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的感情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独生子女的感情观

独身子女成长的时代背景

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是在特定历史条件和特定时代背景下出现的。在这一代独生子女的成长过程中,中国社会的社会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和深刻的变化。2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繁荣、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使这一代人一出生就拥有比他们的祖辈和父辈优越得多的生存环境,这一切都给独生子女的成长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当他们读书求学的时候,中国经历了思想的混乱——在传统文化被破坏和西方文化大量涌入的基础上的价值和道德的重建;经济起飞——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物质生活的空前丰富。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他们在享受优越的物质条件时又被要求为国家、家庭、个人学习拼搏;他们在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的时候又要承受西方文化的冲击;他们在接受传统思想道德教育的时候又要面对市场经济负面影响。

独生子女成长的家庭背景

1979年第一批独生子女出生后,中国社会的家庭结构也逐渐开始从大家庭模式向小家庭模式转变,家庭事务的主导也从“金字塔”形的层级结构逐步向“星系”结构转变,形成了以孩子为中心,父母、祖父母绕其运行的“星系”。于是,“小太阳”、“小皇帝”也就应运而生了。

因为是“独苗”,是家庭的中心,家长们出于“独苗难栽”的心理,“万千宠爱于一身”,过度娇宠、无限满足也就不由自主地发生,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也被当成顺理成章。“要天上星星,给你摘;要水中月亮,给你捞”,这样的故事也就真实的发生在我们的周围。

同样因为是“独苗”,是家庭的未来,凝聚了两代人三个家庭的希望,家长除了提供孩子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外,更是想方设法让他们学习各种技能。许多孩子的童年生活常常被深谋远虑的父母安排得满满的。他们的成长一直就笼罩在一种竞争和互相攀比的环境之中。父母们在感慨自己青春流逝的同时,便把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加倍地给予了自己的孩子。

这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许多是从“文革”动乱中走出的青年男女,在他们失去受教育机会的同时,也失去或部分失去了如何教育好自己子女的所应有的知识和能力,而社会对于家庭教育的指导,又几乎是一片空白。于是在许多家庭,就有了对独生子女物质上的无限满足和有效教育的严重缺乏,就有了南辕北辙的教育效果,也有了迁就和放纵的教育行为。

另一方面,2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阶层的形成、分化和发展给几千年的平静、稳定的中国家庭带来了冲击和裂变,单亲家庭(以及准单亲家庭)、破损家庭、过度爱的家庭、失落了爱的家庭、富有家庭、贫困家庭、知识家庭、工农家庭、失业者家庭、社会主流家庭、社会底层家庭等等不断出现和分化,使中国的家庭结构、家庭形式、家庭生活、家庭环境更趋多样。然而,不幸的是,独生子女群落却正是在这种分化和裂变的时候来到这个世界,使他们在面对独特的家庭结构的时候,还有可能要面对独特的家庭形式和家庭生活。

独生子女的基本特征

一般说来,这一代独生子女有着优良的素质,掌握着现代科技知识,擅长运用网络、成长平顺;他们关注自身发展、敢于冒险、富有激情、重视权利。他们更注重规则意识,知识面广,表现出了极好的学习、接纳能力。

但是,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由于时代、家庭、社会的影响,他们又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问题:缺乏责任心、好高骛远、没有目标;缺乏爱心、偏激自私;娇气任性、以我独尊;心高气盛、目中无人;独立能力弱、依赖心理强;缺乏合作精神等等都在这一代人身上不同程度的表现出来。

那么到底独生子女的感情观是怎样的呢?上述所说的到底符不符合独生子女的特点呢?我们做了如下的调查:

Part1:亲情

下面对独生子女对待亲情的态度和父母的关系及做法作了一些调查。

实例1:

对父母和家庭的依赖很大,尤其是女孩子对于母亲,成为了她的精神支柱。

A 同学从小和外婆生活在一起,于是和外婆和妈妈的感情非常好,从小到大,从衣服到吃的用的都是妈妈给买的,有什么事情,也要先和妈妈商量,然后再作决定。A同学的高考分数够上北大的线,但她选择了复旦,理由是家在上海,不想离开妈妈。并且她决定以后也留在上海工作。上大学住校后几乎每天都要给妈妈打电话,撒撒娇,讲讲见闻什么的。

分析:

家长对孩子的爱与关怀,让孩子觉得是一种习惯.对于独生子女来说,没有兄弟姐妹,朋友有些话也是不好说的,毕竟不是知根知底的,于是妈妈就是倾诉的最好对象,即使母亲又是好朋友.但是这其实并不利于独生子女培养必备的社交能力,反而让他们更加的保守封闭,不利于正常的人际交往,这也就恰好体现了独生子女独立能力弱,依赖心理强的特点.当然,家长也有部分责任,对待孩子过分呵护,什么事情都要亲手操办的话,那培养出来的只会是个不能自己在社会上立足的人.

实例2:

对父母的敬畏多于亲近,不敢违抗父母的意图,但是又与自己想做的矛盾。

B同学与其父母的关系有些像朋友,父母给了她比较大的对于某些事情或决定上的选择空间。但在她看来,即便这样,父母的规定与要求还是太多了。因为父亲以前是医生,于是要求她吃饭前一定要洗手,如果碰了别的东西不论是干净的还是不干净的,都要再洗一遍。她心里虽不情愿,但又不敢违背父亲的命令,于是内心很矛盾。她认为待在家里规矩太多太麻烦,渴望自由的生活。

分析:

其实这样的关系已经出现了隐性的问题,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严格本没有错,但是也应该问问孩子的心声,如果一味的强制实施,那只会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同时.孩子不应该认为自己在家中应处于被领导的地位,而是应该勇于讲出自己的看法,营造更和谐的关系,而不是一味的逃避,这终究不是个好办法.这个实例体现了,在独生子女的家庭中,父母与孩子的沟通还是存在一定问题的,也许在短时期内这样的矛盾不能解决,但是我们也应该在看到问题的同时试着想想解决的办法.

实例3:

个性较独立,习惯了自己生活,不依赖父母,但在心底还寄有一份牵挂。

C同学从小被奶奶带大,与父母的感情没有对奶奶的深,于是养成了什么事情自己拿主意的习惯。尤其是到外地来上学,她不想让父母送,于是自己退了爸爸的一张火车票,自己一个人坐了四十几个小时的火车来学校,自己料理一切事情。但是她明白父母其实非常爱她,她也只是比较含蓄,不直接的表达自己的感情。只是一个星期与父母通一次电话。

分析:

其实这个实例代表了现在很多家庭的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父母因为工作的关系,不能在孩子的小时候带她成长,于是他们内心也有很多愧疚和遗憾,于是到现在明白了,才要想办法弥补跟孩子的感情缺失.而孩子的内心也从一开始的不理解到后面慢慢成熟懂事也明白了父母的良苦用心与父母对自己爱,只是由于生疏的太久,所以找不到一种合适的方法去表达自己的理解与回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