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树叶》教学案例评析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一片树叶》评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一片树叶》评课稿一、教材分析1. 教材背景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教材,本册教材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其中,《一片树叶》是本册的第二单元的课文,通过讲述一片树叶在变幻的季节中的经历,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的变化与人类的生活。
2. 课文内容梗概《一片树叶》是一篇描写树叶的文章。
文章以四季的变化为线索,通过描述一片树叶在春天发芽、夏天茂盛、秋天凋零、冬天飘落等四个季节中的经历,展示了自然界的变化和生命的轮回。
3.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包括: -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多样性和季节变化的观察能力; - 培养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描述事物的能力; - 培养学生对季节变化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安排本节课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 导入新课:通过观察季节变化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季节的思考,并激发学生对树叶的兴趣。
- 课文呈现:通过逐段呈现课文,让学生边听边读,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描述的季节变化和树叶的生长过程。
- 听读训练:老师读课文,学生跟读,培养学生的语言韵律感和语音语调。
- 讨论和解读:学生就自己对季节变化的理解进行讨论和解读,通过交流分享,加深对季节变化和树叶的理解。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根据课文内容,创作小组作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 总结反思:通过让学生回顾整节课的内容,总结学到的知识,并对今后的学习提出展望。
2. 教学策略和方法本节课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和方法: - 情境导入:通过展示季节变化的图片,创设学生对季节的情境,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和思考。
- 逐段呈现:通过逐段呈现课文,帮助学生分析和理解文章的结构和情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 听读训练:通过老师的朗读和学生的跟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音表达能力。
- 讨论和解读: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分享,促进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深入思考和思维扩展。
《一片树叶》评课
一片树叶评课写在前面本文档是对课程《一片树叶》进行评价的文档,通过对课程的内容、教学方式以及对学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希望能够对提升教学质量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课程内容《一片树叶》课程的内容主要围绕自然界中的一片树叶展开。
课程通过观察、描述树叶的形状、颜色、质地等特点,引导学生对自然界的细节关注。
同时,课程还介绍了树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与其他生物的关系。
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培养了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课程的内容紧密结合了实际情景,通过展示树叶的照片、视频等形式,使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树叶的特点。
此外,课程还通过与学生进行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问,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
二、教学方式《一片树叶》课程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其中包括讲授、实践和互动等。
这样的多元化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还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教师在课程中注重启发性提问和引导学生探索,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通过课堂实践活动,如收集不同树叶样本、观察树叶变化等,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实践所学的知识。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树叶的理解,还能够培养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另外,课程还通过小组互动、合作学习的方式,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学生可以在小组中共同完成一些任务或者探索不同的观点,通过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一片树叶》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所学的知识。
课程的设计不仅注重理论层面的传授,更关注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在课程中,学生不仅仅是听课和记笔记,还要通过实践活动和互动讨论来提高对树叶的认知和理解。
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学习的效果。
此外,课程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说课教案《一片树叶》说课稿
《一片树叶》说课稿一、说教材《一片树叶》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小女孩伽叶为了感谢大自然的馈赠,在公园里精心地保护一片树叶,让这片树叶在春风中自然飘落的故事。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旨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学会感恩。
二、说学情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通过阅读感知文本内容。
但他们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运用直观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学生对于环保意识的培养正处于关键时期,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3)能够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2)运用多媒体展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学会感恩,尊敬自然,珍惜资源。
四、说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3)培养环保意识,学会感恩。
2.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抽象词语,如“感激”、“馈赠”等。
(2)如何让学生通过课文内容,深刻领悟到环保的重要性。
五、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张树叶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树叶的特点。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认识的树叶,以及树叶在大自然中的作用。
2.朗读课文(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
3.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
4.理解课文内容(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课文中的场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课文。
《一片树叶》教学案例评析.doc
《一片树叶》教学案例评析教学设计:张海晶教学点评:赵丽荣在暖风醉人,绿树吐新芽的春天,我听了一节富有童趣又充满教育意义的语文课。
这是江南中心小学张海晶老师执教的《一片树叶》一课。
40分钟的时间,学生,连同我们这些听课者,像是走进了一个充满童话的世界,同时进一步意识到,知行要统一是做人的根本,热爱大自然,爱护花草树木是我们的责任。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多媒体出示一片翠绿的树叶)师:谁能用一句话生动地描述它?(点评: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这一片翠绿的叶子而激发) 2.师:正是这一片片翠绿的树叶,组成了一株株茂密的大树。
(多媒体出示一片片翠绿的树叶,一株株茂密的大树)这么美丽的树叶你们想不想得到它?(每一片树叶上都写上一个生字)学生喜欢哪片读对字音就摘走它。
(点评:这样即检查了学生生字的掌握情况又启到了引起以下教学内容的作用,两全齐美。
)二、认读生字。
1.师:在学课文之前,我先要检验大家生字掌握得怎么样?(生开火车读生字)2.师:小火车顺利到达终点站,看来,大家掌握得还不错,那么你能告诉大家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宝宝的呢?生:"赏"字,上面是和尚的尚,下面是宝贝的贝,我想到了《西游记》里那个和尚正在欣赏唐僧的宝贝袈裟。
生:我记滋味的"味"有个好办法。
我们学校有幅大标语"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从中认识了"未",左边再加上"口",就是滋味的"味"。
生:"伙"是一个形声字,读半边就认准了。
生:"呆"字,我觉得一个人像木头人一样,张着个大嘴,这就是呆头呆脑的"呆"。
3.师:我国汉字成千上万,识字方法也多种多样,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动脑,一定会找到更多有效的方法。
(点评:老师采用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认识情况,尊重学生的已知经验,便于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有效地教学。
一片树叶设计及反思
《一片树叶》教学设计谭丽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花草树木。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发兴趣。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片树叶》。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二、深入学文,理解感悟。
1、你们喜欢怎样读课文呀?好,那就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如果你能提出问题并与同学们交流一下那就更好了。
2、接着请同学们到小组中读课文,你们组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一边读一边用波浪线画出小动物们不同的表现,并在组内互相检查。
三、细读课文,理清情节。
这几只小动物都这么可爱,你最喜欢哪一种小动物,你为什么喜欢它?你能把它说的话和它的做法读给大家听吗?四、图文对照,深入理解。
1、几只小动物知道同学们这么喜欢它们,今天,它们也来到了我们的中间。
2、这幅图写的是文中哪个自然段的内容?通过看图,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五、自编自演,形象生动。
老师知道同学们不仅想象力丰富,而且还具有很强的表演才能,就请同学们当小导演,把这个故事排成课本剧,以小组为单位,先说说怎样演。
六、总结全文,回到整体。
今天这节课,你们学的快乐吗?今后你会怎样做?你还想知道些什么?《一片树叶》教学反思谭丽1、能把新课程理念在课堂上得以充分的体现,打破原有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
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对话关系,真正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
例如:在学生读课文时,学生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
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趣味中学习,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2、课堂上我尽可能的把更多的时间归还给学生,把我提出的问题作为诱饵,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索,并给予适时的引导,协助学生归纳总结。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在教学中是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
让学生自由地说,发现问题时让其他的同学帮忙,或者是师生一起解决。
课堂上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在大家的努力下一起学习新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2023最新-《一片树叶》教案优秀10篇
《一片树叶》教案优秀10篇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
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壶知道为您精心收集了10篇《《一片树叶》教案》,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一片树叶》教案篇一比较满意自己设计的导课与结尾布置作业:以小诗开头,引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提高孩子们环保的自觉性;以小诗布置作业结尾,既结合课文内容,深化了知识,又前后呼应,体现了本课教学的完整性。
还比较满意自己设计的活动教具,美观、实用、有趣、帮助孩子们很好地理解课文:当满树的绿叶被喜欢小椿树的小动物们一片片摘下后,小椿树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与树枝了,孩子们理解课文内容便不难了;当“小动物”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纷纷将小树叶再“还回”小椿树身上时,树叶上的生字朋友纷纷向小朋友们招手,孩子们既感到新鲜有趣,又积极认读生字,效果较好。
但在教学是有两点疏忽了:一、在请学生评、讲之前,如果先整体地轮读一遍课文,效果会更好,小评委也不要太多;二、在第四环节,回味生字时,如果时间不够,不要再找小老师上前讲讲怎样记住的生字,既保证了下课时间,整节课也照样完美。
《一片树叶》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初步体验个性化朗读。
2.懂得应该怎样爱护树木,明白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
3.拓展延伸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真爱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懂得怎样爱护树木,明白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1.这节课学习课文《一片树叶》齐读课题。
2.课件播放树叶图片。
师充满激情地描述。
3.课件出示小椿树,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看到的小椿树的样子。
【点评:课始,为学生创设一个美的情境,激发学生对小椿树的喜爱之情,在运用中理解欣赏和赞叹的意思,这体现了把握教材,灵活处理和运用教材的能力。
】二,理解感知,读好课文(一)有一群小动物,它们也很喜爱这课小椿树,它们是怎么赞叹小椿树的呢自由读课文,读完后,用笔画一画小动物们赞叹的话。
《一片树叶》情感教案
《一片树叶》是一部让人感动的短片,它以一片枯黄的树叶为主角,通过它的奋和执着,向我们讲述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
这个作品也成为了情感教育的一种手段,它让我们了解到,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存在,也有梦想和追求,也有坚持和执着,也有不放弃的勇气。
情感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关注的不仅是学生的知识水平,还包括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培养。
而《一片树叶》则是情感教育的一种形式,它通过影片中所描绘的情境和人物形象,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导学生深刻了解人性的美好和丑陋,懂得珍视身边的一切事物和价值。
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认识人性的美好和丑陋,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2.引导学生深刻了解珍视身边的一切事物和价值,懂得感恩生命。
3.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感受能力。
教学重点:1.帮助学生理解影片表达的情感内涵2.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感受能力3.促进学生的情感互动和思想交流,发掘学生的情感潜力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影片中所描绘的情境和人物形象,理解其所表达的情感内涵2.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人文情怀3.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感受能力教学方法:1.影片欣赏法:通过观看影片,帮助学生了解影片所表达的情感内涵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和思考,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理解能力。
2.创意表达法:通过绘画、写作等创意表达方法,让学生深度理解影片中的情感内涵,同时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3.情感互动法:通过情感互动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理解,促进学生情感能力的发展,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情感创新能力。
教学步骤:第一步:观看影片,引发学生情感共鸣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观看《一片树叶》影片,观看完影片后,鼓励学生谈论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引发学生对影片中情感内涵的思考和探索。
第二步:理解影片中所表达的情感内涵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影片中所表达的情感内涵和人物形象,让学生从中汲取情感营养和人文精神,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一片树叶》(北师大版第四册)教学设计及反思1
《一片树叶》(北师大版第四册)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读课文,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稳固生字新词。
2.学习本课的16个生字,会写2-3个生字,记准字形。
3.朗读课文,感悟语言文字的美。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
教学难点:理解词义教具打算:字卡.本课课件。
教学过程:一、以情激趣,导入新课:出示课件:这是一棵光秃秃的小椿树,树上的叶子哪去了?请同学们轻轻地翻开书,让我们一起谨慎地听读一遍课文。
.【点评:出示一棵光秃秃的小椿树,课起先,就有意识地制造悬念,激起遐想,产生新奇心和求知欲,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进展听读。
】二.自主识字,探究合作,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拿出铅笔,边读边画出不相识的字,并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自学生字。
【点评:造就学生谨慎读书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实力。
】出示抖、椿、瞪、味生字卡片:谁能以下子把这几个字的字音又快又准的读出来?你们怎么这么快?学生介绍好的识字方法。
【点评:自主识字,教给方法。
只有让学生领悟驾驭敏捷多样的记字方法,才是行之有效的。
】两个同学读一本书把课文再读一遍,留意把字音读准。
生字在课文中组成了哪些词,请用笔画出来,并读一读。
.【点评:稳固生字。
.女生进展读词竞赛,稳固字词:假如读对了屏幕上的词,才智树上将长出新叶。
同桌检查相识生字状况,并做星级评价:自己全相识的贴两颗星,在同学协助下相识的贴一颗星。
7.对碰嬉戏,稳固生字.。
8.还学过哪几个xin字?【点评:在语言环境中识字,通过多读,听别人读,俩人同读等方法,与生字常见面。
全部生字的识记表达梯度。
最终一问增加学生课外识字、自主识字的意识。
】三、合作读文,稳固生字,理解词义师:我们分小组练习朗读课文,小组商议商议,你们小组情愿读哪个小动物就读哪个小动物,留意要读准字音,词读连贯,句子读通顺。
【点评:语文课程标准倡议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承受式学习之外,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造就学生主动踊跃的参加精神和合作精神。
这样做,就使得学生的认知不断得到完善和升华,最终对课文内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
课文一片树叶教学设计[《一片树叶》教学设计与评析]
课文一片树叶教学设计[《一片树叶》教学设计与评析] 【教材分析】本文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北师大版)第四册第三单元“植树”中的一篇主体课文,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
它告诉学生们应注意怎样爱护树木,不能因为“爱”而伤害了树木。
本文以童话的形式说理,语言生动活泼,用词准确,对小动物的描写非常传神,尤其是小动物的心理描写非常生动。
教学时应引导学生从小动物的言行中体会它们对小椿树的喜爱,从行为中体会小动物不会爱,认识到不仅要爱,更要护的道理。
鉴于此,可采用表演的形式来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惟妙惟肖的表演会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用肢体语言对课文内容进行感悟、体验、诠释、认知。
这样课文就成了剧本,课堂就成了舞台。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童话剧吗?想自己演童话剧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演一部童话剧。
(板书:内容――一片树叶,导演――方老师,演员――全班同学)师:面对这么多演员,我选谁呢?这可把我这个导演难倒了。
这样吧,我们来个闯关比赛,谁在闯关过程中表现最出色,谁就当主演吧!(出示――第一关,正确流利地朗读,了解剧本。
第二关,有感情地朗读台词,理解剧本。
第三关,背诵台词,表演剧本。
)【评析】课一开始教师就用亲切而简单的导语,把学生引到一个“有声有色”的舞台中学习,又设计出最受学生欢迎的闯关教学形式,使他们不仅能明白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更能激发起学习兴趣和欲望。
二、阅读―感受―学习―体验(一)第一关:正确、流利地朗读,了解剧本。
1.师:这个剧本,你们愿意先自己读,还是听老师读?(说明:如果学生选择自己读,就选用教学方式A;如学生选择听老师读,就选用教学方式B)方式A――(1)自己读。
如果你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怎么办?(学生回答)那就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读剧本吧!(2)学生自由读书。
(3)剧本读完了,哪位勇敢的同学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师:你读剧本时,希望同学们怎么做?请你给在座的同学提个小建议吧!(4)学生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
《一片树叶》教学设计与点评
一片树叶教学设计与点评一、教学目标•能够观察和描述一片树叶的形状、颜色、纹理等特征。
•能够理解树叶生长的过程,并认识到树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描述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准备•一片树叶,供学生观察和描述。
•铅笔和纸,供学生记录观察结果。
•PPT投影或者黑板,用于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使用。
•教学素材:关于树叶的图片、视频、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介绍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树叶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树叶的好奇心。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树叶的颜色、形状、纹理等特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
2. 观察与描述(1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一片真实的树叶,并提供铅笔和纸,要求学生观察树叶并进行描述。
学生可以观察树叶的形状、颜色、大小、纹理等特征,并用文字进行记录。
3. 分享观察结果(10分钟)学生依次分享自己观察到的树叶特征,并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总结。
教师可以以PPT或者黑板为支持,记录学生的观察结果,梳理学生的思路。
4. 学习树叶的生长过程(15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其他形式的教学素材,向学生介绍树叶的生长过程。
包括树叶的形成、生长、变化和脱落等过程。
教师鼓励学生提问,并帮助理解和解答学生的疑惑。
5. 认识树叶的重要性(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到树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利用PPT或者其他形式的教学素材,向学生展示树叶在氧气循环、水循环、食物链等方面的作用。
6. 探究树叶的功能(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探究树叶的功能。
可以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等方面展开讨论。
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问题和参考答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
7. 制作树叶观察手册(15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学习经验,设计并制作树叶观察手册。
手册的内容可以包括树叶的特征、生长过程和重要性等内容。
《一片树叶》教学设计与点评
《一片树叶》教学设计与点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一片树叶的形态、颜色和细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细致观察事物的能力。
2.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艺术技巧和素材来表现一片树叶的美。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意识,提升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
二、教学材料1. 实物:一片树叶、细毛刷、颜料、画笔、画板或纸张等。
2. 影音资料:关于树叶的图片、视频等。
三、教学步骤1. 激发兴趣:向学生展示一些关于树叶的图片和视频,让他们感受树叶的美丽与多样性。
2. 观察树叶:让学生仔细观察一片树叶的形态、颜色和细节,并与其他树叶进行比较。
3. 艺术表现:引导学生用颜料和画笔在画板或纸张上,根据自己观察到的树叶特点进行绘画,并在画上用细毛刷表现出树叶的纹理和细节。
4. 分享作品:学生完成绘画后,可以向同学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讲解自己选择的颜色和表现手法。
5. 点评与反思:组织学生互相点评和讨论各自的作品,分享彼此的观察与创作体验,并思考如何进一步改进自己的作品。
四、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观察树叶和画画过程中的表现和参与程度。
2. 评价学生绘画作品的美观程度和表现力。
【点评】教学设计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树叶的形态、颜色和细节,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兴趣和能力。
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表达,更好地理解树叶,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这个教学设计,在将实物观察引入绘画创作中的实践中,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从中体会到艺术的力量和乐趣。
在评估方式上,应重点评估学生在观察和绘画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而不仅仅关注最终作品的美观程度。
重视学生的参与和思考过程,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在点评和反思环节中,应鼓励学生互相点评和分享作品,提供建设性的反馈和意见。
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可以促进思维的碰撞和艺术理念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批判思维能力。
总之,这个教学设计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观察和创作的实践,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并以学生的参与和思考为重点进行评估,更符合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兴趣发展的目标。
《一片树叶》教案设计:从诗歌与美术的角度谈情感培养
《一片树叶》教案设计:从诗歌与美术的角度谈情感培养。
一、诗歌与情感培养诗歌是文学艺术的形式之一,其最基本的特征是“韵、律、格调、意境”,它可以通过文字、音乐等形式表现人类情感、体验与想象。
《一片树叶》这首诗歌通过描写树叶的生命历程,让人们看到生命的脆弱和无常,感受到生命的珍贵和可贵。
在学生情感培养方面,可以从以下角度展开:1.培养情感体验能力儿童情感体验能力不断地在成长中得到发展,但有些同学缺乏情感表达能力,如缺失了刻画感情的语言、缺乏合适的情感表现等。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这首诗歌,并鼓励他们结合自己的经历,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表达能力,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到诗歌的情感和意境,进而提高自己的情感体验能力。
2.加深情感认知情感认知是指人们对周围环境的感知、体验和体认,它是人类情感体验的基础。
在课堂上,可以通过让学生研读诗歌,领会其中的情感表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解生命的脆弱和无常。
3.提高情感表达能力情感表达是重要的人际交往技能,掌握好情感表达能力,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还可以提高人际关系的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表演、讲述等方式,加深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二、美术与情感培养美术作品是表现自然景色和人生命之美的一种艺术形式,具有强烈的审美感受和情感搅动力。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美术作品,鼓励学生进行情感培养,从以下角度展开:1.提高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是一个人综合认识、理解美的程度和能力。
通过展现美的艺术作品,可以加深学生对美的认识,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针对《一片树叶》这首诗歌,可以让学生在结合诗歌的基础上,欣赏与之相关的美术作品,从而更深入地体验诗歌与美术作品所表达的生命美。
2.体验情感色彩艺术作品中最为直观、最能打动人心的是情感色彩。
情感色彩可以通过色彩、线条、构图等形式表现出来。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通过欣赏、绘画、拼贴等方式,自由地进行情感色彩表达。
3.培养思维能力美术作品鼓励学生进行思维解释和表达,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也可以帮助学生发现不同的审美视角。
培养幼儿协作精神的《一片树叶》教案
培养幼儿协作精神的《一片树叶》教案。
一、故事的主要内容故事的主人公是一片树叶,她在树林里辛勤工作,不断地为大树提供养分。
但是,一天,一群大风吹来,树叶被风吹得四处乱飞,最终落到了一起。
虽然树叶们之前从未有过接触,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不得不合作,才能继续前行。
他们通过利用彼此的形状和自重,形成了一大团叶子,挡住了狂风,最终获得了重生。
二、教案设计1、情境教学老师可以通过给每个幼儿分发一片树叶,建立情境,让幼儿通过摸索、观察,发现叶子的用途。
老师可以与幼儿一起将叶子交叉放置在地上,模拟树叶被风吹走的情况,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2、角色扮演在这个教案里,老师可以与幼儿选出不同的角色,比如说:一片领袖叶子、若干支持叶子等,引导幼儿通过角色扮演,感受到每个人在团体里的价值和重要性。
3、游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入一些游戏元素,比如多人跨越、绿地中的迷宫等游戏,通过这些游戏,营造出合作、互相支持的氛围,共同享受游戏的快乐。
4、手工制作通过手工制作,老师可以让幼儿亲自体验到集体合作的乐趣,让每个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爱好选择材料,设计并制作出属于自己的一片树叶。
在制作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幼儿通过讨论、交流,形成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三、总结一片树叶教案是一种多维度切入幼儿团体生活的教育模式,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幼儿的协作精神和团体意识,让他们从小就学会分享、合作、互助、体谅和感恩。
这样的教育模式不仅能够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更好的融入集体,也为他们今后的人际交往和工作奠定了基础。
因此,我们在幼儿教育中,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团队精神,为孩子们创造更美好的成长环境。
《一片树叶》教案一等奖
《一片树叶》教案一等奖《《一片树叶》教案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一片树叶》教案一等奖这是一篇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也是一个悲剧故事。
它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它教育我们怎样爱护树木,让我们明白“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
为了让学生自主感悟课文内容,为了让悲剧不再重演,为了激发孩子们的“珍惜爱护”之情,我设计了这样六个教学点:一、创设情境,以情激情从而激发学生对小椿树的喜爱之情。
课始,就把学生的情感带入爱的氛围。
二、读好课文感受小动物对小椿树的'喜爱之情。
因为朗读既是理解的前提,也是感悟后的升华。
1.通过指导朗读、赛读、表演读,不仅使学生自主读书的能力有所提高,而且也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和评价的方法,从而提升朗读水平。
2.教学生读懂课文,还要引导学生注意标点符号的作用,以帮助更好地理解课文、感悟课文。
三、创意表演,情景再现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也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其表现的欲望。
四、情感体验,自我反思,感悟道理。
学生的个性化朗读,既培养了学生品读课文的能力,也是以人为本,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
另外,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提问和小结,既能抓住学生瞬间的思维火花进行思想教育,感悟“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又能体现教师教学的机智。
五、情境深入,实施营救,拓展延伸课文内容。
先课件播放小椿树的哭诉,激发学生的同情心。
再小组设计营救计划,培养爱心,让语文教学成为爱的教育。
让这个故事由悲剧转为喜剧,从而感悟“勿以善小而不为”的道理。
六、总结课文,谈谈收获让学生把这个道理融入生活之中,融入自己的一言一行之中。
2、《一片树叶》教案一等奖教学目标1、会认9个生字,写好田字格里的8个生字。
2、了解“叹息、发愁、出神、罢了”等词语的意思。
3、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培养阅读自然常识类文章的兴趣。
5、续编故事,发展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一、情境激趣,导入课题。
《一片树叶》教案:跳动的音符,唤起孩子的节奏感
《一片树叶》教案:跳动的音符,唤起孩子的节奏感唤起孩子的节奏感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每一种音乐都有其独特的魅力,能够让人沉浸其中,体会它所传递的情感和能量。
在学校教育中,音乐教育作为一门重要学科,其实质是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能力,帮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而《一片树叶》这首歌曲,以其欢快的旋律和富有节奏感的旋律,唤起了孩子们的音乐热情,教师也可以根据这首歌曲设计相关的教学教案,从而更好地实现音乐教育的价值。
一、歌曲简介《一片树叶》是一首非常流行的歌曲,它的旋律简单易学,歌词朗朗上口,充满了童趣和生命力,因此深受广大儿童和青少年的喜爱。
这首歌的歌词描述的是一片树叶在风中飘荡的情景,节奏感强,表现了风的轻盈和自然的美妙。
它既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又可以让孩子们对自然的感知有更加深刻的体会。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地唱出《一片树叶》歌曲,并自如地跟随音乐节奏起舞。
2.学生能够观察树叶的形态特征和飞舞的方式,加深对自然美妙的认识和感悟。
3.学生能够通过交流与合作,体现音乐的社交性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步骤1.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先引入这首歌曲,可以用幻灯片或电视机来呈现相关的动态图像,让孩子们对树叶和风的感觉有更加直观的体验。
2.学习歌曲: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听歌曲,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然后慢慢地教唱,重点强调歌词的朗朗上口和简单易学的特点,并通过连唱的方式帮助学生逐渐掌握歌曲的节奏感。
3.动手行动起来: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表达这首歌曲,通过跟着歌曲节奏起舞的方式,加深对音乐和节奏的体验和感受。
而且,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唱和跳舞,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探索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探索和观察树叶的形态和特征,从而增强学生对自然美的认识和感悟。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的树种,让学生领略到不同的美和生命力。
《一片树叶》教学设计与点评
《一片树叶》教学设计与点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自然界中小事物的爱与关注。
2.通过鼓励学生在观察自然界中的树叶时发现美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3.增强学生对树叶多样性的认识,了解它们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学习观察和感知自然界中的树叶。
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1.一些不同种类和形状的树叶。
2.纸张和彩色铅笔。
3.图片或幻灯片展示树叶的多样性。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5分钟):展示一些不同种类和形状的树叶给学生看,并提问:“你们见过这些树叶吗?你们对树叶有什么了解?”主体活动(25分钟):1.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发一些树叶。
2.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树叶的形状、大小、颜色和纹理,并用彩色铅笔在纸上描绘。
3.鼓励学生根据他们的想象力,创造性地运用树叶的形状和颜色,画出令人愉快的画面。
4.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作品,并讨论树叶在他们的绘画中的作用和意义。
5.老师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树叶,并讨论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总结(5分钟):老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树叶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继续探索自然界中更多的美好。
点评:这个教学设计旨在通过观察自然界中的树叶,培养学生对小事物的爱与关注,并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通过小组合作和绘画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观察和感知树叶的形状、颜色和纹理,并在绘画中运用自己的想象力。
此外,通过展示和讨论作品,学生还能学会欣赏别人的创作和表达,并从中获得启发。
在总结中,老师强调树叶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意识到保护和欣赏自然界的重要性。
继续写相关内容:通过这个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培养对自然界中的小事物的爱与关注。
树叶作为自然界中常见的物体之一,具有丰富的形状、颜色和纹理,每一片树叶都是独一无二的,如同自然的艺术品。
通过观察和感知树叶,学生能够提升对自然界美好的认识,并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在教学的主体活动中,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活动。
每个小组分发一些树叶,要求学生仔细地观察树叶的形状、大小、颜色和纹理,并用彩色铅笔在纸上描绘。
《一片树叶》教学反思
一片树叶教学反思引言在每一位教师的教学生涯中,都存在着成功的课堂和失败的经历。
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每一次教学都值得我们进行反思和总结。
本文将围绕着一个教学案例——《一片树叶》,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探讨针对性的改进方案,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背景教学主题:《一片树叶》教学对象:六年级学生教学内容:规范课文朗读和理解教学目标:通过对《一片树叶》这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树叶的结构和功能,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过程1.导入(约5分钟)老师呈现一幅描绘秋天景色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对秋天有什么印象?秋天有什么特点?”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观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文朗读(约10分钟)老师带领学生进行课文的朗读,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鼓励学生在课文中找出一片树叶与人的相似之处,并感受自然与人的关系。
3.课文理解(约15分钟)老师提问学生关于课文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并帮助学生理解一片树叶的不同功能以及与人的相似之处。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让学生互相分享答案。
4.小组合作(约15分钟)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树叶,利用图书馆或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该树叶的特点和用途,并制作海报进行展示。
鼓励学生积极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分享和总结(约10分钟)小组展示完成的海报,并就自己的研究成果向全班进行分享。
通过分享和交流,让学生从不同小组中获得新的知识和见解。
同时,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并对课堂进行总结。
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发现了以下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1. 课前导入不足在课前的导入环节,我只展示了一幅秋天景色的图片,并提问学生对秋天的印象,但这种导入方式缺乏足够的启发和引导。
下次我可以从一片树叶的外观、形状、颜色等方面入手,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激发他们对树叶的探索欲望。
2. 学生参与度不高在课文朗读和课文理解环节,我没有积极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多学生表现得比较被动和消极。
《一片树叶》评课分析
《一片树叶》评课分析
优点:1、引导学生抓住小兔子的言行通过读体会到小兔子对小椿树的喜爱。
2、教师能合作伙伴参与其中适当指点、引导并且运用发展性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3、在最后一环节我加入表演,让学生将自己个性化的体会通过表演表达出来。
这样整个课堂氛围会变得更加生动愉悦,学生的精神更加饱满,学习兴趣也更加浓厚,
不足:
1、我觉得自己的临场掌控能力还不够,显得还不够灵活。
2、细节方面的引导也是比较粗糙而不精致。
如:指导观察看图,一笔带过,没有仔细地引导。
3、有的重点词语的理解也是没有作为过细的牵引指导。
《一片树叶》(北师大版第四册)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片树叶(北师大版第四册)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背景《一片树叶》是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通过描绘树叶从树上飞落到地面再被孩子捡起的过程,展现出大自然中的循环与生命的奇妙。
本文既能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又能启发学生关注周围的小事、用心观察,进而引发对生命和生态的思考。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包括树叶从树上飘落到地面再被孩子捡起的过程。
•掌握描述树叶的形状、颜色和手感的相关词汇。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用心感受的能力。
•培养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探索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培养学生关注周围的小事、用心观察的习惯。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通过呈现一些与树叶有关的图片,引起学生对树叶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步骤二:预读课文1.让学生带着问题先浏览一遍课文,尝试回答以下问题:–树叶是怎样从树上飘落的?–孩子捡起的树叶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作者会说小树立得笔直?2.针对学生的问题展开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猜想。
步骤三:整体阅读1.课堂共读课文,让学生发现和记录下以下重点内容:–描述树叶形状的词语或句子;–描述树叶颜色的词语或句子;–描述树叶手感的词语或句子。
2.学生交流分享自己找到的语言材料,并将其整理成表格。
步骤四:分段研读1.将课文分成几个段落,每个小组负责研读一个段落,并绘制对应的插图。
2.每个小组员读段落时,其他组员用标记笔圈出段落中描述树叶的词语或句子。
3.小组讨论并合作完成绘图和描述词语的整理。
步骤五:合作创作小作文1.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将自己小组整理的材料进行汇报。
2.在小组汇报的过程中,其他组员用标记笔圈出自己觉得好的表达和独特的观点。
3.小组合作完成一篇小作文,描述自己捡起一片树叶的过程,要求使用课文中的相关词语。
步骤六:课文巩固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文的抢记忆游戏,看哪个小组能记住更多的描述词语和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片树叶》教学案例评析教学设计:张海晶教学点评:赵丽荣在暖风醉人,绿树吐新芽的春天,我听了一节富有童趣又充满教育意义的语文课。
这是江南中心小学张海晶老师执教的《一片树叶》一课。
40分钟的时间,学生,连同我们这些听课者,像是走进了一个充满童话的世界,同时进一步意识到,知行要统一是做人的根本,热爱大自然,爱护花草树木是我们的责任。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多媒体出示一片翠绿的树叶)师:谁能用一句话生动地描述它? (点评: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这一片翠绿的叶子而激发)2.师:正是这一片片翠绿的树叶,组成了一株株茂密的大树。
(多媒体出示一片片翠绿的树叶,一株株茂密的大树)这么美丽的树叶你们想不想得到它?(每一片树叶上都写上一个生字)学生喜欢哪片读对字音就摘走它。
(点评:这样即检查了学生生字的掌握情况又启到了引起以下教学内容的作用,两全齐美。
)二、认读生字。
1.师:在学课文之前,我先要检验大家生字掌握得怎么样?(生开火车读生字)2.师:小火车顺利到达终点站,看来,大家掌握得还不错,那么你能告诉大家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宝宝的呢?生:“赏”字,上面是和尚的尚,下面是宝贝的贝,我想到了《西游记》里那个和尚正在欣赏唐僧的宝贝袈裟。
生:我记滋味的“味”有个好办法。
我们学校有幅大标语“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从中认识了“未”,左边再加上“口”,就是滋味的“味”。
生:“伙”是一个形声字,读半边就认准了。
生:“呆”字,我觉得一个人像木头人一样,张着个大嘴,这就是呆头呆脑的“呆”。
3.师:我国汉字成千上万,识字方法也多种多样,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动脑,一定会找到更多有效的方法。
(点评:老师采用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认识情况,尊重学生的已知经验,便于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有效地教学。
点评:老师非常重视学生识记生字并恰当的引导,学生发现字的规律及特点教给学生的识字方法,形成较强的识字能力,为今后的自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4.师:最后我们一起把生字齐读两遍。
三、初读课文。
1.师:下面,给同学们5分钟时间,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放声朗读,小声品读,同桌对读,小组轮流读等形式反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要求:声音洪亮,吐字清晰,不添字,不去字,不错字。
读完以后,请小组长推荐一名读得最好的同学读给大家听。
2.师:下面我们检查一下,同学们是否把课文读通顺了。
注意:同学读的时候,我们要认真听,看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哪些地方需要我们帮助。
(指名读课文,生评)四、再读课文。
1.师:课文读通顺了,下面我们再次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
(多媒体出示: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从哪些词句可以体会出来?你认为这些词句应该怎么读?)(点评:这样有益于加强阅读的目的性,提高阅读的效率。
)2.师:读完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生:我知道了课文里有7位朋友。
(师板书:小黄牛、小兔、小猴、小熊、小山羊、小猪、小椿树)共4页,当前第1页1234生:我喜欢画画,所以我特别喜欢课本的插图。
师:你能给大家说说图意吗?(多媒体出示第一幅图)(点评:为学生全力打造一个美丽的、图画的、想象的、创造的世界。
让学生在这个世界中自由想象、自由感悟。
)生:第一幅图是说:小黄牛栽了一棵小椿树,还在旁边立了一块木牌,上面写着:请爱护小树。
小兔子、小猴来了,他们都摘了一片树叶。
(多媒体出示第二幅图)生:第二幅图意思是:小熊、小山羊、小猪都来了,他们也摘下了一片叶子,小黄牛来浇水时,小椿树一片叶子也不剩了,小黄牛目瞪口呆。
(点评: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多媒体课件的设置产生了动画的效果,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情趣。
)师:读了课文,你还知道了什么?生:我知道了小黄牛很爱护小树。
师:从哪儿看出来的?生:从小黄牛植树、立牌等看出来。
师:从你的语气中,老师感到你还挺为小黄牛感到骄傲呢!请你读读这段课文,好吗?(生读课文)师:“欢快”应怎么读?生活中我们什么时候会有欢快的感觉?生:得了100分时。
生:受到老师表扬、嘉奖时。
师:那么你能造个句吗?生:元旦联欢会上,我们欢快地跳舞。
生:妈妈带我去北京旅游,我欢快地踏上火车。
生:小鸟在树枝上欢快地唱歌。
师:此时,小椿树就和你们一样(多媒体出示:春雨淅沥,小椿树欢快跳舞的景象),看啊,一场春雨,把泥土浇得湿漉漉的,太阳暖暖地照着,热气从土地里冒出来,仿佛整个大地,开始了呼吸。
小黄牛栽下了小椿树,小椿树多高兴呀!在春风中,她舒展着腰肢,长出了一片嫩绿的叶子,你喜欢它吗?来,带着这种感情读读。
(生有感情地读课文)(点评:通过课件能让那些目前没有掌握这个词的学生形象理解。
)3.师:读了课文,你还知道了什么?生:我知道小兔特别喜欢小椿树。
师:你从哪儿知道的?生:从小兔子对小树发出的赞叹。
师:假如你是小兔,你会怎么读呢?(生读)师:嗯,你的朗读,让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只活泼可爱的小兔子,我心中暗暗赞叹:读得多好啊!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段话。
(生读)(点评:教师技巧属于浩大语言能紧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乐于表达,乐于朗读。
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受到文本美的熏陶。
)4.师:读了课文,你还知道了什么?生:我知道了小兔子非常爱护小树!师:你从哪儿知道的?生:从“小心地”知道。
师:你能读读吗?(生读)师:你们读书读得越来越好了,有什么窍门吗?生:我把自己当作故事中的人物去读。
生:我是一边读课文,一边想像故事中的画面。
生:书读得多了,意思自然就明白了。
师:让我们运用这些方法试着把下面几段读读好吗?生:我来读读小猴的话。
师:读得真好,为了鼓励大家的精彩表现,老师决定给你们每人发一张喜报,夹在你的成长记录袋里。
(学生欢呼)师:瞧,大家高兴得欢呼起来,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读小猴的话。
生:我喜欢憨憨的小熊,我来读读小熊的话。
共4页,当前第2页1234生:我觉得“看了又看,闻了又闻”应该这样读,才能读出小熊反复看、反复闻的样子。
生:当小黄牛来浇水时,他心爱的小树一片叶子也不剩了,应用伤心、难过的语气。
(生读)生:我觉得应用惊奇的语气读。
(生读)师:书可以有不同的读法,你们读书,就是要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五、自读质疑。
1.师:同学们的书读得这么好,都能当小老师了。
现在你们就来当小老师,你可以考考其他同学,也可以考考其他小组,还可以考考老师。
下面,我们再次默读课文,尽量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并且用笔画出自己还不太明白的地方。
(生默读课文)(点评“角色互换”一个环节,让学生当小老师,考考自己最佩服的同学、考考其他小组、也可以考考老师。
这种新颖、民主、开放的教学环境,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
他们再次读课文时,一个个非常专注;小组讨论时,为了筛选出一两个有价值的问题,小组成员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应考答题时,学生更是绞尽脑汁,积极应对。
学生在这种深入的阅读、思想的碰撞中,对课文的体验更深了一层。
同时,质疑问难的习惯、探根求源的意识、辨别正误的能力也在这种探究中不断生成。
)2.师:下面小组讨论,请小组长负责筛选出一两个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共同来解决。
(生汇报):小组①(问老师):我来考考你,当小兔、小猴、小熊来过之后,还有哪些动物来过?师:这个问题简单,课本上不是告诉我们了吗?还有小山羊和小猪呀!生:不全对,请您仔细阅读课文,小山羊、小猪之后还有一个省略号呢!生:对,这说明还有许许多多的动物来过,比如说:小猫、小狗等。
师:你们可真会读书,我要向你们学习。
小组:请问同学们,小椿树一片叶子也不剩了,小椿树会怎么想?生答:没有了树叶,我怎么让学步的小宝宝在我的树下和蝴蝶捉迷藏。
没有了树叶,我怎么让白发的老奶奶在树下聊家常。
没有了树叶,我怎么让下棋的老爷爷在树下悠闲度时光。
小组:为什么小黄牛立了“请爱护树木”的牌子,他们还要摘树叶?生答:他们只管自己摘,没把这块牌子当回事。
他们已养成了随便摘树叶的不良习惯。
他们喜欢树叶,想摘了去留个纪念。
他们虽然知道要爱护树木,但认为自己只摘一片树叶,没关系的,没想到后果。
(点评:老师基本上没有提出多少问题,而所解决的问题基本上都来源于学生,解决于学生。
学生发言很踊跃,不管是质疑,还是回答问题的思路都很广。
课堂上没有出现思维“真空”(即学生不思维)和课堂“盲点”(即学生无事可做)。
再次,这种动起来的层次也较深,它是一种思维的动,一种心灵火花的动。
张老师虽然没有提太多的问题,没有对课文进行剖析、解释,但关键处她的一两句点拨,却深深地拨动了学生的心弦,促进他们思维火花的迸发。
)师小结:我们不仅要懂得道理,还要严格要求自己,落实在行动中,其实古人很早很早就告诫我们(课件出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意思就是说,不要因为好事太小就不去做,也不要因为坏事小就去做。
让我们把这句话牢记在心,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爱护每一片绿叶,为保护环境尽一份心,出一份力,到那时,我们的小椿树一定会茁壮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师勾画出一棵大树)共4页,当前第3页1234(点评:让学生时时处处学语文,把课知识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生活中,实现大语文的教学观。
)总评:一、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突出“扎实”。
教师毫不放松地进行语言训练。
如读课文这一环节,初读课文时,教师明确对学生提出要求“把课文读通,要求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让学生用多种形式反复读;细读课文时,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在一遍遍的朗读中,读出了课文的情味和主旨,读出了对人物精神风貌的感受;在学生充分交流感悟与体会之后,引导学生品读课文,读出抑扬顿挫,读出神情语调。
这种扎扎实实的阅读教学,实实在在地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中走了几个来回,步步提高感悟、体验的要求和质量,使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触摸语言,揣摩语言,实现了与文本的对话。
二、引导学生感悟文本,注重体验。
一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的生活经验、认识水平、情感体验还处于较粗糙、零碎的时期。
老师基于儿童已有的生活,创设生动、真实的沟通情境,让学生来理解、提炼自己的生活经验,建构与语文学习相融相通的最短路途。
教学过程被还原为生活过程,教学情景被还原为生活情景,教学活动被还原为儿童的生命活动,学生在亲切、亲近的沟通环境中,不但获得了富于真情实感的、能动的、有活力的知识,也使他们的情感得到了陶冶。
11————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