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史话——玉门油田
中国石油发展史
中国石油勘探史1.恢复与发展玉门油矿解放后,为创建新中国的石油工业,1952年8月,毛泽东主席命令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军第57师转业为石油工程第一师,为建设一支具有严格组织纪律,高度献身精神的石油产业大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到1952年底,全国原油产量达到43.5万吨,为1949年的3.6倍,为旧中国最高年产量的1.3倍,比1949年提高6倍多。
玉门油矿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石油工业建设的重点。
为了加强勘探,广泛采用“五一”型地震仪和“重钻压,大排量”钻井等新技术,先后发现了石油沟,白杨河,鸭儿峡油田,并开始按科学程序进行全面开发,采取注水和一系列井下作业等措施。
按照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部署,石油勘探首先在我国西北地区展开。
1955年10月,克拉玛依第一口井--克1井喷油。
克拉玛依油田的开发建设,有力地支援了建国初期的经济建设。
1958年,青海石油勘探局在地质部发现冷湖构造带的基础上,在冷湖5号构造上打出了日产800吨的高产油井,并相继探明了冷湖5号,4号,3号油田。
在四川,发现了东起重庆,西至自贡,南达叙水的天然气区。
1958年石油部组织川中会战,发现南充,桂花等7个油田,结束了西南地区不产石油的历史。
到50年代末,全国已初步形成玉门,新疆,青海,四川4个石油天然气基地。
1959年,全国原油产量达到373.3万吨,四川天然气产量从1957年的6000多万立方米提高到2.5亿立方米。
在人造油方面,经过扩建和改造,东北各人造油厂的产量有了大幅度的增长。
1959年人造油产量达到97万吨,当时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炼油工业在十分薄弱的基础上,先后扩建,新建了上海,克拉玛依,冷湖,兰州,大连等8个年加工能力为10-100万吨的炼油厂。
1959年生产汽,煤,柴,润四大类油品234.9万吨,主要石油产品自给率达到40.6%. 2.历史性转变从1955年起,地质部和石油部分工配合,先后在华北平原与松辽盆地展开了全面综合地质调查。
中国近现代石油工业的五座油矿
中国近现代石油工业的五座油矿中国近现代石油工业,指的是1840年至1949年这一时期的石油工业,是按照社会发展的历史而划分的。
在这一百多年中,中国石油工业缓慢发展,步履维艰,远远地落在了世界的后面。
但是在中国整个石油发展史中,这个时期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它虽然没有保持住中国古代油气开采走在世界前列的辉煌,但毕竟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石油工业的崛起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台湾苗栗油矿中国最早的油井出现在台湾。
1874年,清政府钦差大臣沈葆桢到台湾巡视,得知苗栗县出磺坑产石油,提出将油矿实行官办。
1877年3月25日,福建巡抚丁日昌上奏清廷,获准后,委派唐延枢主持钻凿工作,向美国购买一部小型新式钻机,并聘请两名美国技师开始钻凿油井。
1878年,在苗栗出磺坑距后垄约3英里的猫里地方,开始钻凿第一口油井,当钻凿至120米时,产出原油,这口油井是中国第一口用近代动力钻机钻凿成功的油井。
第二口油井开钻后,因美国技师因合同到期回国等原因而被迫中断。
1887年,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再次就开发台湾石油资源上奏清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油矿管理机构——矿油局,派林朝栋主持苗栗油矿开发事宜。
1887一1890年间,先后钻井5口,最深120米,仅一口井出油。
刘铭传因资金匮乏,与英商范嘉士订立开发台湾油矿合同,遭到清廷反对。
1891年刘铭传被撤职离任,矿油局被撤销,苗栗油矿的开办再次中断。
日本侵占台湾后曾经大肆掠夺台湾的油气资源。
1895年甲午战争后,日本在出磺坑、锦水、竹东、新营等地区共钻井251口,至1945年共采出原油16万吨。
1913年,日本石油公司在台湾开始建立炼油厂,到四十年代,建立了当时全国最大的高雄炼油厂。
1945年,日本投降,台湾的石油工业由中国国民政府接管。
主要接管的单位有:台湾油矿勘探处、高雄炼油厂、台湾营业所、新竹研究所、嘉义溶剂厂等。
延长油矿1903年德商世昌洋行企图开采延长石油,陕西省当局积极奏请试办石油矿。
老照片1955年甘肃玉门我国的第一个天然石油基地
老照片1955年甘肃玉门我国的第一个天然石油基地
位于祁连山下的甘肃玉门油田,是我国的第一个天然石油基地。
曾经的中国,还是一个贫油国。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玉门油田承担起了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重担。
原本破烂不堪的炼油厂,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和技术改造,已经面貌一新,生产能力大为提高。
新的井架,在祁连山下到处可见。
随着采油能力的提高,1955年的原油产量接近1952年的三倍。
田文宽模范钻井队在1955年9月6日就完成了全年的生产计划,提前天数达到了三个月零二十四天。
玉门油田的建设,得到了苏联、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匈牙利等国和全国一百四十多个单位的支持和帮助。
在罗马尼亚的帮助下,建立起了大型原油电力脱盐厂。
它能脱掉原油中的盐分和水分,大幅提高原油质量。
为了保持油田的自喷性能,提高原油采收率,矿区建起了好几个注水厂和注气厂。
这是三号注水厂的高压水泵正向油层里注水。
古人曾用诗句“春风不度玉门关”来形容玉门的偏僻和荒凉。
现在这里不仅建起了现代化的油田和炼油厂,还建起了公园、学校、医院、幼儿园、托儿所等,到处充满了生机和希望。
图为幼儿园小朋友游公园。
夜色下的玉门,万家灯火。
50年代的玉门油田,不但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石油,还培养了一大批技术力量。
中国石油工人的代表性人物王进喜,就是从玉门走出去的。
玉门油田发展史调研报告
玉门油田发展史调研报告玉门油田发展史调研报告调查时间:2008年10月-2008年12月调查对象:玉门油田分公司调查内容:玉门油田70年的发展史调查方式:走访、座谈一、情系石油,深入油田"情系石油,深入油田"这是我参与这次社会实践的活动动机,带着这个想法,我来到我国的西部-甘肃,因为那里有我国石油的发祥地--玉门,有我们石油人所必须学习的石油精神。
在这次活动中我不单单是为了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习玉门的石油精神和深入油田企业,了解油田对我们新一代石油人最需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是什么。
于是,"学习和了解油田"成了我们最为主要的活动目的,这一直是我们活动的主线。
带着学习、了解油田精神和企业需要走进油田,这无疑是一种创新,同时这也是"社会-学校"相结合的一种道路,让学生走出校园,接触油田,了解企业;让企业走进校园,接触学校,了解学生。
二、人员组成玉门油田局工会副主席张明、油田作业公司青西试油队党委书记景胜富为领队,试油队团支部书记何小红为辅导员。
三、油田介绍玉门油田是新中国第一个天然石油基地,1939年投入开发,已经过了70年的开发历程,是中国近代发现较早的油田之一,也是中国第一个天然石油基地。
位于河西走廊祁连山北麓,东连万里长城的西端雄关--嘉峪关和历史名城酒泉,西敦煌、新疆等地,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解放前10年,油田累计生产原油52万吨,占当时全国石油产量的95%以上。
新中国成立后,油田员工扎根戈壁,艰苦创业,1957年建成全国第一个石油基地,1959年生产原油140万吨,为玉门油田年产原油最高水平,占当年全国原油总产量的51%。
六十年代,玉门油田担负起了大学校、大试验田、大研究所,出产品、出人才、出经验、出技术的"三大四出"历史责任,先后向全国各油田输送骨干力量10万人,被誉为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
没落的玉门油田沦为空城,一座因石油而生因石油而没的城市
没落的玉门油田沦为空城,一座因石油而生因石油而没的城市50年前,新中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在玉门(老市区)诞生,刚刚建市3年的玉门市机关从玉门镇(现在的新市区)搬到油田所在地,因油设市。
图为荒凉的玉门老城。
1939年8月11日,中国第一口油井在此出油,鼎盛时期人口达到13万。
六十年代,玉门油田担负起了大学校、大试验田、大研究所,出产品、出人才、出经验、出技术的'三大四出'历史责任,先后向全国各油田输送骨干力量10万人,被誉为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王进喜就是其中之一。
图为几乎废弃的体育场馆。
此后,地方政府和企业相互依存、共同发展,油田开发如日中天,地方经济突飞猛进,玉门人和油田人为此而深感自豪。
至上世纪末,玉门市已发展成为总面积1.3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8.82万人、城市人口10.8万人的一座新型工业城市。
图为远处的烟囱还在冒着气,跟以往相比这里的萧条简直翻天覆地。
然而,谁也不会想到,时隔半个世纪之后,一座因油而设的工业城市竟会与油田“分道扬镳”。
半个世纪过去了,随着石油资源的枯竭,油田基地搬离,市政府西迁至70多公里外的玉门镇新城,数万居民弃老城外迁,昔日辉煌的玉门城如今弃楼遍地,几乎成了一座空城。
夜晚的玉门老城公园。
早晨太阳刚刚升起,这座颇有年代感的交警指挥亭述说着这里曾经的车水马龙。
铁人王进喜的雕塑被修葺一新。
这座城市除了为数不多的石油工人之外就是一些老人。
一座医院搬迁后遗留的柜子。
破败的院落。
被封门的医院。
石油输送管道下面的酒瓶。
坍塌的建筑已成危房。
戛然而止的时间。
小朋友遗留下的玩具。
破败的院墙和远处的烟囱。
工人电影院,曾经辉煌一时。
人去楼空的住宅区。
当地房价一跌再跌无人问津,很多住宅区都被封闭了。
玉门,一座石油老城的转型之路,并不简单。
玉门油矿的几个故事
玉门油矿的几个故事1. 最初的创始者我囯发现和利用石油、天然气是最早的国家,可上溯到两千一二百年以前。
我国人民对石油、天然气的认识、利用、勘探、开发、技术演进等也是与时俱进的。
特别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重视国家富強,发展生产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大力各项基础建设,认识到石油是国之动脉的重要产业。
在全国解放后很快就將玉门油矿建设成为最大的综和性产业企业,成为了石油工业的革命揺篮。
玉门地区的油苗露头在两百多年来已为中外地质家所属望。
在1892--1894年俄国地质家曾到酒泉、玉门作地质考察1906年清政府聘请比利时技师勘察玉门石油,拟开采油矿,后以距省城太远运销不便而终止。
1921年地质家翁文灏、谢家荣对玉门-带也做过地质调查,1928年张人鉴地质家对赤金堡、白杨河的石油油也进行了调查。
他们的论文报告当局未予重视。
1937年,在当时中央地质调查所任职的孙健初参加西北地质矿产试探队,同美国地质家韦勒、工程师萨顿一起,对玉门石油地质进行调查,发现了老君庙干油泉、石油沟的油苗和地层露头。
孙健初对对油苗的地质情况做了分析,认为“它是将来煤油之希望”。
1938年,日本侵略军占领了我国沿海地区,几乎全要切断我国石油进囗通道。
开发国内石油的呼声日高,4月在翁文灏主持下,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決定成立甘肃油矿筹备处,由严爽主持,再次派孙健初去玉门详查。
1938年12月23日严爽、孙健初、靳钖庚及5名工人,用骆驼运器材和人员去玉门。
经月余踏勘、观察、对老君庙一带的地质构造作了基本了解。
对玉门石油河构造评价中明确的说:“目前可断言,石油即将出现于甘肃之西北部,石油河背斜为-储油构造,俱备良好条件,可望获极佳产量”。
应“不惜任何代价钻探石油河构造,开发油田”。
报告引起了国民政府经济部长兼资原委员会主任委员、资深地质学家翁文灏的重视,决定派员往玉门开展工作。
同时也得到中囯共产党的大力支持。
1939年3月,陕甘宁边区政府为支瑗玉门老君庙油田的勘探和开发,从延长油矿抽调20多名技工人和两部钻机,这些人员和设备抵老君庙后。
骑着骆驼进戈壁—石油“长子”老君庙油田成长追忆
—石油“长子”老君庙油田成长追忆综合整理/本刊记者冯为为著名诗人李季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凡有石油处,均有玉门人”。
玉门油田不是大油田,却是中国石油工业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油田。
它培养、造就了中国石油工业的骨干队伍和第一代技术人才。
老君庙油田作为玉门油田的第一个油田,它的发现及开发汇聚了很多人的汗水,接下来我们就来讲讲老君庙油田勘探、开发的故事。
起航:骑着骆驼进戈壁老君庙原本是祁连山下石油河边台地上的一座小庙。
据说,在石油人来到这一带之前的很久、很久的时间里,这里曾是淘砂采金的地方。
有一个人鸿运高照,竟然在石油河里找到一块相当大的“狗头金”,发了点财,于是出资建了这么一座小庙,向太上老君表示感谢。
玉门的第一个油田就发现在这里,所以取名老君庙油田。
玉门一带有油苗,早有史书记载。
比如,公元267年,西晋人张华著《博物志》就记载了“酒泉延寿县南山出泉水……水有肥,如肉汁,取著器中,始黄后黑,如凝膏,燃极明……”。
唐朝李吉甫在《元和郡县图志》中记载玉门县“石脂水,在县东南180里,泉有苔,如肥肉,燃之极明”。
千百年来当地老百姓土法捞取,用来照明、膏车、配药。
公元578年,嘉峪关防守武士曾用石油烧毁入侵者的兵器。
19世纪20年代初,一些中外地质家曾经到酒泉盆地做过调查和考察。
1922年,谢家荣等曾到玉门一带作过地质勘查,写过报告。
1935年,外交家顾维钧和银行家周新民等获得南京国民政府特许探采甘肃、新疆、青海三省的石油。
他们1936年成立了中国煤油探矿公司筹备处,1937年,孙健初和美国地质家韦勒等在玉门进行了调查。
项目由于这家公司聘请的外国技术人员在玉门没有找到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石油而停步。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展开以后,日寇大举进犯,首先占领了我国沿海各地。
依靠海运进口“洋油”已不现实。
国民政府决定勘探和开发玉门油田。
1938年,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收回了三省石油探采特许权,设立了甘肃油矿筹备处,派严爽、孙健初、靳锡庚等到酒泉盆地做勘探。
玉门油田七十年文案
玉门油田七十年文案玉门油田邮册基本基调:朝气活力创意思路:玉门油田从开创时期的艰难到油田发展的辉煌时期再到二次创业,走过了七十年的发展之路,除了产出石油,更是石油人才、经验、技术的发源地,同时也留下了一批宝贵的精神财富。
本邮册旨在表现玉门油田在七十年发展历程中所取得的辉煌成绩,以玉门油田作为中国石油工业摇篮和“铁人精神”为表现主题。
通过油田发展、石油摇篮、铁人精神、人文景观、油田风光五个部分来表现本册的主题。
设计思路:在图文结合的设计中,用有纪念意义的图片来表现油田的发展和石油人的精神。
设计突出一种刚毅、硬朗之感,展示玉门石油人艰苦奋斗的精神。
包装工艺:【规格】:285*210【开本】:横开本【页数】:28P【包装创意】:精装天地盒配票:T.108 航天1996-20 敦煌壁画(第六组)(T)2003-13 崆峒山(T)T.73 矿物2005-2 西气东输工程竣工(J)1999-16 科技成果(T)2002-14 沙漠植物(T)J.149 中国现代科学家(第一组)1994-20 经济特区(T)1997-9 麦积山石窟(T)2003-4M 百合花(T)(小型张)2010-13 节能减排保护环境(T)T.152 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第三组)1995-4 社会发展共创未来(J)2008-28M 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小型张)(J)邮册内容章节框架题目:1、梦圆西部(待定)2、美丽的玉门(待定)3、玉门油田——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待定)第一章:千里丝路油田雄姿第二章:石油摇篮还看玉门第三章:铁人精神屹立不倒第四章:人文展馆玉门新景第五章:春风常驻风光无限前扉前扉:茫茫戈壁,巍巍祁连山下,不再只是大漠落日的苍凉。
距汉代玉门关百公里的玉门市坐落在甘肃河西走廊西端。
背靠着白雪皑皑的雪峰,疏勒河、石油河穿城而过。
这里是诞生新中国第一口油井的地方,这里是诞生新中国第一个油田的地方,这里是诞生新中国第一个石化基地的地方,这里是孕育大庆、胜利、克拉玛依油田的地方,这里是养育和繁衍中国现代石油工业的地方,这里曾经激荡着整个民族的光荣与梦想!配票:T.108 航天P1—P2第一章:千里丝路油田雄姿1939年8月11日,玉门老君庙一号井获工业油流。
玉门油田--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王涛
玉门油田——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70年艰苦奋斗创伟业,70年辉煌篇章载史册。
1939年8月11日,是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历史上永远值得铭记的日子。
这一天,祁连山下玉门老君庙旁的一号井获工业油流。
从此,拉开了玉门油田开发的序幕,揭开了中国现代石油工业的第一页。
创建中国第一个现代石油矿场玉门油矿诞生在抗日战争爆发的烽火年代。
在民族危亡之时,一批爱国知识分子抱着产业报国的愿望来到玉门,在穷塞绝域之地,开创我国现代石油工业。
抗日战争爆发后,我国沿海港口相继被日军占领,石油进口通道几乎断绝,抗日大后方发生了严重的油荒,“一滴汽油一滴血”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在孙健初、韦勒、萨顿等中外地质学家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经翁文灏、钱昌照等爱国人士的奔走斡旋,国民政府决定勘探开发玉门的石油资源,并于1938年6月组建了甘肃油矿筹备处。
严爽、孙健初、靳锡庚等爱国知识分子和工友们怀着开发石油、支援抗战的坚定信念来到冰天雪地的老君庙旁。
在中共代表周恩来的直接关心下,陕甘宁边区政府从延长油矿抽调20多名技术工人和两部顿钻钻机支援老君庙油田的勘探开发。
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努力,1939年8月11日,玉门第一口油井获工业油流,从此揭开了开发建设老君庙油田的序幕。
消息传出,全国抗日军民受到极大鼓舞。
1941年初,为了扩大玉门油矿的生产规模,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决定成立甘肃油矿局,任命孙越崎为总经理。
油矿加紧组织生产,增加出油井的数量,扩大炼油厂的规模,加快辅助设施的配套,同时,加速培养石油人才,使玉门油矿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1942年,原油产量达到4.6万多吨,生产汽油180万加仑。
以后两年,玉门炼出的汽油年产量都保持在200万加仑以上。
到1945年,累计生产原油25万多吨。
玉门所产油品陆续运往抗日前线支援抗战。
1943年,日军企图强渡风陵渡,入侵陕西,由于有了玉门的汽油,能及时将苏联供应的大炮从新疆赶运到前线,阻挡了日军的进攻。
玉门油矿还将油品运往内地销售,对缓解大后方的油荒、维持战时后方交通运输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玉门油田
余 名指 战员来到了玉 门油 田。 他们刻 不在温暖。 但玉 门虽损精神犹在—— 扬 老一 辈玉 门人 艰苦 创业 的优 良传 苦 奋斗 、 三大 四出 、 无私奉 献 自强不 科 技创新 , 不 断强 化经营 管理 , 突出
运输 、 油建等各行业建功立业 。
作为祖 国第一个石油工业 基地 , 而 面对其他 地方 的求 助 ,这 些优 秀 的玉 门人无私地发扬共产主义精神 , 向全 国各地输送人才 、传 递技术 , 一
在玉 门石 油人 的不懈 努力 下也取 得
了实质性 的突破 。老君庙油 田连续 4
次获得全 国高效开发油 田的称 号。 玉 门炼油厂的原油加工量不断提升 , 并
1 2 0多亿元 , 向全国兄弟油 田输送专
业技术 人才 、石油工人 2 0多万人 。
部 ,还有许多人 成长为全 国劳 动模 坚持走精 品特色发展之路 , 经济技术 范、 石油专家 、 技术骨干 , 成 为祖 国石 指标不 断提 高 , 一批产品跻身 国内先 油工业 的栋梁 和 中坚力 量 。“ 铁人 ” 了祁连山,又在大庆苦斗 1 0年,为祖 进水平 , 共 回收落地原油 7 0 0 0多吨 , 田职工矢志不渝 的苦 干实 干 , 实现 了 上世纪八 十年代 末 , 为实 施 “ 稳 定 东部 , 发展 西 部 ” 的 战略 , 中 国石 油 天然 气 总公 司 决定 在 新疆 塔 里 油勘 探开发 会 战。 1 9 8 9年 , 玉 门油 田主要 领 导 先 后率 领 近 万 名职 工 西 出 阳关 , 第 三 次奔 赴 “ 火洲 ” 吐鲁 王进喜在玉 门苦干 1 0年把标杆立上 被誉为 “ 祁连山下一 口井 ” 。 经过油 国甩掉石油工业落 后的帽子,立下赫 从 “ 三个 十年稳产” 的 目标 。
玉门油田
玉门油田分公司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所属的地区公司(油气田企业)之一,位于河西 走廊的祁连山北麓,东连万里长城的西端雄关——嘉峪关和历史名城酒泉,西通敦煌、新疆等地。
油田开发于1939年,是中国第一个天然石油基地。解放前10年,累计生产原油52万吨,占全国原油产量的95%,在一滴油一 滴血的战争年代,玉门生产的油品有力支援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从六十年代起,担负起“三大四出”的重任,先后向全国各 油田和炼化企业输送骨干力量10万多人、各类设备4000多台(套),被誉为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著名诗人李季曾写下“苏 联有巴库,中国有玉门,凡有石油处,就有玉门人”的诗篇,盛赞玉门油田。
工与工 与︵与及制与热电及及力程 程工程 工仪控自造控工器其自工
石 资 勘矿化 化 土建电 过
石资勘油管化化过机机材自自电电热给测通
油 源 查物学 学 木筑气 程
油源查气道学学程械械料动动气力能排绘信
工 勘 技岩工 工 工环工 装
工勘技储储工工装工设成化化工系与水工工
程 查 术石艺 程 程境程 备
油田现有职工14000多人,固定资产原值105亿元,净值 41亿元,主要从事勘探开发、炼油化工、工程技术服务、矿区服务 等业务。先后投入开发老君庙、鸭儿峡、石油沟、白杨河、单北、青西、酒东七个油田。目前在酒泉、民乐、潮水、武威、雅布 赖、南祁连等8个盆地内共有17个矿权区块,探矿权面积42798平方公里,总资源量约7.65亿吨;炼油化工伴随油田开发也具有悠 久的发展历史,目前有生产装置14套,综合配套加工能力250万吨/年; 工程技术及保障业务在长期的生产服务中逐步成长,具有 良好的井下作业、电力供应、机械加工、建筑安装、综合服务、物资供应、物业管理等生产建设和服务保障能力。
骑着骆驼进戈壁—石油“长子”老君庙油田成长追忆
—石油“长子”老君庙油田成长追忆综合整理/本刊记者冯为为著名诗人李季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凡有石油处,均有玉门人”。
玉门油田不是大油田,却是中国石油工业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油田。
它培养、造就了中国石油工业的骨干队伍和第一代技术人才。
老君庙油田作为玉门油田的第一个油田,它的发现及开发汇聚了很多人的汗水,接下来我们就来讲讲老君庙油田勘探、开发的故事。
起航:骑着骆驼进戈壁老君庙原本是祁连山下石油河边台地上的一座小庙。
据说,在石油人来到这一带之前的很久、很久的时间里,这里曾是淘砂采金的地方。
有一个人鸿运高照,竟然在石油河里找到一块相当大的“狗头金”,发了点财,于是出资建了这么一座小庙,向太上老君表示感谢。
玉门的第一个油田就发现在这里,所以取名老君庙油田。
玉门一带有油苗,早有史书记载。
比如,公元267年,西晋人张华著《博物志》就记载了“酒泉延寿县南山出泉水……水有肥,如肉汁,取著器中,始黄后黑,如凝膏,燃极明……”。
唐朝李吉甫在《元和郡县图志》中记载玉门县“石脂水,在县东南180里,泉有苔,如肥肉,燃之极明”。
千百年来当地老百姓土法捞取,用来照明、膏车、配药。
公元578年,嘉峪关防守武士曾用石油烧毁入侵者的兵器。
19世纪20年代初,一些中外地质家曾经到酒泉盆地做过调查和考察。
1922年,谢家荣等曾到玉门一带作过地质勘查,写过报告。
1935年,外交家顾维钧和银行家周新民等获得南京国民政府特许探采甘肃、新疆、青海三省的石油。
他们1936年成立了中国煤油探矿公司筹备处,1937年,孙健初和美国地质家韦勒等在玉门进行了调查。
项目由于这家公司聘请的外国技术人员在玉门没有找到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石油而停步。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展开以后,日寇大举进犯,首先占领了我国沿海各地。
依靠海运进口“洋油”已不现实。
国民政府决定勘探和开发玉门油田。
1938年,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收回了三省石油探采特许权,设立了甘肃油矿筹备处,派严爽、孙健初、靳锡庚等到酒泉盆地做勘探。
石油摇篮奏响新时代华章--玉门油田开发建设80年纪略
EnterprisesH2HI企业视窗•战略管理石油摇篮奏响新时代华章~~玉门油田开发建设80年纪略□谈智李晓玲仇国贤时间的年轮,刻印下奋斗者不朽的足迹。
1939年8月11EJ,老一井在115.51米处钻遇K油层,日喷原油约10吨,拉开了石油工业摇篮——玉门油田开发建设80年的序幕,开启了我国现代炼油工业的先河。
旧老一井。
使命承载希冀奠定基石玉门油田从诞生那天起,几代玉门石油人就满怀爱国热忱,肩负着为国找油、为国分忧的使命,众志成城,艰苦创业,在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初期,发挥了顶梁柱作用,并在新中国发展建设初期,撑起了石油工业的半边天,为国家作出了重要贡献。
1939年3月,由孙建初先生确定、位于老君庙北十五米处的老一井开挖。
在周恩来的协调下,从延长调来的顿钻加快了钻井速度。
8月11日,老君茶壶嘴炼油。
庙老一井获得工业油流,揭开了老君庙油田工业开发和玉门油田80年开发建设的序幕。
伴随着老君庙油田的开发,炼油工业同时起步,中国第一滴自产汽油、第一批成品油从老君庙前“茶壶嘴”一70加仑间歇式炼炉产出,书写了中国现代石油炼制史的第一页,开启了我国现代炼油工业的先河。
1941年〜1949年玉门炼厂逐步发展到具有常压蒸谓、减压蒸谓、热裂化、冷榨脱蜡、离心脱蜡和溶剂回收等多套生产装置,可炼制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等12种成品油。
新中国成立前的十年,玉门油田共生产原油52万吨,占同期全国石油总产量的95%,是当时规模最大、职工人数最多、工艺技术领先的石油矿场。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玉门油矿的建设被列入国家“一五”期间156个重点项目之一。
在祁连山下,玉门石油人无私奉献,苦干实干,在老君庙油田的基础上,先后发现了石油沟、白杨河、鸭儿峡等油田,油田面积扩大了四倍,地质储量增加了五倍,原油产量一路向上。
在原油生产箭头持续向上的同时,玉门油田也引领了中国石油工业技术发展。
从中国第一口多底井、第一口定向斜井、第一口侧钻井,到中国第一次顶部注水,再到中国第一个泡沫驱油试验区、自动化油井控制系统、岗位责任制的创立,玉门油田创造了至少74个全国第一,成为中国石66I中国石油和化工2019•09新老一井。
石油科普—石油开采
石油开采一、采油篇1.石油史话随着人类对石油研究的不断深入,到了20世纪,石油不仅成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能源材料,而且其五花八门的产品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被人们称为“黑色的金子”,“现代工业的血液”,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现代文明的进程。
世界现代石油工业最早诞生于美国宾西法尼亚州的泰特斯维尔村。
一个叫乔治?比尔斯的人于1855年请美国耶鲁大学西利曼教授对石油进行了化学分析,得出了石油能够通过加热蒸馏分离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含有碳和氢的成分,其中一种就是高质量的用以发光照明的油。
1858年比尔斯请德雷克上校带人打井,1859年8月27日在钻至69英尺时,终于获得到了石油。
从此,利用钻井获取石油、利用蒸馏法炼制煤油的技术真正实现了工业化,现代石油工业诞生了。
中国关于石油的记载要追朔到一千多年前,也是史不绝书,源远流长。
早在公元32?92年,东汉历史学家班固所著的《汉书》中写道:高奴,有洧水,可燃。
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作了更详细的记载:“高奴县有洧水,肥可燃。
水上有肥,可接取之。
”后人又有叫“石漆”、石脂水、石头油。
到了宋朝,沈括(1031?1095年)在《梦溪笔谈》中使用了石油这个词并亲自采集油样对石油的产状、性能、用途做了研究:“燃之如麻,但烟甚浓……疑其烟可用,试扫其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沈括的研究揭示了石油不仅可以作为照明用而且可以提炼碳黑。
他大胆预测“延川石液者是也,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自予始为之,盖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
”此后虽然不少学者不断研究和论述,但是中国于石油的开采和应用始终处于原始状态。
直到1905年清政府才批准建立“延长石油官厂”并于1907年7月成功打了中国大陆第一口现代油井?延1井并开始炼制煤油。
1909年新疆地方政府也筹集30万两白银从俄国购置了提油机和挖油机在独山子打井成功。
从此开始了中国现代石油工业的历史。
从1907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四十多年漫长的岁月中,虽然历届政府都想开采石油,但是由于战乱和政治、经济腐败始终没有重大进展。
中国第一口油井的诞生城市,曾经无比繁华,今几成空城
中国第一口油井的诞生城市,曾经无比繁华,今几成空城
原标题:中国第一口油井的诞生城市,曾经无比繁华,今几成空城
甘肃酒泉戈壁腹地还有个玉门油田,在新中国历史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里诞生了新中国第一口油井、第一个油田、第一个石化基地。
玉门油田被誉为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铁人”王进喜就是从这里奔赴大庆、享誉全国的。
玉门老君庙是中国石油的发祥地,1939年8月11日,中国第一口油井在此出油,中国从此甩掉了“无油国”的帽子。
玉门油田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油田,我国的石油工业应该就从这个地方开始。
早在抗日战争期间,玉门油田就用多产油、产好油的方式,有力的支持了抗战。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由于石油资源的枯竭,油田基地不得不往外迁,当地人民也纷纷搬出来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的城市。
这密布的洞穴是刚开始石油工人的宿舍,当年很多人为了石油事业,拖家带口到了这里,一干就是几十年,很多工人的子女就是在这些洞穴中出生。
这是玉门炼油厂的旧址,规模不大,也如此的简陋。
但是,我们国家的第一桶油可是在这里炼出来的啊。
图书馆、酒店的楼依然整洁,但紧闭的门窗,也宣告着一个时代的终结。
如今封堵的大门尘封了一切。
油城公园里,也看不到有人的影子,只有“铁人”的雕像巍然伫立,中国石油人的典型代表,就是从这里到的大庆油田。
大型的活动场所,有下面的玉门体育场,和石油工人俱乐部。
在这个老城里,可以说应有尽有功能很全。
玉门油田的解放
玉门油田的解放玉门油田的解放/ 现货石油1949年9月25日,是玉门油田历史上最为难忘的一天。
这一天油矿获得解放,从此揭开新的发展篇章。
9月28日中午,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九师政治部主任康世恩一行,从张掖急速行军抵达玉门。
当天晚上,玉门油矿(此时还称作中国石油公司甘青分公司)召开员工大会。
三军军长黄新亭宣布玉门油矿解放,由康世恩人军事总代表,张守瑜任副军事代表,兰州军管会派去的焦力人、张俊任副军事代表,军事代表还有刘南、职若愚、詹石、杨文彬、雪凡、焦万海、张志华、任志恒等。
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和党中央关于接管城市和工矿企业的政策,康世恩宣布接收油矿、恢复生产的政治和原则,主要有:按照不打乱原有企业机构的原则,维持原职原薪原制度;原油矿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给予妥善安置,安定职工,搞好生产。
玉门油矿的和平解放,使这个旧中国费劲九牛二虎之力建起的油田,完整无损的回到人民手中,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人民解放军进兵神速,使得国民党西北长官公署未来得及实施破坏;二是以邹明为首的管理层积极组织职工成立护矿大队,有效地对油矿进行了保护,并进一切可能做了大量的物资储备。
彭德怀又亲赴油矿,强调要严格执行共产党接受企业和人员的政策,指出玉门油矿是发展新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勉励技术人员和工人为新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做出贡献。
这是第一次对玉门油矿未来发展的准确定位。
解放前夕,由于国民党政府滥发纸币,物价飞涨,工人们原本就少的可怜的工资,此时就这能维持最低生活了。
按照惯例,油矿是每个月的第一天发工资。
可是已到4月4号,仍未发工资,工人们十分焦急。
因为按照每天都在变化的纸币于银元的兑换率计算,再拖下去,纸币就变成一堆废纸了。
1949年4月5号中午,一批炼油工人自发组织去找油矿代经理戈本捷(此时经理邹明在上海)要工资。
但戈本捷不给答复,愤怒的工人让他当场答复,在场的矿警大队长范冠一掏出手枪威胁工人,工人怒不可遏,按倒范冠一,围打戈本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门朝圣恩泽千秋——记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玉门油田漫步2500米的祁连山上,放眼望去都是戈壁滩——漫山遍野的鹅卵石、随意滚动的沙子,这里没有可耕地;信步城市街头,只见人员稀疏,街道紊乱,破烂的几个招牌迎着风在无力的嘶吼,这是曾经闻名中外的石油工业的摇篮玉门么?这是不是意味着它已能源耗尽,走向灭亡。
这里的蔬菜、肉类等食品都来自外地,高昂的生活费用和恶劣的自然条件根本不适合建城市。
可是它却因为石油红红火火了数十年,而上世纪末,玉门油田产量下降到35万吨,市政府和油田基地开始相继搬离,人员从十万锐减到六万。
过去的旺铺如今门庭冷落,过去非常值钱的固定资产,忽然就变成一堆废物。
高楼大厦、平民住宅都在贬值,贬到玉门人戏言:“啥都不值钱了,连人也贬值了。
”几十年的风光眼见变成了荒凉,人心喟然。
站在玉门的这片油土地,不仅感怀追忆。
与天斗与地斗的“玉门精神”新中国的第一个天然石油基地,位于河西走廊祁连山北麓,东连万里长城的西端雄关——嘉峪关和历史名城酒泉,西敦煌、新疆等地,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20世纪,石油引发了一系列的国际争端,美英等国对伊拉克的第二次海湾战争,美国对利比亚的侵略,他们无一例外的是对石油的渴望。
然而早在20世纪初的日本人就已注意到了这一点。
日本对中国进行军事侵略的时候,也进行了大规模的能源勘探。
据曾任满铁地质调查所参事的日本地质专家新带国太郎的回忆,1929年春天,新带国太郎和另一名日本人,同十名俄罗斯人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带着20匹骡马,沿东清铁路到牡丹江上游的森林地带开始寻找石油,结果无功而返。
第二年4月,在俄裔美国人托里斯基的指点下他又带人前往满洲里的扎赉诺尔煤矿,在采集到的石油样品中检测出含有石油类的沥青。
于是日本在满铁投入了很大的经费,计划在北满探索石油资源。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者在资源调查上就更加肆无忌惮,扎赉诺尔一带始终是最受重视的地区之一。
他们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据说使用了钻探深度超过1200米的钻机、重力探矿、地震计探矿等先进的设备和方法,但最终也未能找到真正的油田。
最后日本人愤愤的接受了美国美孚石油公司所叫嚣的“中国贫油”,把中国的石油判了死刑。
对此李四光先生义正言辞地说:“美孚的失败,并不证明中国没有油田可办……中国西北方出油的希望虽然最大,然而还有许多地方并非没有希望。
”之后,一批抱着“科学救国”志向的地质学家们,在极端困难条件下,不畏艰险地进行着油气资源的勘察活动。
30年代,抗战爆发,“洋油”断绝。
1938底,孙健初、严爽、靳锡庚等爱国学者在抗日战争的隆隆炮声中来到石油河畔的老君庙旁,抱着救国的信念,风餐露宿,顶风冒雪,用简陋的设备,与一万多名普通劳动者一起白手起家。
也正是这个时候,日寇和苏联联手封锁我国国际救援通道后,石油等战略物资极为紧缺,当时有“一滴石油一滴血”的说法,玉门油田筹办之初苦于设备不足,这时周恩来亲自批示将延长油田的老设备紧急调运到玉门油田来。
就这样1939年,旧中国规模最大的现代石油矿场——玉门油田正式投入勘探开发。
同年3月人工挖掘方井见油3月27日,位于老君庙北15米处的1号井打出第一口油井,揭开了中国石油工业开发的序幕。
8月11日,老一井探明K油层,由此揭开了玉门油矿工业开发的序幕。
1940年5月,中国有杆泵采油技术开始用于玉门老君庙油田。
1941年,甘肃油矿局成立。
同年10月,四井发生强烈井喷,发现L层,玉门油田进入了大规模开发时期。
抗日战争期间,玉门油矿共生产原油25万吨,占同期全国原油产量的90%以上,与采用“茶壶嘴炼油”土办法炼出的第一批汽油,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奋战出辉煌战绩的“玉门人”1949年10月25日,玉门油矿解放。
在此前11年的开发中,玉门油田共产原油50多万吨,占全国同期产量的90%以上,建成了当时规模最大、产量最高、员工最多、工艺技术领先的现代石油矿场。
玉门油田从此踏上新的征程。
玉门人肩负起恢复生产、支援解放大军西进和志愿军入朝的重任,进而承担了为共和国建设石油基地的使命。
1953年,玉门油矿被列入国家“一五”计划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
这一时期,毛泽东主席批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军五十七师转业为石油工程第一师。
技术专家、工人、学生从四面八方走来,机器设备、物资器材从全国各地运来……解放军官兵带着部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为油田建设拼搏奉献;爱国知识分子怀着实业救国的豪情壮志,呕心沥血,艰苦创业;油矿员工以对新中国的无比挚爱,披肝沥胆,忘我工作,积淀着以艰苦奋斗为核心的玉门精神,也为后来大庆精神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底蕴,提供了丰厚源泉。
玉门的老工人——马世昌回忆说:“1949年4月,他和32人因参加工人合理讨薪被国民政府军警逮捕。
油矿解放后,解放军把马世昌从酒泉解救出来。
再回到玉门,他感到油矿变样了——油矿实行了民主改革,工人真正当家做主了。
工人住的大通铺改成了上下床,铺盖也换成新的了。
吃饭是一个车间一个食堂。
那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还说,解放前他月工资1万法币,还不够一包烟钱。
解放后,五级工的他每月工资70元,吃饭只花10块钱。
慢慢地,工人有了房子,虽然只能放下一张床、一张桌子和两把椅子,但是很满足。
1954年12月,老君庙油田开始注水试验,康世恩同志曾高度评价,这些经验应用到大庆油田后,又发展成为早期、内部、切割、分层注水,创出了油田开发的高水平。
在玉门成立的我国第一个采油科学研究所,开辟了科学开发油田的新路。
1957年10月8日,新华社庄严宣告:新中国第一个天然石油基地在玉门建成!油田成为拥有地质勘探、采油、炼油科研等门类齐全的大型石油联合企业。
1959年,油田原油产量达到了140万吨,占全国原油总产量的51%撑起了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半壁江山。
到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油田摸索实践出了以大修、侧钻加深为主的挖潜技术,以压裂为主的稳油技术,以“封、堵、调”为主的控水技术,以“三次采油”为先导的提高采收率技术等十大采油新工艺,为老油田的稳产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首创的大功率电脉冲、高能气体压裂当时被誉为“山沟里飞出的两只金凤凰”。
纵观玉门油田的中国第一口多底井、第一对双筒井、第一口定向斜井、第一口侧钻井;中国第一次顶部注水、清水钻井、火烧油层、油井压裂、顶部注水实验;中国第一个泡沫驱油实验区、混相驱实验区、自动化油井控制系统……众多的中国第一,为石油工业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石。
“调走旧的造新的,调走洋的造土的”“不守摊子再创业”等,使老油田不断获得新发展。
玉门油田的蓬勃发展也衍生出独特的精神——以无中生有、艰难创业为内容的“老君庙精神”。
油田职工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怀着对党的深厚感情,为国分忧,以苦为荣,忘我工作,报效祖国。
大家上班时间拼命干,业余时间回收落地油,战酷暑、斗严寒,多打井、多采油——看开创了中国冬季打井先河的钻井队长——“祁连山下冬青树”郭孟和,看享誉中外的“卫星钻井队”英雄钻井队长——全国劳动模范王进喜,就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
无私援助的“玉门油田”在大庆石油开发之前,玉门开采的原油占全国总量的87%。
建国以来,玉门为国家上缴税收120多亿元,向全国兄弟油田输送专业技术人才、石油工人20多万人。
70年来,玉门油田作为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积累了一批中国自己的油田开发经验和技术,为新油田开发提供指导和借鉴;锻炼、培养、造就了一大批领导干部、技术专家和管理人才、生产骨干,共有10多万人从玉门走向全国各地,“铁人”王进喜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50年代,国民生产进入了如火如荼地开展阶段,中国经济进入了复苏的重要时期,全国的石油勘探也与时俱进般频频爆出好消息,但换而言之的是,各地石油开采急需大批人员补充、技术支持。
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军57师奉毛泽东主席命令,改编为石油工程第一师,有4000余名指战员来到了玉门油田。
他们刻苦学习迅速成为石油工人中的生产技术骨干,在油田勘探、开发、炼油、运输、油建等各行业建功立业。
作为祖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而面对其他地方的求助,这些优秀的玉门人无私地发扬共产主义精神,向全国各地输送人才、传递技术,一次次支援新油田开发建设后,有的班组只留下一个老工人和一只工具箱;有的采油岗位只剩下一把管钳和用罐头盒做成的量油桶……他们胸怀祖国石油工业大局,无怨无悔——“人走精神在、人减干劲增”“一不等、二不靠,自力更生闯着走”。
几十年来,玉门油田先后抽调10万多名员工和4000多台(套)设备,10万多优秀儿女,参加四川、长庆、柴达木等全国10多个油田,10余个炼厂、物探、运输等勘探开发会战和企业建设。
他们南下四川、北赴大庆、东进胜利、西上克拉玛依、跑步上庆阳、二进柴达木、三战吐鲁番,充分发挥了石油摇篮的作用。
70年来,从石油河畔走出的玉门人中,有15人成为省部级干部,6人成为两院院士,100多人成长为厅局级领导干部,还有许多人成长为全国劳动模范、石油专家、技术骨干,成为祖国石油工业的栋梁和中坚力量。
“铁人”王进喜在玉门苦干10年把标杆立上了祁连山,又在大庆苦斗10年,为祖国甩掉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立下赫赫战功。
无私奉献是精髓。
风雨70年,玉门油田发挥老石油工业基地的作用,胸怀祖国石油工业大局,当新油田建设需要时,要人给优秀的,要设备给最好的;先支援别人,后发展自己,这就是玉门石油人的品格,这就是玉门石油人的境界。
传承未来传统希望的“玉门风格”时光荏苒,曾经的玉门面临着资源枯竭,城市没落的情况。
大批的人员溜走,产量急剧下滑,曾经的摇篮不在温暖。
但玉门虽损精神犹在——玉门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艰苦奋斗、三大四出、无私奉献自强不息,这些都是玉门留给我们的精神动力。
艰苦奋斗是核心。
不变的仍然是玉门石油人的艰苦奋斗。
艰苦奋斗已成为玉门精神的核心。
“一厘钱”“穷捣鼓”“找米下锅”“小厂办大事”“再生厂”五种精神,至今传承不衰。
以“三大四出”(大学校、大实验田、大研究所,出产品、出经验、出技术、出人才)为特征的玉门精神,铸就了玉门人必须肩负的历史使命。
跨入上世纪九十年代,玉门油田面临严峻的形势,油田坚持老矿挖潜不停步,精雕细刻保稳产,按照“立足酒泉、深化酒西、突破酒东”的方针,全力以赴打好勘探进攻仗。
青西柳102井喜获高产油气流,结束了油田多年无新增储量的历史,打开了勘探开发的新局面。
玉门石油人用10年的时间在青西地区,建成了一流的现代化油田。
酒东油气勘探在玉门石油人的不懈努力下也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
老君庙油田连续4次获得全国高效开发油田的称号。
玉门炼油厂的原油加工量不断提升,并坚持走精品特色发展之路,经济技术指标不断提高,一批产品跻身国内先进水平,共回收落地原油7000多吨,被誉为“祁连山下一口井”。
经过油田职工矢志不渝的苦干实干,实现了从“三个十年稳产”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