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ARDS-我采用的主要呼吸治疗技术
常见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

常见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引言呼吸衰竭是指肺功能严重受限或呼吸肌力减退导致的呼吸功能障碍。
机械通气作为一种重要的呼吸支持措施,在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广泛。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呼吸衰竭类型,并着重讨论机械通气在这些类型中的应用。
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严重的肺部疾病,其特点是肺组织广泛性弥漫性损伤,导致呼吸功能严重受限。
机械通气是ARDS患者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
1.1 ARDS的定义ARDS的定义根据以下标准来判断:•急性起病•双肺呈弥漫性浸润阴影•氧合指数(PaO2/FiO2)小于200mmHg,即呼吸功能显著受限1.2 ARDS的机械通气策略针对ARDS患者的机械通气策略如下:•高水平的氧合:给予高浓度氧气(FiO2)以维持正常氧合•低潮气量通气:以减少肺泡过度膨胀和气压伤害•正压通气策略:采用较高水平的呼气末正压(PEEP)以改善肺泡塌陷和氧合•呼吸频率调整: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呼吸频率以维持合适的通气量和CO2排出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呼吸系统疾病,机械通气在COPD急性加重情况下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2.1 COPD急性加重的定义COPD急性加重的定义根据以下标准判断:•呼吸困难加重•咳嗽、痰液量或痰液性质改变•胸闷或胸痛加重2.2 COPD急性加重的机械通气策略针对COPD急性加重的机械通气策略如下:•低潮气量通气:以减少气压伤害•如果氧合不佳,可以给予辅助通气(非侵入性或侵入性)•个体化的PEEP水平: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PEEP水平以改善氧合和通气•呼吸频率调整: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呼吸频率以维持合适的通气量和CO2排出3. 心源性肺水肿(Cardiogenic Pulmonary Edema)心源性肺水肿是心功能衰竭导致的肺部疾病,机械通气在心源性肺水肿的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
3.1 心源性肺水肿的定义心源性肺水肿的定义根据以下特点来判断:•心力衰竭•肺部出现充血现象•出现肺泡间质水肿3.2 心源性肺水肿的机械通气策略针对心源性肺水肿的机械通气策略如下:•依据患者的氧合情况,可以给予辅助通气(非侵入性或侵入性)•正压通气策略:通过调节PEEP水平以改善通气和氧合•低潮气量通气:以减少肺泡扩张和气压伤害•病因导向:根据心源性肺水肿的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结论机械通气在常见的呼吸衰竭类型中起着重要作用。
俯卧位通气在重症医学的应用及护理查房1

俯卧位通气在重症医学的应用及护理查房1俯卧位通气在重症医学的应用及护理查房1俯卧位通气(prone position ventilation)是一种在重症医学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主要应用于重症呼吸衰竭患者。
俯卧位通气通过改变患者的体位,使气体在肺部分布更加均匀,增加胸腔内的通气量,改善氧合水平,减少肺损伤,提高重症患者的生存率。
本文将介绍俯卧位通气在重症医学中的应用以及护理查房的相关内容。
一、俯卧位通气在重症医学的应用1.重症ARDS患者: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肺部疾病,患者表现为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等症状。
俯卧位通气被广泛应用于重症ARDS患者中,可以改善气道峰压,提高气体交换和氧合水平。
这是因为俯卧位使患者的背侧肺组织得到充分展开,增加通气量,从而有效改善ARDS患者的肺功能。
2.窒息性胸膜炎患者:窒息性胸膜炎是一种严重的胸膜疾病,常常导致胸腔内炎症反应和渗出液的积聚,进而影响呼吸功能。
俯卧位通气可以通过改变胸腔内的压力分布,减少胸腔积液和改善气体交换,从而提高窒息性胸膜炎患者的生存率。
3.其他呼吸衰竭患者:除了上述疾病外,俯卧位通气还可以应用于其他呼吸衰竭患者,例如重症肺炎、呼吸窘迫综合征、肺栓塞等,并且在一些研究中显示,俯卧位通气还可以降低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死亡率。
二、俯卧位通气的护理查房在俯卧位通气的护理过程中,护士需要进行相关的护理查房,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疗效。
以下是俯卧位通气护理查房的主要内容:1.监测氧合水平: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氧饱和度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并及时调整氧疗设备和参数,以保持患者的氧合水平在安全范围内。
2.移位和固定:俯卧位通气需要将患者从仰卧位转至俯卧位,这个过程中需要多人合作,并确保患者安全、稳定地完成移位,并且进行合适的固定,以减少移位的风险。
3.监测体位相关并发症:俯卧位通气可能引起一些体位相关的并发症,如低血压、消化系统功能障碍等。
护士需要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尿量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这些并发症。
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在救治重症ARDS患者的应用及护理

体外膜肺氧合 (ECMO)技术在救治重症ARDS患者的应用及护理【摘要】目的评价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在救治重症ARDS患者的应用及护理,总结护理方法,评价护理效果。
方法将2020年1月~2021年8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50例,以入院时间先后作为分组依据,各25例。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
结果两组护理后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氧合指数均大于护理前,呼吸末正压通气小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护理后的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大于对照组,呼吸末正压通气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重症ARDS患者行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期间配合综合护理可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提高患者满意度,故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体外膜肺氧合技术;重症ARDS;综合护理;护理效果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在临床上的发生率较高,患者起病急,病情严重,且患者的病情进展快,短时间内会影响患者的多器官和躯体系统,死亡率高。
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是治疗重症ARDS的常用方法,主要通过体外循环系统引出静脉血液,利用氧合器进行有效氧化,再次送回静脉和动脉中,从而达到改善患者心肺功能的治疗效果[1-2]。
但此种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配合护理干预,以保障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
现将50例重症ARDS患者作为主要对象,旨在进一步评价综合护理的干预效果,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共选取50例于2020年1月~2021年8月期间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ARDS患者,以入院时间先后为依据将其分为两组,各25例。
对照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25~72(48.16±3.34)岁。
观察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26~74(48.54±3.63)岁。
经比较,P>0.05,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持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波动,定时查看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每一小时测量一次肺部呼吸音,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ards诊断与治疗标准

ards诊断与治疗标准
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标准如下:
诊断标准:
1.有发病的高危因素,如中性白细胞增多。
2.急性起病,呼吸频数和(或)呼吸窘迫。
3.低氧血症,吸纯氧不能纠正。
4.氧合指数PaO2/FiO2≤200 mm Hg。
5.胸部X线示双肺浸润阴影。
6.临床上除外心源性肺水肿。
治疗标准:
1.常规治疗:处理基础病,使用有效抗生素进行抗感染,保持水、
电解质平衡及酸碱平衡,激素使用,营养支持等。
2.机械通气:采用经口或鼻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以
改善呼吸,通气时间2~7天,定期监测血气分析,了解氧合情况,注意镇静止痛。
3.机械通气策略采用“肺保护”措施,限制气道高压,以减少肺损伤
的发生。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人治疗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人治疗一、定义是发生与严重感染、休克、创伤及烧伤等疾病过程中,由于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损伤引起弥漫性肺间质及肺泡水肿并导致的,以进行性低氧血症、呼吸窘迫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ARDS为严重的ALI (急性肺损伤)。
二、命名ARDS被人们认识的历史悠久,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人们就发现有相当多的战士, 伤亡时表现出严重缺氧和呼吸衰竭,因尸检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充血性肺不张”,就命名为“创伤性湿肺”(traumatic wet lung),以后又有学者发现各种其他原因引起的严重缺氧和呼吸衰竭,就根据各自发现的不同病因、临床特点和病理改变,相继将其命名为创伤后广泛性肺萎缩(posttraumalic massive pulmonary collapse)、气浪肺(blast lung)、休克肺(shock lung)>充血性肺不张(congestive atelectasis)等30余种命名。
ARDS的首次命名于1967年,当时的A并不是急性(acute),而是成人(Adult),这是为了和因先天性肺泡发育不全导致的婴儿呼吸窘迫综合征(IRDS)相区别。
上世纪60-70年代,经过很长时间的争论,于1982 年在北京召开专题会议,将其更名为成人型呼吸窘迫综合征。
1992年欧美召开ARDS专题讨论会,虽然仍未ARDS,但A已经由Adult (成人)改为Acute(急性),并沿用至今。
三、病因及发病机制, 化学性因素:吸入毒气、烟尘、胃内容物及氧中毒等/肺内因素—►物理性因素:肺挫伤、放射性损伤/ (直接)、化学性因素:重症肺炎(此为国内ARDS主要原因)病因/\ /严重休克∖感染中毒症肺外因素严重非胸部外伤(间接)、了大面积烧伤' 大量输血、急性胰腺炎、药物或麻醉品中毒四、病理生理改变ARDS主要病理特点是肺实质细胞损伤,主要病理改变是肺广泛性充血水肿和肺泡内透明膜形成。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俯卧位通气治疗规范化流程(完整版)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俯卧位通气治疗规范化流程(完整版)摘要俯卧位通气是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重要的治疗措施之一,可有效改善患者氧合,降低病死率。
但我国重症医学医疗资源分布极不均衡,俯卧位通气治疗依从性不高且缺乏规范化的治疗流程。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重症呼吸学组制定了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治疗的规范化流程,旨在促进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规范化实施与管理,推动俯卧位通气治疗的同质化。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常见的重症疾病之一,其原发疾病多样、机制复杂、致病环节多,病死率高达40%~50%[1]。
机械通气是救治ARDS患者的关键医疗措施,如何促进机械通气策略的实施成为重点。
随着对ARDS病理生理的认识,俯卧位通气治疗作为机械通气治疗的一个环节越来越受重视。
2017年欧洲重症医学会和美国胸科协会强烈推荐严重ARDS患者行俯卧位通气治疗[1, 2],其具有改善氧合、改善高碳酸血症、利于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实施及改善右心功能等作用,并降低病死率。
但对全球50个国家ARDS诊治的调查发现,重症ARDS患者接受俯卧位通气治疗的比例仅有16.3%[3]。
我国重症ARDS患者接受俯卧位通气治疗的比例仅8.7%[4]。
目前我国重症医学医疗资源分布极不均衡,俯卧位通气治疗依从性不高且多缺乏规范化的实施流程。
为此,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重症呼吸学组制定了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治疗的规范化流程,以提高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治疗的依从性,推动俯卧位通气治疗的同质化管理和持续质量改进。
一、俯卧位通气对ARDS的治疗作用1. 改善氧合:俯卧位通气可改善约70%~80%的ARDS患者的氧合,氧合指数[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入氧浓度(FiO2)]平均升高35 mmHg(1 mmHg=0.133kPa)[5],氧合改善的主要机制是降低肺内分流。
大量重力依赖区肺泡塌陷是导致中/重度ARDS患者肺内分流的主要原因,俯卧位通气减少了肺本身重力对靠近脊柱侧的重力依赖区肺泡的压迫,降低重力依赖区胸膜腔内压,使腹侧和背侧的胸膜腔内压分布更均匀,同时减少心脏和纵隔对部分肺组织的压迫,有利于背侧部分塌陷肺泡复张,改善背侧区域通气[5]。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严重的肺部疾病,通常与感染和其他严
重情况有关。
治疗ARDS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讨论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方法。
1. 急性期治疗
在ARDS的急性期,重点是保持患者的呼吸功能和氧合。
以下是急性期治疗的
主要方面:
•氧疗:提供足够的氧气支持,通常需要使用高浓度氧气或者机械通气。
•呼吸支持:在重症监护病房中对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支持,以确保充分的氧合和二氧化碳排出。
•体位治疗:有研究表明采用特定体位(如俯卧位)对改善氧合和预后有益。
2. 感染性ARDS的治疗
如果ARDS是由感染引起的,治疗应该包括以下方面:
•抗生素治疗:对病原体进行敏感测试后,及时选用合适的抗生素。
•控制感染:积极控制感染源,预防继发感染的发生。
3. 避免进一步损伤
在治疗ARDS的过程中,还需要避免进一步损伤肺部和其他器官:
•低潮气压通气:采用低潮气压通气策略,以减少肺泡过度膨胀和气压伤。
•液体管理:避免过度液体复苏,以防止肺水肿和进一步的组织损伤。
4. 修复损伤
为了帮助损伤的肺部尽快恢复功能,可以考虑以下治疗:
•呼吸康复:包括呼吸理疗和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肺部功能和体能恢复。
•营养支持:提供足够的营养支持,帮助组织修复和免疫功能恢复。
结语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危重疾病,治疗过程需要全面综合的考虑。
及早干预、综合治疗是提高ARDS患者生存率和康复率的关键。
希望本文的内容对于理解和治疗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有所帮助。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俯卧位通气治疗规范化流程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俯卧位通气治疗规范化流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常见的重症疾病之一,病死率高达40%~50%。
机械通气是救治ARDS患者的关键医疗措施,俯卧位通气治疗作为机械通气治疗的一个环节越来越受重视。
其具有改善氧合、改善高碳酸血症、利于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实施及改善右心功能等作用,并降低病死率。
但对全球50个国家ARDS诊治的调查发现,重症ARDS 患者接受俯卧位通气治疗的比例仅有16.3%。
我国重症ARDS 患者接受俯卧位通气治疗的比例仅8.7%。
为此,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重症呼吸学组制定了ARDS 患者俯卧位通气治疗的规范化流程,以提高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治疗的依从性,推动俯卧位通气治疗的同质化管理和持续质量改进。
一、俯卧位通气对ARDS的治疗作用1. 改善氧合:俯卧位通气可改善约70%~80%的ARDS 患者的氧合,氧合指数[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入氧浓度(FiO2)]平均升高35 mmHg (1 mmHg=0.133kPa),氧合改善的主要机制是降低肺内分流。
2. 改善高碳酸血症:俯卧位通气主要通过减少腹侧区域肺泡死腔改善高碳酸血症。
3. 利于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实施:俯卧位通气通过改善ARDS患者肺通气的均一性,更有利于肺保护性通气的实施。
4. 改善右心功能:俯卧位通气能改善急性右心功能衰竭。
二、俯卧位通气实施指征的评估1. 实施指征:中/重度ARDS 顽固性低氧血症,当呼气末正压(PEEP)≥5 cmH2O(1 cmH2O=0.098 kPa),氧合指数≤150 mmHg 时应积极行俯卧位通气。
2. 相对禁忌证:俯卧位通气无绝对禁忌证,相对禁忌证包括:(1)严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2)颅内压增高;(3)急性出血性疾病;(4)颈椎、脊柱损伤需要固定;(5)骨科术后限制体位;(6)近期腹部手术需限制体位者或腹侧部严重烧伤;(7)妊娠;(8)颜面部创伤术后;(9)不能耐受俯卧位姿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益
抗炎、抗氧化
抑制炎症介质产生,阻止脂质过氧化并增强抗氧化 能力
刺激肺泡II型细胞合成及分泌表面活性物质
表面活性物质分泌后, 能分布于整个无纤毛区 及纤毛区
β受体兴奋剂等可增加水通道蛋白活性
呼吸系统 A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P1: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AQP3:大气道(气管、支气管)粘膜上皮基底边膜
AQP4:小气道粘膜上皮基底边膜
速度有时比总量更重要 合理使用利尿剂
胶体应用问题
• 对于急性期患者,胶体液不宜使 用过多,以免加重肺水肿
• 使用胶体液时,最好联用利尿剂 控制胶体入量, • 使用降低血管压力促施(如 并适宜利尿 NO吸入),但要保证血压及 CO,必要时Swan-Ganz监测
适宜体位的ARDS保护作用
• 由于ARDS肺侵润的不 均一性,改变体位可以 改善通气和引流,某些 体位可以降低误吸风 险,能够预防呼吸机相 关肺炎的发生 积极变换体位, 防止附加感染 • 因此除非有禁忌症 ,否 则患者应保持半卧位或损伤 , 头部抬高30–45° • 俯卧改善氧合效果佳
~ 40 SECONDS
Lim CM, Lee SS, Lee JS, Koh Y, Shim TS, Lee SD, Kim WS, Kim DS, Kim WD. Morphometric Effects of the Recruitment Maneuver on Saline-lavaged Canine Lungs: A Computed Tomographic Analysis. Anesthesiology 2003; 99: 71-80
CT监测最大复张容积法
肺牵张指数法
临床可遵循的选择最佳 PEEP的合理步骤
理性确定呼吸 治疗技术流程
控制炎症、解痉平喘对ARDS的益处
合理应用抗生素 建议雾化使用非激素平喘药 应用支气管扩张剂,可显著改善 不要等有明确 肺功能,改善血氧饱和度,可显 指针才解痉平 著降低降低肺阻力,改善肺顺应 喘 性,预防支气管痉挛发生。(雾 化吸入) 氨茶碱应用 不主张常规使用激素
沐舒坦 独特的ARDS保护机制
调节浆液粘液分泌,降低痰液粘稠度
使痰液粘性及弹性正常化, 增加溶胶层的厚度 , 因而恢复纤 毛的活动空间及物理支持
增强纤毛摆动,促进痰液排出
改善粘液纤毛运输系统的功能 , 易于痰液排出
大剂量沐舒坦 与抗生素协同
使抗生素的肺组织/血浆浓度比值上升,缩短抗生 素治疗的时间
主动地对各种原因引起的 即将发生的或已发生的肺
损伤或肺部并发症的预防
和治疗,以维护患者肺功 能,促进早日康复。
并不专指肺损伤的机械通气保护
ARDS的简要肺保护策略
关注原发病或外科处理对肺损伤的保护 适宜的液体管理和体位 合理机械通气(保护性通气策略) 气道管理
综合药物治疗
使用非激素平喘药 雾化祛痰
AQP5:肺泡上皮细胞膜(I型肺泡细胞)
关键:β受体兴奋剂吸入剂量大于常规治疗量20倍
内容提要
ARDS肺功能保护
肺复张与开放
肺“动、张、干” 俯卧位通气 ECMO及其他
ARDS的肺复张与开放
Open up the lung and keep the lung open
ARDS肺不张的危害
大剂量沐舒坦
合适液体治疗的要求
• ARDS无组织血流灌注不足者, 采取保守的液体治疗
强调:
多看病人体表组织充盈 多听肺部体征变化 • 如胸部CT或X胸片发现明显的 多阅胸片或CT 肺间质水肿并存在液体正平衡, 保守的液体治 勤做B超 应及时使用利尿剂或CVVH减 疗,需平衡V/Q 少血管外肺水 输液速度与液体种类 • 对于急性期患者,应保持较低血 管内容量, 肺嵌压<12mmHg
允许性高碳酸血症
将患者潮气量维持在4~6 ml/kg
初期平台压维持≤30 cm H2O 小潮气量、限 为将平台压和潮气量降至低水平 ,容许出现 制平台压 高碳酸血症(一般PaCO2≤60mmHg)
使用新的肺保护通气方式:高频振荡通气、 液体通气,etc.
使用最佳PEEP
概念:既选择最佳动脉氧合及 氧输送,又不引起氧中毒和呼 吸机相关肺损伤. 确定最佳PEEP方法
氧合法 氧输送法
积极使用高水 平最佳PEEP
从某一PEEP开始,由此渐增 2cmH2o, PEEP与潮气量的乘积 ≥4500时的PEEP CT显示最大复张容积时的PEEP 方程Y=a×tb+c,b=1的PEEP
P-V曲线吸气支低位转折点法
P-V曲线呼气支低位转折点法 递减法 递增法
肺复张的常用方法
叹息呼吸Sign
控制性肺膨胀(SI)
PEEP递增法 压力控制法(PCV) 俯卧位通气 其他
叹气的设置
充气阶段, 每30秒 PEEP增加5 cmH2O Vt减少2 ml/kg 前2次呼吸除外 直至Vt 2 ml/kg, PEEP 25 cmH2O 暂停阶段 CPAP 30 cmH2O for 30 s 放气阶段
重症ARDS:我采用的主要 呼吸治疗技术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危重病人常见,重症治疗困难
重症ARDS的概念
内容提要
ARDS肺功能保护
肺复张与开放
肺“动、张、干” 俯卧位通气 ECMO及其他
Protection Lung from ARDS
低氧血症
剪切力
肺部感染
气压伤、生物伤及 MODS 恶化预后
需要肺泡的开放与复张
最佳PEEP亦不能使肺完全复张
PEEP能够防止肺泡塌陷 低水平PEEP只能使很少 肺复张
对于ARDS, 将压力持续 维持在常用的PEEP水平 (<10 cmH2O)只能使小 部分肺组织复张
NO!
肺复张是压力-时间依赖性过程
ARDS塌陷肺泡都能重新复张吗?
PEEP 5cmH2O Ppla 20cmH2O PEEP 17cmH2O Ppla 40cmH2O
PEEP 25cmH2O Ppla 40cmH2O Correspondence:
PEEP 25cmH2O Ppla 60cmH2O Amato, N Engl J Med 2006, 355: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