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诸葛亮
对诸葛亮的简短评价
对诸葛亮的简短评价
诸葛亮,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战略家,他在近代历史上发
挥了重要作用,被称为“华夏第一奇智”。
诸葛亮出生于公元181年,他出身穷苦,从小就非常聪明,凭借
他的天才才智,凭借他的技能和智慧,把家中穷苦的家庭带到了富裕
的高度。
诸葛亮精通谋略和军事,尤其是识破谋略谋略的能力令人佩服。
他不仅擅长识破敌人的战略,而且创造出卓越的智慧,解决了安全、
外交和经济上的很多问题。
他曾勇敢地面对英雄,令西晋武将佩服不已;多次采取小战略大计策,穷兵黩武,战胜了敌人。
另外,诸葛亮给历史留下了伟大的教训,他激发了中国民族发展
的主动性,提出了“以和为贵”的思想,弘扬了“人民同志”的理念,明确指出理想和信仰重在于民众心中。
总之,诸葛亮是一位以智慧著称、敢于担当和眼光独到的拯救中
国的英雄。
他的贡献永垂不朽,对于世界的文明发展至关重要。
对于诸葛亮我们该怎么去正确的评价这个人
对于诸葛亮我们该怎么去正确的评价这个人在东汉末年,天下最终三分,形成了魏蜀吴三个国家,而刘备所建立的蜀汉,可以说是人才济济的国家,其手下的谋士,诸葛亮和庞统,法正等人,皆是谋士之中的高人,尤其是诸葛亮和庞统,得其中一个人就可以得到天下。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对诸葛亮的评价,欢迎大家参考借鉴!诸葛亮的评价1在评论司马懿的品德时,李世民是这样说的,认为司马懿“饰忠于已诈之心”。
李世民认为,司马懿受到先帝之托辅佐幼主,被两代皇帝视为托孤重臣,但他却没能像诸葛亮那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发动了高平陵之变夺权政权,可以说是个不折不扣的奸臣。
当李世民在论及司马懿的军事才能时,李世民的话语更加耐人寻味。
李世民一方面认为,司马懿“雄略内断”,堪称“兵动若神,谋无在计”,可以说用兵之道很神,李世民对他的军事才能十分佩服。
另一方面,却认为他在面对诸葛亮大军时,“闭军返垒莫敢争锋”,是胆怯之举,有失“良将之道”。
其实,李世民这是言不由衷,口是心非掩人耳目。
他内心深处的真实看法与此完全相反,对于司马懿坚壁不战、后发制人的这一招,不仅极为赞同,还身体力行模仿借鉴,并靠这一招打下唐朝江山。
看看李世民在以往的战役中,李世民在击灭唐朝几大强敌时所用的招数,几乎都鲜明体现出这个特点。
李世民在有一次战争中,曾有一个强悍的对手,此人就是割据陇西的军阀薛仁杲。
薛仁杲和他父亲薛举,都是号称“万人敌”的猛将,善于用兵。
在《新唐书》记载,武德元年的浅水塬大战中,薛举大败唐军,并俘获唐朝多名大将。
当时李世民统兵出战薛仁杲。
他这次采用了司马懿坚壁不战、后发制人的战术,闭门不战长达两个多月,薛仁杲部队粮草都快吃完了,士兵的士气也日渐低落,提不起士气打仗。
这时李世民这才突然发起猛攻,彻底歼灭了薛仁杲的陇西军。
李世民通过用司马懿这一招,可谓是得心应手,坚壁不战后发制人成为他用兵习惯。
诸葛亮的评价2在此后的几次大战中,李世民无论是面对窦建德、王世充,还是刘武周、刘黑闼,李世民是使用这个策略。
历史上是怎么评价诸葛亮这个人的
历史上是怎么评价诸葛亮这个人的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一代明相,为了蜀汉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受后人推崇。
诸葛亮辅佐刘备白手起家,建立蜀汉,又受刘备托孤,辅佐后主刘禅,诸葛亮在当政时期,大权在握,励精图治,发展生产,又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都失败了,最后一次病死在五丈原军中。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对诸葛亮的评价,欢迎大家参考借鉴!诸葛亮的个人评价1武侯一伐最有可能成功先说武侯一伐是最有可能成功的一次,曹睿刚刚即位,诸葛亮命赵云出箕谷做疑兵吸引曹真大军,自己出祁山攻陇右,陇右五郡南安天水安定投降,广魏陇西坚守待援。
从地理位置来看,诸葛亮从汉中出兵,赵云走汉中北方的萁谷向东北方向进军,而诸葛亮则率大军向汉中西北部的祁山进军,目的很明确,诸葛亮一伐的第一任务不是拿下长安,而是截断陇右,也就是截断凉州和长安的联络,吃掉凉州,再东进要挟长安。
这样一来,坐拥凉州益州的季汉和拥有扬州交州半个荆州的孙吴,可以呈两面夹攻之势。
而且凉州产马,蜀汉组建骑兵,兵力更盛因此曹睿才御驾亲征坐镇长安,曹真去眉县截住赵云,张郃抵抗诸葛亮,凉州刺史徐邈也派人进攻南安此时的蜀军分为四部分,诸葛亮本部,顶住了上邽郭淮部同时扼住陈仓出口,街亭马谡部,把守陇山道出口街亭,赵云部和曹真对峙,剩下的蜀军,在进攻南安和陇西郡,对诸葛亮来说,只要能够截住曹魏援军,撑住一段时间,那么在南安和陇西两郡的蜀军就能够收复两郡,而这些兵员,不管是和诸葛亮本部汇合吃掉郭淮,还是支援街亭马谡部,诸葛亮截断凉州的意图就达成了诸葛亮的个人评价2魏国驰援部队的任务就是攻破诸葛亮的封锁线,有两条路可以走,一,陈仓道,水道很快,但是路窄,不适合大军团展开,而且陈仓道的出口就是和郭淮对峙的诸葛亮本部,而另一条路,就是马谡把守的陇山道,街亭。
只要马谡能够利用地势,坚守一段时间,让张郃大军无法通过,凉州就到手了,曹睿也只能撤退并加强长安防御。
但是,马谡是纸上谈兵也好,是为了争取击溃魏军而主动行险也罢,或者是单纯的蠢都不重要了,街亭丢了,张郃大军进入凉州,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二伐,起因是石亭之战陆逊杀败曹休,魏军不得已大举东进,关中空虚,走散关,攻陈仓,被郝昭坚守二十多日,曹真派费耀增援,在加上粮草问题,蜀军退兵三伐,陈式攻取武都阴平,诸葛亮牵制郭淮,安抚羌人退兵。
高考语复习知识点之诸葛亮人物评价
高考语复习知识点之诸葛亮人物评价高考语复习知识点之诸葛亮人物评价(通用14篇)在日常的学习中,大家都背过各种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学习的重点。
还在为没有系统的知识点而发愁吗?下面是店铺整理的高考语复习知识点之诸葛亮人物评价,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考语复习知识点之诸葛亮人物评价篇1在《三国演义》中他是智慧的化身。
从第三十七回诸葛亮出山,到一百零口回于五文原病逝,他的预见和实现预见的计谋成为情节发展的主要脉络。
他隐居茅庐,已预见天下可以三分;隆中对策,他提出联孙抗曹、进取益州的战略决策,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
出山首建奇功,火烧博望坡,出奇制胜;又火烧新野,以少胜多;赤壁之战前,他舌战群儒,结成孙刘联盟;继之智激周瑜、草船借箭,预测将有东南大风,又随之以三气周瑜,牢固地占有荆州;这一系列的策略制定来源于他对客观形势的调查了解、分析和把握。
在西城他敢于运用弄险的疑兵之计,是由于他深深了解司马懿的性格。
他的众多的神机妙算都能获得成功,是因为他有渊博的天文、地理知识,以及高超的政治、军事、外交才能。
他还从正统观念出发,择主而事,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竭尽忠忱为其效力,辅佐后主忠心不二,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
这一切生动的描写,不仅使孔明成为封建社会忠臣、贤相的典型,也是性格鲜明、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
高考语复习知识点之诸葛亮人物评价篇2三顾庐,感卧龙。
忠义贤,随一生。
火烧未壁,一人舌战群儒,未出茅庐,洞悉三分天……“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语泪满襟。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这是后人对您的感慨与评价。
而您呢,依旧怀抱着“非淡泊无以名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般的赤诚的看子之心,长久地留在历边的长河中。
话说天下文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您用政治家一般的眼光洞悉了天下又将是一个人才辈出,动乱社会的乱世。
而您用区区百字,向刘皇叔述说了天下之局面。
面对皇叔的三顾之恩,您答应出山。
开始了一断大气磅礴风云变幻的戎马生涯!新官上任三把火,您用三把火烧出了自己的威望和方气。
关于诸葛亮有哪些好的评价
关于诸葛亮有哪些好的评价武庙里,诸葛亮是板上钉钉的武庙十哲,无论这十个人怎么变动,总有他的一席之地,这代表了历朝历代兵家对其军事能力的肯定。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别人对诸葛亮的评价,欢迎大家参考借鉴!诸葛亮的评价1诸葛丞相真的是一代人杰,大政治家、大军事家、大战略家、大思想家。
三国演义里只写他会打仗会计谋真的是贬低他了。
诸葛亮治国的能力就更不用多说。
在战略上给予魏国巨大的压力和消耗的同时,保持国内物资充裕本就是不可多得。
对诸葛亮的评价,文治当不在萧何管仲之下,武功尤有胜之。
这是个宏观到微观全部融会贯通的人。
大的战略眼光可参见隆中对, 也可看他后期联合孙吴逼迫曹魏两线作战的战略思想。
对诸葛亮的负面评论,最多不过一句“事必躬亲”。
多了都是黑。
诸葛亮可以说是三国时期帅臣(区别于关羽这种武将)中军事能力最好的之一。
诸葛亮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是司马懿不能比的,四川老百姓至今仍然逢年过节祭拜他,从来没听说过有老百姓祭拜司马懿的,公道自在人心。
司马懿是厉害,有本事,但是无法摆脱乱臣贼子的标签,古代是讲究伦理道德的社会,老百姓只认可道德高尚,一心为公之人。
诸葛亮的评价2千古以来,诸葛亮深受人们的爱戴,身上有着无数美丽的光环“未出茅庐,先定三分天下”毫无疑问,这是诸葛亮才华的侧面概括,集超人智慧与谋略于一身的诸葛亮,被善于招揽人才的刘备重用,蜀国在诸葛亮全力以赴下,终成就了大业诸葛亮遇事镇定自若,深谋远虑。
在“空城计”中,智慧的他毫不畏惧司马懿的逼迫,从容布置,从而使对方退兵,西城得以转危为安。
诸葛亮神机妙算,料事如神,在“草船借箭”中,妒贤嫉能的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将计就计,趁大雾天扎草人攻打曹营,从而借来十万只箭,为赤壁之战准备了足够的箭只,也保全了自己。
诸葛亮的智勇超群与忠贞不渝,为了求得南方的长治久安,听从马谡的建议,采用“攻心为上”的计谋,在与孟获的战斗中七擒七纵,最后使孟获心悦诚服的归顺了刘备,成为了蜀汉南方的屏障……这些世人耳熟能详的故事无不闪耀着诸葛亮知识与智慧的光芒诸葛亮的评价3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是后人对诸葛亮的赞诗,诸葛亮以其不可测度的智慧、鞠躬尽瘁的精神,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意志,虽大志未酬,依然成就一个千古传颂的人物.的确,在中国古代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中,诸葛亮是最为声名煊赫的.他是一个超越了他生活的时代,历代不衰、千古传颂的人物.他是一个突破了阶级界限,从帝王将相到市井平民,从文人雅士到白丁俗汉,众口界碑,妇孺皆知,受到普遍称赞、歌颂的人物;他是一个超越了地域限制,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范围内广为传颂的人物.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整个三国的历史是与诸葛亮息息相关的,三国之局系因汉末之乱而来.东汉末年,群雄并起,诸侯割据.孙坚、孙策占据江东,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赤壁之役,曹操挥军南下,用意在于消灭割据,一统天下.而曹操的这个企图,却被诸葛亮给瓦解了,曹操兵败,无力统一,江东仍然保有其割据版图,诸葛亮和刘备方能借势构成鼎足三分的格局.最值得回味的是这个格局早在诸葛亮高卧隆中,尚未出仕前已拟就.诸葛亮精熟时势,洞烛机先,其智不可测,而且这个大战略纯粹是要人在毫无凭借、毫无实力中,创造一种形势来.也就是说,是现实条件最差的刘备,诸葛亮一方主导了整个格局的发展.这种大智慧岂是小说刻意妆点渲染的“借东风”之类的小机巧所能及?更何况那种“澹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修养所给予后人的不只是断理之精、料事之明,更呈现了一种人格典型,予人无限之向往与敬慕.诸葛亮的评价4综观诸葛亮的一生,亦不能不在向往之中,含有份惋之意,正如杜甫所说“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三国鼎立的历史格局,是诸葛亮自己构画的.六出祁山,北伐中原,则系尽力完成他对刘备的责任,以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个情景构成了一种悲壮的美感,是孔子所谓“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类型.最终北伐未能成功,星殒五丈原.诸葛亮“死则死矣”,然而,他的忠贞、济世、敬业、至公、廉洁、谦虚等品格,无不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他对国家、对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以及“澹泊明志,宁静致远”等身处世格言,又不知影响了多少人.他的政治、军事才能,有不知被多少政治家、军事家所学习和借鉴……诸葛亮的评价5诸葛亮有着大机智,无论再吵钱借箭还是什么故事当中,都可以体现出他的智慧。
诸葛亮的历史个人评价
诸葛亮的历史个人评价每一位喜欢三国历史的人,大多是从三国演义开始的,而每一位看三国的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对诸葛亮的评价,欢迎大家参考借鉴!诸葛亮的评价1三国时期,天下一共分为十三州,曹魏九州半,东吴二州半,蜀汉一州,按理说在强大的曹魏眼里,蜀汉甚至都不能称之为一国,但是因为诸葛亮的存在,蜀汉才叫蜀汉。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马谡失街亭,无奈退兵;第二次斩杀魏国名将王双;第三次成功拿下武都,阴平二郡,归蜀国管辖;第四次成功斩杀五子良将之一的张郃;最后一次司马懿不敢出门,只能硬生生熬死诸葛亮。
一代枭雄曹操曾评价诸葛亮:“刘备不足为惧,吾实惧诸葛亮耳。
”可见曹操十分忌惮。
而后世,对诸葛亮的评价也有很多。
杜甫: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刘伯温:军在于治。
诸葛亮连年征战而兵无厌言,乃至于此。
康熙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为人臣者,惟诸葛亮能如此耳。
乾隆帝:诸葛孔明为三代以下第一流人物,约其生平,亦曰公忠二字而已。
公故无我,忠故无私,无我无私,然后志气清明而经纶中理。
诸葛亮的评价2历史上对诸葛亮给予这么高的评价,绝非空穴来风,他的一项发明便足以称得上亘古绝今。
《三国·蜀志·诸葛亮·传》记载:“亮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推演丘法,作八阵图,咸得其要云。
”八阵图,又叫旱八阵。
诸葛亮创制的“八阵图”吸收了井田和道家八卦的排列组合,兼容了天文地理,是古代不可多得的作战阵法。
八阵图分为八个阵式,即:天覆阵、地载阵、风扬阵、云垂阵、龙飞阵、虎翼阵、鸟翔阵、蛇蟠阵。
“八阵图”的组成,是以乾坤巽艮四间地,为天地风云正阵,作为正兵。
西北者为乾地,乾为天阵。
西南者为坤地,坤为地阵。
东南之地为巽居,巽者为风阵。
东北之地为艮居,艮者为山,山川出云,为云阵,以水火金木为龙虎鸟蛇四奇阵,作为奇兵。
西晋镇南将军刘弘曾在观游诸葛亮故宅时,令李兴立碑撰文赞扬诸葛亮的功业,其中亦提到了八阵图。
诸葛亮的历史个人评价
诸葛亮的历史个人评价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在三国时期的蜀汉政权中担任重要的官职,被誉为“卧龙诸葛”,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著名的智囊之一。
其深厚的学识、卓越的智慧和高尚的品德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诸葛亮以其丰富的知识和才华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敬仰。
他广泛涉猎经史文籍,精通佛教、道教、儒家等各种学说,对文化和学问有着深刻的理解。
他曾撰写了许多重要的著作,如《中山靖王问草》、《谯周传》等,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学术财富。
此外,诸葛亮还自学成才,精通天文地理,能够运用星象来预测天灾人祸,为国家的政治决策和军事行动提供了重要参考。
其次,诸葛亮在政治和军事方面的卓越才能使他成为当时蜀汉政权的重要支柱。
他担任丞相的时间虽然只有短短数年,却在这个时间内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干。
他推行了一系列以顾问制度为核心的政治改革,建立了严格的行事纪律和组织结构,使蜀汉政府的行政效率和治理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同时,诸葛亮又以其军事才能在对抗魏国的战争中表现出众。
他制定了一系列精确的军事计划和策略,成功地击败了魏军多次,保卫了蜀汉的疆土。
此外,诸葛亮的高尚品德也是他备受人们敬重的原因之一。
他忠诚于蜀汉政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以身作则,廉洁奉公,从不贪污受贿,保持了高度的政治道德。
他崇尚仁义和道德规范,注重修身养性,以身作则影响了周围的人们。
他对待下属也非常宽厚和谦逊,善于团结和管理人才,使得他的部下都对他深感爱戴,为他全力以赴。
然而,诸葛亮也有一些缺点和局限性。
比如他的一些军事计划和策略在实际操作中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导致了一些重大的失败。
他过于相信星象和神秘的力量,有时候过于迷信,对此事物过分依赖可能有所耽误他的行动。
此外,诸葛亮在处理政治上的争议和斗争时较为保守,缺乏一些灵活的手段和决策。
这使他在一些关键时刻无法做出最佳的决策。
综上所述,诸葛亮的历史个人评价是非常积极和正面的。
诸葛亮的历史客观评价有哪些
诸葛亮的历史客观评价有哪些人心是最为复杂的,往往了解自己的人,不是亲朋好友,也不是一起生活多年的结发之妻,而是势均力敌的对手。
在三国时期,诸葛亮曾有遇到过许多对手,比如东吴的文臣、曹操账下谋士,但这些人对诸葛亮都产生不了威胁,唯独司马懿可以称得上是劲敌。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对诸葛亮的评价,欢迎大家参考借鉴!诸葛亮的评价1陈寿:“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傅玄:“诸葛亮诚一时之异人也。
治国有分,御军有法,积功兴业,事得其机,入无余力,出有余粮,知蜀本弱而危。
故持重以镇之。
”袁准:“行法严而国人悦服,用民尽其力而下不怨。
及其兵出入如宾,行不寇,刍荛者不猎,如在国中。
其用兵也,止如山,进退如风,兵出之日,天下震动,而人心不忧。
亮死至今数十年,国人歌思,如周人之思召公也,孔子曰‘雍也可使南面’,诸葛亮有焉。
”司马炎:“善哉,使我得此人以自辅,岂有今日之劳乎!”郭冲:“亮权智英略,有逾管﹑晏,功业未济,论者惑焉,条亮五事隐没不闻于世者,宝等亦不能复难。
扶风王慨然善冲。
”张辅:“诸葛孔明达治知变,殆王佐之才。
”常璩:“治国以礼民无怨声,不滥用私刑,没尚有余泣。
”诸葛亮的评价2王羲之:“荀、葛各一国佐命宗臣,观其辙迹,实奇士也。
然荀获讥于忧卒,意长恨恨,谓其弘济之心,宜被大道;诸葛经国达治无间然,处事而无玷累,获全名於数代。
至於建鼎足之势,未能忘已,所谓命世大才,以天下为心者,容得尔乎?”崔浩:“夫亮之相刘备,当九州鼎沸之会,英雄奋发之时,君臣相得,鱼水为喻,而不能与曹氏争天下,委弃荆州,退入巴蜀,诱夺刘璋,伪连孙氏,守穷踦?区之地,僣号边夷之间。
诸葛亮有什么方面是厉害的
诸葛亮有什么方面是厉害的诸葛亮作为三国里神话般的人,真实的他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对诸葛亮的评价,欢迎大家参考借鉴!诸葛亮的评价1全才诸葛亮。
1,精制兵器。
诸葛亮对兵器的制造极为讲求。
陈寿在《亮传》称“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
《宋书》卷86《殷孝祖传》载:“御杖先有诸葛亮筩袖铠帽,二十五石石弩射之不能入”。
《亮传》注引《魏氏春秋》言:“损益连弩,谓之元戎,以铁为矢,矢长八寸,一弩十矢具发。
”这种武器在当时也算是先进的。
故《亮传》注引《蜀记》载晋初李兴之言曰:“神弩之功,一何微妙!”诸葛亮的军队战斗力所以很强,擅长用箭,当为其原因之一。
还有两个小地方,一是诸葛亮觉得军中伐木斧损坏很快,于是亲自监造了千余斧头发到军中使用,新斧头非常坚固耐用,然后他才处罚负责军需的相关人员。
还有一个出自《太平御览》记载,蒲元在斜谷为诸葛亮造刀三千口。
他造成的刀,能劈开装满铁珠的竹筒,被誉为神刀。
种.种地方可以看出,因为蜀汉地寡民少,兵员不足,诸葛亮就从装备着手,尽管用钱非常节省,但仍然为士兵配备了最精良的装备。
2,各种军械。
一、木牛流马诸葛亮从汉中北伐曹魏,由于征途崎岖,军队不便运输粮食,因此诸葛亮对旧式车辆加以改装,称为「木牛流马」。
据说「木牛」载一年的粮食每天能行二十里,「流马」有方囊二个,每个可以装米二斛三斗,能够在崎岖不平的山道上行走。
其实「木牛」即有前辕的小车,「流马」类似后世的独轮车,仍然需要人力的推动。
从诸葛亮第五次北伐「以木牛运粮」,第六次北伐「以流马运粮」的史实可知,「木牛流马」使得蜀兵能在险恶的蜀道上迅速行军,对当时的军粮运输有很大的贡献。
二、八阵图由于后世的附会臆测,加上小说戏剧的夸张渲染,八阵图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其实,八阵图只是古代作战时用以掩蔽士兵及阻碍敌军的防御工事或军事阵法,在战国时已经出现,山东临沂县出土的《孙膑兵法》中就有《八阵篇》的残简。
人物评价之诸葛亮
3、诸葛亮是一个十分忠心的人。起初刘备 死后将大任交给他,他并没有嫌弃刘后主 的无能,而是鞠躬尽瘁地为国事分忧。而 后在驻军五丈原时,面对北伐无望的他病 情严重,但依然写表章来劝谏后主。死前 他嘱咐姜维,在临终之际还不忘蜀国大业, 将撤退计划吩咐妥当,后来司马懿大败, 被后人称为:“死诸葛吓退活司马”。他 所作的一切,无一不忠心耿耿,认真负责。
课堂任务
1、请给每个短文打分,并说明理由。 2、分析完这五个小作文,你认为如何写人 物评论?
1、联系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 2、依据人物的主要事迹(生平经历)。 3、把握人物的主体性格特征和形象特点。 4、从精神境界角度入手。
4、诸葛亮有忠义之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一生都在为蜀汉谋划,从他初出茅庐向刘 备提出隆中对,到赤壁之战前舌战群儒,再至攻 伐益州,他一直忠心耿耿。不管刘备有多么落魄, 有多少次险些遭遇危难,他不曾离开刘备另寻主 公。在他的帮助下,刘备在乱世中取得一席之地, 在他的帮助下蜀国发展了起来。在刘备兵败白帝 托孤时,他泪流满面接下重任。所以他之后六出 祈山,忠心辅佐昏庸无能的后主刘禅。他为蜀汉 亲自经营大小事务,以至终于积劳成疾,病倒在 五丈原,然而直到他死前谋划如何击败魏军。鞠 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对这位忠臣的一生1、诸葛亮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他为报答 刘备的“知遇之恩”,殚精竭虑,辅佐刘 备兴复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不 贪权势,不谋私利,严于律己,知人善任, 谦恭待人,治蜀有方。他还重视人才,平 定南方,是国家的功臣。
2、一代蜀相。便是你,自南阳与玄德相会, 便随他一生奔走。你足智多谋,夷陵一战, 锁贼于八卦阵中;你顾全大局,华容纵阿 瞒留云长继续征战,而非一斩;你富有人 情,立于玄德病榻前,誓不自立成都之主; 你鞠躬尽瘁,北伐五丈原,却只出师未捷 身先死。
用一段话“评价诸葛亮”
用一段话“评价诸葛亮”
1、我眼中的诸葛亮是一个足智多谋、神机妙算、鞠躬尽瘁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
2、诸葛亮不仅是智慧的象征,还是人性光辉灵魂的化身。
他所发的一寸热,一分光,将永远被后人传颂。
3、诸葛亮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他才智过人,天文地理样样精通。
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诸葛亮也曾经做过错事。
但他的功劳远远的超过了他的过错,因此我觉得他是一个让人敬佩的人。
4、诸葛亮不仅是智慧的化身,更是忠烈之臣的典范。
5、诸葛亮不仅善于心计,而且他学识渊博,善于发明创造。
他发明了木流流马用于在山路中运输粮草。
发明了孔明灯用于照明。
6、一生惟谨慎,七擒南渡,六出北征,何期五丈崩摧,九伐志能尊教受;十倍荷褒荣,八阵名成,两川福被,所合四方精锐,三分功定属元勋。
最新对诸葛亮的评价7篇
对诸葛亮的评价7篇对诸葛亮的评价7篇对诸葛亮的评价(1)诸葛亮人家都说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依我看,他是一只狡猾的老狐狸。
(一),诸葛亮隆中钓刘备;刘备一心想成就帝业,但他那两个拜把子的兄弟--关羽,张飞却没有能力给他出谋划策,再加上水镜先生徐庶的大力推荐,孔明的身价自是大涨。
他倒好,跟人刘备玩捉迷藏,刘备每拜访一次,他的身价就以直线上升到他满意了,才肯与刘备成交。
于是乎,便有了著名的“隆中对”。
其实这是诸葛亮给刘备暗露自己的才能作为筹码,让人刘备愿出高价请他。
又有身价又有面子,何乐而不为?(二),池塘边上谋荆州;孔明一到新野就要钓鱼,而且为他服务的还是刘备手下的三员虎将,叫关羽,张飞给他做鱼竿,条件还特别苛刻,弄得人关羽,张飞一肚子怨气。
叫人家赵子龙去找池塘就算了,去池塘有一段路他那车过不去,得!派人家去修路。
等到要去钓鱼了,还让人把张飞带去,说是让他挖蚯蚓,要不是刘备在,张飞不把他杀了算不错了。
钓鱼是假,玩把戏是真,是等刘备把军事指挥权给他。
孔明自己也知道,他在人家眼里就是一臭读书的,就会指挥人。
尤其是名声在外的关羽,张飞,又和刘备是拜把子的兄弟,就更不买他的帐了。
要指挥他们就必须有剑印在手,又不好和刘备明说,于是,他百般刁难三员大将,使关羽,张飞的脾性表露无遗,再来向刘备伸手要剑印,刘备也就无话可说。
等剑印一到手,名正言顺了,张飞也不得不认账了。
孔明带一百人去荆州吊唁刘表本就是无限的夸张,他自己心里明白,去荆州受制于他人,带多少人都没有什么区别,甚至就他和赵云同去,也就足够了。
他却借此夸张自己的胆识和谋略,以此取得刘备的赏识。
事前就安排了孙乾准备筵席,还让简雍准备好功劳簿,营造胜券在握的气氛,打败曹军后,又是大摆筵席,又是记功劳的,刘备帐下还有谁不服他呢?(三),孔明装腔作势激鲁肃;孔明知道鲁肃意在说服刘备与东吴联合抗曹,但为了在同盟中不处于被动,他故意糊弄鲁肃,说刘备想降曹,让鲁肃权刘备不要降曹,主动权就转移到了刘备这边。
关于诸葛亮的评价
关于诸葛亮的评价诸葛亮,中国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足智多谋的政治家、军事家,历史上对他的评价有好也有坏。
现在就来看看由店铺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诸葛亮的评价吧!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到底如何,似乎受到很多人的质疑,甚至有些人认为诸葛亮算不上一个军事家,他们的根据主要有:陈寿的评语:“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
”“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与?”其实,陈寿并没有说诸葛亮缺乏军事才能。
首先,陈寿所说的“治戎为长”,即指诸葛亮善于治军。
作为一个军事家,首要的一点,就是善于治军。
如果不能训练出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又凭什么去南征北战呢?其次,陈寿所说的“奇谋为短”,是相对于诸葛亮“治戎为长”而言的。
诸葛亮在“奇谋”方面的才干稍逊于他在治军方面的才干,并不说明诸葛亮不善“奇谋”或没有“奇谋”。
同样,“理民之干,优于将略”之语也是陈寿对诸葛亮综合才能的分析对比后作出的结论。
如果诸葛亮“理民之干”可打10分的话,那么其“将略”则打8分。
譬如评价苏东坡的诗、词、文章,可能其诗不如其文,其文不如其词。
但无论单说哪一项,苏东坡都是大家。
不能因为有人说苏轼的诗不如词,就误以为苏轼不会写诗。
对于诸葛亮北伐无功一事,陈寿也没敢下断言说诸葛亮没有军事才能,而是用疑问的口气说:“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与?” 而且,陈寿还为诸葛亮北伐无功作了一番辩护:“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
昔萧何荐韩信,管仲举王子成父,皆忖己之长,未能兼有故也。
亮之器能政理,抑管、萧之亚匹也。
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耶?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
”陈寿将诸葛亮北伐无功的原因归纳为四点:一是与诸葛亮对阵的,偏偏是“人杰”司马懿;二是寡不敌众;三是诸葛亮手下没有韩信、王子城父那样的名将;四是诸葛亮的长处在于处理政事,而不在于用兵打仗。
最后,陈寿颇为遗憾地说诸葛亮北伐没有成功是“天命有归”。
诸葛亮的历史个人评价
诸葛亮的历史个人评价每一位喜欢三国历史的人,大多是从三国演义开始的,而每一位看三国的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对诸葛亮的评价,欢迎大家参考借鉴!诸葛亮的评价1三国时期,天下一共分为十三州,曹魏九州半,东吴二州半,蜀汉一州,按理说在强大的曹魏眼里,蜀汉甚至都不能称之为一国,但是因为诸葛亮的存在,蜀汉才叫蜀汉。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马谡失街亭,无奈退兵;第二次斩杀魏国名将王双;第三次成功拿下武都,阴平二郡,归蜀国管辖;第四次成功斩杀五子良将之一的张郃;最后一次司马懿不敢出门,只能硬生生熬死诸葛亮。
一代枭雄曹操曾评价诸葛亮:“刘备不足为惧,吾实惧诸葛亮耳。
”可见曹操十分忌惮。
而后世,对诸葛亮的评价也有很多。
杜甫: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刘伯温:军在于治。
诸葛亮连年征战而兵无厌言,乃至于此。
康熙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为人臣者,惟诸葛亮能如此耳。
乾隆帝:诸葛孔明为三代以下第一流人物,约其生平,亦曰公忠二字而已。
公故无我,忠故无私,无我无私,然后志气清明而经纶中理。
诸葛亮的评价2历史上对诸葛亮给予这么高的评价,绝非空穴来风,他的一项发明便足以称得上亘古绝今。
《三国蜀志诸葛亮传》记载:“亮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推演丘法,作八阵图,咸得其要云。
”八阵图,又叫旱八阵。
诸葛亮创制的“八阵图”吸收了井田和道家八卦的排列组合,兼容了天文地理,是古代不可多得的作战阵法。
八阵图分为八个阵式,即:天覆阵、地载阵、风扬阵、云垂阵、龙飞阵、虎翼阵、鸟翔阵、蛇蟠阵。
“八阵图”的组成,是以乾坤巽艮四间地,为天地风云正阵,作为正兵。
西北者为乾地,乾为天阵。
西南者为坤地,坤为地阵。
东南之地为巽居,巽者为风阵。
东北之地为艮居,艮者为山,山川出云,为云阵,以水火金木为龙虎鸟蛇四奇阵,作为奇兵。
西晋镇南将军刘弘曾在观游诸葛亮故宅时,令李兴立碑撰文赞扬诸葛亮的功业,其中亦提到了八阵图。
后人是怎么评价三国里的诸葛亮的
后人是怎么评价三国里的诸葛亮的诸葛亮年少成名,作为蜀国的至关重要的人物。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对诸葛亮的评价,欢迎大家参考借鉴!诸葛亮的评价1这场战争的前敌指挥本来应该是军事主管李严,但李严已经被诸葛亮完全排除出权力中心依旧待在永安,南征成为了诸葛亮和马谡的舞台。
不到半年的时间,诸葛亮用一场胜利镇压了所有反对的声音,从此确立了对蜀汉军队的绝对领导,至此诸葛亮军政大权独揽一身,成为了蜀汉最高权力的掌控者。
亲贤臣,远小人“天下三分,益州疲弊”刘备刚刚去世的时候,蜀汉还没从战争中恢复元气,但在不到三年,丞相通过南征树立了个人威望,同时成功为战争制造了舆论氛围。
南征时掠夺的大量战略物资,加上战时经济政策,蜀汉战争机器终于开动了。
诸葛亮把北伐写进蜀汉立国纲领,成为历代权臣北伐的开端。
丞相临行前留下《出师表》,里面有几句耐人寻味的话:“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郭攸之——南阳人费祎——江夏人向宠——襄阳人原来都是荆州人诸葛亮的评价2可见在北伐之前,荆州派已经取得了政治上的完全胜利。
不过“先帝知臣谨慎”,丞相依然不忘对少帝刘禅谆谆教诲,耳提面命,告诫刘禅亲近这些生在荆州的“贤臣”,不知道小人是否都出生在益州?北伐中原227年,诸葛亮进军汉中,检阅三军,同时制定战役计划,确定北伐的主攻方向。
名将魏延提出了“子午谷奇谋”。
魏延赌的是魏国对蜀汉没有警戒,一旦偷袭长安得手,整个关中和陇西唾手可得。
关中粮仓加上四川天府之国,蜀汉一下子便拥有了正面抗衡曹魏的实力,一千多年后,林彪采取了类似的办法攻占锦州,拿下东北三省。
更为重要的是,刘备汉中称王以来,魏延已经担任汉中太守十年有余。
子午谷奇谋的基础是长达他十年的前敌观察和情报活动。
关于诸葛亮的评论有哪些特殊的
关于诸葛亮的评论有哪些特殊的古往今来对诸葛亮丞相的评价不可胜数,大多都是正面的,负面评价相对较少。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别人对诸葛亮的评价,欢迎大家参考借鉴!葛亮的评价1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集忠、孝、义、谋于一身,可以说是公认的中国历史上的智慧神的最杰出化身。
历代朝野都对诸葛亮有很高的评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成了无数仁人志士的座右铭。
在《三国志》中对诸葛亮有如下评价:“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在《三国志》中亦附有陈寿在《诸葛亮集》中的序言。
而《三国志注》中,裴松之亦引出袁子谈论诸葛亮的功绩。
葛亮的评价2《三国志》描述的一些人物对诸葛亮的评价刘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 司马徽:“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
此间自有伏龙、凤雏。
” 孟获:“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
” 贾诩:“诸葛亮善治国。
” 刘晔:“诸葛亮明于治而为相。
” 徐庶:“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 张裔:“公赏不遗远,罚不阿近,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免,此贤愚之所以佥忘其身者也。
” 杨洪:“西土咸服诸葛亮能尽时人之器用也。
” 诸葛亮画像马良:“尊兄应期赞世,配业光国,魄兆远矣。
夫变用雅虑,审贵垂明,于以简才,宜适其时。
若乃和光悦远,迈德天壤,使时闭于听,世服于道,齐高妙之音,正郑、卫之声,并于事,无相夺伦,此乃管弦之至,牙、旷之调也。
” 樊建:“闻恶必改,而不矜过,赏罚之信诅感神明。
分析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分析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分析诸葛亮的人物形象诸葛亮是个足智多谋,细心谨慎的人。
后人评价诸葛亮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分析诸葛亮的人物形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许多人都十分崇拜诸葛亮,我也不例外。
但不是因为他的神机妙算,不是因为他的淡泊名利,而是因为他那份谦虚的态度,学习了《出师表》之后,我更家感受到了他的谦虚。
2、他才华过人,但他却说自己“出身卑鄙”,或许他确实出身较为低微,但他那满肚子的计谋与对当世之事独到的见解,却已盖过一切。
3、他功高盖主,但他却担心自己“托付不效”,孔明不只一次被后人喻为人中之龙,正是他的才能才使他能够“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能够让刘备临终时寄他以大事,能够让赵云鞍前马后地为他办事。
这一切难道说明不了什么吗?4、或许是谦虚才使得他满腹计囊,或许是谦虚才使得他能辅佐刘备、刘禅两父子打天下,因此我敢断言,是谦虚的态度造就了这位千古奇才。
5、诸葛亮,字孔明,是三国中的风云人物。
他总是以谦卑、感恩、机智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
在我的心目中,诸葛亮是智者的化身。
6、诸葛亮对于刘备的知遇之恩充满了感激。
自己也倾尽权利为刘备出谋划策,而这些计策中,无不体现了诸葛亮的智慧。
7、“草船借箭”中,诸葛亮利用天时、地利,神机妙算。
“借”回了整整几船的箭,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8、“火烧赤壁”中,诸葛亮知己知彼,利用曹操军队不会水的特点,水上作战,使曹操把船全部用锁链连在一起,以致于着火之后,逃都逃不走。
诸葛亮用火烧曹军的船,弄得操军士兵丢盔弃甲,死的死,逃的逃,狼狈不堪,打了漂亮精彩的一仗。
9、诸葛孔明的智慧闻名于诸侯,传颂于后人。
在无数次的行军对战中:烧藤甲兵、火烧赤壁、草船借箭……无一不是经典之作,令敌军闻风丧胆,草木皆兵……一、外貌形态三国演义中对诸葛孔明是这么写的:“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除此之外,小说中还提到猪哥亮在执掌刘备的军队后,常常手持羽扇,身披鹤氅,坐一辆四轮小车等之类的语言,按照今天的标准,诸葛亮身高超过一米八,长得也颇有气质,很有风范,虽住在隆中,却也非不修边幅,而是保持了高洁的情操。
评价诸葛亮的作文(20篇)
评价诸葛亮的作文(20篇)评价诸葛亮的作文(精选20篇)评价诸葛亮的作文篇1诸葛亮,乃是天下奇才。
也是蜀国的军师,曾经火烧连营、火烧赤壁、火烧博望,都是他的缕缕战绩,把曹操打得落荒而逃。
在《三国演义》当中,就算是曹操带着二十万大军但听到诸葛亮的名字,也都是闻风丧胆,人多却不敢上前攻打,他们怕诸葛亮再用什么妙计。
刘备曾经三顾茅庐,就是为了请到诸葛亮出山。
有一次周瑜想杀了他为吴国出气,于是给他了一个难题,让他用十天时间造出三十万支羽箭。
就是全军工匠也要三个月才能造好,时间哪里够啊。
可是诸葛亮挥着宽大的袖口却说,十天那岂不是误了军中大事,不行不行!我只用三天时间就可以造出十万只羽箭,周瑜在一旁结结巴巴地说:“三天?”诸葛亮却说:“没错,就是三天,如果做不出甘愿受军阀处置”。
这可把在一旁忠厚老实的鲁肃给吓坏了,赶紧对诸葛亮说:“你干嘛呀!好好的十一天时间你不要,却选择了三天,诸葛亮却跟他说周瑜想要害我呀!这三天十天不也是一个道理吗?”等到第三天的时候,诸葛亮远远看见鲁肃说:“快来快来我带你去取箭,你给我借的十艘小船,还有那几个士兵都准备好了吗?”鲁肃说“我根本不敢有丝毫的松懈,早都已经准备好了”。
于是诸葛亮和鲁肃,只在船舱喝酒,轻轻松松借到了箭,就连周瑜也对诸葛亮的这般才能赞叹不已。
我非常崇拜智慧过人的诸葛亮,他精忠报国鞠躬尽瘁,而又奋发有为。
我也要好好读书,积累更多的知识与智慧,长大以后去报效国家,如果你问我三国里我最喜欢的英雄是谁,那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
那就是足智多谋,忠君爱国,有着卓越军事才能的诸葛亮。
评价诸葛亮的作文篇2今天我拿着记录本来到了隆重的茅舍前,准备会见我的偶像逐个老先生,一位童子接待了我,我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诸葛亮了,想一想刘玄德也是在三顾茅庐后才一睹诸葛亮的面貌,而我只是一次,真是好有成就感哦。
随后我的采访便开始了。
“请问?你是怎么未卜先知的那?比如像刮大风,有大雾,下下雪的?有什么妙招吗?”我一口气把事先准备的问题统统的倒了出来。
对于诸葛亮的经典评价有哪儿些
对于诸葛亮的经典评价有哪儿些首先啊,我们要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啊,我们要客观的分析他的各方面能力,再进行各方面的总结。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别人对诸葛亮的评价,欢迎大家参考借鉴!诸葛亮的评价1刘备死后,四十三岁的诸葛亮,成为为蜀汉实际的统治者。
他所做的事儿:抚慰百姓,规定礼仪,确立官职,制订制度;开诚布公。
实事求是,不搞虚的。
结果是整个蜀汉对诸葛亮,是“畏而爱之”。
又怕他,又爱他。
为什么?因为诸葛亮的治政风格,不是滥好人和稀泥,而是严刑峻法,行事狠辣。
为什么没有抱怨呢?因为他老人家处事太公平了,没人能抱怨。
诸葛亮身为丞相深知:“屋漏在下,止之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居也。
”他不仅带头廉政,树起一面旗帜,同时还把廉政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法律建设来抓,对蜀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诸葛亮时期的廉政建设,首先表现在对蜀汉宫城规模和惠陵规模的严格控制上。
在执法上,立法公开、执法公平,有异于同时代封建的法律思潮。
诸葛亮一再告诫、反复强调法在治理国家过程中的重要性“夫一人之身,百万之众,束肩敛息,重足俯听,莫敢仰视者,法制使然也。
”不仅如此,诸葛亮还进一步从反面强调了不以法治国的严重后果“若乃上无刑罚,下无礼义,虽有天下,富有四海,而不能自免者,莱纷之类也。
夫以匹夫之刑令以赏罚,而人不能逆其命者,孙武、攘直之类也。
故令不可轻,势不可通。
”此外,他还亲自起草了各种科条律令数十则,其内容包括了《八务》、《七戒》、《六恐》、《五惧》等条规。
在汉中休士劝农期间,利用了汉中的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地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生产的得力措施,使北伐军资基本上就地得到了解决,诸葛亮死后,蜀汉军撤退,魏军还在蜀营中“获其图书、粮谷甚众”。
这正说明了诸葛亮休士劝农,实行军屯耕战的效果。
当地人民生活好了,就可以招来更多的人口,使地广人稀的汉中重新得到发展,逐步到达人多、粮多的良性循环,使百姓“安其居,乐其业”。
经诸葛亮“踵迹增筑”的“山河堰”等水利工程至今还是汉中地区灌溉面积最大的水利工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价诸葛亮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2008160014 刘佳敏
首先简要介绍一下诸葛亮: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后来的东晋政权为了推崇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
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
诸葛亮在后世受到很大的尊崇,成都有武侯祠,大诗人杜甫也有赞扬诸葛亮的《蜀相》名篇传世。
唐朝著名诗人杜甫曾对诸葛亮的事迹甚为欣赏,曾作过数首诗关于诸葛亮,包括《蜀相》(当中有两首同名蜀相)、《咏怀古迹其四》、《诸葛孔明》、《八阵图》、《古柏行》、《武侯庙》、《诸葛庙》、《阁夜》。
当中《蜀相》中“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亦成为日后讲述诸葛亮一生的名句。
其他诗人亦有作过不少诗词赞赏诸葛亮,如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宋朝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诸葛武侯》(两首)、南宋诗人陆游的《游诸葛武侯书台》,唐朝窦常的《谒诸葛武侯庙》,唐朝章孝标的《诸葛武侯庙》,明朝文学家杨慎的《武侯祠》、近代历史学家郭沫若的《蜀道奇》,还有近代政治家董必武、陆定一等。
杨戏的《季汉辅臣赞》中赞诸葛丞相:“忠武英高,献策江滨,攀吴连蜀,权我世真。
受遗阿衡,整武齐文,敷陈德教,理物移风,贤愚竞心,佥忘其身。
诞静邦内,四裔以绥,屡临敌庭,实耀其威,研精大国,恨于未夷。
”
我认为:对诸葛亮的评价应该秉承着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一分为二看待。
纵观诸葛亮一生,应该说,他是光辉的,但是人非圣贤,当然,他有很多缺点。
首先,他的功绩应该肯定。
四川今天北称为:天府之国。
究其根源,来自于诸葛亮治蜀之功。
大家知道在刘备入主西蜀之前,西蜀乃蛮荒之地。
人民蒙昧,野兽出没,生产力极其落后、低下。
经过诸葛亮的治理,生产力跃居全国前茅。
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治安空前良好,做到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境地。
蜀地开始成为中国富庶、繁华的地区之一。
诸葛亮还发明了很多农耕器具,以利于农业生产。
所以,至今蜀地老百姓还怀念诸葛亮的功绩。
这是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
有人会说,诸葛亮逆历史潮流,扶持一个没落的汉王朝,是历史退步,是倒行逆施。
这对不对呢?值得商榷!在当时哪个历史背景,诸葛亮的选择无可厚非。
按一些学者所言,诸葛亮应该帮助曹操完成统一大业,而不是怂恿刘备三分天下。
我觉得不是这么简单。
第一,曹操值不值得贤士们帮助统一华夏。
我们看看曹操所作所为,尽管算是个英雄,但是残暴不仁,冷酷多变,并不是天下福祉。
况且曹操出身宦官,让好多士人看不起,也没有统一华夏的号召力。
诸葛亮选择刘备是多方面的:一是,刘备礼贤下士,诚心招纳贤士。
二是,刘备汉室宗亲,有号召力。
古人特讲究门第。
要说,西汉末年比刘秀出色的人难道没有吗?还不是他是汉室宗亲,有号召力,又有谋略,才有许多贤士去帮他打天下。
三是,在刘备处,知识分子完全有了用武之地。
刘备放手诸葛亮去干,言听计从。
让古代知识分子的梦想得到实现。
拥有一个开明、信任的君主,有一个施展报复的舞台!这是多少代知识分子梦寐以求的理想。
再者,刘备宽仁,爱民,有作为明主的先决条件。
得民心者得天下,诸葛亮的选择是对的。
另外,诸葛亮也不是提倡分裂。
他在隆中对曾说得很明白:联吴抗曹,以待时机,灭吴
统一华夏。
只是出师未捷身先死,才长使英雄泪满襟!时势让满腹才华的诸葛亮没办法。
况且,我们知道,直到唐以后,士族势力才逐渐消亡。
那时,正处反动的士族势力猖狂的时候,诸葛亮尽管雄才伟略,但是挡不住这股逆流。
(注:曹操和孙权也曾努力消除士族势力,但是没成功,却成为士族势力的维护者)
再者,诸葛亮极大的促进了西蜀的文化。
经济建设。
使得西蜀数百年后,人才辈出,文星璀璨,产生了如苏东坡、李白等大文豪。
经济上人民富裕,蜀地富庶。
诸葛亮还注意搞好民族团结,“七擒孟获",让西南少数民族归化汉文明。
起到了融合民族,传播汉文明的作用。
对国内,诸葛亮依法治国,奖罚分明,让蜀国成为三国中唯一的“文明之邦”。
对外,诸葛亮联合东吴,抗击曹魏,努力实现统一大业。
但是,诸葛亮的确有缺点。
首先,他不注重人才的培养,致使“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
足可见蜀国人才严重断层,后继无人。
再者,他没有制定选贤纳士的好政策。
致使好多英雄豪杰游离在政权之外。
第三,他自己本来是倡导民主、任人唯贤的。
但最终走上了反面,他自己独断专行,不能听取别人的宝贵意见。
如,他多次伐魏,有大臣提出,多年征战,国库空虚,人民得不到休养生息。
这是多么远见卓识的建议,但是诸葛亮端出刘备先主,执意伐魏。
结果劳民伤财,最终被司马氏所灭。
最重要的是,他分不清指责范畴,竟然“亲校薄册”。
这种小吏所作之事,一个堂堂丞相作,可见他分不清主次。
最后被累死实在是可惜。
纵观诸葛亮一生,他神机妙算,英明神武。
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对蜀汉有大功而无过错。
从首战告捷到诸葛亮出使东吴说服吴王孙权抗曹再到整顿巴蜀内政,从率军南征平定南蛮到六次北伐,体现了他何等地智慧,他的博学是何等的博,他的计谋是何等的灵验。
他是多么地神圣和伟大,他的一生是多么的让人感动。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