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中医护理学基础常用腧穴
第五章 腧穴
本经主治特点 二经相同主治
中风脱证、虚寒、
下焦病
神志病、脏腑
中风昏迷、热病、
病
头部病
10
四、特定穴的意义
特定穴是指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和特定称 号的一类腧穴。 根据其不同的分布特点、含义和治疗作用,分为: 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俞穴、募穴、下合 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和交会穴。
四总穴歌诀: 足三里→腹痛、腹泻、胃、肠疾病。 肚腹三里留, 委中→ 腰痛、背痛、腰、背部疾病。 腰背委中求, 列缺→ 项痛、落枕、颈项部疾病。 头项寻列缺, 合谷→ 牙痛、口病、面部疾病。 面口合谷收。
常用穴位:尺泽、列缺、 少商。
24
一、手太阴肺经(11穴)
1.尺泽 Chǐzé (合穴)
定位:肘横纹中,肱二头肌 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咳嗽,气喘,咳血; 咽喉肿痛;肘臂挛痛。
操作:直刺0.5~1.0寸。或 点刺出血。
备注:配列缺、肺俞等主治咳
嗽、气喘;点刺出血治疗急性
咽喉肿痛;配合谷等治疗肘臂
挛痛、肘关节屈伸不利;配委
横 用于量头部的横寸 横
直 胸部与胁肋部取穴直寸, 直 一般根据肋骨计算,每 直 一肋骨折作1.6寸
横 胸腹部取穴横寸。女性 可用锁骨中线代替
直 背腰部腧穴以脊椎棘突 作为定位标志。
横
19
五、腧穴的定位法
部位
起止点
身侧 部
上肢 部
下肢 部
腋以下至第11肋端下方 第11肋端以下至股骨大转子高点
腋前纹头(腋前皱襞)至肘横纹
定位:在手背,第1、2掌 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 中点处。
主治:①头痛,目赤肿痛, 鼻衄,齿痛,口眼歪斜, 耳聋等头面五官疾患;② 发热恶寒等外感病证,热 病无汗或多汗;③经闭, 滞产等妇产科病证。
中医护理学基础常用腧穴
背俞穴
? 定位:位于足太阳膀胱经的第 一侧线上,即后正中线(督脉) 旁开1.5 寸处,背俞穴是脏腑 经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属足 太阳膀胱经的经穴。
? 大体依脏腑位置而上下排列,共 12穴,即肺俞、厥阴俞、心俞、 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 焦俞、肾俞、大肠俞、小肠俞、 膀胱俞。
? 刺灸法: 直刺0.5~1.0寸,针刺时手握拳状,可灸 。孕妇不宜针。
迎香
? 定位: ? 鼻翼外侧缘中点旁开 0.5
寸,当鼻唇沟中。 ? 主治: ? 鼻塞、鼻衄、面肿、鼻窦
炎、面神经麻痹、胆道蛔 虫症 ? 刺灸法: ? 向上斜刺 0.3~0.5寸或直 刺0.1~0.2 寸,不宜灸
足三里
? 定位: ? 在小腿前外侧,犊鼻下
目赤、目视不明、夜盲、迎风流泪、眩 晕
? 脾俞 ? 定位: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
1.5寸。 ? 主治:腹胀、纳呆、呕吐、泄
泻、痢疾、便血、水肿、背痛
? 胃俞 ? 定位: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
1.5寸。 ? 主治:胃脘痛、呕吐、腹胀、
肠鸣 ? 刺灸法:肺俞、心俞、肝俞、
脾俞、胃俞均可向脊柱斜刺 0.5 ~0.8寸,可灸。
? 刺灸法:平刺0.5~0.8寸 ,升阳举陷可用灸法
关元
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 主治: 中风脱证、虚劳冷惫、腹泻、
痢疾、脱肛、便血、月经不 调、痛经、经闭、崩漏、带 下、阴挺、阳萎、遗精、早 泄、遗尿、尿血、尿频、疝 气、子宫脱垂、不孕、少腹 痛。 刺灸法: 直刺1~1.5寸,需要排尿后 进行针刺,多用灸法,孕妇 慎用。
涌泉穴
? 定位:脚趾卷屈,在足心前三分 之一的凹陷中。“肾出于涌泉 ,涌泉者,足心也。”
? 主治:头项痛、眩晕、失眠、 咯血、咽喉肿痛、大便秘结、 小便不利、小儿惊风、昏迷、 中暑、脑出血、癔症、癫痫。
【免费下载】中医护理之常用穴位
临床常用穴位: 合谷: 【标准定位】在手背,第 1、2 掌骨间,当第 2 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取法】拇、食两指张开,以另一手的拇指关节横纹放在虎口上,当虎口与第 1、2 掌 骨结合部连线的中点;拇、食指合拢,在肌肉的最高处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第一骨间背侧肌、拇收肌。皮肤由桡神经支的 指背侧神经分布,皮下组织内有桡神经浅支及其分支和背静脉网桡侧部。针经上述结构以 后,再入第 1 骨间背侧肌,在手背静脉网和掌深动脉内侧达拇收肌。以上二肌由尺神经支 配。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力根通保据过护生管高产线中工敷资艺设料高技试中术卷资,配料不置试仅技卷可术要以是求解指,决机对吊组电顶在气层进设配行备置继进不电行规保空范护载高与中带资负料荷试下卷高问总中题体资,配料而置试且时卷可,调保需控障要试各在验类最;管大对路限设习度备题内进到来行位确调。保整在机使管组其路高在敷中正设资常过料工程试况中卷下,安与要全过加,度强并工看且作护尽下关可都于能可管地以路缩正高小常中故工资障作料高;试中对卷资于连料继接试电管卷保口破护处坏进理范行高围整中,核资或对料者定试对值卷某,弯些审扁异核度常与固高校定中对盒资图位料纸置试,.卷保编工护写况层复进防杂行腐设自跨备动接与处地装理线置,弯高尤曲中其半资要径料避标试免高卷错等调误,试高要方中求案资技,料术编试交写5、卷底重电保。要气护管设设装线备备置敷4高、调动设中电试作技资气高,术料课中并3中试、件资且包卷管中料拒含试路调试绝线验敷试卷动槽方设技作、案技术,管以术来架及避等系免多统不项启必方动要式方高,案中为;资解对料决整试高套卷中启突语动然文过停电程机气中。课高因件中此中资,管料电壁试力薄卷高、电中接气资口设料不备试严进卷等行保问调护题试装,工置合作调理并试利且技用进术管行,线过要敷关求设运电技行力术高保。中护线资装缆料置敷试做设卷到原技准则术确:指灵在导活分。。线对对盒于于处调差,试动当过保不程护同中装电高置压中高回资中路料资交试料叉卷试时技卷,术调应问试采题技用,术金作是属为指隔调发板试电进人机行员一隔,变开需压处要器理在组;事在同前发一掌生线握内槽图部内 纸故,资障强料时电、,回设需路备要须制进同造行时厂外切家部断出电习具源题高高电中中源资资,料料线试试缆卷卷敷试切设验除完报从毕告而,与采要相用进关高行技中检术资查资料和料试检,卷测并主处且要理了保。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中医学》针灸 第五章 腧穴分类
第五章腧穴分类腧穴在古代的时候,没有一定的位置。
以后经过长期的实践,逐渐从经验中确定了穴位的名称,又将此穴与彼穴联系起来,确定了它们的关系,这样才慢慢地建立起腧穴的基础。
根据前人的经验,将腧穴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十四经穴:是根据十四经脉聚会于体表的部位,以五脏五腧,六腑六腧的循经取穴为主。
始见于“灵枢”本论篇,有365穴之说,因年代久远,有所脱简,故现在的“内经”原文中仅有295穴之数,此后“钢人针灸腧穴图”中“十四经发挥”等专书,均略有增易,至明杨继洲(针灸大成)已有359穴,兹根据王注“素问”将中枢、急脉二穴补入,共得361穴。
这是历代腧穴经过几次增加的大概情况。
二、经外奇穴:约有二百多个,实际上是从阿是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不过阿是穴的穴位不是固定的。
而经外奇穴的穴位因为经历了反复的实践实验,证明某些穴位对某些疾患的有特殊疗效,则从不固定而变为固定,例如项上的百劳治瘰疬结核,手指的四治小儿疳积。
指端的十二井穴,用于急救,都有很好的效果、因之称为奇穴,同时这些经穴都不在十四经范围之内,故又称之为经外奇穴。
其他如印堂、崇骨、腰奇等虽为奇穴,但它们仍为督脉经所主,似与经外的名称不相符合,现在为了分类的简便,仍按习惯分类,通统把它们纳于经外奇穴之列,以便与古代文献互相参考。
三、阿是穴:始见于“灵枢”,其中经筋篇说:“以痛为轮。
”至“千金方”即有阿是穴法的记载,从各家文献所见,如“针方六集”名不定穴,“医学纲目”名天应穴,日本名扪当穴等。
虽然名称不同,而其作用是一样的。
它的特点,既不在十四经穴之内,也不像经外奇穴有固定的地位,而是以痛处或患部为穴,直接进行针刺或艾灸,其疗效往往校固定之经穴显著,这种方法,是古人历经长期从实践经验中所取得的成果。
取穴方法取穴方法,非常重要,在临床应用上,它关系着治疗效果。
若取穴不正确,不独影响治疗,而且会妨碍身体健康。
历代医家对取穴方法非常重视。
金关汉卿:“取五穴用一穴必端,取三经用一经可正”还有人说:“宁失前后,勿错左右。
中医护理学基础第五章
中医护理学基础第五章1毫针的进针方法:进针法是指操作者将毫针刺入皮下的操作方法。
临床进针法主要包括两大类:单手进针法和双手进针法(1)单手进针法:是指只用右手拇、食指捏住针柄,中指紧靠针尖与表皮,对准腧穴快速刺入穴位的方法,仅适用于1.5寸以内的短针;(2)双手进针法:即刺手和押手根据所刺穴位的具体情况,相互配合将毫针刺入,常用方法有以下四种:1)指切进针法: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腧穴旁边,右手持针,紧贴左手指甲面快速刺入腧穴内,此法适用于短针的进针;2)挟持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两指持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腧穴的皮肤表面,使针体保持垂直,右手握持针柄,两手同时用力将针刺入。
此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3)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两指将针刺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上端迅速刺入。
此法适用于皮肉浅薄部位腧穴的进针,入印堂穴等;4)舒张进针法:左手拇、食两指将针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之绷紧(如肌肉注射法),右手持针快速刺入。
此法用于皮肤松弛或皱褶较多的部位如腹部穴位。
(3)针管进针法:目前临床有用塑料、玻璃或不锈钢材料等制成套管,针管一般较毫针短5mm,穿刺时将毫针装入针管中,使针不弯曲,起到押手的作用,待针刺入穴位后,将针管退出,临床使用比较方便,又可避免毫针被污染。
2毫针的进针角度和深度:(1)进针的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所构成的夹角。
1)直刺:针身与皮肤呈90度角垂直刺入。
适用于人体肌肉丰富和距离实体性器官较远的部位,如四肢、腹部、腰部的腧穴。
2)斜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倾斜刺入。
适用于接近重要脏器和骨骼边缘部位的穴位,如胸、背部的穴位。
3)平刺:又称沿皮刺或横刺,即针身与皮肤表面大约呈15度角左右横向刺入。
适用于皮薄肉少的部位,如头面部腧穴。
(2)针刺的深度:是指针身刺进人体内深浅的程度。
一般根据腧穴所在部位、患者体质和年龄来决定进针的深度,以既有针感又不损伤内脏器官为原则。
常用腧穴定位及主治 ppt课件
ppt课件
30
25、大椎 【定位】 在后正中线上, 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操作】 斜刺0.5~1寸。 【主治】热病、恶寒发热、 咳嗽、气喘等外感病证;癫狂 痫、小儿惊风等神志病证; 项强、脊痛;风疹、痤疮。
ppt课件
31
26、百会
【归经】督脉经。 【定位】当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或当部正中线与两 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操作】 平刺0.5~0.8寸;升阳举陷可用灸法。 【主治】痴呆,中风,失语, 失眠,健忘,癫狂痫,癔病等 神志病证;头风,头痛,眩晕, 耳鸣等头面病证;脱肛,阴挺, 胃下垂,肾下垂等气失固摄而致 的下陷性病证。
ppt课件
24
19、涌泉 【归经】足少阴肾经。 【定位】足趾跖屈时,约当足底(去趾)前 1/3凹陷处。 【主治】昏厥,中暑,小儿惊风, 癫狂痫等急症及神志病证;头痛, 目眩,失眠;咯血、咽喉肿痛, 喉痹等肺系病证;大便难,小便 不利;奔豚气;足心热。 【操作】直刺0.5~0.8寸。
ppt课件
25
20、内关 【归经】手厥阴心包经。 【定位】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
【操作】 直刺2~3寸。
ppt课件
28
23、阳陵泉 【归经】足少阳胆经。 【定位】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主治】黄疸,胁痛,口苦, 呕吐,吞酸等肝胆犯胃病证; 膝肿痛,下肢痿痹及麻木等下肢、 膝关节疾患;小儿惊风。 【操作】 直刺1~1.5寸。
ppt课件
29
24、太冲
【归经】足厥阴肝经。
【定位】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中。 【主治】中风,癫狂痫,小儿惊风;头痛,眩晕, 耳鸣,目赤肿痛,口歪,咽痛等肝经风热病证;月 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等妇科经带病证; 黄疸,胁痛,腹胀,呕逆等肝胃病证;癃闭,遗尿; 下肢痿痹,足跗肿痛。
护士常用穴位
十二经脉穴位解剖位置取穴方法图示主治尺泽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取此穴位时应让患者采用正坐、仰掌并微曲肘的取穴姿势,尺泽穴位于人体的手臂肘部,取穴时先将手臂上举,在手臂内侧中央处有粗腱,腱的外侧外即是此穴咳嗽、咯血气喘。
列缺人体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也可两手虎口交叉,在食指尖所至的凹处两手虎口交叉,在食指尖所至的凹处头痛、咳嗽、咽喉肿痛。
少商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距指甲一分许)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或侧掌,微握掌,拇指上翘,手拇指爪甲桡侧缘和基底部各作一线,相交处取穴。
咽喉肿痛、中风、昏迷。
太渊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或仰掌,当掌后第一横纹上,用手摸有脉搏跳动处的桡侧凹陷者中即是。
咳嗽、腕臂痛、咽喉肿痛。
商阳在食指桡侧,距指甲根角0.1寸处在食指桡侧,距指甲根角0.1寸处咽喉肿痛、昏迷。
合谷在第一、二掌骨之间,当第二掌骨桡侧之中点处在第一、二掌骨之间,当第二掌骨桡侧之中点处头痛、牙痛、口眼莴斜。
一、常用50个腧穴手太阴肺经阳手三里在前臂背面桡侧,在阳溪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在前臂背面桡侧,在阳溪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齿痛、半身不遂、腰背痛。
曲池屈肘成直角,当肘弯横纹尽头处;屈肘,于尺泽与肱骨曲池定位曲池定位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取穴屈肘成直角,当肘弯横纹尽头处;屈肘,于尺泽与肱骨曲池定位曲池定位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取穴风疹、热痛、癫狂。
肩髃在锁骨肩峰下缘,当上臂向前外方平拳时呈现前面凹陷处在锁骨肩峰下缘,当上臂向前外方平拳时呈现前面凹陷处肩背痛、瘰疬、劲项拘急。
迎香在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在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鼻寒、鼻衄,口歪、头痛。
地仓口角外侧,上直瞳孔口角外侧,上直瞳孔口角歪斜、流涎、眼睑目动。
天枢腹中部、距脐中2寸腹中部、距脐中2寸腹胀、绕脐痛、泄泻、便秘。
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中医护理学基础-腧穴定位课件
一)经脉循行
起于尾骨尖下长强穴→腰背项部 正中→巅顶→前额正中→鼻柱→人中 沟→止于上唇系带与齿龈相接处的龈 交穴
1、体表路线:
与生殖器、脊髓、脑、鼻有联系。
2、体内联系:
1、长强 定位: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①便血 痔疾 脱肛 泄泻 便秘 ②癫狂痫 ③腰脊痛 刺灸:紧靠尾骨前面,针尖向上斜刺
阴陵泉
定位:胫骨内侧髁 后下方凹陷中。 主治:①腹胀 泄泻 黄疸 ②水肿 小便不利或 失禁 ③膝关节痛 刺灸:直刺1~2寸。 可灸。
定位: 髌骨内上缘上2寸,股四 头肌内侧 头的隆起处。 主 治: ①月经 不 调 、 崩 漏 闭经 痛经 ②皮肤病:瘾疹 湿疹 ③膝股内侧痛 刺灸: 直刺1~1 · 5寸。可灸 。
6、膻中(心包募穴
八会穴-气会)
定位:胸骨上窝中央 主治:①咳嗽 哮喘 胸痛 ②喉痒咽干 咽喉肿痛 梅核气 瘿气 暴喑 噎膈 刺灸:先直刺0.2寸,然后把针尖转向下方 紧靠胸骨后方刺入1~1.5寸。不宜 垂直深刺;也不宜左右横刺,以免 伤及大血管及肺尖。可灸
7、天突
督脉
Du Meridian
11、阳陵泉
定位:腓骨小头前下方凹 陷中。 主治:①胁痛 口苦 呕吐 黄疸 ②下肢痿痹 膝肿痛 筋脉拘挛 下肢瘫痪 ③小儿惊风 刺灸:直刺1~1·5寸。 可灸。
足厥阴肝经腧穴
任
脉
Ren Meridian
一)经脉循行
起于前后阴之间会阴穴→腹胸颈前正中→止于
颏唇沟中点的承浆穴。
1、体表路线:
定位: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 或向前平伸时,肩峰前下方凹 陷中
主治:①肩臂痛 ②瘰疬
上肢不遂
常用腧穴的定位及主治医学PPT课件
四、足太阴脾经(21穴)
体表路线:
起于隐白→内踝前→小腿内侧中间(内踝上 8寸前)→下肢内侧前缘(内踝上8寸后)→ 腹部前正中线旁开4寸→胸部前正中线旁开6 寸→止于腋中线第六肋间(大包)。
体内联系:属脾,络胃,并与咽、舌、心联
系。
主治概要:主治脾胃病、妇科病、前阴病和
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胃脘痛、食则 呕、嗳气、腹胀便溏、黄疸、身重无力、舌 根强痛、下肢内侧肿胀、厥冷等症。
治疗呕吐;配胃俞、中脘、章门、 水泉治疗月经不调;配中脘、天枢、
足三里、关元俞治疗泄泻;配肾俞、
足三里治疗五更泄泻;配委中、太 溪治疗腰痛。
三阴交治疗消渴。
36
七、足太阳膀胱经(67穴)
6.委中Wéizhōng (膀胱之下合穴)
【定位】腘横纹中点。 【主治】 ①腰背痛、下肢痿痹等;②腹痛,急性吐泻;③小便不利, 遗尿;④丹毒。 【备注】配肾俞、阳陵泉、腰阳关、志室、太溪治疗腰痛;配长强、 次髎、上巨虚、承山治疗便血。
38
七、足太阳膀胱经(67穴)
9.至阴 Zhiyin (井穴)
25
五、手少阴心经(9穴)
2.神门 Shénmén(输穴;原穴)
【定位】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 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主治】 ①心病、心烦、惊悸、 怔仲、健忘、失眠、癫狂痫;② 高血压;③胸胁痛。 【备注】配内关、心俞治心痛; 配内关、三阴交、大陵治健忘、 失眠。
26
五、手少阴心经(9穴)
3.少冲 Shàochōng(井穴)
体表路线: 起于承泣穴→下颌角前→沿耳前上行→前额角(头维)。 →由大迎前下行→沿颈前外侧→入缺盆→胸前 正中线旁开4寸→腹正中线旁开2寸→下肢外侧前缘→止 于厉兑穴。
常用腧穴-中国医科大学教程文件
下合穴 指手足三阳六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 六个腧穴,主要分布于下肢膝关节附近。下合穴 是治疗六腑病症的主要穴位。
八脉交会穴 是指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之气相交 会的八个腧穴,分布于腕踝关节的上下,因八脉 与八穴有会通关系,所以八脉交会穴既能治疗正 经病,又能治疗奇经病。
交会穴 是指两经以上的经脉相交或会合处的腧 穴,多分布于躯干部。交会穴既可以治疗本经的 病,又可以治疗所交会经脉的病症。
2.自然标志取穴法 根据人体自然标志而定取 穴位的方法。人体的自然标志有两种,一种是 不受人体活动影响的、固定不移的标志,如五 官、指甲、乳头等,称为固定标志;另一种是 需要采取相应的动作姿势才会出现的标志,包 括皮肤的皱襞、肌肉部的凹陷,肌腱的显露以 及某些关节间隙等,称作“活动标志”。
3.手指同身寸法 是以患者的手指为标准来定 取穴位的方法。因各人指的长度和宽度与其它 部位有着一定的比例,所以可用患者本人的手 指来测量定穴. 包括:中指同身寸法;拇指同身寸法;横指同身 寸法,又名“一夫法”。
4.简便取穴法 是临床上一种简便易行的取穴 方法。如垂手中指端所指处取风市穴;两虎口 自然垂直交叉,食指端到达处取列缺穴。
什么是特定穴 ? 是指十四经中若干类具有特殊治疗作用的经 穴。它们的主治功能各不相同。各有特定的 名称和含义。
特定穴的名称
1. 五输穴
6.八会穴
2. 原穴
7.郄穴
3. 络穴
腧穴的分类
1.十四经穴 2.奇穴 3,是指归属于十二经和任脉、督 脉循行线上的腧穴,有固定的名称、固定的位 置和归经,且有主治本经病证的作用,是腧穴 的主要部分,共计361个。
什么是奇穴? 又称“经外奇穴”,是指有一定的名称,又 有明确的位置,但尚未列入或不便列入十四 经系统的腧穴(包括近代发现认可的腧穴) 这类腧穴的主治范围比较单纯,多数对某些 病证有特殊疗效,如四缝主治小儿疳积、定 喘穴主治哮喘等。
中医护理常用腧穴定位--护理部
[定位]中指尖端的中央。 [主治]昏迷、舌强不语、热病、心痛、中暑、小儿夜啼
手少阳三焦经
本经起于无名指尺侧端,沿手背 第4、5掌骨间上行,循上肢外侧中间 ,至肩部,向上进入锁骨上窝,分布 于胸中,络心包,穿膈肌,属上、中 、下焦。胸中支脉从胸部向上,出于 锁骨上窝,上颈,联系耳后,沿耳后 直上,出于耳上方,再弯曲下行至面 颊,到达目眶下;耳部支脉从耳后进 入耳中,出走耳前,与前脉交叉与面 颊部,到达目外眦。手少阳三焦经左 右各23穴,主治侧头、耳、目、咽喉 、胸胁、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 病证。
手阳明大肠经
合谷
[定位]第1、2掌骨之间,约平第2掌骨中点处。 [主治]
便秘、经闭、滞产等
迎香
[定位]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当鼻唇沟中。 [主治]鼻塞、口、胆道蛔虫症等。
手阳明大肠经
曲池
[定位]屈肘,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主治]上肢不遂、手臂痹痛、高血压、热病、癫狂、咽喉肿痛、齿痛、腹痛、吐
简便取穴法
十二经脉常用腧穴
1.手太阴肺经 2.手阳明大肠经 3.足阳明胃经 4.足太阴脾经 5.手少阴心经 6.手太阳小肠经
7.足太阳膀胱经 8.足少阴肾经 9.手厥阴心包经 10.手少阳三焦经 11.足少阳胆经 12.足厥阴肝经
手太阴肺经
本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沿着胃 的上口,通过膈肌,属于肺脏,从肺系 横行至胸部外上方,向下循上肢内侧前 缘,沿鱼际,止于拇指桡侧端;支脉从 腕后分出,止于食指桡侧端。手太阴肺 经左右各11穴,主治肺系疾患以及经脉 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手太阴肺经
孔最
[定位]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 [主治]咳嗽、气喘、咳血、咽喉肿痛、失音、肘臂挛痛
常用穴位讲解PPT课件
❖ 1.神门 定位:三角窝内,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稍上方。 应用:失眠,多梦,心烦,疲惫;头痛、面痛、齿痛;荨麻疹,湿疹,瘙痒;戒断综合征。
❖ 2.风溪 定位:耳轮结节前方,指与腕之间,耳舟1、2处交界处。 应用:皮肤过敏,皮肤瘙痒;荨麻疹,湿疹;指掌角化症;痤疮。
❖ 17、阴陵泉 定位:胫骨内侧髁下缘凹陷处 主治:腹胀、腹泻、水肿、月经不调等
❖ 18、足三里 定位:外膝眼直下3寸,距胫骨约一横
指处 主治:强壮穴、骨病、呕吐、便秘、失
眠等
❖ 19、血海
定位:屈膝,髌骨内上缘上2寸。(简便:患者 屈膝,医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髌骨上,第2-5 指向上伸直,拇指约呈45°,拇指尖下便是此穴。)
❖ 29、喘息 定位:大椎棘突下左右旁开1寸 主治:气喘、荨麻疹等
❖ 30、肺俞 定位: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咳嗽、心悸等
❖ 31、肾俞 定位: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腰痛、遗精遗尿、月经不调等
穴位小结
❖ 头颈部:百会、上星、人中、颊车、 风池、太阳
❖ 手:列缺、合谷、内关、外关、神门、曲池、十宣 ❖ 足:三阴交、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血海、
❖ 遗尿、多汗通过捏脊来刺激人体脊柱两侧的 植物神经干和神经节,起到防遗尿、止汗的 作用。
个人观点供参考,欢迎讨论!
惊风等 ❖ 24、中脘
定位:剑突至肚脐连线的中点,即脐上4 寸
主治:胃痛、胃下垂、呕吐、腹泻等
❖ 25、气海 定位:脐下1.5寸 主治:腹痛、腹胀、脱肛等
❖ 26、关元 定位:脐下3寸 主治:强壮穴、遗尿月经不调、子宫
下垂、尿闭等 ❖ 27、中极
中医护理基础知识—腧穴
大肠俞
足太阳膀胱经
臀横纹中点
承扶
新课讲授
足跟上提时腓肠肌 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
外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处
昆仑
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承山
膏肓
委中
腘横纹中央
承扶与委中连线上, 承扶下6寸
殷门
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申脉
足太阳膀胱经
在足小趾末节外侧, 距趾甲角0.1寸
至阴
新课讲授
1
涌泉
2
太溪
足跖屈,约当足底2、3趾 缝与足跟连线(去趾)前
小指尺侧距爪甲角0.1寸
少泽
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中
颧髎
手太阳小肠经
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 的后缘,张口呈凹陷处
听宫
新课讲授
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当第5胸椎棘突下, 旁开1.5寸
第二腰椎棘突下, 旁开1.5寸
心俞
肺俞
眉头凹陷中,眶上切迹处
攒竹
在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肾俞
睛明
当第4腰椎棘突下, 旁开1.5寸
丝竹空
新课讲授
膻中
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 间隙,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廉泉
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喉 结上方,舌骨体上缘凹陷处
任脉
天突 在颈部,当前正中线 上,胸骨上窝中央
承浆 当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新课讲授
印堂 当两眉头中间
鱼腰 瞳孔直上,眉毛正中
经外奇穴
太阳
当眉梢与目锐眦之间, 向后约1横指的凹陷处
大陵
间使
肘横纹上,当肱二头肌腱尺侧缘
曲泽
中指尖端中央
中冲
手厥阴心包经
新课讲授
《中医护理学》第五章
4.消毒
(1)针具器械的消毒
第一节 针灸疗法与护理
将毫针等器具用纱布包裹, 或装在试管、针盒里,放 在密闭的高压消毒锅内, 一般在1~1.4 kg/cm2的 压力、115~123 ℃的高 温下,保持30分钟以上, 即可达到消毒的目的。
将毫针等器械放置于清水 中,加热待沸腾后,再煮 10~15分钟。此法简便 易行,无需特殊设备,故 也比较常用。
第一节 针灸疗法与护理
(1)后溪
【定位】微握拳,当第5指掌关节后的远侧掌横 纹头赤白肉际处。 【主治】头项强痛,目赤,耳鸣,耳聋,腰背痛, 手指挛痛等。
(2)听宫
【定位】耳屏中点与下颌关节之间,张口时呈凹 陷处。 【主治】耳鸣,耳聋,齿痛等。
第一节 针灸疗法与护理
手少阳三焦经穴位
手太阳小肠经穴位
7.足阳明胃经
第一节 针灸疗法与护理
常用骨度分寸示意图
3.手指同身寸定位法
第一节 针灸疗法与护理
• 中指同身寸:以被取穴者中指中节桡侧两端纹头之间 距离作为1寸来量取穴位。适用于四肢取穴的直寸、背
(1) 部的横寸。
• 拇指同身寸:以被取穴者拇指指间关节的宽度作为1寸
(2) 来量取穴位。适用于四肢部的直寸取穴。
第一节 针灸疗法与护理
(2)阳陵泉 【定位】腓骨小头前下方 凹陷处。 【主治】胁痛,口苦,黄 疸,下肢痿痹,小儿惊风 等。
第一节 针灸疗法与护理
足阳明胃经穴位
足少阳胆经穴位
9.足太阳膀胱经
第一节 针灸疗法与护理
1 肺腧
【定位】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 1.5寸。 【主治】咳嗽,气喘,咯血,胸 闷,胸痛,潮热,盗汗等。
第一节 针灸疗法与护理
手太阴肺经穴位
中医护理操作中常用穴位(73页)
背腰部骨度分寸
肩胛骨内缘至后正中线3横寸, 测背腰部经穴横向距离。 肩峰缘至后正中线8横寸,测肩 背部经穴横向距离。 大椎以下至尾骶21椎直寸,测背 腰部经穴纵向距离。
下肢部骨度分寸
耻骨联合上缘至股骨内上髁 上缘,18寸; 胫骨内侧髁下方至内踝尖, 13寸; 股骨大转子至腘横纹,19寸 ; 腘横纹到外踝尖,16寸; 外踝尖到足底,3寸;
天枢 定位:脐中旁开2寸。 功能:疏调肠腑、理气行滞、消食,是腹 部要穴。 主治:①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痢疾 等胃肠病。 ②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患。 操作:按摩、艾灸、刮痧等。 足三里 定位: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外开一 横指处。 主治:①胃痛,呕吐,噎膈,腹胀,肠鸣 ,泄泻,便秘,痢疾,疳积;②乳痈,肠 痈;③下肢痿痹,水肿;④癫狂;⑤脚气 ;⑥虚劳羸瘦,心悸,气短。 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 操作:按摩、艾灸、贴敷等等。
常用穴位的取穴及主治
容易感冒找肺经
经络穴位歌诀
• L U 太阴手肺经,中府少商十一行,主治胸肺咳喘痰,发 热咽喉皮肤病。 • 中府云下一肋间,云门锁骨下窝现,两穴距中六寸偏,天 府肌间腋下三, • 侠白府下一寸间,尺泽肘纹肌腱外,孔最腕上七寸边,列 缺腕上一寸半, • 食指交叉茎突陷,经渠茎突动脉间,太渊掌纹动脉中,鱼 际掌骨正中央, • 少商拇指外甲角。
体表标志取穴法
定义:这是以人体自然解剖标志为依据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 法。具体又分为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两种。 固定标志:以骨节和肌肉的突起、凹陷、五官、发际、指 (趾)甲、乳头、肚脐等作为定穴的标志。例如:两眉之 间定印堂,肚脐中央定神阙,肩胛骨下角平第七胸椎棘突, 髂嵴最高点连线平第4 腰椎棘突。 活动标志:以关节、肌肉、肌腱、皮肤随着活动而出现的 间隙、凹陷、皱纹、尖端等作为定穴的标志。例如:张口 在耳前凹陷中取耳门、听宫、听会;抬臂在肩部前凹陷取 肩髃、肩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椎
• 定位:背部正中线上,第 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 大椎穴属督脉,为足三阳 经与督脉的交会处,有统 领一身阳气,联络一身阴 气的作用。 • 主治:热病、中暑、外感 、咳嗽、哮喘、项强、肩 背痛、骨蒸潮热、癫痫 • 刺灸法:向上斜刺0.5~1 寸,可灸
百会
• 定位:后发际正中线上 ,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 处 • 主治:头痛、头晕、耳 鸣、脱肛、阴挺、胃下 垂、痴呆、中风不语、 癫痫、癔症、失眠、健 忘。 • 刺灸法:平刺0.5~0.8寸 ,升阳举陷可用灸法
十宣
• 定位: • 两手十指尖端,距指甲约 0.1寸,左右共10穴 • 主治: • 昏迷、高热、中暑、小儿 惊风、中风、癔症、癫痫 、咽喉肿痛、指端麻木。 • 刺灸法: • 浅刺0.1~0.2寸或用三棱 针点刺出血。
外关
• 定位:脘背横纹上2寸, 桡骨与尺骨正中间。 • 主治:热病、偏头痛、目 赤、咽痛、肿痛、上肢痹 痛、偏瘫、耳聋、耳鸣、 热病。 • 刺灸法:直刺0.5~1寸, 可灸。
风池
• 定位: • 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 之间的凹陷处,平风府穴 。 • 主治:感冒、头痛、眩晕 、颈项强痛、目赤肿痛、 近视、失眠、耳鸣、鼻渊 、中风、口眼㖞斜、高血 压 • 刺灸法:针尖微向下,向 鼻尖方向斜踝尖上3寸,胫骨 内侧面后缘 • 主治: • 肠鸣腹胀、泄泻、月经不调 、痛经、崩漏、带下、子宫 脱垂、不孕、滞产、遗精、 阳萎、早泻、遗尿、心悸、 失眠、高血压、下肢痿痹、 阴虚诸症。 • 刺灸法:直刺法1~1.5 • 寸,可灸,孕妇禁针
背俞穴
• 定位:位于足太阳膀胱经的第 一侧线上,即后正中线(督脉) 旁开1.5 寸处,背俞穴是脏腑 经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属足 太阳膀胱经的经穴。 • 大体依脏腑位置而上下排列,共 12穴,即肺俞、厥阴俞、心俞、 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 焦俞、肾俞、大肠俞、小肠俞、 膀胱俞。
• 肺俞 • 定位: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主治:咳嗽、气喘、咯血、鼻塞、骨蒸 潮热、盗汗、胸背疼痛 • 心俞 • 定位: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主治:心痛、惊悸、咳嗽、失眠、健忘 、癫痫、吐血、盗汗、遗精 • 肝俞 • 定位: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主治:胸胁痛、腰背痛、黄疸、吐血、 目赤、目视不明、夜盲、迎风流泪、眩 晕
常用腧穴
• 掌握常用穴位的定位。 • 熟悉常用穴位的主治。 • 熟悉常用穴位的刺灸法。
合谷
• 定位: • 在手背第1、2掌骨之间 ,近第2掌骨桡侧中点处 。 • 取穴:以一手拇指的指 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 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 ,当拇指尖所指处。
• 主治:身热、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鼻衄鼻渊 、咽喉肿痛、齿痛面肿、耳聋、失音、牙关紧闭 、口眼歪斜、痛经、胃痛、腹痛、便秘、泄泻、 痢疾、半身不遂、小儿惊风、狂躁、隐疹。 • 刺灸法:直刺0.5~1.0寸,针刺时手握拳状,可灸 。孕妇不宜针。
关元
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 主治:中风脱证、虚劳冷惫、腹泻、 痢疾、脱肛、便血、月经不 调、痛经、经闭、崩漏、带 下、阴挺、阳萎、遗精、早 泄、遗尿、尿血、尿频、疝 气、子宫脱垂、不孕、少腹 痛。 刺灸法:直刺1~1.5寸,需要排尿后 进行针刺,多用灸法,孕妇 慎用。
气海
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下 1.5 寸 主治:虚脱、形体羸弱、腹痛、 腹泻、痢疾、便秘、遗 精、阳痿、疝气、遗尿、 月经不调、痛经、经闭、 崩漏、带下 刺 灸 法: 直 刺 1~1.5 寸 , 多 用 灸法,孕妇慎用。
中脘
• 定位:腹中线上,脐上4 寸,或脐与剑胸联合连线 中点处 • 主治:胃痛、呕吐、纳呆 、吞酸、腹胀、泄泻、消 化不良、黄疸、呃逆、小 儿疳积、便秘、癫狂、失 眠 • 刺灸法:直刺1~1.5寸, 或刺透下脘、梁门等穴, 孕妇禁针,可灸。
膻中
• 定位:前正中线上, 平第4肋间隙,两乳头 连线与前正中线交点 处 • 主治:心悸、咳嗽、 哮喘、胸闷、胸痛、 肋间神经痛、乳少、 呕吐 • 刺灸法:平刺0.3~0.5 寸,可灸。
迎香
• 定位: • 鼻翼外侧缘中点旁开0.5 寸,当鼻唇沟中。 • 主治: • 鼻塞、鼻衄、面肿、鼻窦 炎、面神经麻痹、胆道蛔 虫症 • 刺灸法: • 向上斜刺0.3~0.5寸或直 刺0.1~0.2寸,不宜灸
足三里
• 定位: • 在小腿前外侧,犊鼻下 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 指(中指) • 主治:胃痛、呕吐、噎 膈、腹胀、泄泻、痢疾 、便秘、下肢痹痛、乳 痈、肠痈 • 刺灸法:直刺1~2寸, 可灸,强壮保健常用温 灸。
涌泉穴
• 定位:脚趾卷屈,在足心前三分 之一的凹陷中。“肾出于涌泉 ,涌泉者,足心也。” • 主治:头项痛、眩晕、失眠、 咯血、咽喉肿痛、大便秘结、 小便不利、小儿惊风、昏迷、 中暑、脑出血、癔症、癫痫。 • 刺灸法:直刺0.5~1寸,临床 常用灸法或敷贴
内关
• 定位:脘横纹上2寸,掌长 肌腱与桡侧脘屈肌腱之间。 • 主治:心痛、胸闷、心悸、 眩晕、胸胁痛、胃痛、呃逆 、恶心、呕吐、偏瘫、中风 、失眠、郁证、癫痫、偏头 痛、哮喘、热病、产后血晕 ,肘臂挛痛。 • 刺灸法:直刺0.5~1寸或透 刺外关穴,可灸。
• 脾俞 • 定位: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 1.5寸。 • 主治:腹胀、纳呆、呕吐、泄 泻、痢疾、便血、水肿、背痛 • 胃俞 • 定位: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 1.5寸。 • 主治:胃脘痛、呕吐、腹胀、 肠鸣 • 刺灸法:肺俞、心俞、肝俞、 脾俞、胃俞均可向脊柱斜刺 0.5 ~0.8寸,可灸。
• 肾俞 • 定位: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 寸。 • 主治:头晕、耳鸣、耳聋、腰背 酸痛、喘咳少气。遗精阳萎、月 经不调、不孕、不育、带下、水 肿、小便不利。 • 刺灸法:直刺0.5 ~1寸,可灸 • 大肠俞 • 定位: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 寸。 • 主治:腰腿痛、腹痛、腹胀、肠 鸣、泄泻、便秘 • 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