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眼里的中国人——爱面子

合集下载

中国人的面子问题

中国人的面子问题

浅析中国人的面子问题记得晚清的一位来自美国的传教士明恩溥写了一本书《中国人的气质》,本书通过一位来自外国的传教士在中国的见闻生动详实的讲述了在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是什么样子的。

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他在此书的第一章就讲到了:中国人的面子问题。

他认为,“在中国,‘面子’一词可不是单指脑袋上朝前的那一部分,而是一个语义甚多的复合词,其内涵之丰富,超出了我们的描述能力,或许还超出了我们的理解能力。

”①“面子”是中国人一种重要和典型的社会心理现象。

它不仅仅是个人现象,而是全社会的一种共同习性。

我认为,中国人的面子问题是基于一种集体体制下渴望被认同的心理状态。

她强烈地表现为:面子”在中国人心目中,往往代表一种声望、地位,是通过成功和炫耀而获得的.说到底,这种面子并非自我认同,而是一种通过他人的评价而得到的内心满足。

中国人最爱面子.从古代到现代,在中国人的内心中根深蒂固.无论帝王将相还是布衣平民,都有这样一种爱面子的情结。

不禁让我想起了,秦末的楚汉之争,项羽兵败垓下,四面楚歌,于乌江自刎,一代霸王自刎的原因竟是无颜面对江东父老。

试想如果那时的项羽能够知耻而后勇,休养生息,从头来过,那么中国的历史不知道要怎么改写了!!然而,后人竟大加称赞这种只顾面子的愚蠢行径,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李清照的:“生当①明恩溥.中国人的气质[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1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种行为我认为大家应该好好反思一下,为什么我们不能正视失败,从中汲取教训,反而却一再地颂扬这种面对困境而临阵脱逃的胆小鬼呢?在历史上看,中国历来是一个传统的以家族为单位的社会。

在这种社会结构下,每个人的命运和家族的声誉和名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一个人的命运往往背后连着一家人的命运。

试想,如果你自己一个人做了错事的话,那会使得整个家族蒙羞。

另外,中国历来是一个熟人社会,在熟人社会的环境下生活,就要讲究。

一个他人的认同感。

中国人在外国人眼中的样子诚信没有面子重要

中国人在外国人眼中的样子诚信没有面子重要

中国人在外国人眼中的样子诚信没有面子重要中国人在外国人眼中是什么样子的呢?人们对于自己不熟悉、不了解的人,往往不敢相信。

” 来自美国的约翰·马库斯(John Marcus,化名)已经在中国生活了16年,他说:“如果外国人了解中国的文化,他们就能明白应该如何相信中国人,比如中国人怎样说话、办事是真诚的,怎样做是在骗你。

”不过,了解需要过程和代价。

打车、购物是第一课三年前来北京工作的英国女孩萨曼莎·戴(Samantha Day)说,她并不觉得中国人特别可信或特别不可信,只是对于外国人而言,在有些事情上被骗几乎是他们在中国生活的必然体验。

比如没有直达、只有更远的出租车。

戴说有一次她从王府井上车去前门,结果那天的路上,她看到了西单,途径西三环,见识了雍和宫,又取道北新桥,最终才到了她要去的地方。

戴一路上用不熟练的中文对司机说“应该是那边”,司机在到达前门后说“45块”。

“我知道其实只需要15块。

”戴无奈,很多外国人与戴一样无奈。

更令他们无奈的是购物。

那些外国人说,他们知道在中国一些地方买东西的时候,至少要对高价和假货这两件事有所警觉。

戴曾经听说北京有些地方买东西可以讲价,所以最初几次去雅秀、秀水这类商场的时候,对于开价500块钱的东西,她会试探着问问:“300行吗?”但是现在,戴会直接把价格压到80,以此将这500块钱里专为外国人注入的水分挤得一滴不剩!“那次我想买一个假牌的GUCCI。

卖东西的人说要500块,而且试图让我相信这个包是真品。

”戴当时感到哭笑不得,她说她知道这里的包不可能是真的,而且她根本不在乎它是不是真的。

但是直到成交之后,卖东西的小姑娘还执着地拉住戴说:“看,这是GUCCI的商标,这包是真的!”埃及留学生阿卜汉姆·穆罕默德·卡马尔·纳吉姆(Ibrahim Mohamed Kamal Negm)在中国生活的时间不长,但他对砍价这件事早已在行。

中西文化面子观的差异及影响

中西文化面子观的差异及影响

中西文化面子观的差异及影响中西文化面子观的差异及影响一、中西方面子观之比较(一)西方人眼中的面子观美国社会语言学家ErvingGoffman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提出了一套著名的面子理论。

在《论面子功夫》中,他从社会学角度系统分析了“面子”(face)这一概念。

他指出面子乃是社会互动行为中的仪式化表现。

换言之,社会互动必须依赖规范才得以进行,面子概念即代表个人行为符合特定社会规范,以及借此所获得的社会支持。

人们在生活中存在着普遍的面对面交流,这种交流有时需要在某种媒介作用下进行。

在与人交际的过程当中,面子主要表现为个人所展现出的社会形象。

个人所展现出的社会形象应具有连贯性和世俗性,凡有不依“面子规则”交际的人,必然会被视作有悖常规,使人青眼相待。

美国人类学家Brown&Levinson拓展了Goffman的定义,称面子为“ 每一个社会成员意欲为自己树立的一种公众自我形象,通过与他人的交际,这种形象可以被损害,保持或增强”。

该观点认为,在说话时照顾对方的面子,交往时为对方给予或者保留面子是人际交往合作的前提。

按照Brown和Levinson的说法,积极面子(positiveface)和消极面子(negativeface)都是人际交往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积极面子是希望个人正面的自我形象或个性受到别人的赞同、喜爱,这就意味着积极面子得到了维护。

消极面子则是不愿受制于别人,保存自我行为和选择自由,不受别人的干涉和阻挠。

积极面子关系着个人的利益,常见于“给别人一个面子”这样的情境,遵守支持别人的交往原则。

在交际当中主要体现为向对方表示关注并同意对方的意见,与对方达成共识,或者对对方的观点表示赞许。

消极面子则指向交际者的个性,它强调个人权利,在交际中维护自身独立性的同时,表示对对方独立需求的尊重,这种消极面子不完全为群体束缚。

归纳而言,西方人的面子观强调个人面子,强调个人行动自由和个人愿望的满足,其实质是以个人为中心的社会价值观。

中国人为什么爱面子(共5篇)

中国人为什么爱面子(共5篇)

中国人为什么爱面子(共5篇)第一篇:中国人为什么爱面子中国人为什么爱面子?爱面子是中国人的一大习惯,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层面,成为了生活中的前规则,貌似你无法把它怎么样。

它是那么的根深蒂固,渗透到了中国人的细胞当中,而无法根除。

无论是中外的思想家,对中国人爱面子都提出过个人的看法,可谓五花八门,莫衷于是。

中国人爱面子已成定论,但中国人为什么爱面子却众说纷纭。

每一个解释都似乎很有道理,却不能完全令人信服。

面子到底是什么?中国人为什么如此的爱面子?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还是让我们看一看中国爱面子的具体表现吧!有人写到:“若把文化定义为‘社会群体的行为习惯’,那么‘爱面子’‘要脸面’算是中国人的群体特征和心理的最基本成分。

当有人向我们借钱的时候,我们心里很不情愿借给他,但我们总会为自己找各种各样的理由。

为什么我们不直接拒绝他呢?因为我们爱自己的面子,也要保住他人的面子。

我们找人办事的时候,总会说给个面子吧!好像面子比命还重要。

多日不见的几个朋友相约在餐馆聚餐,每一道菜,大家都不愿吃最后一筷子,所以每一个盘子里都是一样的要剩一些菜,‘金银小馒头’要剩一二个,朋友都说吃不下了,不能再吃了,可我觉得自己还未吃饱,想吃,却拿不动筷子。

那种虚伪真的难受,问自己,你有挥霍粮食的资本吗?为了脸面克肚子,值吗?因为爱面子,攀比在中国一直很是流行,大到城市建设,小到吃饭穿衣,动辄国际名牌,张口世界第一,就是家里养一条狗,还要经常拉到一起溜溜,溜的过程是比较的过程,但凡能找出一星半点自己的狗胜于他人的狗的地方,狗不知道有没有感觉,养狗的人顿时就觉得很有成就感,往往会面色潮红,艳若桃花,而失败者则垂头丧气,恨狗不成钢。

生儿育女就更不用说,父母再累死累活,都不能让儿女在人面前矮一分,‘苦了谁也不能苦了孩子’。

一旦孩子考个大学啥地,就跟母鸡变凤凰,是很能光宗耀祖的事情,大肆张扬一下,老少脸上都有闪光了。

爷爷们,一代一代经常讲:人有脸,树有皮;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

上海人的特点和性格

上海人的特点和性格

上海人的性格上海人给外地人的印象大多是“精明、细致、小气、爱面子、小聪明、不爱说普通话”。

在外国人眼里,上海人的性格似乎更加鲜明。

一位日本人这样形容和介绍上海人:口气夸张,有极度的优越感,喜欢讲排场,好面子,惯于领先时代,崇尚时髦而自傲。

他们同时还具备实践能力,能够巧妙地利用他人的财力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上海人的性格特点是:机敏,行动快,具有大多数中国人所没有的不拘泥于过去的性格。

他们的创意能力优异,但有时也擅长玩弄技巧。

上海人受到的另一个评价是“精明而不高明”,这常常被认为比较小气,与朋友相处锱铢必较。

张爱玲曾说过:“上海人是传统的中国人加上近代高压的磨练而产生的。

”密集的人口,狭窄的空间,微薄的收入,又想过体面的生活,其结果只能是“精明而不高明”。

在东北人看来,上海人衣冠整洁,独来独往,不与同学一起看电影、吃饭,不言人恶,不涉是非,也不露个人隐私,与所有人都是“淡如水”的等距交往,因此和他们交往觉得很轻松和安全。

上海人好争斗,好诉讼,如邻里之间经常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吵得不可开交,但仅限于“文斗”、“动口不动手”。

遇到纠纷,上海人更喜欢采用争吵的方式来解决,很少大打出手。

对此,北方人多有不屑,以为这是上海人软弱的表现。

其实上海人(也包括多数南方人)的吵架,不仅是一种愤怒的宣泄,也是一种争取周围人同情的策略,通过吵来让旁观者评定对错,这I:L:II:方那种动辄诉诸拳头的做法在策略上来说还是略胜一筹的。

在一些人看来,“心眼小、气量小、胆魄小、志向小”几乎就是上海男人的标签。

上海男人大多细皮嫩肉,精心修剪的发型上总打着保湿摩丝,服装款式总不会与时代脱节,步伐也总有一点微风轻摆的味道,这无疑是苏南水乡的江南文化和十里洋场的西方文明在上海男人身上留下的特有的“阴柔”气质。

.上海男人既热爱工作又会享受生活,他们把家看成生活的第一要义。

上海的作家们尤其如此,他们笔下的人物,理性多于感性,思考长于抒情,不管造诣多深的作家,无论如何都喊不出楚歌秦腔来。

揭秘各国结婚炫富手段中国人是死爱面子

揭秘各国结婚炫富手段中国人是死爱面子

揭秘各国结婚炫富手段中国人是死爱面子第一篇:揭秘各国结婚炫富手段中国人是死爱面子揭秘各国结婚炫富手段中国人是死爱面子(组图)2013年10月29日09:35 来源:中国企业家又收到“红色炸弹”了吧?你参加婚宴“哑巴吃黄连”,人家举办婚宴更是“有苦说不出”:调查表明,超过九成的受访者表示,婚礼的花费让人吃不消。

还有近八成的人认为,当下的婚礼已经变味了,盲目攀比,越来越奢靡!现在都爱“中外”对比,那世界其他地区结婚都是什么情形?攀比奢靡吗?美国:婚礼就是新婚夫妇虚荣心攀比出于宗教信仰的缘故,美国人向来操办婚礼很繁琐,男女双方家庭都非常注重礼节。

据统计,自1990年以来,美国每年举行的婚礼次数从116万场增加到现在的240万场,平均消费由1.5万美元提高至2.78万美元。

如果要计算置办新房、购买钻戒、外地度蜜月的费用,总额更加庞大。

这两年,数以万计的婚纱摄影店在美国遍地开花,网上婚礼公司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刚当上新娘的苏珊说,大多数美国新娘都愿意购买礼服,婚后会收藏起来,等女儿出嫁或者行成年礼时作为珍贵的礼物送出。

她自己身上穿的结婚礼服价值1000美元,粗略计算下来,结婚当天的花销3万多美元,其中场地租金1.8万美元,摄像费2000美元,邀请乐队伴奏和法官主持1000多美元,招待150位客人用了1万美元左右。

美国人赠送新婚夫妇的礼物一般是由新人自己提出来,亲朋好友们选择购买。

以前,大家要通过打电话或者口耳相传才能知道新人需要些什么,比较麻烦。

现在有了网络,情况大不一样。

新人会在婚礼前的几个月内,找一家或数家自己喜欢的百货公司挑选好结婚的所需品,然后拟好清单,注明价格,放到网上传给亲朋。

美国人通常要花一年半载的时间来准备婚礼。

按照传统,婚礼费用一般由女方和她的家庭全部负担,但现在男女双方也会共同分担。

马里兰州一家婚礼咨询公司的顾问杰乐德·莫纳汉说,大部分美国人,包括一些不信教的人,都愿意选择在教堂举行婚礼,神父或牧师主持仪式,新婚夫妇跟着念誓言。

中西方价值观中“面子观”的差异分析——以电影《喜宴》为例

中西方价值观中“面子观”的差异分析——以电影《喜宴》为例

中西方价值观中“面子观”的差异分析——以电影《喜宴》为例导言中西方价值观之间存在着许多差异,其中之一就是对待“面子观”的态度。

在中西方文化中,面子观都具有重要的地位,但两者对待面子的方式却有着巨大的差异。

本文将以电影《喜宴》为例,通过分析中国和西方的面子观差异,来探究中西方文化在价值观上的差异。

一、中西方文化中的面子观面子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不同文化对其有着不同的理解和重视。

起首,中华文化中的面子观是一个分外重要的观点,它代表了个人的尊严、社会地位和家族声誉,而且与亲情、友情以及社会干系密切相关。

对于中华文化,面子是需要维护和保卫的,失去面子就是失去了一切。

相比之下,西方文化中的面子观并不像中国文化中那样重要。

西方人更加重视个人自由和独立,他们信任真实和坦诚,在面对问题时更倾向于直接解决。

他们追求个人价值和成就,对于外界的看法并不如中国文化中那样重要。

二、电影《喜宴》中的面子观差异《喜宴》是一部由台湾导演李安执导的电影,叙述了一个家庭为了维护家族的面子而进行的一系列喜事。

在这部电影中,中西方文化的面子观差异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起首,电影中的主人公曾经同性恋的事实成为了一个需要隐藏的面子。

在中国文化中,同性恋被视为一种丢脸的事情,因此被家庭所否定。

而在西方文化中,这并不会引起太大的关注,因为个人选择和自由是西方文化的核心。

这一差异使得电影中的家庭面临着巨大的狐疑和冲突。

其次,在电影中,主人公选择婚姻的对象受到了家族的强烈的责备和抵制,因为她来自底层社会,与传统中国家庭的期望相去甚遥。

在西方文化中,个人幸福和选择是至高无上的,而在中国文化中,个人幸福往往需要顾及家庭的利益和面子。

这一差异使得电影中的主人公面临着是否坚持自己选择的逆境。

最后,在电影中,电影创设了许多笑点和尴尬的场景,尤其是在宴会上出现的错误和糗事。

这些场景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面子面子”观念,中国人往往不允诺在大众面前出现尴尬和错误,因为这会直接损害到个人和家族的面子。

外国人眼里的中国人――爱面子

外国人眼里的中国人――爱面子

引言:这是一篇对中国人的“面子”有着深刻诠释的文章,该章节摘自美国著名作家Arthur Henderson Smith所著的《CHINESE CHARACTERISTICS》(《中国人的气质》)一书。

外国人眼里的xx人——爱面子初看上去,用“脸面”这个全人类都有的身体部位来概括中国人的“性格”,没有比这更为荒谬的事情了。

但是在中国,“面子”一词可不是单指脑袋上面超前的那一部分,而是一个语意甚多的复合词。

其内涵之丰富,超出了我们的描述能力,或许还超出了我们的理解能力。

为了大体上理解“面子”一词的含义,我们必须考虑到这样一个事实,即中国人是一个具有强烈演戏本能的民族。

戏剧是一种全民娱乐方式,大多数的中国人之热衷于看戏,就如同英国人喜爱运动、西班牙人喜爱斗牛一样。

任何一个轻微的刺激,都很可能地使得中国人吧当作戏剧中的一个角色。

他会做出种种戏剧化的举动,诸如躬身下拜、双膝跪地、伏地不起、以头叩地,对于一位西方人来说,这些举动即便不是荒唐可笑的,也纯属多余。

很多中国人是按照戏剧的方式来思考问题的。

一个人需要为自己辩护的时候,面对两三个人,他也会像面对一大群人那样说话。

如果他的麻烦得以解脱,他就会说他体面地“下了台”,如果没有得到解脱,那他会发现自己无法“下台”。

很明显,所有这一切都与实际情况没有任何关系。

问题从不在于现实,而在于形式。

如果在合适的时机用合适的方式道出了漂亮的话语,“演戏”的要求便得到了满足。

我们不必到后面去偷看“真相”,否则将会毁掉世界上所有的“戏剧”。

在复杂的生活关系中适当的做出这些戏剧化得举动,这就是“有面子”。

如果做不出这些举动,忽略这些举动,这就是有“面子”阻挠这些举动的展示,就是“丢面子”。

如果理解无误,就会发现,“面子”就是一把钥匙,用它能打开那只藏在有中国人诸多重要性格的密码箱。

还要再补充一点,调控“面子”及其获得方式的种种原则,常常超出了西方人得理解能力,西方人总会淡忘这种戏剧化得因素,闯入不相干的事实范畴。

中西文化面子观的差异及影响

中西文化面子观的差异及影响

中西文化面子观的差异及影响一、中西方面子观之比较(一)西方人眼中的面子观美国社会语言学家ErvingGoffman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提出了一套著名的面子理论。

在《论面子功夫》中,他从社会学角度系统分析了“面子”(face)这一概念。

他指出面子乃是社会互动行为中的仪式化表现。

换言之,社会互动必须依赖规范才得以进行,面子概念即代表个人行为符合特定社会规范,以及借此所获得的社会支持。

人们在生活中存在着普遍的面对面交流,这种交流有时需要在某种媒介作用下进行。

在与人交际的过程当中,面子主要表现为个人所展现出的社会形象。

个人所展现出的社会形象应具有连贯性和世俗性,凡有不依“面子规则”交际的人,必然会被视作有悖常规,使人青眼相待。

美国人类学家Brown&Levinson拓展了Goffman的定义,称面子为“ 每一个社会成员意欲为自己树立的一种公众自我形象,通过与他人的交际,这种形象可以被损害,保持或增强”。

该观点认为,在说话时照顾对方的面子,交往时为对方给予或者保留面子是人际交往合作的前提。

按照Brown和Levinson的说法,积极面子(positiveface)和消极面子(negativeface)都是人际交往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积极面子是希望个人正面的自我形象或个性受到别人的赞同、喜爱,这就意味着积极面子得到了维护。

消极面子则是不愿受制于别人,保存自我行为和选择自由,不受别人的干涉和阻挠。

积极面子关系着个人的利益,常见于“给别人一个面子”这样的情境,遵守支持别人的交往原则。

在交际当中主要体现为向对方表示关注并同意对方的意见,与对方达成共识,或者对对方的观点表示赞许。

消极面子则指向交际者的个性,它强调个人权利,在交际中维护自身独立性的同时,表示对对方独立需求的尊重,这种消极面子不完全为群体束缚。

归纳而言,西方人的面子观强调个人面子,强调个人行动自由和个人愿望的满足,其实质是以个人为中心的社会价值观。

植根于此面子观后的是一种个人主义的文化观念。

日本人分析中国人为何死要面子

日本人分析中国人为何死要面子

中午的时候打开电视看了看,看到日本的“每日放送”的一档午间节目中,正在议论这次的温州动车事故,节目中还请出了日本某大学研究中国的教授。

打开电视的时候,那位教授正在发言,前面说些什么没听到,只听到后半部分,大意是:中国政府将高铁弄得这么飞快,不仅是为了政绩,还是为了面子。

主持人就问:面子?中国人这么爱面子吗?教授答:不错,因为“面子”是中国人的一种文化,面子文化。

呵呵~这位日本教授的话,一语中的。

面子的确已经成为中国人的一种文化。

现在中国最走红的日本年轻学者加藤嘉一,前几天刚在日本出版了一本名为“我要成为日本海的桥梁”日文新书,这本书中,就用了三页半的纸,专门写中国人的“面子”,“面子文化”和“面子经济学”,告诫日本人要懂得尊重中国人的“面子”。

因为对于中国人而言,“面子”有时候比钱还重要。

面子在中国像货币一样流通。

加藤在书中举例说:日本法人的支社长,如果当众训斥中国员工,这就是完全不懂得中国人的“面子文化”,是极其恶劣的做法。

因为,在日本社会,上司当众训斥下属,是有特别理由的,为的是让当事者本人在心中深植下“耻”意识,因此当众训斥会比普通的训斥效果要好上许多倍。

但这种方法,用在中国人身上,就行不通了。

当众训斥中国员工,不仅不会令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会因为“丢了面子”,而心中生恨甚至反抗。

“因此,”加藤在书中写道:“在重面子的中国社会,要当众表扬—给面子,而错误则在只有两个人的空间里去私下批评才是最好的方法。

”除了加藤这位研究中国的日本年轻学者,日本老一代的中国研究学者们,也在关于中国的论著中,认真研究过中国人的“面子”问题。

例如1925年出生于台湾的日本学者松本一男,就曾经在其著作《中国人的智慧》一书中,分析过中国人讲究“面子”的原委与出处。

松本一男在书中这样写道:中国的《孝经》开宗明义里写: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身体毛发皮肤是父母给我们的,必须珍惜它爱护它,不敢有半点毁伤,这是“孝”的开始。

外国人对中国人的评价

外国人对中国人的评价

外国人对中国人的评价我与一位喜爱亚洲文化的欧洲朋友交流,她对中国人做了正、中、反三方面评价,整理后诸位瞧瞧可否客观。

正面:1、中国人吃苦耐劳,尤其生活较苦的家庭,吃苦耐劳、意志坚韧的精神更为著。

2、注重家庭。

中国很多家庭不像西方人只为个人生活,中国夫妇考虑孩子更多,婚姻不美满为不伤害孩子,仍选择共同生活,一定程度减轻了单亲家庭对孩子的不良影响。

3、中国人比较讲交情。

开始时可能对您有防范,只要您入了圈子,她们就会对您真诚相待,把您当作知心朋友。

4、注重孩子教育。

中国社会竞争激烈,家长十分注重孩子的教育,除正常文化课也很重视文体美等素质,因为中国家庭寄予孩子太多希望。

5、中国人各个好厨师。

您要去中国人家里做客,每家都能做出好多好吃又可口的饭菜,外国人去一趟就中国在中国城吃中餐不就是中餐,只有到中国才能吃到最纯正的中餐。

很多西方人从中国回来后,很多年仍对中国餐年年不忘。

中性:1、中国人爱虚荣,好面子、讲攀比。

中国人与人交往的时候,一般先瞧对方穿戴,衣帽取人。

中国人爱炫耀,披金戴银,不像西方社会瞧重个人举止、修养与个性内涵。

中国人爱面子,所有行为原则都能与“面子”挂钩,有时候面子比生命还重要。

中国人爱攀重,亲戚朋友、邻居同事互相之间明争暗攀,攀比范围包括工作、生活、学习,孩子等等,几乎到了“无所不攀”的地步。

2、官迷,中国人爱当官,古代“学而优则仕”,现代做官更富优越感。

当官能名利双收,一个人当官,全家受益,能得到几代人打拼而得不到的东西。

所以中国人明争暗斗、您争我夺,都为“当官”,中国人认为这就是“人往高处走”,当官就是一切价值的最高体现。

3、中国最崇拜名人。

中国可能就是世界上最崇拜名人的国度,名人在中国的日子最好过,可以躺在过去的名声上吃一辈子。

不比西方社会名声只代表过去,即便获过诺贝尔奖而再无创造,就会被淘汰。

想名人躺在过去的名声上过好生活,好似痴人说梦。

4、中国人好客,但总有私人目的。

一般而言,中国人请您多了,不拿您当外人的时候,也就就是要求您办事了,中国人好客之外,总有个人目的。

老外如何理解中国人的面子问题

老外如何理解中国人的面子问题

老外如何理解中国人的面子问题第一篇:老外如何理解中国人的面子问题2011年4月20日12:18:15署名—Jacky一In China, there are many unspoken rules.Do's and don'ts…And what you don't know…could even cause someone else to 'lose face.' It brings feelings of pride, embarrassment, humiliation, flattery and humility….Thankfully, there are answers.Luo Weijia is a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teacher at Beijing Hutong School.In her class, she teaches foreigners this complex component o f Chinese culture.“Face stands for reputation and position of a person.Also, I think it's very important in Chinese culture.” It sounds simple enough.After all, we try to maintain a sense of dignity in the West, too, don't we? No one wants to be humiliated.But it goes much deeper than that in China.Fabrizio Franciosi from Rome, Italy has been living here for a year and is studying Chinese at Beijing Hutong School.He says that the social rules in Italian culture are more obvious, so he's more cautious here.“China, it's really not the same.The rules are stricter, so you have to carefully follow some basic Chinese traditions.” In the West, culturally, we make fun of ourselves and maybe even other people.It's even OK to ridicule ourselves lightly in front of a group.This is not so much the case in China.In fact, it's possible to 'lose face' on your own entirely by accident.Beijinger Liang Cheng has lived in the USA for many years and just returned for university here.Her Chinese friends can't understand why Westerners would lose face on purpose.“Say, I'm American, and you're sitting next to a Chinesefriend and then you hear something on the news for example about Americans doing something that, in your opinion, is really stupid.But to them, they don't know anything about the situation.And you say, 'Oh look at us, America is just going down the drain.' He would maybe look at you in a very strange way, you don't talk about this, and you don't talk about your own country in China.You don't joke like this.” Confrontin g people is also a delicate matter.Michael Cain from North Carolina arrived two years ago to study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Back then, his understanding was that “face” was somewhat related to ego.Through studying business practices in China, he's learned that good business has to respect these cultural norms.“I would say that being a Westerner, we are much more direct.And in China, directness can actually lead to a loss of face for the locals.If you're a foreign manager and you have2011年4月20日12:18:15署名—Jacky local workers, especially in front of someone else, especially being so direct, like, 'Why are you late? Why don't you do it in this manner?,' can cause a loss of face for a Chinese person, because it's like taking away their standing in front of their peers.” In the workplace, Luo Weijia explains that this is because what westerners consider group feedback could be viewed as public criticism in China.Likewise, people who want to save face may not like to admit mistakes.One of Luo's students is con stantly frustrated by this issue.“She's already been working here for three years and can normally get used to everything, so she can get along very well with her colleagues.But there is one problem she can't stand for.They can never admit they made a mistake, they pretend like nothing happened.So, that really annoys her.” Sometimes not understanding the rules may causeothers to lose face at dinners and outings.Unfortunately, as Cain points out, sometimes it's hard to know exactly how to behave.“I would say that I've had the experience of going out to dinner with a Chinese person, and they offer to pay, and you say, 'No, no,' but then they insist.And really, you're supposed to pay, but it kind of gets lost in who should be giving face to the other one.And I've caused those situations to happen, when I let them pay when I should have paid to give them face.And I've definitely taken someone to a place thinking it's the cool thing to do when it would have been better to take them to a Hong Kong restaurant that costs a load.” There are also rules in the classroom.By accident, foreigners questioning a teacher can cause him or her to lose face unintentionally.Luo teaches a small group of foreigners and adds that she is still learning to grasp this cultural differen ce.“In China, we really, really, respect Chinese teachers, like when I was in high school or university, we'd never tell my teacher, 'I don't trust you or I don't think you are right;I don't agree with you.' But sometimes, in my class, we maybe talk about some problem and they correct my opinion or correct my mistake.So, I feel a little bit humiliated in front of my class.But I think it's very normal for foreigners to say, 'You are wrong, I have a different opinion.' But for Chinese, it's a little bit weird, so it's better to be careful about that.” This doesn't mean you have to walk around scared to offend the Chinese people all the time.After all, Luo says that foreigners aren't expected to know these rules all the time.Thankfully, most Chinese people will be much more forgiving even if they are a bit confused by your actions.It's a different culture.So, many things get lost in translation.Or, in this case, lost in face.For CRI, I'm Andrea Hunt.2011年4月20日12:18:15署名—Jacky unspoken [,ʌn'spəukən]adj.无言的;未说出口的;不言而喻的 unspoken:未说出口的 | 欲言又止 | 不能说 do's [du:z]n.行为规范;(英)欢庆会;应该做的事(do的复数形式)Do's:什么; don'ts n.不该做的事Don'ts:不应该做的 | 不可做embarrassment [im'bærəsmənt] n.窘迫,难堪;使人为难的人或事物;拮据Embarrassment:尴尬 | 困窘 | 障碍humiliation [hju:,mili'eiʃən] n.丢脸,耻辱;蒙羞;谦卑humiliation:羞辱| 丢脸| 蒙耻humiliated v.屈辱(humiliate [hju:'milieit]的过去式);使丢脸,使蒙羞adj.羞辱的humiliated:感到受侮辱 | 乡村蓝调flattery ['flætəri] n.奉承;谄媚;恭维话Flattery:灌迷汤 | 谄媚 | 奉承 humility [hju:'miləti]n.谦卑,谦逊Humility:谦卑 | 谦逊 | 谦虚 component [kəm'pəunənt] n.成分;组件;[电子] 元件adj.组成的,构成的component:组件 | 成分 | 零件maintain [mein'tein] vt.维持;继续;维修;主张;供养maintain:保持 | 维修 | 维护保养供给stricteradj.strict的变形(strict [strikt])stricter:更加严密culturally ['kʌltʃərəli] adv.从文化角度,文化意义上;在人文学方面culturally:文化意义上ridicule ['ridikju:l] n.嘲笑;笑柄;愚弄vt.嘲笑;嘲弄;愚弄Ridicule:荒谎无稽 | 嘲笑 | 愚弄drain [drein] n.排水;下水道,排水管;消耗vt.喝光,耗尽;使流出;排掉水vi.排水;流干drain:排水 | 漏极 | 排水管confrontingv.面对;对抗(confront的ing形式);对立Confronting:对照delicate ['delikət]adj.微妙的;精美的,雅致的;柔和的;易碎的;纤弱的;清淡可口的delicate:精致的 | 精美的 | 细软的directness [di'rektnis, dai-]n.直接;率直;笔直directness:笔直 | 直接性feedback ['fi:dbæk]n.反馈;成果,资料;回复Feedback:意见反馈 | 反馈 | 回输 criticism ['kriti,sizəm] n.批评;考证;苛求criticism:评论 | 评鉴 | 批判主义 likewise ['laikwaiz]adv.同样地;也likewise:也 | 同样地 | 同样的 issue ['iʃju:, 'isju:] n.问题;流出;期号;发行物vt.发行,发布;发给;放出,排出vi.发行;流出;造成结果;传下kind of(副词性短语)有点儿;有几分;一种 | 稍微unintentionally [,ʌnin'tenʃənəli] adv.无意地;非故意地;非存心地第二篇:中国人面子问题探究中国人面子问题探究:人情可以实现权力再生产2014年05月21日10:11 中国青年报我有话说(1,178人参与)收藏本文翟学伟著作《中国人的脸面观:形式主义的心理动因与社会表征》封面江南贡院翟学伟在自己收藏的清代红木太师椅前。

中西方角度分析“面子”

中西方角度分析“面子”

中西方文化视角之“面子”文化刘斐玥3150105071“面子”二字,对中国人来说尤为特殊。

几千年来积淀的语料,如“士可杀不可辱”、“君子死,冠不免”,中国人对面子的重视性可见一斑。

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性,使得中西方学者对中国面子文化的理解有同有异。

而对面子文化的正确认识对当今中国形象构建、中国文化传播和西方媒体对中国的认识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本文将从中国作家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与美国作家明恩溥的《中国人的素质》二书中有关面子的文本对此进行具体分析。

就面子产生的原因与根源而言,中西方作者便持有不同的观点。

明恩溥在书中称“中国人作为一个种族,有一种强烈的戏剧本能”,他将中国面子文化产生的原因归结于中国人的戏剧性心理,即生活如同演戏,中国人善于将自己置身于戏剧场景之中,作为演员的中国人必须“在合适的时间用合适的方式讲出一段漂亮的话”,并且要“在生活的各种复杂关系中像这样恰当地去做”,如果不这样做,或者忘记这样做,就叫“下不了台”、“丢面子”。

在明恩溥眼中,中国人是夸张的drama queen,中国人因为面子文化而做的种种事情,均是因为与身俱来的民族性的戏剧血液与强烈的代入感。

明恩溥代表了大多数西方人的观点,即他们认为中国的面子文化,即使不荒唐,也是多余的,是一种“戏剧表演”,是我们主动地将自己代入,扩大自己的情感,放大自己的反应。

但实际上,中国的面子文化根源已久,是有着长久以来不可抗拒因素所塑造的民族心理,而非西方作家片面理解的“戏剧本能”。

首先,源于中国半封闭的地理环境,造成了中国人极强的自我意识;其次,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是面子产生的直接原因,长期被儒家礼制浸润的中国社会使得中国面子文化尤为突出;加之中国人的人情社会和耻感文化,使得面子文化成为传统。

以上原因是被普遍认可的,但中国作家柏杨在书中又另外引入了“只我例外”的心理原则来进行阐述。

文中写到中国人在遇到种种事情时,常怀有“盖我阁下如果不能例外,岂不有失面子?”的心理,认为中国人的面子文化源于骄傲与自私的丑陋民族个性,这便与面子的定义有关了。

中国文化的危机及其解决之道

中国文化的危机及其解决之道

中国文化的危机及其解决之道——以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看法为例一、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负面意见1、中国人缺乏诚信和社会责任感。

中国人不了解他们作为社会个体应该对国家和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普通中国人通常只关心他们的家庭和亲属,中国的文化是建立在家族血缘关系上而不是建立在一个理性的社会基础之上。

中国人只在乎他们直系亲属的福址,对与自己毫不相关的人所遭受的苦难则视而不见。

只顾自己不顾他人这一印象已经深植于外国人的思维中。

2、中国人爱面子,虚荣心强“面子”是中国人心理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它已经成为了中国人难以克服的障碍,阻碍中国人接受真理并尝试富有意义的生活。

“面子“对于中国人来说可谓是比生命还重要,不是有句俗语“死要面子”说的就是中国人爱面子。

中国还喜欢炫耀,走在中国的大街上就经常会看到脖子和手腕上穿金戴银的富人,很是俗气,不注重自身的修养。

中国人彼此之间会攀比,小学生攀比自己的家世、大人攀比彼此的富有度、可以说攀比的范围涉及各个内容,这实际上就是中国人的虚荣心在作祟。

3、教育机制模式化在中国,受教育不是为了寻求真理或者改善生活质量,而只是身份和显赫地位的象征和标志。

中国的知识分子从别人那里得到尊敬并不是因为他们为了别人的幸福做过什么,而只是因为他们获得占有了相当的知识。

学生学习只是为了在社会上取得更好的地位而不是为了追求真理。

在学生取得一定的学历后就可以做官,这也是现今考公务员热的重要原因。

传统的教育模式成就了当今的中国学生只是通晓考试,却没有真正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外国人眼里的中国学生只是一群会考试的机器,因此在国外很多的高校中若是中国学生的比例超过一定数量,家长就会替子女转学。

4、中国人是爆发户随着旅游业的发达,很多中国人开始崇尚出国旅游。

据一项调查显示:有百分之五十以上的新婚夫妻会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去国外度蜜月,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国外消费业的发达。

因此,外国商人看到中国人就好比中国人看到外国游客,都会一定程度上抬高价格,以期望能获得更多的利润。

面子

面子

“面子”的定义及其功能“‘面子’是中国人际关系最基本的‘调节器’。

爱面子是中国人人格的重要特征之一,人际互动双方爱‘面子’的程度,给不给‘面子’或‘面子’是否给足,往往是人际和谐与否的重要条件,它直接关系到人际关系的方向和程度。

”“中国人的人际交往中,往往以对方给不给自己‘面子’,给自己‘面子’的多少来判断对方对自己接纳程度,并对彼此关系进行认知和评价;同时,面子也是中国人的内在人格特征,是中国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观’。

”“‘讲面子’的心理既有利于维护中国人人际互动的和谐进行,是中国人自尊和自我意识得以实现和满足及荣誉感获得的较佳途径,是维系中国人人际关系的重要工具;同时,‘面子’心理也影响着中国人人际关系的‘理性’发展,有时会成为中国人人际交往中沉重的心理负担。

”(乐国安)一面子的既有定义剖析面子是国人耳熟能详的概念。

最早对“面子”进行论述的著作是美国传教士明恩溥所著的《中国人的素质》。

明恩溥虽然发现了面子在中国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但他无法给出面子的定义。

作为深受中国文化熏陶的林语堂虽然对面子进行了生动的描绘和细致的分析,但他承认“面子是抽象而不可捉摸的”,容易举例而难以下定义;不但无从定义,而且不可翻译。

以研究中国国民性著称的鲁迅对面子论述颇多,但他也规避了面子的定义问题。

由此,给“面子”下定义的困难性可见一斑。

1,胡先缙的“面子”定义。

第一个给面子下定义的人是胡先缙。

她用语义分析的方法对“脸”和“面子”的定义进行了研究。

她搜集并分析了25条有关脸和面子的短语后,把脸定义为“社会对个人道德品格的信心”,把面子定义为“人从社会成就而拥有的声望,是社会对人看得见的成就的承认”。

“面子代表在中国广受重视的一种声誉,这是在人生经历中步步高升,藉由成功和夸耀而获致的名声,也是藉着个人努力或刻意经营积累起来的声誉。

要获得这种肯定,不论任何时候都要仰赖外界环境。

”“面子的建立最先是藉由高位、财富、权力和才能,然后要运用手段发展出和某些名流之间的关系,同时,又要避免做出可能引起非议的举动。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作文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作文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作文四篇一、老外眼中的中国陈丹青说:假如我们能有勇气承认,则人文素质的低下、人文教育的切迫,是百年革命的深刻报应。

——题记中国,位于东亚,是一个具有渊渊五千年历史长河的国家。

在这片广阔无垠的黑土地上,孕育了一代一代充满智慧的人,他们礼让、仁义、勤奋、孝顺,智慧与果敢并存。

他们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华夏中国人。

百年革命就像一片一望无际的深褐色海洋,它狠心将中国千年传承的美德抹去,古代与现代这两个模糊的概念就只能隔着海洋彼此相望,现代在向前狂奔,古代在缓慢地追赶,却无论如何都追不上。

我们却美其名曰,中国的发展突飞猛进,而中国人已经成为了名符其实的现代化人民。

古代已经衰老了,如同开败的残花,它光辉的年代已经还给了历史,这个年代叫做岁月。

现代却在茁壮成长,如同春季的笋芽,而成长的背后,却有意无意得丢下了什么。

我曾无意间看到一个短片,讲的是一位中国大学生到美国留学拍下的外国人对于中国人的看法。

那样自以为是的我信心满满得以为全世界都认为中国是一个绝对优异的国家。

记忆最深刻的是,一个金发碧眼的女生说:中国人素质很低,我完全无法接受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

我对这个国家的骄傲瞬间被这番犀利的讽刺击垮,我完全无法接受中国人竟然被斥责素质低下。

我有一个姐姐在美国留学,她有一次打电话给我用不可思议的语气对我说:有一家酒店的花瓶上竟然用中文写着‘不要在花瓶中丢弃垃圾’!这是所谓的现代化的中国人给我们亲爱的祖国母亲冠上的耻辱,难道一定要等到被全世界痛批之后我们,炎黄子孙,才会觉醒吗? 放眼望去,那么多国家正在伏案疾书,努力钻研那些被大部分中国人丢弃的东西:人们对于孔子思想从当时的敬仰推崇,到现在的不屑一顾;对于端午重阳这些传统节日从当时的热闹欢腾,到如今的冷冷清清;对于汉字从当时的欣赏珍爱,到当今的草草了事……而外国却设有孔子学院,无数外国人在探寻孔子思想的深沉;韩国正在申请中国的各种文化遗产:端午节、本草纲目、汉字……甚至连孔子、李时珍、西施、中医、活字印刷术等等毋庸置疑源自中国的人与物韩国仍旧在向我们争夺。

警惕捧杀中国!中国不需要捧杀

警惕捧杀中国!中国不需要捧杀

警惕捧杀中国!中国不需要捧杀金融危机以来,随着美国经济领导力和道德影响力的急剧下降,有人主张国际社会不能没有“领导”,而纵观当今世界,除了坐拥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依然保持强劲经济增长势头并且乐于承担国际责任的中国,再也找不到第二个类似国家了,因此,中国应乘势而上,大胆表达自己的主张,实现国际政治经济领导权的变革。

应该说,这种声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今世界对于日益强大的中国应该发挥的国际作用的合理期望,但是我们还应注意区分合理的责任与国际事务领导权之间的不同。

对于一个发展任务依然繁重的国家来说,在现有国际秩序没有也不会很快发生根本改变之前,坚持以务实、灵活和稳健的态度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争取应有的国际地位,应是可行之策。

中国强国梦不一定是要领导世界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将深刻地改变世界经济的秩序和格局,世界各国的国力对比将由此发生大洗牌。

1929年至1932年的经济危机最终将人类拉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并确立了美国在西方国家的领袖地位;70年代的石油危机沉重打击了美国,在节能技术方面走在前列的日本则借此机会迅速崛起,并对美国构成威胁。

而1989年的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则标志着这种威胁的结束;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终结了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奇迹,彻底丧失了与“中国制造”竞争的能力,扛住了风暴袭击的中国迅速成长为世界工厂。

改革开放三十年给国人心态带来的最大变化之一就是,它唤醒了我们内心深处的强国梦。

现在有些国人追求的强国梦,实际上是把中国未来的发展目标,或者说是一种对国家成功的期待,定位在了世界第一强,至少也是能与美国平起平坐的第二强。

这些人设想了未来的三种可能:一种是像美国一样成为世界领导,一种是像苏联一样先盛后衰,还有一种是像日本一样半途衰落。

从这三种可能中,不难感觉到一种实力崇拜的情结和一股子要当世界领导的冲动。

怎么才能当这个领导者呢?无非是要在方方面面都比别人强大,都让人家比不过。

这种想法固然是好的,却未必符合中国的国情。

面子文化

面子文化

面子文化荆楚在线消息(湖北日报)对中国非常友好的英国进步学者罗素生前曾谈到,“外国人对中国人的‘要面子’觉得很可笑,殊不知只有这样才能在社会上形成互相尊敬的风气。

”罗素认为“要面子”的害处在于,“影响效率,同样也影响了人际关系的真诚。

”要面子深入到国人潜意识中,这是一个事实。

当然,面子是很重要的,面子是形式,任何事物都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体。

只是面子与里子不能脱节,面子不能比里子高一个层次独立存在。

民国初年,京城那些穿着马褂、提笼架鸟的遗少,外头硬撑着气派和光鲜,回到家可就惨了,只能啃咸菜窝头,因为原本赖以撑起面子的“铁杆庄稼”,早已随着满清的倒台而失去了。

这种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事,并没有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彻底消亡。

愈是渗透于潜意识中的东西,就愈是不容易改变,这种顽固性,必当正视方可。

在新的条件下,要面子的作法也常以新的形式出现。

只是,要面子的主体常常不是个人,而是以集体的方式出现,这就更隐蔽,而危害性也更大,久而久之,甚至形成了一种“面子文化”。

这种文化的特点是,自我表扬的彰显意识、程式化的自夸方式、不计成本的投入气派和迫不及待的行事节奏。

按这种面子文化做事,就好像演戏时,一切只为赢得个碰头彩,而不管后头是不是喝倒彩。

因为碰头彩有了,就可急急拿去表功,面子是有了。

至于后面是不是因演得太差而收不了场,甚至是不是演砸了或坍了台,那就不管了。

其秘诀是,碰头彩可以凭一两招换得,也是可以组织人喝彩的,而领导一般也最注重有没有碰头彩。

人们见怪不怪,这是面子文化非常有腐蚀性的一个危害。

如果一个单位为争面子浪费一点社会财富,千百个单位累计起来,损失就非常可观。

有句阿拉伯谚语说:不结果的树是没有人去摇的,惟有那些果实累累的树才担当得起人的信赖。

如果不为争面子而产生浪费和牺牲效率,就可以有更多养分转换成更多更大的果实,这样的树虽然不言,却自然可以下自成蹊。

面子文化的流布,与务实的价值取向呈矛盾状态。

人的心理就这么复杂,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事总是有人做,这是因为心理上虚幻收获的吸引力,甚至比实际的利益吸引力还要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言:这是一篇对中国人的“面子”有着深刻诠释的文章,该章节摘自美国著名作家Arthur Henderson Smith所著的《CHINESE CHARACTERISTICS》(《中国人的气质》)一书。

外国人眼里的中国人——爱面子初看上去,用“脸面”这个全人类都有的身体部位来概括中国人的“性格”,没有比这更为荒谬的事情了。

但是在中国,“面子”一词可不是单指脑袋上面超前的那一部分,而是一个语意甚多的复合词。

其内涵之丰富,超出了我们的描述能力,或许还超出了我们的理解能力。

为了大体上理解“面子”一词的含义,我们必须考虑到这样一个事实,即中国人是一个具有强烈演戏本能的民族。

戏剧是一种全民娱乐方式,大多数的中国人之热衷于看戏,就如同英国人喜爱运动、西班牙人喜爱斗牛一样。

任何一个轻微的刺激,都很可能地使得中国人吧当作戏剧中的一个角色。

他会做出种种戏剧化的举动,诸如躬身下拜、双膝跪地、伏地不起、以头叩地,对于一位西方人来说,这些举动即便不是荒唐可笑的,也纯属多余。

很多中国人是按照戏剧的方式来思考问题的。

一个人需要为自己辩护的时候,面对两三个人,他也会像面对一大群人那样说话。

如果他的麻烦得以解脱,他就会说他体面地“下了台”,如果没有得到解脱,那他会发现自己无法“下台”。

很明显,所有这一切都与实际情况没有任何关系。

问题从不在于现实,而在于形式。

如果在合适的时机用合适的方式道出了漂亮的话语,“演戏”的要求便得到了满足。

我们不必到后面去偷看“真相”,否则将会毁掉世界上所有的“戏剧”。

在复杂的生活关系中适当的做出这些戏剧化得举动,这就是“有面子”。

如果做不出这些举动,忽略这些举动,这就是有“面子”阻挠这些举动的展示,就是“丢面子”。


果理解无误,就会发现,“面子”就是一把钥匙,用它能打开那只藏在有中国人诸多重要性格的密码箱。

还要再补充一点,调控“面子”及其获得方式的种种原则,常常超出了西方人得理解能力,西方人总会淡忘这种戏剧化得因素,闯入不相干的事实范畴。

对于西方人来讲,中国人的“面子”就像是南阳岛民的塔布一样,是一种不可否认的潜在力量,它叫人捉摸不透,不受规则约束,其废止和更替的依据仅在于一致的感受。

在这一点上,是中国人和西方人必须接受的一个事实,即他们永远不可能对同样事物抱有同样的看法。

在调停每个村子里都很常见的那些小争执时,“和事老们”必须仔细斟酌如何顾及每一方的面子,就像欧洲的政客们对权力均衡的斟酌一样。

这样做的目的不是为了客观公正,完全不偏不倚的公正虽说在理论上可行,但对于一个东方人来说却不大可能实现,这种调停的目的就在完全照顾到各方的面子。

同样的原则也常常被用在诉讼裁决中,绝大多数诉讼都以双方各打五十大板来收场。

送给一个厚礼就是“给他面子”。

但是,如果这个礼是自己送的,最后别照单全收,不过全部拒收也是很少见到的,或者说从来没有。

有几个例子足以说明,什么叫做保住面子。

犯了错,却又被揭发出来,就是“丢了面子”,所以不管证据多么确凿,也必须否认事实,以保住面子。

一只网球丢了,有足够的理由判定是被一个苦力捡走了。

他愤愤不平地予以否认,但是会跑到丢球的地方去,很快,他就会发现那球就丢在地上(其实那球是从他的袖子里悄悄地落到地上去的),并同时说道:“你丢掉的那只球不就在这么!”一位女仆把客人的小折
刀藏在主人的房间里,然后,又在台布下把它找了出来,装模做样地展示给人看。

在这些情况下,“面子”都被保住了。

一个用人不小心弄丢了一件东西,他知道他必须赔偿,或是被扣除一部分工钱作为惩罚,这时,他会表示他不再干下去了,并且骄傲地说道:“那把银勺子的钱我不要了。

”这么一来,他的面子便全保住了。

一个债主,即便明知收不回比尔欠他的钱,还是去讨债,说出一番狠话来,以此表明他知道如何行事。

他没有拿到钱,但是他保住了他的面子,而且这么一来,也使得人们以后不再敢赖他的账了。

一个仆人疏忽大意了,或者有意拒绝担当某些职责,在得知主人打算解雇他之后,他会重复他的过失,自己解雇自己,这样来保住他的面子。

为了面子,甚至可以丢掉性命,这样的事情对于我们而言是没有什么吸引力的,但是我们听说过这样一件事,一位中国官员在被斩首时允许身着官府,作为一种特殊的恩准,其目的就是“死了也要面子。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