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关于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制定的说明
附录4关于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制定的说明为便于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执行,确保博士生的培养质量,现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制定中的有关问题作如下说明:1. 博士研究生的分类根据入学前是否已取得硕士学位,将博士研究生(以下简称博士生)分为硕士起点博士生和本科起点博士生。
凡在入学前已取得硕士学位或具有同等学力身份的博士生,称为硕士起点博士生。
否则,不论是直博生,还是硕博连读或提前攻博的博士生,都属于本科起点博士生。
2.博士生培养方案博士生培养方案是培养单位对博士生进行培养的主要依据,博士生的培养计划必须满足所在学科培养方案的要求。
博士生培养方案的调整、修改必须按学校规定的程序进行,经批准之后方可执行。
各培养单位应根据博士生入校时的学位起点,执行相应的博士生培养方案。
直博生、硕博连读生入学后按本科起点博士生培养方案培养,提前攻博学生在取得博士学籍之后按本科起点博士生培养方案培养。
3.课程与学分要求制定博士生培养计划或对博士生培养方案进行调整和修改时,在课程和学分设置方面必须满足学校规定的最低要求。
3.1 公共课公共课中的政治理论课和外语(一外)课,是博士生必修的学位课。
其中:政治理论课:所有博士生必修“科学技术与社会”,2学分;本科起点博士生还要求必修“科学技术哲学”,2学分。
外语(一外):“外语Ⅱ”为所有博士生必修的学位课,2学分;“外语Ⅰ”为本科起点博士生必修的学位课,2学分。
外语(二外):第一外语为非英语的博士生必须选修英语为第二外语(2学分),但不能作为学位课。
3.2 专业学位课专业学位课包括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含数学类课程)。
硕士起点博士生必须修完4门以上的专业学位课,总计10学分以上。
本科起点博士生必须修完8门以上的专业学位课,总计22学分以上,其中博士层次的专业学位课4门以上,总计10学分以上。
3.3 选修课与跨学科课程硕士起点博士生,由学科和指导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在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中提出要求。
东北大学计算机硕博连读培养方案
东北大学计算机硕博连读培养方案一、培养方式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培养期限一般为五年,特殊情况下,经有关审批程序批准,培养年限最长可延长至六年。
其中一年至一年半的时间进行课程学习,三年半至四年的时间进行科学研究和博士学位论文工作。
硕博及本博连读研究生不进行独立的硕士学位论文工作,不颁发硕士研究生毕业证和学位证。
硕博连读研究生学习的总学分应不少于39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程≥9学分,学科学位课≥12学分,选修课≥10学分,专题及实践≥3学分,必修环节4学分),各类课程的具体学分分配如下:(1)公共学位课①思想政治理论课3学分;②第一外国语2学分,硕士生基础外语部分免修,博士生外语为2学分;③硕士生数学基础课或基础理论课不少于4学分(按学术型设置)。
(2)学科学位课①硕士生学科基础课4~6学分;②硕士生学科专业课4~6学分;③博士生学科学位课≥2学分。
硕士生学科基础课和学科专业课合计不少于10学分,博士生学科学位课不少于2学分。
(3)选修课①硕士生选修课6~8学分;②博士生选修课≥4学分。
注意关于博士课程:如若在硕士阶段修过博士培养方案中所列课程,可以选修本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的其他重要学位课作为学位课,可以选修全校范围内开设的与学科有关的研究生课程作为选修课。
(4)专题及实践专题及实践课3~6学分。
(5)必修环节①综合考评1学分②开题报告1学分③中期检查1学分④学术活动或社会实践1学分对实行培养模式改革学科的硕博连读生所修的硕士基础理论课学分应满足相应学科学术研究型培养方案的要求。
对跨一级学科报考硕士研究生的学生,进行硕博、本博连读时应在导师指导下补修本学科的部分本科课程。
补修课程只记成绩,不计学分。
对不能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的硕博连读生按硕士生培养方案执行。
对硕博连读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要求与我校对博士学位论文的要求相同。
二、硕博连读研究生综合考评硕博连读生在第二学年结束时参加各院(系)组织的博士生综合考评,考评方式和内容按我校博士生综合考评的有关要求进行。
软件学院软件工程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80711
软件工程(0835)一、学科简介与研究方向(一)学科简介东北大学软件工程学科是2011年2月国家首次批准调整建设的一级学科。
东北大学于2011年8月设立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是国家设立的第一批软件工程学科。
东北大学软件工程学科的人才培养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成熟的本科生和硕士生培养体系,建立了国家软件人才国际培训(沈阳)基地、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辽宁省软件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质量工程建设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成功培养了大批软件实用性人才。
软件工程专业是省级示范专业,并被批准为国家级特色建设专业。
本学科已培养了大批硕士研究生走上工作岗位,软件工程被评为“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特色工程领域”。
2012年,软件工程学科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已形成了完善的本书博贯通式软件工程人才培养体系。
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东北大学软件工程学科排名全国并列第九。
本学科学术队伍现有教授12人,副教授1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7人),以国家、区域科技需求为导向,结合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多年研究积累,已形成相互促进、彼此渗透、有一定优势和特色的学科方向。
(二)研究方向软件工程学科学术型博士培养设立以下研究方向:(1) 网构化软件工程及其演化技术体系。
研究结合大数据的高速、多样、价值密度等特性,描述软件生态环境,分析大数据对软件工程的影响及收益,形成全新的以数据为驱动的,具有自主性、协同性、反应性、演化性和多态性相结合的软件工程理论。
(2) 软件安全技术。
针对软件理论和技术的研究与软件产业发展所面临的软件安全问题,围绕国家科技战略目标,立足创新研究,强调理论和应用相结合。
从软件安全开发模型和软件开发的生命周期入手,重点研究安全软件工程的防护框架、软件安全防护理论与关键技术和可信软件的关键技术。
(3) 基于混合现实的交互式软件开发技术。
重点研究人虚拟与真实空间位置映射技术、增强现实及交互技术、交互式医学信息可视化关键技术、云渲染关键技术及应用。
文法学院博士培养方案
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公共管理一级学科(1204)一、学科简介与研究方向(一)学科简介东北大学的公共管理学科创建于上世纪80年代,1994年首次招收行政管理本科生,1997年获行政管理硕士授予权,2000年成为全国首批24所公共管理专业硕士(MPA)试点培养单位之一,2005年获批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获批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经过多年建设,东北大学公共管理一级学科被列为辽宁省“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和东北大学重点建设的高原学科。
目前东北大学公共管理学科招收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2个本科专业,开设行政管理、社会保障、教育经济与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公共政策五个硕士和博士培养方向,形成了本硕博三个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
东北大学的公共管理学科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学科体系,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平台建设和社会服务方面均有自己的特色。
设有教育部“科技政策研究”战略培育基地、科技部“国家科技政策东北研究中心”、民政部“东北大学城乡社区建设研究院”、辽宁社区干部学院四个研究平台。
东北大学公共管理学科是国家级“校府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教学团队。
(二)研究方向方向一:行政管理该方向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与行政管理基础理论、中国政府治理、基层政权发展、城乡社区治理、行政管理改革研究、比较行政管理等。
方向二:教育经济与管理该方向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治理与教育组织行为、比较教育管理等。
方向三:社会保障该方向主要研究领域为养老保障研究、社会救助与慈善事业、社会保障国际比较等。
方向四:土地资源管理该方向主要研究领域为区域土地利用与管理、土地空间信息技术与应用、土地经济与政策等。
方向五:公共政策该方向主要研究领域为公共政策基础理论、中国政策发展与评估研究、部门公共政策研究、比较公共政策研究等。
二、培养目标东北大学公共管理学科博士学位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和掌握学科发展前沿问题与学科发展方向,能在科学研究或专门工作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并能做出创新性成果,能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资料,具有较强的外文写作能力,有独立从事公共管理领域的学术研究或实际工作的能力的高级专业化复合型人才。
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培养规范化管理规定
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培养规范化管理规定为了保证博士生培养质量,依据校博士研究生培养的相关规定,特制定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培养规范化管理规定如下:一、采取学院学位分委员会、博士点、指导教师三级管理制度。
二、导师任务:1.博士研究生入学时:配合每位同学建立指导档案(参见附录一),便于学生了解培养程序,积极参与规范化管理。
2.第一学期:指导博士研究生选课,按照培养方案要求修满规定的学分。
3.第二学期第四周前:组织论文开题报告会,并指导学生填写《东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及论文工作计划书》,《东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交博士点审批后,于第二学期第六周末前上报学院。
4.第五学期第四周前:组织论文中期报告会,并指导学生填写《东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中期检查报告》,交博士点审批后上报学院。
5.指导学生完成学位论文研究内容,督促学生按2009年修订的新量化标准要求自己。
满足博士论文量化标准后,指导学生参照《东北大学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排版打印格式》、《东北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与书写格式》撰写学位论文。
6.督促学生在学校规定的日期前(每年可能略有变化,2010年相关日期:1月申请学位前一年11月25日前,4月申请学位3月24日前,7月申请学位5月20日前,10月申请学位9月16日前)完成论文最后稿,并填写《东北大学申请博士学位人员资格审查表》。
获批准后,参照《东北大学关于开展博士学位论文“双盲”隐名评审的暂行规定》准备双盲评审有关材料。
按照研究生院规定,至少请6名专家评阅论文(至少5名为博导,至少4名为校外专家),其中,校内专家由博士点指定(学院统一送审),校外专家由研究生院指定。
7.为通过博士学位论文双盲评审的同学组织预答辩(至少在正式答辩前两周进行)。
8.通过预答辩后,填写《理学院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申请表》(附录二),向博士点及学院申请论文答辩。
获批准后,会同博士点组织论文答辩。
答辩委员会由5-7人(应全部为教授或相应职称专家,其中至少4人应为博导)组成,成员必须包括2位及以上校外的专家。
东北大学关于修(制)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通知
东北大学关于修(制)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通知各学院(部):为适应研究生学制调整,满足研究生人才培养需要,不断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学校决定修(制)订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及各类别(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现将有关工作通知如下:一、工作原则培养方案修(制)订工作应相应遵循《东北大学关于修订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见附件1)、《东北大学关于修订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见附件2)、《东北大学关于制订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见附件3)以及国家有关文件精神(专业学位培养方案还须符合相应全国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政策要求),坚持科学论证、系统设计、整体优化,形成具有前瞻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的高水平培养方案。
二、工作安排(一)各学院(部)要高度重视培养方案修(制)订工作,加强组织领导、调研论证、统筹协调和严格审核,积极发挥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领域)负责团队和相关研究生导师、授课教师的作用,保证培养方案质量。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修(制)订过程中要吸取企业(行业)或实际部门意见。
(二)本次修(制)订的培养方案范围包括2011年以来已招生的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其它符合条件的拟招生学科应同时制定培养方案。
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原则上按照一级学科修(制)订;除工程专业学位按照工程领域修(制)订培养方案外,其它专业学位类别原则上按专业学位类别修(制)订培养方案。
(三)本次培养方案修订的负责单位和去年合格评估的负责单位一致,没有参加合格评估的按学科处确定的学科牵头单位负责。
工程博士的培养方案涉及三个领域,分别组织编写,电子与信息领域由信息学院牵头(计算机学院、机器人学院、软件学院参加);能源与环保领域由冶金学院牵头,组织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编写;先进制造领域由材料学院牵头(机械学院、RAL、EPM参加)。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课程要求: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首先需要明确课程要求。
在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学校应该提供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课程,包括专业课程和公共课程。
专业课程需要根据学生的研究领域设置,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自己感兴趣和正在研究的学科领域。
公共课程则涵盖了跨学科的知识,可以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
2.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中,选择适当的研究生导师非常重要。
导师应具备扎实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研究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指导和支持。
导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也是培养博士研究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导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研究项目的指引、建议和反馈,并帮助学生克服遇到的困难。
3.研究项目:培养博士研究生的一个关键环节是进行研究项目。
学校应鼓励学生从自己的兴趣出发选择研究课题,并提供适当的资源和支持。
学生在研究过程中需要提出具体的研究问题,进行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并撰写学术论文和报告。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术研讨会、讲座和学术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研究成果的机会。
4.学术交流:在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学校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
学生可以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研讨会和研究生论坛,主动与其他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术讲座和导师学生座谈,为学生提供了解最新研究动态和学科发展趋势的机会。
5.科研道德:培养博士研究生还应注重科研道德的培养。
学校可以设置科研道德课程,教授学生科研诚信和学术规范。
此外,学校还应建立完善的科研诚信监管机制,及时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并为学生提供举报渠道和保护机制。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第1篇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方案旨在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扎实理论基础、独立科研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博士研究生。
通过严格的专业课程学习、科研项目训练及学术交流,使研究生在所学领域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
二、培养要求1. 掌握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2. 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创新性解决学术和实际问题;3. 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团队合作精神和国际交流能力;4. 在本学科领域取得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三、课程设置1. 公共课程:政治理论、英语、数学、计算机等基础课程;2. 专业课程:涵盖本学科领域的核心知识、研究方法及前沿动态;3. 选修课程:跨学科课程、实验方法、学术研讨等,拓宽学术视野。
四、科研训练1. 参与导师科研项目,开展课题研究;2. 定期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进行学术交流;3. 申请并承担校级、省级、国家级科研项目;4. 完成博士学位论文,达到高水平学术论文标准。
五、培养过程1. 第一阶段(第一年):基础课程学习、确定研究方向、开展课题研究;2. 第二阶段(第二年):专业课程学习、参与科研项目、进行学术交流;3. 第三阶段(第三年):深化课题研究、撰写博士学位论文、申请科研项目;4. 第四阶段(第四年):完成博士学位论文、进行论文答辩、总结学术成果。
六、考核评价1. 课程考核:采用考试、论文、报告等形式,评估研究生课程学习成果;2. 中期考核:对研究生的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学术道德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3. 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和正式答辩:评估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4. 毕业评价:对研究生培养全过程进行综合评价,确保培养质量。
七、保障措施1. 建立健全导师责任制,强化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指导作用;2. 完善科研条件,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学术环境和科研资源;3. 加强学术交流,促进研究生与国际一流学术水平接轨;4. 注重研究生心理健康,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5. 完善研究生奖助体系,激励研究生学术创新。
东北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doc
匡晶
铜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聋生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
阳舜
铜仁市特殊教育学校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堂实施侧率
田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铜仁学院附属中学
统编教材初中语文名著导读策略实践研究
冉俊良
石阡县教研室
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高中地理“TRUE”教学模式研究
刘丹
2018年省级课题立项名单
课题名称
主持
所在单位
黔东北少数民族文化“三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徐宏友
贵州省思南中学
基于武陵山特困连片地区高中学力扶贫的创新实验——以铜仁二中为例
王德顺
铜仁市第二中学
立足小学校本实际培养少数民族学生汉字规范书写的实践研究
张金华
铜仁市第十小学
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研究
贵州省思南中学
安华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第四中学
教育扶贫视角的县域乡村骨干教师培养管理研究
杨旭东
铜仁市印江县教育局教师培训中心
留守中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研究(以印江中学为例)
任达杰
贵州省印江中学
巧用地方特色,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
易军
玉屏侗族自治县平溪中心完小
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偶戏在高中校园传承的途径研究
孙洪祥
贵州省石阡民族中学
张应刚
铜仁市碧江区中等职业学校
贵州省示范性幼儿园园本体育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罗丽华
铜仁市实验幼儿园
实践主体论视角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养成策略研究
冉俊华
铜仁市民族中学
贵州省初中生班级小组化管理模式构建与实施研究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为有志于在学术界或产业界深造的研究生提供系统化的培养,提升其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培养其成为有独立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道德素养的专业人才。
该方案涵盖了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体系和培养评价等内容。
一、培养目标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 掌握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博士研究生在培养期间应该全面掌握相关学科领域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包括文献阅读、实验设计、数据处理与分析等。
2. 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博士研究生应该培养自主思考和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够设计和完成一项独立科学研究课题,并取得具有学术价值的创新成果。
3. 具备学术沟通和合作能力:博士研究生应该培养与同行进行学术讨论、合作研究的能力,并能够在学术会议和期刊上展示、推广自己的研究成果。
4. 具备关注学术道德和科学伦理的素养:博士研究生应该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能够遵守科研规范和伦理要求,做到诚实守信、严谨求实。
二、培养内容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 学科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的学习:博士研究生在培养期间应该全面学习和掌握相关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研究方法,构建自己的学术体系。
2. 科研能力的培养:博士研究生应该参与科学研究项目,通过亲身实践培养自己的科研能力,包括课题设计、实验操作、数据处理与分析等。
3. 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能力的培养:博士研究生应该培养学术论文写作和发表的能力,包括撰写学术论文的思路、结构和表达方式,学习学术会议和期刊的写作规范和评审流程。
4. 学术讨论与交流的能力培养:博士研究生应该参加学术讨论和交流活动,与同行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提高自己的学术沟通和合作能力。
三、培养体系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体系包括导师制度、研究生导师团队和学术资源的利用等方面:1. 导师制度:博士研究生在培养期间由一位有经验、有资质的导师指导,并与导师保持密切的讨论和交流,指导研究生的学习、科研和职业发展。
东北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科学技术哲学学科
一、学科简介
科学技术哲学是哲学的二级学科,也是科学技术与哲学结合的交叉性学科,它从总体上研究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根本规律,并结合实际探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
本学科主要内容包括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STS等。
二、培养目标
1.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风。
2. 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并能结合实际加以运用。
3. 毕业后能从事科学技术哲学的教学研究工作,或能够从事科学技术管理、科技政策研究、科技文献编辑工作。
三、学习年限与学分要求
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学习原则上为3年;在职攻读博士学位, 学习年限原则上为4年, 但无论全日制还是在职攻读博士学位, 保留学籍时间不超过 6 年。
学分要求: 有哲学硕士学位者最低学分16分,无哲学硕士学位者最低学分20分。
四、研究方向
1. 技术哲学
2. 科技创造方法论
3. 科学技术与社会(STS)
4. 工程哲学
5. 技术创新论
6. 生态哲学
五、课程设置学分
六、学位论文工作
(一)开题
1. 入学后(开题前和答辩前)要集中进行政治思想考核,不合格者不得开题或答辩。
2. 全日制博士生在入学后一年半开题(在职攻读两年),开题报告要反映论文的创造性,在开题前还必须在指定刊物上至少发表1篇与开题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未达到上述要求者不得开题。
3. 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
(1)选题的背景、意义和前沿性;
(2)课题的创新性;。
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模板】
XX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Array研究生姓名:学号:
导师姓名:
一级学科博士点:学制:年
二、读书报告(要求主讲不少于二次)
计划安排于第学期前完成。
三、专业前沿讲座(含学术讲座、学术会议、研讨会等,博士生必须参加8次以上的专业前沿讲座,其中主讲不少于2次。
)
计划安排于第学期前完成。
四、教学实践
计划安排于第学期前完成。
五、博士学科综合考试和开题报告
计划安排于第学期前完成。
六、公开发表与博士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二篇
计划安排于第学期前完成。
七、学位论文工作安排
研究生院制表(2019.05.30)。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引言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层次科研人才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针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综合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进一步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科学家和学术研究者。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博士研究生是高水平科研人才的主要来源,其培养目标主要包括:1. 具备深厚的学科基础知识和理论素养;2. 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3. 具备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和技巧;4. 具备良好的科研道德和学术规范意识。
为了实现培养目标,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应该具备以下一些要求:1. 系统而完备的学术课程安排,包括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和学术活动等;2. 扎实的科研能力培养,包括科研训练、科研项目参与和学术论文发表等;3. 导师团队的组建和指导机制,保证博士生能够得到充分的学术指导和支持;4. 国际化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平台,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国际合作意识。
二、培养计划和周期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应该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进行合理的安排。
一般而言,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周期为3-4年。
具体培养计划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术课程:博士生在培养期间应完成一定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学术课程的安排应该具备系统性和渐进性,以满足学生不同阶段的学术需求。
2. 科研训练:博士研究生在培养期间应深入参与科研项目,进行科研训练和实践,培养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应鼓励学生进行学术论文发表,提高科研水平。
3. 学术交流:博士生应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学术活动,包括学术报告、学术会议和学术研讨等,增强学生的学术氛围和研究动力。
4. 导师指导:导师对博士生的指导和支持至关重要,应制定明确的导师指导制度,确保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学术指导和支持。
三、培养评估和质量保障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评估是保障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培养评估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术成绩评估:对博士研究生的学术成绩进行评估,包括学术课程成绩和学术论文发表等。
大学博士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XXXX大学博士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根据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及《XXXX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结合我校全日制博士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实际,现重新修订本方案。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方案规定了博士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总体要求和基本目标,各学科应根据学科培养需求和本方案制订培养方案细则,规定研究生培养的具体要求。
在本方案公布后获批新增学位授予学科,在招生目录公布前应设立相应培养方案细则。
第二章培养目标与要求第二条博士学术学位旨在培养能够深入掌握相应学科方向的专门知识,能自主设计并运用必要的研究方法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具有科学创新能力及较高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学术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热爱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践行核心价值观,遵纪守法,品行端正,热爱医疗卫生事业,遵守医学伦理道德,尊重生命,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专业素质;2.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独立分析、评判、思辨和创新能力,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担负实际工作的能力;具有严谨求实的科研精神,对学术规范有深刻理解,恪守学术道德;3.具有独立从事本专业教学工作的能力;4.能熟练地运用一门外国语查阅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及外文专业写作能力。
第三条基本培养年限为三年,最长培养年限为六年。
第三章培养内容及时间安排第四条培养内容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工作,以科学研究为主。
培养过程包括课程学习、科研和专业技能培养、学位论文与答辩。
第五条培养时程入学后两年内完成课程学习,累计时间约三个月。
科研工作和撰写学位论文时间不少于两年。
对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博士学术学位研究生的临床技能培训不做必须要求,导师可根据需求自行制定其临床技能培训计划。
第四章课程学习与考核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学术活动讲座课程。
第六条学位课程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和专业课,实行学分制。
东北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doc
第一部分自学指导第1章:电力企业管理一.主要内容1.企业与电力企业(1) 企业的基本概念(2) 企业的产生与发展(3) 电力企业概述2.管理与企业管理(1) 管理的含义(2) 管理的二重性(3) 管理的职能(4) 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5) 企业管理的概念与任务3.电力企业管理概述(1) 电力企业管理的概念 (2) 电力企业管理的特点二.重点1.企业与电力企业(1)企业的内涵(2)企业生产的主要特征(3) 发电企业的特点(4) 电网经营企业的特点2.管理与企业管理(1)管理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2)管理职能的内涵(3)古典管理理论阶段(4)现代管理理论阶段(5) 企业管理的任务3.电力企业管理概述电力企业管理的基本特征三.难点1.了解管理理论的发展.2.理解各管理理论学派的区别与联系.第2章:电力企业组织制度一.主要内容1.企业法律形式(1) 个体企业(2) 合伙制企业(3) 公司制企业2.企业组织结构(1) 企业组织(2) 企业组织结构(3) 企业组织结构变化与发展3.电力企业组织结构的特点(1) 发电企业组织结构的特点 (2) 电网经营企业组织结构的特点二.重点1.企业法律形式(1)有限责任公司(2)股份有限公司2.企业组织结构(1)直线职能制(2) 事业部制(3) 模拟分权制(4) 影响企业组织结构的因素(5) 分权式森林型组织结构类型(6) 未来组织发展的特点3. 电力企业组织结构的特点(1) 我国五家独立发电企业的组织结构 (2) 我国两大电网经营企业组织结构的特点三.难点1.理解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的区别与联系.2.了解我国电力企业采用的类似事业部制的组织结构.第3章:电力市场化运营与电力体制改革一.主要内容1.电力市场化运营(1) 电力市场的基本运营模式(2) 电力市场运行的基本原则2.电力体制改革(1) 中国电力市场改革现状(2) 中国电力市场运营模式近期走势二.重点1.电力市场化运营(1)垄断模式(2)发电竞争模式(3)电力转运模式(4) 配电网开放模式(5) 电力市场运行的基本原则2.电力体制改革中国近期电力市场结构基本框架三.难点1.理解四种基本运营模式的区别与联系.2. 掌握中国电力市场运营模式近期走势.第4章:电力企业经营战略一.主要内容1.电力企业经营战略概述(1) 企业战略的含义(2) 企业战略的层次(3) 战略管理的含义(4) 战略管理的过程2.电力企业战略环境分析(1) 企业战略宏观环境分析(2) 电力行业结构分析(3) 电力企业内部条件分析3.电力企业总体战略(1) 稳定发展战略 (2) 发展战略 (3) 防御战略4. 电力企业竞争战略(1) 成本领先战略 (2) 差异化战略 (3) 集中化战略二.重点1.电力企业经营战略概述(1) 战略管理的内涵(2) 战略管理的特点2.电力企业战略环境分析(1)电力行业竞争力量分析(2) 经济环境(3) 社会文化环境(4) 设备状况(5) 市场营销能力(6) 科技开发能力3. 电力企业总体战略(1) 稳定发展战略的特征 (2) 稳定发展战略的原因 (3) 密集型发展战略类型(4) 一体化战略的类型 (5) 多角化战略的原因 (6) 电力多经企业的发展(7) 抽资转向战略适用的情景 (8) 调整战略的措施 (9) 采用放弃战略的阻碍4. 电力企业竞争战略(1) 发电企业采用成本领先战略优缺点 (2) 发电企业采用成本领先战略应具备的条件(3) 配电企业采用成本领先战略的优缺点 (4) 配电企业采用成本领先战略应具备的条件(5) 发电企业差异化战略的类型 (6) 配电企业差异化战略的类型(7) 集中化战略的益处 (8) 集中化战略的风险三.难点1.掌握用竞争力模型分析电力行业竞争结构.2. 掌握三种市场竞争战略在电力企业的运用第5章:电力企业经营决策一.主要内容1.电力企业经营决策概述(1) 经营决策的含义(2) 经营决策的类型(3) 经营决策的原则(4) 经营决策的程序2.电力企业经营决策的方法(1) 确定型决策方法(2) 风险型决策方法(3) 不确定型决策方法二.重点1.电力企业经营决策概述(1)经营决策的特点(2)按不同标准对经营决策的分类(3) 经营决策的步骤(4) 经营决策的原则2.电力企业经营决策的方法(1)盈亏平衡分析法(2)决策树法(3) 乐观准则(4) 悲观准则(5) 后悔值准则(6) 机会均等准则三.难点1.利用决策树法对风险型决策进行计算2.利用四种准则对不确定型决策进行计算第6章:电力企业经营计划一.主要内容1.电力企业经营计划概述(1) 电力企业经营计划的概念(2) 电力企业经营计划的作用(3) 电力企业经营计划的分类(4) 电力企业计划管理的任务2.电力企业年度经营计划的编制与执行(1) 电力企业年度经营计划编制的依据(2) 电力企业年度经营计划编制的方法3.现代计划方法(1) 滚动计划法 (2) 网络计划技术 (3) 线形规划法 (4) 投入产出法二.重点1.电力企业经营计划概述(1)电力企业经营计划的狭义定义(2)电力企业经营计划的作用(3) 按不同标准将电力企业经营计划分类(4) 电力企业计划管理具体任务2.电力企业年度经营计划的编制与执行(1)电力企业年度编制的基本方法(2)系列平衡表(3)电力企业编制计划的依据3. 现代技术方法(1) 滚动计划法的特点(2) 网络计划技术的应用步骤(3) 线形规划法解决的问题(4) 投入产出法的基本原理三.难点1.理解各种现代技术方法的不同.2.理解综合平衡法在电力企业年度计划编制中的运用.第7章:电力市场营销基础一.主要内容1.电力市场与电力市场营销(1) 电力市场的基本概念(2) 电力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3) 电力市场营销的特点2.电力市场调查与电力需求预测(1) 电力市场调查(2) 电力需求预测3.电力市场细分与目标电力市场选择(1) 电力市场细分 (2) 目标电力市场的选择 (3) 目标电力市场定位 4. 电力市场购买行为分析(1) 电力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 (2) 电力产业客户购买行为分析二.重点1.电力市场与电力市场营销(1)电力市场的内涵(2)电力市场营销涉及的基本经济活动(3) 电力市场营销的特点2. 电力市场调查与电力需求预测(1) 发电企业市场调查的主要特点和内容(2) 配电企业市场调查的主要特点和内容(3) 影响电力需求的因素(4) 电力需求预测的种类(5) 电力需求预测的程序3.电力市场细分与目标电力市场(1)电力市场细分的定义(2) 发电市场细分的依据(3) 电力销售市场细分的依据(4) 发电目标市场策略(5) 电力销售目标市场策略(6) 目标电力市场定位的依据(7) 电力市场定位的步骤4. 电力市场购买行为分析(1) 电力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模式 (2) 影响电力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主要依据(3) 电力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 (4) 电力产业市场的特点(5) 电力产业客户市场的购买决策过程三.难点1.理解影响电力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主要依据2.掌握电力消费者购买行为和电力产业客户购买行为的区别第8章:电力市场营销策略一.主要内容1.电力产品与服务策略(1) 电力产品与电能质量标准(2) 发电企业产品与服务策略(3) 配电企业产品与服务策略2.电价策略(1) 电价概述(2) 上网电价的制定和竞价策略(3) 输电服务及定价方法(4) 销售电价的制定和定价策略3.电力销售渠道策略(1) 电力销售渠道概述 (2) 发电企业电力销售渠道策略 (3) 配电企业电力销售渠道策略4. 电力促销策略(1) 电力促销概述 (2) 发电企业促销策略 (3) 配电企业促销策略二.重点1.电力产品与服务策略(1)电力产品的三个层次(2)电能质量的特点(3) 发电企业向电网提供上网电量的形式(4) 辅助服务的内容(5) 电力直供服务模式(6) 配电企业的主要工作2. 电价策略(1) 电价种类(2) 制定电价的原则(3) 发电企业进行策略性报价的方法(4) 输电服务的种类(5) 输电服务的成本构成(6) 输电服务的定价方法(7) 销售电价策略3.电力销售渠道策略(1) 影响电力销售渠道选择的因素 (2) 直接电力销售渠道的特点(3) 间接电力销售渠道的特点 (4) 配电企业电力销售渠道策略4. 电力促销策略(1) 电力促销的基本原则 (2) 电力促销基本策略 (3) 发电企业针对终端大客户的促销策略(4) 发电企业针对中间输电市场的促销策略 (5) 配电企业促销策略三.难点1.了解电力促销基本策略2.了解各种销售电价策略的区别.第9章: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一.主要内容1.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概述(1) 人力资源的含义(2) 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3) 人力资源管理的演变2.电力企业人员招聘(1) 人员招聘的基本理论(2) 电力企业人员招聘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3.电力企业人员培训(1) 人员培训的基本理论 (2) 电力企业人员培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4. 电力企业人员激励(1) 激励的基本理论 (2) 电力企业人员激励措施5. 电力企业绩效考核(1) 绩效考核的作用 (2) 绩效考核的原则 (3)绩效考核的方法二.重点1.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概述(1)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2)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2. 电力企业人员招聘(1) 人员招聘的原则(2) 人员招聘的程序(3) 人员招聘的渠道(4) 人员招聘的方法(5) 电力企业人员招聘改进的措施3.电力企业人员培训(1) 人员培训的原则 (2) 人员培训的内容 (3) 人员培训的方法(4) 电力企业人员培训存在的问题 (5) 电力企业人员培训的改进措施4. 电力企业人员激励(1) 激励内容理论 (2) 激励过程理论 (3) 激励行为理论(4) 电力企业人员激励措施5. 电力企业绩效考核(1) 绩效考核的原则 (2) 绩效考核的方法三.难点1.理解电力企业人员激励措施的实施2.掌握各种培训方法.第10章: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一.主要内容1.财务管理概述(1) 财务管理的概念(2) 财务管理的特点(3) 财务管理的内容(4) 财务管理的任务2.筹资管理(1) 筹资管理概述(2) 自有资金筹集(3) 借入资金筹集3.资产管理(1) 流动资产 (2) 固定资产管理 (3) 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管理 4. 投资管理(1) 内部长期投资管理 (2) 对外投资管理5. 成本费用管理(1) 成本费用管理的概述 (2) 成本费用预测与计划(3) 成本费用控制 (4) 成本费用分析6. 利润管理(1) 利润管理概述 (2) 利润预测 (3) 利润计划 (4) 利润分析7. 财务分析(1) 财务分析概述 (2) 财务能力分析二.重点1.财务管理概述(1)财务管理的特点(2)财务管理的任务2. 筹资管理(1) 筹资渠道(2) 筹资方式(3) 企业吸收直接投资的种类(4) 企业吸收直接投资的程序(5) 股票分类(6) 银行借款筹资的优缺点(7) 债筹资的优缺点(8) 经营性租赁与融资性租赁的特点3.资产管理(1) 存货管理的意义 (2) 固定资产的计价 (3) 无形资产的分类(4) 递延资产的管理4. 投资管理(1) 静态评价方法 (2) 动态评价方法 (3) 无形资产投资的方式(4) 电力企业对外投资的种类 (5) 电力企业对外投资的原则(6) 债投资的特点 (7) 股票投资的特点5. 成本费用管理(1) 电力企业成本管理的特点 (2) 成本费用预测的方法 (3) 成本计划的的构成6. 利润管理(1) 利润预测的方法 (2) 利润分配的原则7. 财务管理(1) 财务分析的方法 (2)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3) 企业营运能力分析 (4) 企业赢利能力分析三.难点1.掌握各种财务能力分析.2.理解电力企业成本管理的特点.第11章:电力企业物质管理一.主要内容1.电力企业物质管理概述(1) 物质与物质管理(2) 物质管理的任务(3) 物质管理的内容2.物质消耗定额(1) 物质消耗定额概述(2) 物质消耗定额制定的方法3.物质储备定额(1) 物质储备定额概述 (2) 物质储备定额制定方法4. 物质供应计划(1) 编制物质供应目录 (2) 确定物质需要量 (3) 确定期初和期末的储备量(4) 编制物质平衡表和确定物质采购量5. 库存控制与管理(1) 库存控制 (2) 库存现场管理二.重点1.电力企业物质管理概述(1)物质管理的基本和具体任务(2)物质管理的内容2. 物质消耗定额物质消耗定额制定的基本方法3.物质储备定额(1) 物质储备定额的种类 (2) 各种物质储备的计算4. 物质供应计划(1) 编制物质供应目录需考虑的因素 (2) 物质需要量的计算5. 库存控制与管理(1) 影响库存的因素 (2) 定货点的计算 (3) 经济订购批量的计算三.难点掌握物质储备、定货点和经济订购批量的计算.第12章:电力企业生产管理概述一.主要内容1.电力企业生产概述(1) 电力系统的组成和特点(2) 电力企业生产过程(3) 电力企业生产特点2.电力企业生产管理概述(1) 电力企业生产管理特点(2) 电力企业生产管理内容二.重点1.电力企业生产概述(1)电力系统的特点(2)电力企业生产特点2.电力企业生产管理概述(1) 电力企业生产管理特点 (2) 电网企业生产管理的内容三.难点理解电力企业生产管理与一般企业的区别.第13章:发电企业生产管理一.主要内容1.发电企业运行管理(1) 发电企业运行调度(2) 发电企业运行制度(3) 发电企业运行分析2.发电企业安全与可靠性管理(1) 发电企业安全管理(2) 发电企业可靠性管理3.发电企业燃料管理(1) 发电用煤的煤质要求 (2) 燃料的计算验收与质量验收(3) 入炉煤掺配与储存管理 (4) 燃煤耗用计量4. 发电企业环境管理(1) 全过程环境管理 (2) 环境保护设施(设备)管理 (3) 环境检测管理(4) 资源回收利用管理 (5) 绿化管理 (6) 技术管理二.重点1.发电企业运行管理(1)运行调度的基本原则(2)“两票三制”的主要内容(3) 运行分析的种类2.发电企业安全与可靠性管理(1) 发电企业安全管理的概念 (2) 发电企业安全管理的主要任务3. 发电企业燃料管理(1) 发电用煤对煤质特性指标的要求 (2) 燃料的质验率4. 发电企业环境管理全过程环境管理的五个阶段三.难点掌握“两票三制”的主要内容第14章:电网企业生产管理一.主要内容1.电网调度管理(1) 电网调度管理的工作性质(2) 电网调度管理模式(3) 电网事故处理2.供电管理(1) 供电质量管理(2) 线损管理(3) 供电设备运行管理(4) 城市配电网管理二.重点1.电网调度管理(1)厂网分开的概念(2)发电竞价上网生产模式的运行(3) 节能发电调度生产模式的序位表(4) 不正常频率的处理(5) 不正常电压的处理2.供电管理(1) 电能质量的特点 (2) 衡量供电电压质量的指标 (3) 我国供电可靠率的要求(4) 造成供电中断的原因 (5) 线损产生的原因 (6) 线损管理的工作(7) 降损措施 (8) 城市配电网的特点 (9) 满足电网供电安全准则(10) 城市配电网建设和改造工作的具体程序三.难点(1) 掌握满足电网供电安全准则.(2) 掌握城市配电网建设和改造工作的具体程序.第15章:电力企业设备管理一.主要内容1.设备管理概述(1) 设备管理含义(2) 设备管理的内容(3) 设备管理的任务2.设备的选择、评价与使用(1) 设备的选择(2) 设备的经济评价(3) 设备的合理使用3. 设备的维护、检查与修理(1) 设备的磨损与故障 (2) 设备的维护 (3) 设备的检查 (4) 设备的修理 4. 设备的更新与改造(1) 设备更新 (2) 设备改造5. 设备的综合管理(1) 设备综合工程学 (2) 全员设备维修制二.重点1.设备管理概述(1)设备管理的概念(2)设备管理的任务2.设备的选择、评价与使用(1) 选择设备时应考虑的因素 (2) 设备合理使用的措施3. 设备的维护、检查与修理(1) 设备磨损的形式 (2) 设备磨损的规律 (3) 设备的故障规律(4) 三级保养制 (5) 计划预防维修的方法 (6) 计划保养维修制概念 (7) 预防维修制中的设备维修方法4. 设备的更新与改造(1) 设备寿命的种类 (2) 设备更新的含义 (3) 设备改造的类型5. 设备的综合管理(1)设备工程学的特点 (2) 全员设备维修制的含义 (3) 全员设备维修的要点三.难点了解各种设备维修方法的区别第16章:电力企业技术创新管理一.主要内容1.创新概述(1) 创新的含义(2) 创新的种类(3) 企业创新的内容2.管理创新(1) 管理创新的含义(2) 管理创新的内容3. 技术创新(1) 技术创新的含义 (2) 技术创新的内容 (3) 技术创新战略的选择二.重点1.创新概述(1)创新与发明创造的区别(2)文化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关系2.管理创新(1) 管理创新的概念 (2) 组织结构创新的类型3. 技术创新(1) 当前工艺创新的主要发展方向 (2) 技术创新战略类型三.难点掌握文化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关系.第二部分复习思考题一.单选题:1.按企业组织的法律形式来划分,企业可以分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A.股份有限公司B.有限责任公司C.法人企业D.公司制企业2.企业经营的主要目的是A.获取赢利B.承担社会义务C.履行社会责任D.为顾客提供产品3.影响组织结构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A.企业规模B.工作任务C.环境D.技术特征4.在现代管理理论阶段,认为企业管理没有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佳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学派是A.管理过程学派B.行为科学学派C系统管理学派 D.权变理论学派5.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一般来说是A.独资企业B.合伙企业C.非法人企业D.法人企业6.在管理历史中,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A.泰勒B.法约尔C.甘特D.韦伯7.企业组织中管理幅度,是指上级主管A.直接指挥下属数量B.所管的部门数量C.所管理的全部下属数量D.管理的层次8.决策理论学派认为决策应该采用A.最优的行为准则B.折中的行为准则C.满意的行为准则D.保守的行为准则9.在公司制企业中典型的人合公司是A.无限责任公司B.有限责任公司C.股份有限公司D.合伙企业10.行为科学学派研究的中心问题是A.分工协作B.经营决策C.人际关系D.生产效率11.企业中两权分离中的两权是指.A.投资人的财产所有权与企业的法人财产权B.投资人的资本所有权与投资人的资产受益权C.投资人的资本所有权与投资人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选择权D.投资人的资本所有权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权12.关于管理的应用范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你认为以下说法( )最好.A.只适用于盈利性工业企业B.普遍适用于各类组织C.只适用于非盈利性组织D.只适用盈利性组织13.对于合伙制企业,以下正确的说法是A.合伙制企业是法人企业B.合伙制企业是公司制企业C.合伙人对公司债务负有有限责任D.合伙人对公司债务负有无限连带责任14.公司制企业中典型的资合公司是A.无限责任公司B.有限责任公司C.股份有限公司D.合伙制企业15.在现代企业管理的各项职能中 ,最重要的是A.决策职能B.指挥职能C.激励职能D.协调职能16.泰罗对工人实行的管理制度,是源于对工人是( )的认识.A.经济人B.社会人C.自我实现人D.复杂人17.在泰罗同时代,许多人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管理理论”,其中被人们称之为“动作专家”的是A.甘特B.吉尔布雷斯C.巴思D.埃默森18.目前MBA的教学中广泛采用案例教学,提高学员的管理能力,它体现了哪种管理学派的思想A.社会系统学派B.管理过程学派C.系统管理学派D.经验主义学派19.法约尔指出,任何企业都存在六种活动,即技术、商业、会计、财务、安全、管理活动,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A.技术B.会计C.管理D.商业20.根据管理过程学派,在管理各职能中处于首要的是A.计划B.组织C.领导D.控制21.在不同的电力市场运营模式中,集发、输、配电三环节为一体的是A.垄断模式B.发电竞争模式C. 电力转运模式D.配电网开放模式22.供电企业扩大电能在其他可替代能源市场上的销售,这种战略是A.市场渗透B.市场开发C.横向一体化D.纵向一体化23.电力企业计划的编制方法是A整体平衡法 B.局部平衡法 C.综合平衡法 D.个别平衡法24.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对人的行为起决定作用的是A.生理需要B.主导需要C.社交需要D.自我实现需要25.编制电力企业年度经营计划一系列平衡表中最重要的是A.发电能源平衡表B.物资平衡表C.劳动平衡表D.电力电量平衡表26.发电企业扩大销售,向大客户直供电,这种战略是A.市场渗透B.市场开发C.横向一体化D.纵向一体化27.电力企业确定物资储备定额时,某种物资最低储备量是A.经常储备量B.季节储备量C.保险储备量D. 经常储备量与保险储备量之和28.设备的磨损是有规律的,设备磨损速度缓慢,磨损量较小,运行最佳的阶段是A.初期磨损B.中期磨损C.正常磨损D.剧烈磨损29.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配电网开放模式首先实行的国家是A.美国B.澳大利亚C.英国D.法国30.输电企业相互收购和兼并,这种战略是A.市场渗透B.市场开发C.横向一体化D.纵向一体化31.电力促销的核心是A.推销 B.降价 C.沟通 D.服务A.1~5年B.4、6或8年C.10~30年D.12~24月33.我国五家独立发电集团公司基本采用类似( )事业部制的组织结构.A.产品B.区域C.职能D.顾客34.电力企业成立多经企业,这种战略是A.密集型发展B. 纵向一体化C.横向一体化D. 多角化35.电力企业确定物资储备时,某种物资最高储备量是A.经常储备量B.季节储备量C.保险储备量D.经常储备量与保险储备量之和36.薪金和工作环境属于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中的A.保健因素 B自我实现需要 C激励因素 D成长需要37.一般而言,电压等级高的客户,所需的配电设备较少,电价是A.较高B.较低C.不变D.不确定38.电力企业一切经营活动的出发点是A.计划B.生产C.营销 D客户39.火电厂自己开采煤矿,运输煤炭等,这属于A.密集型发展战略B.纵向一体化战略C.横向一体化战略D.多角化战略40.发电企业相互收购和兼并,这属于A.密集型发展战略B.纵向一体化战略C.横向一体化战略D.多角化战略41.按电力需求预测的时间分类,规划预测的预测期一般在A.1~5年B.4、6或8年C.10~30年D.12~24月42.按照可靠性电价策略,一般客户对供电要求的可靠性越高,电价水平则越(A.高B.一样C.低D.不能确定43.电力销售渠道的起点是A.发电企业B.电网经营公司C.配电企业D.电力客户44.通过和参照对象进行比较以获得激励的理论是A.强化理论 B 双因素理论 C 成就需要理论 D.公平理论A.1~5年B.4、6或8年C.10~30年D.12~24月46.按照峰谷分时电价策略,高峰时段电价一般比现行电价要A.高B. 一样C.低D.不能确定47.采用ABC分类法进行库存管理时,对( )物资进行重点管理.A. A类B. B类 C.C类 D. A和B类48. 流动资产周转率是评价企业()的财务指标。
理学院学术型博士培养方案
物理学(0702)一、学科简介与研究方向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及其实际应用的科学。
它不仅是自然科学的基础,而且是近代科学技术的主要源泉。
“物理”二字出现在中文中,是取“格物致理”四字的简称,即考察事物的形态和变化,总结研究它们的规律的意思。
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即是研究大自然现象及规律的学问。
物理学是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产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纵观物理学的发展史,根据它不同阶段的特点,大致可以分为物理学萌芽时期、经典物理学时期和现代物理学时期三个发展阶段。
物理学向其他学科领域的渗透,产生了一系列新分支和交叉、边缘学科,并为现代科学技术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在物理学领域中,研究的是宇宙的基本组成要素:物质、能量、空间、时间及其相互作用;借助基本定律与法则来深刻了解该系统。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有自己的理论与知识基础及研究方法,而且也成为其他学科,诸如天文学、化学、医学等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极大地推动了这些学科的发展。
物理学也是各种技术学科和工程学科的共同基础和支撑。
在近代物理发展的基础上,产生了许多新的技术学科,如核能与其他能源技术、半导体电子技术、信息科学与通信技术、材料及纳米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等,从而有力地促进了生产技术的发展和变革。
目前,东北大学物理学科在理论物理和凝聚态物理两个学科方向招收博士研究生。
理论物理:是对自然界各个层次物质结构和基本运动规律进行理论探索和研究的学科。
它是物理学的理论基础,又与自然科学其他领域及工程应用科学中的重大理论基础问题和前沿研究密切相关。
理论物理的研究范围涵盖所有物理分支学科的理论问题研究,包容了小到基本粒子,大到宇宙天体的所有物质世界规律的认识。
凝聚态物理:是研究由大量粒子(原子、分子、离子、电子)组成的凝聚态物质内部粒子运动规律、相互作用、动力学过程以及相关物理性质的学科。
凝聚态物理的研究领域包括固体物理、晶体物理、金属物理、半导体物理、电介质物理、磁学、固体光学性质、低温物理与超导电性、高压物理、稀土物理、低维物理、介观物理、缺陷与相变物理、纳米材料、非晶物理、准晶、也包括液晶物理、液体物理等软凝聚态物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东北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东北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版)东北大学研究生院2前前言言为进一步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学校按照全面提升博士研究生学术要求标准的原则,组织有关学院、学科制订了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
同时结合国家有关课程改革的需要优化了课程设置,补充了一些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的培养方案。
列入本培养方案的学科是学科建设与发展处发布的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共涉及83个。
本培养方案从限(学制)及培养方式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学习年限原则上为3年;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学习年限原则上为4年,但无论全日制还是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保留学籍时间不超过6年。
博士研究生入学后,指导教师和导师组根据学生的来源、去向、科研项目等情况制定具体培养计划。
在培养过程中,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可以分阶段、也可以平行或交叉进行。
三、研究方向(一)研究方向是本学科领域的发展方向与自身优势和特点的结合。
(二)在拟定研究方向时,应注意其先进性与引导作用,充分凝练和概括,不应重复和重叠,不应是研究课题的罗列,也不应是导师学术兴趣的组合。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博士研究生课程包括培养高层次科技、管理人才所必须具有的政治、文化、道德、外语、专业素质的内容。
学位课程为必修课,博士生修课的最低学分为10学分。
各学科可以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制定本学科的最低学分要求。
(一)课程设置与学分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32学时2学分学位课外国语96学时6学分学位课学术报告与讲座32学时2学分学位课第二外语64学时4学分选修课专业基础课32—48学时2—3学分选修课专业课32—48学时2—3学分选修课7(二)教学组织与修课要求1.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文件的精神,博士研究生开设“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作为必修课程。
2.“外国语课程”着重对博士生语言应用能力培养。
对于入学时已具有较高外语水平的学生,可申请免修。
申请免修条件:(1)通过国家大学外语6级考试或国家外语4级考试且成绩优秀(605分以上)或通过国家公共外语5级考试。
(2)有出国学习和工作1年以上经历者或在外语应用方面(如口译、笔译)取得显著成果者。
免修的考核办法:对于符合第(1)条件的申请者可在规定时间填写有关登记表,直接办理免修免考。
对于符合第(2)条件的由外语教师和所在学科具有较高外语水平的教师组成考核小组,进行考核。
考核小组一般由3—5人组成,按听、说、读、写4方面对申请免修者作综合考核。
对于第一外语语种为非英语语种的博士生,是否必修二外英语由学院和导师确定。
3.“学术报告与讲座”的学分可通过学生本人做开题报告、论文工作报告、参加学术会议、学术讲座等环节来获得。
开题报告、论文工作报告每做一次计6学时,参加学术会议、学术讲座每一次计4学时,累计)开设本门课程时重新注册学习,并参加该课程考试。
学位课程成绩至少及格。
五、学位论文工作(一)博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1.博士学位论文工作是博士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博士生创新能力和获得创新性科研成果的主要环节,是博士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开展具有创新性的科学研究的全方位的训练。
2.博士学位论文不仅能够表明作者是否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反映作者是否掌握了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而且能够表明作者是否具有主持较大型科研、技术开发项目或解决和探索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能力。
3.博士学位论文必须体现作者在科学或专门技术方面是否做出了理论或方法上的创新性成果。
如自然科学类:探索了有价值的现象、发现了新规律,提出了新命题、新方法;纠正了前人在重要问题的提法或结论上的错误,从而对该领域科学研究起了重要的作用;创造性地解决了自然科学或工程技术中的关键问题等。
人文科学类:填补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研究空白,在本学科领域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或国内领先水平;运用新视角、新方法进行探索、研究,有独到见解,并在相应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等。
(二)博士学位论文工作的基本环节博士学位论文工作一般包括文献阅读、调研、选题、开题报告、实验研究、理论分析、撰写论文等环节。
1.选题与开题报告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在全面反映该学科及相关领域的发展和最新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应为学科前沿,具有开创性,对国民经济、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
此外,选题应具有可行性。
博士生入学后在导师和导师小组的指导下,结合导师的科研课题,确定研究方向。
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等工作,了解本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最新发展动态和成果,归纳总结正确,在分析前人工作基础上确定具体研究课题。
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1)选题的背景、意义和前沿性;9(2)课题的创新性;(3)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其可行性;(4)论文工作计划进度、预期成果;(5)开展本研究的基础和条件保障;(6)研究所需经费预算、经费落实情况。
博士生应在入学1年至1.5年内进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必须在本学科或相关学科范围内公开进行,由导师所在教学科研基层组织内3至5名专家对开题报告进行论证。
2.论文中期检查对博士学位论文要进行中期检查,时间一般应在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后一年左右进行。
检查的内容主要为论文工作的进展情况、已取得的理论成果或有价值的实验数据等。
博士生应对论文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阐述已完成的论文工作内容和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对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和需继续完成的研究内容进行论证。
各学科或导师所在基层组织应组织3至5人的专家小组负责对本学科博士生进行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形式可结合研究生的学术讨论或专题研究报告会进行。
3.论文写作博士学位论文必须是一篇系统而完整的学术论文,要求概念清楚、立论正确、计算准确、图表规范、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善于总结提炼。
学位论文应包括:(1)综述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反映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说明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途径;(2)阐述采用的实验方法、试验装置和计算方法,并对整理和处理的数据进行理论分析与讨论;(3)对所得结果进行概括和总结,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看法和建议;(4)给出所有的公式、计算程序说明、列出必要的原始数据以及所引用的文献资料;(5)引用别人的科研成果必须明确指出,与别人合作的部分应说明本人的具体工作。
论文一律采用计算机排版、打印,具体格式参照《东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与书写格式》和《东北大学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排版打印格式》的要求,并在答辩通过后按照标准封面装订。
4.博士生除完成学位论文外,在学位论文评阅前应在国际及国内重要刊物上发表与学位论10文有关的若干篇高水平学术论文,达到本学科规定的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的要求。
六、论文评阅符合送审条件的博士学位论文的评阅工作,由研究生院和学院共同组织。
研究生院负责组织学位论文“双盲”评审工作,直接聘请或委托高水平院校(所)聘请3名校外专家评阅学位论文;学院负责聘请另2名专家进行论文评阅工作。
聘请的5名评阅专家应具有教授职称(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其中博士生导师不少于4名,校外专家不少于3名。
只有回收的全部专家意见认为论文水平达到博士学位水平要求的才可以进行预答辩。
七、预答辩和论文答辩博士生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且成绩合格,所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达到本学科博士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撰写的学位论文通过专家评阅且经导师推荐后方可在学科内进行预答辩。
预答辩与正式答辩的时间要有一定的时间间隔,便于修改学位论文。
预答辩通过者填写学位材料,申请正式答辩。
正式答辩前半个月由学院答辩秘书将论文送交答辩委员会委员。
答辩委员会委员由学院负责聘请。
答辩程序按照《东北大学授予研究生学位工作细则》进行。
按照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身份申请博士学位的在职人员按照《东北大学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博士学位的实施细则》进行。
八、直接攻博研究生培养环节专门规定(一)学习年限直接攻博研究生学习年限原则上为5年,最长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6年。
(二)课程设置与学分1.直接攻博研究生的课程由博士课程和硕士课程两部分组成,直接攻博研究生修课的最低学分为45学分。
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为:直博外语(一)64学时4学分学位课直博外语(二)32学时2学分学位课直博外语(三)96学时6学分学位课直博专业课程(一)32学时2学分直博专业课程(二)32学时2学分11所在学科最新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的学位课程(外语除外)必修课所在学科最新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的必修课程(外语除外)必修课直博专业课程(一)、直博专业课程(二)是否开设以及是否确定为必修课程由所在学院决定。
选修其它研究生课程由学生和导师根据具体需要确定。
2.直接攻博研究生的课程学习一般应在入学后二年内完成。
直接攻博研究生需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专业基础和研究方向,在入学后两周内确定全部修课计划,进行课程学习。
(三)学位论文要求直接攻博研究生一般应在入学后两年内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对博士学位论文开展情况的中期检查环节,一般应在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后一年左右进行。
(四)其它事宜未尽事宜按照本纲要的相关内容、所属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以及学校、学院关于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执行。
其他规定与本实施纲内容要若有不一致之处,以本纲要为准。
12文法学院文法学院13科学技术哲学学科科学技术哲学学科一、学科简介科学技术哲学是哲学的二级学科,也是科学技术与哲学结合的交叉性学科,它从总体上研究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根本规律,并结合实际探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
本学科主要内容包括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STS 等。
二、培养目标(一)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风。
(二)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并能结合实际加以运用。
(三)毕业后能从事科学技术哲学的教学研究工作,或能够从事科学技术管理、科技政策研究、科技文献编辑工作。
三、学习年限与学分要求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学习原则上为3年;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学习年限原则上为4年,但无论全日制还是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保留学籍时间不超过6年。
学分要求:有哲学硕士学位者最低学分16分,无哲学硕士学位者最低学分半开题(在职攻读两年),开题报告要反映论文的创造性,在开题前还必须在指定刊物上至少发表1篇与开题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未达到上述要求者不得开题。
3.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15(1)选题的背景、意义和前沿性;(2)文献综述;(3)课题的创新性;(4)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其可行性;(5)论文工作计划进度、预期成果;(6)开展本研究的基础和条件保障;(7)研究所需经费预算、经费落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