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国周边安全的战略支点国家
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因素
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因素【内容摘要】:中国是亚洲诸国中邻国最多、地缘矛盾最多、最复杂的战略主体,也是当今世界上唯一没有实现统一的大国,维护国家利益,求得人民幸福,是我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核心所在。
我国在与周边国家在领土、领海等权益上,存在巨大问题,而影响我国周边安全的主要因素有:恐怖主义、宗教权煅势力、民族分裂势力、领土纠纷、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安全问题就像一条“V行热电线”,呈放射状特点。
在北部、西部、南部、东部和东南部都存在着不安全因素,V型线的左端是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大路线,有中亚五国问题,阿富汗冲突、巴以冲突、印中争端等问题;V型线右端是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海洋线,有日俄北方四岛之争、日韩的竹岛之争、朝鲜半岛之争、中朝黄海大陆架之争、中日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之争,以及南中海之争等。
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只有处理好周边关系才能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周边安全环境、冲突、矛盾、共同发展、战略国家中国是当今世界上邻最多的国家之一,维护国家的利益,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消除危及国家安全隐患,加强对战略安全的研究,喂中国和平崛起,成为世界强国创造条件。
分析国家周边安全环境,既要分析对我有利的方面,又要分析对我不利的方面,其主要方法:一是看其与我国有无根本的利害冲突和重大战略分歧;二是看其是否拥有危及我国安全或侵害我国主权、利益的军事力量和战争潜力;三是看其是否采取敌视我国的政策,特别是有无使用武力或武力相威胁的企图以及针对我国的军事部署。
通过综合权衡,全面分析,进而判断威胁我国安全的主次对象、威胁的性质和程度,特别是有无导致军事冲突和战争的可能性。
我国是一个地缘战略环境十分复杂的国家。
建国后的前30年,基本上是每5年多就要打一仗(51年出兵朝鲜、62年中印之战、69年与苏珍宝岛之战、72年出兵越南、74年西沙之战、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88年与越南在南沙3、14海战)。
这是因为冷战及西方国家对我们搞“遏制”战略,地区霸权主义猖獗,我被迫以战求和。
《形势与政策》我国的周边形势
《形势与政策》——我国的周边形势后面很多内容是从网上找的,没想到一些内容很有深度。
建议删掉几页难讲的。
提纲一、引言什么是周边?二、周边国家的动荡三、政局动荡主要分哪几种类型四、周边国家政局动荡的内因五、周边动荡对中国的挑战严峻而复杂六、中国外交迎难而上应对挑战七、周边外交对中国和平发展越来越重要八、周边外交方针:一脉相传又与时俱进九、应对周边形势新变化的分析与思考十、加快制定“大周边站略”十一、思考题大学生为什么要上《形势与政策》课?(这节内容是我自己写的,老师可以替换或删掉)一、对于老师,这是上面的规定《形势与政策》课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每个学生的必修课,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指出:高校本、专科都要开设《形势与政策》课,本科2学分,专科1学分。
《形势与政策》课具有传达、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在国内外重大时事上的政策、立场、态度上的功能。
二、对于大学生,有助于对社会认知和自我定位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找到自己的社会定位。
三、对于国家,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
大学生是知识层次较高,最具潜力,最有创造性的群体。
《形势与政策》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正确分析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增强其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把握未来,勤奋学习,成才报国。
什么是周边?周边分三个类型:接壤型(小周边),定向或区域型,全球战略型周边(大周边)接壤型:与我国有着直接领土接壤的邻国定向或区域型: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与中亚即全球战略型周边:是在分片经营的基础上,再将四片连为一体,并且向东西两线推进:向东西扩展到里海与波斯湾一线,包括了中亚与中东的有关国家;向东南延伸到大洋洲,包括了澳大利亚与南太平洋岛国。
军事理论论文——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及应对策略
军事理论论文——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及应对策略论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及应对策略今年‘十一’国庆大阅兵活动,的确显示了我人民解放军的装备水平,与十年前大阅兵时期相比,有了很长足的发展,这次阅兵也确实起到了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国家和民族自豪感的作用。
同时,也对那些敌视我国政府和人民的敌对国家和组织起到了一定的威慑的作用。
但在兴奋之余,看我版图时,忧虑的心情不由得慢慢地浸上心头:沿我国的国境线看去,我国的国防形势却是那么的令人深感不安与堪忧。
请看:我国的陆地邻国共14个,东北与朝鲜接壤,东北、西北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为邻,正北方是蒙古国,西部毗邻阿富汗、巴基斯坦,西南与印度(锡金)、尼泊尔、不丹相接,南面有缅甸、老挝和越南。
同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东面隔海相望的国家为韩国、日本,东南面隔海相望的国家为菲律宾,南面隔海相望的国家为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那些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的敌对、反华、分裂势力,更是打着所谓民主、自由、民族、宗教等旗号,长期从事并且不断干扰与破坏我国的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
可以这样说,我国所处的地缘政治环境的极其复杂性,在当前的世界上,恐怕是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地缘政治环境有我国的复杂。
面对当前严峻的周边形式,我国应该怎样应对?我认为,重中之重应前瞻性地牢固树立大国危机感与紧迫感,对此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加大军事和民用科研的投入。
首先我们国家应当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来研制出国防建设急切需要的装备,如大型的运输机、远程轰炸机、隐形战斗机和航空母舰。
同时,还应当将上述装备融入信息战、电子战、网络战的预警与防卫上,放在国家与民族安全生死攸关的战略高度上。
其次,我们应当看到,美在太空军事化的步伐越来越快,对我国的威胁与钳制正日益明显,所以,我们也应该加大在航天方面的投入,研制有中国特色的太空装备,并积极着手组建和培养能适应未来太空战所需要的科技人才与队伍。
面对来自全球性的恐怖主义势力的蔓延与威胁,面对来自霸权主义的潜在威胁以及别国不断挤压我安全战略空间态势,我个人认为,我们可以北睦俄罗斯,并积极与上合组织各成员展开深层次的密切交流与合作,坚决打击包括三股势力在内的恐怖主义;在反恐问题上,甚至可以实施越境联合打击。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
近年来随着亚洲振兴及中国发展,源自大中东的国际乱局沿欧亚大陆的海洋地带扩散,由此使得中国周边环境发生重大新变化,其中最显著的即是美国拉拢中国周边国家以遏制中国的发展,以及美国在全球所做的基本明朗的战略收缩变化。
周边安全形势的好坏与我国生存发展有着直接关系, 为此我们需要在加强硬实力的同时,积极构建稳定、和平、合作、发展的良性发展环境。
当下中国周边很不太平,东北亚地区发生的中日钓鱼岛之争及朝核、朝韩问题;东南亚地区因美国插手导致矛盾更加复杂的南海问题;南亚地区的中印领土纠纷和印巴在克什米尔地区的冲突问题;西部的阿富汗战乱不断,原本就存在的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交界区域矛盾隐患重重的问题;北部地区有俄罗斯、蒙古等变化莫测的问题。
一、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中国地处欧亚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其陆地边境线超过2.2万公里,与朝鲜、俄罗斯和越南等14个国家接壤。
其海岸线有1.8万公里,与韩国、日本、菲律宾等六个国家隔海相望。
理所当然为世界上周边环境最为复杂的国家之一,最近一段时间中国周边许多新“变局”的出现,使中国周边安全形势有了明显的恶劣趋势。
(一) 、受美国挤压由于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之一这一地位,美国维持其全球领导地位,同时还高调宣布全面“回归”亚洲以加快由其主导的地区安全秩序。
为此美国在中国周边加大围堵行动,美为了搞好跟东南亚的关系,斥巨资拉拢印度,与亚太地区国家展开频繁双边、多边军事演习以增强其经济联系和军事合作,利用中国与越南、菲律宾等国的南海争议直接介入南海争端,同时还利用钓鱼岛问题强化美日联盟。
美国布局在中国周边一系列东移战略使中国周边国家出现邻国“抱团”防范中国的现象,同时加大周边国家对我国的离心力,使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增加了很多复杂不利因素。
美国为达成利用中国周边国家对中国崛起的矛盾心理,使这些国家本能靠向美国,由此打压中国,制造各种舆论和麻烦,用尽各种手段来使中国周边国家对中国产生猜忌,从而也使周边有领土、领海争端的国家被鼓动起来纷纷采取更具挑衅性行动,这所有的潜在威胁成为影响我国安全的急迫因素。
当前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与国家安全战略
二、中国的国家安全战略举措 (一)奉行独立自主、合作共赢的和平外交政策,坚 决维护我国核心利益 1.以综合国力为基础,扩大亚太和国际合作,在国际 事务中谋取话语权 2.以经贸合作为“压舱石,”妥善应对美国的两面政 策 3.远交近稳,结伴而不结盟 (二)富国与强军相统一,充分做好军事斗争准备
当前我国周边安环境与 国家安全战略
一、当前我国周边安全环境 (一)美国重返亚洲,对我国实行C型乃至O战略 围堵 1.加强在东北亚的军事存在 2.在南海方向遏制中国 3.打造美澳日联盟遏制中国 4.在中亚中东制造恐怖危机 (二)我国周边一些国家与美国共舞向我国发难 1.日本 2.越南、菲律宾 3.印度
中国周边安全问题
之外,向西扩展300多公里,建立一个既利于防御又利于扩张的前
沿军事基地。军事专家认为,钓鱼岛既适合建立电子警戒装臵, 又可以部署导弹。一旦日本军国主义复活,强占钓鱼岛,将对我
国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3、南海地区的岛屿主权和海域划分问题
南海地区的地理位臵和现状
南沙群岛是南海诸岛的重中之重 我国在南沙海域主权的现状:岛礁被侵占,海域被 瓜分,资源被掠夺,形势十分严峻
(三)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分析
东线安全形势——总体不太平,形势吃紧 南线安全形势——危机四伏,合作仍存 西线安全形势——非传统安全问题升温 北线安全形势——在稳定的环境下进一步深化合作
☆东线热点问题主要集中在:
朝鲜半岛(朝核问题、韩朝关系) 日本(钓鱼岛、“冲之岛”之争与油气争端) 、台海地区
南沙群岛是南海诸岛的重中之重
南沙群岛是重要的国际航道,它号称“南海的钥匙”,控制
着南海的国际航道,每天约有400艘船只穿梭其间。
南沙群岛是重要的海洋资源开发地区,目前已经发现的石油
有500多亿吨,不算天然气,已经相当于第二个中东,如果
再扩大一下区域,很可能超过中东。
4、朝鲜半岛核危机问题
由美国间谍卫星拍摄到的朝 鲜宁边地区的核设施 路透
中国的陆地边界全长约2.28万公里,大陆海岸线长1.84万 公里,另有岛岸1.4 万余公里,海岸线总长超过3.2 万公里 。
相邻15个国家:东邻朝鲜,南接缅甸、老挝、越南,西南和西 部与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锡金、尼泊尔、不丹接壤,西 北和东北面是俄罗斯 、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 斯坦,正北面为蒙古。
1、最大的威胁是台湾问题
• • • • • 台湾问题是破坏中国发展大战略的最大隐患,是中国实现小 康社会的最大不确定因素。 美国维持两岸不战、不和、不统的用意明显,借台湾制衡中 国已是事实。 美国对我国实行“岛链包围”战略,而台湾是最重要的一节 。 国民党重新执政给两岸关系发展带来转机,但事实上马英九 在妥协中有所坚持,解决台湾问题需要智慧和力量。 台湾岛这个问题我们还不可以小视,只要它一天不回来,一
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及我们应对之策讲解
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及我们的应对之策摘要:中国是一个地处亚洲东方的陆海兼备的大国,陆地边界线、海岸线都很长,邻国众多,地缘形势复杂。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既有“先天不足”一面,又有“后天可塑”的一面。
为了实现我国和平崛起的战略目标,周边安全环境建设至关重要,为此我国要发展经济,保持足够防御的军备水平,依托周边、搞好睦邻关系。
关键词: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应对之策中国的核心国家利益和主要战略目标是“安全与发展” 。
稳定是中国的最高利益,是中国实现发展的前提。
周边安全形势是影响中国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外部因素。
所以正确认识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并思考应对之策很有必要。
一、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的复杂性 (一中国的“魅力”总在吸引他国“眼球” 中国地处亚洲东方,陆海兼备,既是一个陆地型大国, 也是一个海洋型大国。
陆地边界线总长2. 2万余千米,海岸线总长1. 8万千米。
陆地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千米, 海洋国土面积300 余万平方千米。
陆海相连,总面积达 1260万平方千米。
疆域辽阔,美丽富饶。
长期以来,浩瀚的太平洋、漫长的陆地边界既给我国对外交往提供了便利, 同时又是国家安全面临双重风险与挑战。
近代以来,西方依靠着资本主义大工业制造出来的坚船利炮,开始从陆上和海上同时蚕食中国,中国边防和海防同时告急,导致安全危机持续不断,使中国人民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牵动着中国安全与发展的神经。
新中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善了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但在整个冷战时期,社会主义的中国始终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借重和制衡的对象,这一方面说明中国国际战略地位的重要,另一方面又说明中国安全环境的险恶。
我国背陆面海,但陆与强国接壤,海有岛屿环锁,虽为陆海兼备,但陆海兼备的利益享受不够,在我国积贫积弱时甚至相反。
冷战结束后,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上升, 国际影响的扩大,源于日本、美国的“中国威胁论”纷纷出现。
然而,一个很明显的事实是,中国与很多西方发达国家无论在军事还是在经济实力上都有很大差距,与其说“中国威胁论”是表达了这些国家对充满活力魅力的中国的惧怕,不如说是一些人想通过散布“中国威胁论”挑动周边国家对中国发展的警觉与不安。
论我国的周边政治格局
论我国的周边政治格局今天的我国,正处于近两百年来最好的发展时期,能否抓住这个机会,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周边的国际形势。
下面我就对我国如何构建一个稳定的周边政治格局进行简要分析。
周边地区是我国对外战略的重要依托,也是实现和平发展的重要一环。
周边形势的好坏直接影响我国的安全利益,事关国家和平发展和战略机遇期的实现。
而我国的国际战略环境,除了大国的关系因素之外,周边形势及相关国家的战略选择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冷战结束后,我国与周边国家之间已不存在现实的战争或武装冲突,我国在国土周围也不再面临重大的现实军事威胁。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周边政治格局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总体上是稳定的。
有利于和平稳定的因素进一步增强,不利于和平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并时有激化,呈现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明显特征。
我国周边政治格局的发展可具体分析为以下五个方面:一、日本日本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目前正处于转型过程,其走向将直接牵涉到我国的东部安全。
而近几年日本在对外政策上加快谋求政治大国或“正常国家”的步伐,强化日美同盟,防范和牵制我国的行动不断升级,使日中关系陷入低谷。
小泉政府对周边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强硬态度,严重影响地区的稳定,在历史问题上的错误态度也引起众多亚洲国家的不满,钓鱼岛问题也激化了中日两国在东海问题上的矛盾。
虽然我国政府从大局出发,采取了理性和负责任的态度,但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日关系重新定位的过程中,矛盾和摩擦不可避免。
即使在安倍政府对华政策有所缓和的状态下,中日关系的友好发展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另外,日美安全同盟已重新定义,主要防范对象是朝鲜和中国。
进入21世纪后,日本不断突破向海外派兵的限制,扩大对美军事支援的范围。
日本实施海外军事干预意志和能力的增强将成为东亚地区的潜在威胁和中日冲突的隐患。
二、美国在我国的周边政治格局中,美国是最具影响力的大国因素,也是对我国构成最大威胁的国家。
冷战时期,美国与苏联共同构成影响中国周边的最主要因素。
国际局势与我国周边安全形势
国际局势与我国周边安全形势中国背靠亚欧大陆,面向浩瀚的太平洋,是连接东北亚、东南亚、南亚和中亚的核心枢纽。
中国战略地位重要,为众多大国利益交汇点,历史上曾遭受侵略和压迫,现在则成为能够对两大地缘战略区产生重要作用和影响的国家。
周边地区在中国外交的总体布局中处于”首要”地位,中国的周边包括六大“板块”,分别是中亚、南亚、东南亚、东北亚,以及西亚与南太平洋的部分地区.可将这六块地区统称为中国的“大周边”。
当前中国周边地区的多个国家政局动荡不定,多个地缘方向滋生乱局,周边不稳并趋于常态化、持久化、复杂化与联动化。
周边形势动荡既有自身矛盾错综复杂的“内因”,也有大国角逐与干涉的“外因”。
周边动荡加剧了对中国构成的诸多严峻挑战,中国应加快制定”大周边战略”,通过积极、有效、妥善应对周边不稳,不仅为自身持续与完全崛起营造更加有利的周边环境,而且也为周边的和平稳定与世界的和平发展做出应有的重要贡献。
南亚有多个国家政局剧烈动荡,阿富汗首当其冲.巴基斯坦紧随其后。
美国奥巴马政府强力实施新战略,大举增兵阿富汗,对巴基斯坦一再实施越境打恐,引发极端势力与恐怖组织强烈反弹,致使南亚恐怖袭击活动有增无减;作为南亚最大的国家,印度虽然政局总体稳定,但民族分离组织与反政府武装不时对印度安全部队发动突袭,破坏铁路等重要交通设施,造成严重伤亡与损失;东南亚政局动荡以泰国为首。
支持泰国前总理他信的“红衫军”反政府示威者占据首都曼谷的闹市区,与政府军及亲政府势力不时“擦枪走火”,致使缅甸局势变数增加。
中国的左右侧还放了两颗“核弹”,即伊核、朝核问题。
两核问题由来已久,作为两国的传统好友,中国作为中间人不断周旋,缓和争端,促进地区稳定。
让我们把目光看向我国的南海,我国有300万平方公里领海,但是目前我国控制的海域只有三分之二,其中未被控制的绝大部分就在南海。
菲律宾,越南,硬印度尼西亚一直在叫嚣,说南海大部是它们的,一直想把事情闹大,让联合国插手,借机让美国的势力渗透,与中国相抗衡。
试析我国周边安全形势
试析我国周边安全形势摘要:今天的我国,正处于近两百年来最好的发展时期,能否抓住这个机会,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周边的国际形势。
周边地区是我国对外战略的重要依托,也是实现和平发展的重要一环。
周边形势的好坏直接影响我国的安全利益,事关国家和平发展和战略机遇期的实现。
而我国的国际战略环境,除了大国的关系因素之外,周边形势及相关国家的战略选择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关键词:中国安全形势周边关系邻国国家安全曾几何时,中国的周边安全局势一直是我国值得称道的外交成就。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提出了“安邻、睦邻、富邻”的指导思想,积极落实“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政策,大力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创造了我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最好时期。
21世纪第一个十年过去了,中国的周边关系又如何呢?对于这个问题,目前方方面面都在关注,甚至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一个重大焦点和热点问题。
掌握中国周边局势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预测其发展趋势,不仅对我国处理好周边关系有重要影响,而且对我国宏观外交也会产生重要作用。
本专题讲三个问题:当前中国周边安全局势总体评估、影响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的因素、中国的对策。
一一一一、、、、当前中国周边安全局势总体评估当前中国周边安全局势总体评估当前中国周边安全局势总体评估当前中国周边安全局势总体评估评估中国周边安全形势,首先需要有一个正确的观点。
国内有一些人士一直鼓吹中国的对外关系很好,周边关系也很好,其实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说法。
远的我们看利比亚、苏丹、近看越南、菲律宾等国的行径…我们的对外关系有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很显著的!在看待这些问题时必须实事求是!在2011年年初,有学者总结2010年的中国外交,用了3个“年”——“周边年”、“海洋年”、“危机年”。
2011年12月,中国社科院召开了一个专题研讨中国周边局势的会议,会后发布了《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评估报告》,报告指出,“与2010年相比较,本年度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并没有明显改善,特别是以非传统安全为主要内涵的海上安全问题极为突出。
我国周边安全形势与国家安全意识概述.
《南海各方行为宣言》达成共识
“和平使命-2005”与俄罗斯联合军演
东盟成员国领导人在印尼巴厘岛 举行的东盟峰会开幕式上合影
不过,在中国与周边国家增进互信的同时,“中国威胁论”一时还难以销声匿迹。 原因有三:一是随着中国对周边地区的影响进一步增强,妒忌、惶恐者会故意散 布“中国威胁论”;二是不明真相或缺少对中国了解的人,误解或曲解中国的战 略意图,夸大中国发展壮大对别国产生的安全压力;三是由于产品结构相似性, 周边地区对中国商品冲击力存在担忧,而随着中国对能源和资源的依存度增大, “中国资源威胁论”也会有一定市场。
2005年4月,小泉访印时 与印度总理辛格在一起。 日本投资贷款转向印度 多重手段拉印度遏制中国
当前,我国周边地带依然是大国争夺的重点区域,我 东部安全压力将有所加大。美正在寻求从伊拉克体面 抽身,加快战略重心东移。美今年2月出台的《四年防 务评估报告》显示,美军将在太平洋部署6成的潜艇和 至少6艘航空母舰。为应对中国的崛起、台海危机、朝 鲜半岛局势,美势必更加注重同亚太盟友的双边安全 合作。 由于日本右翼势力当道,日本继续推行趋于强硬的 对华政策。日本一方面进一步强化《日美安保条约》, 联美制华;另一方面加紧与“台独”势力勾结,以华 制华。此外,日在参拜靖国神社、中国东海大陆架资 源等问题上继续寻衅滋事。年初,日“战略家”还抛 出制华“新思维”,企图以大陆力量相互制衡来获取 海洋发展优势,表示要加强对东南亚、南亚和中亚外 交攻势,同时增强海空力量以确保日海上强国地位。9 月26日,安倍晋三访华后,中日关系的僵局有所缓解, 但解决一些重大问题还有个过程。
当前,我国周边形势将继续保持 稳定。10月份,朝鲜进行了核实验, 遭到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迫于国 际社会的压力,朝鲜明确表态,愿 意通过对话解决朝核心问题,新一 轮的六方会谈将很快进行。印巴关 系仍将继续改善,克什米尔问题激 化的可能性不大。在经历“颜色革 命”冲击之后,中亚各国也在反思 “美式民主”的利弊,地区形势会 继续好转。
军事理论——当前国际形势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当前国际形势对当前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自2010年以来呈现出明显恶化之势,至今仍处于调整之中。
美国重返亚太,构筑以遏制中国崛起为目标的“雁形安全模式”,中美对于东亚安全主导权的争夺将会成为未来5~10年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结构性因素。
其中,海洋是中美的主要交锋点,中国将长期面临来自海上的压力。
在大趋势不变的前提下,中国周边安全的年度形势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刚刚过去的2012恰逢大选年,地区不稳定因素增加,地区性争端反弹。
事实上,黄岩岛对峙与钓鱼岛争端的不断升级,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菲律宾、日本等国对于中国领导人更迭前外交政策的误判所导致,即认为,中国为了保持政权平稳过渡,在外交上会延续韬光养晦的政策。
但事实恰恰相反,中国认识到,只有通过积极维权,才能有效维护地区和平,保证国内政局稳定。
中国的海洋安全政策出现了明显的转折,强硬立场前所未有。
2013年,中国周边安全将面临四大挑战:一是如何应对中美政府换届后的试探期。
无疑,开启外交新政的2013年是未来中国周边5~10年走向的关键年,这不仅将极大影响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也是中国塑造和经略周边安全格局的尝试。
二是如何应对来自海上争端的挑战。
周边国家在美国的影响下,发展小多边外交,联动制华的倾向明显,中国势必要更加坚定、更加清晰、更具战略性地推进海洋强国建设。
三是如何应对来自中南半岛的挑战。
中南半岛是中国破解美国两洋战略的关键点,缅甸更具有战略支点的意义,美日印等国布局中南半岛将构成对中国稳定周边的又一考验。
四是如何应对朝鲜半岛的新变化。
朝鲜半岛始终是影响中国周边安全最危险的因素。
随着朝鲜金正恩政权逐步稳固、韩国新政权的开始、日本右倾化的加剧,中国必须调整策略应对这些新因素可能给朝鲜半岛局势带来的新变数,掌握外交上的主动权。
海上争端是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的主要因素.2012年是中国周边地区海上争端的集中爆发年,中菲的黄岩岛对峙、中日之间的钓鱼岛争端、韩日之间的独岛(竹岛)争端、日俄之间的北方四岛(南千岛群岛)问题纷争相继发生,并在短时间内迅速升级。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一、美国是中国为主要潜在对手,加紧在中国周边布置棋子.(1) 美国实施军事前沿部署,对我国构成现实的军事压力. 美国在亚太地区分三线部署兵力。
第一线前沿驻扎部队,如驻日韩,美军和在太平洋执勤的海上第三,第七舰队:第二线是前沿基地部队,如夏威夷,阿拉斯加,关岛和其在太平洋上的部队。
第三线是美国本土部队。
(2) 调整了其在亚太地区的军事战略部署。
美国强化了与日韩澳等号称亚洲“小北约”的军事盟国关系:提升关岛美军的军备水平和战略威慑能力,形成日本和关岛两大地区兵力投掷中心。
美国军事进入中亚,进入阿富汗,伊拉克等。
其军事基地驻我国西北地区最近只有200 多公里,将对我国安全产生。
直接影响:美国通过一系列的军事调整,逐渐形成了以前沿军事存在为核心双方军事同盟为基础,以多边军事合作为补充的亚太军事安全体系,对我国形成完整的C 型战略包围圈。
二、台湾局势错综复杂,祖国统一任重道远。
(1)台湾是西太平洋第一岛链的战略枢纽。
不仅扼守中国南北海上交通要冲,而且是控制西太平洋地区的第一咽喉要点。
台湾问题事关祖国统一,美国的插手无疑将增大台湾回归的风险。
(2)当前台湾也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
但反台独斗争依然任重而道远。
2008 年以来随着马英九的上台,大陆和台湾交往频繁,并举行了四轮制度化谈判和事务性协商,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但是以为国为首的国际反华势力,干涉中国内政,是中国的统一变得错综复杂。
三、海权问题争端遭遇严峻复杂的挑战。
(1)东海领土主权归属问题。
东海领土主权问题是中日问题发展道路上的三大障陆架自然延伸”的原则。
中方考虑到存在争议,为了维护两国关系,一直没有在存在争议的海域进行资源开采活动。
对于东海划界问题上的争议,中方一贯主张双方应该通过谈判加以解决,多次强调,“主权归我,合作开发”是解决东海问题的唯一正确选择。
(2)南海权益争端问题。
日本拟立法保护冲鸟礁和南鸟岛海岸线,日本政府在 1 日本拟立法保护冲鸟礁和南鸟岛海岸线, 日本拟立法保护冲鸟礁和南鸟岛海岸线号的例行国会上提交一项新法案,要求保护日本最南端的冲之鸟岛(我月18 号的国称为冲鸟礁)和最东端的南鸟岛的海岸线,因为有这两岛的存在,日本就可以保护自己主张的专属经济区的权益。
当前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及其应对策略-国际政治论文-政治论文
当前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及其应对策略-国际政治论文-政治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近年来随着亚洲的振兴和中国的发展,源自大中东的国际乱局沿欧亚大陆的海洋地带扩散,中国的周边环境发生重大的新变化,最明显的是美国拉拢中国周边国家以遏制中国的发展,以及美国在全球所做的基本明朗的战略收缩变化。
周边安全形势的好坏对于我国的生存与发展有着直接关系,为此,我们需要在加强硬实力的同时,积极构建稳定、和平、合作、发展的良好环境,积极维护好中国的国家利益。
关键词:中国周边;周边安全形势;应对策略近年来,中国周边很不太平,东北亚地区发生的中日钓鱼岛之争及朝核、朝韩问题;东南亚地区因美国插手导致矛盾更加复杂的南海问题;南亚地区的中印领土纠纷和印巴在克什米尔地区的冲突问题;西部地区有阿富汗战乱不断,加之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交界区域矛盾隐患重重的问题;北部地区有俄罗斯、蒙古等的变化莫测问题。
一、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中国地处欧亚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其陆地边境线超过2.2万公里,与、俄罗斯、印度和越南等14个国家接壤。
其海岸线有1.8万公里,与韩国、日本、菲律宾等六个国家隔海相望。
是世界上周边环境最为复杂的国家之一,近年来,中国周边许多新的出现,使得中国周边的安全形势明显恶化。
(一)中国周边饱受美国的挤压作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在维持其全球领导地位的同时,高调宣布全面回归亚洲以加快由其主导的地区安全秩序。
为此,美国在中国周边加大了围堵行动,为搞好东南亚不惜重金拉拢印度,与亚太地区国家展开频繁的双边、多边军事演习以增强其经济联系和军事合作,不仅对台出售武器,而且其航母出现于中国附近,不断地在中国周边举行军演,还加强其在亚洲一些组织里的存在,利用中国与越南、菲律宾等国的南海争议直接介入南海争端,还利用钓鱼岛问题强化美日联盟。
美国布局在中国周边的一系列东移战略周边国家出现邻国抱团防范中国的现象,同时也加大了周边国家对我国的离心力,使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增加了复杂的不利因素。
周边关系、周边区域与中国的周边环境
周边关系、周边区域与中国的周边环境作者:张蕴岭来源:《当代世界》2024年第03期【关键词】周边外交周边关系区域合作周边环境2023年10月,中国政府发布《新时代中国的周边外交政策展望》文件,明确提出“周边是中国安身立命之所,发展繁荣之基”。
[1]周边被提到如此高的地位,表明中国对周边的高度重视和做好周边工作的决心。
周边关系具有两层结构:一层是国家间关系,即中国与周邻国家之间的双边关系;一层是区域关系,即中国同接邻与紧邻国家作为一个共处区域的关系。
二者共同构成周边的整体环境。
营造好周边环境对于中国的安全和发展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中国周边邻国众多,基于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周边关系复杂。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很长时间的努力,逐步实现同周邻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迄今,中国与12个陆地邻国通过谈判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同周边9个国家签署了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以此为基础,中国与周邻国家的关系不断改善与深化。
周边关系转变的一个重要表现是,中国与周邻国家的经济联系加深,成为周邻国家最大或者最为重要的贸易与投资伙伴,为周邻国家提供了无可替代的现实利益,紧密的经济关系进而化为中国与周邻国家关系稳定的一个基本因素。
在现实发展中,受现存争端和其他因素影响,中国与一些国家的关系也不时出现波折,甚至陷入冲突。
总的来看,影响中国与周邻国家关系的因素大体有三类:一是领土、海域争端,二是历史遗留问题,三是政治和其他矛盾。
三者各有独立性,也相互联系。
领土、海域争端是最复杂、最敏感的。
其中,中印领土争端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尽管双方建立了对话、协商机制,就稳定边界大局达成基本共识,但由于印度方面不时挑起矛盾,两国关系时有紧张,甚至发生对抗,对中印关系产生严重影响。
[2]中印之间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巨大合作空间,避免事态扩大,和平解决争端,稳定关系大局是双方的基本共识。
因此,每当发生冲突时,双方还是能坐下来进行对话和协商,达成缓解紧张局势的协议,并且尽可能减少对其他方面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造中国周边安全的“战略支点”国家2014年08月15日08:00 来源:《世界知识》2014年15期作者:徐进、高程等战略支点国家的内涵与功能分类李巍:简单说,所谓“战略支点”国家,就是对实现一国重大目标具有关键意义的国家。
这个“关键意义”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它本身在地缘或者实力地位上,能够对一个国家实现某个战略目标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
比如英国就是美国很重要的一个战略支点国家。
首先,英国在地缘上扼守着整个大西洋的门户,是美国势力辐射到欧洲去的一个入口。
其次,英国本身又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大国,美国要搞定欧洲首先要借助英国。
再比如,在冷战期间对抗苏联的过程中,土耳其就是美国的一个战略支点国家。
因为土耳其的块头大,而且地理位置很重要,东西连接欧洲和中东,北边可遏制苏联,南边方便美国的势力进入地中海、黑海。
所以,美国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就是从大力援助土耳其开始。
第二,在一定的国家群体中,战略支点国家具有较强的地区影响力,可以起到一种示范作用,能够通过发展与该国的关系撬动与其他国家的关系。
沙特阿拉伯之于美国就是一例。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由于沙特阿拉伯出口的石油选择用美元计价,直接导致其他欧佩克国家都跟着他走,因为沙特阿拉伯是欧佩克成员中最有影响力的一个国家,从而在美元与黄金脱钩之后,建立了美元和石油的联系,也就是后来所说的“石油美元”。
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它自己支撑美国,其他受其影响的国家也一起来支撑美国。
特别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战略支点国家不等同于盟友,盟友不一定是战略支点,而且现代意义的战略支点国家也未必需要同盟条约。
徐进:如果问“战略支点”的“支点”在英文中对应哪个单词,我觉得应该是“pivot”。
第一,作名词的时候表示“支点”;第二,作动词的时候表示以这个支点为中心,进行转向。
美国当年说重返亚太,是把这个词当作动词用。
因为美国在亚太地区一直有支点,只是用不用的问题。
而我们是作名词用,是要打造“支点”。
虽然都叫“pivot”,但是意思略有区别。
高程:2009年之后中国周边环境有几个特点:第一,美国重返亚洲,加固了它的联盟体系。
我们原来更多是面对单个东亚国家,现在则主要面对这个以美国为中心的体系,而且是比较长期的事情。
第二,东亚的政治对抗性加强了,像领土问题、海洋权益问题等,矛盾呈现出来,没法回避了。
第三,“以经促政”的手段效率越来越低。
这既体现在与日本、菲律宾、越南等国家的双边政治关系层面上,也体现在区域合作的多边层面上。
中国一直努力构建的东亚区域经济合作陷入了困境,美国推动的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实际上拆解了“10+X”框架,他要用“亚太”来替代“东亚”合作概念。
第四,中国和周边大国的关系也面临着重新调整和定位。
中美关系中,霸主国和新兴崛起国之间的矛盾凸显出来。
中美和美俄之间的矛盾推动了中俄两国在战略上走近。
另外,中国开始争取后发的新兴市场大国印度。
美日同盟对中国的遏制和地区主导权的竞争导致中日双边关系正在恶化。
以上谈的是东亚的情况,这是美国势力集中辐射的地区,也是2008年以来中国周边环境发生实质改变的一个地区。
相对而言,中亚、南亚区域并没有特别明显的环境转变。
这三个区域的共同特点是,都有一个相对主导的国家(东亚的美国、南亚的印度和中亚的俄罗斯),中国要同时处理好跟这三个区域中心大国的关系,以及跟周边小国的关系。
接下来谈谈中国在周边的战略目标。
在以“韬光养晦”外交为主的时代,中国在东亚的战略目标是以防御为主,那一阶段中国需要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实现自身发展。
新领导班子近年来为周边战略注入了主动作为的因素,提出“经略周边”、“塑造周边”的理念。
这是一个积极的战略目标,是要把周边地区作为大国竞争的地缘依托带来主动经营。
同时,中国从前在周边更多是被动应对麻烦,如今则开始主动通过利用矛盾来驾驭周边局面。
中国目前的周边战略是防御性目标和积极作为目标并存。
这里有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就是防御和积极战略目标的投放比例。
近代史上,英国崛起时所在区域——欧洲的政治格局复杂,是列强争夺的核心地带,所以他在欧洲采取了防御性的均势政策,维持域内大国之间的平衡关系;与此同时,把战略重点放在远离中心争夺区的亚非拉外围地区,这是一个思路。
崛起中的美国则选择经营自身地缘所属的美洲,同时在美洲以外的地区采取“孤立主义”政策,这又是一种思路。
每个国家崛起时面临不同的外部环境,所以战略支点的选择标准也不尽相同。
如今中国崛起的时代背景虽已与上述国家迥然不同,但历史还是有一些可借鉴之处。
回到周边战略问题,对中国来说,在周边设定防御性的战略目标是必须的,因为美国已经通过重返亚洲战略在经济、政治、安全、社会方面全面遏制中国发展。
但是,在美国的体系压力下,中国该把多少比例的资源重点投放到东亚以实现积极战略目标,同时把多少资源分散到非洲等美国的战略边缘地带,这是一个需要深思的问题。
徐进:近年来,中国的快速崛起使东亚权力格局有走向两极化的趋势,而美国重返亚太并实施再平衡战略使该地区形成了“经济靠中国、安全靠美国”的二元格局。
这对中国的东亚安全合作是不利的。
它导致区域大国和重要行为体更多地把地区制度作为战略性工具来使用,使地区制度安排成为服务于权力竞争手段。
当然同时也使中国面临较大的安全压力。
李巍:关于战略支点国家的内涵刚刚谈了一些,其实还有更多丰富的内容。
根据具体涉及问题的不同,战略支点国家可以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军事意义上的战略支点国家。
比如菲律宾和日本之于美国。
他们的地理位置决定了美国要想在军事上控制东亚,必须把军事基地设在他们那儿。
第二类是意识形态上的战略支点国家。
印度被认为是发展中国家实现民主的一个样板,美国在向外扩张意识形态的过程中,印度就具有战略支点的意义。
第三类是经济合作中的战略支点国家。
比如说在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时,就得有一些战略支点国家。
在全球经济战略中也是如此。
中国的经济影响力要深入到欧洲,比如说资本、货币要进入欧洲,希腊和冰岛就是两个很重要的战略支点。
中国想直接进入欧盟核心国家挺难的,购买其矿产资源、公共设施都挺难的,但冰岛、希腊这两个比较弱的边缘国家,却可以成为中欧洲的门户。
第四类是国际制战略支点国家。
比如说投票当中需要哪些国家支持——有这个国家支持你,你在国际组织当中的议案就能通过。
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就是有几个关键的国家挺我们,然后带动了一些兄弟们把我们“抬进”了联合国。
在很多重大问题,特别是经济问题上,荷兰是德国在欧盟中经常争取的一个战略支点国家。
高程:李巍把是否“可引导”作为设计战略支点国家的标准之一,我部分同意。
但是,我们可不可以把战略支点国家按功能做一个分类?我想到三种类型。
第一类是大国层次上对我们非常重要的国家,比如俄罗斯。
这类国家我们虽然不能“拿”住或在战略上引导他,但是我们互相之间有共同的战略诉求,他们可以在中国面对西方国家现实和舆论压力时,给我们一定的支持和声援,让中国在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博弈的过程中不至于在大国间陷入孤立,这种大国层次上的协调和支援是小国很难做到的。
第二类是有示范效应的国家。
这类国家尽管我们不一定能引导他们,但他们对中国分化美国联盟体系以及经营周边意义重大,典型的是印尼和韩国。
印尼是在东盟中具有主导能力的中等国家,具有一定的地区政治追求,而且与中国没有领土冲突和政治上的结构性矛盾。
印尼不希望看到美国重返亚洲战略拆散以东盟十国为依托的东亚合作,这会压低他在东亚的战略重要性,这一点和中国在东亚区域合作领域具有共同的政治利益诉求,可以成为两国形成良好互动的基础。
韩国是美国在亚太的盟友,和中国之间又有很强的经济联系,如今对中国崛起态度较为温和,可以发展成为具有战略示范效果的周边支点国家,相关内容我们后面再详谈。
泰国和马来西亚在战略上对中国的意义分别类似韩国和印尼。
第三类就是具有传统友谊的“铁哥们”,包括巴基斯坦、老挝、柬埔寨。
这些国家因自身实力和话语权有限,能给中国的支持力度有限,但他们常年稳定地支持中国,特别是在我们处于被动局面时。
他们是我们情感上的“老朋友”。
划分完支点国家的类型之后,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功能采取不同的争取和优待方式。
我同意李巍刚才说的,不能把所有的“铁哥们”都当成战略支点国家,但中国需要特别尊重和关注这类国家的感受,让对方有舒适感。
中国的东亚安全合作政策:双边为主,多边为辅,双边带多边徐进:从周边安全合作的角度来说,为什么要提出“战略支点”这个概念呢?我觉得现存的这些东亚安全的多边合作机制,对中国来说都不太给力。
比如说A R F (东盟地区论坛)、“10+3”或者东亚峰会、东盟“10+8”国防部长会议,这些东盟主导的多边合作普遍存在“小马拉大车”现象。
再加上成员太多,决策链过长,所以对重大问题只能议而不决,基本沦为了“清谈馆”(这些机制在当时曾经起到过增信释疑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自21世纪以来,逐渐陷入困境、止步不前。
)在东北亚,六方会谈是惟一的多边安全合作机制,但由于种种原因,六方会谈目前中止了。
这样看来,东亚所有的多边安全机制现在都有问题。
“可不可以改造这些机制,重新激活其功能?”很困难!我们一贯坚持“东盟主导”、“东盟方式”,在这个原则不变的前提下,所有的改造只能是小修小补。
比如开发一些低敏感度的务实合作,像海上搜救、防海盗等。
但对中国这样一个崛起大国来说,这些合作的作用相当有限。
长期以来,中国靠“韬光养晦式的自我克制”维持了一个对我较为有利的周边环境,但是这一政策目前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它无法解释在中国保持“韬晦”的情况下为何部分周边国家对其疑惧会上升。
如果说这一疑惧源自中国的快速崛起,那么按理来说中国应采取比以前更加“韬晦”的政策,但显然这些是中国做不到的,或者说无法完全满足对方的要求。
中国在理论上也可以为区域内国家提供安全保障,以缓解它们的疑惧,但由于中国坚持不结盟政策,提供安全保障也是不现实的。
因此,在多边和单边两方面我们都遇到了一些瓶颈。
所以,我想能不能从一个更广阔的角度来突破中国东亚安全政策面临的困局。
一个大国不可能只用单边、多边或者双边政策,而需要综合手段。
从外交的角度说,主要是多边和双边的问题,而双边和多边之间要有一个新的平衡。
我认为中国以后的东亚安全合作政策应该以“双边为主,多边为辅,双边带多边”。
打造战略支点国家就是重要的双边安全合作形式之一。
李巍: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我们处理国际关系时,更多依靠双边。
90年代中期以后,我们发现多边外交搞得挺成功的,被认为是中国参与既有国际体系的一个非常成功的方式。
中国积极参加“10+3”、上海合作组织,包括加入全球层面的各种国际组织,我们觉得受益颇多,也越来越习惯于用多边外交的方式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