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方案设计范文

合集下载

实验的设计方案怎么写范文

实验的设计方案怎么写范文

实验的设计方案怎么写范文实验的设计方案怎么写范文实验的设计方案是科研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影响着实验的进行和结果的准确性。

一个好的实验设计方案能够使得实验过程更加科学合理,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见的实验设计方案范文,供大家参考。

一、实验的目的和背景实验设计方案的第一部分是阐明实验的目的和背景。

在这一部分,应该清楚地说明为什么要进行这个实验以及与该实验相关的背景信息。

例如:本实验旨在研究某种新型材料的热导率,并探究其在不同温度下的性能变化。

这对于材料工程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关于该材料的热导率的研究还比较有限,因此本实验将填补这一领域的空白,为材料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二、实验的假设和问题接下来,实验设计方案应该明确列出实验的假设和问题。

假设是对实验结果的初步推测,问题是要解决的具体疑问。

例如:在本实验中,我们假设所研究的材料的热导率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然而,我们仍然需要回答以下问题:1)材料的热导率是否随温度呈线性增长?2)材料的热导率是否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三、实验的设计和步骤实验设计方案的核心部分是实验的设计和步骤。

这一部分应该详细说明实验的具体操作过程、所需材料和仪器,以及实验的变量和测量方法。

例如:本实验将采用热导率测试仪器对样品进行测试。

首先,我们将准备一系列不同温度的样品,范围从20°C到100°C。

然后,我们将逐步升高温度,并在每个温度下测量样品的热导率。

在测量过程中,我们将保持样品的长度和形状不变,以消除这些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最后,我们将通过数据分析和统计方法来解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四、实验的预期结果和风险评估在实验设计方案的最后一部分,应该明确说明实验的预期结果和风险评估。

预期结果是根据前期研究和理论推测得出的实验结果。

风险评估是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风险进行的分析和评估。

例如:我们预期实验结果将显示出所研究材料的热导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并且该增加趋势是线性的。

设计实验方案范文

设计实验方案范文

设计实验方案范文实验方案:探究药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引言:药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一直是一个研究的热点。

了解药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植物生长,避免不良影响,并促进植物的健康生长。

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药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与方法:1.材料:-植物:选取相同种类的植物,如豌豆或拟南芥-药物:选择常见的药物,如抗生素、激素或酶抑制剂-生长介质:使用适合植物生长的培养基,如MS培养基2.方法:-实验分组:将植物分为对照组和不同药物处理组-种植植物:将每组植物均匀分布在培养基上,确保每个植物的生长条件相同-药物处理:将不同药物加入培养基中,控制浓度和处理时间-照顾植物:定期给予水分和养分,保持植物处于适宜的生长环境-观察指标:记录植物生长情况,包括根长、茎高、叶片数量和颜色等-统计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组间的差异预期结果:预计不同药物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植物的生长情况会发生变化。

不同药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可能表现为生长抑制、生长促进或其他形式的改变。

通过观察和比较各个指标的差异,可以初步了解药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情况。

实验控制: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需要进行以下实验控制:1.选取相同种类的植物,保证植物在开始时的生长条件相同。

2.保持植物生长环境的稳定,如温度、湿度和光照等。

3.控制药物的浓度和处理时间,确保对比值具有可比性。

4.确保每组有足够的重复实验样本,以减少实验误差。

数据处理与分析:1.对于每个指标,使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如平均值和标准差,来表示不同组间的差异。

2.使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组间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3.若差异显著,则使用多重比较方法来确定各组间的差异。

可能的风险与限制:1.实验过程中,药物对植物的生长情况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如温度变化或感染等。

为了减少这些干扰,需要进行充分的控制和重复实验。

2.不同植物对药物的反应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不同植物间的结果比较时需要谨慎。

临床实验设计方案范文

临床实验设计方案范文

临床实验设计方案范文一、研究背景及目的近年来,临床实验作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中。

因此,为了准确、科学地进行临床实验,我们需要制定一个合理的实验设计方案。

本文旨在提供一个临床实验设计方案范文,供研究者们参考和使用。

二、实验题目该实验的题目为“某某药物对X疾病患者治疗效果的研究”。

三、研究对象本实验计划招募符合以下条件的患者:1. 年龄范围:18-65岁;2. 确诊为X疾病的患者;3. 意愿参与该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四、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 实验组(药物组):接受某某药物治疗;2. 对照组(安慰剂组):接受安慰剂治疗。

五、实验流程本实验的整体流程如下:1. 首先,研究者将对拟纳入的患者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并征得患者的知情同意;2. 接着,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并告知其所属组别;3. 实验组患者将按照规定剂量和频次接受某某药物治疗;4. 对照组患者将按照规定剂量和频次接受安慰剂治疗;5. 针对两组患者,记录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6. 直至实验结束,对两组患者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六、数据收集和分析本实验将收集以下数据指标:1. 患者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病史等;2. 主要观察指标:例如疾病临床症状缓解程度、相关生化指标变化等。

数据采集后,将进行统计学分析,如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T检验等,以评估药物治疗的效果。

七、实验伦理本实验将严格遵守伦理准则,确保患者的权益受到保护。

在实验过程中,患者的知情同意书将被认真解释,并确保其自愿参与。

同时,研究者将尊重患者的隐私,保密其个人信息。

八、预期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比较,我们希望能够得出以下结论:某某药物在治疗X疾病方面的疗效是否优于安慰剂。

九、风险与安全措施虽然某某药物在前期的研究中已经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但仍然需要警惕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

因此,在实验过程中,研究者将实时监测患者的安全情况,并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

实验方案范文

实验方案范文

实验方案范文实验方案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究某种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能表现,为进一步研究该材料的应用提供实验数据和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该材料的性能表现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

通过对不同条件下的实验进行比较分析,可以揭示出材料的特性和性能表现规律,并为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提供指导。

三、实验流程1. 实验准备a. 准备所需的实验材料和设备,包括样品、温湿度计、光照仪等。

b. 确定实验所需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

2. 实验步骤a. 将样品分别置于不同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下。

b. 监测和记录样品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能表现,包括温湿度的变化、光照的变化等。

c. 统计和比较样品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能表现,分析各种因素对样品性能的影响。

3. 数据处理与分析a. 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

b. 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分析实验结果,探索材料性能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c. 根据分析结果,总结实验结果,提出进一步研究或改进的建议。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安全。

使用化学品时要佩戴防护手套和护目镜,并遵循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

2. 实验环境应保持稳定。

实验前需进行校准,确保温度、湿度等条件准确无误。

3.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和记录。

及时记录实验数据,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 实验结果的分析要具有可重复性。

如有需要,可进行多次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和比较。

五、实验设备与材料1. 温湿度计:用于测量实验环境的温度和湿度。

2. 光照仪:用于测量实验环境的光照强度。

3. 样品:待测材料的样品。

六、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温度对该材料的性能有显著影响。

随着温度的升高,材料的某种特性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

2. 湿度对该材料的性能也有一定影响。

不同湿度条件下,材料的性能表现出不同的趋势和变化。

3. 光照对该材料的性能影响较小。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材料的性能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变化不大。

实验方案范文

 实验方案范文

实验方案范文想要写好实验方案,首先要知道实验目的,然后找到适合的实验方法,再根据实验方法设计实验实施方案,下面给大家介绍关于实验方案范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实验方案范文一一、实验名称:临时装片、切片、涂片的制作、观察和指导二、实验目标:让学生通过独立自主的制作临时装片、切片、涂片的方法来感知细胞的形态和结构,从而使学生对细胞达到一定的认识,为以后的教学作下铺垫。

制作临时装片的成功,对提高学生的生物学兴趣和生物科学素养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这样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己动脑思考的能力。

三、实验方法及步骤:(一)实验材料: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吸水纸、解剖针、毛笔、滴管、擦镜纸;清水、碘酒溶液;西红柿、空心莲子草、洋葱;创可贴(切片时可能会有人受伤)(二)实验步骤:1、临时装片的制作⑴准备擦用擦镜纸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改进:将洁净的纱布改为擦镜纸,擦拭玻片时要注意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夹住玻片的两端,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衬垫上洁净的纱布后,夹在玻片两面,同时擦拭,以防将玻片损坏,滴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1-2滴清水改进:在制片时至少滴2滴清水,这样加盖玻片时,盖玻片下的空间中水较充盈,气泡就少,细胞的活性也较好取用刀片在洋葱表面上划"井"字(大约0.5cm2),用镊子撕取外表皮问题:由于叶表皮皱缩、学生不熟练等,导致撕下的表皮薄膜过厚,在显微镜视野中难以找到理想的观察对象,致使实验效果较差。

改进:首先将洋葱鳞片叶切成宽1.0-1.5cm的纵向窄条,再用刀片将洋葱鳞片叶内侧表皮划成小块(切忌划透),然后用镊子夹住所划表皮的边缘,将其轻轻取下(洋葱鳞片叶内侧表皮易与叶肉分离,操作简便)即可。

这一改进降低了实验操作难度,提高了制片质量。

放把撕取的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并展平⑵盖盖玻片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⑶染色染:将玻片倾斜10度左右,从高的一侧滴入碘液,让其自己流入玻片。

实验设计方案范文5篇

实验设计方案范文5篇

实验设计方案范文5篇实验设计方案1药品:半枝莲、95%乙醇、盐酸小檗碱对照品、蒸馏水、盐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碘-碘化钾试剂仪器:722型紫外分光光度计、电子分析天平、电热恒温水浴锅、数据超声波清洗器、微型植物粉碎机、PH计、加热板、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实验方法:超生波提取法、半仿生法、正交实验、生物碱的鉴定方法实验步骤:一、药品、仪器的准备二、对照品溶液的制备、波长的测定、标准曲线的制作、推算出回归方程三、样液的制备四、用半仿生法提取半枝莲中生物碱1、单因素实验(1)温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2)酸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3)碱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4)料液比对提取效果的影响2、因素、水平的确定及进行正交实验设计:由单因素温度、酸度、碱度和料液比作为正交试验的四个水平进行正交实验以确定半仿生法中最优的提取条件五、超声波辅助半仿生法提取半枝莲生物碱:在上述半仿生法得到的最优提取条件下进行超声波提取1、单因素实验(1)温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2)提取次数对提取效果的影响(3)酒精浓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2、因素、水平的确定及进行正交实验设计:由单因素温度、提取次数、酒精浓度作为正交试验的三个水平进行正交实验以确定在超声波辅助半仿生法提取中的最优条件六、在超声波辅助半仿生法提取的最优条件下提取半枝莲中生物碱七、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上述提取到的生物碱的吸光度,与标准曲线进行比较,计算出生物碱的量及产率。

八、生物碱的鉴定:生物碱沉淀反应1、碘化铋钾试剂反应取渗漉液1ml,加碘化铋钾试剂1滴~2滴,生成棕色至棕红色者为阳性反应在。

2、碘-碘化钾试剂反应取渗漉液1ml,加碘-碘化钾试剂1滴~2滴,生成棕黄色沉淀者为阳性反应。

3、硅钨酸试剂反应取渗漉液1ml,加硅钨酸试剂数滴,生成淡黄色沉淀者为阳性反应。

实验设计方案2一、【实验题目】:印刷条件对预涂膜覆膜质量影响探究二、【实验设计思路】:影响覆膜质量因素主要分为两类,即覆膜工艺的影响和印刷条件的影响。

实验工作计划范文(4篇)

实验工作计划范文(4篇)

实验工作方案范文(精选4篇)实验工作方案范文(精选4篇)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一定有不少可以方案的东西吧。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工作方案很难写吧,以下是的实验工作方案范文(精选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开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根底。

按国家教委公布的教学大纲开齐开足实验教学课程,实验开出率到达90%以上,引导学生根本能亲手完成各个实验,形成一定实验技能,培养科学的实践,实验,观察能力。

1、实验室工作由校长及教诲主任直接收理,实验室设兼职管理员,即实验员,详细管理实验室工作。

2、实验室管理员任务,目标;(1)实验员必须拟定科学教学方案,各年级科学教学工作须按方案进展实验教学,实验教学需填写演示实验方案、分组实验方案、演示实验单、分组实验单等表格。

(2)在进展实验教学前必须准备好实验所需仪器,材料,教师对每组实验有充分准备,精心设计实验步骤和实验过程,方法,写出相应实验方案,以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平安性及效果。

(3)在引导学生进展分组实验时,应要求学生准备好相关的实验材料,以确保学生在实验中有物可做,并指导学生观察,讨论,得出相应的结论,完成实验教学;(4)指导学生进展分组实验后,应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单(试验记录),并认真审阅,引导学生在实验、观察中养成科学的科学观和相应的实验能力;(5)开学及时收取科学各年级《实验教学工作方案》,期末按时收取《教学工作总结》、《实验开出情况记录表》等。

(6)在实验教学、教研方面,以全体科学任课教师为组,进展相应的科学教学与实验教学研究,以不断提高科学学科教师的教学与实验能力。

3、材料归档(1)每学期(学年)按时将各类材料分类装订后归档,并按时填写相应试验开出数、开出率,完成实验室材料的归档管理,做到科学、标准,便于查阅;(2)在材料归档的过程中注意材料的质量与数量应答相应要求;4、实验室器材管理实验室管理人员除应管理好材料收发、入档工作外,还应管理好实验室的器材及日常工作。

实验设计方案经典范文5篇

实验设计方案经典范文5篇

实验设计方案经典范文5篇实验设计方案1一、课题名称:培养兴趣增强自信二、课题研究背景:1、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一种学习品质,也是学习的动力之源。

有兴趣才有潜力,有兴趣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只有当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并逐步养成爱学习,善思考的态度时,才难知难而进,锲而不舍,从而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与态度”、“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三维目标,而“情感与态度”就是要充分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增强热爱学习的情感。

3、新课程标准的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过程和评价策略,都体现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课程理念。

但是,在我们的周围有一部分学生有厌倦的情绪,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小学生因为年龄特点的缘故,学习兴趣易于转移,稳定性差,所以,如何强化学习兴趣并使之转化为稳定而持久的动力,使学生成为真正的爱学乐学者,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成为当代教育一大问题,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生活,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成功的一半”一切的一切说明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心理因素。

兴趣****于需要,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高度的学习积极性。

2、个别学生之所以成为班级里的“后进生”,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在学习过程中连连失败、挫折,对学生丧失兴趣,甚至于产生厌学的情绪。

基于此种现象,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先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3、如今社会对于学生的诱惑太多,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从而对学生也产生了厌倦,逃学、网络游戏成瘾早已屡见不鲜,给学校教育敲响了警钟:要想让学生进的来也留得住,必须要想方设法提高学校对学生的吸引力,必须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增强对学习的自信心。

实验设计方案范文(5篇)

实验设计方案范文(5篇)

实验设计方案范文(5篇)实验设计方案 1一、实验原理(1)鉴定实验设计的理念:某些化学试剂 + 生物组织中有关有机化合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2)具体原理:①可溶性还原糖+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②脂肪小颗粒 + 苏丹Ⅲ染液→橘黄色小颗粒。

③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

二、目标要求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三、重点、难点1.重点①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②通过实验的操作和设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探索实验设计技巧,从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2.难点根据此实验方法、原理,设计实验来鉴定常见食物的成分。

四、实验材料1.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实验:选择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白色的植物组织,以苹果、梨为最好。

2.脂肪的鉴定实验:选择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实验前浸泡3h~4h)。

3.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可用浸泡1d~2d的黄豆种子(或用豆浆、或用鸡蛋蛋白)。

五、仪器、试剂1.仪器:剪刀,解剖刀,双面刀片,试管,试管架,试管夹,大小烧杯,小量筒,滴管,玻璃漏斗,水浴锅,研钵,石英砂,纱布,载玻片,盖玻片,毛笔,吸水纸,显微镜。

2.试剂:①斐林试剂(0.1g/L的NaOH溶液+ 0.05g/mL的CuSO4溶液);②苏丹Ⅲ染液;③双缩脲试剂;④ 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⑤蒸馏水。

六、方法步骤1.制备试剂。

2.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方法、步骤。

3.脂肪的鉴定、方法、步骤。

4.蛋白质的鉴定、方法、步骤。

七、实验过程新课引入:我们在化学中学习过物质的鉴定,其原理是被鉴定的物质与所用的化学试剂要么发生颜色反应,要么产生沉淀,我们生物学上也采用此原理,在生物学中物质鉴定的理念是: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新课教学:(具体原理)①可溶性还原糖+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水浴加热)②脂肪小颗粒 + 苏丹Ⅲ染液→橘黄色小颗粒。

动物实验方案范文

动物实验方案范文

动物实验方案范文一、实验目的动物实验是为了研究动物的生理、生化、病理和行为等问题,以便更好地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和人类疾病的机制,促进医药和生物科学的发展。

本实验旨在探讨其中一种新药物对抗其中一种疾病的疗效、副作用以及毒性。

二、实验设计1.实验对象:选择规模适当的实验动物(如小鼠、大鼠、兔子等)。

2.实验分组: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且两组动物的数量要相等。

3.实验药物:选取研究中心研发的其中一种新药物,制成适合实验动物使用的剂型和浓度。

4.实验程序:(1)对实验组动物进行疾病模型的建立。

例如,可以通过其中一种特定方法(如注射特定病原体、建立基因改造模型等)对实验动物进行疾病模拟。

(2)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分别投与新药物和安慰剂。

实验组动物按照药物剂量和给药途径进行给药,对照组动物则按照相同的条件给与安慰剂。

(3)定期观察实验动物的症状和反应,测量其体重、体温等生理指标。

(4)根据实验设计的时段,定期取样实验动物的血液、组织等,进行相应生化指标及病理剖检等分析。

(5)实验结束后分析及总结实验结果,得出药物的疗效、副作用和毒性等结论。

三、实验伦理1.动物选择: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实验动物进行,选择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动物个体的性别、年龄和体型等因素。

2.动物福利:在实验过程中,保障动物们的生存、生理和心理需求,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饲料和水源等。

3.实验规划:合理安排实验时间,减少动物数量,避免对实验动物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和伤害。

4.痛苦与苦难:确保实验动物手术过程中采取无痛或低痛苦方式,避免潜在的伤害。

四、安全措施1.注意个人和团队的安全:穿戴实验室安全设备并遵循操作规程,保护自己和团队成员的安全。

2.药物剂量控制:准确计量和控制药物的给药剂量,避免过量给药或药物误食对实验动物和实验人员产生不良影响。

3.防范传染病:实验人员在与实验动物接触后,要注意消毒手部和实验环境,严格遵循防疫措施,防止传染病的传播。

实验设计方案范文

实验设计方案范文

实验设计方案范文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案头的笔记本上,思绪如潮水般涌动。

十年的方案写作经验,让我对每一个细节都了如指掌。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个实验设计方案的奥秘吧。

我们需要明确实验的目的。

这次实验旨在研究某种新型材料的性能,以及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

让我们一步步展开这个方案的框架。

一、实验背景及意义1.1实验背景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新型材料层出不穷。

为了满足各种领域的需求,我们需要对这些新材料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性能特点。

1.2实验意义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掌握新型材料的性能,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同时,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新型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为优化材料性能提供参考。

二、实验材料与设备2.1实验材料本次实验所需的新型材料,以及用于对比的传统材料。

2.2实验设备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设备,如电子天平、烘箱、显微镜等。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3.1实验方法采用对比实验法,将新型材料与传统材料进行对比,观察其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能变化。

3.2实验步骤3.2.1准备工作将新型材料与传统材料分别取样,并做好标识。

同时,准备好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

3.2.2性能测试分别对新型材料与传统材料进行性能测试,包括拉伸强度、韧性、导电性等。

3.2.3条件变化设置不同的实验条件,如温度、湿度、压力等,观察新型材料与传统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能变化。

3.2.4数据收集与分析收集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新型材料与传统材料的差异及变化规律。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4.1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到新型材料与传统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能数据。

4.2实验分析对比分析新型材料与传统材料的性能数据,发现新型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

五、实验结论与展望5.1实验结论本次实验表明,新型材料在性能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且在不同条件下表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

5.2实验展望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新型材料的制备工艺,优化其性能。

同时,探讨新型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

教学实验设计方案范文

教学实验设计方案范文

一、实验名称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二、实验目的1.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影响因素;2. 通过实验验证不同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三、实验原理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量。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浓度、催化剂、压强等。

本实验主要探究温度和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四、实验器材1. 仪器:试管、烧杯、酒精灯、温度计、秒表、滴管、试管夹等;2. 药品:氯化钠、酚酞、氢氧化钠、硫酸铜、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等。

五、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氯化钠、酚酞、氢氧化钠、硫酸铜、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等药品准备好,并放入试管中;2. 实验一: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将氯化钠和酚酞溶液分别放入两个试管中,用酒精灯加热其中一个试管,观察并记录两个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2)重复上述步骤,比较不同温度下反应速率的变化;3. 实验二: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将氯化钠溶液和酚酞溶液分别放入两个试管中,用滴管向其中一个试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并记录两个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2)重复上述步骤,比较不同浓度下反应速率的变化;4. 数据记录与分析: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分析温度和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速率加快,溶液颜色变化更快;2. 实验二:随着氢氧化钠溶液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加快,溶液颜色变化更快。

七、实验结论1.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有显著影响,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2.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有显著影响,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八、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接触腐蚀性药品;2. 实验操作要规范,避免误差的产生;3. 实验数据要真实可靠,避免主观臆断。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能够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试验方案模板范文

试验方案模板范文

试验方案模板范文1.实验目的2.实验对象和方法3.参与者和样本选择4.实验材料和设备5.实验流程和步骤6.数据收集和处理7.预期结果和分析8.可能的问题和解决方案9.实验的局限性和不足10.安全措施11.预期的时间表12.预算和资源需求以下是一个试验方案模板的范文供参考:实验方案1.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其中一种新药对治疗癌症的疗效,并评估其安全性。

2.实验对象和方法实验对象为患有癌症的小鼠。

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新药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

通过观察两组小鼠的生存时间、肿瘤生长情况等指标,评价新药的疗效。

3.参与者和样本选择实验参与者为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样本选择为自愿参与的患有癌症的小鼠。

4.实验材料和设备实验材料包括新药试剂、常规治疗药物、小鼠标本、培养基等。

实验设备包括小鼠饲养箱、注射器、实验平台等。

5.实验流程和步骤(1)将实验室提供的小鼠标本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2)实验组小鼠注射新药试剂,对照组小鼠注射常规治疗药物。

(3)每天观察小鼠的生存状态和肿瘤生长情况,并记录相关数据。

(4)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估新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6.数据收集和处理每天记录小鼠的生存情况(存活或死亡)、肿瘤大小、体重等指标。

使用合适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如生存分析、t检验等。

7.预期结果和分析预期结果是实验组小鼠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肿瘤生长缓慢,以及较少的不良反应。

通过统计分析,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评估新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8.可能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可能的问题包括实验过程中小鼠死亡率较高、药物的副作用、数据收集与处理过程中的误差等。

解决方案包括加强小鼠的饲养管理、监测药物的剂量和使用频率、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等。

9.实验的局限性和不足实验的局限性包括实验样本较少、实验对象为小鼠而非人体等。

实验的不足包括实验结果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环境因素、小鼠个体差异等。

10.安全措施在实验过程中,需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定,如戴手套、穿实验服、正确使用注射器等。

实验方案范文

实验方案范文

实验方案范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A因素对B现象的影响,并探究其机制。

二、实验设计1. 实验设备和材料- A设备:实验室温控恒温器、B测量仪器、C材料等;- B设备:实验室天平、试管架、加热板等。

2. 实验步骤2.1 准备工作- 步骤1:将C材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并称量;- 步骤2:将C材料溶解于适量的D溶液中,并进行搅拌;- 步骤3:将溶液转移至试管中,并放置于实验室温控恒温器中进行恒温。

2.2 实验组设置- 步骤4:根据需要的实验条件,设置不同的实验组,即将试管分为若干组,每组加入不同的A因素。

2.3 实验操作- 步骤5:将各组试管放置在试管架上,同时将试管架置于加热板上;- 步骤6:设置加热板的温度,并在规定时间内加热试管中的溶液;- 步骤7:使用B测量仪器对试管中的B现象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3. 数据处理- 步骤8:根据实验结果及测量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并绘制图表;- 步骤9: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得出对A因素对B现象的影响结论。

三、实验安全措施1. 操作时需佩戴实验室常规安全用具,如实验手套、实验眼镜等;2. 实验材料如有毒性或危险性,需注意避免直接接触;3. 操作结束后,将实验设备归位并进行清洁。

四、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和统计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A因素的增加导致B现象的增加;2. A因素的减少则使B现象减少;3. A因素的作用与其浓度呈正相关关系;4. A因素对B现象的影响机制可能与C材料的溶解度相关。

五、实验讨论与改进根据实验结果,我们进行了以下讨论和改进方案:1. 对A因素与B现象的关系进行更详细的探究,包括A因素对B 现象的最优工作浓度、A因素与B现象的协同效应等;2. 对实验操作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 进一步研究A因素对B现象的机制,开展相关的分子机制实验证明。

六、结论综上所述,本实验通过探究A因素对B现象的影响,得出A因素的增加会导致B现象的增加,且其作用与其浓度呈正相关关系。

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设计方案实验设计方案范文13篇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开展,我们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

那要怎么制定科学的方案呢?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实验设计方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实验设计方案 1一、实验名称:临时装片、切片、涂片的制作、观察和指导二、实验目标:让学生通过独立自主的制作临时装片、切片、涂片的方法来感知细胞的形态和结构,从而使学生对细胞达到一定的认识,为以后的教学作下铺垫。

制作临时装片的成功,对提高学生的生物学兴趣和生物科学素养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这样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己动脑思考的能力。

三、实验方法及步骤:(一)实验材料: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吸水纸、解剖针、毛笔、滴管、擦镜纸;清水、碘酒溶液;西红柿、空心莲子草、洋葱;创可贴(切片时可能会有人受伤)(二)实验步骤:1、临时装片的制作⑴准备擦用擦镜纸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改进:将洁净的纱布改为擦镜纸,擦拭玻片时要注意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夹住玻片的两端,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衬垫上洁净的纱布后,夹在玻片两面,同时擦拭,以防将玻片损坏,滴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1-2滴清水改进:在制片时至少滴2滴清水,这样加盖玻片时,盖玻片下的空间中水较充盈,气泡就少,细胞的活性也较好取用刀片在洋葱表面上划“井”字(大约0.5cm(2)用镊子撕取外表皮问题:由于叶表皮皱缩、学生不熟练等,导致撕下的表皮薄膜过厚,在显微镜视野中难以找到理想的观察对象,致使实验效果较差。

改进:首先将洋葱鳞片叶切成宽1.0-1.5cm的纵向窄条,再用刀片将洋葱鳞片叶内侧表皮划成小块(切忌划透),然后用镊子夹住所划表皮的边缘,将其轻轻取下(洋葱鳞片叶内侧表皮易与叶肉分离,操作简便)即可。

这一改进降低了实验操作难度,提高了制片质量。

放把撕取的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并展平⑵盖盖玻片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⑶染色染:将玻片倾斜10度左右,从高的一侧滴入碘液,让其自己流入玻片。

实验设计方案优秀范文

实验设计方案优秀范文

实验设计方案优秀范文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了我的书桌上,那是我灵感迸发的时刻。

今天,我要用我的笔尖,描绘出一幅实验设计方案的画卷,它将逻辑与创意融为一体,既严谨又生动。

一、实验背景与目的我们的实验起源于一个简单的问题: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优化实验流程,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这个问题像一颗种子,在我心中生根发芽。

实验的目的是明确的,就是要通过改进实验方法,获取更为精确的实验结果。

二、实验材料与设备实验材料的选择,就像是为实验打造一把钥匙。

我们选择了市面上常见的A、B、C三种材料,它们分别代表了不同的特性。

实验设备则包括了我们实验室的标准配置:电子天平、移液器、离心机、加热板等。

三、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材料:将A、B、C三种材料分别称取适量,放入不同的试管中。

2.混合材料:将A、B两种材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搅拌均匀。

3.加入催化剂:在混合后的材料中加入适量的催化剂,继续搅拌。

4.加热反应:将混合后的材料放入加热板中,设置适当的温度和时间进行反应。

5.离心分离:反应完成后,将混合物放入离心机中进行离心分离。

6.收集数据:记录实验数据,包括反应时间、温度、产物的纯度和收率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A、B两种材料的混合比例对实验结果有显著影响。

2.催化剂的加入能够提高反应速率和产物的纯度。

3.加热反应的温度和时间对产物的收率有较大影响。

4.离心分离的效率对实验结果的精确度有直接影响。

五、实验改进与创新1.优化材料混合比例,通过多次实验,找到最佳配比。

2.研究催化剂的种类和用量,以提高反应效率和产物纯度。

3.探索更合适的加热反应条件,包括温度和时间的优化。

4.改进离心分离方法,提高分离效率和数据的准确性。

这个实验设计方案,就像是一部精心编排的剧本,每一个步骤都经过深思熟虑。

我们从实验背景和目的出发,选择了合适的材料和设备,制定了详细的实验步骤,分析了实验结果,提出了改进和创新的方向。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提高了实验数据的准确性,还锻炼了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

小学课外活动探究实验设计方案范文

小学课外活动探究实验设计方案范文

小学课外活动探究实验设计方案范文
内容: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究一些科学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实验材料
1.玻璃杯
2.水
3.食用色素
4.牙签
5.洗衣粉
三、实验步骤
1.将玻璃杯注满清水。

2.在水中加入几滴食用色素,搅拌使水变色。

3.向杯中加入少量洗衣粉,用牙签轻轻搅拌洗衣粉溶解。

4.观察杯中液体的变化。

四、实验现象
加入洗衣粉后,杯中液体由着色变为无色,洗衣粉使色素脱色。

五、实验原理
洗衣粉中含有表面活性剂,可以吸附色素分子,使色素脱离水分子,从而达到脱色的目的。

六、启发和总结
通过该实验,让学生了解洗衣粉的成分及洗衣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这种简单的小实验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动手探究科学奥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新意识。

实验方案范文

实验方案范文

实验方案范文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XX因素对XXX的影响,并探究其机理。

通过实验方法,获得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依据。

2. 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XXX方法,通过对实验物质进行XXX处理,进而观察和测量其XXX指标的变化,从而得出结论。

3. 实验材料和仪器3.1 实验材料•XXX物质•XXX试剂•XXX设备3.2 仪器设备•XXX仪器•XXX设备•XXX设备4. 实验步骤步骤一:准备工作1.清洗实验仪器和设备,并确保其干净和完好。

2.准备所需试剂和物质,并按照所需量称取。

步骤二:实验操作1.按照实验设计分组,进行实验处理。

2.将实验物质置于相应的处理条件下。

3.对实验样品进行采集和测量。

4.记录实验数据。

步骤三:数据分析与结果1.对实验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和计算。

2.绘制图表和图像展示实验结果。

3.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5. 实验平安本卷须知1.在操作实验物质时,遵守实验室的平安规定。

2.使用化学试剂时,佩戴实验手套和护目镜,防止直接接触。

3.注意实验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本卷须知。

6. 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数据的分析和统计,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XXX因素对XXX有显著影响,随着XXX因素的增加,XXX指标呈现增加/降低的趋势。

•实验结果支持XXX理论,证明了XXX机理的可行性。

•实验结果与预期相符,说明实验操作和测量方法可靠。

基于以上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XXX因素对XXX具有重要影响,进一步研究和探索该因素的作用机制对于XXX 具有重要意义,并为实际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7. 实验总结在本实验中,我们通过XXX方法对XXX进行了研究,获得了实验数据,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实验结果说明XXX因素对XXX具有重要影响,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本实验中还发现了以下问题和改良方向:•实验样本的数量和代表性可以进一步提高,以增加实验结论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实验操作中的XX步骤需要注意和改良,以减小实验误差和提高实验精度。

实验设计方案范文8篇

实验设计方案范文8篇

The way to grow is to know how to shut up and work hard, to be low-key and humble, to learn to be strong, and to be the person you want to be in every cherished day.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实验设计方案范文8篇实验设计方案篇1一.实验目的1、学习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原理与方法。

2、学习、掌握微生物的鉴定方法。

3、对提取的土样进行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培养,并进行简单的形态鉴定4、对简单鉴定后的微生物进行生理生化鉴定并由鉴定结果查伯杰氏手册以确定分离出微生物的品种。

二.实验原理α-淀粉酶是一种液化型淀粉酶,它的产生菌芽孢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尤其是在含有淀粉类物质的土壤等样品中。

从自然界筛选菌种的具体做法,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四个步骤:采样、增殖培养、纯种分离和性能测定。

1、采样:即采集含菌的样品采集含菌样品前应调查研究一下自己打算筛选的微生物在哪些地方分布最多,然后才可着手做各项具体工作。

在土壤中几乎各种微生物都可以找到,因而土壤可说是微生物的大本营。

在土壤中,数量最多的当推细菌,其次是放线菌,第三霉菌,酵母菌最少。

除土壤以外,其他各类物体上都有相应的占优势生长的微生物。

例如枯枝、烂叶、腐土和朽木中纤维素分解菌较多,厨房土壤、面粉加工厂和菜园土壤中淀粉的分解菌较多,果实、蜜饯表面酵母菌较多;蔬菜牛奶中乳酸菌较多,油田、炼油厂附近的土壤中石油分解菌较多等。

2、增殖培养(又称丰富培养)增殖培养就是在所采集的土壤等含菌样品中加入某些物质,并创造一些有利于待分离微生物生长的其他条件,使能分解利用这类物质的微生物大量繁殖,从而便于我们从其中分离到这类微生物。

因此,增殖培养事实上是选择性培养基的一种实际应用。

3、纯种分离在生产实践中,一般都应用纯种微生物进行生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方案设计范文实验方案设计范文一药品:半枝莲、95%乙醇、盐酸小檗碱对照品、蒸馏水、盐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碘-碘化钾试剂仪器:722型紫外分光光度计、电子分析天平、电热恒温水浴锅、数据超声波清洗器、微型植物粉碎机、PH计、加热板、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实验方法:超生波提取法、半仿生法、正交实验、生物碱的鉴定方法实验步骤:一、药品、仪器的准备二、对照品溶液的制备、波长的测定、标准曲线的制作、推算出回归方程三、样液的制备四、用半仿生法提取半枝莲中生物碱1、单因素实验(1)温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2)酸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3)碱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4)料液比对提取效果的影响2、因素、水平的确定及进行正交实验设计:由单因素温度、酸度、碱度和料液比作为正交试验的四个水平进行正交实验以确定半仿生法中最优的提取条件五、超声波辅助半仿生法提取半枝莲生物碱:在上述半仿生法得到的最优提取条件下进行超声波提取1、单因素实验(1)温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2)提取次数对提取效果的影响(3)酒精浓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2、因素、水平的确定及进行正交实验设计:由单因素温度、提取次数、酒精浓度作为正交试验的三个水平进行正交实验以确定在超声波辅助半仿生法提取中的最优条件六、在超声波辅助半仿生法提取的最优条件下提取半枝莲中生物碱七、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上述提取到的生物碱的吸光度,与标准曲线进行比较,计算出生物碱的量及产率。

八、生物碱的鉴定:生物碱沉淀反应1、碘化铋钾试剂反应取渗漉液1ml,加碘化铋钾试剂1滴~2滴,生成棕色至棕红色者为阳性反应在。

2、碘-碘化钾试剂反应取渗漉液1ml,加碘-碘化钾试剂1滴~2滴,生成棕黄色沉淀者为阳性反应。

3、硅钨酸试剂反应取渗漉液1ml,加硅钨酸试剂数滴,生成淡黄色沉淀者为阳性反应。

实验方案设计范文二一、【实验题目】:印刷条件对预涂膜覆膜质量影响探究二、【实验设计思路】:影响覆膜质量因素主要分为两类,即覆膜工艺的影响和印刷条件的影响。

覆膜工艺的影响无疑是覆膜的温度、速度、压力三种因素。

往往现在对于覆膜质量影响因素大多是考虑到覆膜工艺(温度、速度、压力)的影响因素如出现:打皱、起泡、卷曲、出膜、亏膜、搭边痕的质量因素。

而很少考虑印刷条件对覆膜质量的影响。

而往往有些时候就是由于印刷条件的因素才影响了覆膜的质量。

基于如此这次试验研究的方向就是在规定一定的覆膜条件,通过改变样张印刷所需条件进行打样并将其做预涂膜处理。

最终的实验结果是为了探讨印刷条件是如何影响预涂膜质量,是否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最后以此为依据确定印刷品覆膜所适宜的最佳印刷条件。

三、【实验仪器及材料】:(1)IGT印刷适性仪、预涂膜覆膜机、剥离强度仪;(2)油墨、铜版纸(确定规格,ph值)、BOPP预涂膜。

四、【实验准备】:在IGT印刷适性仪进行试验打样,确定一般印刷打样的印刷条件范围。

(温度、速度、压力大致范围)。

五、【实验原理及步骤】:(1)采用覆合强度指标考察覆膜质量, 覆合强度的测量参考GB2T2790-1995标准进行测量。

对于每个试样, 从剥离力和剥离长度的关系曲线上测定平均剥离力, 以N为单位, 记录下至少100mm剥离长度内的剥离力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并计算相应的剥离强度值。

计算公式如下:180 = F /B式中: 180 为剥离强度(N/mm); F为剥离力(N); B为试样宽度(mm)。

利用上式, 计算所有试验试样的平均剥离强度、最小剥离强度和最大剥离强度, 以及它们的算术平均值(2)利用IGT印刷适性仪在铜版纸上面进行打样。

1、在一定的墨层厚度、印刷速度、印刷压力的情况下进行印刷实地打样,打样后将样条放在正常的印刷环境中进行干燥(干燥时间受纸张、温度、湿度的影响)。

通过对不同印刷时间间隔(0.5h、1h、1.5h、2h、2.5h、3h、3.5h、4h、4.5h、5h、5.5h、6h、6.5h、7h)的样条在预涂膜覆膜机上面进行覆膜( 覆膜的压力在6. 8mPa, 温度为90 e, 覆膜速度为100r/min)。

然后在剥离强度测定仪上测试各样条的剥离强度记录数据,确定最佳覆膜时间间隔。

2、在第一步所确定的最佳印刷时间间隔的条件下,印刷压力、印刷速度一定,改变印刷墨层厚度进行印刷实地打样,对不同墨层厚度(0.5-4.0Lm)下的印刷样条进行同上覆膜处理,在剥离强度测定仪上测试各样条的剥离强度,记录数据。

确定覆膜的最佳墨层厚度。

3、在前两步所得到的最佳印刷时间间隔和最佳印刷墨层厚度的情况下,控制印刷压力一定,改变印刷速度(0.1、0.2、0.3、0.4、0.5、0.6、0.7、0.8、0.9、1.0m/s)进行印刷实地打样,对不同印刷速度下的印刷样条进行同上覆膜处理,在剥离强度测定仪上测试各样条的剥离强度,记录数据。

确定最佳的印刷速度。

4、根据前三步的实验所得的最佳印刷时间间隔、最佳印刷墨层厚度、最佳印刷速度的情况下,改变印刷压力(200-800N)进行印刷实地打样,对不同印刷压力下的印刷样条进行同上覆膜,在剥离强度测定仪上测试各样条的剥离强度,记录数据。

六、【数据处理】:七、【实验结果】:八、【参考文献】:齐晓堃, 印刷材料及适性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20xx.1(普通高等教育印刷工程本科规划教材)许文才,包装印刷与印后加工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xx.8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规划教材)冯瑞乾,印刷原理及工艺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1999-4 (高等学校印刷工程类教材)GB- T2790- 1995,胶粘剂180b剥离强度试验方法挠性材料对刚性材料[S]实验方案设计范文三一、实训目标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集中实践环节。

通过这一环节的实施,指导学生掌握论文写作方法,学会调查研究,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与写作,并在论文写作实践中得到锻炼,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创新意识和专业素质,成为一名善调查、懂研究、能说会写的合格的毕业生。

二、论文设计指导小组组长:徐先海、鲁伦文组员:唐娟、李向萍、温晓琼、邓君瑞、卜剑莉三、论文设计(写作)要求毕业论文是学生毕业前必须完成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在校所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技能工具与方法等,研究和探讨实际工作中的相关问题。

它是综合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1、应在实事求是、深入实际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写出具有一定质量的毕业论文。

2、毕业论文选题应在所学专业范围以内,其形式为学术论文、研究报告或分析报告。

3、毕业论文应做到观点新颖、明确,有独创性;材料翔实、有力;结构完整、谨严;语言准确、通顺流畅。

4、毕业论文按统一版式的规范化要求(参见系部统一格式),正文字数要求10000-15000字。

四、论文设计实施环节1、组织动员时间:20xx年4月27日地点:二教(501)对象:国贸08级全体同学方式:集体动员会班主任(辅导员)要协助做好组织动员工作。

2、学生报名分组毕业论文为学生必修环节,不得免修。

11届毕业生要在5月1日前提交报名申请。

根据报名情况对其进行分组。

每位指导教师指导一组学生,原则上每组不超过18人。

3、指导教师聘任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以对口专业,具有本科学历,且实践能力较强,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专职老师来担任。

指导教师负责学生毕业设计的全程指导工作。

指导教师的职责有:(1)指导教师应认真履行职责,指导学生组织好毕业论文设计的全过程;(2)指导教师对论文的选题方向、思想观点、结构格式及文字质量负指导责任,并负责在论文定稿的指定位置按要求签署评阅意见;评阅意见包括的主要内容有:选题是否恰当,论文主题是否明确;结构是否合理,表述是否准确、流畅;选用资料是否恰当、充分,是否具有代表性;论述的逻辑性是否合理等。

(3)指导教师应督促学生及时与老师联系,按时提交写作提纲、初稿、修改稿和正稿。

(4)指导教师须将指导意见记录在工作纪录本上;(5)指导教师对每学生的论文指导时间不低于5学时/周。

4、学生设计(撰写)论文学生在指导老师指导下确定选题。

选题要求:(1)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不应脱离专业范围,要有一定的综合性,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2)题目大小适中,对实际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3)应结合当前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思考,鼓励解决实际问题;(4)选题一经确定,一般不再作变动。

在论文设计(撰写)过程中,指导教师应帮助解决学生在设计(写作)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论文完成后,指导教师须写出符合整个论文设计过程情况的初评成绩与评语。

5、时间安排(共5周)布置动员、确定选题阶段:4月27-5月10日;拟定论文大纲阶段:5月10-24日;设计(撰写)论文初稿阶段:5月25-6月24日;修改阶段:20XX年6月25日-20XX年6月提交论文及论文成绩初评、答辩阶段:20XX年6月底-7月。

五、论文设计成绩评定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以百分制体现,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写作态度和论文质量给出。

分优、良、及格、不及格四等。

1、优(90分以上)(1)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2)论文选题明确,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对经济工作或学术问题的研究有一定的独到性与现实性,并有一定的新意;(3)论文中心论点突出,论据充足,论证过程逻辑性强,文章结构合理,表述流畅,层次清楚。

2、良(80-89分)(1)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和政策,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观点明确,分析比较深入;(2)论文选题明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能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经济问题;(3)论文中心突出,论据较充足,论证过程较有逻辑性,文章结构合理,层次清楚,表述通顺。

3、及格(60-79分)(1)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和政策,基本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但内容欠充实;(2)论文的论点较明确,尚能联系实际经济工作;(3)论文资料尚充足、具体,但比较陈旧,缺乏新意,论证不够充分,缺乏说服力。

文章有一定的条理,文字尚通顺。

4、不及格(60分以下)凡具有以下条款之一者均为不及格。

(1)不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和政策,或在经济理论上有原则性错误,或未掌握已学的有关专业知识,缺乏写作技能;(2)论文选题不当,缺乏中心思想和论述主线,结构混乱,层次混淆不清,无逻辑性,主要论据短缺,论点论据脱节或严重搭配不当;(3)论文严重抄袭他人文章、成果、著作,或直接摘自网络文章。

实验方案设计范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