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配方详解:补中益气合剂
(新)补中益气合剂产品知识培训
药学知识课汇报人:X X 时间:20X X 年X 月X 日件补中益气合剂【成份】黄芪(蜜炙)、党参、甘草(蜜炙)、白术、当归、升麻、柴胡、陈皮、生姜、大枣。
辅料为:苯甲酸钠。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
用于体倦乏力,内脏下垂。
【规格】10ml*48支【用法用量】口服。
一次10-15毫升,一日3次。
【生产企业】江西省芙蓉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补中益气合剂来源【来源】出自金代名医李东垣《脾胃论》卷中的补中益气汤。
《脾胃论》,撰于公元1249年,三卷,是李东垣创导脾胃学说的代表著作。
卷上为基本部分,引用大量《内经》原文以阐述其脾胃论的主要观点和治疗方药。
卷中阐述脾胃病的具体论治。
卷下详述脾胃病与天地阴阳、升降浮沉的密切关系,并提出多种治疗方法,列方60余首,并附方义及服用法。
所创补中益气汤、调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升阳散火汤等至今为临床所习用。
产品方义方中黄芪味甘微温,入脾肺经,补中益气,升阳固表,故为君药。
配伍党参、炙甘草、白术,补气健脾为臣药。
当归养血和营,协人参、黄芪补气养血;陈皮理气和胃,使诸药补而不滞,共为佐药。
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协助君药以升提下陷之中气,共为佐使。
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产品服用方法1、一般30天为一疗程,48支的2盒为疗程。
连服1--3个疗程。
2、脾虚患者:症见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萎黄,大便稀溏,舌淡,脉虚,的慢性肠胃炎、结肠炎的治疗和辅助治疗。
一个月为一疗程。
一般3个疗程;3、术后、病后、化疗后可服用半年以上。
4、内脏下陷、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患者,以及贫血及体质虚弱者可长期服用。
实验研究(1)对子宫、心肌、小肠及其周围组织有选择性兴奋作用。
(2)抗基因突变及抗肿瘤作用在临床上使用抗肿瘤化疗药物时,配合应用本方,可提高疗效,降低化疗药物毒副反应。
(3)大大提高机体免疫力。
作用功效:补中益气合剂为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传统中成药,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的泄泻、脱肛、阴挺。
补中益气丸的标准配方组成
补中益气丸的标准配方组成
中益气丸是一种中药复方制剂,由多种中药组成。
其标准配方组成可能因不同厂家或药房而略有差异,但一般包括以下主要成分:
1. 黄芪:具有益气补虚、提升免疫力的功效。
2. 人参:具有补气益阳、健脾开胃、提升精神状态的作用。
3. 白术:具有健脾益气、止泻止痢的功效。
4. 党参:具有益气补虚、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5. 甘草:具有益气养阴、调节肠胃功能的功效。
6. 枸杞子:具有滋阴补肾、明目养心的作用。
7. 白芍:具有养血安神、调经止痛的作用。
8. 当归:具有活血调经、养血滋阴的功效。
此外,还可能添加其他一些辅助药物,如五味子、陈皮、茯苓等,以达到综合调理气血、调节脾胃、增强免疫力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配方组成可能因不同的药方而有所不同,建议在使用前咨询医生或在正规药房购买正品中益气丸。
补中益气汤的标准配方
补中益气汤的标准配方
补中益气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具有益气健脾、补中益气的功效。
它主
要适用于脾胃虚弱、气虚体弱、食欲不振、乏力倦怠等症状。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补中益气汤的标准配方。
首先,补中益气汤的主要成分包括黄芪、白术、茯苓、甘草等药材。
其中,黄
芪具有补气养血、益气固表的作用,白术能健脾胃、益气健脾,茯苓则有利尿、健脾祛湿的功效,甘草具有和中缓急、调和诸药的作用。
这些药材的组合能够共同发挥补中益气的效果。
其次,补中益气汤的配方比例为,黄芪15克,白术9克,茯苓9克,甘草6克。
将这些药材按照比例配制好,就可以用于煎煮服用了。
接下来,我们来介绍一下补中益气汤的煎煮方法。
首先,将配好的药材放入煎
药壶中,加入适量清水,然后用文火煎煮约30分钟,待药液煎煮成约200毫升左右,即可关火。
最后,将药液倒入杯中,待稍凉后服用,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需要注意的是,服用补中益气汤时,要根据医生的建议来确定剂量和服用方法,不可随意增减药量。
另外,服用期间要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用易消化的清淡食物,有助于药效的发挥。
总之,补中益气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具有明显的益气健脾、补中益气的
功效。
在使用时,需要严格按照标准配方和煎煮方法进行,同时要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不当的饮食,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补中益气丸的成分和功效
补中益气丸的成分和功效
补中益气丸是一种中药配方,主要以中草药为原料。
其成分和功效如下:
成分:
1. 黄芪:具有补气、益阳、固表的功效,可用于调理身体虚弱、气血不足等症状。
2. 白术:具有健脾胃、益气、健脾的功效,可缓解胃肠不适、脾虚等症状。
3. 陈皮:具有理气、燥湿、解表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胸膈胀痛、食欲不振等症状。
4. 干姜:具有温中散寒、祛湿活血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胃肠寒痛、水肿等症状。
5. 炙甘草:具有补中益气、缓解痉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胃不和、肺气虚等症状。
功效:
1. 补气:补中益气丸的主要功效是补气,能够调理气血不足、气虚乏力等症状。
2. 调和脾胃:由于中药配方中有多种草药,因此补中益气丸还具有调和脾胃的功效,能够缓解胃肠不适、食欲不振等症状。
3. 促进消化:补中益气丸能够促进消化,缓解胃肠胀气、消化不良等症状。
4. 缓解疲劳:由于补中益气丸能够补气,因此也可以缓解疲劳、乏力等症状。
5. 增强免疫力:补中益气丸也具有增强免疫力的功效,可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
总之,补中益气丸是一种多种草药配方的中药制剂,具有补气、调和脾胃、促进消化、缓解疲劳、增强免疫力等多种功效,适用于气虚乏力、胃肠不适、疲劳等症状。
但需注意的是,每个人的体质不同,使用时应按照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使用。
中成药配方详解:补中益气合剂
药典中药材:当归
炮制: 切面深黄色或浅棕黄色,略有焦斑。香气 浓郁,并略有酒香气。
药典中药材:当归
性味: 甘、辛,温。归肝、心、脾经。
药典中药材:当归
功效: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 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 虚寒腹痛,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 疡,肠燥便秘。酒当归活血通经。用于经 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损饬。
药典中药材:党参
性状:
淡棕色。川党参:长10~45cm,直径 0.5~2cm。表面灰黄色至黄棕色,有明显 不规则的纵沟。质较软而结实,断面裂隙 较少,皮部黄白色。_。
药典中药材:党参
炮制:
党参片: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 干燥。本品呈类圆形的厚片。外表皮灰黄 色、黄棕色至灰棕色,有时可见根头部有 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和芽。切面皮部淡棕 黄色至黄棕色,木部淡黄色至黄色,有裂 隙或放射状纹理。有特殊香气,味微甜。 米炒党参:取党参片,照炒法(通则0213) 用米拌炒至表面深黄色
药典中药材:柴胡
炮制:
透,切厚片,干燥。本品呈类圆形或不规 则片。外表皮红棕色或黑褐色。有时可见 根头处具细密环纹或有细毛状枯叶纤维。 切面黄白色,平坦。具败油气。醋南柴胡: 取南柴胡片,照醋炙法(通则0213)炒干。 本品形如南柴胡片,微有醋香气。
药典中药材:柴胡
性味: 辛、苦,微寒。归肝、胆、肺经。
药典中药材:白术
性味: 苦、甘,温。归脾、胃经。
药典中药材:白术
功效: 徤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 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 自汗,胎动不安。
药典中药材:白术
用法: 6~12g。
药典中药材:白术
存储: 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补中益气汤:标准配方解析
补中益气汤:标准配方解析摘要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补中益气汤的标准配方,以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我们将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一古老的中医药方剂,包括其主要成分、制作方法、适用人群和可能的副作用等。
我们还将通过数据驱动的方法,对补中益气汤的效果进行量化评估,以期为读者提供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
一、补中益气汤的主要成分补中益气汤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方剂,主要由以下几种成分组成:人参、黄芪、白术、甘草、大枣和生姜。
这些成分在中医理论中各有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共同构成了补中益气汤的主要功效。
1. 人参:人参是补中益气汤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补气固表、生津止渴的功效。
在中医理论中,人参被认为能够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
2. 黄芪:黄芪也是补中益气汤的重要成分,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消肿的功效。
在中医理论中,黄芪被认为能够增强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身体的抗疲劳能力。
3. 白术:白术是补中益气汤的另一种重要成分,具有健脾燥湿、利水渗湿的功效。
在中医理论中,白术被认为能够调节人体的消化系统,改善脾胃功能。
4. 甘草:甘草是补中益气汤的常用佐药,具有和中止痛、清热解毒的功效。
在中医理论中,甘草被认为能够调和各种药物的作用,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5. 大枣:大枣是补中益气汤的常用佐药,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
在中医理论中,大枣被认为能够补充人体的营养,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
6. 生姜:生姜是补中益气汤的常用佐药,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的功效。
在中医理论中,生姜被认为能够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提高身体的抗寒能力。
二、补中益气汤的制作方法补中益气汤的制作方法相对简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将人参、黄芪、白术、甘草、大枣和生姜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在一起。
2. 加入适量的水,将混合物煮沸。
3. 煮沸后,将火候调至小火,继续煮约30分钟。
4. 煮好后,将药液过滤出来,待其冷却后即可饮用。
三、补中益气汤的适用人群补中益气汤主要适用于以下几种人群:1. 体质虚弱的人:这类人常常感到身体乏力,容易疲劳,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弱。
补中益气丸(合剂口服液)临床应用解析
补中益气丸(合剂\口服液)临床应用解析作者:本刊编辑部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0年第05期药物组成黄芪(蜜炙)280g,党参84g,甘草(蜜炙)140g,白术84g,当归84g,升麻84g,柴胡84g,陈皮84g,生姜28g,大枣56g。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久泻,脱肛,子宫脱垂。
剂型及用法用量大蜜丸,每丸重9g。
合剂,每瓶装100 ml。
口服液,每支装10 ml。
口服。
大蜜丸,1丸/次,2~3次/日,浓缩丸,8~10丸/次,3次/日;合剂,lO~15 ml/次,3次/日;口服液,10 ml/次,2~3次/日。
临床应用内伤发热证属中气不足,阴火内生。
症见发热常在劳累后发生或加剧,热势或低或高,头晕乏力,气短懒言,自汗,易于感冒,食少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或洪大,但按之虚软。
久泻证属中气不足,水湿不化,下迫肠中。
症见大便时溏时泻,经久不愈,不思饮食,食后脘闷不舒,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质淡苔白,脉缓弱。
脱肛、子宫脱垂证属中气不足,气虚下陷。
常伴食少纳呆,食后脘闷不舒,神疲倦怠,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虚弱。
眩晕证属中气不足,清阳不升。
症见时时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面白少神,饮食减少,身倦乏力,神疲懒言,便溏或下坠,舌质淡,脉无力。
气虚乏力证属脾胃虚弱,中气不足。
症见少气懒言,神疲乏力,头晕目眩,自汗,活动后诸症加剧。
应用鉴别功能类同药物鉴别与六君子丸的鉴别:两药同属甘温补气剂,均有健脾益气的作用。
六君子丸在益气健脾的基础上配伍半夏、茯苓等燥湿化痰药,适用于脾气虚兼湿证;而补中益气丸以黄芪益气为君,人参、白术、炙草健脾益气为臣,陈皮理气,当归补血为佐,升麻、柴胡升阳举陷为使,除补气健脾作用外,亦能升提下陷清阳。
因此,补中益气丸更适宜于治疗中气不足所致诸病较重者,对脱肛、子宫脱垂等气虚下陷者也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主治类同药物鉴别泄泻①与参苓白术散的鉴别:两药均可用于治疗慢性泄泻。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补气之补中益气汤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补气之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升阳举陷功独擅,气虚发热亦堪珍。
组成:黄芪、甘草(炙)各1.5克、人参(去芦)0.9克、当归身(酒焙干或晒干)0.6克、橘皮(不去白)0.6~0.9克、升麻0.6~0.9克、柴胡0.6~0.9克、白术0.9克。
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主治:方中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君;人参、白术、甘草甘温益气,补益脾胃为臣;陈皮调理气机,当归补血和营为佐;升麻、柴胡协同参、芪升举清阳为使。
综合全方,一则补气健脾,使后天生化有源,脾胃气虚诸证自可痊愈;一则升提中气,恢复中焦升降之功能,使下脱、下垂之证自复其位。
补中益气汤,既是常用方,又是代表方。
出自金代名医李东垣《脾胃论》卷中。
从病机来看,它脾虚气陷,这个概念是李东垣用升阳举陷治疗脾虚气陷,是他建立的。
当然后世的张景岳到张锡纯在他的基础上,都相应制定了一些方,像那个举元煎、升陷汤,一般都承认了补中益气汤是在治疗脾虚气陷上,是一个开创,在甘温除热法方面,治法上也是个开创奠基,这当中他建立的一个“阴火”的理论,很多人很重视在研究,但到现在没有统一。
所以学习这个方主要是从病机、治法的角度来理解它,临床的主治和这个方的组成,直到现在还有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
比如“阴火”,李东垣的书里“阴火”说的很多,他几本书里到处说到阴火,用它来解释“气虚发热”,一共说了四十多个地方,阴火,肝火也有,胃火也有,肾火也有,他都叫阴火。
所以这个方讲的话,重点是在一个它的主治证候一个病机分析,主治、临床运用涉及到哪些方面?它治法里边,升阳举陷这种治法的特点和它运用方法。
主证,脾虚气陷证。
因为气的功能当中,五大功能,其中有固摄功能,气陷,本质上是一种不固摄,体表,表气不固,气不能固摄自汗,那和这种,比如说气机下陷以后形成那个泄泻,下陷我们升举,体表失固,我们固摄。
从力量上、从作用的特点上,实际上和气的五大功能中间一个固摄功能都有联系。
中药方剂歌诀补中益气汤方歌(1)
中药方剂歌诀补中益气汤方歌(1)中药方剂歌诀:补中益气汤方歌(1)补中益气汤,核桃大枣煎。
四物参归芍药,生姜香附用,大枣加当归,肉苁蓉党参。
苓术炙甘草,香附白术益,熟地大枣红芪合,治疗中气不足是良方。
补中益气汤,配方独具全。
四物参归芍药,每味药物权。
桂枝白术炙甘草,芎蒲香附同,生姜大枣核桃肉,充实补气功。
苓术熟地当归芪,红花赤芍蓉,四物汤基础上,加减用草药,治疗中气不足,调理身体养。
补中益气汤,滋阴又补肾。
四物参归芍药,益气固表忍。
健脾生津党参芪,健脾益肺归,白术心脾草甘纖,附子温阳桂枝香,肺虚心脾不足人,可用加减供。
补中益气汤,调理脾胃健。
四物参归芍药,过敏治肺疾。
核桃肉枣冬大巴,香附白术安,苓术炙甘草附入,调理脾胃宽。
人参具有益阳,升阳下气功,黄芪辛温与之和,治疗中气不足长。
补中益气汤,方方味道全。
四物参归芍药,可治血虚痰。
酒炙苓术高良姜,浸猪胆为香,黄芪养血大枣食,糯冬瓜益脾,熟地归芪汤基础上,调理阴虚之症。
补中益气汤,怀孕可安胎。
四物参归芍药,养血益气植。
苓术参归白术炙,防己龙眼汤,熟地红塘芪枣子,生姜厚朴香,安胎养血的功效,中医治疗手段。
补中益气汤,调理益阴阳。
四物参归芍药,补气治各病。
生姜大枣核桃肉,香附白术帮,苓术炙甘草合适,治病增元阳。
四物汤基础上,调理寒湿伤阳,益气为治主要,药之合与方历久弥坚。
中药方剂歌诀补中益气汤方歌(1)完。
中成药补气剂(精)
补中益气丸
【组成】 黄芪蜜灸、党参、白术炒、当归、升麻、
柴胡、陈皮、甘草蜜灸、生姜、大枣。 【功效】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
(1)脾胃气虚证 (2)气虚下陷证 (3)气虚发热证
参苓白术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莲子肉(去皮)一斤 薏苡仁一斤 缩砂仁一斤
桔梗(炒令黄色)一斤
人参(去芦)二斤 山药二斤
白扁豆一斤半
白术二斤
白茯苓二斤
甘草(炒)二斤
参苓白术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功用】 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主治】 脾虚湿盛证。饮食不化,胸脘痞闷,肠鸣泄
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
淡苔白腻,脉虚缓。 【注意事项】湿热内蕴所致泄泻、厌食、水肿及痰火咳
嗽者不宜使用。宜饭前服用。服药期问,忌食荤腥油腻 等不易消化食物。忌恼怒、忧郁、劳累过度,保持心情 舒畅。
中药学专业知识中成药部分
1
补气剂 四君子丸(合剂)
【成分】 党参, 白术(炒), 茯苓, 炙甘草。
【主治功能】 益气健脾。用于脾胃气虚,胃纳不
佳,食少便溏。 【临床应用】
1、本方为治疗脾胃气虚证的常用方, 亦是补气的基础方。 2、临床表现为面色无华,神疲乏力, 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中医辨证属脾虚型,可用四君子汤 加味治疗。
六君子丸
【功能】补脾益气,燥湿化痰。
【主治】脾胃虚弱,食量不多,气虚痰多,腹胀便溏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9g,一日2次。
【注意事项】脾胃阴虚胃痛痞满、湿热泄泻及痰热咳嗽者
慎用。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等不易消化食物。
香砂六君丸(片)
【功能】益气健脾,和胃。 【主治】脾虚气滞,消化不良,暖气 食少,脘腹胀满,大便溏泄。 【用法用量】口服。 水丸剂:一次6~9g,一日2~3次。 片剂:一次4~6片,一日2~3次。 【注意事项】阴虚内热胃痛及湿热痞 满泄泻者慎用。服药期间,忌食生 冷、油腻、不易消化及刺激性食物 ,戒烟酒。
补中益气丸配方组成
补中益气丸配方组成中益气丸是一种中药复方制剂,由多种药材配伍而成。
下面是补中益气丸的配方组成。
1. 人参(Radix Ginseng)人参是中益气丸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补气养血、益精填髓的效果。
人参中富含人参皂苷、人参多糖和人参酸等有效成分,可以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
2. 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黄芪是中益气丸的另一个主要成分,被广泛用于中医药领域。
它具有补气、益阳、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黄芪中富含多种氨基酸、黄酮类化合物和黄芪多糖等活性成分,可以促进红白血球的生成,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3. 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白术是一种常用的健脾药材,被用于帮助消化、提高食欲的功能。
白术富含挥发油、黄酮类和多糖类等成分,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增加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4. 炙甘草(Radix Glycyrrhizae Preparata)炙甘草是一种温中药材,具有补脾胃、益气血的作用。
它中含有甘草酸、甘草皂苷等有效成分,具有抗炎、抗溃疡和抗过敏的作用。
5. 白术(Poria Cocos)茯苓是一种健脾祛湿的药材,可以调节体内的水湿平衡,改善脾胃功能。
茯苓中富含多糖类、三萜类和茯苓酸等活性成分,可以促进尿液排泄,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
6. 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党参是一种常用的益气药材,具有补气健脾、益血生津的作用。
党参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多糖类、皂苷和黄酮化合物等,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
7. 酒糟(Wine-Processed Leaven)酒糟是中益气丸的辅助药材,常用于调理脾胃和帮助消化。
酒糟中含有多种有机酸、酶和微量元素,可以促进胃肠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改善脾胃虚弱的症状。
以上是补中益气丸的配方组成。
这些药材的搭配可以协同作用,补气养血、益肾填精,改善体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但请注意,在使用中益气丸时,应根据自身体质和具体病情进行合理用药,并遵循医生的指导和建议。
五种常用补气中成药的联合用药
五种常用补气中成药的联合用药来源:中国药店作者@彼岸补益类中成药比较常用,这类药品在药店自购率、销量均较大,特别是常用的补气中成药具有疗效确切、知晓率高、服用方便、标本兼治等特点。
但这些传统的补气中成药说明书之外,还有一些疗效,小编将其归纳为新用途。
现就常用的5种补气中成药进行阐述。
补中益气丸说明书功效:补中益气。
用于体倦乏力,内脏下垂。
简要方解:方中重用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以人参、炙甘草、白术补气健脾,当归养血和营,陈皮理气和胃,佐以升麻、柴胡升阳举陷。
诸药合用共奏补脾益气、升阳止泻之功。
药理作用:具有调节胃肠运动、防止胃黏膜损伤、调节免疫作用、促进糖代谢、抗缺氧化作用、抗菌、退热作用、抗应激作用及对黑素代谢的影响和双向调节等作用。
说明书之外的功效:高血压、低血压、慢性鼻炎、慢性咽炎、冠心病、慢性肝炎、小便失禁、小儿神经性尿频、气虚型2型糖尿病、肾病综合征、慢性盆腔炎、混合痔术后顽固性疼痛、慢性疲劳综合征、功能性便秘,以及出现倦怠乏力、腹满便溏、舌淡、脉虚弱等中气不足的征象的亚健康等上述症状的对证辅助治疗。
1.补中益气丸+知柏地黄丸优势:补中益气丸作用于机体免疫系统、消化系统等,从而增强体质,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诸症;知柏地黄丸滋阴降火、养肝补肾。
两者联合用药既温补先天之肾气,又补后天之脾胃。
可用于脾肾气虚,膀胱失约之压力性尿失禁。
2.补中益气丸+西沙比利优势:适用于老年功能性便秘。
补中益气丸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可治疗便秘与泄泻,并可补益正气,强壮肌肉,促进疲劳的消除,加快机体恢复。
西沙比利通过刺激肠神经系统释放乙酰胆碱对全消化道起促动力作用,改善结肠转动时间,改善直肠对容积刺激的感觉,增加排便次数。
四君子丸说明书功效:益气健脾。
用于脾胃气虚,胃纳不佳,食少便溏。
简要方解:方中人参为君药,白术补气健脾为臣药,茯苓健脾渗湿,与白术健脾助运之功益彰,为佐药,炙甘草益气,调和诸药为佐使药。
全方补而不滞,利而不峻,作用冲和平淡,如宽厚平和之君子,故名“四君子”。
补中益气丸成份功效
补中益气丸成份功效
「补中益气丸」是一种传统中医药的方剂,具体的成分和功效可能因制剂厂家和具体配方而有所差异。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参考方剂及其成分与功效的介绍:
补中益气丸主要成分:
1.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功效:补益中气,提升机体免疫力,增强体力。
2.人参(Panax ginseng):
•功效:补气养血,增强体力,提高抵抗力。
3.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
•功效:补中益气,调和脾胃功能,提高人体的能量水平。
4.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功效:益气和中,调和其他草药的作用,增加药物的味道,有助于平衡配方。
5.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功效:补脾胃,益气健脾,有助于调理消化系统。
6.大枣(Ziziphus jujuba):
•功效:养血和胃,帮助药物的温和补益作用。
补中益气丸的功效与适应症:
•益气补中:补充中气,增强机体的气血功能。
•调和脾胃:有助于改善脾胃虚弱,促进消化吸收。
•增强免疫力: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减缓疲劳,增强体力。
•适应症:适用于脾胃虚弱、气短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请注意,具体的药物使用需要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特别是考虑到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差异。
中医药治疗需要个体化,最好由专业中医医生根据具体情况来制定方案。
此外,成分和功效也可能因不同的制剂而有所不同。
补中益气汤的功效与作用
补中益气汤的功效与作用
中益气汤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主要由黄耆、白术、茯苓、当归、川芎、党参、炙甘草组成。
它具有以下功效与作用:
1. 益气补虚:中益气汤以黄耆、党参为主要药物,具有温补脾胃、益气固表的作用,可用于气虚体弱、乏力疲倦、食欲不振等症状。
2. 补中安神:中益气汤中的当归、川芎具有活血祛瘀、调理气血的作用,可用于气血不足、心悸失眠、头晕眩晕等症状,有助于安定神志。
3. 利水消肿:中益气汤中的茯苓具有利尿作用,可用于水肿、脘腹胀满、小便不利等症状,有助于排除体内多余水分。
4. 调理脾胃:中益气汤的成分白术具有健脾益气、利湿止泻的作用,可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有助于调理脾胃功能。
5. 增强免疫力:中益气汤中的黄耆和党参具有抗疲劳、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可用于抵抗外邪、提高抵抗力,预防感冒等疾病。
总之,中益气汤是一味具有补益气血、调理脾胃和安神护肝的中药汤剂,适合于气虚体弱、神疲乏力、水肿腹满等症状的调理和治疗。
【中药学复习重点】中药方剂代表方之补中益气丸
【中药学复习重点】中药方剂代表方之补中益气丸中药药剂学作为卫生事业单位考试中药学的必考科目,其地位不容小觑。
对中药学来讲,进卫生事业单位无外乎企盼的是医院药房、药剂科里的职位,而出题者从实际出发,根据临床需要,常常会考到用的较多的代表方剂:补中益气汤,今天带领大家总结一下这个中药学复习重点。
为方便大众的使用,近年来补中益气汤被各大药厂做成中成药在各药店及医院使用。
补中益气丸(口服液、合剂)【药物组成】炙黄芪、党参、炒白术、炙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大枣、生姜。
【功能】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的泄泻、脱肛、阴挺,症见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便溏久泻、肛门下坠或脱肛、子宫脱垂。
【方义简释】方中炙黄芪甘温补升,善补中益气、升阳举陷,故重用为君药。
党参甘补而平,善补中益气,兼能养血;炒白术甘补扶正,苦燥利水,善补气健脾、燥湿助运;炙甘草甘平偏温,既益气补中,又调和诸药。
三药合用,既增强君药补中益气之功,又除水湿,故共为臣药。
陈皮辛散苦降而温,善理气健脾开胃,以防补药停滞;当归甘补辛散温通,善补血和血,以利中气化生;大枣甘温,善补中益气;生姜辛微温,善温中开胃。
四药相合,既助君臣药补中益气,又理气健脾开胃,使诸药补而不滞,促进补力发挥,故共为佐药。
柴胡苦辛微寒,轻清升散;升麻辛微甘性凉,升散清泄。
二药合用,可助君药升举下陷之清阳,故共为使药。
全方配伍,补中兼升,使中气得健、清阳得升,共奏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故善治脾胃虚弱、中气下陷诸病证。
【用法用量】口服。
丸剂: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水丸一次6g,一日2~3次。
口服液:一次10ml,一日2~3次。
合剂:一次10~15ml,一日3次。
【注意事项】阴虚内热者慎用。
不宜与感冒药同时使用。
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不易消化食物。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
口服液:每支装10ml。
【真题】能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中成药A 补中益气丸B.人参归脾丸C.参苓白术散D.桂附地黄丸E.十全大补丸答案:A。
补中益气汤的功能主治
补中益气汤的功能主治一、补中益气汤的药方组成补中益气汤是一种传统中医药方,由以下药物组成: - 黄耆:有补气养血、健脾益肺的功效。
- 白朮:具有补中益气、健脾止泻的作用。
- 桂枝:能够温通经络、散寒止痛。
- 干姜:有温肺化饮、理中止呕等作用。
- 甘草:能调和药物功效,缓解药物的副作用。
二、补中益气汤的功能补中益气汤具有以下功能: 1. 补益中气:补中益气汤主要是通过黄耆和白朮等药物的功效,补益中气,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抵抗力,对疲劳、乏力等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
2. 健脾益胃:补中益气汤中的白朮具有健脾益胃的作用,能够改善胃肠功能,增加食欲,加速消化吸收,对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等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3. 温通经络:桂枝在补中益气汤中的作用是温通经络,活血化瘀。
它可以改善血液循环,缓解寒凉症状,还可以舒缓关节疼痛,改善身体的运动能力。
4. 缓解胸闷:补中益气汤中的干姜具有温肺化饮、理中止呕的作用,对于胸闷、咳嗽、咳痰等症状有明显缓解作用。
5. 调和药物功效:甘草在补中益气汤中的作用是调和药物功效,缓解药物的副作用,增强药物的药效。
三、补中益气汤的主治病症补中益气汤适用于以下主治病症: - 气虚乏力:体虚乏力、乏力无力、神疲乏力等。
- 食欲不振: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消化功能不良等。
- 寒凉症状:寒凉体质、手脚冰凉、腰膝酸软等。
- 胸闷咳嗽:胸闷、咳嗽、咳痰等症状。
- 气虚引起的其他病症:如盗汗、心悸、失眠等症状。
四、使用补中益气汤的注意事项用药前应该咨询医生,根据个人体质和症状选择合适的剂量。
同时,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1. 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 对本方成分过敏者禁用,如对黄耆、白朮等过敏的患者。
3. 服药期间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4. 有明显的心脏病、高血压或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5. 使用过程中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咨询医生。
补中益气汤作为一种中药方剂,在中医临床上应用广泛,其具有补益气血、健脾益胃等功能,对气虚乏力、食欲不振、寒凉症状等有明显的疗效。
补中益气汤方证
补中益气汤方证是指使用补中益气汤治疗疾病时所表现出的证候,主要症状包括乏力、气短、自汗、面色萎黄等。
补中益气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具有益气升阳、固表止汗等功效,适用于气虚证患者。
补中益气汤主要由黄芪、人参、白术、甘草、当归、陈皮以及升麻、柴胡等中药组成。
方中的黄芪和人参能够大补元气,白术、甘草能够健脾益气,当归养血和血,升麻、柴胡能够升阳举陷。
这些药物组合在一起,能够起到补益脾胃、益气升阳的作用,对于气虚引起的各种症状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补中益气汤适用于气虚证患者,主要表现为乏力、气短、自汗、面色萎黄、头晕目眩、心悸失眠等症状。
同时,患者在活动后容易感到心悸气短,容易感冒,且感冒后咳嗽无力,语言低微,稍微活动就会感到疲惫不堪。
女性患者还可能出现月经量少色淡、经闭等症状。
补中益气汤的治疗方法主要是煎煮中药,每天服用一剂,具体药物用量可根据个人情况适当调整。
同时,在饮食方面也要注意调整,可以适当食用具有补气作用的食物,如山药、大枣、桂圆、牛肉等。
总的来说,补中益气汤方证是使用补中益气汤治疗疾病时所表现出的证候,主要症状包括乏力、气短、自汗等。
通过了解补中益气汤的功效和适用范围,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该方剂治疗气虚证患者。
在使用该方剂时,可根据个人情况适当调整药物用量和煎煮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补中益气汤的煎药方法
补中益气汤的煎药方法中医学认为,人体精气之源在于五脏,而脾胃所化,是身体的根本,故脾胃的健康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补中益气汤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剂,能够调理脾胃、益气提神。
补中益气汤成分复杂,煎药方法也不同。
下面详细介绍补中益气汤的煎药方法。
一、补中益气汤的配方1. 当归四物汤(参考配方):熟地10g,白芍10g,当归10g,川芎6g,枸杞5g,天狗精(去蛆,去血渍)20g。
2. 枸杞子加龙眼肉汤(参考配方):枸杞子20g,龙眼肉10g,白术(姜制)10g,茯苓10g,麦冬10g,陈皮5g,炙甘草5g,泽泻5g,枳壳5g。
3. 八珍汤(参考配方):熟地15g,黄精15g,川芎10g,当归10g,白术10g,茯苓10g,枸杞子10g,大枣5枚。
二、1. 枸杞子加龙眼肉汤煎药方法:(1)药材洗净,放入砂锅内,加入清水煎至沸腾。
(2)将火调至文火煎煮30分钟至药水浓缩至原来的1/2,去渣备用。
(3)将药渣放入药布中包好,再压榨两遍,加入药液中。
2. 八珍汤煎药方法:(1)药材洗净,加入适量的清水煎煮至生姜、大枣煮烂。
(2)去渣,将药液煮至300ml左右,即可出锅。
如需增加熬出的药液量,可在药液过滤前用水添加。
3. 当归四物汤煎药方法:(1)将当归、川芎、白芍、熟地、枸杞等药材进行清洗。
(2)将药材倒入砂锅中,加入适量的水,把砂锅开关放入砂锅中。
(3)打开砂锅开关,用大火将砂锅内的药材煎煮约30分钟;(4)关火,等到药液冷却后,将整个药渣和药液倒入另外一个容器中,用棉布过滤。
三、注意事项1. 煎药时要保证砂锅干净卫生,煮药的水也要用纯净水。
2. 药材煎煮过程中不要用抹布擦拭砂锅,以免煮进药液中。
3. 煮药期间要不停地观察,不可离开,以免药液煮干或溢出。
4. 煮药结束后,药渣也要按照规定清理干净。
总之,补中益气汤是一种中药方剂,可以调理人体脏腑、益气提神。
在煎药过程中,要注重药材清洗和煎药时间的掌握,以确保煎药效果的最大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典中药材:炙甘草
来源: 本品为甘草的炮制加工品。
药典中药材:炙甘草
性状:
本品呈类圆形或椭圆形切片。外表皮红棕 色或灰棕色,微有光泽。切面黄色至深黄 色,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略有黏 性。具焦香气,味甜。
药典中药材:炙甘草
炮制: 取甘草片,照蜜炙法(通则0213)炒至黄 色至深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晾凉。
药典中药材:柴胡
性状:
毛状枯叶纤维,下部多不分枝或稍分枝。 表面红棕色或黑棕色,靠近根头处多具细 密环纹。质稍软,易折断,断面略平坦, 不显纤维性。具败油气。
药典中药材:柴胡
炮制:
北柴胡除去杂质和残茎,洗净,润透,切 厚片,干燥。本品呈不规则厚片。外表皮 黑褐色或浅棕色,具纵皱纹和支根痕。切 面淡黄白色,纤维性。质硬。气微香,味 微苦。醋北柴胡:取北柴胡片,照醋炙法 (通则0213)炒干。本品形如北柴胡片, 表面淡棕黄色,微有醋香气,味微苦。南 柴胡:除去杂质,洗净,润
党参
药典中药材:党参
来源: 本品为桔梗科植物党参、素花党参或川党 参的干燥根。秋季采挖,洗净,晒干。
药典中药材:党参
性状:
党参:呈长圆柱形,稍弯曲,长10~35cm, 直径0.4~2cm。表面灰黄色、黄棕色至灰 棕色,根头部有多数抚状突起的茎痕及芽, 每个茎痕的顶端呈凹下的圆点状;根头下 有致密的环状横纹,向下渐稀疏,有的达 全长的一半,栽培品环状横纹少或无;全 体有纵皱纹和散在的横长皮孔样突起,支 根断落处常有
药典中成药:补中益气合剂
制法:
及浓缩液合并,静置,滤过,浓缩至约 1000ml,加入苯甲酸钠3g,放冷,加入上 述挥发油,加水至1000ml,搅匀,分装, 即得。
药典中成药:补中益气合剂
功效: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用于脾胃虚弱、中 气下陷所致的泄泻、脱肛、阴挺,症见体 倦乏力、食少、腹胀、便溏久泻、肛门下 坠或脱肛、子宫脱垂。
药典中药材:当归
性状:
本品略呈圆柱形,下部有支根3~5条或更 多,长15~25cm。表面浅棕色至棕褐色, 具纵皱纹和横长皮孔样突起。根头(归头) 直径1.5~4cm,具环纹,上端圆钝,或具 数个明显突出的根茎痕,有紫色或黄绿色 的茎和叶鞘的残基;主根(归身)表面凹 凸不平;支根(归尾)直径0.3~1cm,上 粗下细
药典中药材:白术
性味: 苦、甘,温。归脾、胃经。
药典中药材:白术
功效: 徤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 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 自汗,胎动不安。
药典中药材:白术
用法: 6~12g。
药典中药材:白术
存储: 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药典中药材:升麻详解>>>
升麻
药典中药材பைடு நூலகம்升麻
药典中药材:党参
性状:
黑褐色胶状物。质稍柔软或稍硬而略带韧 性,断面稍平坦,有裂隙或放射状纹理, 皮部淡棕黄色至黄棕色,木部淡黄色至黄 色。有特殊香气,味微甜。素花党参(西 党参):长10~35cm,直径0.5~2.5cm。 表面黄白色至灰黄色,根头下致密的环状 横纹常达全长的一半以上。断面裂隙较多, 皮部灰白色至
药典中药材:升麻
存储: 置通风干燥处。
药典中药材:陈皮详解>>>
陈皮
药典中药材:陈皮
来源: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 成熟果皮。药材分为“陈皮”和“广陈 皮”。采摘成熟果实,剥取果皮,晒干或 低温干燥。
药典中药材:陈皮
性状:
陈皮:常剥成数瓣,基部相连,有的呈不 规则的片状,厚1~4mm。外表面橙红色或 红棕色,有细皱纹和凹下的点状油室;内 表面浅黄白色,粗糙,附黄白色或黄棕色 筋络状维管束。质稍硬而脆。气香,味辛、 苦。广陈皮:常3瓣相连,形状整齐,厚 度均匀,约1mm。点状油室较大,对光照 视,透明清晰。质较柔软。
药典中药材:当归
性状:
,多扭曲,有少数须根痕。质柔韧,断面 黄白色或淡黄棕色,皮部厚,有裂隙和多 数棕色点状分泌腔,木部色较淡,形成层 环黄棕色。有浓郁的香气,味甘、辛、微 苦。柴性大、干祜无油或断面呈绿褐色者 不可供药用。
药典中药材:当归
炮制:
当归: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 晒干或低温干燥。本品呈类圆形、椭圆形 或不规则薄片。外表皮浅棕色至棕褐色。 切面浅棕黄色或黄白色,平坦,有裂隙, 中间有浅棕色的形成层环,并有多数棕色 的油点,香气浓郁,味甘、辛、微苦。酒 当归:取净当归片,照酒炙法(通则0213) 炒干。本品形如当归片。
药典中药材:柴胡
功效: 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用于感 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 子宫脱垂,脱肛。
药典中药材:柴胡
用法: 3~10g。
药典中药材:柴胡
存储: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药典中药材:柴胡
注意: 大叶柴胡的干燥根茎,表面密生环节,有 毒,不可当柴胡用。
药典中药材:党参详解>>>
药典中药材:柴胡
炮制:
透,切厚片,干燥。本品呈类圆形或不规 则片。外表皮红棕色或黑褐色。有时可见 根头处具细密环纹或有细毛状枯叶纤维。 切面黄白色,平坦。具败油气。醋南柴胡: 取南柴胡片,照醋炙法(通则0213)炒干。 本品形如南柴胡片,微有醋香气。
药典中药材:柴胡
性味: 辛、苦,微寒。归肝、胆、肺经。
药典中药材:炙黄芪
来源: 本品为黄芪的炮制加工品。
药典中药材:炙黄芪
性状:
本品呈圆形或椭圆形的厚片,直径0.8~ 3.5cm,厚0.1~0.4cm。外表皮淡棕黄色 或淡棕褐色,略有光泽,可见纵皱纹或纵 沟。切面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有放 射状纹理和裂隙,有的中心偶有枯朽状, 黑褐色或呈空洞。具蜜香气,味甜,略带 黏性,嚼之微有豆腥味。
补中益气合剂 配方详解
药典中成药:补中益气合剂配方详解>>>
补中益气合剂 BuzhongYiqiHeji
药典中成药:补中益气合剂配方详解>>>
配方: 炙黄芪280g、炙甘草140g、当归84g、柴 胡84g、党参84g、炒白术84g、升麻84g、 陈皮84g。
药典中药材:炙黄芪详解>>>
炙黄芪
药典中药材:当归
用法: 6~12g。
药典中药材:当归
存储: 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
药典中药材:柴胡详解>>>
柴胡
药典中药材:柴胡
来源: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 根。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北柴胡”和 “南柴胡”。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茎叶 和泥沙,干燥。
药典中药材:柴胡
性状:
北柴胡:呈圆柱形或长圆备形,长6~ 15cm,直径0.3~0.8cm。根头膨大,顶端 残留3~15个茎基或短纤维状叶基,下部 分枝。表面黑褐色或浅棕色,具纵皱纹、 支根痕及皮孔。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 面显纤维性,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 气微香,味微苦。南柴胡:根较细,圆锥 形,顶端有多数细
药典中药材:陈皮
炮制:
除去杂质,喷淋水,润透,切丝,干燥。 本品呈不规则的条状或丝状。外表面橙红 色或红棕色,有细皱纹和凹下的点状油室。 内表面浅黄白色,粗糙,附黄白色或黄棕 色筋络状维管束。气香,味辛、苦。
药典中药材:陈皮
性味: 苦、辛,温。归肺、脾经。
药典中药材:陈皮
功效: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脘腹胀满,食 少吐泻,咳嗽痰多。
药典中药材:党参
炮制: ,取出,筛去米,放凉。每100kg党参片, 用米20kg。本品形如党参片,表面深黄色, 偶有焦斑。
药典中药材:党参
性味: 甘,平。归脾、肺经。
药典中药材:党参
功效: 健脾益肺,养血生津。用于脾肺气虚,食 少倦怠,咳嗽虚喘,气血不足,面色萎黄, 心悸气短,津伤口渴,内热消渴。
性状:
本品为不规则的肥厚团块,长3~13cm, 直径1.5~7cm。表面灰黄色或灰棕色,有 瘤状突起及断续的纵皱和沟纹,并有须根 痕,顶端有残留茎基和芽痕。质坚硬不易 折断,断面不平坦,黄白色至淡棕色,有 棕黄色的点状油室散在;烘干者断面角质 样,色较深或有裂隙。气淸香,味甘、微 辛,嚼之略带黏性。
药典中成药:补中益气合剂
用法: 口服。一次10~15ml,一日3次。
药典中成药:补中益气合剂
存储: 密封,置阴凉处。
谢谢!
药典中药材:陈皮
用法: 3~10g。
药典中药材:陈皮
存储: 置阴凉干燥处,防霉,防蛀。
药典中成药:补中益气合剂配方详解>>>
配方: 炙黄芪280g、炙甘草140g、当归84g、柴 胡84g、党参84g、炒白术84g、升麻84g、 陈皮84g。
药典中成药:补中益气合剂
性状: 本品为棕褐色的液体;气香,味甜、微苦。
药典中药材:党参
性状:
淡棕色。川党参:长10~45cm,直径 0.5~2cm。表面灰黄色至黄棕色,有明显 不规则的纵沟。质较软而结实,断面裂隙 较少,皮部黄白色。_。
药典中药材:党参
炮制:
党参片: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 干燥。本品呈类圆形的厚片。外表皮灰黄 色、黄棕色至灰棕色,有时可见根头部有 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和芽。切面皮部淡棕 黄色至黄棕色,木部淡黄色至黄色,有裂 隙或放射状纹理。有特殊香气,味微甜。 米炒党参:取党参片,照炒法(通则0213) 用米拌炒至表面深黄色
药典中药材:炙甘草
性味: 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药典中药材:炙甘草
功效: 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用于脾胃虚弱,倦 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
药典中药材:炙甘草
用法: 2~10g。
药典中药材:当归详解>>>
当归
药典中药材:当归
来源: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秋末采 挖,除去须根和泥沙,待水分稍蒸发后, 捆成小把,上棚,用烟火慢慢熏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