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限时训练):专题十二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阅读学案6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限时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4分)
把往事调成花色
王健
很多日子是随阳光一起开放的,很多心情也是随花朵一起明媚的。
闲暇的时候,我总喜欢一个人背着相机来往于城市和乡村之间。在一个乡村古老的街道上,我看到了一堵石墙上花开烂漫,眼前一亮,我知道那将会是一个写满故事的小院。
主人是一个戴着眼镜的老者,正用放大镜认真地看着报纸,他坐在门口,A 身体有些蜷曲,像棵老藤。很难相信,在这样的村庄里会有这么一个学者一样的老人。他的文雅、淡然,安静和自若的神态,让我感觉他和这些花、这个小院就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耳聋,面善,和蔼可亲,很善谈,他生活在自己沉静的世界里,却出现在我的视野中。通过那些花,我知道了他是个95岁高龄的老人,以前做过教师。难怪他身上有股与众不同的味道呢!
他告诉我,墙头上这些艳丽的花是凌霄,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去年有人想花1 000元买走,他没舍得。他继而又补充道,如果多点儿我就卖掉它,卖些钱好给老伴治病。
数落起这些花就好像数落着自己的子女。这些是兰,这些是莲,这是栀子,这是何首乌……我突然就想起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诗情画意里有一段美丽的故事。
然后他便开始数落那些子女,仿佛在数落着自己院里的那些花草。
我很想从这个高寿的老人口中知道幸福的定义。我问幸福是什么,他听不清:什么?
后来他告诉我幸福是“什么”。
我没懂,他笑:什么都是幸福。小时候想上学堂,以为那就是幸福,后来就去了。后来想当教员,以为那就是幸福,后来真就当了教员。退休了,想安养晚年就是幸福,于是有了这满院花香相伴。现在有人能欣赏我的这些花,我也很幸福。
那么你幸福吗?他回答,我满足于我人生的任何一件事情,无论成败得失。就像我养的这些花,花开花谢,它们不会长开不败,却能在最美的时候开放……
终于明白一个无私、无欲的老人的幸福观。能够像他院中的花一样,顺从自然、与世无争、坦然处世,就是一种美丽和幸福。
他,何尝不是开在这尘世间的一朵浮莲,B甚至是一棵开满花朵的老藤?
他把我当作客人,我把这里当作我内心的家园,仿佛一杯茶汁泼出的茶园,至今梦里尚带几分茉莉香。而且他的花香弥漫的脸,是媚人的,沧桑中写着“生活”两个字。如果你仔细地去读,会读出更多的内容。
赏过凌霄,闻过芝香,也饮过菊花,愿意在这远离世俗的地方喝醉。感觉阳光、童年、往事和爱,还闪亮在老屋的深处,只是感觉偶尔等一个人,是偶然的缘分。在多年后,10年或者20年时给它浇水,叶年年青翠,花年年明艳,而眼睛却暗了……
人生莫过于此:头发掉了,牙齿没了,眼睛花了,耳朵聋了,内心却十分明亮。如今,往事皆调成这满院的花色,花开了,年年更新,心就是不老的,还有爱和希望,快乐和幸福。
我突然看到那暗淡的老屋里,窗台上竟然摆放着一瓶栀子花!一个年迈老人对生活之爱,远远浓于这满院的花香,我要告诉你那是心香呵!是生命之香!
我独自走在乡间,一位蜷曲的老人,一座破旧的老屋,一些美丽的花,美好的事物走在我的前面,我记得那老人的话:“我要把我的那些花安放在冬天的前面……”
(选自《当代人》,有删改) 1.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文章第二段对街道,石墙,小院环境的简笔勾勒,意在引出主人公及其生活故事,本文的主人公是一个学者一样的有故事的老人。
B.“数落起这些花就好像数落着自己的子女”与“数落那些子女,仿佛在数落着自己院里的那些花草”两句,都使用了比喻的修辞,但表达的重心有别。
C.倒数第三段中作者所说的“往事皆调成这满院的花色”,起到了点题归旨的作用,蕴意深刻,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
D.倒数第二段融叙述、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为一体,间接地表达了老人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
E.作品借用老人的话收束全文,一方面进一步展示了老人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另一方面也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启人心智。
解析:B项“都使用了比喻的修辞”错。D项“说明”错误,本段并没有运用“说明”这一表达方式。
答案:BD(答对一项得2分,多答不给分)
2.文中A、B两处画线句中的“老藤”分别有什么具体内涵?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解析:解答此题应从对句子的理解,以及对人物形象、情感的揣摩入手。文中两处画线句巧妙地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由形及神,展示了老人的性格特征与人生态度。沿此思路作答,即可把握方向。
答案:A处“老藤”:饱经风霜、历经沧桑的老人,年事已高,形体不能够伸直。B处“老藤”:顺从自然、与世无争的老人,充满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乐观,幸福。(每处2分,共4分)
3.作者用较多笔墨叙写了老人的幸福观,你是否认同这种幸福观?为什么?(6分)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知道老人的幸福观是什么。作品主体部分,作者着力展示了老人的幸福观,可据文整合对应信息。对于“认同与否”的探究,则可采取既体现创作意图又适当开放探究的策略答题。对老人的幸福观,可以答“认同”,具体阐释理由时,要结合文本内容,联系现实生活和自身感受,指出这种幸福观的合理性,即对人们生活的积极影响。如果答“不认同”,则要从这种幸福观的消极影响等角度进行阐释。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示例一)认同。①“什么都是幸福”是老人一生风雨沧桑的体悟,自我满足于人生的任何事情,这是一种与世无争、坦然处世的人生态度,值得尊重。
②活着就是幸福,人要如花开放,这是一种活在当下、顺从自然、珍惜生命的哲学思想,应该肯定。(观点2分,每条理由各2分,意思相近即可) (示例二)不认同。①“什么都是幸福”虽是老人的真切感悟,但不符合人生不同的发展阶段的具体事实,“阴晴圆缺”“悲欢离合”里不都是幸福的感觉,不应认同。②“满足于人生的任何一件事情”,就会在无私无欲中不知不觉地催生与世无争、得过且过的消极处世的人生态度,应予以否定。(观点2分,每条理由各2分,意思相近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4分)
生死之间
雷抒雁
①一位墨西哥的作家曾说:“死亡不是截肢,而是彻底结束生命。”是的,即使一个人的手不慎失去了,残肢还会提醒他手曾经的存在。死亡,如雪的融化,雾的消散,云的飘移,永远没有了,没有了。
②可是,记忆没有随着死亡消失,每天,一进房门,你就寻找那张让你思念、惦记,你如此熟悉的面孔。如果没有找到,你会情不自禁地喊一声“妈妈!”然后,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地去找,看她是在休息还是在操劳——是在洗那些永远洗不完的衣物,是在为孩子们做晚饭,还是在专注地看电视?可是,这一回,你的声音没有得到回应。房子里空荡荡的,她不在。看着墙上那张照片,你知道她已永远离开了。那张一直带给你欢乐的母亲的照片,你突然发现其中竟有一缕忧伤。难道,照片也有灵性,将她对你无微不至的关怀凝聚在目光中?
③我不愿再走进母亲的房间,不愿触动她老人家遗留下的衣物,就让它原样留存着,任灰尘去封存。唉,每一件遗物都是一把刀子,动一动就会刺伤那脆弱的神经。
④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不再流泪。谁不知道死是人生的归宿!生,让我们给生命打了一个结,死,便是一种解脱。妻子这样安慰我,儿子也这样安慰我。他们很快就从痛苦中跳出来,忙忙碌碌,快快乐乐,去干他们自己的事,好像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