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点一: 真理的标准是某种外在的标准 上帝、伟人……
观点二: 真理的标准是逻辑的自洽性 必然性、体系
观点三: 真理的标准是在实践中接受检验的 “摸着石头过河”
检验真理的标准:认识?客体?实践? 思考:逻辑自洽性与符合实践性的关系? 如何理解黑格尔的“存在即合理”? 实践作为检验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1、被管理的世界 韦伯 科层制 工具理性 合理化 (政治、文化、心理 ) 批判:卢卡奇、法兰克福学派 2、消费动物 人们的消费都是被控制的 3、人与人的疏离 利己主义 4、人成为商品 人力资源 5、自由中的不自由 制度化身真理的匿名权威 自役性 规训; 害怕自由 逃避自由(萨特和波伏娃)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6、丰裕社会的匮乏 相对贫困;空虚
wenku.baidu.com
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 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 人们的想象、思维、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行动的 直接产物。表现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 形而上学等的语言中的精神生产也是这样。人们是自己的 观念、思想等等的生产者,但这里所说的人们是现实的、 从事活动的人们,他们受自己的生产力和与之相适应的交 往的一定发展——直到交往的最遥远的形态——所制约。 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 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如果在全部意识形态中,人 们和他们的关系就像在照相机中一样是倒立成像的,那么 这种现象也是从人们生活的历史过程中产生的,正如物体 在视网膜上的倒影是直接从人们生活的生理过程中产生的 一样。




《稻草人视频》 异化: 所有的异化理论,包括青年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都是以某 种一成不变的人性假设为前提——如果没有原初的“本真状态” 这一预设,便也就没有了历史上所谓的人性扭曲与异化,也就 没有了从某种完善无缺的理想人性出发,对现实社会罪恶进行 批判的理论基础。 由此来看,所有的异化理论都是具有人本主义哲学性质的。另 外,以人本主义哲学为基础的异化理论实际上都隐含着一种更 加深刻的唯心主义的意识哲学基础。也就是说,在异化理论看 来,世界之所以是异化的,是因为世界本来是人创造的,世界 的本质是人的本质的外化或者物化,即人的意识思想文化的物 质化现实化体现,现在却反过来统治人、主宰人、奴役人,这 是一种从所谓人的“原初本质”看来“颠倒的”、不合理的现 象。



当代中国的特点: 既有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强烈对抗性社会矛 盾 又有晚期资本主义的消费逻辑和文化-心理殖 民逻辑所造成的新的社会矛盾 还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气质
思考: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如何在具有必然性的客观世界中寻求人类自由 的路径? 黑格尔:第二自然,由人所创造,但是压迫人。 如何使人摆脱这种压迫重获自由? 黑格尔的做法是将第二自然看做是第一个否定 阶段,也是必然被扬弃的阶段。扬弃了这一物 化阶段,从而复归真正的自由。马克思批评他, 只是在精神世界中的扬弃,而与现实无关。
必然王国:资本主义社会,人受物的压迫 自由王国: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全面自由 如何实现: 1、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爆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难以维系下去。 2、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最终觉醒,推翻资本主 义制度,实现共产主义。

思考:如果历史有其内在运动轨迹,那其中的 个体有何作用?
认识的深化并不是在认识中发生的,而是在实践 中实现的。如果仅仅在认识之中发展认识,只能走向 经验论或者唯理论,最终到达不可知论的困境。而在 实践过程中,在现实历史实践本身的发展中,它自身 会向我们呈现历史的矛盾运动及其本质,从而使得人 们对于真理的认识得以可能。 思考:1、为什么只有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私有制的 发展规律才能得以揭示? 2、如何理解中国俗语:盖棺定论?
真理的绝对性:其与谬误有着根本的区别。 谬误:对客体的歪曲、错误认识。 真理的相对性:在任何特定阶段的认识都 是不完全的。

思考:为什么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都是错的?
辩证关系: 对立:在特定的条件和阶段下,真理与谬误 是决然对立的,有着明确的介划。 转化:超越了理论的特定范围和历史条件, 真理就变成了谬误。 思考:科学史中真理与谬误相互转化的例子?


而马克思在成熟著作中所表达的物化理论则具有着迥然不 同的理论视野与立场。在以科学的唯物主义历史与劳动价 值论为基础的物化劳动理论中,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不是从某种完美无缺的道德理想与人性假设出发看来的罪 恶与堕落,而是其由于历史发展局限所造成的社会结构上 自相矛盾。 异化是一种道德眼光看来的现实的不应该,而物化则是从 历史眼光看来的日常生活错觉与误认。
唯心主义的认识论: 天赋观念(唯理论派、康德、黑格尔等) 旧唯物主义:机械反映论 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新唯物主义:以实践观点 和辩证观点为 特征的反映论 (能动的反映论)

客体
感性认识 知性认识 辩证理性认识
现象 抽象本质 具体本质
Q: 如何以思维方式的不同层次理解“实践”概念?

实践
认识
实践
认识……
1、《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自由自觉的对象性活动——伦理层面的主体实践 2、《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社会实践 3、《德意志意识形态》 物质资料的生产与再生产:人类历史的起点与基础 思考:马克思为什么要从实践走向物质生产? 实践(理论中抽象的主客体关系) 抽象 社会实践(社会关系中的主客体关系) 物质生产(历史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 具体
客观性:价值评价的各个的环节都是客观的 主体性:在实践基础上的创造性关系 社会历史性:价值评价随着社会历史变迁而发展 多维性:特殊条件下的特殊需要创造特殊价值

价值评价的多维性 阶级性 思考: 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什么是正确的价值观?
在实践中实现辩证统一: 1,成功的实践必须既遵循真理尺度,又符合价值 尺度。 2,价值的形成和实践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 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3,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与认识活动中相互制约,相 互引导,相互促进。(如何理解?)


三大拜物教(商品、货币、资本):用物与物的关系掩 盖了人与人的关系。 特别是在生息资本这个自行增值的价值,这个自动的物 神或者拜物教身上,即在G-G′上,“看到了资本的没有 概念的形式,看到了生产关系的最高度的颠倒和物化”。 因为在这个形式上再也看不到资本的起源的任何痕迹; 它不仅不再作为资本的一种派生形式,一种现实剥削的 结果,反而作为一种本原的形式而存在,“社会关系最 终成为一种物即货币同它自身的关系。”“资本表现为 一种对自身的关系”。在这种神秘的形式中,“物现在 表现为资本,资本也表现为单纯的物,资本主义生产过 程和流通过程的全部结果则表现为物所固有的一种属 性。”作为生息资本的资本,充分的物化、颠倒和疯狂!
认识
主体
中介(工具) 实践
客体

主体实践:
主体的对象化活动,脱离现实的抽象活动。

社会实践
以物质生产为基础的,社会整体的实践活动。
29岁之前的人生里,胡晏荧一直是 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本科在人大念 中文,大学毕业后突破千人重围考进银 行,留在了北京。结果一年多后交违约 金从银行辞了职,跑去英国学了摄影, 回国后当过一线媒体摄影师,知名独立 杂志编辑,还待过演艺公司、出版社等 等。 可是她干一行恨一行。29岁那年第 五次辞职后的崩溃夜晚,胡晏荧破釜沉 舟地决定: 瞒着父母,带着一点点积蓄, 只身一人去景德镇。 放下所有,她以一腔孤勇把自己放 逐到景德镇的小村子里,一点点沉入人 生的谷底,用三年时间长成一个手艺人。 她说:"手工艺是世上最正直的行业。一 旦找到了作为匠人的自信,就不再有恐 惧了。"


方法论:在实践中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只认识,不实践,是从观念出发的唯心主 义思想方法。 只实践,不认识,是粗俗的盲目蛮干,而 且容易陷入意识形态的陷阱。 实践与认识必须统一起来,如何统一?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相结合。


从实际出发 马克思在1845年完成了从人本主义逻辑 向历史唯物主义逻辑的转变。前者的特征 就是从思想、观念出发来理解和批判现实, 这是一种唯心主义思想方法;后者的特点 就是从现实的社会关系出发,来理解现实 及观念。而后,马克思进一步从现实社会 关系的矛盾运动出发,得出了资本主义必 然灭亡的科学结论,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

列宁:“实践标准实质上决不能完全地证实或 驳倒人类的任何表象。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 ‘不确定’,以便不让人的知识变成‘绝对’, 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 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



1、实践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是根本上的,也是唯一 的。(因为真理本身就是一种认识,而如果在认识 中检验认识的真理性,总是会走向相对主义和怀疑 主义。从归根结底的意义上说,认识总是产生于一 定的社会实践,所以只有实践才能检验真理。) 2、实践对于真理的检验是一个过程,而绝不是一 蹴而就的。要在实践标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 关系中,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中, 来理解这一点。 3、防止唯心主义、怀疑主义、相对主义,以及教 条主义和独断论。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青年马克思提出了“对象 化劳动”概念,作为摆脱了异化劳动之后,人实现其自身 价值的方式。人在实践活动中将自身的价值对象化,在改 变对象物的形式的过程中,使得主体价值持存。 然而,“对象化劳动”只是一种抽象的哲学价值悬设,因 为在现实生活中,对象化劳动总是以异化劳动的形式存在。 在私有制下,劳动过程与劳动结果总是与人相对立,因此 私有制阻碍了人的价值实现。 成熟时期的马克思将人的价值实现理解为一个历史的过程。 随着社会实践的历史发展,私有制最终会走向终结,而共 产主义社会中的自由自觉的劳动才能从抽象的哲学价值悬 设转变为现实。
原理教材中的实践概念是一个抽象的哲学 概念,是脱离现实历史基础的纯粹哲学话 语。是马克思实践观的基础理论,但不是 全部理论,真正的马克思的实践观是面向 现实社会与历史的。 理解原理教材中的实践概念和认识与实践 的关系,有利于为我们了解马克思思想中 的实践范式廓清唯物主义的理论地坪。

1、 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2、实践提供了认识的可能。 3、实践使得认识产生和发展。 4、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这一“实际”不是偶然的、个别的事例, 而是经过严格证明的事实。 对于这一事实,不能停留在表面的现象, 而要分析其历史的、具体的内在关系,从 而发现其内在的矛盾和规律。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思考:存在完全客观的“实际”吗?这是一 个实践的问题,而不是一个认识的问题。

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 任何理论都有其适用的边界。马克思主义 也是如此,当前资本逻辑依然大行其道,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框架和内核还是适 应时代需要的。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其 具体观点和方法也应该有所推进和细化。
从认识到实践 从实践到认识 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认识与实践、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 历史的。如何理解? eg. 南京的城市建设

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 认识。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是 客观的,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Why? (观念、意识层面的东西) 思考:真理的条件性与客观性(一元性) 有何关系?
实践的真理尺度: 人们在实践中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实践的价值尺度: 人们在实践中必须满足所遵循的需求和目标。

对原理教材中的价值概念的理解: 符合主体的需要(“有用的”)——效用价值论 在经济学中,效用价值论与劳动价值论的对立: 效用价值论是以商品对主体的满足程度为价值标 准的,劳动价值论则以商品中所固有的人类劳动 为价值标准。 思考:没有用的是否就没有价值? 城市中“边缘者”的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