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侵蚀分类分级规范标准SL190

合集下载

sl 190-2007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sl 190-2007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sl 190-2007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SL 190-2007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是我国土壤侵蚀研究领域
的重要标准之一。

该标准是为了规范土壤侵蚀的分类、分级工作,保护我国的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性而制定的。

本文将对该标准的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该标准将土壤侵蚀分为水土流失、风蚀和冻融侵蚀三种类型。

其中,水土流失是指土壤被雨水冲刷而流失,风蚀是指土壤被风吹而流失,冻融侵蚀是指土壤在冻融过程中被破坏而流失。

这三种类型的土壤侵蚀都会对土地资源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需要进行分类和分级。

其次,该标准将土壤侵蚀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等级。

轻度土壤侵蚀是指土壤流失量在每年不超过10吨/公顷的情况下,土地仍能维持正常的生产力和生态功能;中度土壤侵蚀是指土壤流失量在每年10-50吨/公顷之间,土地的生产力和生态功
能已经受到一定影响;重度土壤侵蚀是指土壤流失量在每年超过50吨/公顷,土地的生产力和生态功能已经严重受损。

最后,该标准还对不同类型、不同等级的土壤侵蚀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对于轻度土壤侵蚀,可以采取措施加强植被覆盖和改善土地管理;对于中度土壤侵蚀,需要采取更加严格的管理措施,如人工植被、建设护坡等;对于重度土壤侵蚀,则需
要采取更加综合、系统的治理措施,如进行大规模的植被恢复、建设防护林带等。

总之,SL 190-2007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是我国土地资源保
护和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标准之一。

通过对该标准的认真学习和贯彻实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土地资源的损失,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SL190-2024 精选1篇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SL190-2024 精选1篇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SL190-2024 是什么?
SL190-2024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于2024年发布的一项关
于土壤侵蚀分类分级的标准。

该标准旨在规范土壤侵蚀的分类和分
级方法,为我国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SL190-2024 标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SL190-2024 标准主要从土壤侵蚀的发生机制、影响因素、侵蚀
程度等方面对土壤侵蚀进行了分类和分级。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
方面:
1. 土壤侵蚀的发生机制:根据土壤侵蚀的发生过程,将土壤侵
蚀分为物理性侵蚀、化学性侵蚀和生物性侵蚀三种类型。

2. 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如降水、风速、地形等)和人为因素(如土地利用方式、植被覆盖、农业管理等)。

3. 侵蚀程度的划分:根据土壤侵蚀对土地质量的影响,将土壤
侵蚀划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等级。

轻度侵蚀表示土壤侵蚀对
土地质量的影响较小,中度侵蚀表示土壤侵蚀对土地质量的影响较大,重度侵蚀表示土壤侵蚀对土地质量的影响严重。

4. 分类和分级的方法:根据土壤侵蚀的发生机制、影响因素和
侵蚀程度,将土壤侵蚀分为五个等级,分别是I级、II级、III级、IV级和V级。

其中,I级表示极轻微侵蚀,V级表示严重侵蚀。

5. 适用范围:SL190-2024 标准适用于我国各类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等)的土壤侵蚀分类和分级工作。

6. 数据来源和更新:SL190-2024 标准的制定参考了国内外相
关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中国气象局等部
门的数据。

标准规定。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表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表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表(SL190-96)土壤侵蚀程度分级指标**注:在判别侵蚀程度时,根据风险最小原则,应将该评价单元判别为较高级别得侵蚀程度风蚀强度分级表*注:在判别侵蚀程度时,根据风险最小原则,应将该评价单元判别为较高级别得侵蚀程度。

风蚀沙漠化程度分级指标**注:在判别侵蚀程度时,根据风险最小原则,应将该评价单元判别为较高级别得侵蚀程度。

土壤盐渍化分级指标石漠化程度评价表降水酸度(酸雨)分级标准注:降水酸度就就是用降水pH值得年平均值表示。

降水酸度得计算方法就就是,将一年中每次降水得pH值换算H+浓度后,再以雨量加权求其平均值,得到pH年均值。

以氢离子浓度来划分降水酸度等级。

土壤侵蚀敏感性影响得分级各因素权重确定专家调查表注:Xi为影响因子i对土壤侵蚀得相对重要性,可通过专家调查方法得到。

当因子i对土壤侵蚀重要性为比较重要时,Xi为1;当因子i对土壤侵蚀重要性为明显重要时,Xi为3;当因子i对土壤侵蚀重要性为绝对重要时,Xi为5。

沙漠化敏感性分级指标临界水位深度注:土地盐渍化敏感性就就是指旱地灌溉土壤发生盐渍化得可能性。

在盐渍化敏感性评价中,首先应用地下水临界深度(即在一年中蒸发最强烈季节不致引起土壤表层开始积盐得最浅地下水埋藏深度),划分敏感与不敏感地区。

盐渍化敏感性评价注:运用蒸发量、降雨量、地下水矿化度与地形指标划分等级。

石漠化敏感性评价指标注:石漠化敏感性主要根据其就就是否为喀斯特地形及其坡度与植被覆盖度来确定得。

生态系统对酸沉降得相对敏感性分级指标注:1、生态系统对酸雨得敏感性,就就是整个生态系统对酸雨得反应程度,就就是指生态系统对酸雨间接影响得相对敏感性,即酸雨得间接影响使生态系统得结构与功能改变得相对难易程度,它主要依赖于与生态系统得结构与功能变化有关得土壤物理化学特性,与地区得气候、土壤、母质、植被及土地利用方式等自然条件都有关系。

生态系统得敏感性特征可由生态系统得气候特性、土壤特性、地质特性以及植被与土地利用特性来综合描述。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_sl190-2018版_概述说明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_sl190-2018版_概述说明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18版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土壤侵蚀是指在自然或人为作用下,土壤表层被风力、水流或其他因素剥蚀的过程。

土壤侵蚀是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对农田、生态环境和人类居住区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对土壤侵蚀进行准确分类和分级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介绍了最新版的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18版的概述和说明。

该标准是经过专家团队多年研究与实践总结得出,旨在提供一套科学严谨的分类标准,以帮助决策者、管理者和科研人员更好地理解土壤侵蚀现象,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文章的背景和目的进行概述。

接下来,在“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18版概述说明”部分,我们将介绍这份标准的制定背景和目的,并解析其要点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作用。

然后,在“分级标准的内部分类细则”部分,我们将对标准中的具体分类细则进行详细说明。

接着,在“不同等级与地域特征的关系分析”部分,我们将分析不同等级与土壤属性、地形地貌以及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研究结果和主要发现,并提出对土壤侵蚀控制与治理的启示和建议,同时强调引用标准sl190-2018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介绍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18版的概述和说明,使读者对该标准有一个清晰而全面的了解。

通过深入剖析标准的制定背景、核心要点以及实际应用价值,读者可以更好地把握土壤侵蚀分类与评估体系,为相关决策和科研工作提供有效参考。

希望本文能够促进对土壤侵蚀问题认识的深化,以及推动相应防治措施在实践中得到更好地运用。

2.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18版概述说明:2.1 标准的制定背景和目的: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18版是由相关专家和研究机构共同制定的,旨在有效评估和监测土壤侵蚀情况,并为土壤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表(SL190-96)土壤侵蚀程度分级指标** 注:在判别侵蚀程度时,根据风险最小原则,应将该评价单元判别为较高级别的侵蚀程度风蚀强度分级表*注:在判别侵蚀程度时,根据风险最小原则,应将该评价单元判别为较高级别的侵蚀程度。

风蚀沙漠化程度分级指标** 注:在判别侵蚀程度时,根据风险最小原则,应将该评价单元判别为较高级别的侵蚀程度。

土壤盐渍化分级指标石漠化程度评价表降水酸度(酸雨)分级标准值换算H+浓度后,再以雨量加权求其平均值,得到pH年均值。

以氢离子浓度来划分降水酸度等级。

土壤侵蚀敏感性影响的分级各因素权重确定专家调查表蚀重要性为比较重要时,Xi为1;当因子i对土壤侵蚀重要性为明显重要时,Xi为3;当因子i对土壤侵蚀重要性为绝对重要时,Xi为5。

沙漠化敏感性分级指标临界水位深度应用地下水临界深度(即在一年中蒸发最强烈季节不致引起土壤表层开始积盐的最浅地下水埋藏深度),划分敏感与不敏感地区。

盐渍化敏感性评价石漠化敏感性评价指标生态系统对酸沉降的相对敏感性分级指标间接影响的相对敏感性,即酸雨的间接影响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相对难易程度,它主要依赖于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变化有关的土壤物理化学特性,与地区的气候、土壤、母质、植被及土地利用方式等自然条件都有关系。

生态系统的敏感性特征可由生态系统的气候特性、土壤特性、地质特性以及植被与土地利用特性来综合描述。

本标准选用周修萍建立的等权指标体系,该体系反映了亚热带生态系统的特点,对我国酸雨区基本适用。

2、P为降水量,PE为最大可蒸发量。

3、A组岩石:花岗岩、正长岩、花岗片麻岩(及其变质岩)和其他硅质岩、粗砂岩、正石英砾岩、去钙砂岩、某些第四纪砂/漂积物;B组岩石:砂岩、页岩、碎屑岩、高度变质长英岩到中性火成岩、不含游离碳酸盐的钙硅片麻岩、含游离碳酸盐的沉积岩、煤系、弱钙质岩、轻度中性盐到超基性火山岩、玻璃体火山岩、基性和超基性岩石、石灰砂岩、多数湖相漂积沉积物、泥石岩、灰泥岩、含大量化石的沉积物(及其同质变质地层)、石灰岩、白云石。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表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表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表(SL190-96)土壤侵蚀程度分级指标** 注:在判别侵蚀程度时,根据风险最小原则,应将该评价单元判别为较高级别的侵蚀程度风蚀强度分级表** 注:在判别侵蚀程度时,根据风险最小原则,应将该评价单元判别为较高级别的侵蚀程度。

风蚀沙漠化程度分级指标** 注:在判别侵蚀程度时,根据风险最小原则,应将该评价单元判别为较高级别的侵蚀程度。

土壤盐渍化分级指标石漠化程度评价表降水酸度(酸雨)分级标准注:降水酸度是用降水pH值的年平均值表示。

降水酸度的计算方法是,将一年中每次降水的pH 值换算H+浓度后,再以雨量加权求其平均值,得到pH年均值。

以氢离子浓度来划分降水酸度等级。

土壤侵蚀敏感性影响的分级各因素权重确定专家调查表注:Xi为影响因子i对土壤侵蚀的相对重要性,可通过专家调查方法得到。

当因子i对土壤侵蚀重要性为比较重要时,Xi为1;当因子i对土壤侵蚀重要性为明显重要时,Xi为3;当因子i对土壤侵蚀重要性为绝对重要时,Xi为5。

沙漠化敏感性分级指标临界水位深度注:土地盐渍化敏感性是指旱地灌溉土壤发生盐渍化的可能性。

在盐渍化敏感性评价中,首先应用地下水临界深度(即在一年中蒸发最强烈季节不致引起土壤表层开始积盐的最浅地下水埋藏深度),划分敏感与不敏感地区。

盐渍化敏感性评价注:运用蒸发量、降雨量、地下水矿化度与地形指标划分等级。

石漠化敏感性评价指标注:石漠化敏感性主要根据其是否为喀斯特地形及其坡度与植被覆盖度来确定的。

生态系统对酸沉降的相对敏感性分级指标注:1、生态系统对酸雨的敏感性,是整个生态系统对酸雨的反应程度,是指生态系统对酸雨间接影响的相对敏感性,即酸雨的间接影响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相对难易程度,它主要依赖于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变化有关的土壤物理化学特性,与地区的气候、土壤、母质、植被及土地利用方式等自然条件都有关系。

生态系统的敏感性特征可由生态系统的气候特性、土壤特性、地质特性以及植被与土地利用特性来综合描述。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SL190-2007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SL190-2007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SL190-2007什么是土壤侵蚀呢?简单来说,就是在水力、风力、重力及冻融等外营力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及其他地面组成物质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它不仅会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影响农业生产,还会破坏生态平衡,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

水力侵蚀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它是在降水、地表径流的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及其他地面组成物质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常见的水力侵蚀形式有面蚀、沟蚀等。

面蚀又包括溅蚀、片蚀等。

沟蚀则包括细沟侵蚀、浅沟侵蚀、切沟侵蚀等。

风力侵蚀则是在风力作用下,地表土壤、沙粒被吹扬、搬运和堆积的过程。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风力侵蚀往往比较严重,如我国的西北地区。

重力侵蚀是指在重力作用下,土体或岩体沿坡面向下移动的现象。

常见的重力侵蚀形式有崩塌、滑坡、泻溜等。

冻融侵蚀是在温度变化引起的冻融作用下,土壤、岩石等被破坏和搬运的过程。

这种侵蚀在高寒地区较为常见。

混合侵蚀则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侵蚀营力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土壤侵蚀类型。

在对土壤侵蚀类型进行划分的基础上,该标准还对土壤侵蚀强度进行了分级。

这对于评估土壤侵蚀的危害程度、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主要依据土壤侵蚀模数、植被覆盖度、地面坡度等指标。

一般分为微度侵蚀、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强度侵蚀、极强度侵蚀和剧烈侵蚀六个级别。

微度侵蚀是指土壤侵蚀模数较小,植被覆盖度较高,地面坡度较缓,土壤侵蚀对土地生产力和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情况。

轻度侵蚀时,土壤侵蚀模数有所增加,植被覆盖度有所降低,地面可能出现一些轻微的侵蚀痕迹,但土地生产力仍能基本保持。

中度侵蚀时,土壤侵蚀模数进一步增大,植被覆盖度明显降低,地面侵蚀迹象较为明显,土地生产力开始下降。

强度侵蚀时,土壤侵蚀模数较大,植被覆盖稀少,地面侵蚀严重,土地生产力显著下降。

极强度侵蚀和剧烈侵蚀则表示土壤侵蚀已经达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对土地和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表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表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表(SL190-96)土壤侵蚀程度分级指标** 注:在判别侵蚀程度时,根据风险最小原则,应将该评价单元判别为较高级别的侵蚀程度风蚀强度分级表** 注:在判别侵蚀程度时,根据风险最小原则,应将该评价单元判别为较高级别的侵蚀程度。

风蚀沙漠化程度分级指标*土壤盐渍化分级指标石漠化程度评价表降水酸度(酸雨)分级标准注:降水酸度是用降水pH 值的年平均值表示。

降水酸度的计算方法是,将一年中每次降水的pH 值换算H+浓度后,再以雨量加权求其平均值,得到pH年均值。

以氢离子浓度来划分降水酸度等级。

土壤侵蚀敏感性影响的分级各因素权重确定专家调查表注:Xi 为影响因子i 对土壤侵蚀的相对重要性,可通过专家调查方法得到。

当因子i 对土壤侵蚀重要性为比较重要时,Xi为1;当因子i 对土壤侵蚀重要性为明显重要时,Xi为3;当因子i对土壤侵蚀重要性为绝对重要时,Xi 为5。

沙漠化敏感性分级指标临界水位深度注:土地盐渍化敏感性是指旱地灌溉土壤发生盐渍化的可能性。

在盐渍化敏感性评价中,首先应用地下水临界深度(即在一年中蒸发最强烈季节不致引起土壤表层开始积盐的最浅地下水埋藏深度),划分敏感与不敏感地区。

盐渍化敏感性评价石漠化敏感性评价指标生态系统对酸沉降的相对敏感性分级指标注:1、生态系统对酸雨的敏感性,是整个生态系统对酸雨的反应程度,是指生态系统对酸雨间接影响的相对敏感性,即酸雨的间接影响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相对难易程度,它主要依赖于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变化有关的土壤物理化学特性,与地区的气候、土壤、母质、植被及土地利用方式等自然条件都有关系。

生态系统的敏感性特征可由生态系统的气候特性、土壤特性、地质特性以及植被与土地利用特性来综合描述。

本标准选用周修萍建立的等权指标体系,该体系反映了亚热带生态系统的特点,对我国酸雨区基本适用。

2、P 为降水量,PE为最大可蒸发量。

3、A 组岩石:花岗岩、正长岩、花岗片麻岩(及其变质岩)和其他硅质岩、粗砂岩、正石英砾岩、去钙砂岩、某些第四纪砂/漂积物;B 组岩石:砂岩、页岩、碎屑岩、高度变质长英岩到中性火成岩、不含游离碳酸盐的钙硅片麻岩、含游离碳酸盐的沉积岩、煤系、弱钙质岩、轻度中性盐到超基性火山岩、玻璃体火山岩、基性和超基性岩石、石灰砂岩、多数湖相漂积沉积物、泥石岩、灰泥岩、含大量化石的沉积物(及其同质变质地层)、石灰岩、白云石。

(完整版)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表

(完整版)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表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表(SL190-96)土壤侵蚀程度分级指标** 注:在判别侵蚀程度时,根据风险最小原则,应将该评价单元判别为较高级别的侵蚀程度风蚀强度分级表** 注:在判别侵蚀程度时,根据风险最小原则,应将该评价单元判别为较高级别的侵蚀程度。

风蚀沙漠化程度分级指标** 注:在判别侵蚀程度时,根据风险最小原则,应将该评价单元判别为较高级别的侵蚀程度。

土壤盐渍化分级指标石漠化程度评价表降水酸度(酸雨)分级标准注:降水酸度是用降水pH值的年平均值表示。

降水酸度的计算方法是,将一年中每次降水的pH 值换算H+浓度后,再以雨量加权求其平均值,得到pH年均值。

以氢离子浓度来划分降水酸度等级。

土壤侵蚀敏感性影响的分级各因素权重确定专家调查表注:Xi为影响因子i对土壤侵蚀的相对重要性,可通过专家调查方法得到。

当因子i对土壤侵蚀重要性为比较重要时,Xi为1;当因子i对土壤侵蚀重要性为明显重要时,Xi为3;当因子i对土壤侵蚀重要性为绝对重要时,Xi为5。

沙漠化敏感性分级指标临界水位深度注:土地盐渍化敏感性是指旱地灌溉土壤发生盐渍化的可能性。

在盐渍化敏感性评价中,首先应用地下水临界深度(即在一年中蒸发最强烈季节不致引起土壤表层开始积盐的最浅地下水埋藏深度),划分敏感与不敏感地区。

盐渍化敏感性评价注:运用蒸发量、降雨量、地下水矿化度与地形指标划分等级。

石漠化敏感性评价指标注:石漠化敏感性主要根据其是否为喀斯特地形及其坡度与植被覆盖度来确定的。

生态系统对酸沉降的相对敏感性分级指标注:1、生态系统对酸雨的敏感性,是整个生态系统对酸雨的反应程度,是指生态系统对酸雨间接影响的相对敏感性,即酸雨的间接影响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相对难易程度,它主要依赖于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变化有关的土壤物理化学特性,与地区的气候、土壤、母质、植被及土地利用方式等自然条件都有关系。

生态系统的敏感性特征可由生态系统的气候特性、土壤特性、地质特性以及植被与土地利用特性来综合描述。

sl190-2007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sl190-2007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SL190-2007《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是我国水利行业的一项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批准发布。

该标准根据水利部2002年批准的水利技术标准修订计划,按照《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 l—2002)对原有标准SL190-96进行修订。

修订后的标准共包含5章和2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土壤侵蚀类型分区、土壤侵蚀强度分级和土壤侵蚀程度分级。

1. 总则:规定了本标准的适用范围、目的和任务,以及土壤侵蚀分类分级的基本原则。

2. 术语:阐述了本标准中涉及的主要术语和定义,如土壤侵蚀、土壤侵蚀类型、土壤侵蚀强度、土壤侵蚀程度等。

3. 土壤侵蚀类型分区:根据侵蚀成因、侵蚀类型和分布特征,将土壤侵蚀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区域。

4.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根据土壤侵蚀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土壤侵蚀划分为不同强度等级。

修订后的标准将原标准中的“强度”和“极强度”分别改为“强烈”和“极强烈”,以避免混淆概念。

5. 土壤侵蚀程度分级:根据土壤侵蚀对土壤质量、农业生产和水资源的影响程度,将土壤侵蚀划分为不同程度等级。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表(SL190-96)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表(SL190-96)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表(SL190-96)
风蚀沙漠化程度分级指标*
石漠化程度评价表
降水酸度(酸雨)分级标准
pH
侵蚀重要性为比较重要时,Xi为1;当因子i对土壤侵蚀重要性为明显重要时,Xi为3;当因子i 对土壤侵蚀重要性为绝对重要时,Xi为5。

沙漠化敏感性分级指标
首先度),
生态系统对酸沉降的相对敏感性分级指标
间接影响的相对敏感性,即酸雨的间接影响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相对难易程度,它主要
植被
地区
生态系统水源涵养重要性分级表
作用。

可以根据评价地区在对区域城市流域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对整个流域水资源的贡献来评价。

土壤保持重要性分级指标
如评价地区下游有重要的湖泊与水源地,该地区域的营养物质保持的重要性大。

否则,重要性不大。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表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表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表(SL190-96)土壤侵蚀程度分级指标** 注:在判别侵蚀程度时,根据风险最小原则,应将该评价单元判别为较高级别的侵蚀程度风蚀强度分级表*注:在判别侵蚀程度时,根据风险最小原则,应将该评价单元判别为较高级别的侵蚀程度。

风蚀沙漠化程度分级指标** 注:在判别侵蚀程度时,根据风险最小原则,应将该评价单元判别为较高级别的侵蚀程度。

土壤盐渍化分级指标石漠化程度评价表降水酸度(酸雨)分级标准注:降水酸度是用降水pH值的年平均值表示。

降水酸度的计算方法是,将一年中每次降水的pH值换算H+浓度后,再以雨量加权求其平均值,得到pH年均值。

以氢离子浓度来划分降水酸度等级。

土壤侵蚀敏感性影响的分级各因素权重确定专家调查表注:Xi为影响因子i对土壤侵蚀的相对重要性,可通过专家调查方法得到。

当因子i对土壤侵蚀重要性为比较重要时,Xi为1;当因子i对土壤侵蚀重要性为明显重要时,Xi为3;当因子i对土壤侵蚀重要性为绝对重要时,Xi为5。

沙漠化敏感性分级指标临界水位深度注:土地盐渍化敏感性是指旱地灌溉土壤发生盐渍化的可能性。

在盐渍化敏感性评价中,首先应用地下水临界深度(即在一年中蒸发最强烈季节不致引起土壤表层开始积盐的最浅地下水埋藏深度),划分敏感与不敏感地区。

盐渍化敏感性评价注:运用蒸发量、降雨量、地下水矿化度与地形指标划分等级。

石漠化敏感性评价指标注:石漠化敏感性主要根据其是否为喀斯特地形及其坡度与植被覆盖度来确定的。

生态系统对酸沉降的相对敏感性分级指标注:1、生态系统对酸雨的敏感性,是整个生态系统对酸雨的反应程度,是指生态系统对酸雨间接影响的相对敏感性,即酸雨的间接影响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相对难易程度,它主要依赖于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变化有关的土壤物理化学特性,与地区的气候、土壤、母质、植被及土地利用方式等自然条件都有关系。

生态系统的敏感性特征可由生态系统的气候特性、土壤特性、地质特性以及植被与土地利用特性来综合描述。

土壤侵蚀分级分类标准sl190-2007

土壤侵蚀分级分类标准sl190-2007

土壤侵蚀分级分类标准sl190-2007土壤侵蚀是指在自然界中,由于水、风、冰、浪等自然力量的作用,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土壤表层被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土壤侵蚀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对农业生产、水资源和生态环境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科学评价土壤侵蚀的程度和分类,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于2007年发布了《土壤侵蚀分级分类标准SL190-2007》。

该标准主要根据土壤侵蚀的程度和影响,将土壤侵蚀分为不同等级,并提供了相应的分类标准。

《土壤侵蚀分级分类标准SL190-2007》总共分为五个等级,分别是轻度侵蚀区、中度侵蚀区、重度侵蚀区、特重度侵蚀区和极重度侵蚀区。

下面将对每个等级进行详细介绍。

1. 轻度侵蚀区:轻度侵蚀区是指土壤表层被剥蚀程度较轻的地区。

具体标准如下:(1)土壤表层剥蚀深度小于5厘米;(2)土壤剥蚀速率小于0.5吨/公顷/年;(3)土壤流失量小于500吨/公顷/年。

2. 中度侵蚀区:中度侵蚀区是指土壤表层被剥蚀程度适中的地区。

具体标准如下:(1)土壤表层剥蚀深度在5-10厘米之间;(2)土壤剥蚀速率在0.5-1吨/公顷/年之间;(3)土壤流失量在500-1000吨/公顷/年之间。

3. 重度侵蚀区:重度侵蚀区是指土壤表层被剥蚀程度较重的地区。

具体标准如下:(1)土壤表层剥蚀深度在10-20厘米之间;(2)土壤剥蚀速率在1-2吨/公顷/年之间;(3)土壤流失量在1000-2000吨/公顷/年之间。

4. 特重度侵蚀区:特重度侵蚀区是指土壤表层被剥蚀程度非常严重的地区。

具体标准如下:(1)土壤表层剥蚀深度在20-40厘米之间;(2)土壤剥蚀速率在2-4吨/公顷/年之间;(3)土壤流失量在2000-4000吨/公顷/年之间。

5. 极重度侵蚀区:极重度侵蚀区是指土壤表层被剥蚀程度极其严重的地区。

具体标准如下:(1)土壤表层剥蚀深度大于40厘米;(2)土壤剥蚀速率大于4吨/公顷/年;(3)土壤流失量大于4000吨/公顷/年。

sl190-2007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sl190-2007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文章标题:深度解析《SL190-2007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在我国,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健康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土壤保护和治理。

而《SL190-2007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作为土壤保护和治理的重要依据,对土壤侵蚀的分类和分级提供了科学的标准和指导。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全面评估《SL190-2007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并据此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一、SL190-2007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的概述SL190-2007 是国家标准《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的代号,于2007年发布实施。

该标准主要依据土壤类型、坡度、沟壑发育性、土地利用等因素,将土壤侵蚀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建议。

SL190-2007 的发布实施,对于促进我国土壤资源的保护、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SL190-2007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的深度解析1. 土壤侵蚀的概念和分类土壤侵蚀是指地表水流、地表径流和水动力作用对土壤表层的冲刷和破坏。

根据土壤侵蚀的程度和影响因素,SL190-2007 将土壤侵蚀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特重度四个等级。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土地利用、坡度和土壤类型等因素进行综合评定,确定土壤侵蚀的分类和分级。

2. SL190-2007 的主要内容和标准体系SL190-2007 包括标准的适用范围、术语和定义、分类等级的划分、表征要素和评定方法、防治对策等内容。

其中,分类等级的划分是整个标准的核心,它为科学评估土壤侵蚀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健全对于推动土壤侵蚀的科学研究和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 SL190-2007 在土壤保护和治理中的应用SL190-2007 不仅是科学研究的重要依据,也是土壤保护和治理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

在实际的土壤保护和治理工作中,要根据该标准的要求,科学评估土壤侵蚀的等级,并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

只有通过科学的评估和措施的实施,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理土壤侵蚀,保护好宝贵的土壤资源。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条文说明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条文说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
风蚀强度分级
风蚀侵蚀模数的确定方法 可采用下列方法
定点观测 风蚀采样器 根据埋设的标杆量测被风力吹失的表土层厚度 亦可用
激光计装置 测定不同高度飞沙量分布
野外调查 调查被吹蚀后裸露树根的深度
风洞模拟试验 如不同类型及大小的风洞 有室内的也有安装在汽车上的野外流动风

风蚀数学模型
年美国伍德拉夫
国家地图集编辑委员会出版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地图集 中国土壤侵蚀类型图
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编制的 土地资源调查 土壤普查技术规程 草案
全国农业区划委员
会编制的 中国农业自然资源及农业区划 中国土壤侵蚀区划图
术语
土壤容许流失量
土壤容许流失量在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中是划分非侵蚀区与侵蚀区的判别指标 土壤侵蚀
侵蚀潜在危险度的评估与预测 不仅对保护土地资源及环境系统 同时对土地经营 农业开发 及经济建设都具有预防预警的重大意义
土壤侵蚀类型的区划
区划的范围及特点
土壤侵蚀类型的区划 是一个相当复杂细致的工作 它需要多方面的基础数据 资料及图件 限 于条件本标准未能重新制订全国土壤侵蚀类型的区划 只能综合分析采用已有成果 并作一些局部 性补充完善
中度
强度
三个等级
本标准是参酌了上述国外数据 并根据国内实践制定的 由于实践不够充分 希望应用者注

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
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的计算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根据受蚀土壤扣除临界土层的有效土层厚度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条文说明
与年平均侵蚀深度的比值 计算该土壤表层所能承受侵蚀的年限 另一种以主要侵蚀因子权重评分 法进行分级 前者比较简易 直观 可信 后者则比较复杂 可操作性较差 且主观任意性较大 有待 在实践中进一步改进完善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规范标准SL190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规范标准SL190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关于批准发布水利行业标准的公告2008年第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批准《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等两项标准为水利行业标准,现予以公布。

2006年9月9日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替代标准号发布日期实施日期1SL 190-2007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2008,01,042008,04,042SL 419-2007水土保持试验规程SL239-87同上同上二○○八年一月四日前言根据水利部2002年批准的水利技术标准修定计划,按《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 1-2002),对《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进行了修订。

本标准共5章和2个附录。

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土壤侵蚀类型分区、土壤侵蚀强度分级、土壤侵蚀程度分级。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1、取消了原标准附录A中的表A1和表A2、附录B中的B6和B8;2、改变了原标准的用词和用于说明、重新整合了附录B的内容;3、将原标准土壤侵蚀强度分级中的“强度”、“极强度”、分别改为“强烈”、“极强烈”,以免混淆概念。

本标准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本标准主持机构: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本标准解释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本标准主编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本标准参编单位:黄河水利委员会长江水利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本标准出版、发行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廷辅段巧甫华绍祖史德明徐传早佟伟力宁堆虎鲁胜力秦百顺余剑如郭素彦张长印陈法扬史学正李靖王莹冯伟常丹东王海燕苏仲仁张大全丛佩娟李琦本标准审查会议技术负责人:蔡强国本标准体例格式审查人:窦以松注:“ 【】”内文字为本标准条文说明部分引来或整理者按语1 总则1.0.1 为了统一水土流失调查,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土壤侵蚀的分类与分级。

1.0.3 本标准主要引用标准:《水土保持术语》(GB/T20465-2006)。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一2007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一2007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一20071.引言土壤侵蚀是指地表水和风力对土壤的破坏和剥蚀过程。

为了科学评估土壤侵蚀的程度和确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制定了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一2007。

本文将对该标准的内容进行阐述。

2.标准目的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一2007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统一土壤侵蚀评价的标准和方法,为土壤侵蚀监测、评估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该标准旨在对土壤侵蚀进行科学的分类和分级,从而实现对不同等级土地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3.分类指标3.1 土壤侵蚀指数(EI)土壤侵蚀指数(EI)是衡量土壤侵蚀程度的重要指标。

根据土壤类型、地貌特征和降雨条件等因素,通过观测和测算得出不同地区的土壤侵蚀指数。

3.2 土壤侵蚀强度等级根据土壤侵蚀指数(EI)的大小,将土壤侵蚀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特重度四个等级。

具体的划分依据是根据实际情况和实地观测得出的。

4.分类分级标准4.1 轻度土壤侵蚀土壤侵蚀指数(EI)在40-100之间的土壤属于轻度侵蚀。

这种程度的土壤侵蚀对土地的影响较小,可以继续进行农业生产或其他地表利用方式。

4.2 中度土壤侵蚀土壤侵蚀指数(EI)在100-200之间的土壤属于中度侵蚀。

这种程度的土壤侵蚀对土地的影响较大,需要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如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等。

4.3 重度土壤侵蚀土壤侵蚀指数(EI)在200-300之间的土壤属于重度侵蚀。

这种程度的土壤侵蚀对土地的影响非常大,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避免进一步加剧土壤侵蚀。

4.4 特重度土壤侵蚀土壤侵蚀指数(EI)大于300的土壤属于特重度侵蚀。

这种程度的土壤侵蚀是最为严重的,对土地的利用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必须采取紧急的防治措施。

5.分类分级应用5.1 土壤侵蚀评价根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一2007,可以对不同地区的土壤侵蚀程度进行评估,了解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情况,为土地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5.2 防治措施制定不同等级的土壤侵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关于批准发布水利行业标准的公告2008年第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批准《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等两项标准为水利行业标准,现予以公布。

2006年9月9日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替代标准号发布日期实施日期1SL 190-2007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2008,01,042008,04,042SL 419-2007水土保持试验规程SL239-87同上同上二○○八年一月四日前言根据水利部2002年批准的水利技术标准修定计划,按《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 1-2002),对《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进行了修订。

本标准共5章和2个附录。

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土壤侵蚀类型分区、土壤侵蚀强度分级、土壤侵蚀程度分级。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1、取消了原标准附录A中的表A1和表A2、附录B中的B6和B8;2、改变了原标准的用词和用于说明、重新整合了附录B的内容;3、将原标准土壤侵蚀强度分级中的“强度”、“极强度”、分别改为“强烈”、“极强烈”,以免混淆概念。

本标准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本标准主持机构: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本标准解释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本标准主编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本标准参编单位:黄河水利委员会长江水利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本标准出版、发行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廷辅段巧甫华绍祖史德明徐传早佟伟力宁堆虎鲁胜力秦百顺余剑如郭素彦张长印陈法扬史学正李靖王莹冯伟常丹东王海燕苏仲仁张大全丛佩娟李琦本标准审查会议技术负责人:蔡强国本标准体例格式审查人:窦以松注:“ 【】”内文字为本标准条文说明部分引来或整理者按语1 总则1.0.1 为了统一水土流失调查,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土壤侵蚀的分类与分级。

1.0.3 本标准主要引用标准:《水土保持术语》(GB/T20465-2006)。

1.0.3 土壤侵蚀的分类与分级除应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 GB/T20465-2006定义的有关土壤侵蚀术语适用于本标准。

2.0.2 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Thc potential hazard degree of soil erosion: 生态系统失衡后出现的土壤侵蚀危险程度。

用于评估、预测在无明显侵蚀区引起侵蚀和现状侵蚀区加剧侵蚀可能性的大小,以及表示侵蚀区以当前侵蚀速率发展,该土壤层所能承受的侵蚀年限(抗蚀年限)。

3土壤侵蚀类型分区3.1 一级类型区3.1.1 全国应分为水力、风力、冻融3个一级土壤侵蚀类型区。

【3.1.1条文说明:用主导因素法并以与土壤侵蚀关联度高、又较稳定的自然因素作用划分一级类型区的依据。

】3.1.2 重力侵蚀和混合侵蚀不应单独分类型区。

3.2 二级类型区3.2.1 水力侵蚀类型区宜分为西北黄土高原区、东北黑土区、北方土石山区、南方红壤丘陵区和西南土石山区5个二级类型区。

3.2.2 风力侵蚀类型区宜分为“三北”戈壁沙漠及沙地风沙区、沿河环湖滨海平原风沙区2个二级类型区。

3.2.3 冻融侵蚀类型区宜分为北方冻融土侵蚀区、青藏高原冰川冻土侵蚀区2个类型区。

3.2.4 各大流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在全国二级分区的基础上,参照表3.3.1再细分为三级类型区或亚区。

【3.2.1~3.2.4条文说明:以形态学原则(地质、地貌、土壤)作为划分二级类型区的依据。

】3.3 范围及特点3.3.1 全国各级土壤侵蚀类型区的范围及特点见表3.3.1。

【3.1.1条文说明:根据区内相似性和区间差异性原则,将全国分为水力侵蚀类型区、风力侵蚀类型区、冻融侵蚀类型区等三个一级类型区;西北黄土高原区、东北黑土区、北方土石区、南方红壤丘陵区、西南土石山区、三北戈壁沙漠及沙地风沙区、言和环湖滨海平原风沙区、北方冻融土侵蚀区、青藏高原冰川侵蚀区等9个而级类型区,并从地貌、气候、水土流失等方面描述歌曲的特点。

】表3.3.1 全国各级土壤侵蚀类型区的范围及特点范围与特点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青藏高原东缘一线以东;西为祁连山余脉的青海日月山;西北为贺兰山;北为阴山;东为管涔(cen)山及太行山;南为秦岭。

主要灰褐土、黑垆土、褐土;在干旱及半干旱气候带自西向东依次为灰钙土、棕钙土、栗钙土。

土壤侵蚀分为黄土丘陵沟壑区(下设5个副区)、黄土高原沟、冲积平原区等8个类型区,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

南界为吉林省南部,东西北三面被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所绕,漫川漫岗区为松嫩平原,是大小兴安岭延伸的山前冲积洪积台地。

地势大致由东北向西南倾特征;主要流域为松辽流域;低山丘陵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长白山余脉;漫岗丘陵则分布在东、西、北侧等三地区。

(1)大小兴安岭山地区。

系森贝岩发育的暗棕壤;【原文此处为逗号-按】轻度侵蚀。

(2)长白山千山山地丘陵区。

系林草灌丛。

【原文此处为逗号-按】主要土壤为花岗岩、贝岩、片为逗号-按】轻度~中度侵蚀。

(3)三江平原区(黑龙江、乌苏里江及松花江冲积平原)。

古河床自然河堤形成的低岗地,河间低洼地为沼泽草甸,岗洼东北漫岗丘陵以南,黄土高原以东,淮河以北,包括东北南部,河北、山西、内蒙古、河南、山东等部分。

本区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区;主要流区:(1)太行山山地区。

包括大五台山、小五台山、太行山和中条山山地,是海河五大水系发源地。

主要岩性为片麻岩类、碳酸盐岩等;主要土壤为褐地区。

(2)辽西-冀北山地区。

主要岩性为花岗岩、片麻岩、沙贝岩;主要土壤为山地褐土、栗钙土;水土流失为中度侵蚀,常伴有泥石流发生。

(3)山要土壤为棕壤、褐土,土层薄,尤其是沂蒙山区;水土流失属中度侵蚀。

(4)阿尔泰山地区。

主要分布在新疆阿尔泰山南坡。

山地森林草原;无明显水尔沁沙地。

主要土壤为黑钙土、草甸土;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低岗地,水土流失强度为轻度侵蚀。

(6)黄淮河平原区。

北部以太行山、燕山为界;南部此处为分号-按】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黄河中下游、淮河流域、海河流域的古河道岗地,流失强度为中、轻度。

以大别山为北屏,巴山、巫山为西障(含鄂西全部),西南以云贵高原为界(包括湘西、桂西),东南直抵海域并包括台湾省、海南省及南海诸岛。

主带地区的地带性土壤。

非地带性土壤有紫色土、石灰土、水稻土等。

按地域分为3个区:(1)江南山地丘陵区。

北起长江以南、南到南岭;西起云贵高要岩性为花岗岩类、碎屑岩类;主要土壤为红壤、黄壤、水稻土。

(2)岭南平原丘陵区。

包括广东、海南岛和桂东地区。

以花岗岩类、砂页岩类为主,(3)长江中下游平原区。

位于宜昌以东,包括洞庭湖、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和长江三角洲。

【原文此处为分号-按】无明显水土流失。

【原文此处少句北接黄土高原,东接南方红壤丘陵区,西接青藏高原冻融区,【原文此处为逗号-按】包括云贵高原、四川盆地、湘西及桂西等地。

气候为热带、亚热带此外,还有花岗岩、紫色砂页岩、泥岩等;山高坡陡、石多土少;高温多雨、岩溶发育;【原文此处为句号-按】山崩、滑坡、泥石流分布广,发生频率都平原以外的山地、丘陵。

主要岩性为紫红色砂贝岩、泥贝岩等;主要土壤为紫色土、水稻土等;水土流失严重,属中度、强烈侵蚀,并常有泥石流发生多高山,有雪峰山、大娄山、乌蒙山等;主要岩性为碳酸盐岩类、砂页岩;主要土壤为黄壤、红壤、和黄棕壤等,土层薄,基岩裸露,坪坝地为石灰土,包括藏南高山深谷,横断山脉,无量山及西双版纳地区。

【原文此处为分号-按】主要岩性为变质岩、花岗岩、碎屑岩类等;主要土壤为黄壤、红壤、燥红4)秦岭大别山鄂西山地区。

位于黄土高原、黄淮海平原以南,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北。

【原文此处为分号-按】主要岩性为变质岩、花岗岩;主地草甸区。

主要分布在长江上中游,包括大凉山、邛崃山、大雪山等。

【原文此处为分号-按】主要岩性为碎屑岩类;主要土壤为棕壤、褐土;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东北的西部,包括青海、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黑龙江等省(自治区)的沙漠戈壁和沙地。

气候干燥,年降水量1主要流域为内陆河流域。

按地域分为6个区:(1)(内)蒙(古)、新(疆)、青(海)高原盆地荒漠强烈风蚀区。

包括准噶(ga)尔盆地、塔里木盆林沙漠组成。

(2)内蒙古高原草原中度风蚀水蚀区。

包括呼伦贝尔、内蒙古和鄂尔多斯高原,毛乌素沙地、浑善达克(小腾格里)和科尔沁沙地,库布草原为栗钙土、北部荒漠草原为棕钙土。

(3)准噶尔绿洲荒漠草原轻度风蚀水蚀区。

围绕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呈向东开口的马蹄形绿洲带。

【原文此处为。

围绕塔克拉玛干沙漠,呈向东开口的绿洲带。

【原文此处为逗号-按】主要土壤为淤灌土。

(5)宁夏中部风蚀区。

包括毛乌素沙地部分,腾格尔沙漠边、沙化漫岗,沙漠化发育。

主要分布在山东黄泛平原、鄱阳湖滨湖沙山及福建省、海南省滨海区。

湿润或半湿润区,植被覆盖度高。

按地域分为3个区:(1)鲁西南黄泛平原风沙,岗坡洼相间,多马蹄形或新月形沙丘;主要土壤为沙土、沙壤土。

(2)鄱阳湖滨湖沙山区。

主要分布在鄱阳湖北湖湖滨,赣江下游两岸新建、流湖一三类。

(3)福建及海南省滨海风沙区。

福建省风沙主要分布在闽江、晋江及九龙江入海口附近一线;海南省海岸风沙主要分布在文昌沿海。

主要分布在东北大兴安岭山地及新疆的天山山地。

按地域分为两个区:(1)大兴安岭北部山地冻融水蚀区。

高纬高寒,属多年冻土地区;【原文此处为括哈尔克山、天山、博格达山等。

【原文此处为分号-按】为冰雪融水侵蚀,局部发育冰石流,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高山雪线以上。

按地域分为两个区:(1)藏北高原高寒草原冻融风蚀区。

主要分布在藏北高原。

(2)青藏高原高寒草原冻融风按高山冰川与湖泊相间,局部有冰川泥石流。

3.3.2 对土壤侵蚀类型区具体进行定性定量的划分,应收集规划范围内土壤侵蚀有关的系列图件及相应资料,做好系统分析及综合集成,并充分利用最新的遥感技术影像资料。

3.3.3 应将土壤侵蚀范围及强度视为一个动态变化过程,重视和利用土壤侵蚀动态监测评价的有关成果。

3.3.4 允许应用模糊聚类分析等新的分析计算方法。

4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4.1水力侵蚀、重力侵蚀的强度分级4.1.1 不同侵蚀类型区宜采用不同的容许土壤流失量,见表4.1.1。

表4.1.1 各侵蚀类型区容许土壤流失量4.1.2 土壤水力侵蚀的强度分级标准,见表4.1.2-1。

其面蚀(片蚀)、沟蚀分级指标应符合以下规定。

表4.1.2-1 水力侵蚀强度分级1 土壤侵蚀强度面蚀(片蚀)分级指标,见表4.1.2-2。

表4.1.2-2 面蚀(片蚀)分级指标【上表中“林草覆盖度”的原文为“林草盖度”】2 土壤侵蚀强度沟蚀分级指标,见表4.1.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