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全国高考物理实验题

合集下载

2021届高考物理必考实验四: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含答案】

2021届高考物理必考实验四: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含答案】

2021届高考物理必考实验四:验证牛顿第二定律1.实验原理(1)保持质量不变,探究加速度与合力的关系。

(2)保持合力不变,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3)作出a-F图象和a-图象,确定其关系。

2.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纸带、复写纸、小车、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盘、砝码、夹子、细绳、交流电源、导线、天平(带有一套砝码)、刻度尺。

3.实验步骤(1)测量:用天平测量小盘和砝码的质量m',小车的质量m。

(2)安装:按照如图所示的装置把实验器材安装好,但是不把悬挂小盘的细绳系在小车上(不给小车牵引力)。

(3)平衡摩擦力:在长木板不带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上一块薄木块,使小车能匀速下滑。

(4)操作:①小盘通过细绳绕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先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打点结束后先断开电源,再取下纸带。

②保持小车的质量m不变,改变小盘和砝码的质量m',重复步骤①。

③在每条纸带上选取一段比较理想的部分,测加速度a。

④描点作图,以m'g作为拉力F,作出a-F图象。

⑤保持小盘和砝码的质量m'不变,改变小车质量m,重复步骤①和③,作出a-图象。

4.数据分析(1)利用Δx=aT2及逐差法求a。

(2)以a为纵坐标,F为横坐标,根据各组数据描点,如果这些点在一条过原点的直线上,说明a与F成正比。

(3)以a为纵坐标,为横坐标,描点、连线,如果该线为过原点的直线,就能判定a与m成反比。

5.注意事项(1)平衡摩擦力:适当垫高木板的右端,使小车的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正好平衡小车和纸带受到的阻力。

在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把悬挂小盘的细绳系在小车上,让小车拉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匀速运动。

(2)不重复平衡摩擦力。

(3)实验条件:m≫m'。

(4)“一先一后一按”:改变拉力或小车质量后,每次开始时小车应尽量靠近打点计时器,并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且应在小车到达滑轮前按住小车。

【最新高考真题解析】1.(2020年北京卷)在“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实验中,做如下探究:(1)为猜想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可利用图1所示装置进行对比实验。

2021年物理高考真题新课标全国卷Ⅰ

2021年物理高考真题新课标全国卷Ⅰ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Ⅰ卷)14.在法拉第时代,下列验证“由磁产生电”设想的实验中,能观察到感应电流的是 ( )A.将绕在磁铁上的线圈与电流表组成一闭合回路,然后观察电流表的变化B.在一通电线圈旁放置一连有电流表的闭合线圈,然后观察电流表的变化C.将一房间内的线圈两端与相邻房间的电流表连接,往线圈中插入条形磁铁后,再到相邻房间去观察电流表的变化D.绕在同一铁环上的两个线圈,分别接电源和电流表,在给线圈通电或断电的瞬间,观察电流表的变化15.关于通电直导线在匀强磁场中所受的安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安培力的方向可以不垂直于直导线B.安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磁场的方向C.安培力的大小与通电直导线和磁场方向的夹角无关D.将直导线从中点折成直角,安培力的大小一定变为原来的一半16.如图,MN为铝质薄平板,铝板上方和下方分别有垂直于图平面的匀强磁场(未画出)。

一带电粒子从紧贴铝板上表面的P点垂直于铝板向上射出,从Q点穿越铝板后到达PQ的中点O。

已知粒子穿越铝板时,其动能损失一半,速度方向和电荷量不变。

不计重力。

铝板上方和下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之比为 ( )A.2B.C.1D.17.如图,用橡皮筋将一小球悬挂在小车的架子上,系统处于平衡状态。

现使小车从静止开始向左加速,加速度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到某一值,然后保持此值,小球稳定地偏离竖直方向某一角度(橡皮筋在弹性限度内)。

与稳定在竖直位置时相比,小球的高度 ( )A.一定升高B.一定降低C.保持不变D.升高或降低由橡皮筋的劲度系数决定18.如图甲,线圈ab、cd绕在同一软铁芯上。

在ab线圈中通以变化的电流,用示波器测得线圈cd间电压如图乙所示。

已知线圈内部的磁场与流经线圈的电流成正比,则下列描述线圈ab中电流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中,可能正确的是 ( )19.太阳系各行星几乎在同一平面内沿同一方向绕太阳做圆周运动。

当地球恰好运行到某地外行星和太阳之间,且三者几乎排成一条直线的现象,天文学称为“行星冲日”。

2021届高考物理必考实验十二:传感器的简单使用【含答案】

2021届高考物理必考实验十二:传感器的简单使用【含答案】

2021届高考物理必考实验十二:传感器的简单使用1.实验原理(1)传感器的作用传感器能够将感受到的物理量(力、热、光、声等)转换成便于测量的量(一般是电学量)。

(2)传感器的工作过程通过对某一物理量敏感的元件将感受到的信号按一定的规律转换成便于测量的信号。

例如,光电传感器是利用光敏电阻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热电传感器是利用热敏电阻或金属热电阻将温度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转换后的信号经过电子电路的处理就可达到方便检测、自动控制、遥控等各种目的。

传感器工作的原理可用下图表示:2.实验器材热敏电阻、光敏电阻、多用电表、铁架台、烧杯、冷水、热水、小灯泡、学生电源、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等。

3.实验步骤及数据处理(1)研究热敏电阻的热敏特性①实验步骤a.按图所示连接好电路,将热敏电阻绝缘处理。

b.把多用电表置于“欧姆挡”,并选择适当的量程测出烧杯中没有水时热敏电阻的阻值,并记下温度计的示数。

c.向烧杯中注入少量的冷水,使热敏电阻浸没在冷水中,记下温度计的示数和多用电表测出的热敏电阻的阻值。

d.将热水分几次注入烧杯中,测出不同温度下热敏电阻的阻值,并记录。

②数据处理a.根据记录数据,把测量到的温度、电阻阻值填入下表中,分析热敏电阻的特性。

次数123456待测量温度/℃电阻/Ωb.在坐标系中,粗略画出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图线。

c.根据实验数据和R-t图线,得出结论: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

(2)研究光敏电阻的光敏特性①实验步骤a.将光电传感器、多用电表、灯泡、滑动变阻器按图所示电路连接好,其中多用电表置于“×100”的欧姆挡。

b.先测出在室内自然光的照射下光敏电阻的阻值,并记录数据。

c.打开电源,让小灯泡发光,调节小灯泡的亮度使之逐渐变亮,观察表盘指针显示电阻阻值的情况,并记录。

d.观察用手掌(或黑纸)遮光时电阻的阻值,并记录。

②数据处理把记录的结果填入下表中,根据记录数据分析光敏电阻的特性。

2021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全国卷二)及解析

2021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全国卷二)及解析

2021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全国卷二)及解析2021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全国卷Ⅱ)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3分)对一定质量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体积缓慢不断增大的过程中,气体一定对外界做功 B.在压强不断增大的过程中,外界对气体一定做功 C.在体积不断被压缩的过程中,内能一定增加D.在与外界没有发生热量交换的过程中,内能一定不变2.(3分)一列横波在x轴上传播,在x=0与x=1cm的两点的振动图线分别如图中实线与虚线所示.由此可以得出()A.波长一定是4cm B.波的周期一定是4s C.波的振幅一定是2cmD.波的传播速度一定是1cm/s3.(3分)如图所示,PQS是固定于竖直平面内的光滑的圆周轨道,圆心O在S的正上方.在O、P两点各有一质量为m的有物块a和b,从同一时刻开始,a自由下落,b沿圆弧下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a比b先到达S,它们在S点的动量不相等 B.a与b同时到达S,它们在S点的动量不相等 C.a比b先到达S,它们在S点的动量相等 D.b比a先到达S,它们在S点的动量相等4.(3分)如图,P是偏振片,P的透振方向(用带的箭头的实线表示)为竖直方向.下列四种入射光束中,哪几种照射P时能在P的另一侧观察到透射光?()A.太阳光B.沿竖直方向振动的光 C.沿水平方向振动的光D.沿与竖直方向成45°角振动的光5.(3分)氢原子在某三个相邻能级间跃迁时,可发出三种不同波长的辐射光.已知其中的两个波长分别为λ1和λ2,且λ1>λ2,则另一个波长可能是()A.λ1+λ2 B.λ1��λ2 C.D.6.(3分)如图所示,一带负电的质点在固定的正的点电荷作用下绕该正电荷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为T0,轨道平面位于纸面内,质点的速度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现加一垂直于轨道平面的匀强磁场,已知轨道半径并不因此而改变,则()A.若磁场方向指向纸里,质点运动的周期大于T0 B.若磁场方向指向纸里,质点运动的周期小于T0 C.若磁场方向指向纸外,质点运动的周期大于T0 D.若磁场方向指向纸外,质点运动的周期小于T07.(3分)假定地球、月球都静止不动,用火箭从地球沿地月连线发射一探测器.假定探测器在地球表面附近脱离火箭.用W表示探测器从脱离火箭处飞到月球的过程中克服地球引力做的功,用Ek表示探测器脱离火箭时的动能,若不计空气阻力,则()A.Ek必须大于或等于W,探测器才能到达月球 B.Ek小于W,探测器也可能到达月球C.Ek=W,探测器一定能到达月球 D.Ek=W,探测器一定不能到达月球8.(3分)如图所示,在PQ、QR区域是在在着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匀强磁场,磁场宽度均为l,磁场方向均垂直于纸面,bc边与磁场的边界P重合.导线框与磁场区域的尺寸如图所示.从t=0时刻开始线框匀速横穿两个磁场区域.以a→b→c→d→e→f为线框中有电动势的正方向.以下四个ε��t关系示意图中正确的是()A. B. C.D.二、实验题9.(17分)(1)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有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A、适当加长摆线B、质量相同,体积不同的摆球,应选用体积较大的C、单摆偏离平衡位置的角度不能太大D、单摆偏离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经过一次全振动后停止计时,用此时间间隔作为单摆摆动的周期其中对提高测量结果精度有利的是.(2)有一电流表,量程为1mA,内阻rg约为100Ω.要求测量其内阻.可选用的器材有:电阻箱R0,最大阻值为99999.9Ω;滑动变阻器甲,最大阻值为10kΩ;滑动变阻器乙,最大阻值为2kΩ;电源E1,电动势约为2V,内阻不计;电源E2,电动势约为6V,内阻不计;开关2个,导线若干.采用的测量电路图如图所示,实验步骤如下:a.断开S1和S2,将R调到最大;b.合上S1,调节R使满偏;c.合上S2,调节R1使半偏,此时可认为的的内阻rg=R1.试问:(�。

2021届高考物理必考实验十四:研究平抛运动【含答案】

2021届高考物理必考实验十四:研究平抛运动【含答案】
(1)设P1、P2和P3的横坐标分别为x1、x2和x3,纵坐标分别为y1、y2和y3.从图乙中可读出|y1-y2|=________m,|y1-y3|=________m,|x1-x2|=________m.(保留两位小数)
(2)若已测知抛出后小球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运动,利用(1)中读取的数据,求出小球从P1运动到P2所用的时间为________s,小球抛出后的水平速度为________m/s.(均可用根号表示)
【解析】(1)由题图乙可知P1到P2两点在竖直方向的间隔为6格,P1到P3两点在竖直方向的间隔为16格,所以有|y1-y2|=0.60m,|y1-y3|=1.60m,P1到P2两点在水平方向的距离为6格,则有|x1-x2|=0.60m.
(2)由水平方向的运动特点可知P1到P2与P2到P3的时间相等,竖直方向根据Δy=gt2,解得t= s,则有v0= = m/s= m/s≈2.97 m/s.
(1)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为________m/s2,投影点经过图3中M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
(2)小球平抛时的初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
【解析】(1)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
Δy=gT2= =1.00cm,代入数据解得,重力加速度g=9.61m/s2
【典例3】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A是一块平面木板,在其上等间隔地开凿出一组平行的插槽(图中P0P0′、P1P1′…),槽间距离均为d.把覆盖了复写纸的白纸铺贴在硬板B上.实验时依次将B板插入A板的各插槽中,每次让小球从斜轨的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每打完一点后,把B板插入后一槽中并同时向纸面内侧平移距离d.实验得到小球在白纸上打下的若干痕迹点,如图所示.

2021届高考物理必考实验十六: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含答案】

2021届高考物理必考实验十六: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含答案】

2021届高考物理必考实验十六: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1.实验原理如图1所示,两缝之间的距离为d ,每个狭缝都很窄,宽度可以忽略.两缝S 1、S 2的连线的中垂线与屏的交点为P 0,双缝到屏的距离OP 0=l .则相邻两个亮条纹或暗条纹的中心间距:Δx =l dλ.若已知双缝间距,再测出双缝到屏的距离l 和条纹间距Δx ,就可以求得光波的波长. 2.实验器材双缝干涉仪,即光具座、光源、滤光片、单缝、双缝、遮光筒、毛玻璃屏、测量头.另外,还有学生电源、导线、刻度尺等. 3.实验步骤(1)将光源、遮光筒、毛玻璃屏依次安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2)接好光源,打开开关,使灯丝正常发光.(3)调节各器件的高度,使光源灯丝发出的光能沿轴线到达光屏.(4)安装双缝和单缝,中心大致位于遮光筒的轴线上,使双缝与单缝的缝平行,两者间距5~10 cm ,这时可观察白光的干涉条纹.(5)在单缝和光源间放上滤光片,观察单色光的干涉条纹. 4.数据处理(1)安装测量头,调节至可清晰观察到干涉条纹.(2)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齐某条亮条纹的中心,记下手轮上的读数a 1,将该条纹记为第1条亮纹;转动手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移动至另一亮条纹的中心,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a 2,将该条纹记为第n 条亮纹,则相邻两亮条纹间距Δx =|a 2-a 1|n -1. (3)用刻度尺测量双缝到光屏间的距离l (d 是已知的). (4)重复测量、计算,求出波长的平均值. 5.误差分析(1)光波的波长很小,Δx 、l 的测量对波长λ的影响很大.(2)在测量l 时,一般用毫米刻度尺;而测Δx 时,用千分尺且采用“累积法”. (3)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注意事项(1)双缝干涉仪是比较精密的仪器,应轻拿轻放,不要随便拆解遮光筒、测量头等元件. (2)滤光片、单缝、双缝、目镜等如有灰尘,应用擦镜纸轻轻擦去.(3)安装时,注意调节光源、滤光片、单缝、双缝的中心均在遮光筒的中心轴线上,并使单缝、双缝平行且竖直,间距大约5~10cm.(4)调节的基本依据是:照在像屏上的光很弱.主要原因是灯丝与单缝、双缝、测量头与遮光筒不共轴线所致.干涉条纹不清晰的主要原因一般是单缝与双缝不平行. (5)测量头在使用时应使中心刻线对应着亮(暗)条纹的中心. (6)光源灯丝最好为线状灯丝,并与单缝平行靠近.【典例1】(2019·全国卷Ⅱ·34(2))某同学利用图所示装置测量某种单色光的波长.实验时,接通电源使光源正常发光;调整光路,使得从目镜中可以观察到干涉条纹.回答下列问题:(1)若想增加从目镜中观察到的条纹个数,该同学可________; A .将单缝向双缝靠近 B .将屏向靠近双缝的方向移动 C .将屏向远离双缝的方向移动 D .使用间距更小的双缝(2)若双缝的间距为d ,屏与双缝间的距离为l ,测得第1条暗条纹到第n 条暗条纹之间的距离为Δx ,则单色光的波长λ=________;(3)某次测量时,选用的双缝的间距为0.300mm ,测得屏与双缝间的距离为1.20m ,第1条暗条纹到第4条暗条纹之间的距离为7.56mm.则所测单色光的波长为______nm(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答案 (1)B (2)d ·Δxn -1l(3)630解析 (1)若想增加从目镜中观察到的条纹个数,需要减小条纹间距,由公式Δx =l dλ可知,需要减小双缝到屏的距离l 或增大双缝间的距离d ,故B 项正确,A 、C 、D 项错误. (2)由题意可知,Δx n -1=l d λ⇒λ=d ·Δxn -1l. (3)将已知条件代入公式解得λ=630nm.【典例1】 用某种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时,已知双缝间的距离d 的大小恰好是图11丁中游标卡尺的读数;双缝到毛玻璃屏间的距离的大小是图丙中的毫米刻度尺的读数;实验时先移动测量头(如图甲所示)上的手轮,把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靠近最左边的一条亮条纹中心(如图乙所示),并记下手轮上的读数x 1(如图戊所示),然后转动手轮,把分划板中心刻线向右移动,直到对准第7条亮条纹中心并记下手轮上的读数x 2(如图己所示),由以上测量数据求该单色光的波长.(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答案 8.0×10-7m解析 根据条纹间距公式Δx =l d λ可知,波长λ=d lΔx ,由题图丁可直接读出d =0.25mm =0.00025m ,双缝到屏的距离由题图丙读出l =74.90cm =0.7490m .由题图乙、戊、己可知,两条相邻亮条纹间的距离Δx =14.700-0.3006mm =2.400mm =0.002400m.将以上数据代入得λ=d Δx l =0.00025×0.0024000.7490m≈8.0×10-7m.【典例2】 (多选)在双缝干涉实验中,用绿色激光照射在双缝上,在缝后的屏幕上显示出干涉图样.若要增大干涉图样中两相邻亮条纹的间距,可选用的方法是( ) A.改用红色激光 B.改用蓝色激光 C.减小双缝间距D.将屏幕向远离双缝的位置移动E.将光源向远离双缝的位置移动 【答案】 ACD【解析】根据干涉图样中两相邻亮条纹的间距Δx =ldλ可知,要使Δx 增大,可以增大波长或增大双缝到屏的距离或缩小双缝间的距离,所以选项A 、C 、D 正确,B 、E 错误.【针对训练2】在杨氏干涉实验中,若单色光的波长λ=5.89×10-7m ,双缝间的距离d =1mm ,双缝到屏的距离l =2m ,则第1个亮条纹到第11个亮条纹的中心间距为______________. 【答案】 1.178×10-2m【解析】由Δx =l dλ可知 Δx =1.178×10-3m ,则第1个亮条纹到第11个亮条纹的中心间距为x =10Δx =1.178×10-2m.【典例3】 在“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调节光源高度使光束沿遮光筒轴线照在屏中心时,应放上单缝和双缝B.测量某条干涉亮条纹位置时,应使测量头分划板中心刻线与该亮条纹的中心对齐C.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可用测量头测出n 条亮条纹间的距离a ,求出相邻两条亮条纹间距Δx =an -1D.将滤光片放在单缝与双缝之间不改变实验结果 【答案】 A【解析】 调节光源高度使光束沿遮光筒轴线照在屏中心时,不需放单缝和双缝,故A 错误;测量某条干涉亮条纹位置时,应使测量头分划板中心刻线与该亮条纹的中心对齐,故B 正确;n 条亮条纹之间有n -1个间距,相邻两条亮条纹的间距Δx =an -1,故C 正确;根据实验原理知D 正确.【针对训练3】 在“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实验中,选用红色滤光片和间距为0.20mm 的双缝,双缝与屏的距离为600mm.某同学正确操作后,在目镜中看到如图甲所示的干涉条纹.换成紫色滤光片正确操作后,使测量头分划板刻线与第k 级暗条纹中心对齐,在目镜中观测到的是图乙中的______(填字母),此时测量头的读数为25.70mm.沿同一方向继续移动测量头使分划板刻线与第k +5级暗条纹中心对齐,此时测量头标尺如图丙所示,其读数是_______mm ,紫光的波长等于________nm.【答案】 D 19.40 420 【解析】由干涉条纹间距Δx =lλd可知,换上紫色滤光片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间距变小,干涉条纹变密,分划板应该在正中央,所以为D.游标卡尺读数为19.40mm.平均条纹间距Δx =25.70-19.405mm=1.26mm ,根据λ=d lΔx ,解得λ=420nm.【典例4】 (2015·全国卷Ⅰ)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分别用红色和绿色的激光照射同一双缝,在双缝后的屏幕上,红光的相邻干涉条纹间距Δx 1与绿光的相邻干涉条纹间距Δx 2相比,Δx 1____Δx 2(填“>”“=”或“<”).若实验中红光的波长为630nm ,双缝与屏幕的距离为1.00m ,测得第1条到第6条亮条纹中心间的距离为10.5mm ,则双缝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mm. 【答案】 > 0.300【解析】双缝干涉条纹间距Δx =l dλ,红光波长长,所以红光的双缝干涉条纹间距较大,即Δx 1>Δx 2.相邻亮条纹间距Δx =10.5 mm 5=2.1 mm =2.1×10-3m ,根据Δx =l d λ可得d =lλΔx=0.300 mm.【针对训练4】 (多选)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双缝干涉现象并测量光的波长时,有下面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实验装置中的①②③元件分别为滤光片、单缝、双缝B.将滤光片由紫色的换成红色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宽C.将单缝向双缝移动一小段距离后,干涉条纹间距变宽D.测量过程中,把5个条纹间距数成6个,导致波长测量值偏小E.去掉滤光片后,干涉现象消失 【答案】 ABD【解析】 实验装置中的①②③元件分别为滤光片、单缝、双缝,故A 正确;将滤光片由紫色的换成红色的,波长变长,根据干涉条纹间距公式Δx =l dλ知条纹间距变宽,故B 正确;将单缝向双缝移动一小段距离后,条纹间距不变,故C 错误.把5个条纹间距数成6个,则Δx 偏小,根据Δx =l dλ,可知波长的测量值偏小,故D 正确;去掉滤光片,将出现彩色的干涉条纹,故E 错误.【典例5】在“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的实验中,装置如图所示.双缝间的距离d =3mm.若测定红光的波长,选用红色的滤光片,实验中测得双缝与屏之间的距离为0.70m ,通过测量头(与螺旋测微器原理相似,手轮转动一周,分划板前进或后退0.500mm)观察第1条亮条纹的位置如图7甲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mm ;观察第5条亮条纹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其读数为______mm.则可求出红光的波长λ=________m.【答案】 0 0.640 6.86×10-7【解析】由测量头的数据可知a 1=0,a 2=0.640mm , 所以Δx =a 2-a 15-1=0.6404mm =1.60×10-4m ,λ=d Δx l =3×10-3×1.60×10-40.70m≈6.86×10-7m.【针对训练5】某同学用单色光进行双缝干涉实验,在屏上观察到如图甲所示的条纹,仅改变一个实验条件后,观察到的条纹如图乙所示.他改变的实验条件可能是( )A.减小光源到单缝的距离B.减小双缝之间的距离C.减小双缝到光屏之间的距离D.换用频率更高的单色光源 【答案】 B【解析】改变条件后亮条纹之间的间距变大,由公式Δx =l dλ可知,要使Δx 增大,可增大双缝到光屏之间的距离l ,C 错;减小双缝之间的距离d ,B 对;换用波长更长,即频率更低的单色光源,D 错;改变光源到单缝的距离不会改变Δx ,A 错.【典例6】(多选)在“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实验中,若用单色光照射后观察毛玻璃屏上的条纹如图所示,则有( )A.若只适当增大单缝的宽度,则条纹间距将减小B.若只适当增大双缝的间距,则条纹间距将减小C.若只适当增大照射光的频率,则条纹间距将增大D.若只适当增大双缝到光屏的间距,则条纹间距将增大 【答案】 BD【针对训练6】(多选)利用图中装置研究双缝干涉现象时,下面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A.将屏移近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变窄B.将滤光片由蓝色的换成红色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宽C.将单缝向双缝移动一小段距离后,干涉条纹间距变宽D.换一个双缝之间距离较大的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变窄 【答案】 ABD【解析】由条纹间距公式Δx =l dλ可知,A 项中l 减小,Δx 变小;B 项中λ变大,Δx 变大;D 项中d 变大,Δx 变小.故A 、B 、D 正确.【典例7】(多选)某同学在做双缝干涉实验时,按装置图安装好实验装置,在光屏上却观察不到干涉图样,这可能是由于( )A.光束的中央轴线与遮光筒的轴线不一致,相差较大B.没有安装滤光片C.单缝与双缝不平行D.光源发出的光束太强 【答案】 AC【解析】安装实验器材时要注意:光束的中央轴线与遮光筒的轴线要重合,光源与光屏正面相对,滤光片、单缝和双缝要在同一高度,中心位置在遮光筒轴线上,单缝与双缝要相互平行,才能使实验成功.当然还要使光源发出的光束不致太暗.综上所述,可知选项A、C正确.【针对训练7】(多选)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巧妙地解决了相干光源问题,第一次在实验室观察到了光的干涉现象.图为实验装置简图,M为竖直线状光源,N和O均为有狭缝的遮光屏,P为像屏.现有四种刻有不同狭缝的遮光屏,实验时正确的选择是( )A.N应选用遮光屏1B.N应选用遮光屏3C.O应选用遮光屏2D.O应选用遮光屏4【答案】AC【典例8】(多选)关于“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实验,正确的说法是( )A.实验时应调节各器件共轴,并且单缝和双缝的缝应相互平行B.观察到的白光的干涉图样是:在视野中可以看到彩色的干涉条纹,中央为一条白亮的零级干涉条纹;彩色条纹的排列,以零级亮条纹为中心左右对称,在第一级亮条纹中紫色在最外侧C.看到白光的干涉条纹后,在单缝前面放上红色或绿色滤光片,即可看到红黑相间或绿黑相间的干涉条纹,且红条纹的相邻条纹间距比绿条纹的相邻条纹间距大D.测量时应使测量头的分划板的中心刻线对齐条纹的中心再读数【答案】ACD【针对训练8】某同学在做“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的实验时,第一次分划板中心刻线对齐第2条亮纹的中心时(如图5甲中的A),游标卡尺的示数如图乙所示,第二次分划板中心刻线对齐第6条亮纹的中心时(如图丙中的B),游标卡尺的示数如图丁所示.已知双缝间距d=0.5mm,双缝到屏的距离l=1m,则:(1)图乙中游标卡尺的示数为________cm.(2)图丁中游标卡尺的示数为________cm.(3)所测光波的波长为________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答案】 (1)1.250 (2)1.775 (3)6.6×10-7【解析】 (1)游标卡尺的固定刻度读数为1.2cm ,游标尺上第10个刻度游标读数为0.05×10mm=0.50mm =0.050cm ,所以最终读数为1.2cm +0.050cm =1.250cm.(2)游标卡尺的固定刻度读数为1.7 cm ,游标尺上第15个刻度游标读数为0.05×15 mm=0.75 mm =0.075cm ,所以最终读数为:1.7cm +0.075cm =1.775cm. (3)Δx =1.775cm -1.250cm6-2≈0.131cm根据Δx =l dλ得,λ=6.6×10-7m.【典例9】如图甲是利用双缝干涉测某单色光波长的实验装置,测得双缝屏到毛玻璃屏的距离l 为0.2m 、双缝的距离d 为0.4mm ,图乙是通过该仪器的观测装置看到的毛玻璃屏上的干涉图样,其中1、2、3、4、5…是亮条纹的编号,图丙、图丁是利用该仪器测光的波长时观察到的情景,图丙是测第1号亮条纹的位置,此时观测装置上千分尺的读数为________mm ,图丁是测第4号亮条纹的位置,此时观测装置上千分尺的读数为________mm.根据上面测出的数据可知,相邻两条亮条纹间的距离Δx =________mm ,计算波长的数学表达式λ=________,被测光的波长为________nm.【答案】 0.510 1.485 0.325Δx ·dl650【解析】 题图丙是测第1号亮条纹的位置,此时千分尺的读数为0.5 mm +0.01×1.0 mm=0.510mm ; 题图丁是测第4号亮条纹的位置,此时千分尺的读数为1mm +0.01×48.5mm=1.485mm ; 相邻两条亮条纹间的距离Δx =1.485-0.5103mm =0.325mm ;根据双缝干涉条纹的间距公式Δx =l dλ,得λ=Δx ·dl,代入数据得:λ=0.325×10-3×0.4×10-30.2m =6.5×10-7m =650nm.【针对训练9】在“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实验中(1)某同学先将光源靠近遮光筒的双缝端并等高放置,然后在筒的另外一侧观察,发现筒的上壁照得很亮,此时他应将遮光筒的观察端向________(填“上”或“下”)调节. (2)某次测量如图所示,则读数为________mm.(3)几位同学实验时,有的用距离为0.1mm 的双缝,有的用距离为0.2mm 的双缝;同时他们还分别用红、紫两种不同颜色的滤光片遮住光源进行了观察,图8选自他们的观察记录,其中正确反映实验结果的是________.(已知红光波长大于紫光的波长)【答案】(1)上 (2)5.007 (3)BD【解析】 (1)发现筒的上壁照得很亮说明光线向上,即观察端偏下,所以应将观察端向上调节; (2)螺旋测微器的固定刻度为5mm ,可动刻度为0.7×0.01mm=0.007mm ,所以最终读数为5mm +0.007mm =5.007mm ; (3)根据Δx =lλd可知,当红光分别通过距离为0.1mm 和0.2mm 的双缝时,距离越大的条纹间的距离越小,故B 正确;同理,当红光和紫光通过相同距离的双缝时即l 、d 相同情况下,波长越长的条纹间的距离越大,故D 正确.【典例10】在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的实验中,请按照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a)、(b)两图都是光的条纹形状示意图,其中干涉图样是________.(2)将下表中的光学元件放在图(c)所示的光具座上组装成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的实验装置,并用此装置测量红光的波长.元件代号 A B C D E元件名称光屏双缝白光光源单缝透红光的滤光片将白光光源C放在光具座最左端,依次放置其他光学元件,由左至右,各学光元件的排列顺序应为________.(填写元件代号)(3)已知该装置中双缝间距d=0.50mm,双缝到光屏的距离l=0.50m,在光屏上得到的干涉图样如图(d)所示,分划板在图中A位置时游标卡尺如图(e)所示,则其示数x A=______mm;在B位置时游标卡尺如图(f)所示,则相邻两条纹间距Δx=________mm.(4)由以上所测数据,可以得出形成此干涉图样的单色光的波长为________m.(5)若改用频率较高的单色光照射,得到的干涉条纹间距将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答案】(1)(a) (2)EDBA(3)111.15 0.60 (4)6.0×10-7(5)变小。

2021届高考物理: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含答案

2021届高考物理: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含答案
(1)实验中还应测量的物理量及其符号是___________。
(2)作用前A、B质量与速度乘积之和为________;作用后A、B质量与速度乘积之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用前、后A、B质量与速度乘积之和并不完全相等、产生误差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3)若利用斜槽小球碰撞应注意:①斜槽末端的切线必须水平;②入射小球每次都必须从斜槽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③选质量较大的小球作为入射小球;④实验过程中实验桌、斜槽、记录的白纸的位置要始终保持不变。
3.探究结论
寻找的不变量必须在各种碰撞情况下都不改变。
[题组训练]
1.在实验室里为了验证动量守恒定律、一般采用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装置:
(1)A、B离开弹簧后、应该做__________运动、已知滑块A、B的质量分别为200 g、300 g、根据照片记录的信息、从图中可以看出闪光照片有明显与事实不相符合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不计此失误、分开后、A的动量大小为__________kg·m/s、B的动量的大小为__________kg·m/s。本实验中得出“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两滑块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这一结论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BCDE(2)0.420 0.417
数据处理及分析
1.数据处理
本实验运用转换法、即将测量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转换成测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由于本实验仅限于研究系统在碰撞前后动量的关系、所以各物理量的单位不必统一使用国际单位制的单位。

2020-2021年高考物理实验方法:伏安法(含答案)

2020-2021年高考物理实验方法:伏安法(含答案)

200 222
,以
2、6
组数据为例, r02
U2 I6
U6 I2
,代入真实值得 I
I6
I2
222 (120 40) 200
88.8 ,
所以内阻的真实值为 r02真
U2 U6
222(I 200
6
I
,代入数据后,得
2)
r真
1.07 ,而测量值是1.66 ,
可见内阻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大。 总之,由于 R1 的实际阻值比计算值偏小,所以电流表扩大的倍数,实际值比标称值大,所以电
得)大,所以 D 正确。
那么,是不是电流读数 I 小于实际值,电流差 I 也小于实际值呢?还是要算一算的。
如本题, R1 的计算值是 R1 1.0. ,电流表扩大量程后是 I m 200mA ,如果 R1 的真实值是
R1真
0.9. ,电流表扩大量程后则是 I m真
222mA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比为 k
1在实验过程中调节滑片p电压表和电流表均有示数但总是调不到零其原因是的导线没有连接好图中用数字标记的小圆点表示接线点空格中请填写图中的数字如72正确连好电路闭合开关调节滑片p当电压表的示数达到额定电压时电流表的指针如图2所示则电流为此时小灯泡的功率为3做完实验后小明发现在实验报告上漏写了电压为100v时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但在草稿纸上记录了下列数据你认为最有可能的是a008ab012ac020a答案112030075点的导线没有接好则滑动变阻器的解法由分压器变成限流器电流表就不能调到零
U8 I4
,代入数据得 r04
6.000 ;
求平均值 r0
r01 r02
r03 4
r04
5.6562则r
r0

2021届高考物理必考实验十三:伏安法测量电阻【含答案】

2021届高考物理必考实验十三:伏安法测量电阻【含答案】

2021届高考物理必考实验十三:伏安法测量电阻1.常用电表的读数对于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问题,首先要弄清电表量程,然后根据表盘总的刻度数确定精确度,按照指针的实际位置进行读数即可。

(1)0~3 V的电压表和0~3 A的电流表读数方法相同,此量程下的精确度是0.1 V和0.1 A,看清楚指针的实际位置,读到小数点后面两位。

(2)对于0~15 V量程的电压表,精确度是0.5 V,在读数时只要求读到小数点后面一位,即读到0.1 V。

(3)对于0.6 A量程的电流表,精确度是0.02 A,在读数时只要求读到小数点后面两位,这时要求“半格估读”,即读到最小刻度的一半0.01 A。

【最新高考真题解析】1.(2020年全国I卷)某同学用伏安法测量一阻值为几十欧姆的电阻R x,所用电压表的内阻为1 kΩ,电流表内阻为0.5Ω。

该同学采用两种测量方案,一种是将电压表跨接在图(a)所示电路的O、P两点之间,另一种是跨接在O、Q两点之间。

测量得到如图(b)所示的两条U–I图线,其中U与I分别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

回答下列问题:(1)图(b)中标记为II的图线是采用电压表跨接在________(填“O、P”或“O、Q”)两点的方案测量得到的。

(2)根据所用实验器材和图(b)可判断,由图线________(填“I”或“II”)得到的结果更接近待测电阻的真实值,结果为________Ω(保留1位小数)。

(3)考虑到实验中电表内阻的影响,需对(2)中得到的结果进行修正,修正后待测电阻的阻值为________Ω(保留1位小数)。

【答案】 (1). O 、P (2). I (3). 50.5 (4). 50.0【解析】【详解】(1)[1]若将电压表接在O 、P 之间,V U U I R Rx=+ 则 x V x VR R U I R R =⋅+ 根据一次函数关系可知对应斜率为x V x VR R R R +。

若将电压表接在O 、Q 之间,电流表分压为 A A U IR =根据欧姆定律变形可知A U IR R I-=解得 A ()U I R R =+根据一次函数可知对应斜率为A ()R R +,对比图像的斜率可知I II k k >所以II 图线是采用电压表跨接在O 、P 之间。

2021届高考物理:实验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同时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含答案

2021届高考物理:实验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同时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含答案
A.电压表(量程0~1 V,内阻约10 kΩ)
B.电压表(量程0~10 V,内阻约100 kΩ)
C.电流表(量程0~1 mA,内阻约30 Ω)
D.电流表(量程0~0.6 A,内阻约0.05 Ω)
E.电源(电动势1.5 V,额定电流0.5 A,内阻不计)
F.电源(电动势12 V,额定电流2 A,内阻不计)
(4)请写出待测金属丝的电阻率ρ的表达式ρ=________(用测得的物理量符号和已知常数表示)。
4.实验时特别注意:为了方便,测量直径时应在金属丝连入电路之前测量。
[题组训练]
1.在测定某金属的电阻率实验中:
图1图2图3
(1)某学生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利用螺旋测微器测金属丝直径d,如图1所示,则d=________mm。
②测量金属丝电阻Rx的电路图如图2所示,闭合开关S,先后将电压表右侧接线端P接a、b点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如表1所示。
(1)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待测金属丝的长度,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其直径,结果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可得其长度L=________cm,直径D=________mm。
图1图2
(2)该同学要用图象法求出待测金属丝的阻值,要求电压从0开始变化。请将图3所示实物电路图中所缺导线补全。
图3图4
(3)图4是根据实验中测得的6组电流I、电压U的值描绘的点,由图可求出电阻值R=________Ω(保留3位有效数字)。
I(A)
接线端P接a
1.84
0.15
接线端P接b
2.40
0.15
表2
U(V)
I(A)
接线端P接a
2.56
0.22
接线端P接b
3.00
0.20
(2)另一同学找来一恒压电源,按图3的电路先后将接线端P分别接a处和b处,测得相关数据如表2所示,该同学利用该数据可算出Rx的真实值为________Ω。

高考物理实验题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高考物理实验题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专题11 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1.三种实验设计方法方法一采用一只电压表V ,一只电流表A ,一只滑动变阻器R 0和开关S 、导线若干,如图1所示。

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E =U +Ir ,改变滑动变阻器R 0的阻值,可以测得多组I 、U 值,然后作出U -I 图像,利用截距、斜率解得E 、r 。

方法二也可采用一只电流表A ,一只电阻箱和开关S 、导线若干,如图2所示,原理公式:E =I (R +r )。

方法三也可采用一只电压表V ,一只电阻箱R 和开关S 、导线若干,如图3所示,原理公式:r RU U E ⋅+=。

2.伏安法实验步骤(1)电流表用0~0.6A 量程,电压表用0~3V 量程,按图连接好电路。

(2)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使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最大的一端。

(3)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流表有明显示数,记录一组数据(I 、U ),用同样方法测量几组I 、U 值,记录在自己设计的表格中。

(4)断开开关,整理好器材。

3.数据处理方法(1)E 和r 的求解:由U =E -Ir 得⎩⎨⎧-=-=r I E U r I E U 2211 解得⎪⎪⎩⎪⎪⎨⎧--=--=2112211221I I U U r I I U I U I E (2)用作图法处理数据,如图所示。

①图线在纵轴上的截距为E ;①图线在横轴的截距为r E I =短; ①图线的斜率的绝对值为IU r ∆∆=。

典例1:(2022·湖北·高考真题)某探究小组学习了多用电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后,为测量一种新型材料制成的圆柱形电阻的电阻率,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1)该小组用螺旋测微器测量该圆柱形电阻的直径D ,示数如图甲所示,其读数为_____mm 。

再用游标卡尺测得其长度L。

(2)该小组用如图乙所示的电路测量该圆柱形电阻Rx的阻值。

图中电流表量程为0.6A、内阻为1.0Ω,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20.0Ω,电阻箱R的最大阻值为999.9 Ω。

2021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新课标ⅲ)(原卷版)

2021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新课标ⅲ)(原卷版)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甲卷)理综物理部分一、单选题14.如图,将光滑长平板的下端置于铁架台水平底座上的挡板P处,上部架在横杆上。

横杆的位置可在竖直杆上调节,使得平板与底座之间的夹角 可变。

将小物块由平板与竖直杆交点Q处静止释放,物块沿平板从Q点滑至P点所用的时间t与夹角 的大小有关。

若由30 逐渐增大至60 ,物块的下滑时间t将()A.逐渐增大B.逐渐减小C.先增大后减小D.先减小后增大15.“旋转纽扣”是一种传统游戏。

如图,先将纽扣绕几圈,使穿过纽扣的两股细绳拧在一起,然后用力反复拉绳的两端,纽扣正转和反转会交替出现。

拉动多次后,纽扣绕其中心的转速可达50r/s,此时纽扣上距离中心1cm 处的点向心加速度大小约为()A.210m/sB.2100m/sC.21000m/sD.210000m/s16.两足够长直导线均折成直角,按图示方式放置在同一平面内,EO与O Q 在一条直线上,PO 与OF在一条直线上,两导线相互绝缘,通有相等的电流I,电流方向如图所示。

若一根无限长直导线通过电流I时,所产生的磁场在距离导线d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则图中与导线距离均为d的M N、两点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分别为()A.B、0B.0、2BC.2B、2BD.B、B17.如图,一个原子核X经图中所示的一系列a、衰变后,生成稳定的原子核Y,在此过程中放射出电子的总个数为()A.6B.8C.10D.1418.2021年2月,执行我国火星探测任务的“天问一号”探测器在成功实施三次近火制动后,进入运行周期约为51.810s的椭圆形停泊轨道,轨道与火星表面的最近距离约为52.810m。

已知火星半径约为63.410m,火星表面处自由落体的加速度大小约为23.7m/s,则“天问一号”的停泊轨道与火星表面的最远距离约为()A.5610mB.6610mC.7610mD.8610m二、多选题19.某电场的等势面如图所示,图中a b c d e 、、、、为电场中的5个点,则()A.一正电荷从b 点运动到e 点,电场力做正功B.一电子从a 点运动到d 点,电场力做功为4eVC.b 点电场强度垂直于该点所在等势面,方向向右D.a b c d 、、、四个点中,b 点的电场强度大小最大20.一质量为m 的物体自倾角为 的固定斜面底端沿斜面向上滑动。

2021届高考物理:实验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含答案

2021届高考物理:实验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含答案
(2)坐标系选择合适的标度,根据表中数据描点作出的UI图线如图所示。
图线与纵轴交点为“1.61 V”,故E=1.61 V,由图线的斜率 =1.24知,电池内阻为1.24Ω。注意此处不要用图象与纵轴交点值除以与横轴交点值。
(3)长时间保持电路闭合,电池会发热,电池内阻会发生变化,干电池长时间放电,也会引起电动势变化,导致实验误差增大。
[答案]B A电压表量程过大,读数误差较大 C D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太大而且额定电流过小,调节不方便
2.要精确测量一个直流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有下列实验器材可供选择:
A.待测电源(电动势约为4.5 V,内阻约为2Ω)
B.电流表A(量程为0.6 A,内阻为1Ω)
C.电压表V1(量程为15 V,内阻为3 kΩ)
2.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公式变形结合图象可得 = · + ,利用斜率、截距分析计算。
[题组训练]
1.如图所示为某兴趣小组测量电池组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原理图,已知电池组的电动势约为3 V,内阻约为2Ω。现提供的器材如下:
A.电池组
B.电压表V1(量程0~10 V,内阻约为10 000Ω)
C.电压表V2(量程0~3 V,内阻约为3 000Ω)
[答案](1)0.44 (2)UI图线见解析 1.61(1.59~1.63均可) 1.24(1.22~1.26均可) (3)干电池长时间使用后,电动势和内阻会发生变化,导致实验误差增大
实验拓展与创新
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是高中物理电学中的重要实验,实验原理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但实验方案灵活多变,数据处理方法不断翻新,特别是利用图象法求解电源电动势和内阻,更是花样百出,如常见以下两种创新点:
D.电压表V2(量程为3 V,内阻为2 kΩ)

高考物理实验方法 安阻法(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试题

高考物理实验方法 安阻法(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试题

2020-2021年高考物理实验方法:安阻法所谓“安阻法〞,就是用安培表和电阻箱〔或电阻〕两个测量工具测量某一物理量,主要是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

安阻法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1.实验原理与方法:在闭合电路中,根据全电路欧姆定律,有E U Ir =+①,其中E 表示电源的电动势,U 表示电源的路端电压,I 表示闭合电路中的电流,r 表示电源的内阻。

根据课程标准教科书,实验: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可用三种方法:伏安法,安阻法,伏阻法,本讲谈安阻法。

安阻法 ①式可变为E IR Ir =+,或ER r I=+,改变电路的外电阻R ,测出一系列的I 和R 值,作出R-1/I 图象。

图象在R 轴上的截距即为电源的内阻,直线的斜率即电源的电动势E 。

此方法叫安阻法,用安培表和电阻箱。

根底实验是伏安法。

安阻法和伏阻法是在伏安法实验的根底上的变化与提高。

2.误差分析 安阻法图7借用一高考题的图象,如图7,图象的截距b=0.9, 斜率k=0.35。

不考虑电流表的内阻,根据)(r R I E +=, 得E r R E I +⋅=11, 所以,截距Erb =,斜率E k 1=,所以电动势为V kE 857.21==,内阻Ω=⋅=57.2b E r ,这就是测量值。

考虑电流表的内阻,根据)(r R R I E A ++=,得ER r R E I A ++⋅=11,所以,截距E R r b A +=,斜率E k 1= ,所以电动势为V kE 857.21==,内阻Ω=-⋅=37.2A R b E r (电流表内阻为R A 0=0.2Ω),这就是真实值。

可见,用安阻法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对电动势,测量值等于真实值,对内阻,测量值等于真实值与电流表内阻之和,即测量值大于真实值。

例1.一同学测量某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1〕题10-1图所示是该同学正准备接入最后一根导线〔图中虚线所示〕时的实验电路.请指出图中在器材操作上存在的两个不妥之处.〔2〕实验测得的电阻箱阻值R 和电流表示数I ,以与计算的1I数据见下表: 根据表中数据,在答题卡的方格纸上作出1R I-关系图象.由图象可计算出该干电池的电动势为V ;内阻为Ω.〔3〕为了得到更准确的测量结果,在测出上述数据后,该同学将一只量程为100 mV 的电压表并联在电流表的两端.调节电阻箱,当电流表的示数为0.33 A 时,电压表的指针位置如题10-2 图所示,如此该干电池的电动势应为V ;内阻应为Ω.【解析】〔2〕推导: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r R I E +=,变形为r IE R -⋅=1,所以电动势为I R 1-图象的斜率,内阻r 为IR 1-图象在R 轴上的的截距,根据图象可求出斜率和截距,从而求出E 和r ,见答案。

2021届高考物理必考实验六: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含答案】

2021届高考物理必考实验六: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含答案】

2021届高考物理必考实验六: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1.实验原理(1)在只有重力做功的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重力势能和动能互相转化,但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若物体某时刻瞬时速度为v,下落高度为h,则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mgh,动能的增加量为mv2,看它们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相等,若相等则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

(2)计算点n速度的方法:测出点n与相邻前后点间的距离x n和x n+1,如图所示,由公式v n=或v n=算出。

2.实验器材铁架台(含铁夹),打点计时器,学生电源,纸带,复写纸,导线,毫米刻度尺,重物(带纸带夹)。

3.实验步骤(1)安装置:将检查、调整好的打点计时器竖直固定在铁架台上,接好电路。

(2)打纸带:将纸带的一端用夹子固定在重物上,另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用手提着纸带使重物静止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地方,先接通电源,后松开纸带,让重物带着纸带自由下落,更换纸带重复做3~5次实验。

(3)选纸带:分两种情况说明①用m=mgh n验证时,应选点迹清晰,且1、2两点间距离小于或接近2 mm的纸带。

若1、2两点间的距离大于2 mm,这是由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造成的,这样,第1个点就不是运动的起始点了,这样的纸带不能选。

②用m-m=mgΔh验证时,由于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处理纸带时,选择适当的点为基准点,这样纸带上打出的第1、2两点间的距离是否为2 mm就无关紧要了,只要后面的点迹清晰就可选用。

4.数据分析方法一:利用起始点和第n点计算。

代入gh n和,如果在实验误差允许的情况下,gh n=,则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

方法二:任取两点计算。

(1)任取两点A、B,测出h AB,算出gh AB;(2)算出-的值;(3)在实验误差允许的情况下,若gh AB=-,则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

方法三:图象法。

从纸带上选取多个点,测量从第一点到其余各点的下落高度h,并计算各点速度的二次方v2,然后以v2为纵轴,以h为横轴,根据实验数据绘出v2-h图线,若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图象是一条过原点且斜率为g的直线,则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

2021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全国卷ⅰ)(含解析版)

2021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全国卷ⅰ)(含解析版)

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全国卷Ⅰ)一、选择题(本题共8 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 分,有选错的得0 分)1.(6 分)如图所示,一物体自倾角为θ 的固定斜面顶端沿水平方向抛出后落在斜面上。

物体与斜面接触时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φ 满足()A.tanφ=sinθB.tanφ=cosθC.tanφ=tanθD.tanφ=2tanθ2.(6 分)如图,一辆有动力驱动的小车上有一水平放置的弹簧,其左端固定在小车上,右端与一小球相连,设在某一段时间内小球与小车相对静止且弹簧处于压缩状态,若忽略小球与小车间的摩擦力,则在此段时间内小车可能是()A.向右做加速运动B.向右做减速运动C.向左做加速运动D.向左做匀速运动3.(6 分)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传播,周期为T,t=0 时的波形如图所示,此时处于x=3m 处的质点正在向上运动,若a、b 两质点平衡位置的坐标分别为x a=2.5m 和x b=5.5m,则()A.当a 质点处在波峰时,b 质点恰在波谷B.当时,a 质点正在向y 轴负方向运动C.当时,b 质点正在向y 轴负方向运动D.在某一时刻,a、b 两质点的位移和速度可能相同第 1 页(共21 页)4.(6 分)已知太阳到地球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的比值约为390,月球绕地球旋转的周期约为27 天,利用上述数据以及日常的天文知识,可估算出太阳对月球与地球对月球的万有引力的比值约为()A.0.2 B.2 C.20 D.2005.(6 分)三个原子核X、Y、Z,X 核放出一个正电子后变为Y 核,Y 核与质子发生核反应后生成Z 核并放出一个氦核(He).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X 核比Z 核多一个质子B.X 核比Z 核少一个中子C.X 核的质量数比Z 核质量数大3D.X 核与Z 核的总电荷是Y 核电荷的2 倍6.(6 分)已知地球半径约为6.4×106 m,空气的摩尔质量约为2.9×10﹣2 kg/mol ,一个标准大气压约为1.0×105 Pa.利用以上数据可估算出地球表面大气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为()A.4×1016 m3 B.4×1018 m3 C.4×1020 m3 D.4×1022 m3 7.(6 分)矩形导线框abcd 固定在匀强磁场中,磁感线的方向与导线框所在平面垂直,规定磁场的正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B 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

2020-2021年高考物理实验方法:逐差法(含答案)

2020-2021年高考物理实验方法:逐差法(含答案)

2020-2021年高考物理实验方法:逐差法在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测加速度的实验中,我们用逐差法计算加速度。

1.计算加速度的基本公式:2Tx a ∆=公式推导:根据运动学公式,有①,221at vt x +=221aT T v x n n +=②,但,所以③,21121aT T v x n n +=++aT v v n n +=+12121aT T v x n n -=+②-③得,所以,即21aT x x n n =-+21T x x a n n -=+2T x a ∆=2.逐差法计算加速度的公式:2143T x x a -=如果测得6个数据:、、、、、,1x 2x 3x 4x 5x 6x 则.23216549)()(Tx x x x x x a ++-++=公式推导:因为,,,212aT x x =-223aT x x =-234aT x x =-3式相加得,得2143aT x x =-2143T x x a -=同理,2253T x x a -=2363T x x a -=以上3式相加得:,=a 323216543)()(T x x x x x x ++-++所以。

23216549)()(Tx x x x x x a ++-++=为什么要用逐差法测加速度?早期的物理教科书,只有公式,因为题目所给23216549)()(T x x x x x x a ++-++=的数据用哪一组计算都相等。

后来为了联系实际,题目中给的数据用,,,,几个公式2121T x x a -=2232T x x a -=2343T x x a -=2454T x x a -=2565Tx x a -=算的加速度都不相等或不都相等(因为读数是这样的),到底哪一个答案对呢?有人想出一个办法,就是求平均值,即,细心的人会554321a a a a a a ++++=发现,这个“平均值”并不能表示平均值,因为实际上这个“平均值”是=a ,还是只用了6个数据中的2个数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高考物理实验题(5分)(2019年全国1卷22)某小组利用打点计时器对物块沿倾斜的长木板加速下滑时的运动进行研究。

物块拖动纸带下滑,打出的纸带一部分如图所示。

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纸带上标出的每两个相邻点之间还有4个打出的点未画出。

在ABCDE 五个点中,打点计时器最先打出的是点,在打出C点时物块的速度大小为m/s (保留3位有效数字);物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m/s2(保留2位有效数字)。

(A 0.233 0.75)23.(2019年全国1卷23)(10分)某同学要将一量程为250μA的微安表改装为量程为20 mA的电流表。

该同学测得微安表内阻为1 200 Ω,经计算后将一阻值为R的电阻与微安表连接,进行改装。

然后利用一标准毫安表,根据图(a)所示电路对改装后的电表进行检测(虚线框内是改装后的电表)。

(1)根据图(a)和题给条件,将(b)中的实物连接。

(2)当标准毫安表的示数为16.0 mA时,微安表的指针位置如图(c)所示,由此可以推测出改装的电表量程不是预期值,而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A.18 mA A.21 mAC.25mA D.28 mA(3)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可能是。

A.微安表内阻测量错误,实际内阻大于1 200 ΩB.微安表内阻测量错误,实际内阻小于1 200 ΩC.R值计算错误,接入的电阻偏小D.R值计算错误,接入的电阻偏大(4)要达到预期目的,无论测得的内阻值是都正确,都不必重新测量,只需要将阻值为R的电阻换为一个阻值为kR的电阻即可,其中k= 。

(1)连线如图所示(2)C (3)AC (4)99 7922.(2019年全国2卷22)(5分)如图(a),某同学设计了测量铁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

所用器材有:铁架台、长木板、铁块、米尺、电磁打点计时器、频率50Hz的交流电源,纸带等。

回答下列问题:(1)铁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μ= (用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θ、重力加速度g和铁块下滑的加速度a表示)(sincosg agθθ-)(2019年全国2卷22)(2)某次实验时,调整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θ=30°。

接通电源。

开启打点计时器,释放铁块,铁块从静止开始沿木板滑下。

多次重复后选择点迹清晰的一条纸带,如图(b)所示。

图中的点为计数点(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

重力加速度为9.8 m/s2。

可以计算出铁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结果保留2位小数)。

( 0.3)23.((2019年全国2卷23)10分)某小组利用图(a)所示的电路,研究硅二极管在恒定电流条件下的正向电压U与温度t的关系,图中V1和V2为理想电压表;R为滑动变阻器,R0为定值电阻(阻值100 Ω);S为开关,E为电源。

实验中二极管置于控温炉内,控温炉内的温度t由温度计(图中未画出)测出。

图(b)是该小组在恒定电流为50.0μA时得到的某硅二极管U-I关系曲线。

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为保证流过二极管的电流为50.0μA,应调节滑动变阻器R,使电压表V1的示数为U1= mV;根据图(b)可知,当控温炉内的温度t升高时,硅二极管正向电阻(填“变大”或“变小”),电压表V1示数(填“增大”或“减小”),此时应将R的滑片向(填“A”或“B”)端移动,以使V1示数仍为U1。

((1)5.00 变小增大B)(2)由图(b)可以看出U与t成线性关系,硅二极管可以作为测温传感器,该硅二极管的测温灵敏度为Δ||ΔUt= ×10-3V/℃(保留2位有效数字)。

(2)2.822. (2019年全国3卷22)(5分)甲乙两位同学设计了利用数码相机的连拍功能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

实验中,甲同学负责释放金属小球,乙同学负责在小球自由下落的时候拍照。

已知相机每间隔0.1s拍1幅照片。

(1)若要从拍得的照片中获取必要的信息,在此实验中还必须使用的器材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A.米尺B.秒表C.光电门D.天平(2)简述你选择的器材在本实验中的使用方法。

答:(将米尺竖直放置,使小球下落时尽量靠近米尺。

)(3)实验中两同学由连续3幅照片上小球的位置a、b和c得到ab=24.5cm、ac=58.7cm,则该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___m/s2。

(保留2位有效数字)(9.7)23. (2019年全国3卷23)(10分)某同学欲将内阻为98.5Ω、量程为100uA的电流表改装成欧姆表并进行刻度和校准,要求改装后欧姆表的15kΩ刻度正好对应电流表表盘的50uA 刻度。

可选用的器材还有:定值电阻R0(阻值14kΩ),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1500Ω),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500Ω),电阻箱(0~99999.9Ω),干电池(E=1.5 V,r=1.5 Ω),红、黑表笔和导线若干。

(1)欧姆表设计将图(a)中的实物连线组成欧姆表。

欧姆表改装好后,滑动变阻器R接入电路的电阻应为Ω:滑动变阻器选(填“R1”或“R2”)。

(、900 R1)(2)刻度欧姆表表盘通过计算,对整个表盘进行电阻刻度,如图(b)所示。

表盘上a、b处的电流刻度分别为25和75,则a、b处的电阻刻度分别为、。

(45、5)(3)校准红、黑表笔短接,调节滑动变阻器,使欧姆表指针指向______kΩ处;将红、黑表笔与电阻箱连接,记录多组电阻箱接入电路的电阻值及欧姆表上对应的测量值,完成校准数据测量。

若校准某刻度时,电阻箱旋钮位置如图(c)所示,则电阻箱接入的阻值为______Ω。

(0 35000.0)10.(2019年高考江苏卷10)(8分)某兴趣小组用如题10-1图所示的装置验证动能定理.(1)有两种工作频率均为50 Hz的打点计时器供实验选用:A.电磁打点计时器B.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为使纸带在运动时受到的阻力较小,应选择(选填“A”或“B”).(2)保持长木板水平,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后端,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实验中,为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在砝码盘中慢慢加入沙子,直到小车开始运动.同学甲认为此时摩擦力的影响已得到消除.同学乙认为还应从盘中取出适量沙子,直至轻推小车观察到小车做匀速运动.看法正确的同学是 (选填“甲”或“乙”).(3)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后,在砝码盘中加入砝码.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松开小车,小车运动.纸带被打出一系列点,其中的一段如题10-2图所示.图中纸带按实际尺寸画出,纸带上A 点的速度v A = m/s .(题10-2图)(4)测出小车的质量为M ,再测出纸带上起点到A 点的距离为L .小车动能的变化量可用ΔE k =212A Mv 算出.砝码盘中砝码的质量为m ,重力加速度为g ;实验中,小车的质量应 (选填“远大于”“远小于”或“接近”)砝码、砝码盘和沙子的总质量,小车所受合力做的功可用W=mgL 算出.多次测量,若W 与ΔE k 均基本相等则验证了动能定理.11.(2019年高考江苏卷11)(10分)某同学测量一段长度已知的电阻丝的电阻率.实验操作如下:(1)螺旋测微器如题11-1图所示.在测量电阻丝直径时,先将电阻丝轻轻地夹在测砧与测微螺杆之间,再旋动 (选填“A ”“B ”或“C ”),直到听见“喀喀”的声音,以保证压力适当,同时防止螺旋测微器的损坏.(2)选择电阻丝的 (选填“同一”或“不同”)位置进行多次测量,取其平均值作为电阻丝的直径.(3)题11-2甲图中R x ,为待测电阻丝.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滑动变阻器接入题11-2乙图实物电路中的正确位置. (4)为测量R ,利用题11-2甲图所示的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测得5组电压U 1和电流I 1的值,作出的U 1–I 1关系图象如题11-3图所示.接着,将电压表改接在a 、b 两端,测得5组电压U 2和电流I 2的值,数据见下表:U 2/V0.50 1.02 1.54 2.05 2.55 I 2/mA 20.0 40.0 60.080.0 100.0 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方格纸上作出U 2–I 2图象.(5)由此,可求得电阻丝的R x= Ω.根据电阻定律可得到电阻丝的电阻率.10.(l)B (2)乙(3)0.31(0.30~0.33都算对)(4)远大于11.(1)C(2)不同(3)(见图1)(4)(见图2)(5)23.5(23.0~24.0都算对)22.(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6分) 某物理课外兴趣小组的三名同学想“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他们找到了如下物品:一根粗细均匀的长橡皮筋、木板、剪刀白纸、铅笔、刻度尺、三角板、三个重量相同的钩码图钉和细绳若干。

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步骤1:橡皮筋一端固定,另一端系上细绳套,分别挂上一个两个、三个钩码,用刻度尺测量挂上相应的钩码时橡皮筋的长度,看伸长量是否与所挂钩码数成正比,若成正比则进行下一步;步骤2:将橡皮筋剪成长度均为的三段,将三段橡皮筋的一端系在一起设为结点O,另一端均系上细绳套,任取两细绳套对拉检查对应橡皮筋长度是否相等,若相等则进行下一步;步骤3:在木板上固定白纸,在白纸合适位置用图钉套住一细绳套,现用手将另两细绳套成一定角度往下拉适当的距离记录结点O的位置和测量三段橡皮筋的长度l1、l2、l3,如图所示。

(1)则有关上述操作说法正确的有。

A.步骤1的目的是判断橡皮筋是否符合胡克定律B.步骤2的目的是判断三段橡皮筋劲度系数是否相同C.步骤3还需要记录橡皮筋2、3的方向D.步骤3还需要测力计测量三段橡皮筋的拉力大小(2)该小组的三名同学分别做此实验,则他们在改变细绳的夹角再做实验时_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保证结点O位置不变。

现测得l=10.0 m,则甲、乙、丙记录的数据明显存在错误的是________(填“甲”或“乙”或“丙”)。

甲:l1=l2=l3=15.0 cm乙:l1=15.0 cm,l2=120.0 cm,l3=12.0 cm丙:l1=16.0 cm,l2=13.0 cm,l3=14.0 cm【答案】(1)ABC (2)不需要(3)乙(每空2分)【解析】(1)步骤1中,若橡皮筋的伸长量与所挂钩码数成正比说明符合胡克定律,则步骤1的目的是判断橡皮筋是否符合胡克定律,选项A正确;任取两细绳套对拉,因橡皮筋受的拉力相等,若对应橡皮筋长度相等,则形变量相同,则劲度系数相同,则步骤2的目的是判断三段橡皮筋劲度系数是否相同,选项B正确;步骤3还需要记录橡皮筋2、3的方向,选项C正确;因橡皮筋的拉力与形变量成正比,则步骤3不需要测力计测量三段橡皮筋的拉力大小,选项D错误。

(2)该小组的三名同学分别做此实验,则他们在改变细绳的夹角再做实验时,因两次实验间无任何关系,则不需要保证结点O位置不变。

用橡皮筋的长度减去原长即为伸长量,此伸长量与力成正比,可代替力来操作,则甲同学中三个力分别对应:5、5、5,三力能平衡;乙同学中三个力对应:5、110、2,此三力不可能平衡;丙同学中三个力对应:6、3、4,此三力可能平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