农民运动观察报告》等。
第二章社会学研究方法1、实证主义(孔德斯宾塞迪尔卡姆)的基本看法:经验是科学的独一根源,只有经过经验考证的知识才是科学的知识,未经考证的不过假定;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应当保持价值中立原则;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都是纯客观的,所以社会学的首要原则和任务就是客观描绘事实揭露实情;人的行为是由外面环境惹起的,所以剖析人的行为要认识外面因素,探究人的意识是没存心义的。
2、反实证主义(韦伯)的基本看法:反实证主义也称人本主义社会学。
重申划分自然客体与社会现象,反对把自然科学的方法绝对化;重申社会参加者的主体性、意识性、能动性,反对把人作为非人品的客观实体的物化现象;着重运用价值关系,主张对社会事实与价值判断、理论与实践进行分别处理。
3、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方法论:实践的看法、详细问题详细剖析、阶级剖析理论、脚踏实地的看法第三章社会1、社会唯实论的看法:社会是一个由各样制度和规范构成的有机整体,外在于个人而存在,对个人拥有强迫性。
2、社会唯名论的看法:社会不是真切存在的实体,而是一个名称,个人是真切存在的,社会是个人行动的产物和互动的形式。
3、对两种看法的评论:第一,这两种看法都有必定的合理性,看到了社会与个人的差别;社会唯实论认可社会的独立性,但忽视了个人对社会的依懒性,以为社会先于个人而存在。
社会唯名论否定社会的存在,用个人的存在排挤社会的存在。
当代社会问题
当代社会问题第一章 社会问题概述1.社会问题社会问题是影响社会成员健康生活,妨碍社会协调发展,引起社会大众普遍关注的一种社会失调现象。
( 1)是否使社会运行失调2)是否影响多数社会成员的利益或生活3)是否符合社会的主导价值标准和规范标准)2.社会问题的界定条件1) 客观性的事实依据:社会问题具有客观意义,这种客观事实必然有其外在的表现形式,即一种现象、一个事件或者一种行为,而且是十分具体的。
对社会问题的认识是以社会生活中存在着某种与社会发展不相协调的社会现象为客观依据2) 影响相当数量数量人的公共麻烦:共公问题往往是由社会的结构失调、行为规范失范和社会运行失控引起的。
它的产生并不是少数人的责任它的解决也要通过广大的社会成员的集体努力,因而具有群体性。
社会问题威胁或者触犯了社会中相当一部分人的利益,因而社会上大多数人对社会现象持否定态度,认为这种现象有问题。
3) 违背社会的主导价值原则:将某种社会现象或社会行为定义为社会问题,是因为社会上绝大多数的人认为这种现象或行为有悖于社会的主导价值和主导规范。
对社会现象的界定正好反映出公众的价值观念和认识的标准。
社会规范是社会主导价值的体现,社会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常常表现为与社会规范的冲突。
4) 与人的到的抉择有关:社会有一种倾向,即当某一问题越是与人的行为选择中的导读价值有关,具有鲜明的道德意志抉择的特征,并且直接与众所公认的社会价值体系和社会规范体系所冲突、对立,就越是容易激起人们的道德情感,越易被视为社会问题5) 社会问题具有可改变性:人类改变社会的能力提现在人类可以不断提高认识;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社会问题的界定过程(警觉阶段 决策阶段 改革阶段)1) 利益受损集团的强烈不满和呼吁2) 社会敏感集团及社会上某些有识之士的呼唤3) 社会舆论集团及大众传媒的宣扬和推动4) 公众普遍的认识和接受5) 社会权利集团的认可和支持6) 解决社会问题开始4.社会问题的基本理论(要求理解能用于案例分析)1) 社会病态论2) 社会解组论3) 价值冲突论4) 行为偏差论5) 标签论6) 建构主义理论7) 风险社会理论8) 社会冲突论第一章 社会问题的特征和类型1. 社会问题的基本特征1) 社会问题是普遍发社会现象:没有一种社会形态、没有一种社会制度不存在社会问题,它具有无国界、无制度性的特征2)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特有的社会问题:社会问题在时间上具有特殊性,社会问题具有鲜明的历史阶段性3) 形成社会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它的起因常常是多种多样的,一个社会问题往往和别的社会问题相关联,问题的关联性和复杂性是社会问题的一大特点4) 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对某些社会问题的界定是不同的:同样一种社会现象,在某种文化背景下被认为是社会问题,而在另一种文化背景下却并不认为是社会问题2.社会问题的分类1)二分法:默顿和尼斯贝特:偏差行为,包括犯罪、精神病、吸毒、自杀等;社会解组,包括世界人口危机、种族关系、社区解组、都市交通问题等洪雷:现性社会问题;隐性社会问题2)三分法:杨国枢和叶启政:社会性问题包括人口、贫穷等;制度性社会问题包括家庭和婚姻、老人和福利等;个人性社会问题包括少年犯罪、自杀等3)四分法:奥杜姆:个人病态问题;社会病态问题、经济病态问题、社会制度病态问题4)五分法:兰迪士:个人失调的失败;社会结构的缺憾;个人对适应的失败;政治和经济问题;社会政策和制度的失调3.解决社会问题的原则和方法指导方针:1) 坚持国家、社会和群众力量相结合的方针2) 坚持物质昂住和精神鼓励相结合的方针3) 坚持整体协调、综合治理的方针五个原则;1) 社会规律性原则2) 社会规范性原则3) 社会公众性原则4) 社会效益型原则5) 社会进步性原则解决路径:政策调控、法规调控、传媒的抨击、社区基层力量的化解、专业机构的介入第二章 社会问题产生的背景1.社会转型的概念社会转型是一种整体和全面的社会类型的过渡,它的内涵是指社会由传统的走向现代化的过渡期2.社会结构的概念社会结构是指社会体系各成分之间,由阶级和其他社会集团的相互关系、劳动分工以及社会利益的性质所决定的、稳定的、有条理的关系网络。
第一章社会问题概述
课程简介一、教材简介(共分四个部分)(一)理论与方法部分(二)异常群体社会问题(三)越轨群体社会问题(四)弱势群体社会问题二、教学思路(一)社会问题的界定与研究视角(取向与方法)(二)社会问题的讨论(起因、影响与解决)(三)社会问题的专题(包括社会热点)三、参考书目(一)社会问题概论朱力等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二)当代社会问题(第四版)[美]文森特.帕里罗等著华夏出版社第一章社会问题概述第一节社会问题界定第二节社会问题界定的过程第三节社会问题的基本理论第一节社会问题界定一、什么是社会问题(一)界定:社会问题是影响社会成员健康生活,妨碍社会协调发展,引起社会大众普遍关注的一种社会失调现象。
(二)社会问题的四要素1、对社会造成物质或精神损害、影响社会成员的利益或生活。
2、触犯了社会的主导价值标准。
3、持续很长时间。
4、解决方案难成一致。
讨论:你所认同的社会问题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具备什么要素?性别比失衡成为中国最大的人口问题性别比为何居高不下?专家认为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现代医学、遗传学技术的进步,提供了技术条件,例如运用B超等医疗科技早期鉴定胎儿性别,进行性别选择,提高男婴受孕比。
其次,出现选择胎儿性别问题的症结还在于群众的观念。
中国传统生育文化具有浓厚重男轻女、男尊女卑色彩。
海南省是个海岛,过去出海打鱼是主业,重男轻女的观念更加根深蒂固。
一些传统习俗更加强化了这种观念。
比如,有些农村规定没有生男孩的妇女不能出席婚礼;岳父、岳母平时可以到女儿家居住,但一旦生了病,必须把他们送回家。
性别比为何居高不下?其次,出现选择胎儿性别问题的症结还在于群众的观念。
中国传统生育文化具有浓厚重男轻女、男尊女卑色彩。
海南省是个海岛,过去出海打鱼是主业,重男轻女的观念更加根深蒂固。
一些传统习俗更加强化了这种观念。
比如,有些农村规定没有生男孩的妇女不能出席婚礼;岳父、岳母平时可以到女儿家居住,但一旦生了病,必须把他们送回家。
[全]杨文轩《社会学概论》第2版重点笔记整理
[全]杨文轩《社会学概论》第2版重点笔
记整理
社会学概论是一门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的学科。
本书旨在
提供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帮助读者理解和解释社会的本质和
运作方式。
第一章:社会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
- 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群体行为和社会结构的学科。
- 社会学通过观察、调查和理论分析来研究社会现象。
- 社会学研究方法包括观察、访谈、调查问卷和统计分析等。
第二章:社会学的理论取向
- 社会学的理论取向包括功能主义、冲突理论和符号交互主义。
- 功能主义关注社会结构的稳定和功能。
- 冲突理论强调社会不平等和权力斗争的影响。
- 符号交互主义关注个体间的符号交流和互动。
第三章:社会化和社会控制
- 社会化是个体研究和适应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的过程。
- 社会控制是社会对个体行为的引导和约束。
- 社会控制包括正式和非正式的控制手段。
第四章: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
- 社会结构是由角色、社会群体和社会机构构成的。
- 社会组织是人们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建立的。
- 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对个体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第五章:社会不平等和社会阶层
- 社会不平等是社会中不同群体之间的差距。
- 社会阶层是按照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划分的群体。
- 社会不平等和社会阶层对个体机会和资源分配产生影响。
以上是《社会学概论》第2版的重点笔记整理,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详细内容请阅读原书。
第一章 社会问题概述
霍布斯
洛克
卢梭
维科(1668—1744)
历史三阶段论
人本阶段
英雄阶段 神学阶段
空想社会主义
黑格尔(1770—1831)
国家首先和更重要的是一 种“理念”上的实体
市民社会更主要的是现存 的经济、社会生活领域
<二>、社会学产生的社会条件
1.巨大的社会变革
工业革命
法国大革命
“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 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 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 大。” ——恩格斯
长兴学社学科分类
义礼
考据
群学
经世
文章
政治原理学
严复
群学肄言
“群学何?用科学之律令,察民群 之变端,以明既往,测方来也。肄言 何?发专科之旨趑,究功用之所施,而 示之以所以治之方也。”
——《群学肄言》
一、社会学在中国的传播
1.西方社会学的传入
设立社会学课程及派出留学生
展开社会学调查 发表论文专著
社会学
选用教材
郑杭生
参考教材
推荐阅读书目
社会学的 深层理念
增促社会进步
减缩社会代价
增促社会进步——就是增加和促进社会的协
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成员个人的全 面发展。 减缩社会代价——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保 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弱者 的基本权益,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就是实 实在在的"增促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 促进社会和谐。减缩社会代价,另一层意思 就是指社会代价尽管是不可避免的,但人们 可以研究如何把代价减少到最低限度、缩小 到最小范围的途径和办法。
教材目录
1 2 3
社会运行概述 社会运行的微观分析 社会运行的宏观分析 社会运行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社会学概论复习思考题汇总
社会学概论复习思考题汇总(任何问题在回答之前,先把题干中有的关键词解释一下)第一章总论1. 简述社会的本质和特点(1)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2)社会在本质上市生产关系的综合,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总体;(3)社会的特点有:①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②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③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④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⑤社会系统具有心理的,精神的联系;⑥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机体2.简述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1)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2)研究对象:研究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3)学科性质: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㈠社会科学,从社会学研究的具体内容来看①社会的基本活动②社会的基本群体③社会的基本关系④社会的基本制度⑤社会的基本问题㈡应用性的社会科学①政策性社会调查②社会实践③社会评价研究/评估研究④社会监测⑤政策咨询⑥政策分析/社会批评⑦社会诊断⑧社会预测3.简述社会学的研究视角:(1)社会学研究社会现象,有着特殊的着眼点或特殊的思维方式,即社会学的视角。
(2)社会学的视角是价值观和方法论的体现。
(3)社会学的视角有:①将社会视为一个整体;②承认人的行为受社会的制约;③观察社会时倡导“社会学的想象力”;④观察社会时要保持陌生人观点;⑤要看到社会的另一个侧面4.简述社会学的主要方法(1)社会学的一般研究模式为:①规定问题;②复阅文献;③系统地陈述一种假设;④选择一种研究方案;⑤收集资料;⑥分析结果;⑦得出结论(2)具体的方法有:观察法(参与观察,非参与观察),访谈法,问卷法,实验法,文献法,统计法,社会调查5.简述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①孔德:法国社会学家,“社会学之父”代表作:《实证哲学教程》《实证哲学概况》《实证政治体系》《主观的综合》贡献:a.第一个提出社会学概念b.第一个把社会学作为关于人类社会的科学c.提出了社会学的研究方法d.试图把社会学系统化②斯宾塞:英国社会学的奠基人代表作:《社会静力学》《社会学研究》《社会学原理》《生物学伦理》《伦理学伦理》《人与国家》《描述性社会学》《自传》贡献:a.社会有机论个人:营养系统——分配系统——调节系统社会:生产系统——交通系统——政府系统(工,农)(官吏)b.社会进化论,又叫“社会达尔文主义”③迪尔克姆:法国社会学家代表作:《论社会分工》《社会学方法的规则》《论自杀》贡献:a.社会结构b.社会事实论c.方法论④韦伯:德国社会学家代表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经济与社会》《社会科学方法论》《中国宗教》《印度宗教》贡献:a.理解社会学b.政治社会学c.宗教社会学6.社会学的主要功能是什么?(1)认识的功能:①向人们提供科学的社会知识;②通过提供社会学的视角,社会学的方法,帮助人们获得新的社会知识(2)实践的功能:①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各种活动,少走弯路;②为各级政府部门出谋划策第二章人的社会化(这一章回答任何问题之前最好都回答一下什么是社会化)1.什么是社会化?社会化有哪些特征?社会化:(1)定义:所谓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社会问题概论教案
社会问题概论教案第一章:社会问题的概念与分类1.1 教学目标1. 了解社会问题的基本概念。
2. 掌握社会问题的分类及特点。
3. 理解社会问题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1.2 教学内容1. 社会问题的定义:社会问题是指在社会生活中,由于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原因,导致一部分社会成员在生存、发展、权益保障等方面遇到困难或危机的现象。
2. 社会问题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社会问题可以分为不同类型,如经济问题、政治问题、文化问题、教育问题、就业问题等。
3. 社会问题的特点:社会问题具有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动态性等特点。
4. 社会问题与社会的关系:社会问题与社会发展、社会变革、社会稳定等密切相关,社会问题既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问题的概念、分类及其特点。
1.4 教学作业要求学生课后阅读相关教材,了解社会问题的具体案例,并结合实际生活思考社会问题的产生原因及解决办法。
第二章:社会问题的成因与影响2.1 教学目标1. 了解社会问题成因的基本理论。
2. 掌握社会问题的主要成因。
3. 理解社会问题对个体、群体及社会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1. 社会问题成因的理论:如经济理论、社会结构理论、文化理论、心理理论等。
2. 社会问题的主要成因: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家庭、环境等多方面因素。
3. 社会问题对个体、群体及社会的影响:社会问题可能导致个体权益受损、群体矛盾加剧、社会稳定受损等后果。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问题的成因及其影响。
2.4 教学作业要求学生课后阅读相关教材,了解社会问题的具体案例,并结合实际生活思考社会问题的产生原因及解决办法。
第三章:社会问题的测量与评估3.1 教学目标1. 了解社会问题测量与评估的基本方法。
2. 掌握社会问题测量与评估的主要指标。
3. 学会运用测量与评估方法对社会问题进行分析。
社会问题专题第1讲 社会问题概论:理论与方法
三、转型期社会问题的凸显
我国当前阶层分化现状:中国十大阶层 (职业分层)
一是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 二是经理人员阶层。 三是私营企业主阶层。 四是专业技术人员阶层。 五是办事人员阶层。 六是个体工商户阶层。 七是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 八是产业工人阶层。 九是农业劳动者阶层。 十是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
1,什么是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 是社会学研究的传统领域,指社会关系失调, 影响社会大部分成员的共同生活,破坏社会 正常活动,妨碍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现象。 不仅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状况,还是人们主管 构造的产物,是被人们感知,察觉到的状况, 是由于价值、规范和利益冲突引起的需要加 以解决的状况,是社会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 之间的差距。
二、社会问题的类型
1,异常群体社会问题 2,越轨群体社会问题 3,弱势群体社会问题 4,边缘群体社会问题
三、社会学、社会工作与 社会问题的关系
社会学是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理论与方法 社会工作是解决社会问题的工具技术与措施 社会问题是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工作 的任务
四、解决社会问题的原则与方法
1,解决社会问题的原则 2,解决社会问题的路径
1,解决社会问题的原则
一是社会规律性原则 二是社会规范性原则 三是社会公众性原则 四是社会效益性原则 五是社会进步性原则
2,解决社会问题的路径
一是政策调控 二是法规调控 三是传媒抨击 四是社区基层力量的化解 五是专业机构的介入
2,界定社会问题的要素
一、是否使社会运行失调 二、是否影响多数人的利益或生活 三、是否符合社会的主导价值和规范标准 四、解决途径是否必须通过集体行动
彭华民《社会学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一章~第三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性质和任务1.1复习笔记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1.社会学的基本问题(1)社会学定义三大类型①侧重以社会整体为研究对象这类观点的主要代表是孔德、斯宾塞、迪尔凯姆等人。
其中,孔德、斯宾塞在研究整体社会时,强调的是一般社会现象,而迪尔凯姆则强调特殊的社会现象,即社会事实。
这种观点形成了社会学中的实证主义路线。
②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为研究对象这类观点的主要代表是韦伯等人,主张对人们的主观行为进行解释性理解和因果性说明,以理解和解释的方法来认识社会。
形成了社会学中的反实证主义路线。
③马克思主义从个人和社会的辩证统一角度来为社会学下定义个人是社会的存在物,应当避免把社会当作抽象的东西同个人对立起来;反之,社会又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是个人借以产生社会关系的总和。
(2)社会学理论流派分析社会的基本视角①由孔德创立,经斯宾塞、迪尔凯姆发展起来的早期结构功能学派,主张从社会的整体方面而不是从个人方面去研究社会进步的法则。
a.孔德的观点孔德要建立的社会学是研究整个社会的学问。
在孔德的科学分类中,他把天体物理学、地球物理学和化学归为研究无机物的科学,而研究有机物的科学有生物学和社会物理学(即社会学)。
b.斯宾塞的观点他的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现象的总论,着重强调社会分工论和社会进化论。
c.迪尔凯姆的观点他坚信社会决定个人的存在,他认为社会现象的本质就是社会事实,而社会事实是先于个人而存在的。
②从齐美尔开始,由韦伯发展起来的形式社会学和理解社会学。
这派学者不同意把社会整体当作社会学的研究对象,而把社会互动形式和社会行动者在社会互动中赋予自己行动的主观意义当作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③在美国形成的由库利初创、米德发展、最后由布鲁默命名的符号互动理论,主张从自我的形成入手去研究社会过程和社会秩序。
a.库利著名的“镜中之我”理论认为,一个人只有获得一定人格才能成为自我,而人格和社会不可分离,人们在交往中想象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才能产生自我意识和自我形象。
社会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社会学概论知识点整理《社会学概论》第一章社会学的创立与发展二、填空1.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主要代表:(1)孔德“社会学之父”(2)马克思(3)斯宾塞。
2.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主要代表:(1)涂尔干(2)韦伯。
3.冲突理论的代表人物:科塞(功能冲突论)、达伦多夫(辩证冲突论)。
4.交换理论代表人物:霍曼斯、布劳。
5.社会学传入中国的途径:西方传教士、店铺人员和译著。
三、简答1.孔德的社会学思想:(1)科学的分类,社会学是科学的最高层次(2)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孔德把社会学分为社会动力学和社会静力学(3)研究方法,用实证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2.孔德在《实证哲学精辟》一书中解释实证的五个涵义:(1)现实的而不是细想的(2)有用的而不是无用的(3)可靠的而不是可疑的(4)确切的而不是含糊的(5)肯定的而不是否定的3.导致社会失范出现的原因:(1)个人欲望在现代社会机构中急剧滋长(2)现代化社会无法满足所有人的个人欲望(3)社会的骤变使个人欲望失去社会约束力,使社会出现危机和动乱4.中国社会学被撤销的原因:(1)照搬照套苏联模式(2)自身存在错误认识第二章社会学研究方法一、名词解释1.社会学:是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
2.统计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数据信息资料的统计工作过程。
基本原则(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
分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和统计报表。
3.普查调查:又称全面调查,简称普查。
是为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或周期性的总体调查。
4.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的一种,它是从总体中按一定的方法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对此做出估计和判断的一种调查方法。
5.统计报表:是按统一规定的表格形式,统一的报送程序和报表时间,自上而下提供基础统计资料,是一种具有法律性质的报表制度。
6.问卷调查:是以一组问题获得相关、有效信息的一种方法。
7.个案研究:是一种以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重点(打印版)
《社会学概论新修》(杭生)重点概念汇总目录第一编社会运行概述第一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第一节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第二节社会学研究对象与社会学其他容的关系第三节社会学的学科地位第四节社会学与社会第二章社会运行的物质基础第一节人口与社会运行第二节环境与社会运行第三节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与社会运行第三章社会系统与社会运行第一节什么是社会与社会系统第二节社会运行第三节社会学考察社会的几种角度第四章社会运行与社会文化第一节文化的含义及特性第二节文化的类型第三节文化构成与文化分析第四节文化的功能第五章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第一节社会学方法论第二节社会学研究的过程第三节社会学主要研究方法第四节社会指标第五节抽样技术与数据分析基础第二编社会运行的微观分析第六章社会化与个体化第一节社会化与个体化概要第二节人的社会化第三节人的个体化第七章社会互动第一节社会互动的含义第二节社会互动的过程第三节社会互动研究的主要理论视角第四节社会角色第八章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第一节社会网络第二节社会群体第三节初级社会群体第九章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第一节研究概述第二节婚姻家庭社会学第三节性社会学第四节性别角色与社会性别第三编社会运行的宏观分析第十章社会组织第一节社会组织概述第二节社会组织目标第三节社会组织结构第四节社会组织理论与管理第十一章社区第一节社区概述第二节农村社区第三节城市社区第四节虚拟社区第十二章社会制度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制度第二节社会制度的类型及功能第三节制度创新与制度变迁第十三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第一节社会分层概述第二节社会分层研究的两论传统第三节社会分层研究的主要容第四节我国的阶级阶层状况第五节社会流动第十四章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第一节社会变迁第二节社会现代化第三节社会现代化过程的基本特征第四节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特征第五节我国的现代化进程第十五章城市化第一节城市的起源、演变与城市化第二节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变动第三节城市的社会文化特征第四节城市问题与城市规划第十六章集体行为与社会运动第一节集体行为和社会运动的概念及分类第二节集体行为理论第三节社会运动的兴起与发展第四编社会运行与社会建设第十七章社会问题第一节什么是社会问题第二节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及其类型第三节社会问题的理论研究第四节社会转型与社会问题第十八章社会控制第一节社会控制概述第二节社会控制体系第三节社会越轨与社会控制第十九章社会政策第一节社会政策的含义与类型第二节社会政策理论的发展第三节社会政策的一般过程第四节中国社会政策的演变与现状第二十章社会建设第一节社会建设的概念第二节社会建设的相关理论第一编社会运行概述1.社会学定义: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社会问题概论1
社会问题概论1第一章社会问题概论一 . 社会问题的概念:(社会问题,也称社会病态、社会解组、社会反常或社会失调。
)社会问题是指在社会中存在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严重失调或冲突现象。
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的正常运转,阻碍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 . 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三.社会问题的基本理论:1. 社会病态论:主要受到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论的影响。
其一,社会问题是违背社会道德期望的现象,或者社会本身就是不道德的社会。
其二,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个人和社会两个方面。
其三,关于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早期社会病态论者多半侧重于从社会道德的重整以及个人品德的陶冶方面来解决社会问题。
2. 生物社会论:其一,强调人的自然的、生物的和机体方面的因素与社会问题的关系,强调人的先天生理因素与社会问题的关系;其二,试图从生物和人类的生理方面来解释社会问题的成因,认为人们行为上的千差万别是由人的生物或生理本能决定的,一些人先天的生理因素使其行为造成社会问题,换言之,社会问题即由一些人先天生理因素所导致的某些行为现象。
3. 社会解组论:其一,社会解组就是传统秩序的解体,也就是说社会生活“规矩乱了”。
其二,社会问题源于社会解组,而社会解组的原因在于社会缺乏规范。
其三,社会解组论认为,解决社会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尽快重建社会规范和秩序,重建社会的均衡体系。
4. 文化失调论:(奥格本)其一,社会问题就是文化失调的问题,是文化变迁中由于文化的各部分变化的速度不一致而产生的文化失调现象。
其二,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速度不一致的社会文化变迁。
5. 亚文化论:亚文化论认为,社会问题的实质是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的冲突问题。
当社会中存在的某些亚文化与主流文化发生大的矛盾和冲突即产生社会问题,或社会的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矛盾和冲突即是社会问题。
6. 价值冲突论:其一,社会问题即是某些群体之间的价值不能相容共存的社会状况。
其二,当代社会是价值多元化的社会,价值冲突是社会的常态。
社会工作概论考点归纳总结
社会工作概论考点归纳(第一章) 1.社会工作的概念:是以利他主义为主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的服务活动。
2.社会工作产生:西方的社会工作形成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3.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历史背景(一)思想渊源1、古希腊、古罗马的社会福利思想2、基督教文明的“博爱”观念3、人道主义价值观念(二)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社会变迁(直接动因)始于18世纪60年代英国的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重大的社会变迁。
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沦为城市贫民;产业工人的生活十分贫困。
大量贫民的存在:许多人谋生无计;给社会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西方社会工作实践的出现与发展1、英国的济贫立法——伊丽莎白《济贫法》主要内容:A 规定了每一教区每周应向地主征收济贫税,明确了政府在救济贫民问题上的责任。
B 规定贫民救济应由地方教区举办,每一教区设立监察员若干人,中央政府设立监督人员。
C 规定凡有工作能力的贫民,必须参加劳动,以工作换救济。
(这是最早的以工代赈)。
教区设贫民习艺所;义务介绍工作;或配给原料及工具,强迫有劳动能力者从事生产。
D 禁止无家可归及无业游民行乞游荡,设济贫所收容救济,强迫其在济贫所里工作。
救济工作分院内救济和院外救济两种,首创了机构救济和家庭式社会工作的先例。
E 规定人们对贫穷亲属负有救济的义务。
F 济贫法将贫民分成三类:a.体力健全的贫民,须强迫入“感化所”或“习艺所”工作;b. 不能工作的贫民及须抚育幼小子女的母亲,令其进入“救济院”或施以“院外救济”;c.失去依靠的儿童或父母无力抚养的儿童,设法领养或寄养。
2、欧美国家出现的有组织的志愿性济贫活动(1)德国的汉堡制与爱尔伯福制(2)英美的慈善组织会社(3)英美的“睦邻组织运动”4.中国的社会工作的发展一)我国古代的社会福利思想孔子:“大同”社会的理想孟子:“仁政”墨子:“兼爱”我国古代开展救济与福利工作所采取的形式与方法: 保息六政”“荒政十二”仓储救济近代中国的社会工作1、社会行政和社会政策2、社区组织与社区发展最有名的是20世纪20—30年代进行的“乡村建设运动”。
社会学概论新修笔记
社会学概论新修笔记社会学概论第一章《绪论》1、社会学产生的标志和条件:(论述)★答:①标志:“社会学”一词最早是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在1838年10月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4卷中正式提出的。
②条件:(自己概括)(1)经济、政治条件:18世纪、19世纪的两次大革命,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使得社会发生转型,西欧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确立,并没有建立起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所预言的“理性的王国”,相反的是越来越暴露出这一社会的许多弊端,人们急切寻求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来对这一变化进行科学解释。
(2)思想理论条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霍布斯、孟德斯鸠、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包含的社会思想,给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带来这样或那样的启示和影响。
(3)自然科学条件:细胞、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生物进化等三大发现,促进了孔德、斯宾塞等人为代表的用进化论解释社会变迁、用自然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的实证主义思潮的发展和盛行。
(4)社会调查条件:从17世纪在英国发源至19世纪的早期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即为社会学积累了有关人口、商业、男女性比例等经验观察材料,也为形成社会学的调查研究方法,特别是为社会学成为一门不同于过去思辨的社会哲学的实证社会科学起了推动作用。
2、社会学的概念和解析:(简单了解)答: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在这个概念中,“社会”,主要指现代社会,即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以及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
因为社会学是现代社会的产物,而且也只有在现代社会中才会系统地提出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问题;所谓“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指特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三大系统之间以及各系统内不同部分、不同层次之间的相互促进,而社会障碍、失调等因素被控制在最小的限度和最小的范围之内;所谓“条件”,指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所需的主要的内外部条件;所谓“机制”,指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带规律性的模式;所谓“综合性的”,表明社会不是那种以社会的某一个子系统为自己对象的单科性学科,同时也表明社会学研究的综合性,涉及的领域例如,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人类学和心理学等;所谓“具体科学”,表明社会学不是哲学科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问题 的特征
历史性 变异性
持久性
复杂性
普遍性
第三节 社会问题的类型
按发生的可能性
偶发性社会问题 必发性社会问题
按产生的主要原因
源于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 社会观念或社会心理的,及生 存自然环境等各种社会问题。
产生于社会存在的状态 其产生与社会结构的关系
结构性社会问题 非结构性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的界定
如何界定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是指: 在社会中存在的人与自然、人 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 严重失调或冲突现象。
第一节 社会问题的界定
构成社会问题的条件
1. 起源具有社会性 2. 内容与表现形式具有社会性 3. 结果具有社会性 4. 责任具有社会性 5. 解决具有社会性
第二节 社会问题的特征
推荐阅读书目 孙本文 《现代社会问题》 商务印书馆
第一章 社会问题 概述
第一节 社会问题的界定
社会问题的内涵
也称社会病态、社会解组、社会反 常或社会失调。
指在社会中存在的人和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 关系的严重失调或冲突现象。
出现社会问题,将影响社会的正常运转、阻碍社会的协 调发展。
第一节 社会问题的界定
为什么会出现社会问题?
社会发展变迁 社会平衡被打破 社会结构失衡 社会问题
第四节 社会问题的基本理论
一、社会病态论 二、生物社会论 三、社会解组论 四、文化失调论 五、亚文化论 六、价值冲突论 七、群体冲突论 八、偏差行为论 九、标签理论
课后思考的问题
1、判断一种社会现象是否成为社会问题的条件是什么? 2、社会问题的特征? 3、社会问题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4、社会解组是如何分析解释社会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