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砂冷采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砂之目的;
2、配套适应强扭矩的井下工具、优选螺杆泵,携 砂能力达到20%;
3、建立地面两级沉砂除砂系统,70%产出液含砂
被除去; 4、筛选系列降粘剂,满足了冷采井筒降粘需要。
(三)应用前景
1、应用方向:难动用储量、难采井,进一步提高
资源利用率; 2、应用规模:通过部分低周期吞吐出砂严重油井 转冷采进一步提高油井利用率。
二、出砂矿场试验情况
(一)完成情况及评价
1、97年6月--98年12月 完成G4906井先导试验; 2、98年7月--2000年7月 完成22口井推广应用; 3、单井采收率12.7%; 4、累计采油1.75万吨。
回提纲
1、按冷采筛选标准油井评价 (1)G4906井基本数据
区块 冷采层位 有效厚度/砂厚( m/m) 溶解气油比(m3/t) 油层中深(m) 油层温度下脱气原油粘度(mPa.s) 孔隙度(%) 渗透率(um2) 含油饱和度(%) 地层压力(MPa) B125 IV9 8.6/12 约10 491.8 6689 33.98 2.65 64.8 4.5
(6)4906井先导试验结果
稠油冷采技术在G4906井取得了初步成功,主要体现在:

该井油藏条件适合冷采要求,出现了泡沫油及产出液高含 砂等冷采特征; 该井日均产油量14.8t,远高于同区块临井日均产量(如 4907井 5t/d),增油效果明显; 配套完善了井下举升工艺和地面高含砂液的除砂集输工艺; 为进一步规模化试验,积累了现场管理经验。
河南油田
内容提纲
一、概要
(一)稠油出砂开采特点 (二)稠油出砂技术条件 (三)稠油出砂油藏条件
二、出砂冷采矿场试验情况
(一)完成情况及评价 (二)解决的技术关键 (三)应用前景
三、存在问题及下步建议
(一)存在问题 (二)建议
一、概要
(一)稠油出砂开采特点
1、高粘原油携带砂粒被采出,在油层中产生“蚯 蚓洞网络”; 2、稠油中少量溶解气逐渐分离出来,为开采原油 提供气驱动力; 3、地层出砂冲刷掉井底附近油层沥青质沉淀,减 小了流动阻力。
(6)L八区先导试验认识
楼八区的L118井,地层原油粘度8万mP.s,远高于筛
选标准,无法实现冷采开发。 1、浅、薄层特超稠油临界出油关无法突破; 2、化学辅助降粘只能进行井筒解堵,无法改善特、 超稠油在地层的流动性能;
3、严格冷采筛选标准,减少风险投入。
(二)解决的关键技术
1、配套深穿透加密射孔工艺,达到了激励油层出
转筛选标准
(2)先导试验生产概况
97年6月14日进入矿场试验。截止到98年12月30日,
该井共生产161天, 累计产液3100.6吨,产油2461.3吨,累
计产砂165方,平均日产油14.8吨,产出液中含砂最高
达20%。
(3)参数调整
G4906井参数调整统计表
累计生产 理论 天数(d) 排量 (t/d) 30 12-28 63.6 19.2 47 40 87 32 平均产量 液 油 (t/d) (t/d) 19.4 19.2 23.0 31.2 14.2 20.1 15.7 11 含砂 (%) 0-4 4-8 10-20 2-10
机理
(二)稠油出砂技术条件
1、稠油在油层内有一定流动能力; 2、油层为粘土或原油胶结、非钙质胶结; 3、泥质含量小于10-15%; 4、原油含少量溶解气; 5、油层中无大量可流动水; 6、夹层油藏先开下部后开上部; 7、主要采油设备为螺杆泵; 8、新井出砂开采成功可能性更大。
(三)油藏条件
1、油藏深度 2、油藏厚度 3、脱气原油粘度 4、孔隙度 5、渗透率 6、含油饱和度 7、原油重度 8、气油比 9、地层压力 10、油层温度 < 800 m 5-30m 600-16000mPa· s 30-40% 0.5-10μm2 67-80% 9.5-14API 0-10m3/m3 2 .7-5.9MPa 16-21 ℃
阶 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
(4)井下工艺配套
1)深穿透加密射孔技术; 2)井筒降粘技术;
3)油管锚定技术;
4)抽油杆防脱、防倒技术; 5)空心杆泵上冲洗技术; 6)井底冲砂技术。
旋转密封器
驱动头
空芯抽油杆 油管
单流阀
井下螺杆泵
(5)地面系统工艺:
二级除砂罐 储油罐
螺杆泵
循环 热水
3、表外油藏类油井评价
表外油藏技术指标: 地层温度下原油粘度 >20000mP.s
油层厚度
<5m
(1)新庄油田油藏及原油物性概况
胶质、沥青质 含蜡量 30—45% 15—20%
原油粘度
孔隙度 渗透率 溶解气油比
1500—2000map.s( 50℃)
30% 2.0μm2 10m3/t
(2)新庄油田试油情况
三、存在问题及下步安排
一、存在问题
1、冷采机理、油藏筛选标准有待深入研究,统一认识;
2、冷采配套工艺技术尚需配套完善。 二、建议 1、立足稠油难采井、难动用储量,扩大应用规模; 2、加强配套技术研究及现场应用工作,(如复合射孔、
井筒沉砂冲洗工艺),完善冷采工艺。
谢谢大家 !


பைடு நூலகம்

2、热采转冷采油井评价
该类油井在注汽阶段由于出砂严重而影响正常 生产,如G4911、L132、L7310等。 通过冷采开发恢复了油井正常生产。
7 6 5 4 3 2 1 0 G4911 L709 L7408 L7310 L132 ® ° Ö Ç ® ó Ö º
热采转冷采油井生产特征
1、初期含砂高、时间短,随后急剧下降; 2、吞吐区块压降较大,产量也逐步递减; 3、受临井注汽、生产等影响较大,生产不平 稳; 4、不宜规模化应用。
14口井
7800吨(累计)
(4)新庄油田规模试验效果评价
完善配套了井筒降粘技术 1)井筒化学降粘技术;
2)井筒电加热技术。
完善配套了地面集中处理集输技术
日产油 0.2--1.0t
↑5.0-8.0t
冷采技术在新庄油田成功应用,提高了区块稠油资源利用率。
(5)稠油冷采技术扩展应用
一:在油藏条件符合冷采要求但已注汽的稠 油油井开展冷采技术; 二:在冷采筛选条件表外稠油油藏开展冷采 技术;
试油情况
井号 B167 XQ25 产油(t) 0.2—1 0.2—1
热采情况(总注汽量1174t)
井号
XQ24
产油(t)
98
油汽比
0.09
达不到生产条件,未投入开发。
(3)新庄油田稠油冷采现状
新庄油田利用冷采技术,投入规模试验。
油层
井下 地面
深穿透、加密射孔
采油工艺配套 集中除砂、集输工艺
规模
产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