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临床路径(流程图)

合集下载

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路径表 1

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路径表 1
1三大常规、血沉、2超敏-CRP3凝血四项4生化全套5心肌病检验、BNP检验6血清学7心电图8酌情动脉血气、D-二聚体、床旁胸片及彩超。
1复查异常检查结果2酌情抽胸腹水、心包积液化验或引流3酌情行心脏彩超、腹部彩超、胸片、胸部CT、冠脉CTA等检查(病情不允许可延期)
同前
酌情复查异常辅助检查
同前
药剂
给予病人鼓励及安慰
治疗效果及预后与家属沟通
告知注意事项,继续治疗方案,门诊复查时间
排泄
顺畅
未解
腹泻
顺畅
未解
腹泻
顺畅未解腹泻
顺畅未解腹泻
顺畅未解腹泻
顺畅未解腹泻
活动
酌情嘱休息或做适度活动训练:如床边小坐、短时步行等。
同前
酌情增加活动量
酌情调整活动量
酌情调整活动量
酌情调整活动量
护理

卫教
1介绍医院、病房环境2护理评估3询问病史、核实药物过敏史4住院治疗过程解说5给予临床路径表并进行说明
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路径表
住院
日数
1
(住院日)
2
3
4-13
14
15
临床
评估
1病史询问、查体、评估心功能
分级及心衰分期
2护理级别:--级
3首程、入院记录、酌情抢救记录。
4向家属告知病情并签字
1评估生命体征、出入量、评估心功能分级及心衰分期
评估各项检查结果
2护理级别:--级
3主任查房记录
1评估生命体征、出入量、评估心功能分级及心衰分期
1常规治疗:利尿剂、扩血管药物:如硝酸酯类、硝普钠等、正性肌力药物、ACEI或ARB、B-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抑制剂、酌情用地高辛(尤其合并快速房颤者)等药物。

急性左心衰竭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表单)

急性左心衰竭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表单)

急性左心衰竭临床路径(2019年版)一、急性左心衰竭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左心衰竭(ICD-10:I50.1)。

(二)诊断依据根据根据《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2018年)、《急性心力衰竭院前及院内早期管理建议》(ESC,2015年)、《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ESC,2016年)。

1.临床表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端坐呼吸或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重者可出现低灌注症状如四肢湿冷、尿少、神志模糊、头晕。

2.体征:奔马律、肺部啰音(双侧)、外周水肿(双侧),重者脉压窄、低血压。

3.辅助检查:心力衰竭的生化标志物(如BNP或NT-Pro BNP)升高,X线胸片可呈肺淤血或肺水肿表现,超声心动图可提示心脏扩大、心功能严重低下,心电图可出现严重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客观证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根据《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2018年)、《急性心力衰竭院前及院内早期管理建议》(ESC,2015年)、《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ESC,2016年)、《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药师协会,2016年)。

1.一般治疗:半卧位或端坐位,必要时吸氧,无创监测包括血氧饱和度、血压、呼吸、尿量及持续心电监测,适当限制液体和钠的入量。

2.药物治疗:(1)应用利尿剂消除肺循环淤血和(或)体循环淤血症状和(或)体征,应用强效袢利尿剂。

(2)血管扩张剂的应用:对于收缩压>90mmHg,可静脉用血管扩张剂。

收缩压>110mmHg,可安全使用,90~110mmHg,密切观察下使用。

(3)正性肌力药物:如伴症状性低血压(≤85mmHg)或心输出量降低伴循环淤血患者可以考虑短期静脉内输入。

(4)血管收缩药物:应用了正性肌力药仍有心源性休克表现或合并显著低血压状态时可应用。

(5)阿片类药物:如吗啡可缓解焦虑和呼吸困难,急性肺水肿患者可谨慎使用。

心力衰竭(收缩功能不全型)临床护理路径表单

心力衰竭(收缩功能不全型)临床护理路径表单

心力衰竭(收缩功能不全型)临床护理路径表单心力衰竭(收缩功能不全型)临床护理路径表单1. 诊断- ICD-10编码: I50.2- 主要症状:- 呼吸困难- 疲劳- 水肿- 心悸- 尿量减少2. 检查和评估- 完善的病史收集,包括:- 过去的肺部疾病史- 冠心病风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 家族史- 体格检查:- 听诊:心脏杂音、第三心音、肺部啰音- 观察:颈静脉压力、水肿情况、皮肤湿冷程度- 血压测量3. 实施- 住院护理:- 心电监护- 低盐饮食- 水负荷控制- 静脉给药(利尿剂、强心剂等)- 限制液体摄入- 监测尿量和体重- 药物治疗:- 利尿剂- 强心剂-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 心衰康复:- 心理支持- 饮食指导- 动态锻炼计划- 定期复诊4. 转归评价- 病情观察:- 症状改善情况- 心率控制情况- 水肿程度- 尿量恢复情况- 实验室检查:- 血液学指标(如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 肾功能指标(如尿素氮、肌酐)- 肝功能指标(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 影像学检查:- 心脏超声- 胸部X射线- 计算机断层扫描(CT)5. 教育与指导- 疾病教育:- 心衰的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用药指导:- 药物的名称、用法和副作用- 不良反应监测及处理- 饮食指导:- 低盐饮食的重要性- 饮食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心衰康复:- 锻炼计划的指导与辅导- 注意身体反应,合理安排运动强度和时间以上为心力衰竭(收缩功能不全型)临床护理路径表单,旨在提供患者全程的护理指导,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疾病、控制病情,并提高生活质量。

具体的护理措施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由专业医务人员进行制定和实施。

同时,加强患者的教育和指导,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合作性。

心功能衰竭临床路径

心功能衰竭临床路径

心功能衰竭临床路径(县级医院版)一、心功能衰竭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心功能衰竭(ICD-10:I50.91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欧洲急性心力衰竭临床诊疗指南》《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07年)1.临床表现:呼吸困难(端坐呼吸);2.体征:肺部干湿性罗音;3.辅助检查:胸片呈肺淤血或肺水肿表现,超声心动图提示心脏扩大、心功能严重低下,心电图可出现严重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欧洲急性心力衰竭临床诊疗指南》《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07年)1.一般治疗:取坐位,吸氧,心电、血压和指端氧饱和度监测。

2.急救措施:根据病情使用吗啡。

3.消除肺淤血的治疗措施: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的应用。

4.稳定血流动力学的措施:若血压降低(收缩压≤90mmHg),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5.洋地黄制剂的应用:无禁忌证、必要时可使用。

6.其他药物:解痉平喘、糖皮质激素;中医中药治疗,如参附注射液。

7.原发病的治疗:治疗原发病和诱因。

8.非药物治疗措施:必要时可给予气管插管和呼吸机辅助呼吸、血液超滤等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50.1心功能衰竭疾病编码;2.如患有其他非心血管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检查和治疗),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进入路径。

(六)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心力衰竭的生化标志物(如BNP或NT-Pro BNP)、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如TNT或TNI、CK-MB)、凝血功能、D-二聚体、血气分析;3.心电图、心电监测、床旁胸片及超声心动图。

心力衰竭临床路径(流程图)

心力衰竭临床路径(流程图)

4、 非药物治疗 CRT 或 CRT/D;无创、有创呼吸机治疗;超滤及血液滤 过治疗;机械辅助治疗。
出院标准
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平稳、无典型心衰症状和体征、恶 性心律失常得以控制、停用静脉用药。
变异及原 因分析
①病因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瓣膜病、 先心病等病因治疗,治疗前后负荷增加或心肌病变 等病因引起的心力衰竭。 ②诱因治疗:抗感染、抗心律失常、控制血压,改 善心肌缺血等。Fra bibliotek治疗方案
2、 药物治疗
③适当利尿:襻利尿剂、噻嗪类利尿剂,静脉利尿 剂。 ④拮抗神经内分泌的过度激活:β受体阻滞剂、 ACEI 或 ARB、安体舒通。 ⑤正性肌力药。 ⑥静脉血管扩张剂。 ⑦其他伴随疾病和合并症的治疗。
检查项目
冠脉 CT 或造影、心脏核磁、腹部超声、双下肢动、静 脉超声、颈部血管超声、心肌灌注核磁显像、负荷超声 心动图或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某些特定心衰患者应进行 血色病或 HIV 的筛查,在相关人群中进行风湿性疾病、 淀粉样变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性检查、心肌活检等。
2、 根据病情
1、 一般治疗
心电血压监护,吸氧等治疗。
进入路径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 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 进入路径。
标准住院日:约 10 天
1、 必检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2)生化全项、血糖(空腹和餐后 2 小时) 、糖化血红蛋 白、凝血像、CRP、NT-proBNP/BNP、肌钙蛋白 T/I、心 肌酶谱、动脉血气分析、甲功三项、24h 尿白蛋白; (3)胸片、心电图、心脏超声、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
冠脉ct或造影心脏核磁腹部超声双下肢动静脉超声颈部血管超声心肌灌注核磁显像负荷超声心动图或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某些特定心衰患者应进行血色病或hiv的筛查在相关人群中进行风湿性疾病淀粉样变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性检查心肌活检等

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路径

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路径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路径临床路径一、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ACC/AHA美国成人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修订版)1.临床表现:①呼吸困难②疲劳虚弱③咳嗽④夜尿和少尿⑤胃肠道症状2.体征:①心脏增大②静脉压增高③肝肿大④浮肿。

3.辅助检查:胸片,超声心动图和多普勒超声,心电图,肝肾功能电解质,BNP或NT-proBNP。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ACC/AHA 美国成人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修订版)1.一般治疗:①消除心衰的诱因②积极治疗和控制基础心血管病变③调整生活方式限盐、限制液体入量、低脂、戒烟等④加强心理疏导和减少各种精神刺激2.药物治疗: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②β受体阻滞剂③利尿剂④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⑤地高辛⑥醛固酮受体拮抗剂⑦稳定血流动力学的措施:若血压降低(收缩压≤90mmHg),使用血管活性药物⑧原发病的治疗⑨其他心肌营养及心肌功能药物3.非药物治疗措施:必要时可给予气管插管和呼吸机辅助助呼吸、血液超滤等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2.如患有其他非心血管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检查和治疗),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进入路径。

(六)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

粪便常规及潜血试验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心力衰竭的生化标志物(如BNP或NT-Pro BNP)、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如TNT 或TNI、CK-MB)、凝血功能、D-二聚体、超敏CRP、传染性疾病筛查3.心电图、心电监测、胸片及心脏彩超。

(七)出院标准:1.症状缓解2.生命体征稳定3.胸片显示肺水肿、肺淤血征象明显改善或正常4.原发病得到有效控制(八)变异及原因分析:1.病情危重,需气管插管及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

心衰病中医临床路径

心衰病中医临床路径

心衰病中医临床路径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II级)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II级的慢性稳定期的住院患者。

一、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II级)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心衰病(TCD编码:BNX03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ICD-10编码:I50.905)。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内科学》(张伯礼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14年发布的《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2.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分级标准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方案。

3.分期诊断(1)慢性稳定期(2)急性加重期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II级)临床常见证候: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血瘀证阳气亏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

2.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II级的患者。

3.继发于肺部严重感染、恶性心律失常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心电图、心脏彩超、胸片、心电监测、B型利钠肽(BNP)或氨基末端前体BNP (NT-proBNP)、肌钙蛋白T(TNT)或肌钙蛋白I (TNI)、心肌酶、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糖、凝血功能、D-二聚体、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及潜血试验、传染性疾病筛查。

心衰病住院临床路径.doc

心衰病住院临床路径.doc
(住院第
4-7天)
目标
完善检查,明确原发病及诱因并予纠正。
初步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上级医师查房

上级医师查房


完成主治医师查房记录

完成主任医师查房记录

确认检查结果并制定相应处理措施

根据病情调整方案


明确原发病及诱因予纠正

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


长期医嘱
长期医嘱

心力衰竭常规护理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 需要延长住院时间,
增加住院费用,退出本路径。
2.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
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该路径。
二、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
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 心功能分级Ⅲ级的
慢性稳定期患者。
一、心衰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心衰病(TCD编码: BNX03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ICD10编码:。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实用中西医结合内科学》(陈可冀主编,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类 □温阳类 □活血类)
类 □温阳类 □活血类)


口服中成药

口服中成药

原基础规范治疗药物

心衰病住院临床路径

心衰病住院临床路径

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分级Ⅲ级的慢性稳定期患者。

一、心衰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心衰病(TCD编码: BNX03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ICD10编码: I50.905)。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实用中西医结合内科学》(陈可冀主编,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2007年颁布的“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09年中华医学会编著《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内科分册》和Framingham心衰诊断标准。

2. 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分级标准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方案。

3.疾病分期(1)慢性稳定期(2)急性加重期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诊疗方案”。

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慢性稳定期临床常见证候: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阳气亏虚,血瘀水停证肾精亏损,阴阳两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

2.慢性稳定期。

3.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心衰病(TCD编码为: BNX030)和慢性心力衰竭(ICD10编码为: I50.905)的住院患者。

2.慢性心力衰竭稳定期的患者。

3.NYHA功能分级Ⅲ级。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5.合并合并严重心律失常,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恶性肿瘤等其他系统严重疾病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尿、大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脂、凝血四项(3)心电图(4)X线胸片(5)心脏彩超(6)B超(肝、胆、脾、胰、肾等)(7)24小时动态心电图(8)6分钟步行试验注:根据临床治疗和疗效判定需要出院前复查心电图、心脏彩超、电解质、肝肾功能和其他出现异常的指标。

心力衰竭临床路径(心内科)

心力衰竭临床路径(心内科)

心力衰竭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心力衰竭(ICD10:I50.911)二、诊断依据:根据2006年《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等国内、外治疗指南1、收缩期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为:①左心室增大、左心室收缩末期容量增加及LVEF≤40%;②有基础心脏病的病史、症状及体征;③有或无呼吸困难、乏力和液体潴留 (水肿)等症状;2、NYHA心功能分级:①Ⅰ级:日常活动无心力衰竭症状;②Ⅱ级:日常活动出现心力衰竭症状(呼吸困难、乏力);③Ⅲ级:低于日常活动出现心力衰竭症状;④Ⅳ级:在休息时出现心力衰竭症状;心力衰竭患者的LVEF与心功能分级症状并非完全一致。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2006年《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等国内、外治疗指南,心力衰竭一般治疗:(一)去除或缓解基本病因:所有心力衰竭患者都应对导致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进行评价。

凡有原发性瓣膜病并心力衰竭NYHA心功能Ⅱ级及以上 ,主动脉瓣疾患有晕厥、心绞痛的患者均应予手术修补或置换瓣膜。

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伴心绞痛, 左室功能低下但证实有存活心肌的患者 ,冠状动脉血管重建术可望改善心功能。

其他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治疗,室壁瘤的手术矫正等均应注意。

(二)去除诱发因素:控制感染,治疗心律失常特别是心房颤动并快速心室律;纠正贫血、电解质紊乱;注意是否并发肺梗死等。

(三)改善生活方式,降低新的心脏损害的危险性:如戒烟、戒酒 ,肥胖患者应减轻体重。

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

饮食宜低脂、低盐 ,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应限制入水量 ,应每日称体重以早期发现液体潴留。

鼓励心力衰竭患者作动态运动。

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或冬春季节 ,可给予流感、肺炎球菌疫苗等以预防感染。

(四)密切观察病情演变及定期随访(五)关于心肌能量药物的应用问题:心肌能量药物如辅酶Q10、肌苷、1,6二磷酸果糖或某些激素如生长激素等不推荐应用。

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II级)中医临床路径(年版).docx

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II级)中医临床路径(年版).docx

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 - 心功能 II 级)中医临床路径(2017 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II级的慢性稳定期的住院患者。

一、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 - 心功能II级)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心衰病(TCD编码: BNX03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ICD-10 编码: I50.905 )。

(二)诊断依据1. 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内科学》(张伯礼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14 年发布的《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2.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分级标准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 NYHA)心功能分级方案。

3.分期诊断(1)慢性稳定期(2)急性加重期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方案( 2017 年版)”。

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 II级)临床常见证候: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血瘀证阳气亏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方案( 2017 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 14 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

2.慢性心力衰竭 - 心功能 II 级的患者。

3.继发于肺部严重感染、恶性心律失常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心电图、心脏彩超、胸片、心电监测、 B 型利钠肽( BNP)或氨基末端前体 BNP (NT-proBNP)、肌钙蛋白 T (TNT)或肌钙蛋白 I (TNI)、心肌酶、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糖、凝血功能、 D-二聚体、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及潜血试验、传染性疾病筛查。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及表单(县级医疗机构医院适用)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及表单(县级医疗机构医院适用)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及表单一、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二)诊断依据:根据《内科学(第八版)》(陈灏珠钟南山陆再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年)。

1.临床表现:①呼吸困难②咳嗽、咳痰、咳血③乏力、疲倦、运动耐量减低④少尿⑤消化道症状等。

2.体征:①心脏扩大②颈静脉征③肝脏肿大④水肿等。

3.辅助检查:BNP或NT-proBNP、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等;心电图、胸片、超声心动图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根据《内科学(第八版)》(陈灏珠钟南山陆再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年)1.一般治疗:①消除心衰的诱因。

②积极治疗和控制基础心血管病变。

③调整生活方式:限盐、限制液体入量、低脂、戒烟等。

④加强心理疏导和减少各种精神刺激。

2.药物治疗:①利尿剂;②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③醛固酮受体拮抗剂;④β受体阻滞剂⑤地高辛;⑤扩血管药物;⑦稳定血流动力学的措施:若血压降低(收缩压≤90mmHg),使用血管活性药物;⑧原发病的治疗;⑨其他心肌营养及改善心肌功能药物。

3.非药物治疗措施:必要时可给予气管插管和呼吸机辅助助呼吸、血液超滤等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2.如患有其他非心血管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检查和治疗),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进入路径。

(六)检查项目:1.基本项目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及潜血试验、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糖、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如TNT或TNI、CK-MB)、凝血功能、D-二聚体;2.推荐项目:心力衰竭的生化标志物(如BNP或NT-Pro BNP);3.3.心电图、胸片及超声心动图。

(七)出院标准:1.症状缓解2.生命体征稳定3.胸片显示肺水肿、肺淤血征象明显改善或正常4.原发病得到有效控制5.各项化验指标基本正常。

心衰病住院临床路径

心衰病住院临床路径

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分级Ⅲ级的慢性稳定期患者。

一、心衰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心衰病(TCD编码: BNX03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ICD10编码: I50.905)。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实用中西医结合内科学》(陈可冀主编,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2007年颁布的“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09年中华医学会编著《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内科分册》和Framingham心衰诊断标准。

2. 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分级标准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方案。

3.疾病分期(1)慢性稳定期(2)急性加重期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诊疗方案”。

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慢性稳定期临床常见证候:心肺气虚,血瘀饮停证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阳气亏虚,血瘀水停证肾精亏损,阴阳两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

2.慢性稳定期。

3.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心衰病(TCD编码为: BNX030)和慢性心力衰竭(ICD10编码为: I50.905)的住院患者。

2.慢性心力衰竭稳定期的患者。

3.NYHA功能分级Ⅲ级。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5.合并合并严重心律失常,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恶性肿瘤等其他系统严重疾病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查项目
冠脉 CT 或造影、心脏核磁、腹部超声、双下肢动、静 脉超声、颈部血管超声、心肌灌注核磁显像、负荷超声 心动图或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某些特定心衰患者应进行 血色病或 HIV 的筛查,在相关人群中进行风湿性疾病、 淀粉样变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性检查、心肌活检等。
2、 根据病情
1、 一般治疗
心电血压监护,吸氧等治疗。
心力衰竭临床路径
1、心力衰竭:是由于任何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 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所致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
进入路径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 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 进入路径。
标准住院日:约 10 天
1、 必检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2)生化全项、血糖(空腹和餐后 2 小时) 、糖化血红蛋 白、凝血像、CRP、NT-proBNP/BNP、肌钙蛋白 T/I、心 肌酶谱、动脉血气分析、甲功三项、24h 尿白蛋白; (3)胸片、心电图、心脏超声、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
①病因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瓣膜病、 先心病等病因治疗,治疗前后负荷增加或心肌病变 等病因引起的心力衰竭。 ②诱因治疗:抗感染、抗心律失常、控制血压,改 善心肌缺血等。
治疗方案
2、 药物治疗
③适当利尿:襻利尿剂、噻嗪类利尿剂,静脉利尿 剂。 ④拮抗神经内分泌的过度激活:β受体阻滞剂、 ACEI 或 ARB、安体舒通。 ⑤正性肌力药。 ⑥静脉血管扩张剂。 ⑦其他伴随疾病和合并症的治疗。
4、 非药物治疗 CRT 或 CRT/D;无创、有创呼吸机治疗;超滤及血液滤 过治疗;机械辅助治疗。
出院标准
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平稳、无典型心衰症状和体征、恶 性心律失常得以控制、停用静脉用药。
变异及原 因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