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抗洪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7
第2卷第18期传媒实务
在防汛抗洪面前,新闻报道能快速准确地把握社会舆论风向,尤其是以党媒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其强大的自然灾害信息收集整理能力和救灾动员组织能力是不容忽视的,在防汛抗洪信息传播、引导社会舆论方向、保障社会稳定等方面有着极大的作用。因此,本文将围绕抗洪救灾报道展开一系列讨论。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权威发布防汛抗洪新闻媒体报道应该围绕中心,与党和政府保持高度联系,时刻追踪报道最新抢险讯息,以服务大局为主,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在抗洪抢险新闻报道内容上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让新闻报道的权威性得到最大程度发挥。如2018年10月12日《中国水利报》刊发的消息《国家防总水利部安排部署金沙江山体滑坡事件处置工作》,金沙江堰塞湖险情备受社会关注,堰塞体位置何在?现场情况如何?抢险救灾进展怎样?后续措施怎么推进?消息对这些问题一一进行权威发布和解答,及时回应,引导舆论。
二、正面引导,凝聚人心
抗洪救灾新闻报道应该发挥媒体的宣传作用,通过对抗洪前线的实时追踪报道正确引导民心,让受灾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看到救灾的希望,从而形成众志成城抗暴雨,万众一心救洪灾的凝聚力。如《人民日报》2018年8月8日14版刊发的稿件《防汛盯紧关键环节》,面对社会公众对机构改革阶段防汛抗洪工作如何开展的高度关注,以及防汛抗洪关节时期的重点和难点,文章对热点和难点一一进行了解答,正面引导舆论。
三、贴近群众,回应关切
灾害性事件容易引发较高关注。做好防汛抗洪新闻宣传,发出权威声音,剖析事实根源,展现动态进展,正面、主动回应社会关切,才是解疑答惑、疏导情绪的良策。洪灾发生后,受灾的人民群众迫切需要了解受灾信息,获取受灾信息最便捷的渠道便是新闻媒体报道,因此,新闻媒体报道应该结合灾情及时进行报道,树立新闻媒体贴近群众,心系群众的形象,报道内容以前线抗洪最新讯息为主,让受灾群众感受到新闻媒体的回应以及关心,达到新闻报道稳固民心的目的。
2013年,余姚市发生了一起严重洪涝灾害,余姚市媒体对此次受灾进行了一系列追踪报道,此举贴近人民群众,积极回应受灾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同年10月13日,《余姚日报》报道了此次洪灾受损地区——陆埠镇、白鹤镇等地区,出现部分农作物的损失,以及房屋、道路、桥梁等损坏和人员伤亡等情况。面对灾情,新闻报道响应全市及党政府抗灾救灾的口号,与前线水利系统保持联系,对当前的气象、水文进行实时报道,让受灾群众及时关注天气的变化以及水情,及时
采取防洪措施。对人民关注的问题及时进行报道回应,稳固
民心。
四、走入现场,深入挖掘新闻素材
抗洪抢险新闻报道应该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得虚假捏造故事进行报道,要深入前线,时刻追踪报道灾情。新闻报道讲究时效性和真实性,且抗洪救灾情况紧急,所以对新闻素材的获取不得不奔赴前线,走入现场挖掘。如2018年8月10日《中国水利报》刊发的文章《暴雨连袭,天府何以无恙?》,文章介绍了四川面对入汛来多年罕见、持续频发的强降雨过程,各级防汛部门是如何突围困境、书写零死亡传奇的经验,分为“协同作战以快为先” “预警转移以人为本” “排查隐患以防为主”等部分展开。再比如2018年中国水利报社组织的“汛来问江河‘记者行’”系列报道,充分运用了场景再现的手法,记者现场目击,所见即所述,人物、事件、地点等要素一目了然。
顺着时间脉络向前推进,一系列细节、场景串联,让读者置身于各个现场,感受到“风雨同舟众志成城”的抗洪工作及其精神力量。再如2018年山东发生洪灾潍坊日报记者奔赴受灾一线,记录下了惊心动魄的“两小时”,这样的新闻只有记者坚守在一线深入挖掘才能知道,尽管前线充满艰难险阻,但新闻工作者从来不退缩。除此之外,8月20日上午,山东日报记者到达寿光受灾前线,此时的村庄被洪水大量冲毁,积水达到了四、五十厘米高,口子村受损尤为严重,在洪水到来前,寿光市委市政府已经启动了紧急预案,在就近的学校设立免费住宿以及提供饭菜,这让口子村在洪水到来后有了暂时歇脚之处,但仍然有不少村民为了抢救牲口被洪水困住,政府迅速派出冲锋舟进行抢救,最后化险为夷。这样的真实新闻报道引起人们的大量关注,有力地引导舆论,并且传递了正能量,弘扬了中华民族团结一致的民族精神。
五、结语由此看来,防汛抗洪报道需要心系群众,奔赴前线走入现场,挖掘实时新闻素材,合理利用新闻报道,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增强群众凝聚力,众志成城、齐心协力,共同抵抗灾情。
参考文献:
[1]龚宁,王润.灾害报道中的地方媒体作为——以《余姚日报》抗洪救
灾报道为例[J].中国记者,2014(1).[2]吴亮量.用“实新活”提升防汛救灾报道“时度效”——以安徽日报
2016年防汛救灾报道为例.青年记者,2017(05).[3]蒋永胜.聚焦抗洪战场 展现陆军风采——《人民陆军》报抗洪抢
险救灾报道的实践与思考[J].军事记者,2016(9):16-17.
[4]林展翅.党网在舆情工作中的引导作用研究——以星辰在线2017
年长沙防汛抗洪报道为例[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18(1):37-40.
摘 要: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下,新闻报道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传播渠道,对抗洪抢险救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针对防汛抗洪报道问题,首先分析了抗洪抢险救灾报道的重要性,其次分四方面对抗洪抢险救灾报道进行了讨论,最后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对抗洪抢险救灾新闻报道做出贡献。关键词:抗洪救灾;新闻报道;实践;思考中图分类号:G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19) 18-0067-01
防汛抗洪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赵建平
(中国水利报社,北京 100038)
作者简介:赵建平,男,汉族,湖北黄冈人。研究方向:水利新闻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