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政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耀青史的福建船政文化
在中国东南沿海闽江入海处,有一座风光秀丽的古老小城,她就是曾作为中国“洋务”运动发祥地而闻名海内外的福州马尾。

朱熹、郑和、徐霞客、严复、詹天佑、萨镇冰等历史名人都曾在这里留下足迹,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罗星塔、五虎礁、古炮台、磨溪、牛项风景区,古今相融、山水相依,令人流连忘返。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开发区、保税区、科技园区和台商投资区的设立,马尾区域经济飞速发展,工业体系门类齐全,已成为中国经济最具发展潜力的对外开放区域之一,具有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综合优势。

马尾地处福建闽江口,依山傍水,地理位置重要,口岸条件优越。

创办于1866年的马尾造船厂就位于马尾的闽江边上,这是近代中国创办的第一家专业机器造船厂。

马尾是中国船政文化的发祥地和近代海军的摇篮,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马尾船政”是福建马尾造船厂的前身,创办于1866年6月,清末洋务运动代表人物之一的左宗棠是马尾船政的创始人,而第一任马尾船政大臣是洋务派务实人物沈葆桢。

沈葆桢是近代中国船舶工业的奠基人之一,也可以说是倡导改革开放的先驱。

1866年,他就任总理船政大臣后,力排阻力,改革旧制,大胆引进欧洲先进的造船技术、设备和工程技术人员,聘请法国人日意格为船政正监督,任用洋人传授造船、造机技艺。

为培养中国自己的科技人才,他创办船政学堂,定期选送优秀学员赴英、法留学,很快就把马尾船政建设成为近代中国的专业造船、育人基地。

其规模在远东首屈一指。

在此后几十年中,船政学堂为近代中国的海军建设、航运、机器、矿冶、电讯、铁路、外交、教育等领域,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卓越的人才。

严复、邓世昌、萨镇冰、魏瀚、刘步蟾、詹天佑等,都是其杰出的代表。

从1866年12月23日建厂至1907年,马尾船政从跟洋人学造木壳蒸汽兵轮到1875年辞退外籍技师,自行设计建造舰船,实现了自主建造木壳-铁木合构-钢制舰船的质的转变。

1874年,在抗击日本侵略台湾的战争中,以马尾船政所建舰船为主体,组建了中国当时第一支海军舰队---福建水师。

孙中山先生称赞船政“足为海军根基”。

马尾船政的成功,拉开了中国发展大规模机器造船工业的序幕。

辛亥革命后,马尾船政改为福州船政局,又创设了飞机制造工程处。

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的巴玉藻、王助、曾诒经等中国年轻科技人员,经一年多努力,于1919年8月,制造成功了中国第一架”甲型一号”双翼水上飞机,此后又造出了双座教练机、海岸巡逻机、鱼雷轰炸机等17架飞机,并培养了我国自己的飞行员。

这使福州船政不仅是舰船的发祥地,还成为中国航空工业的摇篮。

马尾造船厂大门口首任总理船政大臣沈葆桢的铜像伟岸轩昂。

当年沈葆桢亲手创建的百年船厂,如今依旧是巨轮成列。

那保存完好的法式钟楼、船政学堂、绘事院和大船坞等旧址原物,以及厂区内随处可见的百年榕树,共同见证着马尾造船的百年艰辛与辉煌。

目前,马尾造船厂已成为我国第一批工业旅游景点,一百多年前,遭受外国列强侵略的旧中国灾难深重。

19世纪60年代初,清朝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有识之士,强烈感受到外来侵略者坚船利炮的严重威胁,提出以兴办”洋务”来富国强兵。

1866年,时任闽浙总督的左宗棠,上奏朝廷,提出要抵御外来侵略,必须建立一支新式的海军,要建立海军就得自己造船。

在左宗棠、沈葆桢等一批官员主持下,清政府开始在具有独特地理优势的福建马尾设厂造船,兴办学堂,这就是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深远影响的马尾船政。

当年船
政衙门是中国近代海军最早成立的一个机构,第一任船政大臣就是林则徐的女婿和外甥沈葆桢。

主持船政的沈葆桢等人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设备和人才,使它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达到了相当大的规模。

马尾造船厂开办不久就达到相当规模,船台、船坞、起吊设备等设备都很完善,那时候工厂就配有60吨的起重机,可以造三千吨的轮船,当时的马尾造船厂在整个远东地区都是首屈一指的。

马尾造船厂从1866年创办,到1907年停造的40年间,建造了大大小小的舰船40艘,总吨位达到四万七千三百五十吨。

她为近代中国的船舶制造、海军建设、科技人才培育,以及诸多工业领域的奠基和开拓,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中国近代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历经一百多年的风风雨雨,马尾造船厂庞大的建筑群有的毁于战乱炮火,有的坍塌于风侵雨蚀,只有部分厂房设施保存到现在,成为中国工业化源头的实物见证。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生产船用蒸汽机的轮机厂。

一幢红砖砌墙的法式风格建筑,就是现今中国最古老的机械车间——当年船政生产船用蒸汽机的船政轮机厂,占地面积有三千平方米,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第一台船用蒸汽机是在1871年在这个船政轮机厂造出来的。

轮机厂车间铸铁的柱子还有当时一些吊车行走的轨道,现在这个车间已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它是现今中国土地上最古老的一座生产车间。

轮机厂房门前一对福建船政衙门的石狮子至今依然完好无损、威风凛凛。

轮机厂房的楼上,是当年赫赫有名的船政绘事院。

绘事院面积六百平方米,这里空间宽敞,窗高棂亮,是图纸设计和绘制的理想场所。

一百多年前,一幅幅船舶设计图纸在这里绘制而成,在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代的船舶技术人才。

现在,船政绘事院成了马尾造船厂厂史陈列馆,几百幅图片资料和大量的珍贵文物,浓缩了马尾造船厂一百多年来的兴衰历程。

在中国海军的建设史上,马尾船政学堂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福州素有“海滨邹鲁”之称,自唐宋以来,教育发达,书院繁荣,文化昌盛,人才辈出。

闽都文化由本土文化、中原文化和域外文化揉和而成,具有海纳百川之势。

这都对福建船政的创办,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福建船政的创办者左宗棠以及深受福州三坊七巷文化熏陶的沈葆桢等人,非常明确要“师夷长技”,务必开办学堂;设局造船,关键在教书育人。

强调“船政根本在于学堂”,“艺局是造就人才之地”。

这深刻地阐明了相对于造船来讲,开办学堂显然处于更加优先的地位。

这种思想在船政学堂的楹联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以一篑为始基,自古天下无难事;致九译之新法,于今中国有圣人。

”“且漫道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即此是格致关头,认真下手处;何以能精益求精,密益求密,定须从鬼神屋漏,仔细扪心来”。

事实也是如此,1866年12月船政动工基建之时,求是堂艺局同时开始招生,并于1867年1月6日在于山定光寺(白塔寺)开学;在建船厂的同时,也在筹建学堂,结果船厂尚未竣工,甚至衙署也未奠基,学堂即已建成。

这种重在教育的思想和做法,是福建船政得以顺利发展,并在近代中国具有广泛影响的根本所在。

马尾船政文化展现了近代中国的先进科技、高等教育、工业制造、西方经典文化翻译、传播等丰硕成果,孕育了诸多仁人志士及其先进思想,折射出中华民族特有的砺志进取、虚心好学、博采众长、勇于创新、忠心报国的传统文化神韵,为中华民族的文明史留下浓墨重彩。

星移斗转,一百多年过去了,当年无数先辈梦寐以求、并为之奋斗牺牲的富国强兵的夙愿,今天已经实现。

为了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船政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市政府、马尾开发区政府近年来以福州江滨大道、闽江青洲大桥及同三高
速公路和福温铁路的建设为契机,敞开大门,广纳海内外客商,不断加大投入,建设船政文化主题公园与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对“中法马江海战纪念馆”进行全面整修,新建设了“中国近代海军博物馆”、“近代马尾杰出人物蜡像馆”,重修了马尾船政学堂,完善各类设施,用于船政文化遗产的保护事业。

同时,广开旅游资源、开发了君山乐园、江滨娱乐区、琅岐旅游休闲度假区、磨溪自然风景区、海峡经贸广场等五大旅游功能区,努力建设以船政文化为龙头,以“海文化”为内涵,突出山、海、江特色,集观光、娱乐、休闲、度假、游艺、购物于一体的闽江口旅游产业带。

新的世纪,新的千年,为旅游业这一新兴产业的大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马尾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事业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发展速度,马尾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虽因时代局限,福州马尾福建船政的辉煌只延续了40多年。

但在历史的弹指挥间,它成为近代史不可缺少的一页,福建船政文化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福建船政文化是爱国主义教育重要的课堂和基地,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中国人从海峡两岸及世界各地来到这里,他们以各种方式祭奠英烈,抒发着期盼祖国早日强盛统一的情怀,福建船政自立自强的精神将在全世界华人中得到光大发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