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电子备课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

一、单元教材内容:《观潮》《雅鲁藏布大峽谷》《鸟的天堂》《火烧云》《语文园地一》

二、教学目标:

1、识字、写字、朗读、感悟。

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及丰富的想象力和仔细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3、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

4、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朗读、感悟。

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及丰富的想象力和仔细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三、理清条理及课文大意

1、指名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根据学生老师小结:作者描绘了潮前、潮来时、潮退后的壮观景象。

【设计意图:再读课文,知道作者的写作顺序】

四、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文中哪几段写潮来前?

2、朗读课文。

3、通过读课文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4、作者在潮来之前看到了哪些自然景观?

5、出示句子:“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引导学生指出“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师:正是因为钱塘江大潮使天下奇观,才让那么多人来此等待那么急切想看到它。文中作者借写人多来衬托钱塘江大潮的奇。

6、齐读第一段。

小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钱塘江大潮来之前的美丽和雄伟。

五、课堂检测

1、检查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2、四字词填空

齐头(并)进山(崩)地裂人声(鼎)沸浩浩(荡荡)风(号)浪吼闷雷(滚)动(漫)天卷地人山人(海)水天相(接)

3、找出描写第一幅图的句子

第二课时

1、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

3、4自然段

一、复习导入

1、检查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想象画面。

1、默读第3、4自然段,思考:大潮来时,江面上出现了哪些惊心动魄的景象?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到惊奇?

抓住声音、形态重点语句。

2、全班交流,教师点评,并出示相关课件加深感受。

A“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B“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C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D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三、听听读读,体会顺序

师:刚才大家有感情地朗读了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是按一定的顺序写的。下面,我们先来做个“听——打”练习。

师:听老师读这段话(★电脑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输进电脑的括号里。

师读生边听边打字: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主备人:谭润时间:2014/9/3

第二单元

二、单元教材内容:《古诗二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语文园地二》

二、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35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隐蔽”等词语。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默写《题西岭壁》;背诵《爬上虎的脚》全文。

3.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所蕴涵的哲理。积累诗人的其他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4.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的基础上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5.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具有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同时增强他们具有爱自然保环境的意识。

6.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7.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8.通过对图画的多次观察,总结观察的方法:观察要仔细,要反复地看,多个角度看。

9.引导学生互动交流,培养学生有一定条理地把观察过程及“想到的内容”和“观察的感受”说清楚、说完整的能力。

10.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提出问题和看法,培养学生倾听和交流的能力。

11.在有趣的观察活动中,体验观察带来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35个生字。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默写《题西岭壁》;背诵《爬上虎的脚》全文。

3.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的基础上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4.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具有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同时增强他们具有爱自然保环境的意识。

5.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1).看图想象,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把想象到的景色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

2、朗读古诗、体验情感

播放庐山的风景,配乐朗读。(师引发情感:在我们的眼前是成片的云雾遮挡着连绵起伏而又挺拔陡峭的庐山,庐山时隐时现,看到如此美丽的风景,让我们一起朗诵这首广为流传的《题西林壁》)

(设计意图:把自己的想象和体会融入到诵读之中,促使自己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3、默诵古诗、谈读后的感受

六、感悟写法

1、作者是怎样写千姿百态的庐山风景?

2、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3、作者先写游山所见,再谈感受。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设计意图:读书是为写作打基础,要让学生领悟其中的写作方法。)七、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学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语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第二课时

(有感情地朗读并默写这两首古诗,读懂古诗的意思,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走出令人迷惑的庐山,我们再跟随宋朝著名诗人陆游,到美丽的浙江绍兴的山西村一饱眼福。(板书诗题)

二、学习古诗

1、回忆上一节课我们是怎样学的?

(设计意图: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指导学生积累学习方法,学以致用。正所谓“教是为了不教”。)

2、用上节课的学习方法学习这首古诗。

(1)自由读诗,并画出一类生字“豚”。

注意:不要在“豚”的上面加点. ,学生查字典豚:小猪,也泛指猪.

学生到黑板前写生字,针对生字特点强调记忆.

(2)大体说说诗句写了什么内容。

(3)读书上的注释,再读古诗,自读自悟,说说诗句所表达的感情。(4)合作学习,小组交流,进一步了解诗意。

(这一环节,教师让学生在小组内协商合作,谈各自的感受,如:可以每人讲一句,也可以一人讲,其他学生补充,教师要适时加入学生的学习研讨,巡视指导,对表现好的给予表扬。)

(5)汇报小组学习情况,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句的情感因素。如,可以这样预设:

(前两句讲:山西村民家给客人备足了丰盛的饭菜。品味“莫笑”“足”等词语,体会农家的热情和朴实;后两句写诗人的感觉: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正怀疑前面无路时,忽然柳绿花红又出现了一个美丽的村庄。这是诗人回忆来村的经历,可以说是倒叙。由此可深入一步继续问:这个村子美吗?美得很,它在重山复水的保护下,在柳树花草的掩映之中。)(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自主学习。让学生怎么想的就怎么说,要注意进行“用我口说我心”的训练。)

三、品读欣赏,感悟道理

1、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诗人的感情,从中悟出道理。

(1)、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