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十三五规划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促进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促进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2.09•【字号】武政〔2022〕5号•【施行日期】2022.02.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文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促进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武政〔2022〕5号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经研究,现将《促进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武汉市人民政府2022年2月9日促进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为促进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以下称东湖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其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20〕7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促进湖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鄂政发〔2020〕28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牢牢把握“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方向,始终坚持“高”“新”特色,积极发挥“自创区、自贸区”先行先试作用,围绕将东湖高新区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全国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和长江中游践行“两山理念”样板区的发展定位,加快推进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的光谷科创大走廊建设,大力创建湖北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武汉国家科技创新中心,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战略支撑。
主要指标如下:——经济发展领跑全省全市。
2025年,东湖高新区经济总量突破5000亿元,发展首位度进一步提高。
培育1—2家千亿级“产业航母”企业、10家百亿级行业龙头企业、一批国际领先企业,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梯队,打造若干具有引领性新兴产业集群。
到2035年,全区综合实力大幅跃升,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初步建成“世界光谷”。
武汉光谷总体发展规划
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武汉·中国光谷总体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中国光谷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二OOO年五月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武汉·中国光谷总体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二OOO年五月为全面落实邓小平同志关于“高科技领域的一个突破,带动一批产业的发展”的重要思想,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以及2000——2002年湖北省技术创新行动计划的精神,按照中共湖北省委、省政府,中共武汉市委、市政府决定以光电子信息产业为突破口,依托武汉地区已有的技术优势和产业基础,在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建设我国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中国光谷COV的指示,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时间为2000年到2005年,并展望到2010年;一、导言光电子技术是未来信息技术的核心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经历了电子学、光电子学两个阶段的发展,即将步入光子学新阶段;科学家预测,21世纪将是光电子技术得到飞跃发展的世纪;光子作为信息和能量的载体,产生了信息光子学和能量光子学,二者都在按自己的规律和市场需求向前发展,推动建立了一个规模迅速扩大的前所未有的现代光电子交叉学科和光电子信息产业;因此,光电子是未来信息技术的核心,它将在众多科学技术领域中起领头作用;光电子信息产业是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战略产业;目前,作为信息和能量载体的光电子,在信息的光显示、光存储和激光上,已经形成了新兴的光电子工业,对各个国家的经济建设、社会变革、国家安全乃至整个社会发展起着难以估量的关键作用;美国已经把电子和光子材料,微电子和光电子学列为国家关键技术,认为光子学在国家安全与经济竞争方面有着深远的意义与潜力;专家预测:以光电子信息技术为主导的信息产业产值将在2010年达到50000亿美元,成为21世纪最大的产业,光电子技术将继微电子技术之后再次推动人类科学技术的革命和进步;光电子信息产业是未来国际竞争的制高点;目前世界上众多的国家和地区的通信、光电子企业正在加紧策划实施光电子产业的发展,力求占据制高点和竞争的主动地位;美国在亚利桑那州建立了“光谷”,法国也在筹建“光电谷”,日本、英国、中国台湾也早已瞄准世界光电子产业的巨大市场和潜在价值,正加紧实施本国本地区的发展战略计划;现实告诉我们,世界光电子产业正进入一个富于机遇与挑战的关键时期;我国在光电子技术方面是与国际水平差距相对较小的一个领域,与发达国家几乎同时起步;在激光、光纤光缆、光电器件等领域已达以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是,由于我国制造技术落后,材料水平有限,产业规模一直不大;而国际上光电子产业已进入加速发展阶段,留给我们的时间只有3-5年,如果我们不在目前产业化前期的技术发展阶段抓紧进入,就会失去大好时机;因此,加快建设我国的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对于我国既是重大机遇,也是十分紧迫的任务;“硅谷”的出现促进了微电子工业的迅速发展,并直接产生美国的新经济;建设中国光谷,通过聚集式发展可以使我国在光电子信息产业获得超常规的发展,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实力;面对加入WTO的挑战,只有充分利用我国已有的技术优势,集中优势资源,才能形成突破,在未来的高新技术领域占一席之地;二、建设中国光谷的技术和市场背景一光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态势1、信息光电子产业发展态势光纤光缆领域:从目前光纤通信技术已得到迅速发展;1998年美国朗讯公司发明了全波光纤,在1280-1650nm的整个带宽内的平均损耗<km,目前所使用的光纤带宽40-80nm只占能用带宽的20%以下;目前,密集波分复用技术DWDM和掺铒光纤放大器技术EDFA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得到广泛的应用;在DWDM系统和光传输设备中,光电技术的比例将从过去比重不到10%达到90%;一种全新的、无需进行任何光电变换的光波通信“全光通信”,由于波分复用技术和掺铒光纤放大器技术的进展,也日趋成熟,将在横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通信系统上首次使用,给全球的通信业带来蓬勃生机;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当初人们的预料,光纤已经成为通信网的重要传输媒介;现在世界上大约有60%的通信业务经光纤传输,到20世纪末将达到85%;信息网络化领域:随着电视、图像、计算机数据等业务的增加,对传输容量的需求在日新月异地提高;密集波分复用技术DMDM已成为发展的主流,其发展趋势是通道数为数十个或数百个,每个通道的数据率为S及10GB/S或更高;随着IP OVER DWDM的呼声日高,给未来宽带信息通信网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冲击,也给众多中、小型企业在DWDM大市场上带来无限商机;新型光子集成和光电子集成芯片领域:小规模集成度的PIC器件组件近年已在市场上出现,其发展方向是更高集成度PIC和OEIC,多波长的半导体激光器阵列,半导体激光器与高速调制器集成芯片,集成光接收机阵列等;同时更复杂的三维集成系统芯片的研制也已启动,这就是通过在PIC或OEIC中引入微机械单元,从而构成功能齐备的微型光机电集成系统MOEMS这种新型器件一旦获得突破,将使现今庞大的设备、仪器实现微型化和单片化;98年国际市场上已有MOEMS器件如高性能的光滤波器,带波长选择性的光接收器等商品出售;光显示和光存储领域:蓝、绿色LED、LD的发展迅猛;蓝光LED的市场售价不断下降,蓝紫光LD400nm,5mW,万小时寿命,5000美元售价已进入市场;蓝绿色发光器件有十分巨大的应用市场,包括大型全色显示屏,下一代DVD等,以蓝光LED为基础的白光“半导体灯”已成为世界上各大照明灯光公司全力开发的节能光源,它的应用普及将引起能源领域的一场革命;以GAN为代表的宽禁带半导体技术在显示、存储和大功率、高温、高速电子器件将形成新的经济生长点;在平板显示器领域,除LED屏之外,等离子体显示、场发射显示和液晶显示技术也都在发展,争夺数字高清晰度电视和监视屏的大市场;红外探测器领域:室温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列阵技术将有较大发展;长期以来,由于红外探测器列阵技术难度高、制备困难、使用条件苛刻需低温制冷,很难获得民用市场;近年来随着微加工技术的不断进步,敏感元微型化、热分离构造的采用使非制冷红外焦平面器件的灵敏度响应和速度大幅度改善;非制冷焦平面的温度分辨NETD指标在室温环境下∽已经接近77K制冷的碲镉汞水平∽,达到满足几乎所有民用红外市场的需求水平;红外探测器列阵也在环境监测、保安、汽车驾驶、电力等工农业民用领域有十分巨大的应用;2、能量光电子产业发展态势能量光电子自1960美国休斯顿实验室研制出世界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之后,相继研制开发了半导体激光器、CO2激光器、YAG激光器和高功率CO2激光器;由于具有相干性好、单色性好、高亮度等独特优点,激光在工业和医疗方面的应用前景非常可观,可用来切割、焊接、打孔、热处理、划片、光刻以及用来进行手术、镇痛、理疗等治疗;特别是高功率激光器的研制成功,为激光加工技术在工业、农业、医疗、军事等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激光加工设备将沿着高功率、高光束质量、高可靠、智能化、低成本的方向发展;工业加工CO2激光器及其成套设备、灯泵浦和半导体激光器、泵浦固体激光器将是主流产品;美国、日本、德国三个国家激光产业的发展代表了当今世界激光产业发展趋势;美国在激光医疗及激光检测方面占首位,而德国则在激光材料加工方面占首位;小功率激光器是美国占优势,500瓦以上用于材料加工的高功率激光器是德国占优势,而小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则是日本占优势;1998年全世界激光器销售额为38亿美元,其中半导体激光器为亿美元,非半导体激光器为亿美元,比1997年增长19%;半导体激光器主要应用于:通信占64%,光存贮占%;非半导体激光器主要应用于:激光材料加工占%,激光医疗占%,科学研究占%;1999年,世界激光器销售49亿,预计2000年将达到63亿;目前国内从事激光器及激光应用设备生产的单位约500多家,其中生产激光音像设备的就有380多家,其它激光设备的有150多家,国家级的激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四个,各种类型的激光加工站有120多家;全国有21个省、市、地区生产和销售激光产品,主要集中在湖北、上海、江苏和北京地区;3、光电子材料和元器件产业发展态势光电子器件是光通信的关键部份世界光电子器件的发展趋势可用两点概括:一、继续通过能带工程使各种新型的人构改性半导体材料如异质结构、量子阱线、点和超晶格材料等得以实现,并用以研制高性能的器件;二、更为关键的是要象微电子一样实现集成化;目前将功能不同的若干光电子器件通过内部光波互连,优化集成在一个芯片上的光子集成芯片PIC正在迅速发展;再下一步将是研制光子集成芯片和微电子集成芯片的共融体即光电子集成芯片OEIC,这将突破分立器件的功能局限,使芯片的功能提高、功耗降低,成品率和可靠性极大改善;根据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的预测,今后几年将是信息光电子器件大发展的时期,尤其以下几个方面将是热点;光子学及光通信器件光子学技术主要包括光子的产生、探测、控制和处理,因此,必须有相应的光子学器件,光子学器件的时间响应和单道超大容量要比电子学器件高得多,这对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高密度高相干性的激光光源始终对光信息工程起重要作用,特别是半导体激光器;多量子阱器件、高密度垂直腔面发射器、量子级联器件、微腔辐射与微腔光子动力学器件的发展,可以不断降低激光阈值、提高激光转换效率与输出功率、扩展波段、改善模式、压缩线宽、实现激光光源的阵列化和集成化;计算机正向着高速和智能化方向发展;由于光学信号处理高度并行化的优点,使光子在信息处理中发挥出大容量和高速的特征;研制出高效低功耗的光子器件仍然是关键所在;光存储器件20世纪末期兴起的光存储,特别是光盘存储技术将对信息的存取产生重大影响;已形成上百亿美圆的产业;数字光盘存储技术正向更高存储密度和更高存储速度方向发展;研制和生产蓝光半导体激光器并用于光盘存储读写,利用近场光学扫描显微镜NSOM进行高密度信息存储,运用角度多功、波长多功、空间多功与移动多功等的全息存储代替聚焦光束逐点存储的方法等等,可以实现和作为缓冲海量信息存储;发展三维存储技术,如光子引发的电子俘获三维存储光盘和光盘烧孔存储等高密度存储等;光传感器件光电传感器件在光信号的电学处理方面已经和正在通信、工业过程控制、光电信号处理以及光计算领域发挥巨大的作用,其蕴涵的市场份额是极为巨大的;光显示器件信息的显示体现了真正的人机互动关系;在光子与光电子材料与器件产业领域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这一领域可发展液晶显示LCD、等离子体显示PDP,电致发光显示EL、YAG激光显示等产业化工程;光能量转换器件研究并开展高效硅基太阳能电池、CIS高效太阳能电池等的产业化是能量光电子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该领域涉及到环保和新型可再生性能源,因此应主动出击,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以借力发展;新型光子功能材料和非线性光学材料与器件在大力发展目前以比较成熟的光子材料及器件的同时,也应该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研究开发那些具有广阔市场前景、有望形成新型经济增长点的光子材料和器件,主要涉及到光催化环保材料、稀土发光材料、红外焦平面阵列材料与器件、新型光电子信息处理与传感材料与器件以及其他一大类非线性光学材料与器件等;4、软件产业发展态势软件技术及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近十余年来,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和应用软件发展突飞猛进;全世界软件销售额每年均以20-30%的速度增长,2000年世界软件及信息服务市场将达5400亿美元;近5年来,中国软件市场也以30%左右的速度增长,1999年软件市场销售总额为176亿元,比上年增长%,预计2000年中国软件市场销售将达210亿元;二光电子信息产业的竞争态势1、国外情况近几年来,世界许多发达国家都非常注重发展本国的光电子信息产业,聚集人才,建立基地,采取得力措施,抢占世界高新技术产业这一战略制高点;美国光谷:1998年5月美国光学咨询委员会向国会提交报告要求政府进一步加大光电子产业发展力度;同年,在亚利桑那州以亚利桑那大学为中心建立了“光谷”;仅仅一年多时间,已有数十家光电子企业聚集于此,亚利桑那大学正迅速变成全球光电子产业的领头雁和核心地;1998年美国激光器销售额为39亿美元, 1999年达46亿美元,递增20%;法国光电谷:1999年,在法国政府的支持下,阿尔卡特公司和国家科研中心合作,在阿尔卡特研究中心内建立光电子学研究开发中心,简称“光电谷”;光电谷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品开发于一体,该中心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一流的微电子、光电子器件和纳米技术研究开发机构,强化纳米科学的基础研究;日本正在实施激光研究五年计划;1997年日本光电子销售额达52628亿日元,主要生产与信息有关的设备和元器件,如光盘设备、输入/输出设备、显示器件;日本在其本土之外的光电子产业达4884亿日元;德国:实施激光2000国家发展计划;英国:实施阿维尔计划;2、国内情况近10年来,我国光电子技术研究在国家“863”计划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在很多领域同国外先进国家只有两三年的距离,个别领域还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形成了武汉、北京、上海、长春、深圳等5个产业基地;1999年全国光电子信息产业实现销售额320多亿元,比上年增长%;当前,国内许多地方都加强了对光电子领域的关注程度,纷纷采取措施加速发展本地的光电子产业,力求在技术和产业上占据竞争的主动地位;北京:北京是我国光电子技术及产业重要基地之一;北京市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人才和政策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重点研究开发生产一批光电子信息产品;北京市委、市政府在研究制定“十五”计划过程中,明确把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作为了关键的领域之一;上海:上海是我国的光电子技术产业研究开发的三大基地之一;近几年,上海充分发挥龙头作用,超常规地发展自身包括光电子产业在内的高新技术产业;2000年4月,上海浦东光电子工业园挂牌成立,上海光电子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长春:长春光机所是世界上生产532nm全固态绿激光器系列产品的最大供应商,1998年长春光机所实现产值110万美元;2000年4月,中科院长春光机与物理所宣布将与长春经济开发区合作共同建立“光电子工业园”;广东:广东正在策划与朗讯科技公司联合建立一个以广州为中心的光子产业“广东光谷”;目前,“广东光谷”现已完成广州地区高校的教、研及产业化的第一期研究,提出了开展项目建设前期考察和调研工作的初步计划;重庆:重庆正在重点建设半导体激光器生产基地,以此推动全市光电子产业的发展;台湾:从90年代开始,台湾出现了光电子热,台湾当局成立了光电科技商业协进会,促进官、产、学、研的有机结合;目前,已有发光二极管等多项产品在世界光电子市场名列前茅,1997年光电子产品的销售额近100亿美元;面对国际国内的竞争态势,依托东湖开发区建设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中国光谷,已经成为我们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必然选择;三、武汉地区建设中国光谷的基础和条件一武汉地区在国内具有不可替代的光电子信息技术优势在东湖开发区内,有23所大学,56家研究机构;有两院院士43名,其中有8名是光电子信息技术的学科带头人;有从事光电子领域研究开发共有科研开发机构38个,其中国家部委属4个,高校属20 个;有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技术/国家技术研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重点实验室6个,专业实验室2个,博士后流动站5个;涌现出了一批在全国乃至世界领先的优势学科,造就了一批着名的学科带头人,成为我国学科门类齐全、综合研究实力雄厚、独具特色的光电子科研基地;武汉邮科院是我国光通信的发源地,也是唯一的光纤通信综合研究生产基地,同时也是国家光电子工艺中心武汉分部、亚太电信组织APT光纤通信培训基地和国家光纤通信工程研究中心,并一直承担着国家光纤通信产品质检中心的职能;是我国光纤通信领域的领头羊;多年来,该院在光纤光缆、光电端机、光电器件、有/无源器件、光通信仪表、光缆专用设备、IP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开发及生产水平始终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自1982年武汉邮科院率先开通全国第一条二次群8Mbps光纤通信线路以来,全院共有五次群光纤通信系统、SDH波分复用系统等共160项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62项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成果转化率达90%,是国内同行公认的中国光纤通信技术产业化基地;最近由武汉邮科院代表中国提出并获国际电联批准的和两个标准,是我国在国际电信领域第一个获得批准的国际标准,这标志着该院在这个领域已经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华中理工大学从1971年起就开始从事气体、固体激光器及其应用研究,80年代建成了全国第一个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90年代初由国家计委批准建立了第一个国家激光加工工程研究中心,随后建立了国家CAD支撑软件中心;多年来,该校先后承担光电子领域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1项,国家“863”计划10项,在光交换、光互连技术以及激光加工、激光器的研究、CAD、CIMS软件的开发运用等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武汉大学从60年代末就较早地开始了从事半导体、光电材料及元器件、光电探测器及阵列的研究与生产,而且也是国内最早开始光孤子通信的研究单位之一;近年来,该校多媒体教学软件也取得了重大研究成果;武汉大学现建有计算机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空间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多媒体软件工程中心等国家级研究机构,在光量子计算机、光电材料及光器件、光子生物材料等研究领域具有广泛的国内外影响;武汉工业大学是国家光纤传感技术重点工业试验基地,开发研究的光纤传感器、光纤仪表产品居国内先进水平;湖北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是我国唯一的以舰船光电系统技术为研究对象的专业技术研究所、唯一的潜基光电探测技术研究所、唯一的军用光电导航技术科研单位,在光电火控含警戒、跟踪、火控、潜基探测、光电对抗、光电导航四大领域具有国内领先水平;具有大型光电系统的研究开发、仿真、试验、总装、总调、小批量生产和光学、光电子学计量检测能力;其研究开发的光电潜望镜、光电跟踪仪的技术性能指标居世界先进水平;另外,武汉测绘科技大学、中科院测地所在GPS、GIS、RS软件系统和遥感测量,同济医科大学在生物芯片,湖北省化学所在光纤光缆配套材料,武汉电子科学研究院在CATV、DVD技术,中船总722所、709所在光通信网络研究,中科院物理所和数学所在原子钟研究方面等等都独具特色;“九五”以来,在光电子信息领域取得了一大批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的重大科研成果,共获得国家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19项,占全省高新技术领域获奖数目的23%,居全国该领域获奖项目总数的第二位;二武汉地区在国内具有不可替代的光电子信息产业优势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起步较早,有较好的工业基础,已初步形成一定规模,已成为我国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高地;武汉地区光电子信息产业群主要集中在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1999年,东湖高新区共有光电子信息产品生产企业143家,其中信息光电子企业59家,能量光电子企业12家,软件企业72家;主要生产光纤光缆、光电器件、光电端机、光纤填料、激光加工机械、应用软件等几十种产品;在信息光电子产业方面,东湖开发区确立了全国领先的地位,其中光纤年产能力250万km、光缆年产能力6万km,产量居全国第一;光电器件、光电端机、光通信设备等产品都具有一定规模;在能量光电子产业方面,东湖开发区是全国三大激光产业基地之一,其中大功率激光器、激光加工设备、激光焊接设备、激光医疗设备、激光防伪图像产品的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都在全国名列前茅;在软件产业方面有一批具有特色和知识产权的软件成果及产品,多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在多媒体教育软件、CAD/CAM软件、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和仿真软件方面具有明显优势;1999年东湖开发区光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52亿元其中信息光电子产业50亿元,能量光电子产业亿元,占开发区工业总产值的%;占全市高新技术产值的%,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光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武汉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三武汉地区在国内具有不可替代的光电子信息区位优势武汉是中国内陆的市场中心,距香港、北京、上海、重庆等特大中心城市均在1000公里左右,有极强的市场集散功能和广泛的经济辐射作用;不论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带朔江而上,港粤沿海经济带的北进,还是三峡建设形成的东进力量,武汉都占据着重要的地理位置;在国家西部开发战略中,武汉起着“承东启西”的重要责任,因此,发展高新技术对西部开发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中国光谷将成为我国进行技术创新和高新术发展的示范基地,成为全国光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源;中国光谷的建设将促进中西部地区的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四武汉地区在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的差距和不足应该看到,面对加入WTO带来的挑战,武汉地区在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上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和不足,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武汉地区有很好的技术优势,但产业化程度低,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难以达到跨越式发展的要求;二是投入不够,资金来源渠道不畅,投资重点不突出,金融扶植政策不到位;三是体制不顺,缺乏完善的技术项目和产权交易市场,企业和企业家及技术人员的激励机制不健全;四是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力度不够,与国外大公司、大企业的合资少;四、中国光谷发展目标和发展模式一发展目标依托东湖开发区内光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的科技优势和产业基础,通过对研发、产业、人才、资金等资源的整合与重组,按照“水平最高、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发展方针,进一步加大武汉地区光电子信息技术基础学科建设。
个人结题量化评分表
教师个人课题结题量化评分表
课题编号:课题名称:
课题主持人:工作单位:
一级
指标
二级指标
评价等第及权重
得分
一类
二类
三类
研究报告
20分
内容
10 8 6
5 4 3
2 1 0
结构
5
3
1
规范
5
3
1
研究成(主流期刊5分/篇、一般期刊3分/篇)
相关论文获奖
5分封顶(省一等奖5分/篇;省二等奖、市一等奖3分/篇;省三等奖、市二等奖2分/篇;市三等奖1分)
研究结论或其他成果
10
8
6
研究过程
35分
开题论证
(报告)
10 8 6
5 4 3
2 1 0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10 8 6
5 4 3
2 1 0
课题实施是否详实、有记载
10 8 6
54 3
2 1 0
汇报答辩
20分
汇报语言是否流畅清晰、重点突出
15
10
7
回答反应是否敏捷
5
3
1
加分
20分
相关专著出版
10分封顶,10分/部
相关论文核心期刊发表
10分封顶,5分/篇
总分
考核结论
评委签字:
武汉最值得一去的科技创新园区有哪些
武汉最值得一去的科技创新园区有哪些武汉,这座充满活力与创新的城市,拥有着众多令人瞩目的科技创新园区。
这些园区不仅是科技企业的摇篮,也是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寻一下武汉那些最值得一去的科技创新园区。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光谷生物城。
作为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光谷生物城聚焦于生物产业,涵盖了生物医药、生物农业、医疗器械、生物服务等多个领域。
这里汇聚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生物科技企业,形成了从研发、生产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走进光谷生物城,你能感受到浓厚的创新氛围。
现代化的研发大楼、先进的实验设备、高素质的科研人员,都让人对这里的生物科技发展充满信心。
而且,园区内还配套了完善的服务设施,包括人才公寓、商业中心、金融机构等,为企业和人才提供了便利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的另一个亮点是光谷软件园。
这是一个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为主导的园区,吸引了众多知名的软件企业入驻。
从互联网巨头到新兴的创业公司,在这里都能找到它们的身影。
光谷软件园不仅拥有一流的办公环境,还提供了丰富的技术交流和合作机会。
园区内经常举办各类技术论坛、培训活动,促进了企业之间的经验分享和知识传播。
此外,这里还有专业的孵化机构和创业服务平台,为创业者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助力他们实现梦想。
武汉未来科技城也是不容错过的科技创新园区之一。
它以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发展方向。
未来科技城的规划和建设极具前瞻性,园区内的建筑风格现代、大气,充满了科技感。
这里拥有国家级的科研机构和创新平台,吸引了大量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
同时,未来科技城还注重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加强了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除了上述几个大型的科技创新园区,还有一些特色鲜明的园区也值得关注。
比如,武汉创意天地,这是一个以创意产业为核心的园区,融合了艺术、设计、文化等多种元素。
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中凰将色社參主义瑾路會信•谢云冲、首路决定命运,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 丄旦败第一位的问题。
道路坚定才能确保中国之治 立场不移、方向不偏,安如泰山、行稳致远。
党的十九 届五中全会将“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统筹考虑,提出“十四五”时期的指导思想、遵循原则、 主要目标、重点任务等,为党和国家未来五年和今后历史时期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让全国人 民、世界人民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未来 要走的道路看得更清晰、认识更深刻、感知更真切, 对于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自信重要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的始终是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 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总结的“十三五”时期我国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各方各面取得的伟大成就,以 无可辩驳的事实,论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中国人民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
全会以党最高规格的会议、 最具权威的决议,用清晰的蓝图、明确的表达、坚定 的声音,向全体中国人民、向世界人民庄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体中国人民在未来五年和今后 历史时期要走的,始终是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别的 什么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的始终是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的道路。
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 指引下诞生、成长、壮大、执政的政党,始终高举马克 思主义伟大旗帜,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始终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指导实践、 推动工作。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核心是人 民立场、群众观点,为共产主义不懈奋斗的立场、观点。
在全会公报中,“人民”出现23次,在全会通过的 《建议》说明稿中,“人民”出现26次。
全会提出的“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中明确,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 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人民收入水平,保障 人民生命安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光谷高新大道方案规划
光谷高新大道方案规划背景介绍光谷高新大道作为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简称“光谷”)的主要交通干道,是连接该区域与市中心的重要通道之一。
由于光谷地区日益发展壮大,现有道路已经趋近饱和,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为了缓解交通压力,提高交通效率,光谷高新大道方案规划迫在眉睫。
规划目的光谷高新大道方案规划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该道路的改造与扩建,解决光谷地区交通拥堵的问题,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交通流动效率。
同时,规划还将优化道路布局,提高交通安全性,提供更好的行车和步行环境,促进光谷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形象提升。
规划内容1. 扩建道路光谷高新大道的拥堵问题主要源于道路通行能力不足。
因此,规划中将扩建现有道路,增加车道数量,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这将通过拓宽道路横截面来实现,包括扩大车道宽度、增设新的转向车道和公交专用道等,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
2. 优化交通组织为提高交通流动效率,规划中将对光谷高新大道的交通组织进行优化。
这将包括对交叉口信号灯进行调整、增设应急车道和公交站点,以及改善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条件等。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减少交通拥堵和事故发生的可能,并提高行车和步行的便利性。
3. 增加交通设施规划中将设计和增加光谷高新大道上的交通设施,以提升交通效率和行车安全性。
这将包括增设路灯、交通标志、标线等,提高夜间交通的可见性;在适当的位置增设地下通道或过街天桥,改善行人的过马路条件;建设高架桥或地下隧道,减少道路交叉口冲突,提高车辆通行的流畅性。
4. 发展公共交通为了促进可持续交通发展,规划中还将重点发展光谷高新大道的公共交通系统。
这将包括增加公交车数量、完善公交站点设施,建设地铁或轻轨交通等。
通过发展公共交通,可以减少私人汽车的使用,减少道路拥堵和环境污染,提高交通整体效率。
实施方案为了确保光谷高新大道方案规划的顺利实施,以下是实施方案的主要步骤:1.进行土地规划和征收:根据规划需要,对光谷高新大道沿线的土地进行规划和征收,为扩建和改造道路腾出空间;2.进行道路设计和施工:根据规划方案,进行道路扩建和改造的详细设计工作,包括道路宽度、车道数量、交叉口设置等,并组织施工工作;3.交通组织改善:对光谷高新大道的交通组织进行调整和改善,包括信号灯调整、应急车道设置、公交站点优化等;4.建设交通设施:根据规划方案,建设和增设光谷高新大道上的交通设施,如路灯、标志、过街天桥等;5.发展公共交通:加强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和运营,增加公交车辆、改善公交站点设施等;6.监测和评估:建立监测和评估机制,对光谷高新大道方案规划的实施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并及时调整和改进措施。
关于《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条例(草案)》的说明
关于《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条例(草案)》的说明文章属性•【公布机关】武汉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10.05.21•【分类】立法草案及其说明正文关于《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条例(草案)》的说明一、立法背景和必要性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东湖高新区”)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
为将东湖高新区的发展和管理纳入法制轨道,武汉市人大于1994年制定并通过了《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条例》(以下简称《开发区条例》)。
《开发区条例》自颁布以来,在确立东湖高新区的定位、规范和保障东湖高新区的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经过二十年的不懈努力,东湖高新区面积不断扩大,产业聚集和创新辐射能力不断增强,在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中占据越来越突出的地位。
2009年12月8日,国务院批复同意东湖高新区建设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为继中关村之后中国第二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由此,东湖高新区迎来空前的发展机遇,肩负更加艰巨的历史使命。
批复明确了东湖高新区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战略定位;明确了涉及股权激励试点、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支持新型产业组织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建设世界一流水平新型研究机构、开展政府采购支持自主创新产品、研究支持自主创新的财政税收政策等八个方面先行先试的措施;明确了“努力培养和聚集一批优秀创新人才特别是产业领军人才,着力研发和转化一批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做强做大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品牌”的演化路径;明确了“将东湖高新区真正建设成特色鲜明、实力雄厚、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科学发展试验区、先进产业聚集区、自主创新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成为国家重要的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基地;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创新创业环境一流的现代新区;成为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的典范”的宏伟目标。
为落实国务院批复,全面有序高效地开展示范区的建设,省委、省政府通过了《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
武汉市综合管廊专项规划(2016-2030年)
武汉市综合管廊专项规划(2016-2030年)简本武汉市城乡建设委员会2016年8月前言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城镇化健康发展,在2013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将城市管网建设作为中央预算内投资主要方向。
自2014年以来,国务院相继发布了《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政策文件,明确要求统筹地下管网建设,通过试点示范效应,带动具备条件的城市结合新区建设、旧城改造、道路新(改、扩)建,在重要地段和管线密集区建设综合管廊;各城市人民政府要组织编制专项规划,结合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各类地下管线、道路交通等专项建设规划,合理确定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布局、管线种类、断面形式、平面位置、竖向控制等,明确建设规模和时序,综合考虑城市发展远景,预留和控制有关地下空间,稳步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和现代化城市建设的要求,统筹和高效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城镇化发展质量,保障城市安全、完善城市功能,避免道路反复开挖,增加公共产品有效投资、拉动社会资本投入、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立足武汉市管线建设实际,有效指导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按照住建部关于推进综合管廊建设的部署要求和市政府的明确指示,由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组织,武汉市规划研究院、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组成联合编制团队,开展了《武汉市综合管廊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在进行大量的调研工作后于2015年10月底形成初步成果,并分册分批向各区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征求意见,编制团队充分吸收相关意见和建议,对专项规划成果进行了深化与完善,经专家评审等过程后形成最终成果,并于2016年8月获市人民政府批复。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一条规划目的 (1)第二条规划目标 (1)第三条规划原则 (1)第四条规划依据 (1)第五条规划范围 (2)第六条规划期限 (2)第二章综合管廊规划 (2)第七条规划标准 (2)第八条规划结构体系 (2)第九条布局规划 (3)第十条平面及竖向控制规划 (4)第十一条配套及附属设施 (4)第三章近期建设规划 (4)第十二条近期建设目标 (4)第十三条近期布局原则 (5)第十四条近期建设规划 (5)第四章保障措施规划 (5)第十五条组织保障 (5)第十六条政策保障 (5)第十七条投融资保障 (6)第十八条管理保障 (6)第十九条技术保障 (6)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和现代化城市建设的要求,统筹和高效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遵循“创新模式、科学规划、机制保障、强力推行”的指导思想,立足武汉市管线建设实际,高标准科学编制《武汉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有效指导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保护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保护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6.10•【字号】武政〔2022〕20号•【施行日期】2022.06.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风景名胜、世界遗产与历史名城保护正文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保护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武政办〔2022〕83号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经研究,现将《武汉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保护与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武汉市人民政府2022年6月10日武汉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保护与发展“十四五”规划按照《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要求,为推动武汉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以下简称东湖风景区)“十四五”时期保护与发展,特制订本规划。
一、“十三五”时期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十三五”时期,东湖风景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动东湖从最大城中湖向最美城中湖、从武汉东湖向世界东湖、从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三大转变,“十三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一)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坚持“水岸同治、湖塘并治、流域齐治、社会共治”治水理念,多措并举推进水质提升,东湖获评水利部“长江经济带最美湖泊”,成功创建“全国示范河湖”。
东湖“自然氧吧”深入人心。
大力实施“拥抱蓝天”工程,“十三五”期间PM10、PM2.5分别下降45.9%、42.6%,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4%。
东湖风景区成为武汉市民以及游客亲近大自然的重要场所。
净土保卫战取得显著成效,严把开发利用准入关,实施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联动监管,“散乱污”企业整治全面推进,土壤污染防治扎实有效。
(二)知名度美誉度提升。
东湖绿道被联合国人居署列为“改善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示范项目”向全球推介。
一张图看懂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
一张图看懂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
简介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位于武汉市洪山区和江夏区之间,总面积51.8平方公里。
199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华中地区重点发展高科技产业区之一。
目前已形成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为主的发展格局。
现状
一张图可以直观地展现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的总体发展规划和现状。
从图中可以看到,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已初步形成以园区为核心,产业为血脉,科研为支撑的立体发展格局。
其中,园区布局合理,绿化覆盖率高,建有各种较为完善的公共设施,并且交通便捷。
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包括武汉地区较为知名的华为、中兴、华中科技大学、国家超级计算机中心等在内,吸引了众多高科技企业进驻。
科研创新成果丰硕,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拥有大量的研发机构,科研成果获得多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以及国际性科学奖项。
未来
目前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正持续推进升级,以加强核心技术的突破,形成产业升级的新动能为重点,促进企业创新发展。
未来,依托华中科技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这两所顶尖高校,区域内将形成一批拥有完整知识产权的中小企业和一批深度技术创新型企业,为整个武汉及甚至华中地区的科技发展注入强有力的新动能。
总结
随着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的快速发展,武汉正在逐渐成为我国重要的创新经济区之一。
未来,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将继续加强高端产业的研究和开发,通过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打造中部地区最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之一。
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
《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本规划是武汉市第7轮总体规划,上一轮是1996-2020。
由市规划院完成,2004年就开始编制了,这个版本也不算是最终版本,毕竟发展形势太快,比如轨道交通又重新修编了。
最终版本应由市人大通过,再报国务院通过。
文中的黑体字是强制性规划。
总则一、编制背景1.《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1999年经国务院批准实施以来,对武汉市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规划确定的2010年主要发展目标已提前实现。
为落实新时期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引导城市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建设部批准,武汉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了《武汉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二、规划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2.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国际国内制造业加快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和区域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战略机遇,全面落实“五个统筹”和湖北省委省政府关于武汉城市发展的总体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城乡统筹,建设最适宜创业和居住的城市。
3.总体规划本着延续历史,面向未来,立足武汉城市发展的新形势、新格局和新挑战,突出按照“战略性、科学性、协调性、法制性和可操作性”的规划原则,确定规划的主要任务是:(1)突出城市发展重点和方向,拉开城市空间发展框架,调整优化主城区空间布局,建立开放式城市空间结构体系。
(2)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积极促进工业化发展,提高城市综合实力。
(3)培育和提升金融商贸、科教文化、交通物流和通信信息产业功能,形成系统完整、特色突出、集聚力强、辐射面广的现代服务功能体系,增强中心城市多元化服务能力。
件1武汉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预立项课题一览表重点
30
2017A030
基于教育云背景下信息技术与高中课程深度融合的研究
黄春玲
武汉市钢都中学
31
2017A031
中职学生工匠素养培养策略研究
赵进军
武汉市工业科技学校
32
2017A032
盲校义务段基本生活技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张德志
武汉市盲童学校
33
2017A033
无界教育理念下的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小学班主任德育核心能力提升的行动研究
贺清文
武汉市光谷第一小学新竹路校区
38
2017A038
工匠教育原创设计与实施研究
何霞玲
武汉市光谷第七小学
39
2017A039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皮影课程建设研究
李惠
武汉市光谷第十五小学
40
2017A040
新区教研创新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程福军
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教育发展研究院
游国庆
武新洲区邾城街第二小学
49
2017A049
农村初中学困生获得感提升策略的研究
李建军
新洲区张店初级中学
50
2017A050
中等职业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现状及推进策略研究
魏文彬
新洲高级职业中学
51
2017A051
小学语文教材促进小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实践研究--以鄂教版为例
张凤英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19
2017A019
普通高中体验式课程构建研究
熊仲篪
武汉市弘桥中学
20
2017A020
促进小学生符号学习的学法指导研究
顾显红
武汉市十三五基础测绘发展
武汉市基础测绘发展“十三五”规划为适应我市打造城市、经济、民生“三个升级版”的要求,统筹组织好“十三五”期间我市基础测绘和地理国情监测工作,进一步提高基础测绘保障服务能力,根据《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及国家、省、市加强基础测绘工作系列方针、政策及规定,特制订本规划。
一、“十二五”时期基础测绘工作回顾“十二五”时期,按照“拓展区域、优化结构、重点跨越、持续发展”的指导方针,我市实施完成基础测绘5大工程和1个科研课题专项。
(一)扎实推进,保障能力实现新突破1. 城市测绘基准体系进一步巩固。
实施测绘基准现代化工程,完成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升级及维护,开展了北斗导航系统(BDS)测试并按年度实施了稳定性监测;完成全市C级GNSS网测量标志调查和维护;完成二等水准维护与复测1702.2公里和主城区范围内三、四等水准加密联测1557.1 公里,确保城市测绘基准体系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完成WH2000坐标系方案研究论证,并获得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批复。
2. 基础资料覆盖水平进一步提高。
实施基础地理信息覆盖工程,首次实现1:2000数字地形图全市域覆盖;完成数码航空摄影和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8个批次,并完成相应比例尺数字正射影像图(DOM)和数字高程模型(DEM)制作;持续开展主城区地下管线普查整测与更新,累计更新探测管线约9640公里,全市测绘基础资料覆盖率在“十一五”基础上进一步提高。
3. 地理信息服务与应用能力进一步增强。
完成数字影像信息系统建设,构建了多源、多时相、多比例尺影像数据库;完成测绘基准应用开发,形成中小城市现代测绘基准建立方法和数据处理流程,开展了动态地心坐标系参考框架维持技术和WHCORS基准站三维坐标变化规律研究;经民政部门审核,完成了中心城区和全市行政区划图的制作;编制完成我市首部综合性城市地图集─《武汉市地图集》。
4. 关键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
完成空间信息快速获取关键技术研究,建成自主知识产权车载移动全景数据采集平台;开展变化检测和变化图斑类别识别等技术研究,为全市地理国情普查提供技术支持;研究形成了一套涉密测绘地理信息成果防扩散技术;通过城市空间信息一体化集成技术研究,完成以“五图六库”为核心的城市空间信息数据库建设;通过地理信息统计方法研究,形成了地理国情普查统计分析评价的技术方法、工艺流程。
武汉科技新城总体规划(2005-2020年)
创新,服务,宜人,生态武汉科技新城总体规划(2005-2020年)规划说明第一章现状及规划背景1.1现状概况1.1.1 发展历程武汉科技新城是以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中国光谷的封闭管理区、政策区以及外延空间为基础和平台,以相关产业为基础,综合相关城市功能的特定地区。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东湖高新区)成立于1988年10月,1991年3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0年5月,湖北省、武汉市作出建设“武汉·中国光谷”的重大决策,同年7月东湖高新区被科技部、外交部批准为APEC科技产业园,2001年被国家发改委、科技部批准为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即“武汉·中国光谷”。
东湖高新区以电子一条街起步,逐步发展壮大,在全国53个高新区中位居前列(2004年总收入排名第14,工业总产值排名第15),形成了以光电子为主导产品的高新技术开发区之一。
1.1.2社会经济概况东湖高新区成立十多年来,经济发展一直保持了较高速度,1991年至2003年,开发区技工贸总收入年均增长48.3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1%,财政收入年均增长55.53%。
2004年,高新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580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21%;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15.5亿元,增长17%;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8亿元,增长21%;全口径财政收入15.02亿元,增长25%;完成产业和基本建设投资47亿元,增长17.5%;实际利用外资2.4亿美元,增长20%;引进内资37亿元,增长164%;出口创汇2.1亿美元。
1.1.3现状产业概况东湖高新区产业特色鲜明,光电子信息产业优势地位比较明显,形成了以光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生物工程与新医药、机电一体化、环保竞相发展的产业格局。
机电一体化、环保等产业近年发展迅速,已成为东湖高新区发展最快的两大产业,生物工程与新医药由于近两年来企业产业调整的缘故,产业规模有所萎缩。
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总体规划(2010-2020年)
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总体规划(2010-2020年)第一章总则一、规划背景为深化落实国家建设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东湖示范区)的宏观战略以及东湖示范区发展战略,落实东湖示范区产业发展需求的空间支撑;实现东湖示范区与周边地区一体化发展和东湖示范区城乡统筹发展;指导东湖示范区各项城市建设,特编制《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总体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作为东湖示范区下层次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法定依据。
二、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战略机遇,全面落实湖北省委、省政府和武汉市委、市政府关于东湖示范区城市发展的总体要求,全面提高东湖示范区的自主创新和辐射带动能力,成为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的典范。
1、区域协调,示范带动:在武汉城市圈武鄂黄城市带的区域背景下,坚持统筹区域发展,协调周边区域特别是鄂州西部的发展,加强其在产业、生活、生态环境、交通、市政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对接。
2、创新特色,开放平台:充分挖掘“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新内涵,塑造具有创新特色的城市功能、空间布局、景观特色,建立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工作、学习、生活、游憩的公共服务共享平台。
3、研发主导,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三产业协调发展;由高新技术制造业逐步向创新研发产业转变,兼顾产业经济、社会生活、生态环境三方面的关系,营造经济、社会、环境相协调的和谐社会。
4、安居乐业,城乡和谐:合理安排原住民的居住和就业,建立和谐的城乡关系。
5、集约节约,绿色低碳:实行紧凑和集约化的发展格局,建立以面向公众利益为基点的城市交通、市政和公共设施配套体系;树立节约型城市理念,贯彻节地、节水、节能等措施;尊重山、水等自然生态环境,确保城市健康、安全。
6、立足长远,引导实施:从时间和空间的更高层面上去认识城市发展的远景和趋势,用区域的观点思考城市的发展,并注重近远期结合安排建设时序,提出科学合理的实施建议。
华中地区
社会文化
社会文化
华中地区的方言主要包括三大类,分别为:中原官话(河南一带)、西南官话(湖北一带)、湘语(湖南一 带)。
1949年10月,新中国的华中地区区域划分,以解放战争时期各野战军戍防区域为基础,大陆主要分六大区 域。其中华北野战军的戍防区域为基础为的华北地区,华东野战军及其南下范围为建国后的新区域华东地区,中 原野战军一路南下的范围为基础为中南地区,这也是山东河南部分区域在华北平原但是却不在华北地区的原因。
国家政策
华中地区
中国七大地理分区之一
01 历史沿革
03 自然地理 05 自然资源
目录
02 国家政策 04 行政区划 06 人口特点
07 经济建设
09 枢纽交通 011 风景名胜
目录
08 社会文化 010 教育资源 012 特产
基本信息
华中地区,简称华中,是中国七大地理分区之一,包括河南、湖北、湖南三省(按照自北向南排序),华中 国土总面积约5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5.9%。截至2017年底,华中地区常住人口约2.23亿人,生产 总值约11.61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约5.20万元。
河南:2017年,河南省生产总值44988.16亿元,增长7.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39.49亿元,增长 4.3%;第二产业增加值21449.99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19198.68亿元,增长9.2%。三次产业结构为 9.6:47.7:42.7。
武汉软件新城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武汉软件新城项目规划设计方案目录一、项目概述 (2)1. 项目背景介绍 (3)2. 项目目标及愿景 (4)3. 项目规划范围与规模 (5)二、项目规划方案设计 (6)1. 总体规划设计理念 (7)2. 规划设计原则 (8)3. 总体功能布局规划 (9)4. 建筑风格与设计特色 (11)5. 景观环境设计规划 (12)6. 交通组织规划方案 (13)三、软件新城项目功能区域规划 (15)1. 研发办公区规划 (16)1.1 办公大楼布局设计 (18)1.2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规划 (19)1.3 实验室及研发空间规划 (21)2. 生活服务区规划 (22)2.1 员工公寓设计规划 (24)2.2 餐饮服务区规划布局 (25)2.3 文化活动及休闲娱乐区规划 (26)3. 商业配套设施规划 (28)3.1 商业街区设计理念及布局规划 (29)3.2 购物中心规划设计 (30)3.3 其他商业配套设施规划 (31)四、绿色建筑与智能化系统规划 (32)1. 绿色建筑规划设计 (33)1.1 节能减排技术应用 (35)1.2 绿色建材运用规划 (35)1.3 生态环保设计理念体现 (36)2. 智能化系统规划方案 (37)2.1 智能安保监控系统规划 (39)2.2 智能办公管理系统规划 (40)2.3 智能家居生活体验区规划 (42)2.4 其他智能化系统应用 (43)一、项目概述武汉软件新城项目规划设计方案旨在打造一个集软件研发、产业孵化、人才培养、科技服务和生活配套于一体的现代化软件产业新城。
项目位于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紧邻武汉光谷CBD核心区域,生态环境优美。
本规划设计方案以“绿色、智能、创新、宜居”为设计理念,力求打造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软件产业集聚区,推动武汉市乃至湖北省软件产业的发展。
武汉软件新城项目总规划面积约为10平方公里,其中一期工程规划用地约3平方公里,二期工程规划用地约7平方公里。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6.09.10•【字号】鄂政发〔2016〕47号•【施行日期】2016.09.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现将《湖北省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2016年9月10日湖北省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十三五”时期,是湖北发挥优势、实现工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期,是转换产业发展动能、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
为实现省委提出的“率先、进位、升级、奠基”目标,加快推动湖北由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的转变,根据《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湖北行动纲要》,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工业发展回顾(一)取得的显著成绩。
1工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一是工业规模持续扩大。
2015年,全省工业总产值达4.53万亿元,是2010年的2.15倍,工业增加值达1.29万亿元,与“十一五”末比净增6700亿元,工业总量从全国第11位提升到第7位。
工业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0年的38.4%提高到2015年的43%。
二是经济效益平稳增长。
2015年,主营业务收入4.25万亿元,同2010年相比增长104%;实现利润2233亿元,同2010年相比增长84.6%;全员劳动生产率约14.8万元/人,是2010年的1.6倍;工业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从2010年的3.2%提高至2015年的3.7%,提前一年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
2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通过深入推进“两计划一工程”,加快四大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支柱产业发展壮大、加快十大重点领域创新突破,全省主动适应新常态,加大转型力度,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一是支柱产业实力增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持续改革、扩大开放,创新驱动、创业引领,高端发展、质量并举,两化互动、产城融合,以人为本、公平包容,低碳生态、绿色发展”为发展原则,重点突出“12345”战略发展思路:
围绕一个目标:到2020年,建成全球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到2030年,建成全球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到2049年,实现“光谷梦”,享有“美国有硅谷,中国有光谷”的声誉。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十三五规划
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武政〔2017〕11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经研究,现将《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发展“十三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武汉市人民政府
2017年4月14日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发展“十三五”规划
(一)发展面临的机遇。未来5年,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深度变革,国际政治格局趋于多极化,国际关系趋于民主化,新兴经济体面临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规则制定的难得机遇;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提升要素配置效率,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将得以有效解决;国家稳增长、促进区域发展以及创新创业等方面政策红利将逐步释放;东湖开发区以开展“先行先试”和创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等为重要抓手,将为未来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六)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十二五”期间,东湖开发区抢抓机遇,先行先试,充分发挥创新资源优势,以自主创新为驱动,制度创新为突破,形成了有利于资源聚集、成果转化、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在打造政策、人才、资本、创业四大特区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
二、“十三五”时期发展面临的形势
“十三五”时期,国际国内发展形势呈现新动向,东湖开发区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但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二)发展面临的挑战。“十三五”时期,国际金融危机自身演化仍在进行中,产生的深层次影响还在持续显现,国际形势的不利影响持续上升,对东湖开发区未来继续深化对外开放提出了挑战。“十三五”期间,全国高新技术开发区之间的竞争将日益加剧,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东湖开发区的比较优势;东湖开发区在土地、资金和人才等要素供给和生态环境约束方面将面临更为紧迫的局面;东湖开发区公共服务能力仍与人民需求和城市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城市安全运行将面临着各种显性和隐性、可预见性和不可预见性的问题,这些都将给东湖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压力与挑战。
(一)经济指标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显着提升。2015年,东湖开发区企业总收入突破万亿大关,达到10062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实现翻番,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2015年,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亿元。在科技部发布的115家国家级高新区综合实力排名中,东湖开发区2013和2014年连续两年排名第三,较2010年前进两位。
实施双轮驱动战略:创新驱动、开放驱动。
加快三大转变:产业创新向高端引领转变,功能布局向产城融合转变,增长模式向低碳绿色转变。
实现四个升级:建设自由创新区,打造创新升级版;培育新兴产业,打造产业升级版;推进新城建设,打造城市升级版;加强改革创新,打造服务升级版。
(四)科技新城功能不断完善,“两型”社会建设卓有成效。“十二五”期间,东湖开发区充分发挥城市规划引领作用,累计编制各类规划126项,城建投入从2010年的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292亿元。5年来,科技新城建设全面推进,未来城、综合保税区、智能制造园拔地而起,八大产业园区竞相发展,对外对内交通设施进一步提升,公共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东湖开发区实现由单一的产业园区向产城融合、特色鲜明的科技新城的完美蝶变。
按照《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为推动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在“十三五”时期加快建设与发展,特制订本规划。
一、“十二五”时期的主要成就
“十二五”时期,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以下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东湖开发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实践创新驱动和开放驱动“双轮”驱动战略,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二)主导产业跃上新台阶,企业实力快速提升。“十二五”时期,东湖开发区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先进装备制造和高技术服务业等五大主导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企业实力进一步增强,小微企业加速涌现、“瞪羚企业”快速成长、领军企业不断壮大。截至2015年底为止,全区已集聚世界500强企业近百家。
(三)示范区建设全面推进,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十二五”时期,东湖开发区强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创新,建设以工研院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实施“青桐”系列创新创业计划。5年来,东湖开发区知识创造和技术创造能力在全国高新技术开发区居第二位,排位前进2位。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获得重大实质性突破,走在全国前列。
三、“十三五”时期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三五”期间东湖开发区经济社会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省委建议“五个湖北”、全面支撑全省“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要求,紧紧围绕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目标,坚持创新和开放双轮驱动战略,全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发挥“先行先试”示范效应,完善产业生态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力争将东湖开发区建设成为独具特色的“智慧、开放、绿色、宜居”的生态型科技新城,打造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光谷”。
(五)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十二五”期间,东湖开发区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住房及社会事务管理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各类基本社会保障实现全覆盖。教育资源日益充实,学校数量不断增加。文化服务内容极大丰富,多种形式的大型活动顺利举办。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城乡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均完成规模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