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效力

合集下载

宪法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解析

宪法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解析

宪法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解析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和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为了加强宪法教育,提高公民的宪法意识,我们组织了这次宪法知识竞赛。

以下是部分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A. 人民B. 政府C. 政党D. 军队答案:A解析:根据宪法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 根据宪法,公民的以下哪项权利是受到保护的?A. 财产权B. 言论自由C. 宗教信仰自由D. 所有上述权利答案:D解析:宪法明确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财产权、言论自由和宗教信仰自由等,这些权利都受到国家的保护。

二、判断题1.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答案:正确解析: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和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 宪法的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答案:正确解析:宪法的修改需要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三分之二以上的代表通过,这比普通法律的修改程序更为严格。

三、简答题1. 简述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答案: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它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和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所有其他法律、法规都必须以宪法为依据,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四、案例分析题案例:某市在进行城市规划时,计划拆除一些居民的房屋。

居民们认为这一行为侵犯了他们的财产权,于是向法院提起诉讼。

1. 根据宪法,居民的财产权是否受到保护?2. 如果居民的财产权受到侵犯,他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答案:1. 根据宪法,居民的财产权是受到保护的。

宪法第十三条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2. 如果居民的财产权受到侵犯,他们可以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

《宪法》测试题含答案

《宪法》测试题含答案

《宪法》测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我国现行宪法是()年颁布的。

A 1954B 1975C 1978D 1982答案:D2、我国的根本制度是()。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社会主义制度C 民主集中制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答案:B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

A 公民B 人民C 工人阶级D 工农联盟答案:B4、宪法规定,我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人是()。

A 全体公民B 年满 18 周岁未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C 全体人民D 年满 20 周岁的公民答案:B5、下列选项中,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的是()。

A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B 劳动C 受教育D 监督权答案:BC二、多选题1、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

A 国家的利益B 社会的利益C 集体的利益D 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答案:ABCD2、以下属于我国国家机构的是()。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 国务院C 人民法院D 人民检察院答案:ABCD3、宪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A 人民主权原则B 基本人权原则C 法治原则D 权力制约原则答案:ABCD4、我国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包括()。

A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B 人格尊严不受侵犯C 住宅不受侵犯D 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答案:ABCD5、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政治权利包括()。

A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B 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C 监督权D 宗教信仰自由答案:ABC三、判断题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答案:正确2、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答案:正确3、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答案:正确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论述宪法权威的含义、依据与生成

论述宪法权威的含义、依据与生成

论述宪法权威的含义、依据与生成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我国政治活动、法治建设的行动指南。

建设法治中国的核心是要尊崇宪法尊严,维护宪法权威。

宪法权威是指宪法被人们奉为最高规范,具有使人们自觉遵守并且在人类政治生活、社会生活中起支配作用的决定性影响力。

一、宪法权威的含义宪法的权威在现实层面体现于其在法律体系中的最高效力。

宪法是一切法律制定、运行以及遵守的最高评价标准。

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宪法的地位和效力最高,任何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否则,全部或者部分无效。

宪法确立了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它不仅规定国家治理、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内容,而且以规范公权力运行,保护公民基本权利为价值取向。

任何国家机构、政党组织都必须在宪法框架内活动。

我国宪法系统地理顺了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关系,明确划清了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各社会团体以及各企业事业组织权力行使的范围和边界,全而建立了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

在此基础上,宪法详细制定了各项公民基本权利,并始终把保障人权作为其核心价值和终极目标。

宪法的权威在价值层面体现在其对立法权价值评判标尺的功能。

宪法规范蕴含了人类最基本、最广泛的价值诉求,如自由、民主、人权以及权力制衡。

宪法在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价值,由宪法规范构建起整个法律体系共同的价值基础和价值秩序。

立法机关所制定的部门法律应遵循宪法的价值体系,不仅不能同宪法规范相矛盾,也不能同宪法所表达的价值秩序相冲突。

在国家和社会各领域,宪法价值应当成为人们共同遵循的价值基础。

二、宪法权威的依据宪法最高法律效力不仅仅是写在文本之上的,要实现宪法文本之上的权威向政治生活转变,更要将宪法最高效力写进人们心中。

权威的本质是内在的认同,而非基于外在的强制而形成,人们服从某种权威,其内在追求就是一种正当性或者公正价值的追求,即基于内心的信念同意、认可或赞同某种价值。

因此,真正树立宪法权威,有赖于宪法自身的品格,即宪法规范的正当性具有一种让人们信服的感召力。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政治第三单元课后基础训练(含答案和概念)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政治第三单元课后基础训练(含答案和概念)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政治第三单元课后基础训练(含答案和概念)试题部分一、选择题:A. 社会主义制度B. 按劳分配制度C.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D. 计划经济制度2. 下列哪项不是公民的基本权利?()A. 言论自由B. 劳动权C. 选举权D. 服兵役3.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核心内容是?()A. 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B. 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C. 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D. 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A. 人民代表大会B. 政府机关C. 司法机关D. 人民政协5. 下列哪个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之一?()A. 富强B. 民主C. 文明D. 和谐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7. 下列哪个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A. 依法纳税B. 享受教育C. 休息权D. 获得报酬A.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B.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C.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D._ABC都对9. 下列哪个是我国宪法规定的社会制度?()A. 社会主义制度B. 资本主义制度C. 混合所有制经济制度D. 计划经济制度A. 平等原则B. 自愿原则C. 诚信原则D. 法治原则二、判断题:1.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 未成年人保护法只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

()3. 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

()4.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6. 我国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必须年满18周岁。

()7. 依法治国要依宪治国。

()8. 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包括依法纳税、服兵役、受教育等。

()9.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最新初中宪法知识点总结

最新初中宪法知识点总结

初中宪法知识点总结(一)1、宪法神圣的体现至高无上的权威;规定最根本的问题;基本权利的保障书;更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为什么说基本权利的保障书《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平等权利、政治权利、经济权利、受教育权等公民的基本权利。

为什么宪法比其他法律的制定与修改程序更严格?《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的稳定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因此,宪法的制定与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2、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如何?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如何?为什么说宪法具有最高度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

(1)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

(2)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普通法律必须依据宪法来制定,并只能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是宪法内容的具体化。

(3)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否则将被修改或宣布无效。

宪法是母法,普通法律是子法。

3、宪法的构成有哪些?宪法有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四章构成。

4、宪法规定了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哪些最根本的问题?宪法规定了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包括国家的性质、国家的根本制度、国家的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国家机构以及国家标志等。

5、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哪些问题?(1)《宪法》规定了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包括国家的性质、国家的根本制度、国家的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国家机构以及国家标志等。

我国的中央国家机关由哪些部分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初中宪法知识点总结(二)1、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由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我国的根本制度和国家的根本任务分别是什么?1)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宪法为什么在一个法律体系中享有最高的权威

宪法为什么在一个法律体系中享有最高的权威

宪法为什么在一个法律体系中享有最高的权威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

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宪法统帅下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由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

宪法规定一个国家的根本的原则问题。

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比一般法律更为严格。

宪法是其他法律制定的依据。

我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成果,反映我国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根本利益,成为历史新时期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基本原则、重大方针、重大政策在国家法制上的最高表现。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有:1.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保证。

我国宪法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的规定,即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民族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奋斗成果的确认,也是对我国国家性质和根本制度的确认,集中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

2.人民主权原则。

我国宪法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强调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人权保障原则。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都是最重要的人权,包括公民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和自由,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和信仰自由,公民在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权利等。

4.法治原则。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5.民主集中制原则。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

法律效力,是指法律的强制性和约束力。

由于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是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因此,它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在依法治国中的重要作用

宪法在依法治国中的重要作用

宪法在依法治国中的重要作用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一、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

法律效力是指法律借助于国家权力所具有的强制力和约束力,它的高低、大小是衡量一部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地位的重要标志。

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已为世界上各成文宪法国家所公认和接受。

如日本国宪法规定,宪法为国家最高法律,凡与宪法条款相冲突的法律、法令、诏敕等一律无效。

这说明:第一,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和立法基础,没有宪法依据和宪法授权,则不能制定法律;第二,即使其他法律有宪法上的立法依据,但其内容和精神也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条文相抵触,否则无效或部分无效;第三,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遵守、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我国现行宪法也规定了自身最高的法律地位。

二、宪法规定了法治国家的基本制度。

宪法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例如我国现行宪法包括四个修正案(1)全面、准确地体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规定:“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国各族人民将继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而“—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

(2)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居于统帅地位,是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根本保障。

在中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一)以宪法为统帅主要表现在法律以宪法为依据而制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宪法为统帅,这主要表现在我国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等各个方面的法律都以宪法为依据而制定的。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所有的法律都必须以宪法为依据,并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一般说宪法是“母法”,就是从这个意义上而言的。

正是因为如此,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通常都在第一条中明确规定本法是根据宪法制定的。

譬如说,刑事诉讼法第一条就规定:“为了保证刑法的正确实施,惩罚犯罪,保护人民,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维护社会主义社会秩序,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又如,教育法第一条规定:“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还有一些法律在第一条中,甚至具体规定该法是根据宪法的某个专门条款而制定的。

例如,兵役法第一条就这样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十五条‘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和其他有关条款的规定,制定本法。

”这些都是明显的例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宪法为统帅,也表现在我国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的基本法律制度都是以宪法为依据确立的。

例如,特别行政区制度就是根据宪法所确立的。

我国宪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

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

”宪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2课《宪法是根本法》问答题集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2课《宪法是根本法》问答题集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课《宪法是根本法》问答题集1. 宪法是什么?答: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和依据,它规定了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规定了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

同时,宪法也规定了行使国家权力的各个国家机关,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权威、法律地位。

2.我国的宪法日是哪天?为什么要设立国家宪法日?(设立宪法日的意义)答:我国的宪法日是12月4日,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颁布的。

2014年,我国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国家宪法日的设立,不仅是增加了一个纪念日,更是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有助于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

3. 你对国家宪法日有什么印象,和同学一起说说吧。

答:周日我和妈妈去公园,发现那里设有宪法宣传栏。

傍晚我和奶奶去广场散步,有宪法宣传小组给我们发宪法教育宣传单。

4. 通过对国家宪法日的了解,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宪法的内容?答:如:2018年国家宪法日主题为:“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

意思是我们要认识宪法作为根本大法的地位,学习宪法的条款和精神,遵守宪法有关法律规定,维护宪法的实施,运用宪法维护社会正常秩序和自身权益。

5.我国的法制宣传日是哪天,为什么要设定这个日子?答:我国的法制宣传日是12月4日,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颁布的。

2001年开始,12月4日就成为每年的全国法制宣传日了。

设置原因是:增强宪法观念,推进依法治国。

学习宣传宪法,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弘扬宪法精神,增强法制观念。

弘扬宪法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落实“五五”普法规划,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弘扬法治精神,推进依法治国。

弘扬法治精神,服务科学发展。

6.为什么“国家宪法日一年只有一天。

但我们对宪法的认识,不能止于这一天?”答:通过丰富多彩的宪法宣传教育活动,我们能更好地学习宪法,了解宪法。

宪法大赛试题及答案

宪法大赛试题及答案

宪法大赛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宪法知识试题1:问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请问,在中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主要形式是什么?答案: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主要形式是中国共产党与其他民主党派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试题2:问题: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法律,具有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

请列举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答案: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是一切法律的根据和依据,其他法律都应当遵循宪法。

试题3: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探索的结果,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

请简要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特点。

答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特点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法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依法治国等。

第二部分:宪法实施试题4:问题:宪法的实施主要通过哪几个方面来确保?答案:宪法的实施主要通过法院审理案件、检察机关监督宪法实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行使监督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各类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制定法律、地方各级各类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等方式来确保。

试题5:问题:宪法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法律文书,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历史贡献。

请谈谈宪法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答案:宪法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石,确保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促进了全面依法治国的进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设起到了引领和规范的作用。

第三部分:宪法修正试题6:问题:根据我国宪法,宪法修正的主体是谁?答案:根据我国宪法,宪法修正的主体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试题7:问题:什么情况下可以对我国宪法进行修正?答案:根据我国宪法修正的规定,可以对宪法进行修正的情况包括:时代的发展需要、国家政权机构的变化需要、修正案的提出和讨论建议等。

结语通过本文档的试题和答案,我们对宪法相关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宪法作为一部指导国家治理的基本法律,对于国家的长期稳定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宪法在全面依法治国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宪法在全面依法治国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宪法在全面依法治国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宪法作为一国的根本法规,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过程中
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首先,宪法确立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和法律体系,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了法治基础。

它规定了国家的组织结构、权力分配和权力运行方式,保障了政府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其次,宪法确保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它规定了公民的各项权利,包括言
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等,为全面保障公民的权利提供了法律保障。

宪法还规定了司法保障机制,保障了公民的司法权利。

此外,宪法还规范了政府的职责和行为。

它规定了政府的职能范围和行政程序,保障了政府依法履行职责,防止滥用职权和违法行为。

宪法还规定了国家的经济制度和公共服务体系,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了经济和社会法治的基础。

另外,宪法还规定了全体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它要求公民遵守宪法和法律,尊
重他人的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宪法还规定了宪法权威保护的机制,确保宪法的权威和有效实施。

总之,宪法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重要作用。

它为社
会的法治化提供了重要保障,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规范了政府的行为,促进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全面依法治国的实现离不开宪法的引领和保障。

论述宪法的作用及意义

论述宪法的作用及意义

论述宪法的作用及意义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不仅具有直接的法律效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宪法在整个国家法律体系中占据着核心和统领的地位。

以下从几个方面来阐述宪法的作用及意义:
1.保障国家权力有序运行:宪法通过赋予立法、行政、司法等国家机关公共权力,使国家权力在宪法设定的轨道上有序运行,避免国家权力缺位、越位和错位。

2.确认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在人民主权原则下,宪法是人民共同意志的集中体现,人民通过宪法使自己的基本权利得到最明确的确认和最有效的保障。

同时,公民也应履行相应的义务,如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等。

3.调整国家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在国家的各种社会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是由宪法来规范和调整的,如国家与公民的关系、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以及其他最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关系。

从这个意义上说,宪法是社会稳定的调节器和安全阀,对于解决各种重大社会矛盾和冲突,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设立国家宪法日是为了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通过在全社会加强宪法宣传教育,使人们树立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意识。

综上所述,宪法在政治、法制、社会经济、统治、公民权利等各方面对国家产生了影响。

公民应尽量维持社会体系的稳定,从而正面的证明了宪法对国家和人民产生了积极影响。

电大期末考试试题宪法答案

电大期末考试试题宪法答案

电大期末考试试题宪法答案# 电大期末考试试题宪法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2. 宪法的修改需要经过严格的程序。

根据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3. 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等。

宪法保障了公民的一系列基本权利,包括但不限于表达意见、信仰宗教、接受教育等。

4.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禁止任何形式的侵犯人权行为。

5.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根据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 二、多项选择题1. 以下哪些属于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 A. 言论自由- B. 宗教信仰自由- C.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D. 财产权2. 根据宪法,以下哪些机构属于国家机关?-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国务院- C. 最高人民法院- D. 地方人民政府3. 宪法规定的国家机构的职责包括哪些?- A. 制定和执行法律- B. 维护国家安全- C. 保障公民权利- D. 促进经济发展## 三、判断题1. 宪法是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效力的法律。

(正确)2. 宪法可以由任何机关修改。

(错误)3. 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义务,如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等。

(正确)4. 宪法只适用于中国公民,不适用于外国人。

(错误)5.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

(正确)## 四、简答题1. 简述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它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和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是国家法律体系的核心。

宪法的实施保障了国家的长治久安,维护了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了国家的稳定发展。

宪法学简答题

宪法学简答题

第一章/同步练习/简答题1.简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答: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主要决定于以下三方面的因素:(1)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的性质、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的经济制度、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权限等等。

这些规定不仅反映着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方向,而且规范着整个国家的活动。

(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的法律效力高于普通法律,在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处于最高地位。

在成文宪法国家,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任何普通法律都不得与宪法的规定相违背;宪法是公民、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的最高行为准则。

(3)宪法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比其他法律要求更加严格。

制定和修改宪法的机关,往往是依法特别成立的,而不是普通的立法机关;宪法的通过或批准以及宪法修正案的通过,一般都要求制宪机关或者国家立法机关成员的2/3或者3/ 4以上的多数赞成,才能生效。

2.简述宪法最核心的价值。

答: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它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从历史上看,宪法或宪法性文件往往是争取公民权利斗争的产物。

宪法最早是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斗争中,为了确认取得的权利,以巩固斗争的胜利成果而制定出来的。

从宪法的基本内容来看,尽管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宪法涉及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但其基本内容仍然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和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

然而,这两大块并非地位平行的两部分,就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说,公民权利的保障居于支配地位,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的目的即在于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3.如何理解“宪法是全民意志的体现”?答:将宪法的本质归结为体现或反映全体人民的意志的观点就是全民意志论。

典型的全民意志论是17、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倡导的社会契约论。

该理论认为,政府是人们签订契约的产物,宪法则是这一契约的表现。

如果政府侵犯了人民的利益,人民有权推翻政府,并重新签订契约,组织新的政府。

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是怎样的

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是怎样的

总结:
《宪法》中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宪法》是治国安邦的 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中国执政 兴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保证。
宪法学(Constitutional Jurisprudence),是以宪法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属于法学的分 支学科。
谢谢观看
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是怎 样的
法律体系(Legal System)(法学中有时也称为“法的体系”):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全部现行 法律规范分类组合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有机的统一整体。简单地说,法律体系就是部门法 体系。部门法,又称法律部门,是根据一定标准、原则所制定的同类规范的总称。
Hale Waihona Puke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大法,规定拥有最高法律效力。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后,曾于1954年9月20日、1975年1月17日、1978年3月5日和1982年12月4日通过四个宪 法,现行宪法为1982年宪法,并历经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五次修订。
2022年12月4日是第九个国家宪法日,也是中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12月4日至10日是 第五个“宪法宣传周”。宣传周活动的主题是“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精神,推动全面贯彻实施宪 法”。
法律位阶是指在一国之内同一法域之中,法律体系呈现出纵横交错的特征。在单一制的国家结构 中,为了维持法律体系的内在统一,不但各种法律部门在横向上要相互衔接,而且各种法律渊源 在纵向上要保持协调。从法的效力上看,一切法律渊源都具有法的形式效力,该效力本身并不存 在差异;但是,不同渊源的法律规范却存在等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

宪法的地位和主要作用

宪法的地位和主要作用

宪法的地位和主要作用一、宪法的地位宪法最早出现于资本主义社会,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其产生的经济基础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定,政治基础是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思想基础是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和人权等思想,法律基础是法律体系的完善。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国家各项基本制度和根本任务,规定国家机关的组织与活动的基本原则,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国家根本大法。

它集中反映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根本利益,是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专政的重要工具。

它在国家的整个法律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威和最大的法律效力,既是国家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也是公民立身行事的总依据。

在本质上,它是国家的根本法,是阶级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体现,是民主制度的法律化,是实现阶级统治的重要工具。

二、宪法的作用1、宪法的作用(l)宪法对统治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①确认维护和巩固国家权力;②规范国家权力有效运行,防止权力滥用,这正是宪法民主性的体现。

(2)宪法对法制的作用主要表现在:①促进法制的完备和健全;②促进法制的统一。

(3)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保障作用主要表现在:①宪法确立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内容;②宪法为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实现规定了必要的保障。

(4)宪法对政治制度的作用表现在:①确立和维护国家政治制度;②改革国家的政治体制。

(5)宪法对社会经济的作用主要表现为:①确认、保护和巩固自己的经济基础;②确认其他制度,为经济建设服务;③在宪法的指引下和范围内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2.宪法监督宪法监督制度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依照一定的程序,审查和裁决法律、法规和行政命令等规范性文件是否符合宪法,以维护宪法权威、保障宪法实施和公民宪法权利的制度。

当代意义上的宪法监督制度源于美国1803年的马伯里诉麦迪逊案。

现代国家主要有三类宪法监督制度: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监督制(如法国等),司法机关监督制(英美法国家)、特设机关(如宪法法院、宪法委员会)监督制(以德国为代表的大陆法国家)。

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我国宪法的根本法地位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在内容上,我国宪法规定最根本的最主要的问题.诸如国体政体国家的基本国策,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最重要的问题。

二、是在法律效力上,我国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处于最高的法律地位.因此,宪法不仅是指定普通法律的依据,任何普通法律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而且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三、是在指定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的要求更加严格。

我国宪法的指定和修改都要成立:“宪法起草委员会”等修宪机构。

我国宪法的修改要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全国人大代表五分之一以上提议,并由全体三分之二以上通过才行。

第2提一、突出了对“三股势力”的依法严厉打击。

明确规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首要任务是依法严厉打击“三股势力”等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二、明确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社会责任和各单位、各部门的职责、任务。

条例用了近一半的条款对综合治理重点部门的职责和任务进行了细化和规范,使各级国家单位、各综合治理成员单位在综合治理工作中的只能更加清晰、明确。

三、突出了基层组织建设。

条例突出强调了城乡基层组织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的重要责任,明确规定村(居)民委员会和城镇社会要掌握辖区内流动人口、重点人群、出租房屋、宗教活动等社情动态,做好治安防治、民间纠纷排查、调节和基层平安创建工作,防范“三股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

四、强化了对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

条例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当建立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长效机制;加强城乡结合部、社情复杂区域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的清查登记工作;加强流动人口信息网络建设;建立流动人口流出流入地协作机制,极强流动人口的法制宣传教育和技能培训;依法维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

五、明确了相关法律责任。

条例规定,社会治安中和治理工作要列入绩效考评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领导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

宪法的效力知识点总结

宪法的效力知识点总结

宪法的效力知识点总结一、宪法的效力来源和意义宪法的效力是宪法法律地位的重要表现。

宪法的效力来源于其具有的法定性、优势性和最高性。

首先,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具有法定性。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制度、权力机构的组织和职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一系列重大事项,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约束力。

其次,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优势性。

宪法作为国家法律体系的基础和总纲领,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其他法律文书具有法定监管和规范效力。

最后,宪法具有最高性。

宪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文书,是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总章程和总纲领,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的效力表现了国家的宪法法律地位,具有重大的法律意义和政治意义。

二、宪法的效力范围和对象宪法的效力范围是指宪法规定的内容适用的对象和范围。

宪法的效力范围包括国家政权的行使、国家机关的组织和职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方面。

首先,宪法对国家政权的行使具有规范性和限制性作用。

宪法规定了国家政权的性质、来源、性质、原则、制度等一系列重大事项。

国家政权的行使必须遵守宪法的规定。

其次,宪法对国家机关的组织和职能具有规范性和限制性作用。

宪法规定了国家机关的组织原则、职能职责、权利限制等一系列重大事项。

国家机关的组织和职能必须依法行使,服从宪法的规定。

最后,宪法对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规范性和限制性作用。

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基本义务、基本制度等重大事项。

公民必须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服从宪法的规定。

三、宪法的效力实现方式和途径宪法的效力实现方式和途径是指宪法规定的内容具有效力的具体表现和实现途径。

宪法的效力实现方式有宪法直接规范和宪法间接规范两种方式。

首先,宪法的效力实现方式包括宪法直接规范和宪法间接规范。

宪法直接规范是指宪法规定的内容对国家机关、组织、公民和其他法人直接具有约束力,具有直接效力。

宪法的效力通过法律体系的各个环节直接实现。

宪法间接规范是指宪法规定的内容对国家机关、组织、公民和其他法人间接具有约束力,具有间接效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效力
王筱维
我国宪法序言明确规定:"宪法是国家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宪法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具有着最高的法律地位,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根本体现,同时又是特定国家的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规定了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及其一系列基本制度、基本国策等,集中全面地反映了特定国家的政治力量对比关系。

此外,一个特定国家的所有法律的制定及其法律体系的形成也均是以宪法作为基础的。

因此,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主要体现以下在三个方面。

一是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

1999年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需要统一的市场规则,更需要统一的法律制度。

这两点共同决定了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而依宪治国的内在要求是宪法至上。

宪法所确立的原则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宪法和普通法律之间的关系是“母法”和“子法”的关系。

二是宪法与法律相比,效力最强。

宪法第五条第三款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一般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地方性法规的制定,必须要在宪法这个大框架中进行,是宪法的具体化,不得与宪法条款相抵触,否则会因为违宪而失去效力。

三是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宪法第五条第四款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
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在法律的执行层面,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从要求公职人员忠于和维护宪法人民权威出发,鞭策他们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行使职权了、履行义务。

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宣誓制度旨在提醒公职人员要自觉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向人民承诺,接受人民监督。

在公民守法层面,孙中山曾言:宪法者,国家之构成法,亦是人民权利之保证书也。

在国家治理结构全面升级的背景下,通过宪法弘扬法治精神,凝聚社会共识,激励公民责任,保障人民主体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曾说:"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刻在公民内心里,它形成了国家真正的宪法。

"改革开放30年以后,正是由于宪法强大的法治地位,我们构建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保证了人们当家做主的主体地位,促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进程,推动了我们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新时期我们高扬宪法的旗帜,坚定不移的贯彻依法治国的思想,国家宪法日的确立,宣告着宪法将走下高高在上的神坛,飞到寻常百姓身边,培育人人尊重宪法、信仰宪法、守护宪法的法律文化。

使宪法真正成为人民权利的保证书,成为整个社会凝聚力的根基。

我们坚信,坚持宪法根本大法地位,不断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保证宪法实施,法治中国建设一定能激荡出最强劲的时代浪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