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交地层.do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西山煤田古交矿区地质条件

1.3.1 地层

区内出露地层从东部到西部依次为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组、峰峰组,石炭系中统本溪组,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统上石盒子组及石

千峰组,三叠系下统刘家沟组。现根据地层出露情况结合钻孔揭露资料由老到新简叙如下:

1.3.1.1奥陶系中统(0)

2为含煤地层之基盘,评价区东部有小面积的峰峰组地层出露,与上履地层

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上马家沟组 (0s) :钻孔揭露厚度为 60.92m,其岩性为:下部为泥灰岩、白2云质泥灰岩夹石膏层。上部为石灰岩及白云质石灰岩,裂隙溶洞发育、含水性强。

峰峰组 (0f) :钻孔所见厚度 113.52m。按其岩性可分为上下两段:2(1)下段:为泥灰岩、角砾状泥灰岩,夹石膏层或于层理及裂隙中充填次生石膏。

(2)上段:为厚层状石灰岩,质较纯,坚硬,有时夹有泥灰岩和白云质灰岩。露

头见到豹皮状石灰岩。

1.3.1.

2.石炭系(C)

中统本溪组 (C)

2b 以山西式铁矿和G层铝土矿为底,平行不整合于下伏岩层之上,厚度变化较大,

厚 14.83 ~ 49.58m,平均 27.21m。按岩性本组可分为铁铝岩段和半沟段:

(1)铁铝岩段:主要为浅灰色,具鲕状结构、贝壳状断口的铝土岩 (G 层铝土 ) 和黄褐色的山西式铁矿残留于奥陶系之上,厚薄不等。

(2)半沟段:主要由灰黑色泥岩、砂岩、砂质泥岩及 2~ 4 层深灰色薄层状石灰岩组成,含 l ~3 层煤线。

上统太原组 (C)

3t 以晋祠砂岩(K)之底连续沉积于本溪组之上。由石灰岩、泥灰岩,灰黑色泥 1 岩、砂质泥岩、砂岩、粉砂岩,黑色炭质泥岩和 6~11 层煤组成。为评价区内主要含煤地层之一,含可采煤层 4 层,其中 8、 9 号煤层为稳定煤层, 6、7 号煤为。

88.32m,平均 113.06m~76.00 较稳定煤层。全组厚

1.3.1.3 二叠系 (P)

下统山西组 (P)

自北岔沟砂岩底 (K) 至骆驼脖子砂岩 (K) 底,与太原组连续沉积,为本评价

ls

65区另一主要含煤地层。由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及黑色泥岩和 8 层煤组成。全组厚 34.35 ~88.34m,平均 63.59m。砂岩露头处多被铁质浸染,泥岩、砂质泥

岩层理不发育,多风化成菱形碎块。与太原组地层岩相区别明显。

下统下石盒子组 (P)

自 K 砂岩底至 K 砂岩底,与下伏山西组连续沉积。在评价区的东部山坡上

lx

86广泛出露。全组厚 79.39 ~183.82m,平均 129.26m。根据岩性不同可分为上下

两段:

(1)下段:自 K 砂岩底至 K 砂岩底。厚 29.09 ~106。 15m,平均 68.84m。底76 部K 砂岩为细至粗粒石英长石砂岩,泥质或钙质胶结。厚0.80 ~20.70m,平均

66.29m,其上为灰色、灰绿色泥岩、砂质泥岩及砂岩互层,下部夹不稳定薄煤

线及粘土泥岩。

(2) 上段:从 K 砂岩底至 K 砂岩底。厚 50.28 ~75.67m,平均 60.42m。以底

87部黄绿、灰绿色中粗粒砂岩 (K) 与下伏地层分开。 K 砂岩坚硬,钙质胶结,厚774.80 ~ 27.31m,平均 10.68m。其上常以灰绿、黄绿色砂岩、砂质泥岩互层、夹

紫色、黑色泥岩。顶部有一铝质泥岩,具鲕状结构,在露头处常被风化成紫红色

或桃红色,俗称“桃花泥岩” ,是很好的辅助标志

层。上统上石盒子组 (P)

2s 自K砂岩底至K砂岩底,与下伏地层连续沉积,全组厚400m左右,评价 l08 区内

广泛出露,按其岩性组合特征分为上下两段:

(1)下段:自 K 砂岩底至 K 砂岩底,厚 163.30 ~ 191.21m,平均 174.66m。98K砂岩为含砾粗-中粒砂岩,结构疏松,孔隙度大,厚4.56~25.24m,平均10.60m,

9其上为灰绿色砂质泥岩及中、细粒砂岩互层,顶部泥岩中夹有一层扁豆状锰铁

矿结核,品位低,无经济价值。

(2)上段:从 K 砂岩底至 K 砂岩底,厚 190.00 ~ 230.00m,平均 210.00m, K9109砂岩为黄绿色、灰绿色砂砾岩、粗-细粒砂岩,成分以石英为主,含长石及少量。

其上为杂色砂质泥岩 10.00m,平均 16.00m~2.70 燧石,钙质或泥岩胶结,厚

与灰绿色中粗粒砂岩互层。以砂岩中含肉红色长石为特征区别于下段地层。中上

部含有 1~ 2 层,呈透镜状分布的锰铁矿。

上统石千峰组 (P)

2sh K砂岩底至K砂岩底。厚100.00~138.00m,出露于评价区西部,与上石 ll10 盒子组连续沉积。 K 砂岩为紫红色中、粗粒砂岩或砂砾岩,成分以石英为主,10大型板状

层理,其上为紫红色中-厚层状,细-粗粒石英长石砂岩与紫红色砂质泥岩互

层。泥岩中含 2~3 层结核状、扁豆状淡水灰岩。

1.3.1.4三叠系

下统刘家沟组 (T)

1L K砂岩底开始,来见顶。评价区西部边界附近有零星出露,受风化剥蚀地 11 层不全,庙前山山峰周围只残留其下部地层,最厚 150m左右。K 砂岩为暗紫色11含砾粗砂岩,砾石多为石英、长石及硅质岩屑,泥质胶结,与下伏地层连续沉积,厚10.00m 左右,其上由砖红色、紫红色细粒砂岩、薄-中厚层状、紫色、紫红色

粉砂岩互层,夹有紫红色砂质泥岩。

1.3.1.5第四系(Q)

不整合于基岩之上,分布在山坡及沟谷两侧,厚0~30m。

中、上更新统 (Q)

3 十 2 下部为红色土,含2~5层钙质结核。上部为黄色土,垂直节理发育。呈帽状

分布于山顶或山坡上。厚 0~25m。

全新统 (Q)

4分布于河谷、沟谷中,为近代冲积物,由各时代基岩砾石、卵石及砂土组

成。厚 0~ 5m。

。1.3 详见煤系地层综合柱状图

时古生物化石柱组段煤层及标志层状桃花泥 Cathysiopteris whiteSphenopteridium pseudogermanicu(K 骆驼脖

砂煤 Dunbarella white 煤 Bucanopsis calamitoideOdontopteris subcrenulat煤煤 Rhacopteris bertrandiLepidodendron posthumiCallpteridium koraiens(K 北岔沟砂Pseudoschwagerina texan东大窑灰(L 煤Pseudofusulina validStreptognathodus wabaunsensiRugosofusulina serrat(Q 七里沟砂 Neuropteris ovat 斜道灰( L Callipteridium koraiens 煤Choristites trautschold 毛儿沟灰(L L Streptognathodus elongatu庙沟灰(L Dunbarinella nathorst煤 Rugosofusulina alpin煤 1 煤 Neochonetes vralicu 西铭砂 Triticites parvu(L 吴家峪灰 Streptognathodus elegantulu1煤( K 晋祠砂( L 半沟灰 Fusulina pseudokonnoNaiadites alatuNeagnathodus roudyG层铝土 Idiognathodus magificuNeuropteris kaipiggin 山西式铁峰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