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谈养生动中话养生(精)
名老中医梁剑波教授谈中老年人养生之道【精选】
名老中医梁剑波教授谈中老年人养生之道【精选】名老中医梁剑波教授谈中老年人养生之道[按语]广东省名老中医、广州中医学院教授、肇庆市中医院名誉院长梁剑波主任医师应中山大学工会之邀,来我校作中老年人养生防病的专题讲座。
梁老多才多艺。
从医数十年,造诣湛深,医学医德誉满园内外。
他年逾70仍耳目明,发乌颜荣,行动敏捷,谈锋犀利,讲话深入浅出,寓意深远。
所言者多是梁老多年积累之经验体会,与会者皆曰:“受益匪浅~”现应广大师生的要求,特整理如下。
今天有机会到华南最高学府,与大家共同谈养生问题,本人觉得非常荣幸,由于我的普通话说的不准,听起来不易懂,所以让我用广州话来说,但广州话也说不准,(笑声)带点新会、肇庆的口音,请大家原谅。
近几个月我曾来这里为一些教授看过病,在《点羊城晚报》有时也写点不成样子的文章,谈到养生之道这个问题,中山大学校领导让我为大学介绍养生的经验,其实,养生之道,恐怕在座的学者、专家比我还高明得多,正应了广州人的一句话:“学府门前卖文章”。
我自己,用广州话是:“毛管都会竖直”,因为来这里不知讲什么好。
但我记得中国有句成语:“抛砖引玉”,如果我的讲话作为一块砖,能引出大学的玉,我就很高兴~养生之道,在中国典籍里是浩如烟海,真是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很多人都认为我对养生之道有研究,很多地方请我去谈,但究竟要讲什么呢,我今年71岁,耳聪目明,与一些同龄人相比,我的确显得年轻些,这几年我是怎样走过来的呢,如果从这里开始讲,比只搬《内经》、《遵生八笺》或前人的吐纳、气功等作容易明白,故我不耻浅陋,谈谈我自己的养生之道。
这里来的都是中老年专家,国家的财富,我觉得谈一下也有好处,让大家都能健康长寿,造福人类,为后代人材的培养多下点功夫,有什么不好呢,我是在51至52刚时得冠心病的,比较重。
因为长期诊病,每天门诊量一般210-280人次,量少时也有180人次,四名助手围着,行医40年,忙得整个人烦躁易怒,全身不适,失眠,瘦得挺历害,当时我在中同医学院教书,刚好是大跃进年代,教务很忙,既要写书,又抓一个祖国医学教研组,一病下来几乎垮了,身体检查结果是:早期动脉硬冠心病,完全性右束枝传导阻滞。
名老中医谈养生——恬淡虚无,可登寿域“仿童健老”养生术
龙源期刊网 名老中医谈养生——恬淡虚无,可登寿域/“仿童健老”养生术作者:来源:《养生保健指南》2012年第08期名老中医谈养生——恬淡虚无,可登寿域文/李俊德沈小芳,女,生于1907年。
系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主任医师。
沈老将她的养生经验概括为“恬淡虚无”,深中《素问》养生肯綮。
古今医家对此多奉而行之,获长寿者甚多,所以夙有“名医多寿”之说,沈老撰写的这篇文章,言简意赅,真实自然,颇值得中老年朋友一读。
生老病死,新陈代谢,这是自然规律,谁也不能抗拒或超越。
但能掌握生活规律,如饮食起居、劳动作息有度,能科学地、理智地适应时序更迭:人际关系,毋勾心斗角,弄虚作假;待人接物,诚恳忠实;克己忍让,勿患得患失;襟怀旷达,视富贵名利若浮云;不妄以酒为浆、以妄为常,可减少七情六欲的干扰。
这样清心养神,如能真正做到,则却病延年,并不是高不可攀的。
余在社交之间,抱一种不亲不疏姿态,宽容礼让,即使遭遇不惬意事情,时过淡忘,不耿介胸怀,则君相二火不致妄动。
经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垂训后世,弥足珍视。
余在中年后,体弱多病之躯,随后生活劳动学习工作,倍加注意。
缘此多种慢性疾病,次第痊愈康复。
迄今八旬有七,与同龄人对比,并不示弱。
视听功能,阅读书刊,收听广播,观看电视,尚不困难,蝇头小楷,就能支持。
虽患老年性白内障,在精神充沛时,不足为患。
回忆幼年,患过麻疹、百日咳、菌痢,壮年阶段染杜康之弊,导致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胆石症、胆囊炎、慢性肠炎。
嗣后毅然与杯中物绝交,藉之亡羊补牢。
注意饮食,一面中西药治疗,上述的多种疾苦俱告霍然。
我是怎样战胜病魔的呢?可能与培养后天,提高素质,增强防御机能有关。
或许与青年时期,日饮人乳半年多有关。
在耳顺阶段,每适冬令,自制胞胎粉,早晚各服二克,大有利于后天体力。
步入古稀后期,制定进食规则,早餐牛奶稀饭,中晚膳干饭二两半,副食品蔬菜多于荤腥。
荤腥以鱼为主。
平时很少参加宴筵,即使应邀,亦是蜻蜓点水,浅尝即止。
名老中医谈养生——动中话养生
名老中医谈养生——动中话养生李文瑞,男,生于1927年11月。
系北京医院内科教授,主任医师。
对糖尿病、男性病、肾病、肝病、中风、心血管病研究尤深。
进入九十年代,以主要精力投身于对糖尿病的研究和治疗。
他自幼坚信:为了事业,必须有健康的身体。
循此至今,常年坚持锻炼身体。
进入老年,仍不服老,坚信老年人生命更在于运动,强调动中养生。
我今年68岁。
早在高中、大学读书时代,即每天坚持锻炼,如长跑、打篮球、打排球等。
当时曾有幸被校队选入。
学生时代尝到了锻炼身体的甜头,以至参加工作后,结合环境的改变,制定确实可以行得通的运开工程,继续坚持锻炼,动中话养生,以做到身心健康,更好地工作。
现在,我已进入老年行列,但我不服老,坚信老年人生命更在于运动,强调在动中话养生。
因此,从老年前期至今日之老年期,一直恪守“起得早,睡得好,七分饱,常跑跑,多笑笑,莫烦恼,天天忙,永不老”之信条,付诸实践,受益匪浅。
起得早:老人应坚持早起,而不宜睡懒觉,或醒后不起,养成早起的良好习惯。
早晨空气新鲜,是锻炼身体的极好时光。
早起又能杜绝懒惰的产生。
因此,起得早有利于身心健康。
睡得好:老年人睡眠时间本来就较中年人短,假设再睡不好,那么直接影响次日的精力。
所以,老人要根据各自的特点,想方设法保证睡眠质量。
七分饱:老人各脏器功能衰减,因此保证后天之本脾胃功能的正常运行尤为重要。
假设进食过饱,那么会出现消化障碍,以致诱发或加重其他疾病,故提倡老人进食七分饱,维持正常的消化功能,这对维持各脏器功能正常运转,到达防病健身之效是非常重要的。
常跑跑:生命在于运动,老人运动尤为重要。
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力所能及的运动。
对于大多数老人来说,散步和慢跑是最理想的运动。
多笑笑:老人最忌寂寞与忧虑,故宜以乐观的情绪,面向一切。
莫烦恼:烦恼是多种疾病的诱发因素或致病因素。
假设为青壮年人,有时机体尚可自行调节而不发病。
然而,老年人那么容易发病。
天天忙:老人最怕无所事事。
名老中医谈养生(四十一)——动可延年,乐则长寿与长寿无缘的九种人
名老中医谈养生(四十一)——动可延年,乐则长寿/与长寿无缘的九种人作者:来源:《养生保健指南》2010年第07期名老中医谈养生(四十一)——动可延年,乐则长寿文/李俊德朱良春,男,汉族,生于1917年7月。
原任江苏省南通市中医院院长,现为该院技术顾问、南通市中医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医内科主任医师、客座教授。
朱老认为《内经》所说的“恬淡虚无”即是最佳的养生方法。
好多老同志在离退休后,都希望健康长寿、欢度晚年,前来寻求长寿保健之道,我每以“动可延年,乐则长寿”八字赠之。
要活就要动,运动可以促进血液流畅,增进体力,加强抗病防御机能,从而达到延年的目的。
但动要适度,不可超量。
孔子说:“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法国哲学家卢梭也说过:“教他如何生活,不要教他如何躲避死。
”要想延年益寿,就要热爱生活,保持乐观。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则可延年。
我每天生活节奏较紧凑,无时间去练气功、打太极拳,但坚持上下班骑自行车,外出活动也骑车,这是一种不占时间的锻炼方法。
每天早晨或晚上做5-l0分钟四肢活动的自由操,即左右摆动四肢,用手指梳头发,然后两手擦面部、摸耳翼,左右缓慢转动头颈,这样能使头目清爽、两腿轻健,减少面部皱纹,控制颈椎病。
少睡多用脑,健脑抗衰老。
长期以来,我每天只睡六七个小时。
睡得太多,人的精力易于懒散。
美国心脏病专家韩明发现,每晚睡10小时的人比睡7小时的人,因心脏病死亡的比例高一倍,因中风而死亡的比例则高出35倍。
失眠时不要急躁,全身放松,听之任之,恍恍惚惚,也可起到同样的睡眠效果。
我长期坚持“每日必有一得”的习惯,如果哪天没有什么新的见闻或心得体会,晚上就无法入睡,常常要翻阅书报、杂志,有了新的所得始能酣然入睡。
我先后写了六部书、140多篇医学论文,绝大多数都是挤时间写的,我以此为乐,精神有所寄托。
“世人欲知卫生道,喜乐有常嗔怒少;心诚意正思虑除,顺理修身去烦恼。
”人是处在矛盾之中的,不顺心的事经常遇到,但我从不懊恼、耿耿于怀,对名利之争一笑了之,泰然自若,真正做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
名老中医谈养生——养生32字诀中医养生绝活——让你的五脏听音乐(之五)
名老中医谈养生——养生32字诀/中医养生绝活——让你的五脏听音乐(之五)作者:来源:《养生保健指南》2011年第11期名老中医谈养生——养生32字诀文/李俊德李寿山,男,汉族,生于1922年。
系大连市中医院主任医师、名誉教授。
李先生出身于中医世家,自幼好学,秉承家训,随父从医,尽得其传。
弱冠学成,遂悬壶于大连。
至今临证50年。
擅用经方治疗热病、危症,尤长于治疗脾胃心肾疾患与妇科疾病,对瘀血证治颇有研究。
平时勤于札录,学术著作甚丰。
他没有特殊的养生方法,但有着朴素的生活习惯。
他把这种习惯概括为32个字,即自寻乐趣、不生闲气、食勿偏嗜、少酒禁烟、作息有序、顺应自然、动静结合、寿尽天年。
正是这种生活习惯,使他至今精力充沛,仍在为培养中医接班人尽心尽力。
一、自寻乐趣,不生闲气我的性格比较稳沉、寡言,爱看书学习,下象棋虽然获过奖,但从不因输赢而生气。
遇到不顺心的事,常到外边走走,慢慢消解。
在“文革”期间,受到一些委屈、折磨,后来下放到农村山区,与赤脚医生和农民在一起。
为农民看病,为赤脚医生讲授经验,有时参加田间劳动,上山采药,生活得也很舒畅。
二、食勿偏嗜,少酒禁烟我对饮食无偏嗜,从不择食,也不过量。
喜吃粗粮、杂粮,如玉米粥、豆腐、花生仁,百吃不厌。
晚饭喜吃大蒜,以助食欲。
偶尔饮少量黄酒、加饭酒、啤酒,但从不吸烟。
三、作息有序,顺应自然我每天的作息安排是有规律的。
一般在晚上l0点前上床休息,上床后先搓脚心100-200次,然后卧床,看些当日报纸大栏目而入睡。
早上4点左右起床,坐起后摩腰眼l00-200次,然后搓手抚面,干梳头,鸣天鼓,接着穿衣下床,漱洗完毕,写点笔录,或看书写稿,约6点左右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同时练健身功30分钟。
午饭后稍事休息,练内养功,似睡非睡30分钟。
晚饭后不用脑,户外散步,然后看电视,听广播。
我很少有失眠,偶尔不能入睡,即刻坐起摩脚心、摩肾俞、抚面、干梳头即可入睡。
四、动静结合,寿尽天年1973年,我从农村回城后,仍然担任大连中医院院长与大连市中医研究所所长工作,办公时间自然增多了,但是我的生活习惯仍如平常,从未间断过医疗、科研和教学工作。
名老中医高益民:小事话养生
名老中医高益民:小事话养生*导读:养生学实际上是人类自己管理自己生命与健康的艺术和文化,个人养生要讲究一些艺术性,要根据个人的感觉,创立一个适合于自己的养生模式。
导语:养生学实际上是人类自己管理自己生命与健康的艺术和文化,个人养生要讲究一些艺术性,要根据个人的感觉,创立一个适合于自己的养生模式。
高益民国家级著名老中医,主任医师,教授,部级课题博士生导师,国家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导师。
曾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顾问;卫生部新药审评委员会委员、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中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中医教育研究室主任。
“北京四大名医研究”博士生导师、“北京中医发展史略研究”首席科学家、北京中医药数字博物馆首席科学家。
见到面泛红光、声如洪钟的高益民教授,谁都想不到他已经79岁高龄了。
在采访的过程中,坐在窗边的他显得神采奕奕,回答问题时也是思路清晰,反应敏捷,偶尔端起绿茶品上一口,抿着嘴暗自回味,乐在其中——爽朗的笑声、飞扬的神情,让人实在忍不住想一探他背后的养生秘诀。
我是杂食动物高益民教授曾经写过一本书,书名叫做《老中医解读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在书中他以自己多年做中医的经验,告诉老百姓应该吃多少,怎么吃?那么他自己平时的膳食又是怎样安排的呢?杂食让我营养均衡“合理膳食,运用到我的身上就是杂食。
我从来不会天天吃大米白面,而是下意识地增加自己吃粗粮的次数。
我家旁边有一个米粉店,一周我起码要去吃一次,我很喜欢米粉口感顺滑的感觉,它低脂肪、低热量的特性也很适合我。
除了米粉外,贴饼子也是我喜欢的粗粮,我每隔几天都要吃上一次,贴饼子富含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营养物质,具有防止消化不良、滋阴养血、减轻皱纹、色斑、色素沉着的功效,而且它外焦里嫩,香味扑鼻,吃着它实在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享受。
煎饼也是我经常吃的,我说的煎饼不是平时路边上卖的那种,而是传统的山东大煎饼。
名老中医话养生
韩盛/摄名老中医话养生杭州|生活品质Hangzhou | quality life相应,形神调谐。
心平气和,健康长寿。
陈雪芬(主任中医师):所谓养生,应以起居有常,饮食有度,心态平衡为根本。
蔡建成(主任中医师):中医学认为,自然界是个生物链。
任何事物都是相生相克的。
任何疾病都是有克星的。
不是不能治,而是未能治。
所谓融会贯通是事物原理,也是中医治病的原理。
陈智新(主任中医师):顺应自然,调和五味。
动静结合,淡泊名利。
关爱自己,健康是金。
潘春莲(中医妇科专家):德为世重,寿以人尊。
为生命护航,为健康加分。
处事冷静,笑对人生。
荤素合理,起居规律。
劳逸结合,注重锻炼。
适时调理,以内养颜。
金志复(副主任中医师):养生之道:宜动静结合,饮食清谈,随四时天气而变化节度。
勿劳神伤气,饮食滋养两相宜。
楼敏华(副主任中医师):关爱自己,就是关爱生命;健康是财富,争做财富大赢家。
倪世美(副主任中医师):胃以喜为补。
吃得下,睡得熟,走得快,长寿者也。
顺应自然,动静相间,与世无争,饮食八分。
邓云鹰(副主任中医师):要使小儿安,需带三分饥和寒。
李为群(副主任中医师):养生之道:运动有度,心静养神,气血和,百病不生。
医药防病,补肝益肾,筋骨强健,可行天下。
陈玉芳(副主任中医师):长寿的秘诀在于人们的心态。
俗语说得好,笑一笑,十年少。
笑能增加肺的呼吸功能,加强血液循环,消除神经紧张,放松肌肉,驱散忧愁,克服羞怯心理,抒发健康的情感。
谭泳(副主任医师,研究员):养生十六法:头宜多梳,面宜多擦,耳宜多弹,目宜常远,舌宜砥腭,齿宜常叩,津宜常咽,背要常暖,胸宜常呼,腹宜常峰,肛门常提,肢体常摇,足心常揉,皮肤常洗,浊气缓呼,解便无语。
(张同泰名医国药馆供稿)20 2014.10。
全国名中医张士卿的养生智慧:养生之道,以“艺”为美
◎ 郑访江
甘肃省中医院
全国名中医张士卿的养生智慧:
养生之道,以﹃艺﹄为美
综观“养生”的内涵,几乎关系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所有领域,囊括了优化人类生存环境、善化人类生命质量的一切内容。
“人生代代无穷已”,从最初仰观天象、俯察地理的祖先开始,人们就在孜孜以求地探索着养生的奥秘,不懈不倦地谱写着养生文化的巨幅篇章。
2023.03
22祝您健康
2023.03
23祝您健康《黄帝内经》行世两千多年,确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融汇了当时先进的哲学思想、科学知识,以及众多流派的医疗经验,创立了比较完整的传统医学理论体系,使中国养生之道从
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儒,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提出了“谨和五味”的养生原则,强调只有五味调和,才能使人“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
2023.03
24祝您健康月,要“无厌于日,勤于劳作”等,都是强调运动能使人健康。
《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中说,不注意形体的运动锻炼,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后果:“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
力,不干扰阴阳相交,获得健康长寿。
周身内外,以“通调’为美
中医认为,人体五脏六腑、经络、官窍,乃。
名老中医谈养生
名老中医谈养生作者:李俊德来源:《养生保健指南》2015年第05期高式国,男,汉族,生于1894年10月,年寿百岁。
原籍河北省宁河县,后迁居哈尔滨市。
供职于黑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为中医副研究员,1983年退休。
高老的养生经验是他亲笔写的,文字清晰,语言简练,方法实用,富于哲理。
高老的养生戒语为:“不馋、不懒、不愁。
”这对胃肠、肢体、神思都有益处。
文中对房事养生的认识与“手杖操”的功法,是其它文章所未及的。
我的养生之道无遗传因素。
只是在中年曾涉猎旁书,加以揣测,得点补益。
我特别喜欢运动养生,即使长寿不得,尚能健身,健身未能,尚可却病,总有益处。
现将我的养生方法介绍如下,供朋友们参考。
一、树拳我早晨起床(5~6时)后到门前散步,或绕树旋走,仿八卦拳式,对树虚作踢打挨靠式,他人见我如此动作,称为“树拳”。
此练法只作形势,拳脚不着树身,使气力含蓄体内。
若着树身,则内气外泄,于气功无补。
二、手杖操我早年常练五禽戏,近十年来因行路拄杖,故改练“手杖操”。
手杖操原名五行杖。
杖用木质手杖,长可及肩,短可齐脐。
方法共五式,一垂钓式:单手持棍,臂棍平直前伸,以棍之前端画小圈,愈小愈好。
臂勿晃动,只用手腕摇转,行步不停,挺胸凹腹,气达全身上部。
二观星式:持棍向上斜指,臂棍斜直,用腕力摇棍画小圈如前,以意引气,达于举臂方侧之胁肋。
三冥杖式:双手握棍,臂棍斜直向前下方,以棍端画小圈,使内气达于肩背。
四丐杖式:持棍之臂下垂,以腕力摇棍,向后下方斜伸,画小圈(如乞丐曳棍防犬状),使内气达于胸臆。
五提灯式:双手握棍,臂平伸,拳用力,棍端下垂向地画小圈,使气达腰胯,练全身下部腰腿之气,两手轮换行之。
练毕随意挥棍,缓步前进。
五行杖练法,易学易练,很受老年朋友喜爱。
三、房事养生40年前我曾窃问过体壮老长者。
他说此乃君子之道,俗名“战功”,全靠自己下苦功修练。
他说的话有些难懂,如“子前午后,水升火降”等。
但他讲的房事养生秘诀,我记得很清楚。
名老中医谈养生(四十二)——静以养心,动以养形
龙源期刊网
名老中医谈养生(四十二)——静以养心,动以养形
作者:李俊德
来源:《养生保健指南》2010年第08期
朱希亨,女,汉族,生于1912年6月。
系安徽省蚌埠医学院教授。
朱老虽年逾八旬,但视力、听力、记忆力仍和年轻时一样,可见其养生有素。
她生活清静,淡泊名利,不忌饮食,嗜好饮茶,每
晨必练气功。
朱老的这篇文章读起来有清静之感。
我80多岁了,头发已半白,牙齿也脱落了几颗,甚至影响咀嚼食物,可精神很好,记忆力不减当年,来诊的病人看过二次,都能准确记得他们的姓名、地址和病情。
耳朵听力很好,可以细闻蚊声。
视力尽管有点老花,戴上250度的花镜,能阅蝇头小楷,一连看几个小时,也不感眼昏头晕。
我一生食量很好,什么东西都能吃,从无禁忌,也不偏食,随年龄增长食量逐渐减少。
冬天喜吃补品,如鸡、鱼、肉、蛋,药物如参、芪、桂圆、红枣;春天常食鱼类、水果;夏天吃清淡食物为主,如鱼、蛋、水果、青菜、冷饮(包括六一散、茵陈汤);秋天多燥,常吃梨、百合、莲子、草果、
白木耳等,有润燥作用。
我的生活喜动,每天早起必练一小时的气功,晚饭后散步走路,活动肢体,增强体质。
我不吸烟,不饮酒,但嗜好饮茶,长期饮乌龙茶、铁观音,也常饮黄山毛尖。
每天一杯,但晚上
不饮,以免影响睡眠。
当有不顺心的时候,就出去散步,或找朋友打扑克,或看书。
我一生不为名利分心。
我认为最好的养生方法是: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爱憎不栖于身。
我自己的养生格言是:静以养心,动以养形。
五名老中医养生秘诀(精)
五名老中医养生秘诀据史书记载,为了求长生不老术,当年秦始皇曾泰山求仙,晋人曾炼服丹药,但终成千古笑料。
在懂得了“健康是金”这一真谛的社会,怎样才能健康长寿,又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追求。
早春二月,在柳丝飘拂的金水河畔,我们就这一话题请教了常在河边散步的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五位德高望重的名老中医,看看他们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家庭和睦身安康今年94岁的全国名老中医杨友鹤说到养生,他说自己从不刻意去追求什么。
他的观点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只要自身的免疫系统不被破坏,病邪就不容易侵入。
所以他一般不用什么补药,偶有感冒咳嗽,就自己开点汤药调整一下,保持机体气血平衡。
他家中备有一种叫“三解汤”的茶饮,里面有冰糖、茶叶和少许舂成瓣的绿豆,他与老伴常年服用,很少感冒。
杨老有一个幸福安乐的家,老伴郭玉霞小他10岁。
他耳不聋眼不花,性情温和,在医院工作一辈子从没与人红过脸。
杨老上班,郭玉霞送他到楼下。
有时病人多,杨老下不了班。
一过12点半,老伴会到诊室去接他。
提起相濡以沫一生的老伴,杨老总是充满感激地说:“没有她,我早见马克思了。
”杨老的五个女儿早已嫁人,但她们的孝心随着二老的年龄增大也在一天天增加。
近两年,女儿女婿们主动将原来每周日轮流回家照顾二老改为每天回家值班。
中国有句古话叫“阖家欢,老人安”。
和睦欢乐的家庭给杨老的晚年带来了憩养心性的稳定内环境,如今杨老除了有点心肌缺血,别无他恙。
交谈中,笔者深深感慨,人人在求长寿秘诀,其实秘诀就在自己身边:夫妻恩爱、家庭和睦当为秘诀之首。
养生三宝“精气神”同杨老一样,王瑞麟为1963年卫生部命名的全国名老老医。
他说自己53岁那年发现冠心病合并心房纤颤,心率每分钟300多次,血压200/120mmHg。
住院131天,几次因服用地高辛过量中毒昏迷被抢救。
之后,他想起16岁时父亲让他练的“摄生功”。
其父练摄生功活到97岁,60岁时又长出满口新牙。
父亲“摄生功”的核心是调动内因(即自身的免疫力,认为内因强,五脏六腑功能就好。
名老中医谈养生——做到“三通”,必是寿星老人多利用阳光保健康
龙源期刊网 名老中医谈养生——做到“三通”,必是寿星/老人多利用阳光保健康作者:来源:《养生保健指南》2013年第09期名老中医谈养生——做到“三通”,必是寿星文/李俊德尚志钧,男,汉族,生于1918年。
任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中医内科教授。
尚先生生活规律,养生有术,爱好广泛,特别喜爱轻音乐、江南丝竹音乐、广东音乐,一生以“三通”为生活准则,所以虽78岁,仍健康无病。
我认为人生在世,如能保持“三通”,则能健康长寿。
“三通”即:心通、胃通、二便通。
1.心通:即是心情舒畅,保持乐观。
遇事想得开,挺得住。
人们生活在自然界,必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所以在成功时不骄傲,失败时不苦恼,平日言行要谨慎,多尊重别人,少些个人欲望,这样不顺心的事就会少。
2.胃通:就是吃东西不要过饱,饮食量及温度、硬度,以自己能耐受为宜。
过量、过冷、过硬的食物,易损伤脾胃,引起肠胃积滞不通。
特别是老年人的脾胃虚弱,更要定时定量、细嚼慢咽。
古人有“已饥方食,未饱先止”之说,老年人尤应如此。
3.便通:即要保持大、小便通顺,要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年高便秘之人,多食含纤维素高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每晚排大便一次,如大便在肠道停留时间长,有毒物质被吸收,则有损健康。
古人云:“肾司二便”。
平时注意固肾气,节制房事,就有利于二便通顺。
老人多利用阳光保健康文/董劲松抹防晒别洗澡晒太阳做好准备我们在晒太阳的时候,每次可晒2小时左右。
晒太阳时,不宜空腹,不可入睡,酌情暴露身体,经常转换体位。
刚刚晒完太阳的人,不能去沐浴,哪怕是热水也不行。
夏天,在晒太阳。
甘肃省名中医刘国安的养生智慧经:
2023.02
祝甘肃省名中医刘国安的养生智慧经:
诸家养生,各有所重
◎ 郑访江
自古以来,养生之道素为百姓所重视。
从春秋战国到秦汉这段历史时期,我国学术界产生的著名学派就有“九流十派”之多,因而在学术思想方面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中医养生学也相应兴起,不论在养生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很大的发展。
近年来,甘肃省名中医、甘肃省中医院老年病研究所主任刘国安教授在竭力做好老年病诊疗工作的同时,还致力于中医养生保健的研究,特别对我国早期养生的理论有较为深入的研究。
谈起养生保健,刘教授博古通今,介绍了我国早期养生理论的精华。
刘国安 1940年出生,甘肃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甘肃省名中医、甘肃省优秀专家、甘肃省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他提出“中医辨证、西医诊病、中药为主、西药为辅、内调外治、扬长补短、提高疗效”的二十八字方针,擅长治疗老年疑难杂症。
专家介绍
23您健康
2023.02
24祝您健康儒家养生,注重“德仁修养”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有我国养生大师之称,他的理论为养生学说奠定了基础。
刘国
物之始,始者,物之初也。
生之本,本乎自然,善养生者,当从虚中悟出生的道理来。
总的来说,道家一派,一方面崇尚自然,提倡所谓“返璞归真”“清静无为”的处世哲学,一方面又提倡养生,。
名老中医谈养生——欲求长生不老,清心寡欲是法宝老年人养生的方法(下)
名老中医谈养生——欲求长生不老,清心寡欲是法宝/老年人养生的方法(下)作者:来源:《养生保健指南》2012年第05期名老中医谈养生——欲求长生不老,清心寡欲是法宝文/李俊德来春茂,男,汉族,生于1915年2月。
系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主任医师。
来老养生注重养性修身,提出养生一要“戒郁”,二要“安心”,三要“耐性”。
把佛教的“三戒”作为做人的规范。
来老平时爱唱京戏,常操琴自唱,怡然自得。
来老年近八旬,患原发性高血压已20余年,经练气功、服中药已控制正常,至今身体尚健,坚持看病坐诊,连续工作5小时、诊治50余人次,仍精力充沛。
我的日常生活很有规律,坚持做到早睡早起,每天睡眠6至7小时,从不午睡。
每早5时起床即解大便,洗漱毕,练气功,打太极拳约一小时。
每晚9至10时入睡,很少失眠,偶尔失眠时也不紧张,想些愉快的往事,自然就睡着了。
我的食量很好,以吃饱为止,没有特殊嗜好,也不挑食,喜吃蔬菜。
70岁以后,食量有所节制,每餐二两,晚餐吃得少些,长年如此。
经常吃苦荞面粉(生粉做成饼,蒸熟蘸蜂蜜吃,或生粉炒香后调成糊状吃),不论咸甜均可。
我从不吸烟,不饮酒,喜饮云南绿茶,特别是粗加工的大叶子茶,茶水较浓,每日换两次茶叶,饮5磅开水,已有五十多年的习惯。
我以“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理论为指南,预防感冒等疾病注重保肾固精。
保肾固精的关键在于节制房事,房事要双方谐和,以身不疲倦、头不昏沉、精力充沛为度。
每于气候交替时服几剂玉屏风散,以预防感冒发生。
经常食用苦荞面以预防肠炎。
我常间断口含云南三七,每次含1-5克,待含软嚼碎吞下,每月2-3次,可畅血脉、强身体。
我认为养身重在养性修身,《医学入门》云:“医家既知修德,又当爱惜自己精神,医之难者,难于此也。
”我喜欢的养生方法:一是“戒郁”,即《丹溪心法》所云:“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之病,多生于郁。
”我在平时遇有不顺心之事时,常唱几段京戏,心情就比较舒畅了。
动静结合话养生
动, 更不能蛮 f。在临床上曾遇到一位患
者, 冈退 休后 采取 的运 动方式不 当 , 运动
量过大 , 造成了膝关节损 伤 、 积液 , 难于再 继续进行锻炼。中老年人锻炼身体时应注
意做 到 以无 ,真气从 “
精神 内守 , 病安从 来?” 这是强调 以清 参加 一次运 动 , 虽然时 间不长 、 动量不 之 , 运 运 动要 适 度 主要 是 指运 动 量要 合 大 , 少欲淡定的思想指导人们修身养 却很快 就感 到胸闷 、 心慌 、 喘 , 气 这是 静无 为 、 理。 运动量过小 , 起不 到锻炼身体的作用 ; 由于长期缺乏锻炼 、 地位 、 金钱 , 不要 心肺功能储备不足 的 性 。巾老年人对待权 力 、 运 动量过 大 , 则身体难 于耐受 , 至会给 表现 。 甚 一位 长期坚持运动 的人在上 述情况 盲 目攀 比 ; 对待 社会 的各种现 象 , 以积 要 身体造成损伤。 运动量 的大小没有统一 的 下则会表现得神态 自若 、 极 乐 观 的心 态 , 主 流 、 发 展 , 要整 日 看 看 不 气息调匀。 标 准 , 因人 而异 , 应 以运 动后身体 感到身 怨天尤 人 、 牢骚满腹 ; 对待子女 , 要面对现 静 以养 神 轻气缓 、 心悦神清 、 明显疲乏感 、 无 没有 因
打太极拳 、 抖空竹 、 打乒乓球等 。 对那些速 人为 了保 持身体 的健康 ,防止疾 病 的发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 , 让一个健 康人在吵闹 度快 、 爆发 力强 的项 日则不 宜选择 , 患有 生 , 在坚持运动锻炼 的同时也应重 视修 身 杂乱 的环 境里停 留 1小时 ,其心率 会加 心 腑 血 管疾 病 者 尤 其 如此 。 养性 , 静以养神。 快, 血压会升高 , 情绪会变得烦 躁。占代诗 _ 即是一个让 平静 养神 孑 子说 : 十而立 ,四十 人陶渊明所描绘的世外桃源 , L “ 之寒 。K年坚持 体育锻炼 , 不仅能舒 筋通 而不 惑 , 十知天命 , 五 六十而耳顺。” 在历 人悠然 自得的理想 世界 。当然 , 当今 社会 络、 活动天节 、 促进血液循 环 , 而且能 提高 经 了 风 雨 磨 难 、 功 与 失 败 之 后 , 着 年 并不鼓励 也没有必要去住在深山老林里 , 成 随 内脏 的代 偿 能 力 。 们 人 体 各 脏 器 的 生理 龄的增加 , 我 人们认 知世 界 、 把握 事物规 律 “ 心远地 自偏 ” ,倘 能在居所 中读读书 、 下 功能均存在 “ 用进废退” 的现象 , 中医学认 的能力应逐渐 提高 , 弹弹琴 、 听听音乐 、 练习练 习书法 , 对待事物变化 的心态 下棋 、 为“ 久卧伤 气” 有 的人 长期不 运动 , , 偶尔 应 渐趋平静 ,对一 些小事 情应多 理解 宽 也有助于心神的安静 运动要持之以恒 冰冻 _ ,非 一 E 二尺 l
名老中医谈养生(之四十)――知足者寿-老了也不该觉少
---------------------------------------------------------------最新资料推荐------------------------------------------------------名老中医谈养生(之四十)――知足者寿-老了也不该觉少1 名老中医谈养生(之四十)――知足者寿/老了也不该觉少名老中医谈养生(之四十)――知足者寿/老了也不该觉少名老中医谈养生(之四十)――知足者寿文/李俊德朱永厚,男,汉族,生于 1928 年2 月。
系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教授。
朱先生曾祖父是位老中医,享年88岁;父亲为长春市名老中医,终年76岁;母亲84岁故去。
他们的养生经验为:起居规律,生活朴素,家务自理,种菜养花,恭俭谦让,性情温和。
朱先生青壮年时患病较多,如消化性溃疡、高血压、肝炎等,经过治疗与自我调养,身体逐渐健壮起来。
他对己俭朴、知足、少欲;对人宽宏、同情、乐助。
良好的生活习惯使他身心至今无恙,能愉快自由地学习、工作与生活。
我青壮年时患病较多,那时我都感到生命已经到了尽头,后来经过及时治疗与自我养生锻炼,疾病一个个地痊愈了。
到了 55 岁,身体逐渐地健壮起来。
至今我虽已退休,仍然可以坚持专家门诊,继续搞科研工作。
我把自己主要的养生保健方法介绍给朋友们。
1 / 5一、体育锻炼我喜欢打太极拳、太极剑、十三剑。
我打的姿势不大标准,但每个动作都尽力做好。
每日睡前,打四十五式或八十一2 式太极拳。
这时夜深人静,心神集中,以静御动,虽动犹静,对改善心脑血管的循环及胃肠功能都有帮助。
偶有失眠,起来走一走、打打太极拳,即可入睡,从不服镇静安眠药。
二、保护视力我的视力比较好,现在 66 岁了,看书、看病、看电视均不用戴花镜。
我保护视力的方法主要是:(1)看书或写字时经常移动一下距离,或看看远的地方;(2)经常闭目养神;(3)按摩睛明、太阳、攒竹三个穴位各 5 分钟;(4)多看绿色植物;(5)不在强光下或暗光下看书;(6)多吃动物肝脏;(7)养鱼、养花、养鸟,以此调节眼睛的运动功能。
名老中医谈养生
名老中医谈养生作者:来源:《养生保健指南》2017年第05期雷声远,男,汉族,生于1901年。
系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中医院主任医师。
他遵从《内经》养生之训,恬淡虚无,胸襟开阔,长年坚持早晚静坐,喊声练唱;并喜欢听戏下棋,音乐书法,武功打拳等文体活动;穿衣不择等次,饮食不究精细。
每天晨起练小周天是他的养生特点。
雷老的一生,养生注重养气,他的养生八法值得朋友们借鉴。
雷老出身于中医世家。
幼读私塾,兼从父兄学医。
二十年代为众应诊,三十年代名闻遐迩。
由于生后缺乳,童年体弱,易患感冒咳嗽,经服参苏理肺丸而愈。
后读《内经》有关养生诸篇,感到自己必遵而行之,方能改善身体状况。
遂将所论摘其要点,类编为养生秘诀。
雷老生活起居极有规律,早晚起卧时,先练小周天功法。
披衣静坐,五心朝天,舌抵上腭,目视鼻准,意守丹田,排除杂念,保持清静,此即《内经》所谓“恬淡虚无”是也。
此时,随着自然吸气,清气沿腹中线之任脉深达丹田,稍留片刻后,提肛蓄气,继则下至会阴。
然后换吸气为呼气,其意念向背后运动,沿脊柱之督脉,循经上头至前顶泥丸宫,由前额鼻梁至唇下承浆与任脉相合。
如此运转不息,便是交通任督二脉的小周天功法。
此功法下壮子处,上益脑髓,由于元充气实,故可健身养性。
雷老爱好广泛,晨起后常缓步走上城墙,面壁站立,气压丹田,发声延长,然后唱一段戏剧。
嗓功毕,运转四肢腰胯,再练形意拳的五行五势和进退连环腿。
缓步至家,书案一侧,石板平铺,有水泡黄土一碗,毛笔一支,书写正草隶篆,研习书法。
白天应诊,晚上或听戏剧,或看电影电视,或听音乐,或以棋会友,内容丰富,斑澜多彩。
雷老生性豪爽,不拘小节,胸襟开阔,不记旧恶,逆来顺受,随遇而安。
穿衣不择高次,但求大雅。
夏喜灰白,秋喜青黑。
饮食的特点竟是对蔬菜几乎不吃。
若遇消化不良,上午喝点普洱茶即安。
素日茶酒不用,节日宴会或有宾至,只作品尝。
吸烟是唯一嗜好,不分档次,只因晚年咯痰,于1989年秋戒烟至今,咯痰之恙,完全消失。
名老中医谈养生——长期锻炼,药食互养6条锦囊计巧解食欲差
龙源期刊网 名老中医谈养生——长期锻炼,药食互养/6条锦囊计巧解食欲差作者:来源:《养生保健指南》2012年第11期名老中医谈养生——长期锻炼,药食互养文/李俊德张介安,男,汉族,生于1921年7月。
系湖北省武汉市中医医院儿科主任医师。
张先生出身于六代中医世家,先父先祖皆八十多岁而作古。
他步先辈之养生经验,生活起居不拘地域,五谷杂粮不拘粗细。
长期坚持身体锻炼,并注意保养阴精,至今身体健康,并被国家指定为带教学生导师。
我出身于中医儿科世家,属六代传人。
先祖张翰臣性情温和,为人忠实。
他的延寿歌曰:“晨早一杯茶,蜜丸手中拿,咀嚼胃纳下,寿长颜面华。
”其生活习惯是早睡早起,日常服食荤素塔配,喜饮浓茶,并服用自制之扶脾滋肾丸药。
先父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饮食方药与先祖相同,唯其长期饮酒。
我继承先祖医业,亦仿效他们的生活习惯。
目前身体虽然较瘦,但精力充沛,耳聪目明,不戴眼镜可看各种书刊小字,记忆力较好。
现仍坚持半日门诊,每次40-60人次。
我的调息方式就是长期锻炼与药食结合,具体措施如下。
一、动静结合,阴阳调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作”者,动也,动生阳;“息”者,静也,静生阴。
动静结合,则阳生阴长,阴阳调和。
我长期坚持晨起练“八段锦”。
此法是我国流行八百余年的保健操,其中有八个动作,每个动作各作八次,易懂易学,习练方便。
对强壮身体,延缓衰老,大有裨益。
习练完毕,缓步慢行5-15分钟,顿觉精爽神清。
冬则身热,夏则微汗而觉凉,此为动生阳也。
历代医家都重视睡眠养生。
半山翁诗云:“华山处士如容见,不觅仙方觅睡方。
”我在睡眠时,心不思,脑不想,有静养之意。
卧势择其舒适,常以左右侧卧势居多,极少俯仰。
侧卧时则用同侧手中指按压足三里,不拘时限长短。
同时以舌抵上腭,聚涎于口,吞入胃中,以思睡而止。
此即静生阴也。
二、注意饮食,保护胃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老中医谈养生??动中话养生
李文瑞,男,生于1927年11月。
系北京医院内科教授,主任医师。
对糖尿病、男性病、肾病、肝病、中风、心血管病研究尤深。
进入九十年代,以主要精力投身于对糖尿病的研究和治疗。
他自幼坚信:为了事业,必须有健康的身体。
循此至今,长年坚持锻炼身体。
进入老年,仍不服老,坚信老年人生命更在于运动,强调动中养生。
我今年68岁。
早在高中、大学读书时代,即每天坚持锻炼,如长跑、打篮球、打排球等。
当时曾有幸被校队选入。
学生时代尝到了锻炼身体的甜头,以至参加工作后,结合环境的改变,制定确实可以行得通的运动项目,继续坚持锻炼,动中话养生,以做到身心健康,更好地工作。
现在,我已进入老年行列,但我不服老,坚信老年人生命更在于运动,强调在动中话养生。
因此,从老年前期至今日之老年期,一直恪守“起得早,睡得好,七分饱,常跑跑,多笑笑,莫烦恼,天天忙,永不老”之信条,付诸实践,受益匪浅。
起得早:老人应坚持早起,而不宜睡懒觉,或醒后不起,养成早起的良好习惯。
早晨空气新鲜,是锻炼身体的极好时光。
早起又能杜绝懒惰的产生。
因此,起得早有利于身心健康。
睡得好:老年人睡眠时间本来就较中年人短,若再睡不好,则直接影响次日的精力。
所以,老人要根据各自的特点,想方设法保证睡眠质量。
七分饱:老人各脏器功能衰减,因此保证后天之本脾胃功能的正常运行尤为重要。
若进食过饱,则会出现消化障碍,以致诱发或加重其他疾病,故提倡老人进食七分饱,维持正常的消化功能,这对维持各脏器功能正常运转,达到防病健身之效是非常重要的。
常跑跑:生命在于运动,老人运动尤为重要。
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力所能及的运动。
对于大多数老人来说,散步和慢跑是最理想的运动。
多笑笑:老人最忌寂寞与忧虑,故宜以乐观的情绪,面向一切。
莫烦恼:烦恼是多种疾病的诱发因素或致病因素。
若为青壮年人,有时机体尚可自行调节而不发病。
然而,老年人则容易发病。
天天忙:老人最怕无所事事。
老人若无事可做或无事能做,则有失落感,自认为将至人生之尽头,想入非非,从而加快衰老进程。
所以,天天忙碌是老人养生的最好方式,当然要注意适度。
忙碌中使自己感觉年龄虽老,但仍能正常工作,在动中养生。
永不老:系总结语。
老人若能始终坚持做到以上数项,则可达到精力充沛,永不显老,健康长寿之效。
在养生实践中,我认为动静结合固然相当重要,但我更强调“动”,以“动”而达“静”。
“动”有两方面含义,即运动和工作。
生命在于运动,动中话养生是我的座右铭,即多工作,多运动。
所以,近l0余年来,为了补偿“文革”所荒废的时间,除昼日全心全意应诊外,每晚坚持挑灯夜战,读书学习,搜集资料,做读书卡,撰写书稿。
虽感稍有劳累,但在忙碌中得以欢乐,在动中得以养生。
今天,我能有健康的身体,充沛的精力,是与坚持从事繁忙的医疗任务和科学研究,经常运动和锻炼分不开的。
所以说生命在于运动,在动中以养生,尤为适宜老人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